重新理解麦克斯韦方程组

重新理解麦克斯韦方程组

一、对麦克斯韦方程的再认识(论文文献综述)

钟海琴[1](2011)在《玻耳兹曼的科学哲学思想研究》文中提出玻耳兹曼是物理学研究处于从经典到微观转型期的一位理论物理学家、统计力学的奠基者和原子实在论的坚定的辩护者。由于他的物理学研究涉及到对物理世界的存在性的根本理解,致使他不得不在从事物理学研究与教学的同时,介入对关于概率、决定论、实在论等哲学问题的思考,甚至有人把他自杀谢世的原因归结为他孤独的哲学思考。本文力图对玻耳兹曼的科学哲学思想进行系统的探讨,揭示他基于理论物理学的研究所阐述的一系列哲学思想。本文主要分两部分:第一章为第一部分,主要考察了玻耳兹曼的科学哲学思想形成的背景。第二至六章为第二部分。这一部分根据玻耳兹曼在不同时期的科学研究中形成的不同的科学哲学思想,分章探讨了他的统计决定论、实在论、对原子的辩护、图象论和语言哲学观五个方面的思想。其中,玻耳兹曼的语言‘哲学观在内容上是他的前期哲学思想的综合。各章的要点归纳如下:第一章的阐述表明,玻耳兹曼是在研究麦克斯韦工作的基础上,登上了科学顶峰的,他从事统计物理学研究的哲学基础与牛顿力学研究纲领蕴含的哲学思想并行不悖。克劳修斯提出的熵概念和麦克斯韦的物理类比方法为玻耳兹曼统计物理研究奠定了概念前提和方法论基础,自身的科学素养为玻耳兹曼的研究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自己所选的研究方向,进行的科学论战为他的科学哲学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实践基础。第二章考察了玻耳兹曼的统计决定论思想的产生与形成过程。玻耳兹曼是在不断地解构传统物理学研究方式的同时,逐渐地形成了分子混沌假设与各态历经假说的思维方式,在重新阐述热力学第二定律和取得统计物理学研究成就的过程中,形成了他的统计决定论思想。他对熵的概率解释是他的统计思想的实质内容,也对后来的物理学哲学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迪。第三章重点论述了玻耳兹曼的实在论立场。玻耳兹曼的实在论思想是在他与当时的唯能论者、实证论者、工具主义者和现象主义者的争论中形成的。其中,他与马赫和奥斯特瓦尔德的争论最为激烈。在本体论意义上,他认为,作为统计力学基础的原子具有实在性;在认识论意义上,他认为,以原子假说为基础的物理学理论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描述;在方法论意义上,他认为,想象是理论的摇篮,理论是实践的工具,计算在理论物理中是必须的,是用来求解方程,联系不同表述有效工具,因此,数学方法是整理物理思想的真正有效的工具。第四章主要追溯了玻耳兹曼为原子辩护的心路历程。玻耳兹曼是一位笃信原子的人,他对原子的存在性的辩护不仅与他的实在论立场相一致,而且,他的辩护本身是内在于他的物理学成就(特别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玻耳兹曼方程和玻耳兹曼原理)的,或者说,他的原子实在论思想一方面是对19世纪的牛顿、博斯科维奇、克劳修斯和麦克斯韦等人的原子论思想的综合,另一方面,是他在为涉及到时间之矢和概率本性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统计力学作出辩护的过程中,通过与洛希密特、策梅洛等物理学家的不断讨论与争辩,体现出来的。第五章主要论述了玻耳兹曼的图象论思想。玻耳兹曼图象论思想是在深受波尔查诺的学生齐默尔曼阐述的心理图象理论和伽利略与牛顿描述的力学图象观的影响之基础上,在研究电磁学、力学和统计力学的过程中运用类比方法形成的。他试图通过图象论的观念来扞卫原子实在论的思想。他认为,心理图象既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必然性说明了心理图象是对物理现象的内在本质的一种反映,偶然性说明即使是错误的心理图象也会对科学研究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因此,心理图象既不是对实在的绝对客观的描述,也不是完全随意的主观构想,而是既包含了新的物理思想,因而具有可预言性,又不可避免地包含了时代认识的局限性,因而具有可错性。第六章考察了玻耳兹曼的语言哲学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其主要观点。玻耳兹曼晚年成为马赫哲学讲座的继任者,这个机会使他于1904和1905年间,从自然哲学讲座转向语言哲学讲座。他认为,从事哲学研究最简单和最经验的方法是语言分析和数学分析,解决语言问题最简单和最经验的东西是确定数学符号和表达的意义和指称,语言使用要与科学思想的表达相一致。

钱长炎[2](2003)在《赫兹的电磁学研究时间顺序及其思想转变过程》文中指出根据赫兹的书信、日记、实验笔记、文集和其他相关文献,对其电磁学研究过程中的有关时间顺序进行了仔细考察,指出了前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赫兹电磁学研究过程更为合理的时间顺序。赫兹在电磁学研究中的思想转变过程分为三个阶段:1878年11月—1884年6月,1886年10月—1888年3月,1888年4月—1891年12月。赫兹思想重要转变过程是发生在1887年9月—1888年3月和1888年4月—1890年12月。前一过程是他从对“导线波”的认识到对“空气波”的认识转变过程,这一思想转变过程的理论基础仍然是赫姆霍兹电动力学;后一过程则是他从赫姆霍兹电动力学到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思想转变过程,赫兹从1888年6月到1890年12月与当时英国物理学家的通信交流在这一转变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赫兹在电磁学研究过程中所形成的物理学思想不但对许多物理学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且对科学技术史研究者在研究方法上也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钟海琴[3](2010)在《统计物理史上的分子混沌假设与各态历经假说——从玻耳兹曼的统计物理研究来看》文中研究表明统计物理研究的哲理、历史价值和科学本质保障了思想路线的适切性。统计物理研究的许多问题往往取决于自我建构的内化了的思想路线。玻耳兹曼不断解构这种内化了的统计物理研究的不合理的方式,改写和创新了统计物理研究领域中分子混沌假设与各态历经假说的思维方法,以便开启另类热力学第二定律证明的发展空间。

姜涛[4](1991)在《对麦克斯韦方程的再认识》文中认为本文利用二元变换证明了电磁场方程的麦克斯韦形式与狄拉克形式的等价性,讨论了磁单极的奇异势和物理图象,提出了磁单极的存在是解释电荷量子化和宇称不守恒的可能途径的观点.

李建设[5](2016)在《微结构光纤端面信息提取及超短脉冲传输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微结构光纤由于其灵活的结构设计而具有优异的非线性特性及高度可调的色散特性,开启了非线性光纤光学研究领域的新篇章。但是,在制作过程中由于受到重力、拉丝温度、拉丝速度特别是温度场分布不均匀等因素的影响,微结构光纤端面往往出现不规则空气孔塌缩或位置偏移等问题,对具有这种不规则结构光纤进行建模模拟传统技术显得力不从心,这也给获取微结构光纤特性参数、进一步揭示激光脉冲在微结构光纤中传输的非线性机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本文提出了一套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端面信息提取、处理、建模的一体化方案,可有效提供完全忠于实物特征的微结构光纤结构建模;在此基础上对实验室制备的微结构光纤进行数值模拟,实验研究了飞秒脉冲从光纤的正常色散区泵浦时产生的非线性现象,并揭示了其中存在的独特的非线性机理。本文主要工作如下:首先,针对实际微结构光纤端面特征复杂、噪声来源广等特点,提出了一套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端面信息提取和处理方案,可广泛适用于对端面图中常见噪声的“弱化”处理,方便得到理想的处理效果图,从而为有限元法的运用提供完全忠于实物特征的结构建模。具体地,布特沃斯高通滤波器及阈值化处理手段被成功引入到方案中,构成了优化的多参数组合处理图片的核心实施方略,这为顺利处理复杂图片,在图片处理过程中良好兼容由各种不同类型显微镜拍摄得到的图片提供了完全可能性。本方案进一步给出了图像处理效果评判依据,并提供了处理后的气孔边缘与原始图像叠加进行对比显示的功能,进一步提高了处理效果的评价直观性和端面建模的准确性。方案中还分析了完美匹配层的选取及曲线拟合条件的选取对色散系数模拟的影响。通过提取微结构光纤端面结构信息、建模并模拟其色散系数,与实验数据对比发现二者吻合的很好,证明了本方法的高效和可靠性。处理结果表明,本方案在对光纤端面图像来源的高适应性、对图像复杂度的高耐受性,以及对处理效果的高评判性和超准确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其次,针对实验室制备的微结构光纤开展了在远离零色散波长的正常色散区入射飞秒脉冲的实验研究,揭示了正常色散区泵浦产生孤子效应的机理,发现了由负的四阶色散参量引起的四波混频效应。具体地,通过模拟获得了微结构光纤的特性参数,对实验现象进行了数值模拟与理论分析,进一步与文献中的实验现象进行对比,合理解释了实验中各个波带的产生机理。研究表明:即使在远离零色散波长的正常色散区泵浦亦可以产生孤子效应和由负的四阶色散参量引起的四波混频效应。这为合理利用微结构光纤的非线性效应提供了重要例证和实现思路。同时,还通过对比研究,深度剖析了三阶色散的符号变化对色散波产生方向的影响。最后,针对一根自制的简单结构石英基光子晶体光纤,利用中心波长0.822μm的飞秒激光进行泵浦,发现了由三阶色散诱导的受激四波混频效应。利用本文提出的微结构光纤端面信息提取技术获得了该光纤的特性参数,通过对四波混频相位匹配曲线的分析,考虑到不同阶色散时的时域振幅随传输距离变化的分析,以及与从零色散波长及反常色散区泵浦时输出光谱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证明了在特定条件下四波混频也可以由三阶色散诱导发生,并据此提出了受激四波混频的概念。这是对J.Santhanam和Govind P.Agrawal的理论推导的实验证明,也是对传统四波混频效应发生机理理解的颠覆和再认识。其结果对深入理解微结构光纤中的各种非线性效应,开展飞秒激光频率转移和光纤激光器研制等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柴水荣[6](2016)在《压缩感知和互易性定理在目标及粗糙面复合电磁散射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围绕目标及其与粗糙面复合电磁散射快速方法进行研究。一方面将压缩感知引入计算电磁中实现目标双站、单站及Multi-Static电磁散射的快速计算,另一方面将互易性定理引入到目标与粗糙面复合电磁散射中,极大程度上简化了目标与粗糙面间耦合作用的计算。论文首先就如何将压缩感知引入矩量法中以提高二维简单目标双站电磁散射仿真效率进行了研究;随后利用压缩感知与快速多极子的混合方法研究了目标单站及Multi-Static电磁散射问题,同时为进一步提高算法效率,详细介绍了如何将压缩感知与商业软件FEKO结合用于目标Multi-Static电磁散射仿真中;最后利用互易性定理与物理光学法的混合方法对介质粗糙面与介质涂覆目标复合电磁散射特性进行了研究。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提出两种将压缩感知与矩量法结合用于二维简单目标双站电磁散射快速计算的方法。两种方法均将目标表面感应电流向量看作压缩感知中的待处理信号。第一种混合方法通过引入低维观测矩阵将矩阵方程组转化为欠定方程组,通过求解该欠定方程组获得原始目标表面感应电流。但是该方法仍然需要对阻抗矩阵进行完全填充,且需要计算阻抗矩阵和观测矩阵的乘积,此过程占用计算机内存较多且耗时长。第二种混合方法通过随机填充阻抗矩阵和电压向量中的m行完成矩阵方程组到欠定方程组的转变,有效避免了第一种混合方式所面临的问题。针对快速多极子在后向电磁散射中需要针对每个角度进行反复填充和求解的问题,将压缩感知引入快速多极子中,形成CS-FMM-Mono算法,实现了对目标后向电磁散射的快速求解。CS-FMM-Mono算法利用压缩感知减少目标后向电磁散射中的角度采样速率,并形成一组新的低维度的激励源;并将快速多极子作为算法的仿真内核求解新激励源下对应的矩阵方程组以获得信号的低维观测值;最后通过重构算法恢复原始感应电流。仿真结果表明,CS-FMM-Mono能够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前提下,节省目标后向电磁散射仿真时间。针对目标Multi-Static电磁散射的特点,将压缩感知与快速多极子结合,形成CS-FMM-Multi算法对目标Multi-Static电磁散射进行仿真。CS-FMM-Multi算法将目标Multi-Static电磁散射中所有激励源在某个散射角度产生的散射场看作是压缩感知中的待处理信号。基于压缩感知的思想,直接对该信号进行低维采样,并利用散射场与感应电流及感应电流与激励源之间的关系,将该采样投影到对感应电流和矩阵方程组的采样上。通过快速多极子算法求解采样后的矩阵方程组,并利用最优化思想对原始散射场进行重构。最后利用CS-FMM-Multi算法对二维及三维目标Multi-Static电磁散射进行了仿真,并将仿真结果与快速多极子算法所得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算法的仿真精度和效率。为进一步提高三维目标Multi-Static电磁散射仿真效率,在CS-FMM-Multi算法的基础上,将压缩感知与商业软件FEKO相结合形成CS-FEKO算法,实现了二者的无缝连接。CS-FEKO算法将FEKO作为仿真内核,同时将压缩感知作为FEKO的输入控制器及后处理工具,使得CS-FEKO同时兼具FEKO仿真效率高和压缩感知减少仿真计算量的优点。基于FEKO的特点,提出两种新的观测矩阵,并对比了观测矩阵对仿真时间、仿真精度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只需要对FEKO进行细微的调整,即可很大程度上提高FEKO在目标Multi-Static电磁散射中的仿真效率。为快速求解介质涂覆目标与介质粗糙面复合电磁散射问题,提出了基于互易性定理和物理光学法的混合方法。该混合方法利用物理光学法计算介质涂覆目标和粗糙面上的感应电磁流,利用互易性定理结合惠更斯原理对目标与粗糙面之间的耦合作用进行仿真。在证实该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后,对其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最后利用该混合方法讨论了目标介质涂覆层参数(介电常数、厚度等)对复合电磁散射的影响。

王吉[7](2015)在《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研究 ——基于实践性知识生成的视角》文中指出学前教育既是基础教育的开端,又是终身教育体系的起点,也是当前我国教育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而幼儿教师又是高质量学前教育的必要条件,因此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教育发展乃至社会进步的一个焦点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儿童生活的数字化以及与之相应的学前教育信息化对幼儿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也因此成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然而,幼儿教师工作情境的特殊性,使得幼儿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表现与一般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表现存在较大的不同,因此不宜直接挪用一般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研究的成果,而幼儿教师构成的多样性,又使得幼儿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基础存在较大的内部差异,也很难找到一个能够普遍适用于全体幼儿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发展路径,因此需要对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问题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分析。借鉴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成果,本研究以有资质的幼儿教师为关注重点,以他们的教育技术能力发展为研究内容,对教育技术能力的内涵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构建了一个包括基础层、本体层和表现层的三层能力结构模型。以该能力模型为指导,分析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现状,我们看到对于有资质的幼儿教师而言,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关键在于其本体层中相关实践性知识的生成,因此本研究以实践性知识生成为基础构建了一个适于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模式,并据此设计了相应的行动路线,根据该行动路线我们在个案幼儿园进行了设计研究,行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该幼儿园教师存在在教育技术应用上的创新性,同时研究对发展模式中的教师案例研究和教师叙事研究的行动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并对基于实践性知识生成的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本文共有六章,大致从三部分对问题展开论述。论文第一部分主要是完成研究的理论框架构建,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这一部分主要是回答幼儿教师教育技术是什么的问题。在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这个宏观背景以及以往教育技术能力研究的概貌综述的基础上,研究发现以往研究对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特殊性关注不足的问题。在对教育技术学学科中典型的政策性文本的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注意到活动分析方法和要素分析方法两种教育技术能力内涵界定的思路,并强调情境化和结构化的结合应该成为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研究的取向。据此研究使用活动分析的思路,综合使用德尔菲法、聚类分析法对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进行了分类整理,并借助构建的能力模型对分类进行了结构化处理,研究将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界定为一个三层次的树状结构,结合能力表现层的内容,本文对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内容上的特殊性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结构对其能力要求进行了分析,同时根据能力本体层的结构提出要从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两个维度思考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路径。论文的第二部分是研究的现实基础分析,主要包括第三章,这一部分主要回答当前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怎么样,也就是为什么要发展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问题。这一部分首先对常用的调查问卷进行内容分析,从而明确了一般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研究中方法论上的不足,在此基础上综合使用问卷调查、关键事件分析和个案分析的方法,用多种方法明确当前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现状,通过这种多维视角的能力现状透视,研究将问题聚焦在教育技术的创新性应用上,并将能力发展的重点确定为实践性知识的生成。论文第三部分是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第四章和第五章,这一部分主要回答的是怎么做的问题。在对实践性知识相关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教育技术实践性知识的生成的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一般模式,并据此设计了强调教师叙事研究、教师案例研究与教师行动相结合的促进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行动路线,通过在个案幼儿园的设计研究,研究对案例研究、叙事研究等环节进行了理论上的进一步阐释,以行动提升了个案幼儿园中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同时也验证了基于实践性知识生成促进教育技术能力发展模式的合理性。最后本文对实践性知识生成模式中外部激励机制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本研究在采用活动分析的思路对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构成进行了新的诠释,并通多种方法的调研明确了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存在的问题,最后构建并以行动研制了解决问题的一个模式。研究证明虽然实践性知识是综合性的,但实践性知识的生成过程可以是学科性的,这种基于教育技术相关的实践性知识生成来促进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发展是教育技术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

连懿[8](2014)在《基于嫦娥探月微波数据的月球浅表层成分反演与结构分析研究》文中指出目前可见光、红外等遥感技术已经应用于月球的探测中,但是这些遥感手段都受到了穿透深度的影响,只能反映月球表面的信息,无法对月壤层内的资源进行探索,无法揭示月球次表层结构。月球表面没有水的存在,月壤作为低损耗介质,电磁波可以对月球月壤层及次表层结构进行探测。因此,研究如何将地球中的微波遥感技术应用在月球探测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我国首次在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卫星上搭载了微波辐射计和在嫦娥三号卫星上搭载了测月雷达,对月球进行微波遥感探测。论文以电磁波散射与辐射为物理基础,微波遥感为探测手段,基于嫦娥探月微波辐射计和测月雷达数据,探测月球表面月壤特性和成分、浅层月壳分层结构,希望能对今后的探月工程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中首先对嫦娥微波辐射计和测月雷达数据进行了处理。在对微波辐射计数据处理过程中,给出了嫦娥微波辐射计数据的几种时角校正方式,研究不同频率及不同纬度下的时角和亮温的相关关系,分别建立了不同频率通道下和不同纬度下的亮温日变化模型,并根据模型对亮温数据进行了时角校正,基于亮温日变化模型得到了特定时间的全月微波亮温分布。文章还利用克里金插值的方式,得到了不同时间不同频率下的全月亮温分布。结合DEM和CCD影像数据评价了微波亮温图,结果表明利用嫦娥二号微波辐射计数据基于时角校正制作全月微波亮温图,很好地反映了月球地形以及月表反射率特征。对测月雷达数据的读取主要是通过测月雷达的相对位置信息确定了3条雷达测线,根据位置信息对雷达数据进行了坏道剔除和拼接,得到了2个通道(60MHz,500MHz)下的雷达反射波波形图。在得到了全月微波亮温图后,研究中结合SVD模型对一个月球昼夜时刻12个不同时刻的37GHz和3GHz的微波亮温图进行分析,得到了3GHz的亮温数据为左场、37GHz的亮温数据为右场SVD的相关图,在中低纬度地区分析月球亮温变化异常和火山分布之间的关系;在高纬度地区,结合DEM数据提取月球永久阴影区,探测了月球水冰可能存在的位置。基于辐射传输模型,结合处理后的全月亮温数据,通过解算相关参数,对3GHz下的全月介电常数实部和虚部进行初步反演。其中,月海地区的介电常数实部高于月陆地区,且月球极地区域介电常数实部偏低;而介电常数虚部则在月海区域和艾肯盆地较高。通过模拟月表介电常数实验对反演结果进行温度校正,得到22°C下全月介电常数。将反演结果和月壤真实样品的介电常数测量值进行比较评价。结果表明介电常数实部相对误差都低于11%;虚部相对误差偏大,但其差值最大仅为0.02。研究了介电常数虚部和FeO+TiO2的函数关系,结合辐射传输模型,对全月FeO+TiO2进行定量反演。在月海海域和艾肯盆地的FeO+TiO2含量较高,约为20%-30%。然而FeO+TiO2含量在高原地区相对较低。将伽玛射线数据反演结果,克莱门汀反演结果,CE-2的微波辐射计数据反演结果与实际月球土壤的实验室数据进行比较,发现CE-2的微波辐射计数据的反演结果在所有结果中与月壤真实样品的测量结果相关系数最高。在利用测月雷达数据对月球主动微波遥感中,为了更好的分析测月雷达的探测结果,对测月雷达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地表模拟实验。数字模拟中,利用GPRMax模拟了测月雷达对月球不同地质结构的探测结果,分析了月球不同地质结构下的雷达反射波波形特征,其中包括月球表层结构分层模拟,月壤内水冰分布模拟和月岩层的下界面模拟。在地表模拟实验中,实验选择了和月球地质构造相对接近的内蒙古锡林浩特地区的鸽子山作为月球试验场,进行了野外实验,主要利用探地雷达模拟60MHz和500MHz测月雷达对月表浅层结构的探测,通过探地雷达数据对该地的火山岩地质特征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在地表模拟实验除了野外实验外,也包括了室内月球模拟探测实验,通过实验室内设计的一条短剖面,主要针对500MHz测月雷达的探测深度对测月雷达进行了相关的模拟探测。最后,对测月雷达的数据进行了相关的雷达数据处理,主要包括数据滤波,数据拼接,反褶积和扩散补偿,将处理结果结合GPRMAX、地表模拟探测结果,对测月雷达探测数据进行了相关分析,得到登月点的月壤厚度和月表浅层结构。

李昭帝[9](2019)在《废旧轮胎微波连续裂解处理装置的优化设计与仿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废旧轮胎的高值化循环利用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一个重点课题,废旧轮胎的微波裂解方式凭借着其升温速率快、裂解彻底、回收产物利用率更高等优势被业内人士所关注。由于废旧轮胎的整体微波连续裂解处理无需进行粉碎和钢丝的剥离等一系列复杂的工序,是裂解研究的方向。通过分析微波在废旧轮胎裂解方面的优势,利用微波具有穿透性强、升温速度快、热惯性小、环保节能的特点,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使用HFSS电磁仿真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通过模拟分析微波发生器波导管馈口不同间距和不同排布方式,以提高轮胎微波裂解过程中对微波能的利用率;通过模拟分析微波挡板在微波裂解主体出口不同位置,以及不同形式的挡板对微波场的影响,以降低机构对微波能的损耗。依据微波加热原理,以仿真分析结论为基础,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针对裂解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废旧轮胎微波连续裂解处理装置进行优化设计,详细研究并设计了裂解腔体和裂解产物导出机构。认为,调整波导管馈口的排布方式,可以在保证运行稳定的前提下,有效提高微波裂解装置对微波的利用率;通过设置合理的微波防泄漏装置,可以大大降低裂解产物导出端口水封机构对微波能的损耗。通过对废旧轮胎微波裂解技术的研究以及微波裂解装置的优化设计,可以充分发挥废旧轮胎的微波裂解的优势,使得裂解装置更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废旧轮胎的裂解效率更高,为推动废旧轮胎微波裂解技术以及连续裂解装置的工业化推广提供参考。

许静[10](2007)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内容与大学物理课程内容的适切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1999年开始,我国进行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次改革的力度之大是空前的,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式上发生了根本的变革,是一个全方位整体改革的系统工程。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物理课程也发生了相应的变革。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改革顺应了世界科学教育和物理教育的发展趋势,为了使高中毕业生具有更高的科学素质,以适应二十一世纪技术化社会的需要,在物理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和更新,现行的高中物理新课程在内容上体现了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对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是在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基于学生通过高中物理学习对现行大学物理学习的适应性如何的疑问而进行的,即高中物理新课程所提供的知识准备是否充分?高中物理课程内容的变化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物理课程的学习产生怎样的影响?对这些问题的看法,物理教育研究者的意见存在分歧,至今为止,没有清楚的研究,因此我们认为对现行高中和大学物理课程内容进行研究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本研究可使我们真正了解基础教育物理课程改革,可以真正了解通过新课程学习的学生,在现行大学物理课程学习中的适应性如何?理清这些问题将有助于促进中学物理新课程改革有序健康地发展,同时也可为大学物理课程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本研究涉及到以下三项研究:1.高中物理课程内容分析我们以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呈现高中物理课程内容。对于高中物理教材的选取,我们认为现行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在统一的课程标准之下、统一编审的前提下,逐步实现了多样化,出现了“一纲多本”的局面,对于每个版本的教材进行分析,显然是不现实的,各版本的教材是遵循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进行编写的,体现了相同的课程理念,所包含的知识内容是基本相同的,不同之处仅在于知识呈现的方式,语言文字的叙述,版面的设计等方面,即教材的深层结构没有什么差别,这也正是我们要研究的内容,所以在此我们选择“司南版”高中物理教材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对于高中物理课程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3个系列)的内容分析,我们主要从知识分析和方法论分析着手。知识分析主要分析教材体系和逻辑结构、教材的重点、难点及其知识应用,方法论分析即教材中所体现的研究物理学所应用的各种基本方法,如: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类比、理想化方法等,通过分析,可以明确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体现出教材如何实现对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以及科学世界观的培养。2.大学物理课程内容分析由于专业设置的不同,大学物理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所以我们以大学物理教材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呈现大学物理课程内容。对于大学物理教材的选取,我们通过调研就大学物理教材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统计,调查取样是在全国各省市选取综合性大学、工科院校、师范院校、农林、医学院校进行调查,调查采取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一是向各高校发出信件询问大学物理教材的使用情况(向100所高校发出信件),二是通过电话与高校的物理学院取得联系,三是通过上网,进入各高校的物理学院进行查询(教学计划),或者是通过各高校的精品课程介绍也获取了有价值的信息,最后我们收集到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共105所高校大学物理教材的使用情况,我们经过统计得到使用数量较多、具有代表性的物理教材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共约53本教材)。3.高中物理课程内容和大学物理课程内容的比较和分析在对高中物理课程内容和大学物理课程内容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就高中物理模块课程与大学不同专业物理课程的对应情况作进一步的分析,研究高中物理模块课程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提供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同时,考虑到模块课程的选取问题,我们还要分析不同模块课程的选取对学生后续学习的影响。研究结果认为:1.高中物理共同必修+选修1系列同文科大学物理的价值取向基本是一致的,它所提供的物理基础知识,基本上能够满足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文科大学物理的需要文科大学物理教材对力、热、电、光、原的知识进行了简单的定性讲述,教材内容大部分介绍了物理学研究的前沿问题,如基本粒子、现代宇宙学、熵、混沌、分形、对称性原理等,还探讨了物理学与社会、科技发展有关的问题,主要涉及到航天技术、物理学与材料科学、物理学与能源科学、物理学与生命科学、物理学与环境科学、医学中的物理学、信息技术、激光的应用、微观世界的近代技术应用等。高中物理必修模块讲述了经典力学的基础知识,以及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初步知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电磁学、热学等知识打下了一定的基础。选修1-1讲述了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选修1-2讲述了热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而对于机械振动、机械波、波动光学的基本知识没有涉及到。学生在学习了高中物理共同必修和选修1系列后,能够掌握力学、电磁学、热学、原子物理、相对论和量子物理的基础知识,为学生进入大学后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而对于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以及波动光学的知识,虽然在选修1系列中没有涉及到,如果在大学阶段需要进一步的学习这部分知识,那么根据学生高中阶段的物理基础知识,结合文科大学物理自身的特点来讲,学生同样可以较容易地接受。2.高中物理共同必修+选修2系列同一般工科大学物理的价值取向基本是一致的,它所提供的物理基础知识,基本上能够满足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工科大学物理的需要工科大学物理涉及到力学、热学、电磁学、波动与光学、近代物理的内容,是在高中物理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其重点放在讲清物理本质上,讲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应用(通过计算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帮助学生建立鲜明的物理图像。没有繁琐的公式推导和数学运算,数学仅限于微积分和矢量分析。就教材中涉及到的具体内容而言,光学部分只讲解了波动光学的内容,而没有涉及到几何光学部分,对于物理学在工程技术上应用的内容介绍较少。高中物理选修2系列没有涉及到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动量的知识内容,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对于学生后续的学习不会产生大的影响。此外,高中物理选修2系列突出了物理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将来从事实际应用和操作等方面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高中物理共同必修+选修2系列同农林、医学院校大学物理的价值取向基本是一致的,它所提供的物理基础知识,基本上能够满足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大学物理的需要农林院校和医学院校的物理课程所涉及到的物理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基本相同,就具体的知识内容而言,力、热、电、原子四部分基本相同,只是在光学部分内容稍微有些差异,农林院校没有讲述几何光学的内容,讲述了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而医学院校则与之相反,在原子物理部分,医学院校则重点讲述了X射线的知识。如果将农林、医学院校的物理课程所涉及到的知识与工科院校相比较,其区别在于流体力学的知识和光学部分,对农林、医学院校来讲,这部分知识都是作为专门的一章来介绍的,涉及到流体力学的主要概念和规律。光学部分工科院校物理课程只讲述了波动光学的知识,而医学院校则讲述了几何光学、波动光学,农林院校讲述了波动光学和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在知识的讲述上,农林、医学院校的讲述方式是简单介绍物理学基本原理,然后就介绍物理理论知识在生物科学、农林科技以及日常科技中的应用、物理学在现代医学方面的应用,较少涉及到公式的推导、数学计算等。由此看来,高中物理选修2系列与农林、医学院校大学物理课程相比,两者在取向上是一致的,都侧重于物理学知识在生产、技术中的应用,它所提供的知识准备也是足够的。4.高中物理共同必修+选修3系列同理科大学物理的价值取向基本是一致的,它所提供的物理基础知识,基本上能够满足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大学物理的需要理科大学物理同样涉及到力、热、电、光、原五部分的内容,但是,同工科院校相比每一部分的内容讲得都比较深入,注重物理学的理论、思想、方法、数学方法的运用、计算量较多。此外,对于某些重点工科院校及相应的专业,其对物理知识的要求较高,对于今后想报考这些学校的高中学生来讲,选择高中物理选修3系列进行学习同样是适合的。5.不同模块课程的选取对学生后续学习的影响通过高中物理共同必修1、共同必修2、选修3-1、选修3-2的学习,学生能够较系统地掌握物理学中力学、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其中的物理学思想、观念和研究方法,为大学阶段的进一步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选修3-1、选修3-2可作为选修3系列中的必选内容。就选修2系列来讲,对于那些今后从事实际应用和工程技术的学生而言,选修2-1是电磁学的基础知识及应用,学生可将这一模块作为选修中的必修,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选修2-2是力学和热学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这一模块涉及到刚体、热机、制冷机等应用性知识,对于将来从事工程技术方面学习的学生可选择这一模块进行学习。选修2-3是波动光学、几何光学和原子物理的基础知识,对于从事农林、医学方面学习的学生可选择这一模块进行学习。就选修1系列而言,选修1-1讲述了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文科学生可将这一模块作为选修中的必修。

二、对麦克斯韦方程的再认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麦克斯韦方程的再认识(论文提纲范文)

(1)玻耳兹曼的科学哲学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论文的目的和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四、论文研究思路与内容
    五、创新与难点
第一章 玻耳兹曼科学哲学思想的形成背景
    1.1 玻耳兹曼简介
        1.1.1 学习与工作经历
        1.1.2 科学争论经历
        1.1.3 简短结语
    1.2 近代物理学研究的基础
        1.2.1 牛顿力学纲领
        1.2.2 克劳修斯熵概念的提出
        1.2.3 麦克斯韦"物理类比"的研究方法
        1.2.4 简短结语
    1.3 结语
第二章 玻耳兹曼的统计决定论
    2.1 统计物理研究工作的背景
    2.2 主要的统计物理成就
        2.2.1 玻耳兹曼分布
        2.2.2 玻耳兹曼方程和H定理
        2.2.3 熵与几率
        2.2.4 理论物理学的一个珍品
    2.3 统计决定论的内容
    2.4 统计决定论的影响
    2.5 结语
第三章 玻耳兹曼的实在论
    3.1 实在论形成的背景
    3.2 原子本体论的实在论
    3.3 科学认识论的实在论
    3.4 科学方法论的实在论
    3.5 与科学方法论的实在论相关的范例考察
        3.5.1 玻耳兹曼与分子混沌假设
        3.5.2 玻耳兹曼与各态历经假说
        3.5.3 简短结语
    3.6 实在论的影响
    3.7 结论
第四章 玻耳兹曼对原子的辩护
    4.1 原子辩护的历史背景
    4.2 与原子相关的H定理质疑者的辩护
        4.2.1 玻耳兹曼与洛希密脱
        4.2.2 玻耳兹曼与英国物理学家们
        4.2.3 玻耳兹曼与策梅洛
    4.3 与反原子实在论者的辩护
        4.3.1 玻耳兹曼与马赫
        4.3.2 玻耳兹曼与奥斯特瓦尔德
    4.4 与原子辩护的相关实例分析
        4.4.1 玻耳兹曼为热力学第二定律应用的辩护
        4.4.2 玻耳兹曼为统计力学的辩护
    4.5 原子辩护的影响
    4.6 结论
第五章 玻耳兹曼的图象论
    5.1 图象论的背景
    5.2 图象论的基本内容
    5.3 玻耳兹曼图象论与赫兹图象论的比较
    5.4 与图象论相关的三个范例的考察
        5.4.1 力线是构建电磁学的心理图象
        5.4.2 质点是力学的心理图象
        5.4.3 力学原子单元是统计力学的图象
        5.4.4 简要评论
    5.5 图象论的影响
    5.6 结语
第六章 玻耳兹曼的语言哲学观
    6.1 语言哲学观形成的背景
    6.2 语言哲学观的内容
    6.3 与语言哲学观相关的范例考察
    6.4 语言哲学观的影响
    6.5 结语
结束语
参考文献
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3)统计物理史上的分子混沌假设与各态历经假说——从玻耳兹曼的统计物理研究来看(论文提纲范文)

一玻耳兹曼统计物理研究工作的历史背景
二玻耳兹曼与分子混沌假设
三玻耳兹曼与各态历经假说
四结论

(5)微结构光纤端面信息提取及超短脉冲传输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课题意义
    1.2 微结构光纤的研究及发展现状
        1.2.1 高双折射光纤的研究现状
        1.2.2 高非线性光纤的研究现状
        1.2.3 非硅基微结构光纤的研究现状
        1.2.4 微结构光纤制作及后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
        1.2.5 实际微结构光纤的端面信息提取技术发展现状
    1.3 超短脉冲在微结构光纤中的传输特性研究概况
    1.4 微结构光纤的应用及展望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第2章 微结构光纤的基本理论及其分析方法
    2.1 引言
    2.2 传统阶跃光纤的导光原理及折射率引导型微结构光纤的特点
        2.2.1 传统阶跃光纤的全内反射导光机制
        2.2.2 传统阶跃光纤的数值孔径
        2.2.3 子午光线与偏斜光线
        2.2.4 折射率引导型微结构光纤与传统阶跃光纤的关系
        2.2.5 光纤的模式
    2.3 表征微结构光纤特征及影响微结构光纤性能的几个重要参数
        2.3.1 光纤的模场直径
        2.3.2 光纤的有效模场面积
        2.3.3 光纤的非线性系数
        2.3.4 光纤的模式传输常数
        2.3.5 光纤的色散系数及高阶色散
        2.3.6 光纤的双折射度
        2.3.7 光纤的损耗特性
    2.4 光传输的波动理论及数值研究方法
    2.5 表征超短脉冲特征的几个重要参数
        2.5.1 几种典型的脉冲
        2.5.2 与脉冲特性有关的几个重要参数
    2.6 光纤的非线性特性
        2.6.1 自相位调制
        2.6.2 四波混频
        2.6.3 受激喇曼散射
        2.6.4 几种非线性效应的区别与联系
    2.7 光孤子效应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微结构光纤端面信息提取方法及其基本特性模拟研究
    3.1 引言
    3.2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端面处理中的应用
        3.2.1 灰度化处理与256色值转换
        3.2.2 布特沃斯高通滤波器滤波
        3.2.3 对滤波后的平滑图像进行阈值化处理获得二值图像
        3.2.4 边缘提取和几何结构形成及效果评判
        3.2.5 利用COMSOL软件对微结构光纤进行结构建模
    3.3 基于有限元方法模拟微结构光纤的色散和非线性特性
    3.4 本方法仿真误差的来源分析及特点说明
        3.4.1 完美匹配层厚度设置对模式有效折射率的计算影响
        3.4.2 曲线拟合时的数值区间选取对色散系数的计算影响
        3.4.3 与Matlab图像处理自带函数的关系
        3.4.4 对普通光学显微镜图片的处理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发生在正常色散区的四波混频效应及三阶色散对色散波的影响研究
    4.1 引言
    4.2 微结构光纤参数的理论模拟
    4.3 实验条件及测量光路
    4.4 飞秒脉冲在微结构光纤中传输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4.5 二阶和三阶色散参量对输出谱波带结构形成的影响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三阶色散诱导的受激四波混频效应的实验观察与理论研究
    5.1 引言
    5.2 光纤基本参数的数值模拟
    5.3 脉冲在光纤中传输的实验结果和分析
        5.3.1 实验配置和输出光谱
        5.3.2 四波混频相位匹配的计算
        5.3.3 脉冲在光纤中传输的模拟与实验对比
    5.4 与从零色散波长及反常色散区泵浦时的光谱进行对比研究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6)压缩感知和互易性定理在目标及粗糙面复合电磁散射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目标电磁散射研究现状
        1.2.2 目标与复杂地海面复合电磁散射研究现状
        1.2.3 压缩感知在计算电磁学中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1.3.1 论文的安排
        1.3.2 论文的主要贡献
第二章 矩量法和压缩感知技术简介
    2.1 引言
    2.2 矩量法的基本原理
        2.2.1 三维目标电磁散射积分方程的建立
        2.2.2 Mo M的数学原理
        2.2.3 RWG基函数
        2.2.4 雷达散射截面计算
        2.2.5 数值结果与讨论分析
    2.3 压缩感知技术简介
        2.3.1 压缩感知的理论框架
        2.3.2 信号的稀疏表示
        2.3.3 观测矩阵的选取
        2.3.4 重构算法描述
        2.3.5 CS简单算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压缩感知在简单二维导体目标双站散射中的应用
    3.1 引言
    3.2 矩量法在二维目标双站电磁散射中的应用
        3.2.1 HH极化(EFIE)
        3.2.2 VV极化(MFIE)
    3.3 CS结合Mo M在简单二维目标双站电磁散射中的应用
        3.3.1 理论分析
        3.3.2 数值结果与讨论分析
    3.4 一种改进方法
        3.4.1 理论分析
        3.4.2 数值结果与讨论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压缩感知在导体目标单站电磁散射中的应用
    4.1 引言
    4.2 FMM在目标电磁散射中的应用
        4.2.1 FMM的基本思路
        4.2.2 FMM在二维目标电磁散射中的应用
        4.2.3 FMM在三维目标电磁散射中的应用
        4.2.4 数值结果与讨论
    4.3 CS结合FMM快速求解目标后向电磁散射问题
        4.3.1 理论基础
        4.3.2 数值结果与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压缩感知在导体目标Multi-Static散射中的应用
    5.1 引言
    5.2 理论基础
    5.3 数值结果与讨论
        5.3.1 二维目标多站电磁散射算例
        5.3.2 三维目标多站电磁散射算例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CS与FEKO结合处理三维导体目标Multi-Static散射问题
    6.1 引言
    6.2 FEKO简介
    6.3 CS-FEKO算法描述
        6.3.1 Fortran对*.pre的修改
        6.3.2 Fortran调用“FEKO Solver”
        6.3.3 Fortran读取*.ffe文件
    6.4 数值结果与讨论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互易性定理在粗糙面与涂覆目标复合后向电磁散射中的应用
    7.1 引言
    7.2 散射模型及公式推导
        7.2.1 复合电磁散射几何模型及散射机理
        7.2.2 直接散射场计算
        7.2.3 耦合场计算
        7.2.4 复合散射雷达散射截面(RCS)计算
    7.3 算法适用性分析
    7.4 介质涂覆层对复合电磁散射的影响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研究 ——基于实践性知识生成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概念界定
        一、选题背景
        二、概念界定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内涵的研究
        二、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升策略的研究
        三、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四、相关研究的启示与本研究的可能空间
    第三节 问题确定
        一、研究目标与内容
        二、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三、研究意义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内涵的确定
    第一节 我国主要教育技术能力界定的演变与能力内涵确定的方法启示
        一、主要教育技术能力界定演变的逻辑
        二、两个主要教育技术能力界定思路的优势与问题
        三、以往教育技术能力界定对研究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启示
    第二节 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内容确定与能力模型建构
        一、教育技术能力活动确定的方法与过程
        二、教育技术能力内容的聚类分析及模型建构
    第三节 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模型的理论分析
        一、教育技术能力模型的基础层内容
        二、教育技术能力模型的本体层内容
        三、教育技术能力模型的表现层内容
    第四节 基于能力模型的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内容与结构
        一、基于能力模型的“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再认识
        二、基于能力模型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再认识
        三、基于能力模型的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基本结构
第三章 能力模型视角下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对教育技术能力现状研究的方法论反思
        一、对问卷进行分析的研究思路
        二、对问卷的分析结论
        三、教育技术能力状况问卷调查的问题分析
    第二节 对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的调查研究
        一、调研的基本思路
        二、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三、关键事件分析结果与分析
    第三节 对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的个案分析
        一、个案研究的对象与采用的方法
        二、对幼儿教师教育技术的意识与态度分析
        三、幼儿教师媒体应用状况分析
    第四节 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小结
第四章 基于实践性知识生成的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模式思考
    第一节 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模式的构建
        一、对实践性知识生成策略的内容分析
        二、教育技术能力发展模式的构建
    第二节 教育技术能力发展模式的理论基础和价值分析
        一、教育技术能力发展模式的理论基础
        二、教育技术能力发展模式的价值分析
第五章 基于教育技术能力发展模式的设计研究
    第一节 基于教育技术能力发展模式的行动路线设计
    第二节 教师案例研究的行动及反思
        一、案例研究概述
        二、教师案例研究行动的过程总结
    第三节 教师叙事研究的行动及反思
        一、教师叙事研究概述
        二、教师叙事研究的行动及思考
    第四节 教育技术能力发展行动的评价
        一、能力发展行动评价的基本思路
        二、基于问卷的效果评价
        三、基于访谈的效果评价
        四、对幼儿教师能力发展行动中动力缺乏问题分析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一、对本研究的总结
    二、研究展望
附录1. 专家咨询意见问卷
附录2. 教育技术能力构成的性质调查问卷
附录3. 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4. 教育技术能力发展行动效果调查问卷
附录5. 对于教育技术能力发展行动效果评价的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科研情况
后记

(8)基于嫦娥探月微波数据的月球浅表层成分反演与结构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表索引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第2章 嫦娥卫星微波遥感数据处理
    2.1 嫦娥二号微波辐射计数据处理
        2.1.1 微波辐射计
        2.1.2 亮温数据处理
    2.2 嫦娥三号测月雷达数据处理
        2.2.1 测月雷达
        2.2.2 测月雷达数据读取
第3章 月表微波辐射计亮温异常分析
    3.1 奇异值分解(SVD)原理
    3.2 中低纬度区域亮温异常分析
        3.2.1 不同时刻中低纬度亮温分布
        3.2.2 中低纬度亮温异常整体分析
        3.2.3 典型火山口亮温异常分析
    3.3 月球极地亮温异常分析
        3.3.1 永久阴影区提取
        3.3.2 两极亮温异常分析
第4章 基于微波辐射计亮温的月球浅表层成分反演
    4.1 月壤辐射传输模拟
        4.1.1 辐射传输方程
        4.1.2 月壤辐射传输模型
        4.1.3 模型参数分析
    4.2 月表浅表层氧化亚铁氧化钛成分反演
        4.2.1 介电常数虚部反演
        4.2.2 模拟月球环境下温度和介电常数虚部关系
        4.2.3 氧化亚铁氧化钛含量与介电常数虚部关系
        4.2.4 氧化亚铁氧化钛含量反演
        4.2.5 验证评价
第5章 测月雷达数值模拟
    5.1 数值模拟原理
    5.2 数值模拟
        5.2.1 月球浅表层结构分层模拟
        5.2.2 月壤内存在特征目标模拟
        5.2.3 月岩层存在下界面模型
第6章 测月雷达地面模拟探测实验
    6.1 室内模拟探测实验
    6.2 野外模拟探测实验
        6.2.1 研究区概况
        6.2.2 探地雷达数据的岩性分析
        6.2.3 雷达测线地质结构剖面分析
第7章 测月雷达数据处理及分析
    7.1 仪器工作原理
    7.2 测月雷达数据处理
    7.3 基于测月雷达数据的结构分析处理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工作与结果
    8.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9)废旧轮胎微波连续裂解处理装置的优化设计与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2 课题研究的内容
    1.3 课题研究的意义
2 废旧轮胎的回收利用技术
    2.1 废旧轮胎回收利用的主要方式
        2.1.1 原形改制
        2.1.2 废旧轮胎翻新
        2.1.3 废旧轮胎的焚烧利用
        2.1.4 制备胶粉
        2.1.5 制备再生胶
        2.1.6 气化技术
        2.1.7 裂解技术
    2.2 废旧轮胎回收利用的研究现状
        2.2.1 国外研究进展
        2.2.2 国内研究进展
    2.3 本章小结
3 微波裂解的特点及机理
    3.1 微波
        3.1.1 微波的简介
        3.1.2 微波的特性
        3.1.3 微波的产生
        3.1.4 微波的传输
    3.2 废旧轮胎微波裂解的原理
    3.3 废旧轮胎微波裂解的优势
    3.4 废旧轮胎微波裂解的研究重点
    3.5 本章小结
4 废旧轮胎微波连续裂解装置的优化仿真
    4.1 HFSS软件简介
    4.2 微波裂解主体的仿真
        4.2.1 优化分析
        4.2.2 仿真前处理
        4.2.3 仿真模型建立和参数设置
        4.2.4 仿真分析
        4.2.4.1 对于不同的波导管馈口排列方式
        4.2.4.2 对于不同的波导管馈口正交排列间距
        4.2.5 结果讨论
    4.3 裂解产物导出机构的仿真
        4.3.1 优化分析
        4.3.2 仿真模型建立和参数设置
        4.3.3 仿真分析
        4.3.4 结果讨论
    4.4 本章小结
5 废旧轮胎微波连续裂解处理装置的设计
    5.1 裂解工艺流程
    5.2 裂解装置组成
    5.3 微波裂解装置的优化设计
        5.3.1 设计方案
        5.3.2 结构设计
    5.4 裂解产物导出机构的优化设计
        5.4.1 设计方案
        5.4.2 结构设计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10)普通高中物理课程内容与大学物理课程内容的适切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物理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研究概述
    2.1 中学物理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研究概述
    2.2 大学物理课程研究概述
3 知识结构问题的探讨
    3.1 知识结构理论
    3.2 教材知识结构的基本内涵
    3.3 物理教材的知识结构
    3.4 物理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的关系
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4.1 研究内容
    4.2 研究方法
5 高中物理课程内容分析
    5.1 高中物理共同必修模块内容分析
    5.2 高中物理选修1-1内容分析
    5.3 高中物理选修1-2内容分析
    5.4 高中物理选修2-1内容分析
    5.5 高中物理选修2-2内容分析
    5.6 高中物理选修2-3内容分析
    5.7 高中物理选修3-1内容分析
    5.8 高中物理选修3-2内容分析
    5.9 高中物理选修3-3内容分析
    5.10 高中物理选修3-4内容分析
    5.11 高中物理选修3-5内容分析
6 大学物理课程内容分析
    6.1 大学物理教材使用现状的调查与统计结果
    6.2 文科大学物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和分析
    6.3 工科大学物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和分析
    6.4 农林院校大学物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和分析
    6.5 医学院校大学物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和分析
    6.6 理科大学物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和分析
7 高中物理课程内容与大学物理课程内容的比较和分析
    7.1 高中物理共同必修+选修1与文科大学物理的比较和分析
    7.2 高中物理共同必修+选修2与工科大学物理的比较和分析
    7.3 高中物理共同必修+选修2与农林、医学院校大学物理的比较和分析
    7.4 高中物理共同必修+选修3与理科大学物理的比较和分析
    7.5 不同模块课程的选取对学生后续学习的影响分析
8 研究结果及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高中物理课程知识点统计表
    附录二 大学物理教材使用情况调查信函
    附录三 大学物理教材使用情况统计表
    附录四 大学物理教材知识内容统计表
致谢

四、对麦克斯韦方程的再认识(论文参考文献)

  • [1]玻耳兹曼的科学哲学思想研究[D]. 钟海琴. 山西大学, 2011(06)
  • [2]赫兹的电磁学研究时间顺序及其思想转变过程[J]. 钱长炎.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03(01)
  • [3]统计物理史上的分子混沌假设与各态历经假说——从玻耳兹曼的统计物理研究来看[J]. 钟海琴.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10(02)
  • [4]对麦克斯韦方程的再认识[J]. 姜涛. 黄淮学刊(自然科学版), 1991(S3)
  • [5]微结构光纤端面信息提取及超短脉冲传输特性研究[D]. 李建设. 燕山大学, 2016(01)
  • [6]压缩感知和互易性定理在目标及粗糙面复合电磁散射中的应用[D]. 柴水荣.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6(01)
  • [7]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研究 ——基于实践性知识生成的视角[D]. 王吉. 天津师范大学, 2015(09)
  • [8]基于嫦娥探月微波数据的月球浅表层成分反演与结构分析研究[D]. 连懿. 吉林大学, 2014(03)
  • [9]废旧轮胎微波连续裂解处理装置的优化设计与仿真研究[D]. 李昭帝. 青岛科技大学, 2019(11)
  • [10]普通高中物理课程内容与大学物理课程内容的适切性研究[D]. 许静. 西南大学, 2007(05)

标签:;  ;  ;  ;  ;  

重新理解麦克斯韦方程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