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炉喷补料在使用过程中的显微组织研究

电炉喷补料在使用过程中的显微组织研究

一、电炉喷补料在使用过程中显微结构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蔡曼菲[1](2020)在《溶胶结合镁钙质热态喷补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纯净钢生产过程中,高温炉炉衬各部分使用环境的差异会导致某些局部区域出现损毁,严重影响生产稳定的运行。适时地对局部损毁区域进行热态在线喷补可使炉衬的损毁达到均衡,从而保证纯净钢生产的高效化和稳定化。镁钙质热态喷补料因具有良好的热力学稳定性、抗渣性和净化钢液的能力在炼钢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其大多以聚磷酸盐为结合剂,磷元素的存在会增加钢水增磷风险。因此,无磷镁钙质热态喷补料的开发对提升钢水品质和保证纯净钢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首先探讨了聚磷酸盐结合镁钙质热态喷补料的损毁机理及其对钢水质量的影响;然后分别制备以硅灰石溶胶和硅溶胶为结合剂的无磷镁钙质热态喷补料,通过模拟热态喷补过程,探明了溶胶结合喷补料的热态附着性能,为镁钙质热态喷补料用溶胶结合剂的选择提供参考;在此基础上,为提高硅溶胶结合热态喷补料的施工性能,借助流变学理论研究了喷补料粘度在喷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以及加水量和分散剂(萘系磺酸盐甲醛缩合物(FDN)、柠檬酸和SD80)对喷补料基质浆体流变学特征的影响;其次,为提高硅溶胶结合热态喷补料的附着性能,系统研究了增塑剂(膨润土、羧甲基纤维素)和助烧剂(纳米二氧化钛、硅微粉)的引入对喷补料流动性能和物理性能的影响,探明了其对喷补料热态附着性能的作用机理;最后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在硅溶胶结合热态喷补料中引入了柠檬酸和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旨在不降低其热态附着性的前提下,改善喷补料的中温性能。通过上述研究工作,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在较高温度下,聚磷酸盐结合镁钙质热态喷补料中的Na2O和P2O5会产生挥发,导致喷补料中的结合相-磷酸钙镁钠降低,使得聚磷酸盐结合喷补料的显气孔率较高、常温抗折强度和常温耐压强度较低。聚磷酸盐结合镁钙质热态喷补料的结构疏松多孔,与镁砖的结合界面存在较大缝隙,容易发生结构剥落。以聚磷酸盐为结合剂的镁钙质热态喷补料会对钢水增磷,且钢水中的磷含量随聚磷酸盐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2)自制硅灰石溶胶的流变曲线表现为剪切增稠,与胀性流体类似。由于正硅酸乙酯水解产物形成的凝胶结构与假硅灰石相的结构相近,硅灰石溶胶在经800oC、900oC和1000oC热处理后形成的主要物相均为假硅灰石相。以硅灰石溶胶为镁钙质热态喷补料的结合剂时,镁砂可促进硅灰石溶胶中三维网络结构的形成,加强喷补料与镁砖间的连接;同时硅灰石可与喷补料中的物质反应生成低熔点物相,促进喷补料与镁砖间的烧结,从而提高热态喷补料的附着性能。加入4wt%的硅灰石溶胶时,喷补料的高温反弹率较低,喷补层较为均匀,且体积密度和力学强度较优;与聚磷酸盐结合的镁钙质热态喷补料相比,以硅灰石溶胶为结合剂的喷补料具有更好的热态附着性能,但由于喷补料中低熔点相较多,其高温力学性能相对较差。(3)在镁钙质热态喷补料中引入硅溶胶,一方面镁砂可促进硅羟基间的脱水缩合,加速喷补料中硅氧硅三维网络结构的形成,提高喷补料的热态附着性能;另一方面硅溶胶中的纳米二氧化硅粒子可填充喷补料的颗粒间隙,与镁砂反应生成镁橄榄石,提高喷补料的体积密度和力学性能。当粒度分布系数q为0.28、骨料为高钙镁钙砂(CaO:55wt%)、硅溶胶加入量为5wt%时,喷补料具有较高的体积密度和力学性能,且高温反弹率较低,喷补层更均匀,粘结强度较大;与聚磷酸盐结合的镁钙质热态喷补料相比,以硅溶胶为结合剂的喷补料具有更好的热态附着性和高温力学性能,且热态附着性能与硅灰石溶胶结合喷补料相当。(4)硅溶胶结合镁钙质热态喷补料的粘度在喷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为:喷补料中的流体粘度要尽可能的低,即基质部分的粘度要尽可能的低,以保证颗粒能顺利嵌入到喷补层中并尽可能的减小颗粒间的距离;而整个热态喷补料的表观粘度要尽可能的高,以保证喷补层的稳定性。以硅溶胶结合镁钙质热态喷补料的基质部分为研究对象得到:基质浆体的流动曲线与假塑性流体类似,且临界加水量在22wt%左右;FDN、柠檬酸和SD80均能改善基质浆体的流变特性,相应的合适添加量分别为0.3 wt%、0.2wt%和0.1wt%;与添加FDN和柠檬酸相比,在基质浆体中添加SD80呈现的是塑性系统,能更好的吸收颗粒的冲击,减少反弹和分层的可能性。综合考虑,添加0.1wt%SD80的喷补料流变学性能最佳。(5)在硅溶胶结合镁钙质热态喷补料中引入膨润土和羧甲基纤维素均可改善喷补料的触变性,能更加有效的吸收喷补过程中物料的动能,从而降低喷补料的高温反弹率;当复合添加1wt%的膨润土和0.1wt%的羧甲基纤维素时,喷补料的附着性能和力学性能均较好。在硅溶胶结合镁钙质热态喷补料中引入纳米二氧化钛可在晶界处形成新物相,改变晶界处物相的组成和分布,促进喷补料的烧结,从而进一步降低喷补料的高温反弹率;引入2.0wt%的纳米二氧化钛和2.0wt%的硅微粉时,喷补料的附着性能和力学性能较好。(6)添加0.3wt%的柠檬酸和0.8wt%的KH-570均可提高硅溶胶结合镁钙质热态喷补料的中温性能。添加柠檬酸的喷补料中,柠檬酸中的羧基会与镁砂颗粒形成稳定的Mg-O-C单齿配体结构,抑制镁砂颗粒的水化,从而提高喷补料的中温性能。对于添加KH-570的喷补料而言,借助KH-570有机端的“分散作用”及KH-570水解产物与硅溶胶胶粒之间的相互反应,可在喷补料中形成有机-无机杂化互穿的网络结构。虽然经一定温度热处理后,有机部分会挥发,但残余的硅仍保持着原有的网络结构,起到提高中温强度的作用。

陈龙,张建伟,盛开泉,王维,姜楠,张义先[2](2014)在《含铁镁白云石质合成砂的研制及其在不定形耐火材料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含铁镁白云石质合成砂生产工艺简单,它在高温下主要有方镁石固溶体(MgOss)和游离氧化钙(fCaO)两种高熔点固相,具有MgO-CaO系材料的特点,综合性能优良,在干打料、喷补料、涂抹料和隔热浇注料等耐火炉料的应用中,具有很高的耐用性。

张巍[3](2012)在《耐火喷涂料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根据近年来有关喷涂料的制备、应用等方面的最新研究,系统介绍了不同种类喷涂料的性能以及在钢铁、水泥、石油和化工等领域的应用进展,展望了喷涂料今后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崔妍[4](2012)在《镁钙砖表面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镁钙系耐火材料具有一系列优良性能,但由于镁钙砖易水化,给生产、储存、运输带来了不利影响。为了使镁钙质耐火制品得到更好的应用就必须解决水化这一难题,本文研究了利用CO2对镁钙砖表面进行防水化处理的最适宜的工艺参数,并通过扫描电镜分析其表面生成物成分及反应层厚度。应用煮沸实验法测试试样的防水化效果,并利用动力学分析镁钙砖表面碳酸化反应机理,得出如下结论:(1)用CO2处理镁钙砖表面最适宜的工艺参数为:反应时间为180min,反应温度在700℃,水汽温度控制在40℃,CO2流量达到4L/min时,镁钙砖的抗水化性能最佳。(2)通过扫描电镜分析结果可以证明用CO2处理后的镁钙砖表面的生成物为CaCO3,并且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试样表面的反应层厚度逐渐增加,当防水化反应时间为180min时,试样表面反应层厚度为110.5μm,此时试样的防水化效果最好。(3)镁钙砖防水化反应机理为:开始是由CaO碳酸化的化学反应速度控制,然后是由水汽和CO2气体通过产物层的扩散速度控制。

时海霞[5](2005)在《利用铬渣制备微晶玻璃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铬渣是一种有毒的固体废渣,不仅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铬渣污染问题已引起国家环保部门的高度重视,治理铬渣污染的任务迫在眉睫。铬渣中除了含有Cr2O3和有毒的水溶性Cr6+外,还含有大量的钙、镁、铝、硅的氧化物,这些都是制备玻璃的原料,同时Cr2O3又是有效的晶核剂,因此,用铬渣制备微晶玻璃是实现铬渣无毒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本文以铬渣、高炉渣两种工业废渣以及石英砂、白云石、方解石、滑石等天然矿物为主要原料,SiC作还原剂,采用熔融法制备了矿渣微晶玻璃。探讨了铬渣的用量、不同CaO/MgO比对微晶玻璃熔制、析出主晶相及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了高温下Cr6+的解毒机理。实验表明:配方中铬渣质量分数为3050%时,熔制的玻璃流动性好,基本没有浮渣,成型后玻璃未失透; 铬渣质量分数达55%时,玻璃熔体上层浮渣较多,且浇铸成型后玻璃失透; 铬渣质量分数为58%时,玻璃熔体上层漂浮一层黄色物质,经XRD分析为K3Na(CrO4)2。将铬渣、高炉渣同时用于玻璃配方中,获得配方设计中所需的CaO/MgO比。玻璃的晶化温度、主晶相种类、析晶活化能、微晶玻璃的密度、抗折强度及显微硬度都随CaO/MgO比的变化而变化。当铬渣质量分数为40%和45%时,所制备的微晶玻璃的主要晶相组成为透辉石(CaMg(SiO3)2)和镁铬尖晶石(MgCr2O4); 当铬渣质量分数为50%时,微晶玻璃的主晶相为透辉石和黄长石((Ca1.53Na0.51)(Mg0.39Al0.41Fe0.16)(Si2O7))。采用二苯碳酰二胼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残留Cr6+的含量。结果表明:铬渣质量分数为40%50%时,样品中Cr6+含量为00.4mg/L,低于国家标准0.5mg/L; 当铬渣含量高于50%时,残留Cr6+含量则高于国家排放标准。

谭建红[6](2005)在《铬渣治理及综合利用途径探讨》文中指出由于铬盐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而且大多数是必不可少的消耗性化工原料,因此,铬盐的健康发展与各个相关行业的发展密不可分。近年中国铬盐的消费年增长率在10%以上,高于同期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中国铬盐生产普遍采用较为落后的有钙焙烧工艺技术,每生产1 吨铬盐产品,会产生2.5~3 吨铬渣。铬渣中因含有1~2%的具有致癌特性的铬酸钙和0.5~1%水溶性剧毒六价铬而成为有毒的危险废物。本文拟对铬渣治理及综合利用途径进行探讨,以期能够对铬渣进行治理,并力争变废为宝。本文通过对国内主要铬盐生产企业,尤其是对重庆民丰农化、重庆涪陵区化工厂的铬渣污染状况进行调研,对该企业的铬渣的化学成分、晶体结构、放射性水平、有害微量元素进行测定,对铬渣的环境毒性机理进行研究,为铬渣的处理及综合利用途径提供了现实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的各种铬渣解毒技术及综合利用途径进行分析,对其机理和工艺进行了必要的探讨,对部分途径进行优化改进,并结合国内的实际分析了其应用前景和可行性。针对重庆民丰农化的部分铬渣,用偏光显微镜观察铬渣的结构和相组成,得到可用于分析铬渣性质的重要参数。有大量细小的晶体,还有较多玻璃相。运用X射线衍射仪对铬渣中所含矿物进行研究,可以看出铬渣中主要含有硅酸二钙和铁铝酸四钙,还含有铬酸钙、方镁石、方解石、铬铁尖晶石等矿物。通过对铬渣放射水平测定,铬渣可以满足GB9l96—88 的要求,可以用作建材或建材添加物。对铬渣的治理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进行无害化控制。通过物理、化学等方法进行解毒,主要是:固化法、还原法、络合法、堆贮法、微波法、电化学法等。二是资源化综合利用,使之变废为宝,主要有:用铬渣炼铁、用铬渣制耐火材料、用铬渣制玻璃砖等建材、用铬渣制水泥、用铬渣制微晶玻璃、用铬渣制颜料、用铬渣制钙镁磷肥、用铬渣制砖、用铬渣筑路等。三是采用污染零排放的绿色工艺,主要有液相氧化工艺,无钙焙烧工艺等。本文提出的铬渣治理的手段及途径,不仅对铬渣治理有效,而且值得推广,应用于整个固体废物的治理过程中,为特定企业或区域的环境保护所借鉴。

柳伟[7](2002)在《优质镁钙砂合成和抗水化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认为本文主要研究了优质镁钙砂的合成和抗水化技术,并以此为基础开发出了具有抗水化性能优良的镁钙质浇注料。全文共分为优质镁钙砂合成技术、镁钙砂抗水化技术和镁钙质浇注料研究三个部分。 在优质镁钙砂合成技术中,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原料自身的特性,分别研究了机械活化、二步煅烧、消化等制备工艺以及微量添加剂对镁钙砂烧结性能的影响,并对其促烧机理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在以上研究基础之上,提出了一条优质镁钙砂的生产工艺路线。试验证明,采用此工艺路线在1650℃就可以把镁钙砂烧结致密,相对密度达96%以上。 在镁钙砂抗水化技术方面,对目前技术比较先进,抗水化效果良好的碳酸化表面改性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利用CO2对镁钙砂表面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可以使镁钙砂表面生成一层CaCO3薄膜,从而有效隔绝了外界水分与试样内部CaO的接触。用此方法处理后试样的抗水化性能与未处理试样相比可提高4~5倍。在试验过程中发现,碳酸化改性方法存在反应速度慢,处理时间长等缺点,不利于工业化生产,因此试验提出了在处理气体中引入水蒸气的水化碳酸化改性方法,结果表明:水蒸汽的引入加速了镁钙砂表面CaCO3的生成,提高了处理效率。与此同时,水化碳酸化方法还进一步提高了镁钙砂的抗水化性能,用其处理后试样的抗水化性能与未处理试样相比可提高7~8倍。试验结果还表明,颗粒粒度和镁钙砂种类对水化碳酸化改性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对粒度而言,由于受到试验设备的限制,较小颗粒的镁钙砂表面改性效果比大颗粒的差,因此对于小颗粒适当延长处理时间是有必要的。镁钙砂种类对改性效果的影响主要与其显微结构有关,对于那些CaO、MgO晶粒发育良好,分布均匀,自身抗水化性能较好的镁钙砂,其改性效果往往更为显着。 在以上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成功开发出了以镁钙砂为骨料和镁砂细粉为基质的镁钙质浇注料,并对其抗水化性能,基本性能和抗渣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浇注料在 110 oC XI Zh烘干并在空气中放置 3个月后未见有任何水化现象的发生,其基本性能和抗渣性与用于对比试验的镁质浇注料相接近,完全可以满足工业实际生产的要求。

冯桂欣,唐裕华,孔繁芬[8](1993)在《电炉喷补料在使用过程中显微结构的研究》文中提出 1 前言电弧炉炼钢生产中,用镁碳砖作内衬的电炉受高温炉渣的侵蚀,尤其在渣线部位,烧蚀严重.目前,国内一般采用镁砂添加少量沥青作结合剂,在出钢后由工人用铁锹,将补炉料甩到渣线位置,但这种补炉料的粘附率低.由于渣线侵蚀严重,一般炉龄仅30炉左右,而国外的炉龄可达100炉以上.近期,在首钢特殊钢铁公司第一钢厂和陕西钢厂电炉上试验了 ET-DL 电炉喷补料.喷补料显示出较强的粘结性,其附着率达90%,在局部炉衬砖整体脱落时,可以用 ET-DL 料补上.使用 ET-DL 料以后,电炉炉龄可提高一倍以上.本研究旨在对 ET-DL 电炉喷补料在使用中显微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

二、电炉喷补料在使用过程中显微结构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炉喷补料在使用过程中显微结构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溶胶结合镁钙质热态喷补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前言
    1.2 喷补技术
        1.2.1 喷补技术的分类
        1.2.2 喷补料的性能要求
        1.2.3 喷补层的损毁机理
    1.3 喷补料用结合剂的发展
        1.3.1 水化结合
        1.3.2 化学结合
        1.3.3 缩聚结合
        1.3.4 凝聚结合
    1.4 镁钙质热态喷补料用结合剂
    1.5 硅灰石溶胶
        1.5.1 硅灰石的结构及应用
        1.5.2 硅灰石溶胶的制备
    1.6 硅溶胶在不定形耐火材料中的应用及现存的问题
    1.7 本课题的提出及主要内容
第2章 实验
    2.1 实验原料及设备
    2.2 结构与性能测试
        2.2.1 化学矿物组成及结构分析
        2.2.2 流变学性能
        2.2.3 物理性能
        2.2.4 热态附着性能
第3章 聚磷酸盐结合镁钙质热态喷补料损毁机理及钢水增磷现象研究
    3.1 实验方案
    3.2 结果与讨论
        3.2.1 损毁机理分析
        3.2.2 热态附着性能分析
        3.2.3 聚磷酸盐结合镁钙质热态喷补料对钢水的增磷现象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自制硅灰石溶胶结合镁钙质热态喷补料的性能研究
    4.1 实验方案
    4.2 结果与讨论
        4.2.1 硅灰石溶胶的性能测试
        4.2.2 硅灰石溶胶对镁钙质热态喷补料性能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硅溶胶结合镁钙质热态喷补料的性能研究
    5.1 实验方案
    5.2 结果与讨论
        5.2.1 硅溶胶加入量对喷补料性能的影响
        5.2.2 骨料种类对喷补料性能的影响
        5.2.3 粒度组成对喷补料性能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硅溶胶结合镁钙质热态喷补料的流变学特征研究
    6.1 实验方案
    6.2 结果与讨论
        6.2.1 热态喷补层的形成及稳定过程
        6.2.2 加水量对基质浆体流变学特征的影响
        6.2.3 分散剂对基质浆体流变学特征的影响
        6.2.4 分散剂对喷补料流动指数的影响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硅溶胶结合镁钙质热态喷补料附着性能研究
    7.1 实验方案
    7.2 结果与讨论
        7.2.1 增塑剂对喷补料性能的影响
        7.2.2 助烧剂对喷补料性能的影响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硅溶胶结合镁钙质热态喷补料中温性能优化研究
    8.1 实验方案
    8.2 结果与讨论
        8.2.1 柠檬酸对喷补料中温性能的影响
        8.2.2 KH-570对喷补料中温性能的影响
        8.2.3 柠檬酸和KH-570对喷补料热态附着性的影响
    8.3 本章小结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后期工作展望
    9.3 论文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附件

(2)含铁镁白云石质合成砂的研制及其在不定形耐火材料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生产工艺和理化性能
3 显微结构与讨论
4 应用
    4.1 电炉熔池干打料
    4.2 喷补料
    4.3 中间包混合料
5 结语

(4)镁钙砖表面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前言
    1.2 镁钙质耐火材料的发展概述
        1.2.1 我国镁钙质耐火材料发展概述
        1.2.2 国外镁钙质耐火材料发展概述
    1.3 镁钙系耐火材料的特性
    1.4 镁钙系耐火材料存在的主要问题
    1.5 镁钙系耐火材料防水化方法
    1.6 镁钙系耐火材料的生产与应用
        1.6.1 镁钙系耐火材料的生产
        1.6.2 镁钙系耐火材料的应用
    1.7 镁钙系耐火材料的发展方向
        1.7.1 进一步开发不烧MgO-CaO 耐火材料
        1.7.2 开发高CaO 含量的镁钙质耐火材料
        1.7.3 开发高档镁钙质耐火材料
        1.7.4 开发镁钙浇注料
        1.7.5 开发水泥窑用镁钙耐火材料
    1.8 研究内容
    1.9 特色与创新
2. 试样制备与检测方法
    2.1 试样制备
    2.2 抗水化性试验测试
    2.3 扫描电镜(SEM)检测
3. 影响镁钙砖抗水化性的因素
    3.1 实验过程及实验装置
    3.2 实验结果分析
        3.2.1 不同处理条件对镁钙砖抗水化性能的影响
        3.2.2 水汽温度的影响
        3.2.3 反应时间的影响
        3.2.4 反应温度的影响
        3.2.5 CO_2 流量的影响
        3.2.6 CaO 含量对镁钙砖抗水化性能的影响
    3.3 扫描电镜分析
    3.5 小结
4. 镁钙砖碳酸化反应动力学
    4.1 理论基础
    4.2 化学反应速度控制动力学方程
    4.3 扩散反应速度控制动力学方程
    4.4 结果分析
    4.5 小结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利用铬渣制备微晶玻璃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前言
    1.2 国内外铬渣资源的综合利用情况
        1.2.1 堆贮法
        1.2.2 无害化处理
        1.2.3 综合利用
        1.2.4 高炉渣的来源
    1.3 尾矿废渣微晶玻璃的种类
        1.3.1 工业废渣微晶玻璃
        1.3.2 尾矿尾渣微晶玻璃
    1.4 矿渣微晶玻璃的制备技术及应用
        1.4.1 矿渣微晶玻璃的制备技术
        1.4.2 矿渣微晶玻璃的应用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2章 实验
    2.1 原料组成
    2.2 基础玻璃配方设计
    2.3 制备工艺过程
    2.4 性能测试
        2.4.1 热分析(TG-DSC)
        2.4.2 X-射线衍射法(XRD)物相分析
        2.4.3 红外光谱(IR)分析
        2.4.4 显微结构分析(SEM)
        2.4.5 样品中残留Cr~(6+)含量的测定
        2.4.6 抗折强度测试
        2.4.7 维氏硬度测试
        2.4.8 密度测定
        2.4.9 吸水率的测定
第3章 玻璃熔制及晶化的研究
    3.1 铬渣的物相组成
    3.2 铬渣质量分数对玻璃熔制的影响
    3.3 碱性氧化物和SiC 对玻璃熔制的影响
    3.4 铬渣质量分数对微晶玻璃晶相组成的影响
    3.5 晶化时间对微晶玻璃显微结构的影响
第4章 CaO/MgO 比对铬渣微晶玻璃的影响
    4.1 CaO/MgO 比对玻璃析晶峰的影响
    4.2 CaO/MgO 比对析出晶相的影响
    4.3 CaO/MgO 比对析晶活化能的影响
    4.4 CaO/MgO 比对显微结构的影响
    4.5 CaO/MgO 比对密度的影响
    4.6 CaO/MgO 比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第五章 有毒Cr~(6+)还原为无毒Cr~(3+)机理的探讨
    5.1 还原剂的选择
    5.2 SiC 对Cr~(6+)的还原作用
    5.3 高温下Cr~(6+)的氧化热力学研究
    5.4 玻璃熔液的酸碱性对Cr~(6+)还原的影响
    5.5 保温时间对Cr~(6+)还原的影响
    5.6 SiC 的用量对解毒效果的影响
    5.7 铬渣的粒度对解毒效果的影响
    5.8 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残留Cr~(6+)的含量
        5.8.1 原理
        5.8.2 测定Cr~(6+)的干扰
        5.8.3 标准曲线的绘制
    5.9 两种不同的浸取方法
        5.9.1 高温高压浸取法
        5.9.2 常温震荡浸取法
    5.10 Cr~(3+)与Cr~(6+)分离
    5.11 在酸碱介质中Cr~(6+)浸出量的稳定性
    5.12 微晶玻璃样品的物理性能及其残余Cr~(6+)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参与的课题研究

(6)铬渣治理及综合利用途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
    1.2 重庆民丰农化铬渣污染状况
    1.3 涪陵化工厂铬渣污染状况
    1.4 研究现状
    1.5 研究思路和方法
2 铬产品的生产与环境影响
    2.1 铬化工产品的生产工艺、应用领域和发展方向
        2.1.1 概述
        2.1.2 铬产品生产工艺
        2.1.3 铬化工发展趋势
    2.2 固体含铬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
    2.3 化工废渣的危害及处理
        2.3.1 化工废渣分类及特点
        2.3.2 铬渣的危害
        2.3.3 铬渣处理技术原则
    2.4 铬渣的性质
        2.4.1 铬渣的物理力学性质
        2.4.2 铬渣矿物学特征
        2.4.3 从解毒角度看铬渣的形态
3 铬对环境的危害
    3.1 概述
    3.2 铬的迁移特征
    3.3 铬对排水管道和污水净化工程的影响
    3.4 铬对水体的色、味性状的影响
    3.5 铬对植物的影响
    3.6 铬对动物的影响
    3.7 铬渣污染环境的经济损失分析
4 铬渣治理及综合利用
    4.1 无害化控制
        4.1.1 固化法
        4.1.2 还原法
        4.1.3 络合法
        4.1.4 堆贮法
        4.1.5 微波法
        4.1.6 电化学法
        4.1.7 生物净化法
        4.1.8 处理实例:重庆涪陵区清库危险废物中转场介绍
    4.2 资源综合利用
        4.2.1 用铬渣进行炼铁
        4.2.2 利用铬渣生产耐火材料
        4.2.3 用铬渣制玻璃砖
        4.2.4 利用铬渣制水泥
        4.2.5 用铬渣制微晶玻璃
        4.2.6 用铬渣制颜料
        4.2.7 用铬渣制钙镁磷肥
        4.2.8 用铬渣制砖
        4.2.9 用铬渣筑路
        4.2.10 应用实例:在重庆涪陵区南岸居委的乡村路用铬渣筑路的尝试
    4.3 绿色工艺
        4.3.1 液相氧化工艺
        4.3.2 无钙焙烧工艺
5 结论及展望
    5.1 结论
        5.1.1 铬渣性质
        5.1.2 综合治理方案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7)优质镁钙砂合成和抗水化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镁钙系耐火材料发展概况
    第二节 镁钙系耐火材料特点
    第三节 镁钙砂的合成与制备
    第四节 镁钙系耐火材料的应用
    第五节 镁钙系耐火材料防水化方法
        1 活化烧结
        2 加入添加剂的方法
        3 表面改性方法
    第六节 镁钙系耐火材料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
第二章 优质镁钙砂的合成研究
    第一节 机械活化工艺
        1 试验
        2 结果与讨论
        2.1 机械活化时间对粉料粒度分布的影响
        2.2 机械活化时间对镁钙砂烧结性能的影响
        2.3 机械活化在不同工艺流程中的作用效果
        3 结论
    第二节 二步煅烧工艺
        1 试验
        2 结果与讨论
        2.1 轻烧温度和时间对镁钙砂烧结性能的影响
        2.2 成型压力对镁钙砂烧结性能的影响
        2.3 烧结温度对镁钙砂烧结性能的影响
        3 结论
    第三节 消化工艺
        1 试验
        2 结果与讨论
        2.1 消化水量对镁钙砂烧结性能的影响
        2.2 消化时间对镁钙砂烧结性能的影响
        2.3 CaO含量对镁钙砂烧结性能的影响
        3 结论
    第四节 添加剂的作用
        1 试验
        2 试验结果
        3 分析与讨论
        3.1 微量添加剂的作用机制
        3.2 CaO含量对添加剂效果的影响
        4 结论
    第五节 优质镁钙砂生产工艺设计
第三章 镁钙砂表面改性防水化技术
    第一节 镁钙砂表面碳酸化改性方法
        1 试验
        2 试验结果
        3 分析与讨论
        3.1 碳酸化反应热力学原理
        3.2 碳酸化方法改性机理分析
        3.3 处理温度对碳酸层形成的影响
        3.4 处理时间对碳酸层形成的影响
        4 结论
    第二节 水化碳酸化表面改性方法
        1 试验
        2 试验结果
        3 分析与讨论
        3.1 水化碳酸化改性方法热力学原理
        3.2 水化碳酸化反应机理分析
        3.3 水蒸气分压对碳酸层形成的影响
        3.4 水化碳酸化方法与碳酸化方法改性效果的比较
        3.5 粒度对水化碳酸化改性效果的影响
        3.6 显微结构对水化碳酸化改性效果的影响
        4 结论
第四章 抗水化镁钙质浇注料的研究
    第一节 镁钙质浇注料抗水化性研究
        1 试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试样宏观描述与显微结构分析
        2.2 镁钙质浇注料抗水化性能评估
        2.3 水化碳酸化处理条件对镁钙质浇注料抗水化性能的影响
        2.4 CaO含量对镁钙质浇注料抗水化性能的影响
        3 结论
    第二节 镁钙质浇注料使用性能研究
        1 试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镁钙质浇注料与镁质浇注料使用性能比较
        2.2 镁钙砂改性层对镁钙质浇注料使用性能的影响
        2.3 镁钙质浇注料在使用过程中的抗水化性能
        3 结论
    第三节 镁钙质浇注料抗渣性能研究
        1 试验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渣侵试样宏观分析
        2.2 SEM及能谱分析
        3 结论
第五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部分论文和科研成果
致谢

四、电炉喷补料在使用过程中显微结构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溶胶结合镁钙质热态喷补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蔡曼菲. 武汉科技大学, 2020(01)
  • [2]含铁镁白云石质合成砂的研制及其在不定形耐火材料中的应用[J]. 陈龙,张建伟,盛开泉,王维,姜楠,张义先. 耐火与石灰, 2014(05)
  • [3]耐火喷涂料的研究进展[J]. 张巍. 耐火材料, 2012(04)
  • [4]镁钙砖表面改性研究[D]. 崔妍. 辽宁科技大学, 2012(06)
  • [5]利用铬渣制备微晶玻璃的研究[D]. 时海霞. 湖南大学, 2005(06)
  • [6]铬渣治理及综合利用途径探讨[D]. 谭建红. 重庆大学, 2005(01)
  • [7]优质镁钙砂合成和抗水化技术研究与应用[D]. 柳伟. 武汉科技大学, 2002(02)
  • [8]电炉喷补料在使用过程中显微结构的研究[J]. 冯桂欣,唐裕华,孔繁芬. 化工冶金, 1993(04)

标签:;  ;  ;  ;  ;  

电炉喷补料在使用过程中的显微组织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