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种用于包扎髋人字石膏的简易支架

介绍一种用于包扎髋人字石膏的简易支架

一、介绍一种包扎髋人字形石膏的简易支架(论文文献综述)

高守雷[1](2021)在《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陶器制作技术研究》文中提出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陶器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陶器类型学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针对陶器制作技术至今未有系统全面的研究。运用文献研究、观察分析、科技检测、数理统计等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多角度地研究了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和小河沿文化的陶器原料、成型与修整方法、陶器形制特点、器表装饰技法和陶器烧制技术,将新石器时代陶器专业化生产组织划分为四种类型,从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两个方面分析了各文化时期的陶器生产专业化程度,初步阐明了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社会生产状况的发展变化。本文用成熟的分析方法第一次对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陶器制作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此外,通过界定新石器时代陶器生产组织的内涵,明晰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的要素,为分析陶器生产专业化程度提供了新的思路。使用X射线荧光分析仪检测了321片陶器样品的化学组成,应用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不同时期、不同器类、不同陶色陶器的原料特点。研究结果表明,陶器样品所用原料均为普通易熔粘土。兴隆洼文化查海遗址的制陶原料相对粗劣;小河沿文化桥头镇遗址的陶器在制陶原料处理加工方面,比该地区赵宝沟文化有了明显进步;红山文化魏家窝铺遗址夹砂陶和泥质陶使用了同一类黏土;牛河梁遗址和半拉山墓地泥质红陶筒形器、半拉山墓地的泥质红陶和泥质黄陶筒形器均使用不同原料制成。陶器标本中颗粒较大、特征明显的羼和料主要为长石族、角闪石族、辉石族和云母等矿物。借鉴地矿学的研究成果,通过比较的方法,对陶器的产地进行了初步判定,结果表明查海遗址、牛河梁遗址和半拉山墓地的制陶原料均为就地取材,陶器制作也在原料产地附近完成。通过观察分析、文献梳理等方法研究了各文化时期陶器的成型和修整方法。结果表明兴隆洼文化陶器主要采用泥圈套接法、包模贴筑法、捏塑法成型,器壁与器底的连接基本采用帮壁包器底的方法。赵宝沟文化陶器多采用泥圈套接而成,以正筑法为主,多数器物有帮壁包器底的现象。红山文化陶器采用了泥圈套接、泥条盘筑、模制法和捏塑法等多种成型方法,陶塑艺术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小河沿文化陶器均为手制,主要以泥条盘筑法制成,部分陶器还经过慢轮修整。坯体修整的方法主要有拍打、刮削、湿手抹平、滚压、敷泥、慢轮修整等,修整工具主要有蚌质、骨质、石质、夹砂陶质等。对595件筒形罐和259件钵的口径、底径、通高尺寸数据进行了数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每个文化时期筒形罐的口径与底径、口径与通高在制作时有意遵循了一定的比例关系,构造关系呈现相对稳定的状态,筒形罐在不同文化时期表现出明显不同的形制特点,兴隆洼文化主要为小敞口斜直壁深腹筒形罐,赵宝沟文化以敞口斜弧壁浅腹筒形罐为主,红山文化以大口斜弧壁浅腹筒形罐居多,敞口和敛口均常见,小河沿文化多为小敛口斜弧腹筒形罐。钵的构造关系虽不如筒形罐具有明显的规律性,但在不同文化时期也有不同的特点,兴隆洼文化多数为敞口深腹钵,赵宝沟文化以斜弧腹钵为主,红山文化以大口浅腹钵居多,小河沿文化主要为大口钵,折肩钵比例达到二分之一。通过文献梳理、观察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各文化时期陶器的装饰技法。结果表明兴隆洼文化陶器主要有阴纹和阳纹两种装饰,纹饰多分段分布,三段式较多,晚期多见竖压横排线形之字纹。赵宝沟文化陶器主要以阴纹装饰为主,可分为单层纹饰、双层纹饰和复合纹饰三类,之字纹多为横压竖排线形之字纹。红山文化陶器采用了阴纹、阳纹和彩陶等装饰形式,器表多一种纹饰布满三分之二器身,彩陶装饰是用红、黑两种颜色绘制的几何图案。小河沿文化陶器采用了阴纹、阳纹和彩陶等装饰形式,阴纹装饰多见拍印的绳纹,彩陶装饰既有几何图案,也有动物图案。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高性能微区X射线荧光光谱扫描等手段对红山文化陶器的红陶衣和彩陶颜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红陶衣主要显色物相为Fe2O3,呈色浓艳的红陶衣中Mn O含量相对较高。红彩所用的颜料为赤铁矿或磁铁矿,黑彩颜料是在铁矿中加入了锰矿的混合矿物。借助热分析仪对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陶器样品的烧成温度进行了测试;根据发掘材料和陶器标本,分析了辽西地区陶窑的特点和不同时期的烧制气氛。结果表明各文化时期陶器烧造最高温度相差不大,但陶器的理论烧成温度区间较大。红山文化陶窑的土石结构窑室、窑壁涂抹草拌泥、石砌窑柱、连室双火膛、窑柱上铺石块作窑箅等均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兴隆洼文化和赵宝沟文化陶器多是在氧化气氛中烧成,器表常见黄褐、黑褐、红褐等多种颜色。红山文化和小河沿文化的夹砂灰陶和泥质灰陶,用还原气氛烧成,火候普遍较高,由于还原气氛强弱和保温时间不同,器表呈现深灰、浅灰、灰褐等不同色调。通过界定新石器时代陶器生产组织的内涵,将专业化生产组织划分为家庭工业、个体作坊、集中作坊、专业作坊四种类型,明确了分析陶器生产专业化程度的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的要素,并进行了应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兴隆洼文化时期陶器制作由各家户在居住区内完成,产品以实用陶器为主,陶器制作技术简单原始,不同时期、不同器类的标准化程度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别,区域生产多样性比较明显,陶器生产专业化程度不会高于家庭工业阶段。赵宝沟文化时期出现了专门制陶的工匠,产品以实用陶器为主,也有少量显赫陶器,陶器制作应该是在聚落内专门的场所内完成的,陶器产品的标准化程度相对较高,生产了较多体现较高技艺水平的精致产品,应进入个体作坊生产阶段。红山文化时期陶器制作是氏族内的集体劳作活动,陶器制作有专门的场所,生产者是制陶技术熟练的工匠。陶器制作技术精湛娴熟,制陶技艺水平较高,制陶生产设备设施较为先进,应为集中作坊生产阶段。红山文化晚期筒形器的生产表现出明显细化的专业分工,体现了较高的专业化程度,可归为专业作坊的产品。大南沟墓地的陶器制作已用慢轮等工具,技术水平相对较高,筒形罐的标准化程度也有所提升,应不低于集中作坊生产阶段,是否存在专业作坊,由于目前材料有限,还无法进行判断。

刘潇[2](2020)在《全生命周期的新型临时性建筑生态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以习近平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必须牢固竖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建筑师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创作过程中应当义不容辞地切实贯彻这一发展理念,积极寻找创新性的解决措施缓解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临时性建筑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却往往又容易被人们忽略。在倡导建筑向低碳节能方向发展的今天,临时性建筑也应该与时俱进,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对临时性建筑设计的研究,使其摆脱以往简陋破旧的形象,达到生态环保的目的,发展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临时性建筑。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实例表明,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临时性建筑能够成为缓解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矛盾的有效措施,为人类和自然营造“双赢”的局面。本文在阐述了临时性建筑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首先总结了当前新型临时性建筑中常用的竹、木、纸管和集装箱四种材料的特性,并且基于统计学原理,重点对竹、木两种纯天然材料的运用规律进行了探索。然后介绍了临时性建筑的快速建造手段及原理,并对临时性建筑拆卸后的几种不同利用模式做了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对比分析。最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笔者分类例举了新型临时性建筑在城市中的优秀应用实例,并对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设立的方舱医院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以所研究的理论为基础,对其进行了优化设计,希望将自身掌握的设计理论知识落于实处,解决社会问题。

黎紫书[3](2020)在《流俗地》文中指出归来(之一)大辉回来了。这种事,怪不怪呢?光天化日,一个死人,活生生出现在大街上。这不是普通的大街。五兵路是锡都的主干大道,一路上景点特多。锡都是个山城,路的南端重峦叠巘,岩壁耸立,壁上许多山洞像被史前巨大的白蚁蛀空作巢,无尽纵深,都被开辟成石窟寺。三宝洞南天洞灵仙岩观音洞,栉比鳞次,各路神仙像是占山为王,一窟窿一庙宇,里头都像神只住的城寨,挤着满天神佛。大辉就出现在

薛梅鸿[4](2019)在《斯坦纳阐释学视角下的中医英译实践 ——以《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临床手册》翻译项目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是一篇基于《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临床手册》翻译项目的汉英翻译实践报告,在斯坦纳的翻译四步骤的指导下,笔者完成了第二章节和第六章节部分内容的翻译工作,并选取了其中部分内容进行翻译案例分析。该文本系医学临床手册,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且该文本中既有大量西医知识,又包含中医传统医学理论,因此要求译者在用语规范、表达精准的同时,保留中医特色表达,以促进中医文化的对外传播。本篇报告共包括翻译项目概述、译前准备工作、翻译案例分析以及翻译实践总结四个部分。本报告应用了阐释学派翻译理论代表人物斯坦纳的翻译四步骤,即信赖(trust)、侵入(aggression)、吸收(incorporation)和补偿(restitution)这四个步骤,对比中英语言差异,在翻译实践中最大程度地提升译文质量。根据斯坦纳的阐释理论,译者的通过理解与解释来进行翻译活动,中医文本艰涩,为了促进理解,译者势必对原文进行再解读和必要的阐释,因此笔者认为该理论在中医骨伤翻译中也具有适用性。基于此,在本报告中,笔者分析了中医文本的特点,并根据翻译实践中的难点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选取具体例证进行分析,归纳在医学翻译英译实践中该理论的应用,希望在今后为同类型文本的英译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彼得·梅,秦红梅[5](2018)在《路易斯岛三部曲之三 棋子》文中指出The Chessmen by Peter May First published under the title "Le Braconnier du lac perdu" Copyright ? Editions du Rouergue, 2012 Simplified Chinese edition copyright ? 2015 by Yilin Press, Ltd All rights reserved.着作权合同登记号 图字:10-2014-421号

高金业[6](2016)在《北方之鹰——记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文中研究说明引子人类自有私欲以来,便有了战争,或同宗或异族,刀枪相向,杀戮成山。于是富饶的迦太基在罗马大军洗劫下满目疮痍,滑铁卢小镇上6万多具尸体永远留在了大雨后的沼泽里,莫斯科城飘舞的雪花见证了上百万人的惨死。正义与邪恶,顽强与懦弱,尽在刀光剑影下显现。唯有历史老人用他那睿智且一丝不苟的头脑,记下了许多的坚贞、许多的英勇、许多的同情、许多的丑陋与不平。以及,那一件件或许不为许多人所知的往事

赵志强[7](2015)在《仝允辉教授中医正骨学术思想及小儿正骨临证经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总结仝允辉教授的中医正骨学术思想和小儿骨科临证经验方法:采用理论文献研究、临证侍诊、临床观察相结合的方法,从多个方面总结导师仝允辉教授的中医正骨学术思想,学习其小儿骨科临证经验。导师在30年临床中,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尚缺乏对其学术思想全面系统的研究和提升以及学术渊源的系统梳理。因此,本人将全面收集导师临证诊疗资料,以及既往诊疗及研究资料,梳理其学术脉络,厘清其学术渊源,较为系统地整理挖掘仝允辉教授中医正骨临证经验,并更好的总结提升、继承发展其学术思想,将其中医正骨特别是小儿正骨技术传承并推广应用于临床。本研究计划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1厘清仝允辉教授的学术渊源仝允辉教授于1982年12月从河南中医学院毕业,因其成绩优秀分至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从事骨伤科临床工作至今。洛阳正骨医院是河南平乐正骨学术思想的集大成者,继承并发展了平乐正骨的学术思想。本阶段研究将从理论文献研究入手,总结当代中国知名的学术流派的学术思想和传承现状,包括福建林氏正骨(代表人物林如高先生)、北京刘氏正骨(代表人物刘寿山先生)、上海石氏正骨(代表人物石筱山、石仰山先生)、辽宁苏氏正骨(代表人物苏玉新先生)、湖北李氏正骨(代表人物李同生先生),分析总结他们各自的学术特点。然后回顾洛阳平乐正骨学术思想的起源、发展、成熟的过程,厘清仝允辉教授的学术渊源。2总结仝允辉教授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本阶段研究将采用理论文献研究、临证侍诊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回顾仝允辉导师的求学经历和成名之路。从导师步入河南中医学院校园开始学习中医、研读经典,到进入洛阳正骨医院得名师授教,研习中医正骨技术;从去天津医院学习小儿骨科到成为洛阳正骨医院医疗技术带头人,终成一代名医。分析其医疗技术发展历程,厘清其学术思想形成的脉络。其次通过临床侍诊的方式,在3年的时间里,研究仝允辉教授诊断中医骨伤科疾病的思路,学习其通过中医传统正骨以及手术方式治疗中医骨伤科疾病的技术,以及三期辨证的用药特点。并总结出仝允辉教授中医正骨学术思想。最后通过跟师学习,总结仝允辉教授治疗小儿骨科的临床经验,记录其治疗小儿跟骨骨折、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儿童陈旧性桡骨头脱位、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先天性髋内翻等小儿骨科疾病的医疗心得和临床医案。3利用仝允辉教授治疗小儿骨科临床经验进行临床研究。采用仝允辉教授改良式皮外张力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方法进行临床观察,从提携角丢失度、肘关节屈伸丢失度以及肘关节综合功能评分方面,与洛阳正骨医院传统的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法对比,考量两种方法之优劣,探究传统中医正骨与现代骨科技术相结合的学术传承方向。将来自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及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骨伤科的门诊及住院患者。选择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69例(按Gartland分型属Ⅱ、Ⅲ型骨折)进行临床观察,以就诊时间顺序为基准,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3例。治疗组采用仝允辉教授改良式皮外张力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肱骨髁上骨折方法进行治疗,进行临床观察,并将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两组病例进行6个月至2年随访,平均7.8个月。其中治疗组34例获得随访(原36例中2例脱落),对照组32随访例获得随访(原33例中1例脱落)。经临床检查骨折于术后3月全部达到骨性愈合,治疗组无感染病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经统计分析,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术后6个月治疗组在肘关节综合功能评定方面显着优于对照组。成果:本研究从仝允辉教授从医之路、治学态度、医德医风等方面,总结与揭示了其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形成的社会渊源与重要影响因素;并从中医骨伤科疾病的诊断、治疗等方面详细探讨了仝允辉教授中医正骨的学术思想;还对其诊治小儿骨科疾病如发育性髋内翻,小儿跟骨骨折等小儿骨病、骨折的治疗经验进行总结。涵盖了导师中医正骨的重要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对于指导临床诊疗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与应用价值。结论:仝允辉教授中医正骨学术思想,是在继承洛阳平乐正骨学术思想的基础上,通过跟随名师不断的学习中、西医诊疗技术,而逐渐形成的。我们将在学习仝允辉教授临证经验,继承其中医正骨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运用现代医疗技术,将祖国传统中医正骨技术发扬光大。

孟立民[8](2012)在《微型外固定架和克氏针治疗Bennett骨折三的维有限元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法对微型外固定器和经皮克氏针治疗Bennett骨折进行生物力学分析,通过观察骨折块应力、位移云图比较、评价两种固定骨折的方法,探讨其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1)初步建立3D模型:健康男性志愿者左手及桡骨远端进行CT扫描,要求扫描层厚为0.625mm,以Dicom格式存盘。存盘数据导入计算机,利用Mimics软件对第一、二掌骨和大多角骨进行三维建模,所得图形数据以*:.STL格式输出。(2)建立实体模型:把模型*.STL格式文件导入到Geomagic软件进行编辑,得到模型三维实体,所有模型数据以*.IGES格式输出。(3)建立有限元模型及其分析:将模型*.IGES格式文件导入到Ansys软件中,并对克氏针和微型外固定器材造模,模拟Bennett骨折以及微型外固定器或克氏针的治疗模型。分别对模型赋予单元类型和属性,划分网格,建立接触对。按条件分别约束,在两个模型的第一掌骨头相同节点处分别施加100N X轴向压力,对两个模型进行非线性生物力学分析,得出骨折块应力、位移云图及其参数,统计数据,评价结果。结果建立了仿真的Bennett骨折治疗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计算机分析得到了闭合复位微型外固定器或经皮克氏针内固定X轴纵向100N载荷下近端、远端骨折块近端总的和X轴方向位移参数云图和断端应力云图。从位移云图可以看出:微型外固定器治疗Bennett骨折近端骨折块X方向最大移位为-0.342mm,最小位移-0.174mm,平均位移为-0.258mm。远端骨折块最大移位为-0.492mm,最小位移为-0.293mm,平均位移为-0.393mm,所以平均相对位移为0.135mm。同理,根据其总的位移参数得出总的平均相对位移0.026mm;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器治疗Bennett骨折近端骨折块X方向最大移位为-2.546mm,最小位移为0.504mm,平均位移为-1.021mm。远端骨折块最大移位为2.573mm,最小位移为2.476mm,平均位移为2.524mm,平均相对位移为3.545mm。同理,根据其总的位移参数得出总的平均相对位移2.643mm。通过应力云图和参数可以看出外固定器治疗模型骨折断端应力值约在-81.234MPa~134.035MPa,克氏针治疗模型骨折断端应力值在-760.386MPa~184.349MPa。结论(1)本文通过对Mimics10.01、Geomagic Studio10.0、Ansys12.0等软件的学习,基本掌握了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方法,建立了比较科学的、仿真的微型外固定架和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的有限元模型,基本符合了有限元模型的要求。(2)微型外固定器外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的稳定性优于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前者降低了术后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促进了患手的恢复和骨折的愈合,是治疗Bennett骨折的理想方法。

洪一波[9](2011)在《硬纸板外固定摆臂法治疗Neer Ⅰ、Ⅱ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硬纸板外固定摆臂法治疗NeerⅠ、Ⅱ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观察,客观评价并分析其近期疗效,为肱骨外科颈骨折保守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理论研究部分系统回顾了关于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临床研究部分采用非随机分组方法,将2009年9月-2011年1月收治的30例NeerⅠ、Ⅱ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病例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16例采用硬纸板外固定摆臂法治疗,对照组14例采用常规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根据Constant-Murley评分表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第3天、第1周、第2周、第4周及第8周的肩关节疼痛、日常生活水平、肩关节活动范围及外展肌力恢复情况等各项观察指标,根据总分评价总体治疗结果。结合治疗前后影像学观察比较两组骨折复位程度及临床愈合时间,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各项观察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硬纸板固定摆臂疗法能够起到与常规固定方式等同的复位及固定效果;两组保守治疗在骨折愈合时间方面结果相似;试验组在后期疼痛、关节活动功能、肌肉力量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总体评分两组有显着差异(P<0.01)。结论:对于NeerⅠ、Ⅱ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采用硬纸板外固定摆臂法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在骨折愈合及肩关节功能恢复方面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黎立[10](2009)在《当代中医骨伤科流派研究》文中提出本文通过文献研究与实地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求中医骨伤科流派在手法整复与方药治疗等方面的诊治规律与特点。本课题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从中医骨伤科流派入手研究当代中医骨伤科流派的沿革、发展,在运用中医文献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查研究,对历代中医骨伤科文献资料、尤其是运用手法与方药治疗等方面的特色和经验进行分类、梳理、总结、概括,整理出当代中医骨伤科流派的框架,挖掘中医骨伤科手法诊治的基本观点、原理和方法以及临床用药特色,通过系统研究,得出客观、科学的结论,从而为中医临床和科研提供可靠的文献依据,并进一步更好地为临床实践服务。

二、介绍一种包扎髋人字形石膏的简易支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介绍一种包扎髋人字形石膏的简易支架(论文提纲范文)

(1)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陶器制作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辽西地区简介
        一、辽西地区范围
        二、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
    第二节 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概述
        一、解放前的考古调查和发掘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考古调查和发掘
    第三节 新石器时代制陶技术研究概况
        一、民族考古学调查研究
        二、观察与实验研究
        三、科技检测分析研究
        四、辽西地区制陶技术研究
    第四节 研究对象、目的、方法与意义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意义
第二章 辽西地区考古学文化分期和年代
    第一节 兴隆洼文化分期和年代
        一、分期
        二、年代
    第二节 赵宝沟文化分期和年代
        一、分期
        二、年代
    第三节 红山文化分期和年代
        一、分期
        二、年代
    第四节 小河沿文化分期和年代
        一、分期
        二、年代
    小结
第三章 制陶原料研究
    第一节 各时期陶器陶质特点
        一、兴隆洼文化陶器陶质特点
        二、赵宝沟文化陶器陶质特点
        三、红山文化陶器陶质特点
        四、小河沿文化陶器陶质特点
        五、分析与讨论
    第二节 化学成分分析
        一、检测和分析方案
        二、检测样品信息
        三、实验仪器
        四、结果与分析
    第三节 羼和料研究
        一、研究标本
        二、研究方法
        三、结果与分析
    第四节 陶器产地初步判定
        一、陶器产地问题的核心
        二、陶器产地分析方法
        三、陶器产地的初步判定
    小结
第四章 成型与修整方法研究
    第一节 各时期的成型方法
        一、兴隆洼文化陶器成型方法
        二、赵宝沟文化陶器成型方法
        三、红山文化陶器成型方法
        四、小河沿文化陶器成型方法
        五、器底编织纹与陶器成型
    第二节 陶器修整方法
        一、修坯工具
        二、修整方法
        三、附件安装
    小结
第五章 陶器形制研究
    第一节 筒形罐形制研究
        一、筒形罐类型学研究概述
        二、各文化时期筒形罐形状特点
        三、各文化时期筒形罐构造特点
        四、综合讨论
    第二节 钵形制研究
        一、各文化时期钵形状特点
        二、各文化时期钵构造特点
        三、综合讨论
    第三节 辽西地域特色的典型器形
        一、斜口器
        二、椭圆底罐
        三、筒形器
    小结
第六章 装饰技法研究
    第一节 阴纹装饰
        一、压印
        二、压划
        三、戳印
    第二节 阳纹装饰
        一、附加
        二、浮雕
    第三节 彩陶装饰
        一、典型纹样
        二、设计构图
        三、彩陶颜料
        四、绘画工具
    第四节 其它装饰
        一、器表磨光
        二、涂刷陶衣
        三、镂孔
    小结
第七章 烧制技术研究
    第一节 烧制温度
    第二节 陶窑
        一、兴隆洼文化盆瓦窑陶窑
        二、红山文化四棱山陶窑
        三、红山文化上机房营子陶窑
        四、特点分析
    第三节 烧制气氛
        一、氧化气氛中陶器呈色
        二、还原气氛中陶器呈色
    小结
第八章 陶器生产专业化程度研究
    第一节 专业化的内涵
    第二节 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
        一、直接证据
        二、间接证据
    第三节 各时期陶器生产专业化程度研究
        一、兴隆洼文化
        二、赵宝沟文化
        三、红山文化
        四、小河沿文化
    小结
结语
附表
    附表1 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陶器标本化学组成数据
    附表2 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筒形罐统计表
    附表3 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钵统计表
附图
    附图1 兴隆洼文化筒形罐
    附图2 赵宝沟文化筒形罐
    附图3 红山文化筒形罐
    附图4 小河沿文化筒形罐
    附图5 兴隆洼文化钵
    附图6 赵宝沟文化钵
    附图7 红山文化钵
    附图8 小河沿文化钵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
致谢

(2)全生命周期的新型临时性建筑生态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土地与人口压力的矛盾
        1.1.2 建筑能耗与资源环境的矛盾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1 “生态”概念的界定
        1.2.2 “新型临时性建筑”概念的界定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外实践活动
        1.4.3 国内研究现状
        1.4.4 国内实践活动
    1.5 研究方法及论文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论文框架
第二章 相关基础概念及解析
    2.1 新型临时性建筑与传统临时性建筑的差异
        2.1.1 设计观念的转变
        2.1.2 结构形式的丰富
        2.1.3 空间品质的提升
    2.2 新型临时性建筑中生态建筑材料的可循环性
        2.2.1 生态建筑材料的概念及分类
        2.2.2 循环经济与循环利用
        2.2.3 我国推动绿色建材发展政策与前景
    2.3 新型临时性建筑的快速建造性
        2.3.1 快速建造的概念及推广
        2.3.2 快速建造的关键因素分析
        2.3.3 临时性建筑快速建造的应用场景与特点
    2.4 新型临时性建筑的可再利用性
        2.4.1 动力因素
        2.4.2 自身优势
    2.5 新型临时性建筑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
        2.5.1 后现代主义哲学基础
        2.5.2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5.3 临时性建筑在城市中的应用类型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型临时性建筑中的材料可循环理念与应用分析
    3.1 临时性建筑中竹材料的应用分析
        3.1.1 原竹及相关特性
        3.1.2 现代化改良及应用
        3.1.3 利用SPSS软件对竹材应用规律的分析
    3.2 临时性建筑中木材料的应用分析
        3.2.1 木材及相关特性
        3.2.2 工程木
        3.2.3 基于SPSS统计结果的木材应用规律分析
    3.3 纸在临时性建筑中的生态应用
        3.3.1 纸材料“全生命周期”的生态性
        3.3.2 纸建材产品的相关性能
        3.3.3 “Paper-loghouse”
    3.4 集装箱在临时性建筑中的生态应用
        3.4.1 集装箱结构及特性
        3.4.2 集装箱建筑连接及防火构造
        3.4.3 集装箱组合模式及应用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型临时性建筑的快速建造手段
    4.1 标准化设计与装配式建造
        4.1.1 构配件标准化
        4.1.2 单元模块化
        4.1.3 关于“装配式临时性建筑”的辨析
        4.1.4 竹木结构临时性建筑的装配式建造
    4.2 折叠式与插接式建造
        4.2.1 纸板结构的折叠式建造
        4.2.2 纸板结构的插接式建造
    4.3 以轻钢活动板房为基础的快速建造及优化
        4.3.1 完全的标准化设计策略
        4.3.2 围护结构一体化
        4.3.3 构件连接的简化
    4.4 未来的展望-增材制造技术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型临时性建筑的再利用分析
    5.1 临时性空间的再利用方式
        5.1.1 延续再利用
        5.1.2 改造再利用
        5.1.3 拆卸再利用
    5.2 后续生态利用模式及分析
        5.2.1 拆解
        5.2.2 重建
        5.2.3 搬迁
        5.2.4 保留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新型临时性建筑的应用实例分析
    6.1 城市中的临时性消费空间
        6.1.1 大型消费空间的分解与临时性消费空间的诞生
        6.1.2 两种模式下的临时性消费空间实例
    6.2 提升城市活力的两种临时性手段
        6.2.1 以“临时性”为基础的事件激活
        6.2.2 以“临时性”为策略的空间复兴
    6.3 城市中应急救援的临时性建筑
        6.3.1 生态创新-以成都华林小学为例
        6.3.2 与时间赛跑-以火神山临时医院为例
    6.4 武汉方舱医院病房单元的优化改进设计
        6.4.1 现存的不足之处
        6.4.2 病房单元优化的基本思路
        6.4.3 快速建造
        6.4.4 优势分析
    6.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流俗地(论文提纲范文)

归来(之一)
奀仔之死
群英
巴布理发室
蕙兰
婵娟
莲珠
迦尼萨
大伯公
美丽园
所有的路
密山新村
南乳包
百日宴
新造的人
十二岁以前
良人
那个人
春分
夏至
公仔纸
远水与近火
立秋
女孩如此
忏悔者
红白事
奔丧
点字机
顾老师
二手货
失踪
恶年
马票嫂
一路上
归来(之二)

(4)斯坦纳阐释学视角下的中医英译实践 ——以《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临床手册》翻译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翻译项目概述
    1.1 项目来源
    1.2 项目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译前准备
    2.1 文本类型解读
    2.2 翻译原则制定
    2.3 平行文本参考
    2.4 翻译辅助工具使用
    2.5 翻译计划拟定
第三章 斯坦纳阐释学视角下的骨伤英译案例分析
    3.1 中医术语的翻译
        3.1.1 音意结合法
        3.1.2 英意结合法
        3.1.3 增译法
    3.2 句子的翻译
        3.2.1 切换语态
        3.2.2 使用复合句
        3.2.3 变通句式结构
        3.2.4 转换词性
    3.3 小结
第四章 翻译项目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文献综述 阐释学翻译理论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2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摘要
附录3 参加学术会议情况
附录4 翻译原文
附录5 翻译译文

(7)仝允辉教授中医正骨学术思想及小儿正骨临证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综述
    1 概述
    2 洛阳平乐正骨学术思想及渊源研究
        2.1 历史渊源
        2.2 学术思想
        2.3 手法与治疗的流派特点
    3 其他地区正骨学术流派研究进展
        3.1 福建林氏正骨学术传承
        3.2 北京刘氏正骨学术传承
        3.3 上海石氏正骨学术传承
        3.4 辽宁苏氏正骨学术传承
        3.5 湖北李氏正骨学术传承
    4 西方医学治疗骨折的学说流派
        4.1 AO学派
        4.2 BO新概念
第二部分 导师仝允辉教授学术研究现状
    1 仝允辉教授名医之路
        1.1 步入杏林,立志岐黄
        1.2 得遇名师,研习正骨
        1.3 宗中参西,不断求学
        1.4 仁心仁术,医德馨远
        1.5 成绩丰硕,名医终成
    2 仝允辉教授学术思想
        2.1 从整体出发、筋骨同治
        2.2 合中西医术、关注病理
        2.3 宗三期辨证,尤重外治
        2.4 倡有序锻炼,防治结合
        2.5 法中医经典、博采众长
    3 仝允辉教授小儿骨科临床经验
        3.1 导师对小儿创伤骨科治疗方法的认识
        3.2 导师小儿骨科治疗经验
    4 跟师感悟
        4.1 医术与仁心
        4.2 方向与视野
第三部分 仝允辉教授学术经验的临床研究
    1 概述
        1.1 小夹板外固定
        1.2 石膏外固定
        1.3 经皮闭合穿针固定
        1.4 切开复位内固定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目的
        2.2 观察对象
        2.3 诊断标准
        2.4 纳入标准
        2.5 排除标准
        2.6 中止和撤出的研究标准
        2.7 分组方法
        2.8 治疗方案
        2.9 疗效评价
        2.10 设计方案
        2.11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治疗后两组肘关节提携角丢失情况对比
        3.2 治疗后两组肘关节屈伸度丢失情况对比
        3.3 治疗后两组肘关节综合功能情况对比
    4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1 继承人病案整理表
    2 技术路线
    3 病例观察表
致谢
个人简历

(8)微型外固定架和克氏针治疗Bennett骨折三的维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微型外固定架或克氏针治疗Bennett骨折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其分析
    1.1 对象和方法
        1.1.1 一般资料
        1.1.2 Bennett骨折及其治疗的三维模型的建立
    1.2 结果
        1.2.1 外固定器和克氏针治疗Bennett骨折骨折块的位移云图
        1.2.2 外固定器和克氏针治疗Bennett骨折骨折块的应力云图
    1.3 讨论
        1.3.1 微型外固定架和克氏针治疗Bennett骨折的研究进展
        1.3.2 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1.3.3 两种固定方法的有限元分析与结果比较
        1.3.4 本实验的不足之处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第一掌骨基底骨折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9)硬纸板外固定摆臂法治疗Neer Ⅰ、Ⅱ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祖国医学认识
    2. 流行病学调查
        2.1 发病率研究
        2.2 年龄和性别因素分析
    3. 肱骨外科颈的相关解剖
        3.1 骨关节结构
        3.2 血供和支配神经
    4. 创伤机制和生物力学研究
    5. 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放射学研究
        5.1 DR—X线片
        5.2 CT三维重建技术
    6. 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分类
        6.1 根据骨折移位程度分类
        6.2 Neer解剖学分型
        6.3 AO分型
    7. 保守治疗方法回顾
        7.1 复位方法
        7.2 固定方法
    8. 手术治疗方法回顾
        8.1 经皮克氏针固定
        8.2 髓内钉固定
        8.3 钢板内固定
        8.4 人工肩关节置换术
    9.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10. 肱骨外科颈骨折并发症
        10.1 血管损伤
        10.2 神经损伤
        10.3 肩关节僵直
        10.4 畸形愈合
        10.5 肱骨头缺血性坏死
        10.6 骨折不愈合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对照
        2.3 盲法
    3 临床资料
        3.1 病例来源
        3.2 采集时间
        3.3 选择标准
    4 治疗方案
        4.1 试验组治疗操作规程
        4.2 对照组治疗操作规程
    5 疗效观察及评价
        5.1 观察指标
        5.2 观察时点
        5.3 临床各指标评定标准
        5.4 研究安全性评价
    6 数据分析
        6.1 数据处理
        6.2 研究对象
        6.3 疗效观察与分析
    7. 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
    1. 肱骨外科颈骨折治疗方案的选择
    2. 硬纸板固定与传统外固定方法的比较
    3. 摆臂法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4. 摆臂法对预防肩关节活动障碍的作用机理
    5. 研究分析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10)当代中医骨伤科流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学术流派与中医骨伤科学术流派
    一、关于流派
    二、学术流派与中医骨伤科学术流派
第二章 中医骨伤科起源与发展
    一、骨伤科的萌芽(远古-公元前476 年)
    二、中医骨伤科基础理论的形成(公元前476-公元220 年)
    三、中医骨伤科诊疗技术的进步(公元220-960 年)
    四、中医骨伤科的发展(公元960-1368)
    五、中医骨伤科的兴盛(公元1368-1840)
    六、中医骨伤科的新发展(1949-)
第三章 古代中医骨伤科流派
    一、对中医骨伤科流派形成有重要影响的医家
        (一) 蔺道人
        1. 以气血学说为立论依据
        2. 治伤重内外用药
        3. 治伤经验
        (二) 薛己
        1. 强调整体观点
        2. 以气血立论,强调元气、脾胃、肝肾作用
        3. 肿痛辨证论治特色
        4. 治伤经验
    二、少林伤科学术流派
        (一) 诊断辨伤特点
        (二) 正骨治伤特点
        (三) 药物治疗特点
    三、道家(武当)伤科学术流派
        (一) 道家伤科的学术思想
        (二) 道家伤科外治疗法
        (三) 炼丹术
        (四) 点穴疗法
        (五) 中药内治法
第四章 当代中医骨伤科流派概述
    一、北方流派
        (一) 河南
        (二) 天津
        (三) 北京
        (四) 吉林
        (五) 辽宁
        (六) 黑龙江
        (七) 河北
        (八) 山东
    二、南方流派
        (一) 上海
        (二) 广东
        (三) 闽南三老
        (四) 蜀中三杰
        (五) 湖北李氏伤科
        (六) 江西程氏伤科
第五章 当代中医骨伤科主要流派
    一、河南郭氏正骨流派
    二、上海石氏伤科流派
    三、上海魏氏伤科流派
    四、上海王氏伤科流派
    五、广东李氏伤科流派
    六、哈尔滨陈氏正骨流派
    七、福建林氏正骨流派
    八、江西程氏伤科流派
    九、四川杜氏正骨流派
    十、天津苏氏正骨流派
    十一、北京刘氏正骨流派
    十二、北京罗氏正骨流派
    十三、山东梁氏正骨流派
第六章 当代中医骨伤科流派的学术思想比较
    一、当代中医骨伤科流派的学术思想共同点
        (一) 整体观念,气血并重
        (二) 骨折损伤,三期辨证
        (三) 筋骨并重,内外兼顾
        (四) 动静结合,重视练功
    二、当代中医骨伤科流派不同学术特色
        (一) 融合薛己、少林学派为一体——河南郭氏、北京罗氏
        (二) 取法少林,习武治伤——上海王氏、四川杜氏、福建林氏、广东李氏
        (三) 源于皇家,精武治伤——北京刘氏
        (四) 十三科一理贯之——上海石氏
        (五) 注重手法,中西合璧——上海魏氏、天津苏氏
        (六) 源于武当,精武疗伤——江西程氏
        (七) 祖传手法,特色固定——哈尔滨陈氏
        (八) 学宗薛己,平和治伤——山东梁氏
第七章 当代中医骨伤科流派方药证治特点
    一、中医骨伤科方药的历史衍变
        (一) 从对症用药到组方论治
        (二) 创伤内外用药的进步
        (三) 蔺氏七步治伤方药的形成
        (四) 创伤三大治则的确立
        (五) 创伤分阶段用药的确立
    二、中医骨伤科流派遣方用药思想
        (一) 骨伤初期方药
        (二) 骨伤中期方药
        (三) 骨伤后期方药
    三、中医骨伤科流派用药的统计学分析
第八章 当代中医骨伤科流派手法应用的规律性研究
    一、中医骨伤科手法的形成与演变
        (一) 源起与应用
        (二) 兴起与成形
        (三) 丰富与兴盛
        (四) 继承与发扬
    二、古代中医骨伤科流派手法分析
    三、当代中医骨伤科流派手法分析
        (一) 正骨手法及其衍化
        (二) 理筋手法及其衍化
    四、当代中医骨伤科手法力学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查新报告
详细摘要

四、介绍一种包扎髋人字形石膏的简易支架(论文参考文献)

  • [1]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陶器制作技术研究[D]. 高守雷. 上海大学, 2021
  • [2]全生命周期的新型临时性建筑生态性研究[D]. 刘潇. 湖南大学, 2020(12)
  • [3]流俗地[J]. 黎紫书. 山花, 2020(05)
  • [4]斯坦纳阐释学视角下的中医英译实践 ——以《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临床手册》翻译项目为例[D]. 薛梅鸿.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4)
  • [5]路易斯岛三部曲之三 棋子[J]. 彼得·梅,秦红梅. 译林, 2018(02)
  • [6]北方之鹰——记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J]. 高金业. 时代文学, 2016(02)
  • [7]仝允辉教授中医正骨学术思想及小儿正骨临证经验研究[D]. 赵志强.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5(03)
  • [8]微型外固定架和克氏针治疗Bennett骨折三的维有限元分析[D]. 孟立民. 天津医科大学, 2012(02)
  • [9]硬纸板外固定摆臂法治疗Neer Ⅰ、Ⅱ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D]. 洪一波.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4)
  • [10]当代中医骨伤科流派研究[D]. 黎立.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9(07)

标签:;  ;  ;  ;  ;  

介绍一种用于包扎髋人字石膏的简易支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