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受循环和静态载荷的土壤行为

经受循环和静态载荷的土壤行为

一、Behavior of Soils Subjected to Cyclic and Static Loadings(论文文献综述)

郑艳菊[1](2021)在《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研究》文中认为法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大学生的法治教育不仅是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德法兼修型综合型人才的需要,同时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国家、推动世界文明进步的内在要求。长期以来,我国的大学生法治教育都是以显性教育为主导,通过思政课堂、校园文化活动、党团组织生活等渠道进行理论灌输、知识普及和信念引导。这样的教育方式在我国法治建设初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培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建设新实践所需要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的作用。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由于传统教育方式单一、形态刻板、教育过程中缺乏切身体验和情感特质等原因,单一的显性法治教育途径已很难满足我国法治建设的需要和学生学习发展的要求。尤其是在当前全球化、现代化、信息化相互交织的背景下,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日渐增多,学习资源的广泛通达和无限可复制性使学习者的学习不再局限于固定的时间和地点,而变得更加非正式、个人化和无处不在。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是一项与时代发展相吻合的具有独特魅力的教育实践活动。由于其具有潜隐性、非正式性和非智性等特征,隐性法治教育能够有效避免大学生对单一说教的显性法治教育的抵触心理,使受教育者在无意识下融入到创设的教育情境之中,不带任何偏见与抵触地跟随教育者一起求索探究并达到教育的意向之地。相比于显性法治教育,隐性法治教育更能激发大学生的法治情感,同时也更符合大学生青年阶段的心理特点,可以使他们对法治精神变“被动地接受”为“主动的探索”,在潜移默化的学习中树立对法治的认同和信仰。实践中,人们虽然认识到了隐性教育的重要性并有意识地在大学生法治教育过程中引入了隐性教育的因素,但由于人们对隐性法治教育的认识程度尚有不足,因而还存在隐性法治教育理念缺失、隐性教育情境创设不足、系统协同性不强等各种现实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实施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的阻碍。法治教育的对象是人——人的思想、情感和心灵,其最终目标是使人们形成对法治的认同、尊崇和信仰。不论是思想的改变,还是法治素养的提高,都不是靠简单的强制性手段所能实现的。只有充分发挥隐性法治教育的作用,使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与显性法治教育相辅相成,形成合力,共同保障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立体性和完整性。把握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的内在规律,了解其要素的构成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研究的中心议题。从整体来看,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是一个系统运行的、丰富多彩的系统生态系统。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的过程既是一个思想的教育和引导过程,也是一个隐性知识的转移过程,需要兼顾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隐性知识转移渠道两个方面。通过对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过程机制进行讨论,同时借助SPSS理论分析工具对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隐性法治知识的感知有用性、教育介体的感知易用性、大学生自身的内隐学习能力和绩效预期、外在的社会环境等都对大学生本身的主观学习意愿和法治行为意愿产生正相关的影响。这为进一步探讨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的实践路径提供了参考和启示。构建全方位的法治浸染体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法治教育的感染和熏陶是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取得实效性的关键。在基于现实问题理性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提出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的发展理路,即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坚持法治教育和个人需求相统一,坚持以显性教育为主导、显隐教育相结合,以“三全育人”为路径、构建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的立体化“场域”,以“铸魂育人”为目标、培养新时代“德法兼修”的高素质人才。在具体实践举措上,文章认为应在“以生为本”、“滴灌式”教育和协同化育人等教育原则指导下,通过开发教育载体、创设教育情境、强化制度实践、优化社会环境等措施,厚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激发大学生正向法治情感,内化法治引领,从而树立起大学生尊法守法的法治思维和意识。同时,应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掌握主动权、做好顶层设计明确管理权、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把握话语权等强化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的组织保障,从而全方位构建其面向生活、面向实践、面向大学生实际需求的隐性法治教育场域,实现国家与社会、理论与实践、政治文化与日常生活等多维沟通的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格局。

程禹霖[2](2021)在《导电用铜铝复合板腐蚀行为研究及寿命预测》文中提出铜铝层状复合材料替代纯铜作为导电体可以显着降低材料成本,减轻输电系统自重。但是,其在重要装备或工程上使用时,由于服役过程中由腐蚀引起的性能变化和寿命问题还一直没有得到系统的研究,直接制约了应用范围的扩大。作为导体,腐蚀是导致其性能变化和失效的主要原因。由于铜铝层状复合材料的结构特点,使其腐蚀行为与纯铜、纯铝具有较大差异。然而,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开展还不够深入,特别腐蚀对材料服役过程中性能的影响评价和寿命预测更是缺失。为此,本文针对导电用铜铝层状复合材料开展了研究工作,通过通电服役状态下铜铝复合材料的加速腐蚀实验,系统研究了交流与直流电流两种服役状态下的腐蚀行为,探讨了电流影响机制,构建了腐蚀条件下的使用寿命预测模型,并研究了提高铜铝复合板腐蚀寿命的防腐技术。电流对腐蚀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铜铝复合板的腐蚀都发生在铝基体一侧,包括界面处的电偶腐蚀以及铝基体上的点蚀,腐蚀产物成分主要包括Al2O3、Al(OH)3及Al O(OH)。铜表面只发生氧的还原反应,为铝阳极提供充足的OH-离子,铜自身不发生腐蚀。电偶腐蚀导致了铜铝复合材料的耐蚀性低于其组成材料纯铝与纯铜。交流电流与直流电流对铜铝复合材料影响机制的共同点是电流对电化学参数影响引起的材料加速腐蚀与电流热效应引起的材料腐蚀减缓的协同作用,材料的腐蚀速率与腐蚀程度随着电流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区别是交流电流通过改变材料表面电解质液膜中Cl-离子的电迁移率影响了材料的腐蚀行为。Cl-离子电迁移率的越高,在材料表面的附着能力越差,腐蚀速率与腐蚀程度越低,但交流电流对腐蚀产物不产生影响。直流电流是通过引起液膜表面中离子的定向迁移,影响了材料的腐蚀行为。大量的Cl-离子与OH-离子在电流的作用下聚集在试样正极端表面,导致正极端试样表面的腐蚀程度比负极端更严重。同时,试样两极表面形成的腐蚀产物产生差异,正极端试样表面腐蚀产物主要成分为Al(OH)3,负极端试样表面腐蚀产物主要成分为Al O(OH)。直流电流的热效应比交流电流更加明显,导致相同电流值作用下,铜铝复合板腐蚀速率与腐蚀程度整体低于交流电流。通过5种盐雾浓度下0-7天的盐雾腐蚀失重,建立了极端条件下铜铝复合材料服役寿命的预测模型,并用3种盐雾浓度在50A交流通电状态下的盐雾腐蚀失重对模型的电流影响系数进行了修正。提出了采用腐蚀导致导体导电面积变化与稳定工作时温升关系,基于导电体标准,建立铜铝复合板电学失效判据,并利用热平衡与电热效应关系,构建了极端条件下铜铝复合板服役寿命预测的物理和数学模型。根据该模型,当由腐蚀引起的铜-铝-铜层状复合板(铜层厚度1mm,铝层厚度8mm)导电截面积减小达到37.5%时,将因电热效应增强导致温升超过标准规定,从而引起失效;在没有防护的条件下,在盐雾浓度为分别为0.2%(远海地区),0.4%(近海地区),1.5%(污染区)的服役环境中,该类铜铝复合板寿命分别为2539天,1311天,以及273天。但在非海洋性气候下(盐雾浓度0.05%),寿命可达13128天。以提高铜铝复合材料耐蚀性为目的,合成了无氟有机硅改性树脂疏水和氟硅共聚纳米Si O2粗糙表面超疏水防腐涂料,并以铜铝复合材料为基底制备了防腐涂层。两种涂层表面水滴接触角均值分别为103.7°和154.6°,腐蚀初期阶段均具备优异的防腐性能,缓蚀率高达98%以上。但改性树脂类涂层具有更长效的防腐作用,在5%浓度盐雾环境下铜铝复合板失重量出现增幅的时间分别为15d和3d。改性树脂基底为涂层提供了更好的机械稳定性与耐磨性,耐风沙侵蚀能力整体优于超疏水涂层的氟硅共聚物基底。此外,无氟化合成原料使改性树脂涂层同时具备了环保性。树脂疏水防腐涂层可将铜铝复合板导体在远近海区域的服役寿命提高至70年以上。超疏水防腐涂层虽然也具有较高的抗腐蚀性能,但涂层耐久性不如树脂涂层,应用受到限制。因此,改性树脂类防腐涂层更适合应用于铜铝层状复合材料服役状态下的腐蚀与防护。

马宁[3](2021)在《巴哈赛车传动系统关键零部件优化设计》文中提出

王东晴[4](2021)在《冻融循环作用下全灌浆套筒连接性能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黄旭超[5](2021)在《异型六轮足机器人的设计、建模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关迪[6](2021)在《基于中间水道法的A日化工厂用水系统优化方案研究》文中指出

吴浩楠[7](2021)在《循环冻融作用下铀尾砂地聚合物固化体损伤劣化与氡析出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吕彦伟[8](2021)在《土体非均匀沉降作用下埋地含缺陷管道破坏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几年,在地下水位降低、采空区沉陷等因素影响下,国内各地发生土体非均匀沉降的现象越来越多。土体的沉降对地下结构物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含初始缺陷的结构物更易破坏。埋地管道作为重要的地下结构物,其承担着城市输送石油天然气的重任。但埋地管道难免因土壤腐蚀、外力等因素而产生裂纹,初始裂纹的存在极大削减了埋地管道的使用寿命,如何得到含初始裂纹埋地管道的破坏规律和评估其安全性,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重视。本文综合运用沉降作用下管土变形理论、断裂实验以及数值模拟等方法开展了埋地管道破坏规律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首先,对3种经典的管土作用模型分别进行了分析,构建了土体非均匀沉降作用下管土相互作用模型,在发生土体非均匀沉降情况下,将其分为三个区域:非沉降区、管土非协调区域、管土协调变形区域。分别分析了埋地管道在这三个区域的受力变形特征。然后,根据国家断裂测试相关规范设计实验方案,从安徽淮南二期的管道上,选取实验材料,并按规范进行加工、清洗。按初始裂纹尺寸的不同,将试样分为四组,通过断裂测试,得到了不同初始裂纹比试样的启裂韧度JQ,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公式拟合,得到一种评判裂纹体发生扩展的断裂准则,为下文评判土体不均匀沉降情况下含裂纹埋地管道是否发生破坏提供依据。利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建立了土体非均匀沉降作用下埋地管道模型,并通过沉陷箱实验进行了验证。利用Fracture工具在管道上创建一条未穿透半椭圆裂纹,并通过在模型底部施加线性加载位移的方式,模拟土体的沉降过程,得到了土体非均匀沉降作用下埋地管道的受力变形规律,并绘制了应力曲线。通过结合实验拟合得到的断裂准则,分析预测不同土体沉降量、裂纹位置、管道埋深等因素影响下管道破坏的临界条件。最后,建立土压力和交通载荷条件下含裂纹埋地管道极限破坏状态方程,并通过使用Matlab蒙特卡洛法分析预测了含裂纹埋地管道的失效概率。图74表7参90

蔡炎桥[9](2021)在《套管钻井钢加载速率敏感性及组织演变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通过C64-305静态液压万能试验机、马弗炉及JSM-6390型SEM等仪器,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方式对套管钻井钢组织演变的影响,并研究了加载速率对不同热处理钢拉伸性能及及组织演变的影响,同时对其硬度进行了分析,为套管钻井钢的性能提高改进工艺提供依据。主要试验结果表明:经过水淬+不同温度回火后获得的套管钻井钢,随着回火温度的提高,组织从回火马氏体转变为回火托氏体最终转变为回火索氏体,硬度也随之降低。经过水雾淬火+不同温度回火后获得的套管钻井钢,组织从回火马氏体+贝氏体转变为回火托氏体+贝氏体最终转变为回火索氏体+贝氏体,硬度也随之降低。经过不同温度正火后获得的套管钻井钢,其显微组织由珠光体+铁素体以及少量贝氏体构成,随着正火的温度的提高,硬度先增加后减少,在870℃时硬度值最大。将三种不同热处理方式得到的套管钻井钢比较,经过水淬+回火后获得的套管钻井钢具有最高的抗拉强度及屈服强度,但断后伸长率最低;经过水雾淬火+回火后获得的套管钻井钢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及屈服强度,断后伸长率较低;经过正火后获得的套管钻井钢具有最低的抗拉强度及屈服强度,断后伸长率最高。经过正火后获得的套管钻井钢随着加载速率的提高,其从脆性断裂特征逐渐转变为拥有较多韧窝的韧性断裂。经过水雾淬火+回火及水淬+回火后获得的套管钻井钢,随着加载速率的提高,其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均略微提高,韧性略微上升,断口表面呈现出由分布较多的大韧窝转变为分布均匀且致密的小韧窝。不同热处理工艺导致的显微组织不同,导致套管钻井钢具有显着不同的加载速率敏感性,正火钢的应变敏感系数为0.006;水雾淬火+回火钢应变敏感系数为0.004,水淬+回火钢的应变敏感系数值为0.003,水雾淬火+回火钢和水淬+回火钢应变敏感系数比较接近,且比较小,说明这两种热处理工艺对加载速率更不敏感,适应环境能力更强,更安全,同时也说明该材料的淬透性比较好,收淬火介质影响不大,材质品性能更稳定。

张锐[10](2021)在《大温差地区半刚性基层隆起病害机理及处治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半刚性基层道路在大温差地区独特的气候赋存条件下诱发横向带状隆起病害,此病害致病机理异于其他地区,具有地域特殊性,是大温差地区道路亟待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为此,在课题组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病害实体现场调研,基于病害实体特征、道路赋存环境特征的调查分析,以半刚性基层材料的导热系数、膨胀系数为研究指标,设计室内试验研究半刚性基层材料在不同温度梯度作用下材料热物性参数的演变规律,建立考虑温度作用下半刚性基层材料导热系数的预测模型,利用数值仿真技术模拟半刚性基层道路在大温差的特殊环境赋存条件下,道路结构的时空演化规律,揭示道路宏观尺度上热、力参数的时温效应特性,依据道路内部时温特性对隆起路段进行定性分析,针对致病机理提出工程处治措施并验证其可行性。研究结论如下:(1)实地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一方面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病害频发区热日数增加,半刚性基层材料在热胀累积效应优于冷缩累积效应,引发隆起病害;另一方面在大温差温度循环荷载作用下,半刚性基层材料随之发生胀-缩变形循环,造成材料的疲劳劣化,加速了道路隆起病害的发展进程。(2)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半刚性基层材料的导热系数与粗骨料体积分数、水泥剂量、温度具有显着影响关系,与养护龄期之间的影响关系不显着。基于Kook-Han Kim导热系数模型构建的预测模型更适用于半刚性基层材料的导热系数预测。半刚性基层材料的膨胀系数与温度梯度、水泥剂量、骨架类型有较为明显的显着性关系。在初始温度不同,温差相同的温度区间进行材料的膨胀系数测定,高初始温度条件下半刚性基层材料的膨胀系数随之增大,表明在道路铺筑阶段,高温沥青混合料面热源作用于水泥稳定碎石,产生材料性能演变,构成半刚性基层“先天性损伤”,是道路横向带状隆起病害的主要诱因之一。(3)在现场调查及室内试验的基础上,针对性的提出基层设置胀缝、布设传力杆两种工程处治措施,使用数值仿真方法对其可行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道路的隆起发生临界区基层设置胀缝可以有效释放温度应力,减小道路的隆起高度。胀缝填充材料的空心结构类型、材料类型、尺寸等参数的合理设置可以提高病害防治效果。基层布设传力杆可将隆起发生临界区积聚的挤压应力向非隆起区传递,有效减缓挤压应力沿道路纵向的积聚。以上工程防治措施从数值仿真角度对大温差地区的道路横向带状隆起病害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是设置胀缝方法施工工艺相对简单,对横向带状隆起病害的处治具有实用性和普适性。

二、Behavior of Soils Subjected to Cyclic and Static Loadings(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Behavior of Soils Subjected to Cyclic and Static Loadings(论文提纲范文)

(1)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问题的提出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主要研究内容
    1.6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隐性法治教育的概念、特征与定位
    2.1 隐性法治教育的相关概念辨析
        2.1.1 法治教育
        2.1.2 显性法治教育
        2.1.3 隐性法治教育
    2.2 隐性法治教育的特征与功能
        2.2.1 潜隐性及其渗透功能
        2.2.2 非正式性及其弥散功能
        2.2.3 非智性及其陶冶功能
        2.2.4 渐进性及其持久化功能
    2.3 辩证认识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
        2.3.1 科学把握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的定位认识取向
        2.3.2 辩证把握隐性法治教育与显性法治教育的关系
第三章 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3.1 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
        3.1.1 意识形态理论
        3.1.2 实践认识理论
        3.1.3 文艺理论
    3.2 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
        3.2.1 接受理论
        3.2.2 自我教育理论
        3.2.3 感染教育理论
        3.2.4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理论
        3.2.5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理论
    3.3 其他学科的理论资源
        3.3.1 缄默知识理论
        3.3.2 潜意识理论
        3.3.3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3.3.4 隐性课程理论
第四章 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的现实背景与现状分析
    4.1 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的现实背景
        4.1.1 经济全球化发展所带来的教育环境复杂化
        4.1.2 现代化变革所带来的空间拓展化
        4.1.3 法治化发展所带来的法治教育需求内生化
        4.1.4 高等教育发展所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显隐教育协同化
    4.2 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的现状调查
        4.2.1 调查概况
        4.2.2 调查结果
    4.3 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的现状分析
        4.3.1 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与学生学习需求不对接
        4.3.2 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运行机制不完善
        4.3.3 人们对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的认识不充分
第五章 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的过程机制
    5.1 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的要素构成
        5.1.1 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主体
        5.1.2 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客体
        5.1.3 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介体
        5.1.4 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环体
    5.2 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的过程分析
        5.2.1 知识转移过程分析
        5.2.2 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的知识转移过程
    5.3 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影响因素及实证分析
        5.3.1 理论框架
        5.3.2 基本假设与模型构建
        5.3.3 数据调查与结果分析
第六章 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的实践策略
    6.1 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的发展理路
        6.1.1 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坚持法治教育和个人需求相统一
        6.1.2 以“显隐结合”为原则,坚持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的相统一
        6.1.3 以“三全育人”为路径,构建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的立体化“场域”
        6.1.4 以“铸魂育人”为目标,培养新时代“德法兼修”的高素质人才
    6.2 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的教育原则
        6.2.1 “以生为本”的原则
        6.2.2 “滴灌式”教育原则
        6.2.3 协同化育人原则
    6.3 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的实施举措
        6.3.1 开发教育载体,构建和谐的教育生态空间
        6.3.2 创设教育情境,激发大学生的美好法治情感
        6.3.3 强化制度实践,内化法治价值引领
        6.3.4 优化社会环境,厚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6.4 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的具体路径
        6.4.1 建立项目化运行机制,为供需双方的空间交汇提供制度保障
        6.4.2 打造智慧教育系统,实现多重法治教育空间的协同
        6.4.3 发掘社会资源,形成多方资源的良性互动
    6.5 强化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的保障措施
        6.5.1 掌握主动权
        6.5.2 明确管理权
        6.5.3 把握话语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2)导电用铜铝复合板腐蚀行为研究及寿命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铜铝电偶腐蚀机理研究现状
    1.3 电流对金属腐蚀影响机理研究现状
        1.3.1 交流电流对腐蚀的影响研究现状
        1.3.2 直流电流对腐蚀的影响研究现状
    1.4 金属材料服役寿命预测方法
        1.4.1 人工神经网络法的研究现状
        1.4.2 灰色模型法研究现状
        1.4.3 腐蚀动力学模型法研究现状
    1.5 疏水性涂层技术研究现状
    1.6 课题研究意义、目的及内容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及试样制备
    2.2 实验装置与实验条件
        2.2.1 盐雾腐蚀设备改造
        2.2.2 盐雾加速腐蚀实验
        2.2.3 耐沙冲击实验
    2.3 腐蚀试样表征方法
        2.3.1 失重及腐蚀动力学
        2.3.2 形貌表征
        2.3.3 成分表征
        2.3.4 电化学表征
        2.3.5 其他表征
第3章 交流电流对铜铝复合材料腐蚀行为的影响
    3.1 引言
    3.2 腐蚀形貌
        3.2.1 电流对腐蚀形貌的影响
        3.2.2 间歇性通电对腐蚀形貌的影响
    3.3 腐蚀速率
        3.3.1 电流对腐蚀速率的影响
        3.3.2 间歇性通电对腐蚀速率的影响
    3.4 腐蚀产物成分分析
        3.4.1 电流对腐蚀产物成分的影响
        3.4.2 间歇性通电对腐蚀产物成分的影响
    3.5 铜铝电偶腐蚀与电流影响机理分析与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直流电流对铜铝复合材料腐蚀行为的影响
    4.1 引言
    4.2 电流对腐蚀形貌及腐蚀速率的影响
    4.3 电流对腐蚀产物成分的影响
    4.4 电化学分析结果
    4.5 腐蚀与电流影响机制分析与讨论
        4.5.1 铜铝复合材料腐蚀机制
        4.5.2 电流对腐蚀影响机制
    4.6 直流电流与交流电流影响机制对比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通电服役状态下铜铝复合板腐蚀寿命预测
    5.1 引言
    5.2 理论基础
        5.2.1 腐蚀动力学基础
        5.2.2 热力学基础
    5.3 腐蚀动力学模型建立
    5.4 电流影响系数修正
    5.5 材料失效条件判定
    5.6 寿命预测模型建立与具体算例计算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铜铝复合材料表面制备疏水涂层腐蚀防护研究
    6.1 引言
    6.2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疏水涂层
        6.2.1 涂层制备过程
        6.2.2 涂层形貌及成分分析
        6.2.3 涂层润湿性及机械性能分析
        6.2.4 涂层耐蚀性分析
    6.3 纳米结构超疏水防腐涂层
        6.3.1 涂层制备过程
        6.3.2 涂层成分及结构分析
        6.3.3 涂层形貌及润湿性分析
        6.3.4 涂层耐蚀性分析
    6.4 涂层性能对比分析
        6.4.1 涂层的润湿性与机械稳定性对比
        6.4.2 涂层的耐蚀性对比
    6.5 涂层保护下铜铝复合材料寿命估算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8)土体非均匀沉降作用下埋地含缺陷管道破坏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以及技术路线
2 土体沉降作用下管道受力变形分析
    2.1 管材及土体的特性及本构关系
    2.2 埋地管道的管-土相互作用模型
        2.2.1 弹性地基梁模型
        2.2.2 土弹簧模型
        2.2.3 管土非线性接触模型
    2.3 埋地管道上方土压力分析研究
    2.4 土体不均匀沉降作用下埋地管道力学模型研究
        2.4.1 非沉降区埋地管道力学平衡分析
        2.4.2 沉降区埋地管道力学平衡分析
    2.5 土体不均匀沉降下管道的非线性行为
    2.6 本章小结
3 管道断裂测试及失效判据研究
    3.1 断裂力学理论和裂纹演化破坏特征
        3.1.1 裂纹扩展类型
        3.1.2 裂纹应力场和位移场
    3.2 土体沉降作用下埋地管道断裂判据
    3.3 埋地管道断裂韧度测试与验证
        3.3.1 断裂韧度测试方案
        3.3.2 断裂韧度J-R曲线测定及断裂准则提出
        3.3.3 有限元结果验证
    3.4 本章小结
4 土体非均匀沉降作用对埋地管道受力变形的有限元分析
    4.1 概述
    4.2 土体非均匀沉降作用下含裂纹埋地管道有限元模型建立
        4.2.1 管道模型和土体模型建立
        4.2.2 管-土面面接触模型建立
        4.2.3 裂纹模型的建立
        4.2.4 边界条件设定
    4.3 有限元模拟结果分析
        4.3.1 土体沉降实验模拟分析
        4.3.2 管道受力变形分析
    4.4 各参数对土体沉降作用下埋地管道受力变形的影响
        4.4.1 沉降深度对含裂纹埋地管道的影响
        4.4.2 埋地管道内压对含裂纹埋地管道的影响
        4.4.3 裂纹在沉降区不同位置对含裂纹埋地管道的影响
        4.4.4 裂纹深度对含裂纹埋地管道的影响
        4.4.5 埋地管道埋深状况对含裂纹埋地管道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断裂判据对埋地燃气管道可靠性分析
    5.1 引言
    5.2 含裂纹埋地管道剩余强度评价及可靠性分析方法
    5.3 埋地含缺陷燃气管道可靠性模型建立与分析
        5.3.1 土压力下埋地含缺陷燃气管道可靠性分析
        5.3.2 车辆载荷下埋含缺陷燃气管道可靠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9)套管钻井钢加载速率敏感性及组织演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2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套管钻井钢失效分析
        1.4.1 套管失效形式
        1.4.2 套管失效原因
    1.5 钻井钢未来研究方向
    1.6 热处理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1.6.1 水淬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1.6.2 水雾淬火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1.6.3 正火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1.7 研究内容、创新点和技术路线
        1.7.1 研究内容
        1.7.2 创新点
        1.7.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不同热处理后套管钻井钢的显微组织和硬度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材料和方法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方法
    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2.3.1 化学成分检测结果与分析
        2.3.2 洛氏硬度分析
        2.3.3 显微维氏硬度分析
        2.3.4 金相显微组织分析
        2.3.5 扫描电镜显微组织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不同热处理对拉伸性能的影响
    3.1 引言
    3.2 试验材料及方法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应力应变曲线图分析
        3.3.2 不同热处理后拉伸断口塑性指标分析
        3.3.3 不同热处理后拉伸断口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加载速率对拉伸性能的影响
    4.1 引言
    4.2 试验材料和方法
    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4.3.1 应力应变曲线分析
        4.3.2 不同加载速率对不同热处理后获得的套管钻井钢强度的影响
        4.3.3 不同加载速率对不同热处理后获得的套管钻井钢断后伸长率的影响
        4.3.4 不同加载速率对不同热处理后获得的套管钻井钢的断面收缩率分析
        4.3.5 不同热处理后获得的套管钻井钢静力韧度分析
        4.3.6 不同热处理后获得的套管钻井钢的真应力应变曲线
        4.3.7 不同热处理后获得的套管钻井钢的硬化指数、应变率敏感性等的确定
        4.3.8 不同热处理后获得的套管钻井钢在不同加载速率下的拉伸断口分析
        4.3.9 不同热处理后获得的套管钻井钢纵向拉伸断口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10)大温差地区半刚性基层隆起病害机理及处治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与背景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不足
        1.2.1 路基材料服役性能演化机制
        1.2.2 道路隆起病害致病机理
        1.2.3 道路基层材料的热物性参数研究
        1.2.4 道路结构热-力学模型
        1.2.5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主要创新点
    1.4 研究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大温差地区典型隆起病害调查分析
    2.1 典型道路隆起病害实体特征调查
    2.2 道路沿线区域土壤盐分及气候环境分析
        2.2.1 道路结构盐分成分分析
        2.2.2 气候环境特性调查
    2.3 小结
第三章 半刚性基层材料导热系数试验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仪器及材料检验
        3.2.1 试验仪器
        3.2.2 试验材料检验
    3.3 半刚性基层材料导热系数试验方案
        3.3.1 配合比设计
        3.3.2 击实试验确定最佳含水率
        3.3.3 试件制作
    3.4 导热系数试验结果分析
        3.4.1 养生龄期对材料导热系数的影响
        3.4.2 粗骨料体积分数对导热系数的影响
        3.4.3 水泥剂量及细度对导热系数的影响
        3.4.4 温度对导热系数的影响
    3.5 半刚性基层材料导热系数预测模型
        3.5.1 粗骨料体积分数
        3.5.2 水泥剂量
        3.5.3 温度
        3.5.4 导热系数预测模型
        3.5.5 模型验证
    小结
第四章 半刚性基层材料膨胀系数试验研究
    4.1 引言
    4.2 试验设计
        4.2.1 级配设计
        4.2.2 试件制作
        4.2.3 应变片法
        4.2.4 非接触式方法
    4.3 试验结果分析
        4.3.1 养生龄期对材料膨胀系数的影响
        4.3.2 温度梯度对材料膨胀系数的影响
        4.3.3 水泥剂量对材料膨胀系数的影响
        4.3.4 骨架类型对材料膨胀系数的影响
    4.4 小结
第五章 横向带状隆起病害防治措施研究
    5.1 引言
    5.2 道路结构仿真模型建立
        5.2.1 外部温度梯度模型
        5.2.2 模型尺寸及材料
        5.2.3 考虑温度场作用的塑性损伤模型
        5.2.4 模型网格划分
        5.2.5 模型边界条件
        5.2.6 层间粘结条件
        5.2.7 热分析
    5.3 数值仿真结果分析
        5.3.1 模型精度验证
        5.3.2 温度时间变化
        5.3.3 胀缝作用分析
        5.3.4 胀缝填充材料参数设置
        5.3.5 传力杆作用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术论文成果

四、Behavior of Soils Subjected to Cyclic and Static Loadings(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研究[D]. 郑艳菊. 河北大学, 2021
  • [2]导电用铜铝复合板腐蚀行为研究及寿命预测[D]. 程禹霖. 沈阳工业大学, 2021
  • [3]巴哈赛车传动系统关键零部件优化设计[D]. 马宁. 重庆交通大学, 2021
  • [4]冻融循环作用下全灌浆套筒连接性能试验研究[D]. 王东晴.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21
  • [5]异型六轮足机器人的设计、建模与分析[D]. 黄旭超. 广东工业大学, 2021
  • [6]基于中间水道法的A日化工厂用水系统优化方案研究[D]. 关迪.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7]循环冻融作用下铀尾砂地聚合物固化体损伤劣化与氡析出规律研究[D]. 吴浩楠. 南华大学, 2021
  • [8]土体非均匀沉降作用下埋地含缺陷管道破坏规律研究[D]. 吕彦伟. 安徽理工大学, 2021
  • [9]套管钻井钢加载速率敏感性及组织演变的研究[D]. 蔡炎桥.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10]大温差地区半刚性基层隆起病害机理及处治方法研究[D]. 张锐. 内蒙古大学, 2021(12)

标签:;  ;  ;  ;  ;  

经受循环和静态载荷的土壤行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