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吸毒者、肝病患者及献血者丙型肝炎病毒血清型和基因型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广西吸毒者、肝病患者及献血者丙型肝炎病毒血清型和基因型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一、广西吸毒者、肝病患者及献血员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基因型和基因型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丽莉[1](2020)在《住院病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筛查及快速筛查方法的评价》文中研究说明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因其人群普遍易感性呈全球性流行构成了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全球约有7,100万HCV感染者,但80%的患者对自身感染不知情。丙型肝炎相关死亡病例逐年增加,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2016年,WHO提出了彻底消除HCV感染的战略目标。因此,发现和治疗潜在的已感染HCV人群,简化HCV筛查手段,快速提高丙肝诊断率,成为实现目标的必经之路。一方面,我国医院对拟进行手术或侵入性医疗操作的住院病人常规筛查HCV,但缺乏进一步确诊和治疗,对实际筛查情况的认识也不充分。另一方面,基于实验室检测的普遍丙肝筛查难以实现。为快速提高丙肝诊断率和筛查率,充分掌握和利用医院已有的筛查数据,同时开发快速、便捷且成本低的HCV筛查工具必不可少。基于上述原因,本课题针对丙肝病毒感染筛查的策略与方法展开以下两部分研究。第一部分:目的:了解我国不同地区住院患者的HCV筛查情况,并提出更有价值的HCV筛查策略。方法:我们进行了一项包含全国不同地区8家三级甲等医院的多中心研究。收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全国不同地区8家三级甲等医院的住院患者信息和HCV筛查结果,计算总体筛查率,比较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组的非肝病相关科室住院患者HCV阳性率。进而推算在现行政策下每年接受筛查的人数及可检测出的HCV抗体阳性患者的数量。制定更好的HCV筛查和管理策略。结果:2016年8个中心的总住院患者850,379人,其中HCV筛查人数为512,938,最终有467,008例(51.20%为男性)非肝病相关科患者纳入研究,非肝病相关科室HCV筛查率大于50%。HCV抗体阳性患者4,129例,总体HCV抗体阳性率为0.88%(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85%–0.91%),男性总体HCV抗体阳性率为0.91%,高于女性的0.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HCV抗体阳性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相反,年龄越小,HCV抗体阳性率越低,证实了近年来我国政府针对HCV筛查和防控所做相关努力的积极影响和效果。值得注意的是,40岁以上人群占HCV抗体阳性患者的90.14%(3,722/4,129),其中,6064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儿科患者HCV抗体阳性率最低为0.13%(95%CI,0.06%–0.20%),肿瘤科患者HCV抗体阳性率最高,达1.80%(95%CI,1.36%–2.24%)。根据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数据,2016年全国医院总住院患者为1.75亿人次,如果各医院同样能达到50%的筛查率,推算2016年在医院接受丙肝筛查的人数为8,750万人,进一步按照我们的阳性率推算可发现约77万非肝病科丙肝抗体阳性患者。最后,我们提出一种基于加强HCV筛查后管理的建议。结论:八家三级甲等医院住院人群HCV筛查率高达50%以上,加强对已筛查人群的管理,可发现更多的丙肝病毒的感染者,有效提高丙肝诊断率及治疗率。建议有关部门制定对住院患者检查结果充分利用的相关政策,有助于找到中国的千百万已感染患者,加快消除丙肝的步伐。第二部分:目的:HCV快速检测方法的评价性研究,对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口腔分泌物检测试剂进行首次临床效能评价。明确其应用于筛查HCV中的潜在价值,进一步推动清除HCV进程。方法:在不同地区的三家医院进行多中心研究,通过与已有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对比,评估维尔试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应用江苏维尔试剂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口腔分泌物HCV抗体检测,并应用现有的血清HCV抗体检测试剂(雅培ARCHITECT丙肝抗体检测试剂及英科新创丙肝抗体检测试剂)进行血清HCV抗体检测。对于维尔试剂及雅培试剂结果为阳性的样本,通过HCV RNA检测进一步验证。此外,根据受试者意愿,一部分患者也接受了美国Ora Quick快速丙肝病毒检测试剂的检测及维尔试剂的自采自测。结果:共纳入1,179名受试者,其中慢性丙肝感染者486例,其他非丙肝感染的肝病患者108例,体检人群585例。以雅培血清HCV抗体检测试剂为参考依据,Well口腔分泌物HCV抗体检测试剂(考核试剂)的敏感性为91.88%(95%CI,88.97%–94.09%),特异性为98.00%(95%CI,96.58%–98.86%)。考核试剂与英科新创生物科技公司的HCV抗体检测试剂的一致性为97.02%(1,138/1,179)。考核试剂与Ora Quick试剂的一致性为98.50%(197/200)。此外,受试者应用考核试剂自我检测结果与研究人员的检测结果高度一致(Kappa=0.979)。HCV RNA检测结果还表明,在39例考核试剂出现假阴性的样本中,仅1例检测到HCV RNA阳性,同时在172例HCV RNA阳性病例中,考核试剂可检测到171例为阳性。结论:口腔分泌物HCV抗体检测试剂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其诊断能力能够满足HCV筛查需求。该试剂检测快速,无创,不需要仪器,成本低,且易于操作,特别适合用于社区及家庭医疗中的HCV筛查。有望未来用于HCV的全面筛查,识别已感染人群,尽早实现消除HCV的目标。

葛宪民,王树声,李丹亚,沟上雅史,吴蓉蓉,黄果勇,李茵,王缨,曹堃,潘海东,王红,周开姣,章玲珠,钱小燕,哲户悦朗,大野智仪,铃木馨,大羽健一[2](1996)在《广西吸毒者、肝病患者及献血员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基因型和基因型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选择283名静脉注射(静注)吸毒者、103例肝病患者和355名献血员(其中有110名为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进行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免疫学检测、HCV血清学基因型和基因型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283名静注吸毒者、103例肝病患者和355名献血员的抗-HC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7.2%(275/283)、11.7%(12/103)和4.6%(11/240)。这三组人群的HCV血清学基因型Ⅰ型者分别为221/270(81.9%)、4/12(33.3%)和60/91(65.9%);HCV基因型在119例HCV感染者的静注吸毒者的HCV基因型1a、1b、2a、2b、3a、3b、4a、5a、6a和6b分别检出率为28.6%(34/119)、38.7%(46/119)、10.9%(13/119)、14.3%(17/119)、26.9%(32/119)、40.3%(48/119)、0(0/119)、0(0/119)、8.4%(10/119)、26.7%(31/119);12例HCV肝病患者检出1a为50.0%(6/12)、1b为100.0%(12/12)和3a为8.3%(1/12);在41例HCV感染的献血员中1a为24.4%(10/41)、1b为80.5%(33/41)、2b为2.4%(1/41)和3a为7.3%(3/41),5例(12.2%)不能确定型别。

陈红松,窦晓光,段钟平,侯金林,贾继东,李杰,李兰娟,鲁凤民,饶慧瑛,任红,盛吉芳,唐红,魏来,谢青,徐小元,尤红,张欣欣,赵景民,庄辉[3](2015)在《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更新版)》文中研究说明为规范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抗病毒治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根据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特点、国内外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药物的可及性,于2015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修订了《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完善的病毒学检测是慢性HCV感染筛查、监测、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根据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情况,还需要积极发展适宜于资源有限地区HCV RNA定量和HCV基因分型的检测试

Chinese Society of Hepatology and Chinese Society of Infectious Diseases,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4](2015)在《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更新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规范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抗病毒治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根据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特点,国内外的循证医学证据和药物的可及性,于2015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更新了《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完善的病毒学检测是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筛查、监测、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根据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情况,还需要积极发展适宜于资源有限地区HCV RNA定量和HCV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5](2016)在《《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更新版》文中研究指明为规范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抗病毒治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根据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特点,国内外的循证医学证据和药物的可及性,于2015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更新了《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完善的病毒学检测是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筛查、监测、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根据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情况,还需要积极发展适宜于资源有限地区HCV RNA定量和HCV基因分型的检测试剂。政府、社会组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6](2015)在《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文中认为为规范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抗病毒治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根据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特点、国内外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药物的可及性,于2015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修订了《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Chinese Society of Hepatology and Chinese Society of Infectious Diseases,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7](2016)在《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更新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规范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抗病毒治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根据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特点、国内外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药物的可及性,于2015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修订了《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完善的病毒学检测是慢性HCV感染筛查、监测、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根据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情况,还需要积极发展适宜于资源有限地区HCV RNA定量和HCV基因分型的检测试剂。政府、

余晶,石清兰,陈月桥,曾芳,杨爱水,毛德文[8](2012)在《广西慢性丙型肝炎感染病毒基因型和治疗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分析广西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感染途径、病毒基因型和患者对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标准方案(聚乙二醇干扰素α+利巴韦林)治疗的反应,确定广西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传播主要危险因素及患者对标准治疗的应答。方法对110例患者的病史、感染途径、生化、病毒量和病毒基因型进行分析。24例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每周180μg,加利巴韦林900 mg/d,连续48周治疗。结果年龄≥31岁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数量较多。临床诊断为慢性肝炎ALT正常的占15%,持续ALT水平升高的占70%,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分别占13%和3%。54%的患者有输血史,10%的患者有注射毒品史。28%患者无法说出感染原因。在≤40岁年龄组静脉注射毒品比例较高。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1b型占多数(58%),其次是3b型(14%)、2a型(12%)、1a型(10%)和6a型(5%)。基因型1b和2a型见于因输血而感染的患者,但1a、3b和6a型主要集中在由于静脉注射吸毒而感染的患者。治疗结束应答(ETVR)率:1b型81.8%,1a、3b和6a型达到100.0%,持续应答(SVR)率:1b型72.7%,1a、3b和6a型达80.0%。干扰素治疗没有达到ETVR的患者多为高病毒载量(HCV-RNA>4.16E07拷贝/mL)、高龄(>54岁)和基因型1b型的患者。结论从20世纪90年代起献血员抗-HCV的筛选降低了输血感染丙型肝炎病毒的风险,但注射使用毒品在较年轻的年龄组成为感染的危险因素增高。人群筛查可能导致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因素包括有输血史和吸毒史,可以发现丙型肝炎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早期应用标准疗法治疗,将有利于患者获得ETVR。

陈红松,窦晓光,段钟平,侯金林,贾继东,李杰,李兰娟,鲁凤民,饶慧瑛,任红,盛吉芳,唐红,魏来,谢青,徐小元,尤红,张欣欣,赵景民,庄辉[9](2015)在《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更新版)》文中研究说明为规范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抗病毒治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根据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特点、国内外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药物的可及性,于2015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修订了《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完善的病毒学检测是慢性HCV感染筛查、监测、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根据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情况,还需要积极发展适宜于资源有限地区HCV RNA定量和HCV基因分型的检测试剂。政府、

邓莉平[10](2012)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丙型肝炎病毒合并感染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第一部分HIV、HCV流行病学调查目的:了解不同人群中HIV、HCV@及混合感染的情况,以制定合理的措施控制HIV、HCV的传播。方法:分别以部分地区的婚检、孕检人群为普通人群,而既往有偿献血员、受血者、静脉吸毒者为高危人群,采用ELISA检测抗HIV、抗HCV。PCR扩增HIVPOL区、HCV core区基因,分析HIV、HCV基因型。结果:共46891例婚检及孕检人群进行了抗HIV检测,其中阳性577例,抗HIV感染率为1.23%。其中24532例婚检及孕检人群进行了抗HCV检测,其中阳性450例,人群中感染率为1.8%。伊宁地区婚检人群的抗HIV、抗HCV感染率(分别为(1.8%,4.2%)均明显高于通城地区(0%,1.5%),两地婚检人群中HCV感染率男性均明显高于女性。高危人群中HCV的感染率为61.7%(673/1090),HIV的感染率为34.3%(399/1163)。在既往有偿供血员、受血、静脉吸毒、异性及男男同性传播感染HIV的人群中合并HCV的感染率分别为80.2%(595/742),56.3%(218/387),76.5%(179/234),8.6%(117/1360),3.1%(5/161)。542名HIV/AIDS患者POL区基因分析,结果发现HIV-1株B’亚型416(76.8%)例,CRF01-AE,78例(14.4%);CRF08-BC40例(7.4%);B亚型,5例(0.9%);C亚型,2例(0.2%);CRF12-BF1例(0.4%)。206例HCV core区基因分型检测,其中1b型167例(81.1%),2a型24例(11.7%),1b/2a重组型3例,6a型2例,3b型和3a型各1例。结论:HIV、HCV在我国呈现普遍低流行,局部高流行,有明显的地区差异。血传播流行区HIV、 HCV互为高危人群;血传播是HIV/HCV合并感染的主要途径,本地区HIV、HCV的基因型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但与感染途径有明显的关系。第二部分HCV对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影响目的:探讨合并丙肝感染是否影响ART的长期疗效,及HCV对ART治疗后HIV病程的影响。方法:对目前已行ART治疗患者,按抗HCV阳性和阴性进行分组,回顾性分析,ART治疗后患者的CD4+T细胞数、HIV载量和肝功能。以死亡作为病程的终点,分析HCV对HIV进展的影响。结果: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CD4计数均逐渐增高,末次访视CD4计数均较入组时明显增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但合并HCV组增幅较低、增长速度较慢;HIV-RNA转阴率也无明显差异,随着治疗时间的进一步延长,两组转阴率均下降,能坚持长期治疗者,病毒仍可获得较高的转阴率,HIV/HCV组肝功能异常率明显高于HIV组。接受cART治疗后,HIV与HIV/HCV组病死率类似,但HIV/HCV组因肝病死亡者明显增多。结论:HCV没有影响ART长期的病毒学应答,但合并感染者减慢了CD4增加的幅度,增加了肝功能的异常率,增加了肝病相关的病死率。第三部分HIV对HCV病程进展及抗HCV治疗的影响目的:了解HIV对HCV进展至肝硬化、肝癌及死亡的影响。了解开展cART后,HIV/HCV合并感染人群中终末期肝病的发生率及相关的危险因素。了解合并HIV感染对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疗效的影响。为我国HIV/HCV合并感染者制定合理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HIV对未行抗丙肝治疗者进展至终末期肝病、死亡的影响;Kaplan-Meier方法分析HIV对肝硬化、肝癌患者的生存期的影响。采用logistical回归分析了接受ART治疗HIV/HCV者发生ESLD的危险因素。前瞻性地观察了HIV/HCV接受IFN+病毒唑的安全性及疗效。结果:平均感染HCV14年余,HIV/HCV合并感染组与单一HCV感染组ESLD发生率分别为12.7%(29/229)VS5.2%(7/134),两组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开展cART前后,HIV/HCV合并感染组的病死率分别为20.5%(61/297)及12.2%(28/229),均明显高于单一HCV感染的PBD(3.0%,4/134)。合并HIV/HCV肝硬化者进展至肝癌及死亡的发生率分别为22.2%(14/63)和57.1%(36/63),而单一HCV肝硬化者中,肝癌及死亡的发生率分别8.7%(9/1045)17.3%(18/104),两者间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HIV阳性或阴性的丙肝肝硬化进展至失代偿肝硬化患者的生存期分别为14.9±1.4月,65.4+5.5月,两者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基线时年龄>40岁(OR=2.385,P=0.039), CDC分期C期(OR=10.472, P=0.000), ALT异常(OR=16.374,P=0.000),合并HBV (OR=2.507, P=0.042), cART持续时间>5years (OR=3.232, P=0.010)及CD4T细胞计数>200cells/mm3(OR=0.364, P=0.011)与终末期肝病的发生显着相关。HIV/HCV组与HCV组在IFN/RBV治疗24周、48周及停药半年后,HCV-RNA的转阴率分别为92.5%VS100%,86.3%VS94.7%,64.7%VS73.3%,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ALT异常率,HIV/HCV组从治疗前47.2%降至治疗结束时13.2%,而HCV组从60.9%降至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IV/HCV者pegIFN/RBV与IFN/RBV组HCV转阴率及CD4变化均类似。HIV/HCV出现副作用的类型更多,含AZT方案者贫血明显更多。结论:HIV明显促进了HCV进展至肝硬化、肝癌,明显缩短了HCV相关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生存期。HIV/HCV发生终末期肝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合并乙肝感染、艾滋病分期、HIV-RNA、ALT及CD4计数。对CD4计数>350个/u1的HIV/HCV合并感染者开展抗丙肝的治疗,HIV没有影响抗丙肝治疗结束时的应答;在HIV/HCV合并感染者中短效IFN与pegIFN联合RBV在治疗结束时应答没有统计学差异,持续应答的影响尚需加强随访观察。抗丙肝患者cART方案中应避免包含AZT、D4T联用。第四部分、合并HIV及IL28B rs12979860多态性对丙肝自发清除率的影响目的:了解HIV及IL28B基因多态性对丙肝自发清除率的影响。方法:以既往有偿供血或受血感染HCV者为研究对象,采用real-time PCR动态监测HCVRNA,采用PCR方法扩增IL28B rs12979860片段,测序产物直接与标准序列比对而确定IL28B的基因型,并采用logistal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对丙肝自发清除率影响因素。结果:656例慢性HCV感染者,共发现159例丙肝RNA为持续阴性,丙肝的自发清除率为24.2%。而HIV阴性和阳性组丙肝的自发清除率分别为23.1%(51/221)和24.8%(108/435),两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IL28B rs12979860的CC基因型患者的丙肝自发清除率为27.3%(47/172),明显高于非CC基因型7.4%(2/27),两组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提示影响丙肝自发清除率的因素为IL28B rs12979860的CC基因型及合并乙肝感染。结论:合并HIV感染没有影响既往有偿供血或受血感染HCV者的丙肝自发清除,IL28Brs12979860的CC基因型有更高的HCV自发清除率,重叠乙肝感染者丙肝的自发清除率更高。

二、广西吸毒者、肝病患者及献血员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基因型和基因型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广西吸毒者、肝病患者及献血员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基因型和基因型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住院病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筛查及快速筛查方法的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1.1 丙肝的流行病学
        1.1.1 全球的疾病负担
        1.1.2 各地区流行状况
        1.1.3 全球基因型分布
        1.1.4 传播途径
        1.1.5 特殊人群的流行病学研究
        1.1.6 我国的丙肝流行病学研究
    1.2 HCV病原学
    1.3 HCV感染的自然史
    1.4 丙肝的预防与诊治
        1.4.1 预防措施
        1.4.2 实验室检查
        1.4.3 诊疗及管理
        1.4.4 抗病毒治疗
    1.5 防治丙肝面临的挑战
        1.5.1 WHO的战略目标
        1.5.2 我国丙肝防治面临的挑战
        1.5.3 HCV筛查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1.5.4 HCV筛查策略
        1.5.5 HCV筛查方法
第2章 住院病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筛查
    2.1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研究方法
    2.2 实验方法
        2.2.1 HCV抗体的检测
        2.2.2 主要仪器和试剂
        2.2.3 统计学分析
    2.3 研究结果
        2.3.1 研究对象的选择和分布
        2.3.2 研究人群的人口学特征
        2.3.3 不同性别、年龄间HCV抗体阳性率的比较
        2.3.4 HCV抗体阳性患者年龄分布
        2.3.5 不同地区HCV抗体阳性情况
        2.3.6 不同地区HCV抗体阳性率随年龄的变化情况
        2.3.7 不同科室HCV抗体阳性情况
        2.3.8 全国丙肝抗体检测情况推算
        2.3.9 加强医院内丙肝筛查管理建议
    2.4 讨论
第3章 丙肝病毒感染快速筛查方法的效能评价
    3.1 研究方法
        3.1.1 总体方案设计
        3.1.2 研究对象
        3.1.3 研究步骤
        3.1.4 主要试剂
        3.1.5 主要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考核试剂检测
        3.2.2 参比试剂1检测
        3.2.3 血样采集及处理
        3.2.4 血清样本检测
        3.2.5 数据收集
        3.2.6 统计学分析
    3.3 研究结果
        3.3.1 受试者分布
        3.3.2 各中心检测情况
        3.3.3 人口学资料及临床特征
        3.3.4 检测结果描述性统计
        3.3.5 考核试剂与金标准的一致性
        3.3.6 考核试剂与参比试剂1的一致性
        3.3.7 考核试剂与参比试剂2的一致性
        3.3.8 参比试剂1与金标准的一致性
        3.3.9 参比试剂2与金标准的一致性
        3.3.10 自采自测使用方式的适用性
        3.3.11 病毒学阳性检出率
        3.3.12 假阴性结果分析
        3.3.13 低滴度样本分析
    3.4 讨论
第4章 结论
第5章 本实验创新点及意义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更新版)(论文提纲范文)

1术语
2流行病学和预防
3病原学
4自然史及发病机制
5实验室检查
    5. 1 HCV血清学检测
    5. 2 HCV RNA、基因型和变异检测
6肝纤维化的无创性诊断
7影像学诊断
8病理学诊断
9临床诊断
    9. 1急性丙型肝炎的诊断
    9. 2 CHC的诊断
10治疗目标
11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
12 PR治疗初治患者及监测
    12. 1治疗方案
    12. 2接受IFN联合RBV治疗过程中患者的随访和监测
13 PR经治未获得SVR患者
14 DAAs初治及经治患者
15特殊人群抗病毒治疗推荐意见
16监测和随访
17待解决的问题

(4)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更新版)(论文提纲范文)

一、术语
二、流行病学和预防
    (一)流行病学
    (二)预防
三、病原学
四、自然史及发病机制
五、实验室检查
    (一)HCV血清学检测
    (二)HCV RNA、基因型和变异检测
六、肝纤维化非侵袭性诊断
七、影像学诊断
八、病理学诊断
九、临床诊断
    (一)急性丙型肝炎的诊断
    (二)慢性丙型肝炎的诊断
十、治疗目标
十一、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
十二、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初治患者及监测
    (一)治疗方案
    (二)接受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过程中患者的随访和监测
十三、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经治未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患者
十四、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初治及经治患者
    (一)基因1型初治或者PR治疗失败的患者
    (二)基因2型初治或者PR治疗失败的患者
    (三)基因3型初治或者PR治疗失败的患者
    (四)基因4型初治或者PR治疗失败的患者
    (五)基因5/6型初治或者PR治疗失败的患者
十五、特殊人群抗病毒治疗推荐意见
十六、监测和随访
十七、待解决的问题

(5)《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更新版(论文提纲范文)

一、术语
二、流行病学和预防
    流行病学
    预防
        (一)严格筛选献血员
        (二)预防经皮肤和黏膜传播
        (三)预防性接触传播
        (四)预防母婴传播
        (五)对高危人群筛查
三、病原学
四、自然史及发病机制
    自然史
    发病机制
五、实验室检查
    (一)HCV血清学检测
        1. 抗体检测:
        2. 抗原检测:
    (二)HCV RNA、基因型和变异检测
        1. HCV RNA定量检测
        2. HCV基因分型
        3. HCV耐药相关基因检测
        4. 宿主IL28B基因分型:
六、肝纤维化非侵袭性诊断
七、影像学诊断
八、病理学诊断
九、临床诊断
    (一)急性丙型肝炎的诊断
        1. 流行病学史:
        2. 临床表现:
        3. 实验室检查:
    (二)慢性丙型肝炎的诊断
        1. 诊断依据:
        2. 病变程度判定:
        3. 慢性丙型肝炎肝外表现:
十、治疗目标
十一、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
    1.聚乙二醇化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PR)治疗的适应证
    2.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治疗的适应证
十二、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初治患者及监测
    1.治疗方案
        (1)基因1型或基因6型的治疗方案
        (2)基因2型、3型治疗方案
    2.接受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过程中患者的随访和监测
十三、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经治未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患者
    1.复发患者的再次治疗
    2.无应答患者的再次治疗
十四、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初治及经治患者
    1.基因1型初治或者PR治疗失败的患者
    2.基因2型初治或者PR治疗失败的患者
    3.基因3型初治或者PR治疗失败的患者
    4.基因4型初治或者PR治疗失败的患者
    5.基因5/6型初治或者PR治疗失败的患者
十五、特殊人群抗病毒治疗推荐意见
    1.儿童的治疗和管理
    2.肾损害患者的治疗和管理
    3.肝移植患者的治疗和管理
    4.肝硬化患者的治疗和管理
    5.吸毒患者的治疗和管理
    6.血友病/地中海贫血等血液疾病患者的治疗和管理
    7.精神疾患患者的治疗和管理
    8.HBV合并感染患者的治疗和管理
    9.HIV合并感染患者的治疗和管理
    10.急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和管理
十六、监测和随访
    (一)、对于未治疗或治疗失败的患者
    (二)肝硬化患者的监测和管理
十七、待解决的问题

(6)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论文提纲范文)

1术语
2流行病学和预防
3病原学
4自然史及发病机制
    4.1自然史
    4.2发病机制
5实验室检查
    5.1 HCV血清学检测
    5.2 HCV RNA、基因型和变异检测
6肝纤维化非侵袭性诊断
7影像学诊断
8病理学诊断
9临床诊断
    9.1急性丙型肝炎的诊断
    9.2慢性丙型肝炎的诊断
10治疗目标
11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
12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初治患者及监测
13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经治未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患者
14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初治及经治患者
15特殊人群抗病毒治疗推荐意见
16监测和随访
17待解决的问题

(7)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更新版)(论文提纲范文)

一、术语
二、流行病学和预防
    (一)流行病学
    (二)预防
        1.严格筛选献血员
        2.预防经皮肤和黏膜传播
        3.预防性接触传播
        4.预防母婴传播
        5.对高危人群筛查
三、病原学
四、自然史及发病机制
    (一)自然史
    (二)发病机制
五、实验室检查
    (一)HCV血清学检测
        1.抗体检测
        2.抗原检测
    (二)HCV RNA、基因型和变异检测
        1.HCV RNA定量检测
        2.HCV基因分型
        3.HCV耐药相关基因检测
        4.宿主IL-28B基因分型
六、肝纤维化的无创性诊断
    1.APRI评分
    2.FIB-4指数
    3.瞬时弹性成像(transient elastography,TE)
七、影像学诊断
    1.腹部超声(US)检查
    2.电子计算机断层成像(CT)
    3.核磁共振(MRI或MR)
八、病理学诊断
九、临床诊断
    (一)急性丙型肝炎的诊断
        1.流行病学史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
    (二)慢性丙型肝炎的诊断
        1.诊断依据
        2病变程度判定
        3.慢性丙型肝炎的肝外表现
十、治疗目标
十一、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
    1.PR治疗的适应证
    2.DAAs治疗的适应证
        DAAs在多个国家已有多种药物获批上市,部分DAAs在我国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但不久将获批应用于临床。以DAA为基础的抗病毒方案包括1个DAA联合PR、DAAs联合RBV,以及不同DAA联合或复合制剂[32]。除了部分DAAs将失代偿肝硬化列为禁忌证外,目前的临床研究暂未有关于DAAs药物绝对禁忌证的报道,上述DAAs的三种方案基本可以涵盖所有类型的HCV现症感染者的治疗。DAAs的适应证同时受疾病状态与药物相对禁忌证的影响。部分DAAs的代谢产物对肾功能的影响暂未确定,严重肾功能受损患者的使用需慎重[66]。DAAs药物是否适宜在儿童中应用也暂不确定,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数据证实[67]。这些含DAAs的方案尤其适用于PR治疗后复发或是对PR应答不佳的患者。初治患者也可考虑使用含DAAs的方案,以缩短疗程,提高耐受性和SVR率。当患者有IFN治疗禁忌证时,可考虑使用无IFN方案;当患者有RBV禁忌证时,可考虑使用不同DAAs联合或复合制剂。不同类型DAAs有不同的联合方案,DAA与不同药物联合后在儿童中应用也暂不确定,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数据证实[67]。这些含DAAs的方案尤其适用于PR治疗后复发或是对PR应答不佳的患者。初治患者也可考虑使用含DAAs的方案,以缩短疗程,提高耐受性和SVR率。当患者有IFN治疗禁忌证时,可考虑使用无IFN方案;当患者有RBV禁忌证时,可考虑使用不同DAAs联合或复合制剂。不同类型DAAs有不同的联合方案,DAA与不同药物联合后适用的感染人群受病毒基因型限制,有的适用于所有基因型,有的仅适用于部分基因型。3.HCV RNA
    3.治疗人群
十二、PR治疗初治患者及监测
    (一) 治疗方案
        1.基因1型或基因6型的治疗方案
        2.基因2型、3型治疗方案HCV
    (二)接受IFN联合RBV治疗过程中患者的随访和监测
        1.治疗前监测
        2.生物化学指标检测
        3.病毒学检查
        4.不良反应的监测
十三、PR经治未获得SVR患者
    1.复发患者的再次治疗
    2.无应答患者的再次治疗
十四、DAAs初治及经治患者
    (一)基因1 型初治或者PR治疗失败的患者
    (二)基因2 型初治或者PR治疗失败的患者
    (三)基因3 型初治或者PR治疗失败的患者
    (四)基因4 型初治或者PR治疗失败的患者
    (五)基因5/6 型初治或者PR治疗失败的患者
十五、特殊人群抗病毒治疗推荐意见
    1.儿童的治疗和管理
    2.肾损害患者的治疗和管理
    3.肝移植患者的治疗和管理
    4.肝硬化患者的治疗
    5.静脉注射毒品感染HCV患者治疗和管理
    6.血友病/地中海贫血等血液疾病患者的治疗和管理
    7.精神疾患患者的治疗和管理
    8.HBV合并感染患者的治疗和管理
    9.HIV合并感染患者的治疗和管理
    10.急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和管理
十六、监测和随访
    1.对于未治疗或治疗失败的患者
    2.肝硬化患者的监测和管理
十七、待解决的问题

(8)广西慢性丙型肝炎感染病毒基因型和治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1.2 入选和排除标准
    1.3 治疗方案入选和排除标准
    1.4 一般资料
    1.5 治疗方案
    1.6 观察指标
    1.7 退出治疗标准
    1.8 疗效判断标准
    1.9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病毒的基因型和感染途径
    2.2 病毒基因型与治疗前病毒量和ALT活力
    2.3 病毒基因型与标准疗方案治疗的应答
3 讨论

(9)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更新版)(论文提纲范文)

一、术语
二、流行病学和预防
    (一)流行病学
    (二)预防
三、病原学
四、自然史及发病机制
    (一)自然史
    (二)发病机制
五、实验室检查
    (一)HCV血清学检测
    (二)HCV RNA、基因型和变异检测
六、肝纤维化的无创性诊断
七、影像学诊断
八、病理学诊断
九、临床诊断
    (一)急性丙型肝炎的诊断
    (二)慢性丙型肝炎的诊断
十、治疗目标
十一、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
十二、PR治疗初治患者及监测
    (一)治疗方案
    (二)接受IFN联合RBV治疗过程中患者的随访和监测
十三、PR经治未获得SVR患者
十四、DAAs初治及经治患者
    (一)基因1型初治或者PR治疗失败的患者
    (二)基因2型初治或者PR治疗失败的患者
    (三)基因3型初治或者PR治疗失败的患者
    (四)基因4型初治或者PR治疗失败的患者
    (五)基因5/6型初治或者PR治疗失败的患者
十五、特殊人群抗病毒治疗推荐意见
十六、监测和随访
十七、待解决的问题

(10)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丙型肝炎病毒合并感染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本研究创新性自我评价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HIV、HCV的流行病学调查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HCV对cART疗效的影响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三部分 HIV对HCV病程进展及抗丙肝治疗的影响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四部分 丙肝自发清除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对象及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缩略词中文对照表
攻博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的科研成果
后记

四、广西吸毒者、肝病患者及献血员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基因型和基因型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住院病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筛查及快速筛查方法的评价[D]. 刘丽莉. 吉林大学, 2020(08)
  • [2]广西吸毒者、肝病患者及献血员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基因型和基因型的分子生物学研究[J]. 葛宪民,王树声,李丹亚,沟上雅史,吴蓉蓉,黄果勇,李茵,王缨,曹堃,潘海东,王红,周开姣,章玲珠,钱小燕,哲户悦朗,大野智仪,铃木馨,大羽健一.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1996(04)
  • [3]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更新版)[J]. 陈红松,窦晓光,段钟平,侯金林,贾继东,李杰,李兰娟,鲁凤民,饶慧瑛,任红,盛吉芳,唐红,魏来,谢青,徐小元,尤红,张欣欣,赵景民,庄辉.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5(12)
  • [4]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更新版)[J]. Chinese Society of Hepatology and Chinese Society of Infectious Diseases,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2015(05)
  • [5]《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更新版[J].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6(04)
  • [6]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J].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2015(03)
  • [7]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更新版)[J]. Chinese Society of Hepatology and Chinese Society of Infectious Diseases,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传染病信息, 2016(01)
  • [8]广西慢性丙型肝炎感染病毒基因型和治疗分析[J]. 余晶,石清兰,陈月桥,曾芳,杨爱水,毛德文. 广东医学, 2012(10)
  • [9]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更新版)[J]. 陈红松,窦晓光,段钟平,侯金林,贾继东,李杰,李兰娟,鲁凤民,饶慧瑛,任红,盛吉芳,唐红,魏来,谢青,徐小元,尤红,张欣欣,赵景民,庄辉. 中国病毒病杂志, 2015(06)
  • [10]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丙型肝炎病毒合并感染的临床研究[D]. 邓莉平. 武汉大学, 2012(06)

标签:;  ;  ;  ;  ;  

广西吸毒者、肝病患者及献血者丙型肝炎病毒血清型和基因型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