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级分解法浓缩回收镓的扩大试验报告

两级分解法浓缩回收镓的扩大试验报告

一、二段分解法浓集和回收镓的扩大试验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郑强[1](2017)在《综合回收白云鄂博弱磁尾矿中铁、稀土、氟和磷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白云鄂博矿是世界上罕见的铁、稀土、铌等元素共生的大型多金属矿床,由于其具有元素和矿物组成多、品位低、有用矿物粒度细、矿石种类繁杂等特点,给矿物的分离、提取带来了很多困难。目前工业上应用“弱磁—强磁—浮选”的选矿工艺,资源回收率不高。因此,开发研究综合回收利用白云鄂博资源的新工艺对我国的稀土工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白云鄂博弱磁尾矿为原料,构思了一个从白云鄂博弱磁尾矿中回收铁、稀土、氟和磷的选冶联合新流程,并对选冶联合流程的工艺条件和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矿物解离分析仪、激光粒度分布仪和电子探针等检测技术,研究了白云鄂博弱磁尾矿的工艺矿物学特征。结果表明:白云鄂博弱磁尾矿矿物粒度较细,小于75 μm的矿物颗粒占90.75%;主要回收矿物中,赤铁矿的颗粒全部在10 μμm以上,98.61%的氟碳铈矿颗粒粒度大于10 μμm,95.62%的独居石颗粒粒度大于10 μm,99.92%的萤石颗粒粒径在10 μm以上,磷灰石颗粒粒度都分布在10 μm以上的易选粒径范围;有价元素品位较低,其中铁(TFe)、稀土(REO)、氟(F)和磷(P205)含量分别为14.38%、9.60%、12.57%和3.53%;铁主要赋存于赤铁矿中,稀土主要赋存在氟碳铈矿和独居石中,氟主要赋存在萤石和氟碳铈矿中,磷主要赋存在磷灰石和独居石中;脉石矿物较多,主要脉石矿物有钠辉石、钠闪石、石英、重晶石、白云石和云母类矿物等。根据尾矿工艺矿物学性质,提出了“重选—浮选—一步法焙烧—弱磁选—盐酸浸出”的选冶联合流程。重选实验结果表明:97.77%的稀土和93.39%的铁可以选入重选精矿中,77.21%的氟和59.99%的磷选入重选尾矿中;重选尾矿浮选回收萤石结果表明:通过“一粗二精”的闭路实验,可得到品位(CaF2)为81.86%、作业回收率为92.68%的萤石精矿;浮选萤石后的尾矿用于浮选回收磷灰石,通过“一粗一精一扫”的闭路实验,可以得到品位(以Ca5(P04)3F计)为54.38%、作业回收率为93.61%的磷灰石精矿。采用同步热分析技术和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了一步法焙烧重选精矿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并进行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赤铁矿还原为磁铁矿的反应和稀土矿物分解反应在650℃均可发生。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到了一步法焙烧的优化工艺条件:焙烧温度650℃:,焙烧时间60min,煤加入量4%,Ca(OH)2加入量6%,NaOH加入量2%。在该优化工艺条件下,稀土浸出率可以达到93.14%,赤铁矿还原率可达到2.31。将优化条件下的焙烧矿进行弱磁选实验,通过阶段磨矿,一次粗选(200mT)和一次精选(100 mT),得到了全铁品位为72.35%、全铁回收率为86.28%的磁选精矿;98.86%的稀土富集到磁选尾矿中,磁选尾矿中稀土品位提高到24.30%。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了一步法焙烧过程中赤铁矿还原、氟碳铈矿和独居石分解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赤铁矿、氟碳铈矿和独居颗粒均按照由外及内的顺序逐渐反应;物相变化规律分别为:Fe2O3→Fe3O4,REFCO3→REOF+REO+CaF2→REO+CaF2,REPO4→Ca3(PO4)2+REO→REO+Ca5(PO4)3F。利用未反应核模型研究了一步法焙烧过程赤铁矿还原和稀土矿分解的反应动力学,发现赤铁矿还原和稀土矿分解的动力学模型均可用未反应核模型进行表征,赤铁矿还原反应速度受化学反应控制,表观活化能为48.22 kJ·mol-1;稀土矿分解反应速度受固体产物层扩散控制,表观活化能为 13.80kJ·mol-1。研究了盐酸—柠檬酸混合酸从弱磁选尾矿中浸出磷灰石和酸浸液碱化回收磷的工艺条件,得到了磷浸出的优化工艺条件:盐酸浓度为0.50 mol·L-1、柠檬酸浓度0.05 mol·L-1浸出温度40℃、液固比10:1、搅拌速度200r·min-1、浸出时间50min,在此条件下,磷的浸出率为97.36%;碱化回收磷的优化工艺条件:pH值为9.5、温度20℃、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磷的回收率可以达到98.55%。研究了盐酸从浸磷渣中回收稀土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盐酸浓度为3.50 mol·L-1、浸出温度为50℃、浸出时间70 min、液固比10:1、搅拌速度200 r·min-1的条件下,稀土的浸出率可以达到97.42%。研究了白云鄂博弱磁尾矿中有价元素在选冶联合流程的分布,结果表明:全铁的总回收率为80.57%,稀土的总回收率为91.04%,氟的总回收率为71.59%,磷的总回收率为91.83%。同时对铌、钪和钍进行了追踪,发现79.63%的铌(Nb2O5)、50.48%的钪(Sc2O3)和81.44%的钍(ThO2)在稀土浸渣中得到富集。选冶联合流程兼顾了铁、稀土、氟和磷的回收,同时使铌、钪和钍富集到稀土浸渣中,为进一步提取回收铌、钪和钍提供原料。综上所述,本文研究的综合回收白云鄂博弱磁尾矿中铁、稀土、氟和磷的选冶联合新流程可以满足白云鄂博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的目标,为白云鄂博资源综合回收利用提供一定的技术条件。

刘延红,郭昭华,池君洲,王永旺,陈东[2](2015)在《粉煤灰提取氧化铝工艺中镓的富集与走向》文中研究表明镓是重要的稀散金属。内蒙古准格尔煤矿中的镓储量高达85.7万t,接近全球储量的一半。粉煤灰中的镓含量可达70μg/g,远超工业品位(30μg/g)。本文介绍了镓在煤中的赋存情况,以及燃煤过程中镓向粉煤灰、炉渣和烟气中的迁移情况;分析了当前粉煤灰提取氧化铝项目中镓的富集与走向,以及镓的可回收率。结果表明:粉煤灰中的镓比铝更易浸出;氧化铝生产工艺中回收镓,镓主要损失于氧化铝产品和泥渣中。烧结法提取氧化铝,被氧化铝产品带走的镓可高达75%。相比之下,神华集团"一步酸溶法"工艺,镓先于铝分离回收,不存在氧化铝产品带入镓损失,只被赤泥带走少量,镓的可回收率较高,能够较大程度的保护镓资源。

杨玮[3](2011)在《复杂难处理金精矿提取及综合回收的基础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目前,合理、高效、环保地开发利用难处理金矿资源己成为世界各产金国面对的主要技术问题,本文针对高铜含碳及含砷两种主要难处理金精矿,重点开展了高铜含碳金精矿添加助浸药剂强化浸出、氰尾浮选综合回收、生物氧化砷黄铁矿电化学、细菌氧化浸矿动力学及含碳高砷金精矿的预氧化提金等方面的试验研究,并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实施推广和工程化实践。高铜含碳金精矿的直接氰化浸出研究,研究了磨矿细度、浸出时间、氰化纳浓度、矿浆中溶解氧浓度和氧化铅用量等影响因素对金的浸出率和氰化钠消耗的影响,对常规浸出72h,金的浸出率和氰化钠单耗分别为89.48%和15.58kg/t的金精矿(含Cu2.28%),采用20mg/L氧溶解浓度和4kg/t氧化铅用量强化浸出48h,即可获得98.08%的金浸出率和5.60kg/t的氰化钠单耗指标,试验表明:富氧添加氧化铅强化处理高铜含碳金精矿,能有效抑制铜的浸出溶解和减少或消除碳对已浸出金的吸附,降低氰化钠的消耗量,可以显着强化氰化浸金效果。对多金属含硫金精矿直接氰化的浸渣,在考虑实施生产废水零排放的基础上,采用优先混浮分离后再分别进行铜铅分离和铅锌分离的技术路线综合回收铜铅锌等有价组分,试验表明:在利用贫液调浆的氰渣浮选综合回收中,游离氰根浓度和游离氧化钙浓度降低很快,保持二者浓度稳定有利于浮选分离,同时要充分考虑氰化体系中各重金属离子及其络合物对浮选的影响,依据要回收目的矿物选取合适的药剂制度和流程,在铜铅或者铅锌分离中,优先浮铅工艺更容易实现。通过考察TCJ混合菌种生长所需的适宜温度、pH值及有害离子耐受能力,研究其生长习性表明:该浸矿菌种可在33~45℃和pH值为0.8-1.8的范围内生长,最佳生长温度和pH值为40℃和1.5,对有害离子Cu2+Cl-及As3+的耐受极限浓度为10g/L、5g/L和3g/L,按照逐级放大的原则,重点对其耐氯能力和耐砷能力进行驯化,在金精矿氧化矿浆中TCJ菌耐受C1-浓度的临界值是2.7g/L,耐受矿浆中液相砷浓度的最高值为15g/L,可以处理含砷量在12%以下的金精矿,较好地提高了其活性和抗毒性能,为含砷难处理金精矿生物预氧化生产实践提供性能优良的浸矿复合型工程菌。利用线性扫描电化学测试技术,对砷黄铁矿在无菌和有菌的酸性介质中的氧化机理、电化学动力学及浸矿动力学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细菌的存在强化了阴极作用和砷黄铁矿与其它硫化矿物间的原电池效应,加速分解砷黄铁矿氧化过程产生的中间相,促进砷黄铁矿的氧化;在有菌9K培养基体系中,随着温度的升高,砷黄铁矿的腐蚀电位、阳极斜率、阴极斜率和极化电阻均降低,腐蚀电流密度增加,砷黄铁矿在温度高的体系中更容易被氧化腐蚀溶解;pH值在1.5-2.0区间变化时,砷黄铁矿电化学动力学参数变化不大,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和砷黄铁矿的稳定氧化,通过控制适宜的pH值,可以减少氧化体系中砷铁酸盐、铁的氢氧化物及单质硫的形成,提高砷黄铁矿氧化效果;电化学动力学和浸矿动力学研究表明,细菌的间接氧化机理在砷黄铁矿的氧化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含砷金精矿细菌氧化浸出动力学过程受固体产物层内扩散控制。通过对含碳高砷难处理金精矿细菌预氧化-氰化提金条件试验研究,优化氧化预处理和氰化浸出的工艺条件参数。对含碳高砷金精矿氧化预处理9d后,砷、铁及硫的脱除率分别达到95.77%、95.25%和86.64%,试样失重率为26.48%,氧化渣氰化浸出36h后,金和银的浸出率分别达到了95.68%和75.64%,比未经氧化预处理的金精矿常规氰化浸出72h的金、银浸出率分别提高了78.14%和24.71%,因此细菌氧化预处理不仅可以显着提高含碳高砷难处理金精矿的氰化浸出指标,而且还会大大缩短氰化浸出周期。采用富氧添加氧化铅氰化处理高铜含碳金精矿的工业化生产实践中,金的浸出率由常规氰化的88.56%提高到97.53%,氰化钠单耗由常规氰化的19.86kg/t降到11.68kg/t,在提高技术经济指标的前提下,有效生产能力由常规氰化的53.19t/d提高至72.8t/d,证明该工艺能有效提高金的浸出率,降低氰化钠单耗,缩短浸出时间,扩大生产能力。氰渣浮选综合回收生产实践表明,利用浮选的方法综合回收氰渣中铜铅锌是可行的,适宜的作业条件下能够生产出合格的精矿产品,但必须根据氰渣的特性及成分组成,充分考虑各组分受氰化物抑制程度的差异,选择适合的浮选工艺,原则上采用优先浮铅工艺,同时须密切关注和控制产品中元素互含超标的问题,否则会因为杂质超标降低品级销售而大大影响产品质量和企业的效益。含砷金精矿细菌预氧化提金工程化实践表明,TCJ菌可以用来直接氧化处理含砷量高达8%的难处理金精矿,对于含砷高达21.89%的难处理金精矿,通过配入一定比例的低砷碳酸盐型金精矿,使给矿铁砷摩尔比在4.6~5.2之间,高砷金精矿的铁、砷氧化脱除率分别由6.14%和7.38%提高到89.90%和93.60%,金、银浸出率分别由64.18%和35.93%提高到97.78%和88.83%,改善细菌氧化和浸出效果显着。本论文的研究为高铜含碳和含砷难处理金精矿的直接氰化浸出和生物预氧化—氰化浸出提供了理论和技术上的指导。

许静[4](2011)在《面向模块化产品平台的技术对象有序化及重用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面对当今经济全球化和产品多样化的挑战,制造企业迫切需要应用现代管理方法和信息技术来管理企业资源,从而提升其应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能力。有序化作为企业信息管理的基石,是实施制造企业信息化的关键步骤之一。本文针对模块化产品平台这一平台管理策略,提出了面向模块化产品平台的技术对象有序化体系结构,对技术对象有序化的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并结合实际项目进行应用实施。第一章从市场环境的背景和生产、管理等方面的需求引入,论述了有序化的内涵,并从有序化的角度,给出了合理化、模块化、规范化、组织化和标准化的定义。通过界定制造企业有序化的范围,将研究内容定位于产品有序化并对其展开了论述。回顾了模块化产品平台和产品有序化的研究现状,分析了面向模块化产品平台的产品有序化研究的方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组织结构。第二章首先界定了面向模块化产品平台的产品有序化的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元对象机制MOF的技术对象有序化框架,并对组成该框架结构的技术对象层、模型层、元模型层以及元元模型层的结构、元素组成和元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接着,阐述了面向模块化产品平台有序化的难点和内容,从而明确有序化的研究目标。最后,分析了包含目标层、方法层和技术层的面向模块化产品平台的技术对象有序化的技术体系和关键技术。第三章研究了面向模块化产品平台的技术对象规范化技术,包括技术对象名称的规范化、技术对象分类建模的规范化、技术对象分类元模型描述的规范化。从构建名称规范体系、制定名称规范原则和建立名称字典等几方面阐述了面向模块化产品平台的技术对象的名称规范化。在分析分类建模的研究趋势以及分类建模原则的基础上,给出了需求维、技术对象维和事物特性维三个维度的技术对象分类建模体系框架,并建立了面向模块化产品平台的技术对象分类元模型。同时,探讨了技术对象分类元模型的规范化描述机制,包括分类结构的形式化描述、不同制造模式下技术对象类的描述、分类结构节点间的对象链关系描述以及适于企业实施的事物特性的描述。第四章研究了面向模块化产品平台的技术对象组织化技术,重点论述了分类技术和编码技术。针对技术对象的分类,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手段,提出了两大关键技术,即以分类精度和检索效率为评价指标的基于商空间的技术对象类粒度优化技术;在选取熵减最大的特性或特性组合作为当前节点的分类特性的前提下,基于设计结构矩阵DSM的分层原理和技术对象特性语义相似度,构建技术对象分类结构的技术。针对编码技术,引入了面向模块化产品平台的编码体系,即技术对象的编码规范、编码原则、编码关系等,并给出了分类码和识别码的参考方案。第五章针对模块化产品平台对重用提出的新要求,分析了基于有序化的技术对象重用建模技术,在重用建模原则的基础上,给出了重用深度、重用广度和重用方式三个维度的技术对象重用建模框架,从而提出基于有序化的技术对象重用过程模型。同时,从重用广度-重用深度和重用深度-重用方式两个侧面,提出适用于企业实施的技术对象重用策略,并分析了需求映射和匹配评价两个关键技术。选取配置设计为例,以生命序列图为描述工具,阐述企业人员如何应用上述重用模型和重用策略的重用场景。第六章论述了面向模块化产品平台的技术对象有序化系统在某柴油机研究所的实现和具体应用,对有序化方法及关键技术进行了初步验证。以构建有序化分类结构为目标,着重对零件对象在准备阶段、规范化阶段、组织化阶段和重用阶段等各个环节的基本思路、实施方法、目的意义及各步骤之间的反复迭代过程、相互影响等注意事项展开讨论。第七章对全文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后续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郑州铝厂轻金属研究所一组[5](1976)在《二段分解法浓集和回收镓的补充试验报告》文中提出 我所在对二段分解法浓集和回收镓所做扩大试验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补充试验。补充试验的目的是:测定二次沉淀物的附水、结晶水和二氧化碳逸出速度;用水溶解焙烧后二次沉淀物的情况;测定水溶后二段分解时镓的沉淀率。

郑州铝厂轻金属研究所一组[6](1976)在《二段分解法浓集和回收镓的扩大试验报告》文中研究说明 郑州铝厂现用的铝土矿含镓0.006~0.008%,种分母液含镓0.13克/升,碳分母液含镓0.07克/升,拜耳法精液含镓0.178克/升。生产溶液中镓已达到平衡,不再积累,自矿石进入溶液中的镓都被氢氧化铝带走。按当前我厂生产规模估算,每日被带走的镓达110公斤以上。如镓的回收率按30~40%计算,每天约

二、二段分解法浓集和回收镓的扩大试验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二段分解法浓集和回收镓的扩大试验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综合回收白云鄂博弱磁尾矿中铁、稀土、氟和磷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白云鄂博矿资源概况
    1.2 稀土资源概况
        1.2.1 稀土矿物
        1.2.2 世界稀土资源
        1.2.3 我国稀土资源
    1.3 白云鄂博矿利用
        1.3.1 白云鄂博矿选矿工艺
        1.3.2 白云鄂博尾矿的利用
        1.3.3 白云鄂博稀土矿物的冶炼
    1.4 白云鄂博矿开发存在的问题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 主要研究内容
        1.6.1 主要研究内容
        1.6.2 技术路线
第2章 白云鄂博弱磁尾矿工艺矿物学研究
    2.1 引言
    2.2 测试方法
        2.2.1 X射线衍射技术
        2.2.2 扫描电子显微镜
        2.2.3 自动矿物解离分析技术
        2.2.4 激光粒度分析
        2.2.5 电子探针分析
    2.3 白云鄂博弱磁尾矿的组成
        2.3.1 化学组成
        2.3.2 矿物组成
    2.4 主要矿物的特征及嵌布关系
        2.4.1 粒度分析
        2.4.2 主要元素的赋存状态
        2.4.3 主要矿物的嵌布关系
    2.5 选冶联合流程的提出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重选—浮选回收萤石和磷灰石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原料与方法
        3.2.1 实验原料
        3.2.2 测试方法
        3.2.3 实验试剂及设备
        3.2.4 实验过程
    3.3 重选实验
        3.3.1 -0.038 mm粒级摇床分选实验
        3.3.2 +0.038 mm粒级摇床分选实验
    3.4 浮选萤石
        3.4.1 单矿物浮选行为研究
        3.4.2 重选尾矿中浮选萤石的工艺研究
    3.5 浮选磷灰石
        3.5.1 粗选实验研究
        3.5.2 开路实验
        3.5.3 闭路实验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一步法焙烧及弱磁选铁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原料与方法
        4.2.1 实验原料
        4.2.2 分析测试方法
        4.2.3 实验过程
        4.2.4 工艺评价指标
    4.3 一步法焙烧热力学研究
        4.3.1 一步法焙烧反应研究
        4.3.2 一步法焙烧热力学分析
    4.4 一步法焙烧工艺条件研究
        4.4.1 焙烧温度的影响
        4.4.2 焙烧时间的影响
        4.4.3 煤量的影响
        4.4.4 Ca(OH)_2加入量的影响
        4.4.5 NaOH加入量的影响
        4.4.6 优化条件实验
    4.5 一步法焙烧机理研究
        4.5.1 一步法焙烧过程中物相变化规律
        4.5.2 一步法焙烧过程中矿相重构规律
        4.5.3 一步法焙烧过程中赤铁矿还原动力学机理研究
        4.5.4 一步法焙烧过程中稀土矿物分解动力学机理研究
    4.6 焙烧产物弱磁选实验研究
        4.6.1 弱磁粗选实验
        4.6.2 弱磁精选实验
        4.6.3 弱磁选优化条件实验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回收磷和稀土的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原料与方法
        5.2.1 实验原料
        5.2.2 实验仪器
        5.2.3 分析方法
    5.3 实验过程
        5.3.1 磷的酸浸实验
        5.3.2 稀土的酸浸实验
    5.4 磷的酸浸及回收研究
        5.4.1 柠檬酸的作用
        5.4.2 磷的酸浸工艺条件研究
        5.4.3 碱化回收磷的研究
    5.5 酸浸回收稀土的研究
        5.5.1 盐酸浓度的影响
        5.5.2 浸出时间的影响
        5.5.3 液固比的影响
        5.5.4 浸出温度的影响
        5.5.5 搅拌速度的影响
        5.5.6 优化工艺条件综合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白云鄂博弱磁尾矿中有价元素在选冶联合流程的分布
    6.1 选冶联合流程中主要元素的分布
    6.2 选冶联合流程中铌、钪和钍的分布
        6.2.1 铌、钪和钍在选冶联合流程的分布
        6.2.2 铌、钪和钍的赋存状态
    6.3 与现行工艺对比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2)粉煤灰提取氧化铝工艺中镓的富集与走向(论文提纲范文)

1燃煤过程中镓的赋存与迁移
    1.1热电厂煤粉炉发电过程中镓的赋存与迁移[11]
        1. 1. 1煤在燃烧过程中的物相变化
        1. 1. 2镓在燃煤过程中的赋存与迁移
    1.2矸石电厂循环流化床锅炉发电过程镓的赋存与迁移
2粉煤灰/炉渣中镓的浸出
3粉煤灰提取氧化铝工艺中镓的富集与走向
    3.1预脱硅-碱石灰烧结法中镓的富集与走向
    3.2石灰石烧结-拜耳法中镓的富集与走向
    3.3硫酸铵烧结法中镓的富集与走向
    3.4“一步酸溶法”中镓的富集与走向
4结论

(3)复杂难处理金精矿提取及综合回收的基础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难处理金矿石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1.1.1 难处理金矿石概念的界定
        1.1.2 难处理金矿石难选冶的原因
        1.1.3 难处理金矿石的特性及类型
        1.1.4 难处理金矿石的主要处理方法
    1.2 含砷难处理金矿氧化预处理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1.2.1 焙烧氧化法
        1.2.2 热压氧化法
        1.2.3 化学氧化法
        1.2.4 生物氧化法
    1.3 生物氧化预处理技术在难处理金矿石处理上的应用
        1.3.1 BIOX工艺
        1.3.2 BacTech工艺
        1.3.3 MINBAC工艺
        1.3.4 Newmont公司的细菌氧化堆浸工艺
        1.3.5 Geobiotics工艺
        1.3.6 CCGRI工艺
    1.4 金的氰化浸出技术进展
        1.4.1 氰化浸金的原理
        1.4.2 氰化提金工艺的发展
        1.4.3 氰化提金新技术
    1.5 高铜铅含碳金精矿浸出及综合回收的技术现状与进展
        1.5.1 焙烧预处理后综合回收
        1.5.2 湿法冶金综合回收技术
        1.5.3 氰化浸出尾渣综合回收
    1.6 本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1.6.1 选题的意义
        1.6.2 研究方法和内容
第二章 高铜含碳金精矿的直接氰化浸金研究
    2.1 前言
    2.2 试验原料及研究方法
        2.2.1 试验原料
        2.2.2 试验设备及药剂
        2.2.3 试验研究方法
    2.3 试验结果
        2.3.1 高铜含碳金精矿常规氰化浸金研究
        2.3.2 高铜含碳金精矿强化氰化浸金研究
        2.3.3 分析讨论及强化浸金机理探讨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含砷难浸金精矿生物预氧化细菌的培养与驯化
    3.1 前言
    3.2 试验材料和研究方法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验器材
        3.2.3 研究方法
        3.2.4 测定及分析方法
        3.2.5 指标计算公式
    3.3 研究结果及讨论
        3.3.1 TCJ菌生长习性研究
        3.3.2 浸矿细菌的驯化
        3.3.3 浸矿细菌抗砷机理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生物氧化砷黄铁矿电化学及浸矿动力学研究
    4.1 前言
    4.2 试验材料及研究方法
        4.2.1 试验材料
        4.2.2 试验器材
        4.2.3 研究方法
        4.2.4 测定及分析方法
    4.3 研究结果及讨论
        4.3.1 细菌氧化砷黄铁矿机理探讨
        4.3.2 细菌氧化砷黄铁矿电化学动力学研究
        4.3.3 含砷金精矿细菌氧化浸出动力学研究
        4.3.4 小结
第五章 含碳高砷难处理金精矿细菌氧化-氰化浸出研究
    5.1 前言
    5.2 试验原料及研究方法
        5.2.1 原料性质
        5.2.2 试验设备及试剂
        5.2.3 试验研究方法
        5.2.4 测试及分析方法
        5.2.5 指标计算公式
    5.3 试验结果及讨论
        5.3.1 含碳高砷难处理金精矿常规氰化浸金研究
        5.3.2 含碳高砷难处理金精矿细菌预氧化研究
        5.3.3 细菌氧化渣氰化浸出试验研究
        5.3.4 含碳高砷难处理金精矿细菌预氧化-氰化浸金研究
    5.4 小结
第六章 氰渣浮选综合回收试验研究
    6.1 前言
    6.2 研究方法
        6.2.1 试验矿样
        6.2.2 试验设备及试剂
        6.2.3 试验研究方法
        6.2.4 试验研究方案的确定
    6.3 试验结果及讨论
        6.3.1 优先混浮分离试验
        6.3.2 铜铅分离浮选试验
        6.3.3 铅锌分离浮选试验
    6.4 小结
第七章 高铜含碳及含砷金精矿提金技术工程化实践
    7.1 高铜含碳金精矿直接氰化提金工程化实践
        7.1.1 富氧浸出工艺体系的建立
        7.1.2 富氧添加氧化铅直接氰化浸出实践
    7.2 多金属金精矿氰渣综合回收工程化实践
        7.2.1 氰渣综合回收浮选工艺扩建
        7.2.2 氰渣综合回收生产实践
    7.3 含砷金精矿细菌预氧化提金工程化实践
        7.3.1 细菌氧化生产工艺流程
        7.3.2 细菌氧化生产工艺参数及自动控制
        7.3.3 细菌氧化提金工艺生产实践
    7.4 小结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4)面向模块化产品平台的技术对象有序化及重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表目录
1 绪论
    1.1 引言
    1.2 论文研究背景
        1.2.1 企业管控的需求
        1.2.2 企业精细化管理的需求
        1.2.3 构建模块化产品平台的需求
        1.2.4 产品数据管理的需求
    1.3 有序化的内涵、范围及内容
        1.3.1 有序化的内涵
        1.3.2 制造企业有序化的范围
        1.3.3 产品有序化的内容及相互关系
    1.4 模块化产品平台的研究现状
        1.4.1 模块化产品平台的概念
        1.4.2 模块化产品平台的构建与描述
        1.4.3 模块化产品平台的应用
    1.5 产品有序化的研究现状
        1.5.1 产品合理化的研究现状
        1.5.2 产品模块化的研究现状
        1.5.3 产品规范化的研究现状
        1.5.4 产品组织化的研究现状
        1.5.5 产品标准化的研究现状
    1.6 面向模块化产品平台的产品有序化研究的方向
    1.7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构
    1.8 本章小结
2 面向模块化产品平台的技术对象有序化技术体系
    2.1 引言
    2.2 面向模块化产品平台的产品有序化的研究对象
    2.3 向模块化产品平台的技术对象有序化框架
        2.3.1 元对象机制MOF概述
        2.3.2 基于元对象机制MOF的技术对象有序化框架
    2.4 面向模块化产品平台的技术对象有序化内容及目标
        2.4.1 面向模块化产品平台的技术对象有序化的难点
        2.4.2 面向模块化产品平台的技术对象有序化的内容
        2.4.3 面向模块化产品平台的技术对象有序化的目标
    2.5 面向模块化产品平台的技术对象有序化的关键技术体系
    2.6 本章小结
3 面向模块化产品平台的技术对象规范化技术
    3.1 引言
    3.2 面向模块化产品平台的技术对象名称的规范化
    3.3 面向模块化产品平台的技术对象分类建模的规范化
        3.3.1 分类建模的研究趋势
        3.3.2 面向模块化产品平台的技术对象分类建模原则
        3.3.3 面向模块化产品平台的技术对象分类建模体系
        3.3.4 面向模块化产品平台的技术对象分类元模型
    3.4 面向模块化产品平台的技术对象分类元模型描述的规范化
        3.4.1 分类结构的描述
        3.4.2 技术对象类的描述
        3.4.3 分类结构节点间的关系描述
        3.4.4 分类结构形成规则的描述
    3.5 本章小结
4 面向模块化产品平台的技术对象组织化技术
    4.1 引言
    4.2 向模块化产品平台的技术对象分类技术
        4.2.1 基于商空间的技术对象类粒度优化技术
        4.2.2 基于设计结构矩阵DSM模型的技术对象分类结构构建技术
    4.3 面向模块化产品平台的技术对象编码技术
        4.3.1 面向模块化产品平台的技术对象编码体系
        4.3.2 向模块化产品平台的技术对象编码方案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有序化的技术对象重用技术
    5.1 引言
    5.2 模块化产品平台对技术对象重用的需求分析
    5.3 基于有序化的技术对象重用建模技术
        5.3.1 基于有序化的技术对象重用建模原则
        5.3.2 基于有序化的技术对象重用建模框架
        5.3.3 基于有序化的技术对象重用过程模型
    5.4 基于有序化的技术对象重用策略
        5.4.1 基于广度维-深度维的重用策略
        5.4.2 基于深度维-方式维的重用策略
    5.5 基于有序化的配置设计中技术对象的重用场景
    5.6 本章小结
6 面向模块化产品平台的技术对象有序化实施过程及系统实现
    6.1 引言
    6.2 企业应用背景
        6.2.1 企业概况
        6.2.2 企业需求分析
    6.3 向模块化产品平台的技术对象有序化系统的体系架构
    6.4 向模块化产品平台的零件有序化实施过程
        6.4.1 准备工作
        6.4.2 零件规范化技术
        6.4.3 零件组织化技术
        6.4.4 零件重用技术
    6.5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和创新点
    7.2 进一步研究和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发表(录用)的学术论文

四、二段分解法浓集和回收镓的扩大试验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综合回收白云鄂博弱磁尾矿中铁、稀土、氟和磷的研究[D]. 郑强. 东北大学, 2017(01)
  • [2]粉煤灰提取氧化铝工艺中镓的富集与走向[J]. 刘延红,郭昭华,池君洲,王永旺,陈东. 轻金属, 2015(08)
  • [3]复杂难处理金精矿提取及综合回收的基础研究与应用[D]. 杨玮. 中南大学, 2011(12)
  • [4]面向模块化产品平台的技术对象有序化及重用技术研究[D]. 许静. 浙江大学, 2011(12)
  • [5]二段分解法浓集和回收镓的补充试验报告[J]. 郑州铝厂轻金属研究所一组. 轻金属, 1976(01)
  • [6]二段分解法浓集和回收镓的扩大试验报告[J]. 郑州铝厂轻金属研究所一组. 轻金属, 1976(01)

标签:;  ;  

两级分解法浓缩回收镓的扩大试验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