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龙岗区志贺氏菌分布及药敏分析

深圳市龙岗区志贺氏菌分布及药敏分析

一、深圳市龙岗区志贺氏菌属的菌群分布和药敏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黄丽雯,朱春秀,陈永东,龙小莉,曾卫东[1](2021)在《深圳市龙岗区2020年从业人员沙门菌携带情况调查》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食品、公共场所和化妆品从业人员沙门菌携带情况,为防控沙门菌感染和食物中毒提供参考。方法按WS/T 454-2014和GB/T 4789.4-2016对从业人员26 253人的肛拭样品进行沙门菌检测并统计分析。结果 2020年共体检26 253人,以女性居多(52.4%),年龄主要在20~49岁(77.8%),以食品从业者为主(82.5%);初检沙门菌85株,阳性率3.2‰;夏秋季阳性率高于春冬季,不同性别、年龄和行业间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阳性复检者占47.1%(40/85),连续3 d复检皆阴性者占90.0%(36/40);初检沙门菌分布于6个血清群(亚群),以E1群检出最多(占31.8%),B群(占30.6%);从体检人群中分离出肠炎沙门菌1株;复检时以E1群最多(占35.0%)。结论龙岗区从业人员携带的沙门菌以E1群和B群为主,建议加强沙门菌携带者追踪管理,夏秋季应加强卫生宣教和监督检查。

王素侠[2](2020)在《南京市某区细菌性腹泻现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1.主要了解南京市某区细菌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潜在的危险因素以及病原菌分布特征,从而为该地区的细菌性腹泻防控提供参考依据。2.主要了解南京市某区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潜在的危险因素以及病原菌分布特征,从而为该地区的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1.主要采用疾病监测和现场调查方法。以2016年11月-2019年9月本辖区内哨点医院腹泻门诊、急诊发生急性感染性腹泻的病例为研究对象,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检出病原菌进行12种常见抗生素药敏分析。对2018-2019年南京市某区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分析暴发事件的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食源性疾病事件多因素分析时,设同次事件中未发病人群作为健康对照。2.利用SPSS 22.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值和标准差描述,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或卡方检验,否则采用非参数检验。对病例进行年龄、性别、临床症状、发病时间、就餐场所等变量的单因素分析;单因素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分析,以是否检出病菌为因变量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共纳入705例患者,男女性别比为1.27:1,平均年龄42.39±18.65岁。采集样本705份,患者检出阳性147人(20.85%),分离菌株154株(21.84%)。分离到的154株病原菌中,居前三位的病原菌分别是副溶血性弧菌(38.96%)、沙门氏菌(26.62%)、致泻性大肠埃希菌(11.69%)。其中,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氏菌分布多个血清群,副溶血性弧菌以O:3群最多(25%);沙门氏菌以D群韦太夫雷登最多检出10株(24.39%)。病原菌的检出以夏季最多68株(44.16%)。分离到的6种主要肠道致病菌(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气单胞菌、邻单胞菌、变形杆菌)对美罗培南敏感,对氨苄西林(分别为87.09%,60.90%,88.88%,85.71%,40.00%,76.90%)和复方新诺明(分别为83.33%,24.39%,83.33%,50.00%,20.00%,15.38%)的耐药率较高,副溶血性弧菌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高达87.09%和88.88%,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性均高达88.88%。气单胞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性明显高于邻单胞菌。细菌性腹泻的单因素分析发现就餐场所、可疑食物、有疾病史是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外出就餐、动物源性食物、有疾病史的人更容易再次出现感染性腹泻。2.共收集某区暴发27起食源性疾病事件。共发病178人,无死亡病例。检出细菌的事件为23起,事件细菌检出率为85.18%(23/27)。2018年和2019年的发病罹患率分别为6.14%(94/1530)和5.99%(84/1402)。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主要集中在8月份(13起)。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16~30岁组和31~45岁组(均占比28.65%)。食源性疾病暴发的餐次主要集中在晚餐,晚餐事件数占比77.78%。发生场所主要在餐饮饭店、工地食堂,分别发生12起和10起,发病人数分别为70人和56人,各占39.33%和31.46%。危险食品以高发季节的动物源的海产品、肉类、蛋与蛋制品为主,发病人数114人,占64.04%。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月份、就餐场所、可疑食物、动物源食物、餐次是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暴发事件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儿童和老人、外出就餐和晚餐(P<0.05)。暴发事件检出的主要病原菌为副溶血性弧菌(45.16%)、沙门氏菌(32.26%)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14.52%)。以是否检测出细菌为因变量(未检出病例为对照),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发现动物源性食物和职业员工是影响因素(P<0.05),以是否检测出细菌为因变量(健康对照),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发现儿童和老人、外出就餐为影响因素因素(P<0.05)。研究结论无论是常规监测还是暴发事件的细菌腹泻,主要以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为主,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和耐药性。餐饮饭店、动物源性食物、特定职业是细菌性腹泻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应针对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分布,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预防控制。

王强,胡晓波,丁刚,周翔,黄和明,谢世营[3](2012)在《深圳市龙岗区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本地区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为临床药物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儿科住院的6371例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喉腔深部分泌物经德国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CO2培养箱细菌培养后,采用法国梅里埃ATB半自动细菌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同时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yumβ lactamase,ESBLs)菌株检测。结果 6371例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共分离培养出病原菌886株,阳性率为13.91%;培养出的886株病原菌中肺炎克雷伯杆菌阳性率最高244例,占27.54%,其他依次为大肠埃希菌161例(18.17%)、金黄色葡萄球菌142例(16.03%)、肺炎链球菌123例(13.88%)、不动杆菌60例(6.77%)、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6例(5.19%)、产气肠杆菌19例(2.14%)、阴沟肠杆菌19例(2.14%)、铜绿假单胞菌18例(2.03%)、变形杆菌10例(1.13%)、沙门菌3例(0.34%)、志贺氏菌2例(0.23%)、其他病原菌39例(4.40%)。244株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株116株,检出率为47.54%;161株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株为67株,检出率为41.61%。1~3个月龄的小婴儿组及4~12个月龄的婴儿组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革兰氏阴性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13~36个月龄的幼儿组病原菌以肺炎球菌培养阳性率最高。肺炎克雷伯菌对阿莫西林、哌拉西林、替卡西林、头孢噻吩、头孢呋辛的耐药率分别为97.95%、52.87%、93.44%、60.66%、52.05%;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哌拉西林、替卡西林、头孢噻吩、头孢呋辛的耐药率分别为80.12%、76.40%、80.12%、75.78%、63.35%;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分别是92.2%、54.61%;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和苯唑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80.43%、54.35%、50.00%;而肺炎球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和头孢西丁的耐药率分别为58.54%、62.60%、49.59%,对头孢曲松耐药率较低(7.32%)。结论肺炎克雷伯杆菌已成为本地区婴儿期社区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的病原菌,而肺炎球菌主要存在于>1岁的幼儿。对于<1岁的患儿尤其是3个月龄内的小婴儿更应考虑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感染,必要时可慎重选用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抗生素或碳青酶烯类抗生素。

陈小丽[4](2006)在《183株志贺菌的菌群分布及药敏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了解本地区细菌性痢疾菌群分布及药敏情况。方法对183株志贺菌进行菌群分型及药敏分析。结果183株志贺菌有福氏志贺菌168株(91.8%);宋氏志贺菌9株(4.9%);痢疾志贺菌4株(2.2%);鲍氏志贺菌2株(1.1%)。药敏试验显示志贺菌对四环素、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耐药严重;对头孢他啶、阿米卡星、诺氟沙星比较敏感。结论本地区志贺菌主要是福氏志贺菌Ⅱa,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抗菌药物。

邹焕荣,甘莉萍[5](2003)在《深圳市龙岗区志贺氏菌属的菌群分布和药敏分析》文中研究指明

刘世花[6](2012)在《熟菜品冷藏与分离菌的相关性分析及家用微波炉对熟菜品杀菌时效研究》文中指出食源性疾病是由于摄入食品在人体内引起感染和中毒的疾病,是世界范围内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食物中毒是最典型的食源性疾病,细菌性食物中毒居各类食物中毒的首位,在我国过去对食物中致病菌的研究中,重点多放在流行病学和临床治疗用药上,对于食物中致病菌的耐药性研究相对较少,有必要对食物中致病菌的耐药现状进行研究。PFGE分型能有效地反映出受试菌的流行病学相关性。微波对食物的灭菌应用广泛。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将熟食物冷藏在冰箱中,食用前将其用微波炉加热。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熟食物在冰箱中有效地冷藏时间,分离菌的药物敏感情况,同种菌的相关性,家用微波炉日常加热杀菌时效,对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及有效地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一、熟菜品冷藏时间与分离菌的相关性分析目的:1.了解熟菜品在冰箱冷藏(4-8℃)下有细菌生长的时间;2.了解分离菌的药敏情况;3.了解分离的同种细菌的相关性。方法:1.60份熟热菜品取自2010~2011年6-8月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食堂,每份约300g,放入密闭高压灭菌饭盒中,置于冰箱中冷藏0、24、48、72小时分离细菌,细菌分离及菌落总数测定参见《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国家标准(GB4789-2010),细菌鉴定采用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2.采用K-B纸片扩散法测试分离出的革兰氏阴性菌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头孢吡肟、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哌拉西林、头孢氨噻肟、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庆大霉素共1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革兰氏阳性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唑林、环丙沙星、加替沙星、氯霉素、林可霉素、庆大霉素、头孢曲松、亚胺培南、红霉素共1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3.对分离的同种细菌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限制性内切酶XbaI、SfiI分别酶切15株大肠杆菌和8株普通变形杆菌基因组DNA后,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结果:1.在室内环境平均温度26℃,平均湿度75%下,冰箱冷藏条件下,有16份(26.67%)、17份(28.33%)、17份(28.33%)、10份(16.67%)熟菜品分别于冷藏0、24、48、72小时分离出细菌;7份西胡肉(100%)、7份茄子肉(100%)、7份木须肉(87.50%)、7份芹菜肉(87.50%)在冷藏24小时内即可分离出细菌;共分离出60株细菌,以肠杆菌科(63.33%)为主,其次是葡萄球菌属(11.67%),微球菌属(10.00%),假单胞菌属(8.33%)和枯草芽孢杆菌(6.67%);菌落总数测定为0.32x105~12.00x105cfu/g,共有31份(51.67%)熟菜品菌落总数超过GB2726-2005《熟肉制品卫生标准》的规定(≤8.0×104cfu/g)。2.药物敏感性分析显示:15株大肠杆菌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头孢哌酮、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3.33%、13.33%、13.33%、6.67%、6.67%、13.33%;8株普通变形杆菌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为12.50%。3.PFGE显示15株大肠杆菌分为14型,每株有9-18条带型,菌株间相似性系数为21.10%~91.20%;8株普通变形杆菌分为7型,每株有14~19条带型,菌株间相似性系数为34.50%-100%。3.结论:熟菜品在冰箱冷藏72小时即全部有细菌生长;分离出的细菌对药物的耐药率较低;PFGE显示菌株表现出较大的遗传多样性。二、家用微波炉对熟菜品杀菌时效分析目的:探讨家用微波炉对熟菜品的杀菌时效。方法:用微波炉对300g熟菜品进行不同时间的加热,对加热后的熟菜品分离细菌。结果:家用微波炉对300g熟菜品加热1分钟和2分钟,经培养后均有细菌生长,加热3分钟,温度达75℃以上,经培养后未分离到细菌。结论:家用微波炉对300g熟菜品加热3分钟,温度达75℃及以上可达有效地灭菌效果。

肖良[7](2008)在《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现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为研究对象,应用系统理论分析了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构成及其功能,对构成该体系的农产品质检机构、法律法规、行政管理政策及技术标准等4个子系统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国外检验检测机构的管理方式及其经验,并应用供给和需求分析原理分析了我国检验检测市场的供给与需求状况。主要的研究结论及创新如下:1、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主要由质检机构子系统、法律法规、行政管理政策及技术标准等4个子系统构成,质检机构子系统为该体系的核心;该体系经历了从无到有、改革探索、建设发展、完善提高几个阶段。从承担行政执法、研究咨询、农产品认证、仲裁检测鉴定、委托检验和技术推广等六个方面对该体系的主要功能进行阐述。2、系统调查了853家农业系统检验检测实验室,从实验室人员、固定资产、实验室面积和检测能力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现行实验室资源概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表明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已初具规模,各省市农产品质检机构检测规模和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基本适应,目前农产品质检机构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投入不足和业务收入不足,生存和发展有较大困难。3、系统分析了我国直接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的14部法律、18部法规及相关的行政管理政策,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已形成了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框架体系,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政策体系,但现行法律法规和管理政策存在明显缺陷,亟需完善。4、系统收集和分析了现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相关行业标准。我国初步建立了以国家标准为主体,行业、地方标准相配套的标准体系,现行的检验检测方法标准基本上能满足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工作的需要。但存在部分标准制修不及时、部分标准质量不高、数量和种类不足和宣贯力度不够等问题。5、对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荷兰、德国、英国和丹麦等国家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的设置和运作进行了研究,重点研究了加拿大食品检验署、美国农业部食品安全检验局、农业市场局和动植物检疫局的实验室基本概况和管理经验。这些国家在实验室建设、资源共享、资质管理、利用社会资源等方面的经验对我国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具有重要参考作用。6、首次提出了实验室标准单位和实验室能力系数的概念,依据这两个概念和实验室调查数据评估了各地区实验室的供给能力水平,同时分别依据农林牧渔总产值、主要农产品总产量以及生产投入品的总量估计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需求,深入分析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市场的供求状况。7、针对我国检验检测体系现状,并参考国外实验室管理经验,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部门协作机制、完善相关标准、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重点建设核心实验室、增加实验室运行经费和检验检测费用等技术建议。

刘丽红,郝元涛,黎明,魏跃,朱继辉[8](2007)在《体外超声探头微生物污染流行病学调查》文中认为[目的]开展超声探头微生物污染流行病学调查,掌握微生物污染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为制订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的8台超声诊断仪的19个未消毒的体外探头进行微生物学目标性监测和问卷调查,对采集到228份监测标本进行菌型鉴定、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标本带菌阳性率为进行63.16%,菌落数为(22.63±21.79)cfu/cm2,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致病菌及医院感染常见菌、多重耐药菌等多株;影响超声探头的微生物污染的主要因素有:清洁时间、使用科别、监测季节及探头类型等。[结论]超声探头微生物污染严重,存在多种致病菌、条件致病菌及多重耐药菌。因此,必须形成日常清洁消毒制度并加强监督管理,消除医疗隐患,保障医疗安全。

李美华,何云,陈海滨,曹春远,廖琳虹,陈前进[9](2018)在《一起由肠炎沙门菌所致食物中毒的病原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2016年龙岩市一起食物中毒事件中分离的肠炎沙门菌进行分子分型及耐药性分析,以明确病因。方法采集患者粪便标本和YH超市卤水、卤制鹌鹑蛋进行常规病原学分离培养,对可疑菌株用VITEK 2Compact进行系统生化鉴定及血清分型。对分离的肠炎沙门菌菌株进行PFGE分型和药敏试验。结果从病人粪便中分离到31株、从卤制鹌鹑蛋中分离到1株共计32株肠炎沙门菌。对其中24株进行分析。PFGE图谱显示24株菌中有23株条带完全一致,1株与其他23株条带存在差异,两者相似度为91.7%。24株菌株耐药性存在一定差异。结论综合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病原学检测及分子分型,证实本起食物中毒事件系由同一来源的肠炎沙门菌引起。

二、深圳市龙岗区志贺氏菌属的菌群分布和药敏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深圳市龙岗区志贺氏菌属的菌群分布和药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深圳市龙岗区2020年从业人员沙门菌携带情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本来源
    1.2 仪器与试剂
    1.3 检验方法
    1.4 数据处理
2 结 果
    2.1 总体情况
    2.2 人群分布
    2.3 菌群分布
3 讨 论

(2)南京市某区细菌性腹泻现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南京市某区细菌性腹泻的现况调查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结果
    1.6 讨论
    1.7 结论
第二章 南京市某区2018-2019 年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内容
    2.4 研究方法
    2.5 结果
    2.6 讨论
    2.7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细菌性腹泻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附表
    附表1 感染性腹泻、食源性疾病个案调查登记表
    附表2 食源性疾病事件调查病例临床信息一览表
附录 感染性腹泻重要细菌性病原菌的诊断要点

(3)深圳市龙岗区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细菌培养鉴定结果
    2.2 产ESBLs菌株的检测结果
    2.3 细菌药敏试验结果
3 讨论

(4)183株志贺菌的菌群分布及药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1.2 标本的分离培养
    1.3 鉴定与药敏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菌群分布
    2.2 药敏试验
3 讨论

(6)熟菜品冷藏与分离菌的相关性分析及家用微波炉对熟菜品杀菌时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熟菜品冷藏时间与分离菌的相关性分析
    1.1 材料和方法
        1.1.1 材料
        1.1.2 方法
    1.2 结果
        1.2.1 熟菜品在冰箱冷藏下不同时间点分离的细菌的情况
        1.2.2 熟菜品中分离菌的菌相构成
        1.2.3 熟菜品中细菌的菌落总数测定
        1.2.4 分离的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1.2.5 PFGE分析结果
    1.3 讨论
    1.4 小结
二、家用微波炉对熟菜品杀菌时效分析
    2.1 材料和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7)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研究的必要性
        1.1.1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重要作用
        1.1.2 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现状及问题
        1.1.3 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目标、思路和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思路
        1.2.3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3.1 资料信息收集与综合分析相结合
        1.3.2 资源系统调查与实地调查相结合
        1.3.3 需求分析与体系规划建议相结合
第二章 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构成要素及其发展历史研究
    2.1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关概念
        2.1.1 农产品
        2.1.2 农产品质量安全
        2.1.3 检验和检测
        2.1.4 实验室
        2.1.5 体系(系统)
    2.2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构成要素和功能
        2.2.1 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构成要素
        2.2.2 实验室构成要素
        2.2.3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主要功能
    2.3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历史
    2.4 小结
第三章 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资源研究
    3.1 研究方法
        3.1.1 实验室资源调查
        3.1.2 文献和互联网信息收集
        3.1.3 实地调查和电话调查
    3.2 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概况分析
        3.2.1 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数量统计分析
        3.2.2 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人员数量统计分析
        3.2.3 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固定资产统计分析
        3.2.4 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面积统计分析
        3.2.5 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检测项目统计分析
        3.2.6 其他统计数据分析
    3.3 部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概况分析
        3.3.1 部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质检机构类别
        3.3.2 部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质检机构地区分布
    3.4 各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概况分析
        3.4.1 北京
        3.4.2 天津
        3.4.3 河北
        3.4.4 山西
        3.4.5 内蒙
        3.4.6 辽宁
        3.4.7 吉林
        3.4.8 黑龙江
        3.4.9 上海
        3.4.10 江苏
        3.4.11 浙江
        3.4.12 安徽
        3.4.13 福建
        3.4.14 江西
        3.4.15 山东
        3.4.16 河南
        3.4.17 湖北
        3.4.18 湖南
        3.4.19 广东
        3.4.20 海南
        3.4.21 广西
        3.4.22 重庆
        3.4.23 四川
        3.4.24 贵州
        3.4.25 云南
        3.4.26 西藏
        3.4.27 陕西
        3.4.28 甘肃
        3.4.29 青海
        3.4.30 宁夏
        3.4.31 新疆
    3.5 中国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现状
        3.5.1 中国食品检验检测机构概况
        3.5.2 食品检测机构的地区分布
        3.5.3 国家食品和农产品质检中心概况
    3.6 农产品认证检验检测机构概况
        3.6.1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检验检测机构
        3.6.2 绿色食品认证检验检测机构
        3.6.3 有机农产品认证检验检测机构
    3.7 小结
第四章 法律法规和行政管理政策及技术标准子系统研究
    4.1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法律法规子系统
        4.1.1 有关法律法规概况
        4.1.2 法律法规对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的影响分析
        4.1.3 现行法律法规存在的问题
    4.2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行政管理政策子系统研究
        4.2.1 行政管理机构及其职能
        4.2.2 相关政策现状分析
        4.2.3 行政管理政策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影响分析
        4.2.4 行政管理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4.3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技术标准子系统研究
        4.3.1 农产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现状
        4.3.2 农产品质量安全行业检验检测标准现状
        4.3.3 技术标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影响分析
        4.3.4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
    4.4 小结
第五章 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实验室管理经验及其启示
    5.1 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实验室概况
        5.1.1 加拿大实验室管理概况
        5.1.2 美国实验室管理概况
        5.1.3 澳大利亚实验室管理概况
        5.1.4 日本实验室管理概况
        5.1.5 韩国实验室管理概况
        5.1.6 荷兰实验室管理概况
        5.1.7 德国实验室管理概况
        5.1.8 英国实验室管理概况
        5.1.9 丹麦实验室管理概况
        5.1.10 世界着名跨国检验认证机构概况
    5.2 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实验室管理经验
        5.2.1 政府投资建立国家核心实验室
        5.2.2 整合实验室资源
        5.2.3 利用社会实验室资源
        5.2.4 强化实验室质量和安全
        5.2.5 重视实验室能力验证和人员培训
        5.2.6 开展实验室实用技术的研发
    5.3 国外实验室管理经验的启示
        5.3.1 重视核心实验室规划和建设
        5.3.2 利用社会检测资源和整合现有资源并重
        5.3.3 加强实验室质量安全管理
        5.3.4 重视实验室能力验证和人员培训
        5.3.5 加大实验室实用检测技术的研究力度
        5.3.6 着力保障实验室运行经费
第六章 检验检测需求供给分析和对体系建设建议
    6.1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需求分析
        6.1.1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业务需求与供给模式
        6.1.2 现有实验室检验检测供给能力
        6.1.3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需求估计
        6.1.4 实验室标准单位检验检测供给分析
    6.2 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建议
        6.2.1 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原则
        6.2.2 对规划建设内容和标准的建议
    6.3 小结
第七章 讨论与结论
    7.1 关于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7.1.1 检验检测机构规模与布局
        7.1.2 检验检测能力
        7.1.3 检验检测体系发展规划
        7.1.4 检验检测业务
    7.2 关于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法律法规
        7.2.1 检验检测立法
        7.2.2 检验检测执法
    7.3 关于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行政管理政策
        7.3.1 检验检测的行政管理部门设置
        7.3.2 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相关政策
        7.3.3 改善行政管理的政策建议
    7.4 关于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技术标准
        7.4.1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7.4.2 完善检验检测标准建议
    7.5 关于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技术队伍
        7.5.1 检验检测人员素质
        7.5.2 检验检测技术培训
        7.5.3 检验检测人力资质
    7.6 主要结论
    7.7 本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
    7.8 今后主要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3-1 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概况表
    附表4-1 农产品检验检测及检疫方法国家标准
    附表4-2 食品卫生检验国家标准
    附表4-3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国家标准
    附表4-4 质检总局主管相关农产品检验检测及检疫方法国家标准
致谢
作者简历

(9)一起由肠炎沙门菌所致食物中毒的病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流行病学概况
    1.2 样本来源
    1.3 主要仪器与试剂
    1.4 方法
        1.4.1 病原菌分离鉴定
        1.4.2 PFGE分型
        1.4.3 药敏试验
2 结果
    2.1 菌株分离鉴定结果
    2.2 药敏试验结果
    2.3 PFGE电泳及PFGE图谱聚类分析结果
3 讨论

四、深圳市龙岗区志贺氏菌属的菌群分布和药敏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深圳市龙岗区2020年从业人员沙门菌携带情况调查[J]. 黄丽雯,朱春秀,陈永东,龙小莉,曾卫东.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21(03)
  • [2]南京市某区细菌性腹泻现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王素侠. 东南大学, 2020(01)
  • [3]深圳市龙岗区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J]. 王强,胡晓波,丁刚,周翔,黄和明,谢世营. 海南医学, 2012(21)
  • [4]183株志贺菌的菌群分布及药敏分析[J]. 陈小丽.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06(04)
  • [5]深圳市龙岗区志贺氏菌属的菌群分布和药敏分析[J]. 邹焕荣,甘莉萍. 江西医学检验, 2003(06)
  • [6]熟菜品冷藏与分离菌的相关性分析及家用微波炉对熟菜品杀菌时效研究[D]. 刘世花. 天津医科大学, 2012(03)
  • [7]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研究[D]. 肖良.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8(05)
  • [8]体外超声探头微生物污染流行病学调查[J]. 刘丽红,郝元涛,黎明,魏跃,朱继辉. 现代预防医学, 2007(11)
  • [9]一起由肠炎沙门菌所致食物中毒的病原分析[J]. 李美华,何云,陈海滨,曹春远,廖琳虹,陈前进.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18(11)

标签:;  ;  ;  

深圳市龙岗区志贺氏菌分布及药敏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