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全方位合作,发展“客印”系统——专访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院沉海翔所长

开展全方位合作,发展“客印”系统——专访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院沉海翔所长

一、开展全面合作 发展“科印”系统——访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沈海祥所长(论文文献综述)

百合[1](1995)在《开展全面合作 发展“科印”系统——访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沈海祥所长》文中研究指明 “科印”——这个曾经为我国的文字排版从铅排到激光照排做出历史性贡献的响亮的名字;“科印”——这一为我国首创书刊微机排版的系统,现在的情况如何?是销声匿迹了,还是另辟新径,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这是印刷界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当年曾经积极扶植、支持和关心“科印”的所有人士所关心的问题。带着这个问题,记者最近采访了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沈海祥所长。

丁冰茜[2](2005)在《沈海祥 蓦然回首》文中研究指明 一位学成归国的爱国学者;一位业内熟知的行业专家;一位国内外印刷圈享有盛誉的知名人士;位多次被邀请参加重大行业会议的主题演讲人;一位带领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通过改革走向发展盛景的领导者;一位为中国印刷集团公司的发展奠定基础的铺路人;这就是《印刷经理人》在创刊之始就锁定的封面人物——沈海祥。

郑爱玲[3](2008)在《共享德鲁巴资讯大餐 2008“德鲁巴来到中国”科印高新技术报告会如约上海》文中研究说明四年一度的德鲁巴是全球印刷行业的盛会,因其展示的最新技术代表着印刷行业的发展和未来而备受关注。为了向国内印刷同仁及时、全面、立体地传达来自德鲁巴的信息,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科印传媒于2000年创办"德鲁巴来到中国"科印高新技术报告会,为中国印刷同仁搭建了一个传播和交流德鲁巴最新行业信息的平台,每届报告会都给业内留下了深刻印象。7月25日,第3届"德鲁巴来到中国"科印高新技术报告会在上海举行。由主题峰会和3个专题论坛构成的新一届报告会,向我们传达了印刷技术发展的新信息。

沈海祥[4](2012)在《从Drupa看印刷技术的变革》文中提出Drupa 2012印刷展刚刚落幕。在这个4年一度的大型国际展会上,很多厂商都推出了全新的印刷技术,其中不乏革命性成果。根据历史经验,这些在Drupa 2012亮相的全新印刷技术将对未来印刷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作为一名资深的印刷行业人士,沈海祥先生从1986年开始,对历届Drupa展会进行了参观访问,而且多次在国内的报告会上就Drupa的新技术发表主题演讲,对于Drupa的发展轨迹和近年印刷技术变革有着清晰的认识。为了解Drupa历史,更好地面向印刷业的未来,我们特别邀请沈海祥先生撰写了此篇文章。该文章以时间为主线、以历届Drupa展会为重要节点,主要围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数字技术对印刷技术变革的影响,历届Drupa在印刷技术变革中发挥的作用,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在促进国内印刷技术变革中所做出的努力等三方面展开论述,系统地回顾了近年来印刷技术的变革历程。除此之外,我们还组织了《数码印刷的"无声渗透"》、《德鲁巴上观"风向"》等文章,从各个方面剖析Drupa引领的新趋势、引发的新思考,供读者参考。

沈海祥[5](2011)在《高速喷墨印刷 引领未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drupa2008之前,许多业内人士就认为高速喷墨印刷将成为今后印刷技术的发展方向,在drupa2008上,很多供应商也推出了高速喷墨印刷设备,高速喷墨印刷首次引起了业界的

张立伟[6](2015)在《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变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出版技术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被誉为人类"文明之母",人类社会的每一次文明进化都与出版技术密不可分,出版技术的发展是人类文明进化历史的真实缩影。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范围内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都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革,电子及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期刊数字出版产业迅速崛起,期刊数字出版技术蓬勃发展。目前,从科技史角度对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发展问题的全面、深入的研究几乎为空白。站在多学科视角对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变迁进行深入研究,梳理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发展脉络,探索其发展规律,对促进我国期刊数字出版业科学发展、深化中国出版史研究、完善出版史学科体系及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产业乃至国民经济的长期、快速、可持续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纵观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发展历程,以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互联网技术的引入与发展、IPV6核心网及3G移动网络技术在期刊数字出版领域的应用等重大技术突破为线索,根据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背景,将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变迁过程划分为"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奠基"、"期刊数字出版技术体系的初步形成"、"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三个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经济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改革开放不仅带来了中国经济的腾飞和繁荣,也带来了包括科技、文化、社会等在内的各个领域的蓬勃发展,中国呈现出焕然一新的面貌。在这一时代变革的背景下,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出版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迎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在这一时期,电子计算机技术开始在我国出版领域得到应用,我国实现了一系列出版技术的突破。第一,实现了汉字进入计算机的重大突破,汉字实现了数字化;第二,激光照排技术实现了中国印刷技术的第二次革命,使中国印刷业进入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的崭新时期;第三,磁、光等信息存储技术的应用颠覆了传统的纸质信息存储方式,实现了信息存储的数字化。这些关键技术的突破奠定了我国出版领域数字化的基础,电子出版技术开始出现,中国出版业迎来了巨大变革。我国在对国外各类磁带数据库、光盘数据库引进的基础上,研发了《中国高等院校学报论文文摘(英文磁带版)》(CUJA)和《中文科技期刊篇名数据库》(光盘版);出现了以软盘形式出版的电子期刊;方正书版、科印微机排版系统、华光普及型(BD)排版系统、4S高级科技文献书刊编排系统、"WP"软件等计算机排版软件得到了初步应用,我国出现了期刊的数字化萌芽。1994年4月20日,一条带宽只有64K的国际专线接入中国,开通了Internet的全功能服务,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互联网技术开始在中国得到广泛应用。在文化产业崛起、经济全球化及一体化背景下,我国期刊数字出版产业逐步兴起。互联网技术在我国的出现及其在期刊出版领域中的应用赋于了传统期刊出版方式和运营模式以新的活力和内涵,同时也给期刊出版工作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和变革。网络信息技术在期刊出版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动了期刊采编技术、制版及印刷技术、发行及阅读技术的数字化变革,期刊出版逐步向网络化、一体化方向发展,我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体系初步形成。"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推动了我国期刊数字出版产业的又一次重大变革。IPV6核心网的建立及移动3G通信技术的应用,促进了我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在期刊稿件采编技术发展方面,期刊网络采编系统被广泛采用,一批期刊群采编平台得到了建设与发展,参考文献辅助编校系统及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在期刊出版过程中得到了普遍应用。在期刊的数字发行与阅读发面,一些OA期刊在线发布平台得以建立,期刊发行实现了开放阅读、自由传播和资源共享;3G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使被称为"第五媒体"的手机开始从单纯的通讯工具转向移动媒体终端,三网融合、三屏功能合一技术进一步深入,数字期刊的移动终端阅读技术得到快速发展;采用P2P技术并集合了Flash动画、tvc视频、音频、web控件、3D技术和超级链接等多媒体技术的网络多媒体互动杂志在这一时期大量涌现;移动网络技术的应用及手机网民数量的增长催生了手机阅读市场的壮大,VIVA无线新媒体手机杂志等一书手机期刊出版平台迅速发展。同时,数字出版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专业期刊平台运营模式的变迁。我国一些数字期刊出版平台先后采用了独家授权数字出版模式;专业期刊平台呈现出市场分工逐步细化的态势;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期刊数字出版的全流程管理,已经成为我国期刊出版技术进一步发展的方向。纵观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发展史,其变迁过程呈现出迅速性、渐进性及集成性的特征;计算机及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跨越、文化产业的崛起与繁荣、数字出版教育及研究等因素推动了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发展;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变迁促进了期刊出版的跨媒体融合、增强了人们获取期刊信息的能力、加快了中文期刊走向世界的步伐、推动了期刊数字出版及相关产业的繁荣,并对传统期刊出版业产生了双重影响。未来,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将进一步向跨媒体、立体化方向发展;其数字阅读技术将进入"后终端时代",内容依然为王;"注重用户体验"将成为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向;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更为迫切;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创新的赢利模式将会逐步清晰。目前,我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发展在人才储备与培养、产业链条及行业标准、版权保护及监管机制、集群创新及赢利模式等方面还存在诸多现实问题,制约着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创新。要彻底扫除上述发展的障碍,实现我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持续创新,就必须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方面下功夫。要不断提高期刊数字出版人才的培养水平,在科学整合期刊数字出版产业、优化产业链利益分配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期刊数字出版的版权保护力度,构建有效的监管机制,在更大程度上形成期刊数字出版的集群创新机制及有效的赢利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我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创新,实现期刊数字出版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沈海祥[7](2007)在《开拓创新 打造印刷行业领先媒体》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印刷技术杂志社名誉社长、曾经的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沈海祥先生,一直非常关注和支持《印刷技术》的发展,对《印刷技术》充满了深厚的感情。值此《印刷技术》创刊50周年之际,沈海祥特撰写《开拓创新打造印刷行业领先媒体》一文,全面回顾了《印刷技术》半个世纪走过的光辉历程,系统总结了《印刷技术》50年来取得的突出成绩.深刻阐述了《印刷技术》在推动我国印刷行业发展和进步中所做出的贡献.并对以《印刷技术》为核心的科印传媒今后的发展寄予了殷切期望。

徐敏[8](2008)在《汇聚数码精品 分享数码魅力——记2008“科印杯”数码印刷作品大奖赛系列活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数码印刷在中国"技术高峰论坛(以下简称高峰论坛)的落幕,2008"科印杯"数码印刷作品大奖赛(以下简称大奖赛)系列活动于11月15日在上海划上圆满的句号。颁奖时的盛况犹在眼前,论坛上的真知灼见犹在耳边,回想这一届大奖赛系列活动从策划到成功举办,主办方、

张珂,孙月媛[9](2005)在《精心打造全印展 服务中国印刷业》文中研究表明由中国印刷技术协会、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和杜塞尔多夫展览(中国)有限公司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全印展的招展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为了了解全印展的情况,日前记者走访了主办方之一的中国印刷集团公司总裁沈海祥先生。 记?

本刊编辑部[10](2008)在《挑战新思维 开辟新蓝海——2008中国国际标签技术展览会(Label China 2008)精彩上演》文中认为近几年,国内标签行业发展迅猛,呈现日益繁荣的景象。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我国内地的不干胶材料消耗量为15亿平方米,预计2008年的消耗量有望增长20%以上。同时,作为全球标签市场中发展速度最

二、开展全面合作 发展“科印”系统——访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沈海祥所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开展全面合作 发展“科印”系统——访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沈海祥所长(论文提纲范文)

(6)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
    二、相关研究概述
    三、研究方法及研究的重点、难点
    四、研究结构及主要内容
    五、创新之处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章 概念界定、产业发展概况与历史分期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期刊与杂志
        二、电子出版、网络出版与数字出版
        三、期刊数字出版与期刊数字出版技术
    第二节 中国期刊数字出版业的发展概况
        一、传统期刊数字出版平台发展迅猛
        二、多媒体网络杂志数字出版初具规模
        三、期刊数字出版产值波动中增长
        四、期刊数字出版高新技术层出不穷
    第三节 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发展的历史分期
        一、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发展的奠基(1985-1993)
        二、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体系的初步形成(1994-2004)
        三、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创新与发展(2005-今)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发展的奠基(1985-1993)
    第一节 背景:改革开放与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
        一、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
        二、落后的出版技术与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间的矛盾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四、由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全方位开放社会的转型
    第二节 电子计算机在出版领域中的应用
    第三节 汉字数字化与电子照排技术的突破
        一、"748工程"与汉字数字化
        二、彩色照排技术实现国产化
        三、汉字照排技术对中国出版业的影响
    第四节 信息存储技术的数字化发展
        一、磁存储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二、光存储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第五节 中国期刊的数字化萌芽
        一、高校学报论文磁带文献库的研制
        二、中文科技期刊光盘数据库的研制
        三、软盘电子期刊的发行
        四、计算机排版软件的初步应用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体系的初步形成(1994-2004)
    第一节 背景:文化产业崛起与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发展
        一、文化产业崛起与期刊数字出版产业兴起
        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与期刊数字出版技术革新
        三、网络及信息存储技术为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节 期刊采编技术的变革
        一、期刊稿件采编流程的改变
        二、期刊编辑模式的转变
        三、计算机排版软件的普遍应用
    第三节 期刊制版及印刷技术的进步
        一、CTP技术实现期刊的计算机直接制版
        二、数字他直接印刷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第四节 期刊发行技术、阅读方式变迁及数字出版产业链的初步形成
        一、网络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期刊发行技术变迁
        二、网络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期刊阅读方式变迁
        三、期刊数字出版产业链的初步形成
    第五节 期刊数字出版技术体系的初步形成
        一、期刊数字出版技术体系的内涵及构成
        二、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体系的形成及轨迹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创新与发展(2005-今)
    第一节 背景:现代网络技术发展与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
        一、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与期刊数字出版产业变革
        二、现代网络技术发展与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创新
        三、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升级
    第二节 期刊采编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一、期刊网络采编系统的广泛使用
        二、期刊群采编平台的建设与发展
        三、参考文献辅助编校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四、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普遍应用
    第三节 期刊发行技术的进步
        一、OA期刊在线发布平台的建立
        二、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发行技术的应用
        三、期刊手机出版发行技术的兴起
        四、网络多媒体杂志的大量涌现
    第四节 期刊阅读技术的革新
        一、移动网络技术与期刊移动终端阅读
        二、多媒体互动技术与期刊多媒体阅读
        三、"开放存取"技术与期刊开放阅读
    第五节 数字出版技术应用与专业期刊平台运营模式变迁
        一、期刊独家授权数字出版模式的采用
        二、专业期刊平台市场分工的逐步细化
        三、"网络发行量"概念的首次提出
        四、"云计算"技术实现期剥数字出版的全流程管理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变迁的特征、动因及影响
    第一节 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变迁的特征
        一、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变迁的迅速性
        二、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发展的渐进性
        三、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创新的集成性
    第二节 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变迁的动因分析
        一、技术基础:计算机及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二、经济动因: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三、社会动因: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跨越
        四、文化动因:从文化产业崛起到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
        五、学科支撑:数字出版教育及研究方兴未艾
    第三节 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变迁的影响
        一、促进了期刊出版的跨媒体融合
        二、增强了人们获取期刊信息的能力
        三、加快了中文期刊走向世界的步伐
        四、推动了期刊数字出版及相关产业的繁荣
        五、对传统期刊出版业的双重影响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变迁的历史启示
    第一节 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变迁的借鉴意义
        一、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创新要有政府的引导和支持
        二、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创新要以市场为导向
        三、教育与科研是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创新的基本推动力
        四、业界的合理竞争是推动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创新的有效途径
        五、要加强借鉴基础上的自主创新
    第二节 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将进一步向跨媒体、立体化方向发展
        二、期刊数字阅读技术将进入"后终端时代",内容依然为王
        三、"注重用户体验"将成为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向
        四、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创新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将更为迫切
        五、期刊数字出版技木创新的赢利模式将会逐步清晰
    第三节 当前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创新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人才匮乏状况凸显
        二、产业链条尚不健全,行业标准严重滞后
        三、版权困局亟需破解,监管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集群创新水平不高,有效的赢利模式还未真正形成
    第四节 提升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创新水平的对策建议
        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期刊数字出版人才的培养水平
        二、科学整合期刊数字出版产业,优化产业链利益分配
        三、加强期刊数字出版的版权保护力度,构建有效的监管机制
        四、促进期刊数字出版集群创新,逐步形成有效的赢利模式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10)挑战新思维 开辟新蓝海——2008中国国际标签技术展览会(Label China 2008)精彩上演(论文提纲范文)

论坛关注热点引领发展
    论坛演讲荟萃业内亮点技术
    专题研讨聚焦业内热点问题
展会技术荟萃精彩纷呈
    亮点一RFID技术专区与电子监管码专区相互辉映
    亮点二新闵太阳、豹驰高调亮相
    亮点三国产设备彰显实力
    亮点四标签防伪风景线
    亮点五备受欢迎的“媒体日”
参观分享经验共创辉煌
    第一站深圳市法兰印务有限公司
    第二站华新 (佛山) 彩色印刷有限公司

四、开展全面合作 发展“科印”系统——访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沈海祥所长(论文参考文献)

  • [1]开展全面合作 发展“科印”系统——访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沈海祥所长[J]. 百合. 印刷技术, 1995(01)
  • [2]沈海祥 蓦然回首[J]. 丁冰茜. 印刷经理人, 2005(01)
  • [3]共享德鲁巴资讯大餐 2008“德鲁巴来到中国”科印高新技术报告会如约上海[J]. 郑爱玲. 印刷技术, 2008(17)
  • [4]从Drupa看印刷技术的变革[J]. 沈海祥. 印刷经理人, 2012(07)
  • [5]高速喷墨印刷 引领未来[J]. 沈海祥. 印刷技术, 2011(07)
  • [6]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变迁研究[D]. 张立伟. 南京农业大学, 2015(06)
  • [7]开拓创新 打造印刷行业领先媒体[J]. 沈海祥. 印刷技术, 2007(14)
  • [8]汇聚数码精品 分享数码魅力——记2008“科印杯”数码印刷作品大奖赛系列活动[J]. 徐敏. 数码印刷, 2008(12)
  • [9]精心打造全印展 服务中国印刷业[N]. 张珂,孙月媛. 中国包装报, 2005
  • [10]挑战新思维 开辟新蓝海——2008中国国际标签技术展览会(Label China 2008)精彩上演[J]. 本刊编辑部. 印刷技术, 2008(20)

标签:;  ;  ;  ;  ;  

开展全方位合作,发展“客印”系统——专访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院沉海翔所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