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野生啤酒花(Humulus lupulus L.)资源调查研究

陕西野生啤酒花(Humulus lupulus L.)资源调查研究

一、陕西野生啤酒花(Humulus lupulus L.)资源考察与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萌芝[1](2021)在《陕北黄土丘陵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以陕北黄土丘陵区野生药用植物为研究对象,在传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对陕北黄土丘陵区两个代表区县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结合相关文献资料,研究当地药用植物区系特征、药用植物物种多样性特征和药用植物药用特征,并结合Arc GIS分析环境因子对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特性的影响,为陕北黄土丘陵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持续利用和保护提供基础理论依据。主要结论如下:研究区内共有野生药用植物82科242属351种,其中被子植物78科236属345种,单子叶植物12科37属50种,双子叶植物66科199属295种;裸子植物2科4属4种;蕨类植物1科1属1种;真菌1科1属1种。野生药用植物种类资源丰富。其中含1属的科、含2~9属的科和含1种的属的野生药用植物数量多,所占比例大,尤其是寡种属和单种属比例高、数量多,体现了该植物区系起源的古老性。研究区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都表现为草本层最大。Pielou均匀度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变化规律不一致,且各植被类型在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的Pielou均匀度指数变化无明显规律。说明各个植被层,四种植被类型异质性较高。陕北黄土丘陵区野生药用植物以全草和根及根状茎入药的最多。该区丰富的草本类野生药用植物决定了其入药部位更多以全草为主,以苣荬菜(Sonchus arvensis)、地柏枝(Selaginella sinensis)、紫花地丁(Viola philippica)为代表。部分以根和根茎类入药,以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野棉花(Anemone vitifolia)为代表。研究区野生药用植物的药味以味甘和味苦类最多,以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细叶百合(Lilium pumilum)、苦参(Sophora flavescens)、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为代表。药性以寒性和温性居多,以天门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车前(Plantago asiatica)、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艾草(Artemisia argyi)为代表。药效清热类的最多,以狗尾草(Setaria viridis)、连翘(Forsythia suspensa)、紫穗槐(Amorpha ornicula)为代表。该区野生药用植物的物种丰富度与海拔梯度之间呈现明显的抛物线模型关系。研究区野生药用植物科、属、种的物种丰富度在海拔900-1200m之间达到最大值。野生药用植物多样性指数的最大值都出现在西南方向。影响百里香(Thymus mongolicus)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有9月最高温度(Tmax9)、9月最低温度(Tmin9)、年平均温度(Bio1)、季节性温度(Bio4)和9月平均温度(Tavg9)等。可以进一步预测百里香在当前时期和未来的适生分布区,建立百里香仿野生栽培区,有助于提高百里香的产量和品质,缓解野生资源不足与市场需求量大的矛盾,助推黄土高原地区药用植物产业发展。综上,陕北黄土丘陵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研究区内共有野生药用植物82科242属351种,其中含1属的科、含2~9属的科和含1种的属的野生药用植物数量多。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都表现为草本层最大。Pielou均匀度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变化规律不一致,且各植被类型在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的Pielou均匀度指数变化无明显规律。研究区野生药用植物以全草、根及根状茎入药的最多,药味以味甘和味苦类最多,药性以寒性和温性居多,药效清热类的最多。研究区野生药用植物的物种丰富度与海拔梯度之间呈现明显的抛物线模型关系,科、属、种的丰富度指数在海拔900-1200m之间达到最大值,多样性指数的最大值都出现在西南方向。影响百里香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有9月最高温度(Tmax9)、9月最低温度(Tmin9)、年平均温度(Bio1)、季节性温度(Bio4)和9月平均温度(Tavg9)等。

李哲哲[2](2021)在《甘肃永靖县黄河绿道景观提升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绿道作为城市的生态走廊,不仅为市民提供景色优美的慢行和游憩空间,发挥整合区域破碎生境的生态廊道功能,同时也在连接沿线各生态游览景点方面发挥重要的游览组织功能,成为集游憩、生态、社会、经济功能于一体的线性游览空间,在改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提升市民生活质量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作为刘家峡水电站的所在地,清澈的黄河水穿城而过,沿岸的红色丹霞赤壁伟岸绵延,构成永靖县美丽壮观的山水画卷。永靖县委及县政府高度重视自然景观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生态建设工程,不失时机地于2017年在城区段的沿黄北侧建设了一条长约7km的绿色景观道,满足市民步行、自行车及电瓶车漫游,成为市民在闲余时间运动休闲不可或缺的绿色开放空间,因此成为了当地人们心目中的绿道。由于当时的资金及绿道认识的局限性,该绿道仅有一条6m宽的彩色沥青混凝土游览线路及两侧的绿化带,就其功能而言,只能算做是一条初级层面的绿道。随着永靖县区域经济转型、黄河南岸花卉旅游带的开发,城市旅游业空前发展。为了充分发挥永靖良好山水格局的巨大潜力,当地政府拟围绕生态、人文、民生及旅游经济的提质升级,对现有的黄河绿道进行提升改造设计和建设。以期优化沿黄生态格局、提升城市景观风貌、振兴沿黄旅游事业和更好的满足市民及游客的绿色休闲游憩需要。本文以永靖黄河绿道为研究对象,从绿道的本质要求出发,深入解读该绿道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国内外优秀设计案例研读和问题研究,进一步探索绿道改造提升的理论基础和技术问题,在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对永靖黄河绿道进行了提升设计的具体实践,得出相关结论如下:1.基于项目地的前期勘查与调研,提出永靖黄河绿道在提升改造中拟重点关注的6个方面的问题:滩地土壤贫瘠、植物乡土性差、绿地退化、廊道构架不完整等生态脆弱问题;黄河洪峰期出现的洪涝威胁问题;水位及强蒸腾引起的土壤盐碱化问题;干旱胁迫带来的养护压力问题;绿道功能不完整问题;景观格局不合理问题,作为研究与设计的切入点。2.通过对黄河绿道功能及结构的理论探讨,指出:绿道的生态建设应关注廊道空间、植物多样性和景观稳定性三个方面的问题;绿道的游憩功能提升应着眼于民俗文化、到访者需求和特色空间的研究;绿道应具有整合社会旅游资源、衔接城市慢型系统、彰显地域文化特色、服务市民生态游憩、振兴区域经济等社会功能;绿道景观结构应重点关注平面功能布局、立面空间展示及环境协调融合等关键环节。3.针对威胁环境的突出问题,提出的应对策略有:植物景观营造应从注重乡土、适地适树、落稳定性、物种多样理论层面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应对干旱高寒等环境胁迫;防洪工程应采用软性与硬性防洪结合的方式对洪水进行综合管理;利用分区诊治、综合治理的方式进行盐碱地改良;采用“开源”与“节流”的节水技术,缓解园区缺水的问题。4.基于国内外优秀案例分析的经验启示有:绿道设计应立足区域整体生态景观格局和文化特色,充分发挥绿道应有的整合生境、串接功能性主体、突出文化底蕴的作用;生态修复应注重系统性和过程性;防洪、盐碱化土地治理及节约型园林建设应立足学科理论及技术前沿,实现思路新、技术新、落地性强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目标。5.基于场地特征和相关理论探讨及案例分析,提出:保护优先、功能多样、文化主导的3个设计基本原则;区域综合开发、生态系统修复、用防结合治洪、分区诊治排盐、低成本开发、山水城市交融等6项设计策略;构建集生态安全、功能多样、环境优美、交通便捷、文化深厚于一体的城市滨河绿道指导思想。6.依据设计总纲的指导思想,形成“一轴、一道、一廊、两带、四园、七片区、十二节点”的永靖黄河绿道景观提升方案,方案具体内容包括:绿道整体设计、分区设计、节点设计、植物专项设计、建筑专项设计、景观设施专项设计、雨洪管理专项设计、盐碱治理专项设计、生态修复专项设计等9项具体设计成果。

丁泽贤[3](2021)在《基于多元素结合化学计量学的茯苓地理判别及元素分布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是一种药食两用的中国传统大宗药材,无论是配伍复方后药用,还是作为保健品都占有重要地位。微量元素对药材的生长具有重要意义,不同的元素含量会影响其有效成分积累,而不同产地的微量元素含量具有差异,不同部位对微量元素的富集程度也不同,因此通过无机元素的差异研究不同地理来源的茯苓与茯苓的不同部位具有重要意义。目的:通过研究茯苓与土壤的多元素组成,并结合化学计量学工具,建立合适的地理来源判别模型与探究其不同部位的元素分布规律,为茯苓的物质基础、资源综合利用与质量控制提供实验基础与理论数据。方法:采用微波消解-ICP-MS法测定安徽省、湖北省、云南省三个省份中共计6个具体产地的土壤与茯苓中Al、V、Cr、Mn、Fe、Co、Ni、Cu、Zn、As、Se、Rb、Sr、Mo、Ag、Cd、Cs、Ba、Hg、Pb共计20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合多种化学计量学分析,包括PCA、HCA、PLS-DA、OPLS-DA、LDA等建立判别模型,比较各个模型的解释率与预测率,选出最合适的统计方法;使用相关性分析及LDA判别系数,研究茯苓与土壤中的元素关系。采用微波消解-ICP-MS法,测定安徽茯苓的茯苓皮、赤茯苓及白茯苓这三个部位的V、Cr、Mn、Fe、Co、Ni、Cu、Zn、As、Rb、Sr、Cd、Cs、Ba、Pb共计16种微量元素含量,并结合多元统计方法,如Kruskal-Wallis检验、因子分析、相关性分析,研究三个部位的元素组成情况及分布规律。结果:在区分茯苓三个省份的地理信息中,OPLS-DA的解释率参数R2Y为0.790,预测能力参数Q2为0.707,区分效果良好,在对六个具体产地进行鉴别中,LDA的分类率和预测率分别为100%和96.1%,有着最好的分类性能,其中Sr,Cd,Co,Al,Fe,Cu,Rb,Mn元素具有最大识别潜力;土壤与茯苓之间部分元素的相关性不明确,通过LDA判别系数可以发现有一定联系。除Ni元素外的其他15种元素在茯苓皮中含量最高;不同部位中V、Cr、Mn、Fe、Zn、Rb、Sr、Mo、Cd、Cs、Ba、Pb元素含量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Co、Ni、Cu、As含量无显着性差异(P≥0.05);V、Cd、Zn、Ba元素是茯苓三个部位的特征性元素;元素含量之间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三个部位两两之间存在互相促进及抑制的情况。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茯苓多元指纹图谱结合LDA分析是鉴别距离较近的茯苓具体产地的有效工具;茯苓的不同部位对多种元素的吸收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不同部位的元素之间存在互相促进或抑制的关系。

吴仁武[4](2021)在《美国在华采集和引种竹类植物历史及其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以其植物资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使其被西方赞誉为“世界花园之母”。19~20世纪,西方国家在华进行了长期和大规模的植物考察、采集和引种活动。中国竹类植物自然分布广泛并且具有悠久的栽培和利用历史,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把竹类植物作为在华采集和引种的一类主要植物。对美国在华竹类植物采集和引种竹类植物历史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客观评价中国植物资源对世界的贡献,为今后植物引种史研究、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本研究以美国在华采集和引种竹类植物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其历史背景,调查美国在华采集竹类植物标本和引种竹类植物的时间阶段、采集地和属种等,对主要采集人员的采集活动进行重点分析,最后探讨美国在华采集、引种竹类植物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美国在华采集、引种竹类植物活动是在特定社会背景下展开的。鸦片战争后,中国国门被打开,原本让欧洲各国在华植物采集、引种工作受阻的屏障被打破,使其采集、引种活动迅速展开并且收获丰富。新中国成立后,国际间的采集引种活动趋于有序。欧洲各国在中国近代的植物采集、引种活动对美国来华植物采集活动有一定激励作用。在美国联邦政府鼓励、经济发展需求的促进、相关机构积极组织以及拥有一批热衷植物采集、引种专业人员的前提下,最终促成了美国来华开展植物采集、引种活动。(2)美国在华采集竹类植物标本时间跨度为1840~2010年。根据收集到的标本数据,美国在华共采集2 238份竹类植物标本。可鉴定的竹类植物隶属25属(占中国现有竹类植物属的73.5%),120种(含变种、变型,占中国竹种的22.5%),采集最多的属为簕竹属、刚竹属和箭竹属,采集最多的种为托竹、桂竹以及青秆竹。采集地涉及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65个市、自治州82个区(县以及县级市)。(3)美国在华引种竹类植物时间跨度为1898~2010年。经统计,美国农业部从中国引种了390份(其中306份直接引种);阿诺德树木园从中国引种了8种竹类植物;美国竹子协会从组织人员从中国引种了138种竹类植物,其中直接引种126种。可鉴定的竹类植物隶属28属(占中国竹类植物属的82.3%),185种(占中国竹类植物种的34.6%),13变种,20变型以及25品种,引种最多的属为刚竹属、簕竹属和箭竹属。(4)经整理和分析收集到的标本信息,共计45个采集者和采集队,在众多采集者中,莫古礼采集的标本数量最多。对美国农业部植物引种清单和《威尔逊植物志》的整理和分析,共计314份竹类植物从中国直接引种到美国,其中312份包含引种人信息,莫古礼、梅耶和威尔逊的引种量最多。莫古礼在华工作期间,共采集727号1840份竹类植物标本,隶属于20属93种(含变种、变型);共引种255份竹类植物到美国,分属于18属81种(含变种和变型)。(5)美国在华引种竹类植物后大大增加了美国竹类植物种类多样性;竹类植物在美国风景园林中的应用形式也受到中国的影响,随着竹类植物的广泛应用,其竹类苗圃朝着精细化、品种化方向发展;莫古礼等人在华对竹子的研究,使得竹子分类学有了快速的发展,其在华期间莫古礼共发表3个属,55个竹类植物新类群和6个变种;竹类植物的引种成功,使得美国竹产业得到一定的发展;在华采集期间,采集者们也深受中国竹文化的影响,他们对中国竹文化的传播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杨轲[5](2020)在《引进啤酒花种质资源评价及苦味酸生物合成分子机制研究》文中认为啤酒花(humulus lupulus L.)既是酿造啤酒的主要原料,也是抗癌物质黄腐酚的重要天然来源。甘肃是国内啤酒花生产的主要区域,但是目前面临品种单一、退化严重、产量低下、品质恶化等问题。因此,研究啤酒花种质资源,筛选优质啤酒花材料,解析其有效成分生物合成的分子机理对啤酒花新品种培育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引进啤酒花种质材料为对象,运用分子标记、相关性分析、组织培养、转录组、蛋白质组测序等技术,进行材料间遗传背景、性状相关性、再生体系建立和有效成分生物合成途径等综合研究,获得如下研究结果:1.选择60对SSR标记对384份啤酒花种质材料遗传差异、群体结构进行分析,其中24对SSR标记在材料间表现多态性;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供试啤酒花可聚类为5个类群,其中I类1份,II类85份,III类4份,IV类3份,V类291份;群体结构分析表明供试材料能够划分为2个亚群,分别包含94和290份材料。2.从384份啤酒花材料中选取50份遗传差异较大、综合性状优良的代表性材料进行性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啤酒花材料间农艺性状变异丰富,α-酸含量与测定农艺性状间并无显着相关性,黄腐酚含量受干鲜比、花穗粗和花穗长三项指标影响较大;依据离差平方和-欧式距离法聚类分析,将50份啤酒花种质材料按照“由好到次”聚类,共划分为5个不同等级类群,第一类综合性状表现最好,包括28份材料;第二类较好,包括6份材料;第三类表现一般,包括12份材料;第四类表现较差,包括3份材料;第五类表现最差,仅有1份材料。3.从离差平方和-欧式距离法聚类分析筛选出的综合性状表现最好的28份材料中,按照α-酸含量由高到低原则选取5份材料(PJ105、PJ274、PJ043、PJ028和PJ267),再根据激素诱导生根效果筛选后续研究材料,结果表明,啤酒花枝条扦插最适合的模式为土培扦插,啤酒花种质材料PJ274激素诱导生根率最高,可作为组织培养及后续研究的母体材料。组织培育结果表明,诱导啤酒花愈伤组织的最佳外植体是腋芽;愈伤组织最适培养基条件为MS培养基+葡萄糖20.0g/L+6-BA 0.1 mg/L+IAA 1.0 mg/L+2,4-D 2.0 mg/L+谷氨酰胺0.002 g/L+PVP 2.0g/L+6.5 g/L琼脂,pH为5.8-6.0;诱导腋芽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的最适培养基激素配比为6-BA 1.0 mg/L+NAA 0.2 mg/L,芽分化率可达66.67%;适合啤酒花腋芽愈伤组织根分化的最佳培养基激素组合为6-BA 0.1 mg/L+IBA 1.0 mg/L,且试管苗移栽成活率高达80%。4.对啤酒花PJ274雌花序不同成熟时期的花序进行转录组测序,共得到100297个unigene,其中68797条unigene得到功能注释,注释率为68.59%,与桑树(Morus alba L.)的序列相匹配的unigene占36.55%。在雌性花序成熟中期,基因表达上、下调的分别有14135、4412个;在花序成熟后期,基因表达上、下调的分别有9483、8591个,主要参与代谢过程、细胞过程、生物调节、调节生物学过程与响应刺激等过程。在花序成熟中期和后期,鉴定到共同表达上、下调基因分别为1823、1605个。啤酒花苦味酸合成代谢相关途径中的相关基因随着花序的成熟,表达丰度显着变化,以BCAA(支链氨基酸)和MEP(甲基-D-赤藓糖醇-4-磷酸)代谢通路相关基因为主。5.用iTRAQ蛋白质组学的方法对啤酒花PJ274雌性花序中苦味酸物质合成代谢过程相关蛋白质进行定量分析,共鉴定到6535个蛋白质,成熟中期和后期样品中,分别鉴定到426、726个差异表达蛋白;生物学代谢途径在成熟过程中发生显着变化,由萜类化合物代谢途径蛋白显着富集转变为黄酮类物质生物合成途径蛋白显着富集状态;对萜类、苦味酸和异戊烯基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相关差异表达蛋白质进行分析,确定倍半萜类化合物的合成主要发生在质体中;并鉴定到了参与物质转运途径的相关蛋白质,包括6个ATP结合体蛋白、3个脂转移蛋白和36个参与囊泡转运相关蛋白。

葛春妹[6](2020)在《调环酸钙与6-BA对杭白菊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调控研究》文中指出杭白菊原产浙江桐乡,为八大药用菊花之一。近年来随着产地北移,山东地区逐渐成为主产区。目前山东杭菊生产主要存在摘心成本高、产量与品质低下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以激素调控方式展开研究,采取叶面喷施方式,设置清水对照(CK1)、清水配合摘心对照(CK2)、50 mg/L调环酸钙配施5mg/L 6-BA即低浓度调环酸钙配施低浓度6-BA(Ca50+6-BA5)、50 mg/L调环酸钙配施10 mg/L 6-BA即低浓度调环酸钙配施高浓度6-BA(Ca50+6-BA10)、100 mg/L调环酸配施5mg/L 6-BA即高浓度调环酸钙配施低浓度6-BA(Ca100+6-BA5)、100mg/L调环酸钙配施10 mg/L 6-BA即高浓度调环酸钙配施高浓度6-BA(Ca100+6-BA10)6个处理,研究采用激素处理替代人工摘心的可行性和最佳处理组合为降低山东地区杭菊种植成本、增加产量、提升品质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调环酸钙浓度相同时,配施高浓度的6-BA有利于提高叶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而配施低浓度的6-BA则有利提高叶片可溶性糖含量。调环酸钙配施6-BA处理降低叶片丙二醛、IAA、GA3、ZA含量,增加ABA含量。生育后期(1011月)100 mg/L调环酸钙配施6-BA处理的叶片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显着低于50 mg/L配施6-BA及对照处理。在杭白菊盛花期,调环酸钙配施6-BA处理可显着提高花序PAL和PPO活性,降低CHI活性。调环酸钙配施6-BA处理显着降低杭白菊根、茎干物质积累量及养分吸收量,提高叶、花干物质积累量及养分吸收量,而且100 mg/L调环酸钙配施6-BA处理的杭白菊叶、花干物质积累量和养分吸收量高于50 mg/L调环酸钙配施6-BA处理。当调环酸钙喷施浓度相同时,杭白菊叶、花干物质积累量和养分吸收量则随配施6-BA浓度的升高而降低。Ca100+6-BA5处理的杭白菊叶、花干物质积累量及养分吸收量最高,其次是Ca100+6-BA10处理。调环酸钙配施6-BA处理显着抑制杭白菊株高和各级分枝长度,且其抑制作用随调环酸钙喷施浓度增加抑制效果加强。调环酸钙配施6-BA处理对二级、三级分枝长度的抑制程度显着大于对一级分枝的抑制程度。调环酸钙配施6-BA处理明显降低杭白菊分枝位置,调环酸钙喷施浓度越高,抑制效果越好。调环酸钙配施6-BA处理可增加杭白菊各级分枝数量,其中三级分枝数量增加最为显着。调环酸钙与6-BA在增加茎粗方面存在协同作用,以Ca50+6-BA10和Ca100+6-BA5处理茎粗最大。调环酸钙配施6-BA处理的杭白菊单花序直径、单花序鲜重、产量高于清水对照及清水配合摘心对照处理,其中产量分别比清水对照和清水配合摘心对照处理增加17.66%101.48%、6.29%48.98%。调环酸钙与6-BA在增加杭白菊产量方面存在协同作用。Ca100+6-BA5处理的杭白菊产量最高,其次是Ca100+6-BA10处理。调环酸钙配施6-BA处理的杭白菊花序可溶性糖、蛋白质、总氨基酸和水溶浸提物含量高于清水对照处理,同时可溶性糖与蛋白质含量高于清水配合摘心对照处理,分别比清水配合摘心对照增加0.80%14.07%、1.41%9.58%。50mg/L调环酸钙配施6-BA处理的杭白菊花序可溶性糖、水溶浸提物含量显着高于100mg/L调环酸钙配施6-BA处理,而总氨基酸含量则显着低于100 mg/L调环酸钙配施6-BA处理。与对照相比,调环酸钙配施6-BA处理的杭白菊花序类黄酮、绿原酸、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有所降低,但均高于2015版中国药典规定的药用成分含量,因此并未降低药用品质。结合产量、品质因素考虑,本研究认为100 mg/L调环酸配施5 mg/L 6-BA效果最佳。

田沐禾[7](2019)在《作为功能物和情景物的啤酒》文中认为物质文化研究是人类学的热点领域,符号学也长期关注物的符号研究。如何将物的人类学研究和符号学研究两种理论视野结合起来考察物自身的生命史,成为本文写作的立足点和着眼点。本文把人类学和符号学视界融合下考察之物叫做“物语”。任何物质文化现象都是物向人呈现它自身和人向物显示他自身两种力量互构的结果。在这双重显现中,符号尤其是语言符号不仅是中介同时也是人与物关系的建构方式。因此,任何物质活动都与符号化活动交织在一起,都是词与物互动关系建构之物。本文把“物语”定义为词与物关系建构之物。因此物语包括两种基本的符号化方式:(1)先名后物的功能物,指更多地受词语活动支配的物质文化活动。如拉格啤酒的生产受制于一套标准化、概念化的科学技术话语,物充当了这个话语体系中的指涉性功能单位。(2)先物后名的情景物,物自身的生命活动的过程优先于科学技术话语的控制。如艾尔啤酒的生产更注重本土化自然条件、私语化的个体经验对酿造的影响。情景物也不能脱离词语而独立存在,但它在符号化方式上是物亲自出场、自我言说,人不是物的代言者而仅仅是记言人。因此,人类学关于“物的传记”研究是一种“先物后名”的写作:首先面对物,而后“听”它言说并为其立传。相对而言,符号学更关注词语对物质文化活动的控制,即功能物;人类学更关注物的自我言说,即情景物。但是在更多地情况下,符号学物的研究和人类学物的研究彼此隔离。因此,本文试图弥合这种隔离,用“物语”这个概念将先名后物的功能物与先物后名的情景物统一起来,并认为功能物和情景物是“物语”内部的两种符号化方式,彼此之间既相互区分又相互跨界、重叠、转化。本文试图以啤酒这种物质文化现象作为切入点来分析“物语”。在符号学看来,“物语”有三种写作:一是元语言写作,即在纯粹理论思辨的条件下讨论作为观念物的物语。二是文本化写作,即在书写性文本、文献的条件下描述某种具体物语的符号化活动。三是在场性写作,即在田野调查的条件下描述某种物语的符号化活动。本文结合了这三种写作方式,其中“导论”部分重点是物语的元语言写作,一至六章是作为物语的啤酒的文本化写作,七、八章是作为物语的青岛啤酒的在场性写作。本文认为一篇好的人类学物质文化研究论文应该是这三种写作均衡的有机整体。但是限于个人知识水平和专业局限,较多的笔墨用于元语言写作和文本化写作,田野写作比较薄弱。如果说本文有一定侧重点的话,这就是作者更关注作为物语的啤酒是如何被写作、如何被情景物和功能物两种符号化活动所建构的。而目前人类学主流的物的传记写作,更关注的是物质文化的具体内容的描述,而不是把物是如何写作的、物如何被符号化建构的这些内容当做研究重点。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介绍选题缘由、回顾梳理了人类学关于物的传记研究及其主要内容、符号学关于物的研究方法及内容、啤酒研究的相关文献,勾勒出田野点青岛的基本概况。第二部分包括第一至六章,是“功能物”的写作。通过文献的梳理和研究描述作为物语的啤酒,它是如何由两种文化方式——情景物和功能物所建构并使其发展演变的。第三部分为本文的七、八章,是“情景物”写作。它与传统的人类学田野笔记接近,但又有区别:笔者通过对青岛啤酒的在场性考察,不是用纯粹田野的眼光观察和描述青岛啤酒,而是把青岛啤酒看做是一个情景物符号,重点观察它所负载的文化意义:情景物还是功能物?运用本文在功能物写作中所提炼的符号学理论方法,应用到人类学田野研究中。对青岛啤酒街和精酿啤酒的田野考察,便属于对这种文化重建思潮的近距离观察。最后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指出通过对啤酒的传记书写,尝试探讨人类学物的研究的一种符号学范式,探讨这种以功能物和情景物为核心的“物语”范式对人类学研究有何帮助。

周瑾婷[8](2019)在《华东黄山山脉、天目山脉植物多样性及群落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黄山山脉和天目山脉为华东地区主要的森林资源储存库,拥有多种森林群落,植物物种丰富。同时,该地区也是我国人口密集、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近30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的经济、社会、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巨大的。过去30年虽然有一些局部调查,但存在局限性、不够系统性、调查方法差异、缺乏共享资源数据交流、交换平台等,仍存在一些重要问题值得深入研究:1)两大大山脉的植物多样性现状;2)不同地区植被类型群落特征和结构的差异;3)人类干扰对森林群落的影响,因此对于该地区植物多样性及群落特征的研究十分必要。为此,本研究采用典型样方–样线调查法对黄山山脉和天目山脉两个地区植物进行了植物群落和物种多样性调查,共调查358km样线、318个20 m×20 m面积达12.72 ha的样方,统计分析了2015–2018年获得的数据,分析了两大山脉物种组成、区系特点、群落特征、历史变化、经济发展与人类干扰对物种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为该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维持、以及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有意义的建议。获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黄山山脉、天目山脉基于样方样线法调查数据进行的植物物种组成和区系成分分析的研究。记录到黄山山脉维管植物有175科760属1848种,其中种子植物158科734属1809种,蕨类植物17科26属39种;天目山脉维管植物173科661属1575种,其中种子植物151科622属1502种,蕨类植物22科39属73种,两山脉含物种数最多的科属均为菊科和薹草属。研究区域内分布有银杏、银缕梅、鹅掌楸、黄山梅等濒危保护野生植物。依据吴征镒对我国科属的区系划分原则,黄山山脉和天目山脉调查到的种子植物科属均属于14个分布型,都以热带分布科和温带分布属为主要成分,天目山脉植物区系的温带成分属其占比略大于黄山山脉。对天目山脉物种多样性历史变化的分析表明有5个科及部分种、属本研究未调查到,原因可能为调查范围仍不够广、部分植物物种分布有限等。2)两大山脉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的物种多样性及其植物群落特征研究。选取了天目山脉的西天目、龙塘山和黄山山脉的黄山、牯牛降这4个主要山体,基于随机样方调查,进行了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分析,揭示西天目山单位面积的物种丰富度最高。根据各样方常绿阔叶、落叶阔叶和针叶树种重要值的比例,将样方划分成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4种森林群落类型,比较了4个地区这4种森林群落类型的优势种组成、α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径级结构,发现各山体这4种森林群落类型乔木层的优势种组成不相似;揭示在α多样性指数方面,除了针阔混交林的灌木层和草本层外,其它3种森林群落类型的各层次中,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都以西天目山样方最高;研究也表明在西天目山和龙塘山随机样方中,乔木层主要以胸径小于10 cm的小径木组成,而黄山和牯牛降随机样方中乔木的胸径较大(20 cm以上的个体较多);发现黄山和牯牛降样方乔木层的平均胸径均沿着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递减,但在针阔叶混交林中有升高,认为这很可能是由于这2个地区具有胸径较大的针叶树种---杉木的空间分布造成的。3)经济发展与人类干扰对物种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本研究基于人类干扰程度大小将天目山脉的样方分为了天然林(16个样方)、次生林(25个样方)和人工林(24个样方),并分别对它们进行了物种组成、种-面积曲线、Jaccard相似性系数计算、重要值计算和α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天然林维管植物为80科161属244种,次生林为101科208属332种,人工林为96科209属313种,认为次生林物种丰富度较高的现象符合适当干扰可以增加物种多样性的理论;研究发现该地区人工林的乔木层大多由毛竹、山核桃等经济树种组成,但大量草本种的侵入使物种数并不低;揭示该地区天然林和次生林乔木层主要由壳斗科、樟科等科的树种组成;研究发现天然林样方乔木层的α多样性指数均高于次生林和人工林。综合以上结果认为过度的人类干扰会造成自然植被的破坏,降低生物多样性,但适度的人类干扰会对群落生物多样性起到正效应。根据本研究结果,我们对保护华东地区植物多样性提出了增设自然保护区、加强保护区管理工作、加大宣传力度、人工干预等建议。

邹函卓[9](2019)在《盐诱导对金线莲甾醇含量的影响及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药用价值极高。其黄酮,甾醇,多糖,三萜等成分均有广泛的开发前景。甾醇类物质的药用价值已被用于治疗高胆固醇、粥样动脉硬化等。金线莲已被证明含有多种甾醇,研究表明其甾醇提取物有一定的抗肿瘤效果。在金线莲甾醇合成关键基因表达和甾醇含量变化之间寻找一定的相关性和调控机理,以提高组织培养或人工栽培金线莲甾醇化合物积累量,对高甾醇品种选育以及未来通过细胞工程技术等手段工厂化生产甾醇也有一定的意义。本研究对金线莲分子水平调控和产物含量进行研究,以甾醇测定为核心,对金线莲甾醇合成路径上的关键酶基因进行克隆,以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测定为辅助,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和亚细胞定位,对金线莲甾醇生物合成途径进行探讨,从而进一步了解其次生代谢物合成的机理。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运用超声波辅助提取和高效液相色谱的手段,摸索了金线莲甾醇的提取及检测方法,对受到100 mmol·L-1盐(NaCl)诱导的金线莲植株在0 h(空白对照),6 h,12 h三个不同时间点进行植物的三种甾醇(分别是麦角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进行提取及含量测定。结果发现金线莲甾醇在采用95%乙醇作为提取剂,15:1的液料比下提取效果较优。三种甾醇的含量在6 h均增加,且与0 h差异显着,在12 h时间点,麦角甾醇和豆甾醇含量呈现降低,而β-谷甾醇含量仍增高。通过对三种甾醇在三个时间点测得的含量进行求和可知,在12 h时刻,虽然β-谷甾醇有上升表现,但总体来说,总甾醇含量出现了下降,金线莲甾醇含量受到了盐的影响,在一定时间内,盐促进了甾醇物质的积累,但这种影响会在一定时间后减弱或恢复。2.基于RNA-Seq的金线莲转录组序列,对金线莲法呢基焦磷酸合成酶基因(FPS),牻牛儿基焦磷酸合成酶基因(GPPS)进行了克隆。序列分析表明,FPS基因的开放阅读框为1047bp,与霍山石斛(Dendrobium huoshanense)的同源性最高;经过翻译得知FPS基因编码348个氨基酸残基,最终构成的FPS蛋白的二级结构是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组成的。不存在跨膜区。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福建金线莲的FPS蛋白与霍山石斛(D.huoshanense),台湾金线兰(Anoectochilus formosanus)等亲缘关系较近。GPPS基因的开放阅读框为1092bp,与大叶蝴蝶兰(Phalaenopsis bellina)的同源性最高;经过翻译可知其编码363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GPPS蛋白的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组成。也不存在跨膜区。系统发育分析表明与大叶蝴蝶兰(P.bellina)、龙胆(Gentiana rigescens)等亲缘关系较近。3.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对在盐诱导下金线莲的FPS基因在不同时间点的相对表达量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发现,FP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6 h时出现增加且差异显着,在12 h时相对表达量降低,这一变化趋势与甾醇含量测定的实验的结果变化趋势相似,可能表示FPS基因的表达量变化与金线莲甾醇含量有一定的关联。4.对金线莲FPS蛋白进行亚细胞定位,利用插入含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载体的相对克隆位点,将重建载体转化到洋葱的内表皮中。最后使用显微镜观察。在洋葱的内表皮的细胞质和细胞核中观察到荧光信号。该结果证实了对FPS蛋白的细胞质和细胞核定位的预测,因而证明FPS蛋白在细胞质中发挥其功能。

蒋培基[10](2018)在《基于SNP-KASP技术对啤酒花品种鉴定与纯度检测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啤酒花是啤酒酿造的基本原料之一,在啤酒中起着发泡与防腐的作用,是啤酒中苦味物质的主要来源,被称为“啤酒之魂”。目前,市售啤酒花品种繁多,存在一定的以次充好现象。这不仅影响了啤酒花产业的健康发展,也对啤酒酿造企业带来较大的负面效应。更重要的是这种行为可能影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带来食品安全隐患。然而,目前啤酒花国标检测仅仅涉及到4个理化指标,并不包含啤酒花纯度和真实性检测。因此,开发出一套准确、快速、低成本可用于市售啤酒花纯度和真实性检测的方法势在必行。本研究旨在开发出一套可应用于啤酒花品种鉴定的技术手段,使啤酒企业能对酿酒原料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把控,对啤酒花原料供应商提供一定的监督手段,为啤酒酿造企业产品质量的稳定和啤酒花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本文以国内啤酒酿造企业使用量较大的18种啤酒花为原料,基于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分子标记,利用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Kompetitive Allele Specific PCR,KASP)基因分型检测技术对啤酒花进行品种鉴定与纯度的检测。首先,提取啤酒花基因组DNA。然后,通过选取国内外常用的8种啤酒花进行高通量测序与生物信息学分析寻找并初步筛选出可用于啤酒花品种鉴定的SNP位点。进而以18个啤酒花品种的DNA为模板,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与一代测序,对SNP位点进行验证,筛选出可区分18个啤酒花品种的SNP位点,最后基于筛选出的SNP位点和KASP基因分型检测技术对预混样品和对企业样品开展了基因型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完成了预混样品的检测以及企业样品的品种鉴定与纯度检测,试验该技术的可行性与准确性。结果如下:(1)使用QIGEN试剂盒对啤酒花基因组DNA提取。结果表明,提取的基因组DNA片段>15KP,基因组完整。浓度在215 ng/μL以上,满足实验要求。对8个品种啤酒花基因组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后共得到46003个较为可靠的SNP位点。通过进一步的筛选,确定了2636个可用于品种鉴定分析的SNP位点。(2)经真实性验证与进一步筛选,最终得到11个SNP位点,通过这些稳点可以区分18个啤酒花品种,统计得到了18个啤酒花品种的SNP数据表,建立了区分路线图。(3)利用11个SNP位点对预混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H01、H02、H03、H04、H06、H09、H10、H11八个位点的基因型检测结果完全符合预期。H05、H07、H08三个位点与样品混杂率在5%以上的样品检测时与预混样基因型判定结果一致,而在混杂度为2%的样品中基因型检测结果出现了偏差。表明该方法可以满足对混杂比例大于5%的样品进行准确的区分。此外,由于KASP的两种荧光信号值比与混杂样品比例之间存在极显着线性相关,不同混杂样品混杂比例可以作为标准曲线对啤酒花进行纯度的检测。最后,利用该技术对企业送来的青岛大花样品与Sazz样品检测发现,青岛大花样品纯度>95%,而Sazz啤酒花为混杂样品。通过标准曲线法测定Sazz啤酒花的纯度只有65.75%。与企业信息对比(青岛大花纯度>98%,Sazz啤酒花纯度为70%)检测误差<5%。以上结果表明,SNP-KASP技术能有效的对啤酒花样品进行品种鉴定与纯度检测。

二、陕西野生啤酒花(Humulus lupulus L.)资源考察与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陕西野生啤酒花(Humulus lupulus L.)资源考察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陕北黄土丘陵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区系研究
    1.2 野生药用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1.3 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药用特征研究
    1.4 环境因子对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特性的影响研究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3 研究内容
        2.3.1 陕北黄土丘陵区野生药用植物的物种组成特征
        2.3.2 陕北黄土丘陵区野生药用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2.3.3 陕北黄土丘陵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药用特征研究
        2.3.4 环境因子对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特性的影响研究
    2.4 研究技术路线
    2.5 研究方法
        2.5.1 文献查阅
        2.5.2 样地设置及其调查
        2.5.3 数据分析
第三章 陕北黄土丘陵区野生药用植物的物种组成特征
    3.1 陕北黄土丘陵区野生药用植物科的组成分析
    3.2 陕北黄土丘陵区野生药用植物属的组成分析
    3.3 讨论与小结
第四章 陕北黄土丘陵区野生药用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4.1 结果分析
        4.1.1 米脂县野生药用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
        4.1.2 宝塔区野生药用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
    4.2 讨论与小结
第五章 陕北黄土丘陵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药用特征研究
    5.1 野生药用植物药用部位分析
    5.2 野生药用植物药用部位的性味分析
    5.3 野生药用植物药用功效分析
    5.4 讨论与小结
第六章 环境因子对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特性的影响研究
    6.1 海拔、坡向对陕北黄土丘陵区野生药用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6.2 气候因子对研究区百里香分布的影响
        6.2.1 研究区百里香分布情况及特征
        6.2.2 主导环境因子分析
    6.3 讨论与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陕北黄土丘陵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物种组成特征
    7.2 陕北黄土丘陵区野生药用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
    7.3 陕北黄土丘陵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药用特征
    7.4 环境因子对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特性的影响
    7.5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陕北黄土丘陵区野生药用植物名录
附录 B 陕北黄土丘陵区野生药用植物入药部位及性味、功效
附录 C 陕北黄土丘陵区民间中医药传统知识
致谢
个人简历

(2)甘肃永靖县黄河绿道景观提升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县域层面
        1.2.2 国家层面
    1.3 城市滨河绿道理论研究综述
        1.3.1 城市滨河绿道概念
        1.3.2 城市滨河绿道的功能
        1.3.3 城市滨河绿道的构成
        1.3.4 城市滨河绿道国内外研究进展
        1.3.5 我国西北区域滨水景观研究进展
        1.3.6 我国西北地区滨河绿道建设存在问题
        1.3.7 我国西北地区城市滨河绿道研究小结和思考
    1.4 研究方法
        1.4.1 实地调查研究法
        1.4.2 多学科综合研究法
        1.4.3 案例分析法
        1.4.4 归纳总结法
        1.4.5 实例论证法
    1.5 研究框架
第二章 项目地现状特征调查及拟重点关注的相关问题提出
    2.1 项目地区域现状特征调查
        2.1.1 区位环境
        2.1.2 气候植被特征
        2.1.3 水资源分布
        2.1.4 土壤环境
        2.1.5 社会活动需求
        2.1.6 黄河绿道生态体系结构
        2.1.7 永靖文化特色
    2.2 场地调研及拟重点关注的相关问题提出
        2.2.1 绿道结构功能不合理问题
        2.2.2 绿道景观美感不佳问题
        2.2.3 场地洪涝问题
        2.2.4 土地盐碱化问题
        2.2.5 环境胁迫问题
        2.2.6 生态脆弱问题
    2.3 绿道现存问题分析总结
第三章 永靖黄河绿道相关理论及技术性探讨
    3.1 永靖黄河绿道相关理论探讨
        3.1.1 基于黄河绿道功能及结构的理论探讨
        3.1.2 环境胁迫下植物设计策略探讨
    3.2 永靖黄河绿道技术性措施探讨
        3.2.1 洪泛区治理技术性探讨
        3.2.2 盐碱地治理技术性探讨
        3.2.3 节水型园林建设技术探讨
第四章 城市滨河绿道相关案例分析研究
    4.1 案例分析
        4.1.1 综合提升——深圳大沙河生态长廊
        4.1.2 生态修复——斯坦福市弥尔河公园及绿色廊道
        4.1.3 盐碱治理——天津市泰丰公园
        4.1.4 雨洪管理——北京市永兴河绿道
        4.1.5 节约园林——北京市陶然亭公园
    4.2 案例总结
第五章 永靖黄河绿道景观提升设计总纲
    5.1 设计依据
    5.2 指导思想
    5.3 设计原则
        5.3.1 保护优先原则
        5.3.2 功能多样原则
        5.3.3 文化主导原则
    5.4 功能定位
        5.4.1 生态恢复
        5.4.2 组织交通
        5.4.3 科普天地
        5.4.4 游憩乐园
        5.4.5 驱动枢纽
    5.5 设计策略
        5.5.1 区域综合开发策略
        5.5.2 生态系统修复策略
        5.5.3 防用结合治洪策略
        5.5.4 分区诊治排盐策略
        5.5.5 低成本开发策略
        5.5.6 山水城景交融策略
第六章 永靖黄河绿道设计前期分析
    6.1 场地区位分析
    6.2 城市景观整体风貌分析
    6.3 场地用地性质分析
    6.4 区域用地管制分析
    6.5 周边用地情况
    6.6 周边风景资源
    6.7 城市蓝绿空间状况
    6.8 周边道路交通情况
    6.9 驳岸及水利措施
    6.10 公共服务设施
    6.11 场地竖向分析
第七章 永靖黄河绿道景观提升设计实践
    7.1 永靖黄河绿道提升设计方案
        7.1.1 总体布局
        7.1.2 景观结构分析
        7.1.3 功能分区分析
        7.1.4 交通流线分析
        7.1.5 景观节点分析
    7.2 黄河绿道专项设计
        7.2.1 植物专项设计
        7.2.2 建筑专项设计
        7.2.3 景观设施专项设计
        7.2.4 雨洪管理专项设计
        7.2.5 盐碱治理专项设计
        7.2.6 生态修复专项设计
第八章 结论和展望
    8.1 结论
    8.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3)基于多元素结合化学计量学的茯苓地理判别及元素分布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不同产地茯苓的地理鉴别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1.1 主要仪器
        1.2 主要材料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样品处理
        2.2 标准品待测溶液的制备
        2.3 ICP-MS主要工作参数
        2.4 方法学考察
        2.4.1 线性关系考察
        2.4.2 仪器检出限
        2.4.3 精密度考察
        2.4.4 重复性考察
        2.4.5 生物成分分析标准物质检测
        2.5 数据分析
        2.5.1 元素含量特征
        2.5.2 PCA
        2.5.3 HCA
        2.5.4 PLS-DA
        2.5.5 OPLS-DA
        2.5.6 LDA
        2.5.7 茯苓与土壤的联系
    3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茯苓不同部位16 种元素分布规律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试剂
        1.3 样品采集
    2 方法
        2.1 ICP-MS主要工作参数
        2.2 供试品溶液制备
        2.3 标准品待测溶液的制备
        2.4 方法学考察
        2.4.1 线性关系考察
        2.4.2 仪器检出限
        2.4.3 精密度试验
        2.4.4 重复性试验
        2.4.5 生物成分分析标准物质检测
        2.5 统计学分析
        2.5.1 探索性分析
        2.5.2 因子分析
        2.5.3 相关性分析
    3 本章小结
全文讨论与总结
创新点与不足
参考文献
综述 中药的地理鉴别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4)美国在华采集和引种竹类植物历史及其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国具有丰富的植物资源
        1.1.2 欧洲国家来华考察、采集和引种竹类植物
        1.1.3 美国在华考察、采集和引种竹类植物
        1.1.4 竹类植物对美国的影响
    1.2 相关概念
        1.2.1 竹类植物
        1.2.2 植物标本
        1.2.3 植物引种
    1.3 竹类植物分布概况
        1.3.1 世界竹类植物多样性及其自然分布概况
        1.3.2 中国竹类植物多样性及其自然分布概况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1.6.1 研究时间
        1.6.2 数据来源
        1.6.3 地名考证
        1.6.4 学名核准
        1.6.5 人名核实
    1.7 技术路线
2 美国在华采集和引种竹类植物的时代背景
    2.1 中国近现代社会背景
    2.2 欧洲各国在华考察、采集和引种植物
        2.2.1 欧洲国家对中国植物资源的初步认识
        2.2.2 鸦片战争之前欧洲国家在中国植物的专业性采集
        2.2.3 鸦片战争之后欧洲国家在中国植物的专业性采集
    2.3 美国国内因素对植物采集、引种的推动
        2.3.1 联邦政府对植物引种的鼓励
        2.3.2 美国经济发展需求对植物引种的促进
        2.3.3 相关机构对植物采集、引种工作的积极组织
        2.3.4 热切追求和探索外来植物的采集者
    2.4 美国在中国近代考察、采集和引种植物史略
        2.4.1 初始时期(19 世纪)
        2.4.2 高峰时期(20 世纪上半叶)
        2.4.3 有序时期(20 世纪下半叶)
3 美国在华采集竹类植物标本历史研究
    3.1 采集时间
        3.1.1 1840~1915:竹类植物标本采集包含在全面植物采集中
        3.1.2 1916~1948:专门采集竹类植物标本并展开研究
        3.1.3 1949~2010:中美联合考察和采集竹类植物标本
    3.2 采集种类分析
        3.2.1 属、种数量总体分析
        3.2.2 簕竹属
        3.2.3 刚竹属
        3.2.4 箭竹属
        3.2.5 矢竹属
    3.3 采集地分析
    3.4 小结
        3.4.1 促进了美国对中国竹类植物资源情况的了解
        3.4.2 开启和加强了竹子分类学的研究
        3.4.3 辅助了美国在华引种竹类植物
4 美国在华引种竹类植物历史研究
    4.1 引种时间
        4.1.1 1898~1915:引种初始阶段
        4.1.2 1916~1948:引种高峰阶段
        4.1.3 1949~2010:引种有序阶段
    4.2 引种种类分析
        4.2.1 属、种数量总体分析
        4.2.2 刚竹属
        4.2.3 簕竹属
        4.2.4 箭竹属
    4.3 引种地分析
    4.4 竹类植物的运输
    4.5 联邦植物引种园分析
        4.5.1 联邦植物引种园总体介绍
        4.5.2 种植竹类植物的植物引种园
        4.5.3 乔治亚海岸植物园
5 美国在华采集和引种竹类植物人员分析
    5.1 采集和引种人员总体概况
        5.1.1 标本采集人员及采集数量
        5.1.2 引种人员及引种数量
    5.2 莫古礼(FLOYD ALONZO MCCLURE,1897~1970)
        5.2.1 生平简介
        5.2.2 在华主要采集、引种和研究竹类植物活动
        5.2.3 在华采集和引种竹类植物种类数量统计
    5.3 梅耶(FRANK NICHOLAS MEYER, 1875~1918)
        5.3.1 生平背景
        5.3.2 为美国农业部来华植物采集、引种活动概述
        5.3.3 采集和引种竹类植物种类数量
    5.4 威尔逊(ERNEST HENRY WILSON, 1876~1930)
        5.4.1 生平背景
        5.4.2 为阿诺德树木园来华植物采集、引种活动概述
        5.4.3 在华采集和引种竹类植物种类数量
    5.5 与美国采集、引种相关的其他人员
        5.5.1 费尔柴尔德(David Grandison Fairchild, 1869~1954)
        5.5.2 萨金特(Charles Sprague Sargent, 1841~1927)
6 美国在华采集、引种竹类植物的影响
    6.1 丰富了美国竹类植物种类
    6.2 加强了竹类植物在美国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6.2.1 模拟自然,营造复层群落结构
        6.2.2 仿生产性竹林,构建单层群落结构
        6.2.3 人竹共生,竹与人居环境融合
        6.2.4 供应竹苗,精细构建竹类苗圃
    6.3 加快了竹子分类学的研究
    6.4 促进了美国竹产业的发展
    6.5 开启了对中国竹文化的认知和传播
7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8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附表
    附表1 美国在华采集竹类植物标本名录
    附表2 美国在华引种竹类植物名录
    附表3 莫古礼在华采集竹类植物标本名录
    附表4 莫古礼在华引种竹类植物名录
    附表5 莫古礼在华研究期间发表的竹类植物新种名录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5)引进啤酒花种质资源评价及苦味酸生物合成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啤酒花生物学特征
        1.1.1 系统分类
        1.1.2 生物学特性
        1.1.3 种质资源分布
        1.1.4 有效化学成分
    1.2 分子标记技术与啤酒花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1.2.1 生物遗传多样性的概念
        1.2.2 分子标记技术
        1.2.3 啤酒花遗传多样性研究
    1.3 啤酒花种质资源离体保存及组织培养
        1.3.1 种质资源离体保存
        1.3.2 植物组织培养发展历程
        1.3.3 啤酒花组织培养研究
    1.4 转录组学、蛋白组学研究及其应用
        1.4.1 转录组学研究
        1.4.2 蛋白组学研究
    1.5 研究目的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目的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384份啤酒花遗传多样性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主要设备和仪器
        2.1.3 DNA制备
        2.1.4 SSR分析
        2.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SSR引物多态性分析
        2.2.2 聚类分析
        2.2.3 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2.3 讨论
        2.3.1 遗传多样性分析
        2.3.2 群体结构分析
    2.4 结论
第三章 啤酒花表型特征与品质性状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地概况
        3.1.3 农艺性状测定
        3.1.4 品质性状测量
        3.1.5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啤酒花不同材料的性状特征
        3.2.2 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间相关性分析
        3.2.3 啤酒花品质构成因子分析
        3.2.4 聚类分析
    3.3 讨论
    3.4 结论
第四章 啤酒花绿枝扦插和不同外植体筛选及再生体系构建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仪器和药品
        4.1.3 啤酒花扦插移栽及生理指标测定
        4.1.4 啤酒花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的诱导
        4.1.5 不定芽的诱导
        4.1.6 生根培养与炼苗
    4.2 结果与分析
        4.2.1 高生根率材料筛选
        4.2.2 不同培养体系对啤酒花PJ274扦插枝条发芽率的影响
        4.2.3 不同培养体系对啤酒花PJ274扦插枝条根系生长的影响
        4.2.4 各培养体系下啤酒花PJ274生理指标变化
        4.2.5 不同碳源对PJ274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4.2.6 不同激素配比对PJ274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4.2.7 啤酒花PJ274腋芽诱导愈伤组织激素配比优化
        4.2.8 不同激素配比对啤酒花PJ274腋芽愈伤不定芽分化的影响
        4.2.9 不同激素配比对啤酒花PJ274不定芽生根的影响
        4.2.10 试管苗移栽炼苗
    4.3 讨论
    4.4 结论
第五章 啤酒花苦味酸生物合成过程的转录组学分析
    5.1 材料与方法
        5.1.1 RNA提取及cDNA文库构建
        5.1.2 转录组测序
        5.1.3 unigene功能注释和编码区预测
        5.1.4 unigene的 TF编码能力预测和SSR检测
        5.1.5 unigene表达量计算及差异表达基因检测
        5.1.6 差异表达基因的qRT-PCR分析
    5.2 结果分析
        5.2.1 转录本de novo组装和BGISEQ-500 测序质量评估
        5.2.2 unigene功能注释分析
        5.2.3 花序成熟过程中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5.2.4 qRT-PCR对差异表达基因的验证结果
    5.3 讨论
        5.3.1 BGI-500 RNA-Seq为啤酒花研究提供了新的转录组数据
        5.3.2 啤酒花花序成熟过程中生物学变化特征分析
        5.3.3 苦味酸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特征分析
    5.4 结论
第六章 基于蛋白质组学分析的啤酒花苦味酸生物合成途径研究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蛋白质提取及iTRAQ标记
        6.1.2 蛋白酶解、肽段标记和LC-ESI-MS/MS分析
        6.1.3 蛋白质鉴定、定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啤酒花雌花样品中蛋白质的鉴定
        6.2.2 样品间差异表达蛋白分析
        6.2.3 差异表达蛋白功能分类
    6.3 讨论
        6.3.1 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
        6.3.2 异戊烯基特异代谢途径
        6.3.3 与转运相关的蛋白质
    6.4 结论
全文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等

(6)调环酸钙与6-BA对杭白菊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调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杭白菊植物学特性及栽培现状
    1.2 杭白菊观赏价值
    1.3 杭白菊药用与食用价值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1 调环酸钙国内外应用研究现状
        1.5.2 6-BA国内外研究现状
        1.5.3 外源激素调控菊花生长研究现状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地概况
    2.2 实验材料
    2.3 实验设计
    2.4 取样及处理
    2.5 测定项目及方法
        2.5.1 杭白菊叶片光合指标测定
        2.5.2 杭白菊生理指标测定
        2.5.3 杭白菊植株形态指标测定
        2.5.4 杭白菊植株干物质及氮磷钾积累量测定
        2.5.5 杭白菊产量测定
        2.5.6 杭白菊品质测定
    2.6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调环酸钙与6-BA对杭白菊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3.1.1 调环酸钙与6-BA对杭白菊叶片蒸腾速率的影响
        3.1.2 调环酸钙与6-BA对杭白菊叶片气孔导度的影响
        3.1.3 调环酸钙与6-BA对杭白菊叶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
        3.1.4 调环酸钙与6-BA对杭白菊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3.2 调环酸钙与6-BA对杭白菊生理特性的影响
        3.2.1 调环酸钙与6-BA对杭白菊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2.2 调环酸钙与6-BA对杭白菊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
        3.2.3 调环酸钙与6-BA对杭白菊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3.2.4 调环酸钙与6-BA对杭白菊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3.2.5 调环酸钙与6-BA对杭白菊叶片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3.2.6 调环酸钙与6-BA对杭白菊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3.2.7 调环酸钙与6-BA对杭白菊叶片IAA含量的影响
        3.2.8 调环酸钙与6-BA对杭白菊叶片GA3 含量的影响
        3.2.9 调环酸钙与6-BA对杭白菊叶片ZA含量的影响
        3.2.10 调环酸钙与6-BA对杭白菊叶片ABA含量的影响
        3.2.11 调环酸钙与6-BA对杭白菊花序PAL活性的影响
        3.2.12 调环酸钙与6-BA对杭白菊花序CHI酶活性的影响
        3.2.13 调环酸钙与6-BA对杭白菊花序PPO酶活性的影响
    3.3 调环酸钙与6-BA对杭白菊干物质积累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3.3.1 调环酸钙与6-BA对杭白菊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3.3.2 调环酸钙与6-BA对杭白菊氮积累量的影响
        3.3.3 调环酸钙与6-BA对杭白菊磷积累量的影响
        3.3.4 调环酸钙与6-BA对杭白菊钾积累量的影响
    3.4 调环酸钙与6-BA对杭白菊植株形态特征的影响
        3.4.1 调环酸钙与6-BA对杭白菊株高与茎粗及茎第一节间长的影响
        3.4.2 调环酸钙与6-BA对杭白菊分枝位置的影响
        3.4.3 调环酸钙与6-BA对杭白菊分枝数的影响
        3.4.4 调环酸钙与6-BA对杭白菊分枝长的影响
    3.5 调环酸钙与6-BA对杭白菊产量特性的影响
    3.6 调环酸钙与6-BA对杭白菊品质特性的影响
        3.6.1 调环酸钙与6-BA对杭白菊茶用品质的影响
        3.6.2 调环酸钙与6-BA对杭白菊花序药用品质的影响
4 讨论
    4.1 调环酸钙与6-BA对杭白菊光合特性的影响
    4.2 调环酸钙与6-BA对杭白菊生理特性的影响
    4.3 调环酸钙与6-BA对杭白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4.4 调环酸钙与6-BA对杭白菊养分积累的影响
    4.5 调环酸钙与6-BA对杭白菊形态的影响
    4.6 调环酸钙与6-BA对杭白菊产量的影响
    4.7 调环酸钙与6-BA对杭白菊品质的影响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7 致谢
8 攻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7)作为功能物和情景物的啤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主要观点和方法论
    第四节 选题的写作思路及章节内容
    第五节 青岛啤酒的田野研究及方法
第一章 起源期的啤酒
    第一节 自然酿造还是人工酿造——啤酒起源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节 种植文明的最早符号是面包还是啤酒?——啤酒起源的第二个问题
    第三节 起源期啤酒的物语特征
    小结
第二章 麦芽期的啤酒
    第一节 啤酒生产过程的功能化
    第二节 生产工艺的配方化——书写性文本是啤酒生产功能化的重要条件
    第三节 书写文本与啤酒味道感知的功能化
    小结
    附:古代啤酒考古材料列表
第三章 现代啤酒的诞生——酒花期
    第一节 啤酒是如何传入欧洲的
    第二节 啤酒花的应用
    第三节 由体味到风味:啤酒花发现了啤酒的味道
    小结
第四章 啤酒的工业化——酵母期
    第一节 酵母从不可言说到私语性话题
    第二节 从私语性话题到公共性词语
    第三节 从公共性词语到技术话语
    第四节 从技术话语到科学话语
    第五节 情景物的艾尔和功能物的拉格
    小结
第五章 大工业生产——啤酒的淡水期
    第一节 啤酒的拉格化与大工业生产
    第二节 淡水期啤酒的水
    第三节 淡水期啤酒的味道:风味
    小结
第六章 后工业的精酿啤酒
    第一节 精酿啤酒产生于功能物的再情景化
    第二节 啤酒的精酿期
    第三节 精酿期啤酒生产方式的再私语化
    第四节 精酿期啤酒感知方式的再私语化
    小结
第七章 青岛的啤酒街
    第一节 登州路——永不落幕的啤酒节
    第二节 民间啤酒街
    第三节 五哥散啤酒馆
    小结
第八章 青岛的精酿店
    第一节 精酿瓶子店的老板们
    第二节 自酿店的老板们
    第三节 THE WAY,精品+创新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研究生在学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8)华东黄山山脉、天目山脉植物多样性及群落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生物多样性
    1.2 森林植物群落特征研究内容与方法
    1.3 人类干扰对森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1.4 我国亚热带森林群落研究及主要森林植被类型
        1.4.1 常绿阔叶林
        1.4.2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1.4.3 落叶阔叶林
        1.4.4 针阔叶混交林
    1.5 黄山山脉、天目山脉亚热带森林群落研究历史
        1.5.1 黄山山脉
        1.5.2 天目山脉
        1.5.3 存在问题
    1.6 本研究的目的、内容及意义
    1.7 研究区概况
        1.7.1 地理位置和地质地貌
        1.7.2 水文、气候和土壤
        1.7.3 植被
第二章 天目山脉与黄山山脉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及区系特点研究
    2.1 引言
    2.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2.1 研究对象和调查方法
        2.2.2 分析方法
    2.3 结果分析
        2.3.1 各山脉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
        2.3.2 区系特点
        2.3.3 两大山脉濒危保护植物现状
    2.4 讨论
        2.4.1 两大山脉物种组成及植物区系
        2.4.2 两大山脉濒危及保护植物
        2.4.3 天目山脉物种组成与历史记录的比较
第三章 天目山脉与黄山山脉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地区的植物群落特征研究
    3.1 引言
    3.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2.1 研究对象
        3.2.2 样方设置与群落调查
        3.2.3 群落组成分析方法
        3.2.4 α 生物多样性指数计算方法
        3.2.5 径级结构分析方法
    3.3 结果分析
        3.3.1 各地区植物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
        3.3.2 各地区不同类型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差异分析
        3.3.3 α多样性指数分析
    3.4 讨论
        3.4.1 各地区物种多样性水平的差异
        3.4.2 各样地不同森林类型样方植物群落特征
        3.4.3 各样地不同森林类型样方植物群落径级结构
第四章 经济发展与人类干扰程度对天目山脉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及数量特征的影响
    4.1 引言
    4.2 研究对象与方法
        4.2.1 研究对象
        4.2.2 样方设置
        4.2.3 群落物种组成、数量特征和相似性指数
        4.2.4 种-面积曲线
    4.3 结果
        4.3.1 天然林、次生林、人工林的群落物种组成特征及相似性比较
        4.3.2 三类植物群落的种-面积曲线
        4.3.3 群落各层次优势种和α多样性指数的比较
        4.3.4 人工林不同群落类型物种组成及特征
    4.4 讨论
        4.4.1 天然林、次生林、人工林群落特征
        4.4.2 人类干扰对天目山脉森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4.4.3 不同类型人工林群落组成的差异
        4.4.4 保护和维持生物多样性对策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9)盐诱导对金线莲甾醇含量的影响及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前言
    1 福建金线莲基本情况
        1.1 生物学特性与经济价值
        1.2 育种与栽培
    2 福建金线莲甾醇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2.1 金线莲的药用成分
        2.2 甾醇类物质的结构特点及生理作用
        2.2.1 结构特点
        2.2.2 生理作用
        2.3 金线莲甾醇药用价值的研究进展
    3 盐诱导对植物次生物质代谢途径的影响
        3.1 盐诱导对代谢产物的影响
        3.2 盐诱导对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4 金线莲甾醇生物合成途径
        4.1 甾醇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概述
        4.2 金线莲甾醇合成途径中的关键基因
        4.2.1 法呢基焦磷酸合酶基因(FPS)
        4.2.2 牻牛儿基焦磷酸合成酶基因(GPPS)
        4.2.3 关键酶基因对甾醇含量的影响
        4.2.4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检测关键酶编码基因的表达
    5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部分 盐诱导对金线莲甾醇含量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供试金线莲植株的繁殖
        1.1.2 金线莲植株的水培
        1.2 仪器与试剂
        1.3 植株的盐诱导处理与取样
        1.4 金线莲甾醇的提取
        1.4.1 提取条件和方法
        1.4.2 甾醇质谱分析
        1.4.3 HPLC色谱检测条件
        1.4.4 对照品溶液配制
        1.4.5 混合标准品标准曲线的绘制
        1.4.6 精密度实验
        1.4.7 回收率实验
        1.4.8 样品的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混合标准品色谱图
        2.2 混合标准品标准曲线
        2.3 精密度实验结果
        2.4 回收率实验结果
        2.5 金线莲甾醇的提取条件优化结果
        2.6 金线莲甾醇含量在盐诱导下的变化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福建金线莲FPS,GPPS基因的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仪器与试剂
        1.3 福建金线莲FPS,GPPS基因的克隆
        1.3.1 总RNA的提取与检测
        1.3.2 cDNA单链的合成
        1.3.3 FPS,GPPS基因特异性引物设计及PCR扩增
        1.3.4 扩增片段的回收及检测
        1.3.5 回收产物阳性克隆及测序
        1.4 福建金线莲FPS基因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RNA提取及反转录结果
        2.2 FPS、GPPS基因引物扩增PCR电泳检测结果
        2.3 FPS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2.3.1 开放阅读框
        2.3.2 编码氨基酸及蛋白结构预测
        2.3.3 FPS蛋白系统发育关系
        2.3.4 结构功能域分析
        2.3.5 跨膜区预测分析
        2.4 GPPS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2.4.1 开放阅读框
        2.4.2 编码氨基酸及蛋白结构预测
        2.4.3 GPPS蛋白系统发育关系
        2.4.4 结构功能域分析
        2.4.5 跨膜区预测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部分 盐诱导下福建金线莲FPS基因的表达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仪器与试剂
        1.3 盐诱导处理与取样
        1.4 定量模板制备
        1.4.1 总RNA的提取、cDNA的合成与检测
        1.4.2 特异引物设计及PCR检测
        1.5 盐诱导下FPS基因表达RT-PCR检测
        1.5.1 FPS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反应
        1.5.2 相对表达量的计算
        1.6 福建金线莲FPS蛋白的亚细胞定位
    2 结果与分析
        2.1 RNA提取和反转录的结果及检测
        2.2 引物的检测
        2.3 实时荧光定量体系的验证
        2.4 盐诱导下不同时间FP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
        2.5 FPS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基于SNP-KASP技术对啤酒花品种鉴定与纯度检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汇表
1 前言
    1.1 啤酒花概述
    1.2 啤酒花品种鉴定的主要方法
        1.2.1 形态学标记
        1.2.2 细胞学标记
        1.2.3 生化标记
        1.2.4 分子标记
    1.3 第三代分子标记SNP分子标记检测方法分类
        1.3.1 直接测序法
        1.3.2 杂交法
        1.3.3 基因芯片法
        1.3.4 KASP基因分型技术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2.1.1 实验材料
        2.1.2 仪器与设备
        2.1.3 主要分析软件
    2.2 实验方法
        2.2.1 SNP位点的初步筛选
        2.2.2 SNP位点真实性验证与进一步筛选
        2.2.3 基于SNP-KASP对预混样品检测
        2.2.4 基于SNP-KASP对企业样品检测
3 结果与分析
    3.1 SNP位点的初步筛选
    3.2 SNP位点真实性验证与进一步筛选
        3.2.1 引物设计
        3.2.2 PCR扩增
        3.2.3 SNP位点的验证与进一步筛选。
    3.3 基于SNP-KASP对预混样品的检测
        3.3.1 KASP引物验证
        3.3.2 预混样品的检测
    3.4 基于SNP-KASP对企业样品的检测
        3.4.1 企业样品的真实性检测
        3.4.2 企业样品的纯度检测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2 结论
5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历

四、陕西野生啤酒花(Humulus lupulus L.)资源考察与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陕北黄土丘陵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研究[D]. 刘萌芝.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2]甘肃永靖县黄河绿道景观提升设计研究[D]. 李哲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3]基于多元素结合化学计量学的茯苓地理判别及元素分布规律研究[D]. 丁泽贤.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美国在华采集和引种竹类植物历史及其影响研究[D]. 吴仁武. 浙江农林大学, 2021(01)
  • [5]引进啤酒花种质资源评价及苦味酸生物合成分子机制研究[D]. 杨轲. 甘肃农业大学, 2020(01)
  • [6]调环酸钙与6-BA对杭白菊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调控研究[D]. 葛春妹. 山东农业大学, 2020(12)
  • [7]作为功能物和情景物的啤酒[D]. 田沐禾. 厦门大学, 2019(07)
  • [8]华东黄山山脉、天目山脉植物多样性及群落特征研究[D]. 周瑾婷. 浙江大学, 2019(02)
  • [9]盐诱导对金线莲甾醇含量的影响及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D]. 邹函卓. 福建农林大学, 2019(12)
  • [10]基于SNP-KASP技术对啤酒花品种鉴定与纯度检测的研究[D]. 蒋培基. 四川农业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陕西野生啤酒花(Humulus lupulus L.)资源调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