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防洪集群系统的建设与发展

中国水利防洪集群系统的建设与发展

一、中国水利防汛集群系统的建设及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王亮[1](2021)在《基于分布式架构的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在广东智慧水利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为实时获取广东省江河湖泊的水文信息以及水利工程的运行情况,解决广东省水安全在线监管能力不足、水利工程运行监管薄弱等问题,该文介绍了基于分布式架构、图像识别等技术构建的广东省水利大规模高清视频监控系统,通过该系统为全省各级水利部门统一提供江河湖泊和水利工程的实时监管信息,进一步提升广东省对水资源调度、水利工程运行的应急处置能力。

高飞[2](2018)在《丹东市城市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初步建设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通过建立丹东市城市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框架,初步形成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相适应的水资源监控能力,逐步增强支撑水资源定量管理和“三条红线”监督考核的能力,其主要内容是取用水监控网(地下水监测网、地表水监测网、重点用水单位监控网),水质监控网和水资源管理信息平台集成。具体研究取得以下成果:(1)信息采集系统包括地表径流信息、地下水信息、供水、排水、水质、温泉水开采量。通过对12个监测站加装水位自动监测设备对地下水水资源监测设备进行更新,安装雷达水位计对地表水资源进行自动监控。采用在线自动采集、人工采集、在线交互等手段通过自动化监测设备,实现信息实时采集,为丹东市水资源管理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2)构建了丹东市城市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主要包括水资源信息采集与传输系统,监控中心与计算机网络系统,水资源监控管理信息平台。信息采集与传输系统主要建设监测站点基础设施、监测仪器设备安装、监测数据传输系统。监控中心与计算机网络主要建设监控中心、会商中心、移动监测实验室。在监控中心建设局域网。水资源监控管理信息平台主要建设数据库、业务应用层及系统安全设施等。(3)采用主流的设计框架和软硬件配置,包括设计系统的访问和认证体系等,并研究了整体的安全技术系统的建设模式,充分考虑软硬件设施,人为因素等不确定因素带来的问题,实现了整个系统的安全性整体设计,保证系统能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拓展性。

丁凯[3](2018)在《宁夏引黄灌区信息化管理需求和核心流程功能研究》文中提出改革开放40年来,伴随着全国社会经济结构和产业基础发的展整体转型升级,当前我国已进入了全面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新发展阶段。按照国家提出的整体社会经济发展目标,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该目标并兼顾农业长期发展趋势和需求,转型升级发展农业现代化十分重要。农业生产外部环境基本需求要素包括光照、土壤、水份,其中水是重要一环,宁夏位于西北内陆黄土高原,年降雨量在180mm-670mm之间且整体分布由北向南递增,属于干旱地区。因此自古以来宁夏农业灌溉均已引黄灌溉为主,历经持续千年的不断开发建设,形成了当前宁夏引黄灌区。2011年以来中央不断加大对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改造提升的项目资金投入,引黄灌区农业灌溉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有效的缓解了农村农业生产中灌溉存在的问题。虽然基层水利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在不断推进,但灌区建设和运行管理的方式却一直延用原有的体制和管理模式。落后的管理机制与当前灌区发展不匹配,无法充分发挥灌区建设所带来的工程效益,同时也制约了灌区现代化建设和运行管理的发展,因此研究现代化灌区管理需求对今后一个时期宁夏灌区农田水利管理改革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本文以初步建立宁夏农村水利综合管理信息化系统需求设计方案为目标,针对农田项目建设管理、基础设施管理、数据管理等核心工作内容及流程,梳理归纳相关工作需求,提出并分析比较不同系统搭建方案,最后确定适合灌区现有基础条件和信息化灌区管理机制的综合系统设计方案。最后针对系统试点运行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为建设符合当前宁夏农村水利管理需求,能够面向未来现代化灌区建设管理的信息化系统提供参考依据,为实现宁夏灌区管理信息化转型升级的总目标提出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为:(1)宁夏农村水利建设运行管理主要矛盾及信息化解决方案;(2)宁夏农村水利综合管理需求分析与设计;(3)农村水利项目建设运行管理机制设计和信息化系统框架方案;(4)提出了农村水利项目管理信息化未来发展的方向。

夏润亮,冯兴凯,何明民,吴虎统[4](2015)在《基于模型标准化的水利数值模拟云服务平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利数值模拟为水利业务提供可量化的决策支持,当前的单机模式存在标准规范不统一,使用方式不便捷,计算资源不高效的问题。基于已有的模型标准化工作,利用虚拟化、计算优化调度、Web Service、工作流及多维后处理技术,研发基于云计算的水利数值仿真模型计算服务平台,实现水利数值模拟云服务平台的资源动态部署、模型耦合计算,以黄河流域下游河道洪水演进数值模拟为例,进行并发计算应用测试,比较云服务模式和传统单机计算的效率。基于模型标准化的数值模拟云服务可以提供丰富便捷的前后处理工具,提高多用户并发任务的处理效率。

彭佳[5](2015)在《头屯河流域水情监测系统的改造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洪涝灾害的防治一直是我国水利工程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非工程措施在洪涝灾害防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结合遥控、传感器设备的水情监测系统在我国的众多流域得到很好的应用,通过降雨量、水位等要素数据的自动采集、处理、存储和预报,为流域的防洪管理提供帮助。新疆头屯河的水情监测系统建设运行了近十年,由于流域控制面积较大,河道地形复杂,监测难度相应较大。初期建设由于资金等条件的制约,无法一次建成一套覆盖全面、技术先进的水情监测系统。已建成的监测系统存在覆盖范围较小,管理水平不高,对洪水的预报准确性不够可靠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对水情监测系统进行改造,提高其对流域洪水预测的准确性,进而实现流域水库的科学调度,提高流域水资源管理水平,增加流域的社会经济效益。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方法和研究的技术路线。其次对头屯河流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找出存在的问题,结合流域雨量站的布设要求,以及单位的技术资金情况,提出符合实际、经济耐用的总体改造设计方案,新增6个雨量自动站,改造8个水位站,加强了头屯河流域水雨情站网的密集度;对新增站点和原有水情监测系统的兼容进行了分析;对系统通信方式进行了比较,选择超短波作为主信道,GSM和北斗卫星作为备用信道的通讯方式以满足设计要求。最后运用SPSS软件对雨量径流资料进行了回归分析;运用小波分析对月、旬径流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径流资料进行预测,预测精度较高,为头屯河水库的防洪调度,合理安排灌溉供水、生产计划提供可靠依据。

滕玉楠[6](2015)在《基于云服务的水库调度自动化系统优化改造与升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目前珊溪水利枢纽工程水库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系统接线复杂、可靠性低、调度风险较高等缺陷,对其进行优化改造与升级。在改造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构架,结合硬件设备部分升级替换、系统平台软件优化、高级应用软件的开发应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微信平台等信息技术,使系统的先进性、安全性、稳定性、实时性和准确性等大幅提升。试运行检验表明,优化改造后系统满足了珊溪水利枢纽工程水库调度的现代化和自动化要求,也为同类水利枢纽工程的自动化系统升级与改造提供了借鉴。

王磊,陆鹏飞,李风雷[7](2015)在《基于4G多媒体集群的监控系统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沂沭泗局在管理工作中出现了信息化管理手段不多,信息化管理设施不足,人手紧缺等问题,为此必须结合单位实际,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工程管理水平。结合沂沭泗局的管理实际,详细介绍采用基于4G多媒体集群技术的重点工程监控系统,监控系统能实时采集河道重点部位、湖泊、闸坝和采砂点视频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存储,供各级管理人员浏览,为单位管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全面提高工程管理和防洪调度水平。

刘仲刚,陈辉,黄章羽,陆明[8](2014)在《云技术在水利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为解决水利信息化建设中重复建设、资金浪费等问题,在江苏省水利地理信息服务平台中采用云计算技术。介绍云计算与云GIS的概念与基本特征,以江苏省水利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为例,阐述云GIS平台的总体设计与架构,分析虚拟化和移动数据采集与同步等关键技术的应用。江苏省水利云GIS平台的建成,可为江苏各级水利部门提供全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及航片、水利地理信息数据等数据服务;高效能服务器、海量数据存储等基础设施服务;基于水利专网提供各种水利业务应用系统开发的平台服务。

宋立[9](2012)在《基于生态循环理论的城市水休闲旅游规划体系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国内滨水城市经济发展的领域拓展与重点转移,兼具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的水资源成为城市旅游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滨水型城市的水利游憩空间规划是近期国内外水资源开发重点项目,规划的亮点在于以现实的空间展示历史的时间、以循环的开发手段映衬生态的规划理念。新型城市水休闲旅游规划应该依据生态循环理论,并且着力于实施“城市景区化”和“景区城市化”两大规划机制,即:前者为城市水休闲旅游的发展促使内部生态循环型水利游憩空间的数量增多和规模扩大,城市整体环境得以审美改善和生态优化;后者为城市水休闲旅游经济的发展带动生态循环型水利游憩空间及其周边区域呈现城市商业化现象和城市环境生态效益化现象。而如何在城市水资源开发规划过程中确保规划步骤的可行性和生态经济的有序性,对生态循环型地理规划模式和规划程序评估方法的研究势在必行。本论文以生态循环理论为核心指导理念,以“水资源整合评价—空间布局结构设计(空间规划)—水休闲旅游产品体系开发(实体开发)—旅游品牌营销推广(形象策划)—区域水休闲旅游产业发展”水资源转化过程为水休闲旅游循环型规划步骤链条,构建城市水休闲旅游“不规则锥形”规划模型和规划步骤评估体系。研究目的在于,使创建的水休闲旅游规划体系(包括机理、内容、步骤和方法等)能在城市滨水空间的实际规划过程中发挥实践指导作用并正确引导水休闲旅游经济的规划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可以通过旅游企业技术创新的驱动因子与企业集群的关系研究和滨水城市水休闲旅游环境承载力指标分析以评析水休闲旅游开发条件;(2)可以通过构建水利游憩型生态缓冲交替模型和游憩空间水利定量规划模型以评析空间发展模式与规划布局;(3)可以通过构建旅游者偏好成本博弈模型和产品开发型旅游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评析产品体系及其开发;(4)可以通过旅游客源市场供需平衡分析和基于生态循环感知能力调研的品牌规划方案筛选体系构建以评析品牌推广与维护;(5)可以通过宁镇扬区域旅游产业运作效果分析及扬州对区域旅游产业的贡献程度解析(利用数据面板模型)以评析辅助支撑体系,进而优化旅游规划反馈纠正系统。(6)以生态型旅游城市扬州为实证案例的研究表明,“不规则锥形”规划模型和评估体系在实际规划运营中是基本可行的。该规划体系的构建拓展了生态循环理论和休闲旅游理论的应用范畴,提高了规划模型运行的精准度,同时也维护了城市休闲空间的生态平衡和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并增强了旅游者和社区居民的生态循环意识和低碳行为。另外,生态型城市开发规划体系的构建和评价体系的创新有助于大区域内其他滨水城市的水休闲旅游开发规划,并为区域内生态循环型规划技术的改革与普及提供价值驱动力。

姚佩琰[10](2012)在《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方案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钥、生态之基。因此水资源的管理是面向社会的重中之重,但目前传统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已不能适应该省信息社会的需要,必须采用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加快水资源管理信息化进程。根据上述情况,针对浙江省水资源开发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关于浙江省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中信息采集传输、数据资源、应用支撑系统等三个层面的建设方案。本文首先阐述了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性,建设目的及意义。其次,在分析需求的基础上介绍了在信息数据采集传输系统中,通过无线GPRS网络或VPN专网将信息自动发送或者人工录入的方式传递至接收中心,以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来源,并对监测点设置和功能进行了分析。在数据库建设中,对业务库体建设提出了入库数据要求,并通过应用支撑平台提供对数据资源的访问,对于异构分布式数据库接口采用基于SOAP协议的WebService实现。在应用支撑系统建设中,介绍了采用MOM等技术实现公共基础服务的消息服务,用LDAP协议实现目录服务。最后,对整个系统功能设计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进一步有待研究的发展方向。

二、中国水利防汛集群系统的建设及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水利防汛集群系统的建设及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分布式架构的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在广东智慧水利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系统建设目标和设计原则
    1.1 系统建设目标
    1.2 系统设计原则
2 系统架构和实现
    2.1 系统架构
    2.2 系统核心部分实现
        2.2.1 新建高清视频监控点设计
        2.2.2 系统虚拟化平台设计
        2.2.3 系统展示平台
3 系统测试
4 结语

(2)丹东市城市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初步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国外研究概况
        1.2.2 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国内研究概况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丹东市城市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总体框架
    2.1 地区概况
        2.1.1 地区基本情况
        2.1.2 水文气象
        2.1.3 水资源
        2.1.4 水资源开发现状
        2.1.5 水资源工程
        2.1.6 水资源监测现状
        2.1.7 水资源信息化现状
    2.2 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总体设计
    2.3 丹东市城市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
        2.3.1 城市实时信息采集系统
        2.3.2 城市实时信息传输系统建设
        2.3.3 监控中心设置
        2.3.4 数据库系统
    2.4 小结
第三章 城市水资源实时信息采集
    3.1 地下水水位信息采集
    3.2 地表水监测
        3.2.1 水位、流量监测
        3.2.2 重要水源地监测
    3.3 重点用水单位监控
        3.3.1 地下取水井流量监测
        3.3.2 用水大户流量监测
    3.4 水质监测网
        3.4.1 水功能区监测
        3.4.2 排污口监测
        3.4.3 重要水源地监控
        3.4.4 水生态监测
    3.5 小结
第四章 丹东市城市水资源监控与管理系统平台构建
    4.1 平台主要结构
    4.2 信息采集传输层设计
        4.2.1 系统结构
        4.2.2 取用水监控体系
        4.2.3 重要保护的水功能区监控体系
    4.3 计算机网络层设计
        4.3.1 网络拓扑
        4.3.2 水利政务外网
        4.3.3 水利政务内网
    4.4 数据资源层设计
        4.4.1 数据资源层的系统结构
        4.4.2 综合数据库
        4.4.3 数据存储平台
        4.4.4 备份方案
        4.4.5 数据管理
    4.5 应用支撑层设计
        4.5.1 系统结构
        4.5.2 统一用户管理系统
    4.6 业务应用层设计
        4.6.1 系统结构
        4.6.2 水量监测子系统
        4.6.3 水质监测子系统
        4.6.4 信息发布服务子系统
        4.6.5 水资源业务管理系统
        4.6.6 用水总量控制子系统
        4.6.7 监督考核子系统
    4.7 应用交互层设计
        4.7.1 应用交互层总体设计
        4.7.2 业务应用门户功能设计
    4.8 小结
第五章 丹东市城市水资源监控与管理系统安全体系设计
    5.1 设计原则
    5.2 安全技术体系
        5.2.1 数据可靠性
        5.2.2 信道可靠性
        5.2.3 设备可靠性
        5.2.4 路由可靠性
        5.2.5 电源可靠性
        5.2.6 软件可靠性
    5.3 安全性设计
        5.3.1 系统与资源的访问控制与认证
        5.3.2 安全管理
    5.4 建设模式
    5.5 小结
第六章 丹东市城市水资源监控与管理系统系统集成设计
    6.1 集成原则
    6.2 集成内容
    6.3 硬件集成
    6.4 数据库集成
        6.4.1 应用系统集成方式
        6.4.2 应用系统集成方案
    6.5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宁夏引黄灌区信息化管理需求和核心流程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灌区管理研究现状
        1.3.1 灌区管理概念
        1.3.2 目前农业灌溉用水管理计量管理方法
        1.3.3 农业灌溉水费征收管理
        1.3.4 灌区灌溉管理及水利用系数提高方案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5 技术路线
    1.6 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宁夏引黄灌区现状综述
    2.1 宁夏引黄灌区基本情况
        2.1.1 青铜峡灌区
        2.1.2 沙坡头灌区
        2.1.3 七星渠灌区
        2.1.4 固海灌区
        2.1.5 红寺堡灌区
    2.2 灌区运行管理结构现状
        2.2.1 工程建设运行管理组织结构
        2.2.2 在编管理人员基本结构
        2.2.3 现行工程运行管理方式
    2.3 目前管理体制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2.4 信息化管理方案解决现状问题的关键
第3章 农村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需求分析及平台框架
    3.1 信息化管理需求分析
    3.2 总体原则、思路及技术框架
        3.2.1 总体原则
        3.2.2 总体思路
    3.3 功能结构
    3.4 技术结构
    3.5 信息化管理平台技术框架
        3.5.1 基础支撑体系
        3.5.2 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体系
        3.5.3 业务应用体系
第4章 农村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核心流程及功能设计
    4.1 项目管理-以高效节水项目管理为例
        4.1.1 拟建项目
        4.1.2 前期工作计划
        4.1.3 资金分配计划
        4.1.4 项目批复
        4.1.5 地块信息
        4.1.6 招投标及合同管理
        4.1.7 项目进度
        4.1.8 项目转结
        4.1.9 资金支付
        4.1.10 项目验收
        4.1.11 项目转工程
        4.1.12 项目联系人
        4.1.13 附件管理
        4.1.14 项目档案
    4.2 工程管理-以渠道管理为例
        渠道管理
    4.3 运行管理-以灌区灌溉管理为例
        4.3.1 水权分配
        4.3.2 厅下达年度指标
        4.3.3 县水指标分配
        4.3.4 水量计算
        4.3.5 自动化闸门管理
        4.3.6 农民用水者协会(WUA)
        4.3.7 水费收取
    4.4 GIS地图管理-以工程项目管理为例
        工程项目地图
    4.5 报表管理-以高效节水项目管理报表为例
        高效节水报表
第5章 信息化管理平台试点应用及改进建议
    5.1 信息化管理平台试点应用出现的问题
        5.1.1 信息化建设标准差异导致的矛盾
        5.1.2 信息化管理工作方式与原有工作模式的矛盾
        5.1.3 信息化后期维护运行长期投入保障不足
        5.1.4 综合型信息化管理人员匮乏
    5.2 应对问题的改进建议
        5.2.1 完善灌区信息化标准、制度
        5.2.2 推行新的建设管理运维模式
        5.2.3 落实运行管理内容及经费
        5.2.4 优化建设管理模式
        5.2.5 强化运行维护管理措施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问题探讨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基于模型标准化的水利数值模拟云服务平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平台架构设计与关键技术研究
    1.1 平台架构与业务流程设计
    1.2 虚拟计算资源池与集群管理
    1.3 模型标准化与组件化
        1.3.1 模型标准化与量化评价
        1.3.2 模型组件化
    1.4 模型组件调用与计算
2 云服务平台应用
    2.1 模型方案计算与可视化
    2.2 多模式计算效率分析
3 结语

(5)头屯河流域水情监测系统的改造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水情自动测报技术的发展
    1.3 问题的提出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头屯河流域概况及水情监测系统的现状分析
    2.1 流域概况
    2.2 社会经济
    2.3 水利工程
    2.4 水情自动测报现状及存在问题
第3章 头屯河流域水情监测系统的改造
    3.1 系统总体设计
    3.2 站网布设方案
    3.3 系统通信组网
    3.4 遥测站设计
    3.5 中心站设计
    3.6 分中心站设计
    3.7 投资概算
第4章 水情监测数据的分析应用
    4.1 基于SPSS软件的雨量径流回归分析
    4.2 基于小波分析-BP神经网络的径流预测
    4.3 径流预测小结
第5章 结论和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基于云服务的水库调度自动化系统优化改造与升级(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2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与优化调整
3 水调系统优化升级
    3.1 硬件设备的升级替换
    3.2 系统平台的软件优化
        3.2.1 基础软件平台的优化
        3.2.2 高级应用软件的开发应用
        3.2.3 基于物联网的云服务平台
4 结论

(8)云技术在水利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云计算与云GIS
    1.1 云计算
    1.2 云GIS
2 云GIS平台架构与关键技术
    2.1 平台总体架构
        2.1.1 平台软件环境
        2.1.2 平台硬件环境
        2.1.3 标准体系与安全保障
    2.2 关键技术
        2.2.1 虚拟化技术
        2.2.2 移动数据采集与同步技术
3 结语

(9)基于生态循环理论的城市水休闲旅游规划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突破与创新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综述
    2.1 生态循环型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研究动态
        2.1.1 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的耦合研究动态
        2.1.2 生态产业链与循环经济的耦合研究动态
        2.1.3 旅游经济与循环经济的耦合研究动态
    2.2 国内外滨水城市水休闲旅游发展的研究动态
        2.2.1 世界城市滨水空间研究历程及理论归纳
        2.2.2 城市滨水空间开发利用及规划设计研究
        2.2.3 城市水环境结构性整治与调整的研究
        2.2.4 滨水城市水休闲旅游发展过程的研究
    2.3 江苏省生态循环型滨水城市休闲旅游发展动态
        2.3.1 省内生态循环型城市滨水空间发展概况
        2.3.2 省内滨水城市休闲旅游发展概况
    2.4 相关突破点的研究进展
        2.4.1 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的差异性解析:“概念趋同”悖论
        2.4.2 生态休闲旅游理论与生态休闲旅游实践的矛盾:“无烟工业”悖论
        2.4.3 旅游生态“不经济”与旅游经济“不生态”的双重悖论
第3章 城市水休闲旅游规划的理论基础研究
    3.1 生态循环经济理论
    3.2 环境价值与资源承载力理论
    3.3 城市土地使用布局结构和景观生态理论
    3.4 利益相关者理论、社区参与理论与博弈论
    3.5 产业复合生态系统与生态产业链理论
    3.6 旅游生态系统和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3.7 生态水利工程理论
第4章 城市水休闲旅游规划模型与驱动模式研究
    4.1 城市水休闲旅游规划常规性思路剖析
    4.2 城市水休闲旅游规划战略理念与切实目标
    4.3 “不规则锥形”模型设计与构成因素分析
    4.4 基于“不规则锥形”模型的运行程序设计
    4.5 模型困境
    4.6 动态验证:引申出“时空拉升概念”
        4.6.1 城市资源经济到区域产业经济的转换拉升
        4.6.2 普通产品到生态产品的转换拉升
        4.6.3 生态企业到生态产业链的转换拉升
        4.6.4 区域经济优势转换拉升
        4.6.5 “不规则锥形模型”应用的特殊性到普遍性转换拉升
    4.7 本章总结
第5章 城市水休闲旅游开发条件评价研究
    5.1 城市水休闲旅游规划价值目标设定和水利旅游资源规划流程解析
        5.1.1 生态循环型城市水休闲旅游规划价值目标设定
        5.1.2 水利旅游资源规划流程解析
    5.2 城市水休闲旅游系统开发动力与水利游憩资源整治改进预案
        5.2.1 城市水休闲旅游系统开发动力要素分析
        5.2.2 城市水休闲旅游系统水利游憩资源整治改进预案分析
    5.3 城市水休闲旅游开发激励机制和开发约束机制
        5.3.1 生态循环型城市水利系统开发激励机制研究
        5.3.2 生态循环型城市水利系统开发约束机制研究
    5.4 城市水休闲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实证研究:以扬州古运河风景区水休闲旅游承载力评价为例
        5.4.1 扬州古运河风景区的地理资源概述及其旅游经济环境综述
        5.4.2 扬州古运河风景区的水休闲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测算指标设计及其计量方法
        5.4.3 扬州古运河风景区的水休闲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的实证测算结果分析
    5.5 本章总结
第6章 城市水利游憩空间拓展模式与循环型规划布局研究
    6.1 城市的“生态主导”定位与游憩空间规划轮廓
        6.1.1 城市“生态主导”定位
        6.1.2 生态主导式的游憩空间“规划轮廓”
    6.2 生态主导式城市水利游憩空间布局发展理念与动力机制
        6.2.1 水利游憩空间布局的发展理念
        6.2.2 水利游憩空间布局的动力机制
    6.3 生态主导式城市水利游憩空间拓展模型与评估步骤
        6.3.1 水利游憩空间拓展模型构建与内涵阐述
        6.3.2 基于拓展模型的规划效果评估步骤
    6.4 生态主导式城市水利游憩空间要素的循环型规划布局
        6.4.1 空间内水网络的循环运转模式
        6.4.2 空间内绿地系统循环运转模式
        6.4.3 休闲游憩景区循环系统运转模式
        6.4.4 空间内社区基础设施循环运作模式
    6.5 实证举例:基于水利游憩型生态缓冲交替模型的扬州水城游憩空间规划方案设计流程
        6.5.1 扬州水城游憩空间生态缓冲交替规律构成要素探索
        6.5.2 扬州水利游憩空间生态缓冲交替模型规划的效果循环评估逻辑与误差反馈程式
        6.5.3 扬州水利游憩空间水利定量规划模型的构建与过程阐释
    6.6 本章总结
第7章 城市水休闲旅游产品体系构架及其开发方案研究
    7.1 城市水休闲旅游产品和线路的开发现状分析与开发标准设定
        7.1.1 开发现状分析
        7.1.2 开发标准设定
    7.2 城市水休闲旅游产品和线路的分类体系与开发序列
        7.2.1 分类体系
        7.2.2 开发序列
    7.3 水休闲旅游产品和线路的生态循环型开发方案(产品详规体系)
    7.4 生态循环型水休闲旅游产品和线路差异化研究(旅游者偏好成本博弈模型)
    7.5 关于水休闲旅游产品开发的旅游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实证研究:扬州某旅游食品生产企业的绩效评价)
    7.6 本章总结
第8章 城市水休闲旅游品牌推广与维护研究
    8.1 水休闲旅游品牌的现状评价体系构建
        8.1.1 水休闲旅游品牌的客源市场总量评价
        8.1.2 城市国内水休闲旅游客源市场细分模式与客源市场要素评价
        8.1.3 城市国外水休闲旅游市场的地域分布规律
        8.1.4 城市水休闲旅游客源市场环境分析与客源市场规模预测
    8.2 水休闲旅游品牌的开发规划研究
        8.2.1 水休闲旅游品牌定位系统
        8.2.2 水休闲旅游品牌项目规划
        8.2.3 水休闲旅游品牌形象规划的关键性步骤
        8.2.4 水休闲旅游品牌规划过程中生态循环感知能力调研与品牌规划方案的筛选策略
    8.3 水休闲旅游品牌的推广与维护策略机制研究
        8.3.1 构建水休闲旅游联合体,成立发展制度化协调机构以保地区间的利益协调。113
        8.3.2 探索金融制度和创新旅游产品品牌交易制度,维护认证化旅游产品和标准化旅游市场
        8.3.3 优化旅游企业网络和旅游品牌产业信息平台,确保产业组织基础设施的公共利用率
        8.3.4 明确政府、水休闲旅游地经营者、旅行社、社区居民和旅游者的职责,改革政府考核指标并加速旅游企业成为市场主体
    8.4 本章总结
第9章 城市水休闲旅游规划辅助支撑体系研究
    9.1 城市水休闲旅游规划误差反馈纠正系统形成机理及辅助支撑动力研究
    9.2 城市生态循环型水休闲旅游产业链的协调整合策略研究
        9.2.1 城市水休闲旅游产业链构建影响因素及驱动机制分析
        9.2.2 城市水休闲旅游产业链构建过程中的利益驱动模式分析
        9.2.3 城市水休闲旅游产业链构建步骤及协调整合模型创新分析
    9.3 城市生态循环型水休闲产业链的运行保障机制研究
        9.3.1 水休闲旅游开发中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法律法规体系
        9.3.2 水休闲旅游发展中旅游企业生态化内部发展模式
        9.3.3 水利旅游资源的循环式管理与水资源定额配额管理的保障体系
        9.3.4 水资源生态安全监测保障体系和水休闲旅游信息反馈系统
    9.4 区域水休闲旅游经济板块中产业内的利益协调机制研究
        9.4.1 生态循环型水休闲旅游中旅游企业 A 与旅游企业 B 间的利益博弈分析
        9.4.2 生态循环型水休闲旅游中旅游企业与游憩空间参与居民间的利益博弈分析
        9.4.3 生态循环型水休闲旅游中旅游企业与游憩空间经营主体间的利益博弈分析
        9.4.4 生态循环型水休闲旅游中游憩空间经营主体与参与居民间的利益博弈分析
        9.4.5 生态循环型水休闲旅游中旅游企业与行政机构间的利益博弈分析
        9.4.6 生态循环型水休闲旅游中城市行政机构与区域经济板块行政机构间的利益博弈分析
    9.5 实证研究——宁镇扬经济板块水休闲旅游产业运作效率分析
        9.5.1 宁镇扬区域水休闲旅游产业运作模式现状概述
        9.5.2 扬州城市水休闲旅游产业在与宁镇扬区域、省内其他滨水城市区域的产业经济势能对比分析
        9.5.3 宁镇扬区域经济板块水休闲旅游产业运作效果分析及扬州对区域水休闲旅游产业的贡献程度解析
    9.6 本章总结
第10章 研究结论与问题展望
    10.1 论文主要研究结论
    10.2 遗存问题的建议展望
附件: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相关科研工作
摘要
Abstract

(10)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方案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水资源信息管理现状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5 主要特色
第2章 信息与传输系统设计
    2.1 系统设计原则
    2.2 系统结构设计
        2.2.1 监测终端设计
        2.2.2 接受中心设计
        2.2.3 传输网络设计
    2.3 监测点设置与功能
        2.3.1 取水口监测
        2.3.2 水功能监测
        2.3.3 水源地监测
        2.3.4 重要控制断面监测
        2.3.5 排污口监测
        2.3.6 地下水监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数据库设计
    3.1 设计原则
    3.2 数据库建设
        3.2.1 业务库体建设
        3.2.2 数据入库
        3.2.3 数据接口设计
        3.2.4 数据储存
        3.2.5 库表设计
        3.2.6 数据库层安全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应用支撑系统设计
    4.1 应用支撑系统
    4.2 设计原则
    4.3 总体结构
    4.4 接口设计
    4.5 系统资源服务
    4.6 公共基础服务
    4.7 CA服务
    4.8 应用层及接口安全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录用和发表的论文
攻读学位期间从事的工程项目

四、中国水利防汛集群系统的建设及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分布式架构的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在广东智慧水利的应用[J]. 王亮. 广东水利水电, 2021(12)
  • [2]丹东市城市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初步建设研究[D]. 高飞. 沈阳农业大学, 2018(04)
  • [3]宁夏引黄灌区信息化管理需求和核心流程功能研究[D]. 丁凯. 清华大学, 2018(02)
  • [4]基于模型标准化的水利数值模拟云服务平台研究[J]. 夏润亮,冯兴凯,何明民,吴虎统. 水利信息化, 2015(06)
  • [5]头屯河流域水情监测系统的改造及应用[D]. 彭佳. 新疆农业大学, 2015(03)
  • [6]基于云服务的水库调度自动化系统优化改造与升级[J]. 滕玉楠. 水电能源科学, 2015(06)
  • [7]基于4G多媒体集群的监控系统研究与实践[J]. 王磊,陆鹏飞,李风雷. 水利信息化, 2015(02)
  • [8]云技术在水利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中的应用[J]. 刘仲刚,陈辉,黄章羽,陆明. 水利信息化, 2014(02)
  • [9]基于生态循环理论的城市水休闲旅游规划体系研究[D]. 宋立. 南京林业大学, 2012(10)
  • [10]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方案的设计与实现[D]. 姚佩琰. 浙江工业大学, 2012(02)

标签:;  ;  ;  ;  ;  

中国水利防洪集群系统的建设与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