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

关于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关于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几点设想(论文文献综述)

蒋晨茜[1](2022)在《高校会计教学中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文中指出会计职业道德是促进学生将会计知识转化为社会生力的基础条件,也是学生立足社会会计行业的重要保障。当前高校会计教学中更加重视会计技能教育,忽视职业道德基础教育。学生受到各种价值观念的影响,其所具备的会计职业道德不足以支撑其开展会计工作,职业道德有待于进一步完善。高校在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方法较为落后,理论东西较多,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当前高校会计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效果不理想的情况,应该立足社会对人才的培养需求,增强会计教学中学生的职业道德建设,提升高校会计人员的培养质量。

王晨[2](2022)在《关于中职会计教学中的职业道德教育探讨》文中认为中职学校培养出来的会计专业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而且要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作为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教师,在开展会计专业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本文分析了目前中职会计教学中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方法,希望能够对中职学校的会计人才培养提供一些帮助。

陆法朵[3](2021)在《探究职业道德教育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渗透》文中研究指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以来,市场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因此,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有对能力的要求,同时也有对职业道德的要求。而坚持自己的职业操守是每个会计人的必然条件,所以职业道德教育在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中变得尤为重要。阐述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分析了中职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解决措施。

王蕊[4](2021)在《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研究》文中认为在2021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同志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指出“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接班人,必须立志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中内蕴无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要求党的年轻干部必须始终践行并传承下去。青年公职人员是党的年轻干部队伍的主要后备军和人才储备力量,是年轻一代国家行政的主体,是未来党和国家建设事业的中流砥柱和中坚力量。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年轻干部的道德建设工作,在多次会议和讲话中强调年轻干部要讲政德、立政德、修政德、强政德,青年公职人员道德虽不完全等同于年轻干部政德,但其内涵价值也自然蕴蓄其中。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的道德状况不仅代表着整个职业群体的道德总水平,还对全社会的道德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关乎整个民族的道德进步和文明发展程度,关乎整个国家和民族的长治久安。因此,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在新时代尤为重要,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工作尤为紧迫。新时代强调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不仅对规范青年公职人员自身行政行为以确保正确履职尽责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更是新时代为加强党的各方面建设“铸魂补钙”所必须施行的关键举措。强化青年公职人员的道德有利于在国家行政人员群体中进一步筑牢理想信念之基、补足精神信仰之钙、把稳思想灵魂之舵、秉承民族精神之脉。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应以政治品德建设作为中心和统领,以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作为基本准则,深度融合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基本纲要中的总体要求和四个基本着力点,同时注意结合青年公职人员的特质和优势,为促进并形成更高水平的青年公职人员道德而不懈努力探索。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工程的顺利推进以及建设目标的最终达成需要将深入系统的理论分析与扎实可行的实践探索紧密结合,以尽快在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的内外布局中形成强大合力获取最优效果。为此,本文特采取理论研宄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将全文共划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详细论证与分析: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本研究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学界目前关于相关论题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行文思路、逻辑架构、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有何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等,奠定了本论题的研究基础和起点。第二部分为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相关问题概述。分别对公职人员、青年公职人员、青年公职人员道德三个核心概念进行阐释和界定,同时对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的各方要素包括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导原则、主要内容等进行具体解析,以此明确本研究的主体和价值。第三部分为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的理论资源。本章节分别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相关理论、国外公职人员道德建设做法与经验借鉴等四个层面出发,作为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的理论之基,为后续章节相关结论的得出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第四部分为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问题及成因。这一部分是本论文的重点部分。首先,对目前我国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现状加以概述,这部分内容主要突出我国在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方面已经取得的成绩,具体包括:青年公职人员的个人素养多维提升、道德认同显着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卓有成效、先进道德模范层出不穷等几个方面。紧接着,明确指出目前我国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现存主要问题在于:理想信念面临挑战、教育培训效果欠佳、制度体系存在缺陷等,并针对现存问题着重从思想观念、制度机制、社会环境三个层面深入系统地分析了可能导致上述现存问题出现的原因。本部分内容的论述为下一篇章部分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优化路径明确了方向。第五部分为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的优化路径。这是本论文的又一重点部分。本篇章中认为,为了更好的解决和优化上一部分中指出的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现存主要问题,首先要把握两个基本前提,即注重顶层设计和抓牢“关键少数”。紧接着重点从深化青年公职人员自身道德修养,以实现“以心修德”;强化青年公职人员道德教育培训,以实现“以教强德”;完善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制度设计,以实现“以制固德”;优化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环境,以实现“以境养德”等几个具体层面着力展开相关论述。通过编织全面、系统、安全的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网络,形成科学、有效、灵活的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发展模式,加快提升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水平,有效促进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提升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

王美[5](2021)在《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政策变迁研究(1912-1949)》文中研究表明民国时期的高等教育政策在承袭清末的基础上,破旧立新、中西融合,随时代的发展不断调适、充实、完善,推动了高等教育的近代转型,保障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存续发展,实现了功能与价值的合一。本研究基于对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政策变迁历程的回顾,呈现了民国时期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与其政策制定及实施过程相互制约与促进的样态,并累积了特殊时期高等教育政策革新与完善的历史经验。本研究以一种找寻与回溯的历史视角,对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政策的变迁进行了系统考察,结合全面与局部高等教育发展概况,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展现了高等教育政策内容要素变化和政策运行过程,让色彩斑斓的民国高等教育政策图景生动地铺展开来,从动态中去把握高等教育政策的演进轨迹与特征,阐释高等教育政策变迁的历史合理性与局限性,从而为当下高等教育政策改革提供借鉴与启示,达到以史鉴今的目的。论文主体分为四个部分,首先,着眼于挖掘民国历史的大格局之异,与高等教育政策变迁的内在逻辑关联,侧重分析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政策变迁的社会背景,从政治局势的杌陧、经济形势的起伏、文化运动的洗礼,以及教育轨迹的转换四个方面展开。其次,按照回溯性的政策分析方式,根据高等教育政策的基本组成要素分类,对办学政策、经费政策、学科与课程政策、招生与考试政策、教员与学生政策的演进轨迹进行深度把握。在纵向深描政策变迁的同时,又以横向的视角,来透视不同阶段各类高等教育政策的制定内容、执行情况及实施效果,并将高等教育政策的要素变化、地方应对、大学实践、校长活动穿插起来,构成一个动态、丰富的叙述结构,使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政策的变迁过程得以真实的复原呈现。再次,聚焦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政策变迁进程的关键之处,分析影响高等教育政策变迁的内外因素,从外部因素来看,包括社会诉求的不断牵引、知识分子及教育团体的持续呼吁、教育问题的严重性变化等;从内部因素来看,涉及权威集团理念的转变、议案审议方式的变化、目标群体价值偏好选择的差异等。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政策发生了回应性与适应性的变迁。与此同时,归纳凝练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政策变迁的特点,并探究其中的利益逻辑。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政策演进呈现出“工具本位”的政策价值取向不断强化、政策内容体系日臻完善与成熟、政策施行手段逐步多样化等重要的历史特点。其背后的利益逻辑则主要是利益群体矛盾调和的分期变化、利益群体价值博弈的纵向映现以及政策利益与代价之间的成本考量。最后,审视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政策变迁所呈现的先进性与局限性。民国时期的高等教育政策,在新潮与旧浪的冲击下流变绵延,一直在努力谋求西方文化与本土文化的适当融合,不断通过立法建设来规范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同时,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政策的历史演进,是铺陈理想与务实选择的产物,其生命力既来源于预先的理论准备,更扎根于实践中的丰富与拓展。但回溯历史,对民国高等教育政策的变迁进行审慎的考量后,发现其也有局限性。如高等教育政策数量与质量的不匹配、政策设计与政策执行的阻隔、“行政决策”与“学术决策”沟通与协调的非一贯性等。探赜索隐、以史鉴今。本研究将目光投射到那段逝去的历史中,通过多层面、多角度对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政策的演进进行分析,得出一些现实启示,即在当下高等教育政策建设过程中,要秉承一种辩证视角和开放心态,既坚持高等教育政策的国际化视野,又要积极建构中国化坐标,不断推进高等教育政策的法制化建设,兼顾高等教育政策的“质”与“量”的双重效益,靶向高等教育需求精准施策,完善高等教育政策的执行监督机制,并合理定位高等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使当下高等教育政策改革与发展能够真正助力“双一流建设”,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张敏[6](2021)在《新时代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离不开高效的会计工作的支撑。作为会计工作具体执行者,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的高低影响着会计信息的正确表达与高效传递。而其中会计职业道德素养的高低更是重中之重。当前会计从业者数量众多,职业道德素养参差不齐,会计行为失范问题较为突出。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左钰菲[7](2020)在《登云股份IPO中的舞弊和审计监管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以及社会进步,证券市场也在加速发展,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对我国的经济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同样应该引起重视,那就是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现象依然层出不穷,严重影响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和稳定。在目前我国刚刚修订完《证券法》的背景下,针对上市公司的舞弊行为进行研究对于推动我国证券市场发展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在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选择舞弊风险因子理论进行研究与综述,并以这一理论为基础对登云股份的舞弊动因进行分析,确定其舞弊的原因、现象、手段以及结果,继而利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对信永中和审计失败进行分析,并结合登云股份案例为治理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提出建议与对策。登云股份于2014年上市,但在2015年就被证监会立案调查,2017年证监会宣布调查结果及处罚措施。登云股份在IPO申请文件和上市后年报中,均存在虚假记载、重大遗漏的违法事实。具体包括:部分三包索赔费、咨询服务费、会务费不入账,票据贴现费用不入账、提前确认收入,未按规定披露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等。证监会在例行发布会上对登云股份的造假案作出了行政处罚: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60万元的顶格罚款;对登云股份时任董事及高管处以30万元罚款及五年市场禁入,其余责任人、保荐机构以及其他中介机构也相应被罚。通过对登云股份种种行为的分析,本研究发现其舞弊动因包括:管理层道德素养不足以抵抗诱惑,企业融资的压力,内控机制不健全,外部政府政绩的需要,中介机构的失职以及监督不到位等。在分析完登云股份的舞弊动因及各方责任后,本研究针对上市公司、中介机构、IPO发行审核制度和监督机构分别提出了一些建议与对策。首先,上市公司要完善内控环境、加强道德教育;其次,中介机构要保持独立性及应有的职业怀疑,完善外部监督体系,可以适度降低企业发生舞弊的风险;最后,监管部门要提高违法成本,有效保证IPO制度、审计制度可以在企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为以登云股份为代表的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风险进行预警,为预防财务舞弊问题提供建议,为已经出现的财务舞弊行为提供解决措施,同时为中介机构检查企业是否存在舞弊行为和政府监管部门治理财务舞弊问题提供方法和借鉴。

张晶艺[8](2020)在《关于中职学校会计教学中职业道德教育的探讨》文中提出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提速使得中职学校的教育理念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中职学校积极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将教学的重心放在了如何更好地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的教育上,这不仅有利于提升中职学校中整个的教学质量,同时也保障了学生在初入社会时可以有一个更好的立足的资本,从而使学生自身进行多方面的发展完善。本文主要围绕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展开研究探讨,并设计出了几点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措施。

孔航[9](2019)在《国有商业银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研究 ——基于对北京A银行的调查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从个体德性到社会公德,社会对道德问题的关注由来已久。职业道德是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基于职业活动实践产生的意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规范性。职业道德是人们在职业活动实践中所应遵循的各种行为准则的总和,既包括从业者与服务对象的关系,也包括职工间的关系和职业间的关系。职业道德必须是能够得到从业者的认同和自觉执行的规范。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增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是在马克思主义职业道德教育理论指导下,结合银行的本质属性和时代特征,通过完善教育内容,明确教育主体,优化教育方法,更新教育载体,提高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水平。对国有商业银行从业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既是回应新时期职业道德现实问题的需要,也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国有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促进银行的规范化发展,优化银行的企业文化,树立银行的企业形象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关于职业道德教育的理论首先是从如何认识人开始的。人的本质理论和发展理论为职业道德教育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马克思关于市场经济和道德关系的论述为分析国有商业银行职业道德教育提供了情境性的指导。涂尔干的职业伦理思想与社会整合关系理论对国有商业银行职业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国有商业银行职业道德教育必须置于银行企业形象、银行社会责任、员工个体发展这个总体框架下进行分析,职业道德是银行企业文化和核心竞争力之间的中介,是银行更好履行社会责任和员工个人更好发展的基石。国有商业银行的特殊性质,其社会责任除了一般的企业社会责任外还需要承担更多的政治任务。这反映到职业道德教育中就不仅仅需要强化一般的职业规范的教育,还必须强化相应的公共责任教育。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时期公众对国有商业银行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的期待。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特殊的社会地位,其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状况具有很强的社会示范效应,甚至影响行业本身的社会形象。通过调查了解国有商业银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形式、管理执行等方面的基本状况,发现组织情境下存在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表面化、教育方式单一化、教育认同低度化等问题。从国有商业银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的影响因素来看,宏观层面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信息环境和社会风气,组织层面的银行组织文化与商业伦理、银行内部组织管理和考核、合规教育内容、道德教育形式,个体层面的职业定位、责任意识和价值观,以及从业者的职业体验、职业压力、薪酬满意度等因素影响着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基于对国有商业银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的客观现实、从业者的主观感知及具体影响因素的分析,在真实情境中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可能是新时代职业道德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本文提出,在系统论的指导下,结合生态理论,对国有商业银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进行生态性优化。在坚持系统性、开放性、多样性原则下,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和集体主义原则,明确理念和教育目标,完善过程教育制度,从而提升职业道德素养。具体而言,重塑职业道德教育主体责任,培育组织核心价值观和信仰文化;优化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理念和内容,强调为民服务、以人为本、契合需求,强调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时代性;完善职业道德教育方法,开发职业道德教育载体,运用新时代的管理载体、文化载体和网络载体,实现职业道德教育的生活化,从而实现快乐工作和职业成长的目标。

张也[10](2018)在《关于中职学校会计教学中职业道德教育的探讨》文中研究说明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持续增加,也是对许多高校和中职院校都开设了相应的会计专业,尤其是对于专门培养初级会计人才的中职院校而言,在针对学生的会计职业技能进行培养的同时,应该重视职业道德教育,以确保学生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会计人才。不过从目前来看,许多中职院校在会计教育中,并没有给予职业道德教育足够的重视,导致职业道德教育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从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出发,就其在职业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问题的有效解决对策,希望能够为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的改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一些参考。

二、关于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几点设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几点设想(论文提纲范文)

(1)高校会计教学中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高校会计教学中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社会诚信危机影响
    (二)提升学生专业能力要求
    (三)增强学生竞争力的要求
    (四)学生实现自我发展需求
二、当前高校会计教学中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侧重会计专业教育,忽视职业道德教育
    (二)教学方法单一
    (三)教学内容没有与社会实践结合
三、高校会计教学中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路径
    (一)转变教育观念
    (二)创新教学方法
    (三)拓展教学内容
    (四)强化教师的引导作用
    (五)完善会计教学评价体系
结语

(2)关于中职会计教学中的职业道德教育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中职学校会计教学中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教育
    (二)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教育
    (三)会计职业道德警示教育
三、中职学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足
    (二)教育教学方式单一
    (三)师资队伍建设乏力
四、关于加强中职学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建议
    (一)明确教学目标,完善教学体系
    (二)丰富教学方式,完善考核办法
    (三)提升师资力量,改善教学质量
    (四)增加校企互动,促进教学相长
结语

(3)探究职业道德教育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渗透(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职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现状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实际生活脱节,过于理论化
    (二)法治教育内容较为枯燥,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
    (三)职业道德教育重要性认识不够,相关师资缺乏
二、中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
    (二)由会计职业的特殊性质决定
    (三)有利于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中职会计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策略
    (一)进行合理课时规划,有效融入职业道德内容
    (二)增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渗透会计法律法规
    (三)巧妙运用案例教学,通过情境创设开展教育
    (四)完善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建立会计专业诚信档案

(4)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相关问题概述
    2.1 青年公职人员道德的核心概念
        2.1.1 公职人员
        2.1.2 青年公职人员
        2.1.3 青年公职人员道德
    2.2 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的要素解析
        2.2.1 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2.2.2 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的指导原则
        2.2.3 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第3章 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的理论资源
    3.1 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相关思想
        3.1.1 经典马克思主义的青年思想
        3.1.2 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公仆思想
    3.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相关思想
        3.2.1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青年相关论述
        3.2.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干部道德建设相关论述
    3.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相关思想
        3.3.1 以“内修”和“仁政”为核心的儒家官德建设思想
        3.3.2 以“大道”和“不争”为核心的道家官德建设思想
        3.3.3 以“信义”和“法治”为核心的法家官德建设思想
    3.4 国外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相关思想及做法借鉴
        3.4.1 英国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相关思想及主要做法
        3.4.2 美国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相关思想及主要做法
        3.4.3 日本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相关思想及主要做法
        3.4.4 韩国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相关思想及主要做法
第4章 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问题及成因
    4.1 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成绩
        4.1.1 个人素养多维提升
        4.1.2 道德认同显着强化
        4.1.3 廉政建设卓有成效
        4.1.4 道德模范层出不穷
    4.2 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现存主要问题
        4.2.1 理想信念面临挑战
        4.2.2 教育培训效果欠佳
        4.2.3 制度体系存在缺陷
    4.3 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4.3.1 思想观念原因
        4.3.2 制度机制原因
        4.3.3 社会环境原因
第5章 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的优化路径
    5.1 以心修德:深化青年公职人员自身道德修养
        5.1.1 提升道德认知,坚定道德信仰
        5.1.2 培养道德情感,构建道德良心
        5.1.3 磨砺道德意志,修炼道德品格
        5.1.4 鼓励道德实践,争当道德模范
    5.2 以教强德:强化青年公职人员道德教育培训
        5.2.1 创新青年公职人员道德教育原则方法
        5.2.2 丰富青年公职人员道德教育核心内容
        5.2.3 整合青年公职人员道德教育各方资源
    5.3 以制固德:完善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制度设计
        5.3.1 加快青年公职人员道德法制建设
        5.3.2 深化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培训机制
        5.3.3 健全青年公职人员道德监管机制
        5.3.4 强化青年公职人员道德考评机制
    5.4 以境养德:优化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环境
        5.4.1 培厚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
        5.4.2 打造绿色健康经济新常态环境
        5.4.3 培育积极向上的先进文化环境
        5.4.4 营造文明和谐舒心的社会环境
        5.4.5 构建清朗明净网络空间新秩序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攻读成果
致谢

(5)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政策变迁研究(1912-194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论
    一、研究的缘起
    二、研究的问题
    三、相关概念界定
    四、相关文献综述
    五、研究的价值
    六、研究思路与方法
    七、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社会的变化: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政策变迁的背景
    一、政治局势的杌陧
        (一)共和体制初建催发民初教育新气象
        (二)一元权力制度促使教育权向上集中
        (三)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引发教育态势迫紧
    二、经济形势的起伏
        (一)实业经济初步发展对教育的有限投入
        (二)稳定财政格局促使教育经费短暂平稳
        (三)强化收支控制导致教育陷入生存困境
    三、文化运动的洗礼
        (一)复古逆流回澜与反复古主义的斗争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多元思想碰撞
        (三)三民主义文化涌现与国家意志统制
    四、教育轨迹的转换
        (一)“以日为师”教育基准的破除
        (二)德美教育理念由边缘走向主流
        (三)法国教育模式在近代中国的延展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初期的探索:高等教育政策实现多样化起步(1912-1926)
    一、民主决策机制及其多样高等教育政策制定
        (一)学制的趋新改造与办学新规定
        (二)教育经费“指定专款”的设想
        (三)学科规程“现代性”的融入
        (四)招考办法“独立化”的尝试
        (五)教员与学生管理规程的初拟
    二、“悬浮型”政权管理下的高等教育政策实施
        (一)自由治学改革实践的进行
        (二)管理中的纷乱:教育财政方案执行失范与索薪运动
        (三)自由中的无序:单独招生政策的实施困境
    三、革新起步的高等教育政策效果
        (一)近代政策体系初具,引导高等教育事业初步发展
        (二)政策设计缺乏规划,导致大学规模过度扩张
        (三)政策实施效果式微,管理高等教育能力有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秩序的选择:高等教育政策趋向规范化与体系化(1927-1936)
    一、国家意识形态的深嵌及其高等教育政策选择
        (一)三民主义教育宗旨下办学法令的颁布
        (二)国家对教育经费筹拨的权威保障
        (三)训政时期学科政策内容的不断充实
        (四)“单独招生”向“计划招生”的政策过渡
        (五)教员与学生管理规定的“规范化”完善
    二、“压力型”强权推动下的高等教育政策落实
        (一)大学整顿工作的有力推进
        (二)中央财政训令下发与地方应对
        (三)“党化”与“秩序化”:训育政策的强化执行
        (四)“取舍”与“统一”:各校师生管理办法的实施
    三、发展与控制双重奏的高等教育政策效果
        (一)政策体系逐步规范,立法建设取得成果
        (二)政策实施效力增强,推动高等教育秩序化管理
        (三)政策强制性加大,促使府学互动和博弈增多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失序的应对:高等教育政策进行应急调整与迁变(1937-1949)
    一、抗战建国及其高等教育应急政策部署
        (一)教育方针的仓促调整与学校布局规划
        (二)教育经费“减成拨发”办法的采用
        (三)配合战时需求的学科训令变化
        (四)“统一招生”到“多元选拔”的政策转衔
        (五)教员与学生相关事项的“调适性”补充
    二、“挽救性”动员督促下的高等教育政策执行
        (一)抗敌御辱与内迁方案的临危施行
        (二)统一招生政策的短暂实施与终止
        (三)恢复秩序的艰难努力:复员与甄审计划的开展
        (四)困境中的生存维系:各校有限的师生救济方案和措施
    三、喜忧参半的高等教育政策效果
        (一)政策纵向供给较为密集,立法数量得到扩充
        (二)确立战时教育政策体系,挽救高等教育事业
        (三)政策执行效果欠佳,影响大学稳定发展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动因的探寻: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政策变迁的影响因素
    一、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政策变迁的外部因素
        (一)社会诉求与国家危机的回应——外部场域发生的改变
        (二)知识分子与教育团体的起弊——政府与民间的自主互动
        (三)教育问题凸显及严重性变化——决策主体关注度的提升
    二、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政策变迁的内部因素
        (一)政党规约的折射与渗透——执政集团理念的转变
        (二)决策程序的失调与规范——议案审议方式的变化
        (三)目标群体的规避与适从——价值偏好选择的差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演进的归结: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政策变迁的特点表征与利益逻辑
    一、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政策变迁的特点表征
        (一)“工具本位”的政策价值取向不断强化
        (二)政策内容体系日臻完善与成熟
        (三)政策施行手段逐步多样化
    二、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政策变迁的利益逻辑
        (一)利益群体矛盾调和的分期变化
        (二)利益群体价值博弈的纵向映现
        (三)政策利益与代价之间成本考量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历史的审思: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政策变迁的评析与启示
    一、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政策变迁的经验借鉴
        (一)谋求西方文化与本土文化的适当融合
        (二)通过立法建设来规范高等教育事业发展
        (三)从理论构建和实践需求中生成教育政策
    二、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政策变迁的历史局限
        (一)政策“质”呈现与“量”供给的脱节
        (二)政策设计“幻象”与执行“真相”的阻隔
        (三)“行政决策”与“学术决策”的摇摆
    三、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政策变迁的现实启示
        (一)建构高等教育政策的国际化视野与中国化坐标
        (二)推进高等教育政策法制化建设与社会发展并轨
        (三)兼顾“质”“量”效益,靶向高教需求精准施策
        (四)完善高等教育政策的执行监督与约束机制
        (五)形成合理的高等教育政策价值取向与选择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6)新时代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
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1.会计职业道德意识淡薄
    2.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短缺
    3.会计执业环境“不友好”
    4.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不完备
    5.内控监督体系失能
三、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几点对策
    1.增强会计职业道德意识
    2.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3.净化会计执业环境
    4.健全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
    5.建立健全内外监督机制
四、结语

(7)登云股份IPO中的舞弊和审计监管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IPO舞弊概述
        2.1.1 IPO定义
        2.1.2 IPO财务舞弊
    2.2 审计失败概述
        2.2.1 审计失败定义
        2.2.2 审计失败认定标准
    2.3 理论基础
        2.3.1 舞弊动因理论
        2.3.2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
第三章 登云股份财务舞弊案案例描述
    3.1 登云股份案例选择原因
    3.2 怀集登云汽配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3.3 登云股份IPO舞弊案案情回顾
    3.4 登云股份舞弊案处罚结果
    3.5 登云股份审计失败描述
第四章 登云股份财务舞弊案案例分析
    4.1 登云股份财务舞弊分析
        4.1.1 登云股份IPO财务舞弊动因分析
        4.1.2 登云股份IPO财务舞弊手段分析
        4.1.3 登云股份IPO财务舞弊结果分析
    4.2 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分析
        4.2.1 审计程序执行不到位
        4.2.2 未保持足够的职业怀疑
        4.2.3 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不足
        4.2.4 事务所质量控制缺陷
    4.3 登云股份舞弊案各参与方责任分析
        4.3.1 登云股份责任分析
        4.3.2 会计师事务所责任分析
        4.3.3 律师事务所责任分析
        4.3.4 证券公司责任分析
第五章 对IPO各参与方的建议与对策
    5.1 完善政策措施规范IPO公司上市行为
        5.1.1 完善公司内部控制环境
        5.1.2 加强内部控制建设
        5.1.3 优化股权结构
        5.1.4 加强会计人员道德教育
    5.2 确保中介机构发挥相应的作用
        5.2.1 提高中介机构服务质量,并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5.2.2 改良保荐制度
        5.2.3 提高审计力度与质量
        5.2.4 增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
        5.2.5 谨慎选择IPO审计项目
        5.2.6 保持应有的职业怀疑
    5.3 完善IPO发行审核制度
        5.3.1 整顿财务管理,杜绝代收款等违规现象
        5.3.2 拓宽IPO信息披露传递路径
    5.4 完善监督机构监管力度
        5.4.1 加大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
        5.4.2 加大对中介服务机构的监督力度
        5.4.3 提高违法乱纪成本和惩罚力度
        5.4.4 建立健全赔付索赔机制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关于中职学校会计教学中职业道德教育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二、现阶段我国的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在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在教学过程中只侧重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缺少对其进行职业素养的培养
    (二)教材内容不够完善,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内容比较少
    (三)教学模式没有与时俱进,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方法不规范
三、提升中职会计教学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方法
    (一)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案,实现会计专业知识与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步教学
    (二)在教学中强化职业道德规范的知识,创建完善的评价体系
    (三)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在会计专业课程中的设置
四、结束语

(9)国有商业银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研究 ——基于对北京A银行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道德教育的相关概念及思想理论研究
        1.2.2 职业道德教育的研究
        1.2.3 国有商业银行职业道德教育的研究
    1.3 研究方法
        1.3.1 调查研究法
        1.3.2 文献研究法
        1.3.3 案例研究法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2 国有商业银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理论界说
    2.1 马克思主义职业道德的内涵与特征
        2.1.1 道德的内涵及特征
        2.1.2 职业道德的内涵及特征
    2.2 马克思主义职业道德教育的相关理论
        2.2.1 马克思主义职业道德教育思想
        2.2.2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
        2.2.3 马克思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理论
        2.2.4 为人民服务宗旨和集体主义原则思想
    2.3 职业道德教育其他相关思想渊源
        2.3.1 中华传统道德修养思想
        2.3.2 涂尔干职业伦理思想
    2.4 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公共责任与职业道德教育的特征
        2.4.1 新时代国有商业银行的挑战与职业道德教育
        2.4.2 国有商业银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地位与本质特征
3 国有商业银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分析框架
    3.1 银行企业形象塑造中的职业道德教育
        3.1.1 职业道德与银行企业形象的关系
        3.1.2 职业道德是银行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的逻辑中介
    3.2 银行社会责任履行中的职业道德教育
        3.2.1 国有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在规定性
        3.2.2 职业道德教育是落实银行道德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关键
    3.3 银行员工专业发展中的职业道德教育
        3.3.1 职业道德是银行从业者专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支持
        3.3.2 银行职业道德教育与员工主体性
    3.4 企业形象、社会责任、个体发展与职业道德教育“三位一体”
4 国有商业银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现状调查
    4.1 调查设计与测量维度
        4.1.1 调查过程与方法
        4.1.2 测量维度和指标
    4.2 从业人员的职业体验与困惑
        4.2.1 薪酬公平与困惑
        4.2.2 职业压力与困惑
    4.3 个体特质对从业人员职业体验的双重影响
        4.3.1 个体特质的积极影响
        4.3.2 个体特质的消极影响
    4.4 银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认知
        4.4.1 银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自我感知
        4.4.2 银行从业人员对职业道德内容的认知
    4.5 银行从业人员对职业道德教育的评价
        4.5.1 职业道德教育的形式与内容评价
        4.5.2 职业道德教育管理与执行评价
5 国有商业银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的影响因素
    5.1 环境因素
        5.1.1 市场经济业绩论导向
        5.1.2 社会观念的多元化
        5.1.3 媒体舆论对不良风气的放大效应
    5.2 组织因素
        5.2.1 金融企业组织文化现实化
        5.2.2 银行内部组织管理育人功能弱化
        5.2.3 银行内部合规教育表面化
        5.2.4 银行职业道德教育方式单一化
    5.3 个体因素
        5.3.1 个人职业定位模糊
        5.3.2 个体价值观迷茫
        5.3.3 个体责任意识的缺乏
6 国有商业银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路径
    6.1 国有商业银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生态性优化
        6.1.1 商业银行职业道德教育体系生态性发展目标与原则
        6.1.2 商业银行职业道德教育体系的生态性优化思路
    6.2 国有商业银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的组织载体开发
        6.2.1 银行日常管理载体开发利用
        6.2.2 银行文化活动载体开发利用
        6.2.3 银行合规教育载体的开发利用
        6.2.4 银行新媒体传播载体的开发利用
    6.3 国有商业银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的主体优化
        6.3.1 基于主体体验重塑主体责任
        6.3.2 优化以核心价值观为内核的组织文化
        6.3.3 筑牢群团组织“凝心聚力集智”功能
    6.4 国有商业银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优化
        6.4.1 职业道德教育基本理念的更新
        6.4.2 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优化组合
        6.4.3 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实施的策略优化
    6.5 国有商业银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完善
        6.5.1 职业道德教育生活化
        6.5.2 以典型示范实现标杆管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读博期间所发表的学术成果
附录 B 国有商业银行从业人员职业现状及职业道德教育调查统计数据

(10)关于中职学校会计教学中职业道德教育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职学校会计教学中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
     (一) 推动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形成
     (二) 促进学生会计专业水平提升
     (三) 影响良好会计从业环境形成
二、中职学校会计教学中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 存在问题
        1. 目标不明确
        2. 内容不全面
        3. 教育方式单一
        4. 队伍建设乏力
     (二) 产生原因
        1. 重视不足
        2. 考核不当
        3. 氛围欠缺
三、中职学校会计教学中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 明确职业道德教育目标
     (二) 完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
        1. 改革课程设置
        2. 强化课程联系
     (三) 建设职业道德教育队伍
        1. 优化队伍结构
        2. 提升教师素质
四、结语

四、关于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几点设想(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校会计教学中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J]. 蒋晨茜. 财会学习, 2022(07)
  • [2]关于中职会计教学中的职业道德教育探讨[J]. 王晨. 财会学习, 2022(02)
  • [3]探究职业道德教育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渗透[J]. 陆法朵. 现代职业教育, 2021(39)
  • [4]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研究[D]. 王蕊. 吉林大学, 2021(01)
  • [5]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政策变迁研究(1912-1949)[D]. 王美.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6]新时代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研究[J]. 张敏. 冶金财会, 2021(03)
  • [7]登云股份IPO中的舞弊和审计监管机制研究[D]. 左钰菲.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4)
  • [8]关于中职学校会计教学中职业道德教育的探讨[A]. 张晶艺. 2020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 2020
  • [9]国有商业银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研究 ——基于对北京A银行的调查分析[D]. 孔航. 南京理工大学, 2019(01)
  • [10]关于中职学校会计教学中职业道德教育的探讨[J]. 张也. 祖国, 2018(05)

标签:;  ;  ;  ;  ;  

关于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