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在亚麻染色中的应用

稀土在亚麻染色中的应用

一、稀土在亚麻染色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李秀秀[1](2020)在《姜黄植物染色莫代尔纤维纺前预处理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些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和经济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着改善,对于环保和健康纺织品的需求大大提高。植物染料来源天然,环境相容性好,且对人体安全无害,还兼具抗菌功能,因此植物染料染色纺织品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植物染料的色谱不全,且植物染料染色织物具有染色不均匀等缺点,而色纺纱的生产可以弥补植物染产品的这些缺点,因此近几年来植物染色散纤维的生产越来越多。但在色纺纱的生产过程中植物染色散纤维出现了可纺性差的问题,大大限制了其应用。本课题为了使植物染色散纤维更好的应用于色纺纱的生产中,探究了姜黄植物染料染色莫代尔纤维可纺性差的原因,并根据原因探究了提高其可纺性的纺前预处理方法,最后对处理过的纤维进行了试纺并对可纺性进行了分析。具体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所述。本文首先对姜黄植物染色莫代尔纤维可纺性差的原因进行了探究和分析。根据对纺纱过程的观察与分析,推断纤维较差的表面状态是影响其可纺性的重要原因,因此对纤维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及摩擦、静电性能的测试,并对从纤维表面得到的固体物质进行了元素分析和红外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姜黄植物染色莫代尔纤维表面附着了大量的颗粒物,纤维的摩擦系数和质量比电阻较大,以上原因导致纤维的可纺性较差。对物质的元素分析和结构表征表明附着物的主要成分是姜黄染料。其次根据可纺性差的原因考虑从去除纤维表面不均匀颗粒物的角度改善纤维可纺性。本文对纤维施加机械捶打力,发现捶打能有效去除纤维表面附着物,根据预实验设计了机械捶打结合表面活性剂去除纤维表面附着物的方案,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浴比、捶打时间、表面活性剂种类、表面活性剂浓度对除杂效果的影响。用纤维表面形貌、洗液浓度、纤维质量差、纤维色差、纤维摩擦性能、纤维拉伸性能、纤维静电性能来表征除杂效果。结果表明最佳除杂工艺为:浴比1:30、捶打时间为9 min、表面活性剂为0.2 g/L的平平加O溶液。然后对经最佳除杂条件处理的姜黄植物染色莫代尔纤维进行养生,并探究了养生对纤维摩擦性能和静电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养生处理后,纤维更柔软顺滑,其摩擦系数和质量比电阻都有所下降。最后对经除杂和养生处理的纤维进行试纺,探究纺纱各工序的工艺参数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纺纱过程较为顺利,纤维处理前的混纺比最高为5%,而处理后的纤维纯纺基本没问题,纺制出的单纱质量较好,目前色纺纱中单种有色纤维的比例一般不超过35%,因此本实验处理的纤维能满足正常的色纺纱生产要求。

韩佳希,刘杰,杜傲,康乃心,李凤,胡月[2](2020)在《亚麻/蚕丝交织物的活性黄-KE低盐染色》文中提出研究了稀土作助染剂的亚麻/蚕丝交织物活性黄-KE低盐染色工艺。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应用稀土的亚麻/蚕丝交织物活性黄-KE低盐染色的优化工艺,即染料2%owf.、稀土用量0.35%owf.、氯化钠用量17g/L、碳酸钠用量10g/L、85℃固色50min。结果表明,应用稀土的活性黄-KE上染亚麻/蚕丝交织物的吸尽率和固色率分别达到69.83%和63.71%,氯化钠用量显着下降,实现了低盐染色。

张欣[3](2019)在《天然染料应用于棉织物染色的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天然染料对人体无毒无害、染色织物色泽自然柔和、具有抗菌、抗紫外等优良特性,并具有很好的生物降解性和环境相容性,现在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本课题针对天然染料难以上染棉织物且染色织物色牢度差的问题,以壳聚糖为原料制备阳离子改性剂,对棉织物进行阳离子改性,探究天然染料上染改性棉织物的工艺,并研究了媒染剂和阳离子改性剂协同作用提高染色织物的色牢度。以壳聚糖季铵盐的取代度为指标,研究了以壳聚糖与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原料合成壳聚糖季铵盐的工艺因素,优化工艺为: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5h、壳聚糖与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的质量比为1:4。壳聚糖季铵盐用于棉织物改性的工艺为:改性剂7g/L,温度90℃,时间80min。以颜色特征值和表观色深为指标研究不同种类的天然染料对改性棉织物的染色工艺,确定了每种染料的染色工艺并对染色棉织物的色牢度进行了研究。板栗壳色素上染改性棉织物的优化工艺:温度,90℃;时间,50min,染料在改性棉织物上有较好的提升性,染色织物的日晒牢度较差,皂洗、摩擦牢度较好。凤仙花色素上染改性棉织物的优化工艺:温度,90℃;时间,60min,染料在改性棉织物上有较好的提升性,染色织物的日晒牢度较差,皂洗、摩擦牢度较好。红花黄色素上染改性棉织物的优化工艺:温度,90℃;时间,50min,染料在改性棉织物上有较好的提升性,染色织物的日晒牢度较差,皂洗、摩擦牢度较好。茶树果色素上染改性棉织物的优化工艺:温度,85℃;时间,60min,在改性棉织物上有较好的提升性,染色织物的日晒牢度较差,皂洗、摩擦牢度较好。石榴皮色素上染改性棉织物的优化工艺:温度,90℃;时间,60min,在改性棉织物上提升性一般,染色织物的牢度较好。茜草色素上染改性棉织物的优化工艺:温度,90℃;时间,50min,在改性棉织物上有较好的提升性,染色织物的日晒牢度一般,皂洗牢度中变色等级较低,摩擦牢度较好。利用媒染剂硫酸铝、硫酸亚铁、氯化铁和壳聚糖季铵盐对棉织物进行处理,探究提高染色棉织物色牢度的方法,研究结果发现,经媒染剂和壳聚糖季铵盐处理后,染色织物的K/S值和色牢度均有所改善,采用媒染/改性/染色工艺,板栗壳色素染色织物的日晒牢度等级可提高1-2级、石榴皮色素和茜草色素染色织物的日晒牢度等级最大可提高2-3级;采用改性/染色/媒染工艺,红花黄色素染色织物的日晒牢度等级最大可提高3级。

孙世元,陈林,付春红,王军建,徐伟超,薛凤娟[4](2019)在《亚麻织物等离子体-生态固色复合染色工艺》文中研究指明针对亚麻织物耐湿摩擦色牢度较低的问题,采用"等离子体+生态固色"复合染色工艺对亚麻织物进行染色。通过与常规染色工艺对比发现,"等离子体+生态固色"复合染色工艺在汽蒸时间100 s、等离子体处理时间60 s、固色剂质量浓度40 g/L的条件下,可使亚麻耐湿摩擦色牢度从2级提升至3~4级,并且能够显着提升织物的水洗尺寸稳定性、硬挺度和透气性,改善亚麻织物的悬垂性和可呼吸性。此外,该复合染色工艺整理织物的甲醛含量和pH值均符合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B类要求。

范彦晓,杨立新,王传发[5](2018)在《植物染料色牢度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植物染料绿色环保,兼具抗菌消炎的保健功效,但是植物染料却没有像化学染料一样得到广泛应用,主要原因就是植物染料存在色牢度问题。从被染织物纤维的改性、植物染色的优化工艺和媒染剂3个方面阐述了近10年来对于改善植物染料色牢度的研究进展,并对植物染料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陈荣圻[6](2018)在《天然染料及其染色(续完)》文中认为2.7二羟基吡喃衍生物具有这种化学结构的植物染料如苏方(Caesalpinia sappan),也称苏木、苏枋,枝可提取红色染料,根可提取黄色染料。苏木属豆科,常绿小乔木,有少数小刺,二回羽状复叶;花黄色,成圆锥花序;分布于亚洲热带至我国南方;花芯含有色素,用铝盐(明矾)发色成红色,铁盐(亚硫酸铁)媒染发色得紫色。色素由酸提取,色素呈美丽的红色;中性提取,色相偏黑;碱性提取,色相暗。主要成分的化学结构[5]

王春霞[7](2016)在《香樟果色素/精油提取及其复合物制备和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从植物中提取天然产物并应用到纺织品上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香樟树是在我国江南和西南一带广泛种植,香樟果是香樟树的果实,每年秋季大量香樟果成熟落地,香樟果中含有丰富的天然色素和精油,是适用纺织品染色和功能整理的一种可再生资源。本课题以香樟果为对象,研究香樟果皮中色素,果核中精油的提取方法,及相应复合物的制备工艺,探讨香樟果提取物及相应复合物在纺织品上的应用性能。采用乙醇与水混合溶剂浸泡从香樟果皮中提取色素,结果表明提取液中乙醇含量增加有助于提升香樟果色素的提取,香樟果肉中色素提取较佳的工艺为提取液中水/乙醇质量比为1:1,香樟果皮与提取液质量比1:15,吐温-80用量5.0%,提取温度55℃,提取时间2.0 h。双水相和大孔树脂协同作用实现香樟果色素的纯化和分离,以提取率为准,双水相分相硫酸铵较佳的浓度为30%。红外和液质联用测试结果表明香樟果色素主要有矢车菊单葡萄糖苷和矢车菊二糖苷组成,其质荷比(m/z)分别为449和595。p H与香樟果色素的颜色密切相关,p H升高,香樟果色素最大吸收波长向长波方向偏移,p H低于5,香樟果色素为紫红色,p H越低,颜色越鲜艳。另外,采用常规浸泡和分液法从香樟果核中提取精油,液质联用测试结果表明香樟果精油主要有桉油精、樟脑和异黄樟油素等组份。研究香樟果色素对羊毛织物的染色工艺和染色动力学,结果表明酒石酸锑钾是香樟果色素对羊毛织物染色较佳的媒染剂,同媒染色可以获得和预媒染色相同的颜色深度和牢度。同媒染色较佳的工艺条件为酒石酸锑钾用量2.5%(o.m.f),染色温度为100℃,染色时间60 min,染浴p H为5。同媒染色中香樟果色素在羊毛织物上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当染色温度为80℃,90℃和100℃时,对应香樟果色素在羊毛纤维上的平衡吸附量分别为8.12mg/g,9.23mg/g,11.57mg/g。研究香樟果色素对多孔SiO2染色制备彩色SiO2的方法,探讨彩色SiO2的光谱特性。结果表明彩色SiO2较佳的制备工艺为阳离子化多孔SiO2用量2.0%,香樟果色素用量2.0%,浴液p H为9,吸附温度50℃,时间2.0 h;其中阳离子化多孔纳米SiO2的制备条件是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CTAB)浓度为2.0%,多孔SiO2在分散液中含量为2.0%,p H为11,温度60℃,改性时间1.5 h。彩色SiO2在水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在乙醇、强酸碱、高温和光照条件下易褪色;彩色SiO2印花织物具有良好抗紫外性能,可见光-近红外光谱反射曲线与沙土色伪装涂料一致,能够满足军事目标暂时性伪装的需要。采用掺杂法制备香樟精油/聚合物纳米复合粒子是降低香樟果精油挥发速度、调控香樟果精油缓释行为的一个途径,研究以可聚合分散剂1-烯丙氧基-3-(4-壬基苯酚)-2-丙醇聚氧乙烯(10)醚硫酸铵(DNS-86)为乳化剂,采用细乳液聚合法制备了香樟果精油/聚合物纳米复合粒子的条件和过程。结果表明制备香樟果精油/聚合物纳米复合粒子的较佳条件为香樟果精油对混合单体质量分数6.0%,DNS-86对单体质量分数的20%,十六烷对单体质量分数的2.5%,偶氮二异丁腈对单体质量分数的1.5%,超声波处理时间15 min,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150 min。另外在香樟果精油/聚合物纳米复合粒子中嵌入SiO2对降低香樟果精油的挥发速度更加有效。香樟果精油微胶囊化是降低精油挥发速度的另一个重要途径。研究细乳液聚合法制备香樟果精油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并采用红外、透射电镜和热重分析对制备的香樟果精油微胶囊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香樟果精油微胶囊较佳的制备工艺为以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正丁酯为混合单体(摩尔比2:3),混合单体占体系质量分数7.5%,香樟果精油对混合单体质量分数30%,过硫酸铵对单体的质量分数2.7%,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单体的质量分数6.7%,十六烷对单体的质量分数4.0%,超声波处理时间12 min,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150 min,该条件下制备香樟果精油微胶囊的粒径为90 nm。与采用掺杂法制备香樟精油/聚合物纳米复合粒子相比,微胶囊包覆的香樟果精油含量由前者的6.0%提高到20%。把精油微胶囊涂层整理到织物上,与未包覆精油相比,微胶囊包覆精油可显着延长精油的缓释效果。同时发现香樟果精油微胶囊涂层整理的棉织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糖球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涂层次数增多,抗菌效果增强。当涂层次数达到8次,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性分别达到了67.21%和41.59%。本课题实现了香樟果提取物在纺织品上的综合利用,对纺织品清洁生产,美化城市环境,拓宽纺织品染色及功能整理助剂的天然资源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吴伟[8](2016)在《壳聚糖及其季铵盐对亚麻织物的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制备了不同分子量壳聚糖及其季铵盐,用于对亚麻织物的改性和整理,解决亚麻织物难染色和褶皱恢复性差两个问题。研究发现,经壳聚糖及其季铵盐改性后的亚麻织物,活性染料的上染率和固色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提高的程度与壳聚糖的分子量和改性温度有关。但改性后织物的色摩擦牢度、白度、机械性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柔软度变化不大,褶皱回复角增大,织物表面更加光滑。使用低分子量壳聚糖季铵盐改性后的亚麻织物低温、中温和高温活性染料染色的上染率和固色率都优于加入40g/L盐促染的未改性织物,说明改性后的亚麻织物完全可以进行无盐染色,能够达到清洁生产的目的。使用中心复合设计实验和响应面分析法探究出各因素对壳聚糖季铵盐改性亚麻织物活性染料染色的影响排序:壳聚糖季铵盐(HTCC)用量>浸渍温度>浸渍时间>焙烘温度。增加HTCC的用量和升高浸渍温度是染色体系获得较好上染率的两个重要方法。响应面分析实验得出较佳的改性工艺为:HTCC用量8g/L,浸渍温度65℃,浸渍时间80min,焙烘温度110℃。通过研究壳聚糖季铵盐改性亚麻织物活性染料染色热力学和动力学可知:改性亚麻织物的上染速率曲线符合准二级模型,染色初期较符合准一级模型,上染过程是非定位多分子层吸附过程;吸附等温线符合朗格缪尔模型,较符合弗洛因得利希模型,改性亚麻织物和活性染料之间既存在定位吸附,又存在非定位吸附;染色平衡吸附量和改性织物上染料的亲和力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染色热和染色熵均为负值,符合染色的一般过程。使用低分子量壳聚糖(LMWCTS)和多元羧酸共同整理亚麻织物,改善亚麻织物的抗皱性能,得出最佳抗皱整理工艺:LMWCTS,12.5%;CA,15%;MA,12.5%;SHP,20%;焙烘温度,180℃;焙烘时间,180s。将最佳抗皱整理工艺整理后的亚麻织物与未改性、多元羧酸整理工艺整理后的、低分子量壳聚糖整理工艺整理后的织物进行对比,发现低分子量壳聚糖与多元羧酸联合整理后的织物抗褶皱性能及耐久性最好。整理后织物的白度和柔软度有所下降,机械性能下降明显,组成和结构没有明显变化,表面变得更加光滑,有涂覆感。

陈荣圻[9](2016)在《天然染料及其染色(续)》文中研究表明2.4.3单宁类单宁即单宁酸的简称,也称鞣酸,具有多元酚和羧基的有机物质,存在于多种植物的叶、茎、皮或果壳中。而以五倍子中含量较高,遇铁盐生成蓝黑色。Haslam在1981年提出单宁是一大类多酚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介于5003 000,K.Freudenherg在1920年根据化学结构将其划分为水解类单宁和缩合类单宁。水解类单宁相对分子量较小,由酚糖与单糖通过酯键结合而成,主要是聚酯类多酚,即酸及

陈荣圻[10](2015)在《天然染料及其染色》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天然染料,列举了天然染料中具有代表性品种的化学结构,给出了天然染料的染色方法,对天然染料的用途进行了概括。

二、稀土在亚麻染色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稀土在亚麻染色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姜黄植物染色莫代尔纤维纺前预处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植物染料
        1.1.1 植物染料的历史与发展
        1.1.2 植物染料的分类及提取方法
        1.1.3 植物染色的方法
        1.1.4 植物染料染色的进展
    1.2 散纤维染色与色纺纱
    1.3 姜黄植物染料
    1.4 表面活性剂
        1.4.1 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及分类
        1.4.2 表面活性剂在纺织领域的应用
        1.4.3 表面活性剂的洗涤作用与机理
    1.5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第二章 姜黄植物染色莫代尔纤维的基本性能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2 实验方案
        2.2.3 测试与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姜黄植物染色莫代尔纤维的表面形貌
        2.3.2 姜黄植物染色莫代尔纤维表面固体物的元素组成
        2.3.3 姜黄植物染色莫代尔纤维表面固体物的结构
        2.3.4 姜黄植物染色莫代尔纤维的摩擦性能
        2.3.5 姜黄植物染色莫代尔纤维的静电性能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机械捶打与表面活性剂对姜黄植物染色莫代尔纤维除杂效果的探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2.3 实验方案
        3.2.4 测试与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浴比对姜黄植物染色莫代尔纤维除杂效果的影响
        3.3.2 捶打时间对姜黄植物染色莫代尔纤维除杂效果的影响
        3.3.3 表面活性剂种类对姜黄植物染色莫代尔纤维除杂效果的影响
        3.3.4 表面活性剂浓度对姜黄植物染色莫代尔纤维除杂效果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姜黄植物染色莫代尔纤维的试纺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4.2.2 实验仪器
        4.2.3 姜黄植物染色莫代尔纤维试纺前的养生处理
    4.3 纺纱工艺流程与主要工艺措施
        4.3.1 开清棉
        4.3.2 梳棉工序
        4.3.3 并条工序
        4.3.4 粗纱工序
        4.3.5 细纱工序
        4.3.6 纱线性能测试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课题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亚麻/蚕丝交织物的活性黄-KE低盐染色(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部分
    1.1 材料
    1.2 仪器
    1.3 性能测试
2 结果与讨论
    2.1 亚麻/蚕丝交织物活性黄-KE染色工艺优化
    2.2 低盐染色与常规染色性能对比
3 结论

(3)天然染料应用于棉织物染色的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天然染料的介绍
        1.1.1 天然染料的起源
        1.1.2 天然染料的分类
        1.1.3 天然染料对不同纤维的染色原理
        1.1.4 天然染料染色的研究概况
        1.1.5 天然染料的局限性
        1.1.6 天然染料的发展前景
    1.2 改善天然染料染色性能的方法
        1.2.1 媒染法
        1.2.2 超声波及微波染色
        1.2.3 酶促染色法
        1.2.4 纤维改性染色法
    1.3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及意义
        1.3.1 课题研究内容
        1.3.2 课题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壳聚糖季铵盐的合成及对棉织物的改性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材料及仪器
        2.1.2 实验药品
        2.1.3 实验方法
        2.1.4 测试方法
    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2.1 壳聚糖季铵盐的合成工艺
        2.2.2 合成产物表征
        2.2.3 壳聚糖季铵盐改性棉织物的工艺优化
        2.2.4 改性对不同色素染色性能的影响
    2.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天然染料上染改性棉织物的工艺研究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材料及仪器
        3.1.2 实验药品
        3.1.3 实验方法
        3.1.4 测试方法
    3.2 实验结果及讨论
        3.2.1 板栗壳色素上染改性棉织物的工艺研究
        3.2.2 凤仙花色素上染改性棉织物的工艺研究
        3.2.3 红花黄色素上染改性棉织物的工艺研究
        3.2.4 茶树果色素上染改性棉织物的工艺研究
        3.2.5 石榴皮色素上染改性棉织物的工艺研究
        3.2.6 茜草色素上染改性棉织物的工艺研究
    3.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提高染色棉织物牢度方法的研究
    4.1 实验材料及仪器
        4.1.1 实验材料及仪器
        4.1.2 实验药品
        4.1.3 实验方法
        4.1.4 测试方法
    4.2 实验结果及讨论
        4.2.1 媒染/改性/染色工艺优化
        4.2.2 媒染/改性/染色工艺对不同天然染料的应用
        4.2.3 改性/染色/媒染工艺优化
        4.2.4 改性/染色/媒染工艺对不同天然染料的应用
    4.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结论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4)亚麻织物等离子体-生态固色复合染色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试验部分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仪器
    1.3 试验方法
        1.3.1 染色工艺
        (1)常规染色工艺
        (2)等离子体+生态固色染色工艺
        1.3.2 性能测试
        (1)耐干湿摩擦色牢度
        (2)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
        (3)弯曲性能
        (4)水洗尺寸变化率
        (5)织物透气性
        (6)甲醛含量
        (7)p H值
2 结果和讨论
    2.1 耐摩擦色牢度影响因素分析
        2.1.1 汽蒸时间
        2.1.2 固色剂
        2.1.3 等离子体处理时间
    2.2 两种染色工艺对织物性能的影响
3 结论

(5)植物染料色牢度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纤维改性
2 优选染色工艺
3 选择媒染剂
    3.1 稀土媒染剂
    3.2 天然媒染剂
        3.2.1 天然酸性媒染剂
        3.2.2 天然碱性媒染剂
        3.2.3 天然单宁媒染剂
        3.2.4 天然蛋白媒染剂
    3.3 胶质媒染剂
4 展望

(6)天然染料及其染色(续完)(论文提纲范文)

3 天然染料现代染色工艺
    3.1 靛蓝染色
    3.2 阳离子改性染色法
    3.3 媒介染色法
    3.4 其他染色方法
        3.4.1 酶促染色法
        3.4.2 超声波和微波染色法
4 结语

(7)香樟果色素/精油提取及其复合物制备和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天然染料
        1.1.1 天然染料的提取
        1.1.2 天然染料在纺织品上的应用
        1.1.3 天然染料对多孔SiO_2着色研究
        1.1.4 香樟果色素研究现状
    1.2 香樟精油
        1.2.1 香樟精油的提取方法
        1.2.2 香樟精油的应用
        1.2.3 精油缓释胶囊的制备现状
    1.3 细乳液聚合在包覆精油中应用
        1.3.1 乳化剂
        1.3.2 助乳化剂
        1.3.3 其它因素及细乳液聚合包覆精油研究现状
    1.4 本课题研究意义及内容
        1.4.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2 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香樟果色素/精油提取及性能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香樟果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2.3.2 香樟果精油提取
        2.3.3 香樟果色素可见光吸收光谱曲线
        2.3.4 红外光谱测试
        2.3.5 液质联用色谱测试
        2.3.6 气质联用色谱测试
    2.4 结果与讨论
        2.4.1 水/乙醇比对香樟果色素提取液吸光度的影响
        2.4.2 Tween-80用量对香樟果色素提取液吸光度的影响
        2.4.3 果酱与提取介质质量比对香樟果色素提取液吸光度的影响
        2.4.4 提取温度和时间对香樟果色素提取液吸光度影响
        2.4.5 硫酸铵浓度对提取液分相效果的影响
        2.4.6 香樟果色素提取率
        2.4.7 香樟果色素的红外光谱
        2.4.8 香樟果色素液-质联用谱图
        2.4.9 香樟果色素的标准曲线
        2.4.10 香樟果色素对pH的稳定性
        2.4.11 香樟果色素对放置时间和温度的稳定性
        2.4.12 香樟果精油的成分分析
    2.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香樟果色素对羊毛织物染色性能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直接染色法
        3.3.2 预媒染色法
        3.3.3 同媒染色法
        3.3.4 后媒染色法
        3.3.5 可见光吸收光谱
        3.3.6 上染率
        3.3.7 表观颜色深度(K/S值)
        3.3.8 皂洗牢度
        3.3.9 日晒牢度
        3.3.10 摩擦牢度
        3.3.11 耐汗牢度
        3.3.12 染色动力学
    3.4 结果与讨论
        3.4.1 染色方法对上染率影响
        3.4.2 媒染剂种类对上染率影响
        3.4.3 媒染剂用量对上染率影响
        3.4.4 染色温度和时间对上染率影响
        3.4.5 pH值对对上染率的影响
        3.4.6 香樟果色素在羊毛织物上染速率
        3.4.7 香樟果色素对羊毛织物染色提升力
        3.4.8 羊毛织物染色牢度
        3.4.9 香樟果色素对羊毛织物染色热力学
        3.4.10 香樟果色素对羊毛织物染色动力学
    3.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香樟果色素彩色多孔SiO_2的制备及性能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彩色SiO_2的制备
        4.3.2 彩色SiO_2对棉织物印花
        4.3.3 彩色SiO_2色素吸附率
        4.3.4 彩色SiO_2及其印花织物K/S值
        4.3.5 彩色SiO_2粒径
        4.3.6 织物抗紫外性能
        4.3.7 织物近红外反射性能
        4.3.8 染色牢度
    4.4 结果与讨论
        4.4.1 CHPTAC改性温度对彩色SiO_2颜色深度影响
        4.4.2 CHPTAC改性pH对彩色SiO_2颜色深度影响
        4.4.3 CHPTAC改性时间对彩色SiO_2颜色深度影响
        4.4.4 CHPTAC用量对彩色SiO_2颜色深度影响
        4.4.5 pH值对阳离子化多孔SiO_2吸附率影响
        4.4.6 香樟果色素与水质量比对阳离子化多孔SiO_2吸附率影响
        4.4.7 吸附温度对阳离子化多孔SiO_2吸附率影响
        4.4.8 吸附时间对阳离子化多孔SiO_2吸附率影响
        4.4.9 彩色SiO_2的分散性能
        4.4.10 彩色SiO_2的耐迁移性能
        4.4.11 彩色SiO_2的印花颜色特征值
        4.4.12 彩色SiO_2印花织物紫外线防护性能
        4.4.13 彩色SiO_2印花织物可见光及近红外反射性能
        4.4.14 彩色SiO_2印花织物的色牢度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香樟果精油/聚合物纳米复合粒子的制备及性能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与仪器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仪器
    5.3 实验方法
        5.3.1 香樟果精油/聚合物纳米复合粒子制备
        5.3.2 SiO_2硅烷偶联剂改性处理
        5.3.3 SiO_2/香樟果精油/聚合物纳米复合粒子制备
        5.3.4 单体转化率
        5.3.5 粒度分布
        5.3.6 挥发率
        5.3.7 对温度稳定性
        5.3.8 透射电镜
        5.3.9 粒径稳定性
    5.4 结果与讨论
        5.4.1 超声波处理时间对O/W细乳液粒径影响
        5.4.2 乳化剂对香樟果精油/聚合物纳米复合粒子性能影响
        5.4.3 助乳化剂对香樟果精油/聚合物纳米复合粒子性能影响
        5.4.4 引发剂用量对单体转化率影响
        5.4.5 精油含量对香樟果精油/聚合物纳米复合粒子粒径影响
        5.4.6 反应温度对单体转化率影响
        5.4.7 反应时间对单体转化率影响
        5.4.8 超声时间对SiO_2/香樟果精油/聚合物纳米复合粒子制备的影响
        5.4.9 SiO_2含量对SiO_2/香樟果精油/聚合物纳米复合粒子粒径影响
        5.4.10 香樟果精油/聚合物纳米复合粒子TEM表征
        5.4.11 香樟果精油/聚合物纳米复合粒子稳定性
        5.4.12 香樟果精油/聚合物纳米复合粒子精油挥发速度
    5.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核壳结构香樟果精油微胶囊的制备及性能
    6.1 引言
    6.2 实验材料与仪器
        6.2.1 实验材料
        6.2.2 实验仪器
    6.3 实验方法
        6.3.1 香樟果精油微胶囊的制备
        6.3.2 微胶囊粒径
        6.3.3 单体转化率
        6.3.4 微胶囊对温度的稳定性
        6.3.5 红外光谱分析
        6.3.6 透射电镜
        6.3.7 热重分析
        6.3.8 扫描电镜
        6.3.9 香樟果精油微胶囊对棉织物整理
        6.3.10 微胶囊整理棉织物精油缓释性能分析
        6.3.11 织物抗菌性测定
    6.4 结果与讨论
        6.4.1 乳化剂对香樟果精油微胶囊制备影响
        6.4.2 助乳化剂对香樟果精油微胶囊制备影响
        6.4.3 APS用量对单体转化率影响
        6.4.4 超声波处理时间对O/W细乳液粒径影响
        6.4.5 聚合温度和时间对香樟果精油微胶囊制备过程影响
        6.4.6 香樟果精油微胶囊透射电镜
        6.4.7 香樟果精油微胶囊稳定性
        6.4.8 香樟果精油微胶囊红外光谱曲线
        6.4.9 香樟果精油微胶囊的热重分析
        6.4.10 香樟果精油微胶囊的制备过程和机理
        6.4.11 香樟果精油微胶囊印花棉织物的表观形貌
        6.4.12 香樟果精油微胶囊印花织物缓释性能
        6.4.13 香樟果精油微胶囊印花织物抗菌性能
    6.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致谢
附录: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8)壳聚糖及其季铵盐对亚麻织物的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亚麻
        1.1.1 亚麻纤维简介
        1.1.2 亚麻纤维的化学组成与微观结构
        1.1.3 亚麻纤维的物理化学性能
        1.1.4 亚麻织物在染整加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1.2 壳聚糖
        1.2.1 壳聚糖的结构、性质与应用
        1.2.2 壳聚糖在染整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1.3 本文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2 不同分子量壳聚糖及其季铵盐对亚麻织物的改性研究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原料与仪器设备
        2.1.2 甘氨酸盐酸盐离子液体的合成
        2.1.3 低分子量壳聚糖的制备
        2.1.4 低分子量壳聚糖季铵盐的合成
        2.1.5 亚麻织物改性处方与工艺
        2.1.6 活性染料染色处方与工艺
        2.1.7 测试方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壳聚糖的分子量及壳聚糖季铵盐的取代度
        2.2.2 红外光谱分析
        2.2.3 改性亚麻织物弯曲长度的分析
        2.2.4 改性亚麻织物褶皱回复角的分析
        2.2.5 改性亚麻织物表面形貌的观察
        2.2.6 改性亚麻织物机械性能的分析
        2.2.7 改性后亚麻织物的白度分析
        2.2.8 改性亚麻织物染色效果分析
        2.2.9 改性亚麻织物染色干湿摩擦牢度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壳聚糖季铵盐改性亚麻织物的工艺优化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原料与仪器
        3.1.2 亚麻织物改性工艺
        3.1.3 改性亚麻织物染色处方和工艺
        3.1.4 中心复合实验设计
        3.1.5 上染率的测定
    3.2 结果与讨论
        3.2.1 中心复合实验设计分析
        3.2.2 方差分析
        3.2.3 影响上染率的因素
        3.2.4 最佳改性工艺的预测
    3.3 本章小结
4 改性亚麻织物活性染料染色机理的研究
    4.1 实验部分
        4.1.1 实验原料与仪器
        4.1.2 亚麻织物改性工艺
        4.1.3 C.I.活性红195标准工作曲线的绘制
        4.1.4 上染速率曲线的绘制
        4.1.5 吸附等温线的绘制
        4.1.6 测试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C.I.活性红195的标准工作曲线
        4.2.2 染色动力学
        4.2.3 染色热力学
    4.3 本章小结
5 低分子量壳聚糖/多元羧酸对亚麻织物的抗皱整理
    5.1 实验部分
        5.1.1 实验原料与仪器
        5.1.2 亚麻织物抗皱整理工艺优化
        5.1.3 抗皱整理工艺对比研究
        5.1.4 测试方法
    5.2 结果与讨论
        5.2.1 低分子量壳聚糖用量对亚麻织物抗褶皱性能的影响
        5.2.2 柠檬酸及马来酸酐用量对亚麻织物抗褶皱性能的影响
        5.2.3 次亚磷酸钠用量对亚麻织物抗褶皱性能的影响
        5.2.4 焙烘温度对亚麻织物抗褶皱性能的影响
        5.2.5 焙烘时间对亚麻织物抗褶皱性能的影响
        5.2.6 不同抗皱整理工艺处理后亚麻织物的服用性能的对比
        5.2.7 最佳抗皱整理工艺处理前后亚麻织物的表征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稀土在亚麻染色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姜黄植物染色莫代尔纤维纺前预处理技术研究[D]. 李秀秀. 青岛大学, 2020(01)
  • [2]亚麻/蚕丝交织物的活性黄-KE低盐染色[J]. 韩佳希,刘杰,杜傲,康乃心,李凤,胡月. 黑龙江纺织, 2020(02)
  • [3]天然染料应用于棉织物染色的技术研究[D]. 张欣. 苏州大学, 2019(04)
  • [4]亚麻织物等离子体-生态固色复合染色工艺[J]. 孙世元,陈林,付春红,王军建,徐伟超,薛凤娟. 印染, 2019(08)
  • [5]植物染料色牢度的研究进展[J]. 范彦晓,杨立新,王传发. 印染助剂, 2018(12)
  • [6]天然染料及其染色(续完)[J]. 陈荣圻. 染整技术, 2018(09)
  • [7]香樟果色素/精油提取及其复合物制备和性能研究[D]. 王春霞. 江南大学, 2016(03)
  • [8]壳聚糖及其季铵盐对亚麻织物的改性研究[D]. 吴伟. 武汉纺织大学, 2016(11)
  • [9]天然染料及其染色(续)[J]. 陈荣圻. 染整技术, 2016(05)
  • [10]天然染料及其染色[J]. 陈荣圻. 染料与染色, 2015(03)

标签:;  ;  ;  ;  ;  

稀土在亚麻染色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