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车片硬质合金模具电加工技术简介

刹车片硬质合金模具电加工技术简介

一、制动垫圈硬质合金模具的电加工工艺简介(论文文献综述)

北京塑料研究所技术情报室[1](1974)在《国外塑料模具和机头发展概况》文中认为本文综述了国外塑料模具设计和制造技术的进展概况,着重介绍了注射机模具和挤出机机头的某些典型设计示例。同时,介绍了某些新的模具制造工艺,如电加工及简易模具制造工艺。最后,提出了关于发展我国塑料模具和机头的一些看法。

宗晓明[2](2019)在《航空超越离合器楔块的精密成形及表面强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超越离合器是实现飞机动力传递与分离功能的关键部件,需要满足高转速、长寿命及高可靠性的工况要求,但该产品长期以来依赖进口,严重制约了我国航空产品的国产化进程。本研究针对我国航空超越离合器用楔块存在的成形精度差与寿命短问题,开展其精密成形与表面强化关键技术研究。在楔块的精密成形技术研究方面,探索了一种“线切割+磨削+精密研磨抛光”的新型成形工艺,并对其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及工艺参数优化。在楔块表面强化技术研究方面,根据楔块用GCr15、9Cr18和Cr4Mo4V轴承钢的各自特点,采用渗硼、硼铬共渗、低温渗碳及盐浴渗氮多种工艺制备强化渗层,并对渗层的组织与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了航空超越离合器用楔块的精密成形技术。在线切割精密成形方面,研究了峰值电流、脉宽时间和脉间时间参数对GCr15轴承钢加工效果的影响,并对电加工参数进行了优化,在峰值电流为2 A、脉宽时间为1μs、脉间时间为4μs时,获得最佳综合效果,试样表面粗糙度可达到Ra 0.76,加工效率为10.1 mm2/min。在磨加工成形方面,以磨削工艺参数(磨削深度Ap、砂轮转速VS和工件速度Vw)为优化变量,对磨加工工序进行优化,当Ap=50μm,Vs=30 m/s,Vw=2.1 m/min时,能够获得最优效果。在精密研磨抛光方面,研究了不同研磨抛光方式对加工效果的影响,并对磨料及研磨抛光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离心抛光效果优于振动抛光,粗研磨料选用斜圆柱形棕刚玉,精研磨料选用φ2×10mm的氧化铝陶瓷,容积比1:5,时间6 h条件下,能够获得最优加工效果。通过楔块精密成形技术的综合研究,最终获得的楔块零件直线度≤2μm、表面粗糙度Ra 0.13,且表面无磕碰伤、脱碳等缺陷,与已有的国内外同类技术相比,有大幅提升。研究了渗硼工艺参数对GCr15、9Cr18和Cr4Mo4V轴承钢渗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采用固态渗硼法,在三种材料表面制备了均匀致密的渗硼层,根据基体材料的不同,GCr15、9Cr18和Cr4Mo4V渗层相组成别为(FeB、Fe2B)、(FeB、Fe2B、CrB)和(FeB、Fe2B、CrB、Mo2B),根据处理温度与时间的不同,渗层的硬度变化范围为(1630-1950)、(1830-2140)和(1940-2210)HV,厚度变化范围为(33.4-318.5)、(9.3-97.2)和(14.4-147.8)μm,扩散激活能分别为188.6、203.7和195.4 KJ/mol。研究了TRD(Thermal Reactive Diffusion)预渗铬处理对GCr15轴承钢渗硼层的影响。在硼处理前,采用固态TRD渗铬法,在GCr15轴承钢表面制备了厚度均匀的预渗铬层,与单一渗硼工艺相比,“TRD预渗铬+渗硼”处理能改善渗层的表面粗糙度,并大幅降低渗层的脆性,使其结合力获得提升。研究了9Cr18不锈轴承钢和Cr4Mo4V高温轴承钢的二次硬化技术。9Cr18经低温渗碳处理后,获得了致密度高,厚度均匀的渗层。渗层表面的相组成主要为过饱和马氏体(α’C)、渗碳体和铬碳化合物,渗层表面硬度变化范围为1430-1720 HV,与处理前相比,提高了2-3倍。Cr4Mo4V经盐浴渗氮处理可以获得有效渗氮层,表面的相组成主要为过饱和马氏体(α’N)、铁氮化合物和铬氮化合物,渗层表面硬度变化范围1035-1245 HV,与处理前相比,硬度提高了1.3-1.6倍。研究了不同表面强化处理条件下渗层的摩擦与疲劳性能。经渗硼和“TRD预渗铬处理+渗硼”强化处理后,GCr15轴承钢的稳态摩擦系数降低,比磨损率分别下降了77.6%和88.6%。经渗硼和低温渗碳强化处理后,9Cr18轴承钢的比磨损率分别下降了71.6%与93.7%。经渗硼和盐浴渗氮强化处理后,Cr4Mo4V轴承钢的比磨损率分别下降了52.5%和81.4%。研制了超越离合器专用疲劳性能试验机,对渗层的疲劳特性进行了测试。在淬-回火处理条件下,GCr15失效时间最短而Cr4Mo4V的效果最好。与目前国内现用楔块表面强化方案相比,GCr15-渗硼、GCr15-TRD预渗铬处理+渗硼、9Cr18-渗硼、9Cr18-低温渗碳方案在16万次疲劳性能试验后,渗层剥落宽度分别降低了11.89%、36.56%、1.32%、35.68%,获得明显提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解决了航空超越离合器用楔块的精密成形及其表面强化关键问题,使楔块的加工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表面强化效果大幅提升,为航空超越离合器的国产化推进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先进制造领域技术预测课题组[3](2001)在《金属加工机械制造业产品与技术发展预测及关键技术分析》文中研究指明

张正修,张镇,赵向珍[4](2004)在《冲裁模的合理寿命》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大量仪表冲压件冲模生产记录、统计、分析和试验结果,分析了冲裁模合理寿命的大致范围和概略值以及影响冲裁模寿命的主要因素和应该采取的工艺技术措施。

王维[5](2010)在《群小孔电解加工的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管电极电解加工是根据阳极电化学溶解的原理,利用金属管作为阴极工具对工件进行蚀除的孔加工方法。本文针对航空航天、模具以及汽车制造业中大量存在的孔结构,对电解加工群小孔中的若干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在电解加工机床上构建了管电极电解加工监控系统。监控系统以实时采集到的加工电流作为加工间隙的反馈信号,通过监控加工中的电流信号使加工间隙处于稳定良好的状态,同时采用了电流阈值控制方案,以实施短路保护和孔出口处杂散腐蚀的控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管电极电解加工工艺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从电场和流场两方面研究了绝缘层的涂覆尺寸特征对小孔加工性能的影响,得到了理想的绝缘层厚度参数。分别针对孔电解加工的间隙电场和流场进行仿真建模,分析了加工间隙内电场分布和压强分布对管电极加工精度与过程稳定性的影响规律。设计并制作了多种单电极、阵列电极工艺装备,开展了管电极电解加工试验研究,通过对影响加工稳定性、加工精度的主要工艺参数,如绝缘层的涂覆厚度、工具进给速度、电解液供液压力等进行优化,得到了不同尺度和不同数量下的相对均匀一致的小孔/群小孔结构。本文提出了电解液抽吸反流电解加工技术并设计了相应装置。通过流场分析证明该技术可以提高管电极加工的过程稳定性,可用于大规模群孔的电解加工中。开展了抽吸式反流电解加工的正交试验,对影响孔加工定域性的各加工参数进行了优化,得到了精度较高的孔型。另外,针对采用管电极电解加工斜孔时易出现空口精度低,加工稳定性差等缺陷,提出了楔形电极加工倾斜孔的方法,该方法加工精度高,同时避免了火花短路等现象,可用于大角度倾斜孔的加工。本文最后对电解液分配腔流场进行了仿真研究和优化设计。电解液分配腔的结构是影响群电极电解加工的稳定性和成形精度的重要因素,对群孔管电极电解加工的分流/汇流腔流场进行了建模分析,得到了影响电解液分流均匀度的主要参数。基于理论分析结合试验分别得到了适合正流群电极电解加工以及抽吸式反流群电极电解加工的分配腔尺寸和相应的分流均匀度系数。采用优化的分配腔参数和加工参数进行试验,得到了尺寸精度较好的群孔结构,其加工过程稳定,没有发生短路等现象。

陈朝大[6](2021)在《射流掩膜电解放电脉冲电源研制及加工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表面织构因具有微小形状的特点,在航空航天、机械制造、仿生医疗器械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本文提出一种射流掩膜电解放电加工新方法,为表面织构形貌加工提出新思路,为特种能场技术的发展提供新途径。为实现新加工工艺,探索新方法加工机理,需要开展新型脉冲电源研究。针对电源参数设计要求,提出两种复合技术方案。研究表明,整流Z源逆变—斩波输出方案创新的电路特性能够有效克服传统逆变方案不能升压和直通的问题,减少两级变换产生的损耗,提高能源利用率和系统稳定性,为脉冲电源的研制提供新的技术路线。在制定电源技术方案的基础上,通过SimPowerSystems对整流滤波模块进行研究。对三相半波整流和三相桥式整流分析,构建三相桥式全控仿真模型,得出负载移相特性曲线,论证触发角对平均电压的影响。通过数值计算,分析每个周期内输入滤波电容所提供的能量,设计高容量存储电路。基于状态空间平均法,对电源Z源逆变控制器进行研究。对Z网络的两种状态计算,分析直通占空比和升压比的关系曲线,定量地给出Z网对直流电源的升压规律。通过拉普拉斯变换,对Z网络的状态方程进行数学演绎,求得系统的平均状态方程和稳态方程。对传递函数的增益进行调整,设计串联超前校正环节,幅值裕度和相位裕度得到提升。在实现电源的调压功能及Z源逆变升压隔离后,对电源控制系统进行研究。分析波形变换电路工作特点,构建电容滤波和容感滤波两个模型并仿真。对开关器件及频率分析,得出占空比和波形失真度关系曲线。对Buck变换器电感电流连续的工作状态建模,提出调频调宽混合调制方法,对频率和占空比进行控制。设计嵌入式高频脉宽调制电路,可实现降压(Buck)变换器直接控制开关管的状态。在脉冲高压电源装备成功研发的基础上,对脉冲射流电解掩膜加工放电特性和机理进行研究。通过高速摄影仪对射流流柱放电过程分析,基于COMSOL软件构建流柱通道电场仿真模型。数值模拟结果显示,电场的边际效应使暴露工件的电场强度从边缘到中心逐渐增大,掩膜孔中心位置具有最大电场。对电解液与气泡组成的电介质电场进行数学推演,揭示射流流柱放电通道形成机理。对射流掩膜电解放电工艺进行实验研究。探究电压峰值、电压频率、电压占空比、加工间距对射流掩膜电解放电加工微坑形貌影响,通过分析凹坑深度、凹坑宽度、材料去除率、腐蚀系数四个指标评价加工质量与效果。利用正交实验设计,对加工工艺参数进行优化,获得最佳工艺参数配置。

刘忠会,陈锦江,陈恩平,袁荣娟[7](1995)在《粘接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重点介绍了乐泰厌氧胶和YW-1无机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赵庆明[8](2010)在《汽车转向节锻模设计及制造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平稳增长,我国将逐渐走入汽车社会,迎来汽车消费大众化的时代。我国已经是世界上汽车产业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未来几年,中国汽车市场将成为全球汽车市场的主战场。转向节是汽车上的关键零件,它既支撑车体重量,又传递转向力矩和承受前轮刹车制动力矩,因此对其机械性能和外形结构要求严格,是汽车上的重要安全零件之一。该类锻件属于模锻件,研究该类锻件锻模的合理设计和制造工艺对我国汽车工业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JN162重型汽车转向节锻件为研究对象,以PRO/E、SuperForge软件为基础,对该产品的锻造工艺流程进行了模拟分析,并对其热锻模的制造工艺进行了系统研究。论文详细介绍了有限元基本理论有限体积法及其求解过程,为建立数值模拟模型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所研究的转向节进行工艺分析,合理选择锻压设备,给出了转向节的锻造工艺流程,并介绍了转向节锻造主要成形模具的结构等内容;介绍了有限元技术基本理论-有限体积法及三维有限元模拟软件SuperForge,建立了汽车转向节挤压成形过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利用SuperForge软件对汽车转向节热模锻成形工艺进行系统分析,模拟研究其成形过程中的制坯、终锻过程,得到成形过程中金属的流动规律,以及等效应力、应变分布情况及行程—载荷曲线,做出了合理的模具设计;介绍了JN162锻模的制造工艺,对JN162挤压模的数控加工工艺、电火花加工工艺和热处理工艺分别进行了分析,选择合理的加工参数,制定出了合理的工艺流程;对比了数控加工和电火花加工的技术经济指标,分析了模具堆焊翻新的工艺,为转向节锻模制造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提供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钱正旺[9](2012)在《轮胎模具花纹圈电火花加工工艺的分析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们对轮胎的性能要求伴随着对汽车安全性、高速性和舒适性要求的日益增高而增大。电火花加工,由于是非接触性加工,在加工各种复杂的轮胎模具花纹圈型腔时不受材料和型腔花纹沟槽尺寸的的限制,加之成本低在轮胎模具花纹圈加工中应用广泛。然而,在轮胎模具的电火花加工中很多因素诸如工件和电极的安装定位、电极的选材及其损耗、极性效应、花纹块加工电参数的配比以及工作液的选择等对花纹块电加工效率和花纹精度产生重大的影响。研究如何取得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之间的平衡,在保证加工精度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显得意义重大。本文通过整体分析轮胎模具的加工工艺,结合使用台湾群基CR6C型轮胎放电加工机床加工轮胎活络模具花纹块的生产实践,分析电火花加工花纹块零件的工艺过程,通过试验着重对加工过程中粗加工和精加工阶段的峰值电流、脉冲宽度以及脉冲间隔等参数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找出合理的、最优的参数。并结合电火花加工中电极的选材和设计、机床的配置以及工人的实际操作,研究设计出合理的轮胎模具花纹圈加工工艺路线,在保证加工精度的基础上,提高加工效率。主要结论:电参数如电流、脉冲宽度和脉冲间隔对花纹块的电火花加工影响很大,应根据电极的面积合理配置加工参数;优化了加工参数并配置了电参数表;等弧长投影花纹图的方法设计电极效率高、误差小,同时可以为轮胎模具刻字等加工所借鉴。

张正修[10](1997)在《冲压精度分析及其简化计算》文中研究说明冲压件的线性尺寸偏差和形状与位置精度是衡量其质量的主要内容,也是冲压精度的集中体现。在分析冲压精度的基础上,提出若干提高冲压件精度的措施及简化计算方法,供实际使用参考

二、制动垫圈硬质合金模具的电加工工艺简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制动垫圈硬质合金模具的电加工工艺简介(论文提纲范文)

(2)航空超越离合器楔块的精密成形及表面强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技术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标及主要研究内容
2 航空超越离合器楔块的精密成形关键技术研究
    2.1 前言
    2.2 试验设备、材料与方法
    2.3 GCr15 轴承钢电加工工艺参数研究与优化
    2.4 楔块磨削加工参数优化
    2.5 研磨抛光处理工艺研究与优化
    2.6 楔块精密成形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7 楔块精密成形效果评价
    2.8 本章小结
3 楔块用GCr15、9Cr18与Cr4Mo4V渗硼层的组织特征与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条件与方法
    3.3 GCr15 轴承钢渗硼层的组织特征与性能研究
    3.4 9Cr18 不锈轴承钢渗硼层的组织特征与性能研究
    3.5 Cr4Mo4V高温轴承钢渗硼层的组织特征与性能研究
    3.6 本章小结
4 TRD预处理对GCr15 轴承钢渗硼层的影响
    4.1 引言
    4.2 试验条件与方法
    4.3 GCr15 轴承钢表面TRD预渗铬层的组织与性能
    4.4 TRD 预渗铬处理对 GCr15 渗硼层的影响
    4.5 复合渗层的动力学特性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9Cr18与Cr4Mo4V表面二次硬化技术研究
    5.1 引言
    5.2 试验材料与方法
    5.3 低温渗碳处理对9Cr18 不锈轴承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5.4 盐浴渗氮处理对Cr4Mo4V高温轴承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6 航空超越离合器楔块表面强化渗层的摩擦与疲劳性能研究
    6.1 引言
    6.2 航空超越离合器楔块表面强化渗层的摩擦学特性研究
    6.3 超越离合器疲劳性能试验机的研制与试验方法研究
    6.4 直升机用超越离合器失效分析及试验评价研究
    6.5 航空超越离合器楔块表面强化层的疲劳性能研究
    6.6 楔块表面不同表面强化方案综合评价
    6.7 本章小结
7 主要结论与发展方向
    7.1 主要结论
    7.2 发展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3)金属加工机械制造业产品与技术发展预测及关键技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综合分析
    (一) 我国机床拥有量的主要特点及市场需求
        1.金切机床拥有量比重偏大, 成形机床拥有量比重偏小
        2.数控机床的拥有量很低
        3.进口机床增长快, 尤其数控机床进口猛增
        4.我国数控机床推广应用逐步由经济型为主向普及型为主转变
        5.我国数控机床需求量预测
    (二) 机床制造业产品发展方向
        l.数控机床向更高层次的三高 (高效率、高精度、高柔性) 兼有的方向发展
        2.精密化
        3.高速化
        4.柔性化和系统化
    (三) 重点发展的产品类别
二、重点发展产品预测分析
    (一) 加工中心
        1.市场需求趋势
        2.发展方向和重点
        3.加工中心重点开发产品目录
    (二) 虚拟轴机床
        1.概述
        2.市场需求趋势
        3.发展方向和重点
        (1) 近期目标 (2003年) :
        (2) 中长期目标 (2003~2010年) :
        4.虚拟轴机床重点开发产品
    (三) 数控车床和车铣中心
        1.市场需求趋势
        2.发展方向和重点
        3.数控车床重点开发产品
    (四) 数控磨床
        1.市场需求趋势
        2.发展方向和重点
        3.数控磨床重点产品开发
    (五) 数控齿轮加工机床
        1.市场需求趋势
        2.发展方向和重点
        3.数控齿轮加工机床重点开发产品
    (六) 数控铣床
        1.市场需求趋势
        2.发展方向和重点
        3.数控铣床重点开发产品
    (七) 数控电加工机床
        1.市场需求趋势
        (1) 数控精密电火花成形机床。
        (2) 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机床。
        2.发展方向和重点
        (1) 数控电火花成形机床:
        (2) 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机床:
        3.数控电加工机床待开发重点产品
    (八) 数控组合机床及其自动线
        1.市场需求趋势
        2.发展方向及重点
        发展方向
        (1) 加强数控技术的应用。
        (2) 研究开发柔性组合机床。
        (3) 开发专用专门化组合机床。
        发展重点
        (1) 数控机械滑台。
        (2) 卧式回转支架可换箱数控组合机床。
        (3) 缸盖柔性自动线和变速箱柔性自动线。
        3.数控组合机床重点开发产品
    (九) 数控锻压机械 (金属成形机床)
        1.市场需求趋势
        2.发展方向和重点
        (1) 数控机械压力机。
        (2) 数控剪板机。
        (3) 数控板料折弯机。
        3.数控锻压机械 (金属成形机床) 重点开发产品
三、金属加工机械制造业关键技术清单
金属加工机械制造业关键技术分析
    (一) 数控技术——基于Pc的多媒体开放式CNC技术和智能型CNC系统
        1.技术概要
        2.选择依据
        (1) 推广应用数控技术的重要意义
        (2) 我国面临发展数控机床的良好机遇和严峻挑战。
        ① 国产数控机床满足不了国内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
        ② 国产数控机床市场竞争力基, 不能与进口产品相抗衡。
        ③ 影响数控机床现实需求的主要因素和需求量预测。
        3.国外研发情况和发展趋势
        4.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
        (1) 开放式结构数控系统的研究。
        ① 开放式数控系统的构造、界面与协议的研究。
        ② 开发出开放式结构的数控系统样机。
        ③ 多媒体技术融入数控系统的研究。
        (2) 智能型数控系统的研究
        ① 自律控制器 (Autonomous Controllers) 的开发研究。
        ② 以铣削加工为主的智能型数控系统的开发研究。
        ③ 2005年开发出智能数控系统的样机。
        (3) 通用型伺服驱动装置的开发研究
        (4) 直线电机及其驱动单元的研究。
        (5) 智能化交流伺服驱动装置的研究与开发。
    (二) 超高速加工技术
        1.技术概要
        2.选择依据
        (1) 超高速加工的特点。
        (2) 超高速加工技术的重要性。
        ① 超高速加工技术对机械制造业实现高效、优质、低成本生产有广泛的适用性。
        ② 新一代数控机床 (含加工中心) 只有大幅度缩短切削工时才有可能进一步提高其生产率。
        ③超高速加工是一种综合性的关联性强的制造技术。
        3.国外超高速加工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1) 国外超高速切削技术发展过程
        (2) 近年来美、欧、日各国加快新一代超高速加工中心和数控机床的开发进程。
        (3) 国外超高速主轴单元 (电主轴) 迅速发展。
        (4) 国外超高速加工技术推广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
        (5) 国内研发情况及发展趋势。
        4.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
        (1) 超高速加工刀具。
        (2) 超硬材料超高速磨具。
        (3) 大功率超高速机床主轴单元 (电主轴) 的开发与工程化应用。
        (4) 超高速加工中心和超高速CNC铣床的开发和工程化应用。
        (5) 超高速磨床和高效深磨数控平面成形磨床的开发和工程化应用。
    (三) 超精密加工技术
        1.技术概要
        2.选择依据
        (1) 应用日趋广泛, 市场需求扩大。
        (2) 国防现代化的需要。
        (3)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对超精密加工技术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 其应用已扩展到国民经济各领域。
        3.国内外研发情况及发展趋势
        (1) 国外研发情况。
        (2) 国内研发情况。
        (3) 发展趋势。
        ① 向更高精度和大型化发展。
        ② 向高效率发展。
        ③ 采用计算机补偿技术提高加工精度。
        ④ 向多功能模块化和廉价化发展。
        ⑤ 加工与计量一体化。
        ⑥ 加工材料更加广泛, 由金属扩大到非金属 (如玻璃、陶瓷等) , 超精密加工工艺方法多样化。
        4.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
        (1) CNC超精密车床
        (2) CNC超精密磨床。
        (3) 超精密平面研磨抛光机床。
        (4) 纳米级加工技术的开发研究。
    (四) 机械制造柔性自动化技术
        1.技术概要
        (1) 分布式数字控制与管理制造系统。
        (2) 柔性制造单元 (FMC) 。
        (3) 柔性制造系统[FNS) 。
        (4) 自动化工厂 (FA) 。
        2.选择依据
        (1) 柔性加工是适应市场需求的高效制造技术。
        (2) 柔性制造技术应用日益广泛成为整个机械制造领域的核心技术。
        (3) 柔性制造技术是发展灵捷制造等先进技术的基础。
        3.国外柔性制造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1) 国外柔性制造技术发展概况及现状。
        (2) 国外柔性制造技术发展趋势。
        4.国内柔性制造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5.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
        (1) 快速重组制造系统 (RRMS) 应用工程研究。
        ① 开发目标: (略)
        ② 主要研究开发内容及关键技术。
        (2) 组态式柔性制造单元的工程化开发研究。

(5)群小孔电解加工的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金属材料群小孔结构的应用
        1.1.1 群孔结构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
        1.1.2 群孔结构在模具工业中的应用
        1.1.3 群孔结构在航空工业中的应用
    1.2 小孔加工技术
        1.2.1 机械钻孔技术
        1.2.2 激光打孔技术
        1.2.3 电火花打孔技术
        1.2.4 其他孔加工技术
    1.3 电解加工小孔技术
        1.3.1 管电极电解加工
        1.3.2 电化学射流加工
        1.3.3 掩膜电解加工
    1.4 管电极电解加工存在的问题及研究现状
        1.4.1 管电极电解加工存在的问题
        1.4.2 管电极电解加工的研究现状
    1.5 课题来源及内容安排
        1.5.1 课题的来源与研究目的
        1.5.2 本文的研究方略
第二章 管电极电解加工机床与监控系统
    2.1 管电极电解加工系统
        2.1.1 电解液系统
        2.1.2 运动机构和伺服系统
    2.2 加工监控系统设计
    2.3 管电极电解加工监控过程
        2.3.1 单电极加工对刀设计
        2.3.2 管电极加工的短路保护
        2.3.3 穿孔杂散腐蚀的控制
        2.3.4 多电极电解加工监控系统
        2.3.5 多孔加工控制流程
    2.4 小结
第三章 管电极电解加工工艺研究
    3.1 小孔加工的电化学原理
        3.1.1 法拉第定律及相关理论
        3.1.2 传质反应与双电层原理
    3.2 工艺装备设计
        3.2.1 单电极夹具的设计
        3.2.2 阵列电极夹具的设计
    3.3 管电极绝缘层的材料选择与制备工艺
        3.3.1 PTFE
        3.3.2 环氧树脂
        3.3.3 PET
        3.3.4 性能对比试验
    3.4 绝缘层对电场影响的仿真分析
    3.5 加工精度研究
        3.5.1 加工电压的影响
        3.5.2 进给速度的影响
        3.5.3 电解液浓度的影响
        3.5.4 电解液压力的影响
        3.5.5 BTL 的影响
        3.5.6 绝缘层厚度的影响
    3.6 加工过程稳定性研究
        3.6.1 绝缘层厚度的影响
        3.6.2 进给速度的影响
        3.6.3 电解液压力的影响
    3.7 群孔加工试验研究
    3.8 小结
第四章 提高管电极电解加工稳定性的新工艺
    4.1 电解液抽吸式反流电解加工
        4.1.1 抽吸式反流管电极电解加工的流场分析
        4.1.2 抽吸式反流电解加工的试验系统
        4.1.3 电解液流量对加工结果的影响
        4.1.4 加工过程稳定性研究
        4.1.5 影响抽吸式反流管电极电解加工精度的参数
        4.1.6 加工孔型的形貌分析
    4.2 楔形电极加工倾斜孔
        4.2.1 倾斜孔射流的流场模型
        4.2.2 倾斜孔射流的流场分析
        4.2.3 倾斜孔加工试验
        4.2.4 试验信号的对比研究
        4.2.5 加工孔型的对比研究
    4.3 小结
第五章 均流设计与试验研究
    5.1 分配腔流场的有限元仿真
        5.1.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5.1.2 垂直供液方式下的流场分布
        5.1.3 供液管位置对流量分配的影响
        5.1.4 供液管直径对流量分配的影响
        5.1.5 管电极长度对管内流场分布的影响
    5.2 分流/汇流腔的结构模型
        5.2.1 分流/汇流腔的变质量动量方程
        5.2.2 分流/汇流腔动量方程的离散与求解
        5.2.3 分配腔流场分析
        5.2.4 基于离散方程的计算方法
        5.2.5 分流特性分析
    5.3 基于分流腔模型的正流阵列孔加工试验研究
        5.3.1 分流均匀度对电流稳定性的影响
        5.3.2 分流均匀度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5.4 基于汇流腔优化模型的抽吸式反流阵列孔加工试验研究
    5.5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6)射流掩膜电解放电脉冲电源研制及加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射流电解加工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射流电解加工研究现状
        1.2.2 脉冲电解电源的研究现状
        1.2.3 电化学放电加工的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来源和研究内容
        1.3.1 课题来源
        1.3.2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射流掩膜电解放电加工实验平台开发
    2.1 射流掩膜电解放电加工装置
    2.2 平台伺服运动控制
    2.3 平台系统及控制界面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SimPowerSystems的电源整流滤波研究
    3.1 电源总体设计方案
        3.1.1 电源参数设计要求
        3.1.2 方案对比分析
    3.2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特性研究
        3.2.1 三相整流模块的选择与计算
        3.2.2 三相桥式整流仿真研究
    3.3 电容滤波电路计算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状态空间法的Z源逆变器控制研究
    4.1 电源Z源逆变器及其作用
    4.2 电源Z源逆变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4.3 状态空间平均法建模
        4.3.1 控制系统结构分析
        4.3.2 控制器设计
        4.3.3 Z源逆变控制器闭环仿真
    4.4 控制器电路测试及分析
        4.4.1 直通占空比电路设计
        4.4.2 驱动电路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脉冲电源变换电路及控制系统研究
    5.1 脉冲电源输出波形变换电路研究
    5.2 基于Simulink仿真的Buck电路研究
        5.2.1 开关器件及频率特性研究
        5.2.2 Buck电路仿真分析研究
    5.3 基于嵌入式处理器的高频脉宽调制器
        5.3.1 系统设计方案及其原理功能分析
        5.3.2 系统硬件设计研究
        5.3.3 电源系统软件设计
    5.4 电源的集成及抗干扰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射流掩膜电解放电加工放电特性与机理研究
    6.1 射流掩膜电解放电实验研究
        6.1.1 加工过程中的放电现象
        6.1.2 放电条件下的凹坑形貌特性分析
    6.2 加工电场仿真分析研究
    6.3 放电机理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射流掩膜电解放电加工工艺实验研究
    7.1 Jet-MECDM和Jet-MECM的对比实验
        7.1.1 静止方式
        7.1.2 扫描移动方式
    7.2 射流掩膜电解放电加工试验研究
        7.2.1 脉冲电压峰值对凹坑形貌的影响
        7.2.2 脉冲电压频率对凹坑形貌的影响
        7.2.3 脉冲电压占空比对凹坑形貌的影响
        7.2.4 加工间距对凹坑形貌的影响
    7.3 射流掩膜电解放电加工正交试验研究
        7.3.1 试验参数及水平选定
        7.3.2 试验结果分析
    7.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成果
致谢

(8)汽车转向节锻模设计及制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汽车转向节的作用和分类
    1.3 转向节典型锻造工艺
    1.4 热锻模制造技术
第2章 转向节锻造工艺和锻模设计
    2.1 汽车转向节锻造工艺分析
        2.1.1 热锻工艺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2.1.2 JN162转向节的结构分析
        2.1.3 转向节锻造工艺的分析
    2.2 模具设计
        2.2.1 挤压模具设计
        2.2.2 终锻模具设计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汽车转向节锻造过程有限元模拟和实验
    3.1 有限元技术基本理论
        3.1.1 有限体积法基本原理及方程
        3.1.2 有限体积网格划分方法
        3.1.3 方程离散方法
        3.1.4 有限体积方程的求解方法
        3.1.5 初始边界条件的施加
    3.2 汽车转向节锻造过程有限元模拟应用现状
    3.3 SUPERFORGE软件功能介绍
    3.4 转向节锻造数值模拟模型的建立
        3.4.1 JN162转向节造型
        3.4.2 SuperForge锻造模拟过程的参数设置
        3.4.3 模拟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JN162转向节锻模制造工艺分析
    4.1 转向节锻模制造典型工艺流程
    4.2 JN162转向节两种制造工艺流程及比较
        4.2.1 电火花成形加工工艺
        4.2.2 数控铣成形加工工艺
        4.2.3 两种成形工艺的比较
    4.3 JN162锻模数控加工工艺分析
        4.3.1 数控铣削加工
        4.3.2 JN162挤压模数控加工工艺
    4.4 JN162挤压模电火花加工工艺
        4.4.1 电火花加工基本原理和特点
        4.4.2 电极设计和制作
        4.4.3 电加工参数选择
    4.5 锻模热处理工艺
        4.5.1 热处理工艺的特点
        4.5.2 JN162锻模热处理工艺
    4.6 锻模焊接翻新
        4.6.1 锻模堆焊翻新
        4.6.2 JN162锻模堆焊翻新工艺
        4.6.3 经济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轮胎模具花纹圈电火花加工工艺的分析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轮胎概述
        1.2.1 轮胎及轮胎的基本构造
        1.2.2 轮胎型号的表示
        1.2.3 轮胎的加工工艺
    1.3 轮胎模具
        1.3.1 子午线轮胎模具及其分类
        1.3.2 轮胎活络模具
    1.4 子午线轮胎活络模具花纹块
        1.4.1 轮胎花纹及其主要特点
        1.4.2 轮胎活络模具花纹块
    1.5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电火花加工
    2.1 电火花加工及其原理
        2.1.1 电火花加工实现的基本条件
        2.1.2 电火花加工原理
        2.1.3 电火花加工的特点
    2.2 电火花加工的分类及其使用范围
    2.3 电火花成形加工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
        2.3.1 电火花成形加工广泛应用于模具制造
        2.3.2 影响电火花加工材料电蚀的主要因素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子午线轮胎模具花纹块的电火花加工工艺分析
    3.1 轮胎模具花纹块的基本要求以及电火花加工的适应性
    3.2 轮胎模具花纹块电火花加工的工艺分析
        3.2.1 轮胎模具花纹块的电火花加工过程
        3.2.2 花纹块电火花加工工艺指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3.2.3 厂家轮胎模具花纹块电火花加工面临的问题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花纹块电火花加工参数优化试验
    4.1 粗加工试验及其分析
        4.1.1 试验安排及所用设备
        4.1.2 试验方法和条件设计
        4.1.3 试验方案设计和数据处理
        4.1.4 试验结果分析
        4.1.5 方差分析
        4.1.6 进一步探索试验
    4.2 精加工试验
        4.2.1 轮胎模具花纹块的精加工
        4.2.2 花纹筋钢片槽的精加工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轮胎模具花纹圈加工工艺优化
    5.1 轮胎模具花纹圈加工面临的问题
    5.2 轮胎模具花纹圈加工工艺优化
        5.2.1 轮胎模具花纹圈的电火花加工
        5.2.2 轮胎模具花纹圈加工工艺路线的拟定
        5.2.3 轮胎模具花纹圈石墨电极的设计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今后工作及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四、制动垫圈硬质合金模具的电加工工艺简介(论文参考文献)

  • [1]国外塑料模具和机头发展概况[J]. 北京塑料研究所技术情报室. 塑料, 1974(04)
  • [2]航空超越离合器楔块的精密成形及表面强化研究[D]. 宗晓明.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3]金属加工机械制造业产品与技术发展预测及关键技术分析[J]. 先进制造领域技术预测课题组. 机电新产品导报, 2001(Z5)
  • [4]冲裁模的合理寿命[J]. 张正修,张镇,赵向珍. 模具制造, 2004(10)
  • [5]群小孔电解加工的关键技术研究[D]. 王维.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0(01)
  • [6]射流掩膜电解放电脉冲电源研制及加工技术研究[D]. 陈朝大. 广东工业大学, 2021(08)
  • [7]粘接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J]. 刘忠会,陈锦江,陈恩平,袁荣娟. 一重技术, 1995(01)
  • [8]汽车转向节锻模设计及制造的研究[D]. 赵庆明. 山东大学, 2010(02)
  • [9]轮胎模具花纹圈电火花加工工艺的分析与研究[D]. 钱正旺. 合肥工业大学, 2012(04)
  • [10]冲压精度分析及其简化计算[J]. 张正修. 电子工艺技术, 1997(02)

标签:;  ;  ;  ;  ;  

刹车片硬质合金模具电加工技术简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