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游憩价值经济评价研究

森林游憩价值经济评价研究

一、对森林游憩价值经济评估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赵轩[1](2021)在《伊春国有林区森林生态系统效益核算及效益提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生态环境是人类文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产力、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人与自然永续发展的历史必然选择。森林生态系统,作为一个开放的、复杂的自然资源,兼具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发挥森林生态系统效益,已经成为理论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课题。另外,随着国有林区全面停伐政策的实施,我国对森林资源开始由开发利用转为生态保护,在此阶段,如何推进“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价值转换,加快国有林区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也是管理决策者和建设者们重点关注的问题。由于目前森林生态系统价值尚未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本文的研究将不再探讨森林生态系统价值的特点、作用、意义以及发展远景等单纯的理论问题,而是把研究对象界定在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的“森林生态系统效益提升”层面上。本文所研究的“森生态系统效益提升”,是以“两山论”为基础,以实现森林生态价值转换和价值增值为目标,通过价值核算、实证分析、中介效应、系统仿真等一系列研究方法,充分诠释“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及实践途径,实现国有林区森林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体包括以下内容:一是伊春国有林区森林生态系统效益核算。首先,对伊春国有林区森林资源以及林业经济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发现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其次,利用相关评估方法对伊春国有林区各林业局2018年森林生态系统效益进行核算,核算结果表明,2018年伊春国有林区森林生态系统效益总值为442.516亿元,其中森林生态系统经济效益为212.86亿元;生态效益为84.55亿元;社会效益为145.1亿元;并利用此核算结果作为实证分析的数据基础。二是分析伊春国有林区森林生态系统各效益影响机制和效益提升驱动机制。首先,从理论上分析森林生态系统效益的影响因素,包括森林资源自然属性、林业投资结构、林业经济产业结构、劳动力、中介效应等方面内容;其次,分别以森林生态系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因变量,以林龄结构、产业结构、林业各类投资、森林管护、森林旅游人数为自变量,运用变截距面板回归方法,检验不同因素对森林生态系统各效益产生的边际效应和影响效果,以及分别以森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作为中介变量,分析森林生态系统各效益间的内在规律,研究发现,森林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升能够带动森林经济效益提升,国有林区应优先提升森林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后,基于实证分析结论,运用利益相关理论构建驱动国有林区森林生态系统效益提升机制,通过均衡各方利益、信息披露、奖补机制和约束机制来实现政府主导、国有林区生态经营、社会公众参与的最优发展模式。三是伊春国有林区森林生态系统效益提升策略建议。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基础上,根据国有林区实际情况和林业发展战略,针对政府政策、管理体制、技术创新、产业布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分别提出合理建议,更好地实现森林生态系统效益增值,促进林业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总之,本文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丰富了森林生态系统效益的核算方法、影响机理、仿真驱动构建和效益提升保障体系,对伊春国有林区森林生态系统效益提升提供了有针对性和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

谢心怡[2](2020)在《北罗霄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资源资产价值评估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人们生态意识与环保意识的加强,如何利用好日常生活中的自然资源对提升生活质量以及环境保护也越来越重要。森林景观资源不仅可以为改善生态环境做出重要贡献,在面对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求时,还可以满足人们对开展森林旅游业而产生的游憩需求,从而带动旅游业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北罗霄国家森林公园处于初始开发阶段,公园内森林景观资源极其丰富,并且为森林公园带来了巨大的旅游业务收入,因此对其森林景观资源资产价值进行评估可以为北罗霄国家森林公园日后经营发展提供合理的依据。本文选用条件价值法对北罗霄国家森林公园的森林景观资源资产进行价值评估,采用的是支付卡式设置支付金额,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长、株、潭地区以及岳阳地区的常住人口进行调查,内容涉及支付意愿、支付金额等,并用中位值来确定人均支付意愿,最终计算得到森林景观资源资产价值是27.66亿元。又因为北罗霄国家森林公园的植被资源多为公益林,并非商品林,因此森林旅游带来的收益成为北罗霄国家森林公园的主要经济来源。据此本文又运用个人旅行费用法对北罗霄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资源产生的游憩价值进行评估,通过对游客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直接旅行花费、停留时间、时间成本等基本数据,运用SPSS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并通过对影响因子的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最终得到线性回归方程 Q=2.233-0.006*Cost-0.199*Time+0.263*Income+0.727*Und,基于景区生态环境的最大容量计算得到游憩价值为12.33亿元。最后,根据价值的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对森林景观资源资产价值的提升,以及其中游憩价值的提升提出合理性的建议。

亢楠楠[3](2019)在《国家森林公园游憩价值评价研究 ——基于游客满意度的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兼具观光、休闲与养生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国家森林公园已经成为居民旅游出行的新热点。旅游需求迅速增加的同时,资源过度利用、管理工作不到位等问题也时有发生,游客满意度水平、景区承载状态等面临着严峻考验。深究之,起到资源配置作用的游憩价值信息的缺失是给公园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的主要原因。因此,利用科学的评价模型,货币化度量国家森林公园这种准公共物品的游憩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现有文献中,陈述性偏好或显示性偏好等传统评价技术得到了大量应用,但这两类方法仍然存在一些局限和争议,特别是缺少对评估结果背后心理影响因素的探究。此外,个体满意度水平的引入,丰富且完善了公共物品的价值评价体系,但尚未发现应用在旅游资源领域的研究。据此,本文从游客满意度的视角切入,聚焦于“评价方法的创新”、“传统方法的修正”与“评价结果的应用”三个方面,以期在国家森林公园游憩价值评价的理论与方法方面做出深入探索。在这一过程中,游客真实偏好的挖掘、游憩属性的正确定价等市场机制的导入,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森林资源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对促进景区向以“游客为本”的战略转型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紧密围绕上述三个着眼点,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概括如下:(1)国家森林公园游憩价值内涵界定及评价指标识别。结合福利经济学中的价值理论与森林生态旅游景区的典型特征,对国家森林公园游憩价值的内涵与度量方式进行了清晰界定。随后,通过文献归纳与游客在线评论材料定性分析结合的方式,识别出包含“植被覆盖率”、“垃圾数量”、“交通便利程度”、“基础设施”、“游憩设施”与“拥挤水平”等在内的六项主要国家森林公园游憩属性,为进一步价值评价工作的展开奠定了基础。(2)基于游客满意度法TSA的游憩价值评价模型设计以及实证研究,验证了使用游客满意度为森林游憩资源这一“无形资产”定价的可能。首先,通过游客效用最大化理论与无差异曲线的分析,构造了游客满意度法的理论框架和计量模型。随后,利用全国范围内22处国家森林公园的调查数据开展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公园的“植被覆盖率”、“垃圾数量”、“基础设施”以及“游憩设施”的改善均对游客满意度起着正向影响作用,“拥挤水平”的增加则负面影响着游客的满意度水平。不同来源地游客对景区游憩属性的偏好存在显着不同,由此带来游憩价值评估结果的客源地差异,游憩属性的改善对于外地游客意味着更高的价值。最后,以五营国家森林公园,完成了 TSA评估结果在单个景区游憩价值评估中的应用。测算结果表明,当前该公园的总游憩价值为11,776.20万元,相较于多年前的测算结果有所上升。(3)首次尝试将游客满意度这一视角与常用的选择实验法CEM相结合,完成了对传统评价技术估计结果的修正。通过在辽宁千山仙人台国家森林公园开展的选择实验调查,结果发现:游客对仙人台国家森林公园不同游憩属性的支付意愿存在显着差别。其中,对景区“垃圾数量”改善的支付意愿最高,其次为“交通便利程度”和“植被覆盖率”属性。相比之下,景区“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对游客决策的影响则比较弱。此外,不同满意度水平的游客对于景区游憩属性的支付意愿存在一定差异。游客满意度越低,其支付门票溢价的可能性就越低。相较于高满意度群体,低满意度组游客的消费者剩余降低了 32.99%。游客满意度水平作为影响景区游憩价值评估背后不容忽视的心理因素,对于仙人台国家森林公园总体游憩价值的贡献率达到12.83%。(4)分别计算了游客满意度法TSA和选择实验法CEM两种评价方法下辽宁千山仙人台国家森林公园的游憩价值,并对两者的估计结果做出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使用前者计算出的该公园的游憩价值(194.10元/人·次)略高于后者计算出的价值(184.95元/人·次)。TSA模型中旅行成本潜在的内生性、CEM实验设计维度的限制以及信息处理策略等因素均有可能导致上述差异的发生。(5)以游客旅行成本—收益的分析作为理论支持,从游憩价值评估与游客体验效用结合的角度制定了景区的“旅游体验承载力”评价标准,并以辽宁千山仙人台国家森林公园为例,评价了该公园的旅游体验承载力状态。结果表明:该公园拥挤水平的承载力阈值范围介于20-35人/100m2之间,“植被覆盖率”承载力阈值范围在70%-80%之间,“垃圾数量”处于3-10件/200m之间;游客可接受的交通可达性水平为3h以内。通过计算公园当前的游憩属性状态与选择实验过程中模拟的27种方案的净效用水平,得到了“弱载”、“适载”和“超载”三种情况下的各游憩属性状态,为景区将来的承载状态监测、资源开发建设与游客容量控制等提供了定量化依据。

金学天[4](2019)在《延吉市森林资源价值评估》文中研究表明森林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它不仅为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各种珍贵的木材和原料,还为人类的经济生活提供了各种商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森林资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稀缺性日益突出。为此,世界各国普遍加强了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但是,现阶段在林业资源的各种效益当中,人们最不重视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很多地区人们的观念还很落后,为了片面的经济来源,对森林资源进行乱砍滥伐,导致了森林资源的不断消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要对这一问题予以充分的重视,通过森林资源价值评估逐渐引导人们意识到森林资源对社会、对环境所具备的价值。基于这一背景和考虑,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学术界相关研究理论和方法进行梳理和归纳,并将延吉市的森林资源特征有机结合,选择较为科学合理、易于量化的评估方法,构建了延吉市林业资源价值评估体系。并且,依托2016年延吉市森林资源档案的详细数据,详细分析和解释了延吉市林业资源的价值结构,最后决定采用价值量评估法评价延吉市林业资源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其中森林资源经济效益分为林木价值与林地价值,分别运用林木市场法与林地年金资本化法统计得出结论;森林生态效益主要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大气环境净化、涵养水源、固碳和释氧构成,以参考“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721-2008)计算得出结论;森林资源社会价值主要以森林游憩与提供就业价值效益构成,分别以条件价值法与从业人数推算价值的方法得出结论。经过本研究计算得出了以下结论:(1)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各项价值差异较大,2016年延吉市森林资源总价值为125.78亿元,其中经济效益为79.4亿元,生态效益为46.33亿元,社会效益为0.05亿元。经济价值实际占到了整体价值中的近63.13%,其他的价值占到的比例只有36.87%。林木价值在整体的经济价值中占到的比例为78.08%;在生态价值中,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为7.04%、净化大气价值为42.02%、固碳释氧价值为48.07%,而涵养水源价值占到了 2.87%。在社会价值的分析中,森林游憩价值实际占到的比例达到了 35.03%,实际的提供就业价值将会达到64.97%;(2)延吉市林业资源的经济价值对林业资源的综合价值贡献度最大,其中林木本身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都要高于他的实际价值,是总价值的49.3%。(3)森林资源生态价值处于三项价值的中间,且从生态效益的角度来看,森林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涵养水源、净化空气、固碳制氧方面产生的效益是不可替代的。(4)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社会价值来看,延吉市森林游憩价值仅为179万元。这项数据仅仅是反映帽儿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在的森林游憩价值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许秋洁[5](2019)在《森林景观资源生态价值评估》文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一环,合理有效开发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充分挖掘培育其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是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写照,也是构建生态补偿机制需要依赖的前提条件。基于此,本文以森林景观资源生态价值评估为研究对象,在系统梳理森林景观资源相关研究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归纳凝练出本文的重要创新点——森林景观资源生态价值这一核心概念,并详细阐述了该概念的内涵、重要意义、评估方法、评估内容、评估流程等。另外,考虑到森林景观资源的特殊性,对其评估方法的选择需要对比各种常规方法的适用性和优缺点,尽可能保证评估结果的合理性和可信度。在深入剖析和论述森林景观资源生态价值这一概念的基础上,以2017年为基准年,选取西山森林公园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依据《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采用条件价值法、替代成本法、市场价值法、能值分析法等方法,从森林景观游憩、涵养水源、固土保肥、固碳制氧、净化大气、改善小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七大方面对森林景观资源的生态价值进行评估。评估结果表明,西山森林公园生态总价值为14863.61万元/a,通过分析得出森林景观游憩价值是西山森林公园生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可以得出完善森林景观资源价值评估体系的启示,一是建立森林景观资源价值核算机制,推动森林景观资源的合理开发;二是加快森林景观资源资产经营的市场化进程,强化森林景观资源生态价值意识;三是提升生态价值评估的业务能力,完善森林景观资源生态价值的评估体系。

林泽霖[6](2019)在《九龙谷国家森林公园游憩价值评估》文中提出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之下,如何因地制宜地帮助山区发展产业,实现脱贫致富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森林公园作为一种适合在山区发展的业态此刻也进入了人们视野,森林公园旅游不但能够有效利用森林资源,还能够满足人们的游憩需求,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九龙谷国家森林公园已经发展了十几年,是莆田市旅游产业的支柱之一,研究其游憩资源的价值构成,既有助于帮助其未来的发展,也有助于为其他地区发展森林公园旅游提供参考。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并就游憩资源价值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了综述,着重对目前国内外主流的游憩资源价值评价方法:旅游费用法(TCM)、条件价值法(CVM)以及选择实验法(CE)进行了综述。在融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以及结合九龙谷国家森林公园的实际情况后,认为要对九龙谷国家森林公园的游憩资源价值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需要将旅行费用法和条件价值法综合使用,分别评估游憩资源的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其次,通过对九龙谷国家森林公园游客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直接旅行花费、客源地距离、停留时间、时间成本等基本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计算旅行费用、消费者剩余等,然后构建旅行费用需求模型,计算出2017年九龙谷国家森林公园游客使用价值为3.92亿元;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游客的支付意愿值,得出九龙谷国家森林公园的非使用价值为0.34亿元。可见,九龙谷国家森林公园游憩资源的总经济价值合计为4.26亿元。最后,在总结前文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对促进九龙谷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的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邓宗敏[7](2017)在《森林游憩价值评估研究 ——以毕棚沟景区为例》文中提出当前,森林游憩业蓬勃发展,森林游憩区开发、经营权转让等涉及森林游憩价值评估方面的案例已经屡见不鲜,故对当前森林游憩价值评估的方法进行详尽的研究有其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选择毕棚沟风景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游憩价值评估研究中最常采用的条件价值法和旅游费用法对毕棚沟风景区游憩价值进行评估。毕棚沟风景区是米亚罗国家级人与生物保护圈的核心区域,景区内部独特的红叶彩林资源成为吸引游人前往川西北进行森林游憩的重要资源,目前,还没有对毕棚沟风景区森林游憩资源价值进行过研究和评估,对毕棚沟风景区游憩资源游憩价值评估具有很好的代表性与十分积极地意义。通过此次调查研究,以期能为毕棚沟风景区游憩资源价值提供真实可信的数据,为其游憩价值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依据,有助于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川西北红叶彩林资源。本次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本文采用旅游费用法(TCM)和条件价值法(CVM)两种方法对毕棚沟风景区游憩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采用旅游费用法计算毕棚沟风景区森林资源游憩价值为117336.75万元,采用条件价值法计算毕棚沟风景区森林资源游憩价值为119722.75万元。根据理县旅游局提供的资料显示,2016年毕棚沟风景区旅游总收入为9248万元,与旅游费用法和条件价值法计算得出的毕棚沟风景区游憩总价值相比差距较大,据此可以看出,毕棚沟风景区仍有巨大的游憩开发潜力。(2)通过对毕棚沟风景区被调查游客基本信息情况的分析,发现被调查游客的总体满意度与游客的重游率是正向影响的关系,且影响较为显着;被调查游客的受教育水平和经济收入水平会对游客的支付意愿产生影响,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旅游者支付意愿与各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是符合基本常识和日常经验的,研究结果具有可靠性。(3)对毕棚沟景区游憩价值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陈怡琛[8](2017)在《森林游憩中畅爽体验与幸福感、游憩意愿关系研究 ——以湖南天际岭国家森林公园为例》文中认为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期望以休闲游憩的方式来放松和愉悦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走近大自然,回归大自然,回归森林,走进森林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近郊城市型森林公园地理位置一般坐落于城市或近郊,是城市周边环境的大型生态斑块。城市森林公园满足了人们在空余闲暇时,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天性,让人们不用去到太远的地方,近距离就能听鸟语,闻花香,呼吸新鲜空气,调节心情,娱乐放松。其既有自然景观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及独特的保健功能等特点吸引着众多的城市居民。研究以国内外相关研究为基础,基于畅爽体验与幸福感理论,构建森林游憩畅爽体验、幸福感与游憩意愿的结构方程模型,并通过文献研究法和专家咨询法编制了包括畅爽体验的9维度的森林游憩畅爽体验量表和游憩幸福感量表。并于2016年12月15-30日周六、日,湖南省天际岭国家森林公园进行实地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87份。spss22.0和AMOS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信度分析、效度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路径分析、方差分析等。对森林游憩畅爽体验和游憩幸福感的维度进行识别和验证,最后得到森林游憩畅爽体验主要由个5个观测指标构成,包括:“期望感受平衡”、“专注当下”、“时间扭曲感”、“自觉体验”、“知行合一”5个维度,游憩幸福感由8个因子2个公因子构成包括:心身健康、家庭人际关系、愉悦感、舒适、成长、信心、价值感、知足,形成该量表的8个维度。在对其二次旋转后得出2个公因子,经结合文献及逻辑分析将其命名为:身心休闲、满足成长。并进一步探讨森林游憩中畅爽体验与幸福感、游憩意愿的路径关系,主要结论如下:(1)“感受平衡”、“自觉体验”、“专注当下”对游憩幸福感中“身心休闲”有显着正向影响。(2)“期望感受平衡”、“自觉体验”、“知行合一”、“专注当下”对游憩幸福感中“满足成长”有显着正向影响。(3)森林游憩畅爽体验中中:“期望感受平衡”、“自觉体验”、“潜在的控制感”、“时间扭曲感”对游憩意愿呈显着正向影响。(4)游憩幸福感2个公因子都对游憩意愿有强烈显着的正向影响。(5)最后,总结综合畅爽体验对幸福感有显着的正向影响(0.164),畅爽体验对游憩意愿有显着的正向影响(0.323)(直接影响0.225,间接影响0.098,综合影响0.323),幸福感对游憩意愿有强烈的显着正向影响(0.597)。这证实了之前的理论假设,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根据实证相结论提出从提升游憩畅爽体验角度提升游憩体验与从游憩幸福感五因子角度,提升游客游憩意愿。并提出从改进城市森林公园游憩吸引、公园设施建设和服务建设与自助体验式游憩方式等建议,以期为城市森林公园管理和设计提供一定思路,提供参考。

李莹[9](2016)在《森林生态价值核算及生态补偿研究 ——以牡丹江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森林资源拥有独具魅力的内在价值,具有保育土壤、净化大气、涵养水源、固碳释氧、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森林游憩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它自身构成了完整的生态系统。森林资源属于公共物品,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特征,在生物的生态保护延续和控制气候变化等重大事件中都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的迅速增加,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愈加严重,一系列生态危机随之出现,致使森林生态系统功能严重减弱,各种自然灾害不断发生,使人类真正意识到保护森林生态环境和进行森林生态补偿的重要性。森林生态补偿是运用经济手段保护森林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根据生态保护成本、生态价值、发展机会成本,综合运用市场和行政手段,调节各个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合理分配森林资源的效益,建立健全覆盖利益相关者的生态与环境保护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引导人们更为合理地保护和利用森林生态资源,保持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本文以劳动价值论、外部经济性理论、公共物品理论、生态资本理论及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国内外森林生态补偿进行了研究。根据实地调研情况和掌握的资料,对牡丹江市森林生态补偿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牡丹江市森林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包括森林生态补偿的法律制度滞后、补偿主体单一、补偿标准偏低、权责落实不到位、市场化机制欠缺等。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方法,对森林生态补偿的因素进行分析,建立了牡丹江市森林生态补偿影响因素层次结构模型,计算出对森林生态补偿有影响的评价因子。在研究中发现在森林生态补偿的各大影响因素中,生态因素与自然资源因素占有较大比重,具体说来,对森林生态补偿影响因素较大的有:森林生态区位、生物多样性、森林蓄积量、森林起源、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林区居民收入、营林管护成本、造林成本、法律制度、政策、居民收入和户外锻炼时间等。因此,在制定牡丹江市森林生态补偿标准时,要充分考虑到上述因素的区别,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文运用机会成本法、替代成本法、市场价格法和支付意愿法等对牡丹江市森林生态价值进行核算,将森林生态价值分为涵养水源、固碳释氧、净化空气、土壤保持和森林游憩价值,并最终得出具体数值,为牡丹江市森林生态补偿标准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本文对牡丹江市森林生态补偿标准进行分析,综合利用以经济价值补偿为依据的观点和以生态效益补偿为依据的观点,尝试性地测算牡丹江市森林生态补偿标准的参考值,为牡丹江市制定生态补偿标准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对牡丹江市森林生态补偿方式进行分析,包括:森林生态补偿的依据——政策法律、补偿方法依据;森林生态补偿的原则——补偿主体与客体确定、补偿的实施原则;森林生态补偿主体与客体分析、森林生态补偿手段的分析以及补偿方式的选取。国际上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对森林生态补偿进行了探索,对森林生态服务进行了有效的补偿,能够达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本文总结了国内外的经验和启示,希望可以对制定森林生态补偿制度有所启发。最后,针对森林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和国内外森林生态补偿的经验,提出了完善森林生态补偿的对策建议:要加强森林生态补偿制度建设;建立多元化森林生态补偿方式;确定合理的补偿标准;拓宽补偿资金渠道;利益相关者参与生态补偿建设。本文以牡丹江市为例对森林生态补偿进行研究,提出完善森林生态补偿的对策建议,其意义不仅在于为牡丹江市今后的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参考,并为今后我国针对不同地区制定森林生态补偿政策和完善森林生态补偿制度提供参考思路,以期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国常宁[10](2015)在《基于边际机会成本定价的闽江流域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价值评估研究》文中认为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而科学合理的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价格体系则能够有效促进该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持续利用,并为环境经济政策制定和宏观经济决策提供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依据,因此对其的价值评估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对于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的价值评估研究主要集中于价值分类、评估技术选择及具体区域测算等方面,但对其定价的理论基础较少涉猎,对其定价方法也缺乏系统化研究,更未能建立相应的全面客观的价值评估体系。为此,本文综合运用林业经济学、生态经济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等多学科知识,以复杂系统的综合集成法为主要原则,采取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在充分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边际机会成本定价理论及其构成、定价方法比较与模型设定等一系列内容进行了深入剖析,通过系统化研究,初步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基于边际机会成本的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定价理论并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价值评估体系。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的价值评估除了要以相应的经济学原理作为基础之外,还要依托全社会保护意识的培养,价值观念的及时转变及统计口径的适时调整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否则就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基于此,本文首先对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的概念进行了清晰地界定,介绍了其内涵、特性及在我国的分布特点,重点探讨了不同视角下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价值的分类标准,剖析了我国现行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价格扭曲现象的现状,阐述了定价过程中的种种分歧及其深层次原因,并提出完善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价格构成、构建健全市场价格体系的具体思路。一直以来,由于传统的资源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并由此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因此本文就重新开展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定价的理论基础进行了详细分析,应用价值与价格理论探讨了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价值在经济学上的真正含义,运用公共产品理论、外部效应理论分析了以外部成本内部化实现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有效配置与合理利用的具体原理,深入剖析了该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市场失灵与政策失灵,并就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进行了深刻阐述。本文认为为保障经济与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统一完善的资源市场定价机制,并通过价格手段来引导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在对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价值分类及相关定价缘由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现行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定价的主要价值理论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其理论视角和分析层次的差异,使得任何理论都无法单独构筑出统一有效且各方认可的价值评估体系。同时,总结了现有的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定价的主要模型,分析了其各自的优点和不足,对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定价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也进行了系统疏理,并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改进建议。通过对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特点及其基础价值理论和定价模型的综合分析,本文着重探讨了将边际机会成本理论应用于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定价中的可行性,全面阐释了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边际机会成本的丰富内涵及其组成部分,并分别从资源再生产、代际均衡及生态环境损失等角度提出了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边际生产成本、边际使用者成本和边际外部成本的具体构成,从而构建出完善可行的价值核算指标体系。根据对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边际机会成本的构成分析,并将经济学和生态学的计量方法有机结合,本文提出了具体的基于边际机会成本的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定价模型,通过引入平均增量成本的概念对边际成本作出广义上的定义,并用将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系统建设期巨大的投资费用平均分摊到每年所增加的蓄积量上的方式求得边际生产成本;从代际公平的角度出发,用结合了供求关系调整的租金或预期收益资本化法推导出边际使用者成本的计算模型;又从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所造成的生态和社会价值损失的视角重新归纳了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的边际外部成本,通过Logistic模型和因子分析确定造成损失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利用非参数模型计算出相应的平均支付意愿。最后,本文以闽江流域的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基于边际机会成本的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价值评估的实证研究,测算结果为1766.36元/m3(蓄积)。其中,边际生产成本为48.98元/m3(蓄积),边际使用者成本为954.39元/m3(蓄积),边际外部成本为762.99元/m3(蓄积),这既表明了现阶段闽江流域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功能完善、作用巨大,又验证了将边际机会成本方法应用于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价值评估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由此可见,本文开展的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价值评估研究,既包括了对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内涵及其价值的全面介绍,又涵盖了对价值与价格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外部效应理论及市场失灵理论等传统的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定价理论基础的深入思考,同时还在此基础上结合边际机会成本理论构建了较为完备的基于边际机会成本的定价方法体系,并结合闽江流域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的具体情况开展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边际机会成本的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价值评估体系不但精确高效,而且有助于补充和完善现有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定价理论与方法,并最终促进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的科学配置与合理开发。

二、对森林游憩价值经济评估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森林游憩价值经济评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伊春国有林区森林生态系统效益核算及效益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森林生态系统效益核算综述
        1.2.2 森林生态系统效益提升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创新
        1.4.2 研究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森林生态系统
        2.1.2 森林生态系统效益
        2.1.3 森林生态系统效益核算与价值评估
        2.1.4 森林生态系统效益评估与效益提升
    2.2 理论基础
        2.2.1 劳动价值论
        2.2.2 边际效用价值论
        2.2.3 外部性理论
        2.2.4 利益相关者理论
    2.3 森林生态系统效益提升的分析框架
    2.4 本章小结
3 伊春国有林区现状分析
    3.1 伊春国有林区概况
    3.2 伊春国有林区森林资源概况
        3.2.1 森林面积及蓄积概况
        3.2.2 林龄结构概况
        3.2.3 造林管护概况
    3.3 伊春国有林区林业经济概况
        3.3.1 林业产值及产业结构概况
        3.3.2 林业投资概况
        3.3.3 从业人员概况
        3.3.4 森林旅游概况
    3.4 伊春国有林区存在的问题
    3.5 本章小结
4 伊春国有林区森林生态系统效益核算
    4.1 森林生态系统经济效益核算
        4.1.1 经济效益核算对象
        4.1.2 经济效益核算方法
        4.1.3 经济效益核算指标体系
        4.1.4 经济效益核算
        4.1.5 经济效益核算结果
    4.2 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效益核算
        4.2.1 生态效益核算方法
        4.2.2 生态效益实物量核算
        4.2.3 生态效益价值量核算
        4.2.4 生态效益核算结果
    4.3 森林生态系统社会效益核算
        4.3.1 森林游憩价值
        4.3.2 森林提供就业机会的价值核算
        4.3.3 社会效益核算结果
    4.4 森林生态系统效益分析
        4.4.1 森林生态系统效益核算结果
        4.4.2 森林生态系统效益核算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伊春国有林区森林生态系统效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5.1 森林生态系统效益影响的理论分析
        5.1.1 影响森林生态效益的外部性因素
        5.1.2 影响森林生态效益的内部性因素
        5.1.3 影响森林生态效益的中介效应
    5.2 森林生态系统效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5.2.1 面板数据模型简介
        5.2.2 变量与数据
        5.2.3 面板数据描述与检验
        5.2.4 模型的估计结果分析
    5.3 森林生态系统效益的中介效应分析
        5.3.1 中介效应
        5.3.2 森林生态效益的中介效应
        5.3.3 森林经济效益的中介效应
        5.3.4 森林社会效益的中介效应
    5.4 本章小结
6 伊春国有林区森林生态系统效益提升的驱动机制分析
    6.1 森林生态系统效益提升驱动机制的演化博弈分析
        6.1.1 演化博弈模型的基本思想
        6.1.2 演化博弈模型的基本假设
        6.1.3 演化博弈模型的构建
        6.1.4 演化博弈模型的均衡分析
    6.2 演化博弈仿真及策略分析
        6.2.1 三方主体行为策略的动态演化
        6.2.2 不同因素对三方主体行为策略的演化影响
    6.3 伊春国有林区森林生态系统效益提升的驱动机制构建
        6.3.1 演化博弈仿真结论的分析
        6.3.2 基于演化博弈仿真结论的驱动机制构建
    6.4 本章小结
7 提升伊春国有林区森林生态系统效益的建议
    7.1 政府层面
        7.1.1 增加扶持政策供给
        7.1.2 保证林业投资的合理有效
        7.1.3 完善森林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体系
        7.1.4 优化交易市场结构
        7.1.5 打造产业发展新模式,强化监管制度
        7.1.6 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模式,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7.2 集团层面
        7.2.1 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生态作用认识
        7.2.2 注重企业科学技术研发
    7.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东北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2)北罗霄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资源资产价值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国外森林景观资源资产价值评估研究现状
        1.3.1 基本理论研究现状
        1.3.2 评估方法研究现状
    1.4 国内森林景观资源资产价值评估研究现状
        1.4.1 基本理论研究现状
        1.4.2 评估方法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2 理论基础与评估方法
    2.1 基础概念
        2.1.1 森林资源
        2.1.2 森林资源资产
        2.1.3 森林景观资源
        2.1.4 森林景观资源资产
        2.1.5 森林游憩价值
    2.2 理论基础
        2.2.1 环境资源价值理论
        2.2.2 公共物品理论
        2.2.3 消费者剩余
    2.3 森林景观资源资产价值评估方法
        2.3.1 条件价值法(CVM)
        2.3.2 旅行费用法(TCM)
3 北罗霄国家森林公园概况介绍与研究设计
    3.1 概况介绍
        3.1.1 北罗霄国家森林公园概况
        3.1.2 森林景观资源概况
    3.2 个人旅行费用法(ITCM)研究设计
        3.2.1 问卷设计与数据来源
        3.2.2 ITCM具体步骤
        3.2.3 旅行成本的确定
    3.3 条件价值法(CVM)研究设计
        3.3.1 问卷设计与数据来源
        3.3.2 中位值法确定WTP
4 基于ITCM的北罗霄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资源资产游憩价值评估
    4.1 样本的统计分析
        4.1.1 社会经济学统计分析
        4.1.2 游览特征分析
    4.2 旅行成本的计算
    4.3 需求曲线的拟合
        4.3.1 相关性分析
        4.3.2 多元回归分析
    4.4 森林公园环境容量预测
        4.4.1 森林公园生态环境容量的计算
        4.4.2 森林公园空间环境容量的计算
        4.4.3 环境容量值的对比与选择
    4.5 游憩价值的计算
5 基于CVM的北罗霄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资源资产价值评估
    5.1 样本统计分析
        5.1.1 支付方式分析
        5.1.2 拒绝支付原因分析
    5.2 基于CVM价值的计算
    5.3 支付意愿率影响因素分析
    5.4 支付金额影响因素分析
    5.5 偏差分析与控制
6 建议
    6.1 针对提升游憩价值提出的建议
    6.2 针对提升森林景观资源资产价值提出的建议
7 结论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A 基于ITCM对北罗霄国家森林公园游客旅行费用的调査问卷
附录B 基于CVM对北罗霄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资源支付意愿的调査问卷
附录C 基于ITCM调查问卷数据
附录D 基于CVM调查问卷数据
致谢

(3)国家森林公园游憩价值评价研究 ——基于游客满意度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1.3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内容之间的关联
        1.3.3 研究方法
        1.3.4 技术路线图
    1.4 本章小结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价值评价方法的理论研究进展
        2.1.1 显示性偏好评价
        2.1.2 陈述性偏好评价
        2.1.3 生活满意度法评价
        2.1.4 研究述评
        2.1.5 本文评价方法提出
    2.2 森林游憩价值评价的实证研究进展
        2.2.1 森林游憩价值的认知与发展
        2.2.2 价值评价结果的实践应用
        2.2.3 价值评价结果的影响因素
        2.2.4 研究述评
        2.2.5 本文研究视角提出
    2.3 游憩价值评价的理论基础
        2.3.1 公共物品理论
        2.3.2 外部性理论
        2.3.3 价值理论
        2.3.4 偏好与效用函数
        2.3.5 支付意愿与受偿意愿
        2.3.6 消费者剩余
    2.4 本章小结
3 国家森林公园游憩价值内涵及评价指标选取
    3.1 国家森林公园游憩价值的内涵
        3.1.1 游憩价值的概念界定
        3.1.2 游憩价值的度量方式
    3.2 国家森林公园游憩价值评价指标的选取
        3.2.1 评价指标应具备的主要特征
        3.2.2 评价指标选取的基本原则
        3.2.3 游憩属性变量的识别过程
    3.3 本章小结
4 基于游客满意度法TSA的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
    4.1 TSA的理论背景与评价模型
        4.1.1 基于游客消费行为的经济分析
        4.1.2 游客满意度法评价模型的构建
    4.2 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
        4.2.1 问卷设计及变量定义
        4.2.2 研究区域选择
        4.2.3 样本容量确定
        4.2.4 研究数据收集
        4.2.5 样本描述性统计
    4.3 模型结果与游憩价值计算
        4.3.1 基于全部样本的分析
        4.3.2 各游憩属性经济价值的计算
        4.3.3 不同客源地群体的差异性分析
        4.3.4 单个公园游憩价值的核算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选择实验法CEM的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
    5.1 包含游客满意度的CEM模型构建
    5.2 实验设计与数据收集
        5.2.1 研究区域概况
        5.2.2 调查问卷设计
        5.2.3 数据收集与描述性统计
    5.3 模型结果与游憩价值计算
        5.3.1 模型估计结果
        5.3.2 不同满意度群体的差异性分析
        5.3.3 公园游憩价值的计算
        5.3.4 TSA与CEM方法的比较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游憩价值评价结果在旅游体验承载力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6.1 旅游体验承载力的内涵
        6.1.1 旅游承载力研究
        6.1.2 旅游体验承载力的概念界定
        6.1.3 旅游体验承载力的基本特征
    6.2 基于游憩价值的旅游体验承载力评价标准制定
    6.3 实证研究:仙人台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体验承载力分析
        6.3.1 单一游憩属性承载力的判定
        6.3.2 多重游憩属性承载状态的判定
    6.4 本章小结
7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3 研究创新
    7.4 研究局限和未来展望
        7.4.1 研究局限
        7.4.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TSA所选国家森林公园及其基本信息
附录B 游客满意度调查问卷(TSA)
附录C 景区游憩属性客观信息调查问卷(TSA)
附录D 辽宁千山仙人台国家森林公园选择实验方案(CEM)
附录E 选择实验问卷对应彩色图片(版本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4)延吉市森林资源价值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需求
        1.1.2 生态环保的需求
        1.1.3 延边地区特点需求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可能的创新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森林资源
        2.1.2 森林资源资产
        2.1.3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
    2.2 基础理论
        2.2.1 自然资源价值理论
        2.2.2 效用价值论
        2.2.3 均衡价格理论
        2.2.4 地租理论
        2.2.5 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三章 延吉市概况及数据来源
    3.1 延吉市自然地理概况
        3.1.1 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3.1.2 气候特点
    3.2 森林资源
        3.2.1 林地资源
        3.2.2 林木资源
        3.2.3 小结
    3.3 森林功能与作用
        3.3.1 森林功能
        3.3.2 森林作用
    3.4 数据来源及说明
第四章 延吉市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体系构建
    4.1 设置原则
    4.2 评估体系构建
        4.2.1 构建依据
        4.2.2 评估体系构建
    4.3 指标解释及评估方法
第五章 延吉市森林资源综合价值评估
    5.1 延吉市林地、林木资源资产价值评估
        5.1.1 林地资源经济价值评估
        5.1.2 林木资源资产价值评估
    5.2 延吉市森林资源生态功能价值评估
        5.2.1 涵养水源价值
        5.2.2 固碳释氧价值
        5.2.3 净化大气价值
        5.2.4 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
    5.3 延吉市森林资源社会价值评估
        5.3.1 森林游憩价值
        5.3.2 提供就业价值
    5.4 延吉市森林资源价值研究结论
第六章 建议和讨论
    6.1 建议
    6.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森林景观资源生态价值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森林景观资源价值评估
        (二) 森林生态价值评估
    三、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一) 研究目标
        (二) 研究内容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五、特色和创新之处
第二章 森林景观资源生态价值相关概念界定
    一、森林景观资源概念内涵
        (一) 森林景观资源概念界定
        (二) 森林景观资源特征
    二、森林景观资源生态价值概念内涵
        (一) 森林景观资源生态价值概念界定
        (二) 森林景观资源生态价值构成
    三、森林景观资源生态价值评估目标
第三章 森林景观资源生态价值评估体系
    一、森林景观资源生态价值评估步骤
    二、森林景观资源生态价值评估方法
        (一) 实际市场评估法
        (二) 替代市场评估法
        (三) 虚拟市场评估法
        (四) 能值分析法
    三、森林景观资源生态价值评估内容
        (一) 森林生态功能价值评估内容
        (二) 森林生态效益价值评估内容
第四章 案例分析
    一、区域基本概况
    二、西山森林公园生态价值评估
        (一) 数据来源
        (二) 西山森林公园生态价值评估的具体内容
    三、西山森林公园生态价值评估结果修正
        (一) 修正理论基础
        (二) 修正结果
第五章 结论与启示
    一、结论
    二、完善森林景观资源价值评估体系的启示
        (一) 建立森林景观资源价值核算机制,推动森林景观资源的合理开发
        (二) 加快森林景观资源资产经营的市场化进程,强化森林景观资源生态价值意识
        (三) 提升生态价值评估的业务能力,完善森林景观资源生态价值的评估体系
参考文献
致谢

(6)九龙谷国家森林公园游憩价值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森林游憩价值研究现状
        1.2.1 国外森林游憩价值研究现状
        1.2.2 国内森林游憩价值研究现状
    1.3 森林游憩价值评估方法研究现状
        1.3.1 旅行费用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条件价值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1.3.3 选择实验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图
2 理论基础及评估方法
    2.1 理论基础
        2.1.1 消费者剩余
        2.1.2 效用价值理论
        2.1.3 环境资源价值理论
    2.2 森林公园游憩资源价值评估方法
        2.2.1 旅行费用法
        2.2.2 条件价值法
3 研究区域概况及问卷设计
    3.1 莆田九龙谷国家级森林公园概况
        3.1.1 游憩资源概况
        3.1.2 旅游发展概况
    3.2 调查问卷的设计和发放
        3.2.1 调查问卷的设计
        3.2.2 调查问卷的发放
4 九龙谷国家森林公园使用价值计算
    4.1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4.2 旅行费用的计算
    4.3 消费者剩余的计算
        4.3.1 回归模型的建立与需求函数的估计
        4.3.2 消费者剩余的测算
    4.4 使用价值的计算
5 九龙谷国家森林公园非使用价值计算
    5.1 游客支付意愿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5.2 基于条件价值法的非使用价值计算
6 结论与对策建议
    6.1 结论
    6.2 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7)森林游憩价值评估研究 ——以毕棚沟景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意义与创新点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2.3 研究创新点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实地调查法
        1.4.3 问卷调查法
2 游憩价值评估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
    2.1 森林游憩价值评估方法研究文献综述
        2.1.1 森林游憩价值评估研究的历史
        2.1.2 森林游憩价值评估的具体应用
        2.1.3 森林游憩价值评估的方法
        2.1.4 文献评述
    2.2 游憩价值评估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2.1 森林游憩
        2.2.2 森林游憩价值
        2.2.3 森林游憩价值评估
        2.2.4 支付意愿
        2.2.5 消费者剩余
        2.2.6 福利经济学理论
        2.2.7 公共产品理论
3 研究区域概况
    3.1 毕棚沟风景区彩林树种及彩林景观特征分析
        3.1.1 毕棚沟景区彩林树种资源
        3.1.2 毕棚沟景区彩林资源景观特征分析
    3.2 毕棚沟景区区位条件及交通性分析
    3.3 景区旅游相关产品及推广分析
        3.3.1 主要游览景点
        3.3.2 民风民俗
        3.3.3 沿途风光
4. 数据采集与分析
    4.1 数据采集和处理
        4.1.1 调研过程和数据采集
        4.1.2 问卷设计
    4.2 样本数据情况统计分析
        4.2.1 游客人口学特征分析
        4.2.2 旅游市场需求偏好分析
        4.2.3 旅游者消费行为特征分析
        4.2.4 游客满意度分析
5 评估方法应用
    5.1 旅游费用法应用
        5.1.1 旅游费用法的原理
        5.1.2 旅游费用法应用
        5.1.3 结论
    5.2 条件价值法应用
        5.2.1 条件价值法的原理
        5.2.2 条件价值法应用
        5.2.3 结论
6 毕棚沟风景区存在问题与保护与开发建议
    6.1 毕棚沟风景区游憩价值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6.1.1 基础设施问题
        6.1.2 景区管理问题
        6.1.3 卫生条件问题
        6.1.4 景区外部环境问题
        6.1.5 游憩项目设计及旅游季节性问题
    6.2 毕棚沟风景区保护与开发建议
        6.2.1 合理规划特色景点和布局,保持可持续发展
        6.2.2 提高餐饮和住宿的服务质量,提高景区竞争力
        6.2.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旅游活动顺利开展
        6.2.4 加强社区环境管理,保持良好旅游氛围
        6.2.5 开发丰富的、具有当地特色的购物品和娱乐活动
        6.2.6 制定健全的管理机制,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质
        6.2.7 合理设置景区门票价格,完善相关定价机制
        6.2.8 扩大景区宣传途径,创新宣传模式
7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毕棚沟风景区游客调查问卷

(8)森林游憩中畅爽体验与幸福感、游憩意愿关系研究 ——以湖南天际岭国家森林公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主要概念
        1.2.1 森林游憩概念
        1.2.2 畅爽体验概念
        1.2.3 幸福感概念
    1.3 相关文献综述
        1.3.1 森林游憩研究现状
        1.3.2 畅爽体验相关研究
        1.3.3 幸福感相关研究
        1.3.4 游憩意愿及其测量
        1.3.5 小结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研究思路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技术路线
2 研究方法及理论基础
    2.1 结构方程模型
        2.1.1 结构方程模型的变量
        2.1.2 模型构建步骤
        2.1.3 模型分析软件选择
    2.2 概念模型构建
        2.2.1 畅爽体验与幸福感
        2.2.2 畅爽体验与游憩意愿
        2.2.3 幸福感与游憩意愿
    2.3 小结
3 实证研究
    3.1 研究问卷设计
        3.1.1 畅爽体验的测量
        3.1.2 幸福感的测量
        3.1.3 研究地概况
        3.1.4 预调查及信效度分析
    3.2 问卷调查与描述性统计
        3.2.1 调查情况
        3.2.2 样本描述统计及信效度检验
    3.3 探索性因子分析
        3.3.1 畅爽体验量表因子探索分析
        3.3.2 幸福感量表因子探索分析
    3.4 数据检验及假设细化
        3.4.1 测量题项数据正态检验
        3.4.2 模型假设细化
    3.5 实证数据分析
        3.5.1 验证性因子分析
        3.5.2 检验结果
    3.6 研究结果
4 结论
    4.1 研究结论
    4.2 启示及建议
    4.3 本文创新点
    4.4 研究局限及展望
        4.4.1 研究局限
        4.4.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预调查问卷
附录2 正式调查问卷
附录3 FFS流畅状态量表(原始量表)
附录4 MFFS-2修改流畅体验量表(原始量表)
附录5 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
附录6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9)森林生态价值核算及生态补偿研究 ——以牡丹江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评述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及创新之处
        1.4.1 技术路线
        1.4.2 创新之处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森林生态价值
        2.1.2 森林生态价值核算
        2.1.3 生态补偿
        2.1.4 森林生态补偿
    2.2 理论基础
        2.2.1 生态资本理论
        2.2.2 公共物品理论
        2.2.3 外部经济性理论
        2.2.4 林业分类经营
        2.2.5 可持续发展理论
3 森林生态补偿现状及问题的分析
    3.1 森林生态补偿现状的分析
    3.2 森林生态补偿问题的分析
        3.2.1 法律制度滞后
        3.2.2 补偿主体单
        3.2.3 补偿标准偏低
        3.2.4 管理维护落后
        3.2.5 权责落实不到位
        3.2.6 市场化机制欠缺
    3.3 牡丹江市森林生态补偿现状及问题的分析
4 森林生态补偿影响因素的分析
    4.1 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择
        4.1.1 层次分析法的原理
        4.1.2 层次分析法的应用
    4.2 森林生态补偿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的建立
        4.2.1 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
        4.2.2 影响因素的选取和指标体系的建立
    4.3 分析模型建立
        4.3.1 矩阵构建
        4.3.2 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4.4 结果分析
5 森林生态价值核算
    5.1 森林生态价值核算的依据、方法与指标选择
        5.1.1 森林生态价值核算的依据
        5.1.2 森林生态价值核算的方法
        5.1.3 森林生态价值核算的指标选择
    5.2 牡丹江市森林资源的分布和类型
        5.2.1 森林资源的分布
        5.2.2 森林资源的类型
    5.3 牡丹江市森林生态价值核算
        5.3.1 数据来源
        5.3.2 森林生态价值核算
    5.4 牡丹江市森林生态价值核算结果分析
6 森林生态补偿标准的研究
    6.1 森林生态补偿标准的分析
    6.2 森林生态补偿标准确定的依据
        6.2.1 以经济价值补偿为依据的观点
        6.2.2 以生态效益补偿为依据的观点
        6.2.3 对补偿标准确定依据的探讨
    6.3 测算森林生态补偿标准
7 森林生态补偿方式的分析
    7.1 森林生态补偿的依据
        7.1.1 政策与法学理论依据
        7.1.2 补偿方法依据
    7.2 森林生态补偿的原则
        7.2.1 补偿主体与客体确定的原则
        7.2.2 生态补偿实施原则
    7.3 森林生态补偿主体与客体分析
        7.3.1 补偿主体分析
        7.3.2 补偿客体分析
    7.4 森林生态补偿手段分析
        7.4.1 政府补偿
        7.4.2 市场补偿
        7.4.3 自力补偿和社会补偿
    7.5 森林生态补偿方式的选取
8 森林生态补偿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8.1 森林生态补偿的国际经验
        8.1.1 发达国家森林生态补偿的经验
        8.1.2 发展中国家森林生态补偿的经验
    8.2 国外森林生态补偿的启示
9 完善森林生态补偿的对策建议
    9.1 加强补偿制度建设
        9.1.1 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9.1.2 构建森林管护制度
        9.1.3 形成监管和运作体系
        9.1.4 完善生态价值核算体系
    9.2 建立多元化补偿方式
        9.2.1 中央政府的财政补偿方式
        9.2.2 市场补偿方式
        9.2.3 社会补偿方式
        9.2.4 自我补偿方式
        9.2.5 精准化补偿方式
    9.3 确定合理的补偿标准
        9.3.1 提高补偿标准
        9.3.2 建立多层次的补偿标准
        9.3.3 实施分类补偿标准
    9.4 拓宽补偿资金渠道
        9.4.1 政府财政融资
        9.4.2 发行政府债券
        9.4.3 其他融资渠道
    9.5 利益相关者参与生态补偿建设
        9.5.1 搭建社会保障体系
        9.5.2 树立公众的环保观念
        9.5.3 加强公众生态补偿的能力建设
        9.5.4 扩展公众的参与渠道
10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基于边际机会成本定价的闽江流域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价值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定价视角的选取情况
        1.2.2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价值分类的研究情况
        1.2.3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定价方法的研究情况
        1.2.4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机制的研究情况
        1.2.5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定价的主要研究实例
        1.2.6 研究动态评述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主要研究内容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2章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及其价值
    2.1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及相关概念
    2.2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的特性及在我国的分布特点
    2.3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价值的特点与分类
        2.3.1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价值的特点
        2.3.2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价值的分类
    2.4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定价现状分析
        2.4.1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价格扭曲的现状分析
        2.4.2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定价的分歧及其原因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定价的理论基础
    3.1 传统的资源价值观带来的负面影响
    3.2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定价的主流经济学观点
        3.2.1 价值与价格理论
        3.2.2 公共产品理论
        3.2.3 外部效应理论
        3.2.4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利用中的市场失灵与政策失灵
        3.2.5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价值的边际理论分析
    3.3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3.1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对经济发展的价值功能
        3.3.2 经济发展对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的影响
        3.3.3 经济与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现有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定价方法比较分析
    4.1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定价的价值理论评析
        4.1.1 基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定价
        4.1.2 基于效用价值论的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定价
        4.1.3 基于均衡价值论的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定价
        4.1.4 基于生产要素价值论的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定价
    4.2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定价中的现有主要计量模型
        4.2.1 租金或预期收益资本化法定价模型
        4.2.2 发展阶段系数法定价模型
        4.2.3 多目标规划法定价模型
        4.2.4 实物期权定价模型
    4.3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定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4 改进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定价工作的方法选择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边际机会成本定价的理论及其构成分析
    5.1 边际机会成本理论及其应用
        5.1.1 边际机会成本理论
        5.1.2 边际机会成本理论在自然资源定价中的应用
        5.1.3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边际机会成本定价方法的提出
    5.2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边际机会成本定价的可行性分析
    5.3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边际机会成本定价的构成分析
        5.3.1 边际生产成本(MPC)构成分析
        5.3.2 边际使用者成本(MUC)构成分析
        5.3.3 边际外部成本(MEC)构成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边际机会成本的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定价模型
    6.1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边际机会成本定价的目标
    6.2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边际机会成本定价的原则
    6.3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边际机会成本测度方法及定价模型
        6.3.1 边际生产成本(MPC)
        6.3.2 边际使用者成本(MUC)
        6.3.3 边际外部成本(MEC)
    6.4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边际机会成本定价的步骤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基于边际机会成本的闽江流域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价值评估
    7.1 闽江流域自然环境概况
        7.1.1 地理位置
        7.1.2 地形地貌
        7.1.3 气候水文
        7.1.4 土壤植被
    7.2 闽江流域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服务功能分析
        7.2.1 闽江流域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概况
        7.2.2 闽江流域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特征
        7.2.3 闽江流域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对环境的影响
    7.3 闽江流域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边际生产成本测算
    7.4 闽江流域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边际使用者成本测算
    7.5 闽江流域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边际外部成本测算
        7.5.1 涵养水源损失
        7.5.2 土壤流失损失
        7.5.3 养分流失损失
        7.5.4 固碳损失
        7.5.5 吐氧损失
        7.5.6 参与土壤养分循环损失
        7.5.7 社会价值损失测算
    7.6 讨论
    7.7 本章小结
第8章 主要结论与尚待研究的问题
    8.1 本文主要结论
    8.2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闽江流域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调查问卷

四、对森林游憩价值经济评估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伊春国有林区森林生态系统效益核算及效益提升研究[D]. 赵轩.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9)
  • [2]北罗霄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资源资产价值评估研究[D]. 谢心怡.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02)
  • [3]国家森林公园游憩价值评价研究 ——基于游客满意度的视角[D]. 亢楠楠.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6)
  • [4]延吉市森林资源价值评估[D]. 金学天. 延边大学, 2019(01)
  • [5]森林景观资源生态价值评估[D]. 许秋洁. 云南大学, 2019(03)
  • [6]九龙谷国家森林公园游憩价值评估[D]. 林泽霖. 福建农林大学, 2019(11)
  • [7]森林游憩价值评估研究 ——以毕棚沟景区为例[D]. 邓宗敏. 四川农业大学, 2017(01)
  • [8]森林游憩中畅爽体验与幸福感、游憩意愿关系研究 ——以湖南天际岭国家森林公园为例[D]. 陈怡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7(01)
  • [9]森林生态价值核算及生态补偿研究 ——以牡丹江市为例[D]. 李莹. 东北农业大学, 2016(12)
  • [10]基于边际机会成本定价的闽江流域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价值评估研究[D]. 国常宁. 福建农林大学, 2015(05)

标签:;  ;  ;  ;  ;  

森林游憩价值经济评价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