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劳动法》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贯彻《劳动法》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一、贯彻《劳动法》 搞好安全生产(论文文献综述)

张文杰[1](2013)在《论安全生产的法治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安全生产法治化为题,主要运用公法学的理论资源和知识,分析安全生产法治化的规范和事实层面的问题,核心命题在于论述安全生产法治化的重大意义及未来趋势,为安全生产法治化的正当性做论证,也为安全生产的未来发展提供思路。这既是理论上的重要阐述,也是对策性分析的结果。为此,本文通过对立法、执法和司法以及法律文化建设等多个角度的分析,来研究安全生产的法律规范和制度结构以及它们的运行情况。不仅从规范出发梳理和分析了安全生产的法律体系和制度结构,尤其是对《安全生产法》和安全生产的监管体制进行了详细论述,同时也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具体论述了安全生产工作中面对的一些现实问题,尤其是法律和制度中的一些不足。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再结合安全生产工作的实际情况以及目标定位,提出了一些促进我国安全生产法治化的具体思路和设想。通过这些论述,本文首先希望能够对我国安全生产法治化的现实情况做条理性整理,对安全生产法治化的基本情况以及面对的问题进行比较充分的说明。这是进一步分析和论证的基础,也是实践工作中必须清醒认识的内容。其次,本文通过梳理历史经验和域外经验,为我国的安全生产法治化提供非常有益的资料和理论基础,为我国的安全生产法治化提供有益借鉴。这也是历史分析和比较研究的重要意义所在。再次,本文也为安全生产法治化进行了比较充分的正当性论证,指出了安全生产的法治化是我们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方向,也是保障和促进安全生产、实现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目标的重要途径。它既是历史大势所趋,也是国际潮流使然,同时也是现实的迫切需要。最后,本文还在积极正面建构安全生产法治化的规范和制度,立足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大背景,在立宪主义和行政法治的理论资源指引下,对安全生产法治化的原则、规范和制度进行了重构式的分析。除导论外,本文共分为七章,共计约15万字。第一章“中国安全生产法制的历史变迁”主要关注我国历史上安全生产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情形,既为清楚了解现实情况,也能够同现实进行对比,为当下提供可资借鉴的有益的历史经验。历史研究能够将历史展现在现代人的眼前,并为当下的改革提供指引。安全生产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在我国有非常久远的历史。中国古代的工矿业生产并不发达,而且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安全生产水平低。近现代我国安全生产法制建设进步很快,利用法律和制度来规制安全生产既是我国工业近代化的重要表现,也给后来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法律和制度奠定了基础。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的安全生产的法治化工作经历了非常曲折的历史过程。在当代,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安全生产的法治化不断加快,并建立起了比较完备的安全生产法律和制度体系。安全生产的法治化对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证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也促进了计划经济向为市场经济的转变。在经济和社会的全方位发展的背景下,安全生产法治化的意义更显突出。第二章“安全生产法治化的域外经验”重点介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安全生产法治化的规范体系以及实践经验,通过比较研究,为我国的安全生产工作提供智识指引。比较研究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法治后发型国家来说尤其重要。借鉴域外经验将是改革和完善我国的安全生产规范化和制度化的重要保证。美国的安全生产法治化主要表现在对职业安全与职业健康的完善立法和有效保护上。澳大利亚对职业安全与健康的保护一直处在世界领先地位,形成了以州为主体的安全生产监管结构。德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体系化的安全生产立法,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都承担了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采矿业发达的南非的安全生产工作成效也非常突出,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形成了现代的比较完善的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监管体制也已较为完备。第三章“安全生产法治化的目标与原则”着重介绍安全生产法治化受到的价值层面的影响,以及这些价值进入规范后的具体表现以及产生的现实意义,并从价值和原则的角度论述安全生产法治化面临的任务以及在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的重要角色。法的价值和原则决定了法的内容,也能影响法的适用。它们在一部法律或法律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法的价值影响下,安全生产法治化的重要内在目标包括了保障人权、安全第一,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秩序)和谐和稳定,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等。安全生产法治化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了人权保障原则、法治原则。这些目标和原则既是安全生产法治化的正当性基础,也是安全生产法治化实践中最重要的元素,指导具体的规范适用。第四章“安全生产法治化的规范依据”重点对当下我国安全生产的法律体系进行全面描述和结构性分析,对其中一些重要的法律、法规进行系统论述,并提出了一些完善法律体系的具体主张。宪法和安全生产法律体系决定了安全生产法治化的基本构造。宪法的规定为安全生产法治化提供了基础,并影响和决定着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主要原则和基本内容。安全生产法律体系比较复杂,形成了多层次、不同角度的结构,并存在着和宪法、行政法、刑法和社会法相连接的问题。安全生产法律体系以《安全生产法》为基础,涵盖了一系列的行政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涉及到了综合类的、矿山类、危险物品类、建筑业类、交通运输类等不同的生产类型。安全生产法律体系基本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未来要着力包括法律体系内部的逻辑困难、重构安全生产中的中央和地方权责、立法鼓励利用回应性管制手段、强化安全生产文化立法等。第五章“安全生产法治化的制度结构”仍以规范性研究为主,主要介绍安全生产法律体系下形成的基本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以及这些制度结构中的问题及其改进思路。制度是规范的内在要求以及规范运行的内在结果,也是实践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安全生产中现有七项基本法律制度,分别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生产经营单位安全保障制度、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责任制度、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权利义务制度、安全生产中介服务制度、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制度、安全生产违法责任追究制度。这些基本法律制度又可以引申出一些具体的制度,如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评价制度、安全设备测验制度等。这些制度又可以分为企业准入和淘汰机制、人权保障机制、监督机制、管理机制等。完善安全生产的法律制度结构要求重塑监督权和管理权的关系及其配置、改革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引入商业保险制度等。第六章“安全生产法治化的完善”是基于前文的规范性研究而进行的实效性和对策性研究。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安全生产法律体系,但它还有很多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监管制度是安全生产最基本的法律制度。监管体制是影响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重要因素。改革安全生产监管体制要厘清监督和管理的行政权力关系,并对安全生产监管权的横向和纵向配置进行改革。安全生产监管需要创新监管手段。在监管过程中要重视运用回应性管制手段,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引入商业保险机制补充工伤社会保险制度,并让保险公司发挥一定的监督作用。第七章“结论”总结了前文的论述并对安全生产法治化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张国顺[2](1995)在《大力宣贯《劳动法》 认真做好劳动安全卫生工作——在兵器工业宣贯《劳动法》“安全卫生规定”会议上的讲话》文中研究指明 今年7月5日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将于1995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兵器工业总公司领导对于宣传、贯彻、实施《劳动法》非常重视,特别要求我们结合宣贯《劳动法》中关于劳动安全卫生的规定,进一步采取措施,搞好兵工系统的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工

江虹[3](2003)在《中外施工安全管理制度之比较研究》文中认为施工安全管理与施工安全技术是实现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的两个基本因素。虽然日新月异的安全技术可以消除设备工具的隐患缺陷和作业环境的不安全状态,而本质安全的机具设计理念则更进一步保障作业员工的生命安全。但从相关施工安全的调查分析所获的结论均显示,由于建筑施工的特性,诸如危险源和安全隐患随工程进行而变化,作业环境受天候、地质条件影响大,作业人员的低素质和流动性,再加上层层转包的经营型态等,导致事前的施工安全策划不易、施工安全长效管理困难等等。客观上使得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常常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作法。也即发现了才予处理,甚至存在侥幸,不予处理。此为建筑业成为最危险行业的一个最主要原因。因此,对于我国施工安全状况的提高和改善,还必须依靠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才能发挥安全技术的防护功能。事实显示施工单位实施安全管理不仅员工生命健康获得保障,并可提高经营绩效及企业竞争力。因此,建立一个健全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并确实执行,是现阶段行业与政府有关单位最重要的课题。 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我国与外国工业先进国家在强制性和推荐性施工安全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异同和优劣,分析我国现有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存在的得失,研究进一步改善的策略和建议,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管理思路,为建立一个符合国际惯例的安全与健康管理模式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研究以下列各项为研究内容: 1.了解我国与外国工业先进国家的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特点。 2.比较我国与外国工业先进国家在施工安全检查、施工安全教育制度和承建商在施工安全组织机构及其人员配备等强制性施工安全管理制度上的关连性及差异点。 3.比较上海市标准《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DBJ08-903-98)》与英国标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制度指南(Guide to Occupational浙江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中外施工安全管理制度之比较研究Health an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Bs 5800))等推荐性施工安全管理制度上的关连性及差异点 研究结果显示,从我国的建筑安全事故来看,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和工人素质低是事故分析中经常被提及的原因。但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和违章施工得以实施,实际上是施工和安全管理不规范、不严格的缘故;工人素质低,实际上是没有经过培训或者培训不到位造成的,反应出我国现行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在消除人的“三违”不安全行为上没有产生有效作用。与外国工业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在施工安全检查、施工安全教育制度和承建商在施工安全组织机构及其人员配备等强制性施工安全管理制度上确实存在较多差异,同时,国际上普遍推行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系统在我国尚未广泛采用,这也是我国施工安全管理水平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针对我国现行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制度与外国工业先进国家加以比较研究,以了解它们是如何管理建筑施工的安全与健康,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与教训,从国家、行业、企业和项目等不同层次提倡和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推广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是当前进一步提高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建立一个符合国际惯例的安全与健康管理模式的根本出路。

李华[4](1996)在《深化两个根本性转变 促进兵器工业安全生产工作——在兵器工业安全监察员、中国国防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安全技术研讨会上的讲话》文中指出 同志们:今天,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和中国国防工业工会在九江联合召开兵工安全监察员、国防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安全技术研讨会,这次会议是在兵器工业总公司当前深入贯彻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加快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时刻

刘超捷[5](2012)在《《安全生产法》改进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安全生产法》理论研究薄弱、制度设计缺陷较多,致使事故和职业危害预防效果不佳。运用逻辑推演、实证研究和中外比较等方法,通过深入而系统地研究,认为“安全生产”应等同于“工作安全”概念,《安全生产法》属于社会法范畴,应以工人的生命健康保护为核心目的,适用于所有用人单位,应贯彻“生命第一,倾斜保护”、“预防为主,防控结合”、“多元参与,共同治理”和“技术引领,方法科学”四项基本原则。运用上述理论全面检视现行立法,发现该法在立法目的、性质定位、适用范围和上有较大偏差,具体制度上存在较多缺陷,通过法条分析,共概括了88条具体的问题。在上述理论的指导下,提出了《安全生产法》修订的个人建议稿,包含了150多个具体修改建议,并对其中较为重要的内容,如安全生产专业人员从业准入制度、强化用人单位的立法干预的具体措施、工人安全生产决策参与权及其劳资协商委员会等权利实现机制、安全生产的社会参与和监督、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改进、法律责任的宽严适度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证。

黄燕芬,杨宜勇[6](2004)在《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政策的核心——2004年中国就业论坛综述》文中提出2004年4月28~30日,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与国际劳工组织(ILO)共同举办的“中国就业论坛”在北京召开,有关国际组织、27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团以及国内外专家620多人参加,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胡安·索马维亚出席了论坛并作主旨报告。此次论坛的主题为“全球化、结构调整与就业促进”,在为期3天的日程中,与会代表就中国和世界面临的就业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其中,促进就业与经济全球化、促进就业与消除贫困以及促进就业与劳动力市场建设等问题是研讨的重点内容。由于许多外国劳工部长的发言主要是介绍本国国内的就业形势和促进就业的做法,本文没有进行摘录;本文重在系统整理国内专家的基本观点。

牛耀宗[7](1995)在《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做好劳动工作——牛耀宗同志在全省劳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一九九五年一月十八日)》文中研究说明 去年劳动工作的基本情况去年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的关键性一年。劳动工作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既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和改革目标设想,加快建立新型劳动制度,又要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做好工作,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一年来各级劳动部门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按照省的部署要求,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取得了新的成绩,劳动工作从整体上向前迈进了一步,促进了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适应新形势,保持了就业局势的稳定。去年全省需要安置就业的人员有47万人,比上年增加4万人。农转非人员和失业职工所占比重增加,加大了就业工作的难度。各级劳动部门根据形势发展,适时调整就业工作重点,采取措施,多渠道安置就业。全年安置城镇待业人员和失业职工18万人,失业率为3%。在青岛、淄博、烟台进行再就业工程试点,促进了失业职工再就业。面上失业职工再就业率由23%提高到43%。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企业分离出富余职工8.4万人,安置6.5万人,安置率为78%。同时,各级积极主动地做好破产企业职工的分流安置工作,近2万名破产企业职工得到妥善安置。东西部8个市地结成对子,开展劳务合作初见成效。各级劳动部门加强了就业眼务体系建设,职业介绍、就业训练、劳服企业和失业保险等项事业都有新的发展。一年来,全省劳动部门职业介绍机构办理各类求职登记85万人,介绍就业50万人。开展

方福生[8](1996)在《认真贯彻《劳动法》 切实搞好安全生产》文中研究指明认真贯彻《劳动法》切实搞好安全生产锦西化工总厂厂长方福生本栏编辑昝清镁孙续利1995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开始实施,为我国亿万劳动者带来了福音。《劳动法》把我国现行的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女职工和未成年工保护、职工工作时间和休息的法规纳...

闫景斌[9](2017)在《新中国初期工人劳动保护研究(1949-1956)》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1949—1956)工人劳动保护为研究对象,以劳动保护为切入点,梳理工人劳动保护情况的演变,探讨中国共产党、工人、企业三者在劳动保护过程中的关系,总结新中国初期工人劳动保护的经验,分析其不足,以期为当今社会构建和谐劳资关系提供有益借鉴。第一部分梳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的劳动保护政策及其演变。这一时期是中共劳动保护的开创和发展时期,随着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劳动保护政策也不断调整。但由于根据地工厂规模较小且比较分散,工人数量也相对较少,劳动保护政策主要在根据地实行。中共的劳动保护政策无法在全国实施。在国统区,中共为了维护工人的合法权益,通过组织工人罢工等形式,争取提高工人劳动保护待遇。在实施劳动保护过程中,中共的劳动保护政策深受苏联的影响,其中既有积极方面的影响,也有消极方面影响。期间一度出现“左”的劳动保护政策,严重影响了工人运动的发展,并对根据地经济造成负面影响。但这些经验教训为建国后实施新的劳动保护政策提供了有益借鉴。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1949—1956)劳动保护的开展情况。这一时期,工人身份、地位均发生变化,工人阶级成为国家领导阶级,中共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对中共来说,工人劳动保护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由于技术设备落后、经验不足等,工人伤亡情况仍然比较严重,个别地区甚至出现了工人罢工、闹事等极端现象。工人劳动保护工作成为当时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了加强工人劳动保护,减少工人伤亡,中共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制定《劳动保险条例》、完善劳动保护制度、设置劳动保护专职机构等,加大对工人劳动保护的管理、监督力度。新中国成立初期,尽管中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工人劳动保护,但囿于当时条件的限制,仍存在很多问题。中共围绕劳动保护工作,不断探索与完善。论文选取煤矿这一行业作为研究对象,因为在当时的条件下,煤矿行业是工人伤亡事故高发的行业,选取煤炭行业作为研究对象,具有典型性。同时对女工、学徒工这一特殊群体进行分析,研究这一群体劳动保护的特殊性,分析其不足,总结其经验并予以借鉴。

河北省总工会干部学校完善《劳动法》课题组[10](2004)在《从保障人权的角度审视《劳动法》的修改与完善》文中认为修改后的《宪法》增加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条款,劳动者所享有的主要劳动权利与重要的人权基本是相重合或者可以相衔接的,贯彻《宪法》的有关内容,必然涉及到对《劳动法的修改与完善,以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人权和其他劳动权利,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贯彻《劳动法》 搞好安全生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贯彻《劳动法》 搞好安全生产(论文提纲范文)

(1)论安全生产的法治化(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安全生产法治化与依法治国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背景下的安全生产
        (三) 安全生产法律关系
        (四) 命题与任务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意义与方法
    四、写作思路与文章结构
第一章 中国安全生产法制的历史变迁
    第一节 中国古代安全生产法律制度
        一、古代社会安全生产规范化概况
        二、古代社会重要的安全生产法律制度
    第二节 中国近代安全生产法律制度
        一、清末民初的安全生产立法
        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安全生产法律制度
        三、革命时期民主政权的安全生产法律制度
    第三节 建国后安全生产法律制度发展概述
        一、初创时期(1949—1957年)
        二、调整时期(1958—1965年)和“文化大革命”时期
        三、恢复、整顿和提高时期(1976—1991年)
        四、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1992—2002年)
    第四节 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初步形成
        一、《安全生产法》:从设想到现实
        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及其演变
        三、现行安全生产法律制度的历史进步性
第二章 安全生产法治化的域外经验
    第一节 美国
        一、职业安全与健康概况
        二、职业安全与健康的法律体系
        三、职业安全与健康的监管体制
        四、职业安全与健康执法的发展趋势:合作执法行动
    第二节 澳大利亚
        一、职业安全与健康概况
        二、矿山安全监管体制
        三、矿山安全法律体系
    第三节 德国
        一、矿山安全法律体系
        二、矿山监管体制
    第四节 南非
        一、职业健康与安全发展概况
        二、职业健康与安全法律体系
        三、职业健康与安全监管体制
第三章 安全生产法治化的目标与原则
    第一节 安全第一
        一、生产安全的内涵与表现形式
        二、《安全生产法》中的“安全第一”方针
        三、“安全第一”的方针与安全和生产的平衡
        四、预防为主
    第二节 安全生产与人权保障
        一、安全生产与人权保障的关系
        二、《安全生产法》规定的从业人员权利
        三、我国安全生产领域人权保障问题
        四、加强安全生产领域的人权保障
    第三节 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
        二、安全生产与社会保障
        三、安全发展的理念及其制度化
    第四节 安全生产与法治
        一、法治主义及其要求
        二、法治原则与安全生产立法
        三、法治原则与安全生产执法
        四、法治原则与安全生产法律文化
第四章 安全生产法治化的规范依据
    第一节 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基础
        一、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概念和理论基础
        二、构建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意义
        三、构建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原则
    第二节 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结构
        一、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层级结构
        二、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横向结构
    第三节 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主要内容
        一、宪法中的安全生产结构
        二、安全生产的综合性法律
        三、安全生产的行政法结构
        四、安全生产的刑法结构
第五章 安全生产法治化的制度结构
    第一节 安全生产法律制度结构
        一、重要制度概要
        二、安全生产法律制度的类型化分析
        三、法律制度变革的动力
    第二节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保障制度
        一、生产经营单位安全保障制度的规范依据和地位
        二、安全生产条件保障
        三、安全生产人员与组织保障
        四、安全资金、安全设施和设备保障的投入保障
    第三节 安全生产中介服务制度
        一、安全生产中介服务的发展现状及其特点
        二、安全生产中介服务制度的依据和内容
        三、安全生产中介服务的范围与法律责任
        四、安全生产中介服务制度的完善
    第四节 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
        一、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的历史与概况
        二、《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的主要内容
        三、企业和人员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程序
        四、许可证的管理与法律责任
第六章 安全生产法治化的完善
    第一节 健全安全生产法律体系
        一、安全生产法律体系更新的理论基础
        二、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不足
        三、法律体系更新的任务
        四、法律体系更新的程序
    第二节 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改革
        一、安全生产监管体制的域外经验
        二、理顺监督和管理的行政权力关系
        三、综合监管与行业主管部门监管的权限划分
        四、安全生产监管权力的纵向配置
        五、结论
    第三节 安全生产监管手段的创新
        一、重视运用回应性管制手段
        二、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文化建设
        三、安全生产领域引入商业保险制度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3)中外施工安全管理制度之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摘要(英)
目录
表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我国施工安全状况及面临的问题
    第二节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第三节 本文各章内容和研究框架
    第四节 论文研究的方法及理论假设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外施工安全管理制度文献综述
    第一节 日本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第二节 美国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第三节 香港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第四节 英国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第五节 韩国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第六节 德国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第七节 澳大利亚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第八节 加拿大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第九节 瑞典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第十节 我国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第十一节 我国施工安全管理制度的主要问题
    第十二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外施工安全检查比较分析
    第一节 施工安全检查机构及权限
    第二节 施工安全检查内容及方法
    第三节 施工安全法律责任及事故处理
    第四节 我国施工安全检查制度的思考
    第五节 借鉴与建议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外施工安全教育比较分析
    第一节 施工安全教育组织及经费
    第二节 施工安全教育对象及内容
    第三节 施工安全宣传教育及手段
    第四节 我国施工安全教育制度的思考
    第五节 借鉴与建议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外施工安全组织机构比较分析
    第一节 施工安全组织设置及条件
    第二节 施工安全组织职责及权力
    第三节 施工安全组织成员架构
    第四节 我国施工安全组织机构的思考
    第五节 借鉴与建议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外施工安全人员比较分析
    第一节 施工安全人员体系
    第二节 施工安全人员配备
    第三节 施工安全人员职责
    第四节 我国施工安全人员的思考
    第五节 借鉴与建议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中外推荐性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对比与分析
    第一节 推荐性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概述
    第二节 上海市标准《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DBJ08-903-98)》分析
    第三节 英国标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制度指南(Guide to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BS 8800》分析
    第四节 上海市标准《安保体系》与英国标准BS8800的比较
    第五节 借鉴与建议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建议
    第三节 展望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1、 我国与日本施工安全检查比较
附录2、 我国与美国施工安全检查比较
附录3、 我国与香港施工安全检查比较
附录4、 我国与英国施工安全检查比较
附录5、 我国与德国施工安全检查比较
附录6、 我国与澳大利亚施工安全检查比较
附录7、 我国与加拿大施工安全检查比较
附录8、 我国与瑞典施工安全检查比较
附录9、 我国与日本施工安全教育比较
附录10、 我国与美国施工安全教育比较
附录11、 我国与香港施工安全教育比较
附录12、 我国与英国施工安全教育比较
附录13、 我国与德国施工安全教育比较
附录14、 我国与加拿大施工安全教育比较
附录15、 我国与日本施工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比较
附录16、 我国与美国施工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比较
附录17、 我国与香港施工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比较
附录18、 我国与英国施工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比较
附录19、 我国与韩国施工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比较
附录20、 我国与德国施工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比较
附录21、 我国与澳大利亚施工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比较
附录22、 我国与加拿大施工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比较
附录23、 我国与瑞典施工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比较
附录24、 我国与日本施工安全管理人员比较
附录25、 我国与美国施工安全管理人员比较
附录26、 我国与香港施工安全管理人员比较
附录27、 我国与英国施工安全管理人员比较
附录28、 我国与韩国施工安全管理人员比较
附录29、 我国与德国施工安全管理人员比较
附录30、 我国与澳大利亚安全管理人员比较
附录31、 我国与瑞典施工安全管理人员比较

(5)《安全生产法》改进的理论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详细摘要
Detailed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与研究背景
    1.2 《安全生产法》研究概况及评析
        1.2.1 《安全生产法》研究概况
        1.2.2 《安全生产法》研究评述
    1.3 研究意义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2 《安全生产法》的立法背景、内容框架及实施效果
    2.1 《安全生产法》的立法过程及背景
    2.2 《安全生产法》的主要内容
        2.2.1 五大目的
        2.2.2 两项方针
        2.2.3 五方互动机制
        2.2.4 七项基本制度
    2.3 《安全生产法》实施效果评价
        2.3.1 生产安全事故总量明显下降
        2.3.2 企业和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普遍提高
        2.3.3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保障制度基本得到落实
        2.3.4 促进了从业人员的权益保障
        2.3.5 执法状况总体较好
        2.3.6 社会监督机制基本得到落实
    2.4 本章小结
3 《安全生产法》改进的基础理论研究
    3.1 “安全生产”的概念辨析与法定含义的提出
        3.1.1 “安全生产”的词源考察
        3.1.2 “安全生产”含义辨析
        3.1.3 “安全生产”法定含义的提出与阐释
    3.2 安全生产法的概念及法律部门归属
    3.3 《安全生产法》与职业安全卫生法的关系
    3.4 《安全生产法》的基本原则
        3.4.1 生命第一、倾斜保护原则
        3.4.2 预防为主、防控结合原则
        3.4.3 多方参与、共同治理原则
        3.4.4 技术引领、方法科学原则
    3.5 本章小结
4 《安全生产法》存在的问题分析
    4.1 立法目的与功能定位明显偏差
        4.1.1 突出“监督管理”使其偏向于行政监管法
        4.1.2 舍弃“职业健康”保护使其立法目的残缺
        4.1.3 “财产安全”的保护使生命健康保护空间受到挤压
        4.1.4 “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导致根本指导思想错位
    4.2 调整范围“名宽实窄”
    4.3 安全生产专业人员从业准入制度缺失
    4.4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保障制度体系不完善
        4.4.1 安全生产责任主体不够明确
        4.4.2 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法律干预度明显较低
        4.4.3 安全投入制度可操性差
        4.4.4 针对特殊危险的特殊要求不够完善
        4.4.5 针对用人单位间的交叉保障义务规定不清
    4.5 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体系存在不足
        4.5.1 安全生产权利的具体内容不够完善
        4.5.2 缺少重要的决策参与权规定
        4.5.3 缺少合理可行的参与机制
    4.6 社会力量安全生产参与的规定缺失严重
        4.6.1 总工会与行业工会参与安全生产治理的制度缺陷
        4.6.2 社会中介组织参与安全生产治理的制度缺陷
    4.7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不顺
        4.7.1 “政府领导”缺少法定的组织协调机制
        4.7.2 “综合监管”与“专项监管”界限模糊
        4.7.3 “分级负责”与“属地监管”“级”、“地”不清
    4.8 法律责任设定不够科学严谨
        4.8.1 部分法律责任缺失
        4.8.2 少量法律责任不适用
        4.8.3 多数法律责任偏轻
    4.9 本章小结
5 《安全生产法》改进的具体措施研究
    5.1 恰当设置立法目的与范围,定位于职业安全卫生法
    5.2 建立统一的安全生产专业人员资格准入制度
    5.3 完善用人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义务体系
        5.3.1 明确责任主体,强化其安全生产主体意识
        5.3.2 加大用人单位安全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法律干预度
        5.3.3 建立安全投入的保障和促进措施
        5.3.4 改进针对“高危行业”、“危险作业”等特殊危险的特殊制度
        5.3.5 明确交叉关系中各方安全生产保障义务的分配
    5.4 以促进合作为导向完善工人权利体系
        5.4.1 完善工人参与安全生产事务的实体权利
        5.4.2 建立基层单位的安全生产协商与谈判机制
        5.4.3 建立基层工人安全卫生代表制度
    5.5 突出社会力量对安全生产的参与和促进作用
        5.5.1 立法结构上调整,增加“安全生产社会参与和监督”专章
        5.5.2 强化各级总工会与行业工会的作用
        5.5.3 规范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管理
        5.5.4 明确非营利社会组织的安全生产参与职责
        5.5.5 明确工伤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安全生产权利义务
        5.5.6 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参与事故预防与风险管理
    5.6 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
        5.6.1 将安全生产委员会从法外体制变为法内体制
        5.6.2 明确综合监管与专项监管的职责分T
        5.6.3 明确属地,淡化分级,将安全监管落到实处
    5.7 优化安全生产法律责任体系
        5.7.1 实现法律责任与法律义务的无缝衔接
        5.7.2 以“财产罚”与“资格罚”相结合处罚违法单位负责人
        5.7.3 以比例原则为指导,提高违法者的违法成本
    5.8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本文创新点
    6.3 研究局限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1.《安全生产法》修订建议稿

(9)新中国初期工人劳动保护研究(1949-1956)(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研究成果综述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的劳动保护政策与实践
    第一节 革命根据地工人的劳动保护
    第二节 评析
第二章 劳动保护中的问题及措施
    第一节 工伤事故多发
    第二节 劳动保险工作的开展及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机构与制度建设
第三章 煤矿业工人的劳动保护
    第一节 煤矿业劳动保护概况
    第二节 事故增加及原因
    第三节 减少事故的措施
第四章 女工及学徒工劳动保护情况
    第一节 女工的劳动保护
    第二节 学徒工的劳动保护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工人劳动保护大事记(1949—1956)
后记

四、贯彻《劳动法》 搞好安全生产(论文参考文献)

  • [1]论安全生产的法治化[D]. 张文杰. 武汉大学, 2013(01)
  • [2]大力宣贯《劳动法》 认真做好劳动安全卫生工作——在兵器工业宣贯《劳动法》“安全卫生规定”会议上的讲话[J]. 张国顺. 兵工安全技术, 1995(01)
  • [3]中外施工安全管理制度之比较研究[D]. 江虹. 浙江大学, 2003(01)
  • [4]深化两个根本性转变 促进兵器工业安全生产工作——在兵器工业安全监察员、中国国防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安全技术研讨会上的讲话[J]. 李华. 兵工安全技术, 1996(05)
  • [5]《安全生产法》改进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 刘超捷.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2(04)
  • [6]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政策的核心——2004年中国就业论坛综述[J]. 黄燕芬,杨宜勇. 经济研究参考, 2004(61)
  • [7]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做好劳动工作——牛耀宗同志在全省劳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一九九五年一月十八日)[J]. 牛耀宗. 山东劳动, 1995(Z1)
  • [8]认真贯彻《劳动法》 切实搞好安全生产[J]. 方福生. 化工劳动保护, 1996(01)
  • [9]新中国初期工人劳动保护研究(1949-1956)[D]. 闫景斌. 中共中央党校, 2017(07)
  • [10]从保障人权的角度审视《劳动法》的修改与完善[J]. 河北省总工会干部学校完善《劳动法》课题组.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04)

标签:;  ;  ;  ;  ;  

贯彻《劳动法》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