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硫酸行业研究动态

国外硫酸行业研究动态

一、国外硫酸工业研究动态(论文文献综述)

郭景芝[1](2005)在《从化工设计的技术进步看硫酸工业的现代化》文中认为近几十年来,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在化工设计领域出现了一些新技术,如生命周期费用估算法、流程模拟、计算流体力学、有限元分析法、集散控制系统等。这些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促进了化工行业的技术进步,也给硫酸这个古老行业注入了现代化的活力。

任晓辉[2](2011)在《典型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制订方法及其成本—效益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工业排放标准是控制工业企业排污行为的重要手段,是环境执法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是构建我国环境保护体系的重要内容。科学合理地制订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可增强工业企业的清洁生产意识并引导其加快生产技术与污染控制技术的改进,进而可有效地控制工业企业对环境的污染,改善环境质量。本论文研究了典型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制订方法;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成本-效益分析;并以《硫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为案例,详细探讨了典型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制订方法及其成本-效益分析。(1)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制订方法研究是针对目前国内研究现状,确定我国工业排放标准的制订原则、工作流程、内容框架以及技术内容;结合工业生产工艺与产排污分析、环境影响分析、国家环保工作相关要求以及国家优先控制名录设计污染控制项目;对污染物控制指标进行设计,包括废水控制指标和废气控制指标;对工业相关污染控制技术进行评估,包括清洁生产技术和末端治理技术,两者统筹兼顾确定工业最佳可行技术;基于工业排污水平调查、先进污染控制技术、环境质量要求、国内外相关标准以及国家环保工作要求确定工业排放标准的排放限值。(2)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的成本-效益分析是基于美国和我国环境经济学中成本-效益分析理论,探索我国工业排放标准成本-效益分析方法与思路,提出工业排放标准实施成本与实施效益的分类和计算方法。实施成本包括清洁生产技术和末端治理技术,涉及基建投资、运行费用、总费用等计算;实施效益包括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环境效益为效益分析主体,涉及污染物削减量和削减率以及企业达标率的计算。(3)结合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制订方法及其成本-效益分析研究思路,对《硫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案例进行探讨,为其他工业排放标准制修订提供一定借鉴。本研究为我国工业排放标准制修订工作奠定了基础,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社会意义。

项拥军[3](2008)在《德铜分公司20万吨/年硫铁矿制酸项目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是保证建设项目以最少的投资耗费取得最佳经济效果的科学手段,也是实现建设项目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建设上可行的的科学方法。本文对德铜分公司20万吨/年硫铁矿制酸项目二期工程有关的社会、经济及技术等方面的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对技术方案和建设方案进行了认真分析和比较论证,采用财务评价、社会评价及不确定性分析、风险评价的方法,对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进项了预测和评价,得出项目可行的结论,为项目的投资决策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本项目规模为年产100%H2SO471.424kt,104.5%H2SO428.704kt,年作业时间为8000h,日产量为300t,矿石为浮选硫精矿,主要成分FeS2,干矿含硫35%,进炉硫精矿含水7.5%,采用氧化焙烧、酸洗净化、“3+1”两次转化、96%酸干燥、98%酸中温两次吸收工艺。税后主要经济指标财务净现值达2464.11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达20.21%,超过基准收益率10%,说明经济效益较好:有较好的盈利能力。

南京化学工业公司研究院情报室[4](1977)在《硫酸工业》文中研究表明 一、硫酸产量和消费 世界硫酸产量1976年约1.1—1.2亿吨。其中美国2904万吨、苏联2000万吨、日本610万吨、西德468万吨、法国396万吨。 硫酸产量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五十年代是6%,六十年代是6.2%,七十年代计算到1976年为止,由于1974年美、日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仅3%。

马青艳[5](2020)在《天安化工年产80万吨硫磺制酸工艺优化》文中研究说明硫酸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有关化学工业方面的应用尤为重要,被誉为化学工业的发动机。硫磺制酸工艺具有流程简单、投资少、公用工程和动力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余热回收利用、经济效益好等优点。云南天安化工有限公司一期80万吨/年硫磺制酸装置于2005年3月建成投产,工艺上采用快速熔硫、机械过滤器除去杂质、机械雾化燃烧、“3+1”两转两吸、四塔两槽浓酸吸收流程,尾吸处理SO2,其总转化率达99.83%,吸收率达99.95%。该装置自投产以来,生产稳定,能耗低,经济效益较高。但随着装置运行时间的推移,再加硫酸具有强腐蚀性的特点,近年来逐渐出现了一系列疑难问题,通常只有降低生产负荷至才能维持运行,甚至有时就只有停车检修,严重影响装置的稳定运行,亟待进行技术改造。本论文针对80万吨/年硫磺制酸装置衍生的系列问题,系统地对该装置的转化、吸收、尾气洗涤、余热综合利用等工段进行技改优化,具体内容如下:1.对核心设备转化器进行理论核算,计算结果表明,转化器的工艺参数包括通气量、触媒装填量等都符合要求,设备设计参数即转化器直径、承重面积、许用应力也都满足要求。说明转换器能够满足现行国标要求,可以开展后续的技改工作。2.针对干吸系统干燥塔阻力升高严重影响生产负荷进行技改,将干燥塔内原来的乱堆填料更换成125Y型S型陶瓷波纹规整填料,同时将干燥塔的纤维除雾器更换成金属丝网除雾器,工程验证表明,干燥塔的阻力已降到适宜的范围内,能够保证装置的顺利运行。3.针对干燥酸温升高影响生产负荷的问题,找到主要原因是由于循环冷却水的水质影响,从而需要加强循环水质的管理,坚持每班按时按量加药,按周期对循环水质进行清洗、预膜和正常处理程序。通过水质的处理使换热效果大大提高,酸温能够降到指标以内,恢复了装置的生产能力。4.针对新增低温位热能回收装置投用后,一吸塔出口酸雾量超标的问题,摸索出一些最合适本系统的控制手段:(1)尽量提高高温吸收塔的进塔酸温和出塔酸温,同时还应提高进塔气温。(2)严格控制干燥塔出口的水分。(3)对现有的一吸塔酸循环系统进行改造,合理的控制二级吸收酸量。(4)尽量提高二级吸收酸度。5.尾气洗涤装置的优化是通过增加除沫层高度、增加一根加水管、控制好吸收塔液位三项措施来实施。经过改造后的生产实践证明,该装置尾气排放指标能够控制在国家标准范围内。6.对整个系统的热效能进行技术经济分析,通过硫磺制酸工艺优化,硫酸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从-0.199 tce/t降到了-0.217 tce/t,降低了9.0%,硫酸的单位生产成本降低了46.7419元,取得了良好的节能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对80万吨/年硫磺制酸装置进行了系统的技术改造和工艺优化,能够使其真正发挥出大型硫磺制酸装置的优越性,并更好的符合现行产业发展的新要求。为企业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可持续发展探索了一条可行之路。

安学斌[6](2020)在《烷基化废硫酸制备硫酸镁的新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烷基化油生产工艺中以浓硫酸作为催化剂的烷基化生产装置占到85%以上,每年约产生200~300万吨烷基化废硫酸。烷基化废硫酸含有多达几百种难以去除的有机物,处理难度大,是一种典型危险废物。烷基化废硫酸如不能得到妥善处理,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会造成大量硫资源浪费。本文基于研究团队在废硫酸处理方面的经验积累,提出了拟固相反应新概念,并在此基础上研发了烷基化废硫酸资源化利用新工艺。本文系统开展了拟固相反应工艺研究,煅烧脱除有机物工艺及动力学研究,浸取结晶制备七水硫酸镁工艺研究以及全流程经济性评价研究,形成以湿法浸出、火法煅烧、无机化学品制备和能量梯级利用的一体化集成技术,为烷基化废硫酸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途径。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结论如下:(1)研究得出烷基化废硫酸与轻烧氧化镁拟固相反应适宜工艺参数:酸矿质量比(2.45~2.47):1,加酸时间20~25 min,陈化时间7.5~12.5 min,在此条件下,废硫酸利用率可达90%以上。光谱分析结果表明,拟固相反应产物主要是以MgSO4·H2O形态存在,而且颗粒形貌具有多种的结构特征,以层状或片状结构为主。拟固相反应机理初步探究表明,一部分有机物会与硫酸发生聚合和炭化反应,生成具有非极性的炭,一部分有机物会与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O2和 CO2。(2)拟固相反应物料的煅烧特性研究表明,在空气煅烧气氛下,有机物主要是与氧发生化学反应,生成H2O和CO2,最大反应速率峰出现在450~460℃,总失重约19%,硫酸镁几乎不损失;在氮气煆烧气氛下,有机物与硫酸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MgO,SO2和CO2,最大反应速率峰出现在750℃左右,总失重约35%,硫酸镁损失较大。煅烧过程动力学研究表明,拟合反应机理函数f(α)与Avrami-Erofeev方程机理函数最为接近,反应级数n=3,煅烧过程平均活化能E为127.1 kJ/mol,频率因子A为3.39×1010。研究得出物料煅烧最优工艺参数:煅烧温度为550~600℃,煅烧时间为60min,煅烧方式为动态煅烧。在此条件下,煅烧产物中无水MgSO4占90.33%,有机物脱除较为彻底,硫酸镁收率可达94%以上。(3)研究得出浸取最优工艺参数:浸取温度为80-90℃,浸取时间为10 min,液固投料比2.6:1;浸取溶液具有自除杂特性,可制得纯净的硫酸镁结晶液;研究得出最优结晶工艺参数:结晶液pH=5~7,结晶温度10~15℃,结晶时间为6~8h,在此条件下,结晶物的形貌最优,结晶收率最高,且最为经济。本文制备的七水硫酸镁产品各项指标均符合行业标准HG/T2680-2017(工业硫酸镁)指标要求,品质优良。(4)对烷基化废硫酸制备七水硫酸镁工艺流程进行了物料衡算,热量梯级利用分析和经济性评价,研究表明,本工艺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具备显着的环境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工业应用前景广阔。

周雄辉[7](2019)在《铜冶炼烟气制酸过程中的生命周期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硫酸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无机化学品,在金属冶炼、净化石油、石油精炼、无机盐工业及染料等行业中具有非常普遍的应用。近十年来,随着我国有色金属冶炼行业的迅速发展和磷复肥行业的快速崛起,带动硫酸工业的快速发展。在我国硫铁矿制酸、硫磺制酸和冶炼烟气制酸是最主要的硫酸生产方式。近年来,我国有色金属产量逐年增加,10种主要有色金属产量连续6年全球第一。随着冶炼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对烟气排放要求的不断提高,烟气制酸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冶炼企业的重视。铜、镍、铅、锌、黄金等5类金属的冶炼过程产生的烟气为国内冶炼烟气制硫酸的主要来源,尤其是铜冶炼烟气,因其冶炼方式的原因使得其冶炼烟气的质量特别的好。生命周期评价是一种工具,它用于评估某种产品或其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整体活动所带来的环境影响。它可用于识别和评估以产品系统(包括产品、生产流程以及服务流程)为评估对象的能耗,原材料输入和污染物排放,以确定该产品系统对环境安全所产生的潜在影响。从生命周期视角,对冶炼烟气制硫酸生产过程中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在全面系统的识别和量化冶炼烟气制硫酸生命周期的环境与经济负荷的同时,也能够支撑企业开展工业产品生态(绿色)设计,也可以帮助行业协会了解冶炼烟气制硫酸行业的生产现状,为制定行业标准提供合理依据。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决定联合开展2017年绿色制造系统集成工作,并将应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LCA)写入了绿色平台建设的要求中。本论文在企业层面上构建了W铜业冶炼烟气制硫酸的数据清单,将不可再生资源消耗ADP、全球变暖GWP、酸化AP、光化学臭氧合成POCP、固体废弃物SWP、富营养化EP、健康危害HT等环境影响类型作为W铜业冶炼烟气制酸生命周期阶段的主要环境影响类型,并将环境影响进行了量化和特征化。为鉴别对W铜业冶炼烟气生命周期研究结果影响较大的参数(情景)、明确烟气制酸生产的改进方向,又对烟气制酸生命周期评价结果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合敏感性分析的结果对W铜业在铜冶炼烟气制硫酸的生产过程中,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孙正东,张一麟[8](2005)在《我国硫磺和硫铁矿制酸大型装置综述(续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何琳[9](2021)在《聚焦工程观发展的高中化学教材研究》文中认为国际教育趋势愈发突显了工程教育与观念建构的重要性。科学教育观念从“探究”到“实践”的转变,使得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在义务教育阶段融入工程教育的重要性;并且科学教育提倡用少数大概念来统领学科知识,以此发展学生的整合理解并在其中渗透科学本质教育1。因此,将工程观作为大概念引领工程主题的教学,能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增强学生解决真实情境下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形成面对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教科书是教学理论付诸于实践并产生实际功效的中介,对科学的教与学有着重要影响。本研究试图分析我国教科书中工程观的呈现情况,以期为后续工程观培养提供一定支持。本研究基于工程学者和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明确工程观的内涵与特征,构建了以“实践观”、“系统观”、“价值观”为维度的三维立体模型,并提取了能够有效形成工程观的核心概念;再通过文献综述明确教科书的结构和一般分析思路;最后结合工程观内涵的特征与教科书结构的特征构建分析框架,并对以“硫酸工业”、“合成氨工业”和“联合制碱工业”为代表的特定的化工生产主题和以“氯及其化合物”为代表的非特定的元素化合物主题进行了分析。在具体的研究中,采用了量化分析和质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先从“实践观”、“系统观”、“价值观”三维度分析教科书中各主题的呈现情况;在将三维度整合分析整体的工程观呈现情况。目前高中化学教科书中“工程观”的呈现有待改进,结论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整体工程观的呈现结果:(1)工程区别于科学的最大特点,便是上下文的相关性,教科书对于核心概念的覆盖范围较全面,但是核心概念之间的关联性较薄弱;(2)教科书中实践观的比重最大,系统观次之,价值观的比重最低。第二部分是各维度工程观的呈现结果:(1)实践观的呈现更注重具体操作,忽视了思维过程;(2)系统观的呈现重视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但是子系统上下文的相关性较少;(3)价值观的呈现已然意识到了生态价值的重要性。第三部分是不同年级的工程观发展趋势:(1)必修课程中工程观的整体发展及各维度发展均呈螺旋式上升趋势:(2)拓展型课程相比于必修课程,工程观教育的内容大幅下降,内容编排更注重知识逻辑体系。

葛亭亭[10](2019)在《铁基催化剂催化煤气还原冶金烟气SO2制备硫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SO2是一种危害巨大的大气污染物,在火法冶金烟气中大量存在。传统的冶金烟气硫回收方式是催化氧化制备硫酸工艺。近年来,硫酸市场饱和、运输困难,严重制约着冶炼厂发展。急需开发一种新的冶金烟气SO2的资源化利用方式。单质硫磺,是一种重要的生产原料,在国民经济生产中占很重要的地位。与硫酸相比,不存在销售运输方面的问题。另外,我国硫磺资源匮乏,每年都需要大量进口。冶金烟气中SO2还原制备硫磺是一种很好的硫回收工艺,不仅可以解决排放污染问题,而且可以缓解硫磺资源不足现状。催化还原冶金烟气SO2制备硫磺,最常用的方法有CO还原法、H2还原法、碳还原法、CH4还原法、NH3还原法等。总体来讲,现有催化高浓度SO2还原制备硫磺过程,反应温度偏高,还原剂成本偏高,催化剂效果有待提高。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以煤为原料制得的气体统称煤气。煤气价格低廉,来源广泛,其所含的一氧化碳和氢气是还原SO2的有效组分。使用煤气作还原剂,在温和条件下还原冶金烟气SO2制备硫磺,可以显着降低还原剂成本。冶金烟气成分复杂,除了含有较高浓度的SO2外,还含有一定量的O2。少量O2的存在,对于SO2还原过程及其催化剂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本论文采用固定床反应器,通过气固催化反应来实现煤气还原SO2制备硫磺过程,其中催化剂设计是核心。在一些反应体系中,载体也可以产生有效的活性中心,载体物质单独作催化剂时也具有一定的催化效果。首先,SO2还原所需催化剂除了足够大的比表面积及孔道结构外。另外,SO2是一种中强酸性气体,需要一定的弱碱性中心与之发生吸附反应过程。在本研究中,首先进行了载体的合理化优选,获得结构和活性较优的载体。然后,对选定的载体通过负载不同的活性组分及助剂进行改性,设计合成了系列负载型催化剂并对其进行催化活性评价。详细研究了活性组分及助剂种类、负载量、工艺条件等对催化活性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了长周期寿命评价考察了催化剂的稳定性。通过对预硫化前后以及反应前后的进行相关的表征测试,来研究催化剂的晶相变化、元素价态变化、微观特征、活性组分及助剂分散特性等对催化活性相及稳定性的影响。评价不同的催化剂体系推断载体和活性组分及助剂在还原过程的作用。利用量子化学理论模拟载体对SO2的吸附过程,并通过原位in-site光谱验证原料气在载体和催化剂上的吸附转化过程。获得金属硫化物活性相与两性氧化物载体协同催化的反应机理。将开发的催化剂进行放大制备,并应用到催化剂公斤级规模的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放大效应。对得到的硫磺产品进行鉴定,包括硫磺的纯度及存在形态研究。论文重点从载体优选、催化剂设计、工艺条件优化、催化机理及工艺放大等几个方面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1)筛选六种不同的载体γ-Al2O3、MgO、SiO2、TiO2、分子筛及ZSM-5。通过分别使用这些载体作催化剂,来考察载体在SO2还原制备硫磺的反应过程中,是否也能提供附加的活性中心,使负载催化剂整体达到更好的催化效果。活性评价结果发现,相比于其他载体,γ-Al2O3对该还原过程中具有较好的催化效果。使用γ-Al2O3作催化剂,在550℃反应,SO2转化率94.0%,硫选择性79.4%。在400℃反应时,催化活性特别差。通过对γ-Al2O3的CO-TPR、H2-TPR和CO2-TPD表征,发现其本身在400℃左右具有一定的氧化还原性,且酸碱性适中。以γ-Al2O3作催化剂,系统研究了工艺条件对催化活性的影响规律,包括反应温度、还原气与SO2配比、H2/CO 比例。在优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对催化剂进行了 180h(一周)长时间运行,结果证明稳定性能良好。在研究以γ-Al2O3为载体制备的负载催化剂时,这些结果都是可靠的依据。(2)采用湿法浸渍的方式,设计合成系列以γ-Al2O3为载体,Fe、Co、Ni、Mo和Cu等为活性组分的负载催化剂。所有的催化剂都是在马弗炉中进行焙烧:焙烧温度500-600℃,焙烧时间6-12 h,焙烧气氛为空气。采用相同的实验条件进行活性评价,结果证明Fe/γ-Al2O3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通过制备评价不同Fe负载量的催化剂,确定了 14%为最佳负载量。优化得到最佳的工艺条件:反应气中(CO+H2)与SO2摩尔比为2:1,SO2浓度为9.65%,O2浓度为0,反应温度为400℃,空速为5000h-1。系统研究了不同的H2/CO配比对催化活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证明H2和CO在还原反应中单独发挥作用。对反应前后的催化剂进行XRD和XPS表征,确定活性相为FeS2。CO-TPR和H2-TPR等表征发现,Fe/γ-A1203在400℃附近有较强的脱附峰,分析氧化还原性对催化活性的影响规律。SEM-EDS分析验证了活性组分的分散性及催化剂表面硫的存在形式。考察了预硫化气氛对催化活性的影响规律,进一步证实金属活性相为FeS2。系统考察了烟气中低浓度的氧气对Fe/γ-Al2O3催化活性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当反应气中O2浓度低于0.5%时,S02转化率和硫磺选择性都能保持在90%以上;进一步增加O2含量时,SO2的转化率明显降低,硫磺选择性略微升高。当02浓度为0.5%时,Fe/γ-Al2O3催化剂进行了260 h的连续运行,未出现失活。反应后的催化剂表征确定02的存在使活性相FeS2逐步被氧化。(3)添加第一和第二活性组分助剂设计合成系列Fe-M/γ-Al2O3催化剂。催化剂活性评价结果发现,助剂Co和La的添加使Fe/γ-Al2O3活性和稳定性得到明显改进。其中,第一助剂Co的添加可使SO2转化率和硫磺选择性均提高3%;第二助剂La的添加可使这两个参数进一步提高1%。催化剂表征结果证明,助剂Co在催化剂中是以CoS2形式存在,增加Fe/γ-Al2O3的有效金属活性中心;助剂La在催化剂中是以La2O3形式存在,除了通过稀释作用改善硫化物活性组分的分布达到提高催化效果的目的外,还可以通过其与载体的相互作用改善催化剂的稳定性。将添加助剂的Fe-Co/γ-Al2O3和Fe-Co-La/γ-Al2O3应用到低浓度O2的反应气中,结果发现助剂的加入会显着降低O2对Fe/γ-Al2O3催化剂的影响,改善抗氧中毒特性。(4)系统探究了 γ-Al2O3载体和FeS2活性相的协同催化作用机制。通过对FeS2、γ-Al2O3、二者物理混合物和Fe/γ-Al2O3四种催化剂体系的活性比较,确定了载体和活性相在各分步反应的作用。分子模拟及原位红外光谱验证了载体和催化剂对S02的吸附活化。还原剂H2和CO能以分子、自由基2种形式对S02进行还原。在有催化剂存在下,还原剂分子解离形成自由基难度显着降低,还原剂与SO2的反应以自由基反应为主。最后给出了载体和活性相协同催化机理:金属硫化物可促进活性自由基和中间体(H2S和COS)产生,载体γ-Al2O3对SO2有极强的吸附活化作用,两者协同催化CO和H2还原S02制备单质硫磺。对开发的Fe/γ-Al2O3催化剂进行公斤级放大,评价结果显示没有明显的放大效应。通过苛刻条件处理催化剂使其失活,并对失活催化剂进行了再生。再生的催化剂评价结果证明,Fe/γ-Al2O3具有很好的再生性能,有利于降低成本。对得到的硫磺产品进行鉴定,XRD表征结合模拟计算硫聚合过程确定冠状S8晶相的存在形态。根据硫磺的国标测试标准(GB/T2449-2006),测得硫磺产品中可溶性硫含量达到98%。

二、国外硫酸工业研究动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外硫酸工业研究动态(论文提纲范文)

(2)典型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制订方法及其成本—效益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工业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
        1.2.2 工业排放标准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2.3 国家“十二五”规划相关环保要求
        1.2.4 环境保护标准“十二五”规划
        1.2.5 成本-效益分析在排放标准中的意义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2 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制订方法研究
    2.1 排放标准制订原则
    2.2 排放标准制订工作程序
    2.3 排放标准内容框架
    2.4 排放标准技术内容确定
        2.4.1 技术内容确定思路
        2.4.2 技术内容确定过程
    2.5 排放标准污染物控制项目选取
        2.5.1 工艺与产排污分析
        2.5.2 污染物的环境影响分析
        2.5.3 国家环保工作相关要求分析
        2.5.4 国外相关标准污染物控制项目
        2.5.5 我国优先污染物控制名录
        2.5.6 污染物控制项目筛选方法
    2.6 排放标准污染物控制指标设计
        2.6.1 水污染物控制指标
        2.6.2 大气污染物排放指标
        2.6.3 污染物控制指标设计
    2.7 排放标准污染控制技术评估
    2.8 排放标准限值确定
        2.8.1 排污水平调查
        2.8.2 基于先进污染控制技术
        2.8.3 基于环境质量要求
        2.8.4 基于国内外相关标准
        2.8.5 基于国家环保工作要求
        2.8.6 排放限值确定
3 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成本-效益分析
    3.1 成本-效益分析内涵
    3.2 成本-效益分析原理
        3.2.1 帕累托效率和边际效用
        3.2.2 社会净效益与污染“经济最优”水平
    3.3 国外相关成本效益分析研究
    3.4 我国排放标准实施的成本-效益分析
    3.5 污染因子与污染控制技术的确定
        3.5.1 污染因子
        3.5.2 污染控制技术
    3.6 排放标准实施效益分析
        3.6.1 标准实施效益分类
        3.6.2 标准实施效益计算
    3.7 排放标准实施成本分析
        3.7.1 标准实施成本分类
        3.7.2 标准实施成本计算
4 《硫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6132-2010)案例分析
    4.1 GB 26132-2010 的制订
        4.1.1 标准制订程序
        4.1.2 相关资料调研
        4.1.3 标准结构框架
        4.1.4 污染物控制项目选取
        4.1.5 污染物控制指标设计
        4.1.6 排放限值确定
    4.2 GB 26132-2010 实施成本-效益分析
        4.2.1 成本-效益分析基准线
        4.2.2 标准实施效益分析
        4.2.3 标准实施成本分析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德铜分公司20万吨/年硫铁矿制酸项目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论文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论文选题背景
        1.1.2 论文写作目的
        1.1.3 论文选题意义
    1.2 论文的写作思路和创新之处
        1.2.1 论文的写作思路
        1.2.2 论文的研究方法
        1.2.3 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2章 二期项目政策(市场需求)可行性研究
    2.1 我国硫酸工业技术设备、工艺设计的现状与发展
        2.1.1 概述
        2.1.2 技术装备水平
        2.1.3 环境保护
        2.1.4 余热利用
    2.2 硫铁矿制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2.1 我国发展硫铁矿制酸的必要性
        2.2.2 硫铁矿制酸的发展方向
    2.3 项目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2.3.1 项目提出的背景
        2.3.2 投资的必要性及意义
    2.4 国内、外市场情况预测
        2.4.1 产品现状及用途
        2.4.2 国际硫磺供用预测
        2.4.3 国内硫酸需求预测
        2.4.4 太平洋沿岸地区硫酸平衡情况
        2.4.5 江铜的传统市场及分析
        2.4.6 产品的价格分析
第3章 工艺技术方案可行性研究
    3.1 建设条件和厂址选择
        3.1.1 建厂地区概况
        3.1.2 公用工程设施情况
        3.1.3 气象条件
    3.2 建设规模和产品方案
        3.2.1 产品方案选择
        3.2.2 对建设规模的选择
        3.2.3 产品品种、产量
    3.3 工艺技术方案的选择
        3.3.1 原料路线的确定原则及依据
        3.3.2 国内外工艺技术概况
        3.3.3 工艺技术方案及选择理由
        3.3.4 工艺流程及消耗定额
        3.3.5 主要设备选型方案
        3.3.6 自控技术方案
    3.4 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方案
        3.4.1 余热利用方案
        3.4.2 土建工程
        3.4.3 工厂运输
    3.5 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
        3.5.1 硫酸装置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
        3.5.2 采取的环保措施
        3.5.3 环境保护与综合利用
    3.6 劳动保护、安全卫生与消防
        3.6.1 劳动保护、安全卫生
        3.6.2 消防
    3.7 节能
        3.7.1 能耗指标
        3.7.2 节能措施
    3.8 供电及电信
        3.8.1 电源现状和厂内系统配置
        3.8.2 电气信号和电气控制
        3.8.3 主要电气设备选择
    3.9 工厂组织和劳动定员
        3.9.1 工厂体制及管理机构设置的原则
        3.9.2 生产班制度和装置定员
        3.9.3 人员的来源和培训
    3.10 项目实施初步规划
        3.10.1 建设工期规划
        3.10.2 项目实施进度表
第4章 项目经济评价的相关理论综述
    4.1 项目经济评价概述
    4.2 项目经济评价的方法和内容
        4.2.1 项目评价的方法
        4.2.2 项目评价的内容
    4.3 项目评价指标体系
        4.3.1 指标及指标体系的概念
        4.3.2 项目评价指标体系
    4.4 外部效果的界定
        4.4.1 外部效果的含义
        4.4.2 外部效果理论的内容
第5章 经济可行性研究
    5.1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5.1.1 投资估算
        5.1.2 资金筹措
    5.2 社会评价
    5.3 财务评价
        5.3.1 产品成本费用估算
        5.3.2 财务评价
        5.3.3 评价结论
第6章 不确定分析
    6.1 盈亏平衡分析
        6.1.1 盈亏平衡分析的含义及目的
        6.1.2 项目盈亏平衡分析
    6.2 敏感性分析
        6.2.1 敏感性分析的含义
        6.2.2 敏感性分析的作用
        6.2.3 项目敏感性分析
第7章 结论
    7.1 综合评价
    7.2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天安化工年产80万吨硫磺制酸工艺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硫酸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2 硫酸的性质
    1.3 硫酸的制备方法
    1.4 硫酸的国内外生产概况及发展趋势
        1.4.1 国内硫酸的生产概况
        1.4.2 国外硫酸的生产概况
        1.4.3 硫酸的市场行情
        1.4.4 世界硫酸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1.5 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1.5.1 选题依据
        1.5.2 研究意义
        1.5.3 研究内容
        1.5.4 预期目标
第二章 80万吨/年硫磺制酸工艺及相关理论计算
    2.1 80万吨/年硫磺制酸工艺
    2.2 硫酸产品规格
    2.3 理论计算分析
        2.3.1 硫磺制酸转化器所存在的问题
        2.3.2 转化工段理论计算分析
        2.3.3 转化器设备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干吸工序中干燥塔的优化
    3.1 干吸工序中干燥塔优化的必要性
    3.2 干吸原理及流程
        3.2.1 干吸原理
        3.2.2 干吸工艺流程
    3.3 干吸工序干燥塔存在的问题
        3.3.1 填料层阻力分析
        3.3.2 塔填料阻力计算及分析
        3.3.3 除雾器阻力分析
    3.4 工程技改实施
        3.4.1 更换干燥塔填料
        3.4.2 更换除雾器
    3.5 生产验证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循环水系统工艺优化
    4.1 酸冷却器运行异常现象及循环水系统存在的问题
    4.2 循环水工艺流程
    4.3 干吸酸温异常原因分析
        4.3.1 影响酸冷却器换热效果的原因分析
        4.3.2 酸冷却器的换热效果
        4.3.3 循环冷却水水质的处理
    4.4 循环水系统的优化探讨
        4.4.1 循环水损失和补水量
        4.4.2 循环水损失的原因
        4.4.3 循环水优化的思路探讨
        4.4.4 针对损失原因进行分析处理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80万吨硫酸装置新增HRS优化改进
    5.1 低温位热能回收原理
    5.2 增加HRS技改前后流程简介
        5.2.1 未增加HRS前工艺流程
        5.2.2 新建HRS后工艺流程
    5.3 增加HRS技改后的优缺点
        5.3.1 HRS能够产生蒸汽和回收热能
        5.3.2 增加HRS技改后缺点
    5.4 造成酸雾量高的原因分析
        5.4.1 工艺生产特点造成的酸雾高
        5.4.2 塔内吸收率低造成的酸雾量高
    5.5 改进措施
        5.5.1 控制硫酸饱和蒸汽
        5.5.2 控制吨酸喷淋量
        5.5.3 控制好吸收酸温度
    5.6 生产实施及验证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尾气洗涤改造后的优化
    6.1 概述
    6.2 尾气洗涤原理
    6.3 存在问题及分析
        6.3.1 前序工段送来的吸收气酸雾含量
        6.3.2 氨洗涤塔内酸雾吸收效果
        6.3.3 尾洗塔塔内泡沫较多
        6.3.4 氨洗涤塔内除雾器补雾不完全
    6.4 工程技改实施
        6.4.1 尾洗塔内增加一除沫层
        6.4.2 增加一根加水管
        6.4.3 其它措施
    6.5 验证效果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硫磺制酸工艺优化的技术经济分析
    7.1 硫磺制酸的节能
        7.1.1 废热锅炉原理
        7.1.2 废热锅炉工艺流程
    7.2 节能效益
    7.3 经济效益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及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谢辞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6)烷基化废硫酸制备硫酸镁的新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工业废硫酸
        1.1.2 烷基化废硫酸
    1.2 国内外烷基化废硫酸处理技术
        1.2.1 再生工艺
        1.2.2 掺烧工艺
        1.2.3 生产白炭黑和石油防锈剂工艺
        1.2.4 生产化肥工艺
        1.2.5 催化氧化法处理工艺
        1.2.6 其它处理工艺
    1.3 轻烧氧化镁及其在环保领域的应用
        1.3.1 轻烧氧化镁简介
        1.3.2 轻烧氧化镁在环保领域的应用
    1.4 硫酸镁生产工艺及用途
        1.4.1 硫酸镁生产工艺
        1.4.2 硫酸镁主要用途
    1.5 本文主要研究思路及内容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内容
第2章 烷基化废硫酸与轻烧氧化镁拟固相反应工艺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原料与试剂
        2.2.2 主要实验仪器
        2.2.3 实验装置
        2.2.4 实验方法
        2.2.5 表征及分析方法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1 实验原料分析
        2.3.2 拟固相反应工艺条件实验研究
        2.3.3 拟固相反应尾气的红外分析
        2.3.4 拟固相反应产物分析
        2..3.5 拟固相反应机理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煅烧脱除有机物的工艺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原料及试剂
        3.2.2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3.2.3 实验煅烧装置
        3.2.4 实验方法
        3.2.5 表征及分析方法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拟固相反应产物的煅烧特性研究
        3.3.2 拟固相反应产物煅烧过程的动力学研究
        3.3.3 煅烧脱除有机物工艺条件实验研究
        3.3.4 最优煅烧条件下的产物表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硫酸镁产品制备及经济性评价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原料及试剂
        4.2.2 主要实验仪器
        4.2.3 实验装置
        4.2.4 实验方法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煅烧产物的浸取研究
        4.3.2 硫酸镁结晶研究
        4.3.3 实验制备产品表征
        4.3.4 经济性评价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铜冶炼烟气制酸过程中的生命周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硫酸工业现状
        1.2.1 硫酸产量的增长
        1.2.2 原料结构的变化
    1.3 冶炼烟气制酸
        1.3.1 烟气制酸产量
        1.3.2 有色冶炼技术及烟气特点
        1.3.3 冶炼烟气制酸的生产工艺
    1.4 生命周期评价
        1.4.1 生命周期评价的定义
        1.4.2 生命周期评价基本架构
        1.4.3 生命周期评价的研究现状
        1.4.4 生命周期评价应用现状
    1.5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目的与范围的确定
    2.1 功能单位
    2.2 系统边界
    2.3 舍去原则
    2.4 分配程序
    2.5 影响类型和评价方法
    2.6 数据来源
第3章 生命周期清单
    3.1 清单构建
        3.1.1 原辅料开采单元过程数据清单
        3.1.2 运输单元过程数据清单
        3.1.3 富氧底吹熔炼单元过程数据清单
        3.1.4 P-S转炉吹炼单元过程数据清单
        3.1.5 制酸单元过程数据清单
    3.2 清单优化
    3.3 清单分析
第4章 生命周期评价
    4.1 铜冶炼烟气制酸对环境影响分类
    4.2 特征化
    4.3 量化
        4.3.1 归一化
第5章 生命周期分析结果解释
    5.1 重大环境问题识别
    5.2 一致性检查
    5.3 敏感性分析
第6章 结论及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8)我国硫磺和硫铁矿制酸大型装置综述(续完)(论文提纲范文)

4 大型硫磺制酸技术和设备[8~10]
    4.1 熔硫和澄清
    4.2 焚硫
    4.3 两转两吸
    4.4 热回收系统
    4.5 干吸工段
5 大型硫铁矿制酸技术和设备
    5.1 工艺技术和设备
        5.1.1 原料工序
        5.1.2 焙烧工序
        5.1.3 净化工序
        5.1.4 转化工序
        5.1.5 干吸工序
        1、干吸塔结构与硫磺制酸干吸塔的相同, 大峪口、黄麦岭的干吸塔塔底为碟型结构。
        2、酸循环槽有卧式及子母槽两种形式。
        3、酸冷却器广泛使用阳极保护管壳式不锈钢酸冷却器和酸侧焊接的板式换热器
    5.2 生产控制
    5.3 污水处理
    5.4 节能
6 国产化硫磺制酸大型装置技术动态[14]
    6.1 主要技术特点
    6.2 主要技术问题的解决
        1、解决热回收系统腐蚀较严重问题
        2、严格控制污染
        3、积极开发大型化高强度、高效率的设备
        4、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
    6.3 关于装备的引进问题
    6.4 国产化装置技术经济分析
7 国产化硫铁矿制酸大型装置技术动态
    7.1 新建装置的工艺技术和装备
    7.2 技术和装备的引进问题
    7.3 国产化装置技术经济分析
8 持续发展我国硫酸工业的若干建议
    1、同步发展硫铁矿业
    2、开发低温位热能的回收和利用
    3、适当提高装备用材的等级和使用新材料
    4、提高国产钒催化剂的竞争能力
    5、矿渣的综合利用

(9)聚焦工程观发展的高中化学教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问题的提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第2章 研究综述
    2.1 工程观的研究现状
        2.1.1 工程观的本质研究
        2.1.2 工程观培养的策略研究
        2.1.3 工程观的教学研究
    2.2 高中化学教材的结构与分析思路
    2.3 核心概念界定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工程观的三维立体模型
    3.2 工程观的理论框架
    3.3 研究模型
    3.4 研究工具
    3.5 教材分析示例
第4章 数据分析与讨论
    4.1 实践观的体现
    4.2 系统观的体现
    4.3 价值观的体现
    4.4 工程观的体现
    4.5 其他主题中工程观的呈现情况
    4.6 课例分析——以联合制碱工业为例
第5章 展望与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铁基催化剂催化煤气还原冶金烟气SO2制备硫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SO_2的危害和来源
    1.2 SO_2的控制及资源化利用现状
        1.2.1 SO_2的控制现状
        1.2.2 SO_2资源化利用现状
        1.2.2.1 抛弃法处理极低浓度SO_2烟气
        1.2.2.2 低浓度SO_2烟气制酸技术
        1.2.2.3 接触法制硫酸工艺处理中高浓度二氧化硫烟气
    1.3 SO_2烟气还原为硫磺的研究现状
        1.3.1 硫磺的性质、来源及价值
        1.3.2 SO_2烟气还原为单质硫的优势及可行性
    1.4 国内外工业脱硫方式制取硫磺方法研究
        1.4.1 H_2S尾气制硫磺的方法研究
        1.4.2 SO_2烟气还原制硫磺的方法研究
        1.4.2.1 氢气还原法
        1.4.2.2 一氧化碳还原法
        1.4.2.3 炭还原法
        1.4.2.4 NH_3还原法
        1.4.2.5 CH_4还原法
        1.4.2.6 硫化钙循环法
        1.4.2.7 硫化钠循环法
        1.4.2.8 液相电解法
        1.4.2.9 几种SO_2烟气还原回收硫磺技术的比较
    1.5 煤气在SO_2烟气还原过程中的应用
    1.6 SO_2还原的催化剂设计及反应机理
        1.6.1 催化剂的物化性质与SO_2还原的关系
        1.6.2 催化剂载体、活性组分与SO_2还原的关系
        1.6.3 H_2/CO还原SO_2的反应机理
        1.6.3.1 H_2还原SO_2的反应机理研究
        1.6.3.2 CO还原SO_2的反应机理研究
        1.6.4 H_2/CO混合气对SO_2还原过程研究
        1.6.5 氧气对SO_2还原过程的影响
    1.7 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2 实验部分
    2.1 前言
    2.2 试剂和仪器
        2.2.1 试剂与原料
        2.2.2 仪器与设备
    2.3 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
        2.3.1 载体的预处理
        2.3.2 负载催化剂的制备
    2.4 催化剂表征
        2.4.1 XRD测试
        2.4.2 XPS测试
        2.4.3 TG/DTA测试
        2.4.4 CO/H_2-TPR测试
        2.4.5 CO_2-TPD测试
        2.4.6 SEM/EDS测试
        2.4.7 原位红外光谱测试
        2.4.8 元素分析
    2.5 催化剂活性评价及产品分析
        2.5.1 催化剂评价装置
        2.5.2 实验过程及催化剂评价方法
    2.6 小结
3 载体优选及单独_(γ-)Al_2O_3作催化剂还原高浓度SO_2过程研究
    3.1 引言
    3.2 不同载体的评价结果
    3.3 γ-Al_2O_3的酸碱性和还原性能研究
    3.4 γ-Al_2O_3作催化剂的还原过程研究
        3.4.1 工艺条件优化
        3.4.1.1 H_2/CO比例对催化活性的影响规律
        3.4.1.2 二氧化硫和还原气配比对催化活性的影响规律
        3.4.1.3 反应温度对反应效果的影响
        3.4.1.4 反应空速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3.4.2 稳定性评价实验
    3.5 小结
4 Fe/γ-Al_2O_3催化剂的合成、评价与表征
    4.1 引言
    4.2 活性组分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4.3 预硫化方式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4.4 负载量及工艺条件的优化
        4.4.1 Fe负载量的优化
        4.4.2 工艺条件的优化
        4.4.2.1 反应温度的优化
        4.4.2.2 反应空速的优化
        4.4.3 H_2/CO配比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规律
    4.5 Fe/γ-Al_2O_3负载催化剂的寿命评价
    4.6 催化剂表征
        4.6.1 催化剂硫化物活性相的确定
        4.6.1.1 XRD
        4.6.1.2 XPS
        4.6.2 催化剂还原性能研究
        4.6.2.1 CO-TPR
        4.6.2.2 H_2-TPR
        4.6.3 催化剂活性组分分布及表面形貌分析
    4.7 低浓度氧气氛围下Fe/γ-Al_2O_3的还原脱硫性能研究
        4.7.1 不同氧气浓度下催化剂活性评价结果
        4.7.2 氧气浓度对催化活性影响规律
        4.7.3 含氧气氛下催化剂长时间寿命评价
        4.7.4 催化剂表征
        4.7.4.1 XRD
        4.7.4.2 TG-DTA表征
        4.7.4.3 XPS
        4.7.4.4 元素分析
    4.8 预硫化气氛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4.8.1 XRD研究预硫化气氛对Fe/γ-Al_2O_3催化活性的影响规律
        4.8.2 CO-TPR研究预硫化方式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4.8.3 H_2-TPR研究预硫化方式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4.8.4 元素分析研究预硫化方式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4.9 小结
5 助剂的添加对Fe/γ-Al_2O_3催化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5.1 前言
    5.2 无氧条件下助剂对Fe/γ-Al_2O_3还原脱硫性能研究
        5.2.1 助剂的添加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5.2.1.1 第一助剂的筛选和优化
        5.2.1.2 第二助剂的筛选和优化
        5.2.2 催化剂表征
        5.2.2.1 XRD
        5.2.1.2 XPS
        5.2.1.3 CO-TPR
        5.2.1.4 SEM
    5.3 含氧气氛下助剂添加对Fe/γ-Al_2O_3还原脱硫性能研究
        5.3.1 不同氧气浓度下Fe-Co/γ-Al_2O_3催化活性研究
        5.3.2 不同氧气浓度下Fe-Co-La/γ-Al_2O_3催化活性研究
        5.3.3 催化剂表征
        5.3.3.1 XRD
        5.3.3.2 CO-TPR
        5.3.3.3 XPS
        5.3.3.4 元素分析
    5.4 原料气或H_2S/H_2气氛预硫化处理催化剂对含氧气氛下催化活性的影响
        5.4.1 XRD分析两种预处理方式催化剂反应前后晶相
        5.4.2 CO-TPR分析两种预硫化方式催化剂的还原性能
        5.4.3 元素分析分析两种预硫化方式催化剂反应前后组成
    5.5 小结
6 无氧条件下Fe/γ-Al_2O_3催化机理研究
    6.1 前言
    6.2 实验验证载体-活性组分协同催化作用
    6.3 分子模拟计算验证载体γ-Al_2O_3对SO_2的吸附活化
    6.4 原位红外光谱分析验证
    6.5 Fe/γ-Al_2O_3催化CO和H_2还原SO_2的机理图
    6.6 放大
        6.6.1. 工艺原理及特点
        6.6.2 催化剂的合成与评价
        6.6.2.1 负载催化剂的合成与评价
        6.6.2.2 γ-Al_2O_3催化剂的评价
        6.6.2.3 混合气体条件下γ-Al_2O__3催化剂评价
    6.7 硫磺产品的鉴定及纯度分析
        6.7.1 硫磺晶形的分子模拟
        6.7.2 硫磺产品的谱图分析验证
        6.7.3 硫磺产品的纯度测试
    6.8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国外硫酸工业研究动态(论文参考文献)

  • [1]从化工设计的技术进步看硫酸工业的现代化[J]. 郭景芝. 硫酸工业, 2005(01)
  • [2]典型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制订方法及其成本—效益分析研究[D]. 任晓辉. 青岛科技大学, 2011(07)
  • [3]德铜分公司20万吨/年硫铁矿制酸项目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D]. 项拥军. 南昌大学, 2008(11)
  • [4]硫酸工业[J]. 南京化学工业公司研究院情报室. 硫酸工业, 1977(S1)
  • [5]天安化工年产80万吨硫磺制酸工艺优化[D]. 马青艳.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6]烷基化废硫酸制备硫酸镁的新工艺研究[D]. 安学斌.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2020(02)
  • [7]铜冶炼烟气制酸过程中的生命周期评价[D]. 周雄辉. 南华大学, 2019(01)
  • [8]我国硫磺和硫铁矿制酸大型装置综述(续完)[J]. 孙正东,张一麟. 硫磷设计与粉体工程, 2005(04)
  • [9]聚焦工程观发展的高中化学教材研究[D]. 何琳.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10]铁基催化剂催化煤气还原冶金烟气SO2制备硫磺研究[D]. 葛亭亭.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9(08)

标签:;  ;  ;  ;  ;  

国外硫酸行业研究动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