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高考试题解析

1990年高考试题解析

一、一九九○年高考试题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刘亮[1](2018)在《高考命题的历史与理论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以我国高考命题变革为研究的核心问题,通过综合运用历史分析法、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访谈法等多种方法,不仅对古今中外的“高考”命题方式的统分变革历史进行了重点考察,还对命题方式变革下的命题内容变迁进行了阐述,也对高考命题的部分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若将绪论和结论包括在内,本研究共分为8个部分。绪论部分阐述了研究的问题、概况与意义,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对论文框架与研究方法进行了说明。第一章考察了从隋唐至明清的一千余年间的科举考试命题制度的变革历程,重点分析了犹如现代高考的科举考试在命题方式、考试科目、试题难度上的发展脉络。第二章梳理了民国时期高校招生考试命题方式和命题内容的变革,以国、公立大学招考命题方式的统分变革为主线,审视了不同命题方式下的考试科目及试卷设置形式的演变,以及命题技术、题型、命题立意等方面的变化。第三章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后高校招生考试命题的沿革情形,主要内容包括高考命题方式的统分变革、高考命题内容的调整与演变、本世纪高校自主招生命题的实施与进展。第四章探究了美国、日本和中国台湾等境外国家和地区的高校招生考试命题方式的变革情况,并重点考察了美国的SAT和ACT、日本的大学入学中心考试、台湾的大学联考等统一命题考试的科目和内容的变革。第五章展示了当前高考命题改革的现状,不仅包括分省命题和全国统一命题两种方式的实施情况,还包括与命题内容相关的科目、考纲、试卷、试题等的设置情况。第六章阐发了高考命题涉及的部分理论问题,运用有关的学科理论视角重点探讨了高考命题的高效性、公平性和科学性等基本原则。通过以上的系统研究,本研究得到几项关于我国高考命题变革的主要结论:一、高考命题方式的统分变革受到考试文化传统、国家结构形式、考试发展规律、高校办学要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二、高考命题从不分类的统一命题方式发展到分类命题方式符合世界范围内高校招考命题变革的一般趋势;三、统一高考与高校自主招生相结合的机制符合当代世界范围内通行的“统一命题考试+高校自主命题考核”的招生模式;四、不同的高校招考命题方式所对应的考试内容各有侧重点;五、实行不同命题方式的高校招生考试都能引发中学的应试教育现象。

朱亚丽[2](2011)在《基于高等数学背景下的高考数学试题命题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和数学学科的发展,数学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数学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使数学教育与数学的现代化发展相适应.新课程改革以来,现代数学已经开始渗透到高中新课程中.许多高等数学知识已经下放到高中数学教材中,这个举措改变了以往的应试教育.同时,高考数学试题中也出现了许多高等数学背景的试题,这类试题可以有效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潜能.如何科学地命制具有高等数学背景的高考试题已经成为国内学者和一线教师所关注的热点,这也是本文所要研究的内容.本文通过文献法和历史研究法研究国内外中学数学的现代化进程,以国内外考试理论为基础,分析、整理了期刊、相关的专着和国内外高考试题,总结归纳出具有高等数学背景的高考数学试题的命题方法.首先本文系统介绍了国内外课程改革现状,指出现代数学在中学课程中的渗透已经成为各国研究的热点,论证了研究高等数学背景下的高考数学试题的必要性.其次,简要介绍了高考在内容、模式上的改革,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不同时期因教材和课程标准(大纲)的变化引起高考数学内容的变化,得出高考数学命题是从知识到能力转变的结论.再次,本文利用反向工程法分析试题的命题方法,总结出高数渗透法即直接引用法、高数浅化法、语言转化法、演绎变形法.接着从案例入手,综合利用高数渗透法分析高考题目,以试题的来源、知识链接、解法、拓展的方式剖析案例,并编制若干试题.最后,文中统计了2000-2010年以高等数学为背景的高考试题,分析命题规律和趋势,希望在高考数学命题理论和实践上能给出一些启示.

刘醒龙[3](2018)在《黄冈秘卷》文中研究说明1凡事太巧,必有蹊跷,不是天赐,就是阴谋。一个刚刚上高中一年级的花季女孩,从未见过面,第一次交谈,便恶狠狠地表示,要变身为杀手,到我的老家黄冈寻仇。另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是这个世界上最熟悉的,用从未有过的躁动,气急败坏地说,有人要打她,揪她的头发,要她的老命。如此天壤之别,又都带着某种戾气的话语,是通过电话传来的。第一个电话是朋友少川从北京打过来的,她没有说那些凶神恶煞的话,说那些话的女孩

王珍珍[4](2016)在《现代化范式在历史高考试题中的体现 ——以2010-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为中心》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不断发展,文化繁荣兴盛,就历史学科而言,一个最明显的表征就是各种不同的史学范式进入了历史学科领域,革命史范式不再占据主导地位。为了呼应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现代化理论研究在我国不断发展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最突出的成果就有现代化研究“范式”的构建。现代化范式是建构在现代化理论基础上的,因而其具体内容便体现了现代化理论的研究成果,即“人类历史发展归根到底是围绕以生产力发展为核心的经济发展的中轴转动”的。随着史学理论的发展,现代化范式越来越受到我国广大历史研究、历史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追捧,及至新一轮课程改革,不管是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还是各个版本的高中历史教材都渗透着现代化范式的基本理念,高考试题也越来越注重以现代化范式来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念。运用现代化范式对问题进行分析解读,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现代化视野,增进学生对现代化国家的历史和文化的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增强学生的现代化意识和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历史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本文试图以2010——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为中心,通过对比说明现代化范式在新课标全国卷中的重要地位,同时,本文还将对涉及现代化范式的典型题目在材料的运用以及命题的角度等方面进行重点分析,说明高考历史新课标全国卷对现代化范式的考查以及通过对现代化范式的考查是如何实现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功能和存在的不足之处,希望从中得出有益经验,从而为中学历史教学提供一定参考。

龚梁蓉[5](2003)在《大陆、台湾、香港高考语文试题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考试是历来进行教育评价、教学测量的基本方法,也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语文考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语文考试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反映了不同社会、不同时代对人才培养的不同要求。随着我国教育战略地位的确立,高考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考查本国语言的语文考试更为万众所瞩目。人们惊讶地发现在应试教育的紧箍咒下,大陆的语文高考试题竟是如此脆弱,不堪一击。于是对大陆语文教育的批评铺天盖地,甚至到了“误尽天下苍生是语文”的地步。这些批评是否实事求是?什么样的语文考试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语文水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本着这一目的,比较分析一下大陆与台湾和香港的高考语文试题,也许会有一些收获和启迪。 通过对2000年、2001年、2002年两岸三地的高考语文试题的比较分析,发现三地的语文高考试题各有千秋,反映出各地社会制度的差异,文化背景、语文教育理念的不同。大陆的试题注重语言知识及其运用,重视阅读能力的考查,强调对篇章的理性的科学的分析,着重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台湾的试题特别注重传统文化,以文言文的考查为主体,着重考查学生的感悟力、欣赏力和实际运用能力。语文教学在台湾社会扮演着承传传统文化的角色。香港的试题注重实用性,强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重视对篇章的整体综合把握能力,要求学生在关注现实生活的同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大陆的语文教学经过近几年的反思,正一步步除旧布新,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对比台湾、香港的高考试题,我们更明确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通过语文界与全社会的努力,终有一天,语文高考能真正承担起反映语文素养、选拔合格人才的重任,语文教育能真正起到开启心灵、完善人格的作用。

乐中保[6](2009)在《语文高考阅读测试内容研究》文中指出语文是高考中的一个重要科目,阅读是语文高考中的一个重要板块。在三十余年的发展中,阅读测试内容出现了一系列的偏向,如阅读材料的选择脱离学生生活实际,阅读测试内容的课程取向错乱,阅读能力的层级与要素分布缺乏科学依据,阅读测试内容的表征不符合学科特点,阅读测试问题设置浅层次化等等。这些问题使得部分阅读测试的考查停留在较低层次上,导致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在学校里针对语文高考阅读的题海战术大行其道,沉浸在题海中的考生们对阅读依然是不得要领,学界更多的是热衷于对阅读解题技巧的分析和对来年高考备考的预测,应对阅读的解题大全和秘籍层出不穷,对阅读测试本身缺少应有的关注。考试包括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两个组成部分,和考试形式相比,考试内容在高考改革中处于更加重要的地位,首先,考试内容对中学各科目的教学内容有着重要的影响,处于牵一发动全身的地位;另一方面,考试内容是衡量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高考的考试命题和考试方式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制约作用。现今语文高考阅读测试研究的重心一直是命题和解题,对测试内容的关注较为薄弱。本论文拟从考试内容的角度切入,试图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通过对语文高考阅读测试的考试性质、组成要素的分析,探明语文高考阅读测试内容的运行过程,确立语文高考阅读测试内容研究的维度;(2)、在对改革开放以来语文高考阅读测试试题进行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上,探讨语文高考阅读测试内容在近三十余年来发展变化的基本过程、特点以及存在的弊端;(3)、结合近三十余年语文高考阅读测试内容的发展变化,探讨其影响因素,为语文高考阅读测试内容的未来建构与发展提出合宜的建议。根据以上研究目的,本论文以语文高考阅读测试内容作为研究对象,从系统论的观点和发展的视角出发研究以下内容:第一、语文高考阅读测试内容的研究定位。本部分内容将了解语文高考阅读测试的形成与发展过程,阐明语文高考阅读测试的考试属性与特点,探讨语文高考阅读测试的组成要素与运行框架,提出了语文高考阅读测试内容研究的四个维度:①语文高考阅读测试要测试什么内容——测试目标;②语文高考阅读测试应测试哪些内容——课程取向;③语文高考阅读测试能测试什么内容——要素层级;④语文高考如何来测试这些内容——内容表征。第二、语文高考阅读测试内容的测试目标。语文高考阅读测试目标制约着阅读测试内容,测试内容是为达成测试目标服务的。语文高考阅读测试的目标是要测试出学生的阅读素养。本部分内容探讨了阅读素养的内涵与组成,提出了阅读能力是阅读测试的主体,辨别了“阅读能力”与“阅读什么的能力”的区别,指出“阅读什么的能力”是阅读测试的基点。第三、语文高考阅读测试内容的课程取向。阅读能力是和阅读材料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选择什么样的阅读材料体现着一定的课程取向。本部分对近三十余年来语文高考阅读材料的文章体式、关涉内容、呈现形式进行了考察,发现我国的阅读测试内容的课程取向具有以下特点:①测试内容以文章为主逐渐过渡到以文学作品为主;②阅读测试内容与语文课程教材紧密相连;③测试内容与学生生活缺乏联系;④测试内容注重对“篇”的考察。其实质是一种学科发展取向的阅读测试内容。本部分还从比较的视角对国际学能测试(PISA)中阅读部分的课程取向做了分析,以期对我们能有所启发与借鉴。第四、语文高考阅读测试内容的要素与层级。阅读能力的要素和层级是阅读测试内容的核心组成部分,不同文体测试的阅读能力的要素和层级是不同的,本部分对近三十余年来语文高考阅读中古代文和现代文测试的能力要素和层级做了考察,发现古诗文阅读测试在要素层级上由“言”走向“言”“文”并重;能力要素层级与课内联系过于紧密;能力要素层级缺乏人文内容的观照。现代文阅读测试在能力要素层级上表现为:文体要素开始受到关注;内容要素点分布过细,情感态度被忽略;测试内容要素与层级逐渐固化。第五、语文高考阅读测试内容的表征。阅读测试内容是需要以一定形式体现出来的,本部分将从阅读测试内容的角度出发,在研究近三十余年阅读内容表征的基础上,探究了不同的表征形式如主客观题型、标准化与非标准化试题发展变化的过程,发现客观题运用过滥,主观题型的客观化——“伪主观化”严重影响了测试内容的合宜呈现。这一部分还对语文高考阅读测试中标准化题型的运用进行了思考。第六、通过以上对近三十余年来语文高考阅读测试内容的测试目标、课程取向、要素层级、内容表征的研究,探索了社会发展与社会阅读需要、语文课程性质的发展变化、对阅读本身研究的深入等对阅读测试内容制定的影响,提出了基于生活,着眼发展——语文高考阅读测试内容课程取向的平衡;依据文章体式,体现考试性质——语文高考阅读测试内容要素层级的确定;根据内容,选择形式——语文高考阅读测试内容表征形式的选择等一些建议。

李关怀[7](1999)在《一九九八年高考试题与前十年试题的比较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在,语文教师特别是高中语文教师最关注的问题是:1999年高考这一“枪”又该怎么“打”?换言之,1999年高考语文试题又有些什么新变化?我们要预测1999年高考试题的变化,就要先把1998年的高考试题与前10年的试题作一番比较分析,描绘出变化的轨迹,...

北京市西城区政治课高三中心备课组[8](1994)在《一九九三年政治高考试题特点分析及一九九四年复习建议》文中认为一、对1998年政治高考试题的反映 自1990年开始的高考政治试题改革,已有四年的实践,随着试题改革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提高,1993年的政治高考试题,受到广大政治教师与考生的肯定,多数政治敦师的反映是“方向正确,导向明确,难度不小”。 “方向正确”是指93年新高考的政治试题坚持了改革的方向,在注重考查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在加强试题的时代特色、理论联系实际等方面又迈出了新的一步。

陈捷,李松文,张振威,郭立昌[9](1993)在《一九九三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北京地区数学试题评价报告》文中研究说明 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是我国教育制度上的重大措施。它对高等学校选择优秀学生,保证高校的教学质量,培养高层次的人才,以及对我国普通中等学校的教学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对高考试题进行科学地、较全面的评估,以期对试题内容,试卷结构的科学化、合理化发挥促进作用,

张智慧[10](1993)在《从一九九二年高考试题看今后数学教学》文中认为一、试题分析1992年高考试题吸取和巩固了1991年高考试题的成功之处,继续坚持考基础、考方法、考能力的命题原则,彻底杜绝了偏题、怪题、超纲题。题型常规常见,解法都是中学生必须掌握的数学方法,内容涉及各个章节,计算题虽较多,但数字简单,计算量较小。这样命题,有利于中学教学,有利于大学选拔人才,也符合降低高中数学要求的《调整意见》精神,是一套很好的考试题。其特点是:增加标准化试题的份量,难题"降调",突出"双基",立足课本。1.从题型看,选择题比上年增多了3个(上年

二、一九九○年高考试题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九九○年高考试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高考命题的历史与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问题、概况与意义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的框架与方法
第一章 科举考试命题的演进
    第一节 隋唐科举考试命题变革
    第二节 宋代科举考试命题变革
    第三节 明清科举考试命题变革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民国时期高校招生考试命题的演变
    第一节 大学自主招考命题阶段
    第二节 国家统一招考命题阶段
    第三节 多种招考命题方式并存阶段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中国高校招生考试命题沿革
    第一节 高考命题方式的统分变革
    第二节 高考命题内容的调整与演变
    第三节 高校自主招生命题的实施与进展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境外高校招生考试命题变革
    第一节 美国高校招生考试命题变革
    第二节 日本高校招生考试命题变革
    第三节 台湾地区高校招生考试命题变革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考命题改革的现实考察
    第一节 高考分省命题方式的实施情况
    第二节 高考全国统一命题方式的实施现状
    第三节 高考命题内容的设置情况——以科目、考纲、试卷、试题为视角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高考命题的理论研究
    第一节 高考命题效率问题的理论探讨
    第二节 高考命题公平性的理论探讨
    第三节 高考命题科学性的理论探讨
    本章小结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基于高等数学背景下的高考数学试题命题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高考数学命题概论
    2.1 高考及高考数学概论
        2.1.1 高考命题:从统一到分省
        2.1.2 高考数学:高中数学教学的指挥棒
        2.1.3 高考数学命题:从知识到能力
    2.2 高考数学试题结构与要求
    2.3 高考数学命题的原则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考数学命题方法研究述评
    3.1 研究综述
        3.1.1 一般数学问题的命题方法理论
        3.1.2 竞赛数学问题的命题研究方法
        3.1.3 高考数学试题的命题方法
        3.1.4 研究简评
    3.2 编制高考数学试题的基本程序
    3.3 高考数学试题命题研究方法——反向工程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数渗透法研究
    4.1 问题界定
        4.1.1 基于高等数学背景的高考数学试题的界定
        4.1.2 高数渗透法
    4.2 直接引用法
    4.3 高数浅化法
    4.4 语言转化法
        4.4.1 高等语言的初等化
        4.4.2 初等语言的高等化
    4.5 演绎变形法
    4.6 案例分析
        4.6.1 案例一 有界变差数列
        4.6.2 案例二 马尔科夫定理
        4.6.3 案例三 距离公理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数渗透法应用研究
    5.1 高观点题目分析
    5.2 若干命题实例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语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附录 2000-2010 年高数背景试题

(4)现代化范式在历史高考试题中的体现 ——以2010-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一章 现代化范式与中学历史教学
    一、现代化范式
    二、现代化范式与中学历史教学
        (一)新课改以前
        1.新课改以前的历史教学大纲
        2.新课改以前的历史教材
        3.新课改以前的历史高考
        (二)新课改以后
        1.从《历史教学大纲》到《历史课程标准》
        2.新课改以后的历史教材
        3.新课改以后的历史高考
第二章 现代化范式在新课标全国卷中的体现
    一、新课标全国卷中所体现的各种史学范式
    二、现代化范式在新课标全国卷中的体现
第三章 新课标全国卷“现代化范式”典型试题个案解析
    案例一 2010年全国新课标标准卷第40题
    案例二 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第41题
    案例三 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Ⅰ)第41题
第四章 新课标全国卷以现代化范式命题的反思
    一、存在的不足
    二、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5)大陆、台湾、香港高考语文试题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1 关于语文考试的历史性回顾与思考
    1.1 考试的不可缺性与多功能性
    1.2 中国考试制度的演变与发展
    1.3 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考试体制与育人要求
2 关于近年来大陆语文教学的检讨与调查
    2.1 对近年来语文教育的反思与检讨
    2.2 对高三学生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3 关于大陆、台湾、香港高考语文试题的比较与分析
    3.1 三地高考语文试题的结构分析
    3.2 三地高考语文试题的内容分析
    3.3 三地高考语文试题的理念分析
4 大陆语文教学在比较与改革中发展
    4.1 大陆语文教学在改革中进步
    4.2 大陆语文教学在比较中前进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6)语文高考阅读测试内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
        一 考试内容与高考改革
        二 语文高考阅读测试内容存在的乱象
        三 语文高考阅读测试内容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研究的现状
        一 语文高考阅读测试研究的文献分析
        二 语文高考阅读测试内容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的目的、内容与方法
        一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二 概念界定
        三 研究方法
第一章 语文高考阅读测试内容研究的定位
    第一节 语文高考阅读测试概述
        一 语文高考阅读测试的形成与发展
        二 语文高考阅读测试的性质与特点
    第二节 语文高考阅读测试的组成要素与运行框架
        一 语文高考阅读测试的组成要素
        二 语文高考阅读测试的运行框架
    第三节 语文高考阅读测试内容研究的维度
        一 语文高考阅读测试内容的测试目标
        二 语文高考阅读侧试内容的课程取向
        三 语文高考阅读测试内容的要素层级
        四 语文高考阅读测试内容的表征
第二章 语文高考阅读测试内容的测试目标
    第一节 阅读素养:语文高考阅读测试的应然目标
        一 语文高考阅读测试目标制定的依据
        二 阅读素养的内涵与构成
        三 阅读能力—阅读测试的主体
    第二节 阅读能力的构成要素与组成层级
        一 阅读概述
        二 阅读能力的构成要素
        三 阅读能力的组成层级
    第三节 阅读什么的能力:语文高考阅读测试的基点
        一 阅读能力的分类
        二 “阅读能力”与“阅读什么的能力”
第三章 语文高考阅读测试内容的课程取向
    第一节 阅读测试内容课程取向的内涵及表现
        一 课程取向概述
        二 阅读测试内容的课程取向及表现
    第二节 语文高考阅读测试内容的课程取向分析
        一 古诗文阅读测试内容的课程取向
        二 现代文阅读测试内容的课程取向
        三 语文高考阅读测试内容课程取向的特点
    第三节 思考与借鉴:国际学能测试中阅读测试内容的课程取向分析
        一 国际学能阅读测试(pisa)概述
        二 Pisa中阅读素养测试内容的课程取向分析
        三 Pisa中阅读素养测试内容课程取向的启示
第四章 语文高考阅读测试内容的要素与层级
    第一节 语文高考阅读测试组成部分的形成与发展
        一 语文高考试卷组成的变化与发展
        二 语文高考阅读测试试题组成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古诗文阅读测试内容的组成要素与层级分析
        一 古诗文阅读测试内容的组成要素与层级的变化与发展
        二 文言文阅读测试内容组成的特点
    第三节 现代文阅读测试内容的组成要素与层级分析
        一 现代文阅读测试组成内容的变化与发展
        二 现代文阅读测试内容组成的特点
第五章 语文高考阅读测试内容的表征
    第一节 语文高考阅读测试内容的表征概述
        一 阅读测试内容的形式表征的内涵
        二 语文高考阅读测试内容形式表征的类别
    第二节 语文高考阅读测试的主观与客观题型分析
        一 语文高考阅读测试主客观题型的发展变化
        二 古诗文阅读测试的主观与客观题型分析
        三 现代文阅读测试的主观与客观题型分析
        四 从测试内容角度看主观题的“伪主观化”与开放性试题
    第三节 语文高考阅读测试的标准化与非标准化考察
        一 语文高考标准化考试的起源与发展
        二 标准化之殇—从语文高考标准化与非标准化的论争说起
        三 语文高考阅读测试标准化与非标准化试题之思
结语: 语文高考阅读测试内容的构建与发展
    第一节 语文高考阅读测试内容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 社会发展对语文高考阅读测试内容制定的影响
        二 语文课程性质的发展变化对语文高考阅读测试内容制定的影响
        三 阅读研究的逐步深入对语文高考阅读测试内容制定的影响
    第二节 语文高考阅读测试内容构建与发展的建议
        一 基于生活,着眼发展—语文高考阅读测试内容课程取向的平衡
        二 依据文章体式,体现考试性质—语文高考阅读测试内容要素层级的确定
        三 根据内容,选择形式—语文高考阅读测试内容表征形式的选择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语文高考阅读测试各部分内容分值比重统计表
    附录2: 文言散文阅读测试内容的能力要素、层级、题型分布
    附录3: 古诗词阅读测试内容的能力要素、层级、题型分布
    附录4: 社科类阅读测试内容的能力要素、层级、题型分布
    附录5: 科技类阅读测试内容的能力要素、层级、题型分布
    附录6: 文学作品类阅读测试内容的能力要素、层级、题型分布
后记
附:博士期间参与的课题和公开发表的论文

(8)一九九三年政治高考试题特点分析及一九九四年复习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对1993年政治高考试题的反映
二、1993年政治高考试题的特点和优点
三、在改革的过程中,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但怎样使中学教学改革与高考试题改革相适应的问题已成为主要矛盾
四、认清1994年政治科高考的发展趋势,提高高三政治科教学质量

四、一九九○年高考试题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高考命题的历史与理论研究[D]. 刘亮. 厦门大学, 2018(07)
  • [2]基于高等数学背景下的高考数学试题命题方法研究[D]. 朱亚丽. 广州大学, 2011(05)
  • [3]黄冈秘卷[J]. 刘醒龙. 当代(长篇小说选刊), 2018(02)
  • [4]现代化范式在历史高考试题中的体现 ——以2010-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为中心[D]. 王珍珍. 西华师范大学, 2016(02)
  • [5]大陆、台湾、香港高考语文试题比较研究[D]. 龚梁蓉. 湖南师范大学, 2003(04)
  • [6]语文高考阅读测试内容研究[D]. 乐中保. 上海师范大学, 2009(07)
  • [7]一九九八年高考试题与前十年试题的比较分析[J]. 李关怀. 语文教学通讯, 1999(04)
  • [8]一九九三年政治高考试题特点分析及一九九四年复习建议[J]. 北京市西城区政治课高三中心备课组. 中学文科参考资料, 1994(04)
  • [9]一九九三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北京地区数学试题评价报告[J]. 陈捷,李松文,张振威,郭立昌. 数学通报, 1993(12)
  • [10]从一九九二年高考试题看今后数学教学[J]. 张智慧. 甘肃教育, 1993(Z1)

标签:;  ;  ;  ;  ;  

1990年高考试题解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