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胂化合物的研究-ⅩⅨ。用Arsylide合成三元环衍生物的探讨

有机胂化合物的研究-ⅩⅨ。用Arsylide合成三元环衍生物的探讨

一、有机胂化合物的研究——ⅩⅨ.应用胂叶立德合成三元环衍生物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唐勇,戴立信[1](2012)在《有机化学中新兴领域的积极开拓者——黄耀曾先生》文中提出黄耀曾先生(1912—2002),我国着名的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有机氟化学的先驱者,我国金属有机化学的开拓者。曾任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上海第一医学院助教,讲师。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常委,副主任,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有机化学》主编和国际《杂原子化学》顾问编委。他的研究工作不仅推动了有机化学的发展,而且在我国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中也做出了突出贡献。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国防科技事业荣誉证书,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及二等奖,第三世界科学院化学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进步奖等众多奖项。几十年的学术生涯中,黄耀曾先生在国内外着名学术刊物上共发表论文230余篇,着译9本,培养了博士20名,其中有的当选为院士,有的已成为重要的科研骨干和领导,有的是着名的企业家。

陈新友[2](2014)在《砷(Ⅲ)西弗碱和吖啶衍生物的合成与生物活性》文中认为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医药—基于砷的医药起源于2400多年前的我国和希腊。至今,在我国某些传统中医药中还保留有砷化物作为方剂中的关键成分。特别是近三十多年来,我国的学者用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粒细胞白血病达到极高的缓解和治愈率,重新引起了人们对砷基药物的研究兴趣和热情。砷是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VA族的一种半金属元素,它的化合物大多数具有较高的毒性和生物活性。开展对砷化物的毒性、毒理和生物活性研究,理解和阐明砷的生物效应和行为机理。有助于人们避其害,扬其利;避其毒,用于药;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我国是砷资源大国,探明的砷储量居世界首位。严谨、高效和科学地开发与利用我国的砷资源,降低砷暴露的危害,修复和保护好环境,需要我们开展对砷的生物效应的深入研究。从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的相关文献看,最多的是关于砷暴露和砷的环境效应。砷作为药物特别是作为抗癌药物的报道,主要集中在对三氧化二砷的研究。对有机胂作为药物的研究和报道相对很少。有机胂是分子中包含As-C键的有机半金属化合物。有机胂比无机砷有较低的毒性、较低的砷元素净含量和较好的膜透过性,对有机胂的结构设计和修饰更灵活。本文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有机胂小分子:砷(Ⅲ)西弗碱及砷(Ⅲ)吖啶衍生物。研究了这些有机胂对原核细胞大肠杆菌,白色链珠菌生长代谢的抑制活性。研究了它们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的抗增殖活性。砷的高毒性和生物活性主要表现在它们对一些酶的强力抑制。所以,也研究了合成的胂化物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血清蛋白的相互作用。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对砷的自然存在与分布,砷医药的历史,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成功应用和砷的生物效应与作用机理,做了比较全面的介绍。综述了有机胂用于抗菌、抗癌试剂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本论文的选题思路及创新点。第二章:以无毒、价廉和易得的砷化物对氨基苯肿酸为原料,设计合成了一系列砷(Ⅲ)西弗碱及其吖啶衍生物。通过合成实验实现了As-C键的形成和As(V)到As(Ⅲ)的转化,建立了合成砷(Ⅲ)西弗碱及其吖啶衍生物的方便方法。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通过熔点测定、元素分析、IR、MS、1HNM、13CNMR进行了表征,确定了它们的结构。通过合成条件包括溶剂、催化剂、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的选择与控制,获得了较高的产率。第三章:通过微量热方法,研究了合成的砷(Ⅲ)西弗碱和吖啶衍生物对原核细胞大肠杆菌(CCTCC AB91112)、大肠杆菌(ATCC25922)和白色念珠菌(ATCC64550)生长代谢抑制的活性。实验结果表明设计合成的砷(Ⅲ)西弗碱:2a、2b、2c、2d、2e、3a、4a和5a都具有强的抗菌活性。半抑制浓度IC50都在μM范围。它们中大多数对细菌的延迟期有强的抑制活性。通过比较研究证明了,砷(Ⅲ)比砷(Ⅴ)的抗菌活性高;有机胂比无机砷的抗菌活性高。第四章:通过细胞毒性试验、单层细胞染色和荧光共聚焦显微观察成像初步研究了合成的砷(Ⅲ)西弗碱和吖啶衍生物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体外抗增殖活性。结果表明,这些有机胂化物对A549细胞的生长代谢表现出有意义的抗增殖活性和细胞毒性。并遵循剂量依赖性模式,随着用药剂量的增加,细胞的活力迅速降低。细胞活力—药物浓度响应关系遵循非线性的波尔茨曼和指数一级衰减函数规律。它们对A549细胞的半抑制浓度在1×10-6M范围。其中2b和3a具有最低的IC50分别为0.176和0.202gM,表现出最强的抑制活性。这些药物靶向线粒体,使线粒体的膜电位下降和极性降低,导致细胞凋亡或坏死。第五章:为了从分子水平理解合成的砷化物的细胞毒性和行为机理,通过荧光、紫外和圆二色光谱法和分子模拟等方法,研究了合成的有机胂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血清蛋白的结合作用。结果表明它们对血清蛋白内源性荧光的猝灭机理是以形成基态复合物引起的静态猝灭机理为主。这些含砷小分子有共同的结构特点:具有憎水的芳环,芳环上有多个氢键受体和给体。所以2a和2b与血清蛋白的结合模式主要是范德华力和氢键的形成,而5a与血清蛋白的结合模式主要是静电相互作用。各种实验结果都与有机胂的结构特点相吻合。小分子与蛋白质在1:1的化学计量比左右时,作用位点都在血清蛋白的Ⅱ A域的Sudlow’s SiteⅠ。结合常数在1×104数量级,说明HSA和BSA对这些含砷小分子在可逆的结合过程中具有中等偏高的结合和输送能力。结合作用的自由能变(△G)和焓变(△H)都为负值,说明它们形成基态复合物的作用是热力学有利的自发过程,是被焓驱动的。SPAO与HSA和BIPA与BSA结合作用是熵减少过程,△S为负值,而OAPA与HSA结合作用是熵增加的过程,△S为正值。熵减少过程主要是由于小分子胂与蛋白的结合,破坏了蛋白质固有的氢键网络,导致小分子结合处氨基酸残基水和作用的增加。这种作用对结合反应负的焓变和负的熵变有贡献。而熵增加的过程,主要是由于小分子胂的结合导致蛋白质多肽链的去折叠,有序性减少,这个过程主要是熵驱动的。这些小分子与蛋白质的结合改变了蛋白质的构象,导致蛋白质的活性和功能的丧失。这可能是砷化物对酶的强烈抑制而表现出高毒性分子机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杨树新,陈杰,吴小余,邓红梅,邵敏,张慧,曹卫国[3](2010)在《含三氟甲基的螺[环丙烷-1,3’-吲哚啉]-2’-酮和螺[环丙烷-1,2’-茚]-1’,3’-二酮衍生物的高立体选择性简易合成》文中研究说明采用3-(4-三氟甲基苯亚甲基)吲哚啉-2-酮和2-(4-三氟甲基苯亚甲基)-1H-茚-1,3(2H)-二酮分别与鉮盐在二氯甲烷中,碳酸钾或氟化钾存在下反应,可高产率、高立体选择性地得到以反式构型为主的含三氟甲基的3’-螺环丙基取代的氧化吲哚和2’-螺环丙基取代的茚二酮衍生物.产物相对构型经X射线单晶衍射或1H-1H NOESY谱确定.还从反应机理的角度对产物构型做了解释.

王猛,张慧,陈杰,吴小余,邓红梅,邵敏,曹卫国[4](2009)在《氮叶立德高立体选择性地合成螺[环丙烷-1,4’-吡唑啉-5’-酮]衍生物的研究》文中提出螺环丙基杂环化合物是一类具有重要药理、生理活性的化合物,研究和发展这类化合物的新的立体选择性合成方法是当前有机合成领域的一个热点.对1,4-二氮杂双环[2.2.2]辛环(DABCO)衍生的氮叶立德与3-甲基-1-苯基-4-芳亚甲基-5-吡唑啉酮合成螺环丙基吡唑啉酮的反应做了研究,并与胂叶立德所参与的类似反应的结果做了比较,发现仅得到单一反式结构产物,但存在exo和endo两种构型,其中前者为主要产物.产物结构由IR,MS,1HNMR,13CNMR,元素分析和X射线衍射鉴定.还从反应机理角度对两种叶立德性质对反应的影响做了解释.

朱本虎[5](2010)在《烯丙基硫叶立德环化反应研究》文中指出高立体选择性地合成烯丙基取代的三元环衍生物一直是有机化学家们关注的一个课题,烯丙基叶立德环化反应是合成这类衍生物的有效方法之一。本论文主要研究了烯丙基硫叶立德的Michael加成和环氧化串联反应,环丙烷化反应和氮杂环丙烷化反应。论文第二章中研究了溴代巴豆酸甲酯衍生的手性锍盐2a引发的Michael加成和环氧化串联反应。发现一系列的α,β?不饱和酮,无论β?位取代基为芳基、烷基或氢均能与手性锍盐2a顺利进行反应,以中等到良好的产率、对映选择性合成光学活性环己二烯环氧衍生物。通过单晶的X-ray分析确定了产物的绝对构型。对于该串联反应,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通过合成该串联反应最后一步即分子内叶立德环氧化的锍盐20,进一步确定了反应的机理。通过对反应条件的调控,由溴代巴豆酸甲酯衍生的手性樟脑锍盐2a与α,β?不饱和酮反应,高选择性地合成了一系列的烯基环丙烷衍生物。对于大部分底物,反应的顺反选择性单一,而且ee值均能维持在97-99%之间;反应的化学选择性优秀,反应过程中没有检测到环己二烯环氧化合物的生成。通过化学转化确定了环丙烷的绝对构型,结合反应的情况、锍盐的结构提出了该手性樟脑硫叶立德环丙烷化反应的不对称诱导模型。论文第三章中研究了经硫叶立德途径和Pd(0)催化的异构化反应实现的“一锅法”环状酮亚胺的烯基氮杂环丙烷化反应。该反应以良好到优秀的产率、大于99/1的顺反选择性得到含有一个叔碳中心的顺式氮杂环丙烷。通过单晶的X-ray分析确认了产物的结构。结合反应结果和产物的相对构型,对反应的机理进行了讨论。同时还研究了酮亚胺不对称的氮杂环丙烷化反应,在最优化的条件下反应取得了中等到良好的产率、优秀的顺反选择性和优秀的对映选择性。

黄耀曾[6](2000)在《科研旅程随想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1 旅程起步 1.1 庄师迷惑 1.2 犯下错误促成新的发现 1.3 “八一三”战火烧遍申城,庄师的计划彻底停止了2 贝母素甲经验式的修改3 种子杀菌剂西力生的剖析与制备

任天天[7](2014)在《金催化硫叶立德合成联烯的反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十几年来,金催化剂开始受到广泛关注,能够高效和高选择性地活化烯烃、炔烃以及联烯等进行多种类型的反应。金还能够催化重氮化合物生成叶立德,叶立德作为重要的活性中间体,能够有效地提供亲核中心,进攻被金活化的不饱和键进行重排或环化反应,构建新的碳-碳键或杂环的结构。在过渡金属催化叶立德的反应中,硫叶立德的反应较为广泛,其中[2,3]-σ重排反应是该领域的一类重要反应。联烯化合物是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中的中间体,具有重要的生理和药理活性,且在天然产物全合成中也有广泛的应用。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利用金催化重氮化合物生成硫叶立德后,发生分子间的[2,3]-σ重排反应生成联烯化合物。在本论文中,利用金催化重氮化合物生成活泼的金卡宾中间体,与炔丙基硫醚生成硫叶立德,进而发生[2,3]-σ重排反应生成相应的联烯化合物。从醛出发合成了炔丙基硫醚的底物,通过系统的条件优化,得出最佳条件是5mol%IPrAuCl/AgNTf2为催化剂,四当量的重氮化合物,甲苯为溶剂,氮气保护,在回流的温度下进行反应。我们还发现位阻比较大的NHC配体的金催化剂效果最好,高温且过量的重氮化合物有利于反应。底物上带有烷基链取代的硫化物产率最高,硫醚上的取代基对反应影响较大;在重氮化合物中,重氮乙酸乙酯和苯基重氮乙酸甲酯的效果最好。根据文献及实验结果,我们提出了硫叶立德是重要的中间体,然后经过[2,3]-σ重排反应得到目标产物。

李可[8](2019)在《烯丙基磷叶立德与硫代橙酮间的串联环化反应研究》文中提出苯并噻吩衍生物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在材料化学、药物化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因此开发新型、高效的方法合成苯并噻吩衍生物已经受到普遍的关注。在本文中,通过利用烯丙基磷叶立德在环化反应中的特殊反应活性,与不同的硫代橙酮底物在温和的条件下,以新颖的反应模式高效的构建苯并噻吩环衍生物。同时也为复杂的杂环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模式。1)研究了DBU催化下硫代橙酮与巴豆酸衍生的烯丙基磷叶立德经由Michael addition-Wittig reaction模式高效率地构建1,4-二氢二苯并噻吩类衍生物。温和的反应条件和优异的底物适用性使合成1,4-二氢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在有机合成方法学、材料科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2)研究了DBU催化下硫代橙酮与山梨酸衍生的烯丙基磷叶立德经上述Michael addition-Wittig reaction模式后,紧接着发生分子内芳构化高效转化生成二苯并噻吩环。这一串联反应,提供了以简单温和的反应模式快速构建二苯并噻吩的方法,在有机合成中有着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3)设计并合成两类新型的硫代橙酮衍生物,在生物碱与无机碱催化下,分别与巴豆酸酸衍生的烯丙基磷叶立德发生四重串联环化反应,以良好的收率和立体选择性合成并表征了两类相似结构的含氧伞状三环并苯并噻吩环的骨架结构,并对此串联反应进行底物拓展、衍生等研究。本论文共合成新化合物131个,所有新化合物均通过1H NMR,13C NMR,IR,HRMS,m.p.(固体)表征,具有代表性的化合物通过X-ray单晶衍射分析确定结构。

刘双月[9](1997)在《砷试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综述了砷试剂在合成元素有机化合物,环状化合物,不饱和醛酮、酰胺以及有关的天然产物,烯胺的衍生物等方面的应用。

袁美斐,陈雅丽,丁维钰,曹卫国[10](2003)在《贫电子环丙烷衍生物的化学》文中提出综述了贫电子环丙烷衍生物———顺式 1,2 二取代 6 ,6 二烷基 5 ,7 二氧螺 [2 ,5 ] 4 ,8 辛二酮与含氧、氮、硫等亲核试剂反应的研究进展 .

二、有机胂化合物的研究——ⅩⅨ.应用胂叶立德合成三元环衍生物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有机胂化合物的研究——ⅩⅨ.应用胂叶立德合成三元环衍生物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有机化学中新兴领域的积极开拓者——黄耀曾先生(论文提纲范文)

1 简介
2 有机合成化学是黄耀曾先生终身热爱的一条科研主线
3 第十五、第十六族元素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3.1 Wittig反应
    3.2 有机锑化合物的反应[8]
    3.3 有机碲化合物[9]
4 黄耀曾先生是我国有机氟化学的先驱者
    4.1 聚四氟乙烯的试制
    4.2 与氟有关的两项重要国防任务
    4.3 氟蛋白灭火剂
    4.4 过渡金属催化氟化合物的一些反应
        4.4.1 π-二芳铬 (0) 催化的全氟烯,炔类的齐聚与聚合
        4.4.2 镍族元素的络合物催化全氟和多氟烷基碘与叔胺的反应[11]
5 两项令人难忘的应用研究
    5.1 半张纸的秘密
    5.2 与有机化学较少关联的快速电镀
6 有机微量分析
7 教育理念[15—18]

(2)砷(Ⅲ)西弗碱和吖啶衍生物的合成与生物活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砷的自然存在与分布
        1.1.1 砷在矿物圈和水体中的存在与分布
        1.1.2 砷在植物中的富集
        1.1.3 动物和人的砷曝露
        1.1.4 我国的砷储量及开发利用
    1.2 砷医药的历史
        1.2.1 砷在中医药中的应用
        1.2.2 砷在西医药中的应用
        1.2.3 砷治疗血癌的成功应用
    1.3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1.3.1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发病机理
        1.3.2 三氧化二砷对APL的治疗及作用机理
    1.4 砷的生物效应与作用机理
        1.4.1 砷的生物效应
        1.4.1.1 砷的毒性与去毒化
        1.4.1.2 砷的抗菌活性
        1.4.1.3 砷的抗癌活性
        1.4.1.4 砷的抗病毒活性
        1.4.2 砷的行为机理
        1.4.2.1 酶的抑制
        1.4.2.2 氧化应激
        1.4.2.3 信号转导
    1.5 论文选题与创新点
        1.5.1 论文选题
        1.5.2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砷(Ⅲ)西弗碱和吖啶衍生物的合成
    2.1 引言
    2.2 含砷西弗碱的合成
        2.2.1 合成方法
        2.2.2 合成实验
        2.2.2.1 试剂和仪器
        2.2.2.2 合成操作
        2.2.3 结果与讨论
        2.2.3.1 合成与表征
        2.2.3.2 表征数据
    2.3 含砷吖啶衍生物的合成
        2.3.1 合成方法
        2.3.2 合成实验
        2.3.2.1 试剂和仪器
        2.3.2.2 合成操作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砷(Ⅲ)西弗碱和吖啶衍生物抗菌活性的微量热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3.2.2 培养基的配置与细菌培养
        3.2.3 停流法检测细菌生长代谢的热效应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的生长代谢和热动力学曲线
        3.3.2 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生长代谢的热动力学定量方法
        3.3.3 有机胂剂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
        3.3.3.1 As(Ⅲ)西弗碱对大肠杆菌生长代谢的抑制活性
        3.3.3.2 不同形态砷化物抗菌活性对比
        3.3.3.3 9-(4-氧化亚砷基苯基氨基)吖啶对大肠杆菌抑制作用
        3.3.4 As(Ⅲ)砷西弗碱对白色念珠菌生长代谢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砷(Ⅲ)西弗碱和吖啶衍生物的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和方法
        4.2.1 试剂和仪器
        4.2.2 试验方法
        4.2.2.1 细胞传代培养
        4.2.2.2 药物的细胞毒性试验
        4.2.2.3 单层细胞染色和荧光共聚焦成像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药物的细胞毒性
        4.3.2 单层细胞染色和荧光共聚焦成像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砷(Ⅲ)西弗碱和吖啶衍生物与血清蛋白的相互作用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与方法
        5.2.1 试剂与仪器
        5.2.2 荧光光谱法
        5.2.3 紫外可见光谱法
        5.2.4 圆二色谱法
        5.2.5 分子模拟方法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5.3.1 4-(水杨醛亚氨基)苯基氧化胂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作用
        5.3.1.1 荧光猝灭机理
        5.3.1.2 结合常数
        5.3.1.3 结合位点
        5.3.1.4 构象变化
        5.3.2 4-(3-甲氧基-4-羟基苯基亚氨基)苯基氧化胂与BSA的结合作用
        5.3.2.1 荧光猝灭机理
        5.3.2.2 热力学参数和结合模式
        5.3.2.3 结合位点
        5.3.2.4 构象研究
        5.3.3 9-(4-氧化亚砷苯基氨基)吖啶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5.3.3.1 荧光猝灭机理
        5.3.3.2 热力学参数和结合模式
        5.3.3.3 结合位点
        5.3.3.4 构象研究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读博期间参与发表的论文
致谢

(4)氮叶立德高立体选择性地合成螺[环丙烷-1,4’-吡唑啉-5’-酮]衍生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实验部分
    1.1试剂和仪器
    1.2 3-甲基-1-苯基-4-芳亚甲基-5-吡唑啉酮(1)的合成
    1.3螺[环丙烷-1,4'-吡唑啉-5'-酮]3和4的合成
2结果与讨论

(5)烯丙基硫叶立德环化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叶立德概述
    1.2 叶立德小环化反应研究进展
        1.2.1 不对称环氧化
        1.2.2 不对称环丙烷化
        1.2.3 不对称氮杂环丙烷化
        1.2.4 通过叶立德途径实现的串联环化反应研究
    1.3 课题的提出
第二章 硫叶立德启动的Michael 加成/环化反应的研究
    2.1 引言
    2.2 手性硫叶立德引发的Michael 加成环氧化串联反应的研究
        2.2.1 原料的合成
        2.2.2 锍盐2a 引发的Michael 加成和环氧化串联反应的条件优化
        2.2.3 Michael 加成和环氧化串联反应的底物普适性研究
        2.2.4 Michael 加成和环氧化串联反应的机理研究
    2.3 高立体选择性巴豆基环丙烷衍生物的不对称合成研究
        2.3.1 引言
        2.3.2 手性锍盐2a 和Michael 受体环丙烷化反应的条件优化
        2.3.3 手性锍盐2a 参与的不对称环丙烷化反应底物普适性研究
        2.3.4 手性锍盐2a 参与的不对称环丙烷化反应机理研究
    2.4 小结
第三章 经硫叶立德途径实现的高立体选择性烯基氮杂环丙烷化反应研究
    3.1 引言
    3.2 经硫叶立德途径和Pd(0)催化的异构化反应实现的“一锅法”高顺反选择性的烯基氮杂环丙烷化反应研究
        3.2.1 氮杂环丙烷化反应的条件优化
        3.2.2 氮杂环丙烷化反应的底物普适性研究
        3.2.3 氮杂环丙烷化反应的机理研究
    3.3 手性樟脑硫叶立德启动的不对称烯丙基氮杂环丙烷化反应研究
        3.3.1 不对称氮杂环丙烷化反应的条件优化
        3.3.2 对称氮杂环丙烷化反应的底物普适性研究
    3.4 小结
论文总结
实验部分
参考文献
新化合物数据一览表
已知化合物数据一览表
已发表和待发表文章目录
缩略词对照表
致谢

(6)科研旅程随想录(论文提纲范文)

1旅程起步
    1.1庄师迷惑
    1.2犯下错误,促成新的发现
    1.3“八·一三”战火烧遍申城
2贝母素甲经验式的修改
3 种子杀菌剂西力生的剖析与制备
4 第五、第六主族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4.1 有机膦(魏迪希反应)
    4.2 有机砷的高活性,固液相转移反应,催化反应
    4.3 有机锑的三种类型反应
        4.3.1 毋需外加碱的季锑盐与底物的反应(离子对历程)
        4.3.2 五有机基锑(pentaorganylstiborane)历程
        4.3.3 叶立德历程
    4.4 有机碲
5 以文会友一几届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
    5.1 友谊固如二茂铁,有机融合金为心
    5.2 高谈不论有无机
    5.3 金属有机催万物,百年友好结同心。
6 广州会议一讨论科学“宪章”
    7.1 聚四氟乙烯
    7.2 元素氟
    7.3 全氟润滑油
    7.4 硼氢
    7.5 有机锡防霉剂
    7.6 142任务
    7.7 全氟环氧丙烷和四氟乙烯齐聚
8 过渡金属催化氟化合物的一些反应
    8.1 π-二芳铬(O)催化全烯丙烯的齐聚
    8.2 镍族元素的络合物催化全氟和多氟烷基碘与叔胺的反应
9 二项令人难忘的应用研究
    9.1 半张纸揭密
    9.2 打一个有机化学的擦边球一快速电镀
1 0 酸辛苦辣中留下的诗
11结尾

(7)金催化硫叶立德合成联烯的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金催化概述
    1.2 金催化叶立德的反应
        1.2.1 金催化氮叶立德的反应
        1.2.2 金催化氧叶立德的反应
        1.2.3 金催化硫叶立德的反应
    1.3 硫叶立德的[2,3]-σ重排反应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金催化硫叶立德合成联烯的反应
    2.1 联烯的概述
        2.1.1 联烯化合物的反应和用途
        2.1.2 联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现状
        2.1.3 工作设想
    2.2 金催化硫叶立德合成联烯的反应
        2.2.1 反应条件优化
        2.2.2 反应底物的扩展研究
    2.3 反应机理的研究
    2.4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
实验部分
参考文献
新化合物数据一览表
已知化合物一览表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附图

(8)烯丙基磷叶立德与硫代橙酮间的串联环化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串联反应概述
    1.2 叶立德概述
    1.3 磷叶立德的发展
    1.4 烯丙基磷叶立德的研究进展
        1.4.1 烯丙基磷叶立德直接参与的环化反应
        1.4.2 烯丙基磷叶立德以中间体参与的环化反应
    1.5 选题依据
第二章 通过烯丙基磷叶立德高效合成1,4-二氢二苯并噻吩衍生物的串联反应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仪器及试剂
        2.2.2 原料制备
        2.2.3 条件实验
        2.2.4 底物拓展
        2.2.5 放大实验
        2.2.6 产物的衍生
        2.2.7 产物的应用
        2.2.8 机理的研究
    2.3 小结
    2.4 化合物的结构表征
    2.5 代表性化合物谱图
第三章 通过烯丙基磷叶立德高效合成二苯并噻吩的串联反应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原料制备
        3.2.2 条件实验
        3.2.3 底物拓展
        3.2.4 放大实验
        3.2.5 产物的衍生
        3.2.6 机理的研究
    3.3 小结
    3.4 化合物的结构表征
    3.5 代表化合物谱图
第四章 伞状含氧三环稠环的立体选择性构建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原料制备
        4.2.2 条件实验
        4.2.3 底物拓展
        4.2.4 串联反应的延续
        4.2.5 大量实验
        4.2.6 产物的衍生
        4.2.7 机理的研究
    4.3 小结
    4.4 化合物的结构表征
    4.5 代表化合物谱图
第五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10)贫电子环丙烷衍生物的化学(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合物3与水的反应
2 化合物3与甲醇反应
3 化合物3与胺 (氨) 反应
4 化合物3与苯硫酚反应
5 化合物3与2-巯基苯并噻唑反应

四、有机胂化合物的研究——ⅩⅨ.应用胂叶立德合成三元环衍生物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有机化学中新兴领域的积极开拓者——黄耀曾先生[J]. 唐勇,戴立信. 化学进展, 2012(09)
  • [2]砷(Ⅲ)西弗碱和吖啶衍生物的合成与生物活性[D]. 陈新友. 武汉大学, 2014(06)
  • [3]含三氟甲基的螺[环丙烷-1,3’-吲哚啉]-2’-酮和螺[环丙烷-1,2’-茚]-1’,3’-二酮衍生物的高立体选择性简易合成[J]. 杨树新,陈杰,吴小余,邓红梅,邵敏,张慧,曹卫国. 有机化学, 2010(10)
  • [4]氮叶立德高立体选择性地合成螺[环丙烷-1,4’-吡唑啉-5’-酮]衍生物的研究[J]. 王猛,张慧,陈杰,吴小余,邓红梅,邵敏,曹卫国. 有机化学, 2009(10)
  • [5]烯丙基硫叶立德环化反应研究[D]. 朱本虎. 苏州大学, 2010(10)
  • [6]科研旅程随想录[J]. 黄耀曾. 有机化学, 2000(05)
  • [7]金催化硫叶立德合成联烯的反应研究[D]. 任天天. 浙江理工大学, 2014(08)
  • [8]烯丙基磷叶立德与硫代橙酮间的串联环化反应研究[D]. 李可. 天津理工大学, 2019(05)
  • [9]砷试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J]. 刘双月. 河南科学, 1997(04)
  • [10]贫电子环丙烷衍生物的化学[J]. 袁美斐,陈雅丽,丁维钰,曹卫国. 有机化学, 2003(09)

标签:;  ;  ;  ;  

有机胂化合物的研究-ⅩⅨ。用Arsylide合成三元环衍生物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