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头转基因试管牛问世

我国首头转基因试管牛问世

一、我国首例转基因试管牛问世(论文文献综述)

马浩[1](2021)在《财新网报道“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研究 ——以框架理论为视角》文中指出

姚顺[2](2020)在《利用CRISPR/Cas9技术制备牛IGF2基因编辑胚胎》文中提出CRISPR/Cas9是划时代的第三代基因编辑技术。IGF2基因编码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2,IGF2),该生长因子是一种促进细胞分裂的多肽,参与生长发育,影响骨骼肌质量和脂肪沉积。IGF2基因具有高度的保守性,其内含子3上的阻遏物锌指蛋白6(Zinc finger bed domain containing,ZBED6)结合位点被破坏,会引起骨骼肌中IGF2的表达量上调,进而影响肌肉生长和脂肪沉积。西门塔尔为肉、乳兼用型牛种,它的产肉性能及泌乳性能与纯种奶牛相当。IGF2基因第三内含子ZBED6结合位点敲除对IGF2表达量影响的相关研究多集中于小鼠和猪,牛上鲜有报道,需要开展相关研究,故此,本研究拟用CRISPR/Cas9技术对牛IGF2基因进行编辑并制备基因编辑胚胎,以期探究牛IGF2基因第三内含子ZBED6结合位点敲除IGF2表达量变化情况,为生产高产肉牛奠定理论基础和制备肉牛育种新材料。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利用CRISPR Design软件对牛IGF2第三内含子中抑制因子ZBED6结合位点及其附近序列设计5个单一导向RNA(Single-guide RNA,sg RNA)并成功构建对应的PX458-sg RNA基因打靶载体。随后,在细胞水平借助T7E1酶切结合T-A克隆检测的方法验证编辑效率,其中sg RNA1效率最高,约为40%。2.通过流式细胞分选结合无限稀释手段,成功获得10株西门塔尔IGF2中ZBED6结合位点完全敲除的细胞系,其中1株为纯合突变。3.在小鼠C2C12细胞中利用荧光素酶试验和荧光定量PCR在牛成纤维细胞上分析突变对IGF2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IGF2非编码区突变可增强IGF2启动子3活性,在转录水平提高IGF2表达。4.运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获得34枚42号纯合突变细胞系克隆胚胎并利用T-A克隆检测了9枚克隆胚胎ZBED6结合位点敲除情况,结果获得100%的敲除效率。随后,经PCR鉴定,42号细胞系及其制备的克隆胚胎均无载体骨架残留,无外源基因引入,具生物安全性,可用于胚胎移植。综上所述,本试验构建的CRISPR/Cas9系统可有效编辑牛肌肉生长相关基因IGF2并提高其表达水平,此外,本试验还借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获得了可用于胚胎移植的牛IGF2基因编辑胚胎。本试验结果为高产肉牛的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

张玉栋[3](2019)在《新时代工匠精神传承及培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工匠精神代表的是一种职业理念、一种职业态度、一种职业精神甚至是社会价值观。工匠精神起源于古代手工业,随着时代的发展,工匠精神的本质内涵和具体要求不断演变,成了各行各业都应该具有的一种职业精神。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现阶段,浮躁、逐利之风日甚一日,各种思想观念纷繁复杂,得过且过、舍本逐末的现象越来越多。亟需工匠精神回归,以推动制造业完成一场品质革命,由制造大国转变成制造强国,助力伟大复兴中国梦早日实现。从新时代下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现实意义、缺失原因、培育路径角度出发进行探究具有重要意义。工匠精神在中国是自古就推崇的优良传统,并且具有深厚的底蕴。结合其历史渊源和新时代下社会经济发展与需要,归纳整理出工匠精神的如下基本内涵: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精诚协作的团队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在归纳总结工匠精神基本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当下的制造业发展的现实需要,以及坚定文化自信的内在需求,提出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的现实意义,其意义在于:工匠精神是建设制造强国的灵魂;是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是劳动者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现阶段,人们在传统社会价值观念存在误区以及浮躁、逐利等不良社会风气的制约;加之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的环境和制度基础逐渐被忽视,致使工匠精神在我国的有些缺失。在分析工匠精神缺失的原因的基础上,为更好的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提出了具体路径:转变社会价值观念,营造尊重劳动、劳动光荣的社会文化氛围;健全薪酬体系和表彰激励机制,营造崇尚技能、技能宝贵的社会风气;深化职业教育的供给侧改革,夯实培育和传承工匠精神的人才基础。

魏杨[4](2017)在《高中生物《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模块科学史课程资源分析与开发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将知识传递给学生。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能力形成的过程,还是一个价值观同化的过程。基于此理念,2003年我国制定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将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作为了高中生物教学的核心任务,并提出要重视生物科学史的学习。原因是生物学知识的产生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段又一段的生物科学史,学习这些生物科学史不仅可以再现知识发现的过程、体现科学家科研能力,还可以凸显科学家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此观点现已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认同,各国都已明确提出要开展生物科学史教学。我国现行的生物教材中涉及的科学史数量较多,但科学史内容却不够全面,不利于生物科学史教学的顺利开展。因此,开发内容更详实的生物科学史课程资源是落实新课标理念、开展科学史教育的关键。本研究以现行人教版高中生物《现代生物技术专题》模块为对象,基于新课标理念以及科学史的育人价值,采用内容分析法从“以科学家个人经历为主”和“以分支领域科学发展的始末为主”两个角度对教材中涉及的科学史课程资源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发现,本模块中科学史课程资源数量较丰富,各专题研究背景中都涉及了不少科学史。然而,分析“以个人经历为主的科学史”发现,存在着科学史内容不够详细,呈现方式较单一,各专题科学史数量分布不均匀,爱国主义和挫折教育方面的资源偏少,科学史的教育意义或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分析“以分支领域科学发展的始末为主的科学史”发现,专题1中涉及信息较详细,开发配套的科学史课程资源难度较低,专题2、3中涉及的信息略有不全,开发配套的科学史课程资源有一定难度,专题5中涉及的信息缺失太多,开发配套的科学史课程资源难度较大。进一步通过文献分析法分析了各地区的学者十年间关于生物科学史方面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教师和学生对生物科学史的教育价值认同度很高,对生物科学史课程资源的需求度也很高,随后通过访谈调查了本地教师和学生对开发《现代生物技术专题》模块科学史课程资源的需求,与文献分析的结果一致。根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结合需求分析的结果,就哪些科学史课程资源需要详细开发做了筛选,以及如何开发科学史课程资源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并编写了的两个课程资源作为开发案例。研究结果可为今后进一步开发其他模块的科学史课程资源提供思路,为顺利开展生物科学史教学打基础。

冯虎成[5](2017)在《转基因技术的技术哲学分析》文中提出转基因之争主要涉及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利益分配以及标识等问题,对转基因技术的追问成为透视转基因之争的关键。转基因技术作为超级人工物技术,其自身具有的系统性、复杂性、非线性,决定了转基因技术的风险性、不确定性以及不可预测性。转基因技术潜在的风险性与技术后果的不可预测性加剧了社会公众对转基因技术的质疑。现代社会是技术社会,技术已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因此,对待转基因技术以及其潜在的技术风险,社会各界不应只关注新兴技术的安全性、利益分配、是否标识等问题,而更应该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如何规范与约束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使其更好地为人类社会服务。论文第一部分,追溯了转基因之争的历史渊源。“绿色革命”的成功使得人将技术视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法宝,然而随着技术负面效应的不断涌现使得人开始反思技术并渴望新技术的出现可以克服原技术的缺陷并满足人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本文第二部分,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是不同于传统人工物技术的超级人工物技术,是对生物遗传物质的重组、改造。自然物质、规律是转基因技术的自然基础,人与社会的发展需求是转基因技术的社会基础。本文第三部分,转基因技术及其后果的风险性。风险性是转基因技术的属性,对转基因技术风险进行详细的探讨有利于更好认知转基因技术及其潜在的风险。转基因技术后果的不可逆性以及转基因技术潜在的生态、人类健康、技术垄断风险、伦理风险,为现代社会带来了新的挑战。论文的第四部分,转基因技术的约束与发展。文章从转基因技术的政治经济价值、医学价值、生态价值等角度突出发展转基因技术的重要性,从技术风险应对机制的失效、转基因技术决策的理性诉求以及现代技术风险与风险责任主体的缺失等三部分阐述了约束转基因技术发展的必要性。文章最后通过加强国际合作、规范现代社会的责任机制、提升技术决策的民主化、技术的“人性化”“生态化”转向以及提高风险沟通的有效性等规避技术风险路径的探讨,为规避转基因技术风险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张纬[6](2016)在《牛体外受精及显微注射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体外授精技术是一项研究较早的技术,目前已发展成熟,广泛应用于生产中。显微注射技术已在实验动物中如青蛙、小鼠等得到广泛研究,同时在牛羊方面的研究也成果显着。本研究以牛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研究体外授精技术和显微注射技术,旨在提高体外受精效率,探索出显微注射的最佳注射压力,从而为牛的育种改良提供理论基础。结果如下:(1)通过对比不同成熟液的成熟率,得到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最佳培养体系为80%的M199+20%的FBS+FSH (1.2IU/mL)+LH (0.12IU/mL)+E2(5mg/mL) +PS (100IU/mL),成熟率达80%左右;(2)通过对比不同精液和受精液的受精率、不同培养方式的发育率,得到最佳受精和发育体系,即取附睾精子,调整浓度为1×105个/mL,受精液为成品媒精液,受精率达70%左右,发育体系用自配SOFaa,第3天换液时补加10%FBS,囊胚率接近20%,而共培养效率为0;(3)选择无酶TE Buffer作为注射物,对比了对照组和不同注射压力组受精卵的发育情况。结果显示,同对照组相比,注射压力为40hpa时受精卵卵裂率和囊胚率差异不显着(P>0.05),30hpa、50hpa、70hpa以及100hpa注射组卵裂率差异显着(P<0.05),70hpa和100hpa压力下囊胚率差异极显着(P<0.01)。

刘雅如[7](2015)在《案例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研究 ——人教版选修3生物科技专题》文中提出案例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方法。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之下,根据教学指导目标,筛选一些带有启发性的典型案例,通过组织个人、小组讨论或者提供特定的情景,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独立的理解、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争取一种独创性的掌握和理解知识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该按照生物新课标的教学指导目标和讲授内容,结合学生的自己学习特性,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的创新性、独立性、针对性的优势,依据案例教学法的过程,培养、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本文是遵照新课程的教学基本理念,结合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以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等众多理论为指导,结合教学双方的实际,运用文献研究法、实际经验总结法、案例实验研究法等多种方法,对案例教学法开展研究。在针对案例教学法的概念、特点和对教学双方的把握上,以人教版的高中生物教材选修3为例,开展案例教学可行性的教学研究,逐步论述案例教学法的主要实施环节和基本应用原则。在整个实施的过程中,对比案例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两种方法,对比学生学习前后的成绩、对生物学习的兴趣程度、能力并进行分析,其结果显示出采用案例教学法之后,虽然学生的总体成绩没有显着的提高,但是学生对生物的兴趣态度有了明显的提高。案例教学增强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课堂、课后学习效果,促进学生主动探索、交流与互相合作的综合素质。随着生物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案例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会更加的广泛,作用也会更加的明显,方式也会更加的成熟。

钟永达,胡晓建,余发新[8](2015)在《香樟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香樟是主产我国的珍贵材用和经济树种,是一种集材用、药用、香精、香料、油用、园林等于一体的多用途林木资源。然而,其遗传改良工程极为缓慢,严重阻碍了其推广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香樟的育种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从分子标记在香樟中的应用、基因的分离和克隆、基因工程等方面对当前香樟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就亟需解决的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讨论。

张欣,付亚萍,周君莉,郭秀平,刘文真,吴洁芳,吴传银,万建民[9](2014)在《水稻规模化转基因技术体系构建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遗传转化的模式植物,其遗传转化一直受到广泛重视。自世界首例转基因水稻于1988年获得成功以来,水稻遗传转化技术体系迅猛发展,尤其是1994年首次通过农杆菌介导实现对粳稻的高频转化,经过近20年的发展,水稻遗传转化技术体系已经比较完善。目前,应用于水稻中的转基因技术主要包括基因枪介导法和农杆菌介导法,一些实验室也采用花粉管通道法、电击法、PEG转化法等。其中,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方法以其低成本、易操作、转化效率高、单位点插入比例高、后代表达稳定等特点已经成为水稻转化的主流方法,约占水稻转基因报道总数的80%以上。虽然国内外刊物时有转基因方法改进的报道,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水稻的转化还受一些因素的限制,例如部分粳稻品种和籼稻受基因型的限制十分明显,转基因效率普遍较低,严重制约了转基因技术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某些转基因程序过于繁琐,耗时长,成本高,不但导致效率低,而且长时间的组织培养诱发逆转座子转座引起无性系变异干扰了功能研究和育种工作。因此,迫切需要建立高效、安全、规模化和标准化的水稻转基因技术体系。文章综述了国内外水稻转化技术的发展历程,重点回顾了近5年中国水稻规模化转基因技术研究进展,包括围绕不同水稻基因型高效转化体系优化及建立,对影响农杆菌转化效率及植株分化频率等诸多因素如水稻基因型、外植体类型、农杆菌菌株和质粒载体、培养基组分、共培养时间、侵染方式等方面的研究和探索。整合国内外已有研究结果进行技术集成创新,分别以粳稻和籼稻成熟胚、幼胚为外植体,采用农杆菌转化方法,通过优化受体材料和愈伤状态、农杆菌侵染浓度和分化温湿度、工艺流程标准化等多种组分,突破了成熟胚分化难的技术瓶颈,整合了无选择标记等安全转基因技术,实现了粳稻和部分籼稻转化技术的标准化和工厂化,初步建立了安全、高效、规模化水稻转基因技术体系。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尤其与一些跨国生物技术公司相比,在转化规模和转化效率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认为安全、高效、规模化是转基因水稻新品种培育和产业化的重大技术瓶颈。建立水稻主栽品种快速、高效、稳定的转化系统,开发安全型转化技术,开展多基因、大片段基因转化,实现转基因的定点整合和时空控制表达等是水稻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趋势,针对水稻规模化转基因技术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于促进转基因水稻新品种培育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李艳芬[10](2014)在《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研究——基于比较法的角度》文中研究说明作者介绍了世界转基因作物的发展历程,运用比较法对比了国内外政府对转基因食品的相关政策法规;试图对转基因食品和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与未来进行有益思考和探索,并对转基因食品在我国的发展和产业化推广提出建议。

二、我国首例转基因试管牛问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首例转基因试管牛问世(论文提纲范文)

(2)利用CRISPR/Cas9技术制备牛IGF2基因编辑胚胎(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西门塔尔牛简介
    1.2 基因编辑发展及安全管理
        1.2.1 基因编辑发展概述
        1.2.2 牛基因编辑概述
        1.2.3 基因编辑产品的安全管理
    1.3 骨骼肌的发育
        1.3.1 骨骼肌形成及发育过程
        1.3.2 骨骼肌发育的分子机理
    1.4 IGF2基因在遗传育种中的研究进展
        1.4.1 IGF2基本概况
        1.4.2 IGF2表达调控方式
        1.4.3 IGF2对克隆效率的影响
        1.4.4 IGF2与家畜家禽生产性状的关系
        1.4.5 IGF2基因编辑研究成果
    1.5 试验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西门塔尔IGF2突变的阳性细胞筛选及验证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2.1 牛IGF2 基因编辑位点筛选及sg RNA设计
        2.2.2 牛IGF2基因编辑载体构建
        2.2.3 牛IGF2基因编辑载体细胞转染及效率检测
        2.2.4 西门塔尔IGF2基因纯合突变的阳性细胞筛选
        2.2.5 ZBED6 结合位点敲除对IGF2 表达的影响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西门塔尔IGF2突变克隆胚胎的制备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步骤
    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3.2.1 克隆胚胎制备和鉴定
        3.2.2 质粒骨架残留鉴定
    3.3 讨论
    3.4 小结
全文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新时代工匠精神传承及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工匠精神的历史发展及基本内涵
    第一节 工匠精神的历史渊源
    第二节 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
        一、个体层面的内涵
        二、群体层面的内涵
第二章 新时代弘扬工匠精神的现实意义
    第一节 新时代工匠精神是建设制造强国的灵魂
        一、工匠精神是增强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内在要求
        二、工匠精神是铸就高品质制造业的重要推手
    第二节 新时代工匠精神是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
        一、工匠精神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二、工匠精神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在要求
    第三节 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有利于劳动者实现自我价值
第三章 当代中国工匠精神发展现状
    第一节 经济社会发展中人们的精神面貌和一般状况
        一、具体成就与精神成果
        二、工匠精神有些缺失
    第二节 工匠精神在当下有所缺失的原因
        一、传统社会价值观念中存在的误区
        二、浮躁、逐利等不良社会风气的现实制约
        三、培育工匠的制度尚不健全
第四章 新时代工匠精神培育的具体路径
    第一节 转变社会价值观念
        一、摒弃错误观念,引导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二、强化各种媒体的舆论宣传,发挥优秀工匠的示范引领作用
        三、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奖惩机制
    第二节 健全薪酬体系和表彰激励机制
        一、建立多元评价制度,畅通优秀工匠的职业发展通道
        二、开展丰富多样的专业技能竞赛,选拔培育高技能人才
        三、提高技能人才的薪资和社会地位
    第三节 构建完善的现代化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一、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培育
        二、高职教育阶段专业技能人才的培育
        三、高等教育阶段高技能人才的培育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4)高中生物《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模块科学史课程资源分析与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科学史研究综述
        1.2.1 科学史研究的萌芽与建立
        1.2.2 科学史与教育的结合
        1.2.3 中国的科学史教育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的意义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科学史
        2.1.2 生物科学史
        2.1.3 课程资源开发
    2.2 教育理论基础
        2.2.1 完形-顿悟学习理论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3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
        2.2.4 生物学核心概念理论
        2.2.5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第3章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模块生物科学史内容分析
    3.1 研究内容
    3.2 研究方法
    3.3 维度划分
        3.3.1 以个人经历为主的科学史课程资源的维度划分
        3.3.2 以分支领域为主的科学史课程资源的维度划分
    3.4 研究结果
        3.4.1 以个人经历为主的科学史课程资源统计结果及分析
        3.4.2 以分支领域为主的科学史课程资源统计结果及分析
第4章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模块生物科学史课程资源开发的前端分析
    4.1 需求分析
        4.1.1 文献分析法分析教师和学生需求
        4.1.2 访谈法分析教师和学生需求
    4.2 课标分析
        4.2.1 关于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方面的要求
        4.2.2 关于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方面的要求
        4.2.3 关于生物学知识方面的要求
        4.2.4 关于科学-技术-社会方面的要求
第5章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模块生物科学史课程资源的开发
    5.1 内容确定
        5.1.1 确定的方法
        5.1.2 确定的结果
    5.2 开发原则
        5.2.1 教育性原则
        5.2.2 科学性原则
        5.2.3 整合性原则
    5.3 呈现方式
        5.3.1 塑造生物学家的个人形象
        5.3.2 完善科学探索的来龙去脉
    5.4 编排建议
        5.4.1 “纪传体”科学史的编排建议
        5.4.2 “纪事本末体”科学史的编排建议
    5.5《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模块课程资源开发的案例呈现
        5.5.1 以个人经历为主的科学史的案例
        5.5.2 以分支领域为主的科学史的案例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1《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生物科学史课程资源教师需求访谈提纲
附录 2《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生物科学史课程资源学生需求访谈提纲
附录 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生物科学史课程资源教师需求访谈实录
附录 4《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生物科学史课程资源学生需求访谈实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转基因技术的技术哲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三、研究难点、创新之处、研究计划
第一章 转基因技术:争论与源起
    第一节 转基因之争的源起
        1.1 绿色革命的延续
        1.2 食品安全问题的不断涌现
    第二节 转基因之争
        2.1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
        2.2 环境安全问题
        2.3 转基因产物的商业化问题
        2.4 转基因食品的标识问题
    第三节 挺转与反转之争的核心
        3.1 安全性与利益分配
        3.2 追问转基因技术
    小结
第二章 转基因技术
    第一节 转基因技术:超级人工物的建造
        1.1 转基因技术综述
        1.2 转基因技术的特性
    第二节 人工物技术的历史演进
        2.1 传统人工物技术的历史演变
        2.2 转基因技术的历史演进
    第三节 转基因技术的多维度探析
        3.1 人的维度
        3.2 社会的维度
        3.3 自然的维度
    小结
第三章 转基因技术及其后果的风险性
    第一节 转基因技术的风险性
        1.1 转基因技术的非线性
        1.2 转基因技术的复杂相干性
        1.3 转基因技术的无限制性
        1.4 转基因技术的不确定性与不可预测性
        1.5 转基因技术风险的相对隐蔽性与危害性
    第二节 转基因技术后果的风险性
        2.1 转基因技术后果的不可逆性
        2.2 生态风险
        2.3 人类健康风险
        2.4 基因技术垄断风险
        2.5 转基因技术的伦理风险
    小结
第四章 转基因技术:约束与发展
    第一节 转基因技术的重要性
        1.1 转基因技术的政治经济价值
        1.2 转基因技术的医学价值
        1.3 转基因技术的生态价值
    第二节 约束发展转基因技术的必要性
        2.1 传统技术风险应对机制的失效
        2.2 转基因技术决策的理性诉求
        2.3 现代技术风险责任与责任主体的缺失
    第三节 合理发展转基因技术的路径建造
        3.1 加强国际间合作
        3.2 转基因技术责任规范
        3.3 提升技术决策的民主化
        3.4 技术的“人性化”与“生态化”
        3.5 加强技术风险沟通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6)牛体外受精及显微注射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体外授精技术
        1.1.1 体外授精技术简介
        1.1.2 体外受精的一般过程及影响因素
        1.1.3 精子获能的原理
        1.1.4 体外授精技术的研究进展
        1.1.5 体外授精技术的应用价值
    1.2 显微注射技术
        1.2.1 显微注射技术简介
        1.2.2 显微注射技术的研究进展
        1.2.3 显微注射技术的优缺点
        1.2.4 显微注射技术的应用
    1.3 牛
        1.3.1 牛的分布及特征
        1.3.2 牛的应用价值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1.4.1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4.2 本实验的研究内容
2 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培养
    2.1 实验材料
        2.1.1 动物材料及设备
        2.1.2 实验试剂及耗材
        2.1.3 实验试剂配制
    2.2 实验方法
    2.3 实验结果
        2.3.1 牛卵母细胞的采集和体外成熟培养
        2.3.2 不同成熟培养体系对卵母细胞成熟率的影响
    2.4 讨论
        2.4.1 卵母细胞的采集方式对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
        2.4.2 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体系对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
    2.5 小结
3 体外受精和受精卵的体外培养
    3.1 实验材料
        3.1.1 动物材料及设备
        3.1.2 实验试剂及耗材
        3.1.3 实验试剂配制
    3.2 实验方法
        3.2.1 颗粒细胞共培养滴的制备
        3.2.2 输卵管上皮细胞共培养滴的制备
        3.2.3 精子的采集及体外获能
        3.2.4 体外受精
        3.2.5 受精卵的体外培养
    3.3 实验结果
        3.3.1 颗粒细胞的生长状态
        3.3.2 输卵管上皮细胞的生长状态
        3.3.3 不同培养体系对体外受精的影响
        3.3.4 受精卵的体外发育
    3.4 讨论
        3.4.1 精子体外获能的影响因素
        3.4.2 体外受精的影响因素
        3.4.3 受精卵的体外培养影响因素分析
    3.5 小结
4 受精卵的显微注射
    4.1 实验材料
        4.1.1 动物材料及设备
        4.1.2 实验试剂及耗材
        4.1.3 实验试剂配制
    4.2 实验方法
    4.3 实验结果
        4.3.1 受精卵的显微注射
        4.3.2 注射后受精卵的体外发育
    4.4 讨论
    4.5 小结
5 实验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7)案例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研究 ——人教版选修3生物科技专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案例教学概念及特点
        1.1.1 案例教学概念
        1.1.2 案例教学的特点
    1.2 案例教学在国内外研究的进展
        1.2.1 案例教学在国外的研究状况
        1.2.2 案例教学在国内的研究状况
    1.3 高中生物选修3应用案例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案例教学理论依据
    2.1 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2.2 迁移假设理论
    2.3 教学交往理论
    2.4 顿悟学习理论
    2.5 人本主义理论
    2.6 建构主义理论
    2.7 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2.8 观察学习理论
第三章 高中生物教学实施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3.1 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
        3.1.1 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3.1.2 案例教学有利于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1.3 案例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3.1.4 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与人的沟通、合作能力
    3.2 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师素养
    3.3 案例教学有利于推进生物课课程改革
        3.3.1 案例教学是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的需要和体现
        3.3.2 案例教学满足了当前的高考需求
        3.3.3 案例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习兴趣
第四章 高中生物案例教学一般实施过程
    4.1 案例教学课前准备阶段
    4.2 案例教学课堂实施阶段
        4.2.1 预设案例导入
        4.2.2 建立问题情境
        4.2.3 呈现案例
    4.3 案例教学总结评价阶段
    4.4“高中生物选修 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例举
第五章 高中生物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1 高中生物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5.2 高中生物案例教学对策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水稻规模化转基因技术体系构建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构建规模化水稻转基因技术体系的必要性
2 国内外水稻转基因技术体系研究进展
3 中国近期水稻规模化转基因技术体系构建的进展
    3.1 粳稻规模化转基因技术体系构建
        3.1.1 基于成熟胚的转化技术优化及集成创新
        3.1.2 基于幼胚的转化技术改进
    3.2 籼稻规模化转基因技术体系的构建
        3.2.1 基于成熟胚再生体系及转化体系的改进
        3.2.2 基于幼胚转化技术创新
    3.3 安全转基因技术研究
        3.3.1 建立高效水稻无选择标记转化体系
        3.3.2 安全标记基因转化体系的建立
        3.3.3 水稻规模化转基因技术体系的应用
    3.4 水稻转基因技术发展趋势
4 问题与展望

(10)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研究——基于比较法的角度(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我国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前景和挑战

四、我国首例转基因试管牛问世(论文参考文献)

  • [1]财新网报道“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研究 ——以框架理论为视角[D]. 马浩. 兰州大学, 2021
  • [2]利用CRISPR/Cas9技术制备牛IGF2基因编辑胚胎[D]. 姚顺. 广西大学, 2020(02)
  • [3]新时代工匠精神传承及培育研究[D]. 张玉栋. 太原科技大学, 2019(04)
  • [4]高中生物《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模块科学史课程资源分析与开发研究[D]. 魏杨. 陕西理工大学, 2017(03)
  • [5]转基因技术的技术哲学分析[D]. 冯虎成. 苏州大学, 2017(07)
  • [6]牛体外受精及显微注射的研究[D]. 张纬.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6(02)
  • [7]案例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研究 ——人教版选修3生物科技专题[D]. 刘雅如.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5(05)
  • [8]香樟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 钟永达,胡晓建,余发新. 江西科学, 2015(02)
  • [9]水稻规模化转基因技术体系构建与应用[J]. 张欣,付亚萍,周君莉,郭秀平,刘文真,吴洁芳,吴传银,万建民. 中国农业科学, 2014(21)
  • [10]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研究——基于比较法的角度[J]. 李艳芬. 甘肃农业, 2014(10)

标签:;  ;  ;  ;  ;  

我国首头转基因试管牛问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