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新品种天府9号

花生新品种天府9号

一、花生新品种天府九号(论文文献综述)

崔富华,赖明芳,曾孝平[1](1998)在《花生新品种天府9号丰产稳产性分析》文中提出用四川省花生品种区试资料,按国内近年使用的方法进行丰产稳产性分析。在1989~1993年两轮省区试先后12个花生品种中,天府九号丰产稳产性最好,已在100%的程度上达到了阶段性目标品种的要求。通过分析比较,认为关联度分析和高稳系数分析是测定农作物品种丰产稳产性比较合理的方法。

高波[2](2015)在《2014年蒙城县花生品种展示试验》文中认为通过对冀花8号、白沙1016、鲁花9号、鲁资101、诺丰129、花育33、开农30、天府24、海花九号、鲁花14等10个花生品种的田间展示试验,筛选出丰产性好,抗逆性较强,适合蒙城县大面积种植的花生新品种。结果表明,诺丰129、鲁花9号、海花九号、鲁资101等4个品种综合抗性强,丰产性好,是蒙城县的主推品种,均可大面积种植。

李祖建[3](2019)在《川西林盘大田景观肌理研究 ——以郫都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快速增涨,城市化进程也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结果:2018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9.58%)。农民、农村以及农业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农村环境和农业生产随着农民身份的转变而不断变化,传统的零散居住方式正在不断被集中居住安置方式所取代,大量传统的家庭作坊类的零散种植模式逐渐被大规模的高度集约化大农业生产模式所代替。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导致农村范围被不断侵蚀,农村耕地的红线范围不断退却、压缩,大田作为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的基本元素之一,不断被城市化进程的副作用侵蚀和污染,面积不断减少,大田景观肌理不断被破坏,导致大田景观带给人们的美感越来越弱,美景越来越少、直至消失。本文以川西林盘大田景观为基础,研究大田景观肌理构成要素、特征以及影响因子,将大田景观肌理研究上升到理论高度。研究选取成都平原精华灌区范围内的郫都区作为研究区域,通过卫星图、航拍、现场实地踏勘以及手绘再现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川西林盘大田景观肌理的构成要素、特征以及影响因子进行系统、深入的调研、分析和总结,得出相关结论、提出相关策略和具有建设性的方法,以便今后更好的指导成都市的大地景观建设,为四川省的新农村建设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争取对全国范围内的乡村振兴事业起到借鉴性作用,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生态、和谐相处,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发展建设作出卓越贡献。

刘阳[4](2013)在《农家经济、乡村社会与江苏棉花品种改良(1915-1937)》文中提出论文从租佃关系、农家经济、乡村政治等小农经济、社会的角度,对各类农户对近代江苏地区棉花品种改良的态度进行了比较分析。正文共分四章,各章主要内容、观点分述如下:第一章分析上海近郊的棉种改良情况。上海近郊以自耕农为主,同时租佃关系十分发达。佃农受租佃关系的制约,而缺乏改良农业的动力:押租和预租,使其在农业经营上富于保守性,不愿种植需肥量大或影响多熟制的新品种;缴租时间限制其不愿种植成熟期晚的美棉;由于田场面积太小,他们不愿种植不适合手纺的改良棉。过小农因其田场面积太小,无论如何努力其农业增产收益亦有限,因而缺乏改良农业的动力。中、上等农民田场面积较大,家庭收入的最主要来源为农业收入,因而蕴藏着改良农业的动力。棉作推广机关从本区农民的实际情况出发,将中、上等农民作为农业改良初期的主要对象,这是可以理解的选择。事实也证明这一做法的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第二章分析徐州地区的棉种改良情况。徐州地区经营式地主和富农比较多,小自耕农为数亦不少。阴花现象的普遍存在、美棉价格的长期低落、畜力的缺乏,以及农民教育文化程度的低下等因素,深刻地制约了美棉推广事业的顺利进行。江苏省立麦作试验场将美棉推广的对象锁定在中等自耕农和大农,努力为他们提供植棉技术指导。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积极组建合作社,为社员生产、运销美棉提供金融扶持,使农民从种植美棉中得到实际利益。此外,县政府运用政权力量禁绝閧花和私售棉花。这一切都共同推动了美棉推广事业的发展。本章的研究表明:在农民教育文化程度低下、农村金融力量有限等情况下,首先选择知识文化程度较高且经济条件较好的中等自耕农和大农,让他们先从农业改良中得到实际利益,再通过他们的示范作用来吸引其他农民主动参与农业改良,未必不是农业推广的有效途径。第三章分析苏北盐垦区的棉种改良情况。苏北盐垦区是一个赤贫型的佃农社会,租佃关系严重制约了该地区棉种改良事业的发展:顶首和写礼,使佃农无法租入能维持家庭生计所需要的合适面积的田场,由于田场狭小,农业收入无法养活全家,小佃农只能将农业当作副业,因而对棉种改良不感兴趣。花租在最大限度上榨取了佃农的劳动剩余,使他们为求稳产,不敢种植晚熟改良棉,也不敢在田场里单一种植改良棉。草租削弱了佃农改良土壤的能力,迫使他们大量种植苜蓿,而苜蓿的广泛种植,影响了晚熟改良棉的推广。严格限制粮食种植面积,使佃农因严重缺粮而不得不沦为走佃,从而导致良种散失;或者迫使佃农从事家庭纺织,不得不少量种植中棉,从而影响美棉推广事业的发展。棉花产销合作社的兴办虽曾推动了良棉事业的发展,但是由于合作社为大农把持,加上未从根本上解决社员的贫困问题,棉作推广工作不得不以失败而告终。这说明,欲改良农业,须改造农村社会,和解决农民的贫困问题。第四章先分别对各类农户的施肥、农具自备、受教育程度、兼业和离村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然后对各类农户对于选留棉种、中耕除草、防除作物病虫害等关涉棉种改良的各个环节的态度进行比较研究。论文认为,近代江苏地区小农经济和租佃关系均较发达,种地较多的中、上等农民和种地较少的下等农民在施肥、密植、间作、选种、中耕除草、防除棉作病虫害等关乎棉作推广的各个环节上均有明显的区别:前者因农业收入为其家庭主要收入来源,而更关心农业生产,因此在银行部分解决了其购肥困难后,种棉时往往会施肥;后者则因经济力量薄弱或在实物分租制下、所得甚微,而很少在棉田施肥,虽然银行向他们提供肥料贷款,但他们多将贷款挪作他用。种地较多的中、上等自耕农因田场收入完全为自己所得,而更关心棉花品质和产量,其棉田密植、间作现象不太严重,当改良棉单产量高、且其市场价格提高时,他们一般愿意种植植科高大、市场价值更大的改良棉;种地较少的小佃农和小自耕农为了保证棉田稳产和解决生活燃料问题,其棉田盛行密植、间作,以便得到较多的棉秆和棉田副产品,他们一般不倾向种植植科高大、影响密植和间作的棉花品种。中、上等农民由于多在村力农,闲暇时间相对多些,再加上他们愿意改良植棉技术,因而他们生产的棉花品种纯度要高些;下等农民因终年忙碌,鲜有闲暇时间,再加上一般不自备轧花机和出于稳产的考虑,他们难以接受地方纯种主义,所生产的棉花种子纯度较低。中、上等农民因更关心农业生产和拥有较多的农具,他们一般勤于中耕除草,也愿意种植对中耕除草需求更高的改良棉;小佃农因更关心农业外收入,自备的农具又太少,以及投入大量人工后、增产的部分多为田主所得,而对中耕除草不重视,也不愿意种植对中耕除草需求更高的改良棉。中、上等农民因知识文化程度相对高些,其吸纳新式棉作知识和技术的能力要强些,他们一般愿意按照棉作推广人员指导的方法,捉虫、及时清理棉田、举行冬耕和实行轮栽,佃农则因严重缺乏大农具及忙于外出务工,而难以或不愿按照棉作推广人员提供的方法,防除棉作病虫害。凡此种种均表明,为使改良棉的优点早日为更多的农民所接受,在棉作推广初期,中、上等农民更适合作为棉作推广的对象,而下等农民则不适合。论文最后指出,从农业推广的角度来看,银行偏好吸收农村中的富裕阶层加入合作社,以期通过合作社的示范作用来吸引农民主动参加棉花品种改良,这是理智的选择。事实证明这一做法推动了棉种改良事业的发展。因此那种认为合作社将贫苦农民排斥在外,并由此对合作社运动评价不高的观点颇值得商榷。

陈勐[5](2018)在《南京近代商业建筑史研究》文中提出南京是中国近代时期着名的政治型城市和消费型城市,针对南京近代商业建筑史的研究对于全面反映近代南京社会、城市、建筑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史料研究为主、史论分析为辅,基于西风东渐、建筑类型发展以及商业区的改造与变迁等视点,系统的呈现南京近代商业建筑的现代化历程,包括:整体梳理、考证南京近代商业建筑发展的历史脉络,基于社会史、政治史等视角剖析南京近代商业建筑现代化发展的动因,关于南京近代商业建筑空间形式发展演绎的理论性分析与探讨等。本文分为六章,第一章为背景,基于文献和图像史料讨论近代以前特别是明清南京的商业区布局与商业建筑类型。第二章至第五章基于时间线索展开南京近代商业建筑发展史的研究,分为晚清及民国初年(1860年代至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至1937年)、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底至1945年)以及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还都”南京时期(1945至1949年)。文章基于商业设施的现代化视角,讨论各时期内政府当局的商业区计划、商业设施建设以及商人阶层自主经营的商业建筑,并总结各时期商业建筑现代化发展的特征和原因。第六章为总结性章节,基于建筑类型演变的视角探讨以市房、街市、大型商场、百货公司为代表的南京近代商业建筑的空间形式特征,试图总结商业建筑发展的一般规律,并进而分析其背后的建筑技术、营建法规及形式理想等方面的原因。本文以年代和历史事件为纵向线索梳理建筑史实,论从史出、总结规律,以建筑类型的分类为横向线索讨论空间形式的演绎,是将建筑历史研究与社会变革视野相衔接的一种探索。

郑祖平[6](1994)在《高产花生──天府九号》文中研究表明高产花生──天府九号天府九号系南充地区农科所用混巨五号作母本,天府三号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花生新品种。1989-1990年参加四川省区试及生产试验,于1992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一、产量表现:1989-1990年省区试18点次试验,平均...

夏友霖,赖明芳,崔富华[7](1999)在《花生品种丰产性、早熟性、耐旱性评价》文中研究说明考察了38个花生品种的丰产性、早熟性和田间耐旱性,采用接近程度分析对参试品种作了综合评价,评选出与目标品种的综合接近度在90%以上的品种7个,单一性状表现优良的高产品种4个、特早熟品种3个、强耐旱品种5个。

张承祥[8](1982)在《我国选育的花生品种系谱初析》文中研究指明 花生是我国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和总产均在油料作物(不包括大豆,下同)中占有较大比重。根据1980年全国油料作物统计资料,全国花生种植面积和总产,分别占全国油料作物植种面积和总产的29.5%和46.8%。花生品种资源丰富,解放以来,尤其是七十年代,新品种有如雨后春笋似的在各地涌现出来,在生产上发挥了很大

周莹[9](2020)在《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文中提出新闻标题是人们接触新闻的第一窗口。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新闻愈发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最便捷快速的渠道。其中,“今日头条”作为当代在线用户数量最多的门户网站,在传播新闻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本文利用爬虫技术抓取了2019年3月至2019年5月的今日头条客户端新闻标题作为研究语料。分别从词汇、语法、修辞、语用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在词汇方面,统计了今日头条新闻标题中的高频词,分类分析后我们发现标题中名词、动词使用最为广泛。在语法方面,新闻标题主要有单句式、组合式、成分缺省式这三类句型结构,在句类的选择上,以陈述句和疑问句为主。在修辞方面,从标题的词语层面的修辞、辞格层面的修辞这两个部分对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进行探讨。最后,从语用角度结合关联理论具体分析语料,我们发现标题创作是制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一种交际,关键在于激发读者结合语境取得最佳关联。

崔富华[10](1992)在《花生新品种天府九号》文中研究指明 天府九号是南充地区农科所1977年用混巨五号作母本、天府三号作父本杂交,经1978-1988年选择、鉴定、比较所育成。1989—1990年参加四川省区试及生产试验,1992年4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一)产量表现 1989—1990年省18点次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87.9公斤,比对照种天

二、花生新品种天府九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花生新品种天府九号(论文提纲范文)

(2)2014年蒙城县花生品种展示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
    1.2 试验设计
    1.3 试验实施
        1.3.1 整地施肥
        1.3.2 人工点播
        1.3.3 田间管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的理论测产结果比较
    2.2 不同品种的实收产量比较
    2.3 不同品种的生物学性状及生育期比较
        2.3.1 生育期
        2.3.2 株高
        2.3.3抗逆性
3 品种综述
    3.1 诺丰129
    3.2 鲁花9号
    3.3 海花九号
    3.4 鲁资101
    3.5 鲁花14
    3.6 花育33
    3.7 开农30
    3.8 白沙1016
    3.9 冀花8号
    3.10天府24

(3)川西林盘大田景观肌理研究 ——以郫都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1.5 国内外研究
        1.5.1 国外研究
        1.5.2 国内研究
        1.5.3 小结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解读
        2.1.1 川西林盘
        2.1.2 肌理
        2.1.3 景观肌理
        2.1.4 大田景观肌理
        2.1.5 其他相关概念
    2.2 相关理论论述
        2.2.1 景观生态学
        2.2.2 农业美学
        2.2.3 构成学
        2.2.4 农业色彩景观
3 成都平原大田景观肌理研究
    3.1 成都平原大田景观肌理形成研究
        3.1.1 都江堰水利工程
        3.1.2 移民文化影响
        3.1.3 其他影响因素
    3.2 成都平原大田景观肌理的构成要素等研究
        3.2.1 农田
        3.2.2 道路及田埂
        3.2.3 水系
        3.2.4 植物
        3.2.5 影响因子
        3.2.6 相互关系
    3.3 小结
4 郫都区川西林盘大田景观肌理样点研究
    4.1 郫都区川西林盘大田景观肌理样点研究方法
    4.2 研究样点选择
        4.2.1 选择依据
        4.2.2 样点位置确定
    4.3 样点分析(树木名录见附表四)
    4.4 结论
5 川西林盘大田景观建设策略
    5.1 理论支撑
    5.2 遵循原则
        5.2.1 尊重自然
        5.2.2 继承和发扬历史文化
        5.2.3 保护与建设并重、相辅相成
        5.2.4 保护、建设与产业相融合
        5.2.5 统筹考虑、重点突出、有序进行
        5.2.6 因地制宜、切勿模仿式发展
        5.2.7 引进和融入新理念、新科技
    5.3 建设策略
        5.3.1 主要方法策略
        5.3.2 具体策略分析
6 结论及讨论(创新点和不足)
    6.1 理论成果
    6.2 现实成果
    6.3 研究思考
参考文献
附表
    附表一:成都平原水系水生植物统计表
    附表二:成都平原农作物统计表
    附表三:成都平原树木统计表
    附表四:郫都区川西大田景观肌理调研区域树木名录统计表
致谢
简历

(4)农家经济、乡村社会与江苏棉花品种改良(1915-1937)(论文提纲范文)

图表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对象
    三、学术回顾
    四、概念界定与几点说明
    五、创新与不足
    六、研究方法与思路
    七、资料综述
第一章 自耕农、佃农与棉种改良——以上海近郊为例
    第一节 兼业现象普遍的农业社会
        一、农户以自耕农、半自耕农为主
        二、农家经济的窘境
    第二节 自耕农、佃农对棉种改良的态度差异
        一、押租
        二、预交地租
        三、先种后缴
        四、自纺自织
    第三节 两种不同的棉作推广效果
        一、俞塘乡棉花产销合作社
        二、嘉定县棉花产销合作社
        三、杨思区植棉消费生产合作社
        四、中、上等自耕农与过小农对棉种改良的态度比较
    小结
第二章 经营式地主、富农、小自耕农与棉种改良——以徐州地区为例
    第一节 较为发达的富农经营
        一、蹇促的农家经济
        二、比较普遍的地主、富农经营
    第二节 经营式地主、富农和小自耕农如何看待美棉
        一、经营式地主、富农的农业经营
        二、小自耕农对美棉的态度
        三、农民多为文盲
    第三节 政治、经济、技术“三位一体”的推广方式
        一、特约示范棉田
        二、从怀疑到接纳
        三、发展中的棉花产销合作社
        四、政治力量的运用
    小结
第三章 小佃农与棉种改良——以苏北盐垦区为例
    第一节 发达的租佃关系
        一、以佃农为主的经营方式
        二、困顿中的农家经济
    第二节 租佃关系的制约
        一、“崇划制”
        二、草租和苜蓿
        三、走佃和定佃
    第三节 金字棉推广概况
        一、大丰棉花产销保证合作社联合社
        二、鼎万棉花产销保证合作社
    小结
第四章 各类农民对棉种改良之态度的比较分析
    第一节 自耕农、佃农的经济情况比较
    第二节 自耕农、佃农的施肥观念比较
    第三节 自耕农、佃农对棉田收入的企望
    第四节 农闲离村
        一、选种
        二、中耕除草
    第五节 他们心中的“神虫”
        一、面对“神虫”束手无策
        二、各类农民对及时清理棉田的态度比较
        三、各类农民对冬耕的态度比较
        四、各类农民对轮栽的态度比较
    小结
结语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本人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有关的论文
致谢

(5)南京近代商业建筑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绪论
    0.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0.1.1 选题背景
        0.1.2 研究意义
        0.1.3 研究的创新性
    0.2 已有相关研究述要
    0.3 关于本文研究的一些说明
        0.3.1“南京近代”在本文中的含义
        0.3.2 相关概念解释
        0.3.3 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近代以前南京的商业区布局与商业建筑
    1.1 南京城史地特征与商业区布局
        1.1.1 城市格局与商业区分布
        1.1.2 城南水系与商业街市布局
    1.2 商业街市与小型临街商业建筑:南京传统商业空间的两种原型
        1.2.1 传统商业街市
        1.2.2 小型临街商业建筑
    1.3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晚清及民国初年南京的商业街市与商业建筑(晚清~1927)
    2.1 概述:晚清至民国初年南京的商业区与商业街市
        2.1.1 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与商业区的变迁
        2.1.2 商业街市与小型临街商业建筑的发展特征
    2.2 下关开埠与商埠现代化
        2.2.1 下关地区的历史沿革与商业位势
        2.2.2 下关的商业街市与新商业建筑类型
        2.2.3 西风东渐的建筑形式:外廊样式
        2.2.4 小结
    2.3 清末新政与南洋劝业会
        2.3.1 南洋劝业会的背景
        2.3.2 南洋劝业会的缘起与筹备
        2.3.3 端方的现代化理想与劝业会场的布局与空间
        2.3.4 南洋劝业会的现代化空间体验
        2.3.5 聚珍赛奇:南洋劝业会的展品与陈赛
        2.3.6 南洋劝业会与南京城市改造及城市近代化
        2.3.7 小结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新商业区计划、旧城商业街区改造及商业设施建设(1927-1937)
    3.1 概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南京的商业概况及商业设施建设
        3.1.1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南京社会与商业概况
        3.1.2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城市商业街区及商业设施发展概况
    3.2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新商业区计划
        3.2.1 《首都计划》前的商业区计划
        3.2.2 《首都计划》关于商业区与商业设施的计划
        3.2.3 《首都计划》后关于工商业区的计划
    3.3 新商业区的开辟与旧城商业街道的改造
        3.3.1 新街口银行及商业区规划及建设
        3.3.2 旧城商业街道的改造
    3.4 国货运动与南京的现代化商业设施(1927 年~1937 年)
        3.4.1 国货运动的背景及其发展
        3.4.2 国货陈列馆:宣传国货的大本营
        3.4.3 国货公司:政府导向的国货事业
        3.4.4 中央商场:抗战前“南京唯一之大规模商场”(1934 年~1936 年)
    3.5 社会改良类商业设施:大型菜场的建设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日占时期南京商业设施的改造与建设(1937-1945)
    4.1 背景:日军对南京城市商业设施的破坏
    4.2 概述:日占时期南京城市商业概况与商业设施建设
        4.2.1 日占时期南京社会及商业概况
        4.2.2 日占时期南京的商业设施建设与发展概况
    4.3 日本人创办的商业设施
        4.3.1“日人街”的划定
        4.3.2 日本连锁型百货商店的出现
        4.3.3 日本商人的市房改造与建设
    4.4 当局的商业设施改造与建设
        4.4.1 1938至1940年间的菜场、市房与简易市场的改造与建设
        4.4.2 1940年以后的市房建设
    4.5 中国商人创办的集中型商业设施
        4.5.1 内街式集中型商业设施:商场
        4.5.2 简易的集中型商业设施:市场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抗日战争胜利后南京商业设施的发展(1945~1949)
    5.1 概述:抗日战争胜利后南京城市商业概况与商业设施
        5.1.1 抗日战争胜利后南京社会与商业概况
        5.1.2 抗日战争胜利后南京城市商业区及商业设施发展概况
    5.2 抗日战争胜利后南京商业街区的改良与建设
        5.2.1 既有商业区的改良计划
        5.2.2 市区的北拓:中山北路沿线建设
    5.3 国货运动与南京的现代化商业设施(1945 年~1949 年)
        5.3.1 国货运动的背景
        5.3.2 中央商场的改造与扩建(1945 年~1946 年)
        5.3.3 国货公司的复业与续办
        5.3.4 国货展览会的创办
    5.4 当局主办的大型商业设施
        5.4.1 下关热河路商场及菜场(1946 年~1947 年)
        5.4.2 八府塘菜场(1946 年~1947 年)
    5.5 商人创办的大型商场和市房
        5.5.1 商办的大型商业设施
        5.5.2 市房的营建与改造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南京近代商业建筑空间形式发展特征探析
    6.1 南京近代传统商业街市与小型临街商业建筑空间的现代化演绎
        6.1.1 传统商业街市的空间形式演绎及特征
        6.1.2 传统小型临街商业建筑的空间形式演绎及特征
    6.2 南京近代市房建筑的空间形式特征
        6.2.1 市房的建筑类型及其特征
        6.2.2 市房店面的商业元素
    6.3 南京近代大型商场建筑的空间形式特征
        6.3.1 大型商场的发展沿革
        6.3.2 大型商场的建筑空间形式探析
    6.4 南京近代商业建筑空间形式发展的原因探析
    6.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启示
    (一) 南京近代商业建筑发展的历史轨迹综述
    (二) 南京近代商业建筑的现代化发展特征
    (三) 认识和启示
    结语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论文附录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9)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现状与意义
        1.3.1 研究现状
        1.3.2 研究意义
    1.4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1.4.1 理论基础
        1.4.2 研究方法
    1.5 语料来源
        1.5.1 建立小型语料库
        1.5.2 依据爬虫程序,滚动抓取标题
        1.5.3 标题信息处理
第二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汇语法特点
    2.1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频特点
        2.1.1 词频统计
        2.1.2 词频分布分析
    2.2 标题词汇的语义特点
第三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法特点
    3.1 句法结构形式
        3.1.1 单句式结构
        3.1.2 组合式结构
        3.1.3 成分缺省结构
    3.2 句类特点
        3.2.1 陈述句标题
        3.2.2 疑问句标题
        3.2.3 感叹句标题
        3.2.4 祈使句标题
第四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
    4.1 引言
    4.2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
        4.2.1 词语修辞
        4.2.2 辞格修辞
第五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用特点
    5.1 关联理论与网络新闻标题
    5.2 网络新闻标题的“明示—推理”交际
        5.2.1 明示行为
        5.2.2 推理过程
    5.3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境效应
        5.3.1 认知语境假设
        5.3.2 语境效果
    5.4 网络新闻标题的最佳关联
第六章 结语
    6.1 主要研究过程和结论
    6.2 创新之处与不足
    6.3 后续研究的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

四、花生新品种天府九号(论文参考文献)

  • [1]花生新品种天府9号丰产稳产性分析[J]. 崔富华,赖明芳,曾孝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1998(02)
  • [2]2014年蒙城县花生品种展示试验[J]. 高波. 安徽农学通报, 2015(02)
  • [3]川西林盘大田景观肌理研究 ——以郫都区为例[D]. 李祖建.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6)
  • [4]农家经济、乡村社会与江苏棉花品种改良(1915-1937)[D]. 刘阳. 复旦大学, 2013(03)
  • [5]南京近代商业建筑史研究[D]. 陈勐. 东南大学, 2018(05)
  • [6]高产花生──天府九号[J]. 郑祖平. 四川农业科技, 1994(02)
  • [7]花生品种丰产性、早熟性、耐旱性评价[J]. 夏友霖,赖明芳,崔富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1999(02)
  • [8]我国选育的花生品种系谱初析[J]. 张承祥. 中国油料, 1982(04)
  • [9]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D]. 周莹.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10]花生新品种天府九号[J]. 崔富华. 中国油料, 1992(04)

标签:;  ;  ;  ;  ;  

花生新品种天府9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