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局列车调度系统的组织实施

分局列车调度系统的组织实施

一、分局列车调度系统的组织与实施(论文文献综述)

张毓斌[1](2020)在《铁路调度工作质量评价体系研究》文中提出铁路调度指挥系统是维持铁路运输系统正常运行的中枢系统,是整个运输生产当中的大脑和心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客运列车的正点率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货主对于货物运输也有了更高效、更高速的要求,铁路正朝着高速、重载、高密度的方向发展,这对铁路运输生产的指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完善现有的调度指挥体系,提高运输效率和效益,提高运输调度指挥过程的工作质量,建立一套科学完善,具有客观准确性的调度工作质量评价体系,成为了一个紧迫而重要的课题。调度部门是保证铁路运输系统正常运行的最基本支撑,是整个铁路运输工作的核心和大脑,在铁路的安全运营方面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我国铁路调度部门的现状和工作过程,在了解了当前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本人日常工作当中的实际情况,对于调度系统工作质量评价体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在不断引入CTC等先进的科学指挥系统,以及其它先进的科学技术工具,在运输调度管理系统中的广泛运用为调度管理工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为了调度管理工作的快速发展新时代的调度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必须全面发展、调度工作必须适应新时代、新标准、新要求,铁路运输调度系统只要树立和谐发展的理念,规范管理、强基达标、挖潜提效、增收节支,努力提升调度指挥水平,而以往既有的调度评价考核体系已经不适用于现有的工作状态和工作特点。原有的评价体系主要是倾向于考核管理,并没有过多地倾向于细化的工作质量的评价,因此,现有的调度工作评价体系已经不适用于当前铁路运输工作高标准、高效率和精细化的要求。故此,本文在对于调度工作的研究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适用于当前调度系统的工作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这些指标,将原来扁平化的调度工作变得立体化、直观化,使得调度评价工作由原来的主观性变得客观和具体,所有的工作都能够以具体的数据指标进行体现,使得每一个调度台,不同调度员的调度工作质量孰好孰坏优劣与否都能够一目了然,使得运输工作变得具体直观。本文结合我国铁路调度指挥系统的现状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分析大量调度日常工作当中遇到的实例以及各类经常性、普遍性的运输生产过程以及铁路调度指挥过程当中所存在的真实案例,详细介绍了铁路调度指挥系统的具体工作过程,对于调度指挥系统对铁路行车非正常情况下的应急处置过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探讨,通过这些研究,基本了解了铁路调度工作的方式和过程,探讨了铁路调度指挥系统在日常运输生产过程当中所存在的不足,同时,研究了当前铁路调度系统所现有考核体系的不足,以此确定了完善我国铁路调度指挥系统工作质量评价指标的思路,针对铁路调度系统中的主要运输生产岗位:列车调度员、计划调度员、机车调度员、货运调度员分别建立了相对完善和客观合理的工作质量评价指标,通过指标,可以直观地体现调度工作的质量和运输生产效率以及效益的高低。

曲成举[2](2020)在《中国共产党铁路接管工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工业化的产物,铁路在中国经历了相当曲折的成长历程,对近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铁路自出现以来即被赋予了广泛的功能性价值,其所具有的连通疆域、活跃经济、利于军事等功能也使铁路成为国家政权建设过程中所不可或缺的载体。自晚清至新中国成立之间,铁路往往在社会剧烈动荡时期被各方政治势力所窥伺,成为各方政治势力矛盾的交汇点,突出表现了铁路虽是一交通载运工具,但与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军事发展紧密相关。解放战争中,随着战事的不断胜利和城市接管工作的广泛展开,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到铁路基本功能及重要性的前提之下,进行了大范围的铁路接管工作。但如何能够快速、准确、完整的接管铁路、接管后中共如何管理和改造整个铁路系统,是消灭官僚资本企业影响、持续推进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新民主主义建设乃至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条件。总体而言,中共铁路接管工作经历了一个极为复杂的历史过程,与其它官僚资本企业接管不同,铁路接管因其行业特色、涉及层面广泛决定了中共在接管中除了要保证铁路运输畅通之外,更要确保铁路工厂、铁路附属单位等的完整,进而使广大铁路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正常运营,为解放战争、国家建设和社会秩序稳定所服务。因此,中共在铁路接管工作中遵循着接收、管理、改造的基本方式,对整个铁路体系进行了完整、全面、系统的工作。其中,接收遵循的是“原封不动,整套接收”的具体策略,通过自上而下的领导动员和自下而上的职工群众参与,对整个铁路行业内部的人事、组织机构、物资器材进行清点接收,奠定铁路尽快恢复秩序的人员、组织和物质基础。与接收工作同时进行的是中共铁路管理工作,从整个接管过程来看,管理工作既是改造前的过渡,又是接收后的必然且贯穿始终。由于需要在短时间内恢复铁路运输,因此中共在管理阶段实行了部分的制度延续政策,以保证秩序迅速走上正轨。管理工作的开展涉及了铁路行业内部的线路修复、人事组织变革以及运营管理等,为广泛的铁路营运恢复提供了前提条件。改造工作是共产党整个铁路接管的核心过程之一,改造进行的好与坏是铁路能否为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服务的基本标志,这一过程主要包括组织改造、人事改造和制度改造,特别是在当时学习苏联先进铁路管理经验的政策下,经过改造后的铁路性质发生了转变,成为新民主主义国家建设在交通领域的重要依托,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作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新政权建设新中国铁路的开端,中共铁路接收、管理、改造的基本历史过程对整个铁路行业产生了重要影响,初步建立了符合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共产党领导的铁路发展路径,从根本上改变了铁路的基本属性,促进了新中国铁路行业的蓬勃发展。同时,中国共产党铁路接管工作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解放战争中其他行业接管提供了重要的借鉴。虽然接管工作中由于能力和经验的不足出现了一些错误的倾向,但毋庸置疑的是,中共铁路接管工作是成功、圆满的,且具有重大的战略地位,对当下乃至未来中国铁路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指导意义。

张芸鹏[3](2020)在《高速铁路调度人员作业风险管控智能化平台设计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近十年,我国高速铁路迅速扩张,每年的新建高铁线路逐年增长,行车密度不断增加,高速铁路调度人员的作业风险随着发展也是逐年递增,同时行车安全又是高速铁路最重要的安全要求。增加管控高铁调度人员作业风险的措施,势必要有所提高。提高管控措施除了增加人的把控外,采用技术手段同样不可或缺。调度集中系统(Centralized Traffic Control system,简称CTC)是高铁调度人员在日常指挥行车中使用的重要人机交互行车调度指挥系统,从CTC中采集调度人员的日常操作并加以分析是管理作业风险的重要手段。本文首先对高速铁路调度作业风险进行分析,定量、定性地分析了日常调度人员的在使用CTC系统中大的作业行为风险。采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设计作业风险管控平台;从安全性、智能化两个方面对既有CTC系统进行合理优化升级;采用计算机、生物识别等技术实现作业风险管控智能化平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调度人员的作业风险进行全方位的把控,减轻调度管理人员的安全压力,使高铁行车更加安全。本文的主要研究包括:(1)研究调度人员在使用CTC系统中的作业风险,并对作业风险进行分析。采用模糊性数学理论把调度人员的作业风险按等级划分。(2)研究作业风险管控平台的总体结构,对作业风险项目建立信息数据管理专用的数据库。(3)对作业风险项目分类汇总,并以图/表的形式显示,使调度人员更加直观、清晰的对作业风险进行管控,使得一堆杂乱无章的风险信息关联在一起,更能快速的发现管理中的漏洞。(4)研究生物识别系统,在登入系统或需要操作输入密码的作业风险时进行人脸识别,方便调度人员及管理人员日常操作,同时更好的把控操作人员的实时信息。(5)研究风险把控策略,对一些可以提前防范的作业风险,通过平台增加策略禁止调度人员操作,将作业风险降低至零。(6)研究CTC系统基础数据信息和报警信息,对现有系统进行优化升级,将更多作业风险项目输入作业风险管控平台,更全面的掌握调度人员作业风险。

王晴晴[4](2020)在《基于LTE-R的铁路关键任务视频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铁路移动通信系统作为高速铁路正常安全运行必不可少的关键基础设施,在铁路行车调度、故障监控、养护维修以及应急救援等多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铁路智能化发展方向的明晰,铁路移动通信系统向宽带移动通信系统发展成为必然。铁路专用宽带移动通信系统LTE-R(Long Term Evolution-Railway)因其大带宽、高速率、低时延等优势,除传统语音业务外,还可满足视频、图像等多媒体业务在带宽方面的需求,进而对铁路的运输安全、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提供更多的保障。目前国内外围绕LTE-R业务展开了相关标准化工作。但通过调研可以发现,现阶段LTE-R业务的研究仍存在以下局限:(1)国际铁路联盟发布的下一代铁路移动通信用户需求规范,仅定义了用户需求,未对系统架构、业务流程等方面进行说明;(2)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提出了关键任务通信MCC(Mission Critical Communication)机制及相关协议,这虽然提供了一种集群业务实现方法,但主要面向公安消防等场景,不满足铁路特殊场景下的集群业务需求(如位置寻址、功能寻址等);(3)国内外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集群业务中的语音通信领域,还未明确铁路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视频通信业务的实现方式。为解决上述局限性,本文致力于完善LTE-R系统架构并基于LTE-R系统设计铁路视频业务的实现方案。本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对LTE-R系统需求规范及业务需求规范进行了分析并将其作为方案设计依据。通过对3GPP公共安全系统中的LTE、演进型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e MBMS(Evolved Multimedia Broadcast/Multicast Services)、MCC系列协议及架构进行对比研究,提出了完整的基于MCC机制的LTE-R系统逻辑架构,该架构可用于实现铁路特殊视频业务,即铁路关键任务视频。而后将LTE-R铁路视频业务分为两大步骤予以实现:一是依据LTE-R业务的特殊应用场景及需求,对基于位置、功能码的视频业务和基于多播承载的组通信业务使用时序图设计业务流程;二是围绕上述业务设计,完成了LTE-R应用层功能模块MCVideo(Mission Critical Video)服务和MCInformation(Mission Critical Information)服务的设计开发,并对MCC应用系统与多播系统间的接口及其他用于支持业务实现的接口进行了设计,完成了信令编码定义等工作,将所设计的业务流程在系统中予以实现。最后,以LTE-R系统及业务需求为测试参考依据,基于实验室LTE-R系统测试平台对业务功能、信令流程及性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验证了LTE-R系统中基于MCC机制的铁路关键任务视频业务及基于多播承载的组通信业务的功能实现;通过性能评估,分析并提出了铁路关键任务视频业务的关键性能指标和业务优化方向,对未来LTE-R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袁航[5](2020)在《中国铁路改革对铁路贸易产品多样化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后,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贸易第一大国。国际贸易是拉动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引擎,同时进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也是显而易见的。但“逆全球化”思潮的再次兴起和贸易保护主义日趋严重将影响中国甚至世界的国际贸易。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出现放缓的迹象,处在发展过程中的中国迫切需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贸易模式。那么挖掘出贸易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理是十分重要的。贸易要想最终实现,其中的一个关键的环节就是通过交通运输完成货物的位移,以完成出口商对进口商的货物转移。铁路是中国这样一个陆上大国综合交通体系中极为重要与不可替代的重要运输方式。同时铁路也是中国陆上贸易的重要通道。但中国的铁路运输贸易比重还很小,发展铁路运输贸易对于中国向西开放战略,以及打造贸易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但现有研究多数集中于交通基础设施对贸易的作用。而且在细分领域多数研究聚焦于海运、空运等交通方式。现有研究虽已涉及制度在交通运输发展上的作用,不过关于一国运输系统制度的变化,特别是业务、组织机构等方面的制度对国际贸易影响的研究还相对缺乏。特别是中国计划经济色彩浓重、几乎完全垄断的重要交通运输方式——铁路的制度安排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更为匮乏。制度层面导致的复杂影响机制对贸易多样化(包括企业和产品层面)的作用值得深入分析。所以本文将研究重点聚焦于铁路改革对中国铁路贸易多样化的影响。关于贸易多样化的概念,本文结合现有的研究选取和构建了多个变量,从多个维度对贸易多样化进行了定义。主要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企业层面的变量,包括企业出口额、企业出口产品偏度、企业进出口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二是产品层面的变量,包括产品进出口额、进出口扩展边际、集约边际、以及产品出口价格边际和出口量边际。本论文选取了2000年以后中国铁路系统实施的两次较大规模的改革——铁路主辅分离改革和铁路局直管站段体制改革,前者涉及企业资源分配、企业边界和摆脱政策性负担;后者涉及企业治理结构变更。用这两次改革为外生冲击,研究了铁路制度安排对中国铁路贸易多样化的影响。首先参照Melitz和Ottaviano(2008)的经典多产品出口企业模型,构建了一个经济理论模型,用以分析铁路运输制度安排所造成的铁路运输效率和国际贸易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影响机制,并为事后的实证检验提供验证的目标。随后使用政策检验的有效工具——双重差分法DID(包括DID的各种变形形式)对政策效果进行检验,并结合使用最小二乘法(OLS)对本文的逻辑解释机理进行进一步的检验。通过本文的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论:一是铁路主辅分离改革确实提升了铁路运输效率,为铁路出口企业提供了在运价等其他运输成本刚性的情况下另一种降低运输成本的渠道,增加了铁路出口企业的竞争能力,使其有能力增加非核心产品出口,导致铁路出口的产品偏度的降低。降低了企业过度依赖出口单一产品的风险,最终提升整体铁路出口规模。二是由于铁路调度等铁路运营核心部门和人员拥有巨大的寻租空间,一方面新的主管部门接手权力,使得短期内多数企业无法与铁路部门建立关系,这就使得出口企业数量受到铁路机构改革的显着负向影响;另一方面由于企业需要进行协调关系的部门总体数量的减少,改革后企业出口需要承担的额外市场交易成本出现了相对下降,这使得企业通过铁路运输出口的产品价格出现了下降,而出口产品数量并未受到显着影响,这使得单个企业的出口额在绝对值上受到了显着的负向影响。三是由于相比出口企业,进口企业要协调地理距离相对远的铁路部门,这加大了协调的难度,放大了铁路进口企业对铁路运输效率的敏感程度。这就造成了铁路局直管站段体制改革对铁路进口在企业和产品两个层面的进口额、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产生了更为显着的负向的作用。同时本文还发现,私人企业和外资企业受到的损害更大,而国有企业在改革之后受到更多的青睐甚至正向的作用。最后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首先针对铁路重启辅营业务,应避免对辅营业务再次提供各类补贴。中国铁路部门也不应将过多的资源与精力投入到辅营业务,应首先确保投资与主营业务的正常发展相匹配。要以市场为基础来选择管理团队,应制定相关绩效评估标准,避免出现委托代理问题。并促进运输方式的竞争,为铁路部门货运方式创新提供条件。其次针对铁路治理结构,要进一步捋顺国铁集团的政府职能和企业职能。增强铁路行业市场化程度的同时进一步放开铁路价格管制。提供物流信息公布平台,完善违约惩处机制,平衡铁路运输各职能部门间的权利分配,进一步降低民营资本进入铁路运输行业的门槛,以服务内陆地区对外开放。进一步捋顺中国国铁系统各级的行政管理权和调度指挥权。进一步提高调度指挥设备水平,优化调度人员作业方式,挖掘生产力,提高运输效率。

钟远明[6](2017)在《抗战胜利后四年间粤省铁路经营与建设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抗战胜利后四年间内战成为主调,在内战背景下国统区铁路的经营与建设问题是战后中国经济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粤省铁路作为国统区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营建设过程成为战后动荡四年间中国铁路的典型缩影与真实写照,且极具特色。该省铁路历经自清末至抗战全面爆发前后近40年的发展,在国家政权力量的主导下,从孤悬岭南到融入全国铁路系统,奠定其经营与建设的基本格局与重要基础;而战后四年则是衔接粤省铁路经营建设在抗战以前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重要过渡转型阶段。此阶段开启的首要步骤是国民政府从日军手中接收粤省铁路各路段,恢复原有经营,在此基础上重启粤省铁路营运,但过程未如人意,对之后的经营建设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此阶段开启的另一个关键步骤是国民政府重建对粤省铁路的统一管理,推动该省铁路各路段进一步整合;而铁路管理新模式的引入亦是战后中国铁路管理一次全新的探索与尝试,并产生持续的影响。由于战争的贻害,国内外局势复杂,粤省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丕变以及粤省铁路自身基础状况限制等,粤省铁路在战后四年间的经营建设肩负“恢复战前标准”沉重任务之余还需致力于“推动建设”。尽管各项日常经营事务——机务、工务、财务、行车、警务以及客货运输等取得一定的进步,但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基础极为脆弱,与抗战前水平仍相去甚远。此外,在新的政治经济环境下,美国积极参与战后中国铁路建设,美援也成为粤省铁路建设得以启动的重要资金依赖;而在引入利用美援的憧憬下,广东军政当局喊出“复兴华南”的号召,锐意以粤省铁路为中心展开一系列建设项目,与粤汉区铁路管理局合作开展多项具有重要价值与长远意义的铁路工程,然而这些铁路工程在混乱的时局中始终未能完工,对广东地方经济建设推动作用有限,难以满足当地发展的需求。随着国民党在广东的统治行将崩溃,粤省铁路经营亦陷入空前困境;在人民政府正确政策方针以及原铁路职工的促成下,粤省铁路在新旧政权更迭过程中实现较为平稳的过渡,民国路政在广东得以转换新生,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铁路事业的一部分。

周政[7](2017)在《列车调度员工作可靠性建模与分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铁路交通运输系统中,调度指挥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铁路行车调度指挥是该庞大系统的神经中枢。我国普遍采用CTC系统。作为列车调度员,其主要工作监视CTC系统的正常运行,对列车的整体情况以及调度系统的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控与控制。调度中心的指挥工作人员遇到突发情况时,列车调度员因受自身条件如工作经验、工作时长、处理事件的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影响。这些因素对列车员具有极强的影响作用,为人为操作出现失误埋下了隐患,增大了列车运行的不安全性。本文在对铁路系统中列车调度工作人员为研究主体对象,构建了一套全新的特殊的分析和评估铁路交通运输体系中高铁及列车调度指挥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与任务中所面临的PSF以及人为因素可靠性的综合体系。本文的主要研究进展及研究成果如下:(1)本文对铁路交通运输系统中调度中心的功能、作用、岗位安排以及调度体系的工作原理、列车调度员的日常工作任务做系统的阐述,并对铁路调度系统部分增加分析。(2)本文结合现在已经存在的有关人因失误的理论分析方法,总结优缺点,提出建立一个人因失误分类用于人因失误辨识。将实地线下调研调查与访谈内容和线上评估,详细地对列车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临时限速情况进行细致分析,评估其失误类型。(3)由于前人在PSF上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本文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取出先存在PSF体系中与铁路调度工作有关的PSF,采用建立解释结构模型,对人为操作失误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具体细致的分析。(4)人因失误概率量化是前人的重要研究成果,本文在此基础之上,结合了贝叶斯网络、SLIM理论依据证据理论方面的论述,对原先的人为因素失误概率量化方法体系进行了改良,提出新的理论体系,并将这一体系方法加以利用,对现如今铁路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列车调度工作中存在的车临时紧急限速操作的情况下列车调度指挥人员对于紧急限速指令情况及时向外界及操作系统下达工作指示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例分析。最终得出列车调度员的失误的概率,通过知识与技能条件,计算得出提升知识技能后的失误概率。

李凯[8](2015)在《高速铁路调度指挥系统结构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与其他拥有高速铁路的国家如日本、法国和德国相比,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地势复杂,因此我国高速铁路具有更为复杂的运输环境,这也决定了我国高速铁路调度指挥系统的复杂性,因此分析我国高铁调度指挥系统结构对于提高调度系统可靠性和指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论文进行高铁调度系统结构分析,首先对高铁调度指挥组织管理结构和系统功能结构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调度系统内信息传递结构进行分析,主要内容如下:高速铁路调度指挥组织管理结构分析。首先概述高速铁路调度管理组织体系,将调度组织管理结构分成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在纵向组织结构方面分析了调度指挥的管理层级及纵向控制结构,在横向组织结构中分析了调度指挥管辖区段范围,以及基于调度所的内部人员组织与外部协调组织结构。高速铁路调度指挥系统功能结构分析。根据调度系统功能架构和业务流程,分析了调度系统的功能要素构成及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在此基础上对调度系统功能要素进行综合影响分析,通过计算各功能要素的影响度、中心度及原因度来分析各功能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及影响程度;根据各功能要素的相互影响关系分析各要素间的相关密切程度,按照相关程度的不同结合因子分析原理将调度系统功能要素分为主力因子类和输出因子类两种类型;从调度设备安全的角度研究调度系统功能的稳定性,提出将调度系统等效为可修复串并联系统进行系统功能稳定性的评价方法。高速铁路调度指挥信息传递结构分析。根据高速铁路调度指挥系统内信息传递过程,结合工程控制理论将调度指挥信息传递系统等效为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定常串并联控制系统,采用系统方块图对调度系统信息传递过程进行描述。提出调度指挥信息传递系统特征方程和特征根的计算方法,通过判断所有特征根是否均有负实部来判断调度系统信息传递结构的稳定性;提出调度系统稳态误差的计算方法,通过判断稳态误差的大小判断调度系统信息传递的控制精确度;提出调度系统信息传递时间的计算方法,通过判断信息传递时间的大小判断调度系统信息传递的速度。

张梦龙[9](2014)在《基于公共物品属性视角的铁路改革结构特性研究》文中认为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如何在积极推进高速铁路等铁路现代化建设的同时,通过改革来创造新的制度红利,实现技术进步和改革创新的协调发展,是一项亟待解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铁路改革需要考虑诸多因素,行业所提供的物品属性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本文试图从铁路产业特征和运输产品属性出发,研究分析对改革路径有着深层次影响的铁路改革结构特性及相关问题。具体来讲,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通过对我国铁路前期改革的反思,以及国内外相关产业改革经验的考察,论证提出研究铁路改革必须重视行业提供的物品属性,尤其是公共物品属性。我国铁路改革已取得了一定进展,然而继续深化却面临诸多难题,行业属性定位的模糊成为铁路改革长期处于“胶着”状态的深层原因。作为兼具商业性和公益性的特殊行业,铁路不可能完全市场化,改革的先行步骤是明确基于行业属性分解的市场边界,这也决定着铁路领域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正确处理。2、在对铁路产业特征及公共物品属性构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公益性与商业性、行政性与市场性、共用性与专用性、公共性与企业性等多个维度对铁路公共物品属性的特殊表现展开研究。从不同侧面重点分析了公共物品属性对铁路改革存在的若干结构性影响。论证提出在影响铁路改革结构特性的各种结构性问题中,基于物品属性的结构是最基础性的。探究铁路改革应当首先致力于解决这些结构层面的问题,建立对铁路改革更加全面和理性的经济分析。3、在对铁路作为一个行业整体上的公共物品属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铁路产业内部各具体业务环节的公共物品属性问题也进行了研究,论证提出在探寻铁路改革目标模式与结构特性时应充分考虑以上问题的特殊影响。基于行业属性分解的铁路分类管理与改革、基于公共企业独立运作的运输生产组织结构调整、基于产业纵向关系调整的铁路运输业重组,以及相应的行业管理和政企关系重构,都是公共物品属性视角下铁路改革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为此,本文试图从容易引起人们忽视的公共物品属性这一新的视角,从行业所提供物品的属性这一基本维度,来重新认识铁路的性质及对改革的特殊影响,并对其中的主要经济学问题进行探讨,以求建立更具完整意义上的铁路经济和铁路改革分析框架。本文主要运用公共物品理论和公共经济学,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共分七章的内容,重点就公共物品理论、铁路产业的公共物品属性构成、公共物品属性对铁路改革的结构性影响、国外铁路和国内运输业改革中公共物品属性问题的处理等展开讨论,在对如何区分铁路的公益性和商业性、明确政府在铁路中的作用和铁路的市场边界、铁路公企业的运作及相应的政企关系、政府规制和法律环境等整体性问题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深入到产业内部对铁路产业链各具体业务环节的公共物品属性问题进行研究,从而建立起了对铁路属性的整体认识,构建了一种基于公共物品属性结构性影响的铁路管理体制改革框架。论文的主要论点和创新体现在四个方面:l、在总结国内外经验走向和对我国铁路前期改革进行反思的基础上,论证提出应当重新明确铁路的属性定位并按属性分解进行分类管理。公益性铁路与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性铁路,以及公益性运输和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性运输的明确区分和分离即“公商分离”,按物品属性对行业进行分类管理、投资、建设和运营,是今后铁路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铁路领域政府与市场关系处理的基础。2、对铁路产业中普遍存在而又容易受到忽视的市场失灵、市场边界、公共性、公益性、公平性、正外部性、拥挤性、共用性、市场化指数、可商业化程度、公共物品属性程度、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属性的转化、政府作用、公共企业、特殊法人制度等概念及对铁路改革的结构性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归纳提出“共用经济”这一经济学概念用以分析铁路经济问题,从而构建了基于公共物品属性视角的铁路改革分析框架。3、将“公共中间品”概念引入对铁路的经济分析,改变对铁路轮轨关系和产业组织的传统看法,并深入到铁路产业链内部,对铁路运输业内部特有的公共物品属性及基于网络型基础产业共用经济现象一般特性的铁路公共中间品和公共企业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一种基于从“二分法”到“三分法”产业纵向关系调整的铁路运输业重组模式。4、在对铁路改革中若干结构性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论证提出了基于公共物品属性的中国铁路管理体制改革框架,并对其中的“公商分离”、“调度公共化”、“三分法”行业重组、政企关系重建及改革过渡期的政府职能等有关配套改革进行了探讨。应当说,从结构层面来思考和研究铁路改革,需要回答的问题还很多;从物品属性特别是公共物品属性视角来探究铁路经济和铁路改革问题,本文目前做的还只是初步探索,对相关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全面,对此寄希望更多的人参与和努力。

杨奎[10](2012)在《整体路网条件下的铁路统一调度指挥方法研究》文中指出铁路运输是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骨干和主导,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和国防建设等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新世纪以来,我国铁路运输事业发展迅速,高速铁路发展更是如火如荼,根据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将于2020年构建成全国高速铁路的基本框架。我国高速铁路分段建设并分段投入运营,当前已有数千公里投入运营当尚未形成网络,其调度指挥工作按照所属路局进行属地化管理,即在路局调度所设置独立的调度台开展高速铁路的调度指挥工作。高速铁路形成网络后,铁路路网结构和日常运输组织工作都将发生较大的变化,铁路运输的调度指挥工作也将越来越复杂,既有的调度指挥体系难以满足调度指挥工作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对高速铁路大规模建设完成后的铁路统一调度指挥体系进行研究,这对于保障运输生产安全、提高运输效率和运输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论文应用系统理论、大系统控制理论、组织管理学、人类工效学和系统协调原理等知识,结合铁路运输生产技术特点和调度指挥的工作原则,研究了整体路网条件下铁路统一调度指挥体系的体系构架、机构设置和调度指挥的协调方法。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了铁路运输生产活动的技术特点和客货运输过程的差异,并阐述了铁路调度指挥工作的内涵和基本任务。介绍了国内外铁路运营组织和调度指挥方面的基本情况,分析了铁路调度指挥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发展的主要因素。(2)根据铁路运输调度指挥工作的技术特点和原则,研究了我国铁路统一调度指挥的控制结构、调度层级和高速铁路调度指挥的专一性,构建了整体路网条件下我国铁路的统一调度指挥体系,并阐述了该调度指挥体系的计划工作机制。(3)阐述了铁路统一调度指挥机构设置的影响因素和原则,提出了铁路进行统一调度指挥需要设置的机构,并分别研究了铁路统一调度指挥体系中二级调度指挥中心和行车调度区段的管辖模式,提出了行车调度区段合理管辖幅度的确定方法。(4)根据系统协调内涵及原理阐述了铁路统一调度指挥的协调内涵,分析了铁路统一调度指挥的协调类型和内容,研究了铁路统一调度指挥的协调方法和不同方法之间的关系。

二、分局列车调度系统的组织与实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分局列车调度系统的组织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1)铁路调度工作质量评价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情况
        1.2.2 国内研究情况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2.铁路调度指挥系统概述
    2.1 铁路调度指挥的定义
    2.2 铁路调度指挥系统
        2.2.1 铁路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
        2.2.2 TDCS整体结构
        2.2.3 调度集中系统(CTC)
        2.2.4 CTC整体结构
    2.3 铁路调度指挥系统组织机构及职责范围
    2.4 铁路调度指挥系统职责范围
        2.4.1 铁路总公司调度主要职责范围
        2.4.2 铁路局调度主要职责范围
        2.4.3 技术站调度主要职责范围
    2.5 本章小结
3.铁路调度指挥内容
    3.1 影响铁路调度指挥的主要元素
        3.1.1 人:各工种调度及现场相关部门的作业人员
        3.1.2 车:机车、车辆、轨道车、路用车
        3.1.3 天:当班天气、接触网供电设备
        3.1.4 地:线路(车站)状况和信号设备
        3.1.5 图:列车运行图和日班计划
        3.1.6 规:规章、总公司命令、重点事项
    3.2 调度指挥的方法
    3.3 调度指挥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
        3.3.1 会让、避让站选择错误
        3.3.2 区间通过能力浪费
        3.3.3 进路交叉接发列车时机错误
        3.3.4 施工时调度区段的堵塞
        3.3.5 技术作业站的堵塞
        3.3.6 发生事故、非正常情况时调度指挥不当
    3.4 本章小结
4.由天兰线水害分析铁路非正常事件应急管理
    4.1 铁路行车非正常事件的概念
    4.2 天兰线水害概况
    4.3 天兰线7.10 水害调度应急处置过程
        4.3.1 7.10 水害调度应急处置过程
        4.3.2 7.10 水害应急处置流程分析
    4.4 调度应急处置工作流程
    4.5 本章小结
5.调度工作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5.1 原有分析和考核方式存在的弊端
        5.1.1 铁路调度系统原有考核方式
        5.1.2 铁路调度系统原有考核方式存在的弊端
    5.2 建立新的调度工作评价体系的目的
    5.3 建立新的调度工作评价体系
        5.3.1 列车调度员质量评价体系
        5.3.2 计划调度员质量评价体系
        5.3.3 机车调度员质量评价体系
        5.3.4 货运调度员质量评价体系
    5.4 本章小结
6.回顾与展望
    6.1 本文主要内容
    6.2 有待于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2)中国共产党铁路接管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
        1.1.1 选题的研究背景
        1.1.2 选题的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现状分析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选题的研究方法和创新性
        1.3.1 选题的研究方法
        1.3.2 选题的创新性
第2章 中国共产党铁路接管的理论依据与经验借鉴
    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铁路的论述
        2.1.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铁路的论述
        2.1.2 列宁、斯大林关于铁路的论述
    2.2 苏联无产阶级铁路管理的经验积累
        2.2.1 无产阶级专政下的铁路领导权转移
        2.2.2 巩固和恢复铁路运输的措施
        2.2.3 苏联早期对铁路系统的改造
    2.3 中国共产党对铁路作用的认识
        2.3.1 铁路能为军事服务
        2.3.2 铁路能为经济服务
        2.3.3 铁路能为社会服务
第3章 中国共产党铁路接管的背景与政策
    3.1 中国共产党铁路接管的背景
        3.1.1 中国铁路发展的历史背景
        3.1.2 中国革命发展的现实背景
    3.2 中国共产党接管官僚资本的政策
        3.2.1 明确官僚资本界限,保护民族工商业
        3.2.2 保证机构完整,不轻易打乱企业原有组织
        3.2.3 稳定企业秩序,尽快恢复企业生产
        3.2.4 延续旧的制度,慎重改造企业规则
        3.2.5 稳定职工心态,妥善处置旧员工
    3.3 铁路接管的具体政策
        3.3.1 坚持党的领导,保障铁路营运
        3.3.2 原封不动,先接后管
        3.3.3 制度延续,缓步进行
        3.3.4 依靠群众,建设铁路
第4章 中国共产党对铁路系统的接收
    4.1 铁路接管的前期准备
        4.1.1 调查研究,充分了解接管对象
        4.1.2 组织准备,成立各级接管机构
        4.1.3 思想准备,强化接管干部纪律
    4.2 中共对铁路系统的组织机构接收
        4.2.1 东北地区铁路系统的组织接收
        4.2.2 大范围铁路管理局的接收
        4.2.3 铁路附属单位的接收
    4.3 中共对铁路系统的人事接收
        4.3.1 管理职员的接收
        4.3.2 技术人员的接收
        4.3.3 普通工人的接收
    4.4 中共对铁路系统的物资接收
        4.4.1 铁路器材的接收
        4.4.2 档案文件的接收
        4.4.3 其他物资的接收
第5章 中国共产党对铁路系统的管理
    5.1 过渡阶段的基本阐释
        5.1.1 过渡阶段管理的特点
        5.1.2 过渡阶段管理的内容
    5.2 中共对铁路系统的人事管理
        5.2.1 工人阶级的再界定
        5.2.2 铁路旧人员的管理
        5.2.3 接管人员的管理
    5.3 中共对铁路系统的组织管理
        5.3.1 职能机构的管理
        5.3.2 共产党组织管理
    5.4 中共对铁路系统的运营管理
        5.4.1 铁路既有线路的修复
        5.4.2 铁路运营管理
第6章 中国共产党对铁路系统的改造
    6.1 中共对铁路系统的组织改造
        6.1.1 党组织的建立
        6.1.2 青年团的建立
        6.1.3 职工工会的建立
    6.2 中共对铁路职工的改造
        6.2.1 铁路职工的思想改造
        6.2.2 改造与生产相结合
        6.2.3 发动政治运动
    6.3 中共对铁路系统的制度改造
        6.3.1 推广铁路负责制
        6.3.2 改造经济制度
        6.3.3 改革行车制度
        6.3.4 管理民主化建设
第7章 中国共产党铁路接管工作的经验与特点
    7.1 中国共产党铁路接管工作的经验
        7.1.1 明确目标,以尽快恢复铁路运营为中心
        7.1.2 政策调试,以稳定政权为首要任务
        7.1.3 调查研究,以铁路发展规律为导向
        7.1.4 群众路线,以动员群众为基本力量
    7.2 中国共产党铁路接管工作的特点
        7.2.1 铁路接管具有跨地域性
        7.2.2 铁路接管具有复杂性
        7.2.3 铁路接管具有相对独立性
第8章 中国共产党铁路接管的评价
    8.1 圆满完成了铁路接管工作
        8.1.1 科学分析形势,适时调整策略
        8.1.2 全面系统布局,完成接管改造
        8.1.3 尊重客观规律,建设发展铁路
    8.2 中国共产党铁路接管的影响
        8.2.1 确立了中共在铁路系统的领导地位
        8.2.2 推动了铁路行业的发展
        8.2.3 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变革
        8.2.4 凸显了人民主体性
    8.3 中国共产党铁路接管工作的历史局限
        8.3.1 接管实践中的行动偏差
        8.3.2 接管初期依靠工人阶级政策贯彻不彻底
        8.3.3 接管人员思想状况处理不及时
        8.3.4 铁路安全观念强调不足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着及科研情况

(3)高速铁路调度人员作业风险管控智能化平台设计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依托课题
        1.1.2 研究的背景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路线
    1.4 论文结构安排
    1.5 本章小结
2 调度人员在CTC系统作业中的风险识别
    2.1 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CTC)综述
        2.1.1 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CTC)的历史发展进程
        2.1.2 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的主要功能及系统结构
        2.1.3 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的主要功能
    2.2 调度人员在CTC系统作业中的安全风险识别
        2.2.1 调度人员因素风险识别
        2.2.2 设备因素风险识别
        2.2.3 环境因素风险识别
        2.2.4 调度管理人员的风险识别
    2.3 本章小结
3 调度人员在CTC系统作业中的风险分析
    3.1 模糊性数学简要概括
        3.1.1 模糊性数学基本概念
        3.1.2 模糊数与隶属函数
    3.2 贝叶斯网络基本概念
        3.2.1 概率论与图论的基本概念
        3.2.2 贝叶斯网络的建立
        3.2.3 贝叶斯网络的推理过程
    3.3 运用贝叶斯网络模型的调度人员CTC系统作业风险分析
        3.3.1 基于故障树的贝叶斯网络转化
        3.3.2 基于模糊理论的贝叶斯网络节点概率计算方法研究
        3.3.3 贝叶斯网络模型的推理
        3.3.4 高铁行车调度指挥系统风险定量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作业风险管控平台的设计
    4.1 作业风险管控智能化平台的概述
    4.2 平台设计原则
    4.3 风险管控平台总体结构设计
    4.4 平台功能设计
        4.4.1 信息采集功能
        4.4.2 信息处理及显示功能
        4.4.3 复视功能
        4.4.4 作业风险管控功能
        4.4.5 生物识别功能
    4.5 本章小结
5 调度人员作业风险管控平台的实现
    5.1 平台各模块的实现过程
        5.1.1 CTC系统信息采集功能
        5.1.2 数据统计图表显示模块
        5.1.3 列车实时运行状态显示及回放模块
        5.1.4 统计数据输出模块
    5.2 作业风险管控智能化的实现
        5.2.1 “二人确认”制度管控
        5.2.2 进路触发与排列制度管控
        5.2.3 CTC控制模式转换制度管控
        5.2.4 标识设置及取消制度管控
        5.2.5 列车运行计划铺画及调整制度管控
        5.2.6 调度人员作业行为定量级别统计
    5.3 平台引入的人脸识别技术
        5.3.1 平台人脸识别Software Development Kit(SDK)
        5.3.2 平台人脸识别的活体检测技术
    5.4 平台性能评价
        5.4.1 作业风险管控平台测试环境
        5.4.2 平台测试项目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的工作总结
    6.2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图索引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基于LTE-R的铁路关键任务视频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略语
1 引言
    1.1 论文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不足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不足
    1.3 论文意义及章节安排
        1.3.1 论文研究意义
        1.3.2 本文章节安排
2 LTE-R系统需求分析及架构
    2.1 系统功能需求
        2.1.1 行车业务
        2.1.2 运营及维护业务
        2.1.3 旅客服务信息传送业务
    2.2 系统性能需求
        2.2.1 LTE-R系统性能需求规范现状
        2.2.2 公共安全系统视频业务性能需求
        2.2.3 业务建立可靠性
    2.3 LTE-R系统架构设计
    2.4 技术架构分析
        2.4.1 MCVideo技术架构
        2.4.2 eMBMS技术架构
    2.5 本章小结
3 铁路关键任务视频及多播承载方案的设计
    3.1 基于位置的业务流程设计
        3.1.1 位置报告
        3.1.2 位置订阅及通知
        3.1.3 位置寻址
        3.1.4 210/299动态组呼
    3.2 基于功能码的业务流程设计
        3.2.1 功能码注册
        3.2.2 功能码注销
        3.2.3 功能寻址
    3.3 基于多播承载的组通信业务设计
        3.3.1 承载调用机制选择
        3.3.2 业务流程设计
    3.4 软件设计
        3.4.1 MCVideo服务器软件架构
        3.4.2 呼叫模块状态转移
        3.4.3 传送控制模块状态转移
        3.4.4 MCInformation软件架构
    3.5 接口设计
        3.5.1 MCI-1接口
        3.5.2 MCI-2接口
        3.5.3 MB2接口
        3.5.4 MCx-1接口
    3.6 本章小结
4 铁路视频业务的功能验证及性能评估
    4.1 LTE-R静态测试平台搭建
    4.2 铁路视频业务功能验证
        4.2.1 基于位置的视频组呼业务
        4.2.2 基于功能码的视频呼叫业务
        4.2.3 使用预先分配的TMGI动态建立MBMS承载
    4.3 铁路视频业务性能评估
        4.3.1 视频呼叫建立时延
        4.3.2 呼叫建立的时间分布
        4.3.3 业务建立可靠性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
    5.1 全文总结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5)中国铁路改革对铁路贸易产品多样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贸易阶段性下滑
        1.1.2 铁路改革相对滞后
    1.2 研究范围和概念界定
        1.2.1 研究范围
        1.2.2 概念界定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1.6.1 理论研究方法
        1.6.2 实证研究方法
    1.7 本文创新
    1.8 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理论综述
        2.1.1 国际贸易理论
        2.1.2 运输经济理论
        2.1.3 制度经济学
        2.1.4 企业组织理论
    2.2 相关文献综述
        2.2.1 服务投入与贸易
        2.2.2 交通与贸易
        2.2.3 企业出口多样性
        2.2.4 国企改革与预算软约束
        2.2.5 铁路改革
        2.2.6 组织结构集中和工作负荷过载
    2.3 对现有研究的评价
第3章 铁路主辅分离对铁路出口产品偏度的影响
    3.1 引言
    3.2 改革背景
    3.3 理论模型
    3.4 实证分析
        3.4.1 数据和变量描述
        3.4.2 计量模型
        3.4.3 实证结果
        3.4.4 稳健性检验
        3.4.5 解释机理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铁路局直管站段改革对产品层面出口的影响
    4.1 引言
    4.2 改革背景与研究问题
    4.3 实证分析
        4.3.1 数据和变量描述
        4.3.2 计量模型
        4.3.3 实证结果
    4.4 稳健性检验
        4.4.1 控制异常值
        4.4.2 控制时间趋势
        4.4.3 控制产品替代弹性的影响
        4.4.4 排除外资企业的影响
        4.4.5 替换控制组
        4.4.6 控制季节因素
        4.4.7 扩展研究时段
        4.4.8 企业—产品层面的影响
    4.5 异质性检验
        4.5.1 企业所有制
        4.5.2 贸易方式
        4.5.3 产品属性
        4.5.4 企业区位
        4.5.5 动态效果
    4.6 其他潜在影响因素
        4.6.1 节日因素
        4.6.2 政策执行滞后问题
        4.6.3 关税的影响
        4.6.4 铁路与海运出口的替代效应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铁路局直管站段改革对进口的影响
    5.1 引言
    5.2 铁路调度系统在此次改革中的变化
    5.3 实证分析
        5.3.1 数据和变量描述
        5.3.2 计量模型
        5.3.3 实证结果
    5.4 稳健性检验
        5.4.1 区分货物种类
        5.4.2 区分不同的铁路局
        5.4.3 其他潜在因素对进口额的影响
        5.4.4 扩展研究时段
    5.5 解释机理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主要结论、政策建议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1.1 铁路主辅分离改革对中国铁路出口特别是偏度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6.1.2 铁路局直管站段体制改革在短期内抑制了铁路出口
        6.1.3 铁路局直管站段体制改革在短期内抑制了铁路进口
    6.2 政策建议
        6.2.1 针对铁路重启辅营业务
        6.2.2 针对铁路局治理结构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A.1 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的定义
    A.2 稳健性检验:控制其他形式的固定效应
    A.3 威尔克森符号秩检验
    A.4 2000年、2019年中国出口税则
    A.5 2018中国铁路总公司汇总资产负债表
    A.6 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
    A.7 铁路局直管站段体制改革实施过程
    A.8 部分“公转铁”推进措施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抗战胜利后四年间粤省铁路经营与建设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与选题意义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抗战以前粤省铁路从分治到整合的进程
    第一节 粤省铁路分治的形成
        一、美国方面关于省三支线的兴筑及其困境
        二、商办铁路公司对粤汉铁路广东段的修筑与经营
        三、英国势力笼罩下广九铁路的兴筑与经营
    第二节 抗战爆发前粤省铁路的整合
        一、省内整合:政治介入粤省铁路内部事务
        二、融入全国铁路系统:四大铁路管理局(工程局)合并
    第三节 抗战爆发前后粤汉广九两路接轨
        一、接轨问题的起源
        二、中央、地方与英国关于接轨问题的立场与纠缠
        三、两路接轨促成“香港通道”
    第四节 小结
第二章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对粤省铁路经营的恢复与统一管理的重建
    第一节 粤省境内粤汉、广九等路段的接收与营运初步恢复
        一、陆军第二方面军铁路接收事宜
        二、交通部驻粤人员的铁路接管
        三、粤省境内粤汉、广九等路段交通营运的恢复
    第二节 海南岛铁路之接收与初期经营
        一、日军对海南岛铁路的营建概况
        二、海南岛铁路接收乱局
        三、海南岛铁路接收初期之经营及困难
    第三节 粤省铁路统一管理的重建
        一、粤汉区铁路管理局之建立
        二、粤汉区铁路管理局在粤组织机构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抗战胜利后粤省铁路的日常经营
    第一节 粤省铁路营运与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援助
    第二节 粤省铁路经营中的主要事务
        一、机务
        二、工务
        三、财务
        四、行车
        五、警务
    第三节 客货运输状况及其进步与不足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抗战胜利后粤省铁路新工程与广东地方建设
    第一节 美援、“复兴华南”计划与粤汉区铁路
        一、打造华南“美式铁路典范”
        二、以铁路带动“复兴华南”计划
        三、“美援”的落差
    第二节 开发海南岛:海南环岛铁路之建设及窘境
        一、海南环岛铁路建设基础与建筑计划
        二、开展海南环岛铁路计划中的困难
        三、环岛铁路计划的搁置与地方民众的反应
    第三节 连通粤汉干线与广三段:建设广州西南大桥
        一、工程缘起
        二、战后路局、省府与市府合作筹筑西南大桥
        三、工程计划与中辍
    第四节 运输煤炭以济广东:狗牙洞支线建设
        一、缺煤的广东
        二、粤湘边境、粤北煤矿的早期开发与狗牙洞支线雏形
        三、支线工程开展与相关概算
        四、推进支线工程的现实困难
    第五节 小结
第五章 民国路政在广东的转换
    第一节 粤省铁路深陷经营困境
        一、财政极度困难
        二、粤省铁路工潮迭起
        三、路局高层离心离德
        四、粤汉区铁路管理局南迁广州
    第二节 广州机厂等设备人员迁台
    第三节 人民政府对粤省铁路的接管与改造
        一、接管前夕之情形
        二、粤省铁路的接管与改造过程
        三、粤省铁路交通恢复与营运展望
    第四节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7)列车调度员工作可靠性建模与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内容安排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图
2 列车调度员工作分析及人因风险机理
    2.1 调度工作概述
        2.1.1 组织机构
        2.1.2 职责范围
    2.2 列车调度员工作特性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人因失误辨识方法与应用
    3.1 人因失误定义及分类方法
        3.1.1 人因失误定义
        3.1.2 人因失误分类方法概述
        3.1.3 人因失误分类方法评论
    3.2 列车调度指挥认知行为模型
    3.3 列车调度指挥人因失误辨识方法
    3.4 应用分析
        3.4.1 人的可靠性
        3.4.2 人机交互可靠性
4 列车调度员行为形成因子分析
    4.1 列车调度员PSF提取
        4.1.1 PSF备选库建立
        4.1.2 PSF筛选
        4.1.3 PSF分类与修订
        4.1.4 PSF全面性检验与完善
        4.1.5 PSF体系构建
    4.2 PSF递阶关系分析与影响力权重技算
        4.2.1 分析原理与方法
        4.2.2 PSF递阶关系分析
        4.2.3 系统中行为形成因子影响力权重计算
5 列车调度员PSF问卷设计及人因失误概率量化
    5.1 列车调度员PSF问卷设计
        5.1.1 实际调查与分析步骤
        5.1.2 调查问卷分析
    5.2 列车调度指挥工作人员人因失误概率量化方法
        5.2.1 计算原理与方法
        5.2.2 人因失误贝叶斯网络构建
        5.2.3 应用分析与贝叶斯推理
    5.3 建议与改进后失误概率计算
6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

(8)高速铁路调度指挥系统结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高速铁路调度指挥系统概述
    2.1 国内外高速铁路调度指挥概况
        2.1.1 国外高速铁路调度指挥
        2.1.2 我国高速铁路调度指挥
        2.1.3 国内外高铁调度系统总结
    2.2 高速铁路调度系统特性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速铁路调度指挥组织管理结构分析
    3.1 高铁调度指挥管理组织体系
    3.2 高铁调度纵向组织结构分析
        3.2.1 高铁调度指挥的管理层级
        3.2.2 高铁调度纵向递阶控制结构分析
    3.3 高铁调度横向组织结构分析
        3.3.1 调度指挥管辖区段范围
        3.3.2 铁路局调度所内部人员组织
        3.3.3 铁路局调度所外部协调组织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速铁路调度指挥系统功能结构分析
    4.1 调度指挥系统功能架构及业务流程
    4.2 调度系统功能构成结构分析
        4.2.1 调度系统功能要素构成
        4.2.2 系统功能要素综合影响分析
        4.2.3 系统功能要素类别分析
    4.3 调度系统功能稳定性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速铁路调度指挥信息传递结构分析
    5.1 高速铁路调度信息概述
        5.1.1 调度信息概念
        5.1.2 调度信息分类
    5.2 调度信息传递过程分析
        5.2.1 调度系统内部信息传递
        5.2.2 调度系统与其他系统信息传递
        5.2.3 调度应急通报信息传递
    5.3 调度信息传递结构分析
        5.3.1 调度系统信息传递结构模型建立
        5.3.2 调度系统信息传递结构特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9)基于公共物品属性视角的铁路改革结构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言
    1.1 论文选题的意义和背景
        1.1.1 实践层面
        1.1.2 理论层面
    1.2 基于现象的问题提出
        1.2.1 前期铁路改革的思考
        1.2.2 公共物品属性对铁路改革可能存在的结构性影响
        1.2.3 相关问题的前期研究成果述评与继续研究的空间
    1.3 基本概念、研究范围和研究思路
        1.3.1 有关概念的界定
        1.3.2 本文研究范围
        1.3.3 研究的主要思路
2 公共物品理论文献综述
    2.1 公共物品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2.1.1 公共物品理论的早期思想和初步形成
        2.1.2 公共物品理论的建立和发展
        2.1.3 公共物品理论的新发展及研究前沿
        2.1.4 公共物品理论在中国的发展与运用
    2.2 公共物品的内涵、特征与分类理论
        2.2.1 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
        2.2.2 公共物品的定义和特征
        2.2.3 公共物品的分类
        2.2.4 公共物品的外部性及其纠正
    2.3 公共物品供给与公共投资理论
        2.3.1 公共物品市场供给不足的经济学根源
        2.3.2 公共物品政府供给的逻辑起点和原因
        2.3.3 公共领域的边界及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
        2.3.4 公共投资与公共财政
3 铁路产业特征及公共物品属性构成分析
    3.1 铁路产业特征
        3.1.1 铁路运输产品的一般特性
        3.1.2 铁路产业的一般经济属性
    3.2 铁路产业的公共物品属性
        3.2.1 铁路产业公共物品属性的若干表现
        3.2.2 铁路产业内公共物品属性的差异性
        3.2.3 铁路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属性的相互转化
    3.3 高速铁路的产品属性
        3.3.1 高速铁路的一般特性
        3.3.2 高速铁路公共物品属性的特殊表现
4 公共物品属性对铁路改革结构特性的影响分析
    4.1 公益性对铁路行业定位及可商业化程度的影响
        4.1.1 我国铁路行业属性定位的现状分析
        4.1.2 公共物品属性视角下铁路公益性的表现
        4.1.3 铁路拥挤性程度对公益性和商业性的影响
        4.1.4 铁路可商业化程度的判定及融资模式选择
    4.2 行政性对铁路政府与市场作用边界的影响
        4.2.1 运输业基础设施的市场化指数与供给方式
        4.2.2 “政府失灵”的影响及铁路投资的合理规模
        4.2.3 政府职能回归与明确铁路市场边界的意义
        4.2.4 公共物品属性要求与市场化改革取向的关系
    4.3 共用性对铁路纵向关系调整及行业重组的影响
        4.3.1 运输业普遍存在的共用品和公共中间品现象
        4.3.2 共用经济的获取及铁路公共中间品独立完整运作的意义
        4.3.3 俱乐部物品的经济分析及对铁路的启示
        4.3.4 公共中间品因素对铁路产业组织结构的影响
    4.4 公共性对铁路企业行为及法人制度的影响
        4.4.1 公共企业的界定、特征和类型
        4.4.2 铁路公共性和企业性的双重属性
        4.4.3 铁路公共物品属性的程度及对企业行为的影响
        4.4.4 我国铁路公共企业的特性及相应的制度安排
5 基于公共物品属性的国内外相关产业改革经验与借鉴
    5.1 基于公共物品属性的国外铁路改革分析
        5.1.1 国外铁路改革的基本情况
        5.1.2 改革中对公共物品属性问题的处理
    5.2 日本铁路改革的经验与启示
        5.2.1 日本铁路改革的背景
        5.2.2 日本铁路改革的目标、步骤和对公共物品属性问题的处理
        5.2.3 日本铁路改革后的公共物品属性问题辨析
    5.3 基于公共物品属性的我国其他运输业改革探析
        5.3.1 公路
        5.3.2 航运
        5.3.3 民航
        5.3.4 城市交通
6 基于公共物品属性结构性影响的我国铁路管理体制改革框架研究
    6.1 “公商分离”:行业属性分解的铁路改革分析
        6.1.1 公益性与商业性分离的分类改革探索
        6.1.2 铁路前期改革蕴藏的“公商分离”初步实践
        6.1.3 铁路“公商分离”改革的基本内容
        6.1.4 铁路商业性环节引入竞争的路径选择
    6.2 “调度公共化”:基于公共企业独立运作的铁路运输生产组织结构
        6.2.1 “调度公共化”的可行性分析
        6.2.2 “调度公共化”的案例及启示
        6.2.3 “调度公共化”与企业自给调度的比较和演化
        6.2.4 基于“调度公共化”的铁路运输生产组织结构调整
    6.3 “三分法”:产业纵向关系调整的铁路运输业重组模式
        6.3.1 基于产业链和轮轨关系的铁路纵向关系
        6.3.2 基于产业链共用性谱系的铁路“三分法”纵向关系
        6.3.3 基于“三分法”的铁路公共企业的组建及运作
        6.3.4 基于“三分法”的基础设施、运输和其他企业的组建及运作
    6.4 公共物品属性视角下的铁路行业管理架构
        6.4.1 “建营分开”的铁路行业管理职能划分
        6.4.2 铁路规制机构设置的新要求
        6.4.3 改革过渡期的政府职能
        6.4.4 相关的法律和政策环境
7 结论
    7.1 本文的主要工作、基本结论和主要贡献
        7.1.1 本文的主要工作
        7.1.2 本文研究的基本结论
        7.1.3 本文的主要贡献
    7.2 本文的创新点与有关建议
        7.2.1 本文的创新点
        7.2.2 有关建议
    7.3 本文存在的不足及尚未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整体路网条件下的铁路统一调度指挥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调度指挥模式及体系
        1.2.2 调度指挥管辖规模
        1.2.3 调度指挥协调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说明
        1.3.2 研究内容与结构
        1.3.3 研究方法
第2章 铁路运输调度指挥概述
    2.1 铁路调度指挥的内涵分析
        2.1.1 生产活动的调度指挥
        2.1.2 铁路运输生产的技术特点
        2.1.3 铁路运输的调度指挥
    2.2 国内外铁路调度指挥现状分析
        2.2.1 国外铁路的调度指挥
        2.2.2 我国铁路的调度指挥
        2.2.3 铁路调度指挥发展的影响因素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铁路统一调度指挥的总体构架
    3.1 铁路调度指挥的控制类型
        3.1.1 铁路调度指挥的本质
        3.1.2 大系统控制的基本结构
        3.1.3 铁路调度指挥的控制类型
    3.2 铁路调度指挥的管理层次
        3.2.1 组织的管理层次
        3.2.2 管理层次的影响因素
        3.2.3 我国铁路调度指挥的层次选择
    3.3 高速铁路调度指挥的专一性
        3.3.1 高速铁路运输生产的特殊性
        3.3.2 高速铁路调度指挥的特殊性
        3.3.3 高速铁路调度指挥的专一性
    3.4 我国铁路的统一调度指挥体系
        3.4.1 统一调度指挥的体系构架
        3.4.2 统一调度指挥的工作机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铁路统一调度指挥的机构设置方法
    4.1 调度指挥机构设置的影响因素和原则
        4.1.1 调度指挥机构设置的影响因素
        4.1.2 调度指挥机构设置的原则
    4.2 铁路调度指挥的机构设置
    4.3 调度指挥中心管辖范围的划分方法
        4.3.1 调度所管辖区划基本情况
        4.3.2 调度指挥中心的管辖模式
        4.3.3 调度指挥中心的合理管辖幅度
    4.4 行车调度台管辖范围的划分方法
        4.4.1 行车调度区段的管辖模式
        4.4.2 行车调度工作负荷评估方法
        4.4.3 行车调度区段管辖规模的确定方法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铁路统一调度指挥的协调方法
    5.1 系统协调的内涵及原理
        5.1.1 系统协调的内涵
        5.1.2 系统协调理论
        5.1.3 大系统的协调控制
    5.2 铁路统一调度指挥的协调分析
        5.2.1 铁路调度指挥协调的内涵
        5.2.2 统一调度指挥的工作流程
        5.2.3 统一调度指挥的协调内容
    5.3 铁路统一调度指挥的协调方法
        5.3.1 统一调度指挥的权限管理
        5.3.2 统一调度指挥的计划组织协调
        5.3.3 统一调度指挥的信息协调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四、分局列车调度系统的组织与实施(论文参考文献)

  • [1]铁路调度工作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 张毓斌. 兰州交通大学, 2020(02)
  • [2]中国共产党铁路接管工作研究[D]. 曲成举.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6)
  • [3]高速铁路调度人员作业风险管控智能化平台设计研究与实现[D]. 张芸鹏.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0(01)
  • [4]基于LTE-R的铁路关键任务视频的研究[D]. 王晴晴.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5]中国铁路改革对铁路贸易产品多样化的影响[D]. 袁航.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20(01)
  • [6]抗战胜利后四年间粤省铁路经营与建设问题研究[D]. 钟远明. 武汉大学, 2017(06)
  • [7]列车调度员工作可靠性建模与分析研究[D]. 周政. 兰州交通大学, 2017(02)
  • [8]高速铁路调度指挥系统结构分析[D]. 李凯. 西南交通大学, 2015(03)
  • [9]基于公共物品属性视角的铁路改革结构特性研究[D]. 张梦龙. 北京交通大学, 2014(07)
  • [10]整体路网条件下的铁路统一调度指挥方法研究[D]. 杨奎. 西南交通大学, 2012(10)

标签:;  ;  ;  ;  ;  

分局列车调度系统的组织实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