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机床实验教学要实用、面向未来

数控机床实验教学要实用、面向未来

一、数控机床实验教学应面向实用面向未来(论文文献综述)

李晶,姜歌东,陶岳[1](2021)在《面向智能制造的数控技术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文中研究说明智能制造背景下数控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为制造业升级提供重要保障。新数控技术人才应具有学科交叉复合融通的知识体系、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及工程社会意识。以西安交通大学为例,介绍了数控技术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举措:依托智能制造学科交叉创新实践平台,构建层次化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引入虚拟仿真技术,创新教学方式,通过竞赛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建立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真正将数控技术实验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教育部[2](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侯江华[3](2020)在《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专业改革与实践 ——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面对新世纪的机遇与挑战,培养符合社会需求、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现已成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共识和重要目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指专业认证机构针对高等教育机构开设的工程教育类专业实施的专门性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将专业改革与工程认证相对接,一方面可以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升专业内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社会合格人才,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专业知名度,有助于我国未来工程师“毕业生”获得通行国际的执业资格。本论文从机制专业人才核心能力与培养质量调查与分析入手,总结出机制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具体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以后改革的方向。结合工程认证标准,以培养机制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以校企结合为平台,以工程实际为背景,以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重构了成果导向的机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搭建起“四平台、四结合、五环节”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探索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体系的构建,完善质量持续改进措施,逐步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创新与创业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改革与实践,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知名度,为顺利通过专业认证做准备,并能够对地方本科院校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和其它工科专业学生的培养产生积极影响,为我国工程教育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提供支持。

晏明贺[4](2020)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学校机械零件数控铣削加工课程开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我国制造业不断迈向智能化、高端化,数控技术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是机械制造业。机械制造企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需求也越来越高。不但要求毕业生要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具备能够与人沟通交流、相互协作等职业能力。中职学校是为国家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应主动适应经济的发展,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对传统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作为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核心技能课程机械零件数控铣削加工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调研中职学校机械零件数控铣削加工课程教学情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机械零件数控铣削加工课程开发研究。课程开发的过程主要是通过对数控机械加工相关企业进行调研,确定中职学校数控专业面向的岗位群,然后与企业专家、企业一线工作人员进行深度访谈、探讨与交流,对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纳,确定职业能力要求,进行行动领域归纳,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进行学习领域转换,学习情境设计。以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的工作过程为导向针对学习情境提出了教学设计方案和课程教学评价方法策略。最后以综合零件的加工为例,进行微观层面的课程教学实施。通过对比实验的教学效果反馈说明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岗位意识、工作意识和职业能力,提高综合职业素质,缩短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与素质的操作者的周期,为学生毕业后满足企业的用人标准,尽快进入岗位角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王悦[5](2020)在《中职学校机械零件数控车削加工“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研究》文中指出社会经济的不断提升离不开制造业的蓬勃发展,数控技术作为现代制造技术的核心技术,是世界各国加快工业化发展以及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中职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以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掌握本专业对应职业岗位必备的知识与技能,能从事数控行业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机械零件数控车削加工作为该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教学现状仍然存有弊端,为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的研究刻不容缓。本研究由长春市睿思数控科技有限公司参与进行课程开发,创新点一是以能力为主线,建立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新课程标准;二是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与企业的需要相对接;三是过程性考核与集中考核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和考核。研究内容上,本文首先明确研究的背景及意义,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总结,界定研究中的核心概念;阐述“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及其指导意义;通过对吉林省内三所中职学校和三家企业的调研分析,发现学校当前的教学不适合学生的培养与发展,与企业的实际需求未能有效对接;为突破教学中存在的阻碍,进行中职学校机械零件数控车削加工“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建立新的课程标准,并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过程和课程评价五个阶段作为本次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最后,以机械零件数控车削加工课程中的综合零件加工实例进行教学设计,具体说明机械零件数控车削加工课程“理实一体化”的应用。

徐世东[6](2020)在《产教融合视域下数控实训项目库构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永恒的主题,本文基于XX地区机械行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且地域分散的现状,结合由此给职业学校校外开展生产实训/实践带来的诸多不便,且多数职校学生在正式上岗前,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培训和跟岗学习,导致企业培养新人成本增加等等,建设性提出了构建数控实训项目库以对接企业产品的系统解决方案,通过进一步完善数控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深化“引企入教”改革,引导企业深度参与职业学校的教学实践。本文首先就数控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需求情况,开展了新一轮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构建了生产性实训校企合作教学方案和学生动态管理机制;其次,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把“产学结合”作为提升学校教学的重要措施,将企业产品融入到数控实训项目库中;再次,采取借助1个平台(校企合作育人平台),建立2个团队(数控专业教学团队和技能大师团队),创建3个基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外企业教室实训基地”和“智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措施,数控专业课程实行一体化教学,项目选用企业的典型零件,建立了数控专业中级工、高级工、技师三级逐级提升的实训项目库,推进课程改革,形成“1+2+1”生产性实训教学模式,实现实训基地开放与共享、提升师资的技能水平等目标。上述举措对于职业教育和校企合作有着重要意义,一是做法创新:数控实训基地企业化的成功转型;二是课程建设创新:建立了企业产品导向的数控实训项目库,开发了贴标机、旋盖机、干燥机、积木螺杆等多套实训项目,作为实训教学、顶岗实习、课题开发、产品研发等项目资源。强调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统一,突出了“产教融合”的教育理念,实现了“车间即教室、教师即师傅、学生即学徒、作品即产品”格局,丰富并凸显数控技能课程的重要地位,从而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

唐跃华[7](2020)在《“理实一体化”下中职《机械CAD/CAM》教材开发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我国培养技术人才的主要途径和方法,也是为国家制造业输入人才的方式。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对职业教育包括中职教育的要求提高,学校为了顺应趋势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中职学校加入到教学改革中来。“理实一体化”是职业教育进行教学改革常用的教学方法,教材又是关系到教学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合适的教材对于教学效果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研究的主要思路是以中职学生为研究对象,结合问卷法、访谈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对中职学生专业课《机械CAD/CAM》的教材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现有课程教材存在内容繁琐,学生学习兴趣低、使用率不高的现象,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如何顺应教学改革发展的背景下,设计不同于传统《机械CAD/CAM》教材章节编排顺序的教材,而是通过划分不同模块、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模型、按照理实一体化理念进行编写的教材,让学生通过教材学习不同种类模型来掌握此门课程的知识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的研究框架内容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对本研究进行了相关的文献综述,以及研究方法、思路和实施路线的概述。第二部分是对教材开发进行了理论的概述,包括教材的概念和标准,以及对于中职、理实一体化、教材等概念的界定,教材开发的基础、原则、和意义是什么,针对本次研究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什么进行了概述。第三部分主要对本次研究进行调查,包括怎么制定调查材料(问卷和访谈提纲),怎样进行调查实施、分为哪几个阶段,接着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中职个别院校的情况进行调查,进行材料的归纳总结。第四部分,首先分析了此门课程开发的必要性,然后对教材进行了定位和制定目标,接着对教材进行编排设计(软件选择、内容框架、模块划分、教学安排、教材开发实施条件、授课方法),最后进行教材内容、目录、案例模型、模块汇总的编写。第五部分是对教材编写的案例进行实施的概述,包括设置课程实施目标、进行教学实践和教学实践效果分析。第六章节是对论文的总结和展望,总结论文的优点和不足,展望未来发展。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将教材学习内容顺序按模块化分类编排,划分为机械零件里的轴类、板类等形式的模块,既有利于学生进行系统的、条理的学习,又有利于对不同种类模型知识的掌握。本研究的最终成果结论是根据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了教材的案例,并在学生中实际应用,实践结果表明,教材案例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在了学生学习的需要,调动学生学习及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学生、教师的使用需求,辅助教师进行教学,可以为中职《机械CAD/CAM》课程作为参考。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8](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研究说明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张金叶[9](2020)在《中德工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比较研究》文中提出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带来的智能时代已经到来,全球产业的格局正呈现着以人工智能、大数据、3D打印制造、新能源等新技术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发展趋势,产业界对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更好的适应以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为核心的新经济的发展,需要加快培养一批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而实践作为工程的本质属性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实践教学也愈发受到各界关注。新工科建设的推进实施对工科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已不仅仅局限于动手能力,而且涉及到工程思维、跨界整合、创新创业以及沟通领导等综合能力。目前,我国工程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关注点仍然处于基础的动手实践能力,忽视了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重构我国工程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势在必行。本文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比较教育理论、大工程观、CDIO教育理念为理论基础,对工科院校、实践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三个核心概念进行界定。继而,对中德两国工科院校的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实践教学管理机制以及实践教学的条件和质量保障五个构成要素进行了对比研究,旨在发现德国工程教育实践教学中的先进之处。随后,以德国着柏林工业大学和卡尔斯鲁厄应用科技大学以及国内地方工科高校浙江科技学院和哈尔滨理工大学为研究对象,运用个案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对四所高校实践教学具体实施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对比德国高校在实践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分析我国地方工科高校在实践教学方面的不足之处。最后,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借鉴德国实践教学体系的经验,为我国地方工科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和更新提出建议。

刘奕[10](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二、数控机床实验教学应面向实用面向未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数控机床实验教学应面向实用面向未来(论文提纲范文)

(1)面向智能制造的数控技术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智能制造背景下数控技术人才的新要求
    1.1 具有学科交叉复合融通的知识体系
    1.2 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3 具有工程社会意识
2 数控技术实验教学改革举措
    2.1 构建层次化实验教学内容体系
    2.2 建设示范性实验平台
    2.3 信息化教学创新教学手段
    2.4 竞赛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3 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
4 结 语

(3)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专业改革与实践 ——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的来源
    1.2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具体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机制专业人才核心能力与培养质量调查与分析
    2.1 机制专业人才核心能力与培养质量调查
        2.1.1 调研问卷设计
        2.1.2 调研目的
        2.1.3 调研对象
        2.1.4 问卷质量控制
    2.2 用人单位对机制专业大学生职业能力需求分析
    2.3 机制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调查分析
        2.3.1 机制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2.3.2 机制专业学生对自身核心能力的评价
        2.3.3 机制专业学生对专业教学改革内容的选择
    2.4 机制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及改革方向
        2.4.1 机制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
        2.4.2 机制专业综合改革的方向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成果导向的机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
    3.1 调整与评价培养目标
        3.1.1 培养目标的修订
        3.1.2 培养目标的评价
    3.2 明晰支撑培养目标的毕业要求
        3.2.1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制定原则
        3.2.2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的制定及分解
    3.3 构建实现毕业要求的课程体系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搭建
    4.1 实践教学模式及实践教学环节的构建
    4.2 改革实验课程,创新实验教学模式
    4.3 搭建创新实践平台,全方位培养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
        4.3.1 加强学科实验室建设,夯实学生基本技能训练
        4.3.2 搭建课外科技活动平台,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4.3.3 推动校企合作和科教融合,完善校内外综合实践基地
    4.4 强化教师综合素质,建设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体系的构建
    5.1 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机制的构建
        5.1.1 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机制的基本框架
        5.1.2 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机制的构成要素
    5.2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方法与步骤
        5.2.1 制定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
        5.2.2 分解指标点,构建课程体系
        5.2.3 计算课程权重,构建支撑关系矩阵
        5.2.4 严格落实各项教学环节
        5.2.5 制定详细的评价计划
        5.2.6 收集数据并进行合理性确认
        5.2.7 课程达成度评价
        5.2.8 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
        5.2.9 评价结果的使用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机制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调查问卷(毕业生)
附录B 机制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调查问卷(在校生)
附录C 用人单位对机制专业大学生就业力需求的调查问卷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4)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学校机械零件数控铣削加工课程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1.现实意义
        2.理论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1.工作过程
        2.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
        3.课程开发
    (四)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五)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理论研究
    (一)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1.杜威的“做中学”理论
        2.建构主义理论
    (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范式
        1.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范式的内涵
        2.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特征
        3.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原则
        4.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流程
三、中职学校机械零件数控铣削加工课程调研
    (一)调研目的
    (二)调研方式
        1.问卷调查
        2.访谈调查
    (三)调查对象
    (四)调研结果分析
        1.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2.学生对将来从事的工作岗位不够了解
        3.教育测量与评价方式需要改进
    (五)问题解决对策
        1.教学模式
        2.教育测量与评价方式
四、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机械零件数控铣削加工课程开发
    (一)企业调研归纳典型工作任务
        1.确定专业对应的岗位群
        2.归纳典型工作任务
    (二)行动领域归纳
    (三)学习领域转化
    (四)机械零件数控铣削加工课程学习情境设计
    (五)教学设计
    (六)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学评价方法
    (七)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学资源
五、课程教学实施与效果反馈
    (一)课堂教学设计
        1.教学对象分析
        2.教学目标制定
        3.教学方法
        4.教学场所与教学设备
        5.创设学习情境
        6.教学内容
        7.教学步骤
        8.教学评价
    (二)教学效果反馈
    (三)教学反思
        1.学生方面
        2.教师方面
        3.教学资源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A 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 B 学校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 C 企业一线工作人员访谈
附录 D 综合零件的加工教学内容
致谢

(5)中职学校机械零件数控车削加工“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四)核心概念界定
        1.中职学校
        2.机械零件数控车削加工
        3.理实一体化
        4.课程开发
    (五)研究内容
    (六)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调查法
        3.个案研究法
    (七)研究创新点
        1.能力培养为主
        2.教学内容改革
        3.考核多元化
    (八)研究成果形式
二、“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本内容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本次课程开发的指导意义
    (二)情境学习理论
        1.情境学习理论基本内容
        2.情境学习理论对本次课程开发的指导意义
    (三)“做中学”理论
        1.“做中学”理论基本内容
        2.“做中学”理论对本次课程开发的指导意义
三、中职学校教学现状及企业人才需求现状调研
    (一)调研目的
    (二)调研方式
        1.问卷调查
        2.访谈调查
    (三)调研对象
        1.问卷调查对象
        2.访谈调查对象
    (四)调研结果
        1.问卷调查结果
        2.访谈调查结果
    (五)调研结果分析
        1.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2.访谈调查结果分析
四、“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
    (一)“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1.加强“双师型”教师建设
        2.提升教学效果
        3.贴合企业需求
    (二)“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
        1.能力本位原则
        2.情境学习原则
        3.学生中心原则
    (三)课程标准
        1.课程基本信息
        2.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3.课程目标
        4.课程内容
        5.考核评价
        6.教材资料
        7.实施建议
        8.教师建设
    (四)主要内容
        1.教学目标
        2.教学条件
        3.教学内容
        4.教学过程
        5.教学评价
五、综合零件加工实例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三)教学对象分析
    (四)教学方法
    (五)教学环境和资源准备
    (六)教学内容
    (七)教学实施步骤
    (八)教学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 B 企业相关人员访谈提纲
致谢

(6)产教融合视域下数控实训项目库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宏观层面:产教融合下合作机制的研究
        1.3.2 中观层面:产教融合下场所空间的建立
        1.3.3 微观层面:企业导向下产品库的建立
    1.4 研究方案
        1.4.1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图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企业产品导向下的数控实训项目库构建理论分析
    2.1 数控实训项目库的内涵
        2.1.1 数控实训项目
        2.1.2 企业产品实训库
    2.2 数控实训项目库的特点
        2.2.1 真实性
        2.2.2 阶段性
        2.2.3 功能多样性
    2.3 数控实训项目库的意义
        2.3.1 促进企业全面支持和参与中职教育
        2.3.2 有利于缩短毕业生就业适应期
        2.3.3 增强学生兴趣、提升技能
        2.3.4 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2.3.5 促进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
        2.3.6 有利于实现学校设施设备功能最大化
    2.4 数控实训的教育教学理论依据
        2.4.1 情境学习理论
        2.4.2 行动导向理论
        2.4.3 教学做合一理论
第三章 数控人才培养调研分析
    3.1 调研背景
    3.2 调研目的
    3.3 调研设计
        3.3.1 调研思路
        3.3.2 调研方式
    3.4 结果与分析
        3.4.1 人才需求分析
        3.4.2 企业对核心技能要求分析
        3.4.3 岗位群分析
        3.4.4 数控人才培养分析
第四章 数控实训项目库开发方案分析
    4.1 基于职业能力校企共同体的开发
    4.2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外企业教室实训基地”的开发
        4.2.1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生产性实训校企合作教学方案
        4.2.2 “校外企业教室实训基地”
    4.3 数控智慧互动实训室的开发
        4.3.1 智慧互动实训室建设目标
        4.3.2 智慧互动实训室实施思路
    4.4 教师团队的职能开发
    4.5 学生动态管理机制的开发
        4.5.1 生产性实习的总体要求
        4.5.2 生产性实训的组织和管理
        4.5.3 对参加生产性实训学生的基本要求
        4.5.4 学生实习岗位的调整
        4.5.5 学校对参加生产性实训实习的学生考核
第五章 数控实训项目库内容构建
    5.1 数控专业职业能力应用分析
    5.2 数控实训项目的实现过程——以“剪切块零件”为例
        5.2.1 分析企业零件
        5.2.2 提出工艺改进思路
        5.2.3 工艺改进实施过程
        5.2.4 项目取得成效
    5.3 数控实训项目库的发展
        5.3.1 数控实训项目库的建立
        5.3.2 数控实训项目选择
        5.3.3 数控实训项目制定
    5.4 数控实训项目库的应用延伸
        5.4.1 编写完成了数控活页教材
    5.5 以数控项目库构建数控人才培养模式
第六章 数控实训项目库应用实践与评估反馈
    6.1 数控实训项目库应用示例——以“旋盖机固定板零件加工”为例
        6.1.1 基于企业工作情境的教学过程
        6.1.2 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创新应用
        6.1.3 贴近企业标准的教学评价
        6.1.4 创新成效
    6.2 师资力量明显增强
    6.3 校企合作深度拓展
    6.4 人才培养质量显着提升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作者简介
    1 作者简历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 参与的科研项目
    4 实用新型专利
学位论文数据集

(7)“理实一体化”下中职《机械CAD/CAM》教材开发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进展
        一、国外研究进展
        二、国内研究进展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二、调查法
        三、实验法
    第五节 研究思路和实施路线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
        三、实施路线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教材开发理论概述
    第一节 教材的相关概念
        一、教材的定义
        二、教材的标准
        三、相关概念界定
    第二节 教材开发的相关理论
        一、教材开发的基础
        二、教材开发的原则
        三、教材开发的意义
    第三节 《机械CAD/CAM》教材“理实一体化”设计的目的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职《机械CAD/CAM》专业课课程和教材情况调查
    第一节 制定调查材料
        一、中职学校《机械CAD/CAM》课程和教材情况调查问卷设计
        二、中职学校《机械CAD/CAM》课程和教材情况访谈提纲设计
    第二节 调查实施
    第三节 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及数据分析
        一、学情和教材内容
        二、课程组织形式
        三、课程评价方式
        四、教材开发的建议或者意见
    第四节 访谈结果及数据分析
    第五节 调查总结分析
        一、现有个别中职院校《机械CAD/CAM》课程相关情况调查总结
        二、学情
        三、课程教材情况调查
        四、学校的实际情况
        五、教材开发的建议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职《机械CAD/CAM》教材开发研究的过程
    第一节 教材开发的必要性
        一、师生的发展以及对教材的需求
        二、社会的发展
        三、现有教材的不足
    第二节 教材开发的定位与思路
        一、教材定位
        二、教材思路
    第三节 教材目标的制定
    第四节 教材的编排与设计
        一、教材软件的选择
        二、教材内容框架的设计
        三、教材模块的划分
        四、教学安排及方式
        五、教材开发设计实施条件和组织策略
        六、授课方法的设计
    第五节 教材的编写
        一、教材目录的编排
        二、内容编写
        三、案例模型编写
        四、内容模块的汇总编写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职《机械CAD/CAM》课程教材案例实施与效果分析
    第一节 课程目标
    第二节 教学实践
    第三节 使用的教学效果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总结
    第二节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一:中职学校《机械CAD/CAM》课程和教材情况调查
    附件二:中职学校《机械CAD/CAM》课程和教材具体情况访谈提纲
    附录三:中职学校《机械CAD/CAM》教材实施情况使用情况调查
    附件四:中职学校《机械CAD/CAM》教材案例(针对UG NX10.0版本)
致谢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8)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9)中德工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难点和创新点
        1.4.1 研究难点
        1.4.2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工科院校
        2.1.2 实践教学
        2.1.3 实践教学体系
    2.2 理论基础
        2.2.1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2.2 比较教育理论
        2.2.3 大工程观
        2.2.4 CDIO教育理念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德工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成要素比较分析
    3.1 中德工科院校实践教学的目标
        3.1.1 中国工科院校实践教学的目标
        3.1.2 德国工科院校实践教学的目标
        3.1.3 中德工科院校实践教学目标的比较分析
    3.2 中德工科院校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3.2.1 中国工科院校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3.2.2 德国工科院校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3.2.3 中德工科院校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比较分析
    3.3 中德工科院校实践教学的教师队伍建设
        3.3.1 中国工科院校实践教学教师伍建设
        3.3.2 德国工科院校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
        3.3.3 中德工科院校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比较分析
    3.4 中德工科院校实践教学的管理机制
        3.4.1 中国工科院校实践教学的管理机制
        3.4.2 德国工科院校实践教学的管理机制
        3.4.3 中德工科院校实践管理机制的比较分析
    3.5 中德工科院校实践教学的条件与质量保障
        3.5.1 中国工科院校实践教学的条件与质量保障
        3.5.2 德国工科院校实践教学的条件与质量保障
        3.5.3 中德工科院校实践教学条件与质量保障的比较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德工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实例分析
    4.1 德国柏林工业大学(TU)
        4.1.1 引领工程发展的精英工程人才培养
        4.1.2 理论、实践、科研相融合的实践教学内容
        4.1.3 数量与质量有机统一的实践教师队伍
        4.1.4 “学生生命周期”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
        4.1.5 来源广泛的实践教学支持保障
    4.2 德国卡尔斯鲁厄应用科技大学(FH)
        4.2.1 符合社会需求的多元化工程人才培养
        4.2.2 工程全过程嵌入的实践内容设计
        4.2.3 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实践教学教师队伍
        4.2.4 完善的实践教学组织架构与制度管理
        4.2.5 企业深度参与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
    4.3 浙江科技学院
        4.3.1 对接行业需求的实践教学培养目标
        4.3.2 基础与提升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内容
        4.3.3 双师双能、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
        4.3.4 健全的实践教学管理机构和制度
        4.3.5 完备的实践教学资源及质量监控保障
        4.3.6 中德合作办学基地建设
    4.4 哈尔滨理工大学
        4.4.1 对接行业和地方经济需求的培养目标
        4.4.2 基础、专业、创新递进式的实践教学内容
        4.4.3 引进与培养并行的教师队伍建设
        4.4.4 制度化、多样化的实践教学管理
        4.4.5 完善的实践教学条件与质量保障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构建我国地方工科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对策建议
    5.1 精准定位,明确实践教学培养目标
        5.1.1 以CDIO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
        5.1.2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理念
        5.1.3 对接产业需求,厘清工程实践能力新内涵
    5.2 能力本位,探索实践教学新内涵
        5.2.1 跟踪工程学科的前沿性、交融性
        5.2.2 强化实践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性
        5.2.3 拓展实践场景的跨界性、协同性
    5.3 双师双能,建设高水平实践教师队伍
        5.3.1 专兼结合,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5.3.2 制度引导,完善实践教学教师准入及考评标准
        5.3.3 校企双向交流,积极开展实践教师进修培训工作
    5.4 规范制度,严格实践教学过程管理
        5.4.1 健全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5.4.2 建立企业参与的实践教学考评管理制度
        5.4.3 建立灵活的实践教学监控机制
    5.5 产教融合,建立协同实践育人长效机制
        5.5.1 转变观念,加快产教深度融合
        5.5.2 双向建构,打造校企协同实践育人模式
        5.5.3 资源整合,校企共建共享共同培养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获得成果
致谢

(10)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2.1 Msssive MIMO技术
    2.2 极简载波技术
    2.3 超密集组网
    2.4 MEC技术
3 总结

四、数控机床实验教学应面向实用面向未来(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智能制造的数控技术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J]. 李晶,姜歌东,陶岳.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1(10)
  • [2]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3]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专业改革与实践 ——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D]. 侯江华. 河南科技学院, 2020
  • [4]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学校机械零件数控铣削加工课程开发研究[D]. 晏明贺. 长春师范大学, 2020(08)
  • [5]中职学校机械零件数控车削加工“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研究[D]. 王悦. 长春师范大学, 2020(08)
  • [6]产教融合视域下数控实训项目库构建研究[D]. 徐世东.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2)
  • [7]“理实一体化”下中职《机械CAD/CAM》教材开发与研究[D]. 唐跃华. 贵州师范大学, 2020(12)
  • [8]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9]中德工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比较研究[D]. 张金叶.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0(02)
  • [10]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标签:;  ;  ;  ;  ;  

数控机床实验教学要实用、面向未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