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地矿部重要外事活动

1990年地矿部重要外事活动

一、1990年地矿部重要外事活动(论文文献综述)

王圆圆[1](2013)在《中国公益性地质调查事业发展史》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地质调查事业在过去一百年的发展中取得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其标志性开端可以追溯到1913年成立的北京政府工商部地质调查所。在其后的30多年里,中国地质调查工作不断开拓,初具规模,以其优良的学术氛围和坚定的科学精神以及高瞻远瞩的发展模式,为新中国地质工作建设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培养出一批优秀的人才。在早期地质调查所走出的200余人中,有49位成为两院院士。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间,整个中国的地质调查随着社会的发展起起落落,几经波折,经历了快速发展时期、大跃进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1999年4月,国家正式提出将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与商业性地质调查工作分开运行,并与同年成立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和实施国家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和矿产勘查工作。地质调查局成立以来,统一管理国家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地质基础信息资料,并向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圆满完成了为期12年的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2012年是中国地质调查事业发展100周年。本文对百年来中国地质调查事业工作进行系统梳理,以中国地质调查事业百年发展史为主线,以公益性为特点的基础地质调查事业发展为内容,按照时间发展顺序进行整理综述,将其分为1913-1950年、1950-1999年、1999-2012年三个大的时间段,并对每个时期的发展特征进行总结,探讨其在地质调查事业整体发展的作用、历史影响和社会意义,做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1950年以前,地质调查工作中优良的学术作风、开明的培养政策以及频繁的国际协作为地质事业早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社会发展,在第二时期,地质工作规模迅速扩大,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发挥基础作用,并形成了“三光荣”、“四特别”的行业精神;在新时期,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多学科的发展,中国地质调查工作取得巨大成就,形成了更为规范的工作要求和技术手段,实现了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双丰收。在此基础上,还着重对各个时期的地质工作特点进行一个比较研究,通过研究对早期科学精神的传承、地质工作发展的规律、以及地质工作步调调整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更好地建设公益性地质工作文化和促进整个地质事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刘洪滨[2](2010)在《恩师李廷栋院士——我人生的坐标》文中指出32年前是粉碎四人帮后的第二年,国家恢复了招考研究生制度,在那个科学的春天我们兴奋不已,日夜拼搏,决心投考,是那一刻确立了研修区域地质的志向,是那一刻铸定了意从恩师的愿景。我有幸以专业96分的成绩考入中国地质科学院,师从李廷栋

杨崇龙[3](2007)在《振兴云南教育的领跑者——悼念和志强同志》文中认为前年8月的一天,陈觉民同志来省人大开会,见到我时告诉我一个不好的消息:“老省长被查出肺癌,可能已经是晚期!”我一下就怔住了!和省长曾长期从事野外地质工作,给我的印象一直是身材魁梧、健壮,精力旺

林爱珺[4](2007)在《论知情权的法律保障 ——新闻传播学的视角》文中提出知情权是二战后才提出,并日益受到重视的人权,如今已成为现代信息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项民主政治权利。本文通过对现有各种知情权概念的梳理和辨析,从权利的性质出发重新定义知情权的内涵与外延,将知情权分为公法领域的知情权与私法领域的知情权。本文认为,知情权的核心思想是公众有权要求政府公开信息,其权利主体与义务主体是不平等的,权利客体是国家机关的公共信息,权利内容具有多样性,包括接受权、请求权、获得帮助权等。知情权的基础性、广泛性、多重性和公益性特征,使其具有宪法性的基本权利地位。通过对知情权的历史性考察,本文认为知情权意识源于民主、法制的进步,思想自由市场理论催生了表达自由,并确立了知情权在表达自由中的从属权利地位,宪政思想则奠定了知情权成为一项新人权的基础。透视世界主要国家的知情权制度,笔者发现,这些国家无不通过多样化的立法模式,多方面保证公共信息的畅通;媒体作为政府信息发布的重要途径,成为公众实现知情权的主渠道;知情权作为权利设置的目的之一是通过要求国家公开信息以制约政府权力,因此以政府信息公开法为核心的一系列法律共同构成知情权法律制度。本文认为,知情权制度不可能由国家机关主动构建,而只能由下而上,并主要通过民间组织和团体的力量推动国家立法。本文通过分析知情权在中国的现状,并借鉴国外立法经验,提出立足中国国情加快信息公开法制建设的设想;通过分析中国现行保密制度忽视公民知情权的弊端,主张把修改保密法与制定信息公开法结合起来;通过分析现行国家秘密鉴定制度的缺陷,主张重构国家秘密鉴定制度。没有救济的权利不是真正的权利,知情权救济是知情权法律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考察国外知情权救济的模式和特点,结合中国实际,本文提出了构建公益诉讼的知情权救济模式。贯穿全文的法律理念,是以权利制约公权力,建立服务型的责任政府,保障公民知情权的充分实现。

吴侃[5](2005)在《提高地震信号保真度处理方法研究》文中认为在大庆油田开发的中、后期,潜在油藏多为岩性油藏,因此油藏描述、储层预测等岩性勘探技术得到高度重视,这就要求地震资料处理要有较高的保真度。本项目本着科研为生产服务的宗旨,对叠前高保真去噪技术、球面扩散及吸收补偿技术、地保一致性振幅补偿技术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较大技术突破。对兴城及古龙地区的地震资料进行了保真性试验处理,见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重新处理的剖面基本上消除了非地质因素造成的振幅、频率及相位等特性差异,使真正的地质现象及其变化规律在地震剖面上得到了较好的展示,与一般处理的剖面相比具有频带宽、信噪比高、稳定地层横向能量均衡、层间信息丰富且相对关系正确等特点。对处理结果进行了波阻抗反演剖面的对比分析,经地质人员解释认为,重新反演的结果能正确反映地层沉积的规律及各地层的波组特性。与以往的反演结果相比在分辨率及保真性等方面均有较大的突破。

梁东元[6](2004)在《原子弹往事》文中提出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蘑菇云,好像都看腻了。听说"揭密""解密",就会嗤之以鼻。读这部《原子弹往事》,才发现所知其少。历史是旧的,感觉却是新的。四十多年前的屈辱艰辛,总能让我们震撼,是因为即便是扬眉吐气的今天,中华民族依然面临内忧外患。

国际合作司[7](1994)在《一九九三年地矿部主要外事活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月十日十九日,应印度矿业部的邀请,以张文岳副部长为团长,前地矿部部长孙大光为顾问的中国地矿部代表团访问了印度.张文岳副部长和印度矿业部秘书(副部长)V·克里斯南在两国地质矿产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上签了字.一月三十一日二月二十日,应越南矿业科技协会和泰国工业部矿产资源厅的邀请,由中国矿业协会秘书长郭振西率领的中国矿业协会代表团访问了越南和泰国.探讨了开展科技、经贸合作的可能性以及倡议成立“亚洲矿业协会”的意向等.

崔卫道[8](1992)在《为钨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作贡献——第二届第一次理事会以来协会工作报告》文中研究说明 各位理事、同志们: 1990年4月二届一次理事会以来,协会认真贯彻党和政府进一步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方针,为钨钼业的治理整顿、深化改革;为提高行业经济效益,推进行业技术进步;加快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合理化开展工作。坚持为政府和企业服务的方向,在政府

地矿部国际合作司[9](1991)在《1990年地矿部重要外事活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月17日~3月5日 朱训部长以中国政府特使身份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参加了冈比亚独立25周年庆典活动,以中国共产党代表身份出席了布基纳法索人民阵线第一次代表大会,并顺访佛得角、尼日尔和科特迪瓦。同5国地质、矿业部门领导人进行了会谈,商讨双边合作事宜。

二、1990年地矿部重要外事活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990年地矿部重要外事活动(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公益性地质调查事业发展史(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3 研究方法和思路
    1.4 研究成果
第2章 公益性地质调查事业概述
    2.1 公益性地质工作概念
    2.2 公益性地质地质调查事业的发展历程
第3章 1913-1950 年地质调查事业
    3.1 组织机构
    3.2 人才培养
    3.3 工作内容与成果
    3.4 社会影响和特点
        3.4.1 优中选优,培养精英
        3.4.2 治学严谨、艰苦奋斗
        3.4.3 成果斐然,国际合作
第4章 1950-1999 年地质调查事业
    4.1 组织机构
    4.2 人才培养
    4.3 工作内容与成果
        4.3.1 新中国成立后的奠基阶段(1950-1966)
        4.3.2 文化大革命及过渡时期(1966-1978)
        4.3.3 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时期(1978-1998)
    4.4 社会影响和特点
        4.4.1 与国家政治发展步调基本一致
        4.4.2 发展迅速,规模空前壮大
        4.4.3 地质精神的形成
第5章 1999-2012 年地质调查事业
    5.1 组织机构
    5.2 地质调查队伍建设
    5.3 工作内容与成果
        5.3.1 基础地质调查
        5.3.2 矿产资源评价
        5.3.3 水工环地质调查
        5.3.4 地学科技创新与对外交流
        5.3.5 地质资料公益性服务
    5.4 社会影响和特点
        5.4.1 地质事业的全面完善
        5.4.2 地质调查工作特点总结
        5.4.3 加强文化建设,增强服务意识
第6章 地质调查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研究
    6.1 早期科学精神的传承
    6.2 地质事业的发展要符合规律
    6.3 调整工作步调,转变发展方式
第7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与成果

(4)论知情权的法律保障 ——新闻传播学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文献综述
第一章 知情权概念及权利属性的辨析
    第一节 知情权定义的多样化
        一、从信息的内容和范围定义知情权
        二、从信息获取方法定义知情权
        三、从信息性质定义知情权
        四、其他定义
    第二节 知情权权利属性的论争
        一、是否属于宪法性权利之争
        二、公权利与私权利之争
        三、积极权与消极权之争
        四、知情权的其他属性之争
    第三节 从权利的性质界定知情权
        一、作为公法领域的知情权
        二、知情权是兼具自由权与社会权属性的宪法性权利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国外知情权的历史发展及其制度的主要特点
    第一节 知情权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一、“小政府”时代的公众缺乏了解政府信息的要求
        二、思想自由市场理论确立了知情权在表达自由中的权利地位
        三、宪政思想奠定了知情权成为一项新人权的基础
    第二节 知情权作为法定权利的诞生
        一、作为法律意义上的权利的提出
        二、知情权的法律特征
    第三节 国外知情权制度的主要构成及其特点
        一、知情权的制度设计与构成
        二、立法模式多样化
        三、地方和非政府组织推动知情权制度建设
        四、民主化程度越高,知情权的范围越大
        五、各国普遍建立电子政府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知情权与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
    第一节 国外信息公开制度考察
        一、信息公开的立法目的
        二、信息公开的原则
        三、公共信息中应当公开与不公开的内容
        四、信息公开的程序
    第二节 中国信息公开制度的现状
        一、信息公开制度的建设情况
        二、各地信息公开制度的缺陷
    第三节 加快信息公开制度建设
        一、尽快在基本法层面上制定信息公开法
        二、完善信息发布制度
        三、加快“电子政府”建设
    第四节 在信息公开中建构政府、媒体、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一、政府、公众信息利益的冲突与平衡
        二、政府与媒体互相独立,又互相促进与监督
        三、媒体在政府信息公开中的主渠道地位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知情权与保密权的冲突与平衡
    第一节 国外保密制度考察
        一、国外保密制度的历史演变
        二、定密的范围
        三、定密的标准
        四、定密官制度
        五、保密与公开争议的处理
    第二节 中国现行保密制度忽视了公众的知情权
        一、公民只有保密义务,没有信息权利
        二、保密范围过于宽泛
        三、定密的自由裁量权过大
    第三节 完善定密制度
        一、将修改保密法与制定信息公开法结合起来
        二、进一步缩小定密范围并使定密标准具体化
        三、定密人员专业化
        四、建立信息分割制度
        五、建立说明理由制度
        六、建立保密异议制度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构建公益诉讼的知情权救济模式
    第一节 国外知情权救济制度的考察及借鉴
        一、知情权救济的模式
        二、知情权救济制度的特点
        三、可供中国借鉴的救济制度
    第二节 中国知情权救济的现状
        一、无言的权利救济
        二、知情权救济于法无据
    第三节 构建中国知情权救济制度
        一、构建公益诉讼救济制度的必要性
        二、确立知情权救济的基本原则
        三、非直接利害关系人可以成为知情权救济的适格诉讼主体
        四、限制知情权的具体行政行为和抽象行政行为都具有可诉性
        五、法院可以采用非当事人主张的理由支持知情权请求人
        六、以司法鉴定结论作为涉密争议的认定依据
    本章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后记

(5)提高地震信号保真度处理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第一章 叠前噪声抵消技术
    第一节 噪声抵消技术基本原理
    第二节 噪声抵消技术应用效果分析
第二章 次生折射衰减技术
    第一节 次生折射干扰产生机制分析及传播规律研究
    第二节 应用实例及效果分析
第三章 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技术
    第一节 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技术基本原理
    第二节 应用实例
第四章 波动理论球面扩散校正及吸收补偿方法
    第一节 球面扩散校正方法方法原理
    第二节 应用效果分析
第五章 保真性处理试验及效果分析
    第一节 实际资料情况及分析
    第二节 处理试验综合研究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中文摘要
ABSTRACT
致 谢
导师及作者简介

四、1990年地矿部重要外事活动(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公益性地质调查事业发展史[D]. 王圆圆.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S2)
  • [2]恩师李廷栋院士——我人生的坐标[J]. 刘洪滨. 中国地质, 2010(04)
  • [3]振兴云南教育的领跑者——悼念和志强同志[J]. 杨崇龙. 云南教育(视界时政版), 2007(04)
  • [4]论知情权的法律保障 ——新闻传播学的视角[D]. 林爱珺. 复旦大学, 2007(06)
  • [5]提高地震信号保真度处理方法研究[D]. 吴侃. 吉林大学, 2005(06)
  • [6]原子弹往事[J]. 梁东元. 当代, 2004(06)
  • [7]一九九三年地矿部主要外事活动[J]. 国际合作司. 中国地质, 1994(02)
  • [8]为钨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作贡献——第二届第一次理事会以来协会工作报告[J]. 崔卫道. 中国钨业, 1992(01)
  • [9]1990年地矿部重要外事活动[J]. 地矿部国际合作司. 中国地质, 1991(01)

标签:;  ;  ;  ;  

1990年地矿部重要外事活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