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二甲氨基肉桂醛的合成

对二甲氨基肉桂醛的合成

一、对-二甲胺基肉桂醛的合成(论文文献综述)

贾利侠[1](2021)在《聚苯乙烯基复合材料催化性能研究进展》文中提出聚苯乙烯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分散性,在聚苯乙烯中引入无机纳米材料催化活性中心,通过化学键合分散在聚苯乙烯表面和微孔中,形成结构稳定的聚苯乙烯基复合催化材料。介绍聚苯乙烯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插层复合法、原位乳液生成法、溶胶-凝胶法等。以聚苯乙烯为基体,与金属化合物、金属纳米粒子和无机纳米粒子等材料通过化学键合制成聚苯乙烯基复合材料,对聚苯乙烯基复合材料在光催化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酯化反应以及电催化反应等方面的催化性能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指出未来发展方向是提高聚苯乙烯基复合材料的催化性能和重复利用率,经济、环保等问题仍然是聚苯乙烯基复合材料研究重要突破点。

白娅[2](2021)在《电化学合成芳基膦化物及内酰胺衍生物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芳基膦化物及内酰胺衍生物是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中常见的化学结构,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以及材料科学等研究领域。例如,芳基膦化物可以作为多种蛋白激酶及受体的抑制剂或激动剂用于肿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的治疗;内酰胺衍生物存在于多种天然产物中,可以作为高血压、炎症、贫血等多种疾病的有效治疗药物。芳基卤化物的磷酸化是合成芳基膦化物的常用方法之一,传统方法存在一些缺陷,如需要使用钯催化剂,反应条件剧烈,反应时间长,官能团兼容性差等;酰亚胺的选择性还原是合成内酰胺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传统方法依赖于氢化物试剂、金属还原剂或过渡金属催化剂的使用,存在过度还原,选择性差,底物适用范围小,需要加压氢气氛围等缺点。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合成化学家致力于寻求实现这两类反应的新方法。电化学合成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项新技术,与传统有机合成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无需使用氧化还原试剂;反应条件温和;通过调节电压与电流的大小可实现反应选择性的控制;同一电解装置可用于不同类型的反应,有利于实现级联反应;可克服传统合成方法中存在的某些难以解决的困难。随着电化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一些新技术例如手性电极、氧化还原介质、“阳离子池”等应用到电化学合成中,极大地提高了电化学反应的效率和应用范围。此外,电化学反应仪器也由早期的大体积复杂装置到小型家用电池,再到可以实现标准化模块化合成的反应装置(例如Electra Syn 2.0),提高了电化学合成的可操作性,为合成化学家提供了新的选择。本论文内容分为三章:第一章概述了芳基膦化物及内酰胺衍生物的药物背景及现有合成方法、有机电化学合成的特点及发展现状;第二章介绍了电化学介导的镍催化实现芳基卤化物与膦亲核试剂发生交叉偶联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芳基膦化物的合成;第三章介绍了电化学条件下对环状酰亚胺进行选择性还原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内酰胺衍生物的合成。芳基卤化物与膦亲核试剂的交叉偶联是合成芳基膦化物的一种常用方法,我们在第二章中探索了电化学在这类反应中的应用。首先,进行了条件筛选,我们以对溴三氟甲苯与亚磷酸二乙酯为模板底物,通过改变投料量、体系浓度、反应溶剂、反应时间及电极,得到最佳条件:N2保护下,使用便宜且无毒的碳电极,仅需在10 m A的小电流下室温电解3小时,即以90%的产率得到目标产物2-3a。接下来,进行了底物范围考察,将亚磷酸二乙酯作为膦试剂,考察了溴苯苯环上的各种官能团对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各种取代基包括烷氧基(OMe),烷基(Me和CF3),卤素(Cl),氰基(CN),羰基(COMe)和酯基(CO2Et)均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此外,稠合双环、稠合三环芳香族底物及芳杂环均可以以中等至较高收率得到目标产物。进一步底物范围考察表明:该体系可以用于活性较低的对氯三氟甲苯并以42%的产率得到目标产物,且亚磷酸二异丙酯、苯基膦酸乙酯及二苯基氧膦均可以作为膦亲核试剂。随后,为了考察该方法的实用性,我们将模板底物放大至1 mmol反应并以74%的产率得到了目标产物2-3a。利用这种新开发的电化学方法,我们合成了19个芳基膦化物,产率介于34%到94%之间。最后,为了研究反应机理,我们将模板底物置于加入TEMPO后的最佳条件下反应,没有监测到产物生成,推测该反应可能通过自由基中间体进行,且通过阳极和阴极协同进行,致使可以在非隔膜的电解池装置中产生具有不同氧化态的活性镍化合物,促进产物的生成。选择性还原酰亚胺是合成内酰胺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我们在第三章中探索了电化学合成在这类反应中的应用。首先,进行了条件筛选,我们将N-苯基邻苯二甲酰亚胺作为模板底物,通过对胺、电解质、溶剂、反应电流及时间的筛选,得到了最佳反应条件:以二异丙胺为碱,乙醇为反应溶剂,20 m A恒流电解2小时以94%的产率得到羟基内酰胺产物3-2a,25 m A恒流电解3小时以86%的产率得到内酰胺产物3-3a。接下来,我们对底物范围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N-芳基和N-脂肪基取代的邻苯二甲酰亚胺均可以被成功还原,表明该体系具有广泛的底物适用性;此外,烯丙基、炔丙基、环氧乙基、酯基及羰基等基团取代时均可以得到目标产物,表明该体系对敏感官能团的耐受性。随后,为了考察该方法的实用性,我们在最佳条件下对沙利度胺进行了还原并得到了相应的羟基内酰胺产物3-2w,但无法得到进一步还原的内酰胺产物3-3w;值得注意的是,将模板底物扩大至6 mmol规模,通过在20 m A恒流下反应24小时或者在30 m A恒流下反应30小时,我们可以分别以87%和82%的产率得到3-2a及3-3a,实现了目标产物的克级合成。利用这种新开发的电化学还原方法,我们合成了23个羟基内酰胺衍生物及21个内酰胺衍生物,产率介于18%到95%之间。最后,为了研究反应机理,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并得出以下结论:通过对比N,N-二异丙基乙胺、吡啶及2,2,6,6-四甲基哌啶的反应结果,发现利用能够产生α-氨基烷基自由基的胺类化合物对于促进所需的还原反应至关重要;最佳反应体系中加入TEMPO后没有监测到目标产物且用高分辨质谱检测到了TEMPO捕获自由基的分子,我们推测该反应通过自由基中间体进行;氘代乙醇及氘代二异丙胺的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所需的质子来源于乙醇及二异丙胺,且两者在反应过程存在一个快速质子交换过程。综上,通过总结芳基膦化物及内酰胺衍生物的药物应用背景及两者已有的合成方法,鉴于其在药物小分子与天然产物中的重要性及现有合成方法的不足,同时考虑到电化学合成的优势,我们开发了这两类化合物的电化学合成方法并对其反应机理进行了预测。本文介绍的两种合成方法不需要添加氧化还原试剂,采用简易的非隔膜电池,便宜且无毒的碳电极,反应时间短,反应条件温和普适,底物适用范围广,且生成的副产物少,实现了电化学条件下芳基卤化物与膦试剂的交叉偶联及酰亚胺的选择性还原,为C-P键的构建及C-O键的断裂提供了新方法,在药物合成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马航宇,张士凯,张可欣,禚悦,许方舟,李来成,吴澎[3](2021)在《果胶微胶囊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文中提出果胶微胶囊是以果胶作为主要壁材和其他成分进行组合,采用喷雾干燥法或复凝聚法制作的微胶囊。文中在简要介绍果胶与常见组分(蛋白质类、海藻酸钠、壳聚糖)进行复配的基础上,探讨喷雾干燥法、复凝聚法常见的微胶囊制作技术以及果胶微胶囊在食品、农业、化妆品、药品行业的应用进展,以期为微胶囊的研究以及工业生产提供参考和借鉴。

顾从政[4](2021)在《手性季鏻盐催化4-硝基异恶唑与β,γ-炔基-α-亚胺基酯的不对称插烯Mannich反应;凝血因子XIa抑制剂BMS-962212中间体合成方法的改进》文中提出

付星阳[5](2021)在《由膦烯酮制备β-次膦内酰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刘莉[6](2021)在《多功能轴手性双硫脲的合成及在Pictet-Spengler不对称反应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过去许多显着的催化体系都是以金属为基础衍生的有机催化体系,且依赖于手性路易斯酸和有机金属还原基催化,这为发展和优化催化不对称反应提供了丰富的途径。但利用有机分子作为反应催化剂的不对称转化继路易斯-酸金属和众多手性配体的结合催化剂后也逐渐地被发展起来,为开发具有高光学效率和立体控制水平的对映选择性催化过程提供了更多潜在性。有机胺类催化剂包括脯氨酸、胍类以及脲和硫脲类等。手性硫脲类催化剂是采用离子催化过程来促进关键C-C键的形成,催化剂与底物形成的加合物激活底物的亲电性,从而促进反应进行。近几年,手性硫脲催化剂被大量的使用在有机不对称合成中,还在食品加工、医药、农业等许多自然科学技术领域广泛应用。在课题组的研究前提下,以3-羟基-2-萘甲酸为起始原料经过多步合成具有轴手性的BINOL酸,再将其与吡咯烷胺、苄胺、苯氧基乙胺等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含多氢键、多活性中心的硫脲催化剂,并将合成的硫脲参与6-甲氧基色胺(色胺)与芳香醛为底物的不对称P-S缩合反应中。得到满意的条件:在室温下加入20mmol催化剂(9c)的剂量溶解于10m L甲苯中,苯甲酸作为添加剂反应66h,最终得到四氢-1H-吡啶[3,4-b]吲哚类化合物,得产率(82%)和ee(88%),生成物经NMR表征。同时通过扩展反应底物揭示反应适应性,结果表明合成的手性硫脲催化剂可有效催化P-S缩合反应,得到高达88%对映过量值的四氢-1H-吡啶[3,4-b]吲哚。所有产物经NMR、MS表征。

李中原[7](2021)在《α,α-二氟-β-羟基酮的合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王征,蔺庆,马宁,刘笑颖,张新颖,曹倩荣[8](2021)在《钴催化剂均相催化氢化以及脱氢反应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近年来,铁、钴、镍和锰配合物催化体系在廉价金属催化领域取得了系列进展.由于其独特的性质和出色的催化性能,钴配合物在均相催化反应中最引人注目,所涉及的(脱氢)氢化反应在学术研究和化工行业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根据氢化、转移氢化、无受体脱氢、脱氢偶联、借氢等反应类型总结了均相钴催化氢化、脱氢反应的研究进展,并概述了钴催化剂的反应性能、催化应用以及反应机理.

侯笑雨[9](2021)在《基于新型荧光碳点构建FRET探针用于体内外灵敏检测活性硫物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荧光碳点(CDs)作为一种新型的碳纳米材料,具有合成简单、发光性能好和低毒性等优点,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了应用广泛。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探针因为多重荧光分析、高灵敏度和易操作等优势,已经成为传感领域检测目标物质的重要工具。H2S和SO2作为两种重要的活性硫物质,在生命体中普遍存在且具有明显生物活性,而且在维持人体机能正常平稳运转中具有重要意义。活性硫物质中的H2S和SO2含量异常往往会导致一些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癌症和阿尔兹海默症等。因此,开发一种可灵敏检测活性硫物质的探针且在生物体内得到应用是非常有意义的。本论文基于新型荧光碳点构建FRET的探针用来检测生物体内外H2S和SO2的含量,具体工作如下:1.以邻苯二胺和对氨基水杨酸为原料,超纯水为溶剂,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发绿色荧光的CDs。利用相关的技术手段对其结构、微观形貌和光学性能进行测试研究。2.设计合成对H2S敏感的有机小分子化合物CDSDI,借助CDs的给电子能力,构建了FRET型荧光探针CDs@CDSDI,实现高选择性和高灵敏性检测生物体内外H2S。3.设计合成对SO2敏感的有机小分子化合物CDDBT,以CDs为载体,通过共价连接修饰到具有给电子能力的CDs上,制备了稳定性好、检出限低、灵敏性高的FRET型探针CDs-CDDBT,用于检测生物体内外的SO2。方法:1.以邻苯二胺和对氨基水杨酸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了发绿色荧光的新型碳点CDs;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对CDs的表观形貌、结晶构成、表面官能团等进行了表征;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光谱仪对CDs的光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并探索了CDs在不同离子强度、光照时间和pH下的稳定性。2.设计合成对H2S敏感的有机小分子化合物CDSDI,表征其结构正确后,基于CDs的给电子能力,通过静电相互作用,构建FRET型荧光探针CDs@CDSDI,可用于灵敏检测H2S。使用zeta电位、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手段探究了CDs@CDSDI的结构、光学性能,并对检测H2S的条件进行优化研究,初步探索了检测机理。通过激光共聚焦成像技术和流式细胞术考察了A549细胞对CDs@CDSDI的摄取途径及CDs@CDSDI在细胞内对不同浓度H2S的识别;采用标准MTT法研究了CDs@CDSDI的材料毒性;通过组织成像,斑马鱼活体成像和小鼠活体成像等手段评估CDs@CDSDI的在生物体内的成像效果,并且通过荧光成像变化检测组织和活体内H2S的含量。3.设计合成对SO2敏感的有机小分子化合物CDDBT,表征其结构正确后,通过共价键接枝在CDs的表面上,得到可灵敏检测SO2的FRET型探针CDs-CDDBT。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zeta电位、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手段测试对CDs-CDDBT的结构、光学性能及FRET性能;随后研究了CDs-CDDBT在不同条件对检测SO2的影响。通过激光共聚焦成像技术和流式细胞术考察了A549细胞对CDs-CDDBT的摄取途径及CDs-CDDBT与不同浓度SO2在细胞中作用的情况;采用标准MTT法研究了CDs-CDDBT的材料毒性;通过组织成像,斑马鱼成像和小鼠成像等手段评估CDs-CDDBT的在组织和体内的成像效果,并且通过荧光成像变化检测组织和活体内控制SO2的含量。。结果:1.合成的CDs是形态均匀的球形或准球形材料,粒径位于4-5 nm左右,表面富含羧基、氨基等基团,具有良好的水溶性、生物相容性和光稳定性。2.构建的复合材料CDs@CDSDI可以形成有效的能量共振转移(FRET)体系,该体系在宽pH范围内展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对H2S具有特异且灵敏的响应,90 s快速到达反应平台期,并且在pH为7.4时,荧光信号最强,该体系对H2S的检测范围为0.00-25.0μmol/L,检出限为1.495μmol/L。CDs@CDSDI在细胞,组织,斑马鱼和小鼠体内都具有良好成像效果,同时可依赖荧光变化监测细胞、组织及活体内的H2S的变化,效果显着,即CDs@CDSDI探针可在体内外灵敏的检测H2S。3.设计并成功合成SO2小分子探针CDDBT,基于CDs构建FRET型的SO2灵敏探针(CDs-CDDBT),该探针利用有效的FRET,实现对SO2高效灵敏的检测,可超快速灵敏检测SO2,该荧光探针在宽pH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并且在pH为7.4的时候,荧光信号最强,研究表明CDs-CDDBT体系荧光比值在SO2浓度0.00-40.0μmol/L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对SO2的检出限为0.701μmol/L。CDs-CDDBT在细胞,组织,斑马鱼和小鼠体内都具有良好成像效果,同时可依赖荧光变化监测细胞、组织及活体内的SO2的变化,效果显着,表明CDs@CDDBT探针可在体内外灵敏的检测SO2。结论:本论文使用简单绿色的方法,合成了稳定性高、水溶性好、毒性低的新型碳点CDs,设计并成功合成了可对活性硫H2S和SO2识别的小分子探针CDSDI和CDDBT。以该碳点作为光学供体,通过静电结合受体CDSDI或共价连接受体CDDBT,分别构建了可对H2S和SO2进行灵敏检测的FRET探针,由于体系的优良性质,最终应用到了细胞、组织和活体中FRET成像,并通过FRET现象可检测细胞、组织及活体中H2S和SO2的含量,实验效果显着。

韩帅博[10](2020)在《新型二氟化硼β-二酮络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文中认为姜黄素的发现距今已有250余年的历史。研究发现姜黄素以及类似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降血脂等多种生物活性。近年来,它们在荧光染料和荧光探针等方面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值得注意的是,将姜黄素中β-二酮结构进一步修饰为硼氟络合物时,由于形成了更大的共轭体系,从而导致分子荧光发射发生红移。因此,姜黄素硼氟β-二酮络合物作为一种新型的长波长发射荧光团,在光动力学治疗和生物成像等方面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姜黄素硼氟β-二酮络合物被发现可以有效地标记阿尔茨海默病中的β-淀粉样蛋白。近年来,对姜黄素及其类似物硼氟络合物的研究正逐渐成为有机荧光材料领域新兴的研究热点之一。但是,姜黄素及其类似物硼氟络合物在结构多样性方面受到一定限制。此外,其两端推、中间拉的π共轭结构在荧光量子产率等方面也不是非常理想。在本论文的前期研究中,我们发现由于姜黄素硼氟β-二酮络合物与菁染料同样具有推拉电子和π共轭结构,它们在性状和荧光特性方面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如长波长发射和高摩尔消光系数等),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区别(如斯托克斯位移大小等)。因此,本论文的核心研究内容是设计与合成一系列结构新颖的同时具有花青素和姜黄素硼氟络合物结构特征的分子,从而得到长波长荧光发射,荧光量子产率高、斯托克斯位移大、结构衍生性强等性质更为优异的荧光团。本论文的第二章研究工作包括含有胺基的姜黄素类似物与其硼氟络合物的合成,及其溶液/固(晶)体荧光性质的测定;第三章的研究工作包括一系列结构新颖的二氟化硼β-二酮络合物的合成,及其溶液荧光性质和生物成像应用的研究;第四章的研究工作包括一系列具有固体荧光的新型β-二酮络合物的合成,及对其溶液/固体荧光性质的研究。具体内容如下所述。本论文第二章根据文献报道方法,合成了4种含有二甲基氨基和二苯基氨基的姜黄素类似物以及硼氟络合物,首次培养得到了两种姜黄素类似物的单晶,并对其溶液和固体荧光性质进行了测定。研究表明该系列化合物的溶液荧光表现出典型的分子内扭转电荷转移(TICT)特性。对姜黄素类似物的晶体结构分析显示,氨基的不同取代基(甲基和苯基)对于姜黄素类似物的分子堆积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由于二苯基氨基上破坏了分子的共面性,从而导致二苯基氨基衍生物固体荧光明显增强。结构类似的二苯基氨基姜黄素硼氟络合物也表现出了固体荧光特性。该研究结果为后续章节中新型硼氟二酮络合物的设计合成以及通过结构修饰调控其固体荧光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本论文第三章首先设计并合成了一种由姜黄素类似物(二甲氨基)和菁染料(N-甲基苯并噻唑鎓)杂合的硼氟β-二酮络合物原型荧光分子,并对其溶液荧光性质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该化合物是一种具有高荧光量子产率、高摩尔消光系数和较大的斯托克斯位移的长波长发射荧光团。根据建立的合成方法,本研究进一步合成了4种含有N-甲基苯并噻唑鎓以及N-甲基喹啉鎓结构的硼氟β-二酮化合物;此外,通过延长共轭聚次甲基链,还得到2种荧光波长进一步红移的荧光分子。荧光测定结果显示这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优良荧光性质的长波长发射荧光分子。细胞成像实验表明,这种类型的新型荧光化合物毒性较小,能够有效的进入细胞,并对特定的细胞器—内质网进行染色,是一种新型的内质网红色荧光探针。本论文第四章根据二苯基氨基对姜黄素硼氟β-二酮络合物分子共面性和固体荧光的影响,在新型杂合硼氟β-二酮分子中不同的位点去引入苯基,设计并合成了2种具有固体荧光性质的新型硼烷β-二酮化合物,对它们的溶液/固体荧光性质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显示该系列荧光团在不同溶剂中仍然具有很高的荧光量子产率,说明引入的苯基并没有通过旋转造成激发态能量耗散。但是,由于苯基取代基对分子共面性的影响,该系列化合物具有明显的红色固体荧光。

二、对-二甲胺基肉桂醛的合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二甲胺基肉桂醛的合成(论文提纲范文)

(1)聚苯乙烯基复合材料催化性能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聚苯乙烯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2 聚苯乙烯复合无机纳米材料的选择
    2.1 金属化合物材料
    2.2 金属纳米粒子材料
    2.3 无机纳米粒子材料
3 聚苯乙烯基复合材料的催化性能
    3.1 光催化反应
    3.2 酯化反应
    3.3 催化还原反应
    3.4 催化氧化反应
    3.5 电催化反应
4 结论

(2)电化学合成芳基膦化物及内酰胺衍生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芳基膦化物研究现状
        1.1.1 芳基膦化物及其药物背景
        1.1.2 芳基膦化物的合成现状
    1.2 内酰胺类化合物研究现状
        1.2.1 内酰胺类化合物及其药物背景
        1.2.2 内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现状
    1.3 电化学合成的特点及其研究现状
        1.3.1 电化学合成的特点
        1.3.2 电化学合成的研究现状
    1.4 电化学合成芳基膦化物及内酰胺的目标及意义
第2章 电化学介导镍催化合成芳基膦化物
    2.1 课题设计
    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2.1 条件优化
        2.2.2 底物拓展
        2.2.3 应用研究
        2.2.4 机理研究
    2.3 小结
    2.4 实验部分
        2.4.1 实验用试剂与仪器
        2.4.2 实验步骤与谱图数据
第3章 电化学介导合成内酰胺衍生物
    3.1 课题设计
    3.2 原料合成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条件优化
        3.3.2 底物拓展
        3.3.3 应用研究
        3.3.4 机理研究
    3.4 小结
    3.5 实验部分
        3.5.1 实验用试剂及仪器
        3.5.2 实验步骤与表征数据
结论与展望
创新点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I 全文图示总结
    附录 II 产物核磁谱图
    附录 III 新化合物一览表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多功能轴手性双硫脲的合成及在Pictet-Spengler不对称反应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手性及不对称反应的意义
    1.2 有机小分子催化机理概述
        1.2.1 烯胺/亚胺催化
        1.2.2 卡宾催化
        1.2.3 相转移催化
        1.2.4 氢键活化
    1.3 有机小分子催化不对称反应研究进展
        1.3.1 氨基酸及肽类催化的不对称反应研究进展
        1.3.2 酰胺类催化的不对称反应研究进展
        1.3.3 轴手性联萘类催化的不对称反应研究进展
        1.3.4 硫脲类催化剂的不对称反应研究进展
    1.4 手性催化剂催化Pictet-Spengler环化反应的研究进展
    1.5 本文的选题意义及主要工作
        1.5.1 研究意义
        1.5.2 主要工作
第二章 多功能轴手性双硫脲催化的设计合成
    2.1 引言
    2.2 实验准备
        2.2.1 实验药品
        2.2.2 实验仪器
    2.3 催化剂的合成
        2.3.1 原料的制备
        2.3.2 催化剂的制备
        2.3.3 催化剂的数据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轴手性双硫脲催化剂催化色胺与芳香醛的Pictet-Spengler反应
    3.1 引言
    3.2 实验
        3.2.1 实验仪器
        3.2.2 实验药品
    3.3 色胺(6-甲氧基色胺)与芳香醛的Pictet-Spengler反应
    3.4 6-甲氧基色胺与芳香醛的Pictet-Spengler反应条件优化
        3.4.1 催化剂的筛选
        3.4.2 催化剂用量的筛选
        3.4.3 反应溶剂的筛选
        3.4.4 反应时间及温度的优化
        3.4.5 添加剂及用量的筛选
        3.4.6 反应底物的扩展
    3.5 化合物的数据分析
    3.6 可能的反应机理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 部分化合物谱图

(8)钴催化剂均相催化氢化以及脱氢反应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氢化反应
    2.1 醛、酮的氢化
    2.2 酯和羧酸的氢化
    2.3 腈和亚胺的氢化
    2.4 氮杂芳烃的氢化
    2.5 CO2氢化
    2.6 酮(醛)、亚胺、腈和氮杂芳烃的转移氢化
3 脱氢转化
    3.1 脱氢反应
    3.2 脱氢偶联反应
4 借氢反应
    4.1 N-烷基化反应
    4.2 C-烷基化反应
5 总结与展望

(9)基于新型荧光碳点构建FRET探针用于体内外灵敏检测活性硫物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新型荧光碳点的制备及光学性质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CDs的制备与表征
        1.3 CDs的性能测试
    2 结果与讨论
        2.1 CDs的结构表征
        2.2 CDs的光学性质研究
    3 小结
第二部分 基于FRET机制荧光探针的构建及精准检测H_2S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CDs@CDSDI的构建和表征
        1.3 CDs@CDSDI的光学性质测试
        1.4 细胞实验
        1.5 组织成像实验
        1.6 动物成像实验
    2 结果与讨论
        2.1 CDs@CDSDI的表征
        2.2 CDs@CDSDI对HS~-的检测
        2.3 细胞实验
        2.4 组织成像实验分析
        2.5 动物成像实验分析
    3 小结
第三部分 基于FRET机制荧光探针的构建及精准检测SO_2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CDs-CDDBT的制备与表征
        1.3 CDs-CDDBT的光学性质测试
        1.4 细胞实验
        1.5 组织成像实验
        1.6 动物成像实验
    2 结果与讨论
        2.1 CDs-CDDBT的制备
        2.2 CDs-CDDBT对HSO_3~-的检测
        2.3 细胞实验
        2.4 组织成像实验分析
        2.5 动物成像实验分析
    3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10)新型二氟化硼β-二酮络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姜黄素的化学结构及生物活性
    1.2 姜黄素类似物以及硼氟络合物的生物活性
    1.3 姜黄素以及类似物的荧光性质的应用
        1.3.1 姜黄素的荧光性质的应用
        1.3.2 姜黄素类似物的荧光性质的应用
    1.4 姜黄素硼氟络合物的荧光性质的应用
        1.4.1 姜黄素硼氟络合物在近红外区域的应用
        1.4.2 姜黄素硼氟络合物在化学传感器领域的应用
        1.4.3 姜黄素硼氟络合物在超分子化学领域的应用
        1.4.4 姜黄素硼氟络合物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1.5 花菁染料的概述
        1.5.1 花菁染料的分类
        1.5.2 花菁染料的应用
    1.6 结构新颖的二氟化硼β-二酮类化合物设计与合成
    1.7 硕士论文研究内容
第2章 含有苯胺的姜黄素及其硼氟络合物的合成及荧光性质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2.2.2 中间体1以及产物2–5的合成与表征
        2.2.3 化合物2–5的荧光测试方法
        2.2.4 化合物2–3的单晶培养
        2.2.5 化合物2–3的X射线单晶衍射数据
        2.2.6 化合物2–5的理论计算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溶剂体系对化合物2–3荧光性质的影响
        2.3.2 化合物2–5固态荧光、紫外吸收及寿命性质
        2.3.3 化合物2–3的单晶数据分析
        2.3.4 化合物2–5的结构计算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新型二氟化硼β-二酮络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3.2.2 化合物12的合成路线
        3.2.3 中间体6–11的合成与表征
        3.2.4 产物12–18的合成与表征
        3.2.5 化合物12–18的荧光测试方法
        3.2.6 化合物12–18的理论计算方法
        3.2.7 细胞培养以及荧光成像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中间体(6,8)的合成方法研究
        3.3.2 原型化合物12的衍生多样性
        3.3.3 原型化合物12的荧光性质
        3.3.4 原型化合物12的A片段衍生物化合物13的荧光性质
        3.3.5 原型化合物12的B片段衍生物化合物14–16的荧光性质
        3.3.6 原型化合物12的E片段衍生物17–18的荧光性质
        3.3.7 N-甲基苯并噻唑鎓取代基类化合物12,17的生物成像测试
        3.3.8 N-甲基喹啉鎓取代基类化合物13,18的生物成像测试
        3.3.9 化合物12–13以及17–18的液体紫外吸收
        3.3.10 化合物12–13以及15–18的理论计算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具有固体荧光性质的新型β-二酮络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4.2.2 化合物23的合成路线
        4.2.3 中间体19–22的合成与表征
        4.2.4 化合物23–24的合成与表征
        4.2.5 化合物23–24的荧光测试方法
        4.2.6 化合物14,23–24的理论计算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化合物14,23–24的固体紫外吸收与荧光性质的研究
        4.3.2 化合物23–24的溶液荧光性质研究
        4.3.3 化合物14,23–24的理论计算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论文中合成的化合物
附录 B 论文图表索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所获荣誉
致谢

四、对-二甲胺基肉桂醛的合成(论文参考文献)

  • [1]聚苯乙烯基复合材料催化性能研究进展[J]. 贾利侠. 塑料科技, 2021(12)
  • [2]电化学合成芳基膦化物及内酰胺衍生物的研究[D]. 白娅. 吉林大学, 2021(01)
  • [3]果胶微胶囊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J]. 马航宇,张士凯,张可欣,禚悦,许方舟,李来成,吴澎. 饮料工业, 2021(04)
  • [4]手性季鏻盐催化4-硝基异恶唑与β,γ-炔基-α-亚胺基酯的不对称插烯Mannich反应;凝血因子XIa抑制剂BMS-962212中间体合成方法的改进[D]. 顾从政. 上海大学, 2021
  • [5]由膦烯酮制备β-次膦内酰胺研究[D]. 付星阳. 北京化工大学, 2021
  • [6]多功能轴手性双硫脲的合成及在Pictet-Spengler不对称反应中的应用[D]. 刘莉.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2)
  • [7]α,α-二氟-β-羟基酮的合成研究[D]. 李中原.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2021
  • [8]钴催化剂均相催化氢化以及脱氢反应的研究进展[J]. 王征,蔺庆,马宁,刘笑颖,张新颖,曹倩荣. 中国科学:化学, 2021(08)
  • [9]基于新型荧光碳点构建FRET探针用于体内外灵敏检测活性硫物质[D]. 侯笑雨.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10]新型二氟化硼β-二酮络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D]. 韩帅博.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对二甲氨基肉桂醛的合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