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理论争议综述

编辑理论争议综述

一、编辑学理论争鸣综述(论文文献综述)

李广欣[1](2019)在《求实而蹈远,砥砺以前行——编辑学理论探索与发展70年回溯》文中研究指明编辑学作为起源于、成形于、繁荣于华夏大地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学科,其理论研究在1949年即埋下理想的种子。历经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涵养蓄力,80年代的建树性探索,90年代的专业化发展,新世纪以后的理论争锋与现实转向,编辑学理论研究逐步树立自信,积累了丰硕成果,并展现出坚持社会主义特色、紧密联系文化和出版事业实际、善于包容又勇于反思、始终与国家发展同呼吸共命运的品质,其必将在新时代的历史机遇下再上层楼。

姬建敏[2](2015)在《邵益文的编辑学研究及其贡献》文中研究表明邵益文是我国编辑学研究的重要参与者、推动者、组织者,是我国最早投入编辑学研究的几个人之一。他提倡"一切为了读者"的编辑观,认为编辑以读者为中心就要为读者打算,要事事处处为读者着想;他倡导编辑活动的"二优律",坚持以优选、优化为手段分析编辑活动的基本矛盾;他注重编辑主体的研究,强调编辑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他重视编辑学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主编了我国第一部以普通编辑学命名的专着,推动了普通编辑学研究的深化。他注重编辑学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总结,助推了编辑学研究的发展和繁荣。他还在编辑概念的界定、编辑出版教育研究、编辑学的学术交流等多个方面功绩卓着。

姬建敏[3](2013)在《编辑学研究的现实路径探寻——从中国编辑学会历届学术年会与理论研讨会主题出发》文中研究表明1992年以研究编辑学、开展学术活动为己任的中国编辑学会在北京成立。成立后的学会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术活动,尤其是学术年会和理论研讨会,其主题关注社会现实,重视编辑学实践、理论中的热点、大事。探寻20年学术年会和理论研讨会主题的变更,可以发现:编辑学研究的现实路径是从现实出发,与时俱进,理论联系实际。寻着这条路径,不仅可以清晰地再现在编辑学会领导下编辑学研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向纵深发展的学术脉络,还可以完整地呈现最近20多年中国编辑学研究的整体图景。

李晓宪,邱剑荣,李晴慧,郑芳,何培森,姚峰,詹东,李伟[4](2009)在《新中国体育学术(科技)期刊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学术(科技)期刊的发展阶段及特点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研究认为,新中国体育学术期刊的发展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初创时期(1949—1965年);停滞时期(1966—1978年);恢复与调整时期(1978—1994年);迅速发展时期(1995年至今)。对近年来我国体育学术期刊的学术环境、办刊理念、学术期刊评价及自身发展规律等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讨论,在对未来发展做出基本判断的基础上提出发展路径。

余柏青[5](2019)在《《历史教学》(1951-2010年)研究 ——以中学历史教学的考察为重点》文中指出《历史教学》创办于1951年1月,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创办的历史学刊物。至2010年12月,该杂志已出版613期。它以基础性、思想性和学术性为指导原则,始终坚持科学、严谨和务实的办刊风格。自创刊以来,它为繁荣国家历史教学及史学研究,建立史学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推动历史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以及促进国内外学术研究交流等,均作出突出贡献。此前,学界只是零星地、局部地研究《历史教学》,还没有系统地、深入地对其进行研究。为丰富中学历史教学内容,拓宽中学历史教学研究领域,强化历史教学、历史教科书与历史研究三者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揭示中学历史教学与相关学术研究之间的逻辑关系,作者对《历史教学》60年的发展进行了整体研究。《历史教学》是在以下四个背景下创办起来的:第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国家文化教育政策的指导,京津地区的几位历史学者敏锐地感觉到历史教师对唯物史观的迫切需求,因此创办一种专供历史教师阅读的刊物,《历史教学》应运而生。第二,知识分子心态使然。新中国成立使知识分子对未来充满期望,他们经历了国民党政权的腐败,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主动紧跟政治,渴望跟上时代的变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第三,《历史教学》创刊申请得到了天津军政委员会批准,在办刊过程中又得到天津市军管会文教部部长黄松龄的大力支持;第四,李光璧、傅尚文、杨生茂等七位同人的共同努力。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一份同人刊物《历史教学》就此诞生,并且很快走上良性发展轨道,成为中学历史教学杂志领域的一面旗帜。《历史教学》的读者群体主要是中学历史教师、高等师范院校历史系专业师生、历史教学研究工作者、教研员等。据不完全统计,5901位署名作者在《历史教学》共发表了10546篇作品。《历史教学》的作者群体主要集中在京津地区,而稿源又集中来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编辑室、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历史教学》编辑部等三个单位。其组织架构可以从下列四个时期来进行分析:1951年1月创刊到1954年8月属于同人办刊时期。1954年9月到1959年这段时期属于天津市人民出版社管理时期。1959至1966年、1979年复刊后至1985年,这两个时期属于天津市教育局管理。1986年开始至2010年这段时期属于天津新闻出版局管理时期。1951年1月到1966年6月是《历史教学》的特色形成和曲折发展时期。这个时期分同人办刊、政府改造、曲折发展三个阶段。同人办刊阶段,知识分子办刊主动紧跟政治形势,在“教”与“学”方面还保留着民国时期的特点。政府改造以后,天津人民出版社成立第三编辑室,专门负责编辑《历史教学》。该时期的“大家小文章”“问题解答”等学术性研究文章,“看似写来不难”“结果非高手莫办”,至今都传为美谈。1959年到1966年6月是《历史教学》曲折发展时期。由于连续的政治运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历史教学》被迫停刊。1979年1月到1990年3月是《历史教学》缓慢恢复和特色重建时期。1979到1985年是《历史教学》的复刊阶段。该阶段主要是教学和史学领域的拨乱反正,中学历史教学和学术研究逐步得到恢复;1986到1990年3月是《历史教学》特色重建时期。这个阶段重建教学特色后,学术研究文章发表对杂志发展而言存在着两难处境。1991年4月到2001年3月是《历史教学》继续偏重教学与学术“滑坡”时期。前期,杂志研究突出以能力为核心的考试测量与评价,并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培养中学历史学科思维能力的途径。后期,由于杂志管理失控,编辑出现许多乱象,学术论文弱化的趋势明显。在同类刊物崛起及网络迅猛发展的双重冲击下,《历史教学》逐渐失去其竞争优势。2001年3月到2010年12月是《历史教学》平稳过渡和“黄金”发展时期。这个时期又分为平稳过渡、“黄金”发展、分刊后继续发展三个阶段。2001年3月到2002年1月是《历史教学》平稳过渡阶段,它呈现“不温不火”状态;2002年2月至2006年12月是《历史教学》发展的“黄金”阶段。杂志编辑部组织对课程标准和“一标多本”教材进行讨论,将受众群体聚焦到《历史教学》平台;发表与中学历史教学关系密切的研究性学习案例和“听课随笔”,以引领中学历史教学;发表中青年专家访谈录,使学术研究与中学历史教学有机结合。2007年1月以后分中学版和高校版,《历史教学》得到持续性的发展。《历史教学》从创刊以来的发展变化历程折射出国家意识形态变化及其对出版物的影响。在1957-1978年,由于受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影响,《历史教学》紧跟国家政策形势的变化,导致杂志的内容有时出现偏离历史教学与研究的轨道。一本杂志能坚持办刊多年,而且现在还在良性健康地发展,这在中国近现代出版史上比较少见。一方面,由于政治体制的原因,将同人刊物纳入到国家计划经济体制管理之中,由国家提供办刊经费,这是一本杂志赖以生存的基础。另一方面,杂志受到意识形态的制约。杂志在发展过程中的跌宕起伏,它不完全是市场反映的结果,杂志的发展主要依靠党和国家的支持。研究《历史教学》不但要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教学与学术研究的变化特点,而且要从中透视在中国政治变化的背景下,知识分子们的心态及思想变化动态。《历史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总结其发展历史,终为中学历史教学服务;教学文章要抓教改典型,抓教学的前沿问题,使杂志发挥引领作用。《历史教学》兼顾历史研究与学术研究,采用高校版与中学版的办法解决学术研究与教学研究并重的问题。中学版是《历史教学》的根基和发行量的基本保证,保持中学版的内容和质量是这本杂志能够存活的关键所在。历史教学社与天津古籍出版社合并,严重制约着杂志的发展。《历史教学》被某所大学收入麾下,或是转移到经济效益较好的出版社。无论哪种归宿,对《历史教学》都是福音。

张国辉[6](2020)在《林穗芳的编辑学研究》文中提出林穗芳是在编辑学界、业界均获得显着成绩的一代大家,他在多年从事编辑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较早地参与到编辑学理论研究之中,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编辑学研究从发韧到勃兴,从争鸣到深入的整个进程,其研究带有普遍的时代印记和中国特色,也具有知行合一、理论与实践交融的个性风格。他的编辑学研究成就主要集中在以基础概念、基本范畴、史学问题为中心的基本理论研究,以编辑流程、规律特点和技术操作为中心的编辑实践研究,以及以行业规范、出版改革为中心的编辑规范研究等领域。这些成果构建形成了其根基扎实、脉络明晰的编辑学思想体系。

邵益文[7](2008)在《30年编辑学研究综述》文中研究表明一、改革开放为编辑学开辟了新的航道"文化大革命",把许多东西都颠倒了。出版界批了17年"黑线专政",大批出版物被贬为毒草,编一本《新华字典》,要总理亲自提出;四大古典文学名着的出版,要总理亲自批准;要姚雪垠把长篇

张莹莹[8](2011)在《《音乐周报》十年发展研究(2000-2009)》文中提出本文研究是以2000-2009年《音乐周报》原件为文本,全面考察其创办背景,梳理报纸的基本情况,深层揭示其形式和内容背后所蕴含的音乐学和编辑学价值。揭示《音乐周报》办报的规律和方法。体现《音乐周报》与中国当代音乐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拟采用编辑学研究相关的历史的方法、分类的方法、比较法、社会调查法、科学抽象法、功能研究法等方法。通过研究发现《音乐周报》在办报过程中内容和形式的安排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规律性。形式上,版面大小和版式形态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风格统一的,比较明显的变化是伴随着主编人员的变换而出现版式风格、版面大小的明显改变。十年间两次全新改版是明显的分界线。内容上,基本内容的设置在很长时期内保持稳定。2010年的改版,内容出新、变化大。周报编辑队伍的建设具备了专业性的特质。作者群以本报记者及专业音乐工作者为主。读者人数没有被充分拓展,其音乐权威大报的价值没有被充分利用。因此,周报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和读者调查力度,使报纸内容尽量符合读者的期望、加大发行量和社会影响力。重要新闻的设置和内容选择上是有规律可循的。重要报道是与“音协”工作重点同步的,音协在某一时期的工作重点,是周报头条新闻选择的风向标。把十年内所有的头条新闻进行归类,发现大概都集中在十几个类别之中,有一定的规律性。《音乐周报》十年来对“引导中国音乐界发展的方针政策、不同音乐品种的发展、音乐创作、音乐教育、全国大型音乐活动、学术研究、重大社会活动(节日、突发事件等特殊事件)、能够保障音乐事业良好发展的事项以及边缘音乐文化”的关注和推动是不遗余力的;其“音乐评论”栏目新颖、涉及面广、观点鲜明、争鸣自由、组织有序。《音乐周报》的功能和作用,十年来除起到对各方面音乐新闻进行及时报道和信息解读的作用外,还有指明中国音乐前进方向、记录音乐发展历程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发现并揭露音乐界存在的问题、界定问题、把问题明朗化、提示解决问题的途径,具有辅佐中国音乐良性发展的功能。

李静[9](2017)在《近五年我国编辑史研究综述》文中认为近五年来,我国编辑史研究成果丰硕,既有从宏观角度对特定历史时期编辑学学科史、思想史所做的综合性研究,也有从微观角度对图书文献、编辑家、编辑学家的具体分析。学科史、学术史、思想史研究,成就突出,代表作是《中国编辑学研究60年(19492009)》和《中国编辑思想史》。文献类书研究涉及内容丰富,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编辑家研究,突破了名家范围,扩大了研究视域。编辑学家研究是近五年的亮点,它通过梳理相关人物的学术贡献,厘清了编辑学发展的脉络,凸显了编辑学研究的成就。

郭妍[10](2018)在《中医药期刊史研究》文中认为中医药期刊是记录和保存中医药知识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医药学术传播与交流的重要媒介。研究中医药期刊的总体发展史,既能够反映中医药学术发展的某些特点,又能够揭示中医药学术交流的特征和趋势。鉴于此,本研究系统梳理了中医药期刊的发展历程,阐述了中医药期刊在发展进程中呈现的各种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医药期刊发展的总体趋势,对中医药期刊在中医药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评价,并尝试探寻中医药期刊发展的方向。本研究搜集从1897年至2017年出版的中医药期刊共568种,考察期刊创刊数量,并按照中国近现代历史分期作为参照系,将中医药期刊的发展历程分为七个阶段,即萌发期(1897年-1920年)、数量上的繁盛期(1921年-1937年6月)、低谷期(1937年7月-1949年9月)、恢复期(1949年10月-1959年)、曲折发展期(1960年-19 75年)、复兴期(1976年-1995年)、平稳发展期(1996年至今)。本研究从形式特征、类别分布特征、刊名特征、内容特征等方面阐述了中医药期刊的发展特征。其中形式特征从中医药期刊生存状态、刊期情况、地域分布情况和文章合着情况等方面进行论述,类别分布特征从中医药期刊的总体类别情况和中医药学术类期刊的学科分布情况等方面进行论述,刊名特征从中医药期刊刊名的变迁和深刻寓意等方面进行论述,内容特征通过考察各个发展阶段的栏目设置情况予以呈现。在阐述中医药期刊发展历程和发展特征的基础上,本研究对中医药期刊发展的总体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论述,阐述了中医药期刊传播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知识、促进中医药学术交流、助力中医药教育事业发展、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并指出中医药期刊在发扬中医药传统特色、鼓励学术评论与争鸣、促进中医药知识普及推广、保障文章质量和专题策划等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而探寻中医药期刊的发展方向,以期为中医药期刊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更好地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服务。

二、编辑学理论争鸣综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编辑学理论争鸣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求实而蹈远,砥砺以前行——编辑学理论探索与发展70年回溯(论文提纲范文)

1 在涵养蓄力中定方向、明宗旨
2 面向“编辑有学”开展创建性理论探索
3 基于学科发展实现理论的专业化、深入化推进
4 围绕“普通编辑学”形成百家争鸣式的理论交锋
5 在编辑出版现代化的旗帜下走向新时代
6 结语

(2)邵益文的编辑学研究及其贡献(论文提纲范文)

引 言
一、提出“一切为了读者”的编辑观
二、倡导研究编辑学理论与建设
    1.编辑概念的界定
    2.编辑活动的“二优律”
    3.普通编辑学学科体系的构建
三、重视编辑主体研究
    1.对编辑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2.对编辑职业道德的论述
    3.对知名编辑出版家的研究
四、注重对编辑学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总结
五、助推编辑出版教育的发展
结语

(3)编辑学研究的现实路径探寻——从中国编辑学会历届学术年会与理论研讨会主题出发(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编辑学会历届学术年会与理论研讨会回顾
二、编辑学研究的现实路径
    (一) 关注现实, 与时俱进
    (二) 既重实践, 又重理论, 理论联系实际, 实践理论相结合
结语

(5)《历史教学》(1951-2010年)研究 ——以中学历史教学的考察为重点(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研究概况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创办背景和组织架构及运行机制
    第一节 《历史教学》的创办背景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化教育政策
        二、知识分子接受改造的需要
        三、天津军政委员会文教部的支持
        四、七位同人的共同努力
    第二节 《历史教学》的组织架构
        一、同人办刊时期的组织架构
        二、天津市人民出版社管理时期的组织架构
        三、天津市教育局管理时期的组织架构
        四、天津市新闻出版局管理时期的组织架构
    第三节 《历史教学》的运行机制
        一、编辑出版责任机制
        二、稿源与作者群体
        三、印刷、发行及价格
第二章 特色形成和曲折发展(1951.1-1966.6)
    第一节 同人办刊时期的“教”与“学”
        一、主动紧跟政治形势
        二、建国之初《历史教学》中的“教”
        三、建国之初《历史教学》中的“学”
    第二节 学习苏联与坚持特色
        一、政府接管后的办刊方针
        二、1956 年版教材的特点及讨论
        三、全面学习苏联的教学法
        四、“大家小文章”与问题解答
    第三节 国家政策影响下的曲折发展
        一、曲折发展时期的中学历史教学
        二、曲折发展时期的学术研究
第三章 缓慢恢复和特色重建时期(1979.1-1991.3)
    第一节 复刊时期的拨乱反正
        一、历史教学逐渐恢复到正常轨道
        二、及时反映史学界的研究动态
    第二节 教学特色的重建与学术文章水准
        一、教学特色的重建
        二、重建特色的两难处境
第四章 偏重教学和学术“滑坡”(1991.4-2001.5)
    第一节 高考的能力立意与能力培养的教学
        一、教学大纲与教材内容的渐趋稳定
        二、以能力立意的考试测量与评价体系形成
        三、中学历史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二节 学术论文弱化与编辑乱象
        一、论文质量下降的表现及原因
        二、编辑出现乱象的表现及原因
第五章 平稳过渡和“黄金”时代(2001.6-2010.12)
    第一节 平稳过渡时的“不温不火”
        一、初步探讨中学历史课程的设计
        二、继续配合人教社的教材修订
        三、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初步探索
    第二节 独立办刊形成特色
        一、2003 年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一标多本”
        二、21世纪初历史课程设置与编写教材专题讨论
        三、研究性学习与“聂马之争”
        四、有重大影响的中青年着名学者访谈录
    第三节 分版后的发展趋势
        一、中学版和高校版的特点
        二、专家引领中学教学研究
        三、提倡以“教学设计”取代教案
        四、研究高考试题引领高中教学
第六章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地位及发展策略
    第一节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地位
        二、《历史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第二节 杂志的变化趋势及发展策略
        一、杂志的变化趋势及原因
        二、发展的现实隐忧及策略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相关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6)林穗芳的编辑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强基固本:对基本概念和范畴的探索
    (一)编辑定义
        1.应结合时代与语境理解“编辑”的内涵。
        2.应区别着作方式之一的“编辑”与作为出版工作一部分的“编辑”。
    (二)编辑学定义
二、正本清源:对争议问题的廓清
    (一)编辑活动的起点
    (二)编辑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审稿
        1.编辑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审稿。
        2.编辑技能不等同于编辑工艺。
    (三)编辑规律分为基本规律、普通规律和特殊规律
三、行稳致远:对规范的强调和对改革的呼吁
    (一)编辑规范
        1.程序规范。
        2.技术规范。
        3.辅文规范。
        4.标点符号。
    (二)编辑出版改革
结 语

(7)30年编辑学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改革开放为编辑学开辟了新的航道
二、改革开放推动了编辑学的崛起
    (一) 关于编辑有学无学的争论
    (二) 关于编辑学的性质
    (三) 关于编辑学的归属问题
    (四) 关于编辑学的研究对象
    (五) 关于“编辑”的概念
    (六) 关于编辑的起源问题
    (七) 关于孔子是否为编辑家之争
    (八) 关于编辑学研究范围的讨论
    (九) 关于编辑工作导向性问题的研究
    (十) 关于编辑劳动的性质和作用的讨论
    (十一) 关于编辑主体及其能动作用问题的讨论
    (十二) 关于编辑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十三) 关于编辑学的学科体系
    (十四) 关于编辑史、出版史的研究和交流。
三、改革开放促使编辑学研究不断深化
    (一) 开展编辑学理论框架的研究
    (二) 关于编辑基本规律的讨论
    (三) 关于多种媒体编辑活动有无共性的问题
    (四) 关于建立涵盖多种媒体的普通编辑学的讨论
    (五) 做好编辑学学术观点的归纳和梳理工作

(8)《音乐周报》十年发展研究(2000-2009)(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节 对象的提出及研究现状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框架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报业概况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报纸发展的历程
    第二节 当代报纸的分类
    第三节 当今音乐类报纸的特点
第二章 《音乐周报》概况
    第一节 《音乐周报》的创刊及发展情况
    第二节 《音乐周报》的办报宗旨
    第三节 《音乐周报》的编辑队伍、作者与读者群体调查
第三章 《音乐周报》的版式、内容及文化价值研究
    第一节 《音乐周报》的版面形态
    第二节 《音乐周报》的内容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目录
致谢

(9)近五年我国编辑史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编辑学学科史、学术史研究
二、编辑思想史研究
三、图书文献研究
四、编辑家研究
五、编辑学家研究
结语

(10)中医药期刊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1.1 挖掘中医药期刊的文献研究价值
        1.1.2 呈现中医药期刊的史学研究价值
        1.1.3 促进中医药期刊的发展和提高
    1.2 中医药期刊史研究现状
    1.3 研究对象的界定
        1.3.1 具有“期刊”的基本属性
        1.3.2 具有“中医药”的基本属性
        1.3.3 出版地区为中国大陆
    1.4 研究方法
        1.4.1 资料来源
        1.4.2 研究方法
2. 中医药期刊发展历程
    2.1 中医药期刊创刊的时代背景
        2.1.1 传统中医药学面临西方医学的严峻挑战
        2.1.2 西医学期刊率先出现
    2.2 中医药期刊的雏形--《吴医汇讲》
        2.2.1 《吴医汇讲》产生的时代背景
        2.2.2 《吴医汇讲》的编辑体例和内容
    2.3 中医药期刊发展的历史分期
        2.3.1 中医药期刊的萌发期
        2.3.2 中医药期刊数量上的繁盛期
        2.3.3 中医药期刊的低谷期
        2.3.4 中医药期刊的恢复期
        2.3.5 中医药期刊的曲折发展期
        2.3.6 中医药期刊的复兴期
        2.3.7 中医药期刊的平稳发展期
3. 中医药期刊形式特征
    3.1 期刊生存状态
        3.1.1 民间团体或个人主持办刊,生存状态以速生速灭为主
        3.1.2 政府参与办刊,仍未完全脱离速生速灭的生存状态
        3.1.3 期刊出版步入正轨,生存状态趋于稳定
        3.1.4 期刊办刊主体向系列化、集群化发展,生存状态稳定
    3.2 期刊刊期情况
        3.2.1 以月刊为主,出版周期不稳定
        3.2.2 刊期逐渐缩短,出版周期趋于稳定
        3.2.3 刊期再次延长,出版周期极不稳定
        3.2.4 以季刊和双月刊为主,出版周期趋于稳定
        3.2.5 以月刊和双月刊为主,刊期呈逐渐缩短的趋势
    3.3 期刊地域分布情况
        3.3.1 萌发自江浙沪地区
        3.3.2 以上海为中心,发展于东南沿海地区
        3.3.3 仍以上海为中心,有向西南地区转移的倾向
        3.3.4 办刊中心向北京转移,初现全国散发的趋势
        3.3.5 以北京为中心,呈现全国散发的态势
    3.4 期刊文章合着情况
        3.4.1 文章以独着为主,合着文章极为少见
        3.4.2 文章以独着居多,合着文章有所增加
        3.4.3 合着文章数量超越独着文章,跨机构、跨地域合着显着增加
4. 中医药期刊类别特征
    4.1 中医药期刊的主体--学术类期刊
        4.1.1 中医药学术类期刊总体情况
        4.1.2 中医药学术类期刊的学科分布情况
    4.2 中医药宣传推广的重要媒介--普及类期刊
        4.2.1 中医药普及类期刊的初创
        4.2.2 中医药普及类期刊的发展
    4.3 中医药信息资源查找和利用的工具--情报检索类期刊
        4.3.1 中医药检索类期刊的兴起与衰落
        4.3.2 中医药情报类期刊的兴起与衰落
5. 中医药期刊刊名特征
    5.1 中医药期刊刊名的变迁
    5.2 中医药期刊的一般命名方式
        5.2.1 仅以“学科属性”命名
        5.2.2 以“地域名称+学科属性”命名
        5.2.3 学报类中医药期刊的命名
    5.3 中医药期刊刊名的深刻寓意
6. 中医药期刊内容特征
    6.1 刊载内容体裁丰富,兼具学术性和普及性
    6.2 刊载内容向纯学术性过渡,中医药传统文体载文量下降
    6.3 以学术性内容为主,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内容激增
7. 中医药期刊发展总体情况、作用与展望
    7.1 中医药期刊发展总体情况分析
        7.1.1 总体历程分析
        7.1.2 总体形式特征分析
        7.1.3 总体类别特征分析
        7.1.4 总体刊名特征分析
        7.1.5 总体内容特征分析
    7.2 中医药期刊在中医药发展中的作用评价
        7.2.1 传播中医药文化,获取民众之认可
        7.2.2 普及中医药知识,解救民众之疾苦
        7.2.3 搭建中医药沟通平台,促进学术交流
        7.2.4 刊学相辅,助力中医药教育事业发展
        7.2.5 凝心聚力,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
    7.3 中医药期刊发展的方向探寻
        7.3.1 重视传统中医药栏目,发扬中医药特色
        7.3.2 鼓励学术评论与争鸣,发挥期刊学术导向作用
        7.3.3 栏目设置多样化,促进中医药知识的普及和推广
        7.3.4 加强约稿力度,保障文章质量
        7.3.5 重视专题策划,发展专栏专刊,鼓励专题专科的集中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中医药期刊总目
    附录2: 当前持续出版中医药期刊目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四、编辑学理论争鸣综述(论文参考文献)

  • [1]求实而蹈远,砥砺以前行——编辑学理论探索与发展70年回溯[J]. 李广欣. 科技与出版, 2019(09)
  • [2]邵益文的编辑学研究及其贡献[J]. 姬建敏.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 [3]编辑学研究的现实路径探寻——从中国编辑学会历届学术年会与理论研讨会主题出发[J]. 姬建敏.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3)
  • [4]新中国体育学术(科技)期刊发展研究[J]. 李晓宪,邱剑荣,李晴慧,郑芳,何培森,姚峰,詹东,李伟. 体育科学, 2009(05)
  • [5]《历史教学》(1951-2010年)研究 ——以中学历史教学的考察为重点[D]. 余柏青. 湖南师范大学, 2019(01)
  • [6]林穗芳的编辑学研究[J]. 张国辉.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6)
  • [7]30年编辑学研究综述[J]. 邵益文. 编辑之友, 2008(06)
  • [8]《音乐周报》十年发展研究(2000-2009)[D]. 张莹莹. 西安音乐学院, 2011(09)
  • [9]近五年我国编辑史研究综述[J]. 李静.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 [10]中医药期刊史研究[D]. 郭妍.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编辑理论争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