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化的概念与理论

美元化的概念与理论

一、美元化的概念与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许文鸿[1](2021)在《去美元化:俄罗斯在俄美金融战中的反击》文中研究说明乌克兰事件后,俄罗斯在美欧等国的金融制裁背景下开始了去美元化进程。俄罗斯实施的去美元化政策有维护本国货币主权、与美国进行战略博弈、反制美欧金融制裁、对美元的霸权地位与美国经济实力不匹配的担忧、推动国际金融秩序多元化等多重动因。为实施去美元化,俄罗斯制定了完整的策略,采取了减少美元直接使用、降低在外汇储备中的比例、大幅抛售美国国债、拓展非美元融资、增持黄金、建立本国的支付系统和金融信息交换系统等去美元化措施。俄罗斯的去美元化措施是在俄美金融战中的防守反击之举,虽不能在短期内消除美元霸权对俄罗斯经济的影响,但对世界范围内去美元化潮流的形成具有显着的示范效应,对打破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建立新的国际经济金融体系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尢佳[2](2021)在《交易成本视角下的人民币货币替代进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国际货币体系长期维持美元作为单一结算货币的格局,强大的美元本位制网络效应诚然提高了多边贸易中的金融效率,然而美元在国际货币兑换上的非对称性也带来了难以解决的内在缺陷和系统性风险。美国借助美元的国际地位来降低本国货币错配风险、增加国际融资能力,甚至向海外转嫁国内金融危机的危害。因此,各国对于国际货币体系多极化发展的需求日益强烈。2009年人民币国际化正式启动以来,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在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国际证券市场投资等领域的使用渠道不断拓展,并于2016年10月加入SDR货币篮子。即便如此,人民币在全部国家和地区的整体支付份额占比依然较低,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中心-外围”体系短时期内不会被打破,人民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还将作为外围货币,人民币亟待建立自身的支付网络效应。与此同时,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风险不容忽视,全球孤立主义和保守思想抬头,贸易摩擦时有发生,外部政治经济环境有所恶化;同时随着国内市场不断开放,跨境资本流动、汇率市场波动程度加大,宏观经济稳定运行的风险有所增加。货币替代是指一种货币对于另一种货币在价值尺度、交易媒介、计价单位和贮藏价值中一个或多个职能上发生替代,并使得一国货币需求受到国际货币输出国的经济变量影响的现象。货币替代是一种法定货币实现国际化、履行世界货币职能的基础和重要阶段。由于微观上搜寻、兑换、文化差异等原因和宏观上货币制度建设成本的存在,境外居民和企业选择使用外币进行交易时,国际货币对其国家本币不会是“无摩擦”的完美替代,必然存在宏观和微观上的交易成本。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就是促进人民币在经济贸易活动和金融交易中的国际使用,因此本文从交易这一最基础的分析单位切入,从交易成本角度探讨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本文系统地论述了交易成本在货币替代中所产生的作用。参考和借鉴经典货币替代理论,论述了微观和宏观的交易成本特点及相互影响关系,构建了含有交易成本的货币替代理论模型,通过对香港离岸市场的实证分析总结出现阶段人民币货币替代的特点,从货币替代的交易成本角度分析了主要货币的国际化经验。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实证研究得到的结论如下:(1)货币替代的交易成本可以划分为由私人部门承担的微观交易成本和由国家和政府组织承担的宏观交易成本,微观和宏观交易成本都对货币替代进程产生作用;(2)微观交易成本主要通过经济主体对货币的选择对货币替代产生影响,微观主体会根据本币通货膨胀率和外币微观交易成本等因素决定使用哪种货币,外币的交易成本越低,则越有可能发生货币替代;(3)宏观交易成本由国际货币发行国承担,当存在强势国际货币国、新兴国际货币国和被货币替代国三个参与方时,作为输出国际货币的后发国家,宏观层面上依然可以采取给予被货币替代补偿的方式,承担宏观交易成本,推动货币替代进程;(4)货币替代在持续过程中具有棘轮效应,交易成本是棘轮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通过对香港地区2004年开展人民币活期存款业务以来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香港地区人民币货币替代已经显示出棘轮效应,而且主要是出于交易便利性目的而持有人民币;(5)交易成本视角下,现阶段人民币国际化的特点是“宏观层面承担交易成本,利用政策推动微观交易成本的降低,微观主体享受人民币交易成本降低的好处”。基于以上分析,为了有效推动人民币货币替代进程,建议一方面可以利用新技术直接降低人民币的微观交易成本,并且推行双赢的对外经济合作政策,赢得其他国家支持共同推动人民币货币替代进程;另一方面应控制宏观交易成本,通过离岸市场发展尽快形成人民币货币替代的棘轮效应,降低政策推行成本,并且提高风险识别能力,丰富风险管理手段,以降低货币替代进程中的宏观风险。

王艺瑾[3](2021)在《黄金储备增持对货币国际化的影响研究 ——基于新兴市场国家的实证检验》文中研究表明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全球央行黄金储备总量是35171吨,与2000年第一季度相比,全球央行已增加了1727吨黄金储备。其中,欧元区国家的黄金储备从12657.5吨下降至10772.1吨,美国黄金储备从8138.8吨下降至8133.5吨,而新兴市场国家却出现了“爆买”黄金的现象,特别是中国与俄罗斯。在新兴市场国家纷纷增持黄金储备的大背景下,本文将增持黄金储备与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国际化联系起来,站在多个角度就黄金储备增持问题展开研讨,并深入剖析新兴市场国家黄金储备增持对货币国际化程度的影响,其影响主要包括:第一,根据美元、欧元的国际化进程来看,拥有足够多的黄金储备是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的关键条件之一;第二,在金融危机或者政治冲突时期,相较于其他货币而言,黄金属于“硬通货”,其能够帮助陷入支付困难的地区与国家,在战乱年代更能显示出其强大的支付能力,而黄金储备的偿债能力同样十分显着。因此,黄金储备越多的国家,人们对于其国家的主权货币的认可度就越高,有利于推动主权货币的国际化发展;第三,根据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来看,黄金储备增持有利于新兴市场国家在国债评级较低的情况下缓解主权债务违约压力,通过降低违约概率来提升中央银行的资产质量,能够在货币国际化与可信度方面起到积极效应;第四,增持黄金储备是去美元化的一种方式,美国强势的制裁措施以及美元汇率的不稳定都对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稳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像俄罗斯、伊朗、土耳其、马来西亚都开始采取反制措施,增持黄金储备,减持美债,减少对美元的使用,将黄金和非美元货币作为结算和支付手段,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形成更加多极化的货币格局,增加对新兴市场国家货币的使用,提高货币信用,从而助推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国际化;第五,充足的黄金储备是币值的调节手段,而币值的稳定是货币国际化程度提升的重要条件。本文分析了黄金的商品属性、金融属性、货币属性对促进本国货币国际化发展的作用机制,根据作用机制分析本文选用2000-2020年第三季度的季度数据,采用商品和服务进口额、国际债券发行存量以及外汇交易额作为衡量货币国际化的指标,利用熵值法加权后得到综合指标,并以此作为被解释变量衡量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国际化程度。以黄金储备吨数的季度值作为解释变量,引入国内生产总值、金融市场发达程度、实际有效汇率的波动率、出口额、通货膨胀率作为控制变量。平稳性和协整检验通过后建立时间序列模型,经过回归得到了大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增持黄金储备能够显着提升货币国际化程度的结果,并对该结果进行了稳健性检验。为了更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本文利用资产组合模型,根据2000-2019年的相关数据,运用Matlab2019的优化算法对我国黄金储备的增持规模进行了测度,即我国黄金储备占比应在7%-11%,得出我国应至少增持1687.81吨黄金储备的结果。我国目前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大,外汇储备多,黄金储备的总量与经济总量和外汇储备总量不匹配,与发达国家相比,黄金储备占外汇储备比重较小,因此本文在最后对我国黄金储备的增持深入剖析,并探讨了如何借用黄金储备的力量来支撑人民币国际化继续发展的问题。

李师娜,左冰,孙雅彦,Larry Dwyer,刘怡欣,陈佩茜,赵磊,邓涛涛,赵韦舒,Neelu Seetaram,吴晨光[4](2021)在《“旅游经济研究前沿”系列笔谈》文中研究表明这期笔谈把旅游经济研究大致归纳为两个部分:研究视角与方法,研究模型与数据。第一部分的旅游经济研究视角与方法包括三篇文章。左冰教授指出了在旅游经济研究中一个重要但缺乏研究的领域,即旅游金融。她首先分析了国内金融发展与旅游的相互关系,接着梳理了旅游企业与金融政策及金融变量相关的研究点,其中包括汇率、货币政策对旅游发展的影响、利率对旅游企业和经济的影响、国际旅游发展与美元化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包括货币政策对旅游需求和生产行为的影响、以旅游为中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汇率及其形成机制市场化对旅游发展的影响等五个未来研究方向。

陶士贵,徐琳[5](2020)在《不同货币区域化形式的制度差异——基于美元化与欧元区制度的比较》文中指出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至今,美元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依然强势,成为世界货币,许多国家采取美元化的制度安排。欧元区的货币合作制度是目前体系最完善、影响最广的国际区域货币一体化的典范。美元化和欧元区作为金融区域化的两种不同路径,都是如今最具影响力的两种制度安排。分析表明:美元化制度适合人口较少、经济规模较小的经济体,单一货币区需要区域内各国在经济、政治上有相应的趋同标准,符合入区的条件;单一货币区制度形成的条件比美元化制度的要求更高、更复杂,不仅涉及本国,还涉及区域内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情况与意愿;在较长时期内,两种制度都会受到冲击,但仍难以替代。

石健[6](2020)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币锚非线性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3年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体现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中华传统文化理念,得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热烈响应。这一战略与“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有着相同的战略思维导向。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作为全球“美元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去美元化”战略的提出具有其历史根源。20世纪末,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各国金融自由化程度的不断加大,再加上频繁的金融、经济危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始走向“人民币国际化”以及“去美元化”道路。本文将理论与实际结合,从货币锚的角度来验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币国际化”和“去美元化”的趋势。在实证分析部分:本文通过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为东盟、独联体、南亚、西亚、中东欧、中亚六个区域。将时间跨度2005年7月-2019年10月分为四个阶段,即2005年7月-2008年9月、2008年10月-2010年6月、2010年7月-2015年8月和2015年9月-2019年10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汇率对数一阶差分数据分别按上述四个时间段进行非线性面板回归。最终得出结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整体存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趋势,但是不存在“去美元化”的趋势。分区域进行非线性面板回归的实证结果显示:所有区域都具有“人民币国际化”趋势,但是“去美元化”趋势只出现在部分区域,另一部分区域则具有一定的“美元化”趋势。将所有区域联合起来进行实证,即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整体进行分析,得出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整体具有“人民币国际化”以及一定的“美元化”趋势。根据实证结果还得出了以下结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整体以及大部分区域,美元的货币锚效应还是大于人民币,人民币要想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第一货币锚,仍然需要相关政策措施的推进。并且根据非线性面板回归模型的实证结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只存在“C”的非线性关系,说明美元、欧元、英镑、日元、人民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币值的影响可以形象地用一条较为平缓的曲线来刻画,意味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币锚的改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币国际化”以及“去美元化”的发展将会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最后根据实证结论,为中国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政策建议。

叶伟[7](2020)在《金融开放、新兴经济体特征与货币国际化》文中提出自从1994年外汇储备开始实行统一管理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始终坚持多元化、分散化的投资理念。外汇储备结构日益分散,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年报(2019)》,美元占比从1995年的79%下降至2015年的58%,同期非美元货币从21%上升至42%。本文首先对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内涵及其特征进行界定,再分析了新兴经济体特征中货币替代率的影响因素。结合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经验后,本文将重点转向对于主要储备货币份额影响因素的新兴经济体特征与货币参照锚的研究。结合储备货币国、新兴经济体、全球宏观风险等对于储备货币份额及货币参照锚视角分析货币国际化。从而为受贸易摩擦及全球化面临威胁影响下中国推进货币国际化提供政策建议。第一章为引言部分,对全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进行了概括,阐明整体文章的研究思路及内容,并引出研究方法、概述研究创新及贡献。第二章为文献综述分析,本章梳理概括了金融开放及货币替代的成因、影响因素。资本项目开放与货币国际化关系,在总结已有文献的主要结论、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做出评述并总结概括本文的改进并提出本文的创新。第三章分析了新兴经济体货币替代的影响因素。新兴经济体国家普遍存在的货币替代的现象。本章基于传统货币替代模型进行了一定的扩展,避险情绪和资本开放度对新兴经济体的货币替代具有深刻的影响。在传统货币替代模型中加入的避险情绪及资本项目开放度变量证明了,在全球资本流动的宏观经济条件下,投资者的避险情绪间接加深了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货币替代。相比而言通货膨胀率似乎还不是新兴市场经济体投资者选择货币的主要原因。在通货膨胀目标制的货币政策实践中,新兴经济体已经能够有效防御其对货币替代率加深的负面影响。第四章运用时间序列VECM模型的检验分析对于汇率与经济景气度联动中的货币替代及贸易开放的作用。对中国而言,货币替代主要是显着影响到国内的工作生产指数变动率。贸易开放度对国内工业增加值指数变动率没有显着影响,但显着影响到汇率的变动率。我国在2010Q1-2018Q3期间基本保存在很小的货币替代率,均值为2.57%,且我国的对外贸易开放度为22.6%。总体上我国保持着经常项目顺差的局面。对我国而言,货币替代与贸易开放度呈现出负向相关关系,中国经济逐步走向繁荣,经济景气度较高,在一定程度下可以降低我国的货币替代,提升贸易开放度。在宏观经济内外均衡中,中国应通过稳定经济增长,通过经济景气度的稳定来带动汇率变动率,使得汇率稳定在均衡水平。第五章结合金融开放度以及货币替代等因素对美元储备货币份额进行了面板数据线性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美国金融市场规模对美元储备货币份额表现没有直接显着的影响。在1%的显着性水平下,美国金融市场的深度会正向影响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美国的进口贸易全球占比的上升有效妨碍了美元储备货币的霸主地位,具有显着的负面效应。而加强出口贸易全球占比则会提升有效促进美元在新兴经济体中的储备货币份额。从贸易角度来看,近些年来中美贸易战以及欧美贸易摩擦等,都是美国在一定程度上为维持美元货币地位而致力于减少逆差。降低进口、促进出口是当下美国当局所努力的方向。在新兴经济体特征因素方面,新兴经济体的资本账户开放度提升有利于提升美元的储备货币份额。而在货币替代层面上,货币替代削弱了美元储备份额。可能的解释是居民的外汇存款不算外汇储备,货币替代是外币计价的存款(主要为美元)在广义货币供给量中的占比。在一定的资产配置规模需求下,美元存款的增加对官方的美元储备有负向影响作用。在债务方面,短期债务产出占比明显不如外债存量占比。整体上债务的流量不如外债的存量的影响。另外,全球恐慌指数vix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美元作为储备资产的份额。而在全球恐慌条件下,新兴经济体的财富很多配置到美元债券上,美元债券的避险性质使得收益率一度出现走低甚至倒挂的现象。在国际货币体系不断变革的国际背景下,推动人民币国际化需综合贸易渠道和金融渠道,在国内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中国需要有序的推进资本项目开放,增强人民币的回流能力。第六章分析了新兴经济体货币参照“隐性锚”,从“隐性锚”的视角分析货币国际化的驱动及影响因素。本章研究表明:新兴市场经济体汇率变动参照锚排序的系数大小依次为美元、欧元、英镑、日元、人民币。货币变动参照传统的四大国际货币较为显着且基本符合旧版(人民币尚未正式纳入到篮子)SDR货币篮子权重中各货币权重排序。新兴经济体货币汇率变动参照人民币汇率变动不显着。表明,人民币目前还没有起到稳定的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参照锚的作用。新兴市场经济体贸易开放度、货币替代率以及资本项目开放度并没有起到促进人民币货币汇率锚参照的作用。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经常账户余额占比GDP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显着促进其货币变动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参照。由于中国最初的与美元脱钩的外汇体制改革在2005年,再到2016年,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人民币才最终纳入到SDR货币篮子中,截止到2017年的样本研究表明,人民币成为具有代表性的新兴经济体的货币汇率“参照货币锚”任重而道远。第七章对全文的研究结论做了总括并给出政策实践建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为我国未来的金融开放以及与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双边合作的渠道提供政策建议。第一、中国需要为人民币国际化深化金融市场改革,同时提升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设施,便利跨境资金的流动。另外,有序通过货币政策调整推进资本项目的可兑换,完善人民币跨境业务配套的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框架,更好的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全面开放格局,做好人民币“走出去”“引进来”的相关工作同样也非常的重要。第二、在贸易方面,中国需要通过“一带一路”战略巩固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刘朝晖[8](2020)在《美国次级经济制裁立法的非法性及应对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美国次级经济制裁将制裁对象从目标国扩张至与目标国存在经贸联系的第三国个人和实体。美国为加强对目标国的经济制裁效果,利用自身经济霸主的地位以及美元在结算交易中的核心货币地位,通过次级经济制裁的方式迫使第三国及其个人与实体在目标国和美国市场之间做出选择,将单边制裁转变为事实上的多边制裁。美国频繁的进行次级经济制裁立法并扩张其域外适用,引发了国际社会对美国次级经济制裁的合法性问题的探讨和反制实践。本文分成四个部分探讨次级经济制裁立法的合法性问题与救济途径。首先,本文第一章在辨析初级经济制裁和次级经济制裁的本质区别,明确次级经济制裁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分析美国次级经济制裁法律渊源,按照国会一般性立法、专门制裁法案与总统行政令和行政条例的分类方式对其中涉及次级经济制裁的主要法律规范进行研究。其次,本文第二章从两个角度解析美国次级经济制裁立法的合法性问题。其一,从单边经济制裁性质角度分析其合法性。美国次级经济制裁突破了国际习惯法对反措施和法律性经济干涉的限制,在本质上属于外交性经济强制而且这种经济强制措施违反主权平等和不干涉内政原则,不符合国际法。其二,从美国次级经济制裁域外管辖效力分析其合法性。美国次级经济制裁不合理扩张属人管辖原则、不正当援引属地管辖原则、滥用保护性管辖原则、突破联合国安理会制裁决议的制裁行为和管辖范围滥用普遍性管辖原则,不符合国际法管辖权原则。再次,本文第三章从国内法和国际法两个层面探讨反制美国次级经济制裁的救济途径。其一,国内法层面进行反制次级经济制裁立法。重点分析英国、加拿大和欧盟的反制次级经济制裁立法救济实践并总结出可以借鉴的具体措施。其二,国际法层面寻求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救济。本节通过说明美国次级经济制裁立法对WTO协定具体条款的违反以及安全例外条款的可审查性来分析WTO争端解决机制救济途径的可行性,然后进一步分析美国援引安全例外条款不正当性并指出WTO上诉机构停摆造成的救济困境。最后,本文第四章在分析美国次级经济制裁对中国产生负面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国家层面和企业层面的应对措施。在国家层面,国家可以借鉴国外反制次级经济制裁立法的形式制定反次级经济制裁法律规范为中国国民和实体提供法律保护。面对美国单边主义的次级经济制裁对多边贸易体制的威胁,中国还应积极推进世界贸易组织改革并推动上诉仲裁程序作为WTO上诉机构临时替代机制,保持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反制美国次级经济制裁的信心。此外反制美国次级经济制裁金融制裁措施最根本的举措还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以实现去美元化,削弱美元的在金融系统中的主导地位。在企业层面,企业可以加强合规审查建立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认真审查交易信息并建立制裁名单排查体系或者被制裁后向美国法院提起诉讼。

潘若丽[9](2020)在《柬埔寨转型社会经济中的会计制度问题研究》文中提出柬埔寨的会计制度建设过程是曲折的,这与柬埔寨的经济状况有很大的关联,在高度开放的国内市场背后,是柬埔寨制度的牺牲和失效。近些年来,柬埔寨经济有了划时代的发展,经历了战争与内乱的柬埔寨似乎很大程度上获得了经济发展的动力,高度开放的市场为柬埔寨带来了大量的外部资金援助,同时也推动柬埔寨能够快速的实现现代化。仅仅十年内,柬埔寨就已经走出低收入国家的经济背景,实现了国内GDP的快速增长。但是,柬埔寨的会计制度建设也在国内经济背景下面临不同的问题。在外资独大的经济结构中,柬埔寨不得不在转型经济背景下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打破单一经济和高度美元化背景所带来的经济动荡,以及政府政策失效,制度健全水平低的问题。会计制度完善能够为柬埔寨提供更好的制度独立性和政策建设方向,从而在经济发展中掌握自身步调,适应社会经济转型需求。为此,本研究选择对柬埔寨的会计制度建设进行全面梳理,从历史背景和当前的会计制度现状着手分析,评价柬埔寨的会计制度现状及问题。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通读中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转型经济环境中对会计制度的建设经验,为柬埔寨选择更好的制度建设经验,参照经验给出优化对策。同时,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柬埔寨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审计机构KPMG内的员工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具体问题,从而使转型经验能够贴合柬埔寨实际情况。本论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全面介绍本论文撰写过程中作者所作出的研究工作,包括分析文献研究成果,以及提出写作目的、背景、意义等。第二部分提出柬埔寨经济转型期的社会状况与会计制度现状,介绍社会现状和会计制度现状。第三部分分析柬埔寨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通过问卷法来分析具体的问题,并且在第四部分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最后,在第五部分,提出解决柬埔寨会计制度问题的对策,提供国家制度建设层面和企业内部控制层面两个方面的建议,解决柬埔寨的整体会计制度问题,以供柬埔寨在转型经济环境下逐渐适应开放市场的影响因素,并且以合理的制度支持经济发展的需要。

薛涵予[10](2019)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金融思想研究》文中提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金融思想,既汲取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金融思想的精华,也继承了自中国革命时期至党的十八大前中国共产党的金融思想,同时结合现代金融理论,根据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与时俱进地创新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金融思想。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地将它运用到具体的金融工作当中。实践证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金融思想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是推动新时代中国金融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金融思想,将原理和现实相结合,使真理和价值相统一,以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强调稳中求进,守正创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金融思想,以经济为本源,以改革促发展,以市场为机制,以人民为中心,以开放为重点,以治理为手段,以安全为底线,以中国共产党为主体。它以原则,方法,对象,目标等构成了一套完整的指导体系,它融合传统和现代,协调主体和客体,兼顾国内和国际,突出重点和难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金融思想,主要欲解决金融安全和效率问题。为抵御金融风险,我国金融必须服务实体经济,始终将人民利益摆在第一位,加强对外开放与合作,完善监管与法治;为提高金融效率,我国金融必须深化体制改革,让市场为配置资源起决定性作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本文试图通过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相关内容的阐述和论证,展现一个完整的思想形成过程,并且详细说明根据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金融思想,需要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指导我国金融工作,解决实际金融问题。我认为,当代世界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极其复杂,中国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国内推行着“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金融工作面临着重大的风险与挑战。在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金融体制也亟待全面深化改革,此时研究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金融思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美元化的概念与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美元化的概念与理论(论文提纲范文)

(1)去美元化:俄罗斯在俄美金融战中的反击(论文提纲范文)

一 俄罗斯去美元化的动因
    (一)维护本国货币主权
    (二)与美国战略博弈
    (三)争夺石油定价权
    (四)对美欧金融制裁的反制
        1.俄被列入特别国民(SDN)名单,受到制裁。
        2.被剔除SWIFT系统的威胁。
        3.美欧禁止购买俄罗斯债券。
        4.回避美国“长臂管辖”的需要。
        5.引起俄股市汇市波动。
        6.金融勒索或冻结。
    (五)担忧美元的霸权地位与其经济实力不匹配
        1.对美国经济中长期发展趋势的担忧。
        2.对美国债务攀升的担忧。
        3.对美债作为避险资产属性弱化的担忧。
        4.对美元超发违约的担忧。
        5.对美元长期贬值趋势的担忧。
        6.对美元为核心的国际金融体系的担忧。
    (六)推动国际金融体系多元化
二 俄罗斯的去美元化策略
    1.抓住机遇,化危为机。
    2.注重舆论话语权的引导。
    3.制定战略计划,控制节奏。
    4.行动加速进行,宣传上强调“被迫”。
    5.注重国际合作。
三 俄罗斯去美元化的具体措施及其效果
    1.直接减少美元的使用。
    2.减少在国际结算中使用美元。
    3.降低美元在外汇储备中的占比。
    4.抛售美国国债。
    5.拓展非美元融资渠道。
    6.增加黄金持有量。
    7.货币互换(32)与本币结算。
    8.建立本国的支付系统和金融信息交换系统(33)。
        (1)建立本国的金融信息交换系统。
        (2)建立本国的支付系统。
        (3)在国际支付系统领域加强国际合作。
    9.拓展新的支付方式。
        (1)对等支付系统(PVP)。
        (2)“金砖支付”系统(BRICS Pay)。
    10.维持卢布汇率稳定。
    11.俄罗斯的数字货币。
    12.设立稳定基金。
    13.去离岸化。
    14.建立莫斯科金融中心。
    15.推动区域性国际组织或国家开始去美元化的进程。
四 俄罗斯去美元化的前景和意义
    1.俄罗斯去美元化的前景。
    2.俄罗斯去美元化的意义。

(2)交易成本视角下的人民币货币替代进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目的和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基本框架和主要观点
        一、研究思路
        二、基本框架
        三、主要观点
    第三节 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本文的创新之处
        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第二章 货币替代文献综述
    第一节 货币替代的内涵及经济影响
        一、货币替代的含义
        二、货币替代的分类
        三、货币替代的度量
        四、货币替代的决定因素
        五、货币替代的经济影响
    第二节 货币替代的基础理论述评
        一、货币服务的生产函数理论
        二、货币替代的边际效用理论
        三、货币替代的资产组合理论
        四、货币替代的预防需求理论
        五、反货币替代的“无行动区间”理论
    第三节 货币替代与交易成本的相关研究
        一、含有交易成本的货币替代理论模型
        二、货币替代的棘轮效应相关研究
    第四节 人民币货币替代问题研究
        一、人民币反向货币替代的定义
        二、人民币货币替代的影响因素
        三、人民币货币替代的经济效应
        四、货币替代视角下的人民币区域化问题研究
第三章 国际主要货币的货币替代经验借鉴
    第一节 主要国际货币的货币替代进程回顾
        一、美元货币替代进程回顾
        二、德国马克货币替代进程回顾
        三、日元货币替代进程回顾
    第二节 货币替代发生的经济基础
        一、经济长期稳定繁荣
        二、贸易强大
        三、币值稳定
        四、发达的金融市场
        五、制度性因素
    第三节 货币替代进程中的政策推动
        一、货币替代的发生依赖政策推动培育市场
        二、货币替代的实现依赖政策推动克服先发货币的棘轮效应
        三、货币替代的政策推行具有显着的宏观成本
第四章 货币替代中的交易成本
    第一节 交易成本概念的不同层次
        一、狭义的“交易的成本”
        二、广义的“制度的成本”
    第二节 货币替代的交易成本两分
        一、货币替代的微观交易成本内涵及特点
        二、货币替代的宏观交易成本内涵及特点
    第三节 交易成本在货币替代进程的作用
        一、货币替代发生的前提
        二、宏观交易成本与收益的比较:货币替代政策目标的确立
        三、微观交易成本的首次比较:货币替代的发生
        四、微观交易成本的再次比较:货币替代的持续进行
第五章 交易成本对货币替代进程的影响
    第一节 微观交易成本对货币替代的影响
        一、模型假设
        二、最优化与市场均衡
        三、模型的扩展
        四、模型小结
    第二节 宏观交易成本对货币替代进程的影响
        一、博弈规则
        二、模型求解
        三、模型小结
    第三节 政策含义
第六章 人民币货币替代进程实证分析:以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为例
    第一节 香港人民币市场概况
        一、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历史
        二、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概况
    第二节 香港人民币货币替代交易成本考察
        一、逐渐降低的微观交易成本
        二、不断凸显的宏观交易成本
    第三节 人民币与美元在香港货币替代棘轮效应的实证分析
        一、实证模型设定、计量方法与数据说明
        二、模型估计与检验
        三、实证结果分析
    第四节 香港地区人民币货币替代经验总结
第七章 降低人民币货币替代交易成本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 利用央行数字货币+区块链技术直接降低微观交易成本
        一、以结算货币为初期试点方向
        二、以引入外部智库为主要合作模式
        三、以新技术对经济的影响作为主要研究方向
    第二节 推行与被货币替代国双赢的经济合作政策
        一、积极扩大进口,形成与被货币替代国的贸易逆差
        二、对外直接投资与人民币融资方案相结合
        三、扩大货币互换协议使用范围至日常经贸活动
    第三节 依托离岸市场尽快形成人民币替代的棘轮效应
        一、以优质人民币债券产品为突破口
        二、完善外汇定价机制,形成在岸与离岸外汇市场的协调
        三、继续推动在岸与离岸的互联互通机制创新
        四、利用开放银行模式提高中资银行的海外服务能力
    第四节 提高风险识别能力,丰富风险管理手段
        一、利用大数据技术提高对系统风险的识别能力
        二、对高频投机交易开征金融交易税
        三、慎重稳步开放资本市场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3)黄金储备增持对货币国际化的影响研究 ——基于新兴市场国家的实证检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增持黄金储备的收益分析
        1.2.2 黄金储备与货币国际化的关系研究
        1.2.3 我国黄金储备适度规模研究
        1.2.4 国内外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1.5 创新点与不足
        1.5.1 创新点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黄金储备促进货币国际化作用机制分析
    2.1 货币国际化的含义
        2.1.1 货币国际化的概念
        2.1.2 货币国际化的阶段划分及其特征
    2.2 黄金的独特属性推动货币国际化的发展
        2.2.1 黄金的属性
        2.2.2 黄金的商品属性推动贸易货币的形成
        2.2.3 黄金的金融属性促进投资货币的发展
        2.2.4 黄金的货币属性稳定储备货币的币值
    2.3 黄金储备强有力支撑货币国际化发展
        2.3.1 增持黄金储备有助于提高央行资产质量
        2.3.2 增持黄金储备有助于维持货币信心
        2.3.3 增持黄金储备有助于币值的稳定
    2.4 国际经验与启示
        2.4.1 黄金储备与美元国际化
        2.4.2 黄金储备与欧元国际化
        2.4.3 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启示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黄金储备增持现状及路径分析
    3.1 黄金作为国际储备资产的发展历程
        3.1.1 国际货币体系下黄金储备的发展历程
        3.1.2 我国黄金储备的发展历程
    3.2 黄金储备增持现状
        3.2.1 全球黄金储备增持状况
        3.2.2 新兴市场国家黄金储备增持状况
        3.2.3 我国黄金储备增持现状
    3.3 新兴市场国家增持黄金储备的实现路径
        3.3.1 国内外市场交易
        3.3.2 金矿的开采与生产
        3.3.3 藏金于民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新兴市场国家的有效性检验
    4.1 模型背景
    4.2 变量选取与模型设定
        4.2.1 个体及变量选取
        4.2.2 模型设定及检验方法
    4.3 实证检验
        4.3.1 协整检验
        4.3.2 模型回归
    4.4 稳健性检验
    4.5 实证结论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人民币国际化下黄金储备增持规模的测度
    5.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5.1.1 数据来源
        5.1.2 指标设定
        5.1.3 模型设定
    5.2 实证检验与分析
        5.2.1 数据计算
        5.2.2 约束条件分析
    5.3 测度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及对策建议
    6.1 结论
    6.2 对策建议
        6.2.1 拓宽渠道增持黄金储备
        6.2.2 增加黄金储备量,多元化配置储备资产
        6.2.3 促进黄金市场开放
        6.2.4 提高人民币服务“一带一路”的建设能力
参考文献
附录 A
致谢

(4)“旅游经济研究前沿”系列笔谈(论文提纲范文)

旅游与金融:一个方兴未艾的研究领域
观光碳足迹———研究方法与展望
    环境延伸投入产出模型(Environmentally Extended Input-Output Model, EEIO)
        1.评估观光碳排放占全国温室气体总量的比例
        2.分析观光碳排放变化主因
    生命周期分析(Lifecycle Analysis, LCA)
    结论
可持续旅游发展:一种“超越GDP”的方法
    超越GDP
    福祉的维度
    对旅游研究与实践的启示
    结论
中国旅游经济学实证研究的规范性思考
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与趋势展望
    1 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在旅游研究应用中的现状
        1.1 横截面空间回归模型
        1.2 面板空间回归模型
        1.2.1 空间面板滞后模型与空间面板误差模型
        1.2.2 空间面板杜宾模型
        1.3 空间回归模型的扩展模型
        1.3.1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1.3.2 动态空间回归模型
        1.3.3 广义嵌套空间模型
    2 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在旅游研究应用中的趋势
        2.1 加强旅游经济现象空间机理的把握
        2.2 不断修正和拓展现有的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
        2.3 旅游大数据与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结合
旅游需求分析及研究前沿
    传统需求模型
    微观经济模型
    旅游贸易需求
    目前的研究视角
    未来研究方向
基于大数据的旅游预测与决策

(5)不同货币区域化形式的制度差异——基于美元化与欧元区制度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献综述
    (一)关于美元化制度
        1.关于美元化的定义
        2.关于美元化制度的形成原因
        3.关于美元化制度的利弊分析
    (二)关于欧元区制度
        1.关于欧元区制度形成的条件
        2.关于欧元区制度的利弊分析
    (三)美元化与欧元区制度的对比
二、美元化与欧元区制度的辨析及模式
三、美元化与欧元区制度的特点
    (一)美元化制度的特点
        1.美元化的本质是特殊的“货币替代”
        2.实行美元化制度的经济体的实力一般较弱
        3.美元化受到“去美元化”的冲击
    (二)欧元区制度的特点
        1.欧元区还未完全达到“最优货币区”的标准
        2.多个主权国家组成单一货币区
        3.欧洲中央银行具有独立性
四、美元化与欧元区制度的比较
    (一)美元化的利弊分析
        1.美元化的优势
        2.美元化的劣势
    (二)欧元区制度的利弊分析
        1.欧元区制度的优势
        2.欧元区制度的劣势
    (三)美元化与欧元区两者制度的差异
五、结论

(6)“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币锚非线性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美元化问题的研究
        1.2.2 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
        1.2.3 关于货币锚理论的研究
        1.2.4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方案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最优货币区理论
    2.2 货币竞争理论
    2.3 货币锚相关概念
        2.3.1 货币锚的内涵
        2.3.2 货币锚的特点
        2.3.3 货币锚模型的演变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币锚非线性关系的实证分析
    3.1 非线性关系“C”形模型推导
    3.2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C”关系的实证分析
        3.2.1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单位根检验与协整检验结果
        3.2.2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面板回归模型的实证结果
        3.2.3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稳健性检验
    3.3 东盟10国“C”关系的实证分析
        3.3.1 东盟10国的单位根检验与协整检验
        3.3.2 东盟10国面板回归模型的实证结果
        3.3.3 东盟10国的稳健性检验
    3.4 独联体7国“C”关系的实证分析
        3.4.1 独联体7国的单位根检验与协整检验
        3.4.2 独联体7国面板回归模型的实证结果
        3.4.3 独联体7国的稳健性检验
    3.5 南亚8国“C”形关系的实证分析
        3.5.1 南亚8国的单位根检验与协整检验
        3.5.2 南亚8国面板回归模型的实证结果
        3.5.3 南亚8国的稳健性检验
    3.6 西亚18国“C”形关系的实证分析
        3.6.1 西亚18国的单位根检验与协整检验
        3.6.2 西亚18国面板回归模型的实证结果
        3.6.3 西亚18国的稳健性检验
    3.7 中东欧16国“C”形关系的实证分析
        3.7.1 中东欧16国的单位根检验与协整检验
        3.7.2 中东欧16国面板回归模型的实证结果
        3.7.3 中东欧16国的稳健性检验
    3.8 中亚5国“C”形关系的实证分析
        3.8.1 中亚5国的单位根检验与协整检验结果
        3.8.2 中亚5国面板回归模型的实证结果
        3.8.3 中亚5国的稳健性检验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其锚货币的非线性关系进一步研究
    4.1 非线性关系进一步模型推导
    4.2 非线性关系进一步实证分析
        4.2.1 含交叉项的面板回归结果
        4.2.2 “U”形的面板回归结果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政策建议
    5.1 总结
    5.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7)金融开放、新兴经济体特征与货币国际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一、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二、本文结构安排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创新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创新及可能的改进拓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金融开放文献综述
    第二节 货币国际化与新兴市场经济的货币替代特征
    第三节 金融开放与货币国际化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兴经济体货币替代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引言及背景
    第二节 货币替代理论模型及研究设计
        一、基于传统货币需求的替代理论模型
        二、基于微观基础的替代理论模型
        三、货币当局的本外币资产配置
    第三节 货币替代影响因素分析
        一、样本选择及数据说明
    第四节 实证分析结果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汇率与经济景气度联动中的货币替代及贸易开放
    第一节 VECM模型
    第二节 变量含义处理
    第三节 VECM模型分析结果
    第四节 模型结论及政策含义建议
第五章 新兴经济体储备资产币种份额研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主要货币国际化历史经验及人民币国际化推动
        一、主要货币国际化历史经验
        二、人民币国际化推动
    第三节 影响货币国际化因素
    第四节 研究设计
        一、样本及变量选择
        二、变量定义
        三、实证模型设定
    第五节 实证分析结果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新兴经济体货币参照“隐性锚”分析
    第一节 引言
        一、隐性货币锚背景
        二、货币替代对汇率决定及波动的影响
    第二节 模型设计及变量选取
    第三节 实证检验结果和分析
    第四节 稳健性检验及结论
第七章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一节 人民币国际化条件及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选择
    第二节 以美元为主的国际货币体系缺陷及货币替代转换
    第三节 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金融市场建设与开放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博士阶段研究成果介绍

(8)美国次级经济制裁立法的非法性及应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选题背景
    (二) 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
    (三) 国内外研究综述
    (四) 论文整体框架
    (五) 研究方法
一、美国次级经济制裁立法概述
    (一) 美国次级经济制裁制裁概念辨识
        1. 经济制裁概念分析
        2. 初级经济制裁与次级经济制裁概念辨析
    (二) 美国国内次级经济制裁法律渊源
        1. 一般性国会立法
        2. 专门制裁法案
        3. 总统行政令与行政条例
二、美国次级经济制裁立法在国际法上的非法性分析
    (一) 从单边经济制裁性质解析次级经济制裁立法的非法性
        1. 突破国际习惯法对反措施的限制
        2. 突破经济干涉范畴不具有合法性
        3. 本质是不符合国际法的外交性经济强制
    (二) 从域外管辖效力解析次级经济制裁立法的非法性
        1. 美国次级经济制裁域外管辖方式辨析
        2. 域外管辖权合法性分析
        3. 属人管辖原则的援引及非法性分析
        4. 属地管辖原则的援引及非法性分析
        5. 保护性管辖原则的滥用
        6. 普遍管辖原则的滥用
三、反制美国次级经济制裁立法域外管辖救济途径
    (一) 国内层面制定反次级经济制裁法
        1. 英国反制域外管辖立法
        2. 加拿大反制域外管辖立法
        3. 欧盟《阻断法案》
        4. 反次级经济制裁法的适用困境
    (二) 国际层面寻求WTO争端解决机制救济的可行性与困境
        1. 欧盟寻求WTO争端解决机制救济的实践
        2. 美国次级经济制裁违反WTO协定的具体体现
        3. WTO争端解决机构对美国次级经济制裁拥有审查权
        4. 美国次级经济制裁援引安全例外条款不具有正当性
        5. WTO上诉机构停摆导致的申诉困境
四、中国反制美国次级经济制裁立法域外管辖的应对措施
    (一) 美国次级经济制裁对中国的负面影响
        1. 中国多个领域企业遭受次级经济制裁的实例
        2. 次级经济制裁的扩张加大中国企业被制裁风险
    (二) 国家层面的应对措施
        1. 制定反次级经济制裁法
        2. 利用世贸组织多边贸易机制反制次级经济制裁
        3. 推动上诉仲裁程序作为上诉机构临时替代机制
        4. 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实现去美元化
        5. 加速央行数字货币进程提升未来金融话语权
    (三) 企业层面应对措施
        1. 加强合规审查建立风险评估及应对机制
        2. 交易前全面审查交易信息
        3. 向美国法院提起诉讼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柬埔寨转型社会经济中的会计制度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背景及意义
    0.2 文献综述
        0.2.1 国外文献研究
        0.2.2 国内文献研究
        0.2.3 文献评述
    0.3 研究目的及方法
        0.3.1 研究目的
        0.3.2 研究方法
    0.4 研究内容及框架
        0.4.1 研究内容
        0.4.2 研究框架
    0.5 本研究的创新点
1 柬埔寨经济转型期的社会状况与会计制度现状
    1.1 柬埔寨经济转型期的社会现状
        1.1.1 柬埔寨其国
        1.1.2 高度开放的外向型经济
        1.1.3 多元化的贸易条件
        1.1.4 刻不容缓的制度改革需求
    1.2 柬埔寨会计制度现状
        1.2.1 大陆法系背景下的基本会计制度
        1.2.2 经济转型背景下的制度建设
        1.2.3 会计制度相关法律法规发展状况
        1.2.4 会计制度基本种类简介
        1.2.5 会计制度基本管理思路
2 柬埔寨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柬埔寨会计制度现状调查
        2.1.1 调查样本
        2.1.2 问卷设计说明
        2.1.3 问卷结果分析
    2.2 柬埔寨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2.2.1 会计准则的制定脱离本国现实
        2.2.2 制度建设与国际发展趋势的匹配度低
        2.2.3 制度建设速度滞后
        2.2.4 会计核算标准失真
3 柬埔寨会计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
    3.1 制度建设独立性不足
    3.2 制度建设对外部环境认知不足
    3.3 制度建设后备人才匮乏
    3.4 企业财务管理能力先天不足
4 柬埔寨会计制度的完善建议
    4.1 从国家角度进行制度改良
        4.1.1 认准会计制度建设的内因依循
        4.1.2 把握会计制度完善的外因构建
        4.1.3 积极匹配外部环境要求
        4.1.4 合理推进会计人才建设
    4.2 从企业角度进行制度改良
        4.2.1 匹配适合企业业务的会计核算标准
        4.2.2 校准客观环境与财务管理要求
        4.2.3 设置合理的会计岗位与职责认定
        4.2.4 配合稳定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10)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金融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
        (一)研究的缘由
        (二)研究的理论意义
        (三)研究的实际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综述
        (一)研究现状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三)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逻辑推理论证法
        (三)定性分析法
        (四)比较分析法
    五、研究重点和创新点
        (一)本文的研究重点
        (二)本文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的金融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的根本依据
        一、马克思的金融思想
        二、恩格斯的金融思想
        三、列宁的金融思想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的历史发展构成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的历史资源
        一、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金融思想(1925-1949)
        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金融思想(1949-1978)
        三、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共产党的金融思想(1978—1992)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的金融思想(1992-2002)
        五、进入二十一世纪初期中国共产党的金融思想(2002 年—2012 年)
    第三节 现代金融理论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重要的理论借鉴
        一、货币基础理论
        二、信用理论
        三、利息与利率理论
        四、货币均衡论
        五、货币政策理论
        六、开放金融理论
        七、金融危机理论
        八、金融创新理论
第二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金融工作
        一、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金融工作(1925-1927 年)
        二、井冈山斗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金融工作(1928-1934 年)
        三、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金融工作(1937-1945 年)
        四、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金融工作(1945-1949 年)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党的金融工作
        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 年)党的金融工作
        二、社会主义改造至改革开放前(1953-1978 年)党的金融工作
    第三节 改革开放至十八大以前党的金融工作
        一、金融体制的初步改革和金融业务的初步改组
        二、金融体系的加强和巩固
        三、金融行业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第四节 十八大以来党的主要金融工作
        一、深化金融市场化改革
        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三、加大金融开放程度
第三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第一节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形成的国内背景
        一、经济结构亟待转型升级
        二、金融业“脱实向虚”问题日益严重
        三、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三大攻坚战
        四、为实现金融强国梦需做好战略规划
    第二节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形成的国际背景
        一、20 世纪80 年代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
        二、美元霸权局面仍然持续
        三、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
        四、国际金融体系现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第四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金融思想
    第一节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关于我国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
        一、关于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论述
        二、关于发展普惠金融的论述
        三、关于发展绿色金融的论述
        四、关于发展科技金融的论述
        五、关于金融安全的论述
        六、关于深化金融改革的论述
        七、关于国际金融的论述
        八、关于必须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的论述
    第二节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金融要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思想
        二、全面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思想
        三、正确处理市场调节和政府宏观调控的关系的思想
        四、积极发展普惠金融的思想
        五、扩大金融对外开放的思想
        六、完善全球金融治理的思想
        七、维护金融安全的思想
        八、必须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的思想
    第三节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主要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第五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的基本特征和重要价值
    第一节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的基本特征
        一、金融宏观与微观相配合
        二、金融以经济为基础,以政治为导向
        三、金融以实体经济为主,虚拟经济为辅
        四、金融改革与开放相结合
        五、金融供给与需求相平衡
    第二节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的重要价值
        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的理论价值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的实践价值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的有关研究积累和研究成果
致谢

四、美元化的概念与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 [1]去美元化:俄罗斯在俄美金融战中的反击[J]. 许文鸿.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2021(05)
  • [2]交易成本视角下的人民币货币替代进程分析[D]. 尢佳.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21(12)
  • [3]黄金储备增持对货币国际化的影响研究 ——基于新兴市场国家的实证检验[D]. 王艺瑾.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4]“旅游经济研究前沿”系列笔谈[J]. 李师娜,左冰,孙雅彦,Larry Dwyer,刘怡欣,陈佩茜,赵磊,邓涛涛,赵韦舒,Neelu Seetaram,吴晨光. 旅游论坛, 2021(03)
  • [5]不同货币区域化形式的制度差异——基于美元化与欧元区制度的比较[J]. 陶士贵,徐琳. 改革与战略, 2020(07)
  • [6]“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币锚非线性关系研究[D]. 石健. 南京财经大学, 2020(08)
  • [7]金融开放、新兴经济体特征与货币国际化[D]. 叶伟. 上海财经大学, 2020(04)
  • [8]美国次级经济制裁立法的非法性及应对研究[D]. 刘朝晖. 大连海事大学, 2020(12)
  • [9]柬埔寨转型社会经济中的会计制度问题研究[D]. 潘若丽. 辽宁大学, 2020(01)
  • [10]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金融思想研究[D]. 薛涵予. 兰州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美元化的概念与理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