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绘制自动机床凸轮工作图的Autolisp程序设计

自动绘制自动机床凸轮工作图的Autolisp程序设计

一、自动绘制自动机床凸轮工作图的Autolisp程序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牛振华[1](2020)在《纸箱提手整理装置的研究与设计》文中提出我国纸箱包装领域的市场份额很大,对提手纸箱的需求不断增长,为适应纸箱包装行业的发展及包装企业亟需解决的用工需求,急需研发纸箱提手自动安装设备以取代人工手动安装。基于纸箱提手安装技术现状,提出能够对纸箱零散提手进行自动整理的装置及整机技术要求,重点研究纸箱提手整理装置中的挂取装置、剔除装置以及整理输送装置,实现纸箱零散提手的自动整理与输送,为纸箱提手自动安装设备的研发与推广提供研究基础。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根据国内外纸箱包装技术现状,针对纸箱提手自动安装设备的关键环节——纸箱提手的整理与输送,提出纸箱提手整理装置设计要求并对各装置的机构进行功能划分。根据纸箱提手整理装置各功能划分,对纸箱提手挂取装置、提手剔除装置以及提手输送装置进行设计。为实现提手剔除机构对无效提手的三次剔除,分析凸轮机构从动件剔除推杆的三次剔除运动过程,选择从动件为二次多项式运动规律,基于解析法设计了提手剔除机构的凸轮。(2)凸轮机构的ADAMS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纸箱提手从动件剔除推杆的速度随位移变化而变化,能够完成剔除机构的功能三次剔除动作,但存在从动件剔除推杆加速度在凸轮尖点位置处发生突变,突变最大峰值达到了600mm/s2,造成剔除推杆出现跳跃现象。基于MATLAB对凸轮机构进行改进设计,运动学仿真结果表明,凸轮改进后,从动件剔除推杆不再产生跳跃现象,剔除推杆运行平稳。(3)提手挂杆的振动主要是发生在低、中频率段,研究提手挂杆频率范围为0-150Hz左右的6阶模态,模态分析结果获取前6阶模态的固有频率以及振型,其中第4阶模态与提手挂杆实际振动相似,该模态的固有频率为92.74Hz。对提手挂杆进行瞬态动力学分析,得出挂杆在动态力下的位移响应曲线,变形位移的大小随挂杆受力突变呈现规律性的变化。对机架进行了模态分析,获取机架的六阶模态振型图、最大变形量及变形发生位置。(4)根据纸箱提手整理装置的关键机构设计和总体方案要求,进行样机试制。样机试验结果表明,样机试验单根提手挂杆平均挂取提手20根,平均提手挂取效率为7个/秒,平均挂取合格率为75.78%,平均剔除率为83.66%,实验结果满足设计要求,整机运行平稳,达到预期要求。

梁金生[2](2019)在《弹性圆柱分度凸轮机构等效刚度及其冗余结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分度机构是印刷、包装等轻工机械的核心部件之一。在分度传动机构中,分度凸轮机构因其良好的运动特性逐步替代了槽轮机构等间歇传动机构,市场需求日益增加。圆柱分度凸轮机构结构简单、加工成本较低,但由于该机构存在横越冲击问题,而导致运动速度低、传动精度差。随着自动机械运动精度和生产效率的提升,分度凸轮机构的精度、运动速度、传动平稳性等要求也相应地有所提高。此情况下,圆柱分度凸轮机构更难满足需求,逐渐被弧面分度凸轮机构替代。然而,弧面分度凸轮机构虽在高速下表现出较好的运动特性,但其加工和安装难度大,加工成本高。尤其是弧面凸轮机构无法实现大分度数的传动。鉴于圆柱分度凸轮机构存在运动速度低、精度和运动平稳性差的问题,本文以圆柱分度凸轮机构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滚子接触变形和销轴弯曲变形关系,基于此,对弹性圆柱分度凸轮机构进行了更为系统地研究,以进一步提高圆柱分度凸轮机构的传动精度及其平稳性。同时,本文结合滚子从动件的结构参数,完成了系统刚度等效构件的选择和等效刚度的计算。基于以上研究工作,本文提出两种能消除圆柱分度凸轮机构横越冲击的冗余结构,在保证机构运动平稳性的同时提高运动速度,并对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分析了圆柱分度凸轮机构从动件的受载与变形在分析圆柱分度凸轮机构载荷的基础上,根据接触疲劳强度和弯曲疲劳强度理论,计算出了圆柱分度凸轮机构的最大允许载荷。结合滚子从动件的结构尺寸,分析了销轴的弯曲变形和滚子的接触变形量,为后续分析与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2)研究了弹性圆柱分度凸轮机构的系统等效刚度分析了系统刚度等效构件选取原则,通过对主要构件的弹性变形量计算,提出以销轴作为圆柱分度凸轮机构系统刚度等效构件。根据滚子从动件的结构参数关系,利用最小误差分析方法,进行了接触变形量计算式的变形与转化,将滚子与凸轮接触产生的弹性趋近量计算公式转化为载荷与变形量的线性关系。利用该结果,将滚子接触变形和销轴弯曲变形全部等效为销轴弹性变形,并推导出系统等效刚度系数。利用等效刚度计算出的系统总变形量与理论值的最大相对误差值仅为1.3251%。等效构件的选择及等效刚度的计算为弹性圆柱分度凸轮机构的研究与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这些研究工作也丰富了弹性圆柱分度凸轮机构学理论。(3)提出了两种冗余圆柱分度凸轮机构在分析横越冲击形成原因及造成危害的基础上,以消除横越冲击为目的,创新性地提出了两种冗余圆柱分度凸轮机构:大小滚子圆柱分度凸轮机构和双层滚子圆柱分度凸轮机构。通过对这两种冗余结构的分析,从理论上证明了这两种冗余结构可以消除圆柱分度凸轮机构的横越冲击,能有效提高机构的运动平稳性。(4)设计了两种冗余圆柱分度凸轮机构的主要结构参数为避免横越冲击和腾跳现象的产生,完成了两种冗余凸轮机构的载荷分析。根据强度条件,建立了两种冗余分度凸轮机构主要结构参数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利用前面提出的系统等效刚度的研究结论,分析了这两种冗余结构的弹性变形应满足的要求,确定了变形协调条件。以上研究结论,为两种冗余凸轮机构的参数设计和加工公差要求提供了理论依据。(5)搭建了圆柱分度凸轮机构运动特性试验测试平台为验证两种冗余圆柱分度凸轮机构的设计合理性,设计了相关试验测试平台。根据前述设计方法,完成了试验用两种冗余凸轮机构的设计与制造。根据试验目的合理选择调速电机及变频器、加速度传感器和编码器、数据采集系统等装置,搭建了圆柱分度凸轮机构运动特性试验测试平台。这些工作为对比和验证两种冗余圆柱分度凸轮机构提供了软、硬件基础。(6)验证了两种冗余圆柱分度凸轮机构的运动特性利用测试平台进行了不同结构的圆柱分度凸轮机构的性能对比试验。通过采集试验装置机体不同部位的加速度数据,从机体加速度极大值来看,具有冗余结构的两种圆柱分度机构使机体最大加速度减少了 48%以上,验证了这两种冗余机构对振动和噪声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通过对比不同结构的圆柱分度凸轮机构从动盘的角加速度数据,大小滚子、双层滚子圆柱分度凸轮机构从动盘的角加速度最大突变值仅是普通圆柱分度凸轮机构的10.49%和10.76%,这充分验证了这两种冗余分度凸轮机构能够消除横越冲击,并可以提高高速运动时从动盘的运动平稳性。本文以圆柱分度凸轮机构为研究对象,利用弹性理论进行了系统刚度等效构件的选择和等效刚度计算,丰富了弹性圆柱分度凸轮机构的研究理论。创新性的提出了两种能消除横越冲击的冗余圆柱分度凸轮机构,并对其进行结构设计分析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这两种冗余凸轮机构突破了圆柱分度凸轮机构只能在中低速下工作的限制。本研究工作对弹性圆柱分度凸轮机构的发展和应用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借鉴作用,对自动机械中分度运动的平稳性和生产效率提升有现实意义。

王杰[3](2019)在《步行式水稻钵苗膜上开孔移栽机构优化设计与试验》文中研究表明水稻是全世界范围内种植最为广泛的谷物之一,在我国有65%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于优质有机稻米的需求正迅猛增长。水稻覆膜栽植技术是一项绿色环保的栽培技术,该技术能有效提升覆膜地表的热能利用率,具有节水保墒,促进土壤肥力改良,抑制杂草滋生等优点。水稻钵苗移栽技术具有移栽过程中不伤根、无缓苗期、提前57天分蘖等优点。水稻覆膜栽植技术能有效破解有机大米生产难题,而水稻钵苗移栽技术则能够提高水稻产量,将这两者的优势相结合,可大幅度提高我国绿色有机大米产量。当前,国内对于水稻覆膜种植机械的研究集中于覆膜插秧一体机,对于采用水稻钵苗移栽技术的水稻膜上种植机械的研究仍处于空白,考虑到我国步行式插秧机良好的市场前景和巨大保有量,本文为了将水稻钵苗移栽农艺与覆膜栽植技术相结合,研制了一种能实现同步破膜和钵苗移栽功能的步行式水稻钵苗膜上开孔移栽机构,为水稻膜上种植机械的研究开辟了一种新思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完成了机构的创新设计,提出了一种能实现环扣形栽植轨迹和橄榄形破膜轨迹的移栽机构设计方案。将帕斯卡非圆齿轮与椭圆齿轮进行平行布置,实现了两套不等速传动机构独立工作、相互配合的破膜与栽植于一体的移栽作业目的。(2)具体论述了移栽机构的组成结构与工作原理,基于其内部构件的数学和机构学关系建立了相对应的理论模型。分析了关键部件的运动规律,为优化软件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3)以理论分析为基础,基于Visual Basic 6.0可视化编程语言,开发了步行式水稻钵苗膜上开孔移栽机构计算机辅助分析与优化设计软件。通过参数优化,得到了一组能够满足移栽要求的较优结构参数。(4)根据软件优化出的结构参数,利用Auto CAD对移栽机构的整体结构进行了二维设计,在NX 8.0三维设计软件中完成了虚拟样机各零件的建模和整体装配,应用ADAMS 2010软件进行了移栽机构的运动学仿真,通过对比分析理论轨迹和虚拟仿真轨迹,验证了机构设计的正确性。(5)借助快速成形制造技术,完成了物理样机的试制工作。利用高速摄影技术对移栽机构样机进行了高速摄影轨迹验证试验,通过对比分析理论轨迹、虚拟样机仿真轨迹和物理样机高速摄影轨迹,进一步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通过取苗试验、膜上栽植试验以及破膜试验,证明了膜上移栽机构设计的实用性与可靠性。

李鸿飞[4](2019)在《基于Solidworks的凸轮执行末端虚拟系统开发》文中指出在自动化生产过程中凸轮连杆机构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人们对于整套高速优异凸轮的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在提高凸轮设计效率和生成高速优异的凸轮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设计出一款基于Solidworks的凸轮执行末端虚拟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折包机为例对凸轮执行末端虚拟系统进行了验证,并研究了高速整机凸轮连杆机构动力学模型。1.凸轮执行末端运动规律与理论轮廓曲线分析。分析了凸轮执行末端运动规律的特征及选取原则;运用分块的方法对凸轮连杆机构进行了求解,实现了求解过程的通用化。2.整机凸轮末端虚拟系统开发。以Solidworks作为开发平台,Visual Studio 2012作为开发工具,Microsoft Access 2010作为数据库,基于Solidworks搭建C++二次开发环境。开发出了一款针对整套凸轮设计的CAD系统,实现了凸轮末端的自动仿真及凸轮的参数化建模。3.凸轮执行末端虚拟系统生成凸轮的验证。运用Solidworks建立折包机三维数字模型,并装配凸轮执行末端虚拟系统生成的凸轮。将最终模型导入Adams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验证了其生成整套凸轮的正确性。4.高速整机凸轮连杆机构动力学研究。运用Ansys生成凸轮轴、摆臂杆和连杆mnf中性文件后,导入Adams进行刚柔耦合仿真分析。研究了高速情况下易变形零件对凸轮执行末端精度的影响。理论分析了凸轮驱动部分振动因素,并提出了减小振动的相关建议。

李宗成[5](2019)在《平面凸轮的CAD/CAM系统设计及研究》文中指出凸轮机构是由凸轮,从动件和机架三个基本构件组成的高副机构。凸轮机构广泛地应用于纺织机械、食品机械、轻工机械、机械传动等领域。凸轮机构的设计主要包括从动件运动规律的设计以及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其中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最为关键。传统的设计方法有作图法和解析法等两种方法,但传统设计方法效率低、步骤复杂,满足不了高速、精密凸轮的设计要求。随着CAD/CAM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已经逐渐成为工程技术人员完成设计任务的有效手段,在凸轮的设计过程中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能大大提高设计的效率与精确性。但是,由于凸轮的种类繁多,无法找到统一的形式来处理设计中的需求,而且能满足各种类型凸轮机构设计的辅助手段也尚未出现。本文以凸轮轮廓曲线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为研究对象,开发以Visual Studio 2015软件作为平台,利用Visual C#语言对Auto CAD软件进行二次开发,结合凸轮机构的设计原理,编写了应用程序。在系统界面上通过人机交互输入参数,经过程序内部创建的数学模型和偏移算法的计算,得到凸轮轮廓的坐标点,进而形成完整的凸轮轮廓曲线。在人机交互界面中输入相应的加工参数,即可形成完整的沿刀心轨迹编程的NC代码,从而进行数控加工。本文开发的软件可以设计一些常用的平面凸轮类型,用SolidWorks软件对系统中得到的凸轮进行三维建模,在软件中经过运动仿真分析,凸轮机构从动件的运动状况与凸轮设计时的运动曲线规律相吻合。本软件可自动生成凸轮加工的NC代码,并能在数控机床上对CAD/CAM系统中生成的凸轮轮廓曲线进行加工,在我国的工业企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较大的经济价值。

朱月松[6](2019)在《米/面一体无人售卖机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饮食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快餐作为就餐方式,无人化智能售卖设备逐渐被消费者接受。但是目前市场上并没有一款以米/面为主食的快餐自动售卖机。因此,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课题组提出一种米/面一体无人售卖机设想。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卫生、满足消费者多样化就餐的需求和解决中餐食品的标准化生产问题,该设备采用中央厨房配送和线上线下点餐的售卖模式。课题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项:1、通过分析快餐售卖的流程,规划米/面一体无人售卖机的功能,确定设备主要功能模块组成,即餐碗的落位、米/面定量盛装、菜品定量分配、餐盒的封装、输送系统、保温系统。通过分析对比,确定各个功能的实现方案。2、本文对餐盒自动分离机构中圆柱凸轮的下降阶段、支撑阶段和剥离阶段的运动进行规划,其中下降和剥离曲线采用最大速度mV和最大加速度mA均较小的改进正弦加速度速度运动规律设计,得到凸轮空间位移曲线;利用MATLAB获得空间凸轮曲线实际坐标值及采用3D打印加工出凸轮;采用Solidworks运动学仿真验证凸轮设计合理性。3、通过对无人售饭机的各个功能模块分析,确定回转式输送装置九个工位分布位置;选用梯形加减速运动曲线模式设计高效稳定精确的回转式多工位输送装置,通过实验方法进行相关参数设定和方案合理性验证。4、分析米/面一体无人售卖机控制逻辑,提出控制系统整体方案,并进行硬件选型和软件设计;实现设备的现场无人自动制作和售卖,且能自动监测运行状态,并具有报警功能。5、利用虚拟样机技术,对设备进行三维建模、干涉检查和运动学仿真。在此基础上进行物理样机制作,并对各个装置进行相关实验,验证设计的合理性;对实验结果分析,进一步优化设计。通过对米/面一体无人售卖机物理样机的测试,结果表明,各个功能模块都能满足预期的设计要求,且在控制系统的操控下,设备可以做到无人自动化售卖餐品,解决传统人工快餐售卖食品安全和用餐高峰期人多拥挤等问题。

王男[7](2019)在《基于SolidWorks新型焊接式渣包企业标准化定制系统的开发与研究》文中认为随着近年来我国机械制造业的飞速发展以及工业4.0的到来,也伴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提出,这就对传统的机械制造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计算机辅助机械产品设计被广泛的应用在制造业的各个领域。渣包作为冶金设备中必不可少的机械产品自然也需要改进,一直以来传统的铸造渣包面临着易开裂、寿命短、不易修复、设计效率低等问题。本文主要以合肥工业大学与安徽省铜冠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开展的校企合作项目——《矿业成套设备协同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研究》中的焊接渣包为研究课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焊接式渣包,根据企业标准要求设计一套基于SolidWorks2012的插件系统用来提高产品设计效率。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1)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焊接方式的渣包结构体的设计,通过不同阶段的结构比较逐渐优化结构,对渣包三维模型进行模块划分、编码,通过“方程式”建立零部件之间的参数关系为后面的参数化产品、系列化设计做好准备。然后选择合适的本体材料进行焊接,并与传统的铸造渣包在同等工作情况下进行受力比较。(2)选定渣包本体材料后对渣包进行焊接工艺的分析,确定焊接的三维模型,选择焊接方式并编写焊接工艺卡。(3)开发企业标准化插件设计系统。在VC6.0环境下对SolidWorks2012进行二次开发,包括产品设计模块、属性添加模块、文档管理模块。在产品设计模块可以对渣包以及渣包的零部件进行参数化建模以及系列化产品生成;在属性添加模块可以对产品图纸进行属性添加,也可通过点击数据库信息进行快速添加;在文档管理模块主要进行对文档的操作,例如复制、加密、解密等功能;对不同操作系统的数据库的连接以及设计系统的安装实现。通过此次对新型焊接渣包的结构设计提高了渣包的强度、使用寿命,运用此设计系统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实际应用表明此课题研究对于提高产品质量、缩短开发周期、提升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张永昌[8](2019)在《组合式非圆齿轮行星轮系钵苗取苗机构的反求设计与试验》文中研究表明粮农组织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蔬菜生产国家,每年国内蔬菜总产量达到全球的一半以上。育苗移栽作为蔬菜种植方式之一,能够更好的提高蔬菜等旱地经济作物的产量,充分利用光热土地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因此,旱地钵苗移栽机的核心工作部件——移栽机构的研究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且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课题组专注于移栽机构的研究工作,先后提出多种不同构型的自动取苗机构,其中组合式不完全偏心圆—非圆齿轮行星轮系取苗机构通过特殊齿轮传动获得周期内传动比二次不等幅较大波动,很好的解决了前期构型冲击较大的问题,是目前较为优越的一种设计方案。但是该机构的推苗姿态还达不到理想状况,取苗爪取苗深度不够,而且机构运行时取苗爪携带的钵苗容易与另一取苗臂干涉。因此,本文拟在已有研究基础上,优化运动轨迹中的取苗段和推苗段轨迹,增加取苗深度和获取更优推苗姿态,基于拟合后的轨迹曲线利用反求设计方法得到一种由3个组合式非圆齿轮、4个非圆齿轮和2个取苗臂组成的行星轮系取苗机构,并相应的开展取苗机构的结构设计、运动仿真和试验研究。本论文主要内容和安排如下:1)论述国内外旱地蔬菜移栽机构研究成果及实际应用状况,对比不同移栽机构在设计和使用上的优缺点,针对旱地蔬菜钵苗移栽机构提出反求设计的研究方案。2)在现有机构取苗轨迹的基础上,分析局部轨迹调整对机构的取苗和推苗作业的影响,比较选取出相对最优取苗轨迹。在该轨迹上给定N个数据点,选用三次非均匀B样条曲线拟合方法,拟合出轨迹曲线所对应的N+2个控制顶点,利用德布尔公式求解轨迹曲线上所有点的坐标值。3)将新机构模型转化为三杆机构,基于拟合轨迹反求取苗机构的总传动比。通过拟合后的取苗轨迹点坐标计算三杆机构中曲柄和摆杆的长度,求解机构总传动比并分配两级传动比,然后求解机构各齿轮的节曲线数据。4)按照反求得到的节曲线等结果完成取苗机构的结构设计,应用UG绘制出各个零件三维模型并完成整体装配,利用Adams完成机构运动学仿真和虚拟试验研究,提高部件设计的合理性、准确性,以及设计效率。5)绘制图纸并加工装配行星轮系取苗机构样机,开展空转运动学试验和取苗试验,测试得到机构空转时的运动学轨迹,研究机构样机的运动学特性;利用现有的实验台开展实际取苗作业试验,对样机取苗效果进行分析,验证了机构应用于实际机械的可行性。

冯雪峰[9](2019)在《伺服压力机数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金属加工是制造行业的支柱,是现代化工业的主要体现形式,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随着汽车、电子产品、仪器仪表等行业的发展,对压力机的需要也日益增大。随着国内伺服控制技术的研究,新科技、新材料的出现以及产品形状复杂化,开发出高精度、高响应、柔性化、智能化的新型压力机迫在眉睫。传统的压力机已经无法满足未来加工的工业需求,伺服压力机由于采用交流伺服电机直接控制曲柄,实现压力机运动的柔性控制,成为了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本文从传统机械压力机着手研究,分析其存在的不足之处,结合伺服压力机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研究伺服压力机的重要意义。重点研究伺服压力机数控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⑴结合国内外发展现状,对传统压力机数控系统、伺服控制系统和传统压力机的基本功能和性能特性进行研究;⑵分析了压力机本体结构、滑块运动轨迹及控制系统的加减速控制技术以及伺服压力机数控系统的设计需求,整体设计了伺服压力机数控系统的总体解决方案;⑶自主开发设计DSP+FPGA的硬件平台,用于实现加减速控制算法,实现了伺服压力机的全闭环运动控制。⑷设计与实现了数控系统的上位机系统,对数控系统的加工曲线和参数进行管理。⑸论文最后对所设计和实现的伺服压力机数控系统进行了测试,测试表明所设计的系统满足用户需求。

曹阳[10](2018)在《带锯条闪光对焊过程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带锯条闪光对焊机是一种专门用于带锯条闪光对焊的机器,主要用于双金属带锯条以及高速钢带锯条的焊接。其作用是将一根完整的长条形带锯焊接成一个圆环,焊接成品可与带锯床配套使用。本课题以国产UBN-8型闪光对焊机及国外i DEAL公司生产的BAS320型闪光对焊机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类机器焊接机构的运行过程及闪光过程特性进行分析。焊接机构涵盖了闪光、顶锻以及退火三大闪光焊工艺过程。为了分析了闪光进程与凸轮工作的时序关系,本文使用高速摄影仪记录下焊缝区域在不同电参数条件下的闪光过程,特别是对顶锻时间及顶锻行程的分析。同时运用拉伸实验机对顶锻加压机构中的碟形弹簧进行了测力实验并分析了退火机构的工作原理。为了获得闪光过程的焊接电压以及焊接电流这两项主要的电参数,本文使用霍尔电流传感器、真有效值转换器、示波器等设备对其进行了数值采样。并再次运用高速摄影仪拍摄了焊缝区域在闪光时的慢速影像。结合采集到的波形数据,分析了电参数对闪光过程的影响以及闪光对焊过程中动态电阻的变化趋势。以STM32开发板为控制核心,辅助以Lab VIEW软件设计了一套闪光对焊参数检测系统。该系统能够检测闪光对焊过程中的主要焊接参数包括焊接电压、焊接电流、顶锻压力、闪光位移、闪光速度等。经测试,该采集系统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且能有效采集各项焊接参数并保存数据。运用正交设计方法,优化了两类交流对焊机在焊接某一型号带锯时的焊接参数。并对所焊样品的焊缝硬度、微观组织形态进行分析,对比二者的不同。针对采用交流对焊时焊缝处闪光存在间歇性以及热影响区域集中的问题,本课题研发了一台高频直流电源来替代UBN-8机器中的交流变压器来给机器馈电。通过调试最终成功进行了焊接试验,焊接样品经弯曲、扭转实验后均达到合格标准。研究其高速影像发现直流焊接具有闪光爆破间歇短,焊缝热影响区均匀等优点。该试验成功验证了直流闪光对焊的焊接可行性,对后续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自动绘制自动机床凸轮工作图的Autolisp程序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自动绘制自动机床凸轮工作图的Autolisp程序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纸箱提手整理装置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发展状况
        1.2.1 国外技术现状
        1.2.2 国内技术现状
    1.3 纸箱提手整理装置技术要求
        1.3.1 纸箱提手技术要求
        1.3.2 纸箱提手整理装置设计原理
    1.4 课题主要内容
    1.5 技术路线图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纸箱提手整理装置总体方案及关键机构设计
    2.1 纸箱提手整理装置设计要求
    2.2 挂取装置的设计
    2.3 剔除装置的设计
    2.4 整理输送装置的设计
    2.5 提手剔除装置关键部件凸轮的设计
        2.5.1 导杆从动件运动规律的确定
        2.5.2 剔除机构凸轮工作阶段划分
        2.5.3 凸轮基本参数的确定
        2.5.4 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剔除装置凸轮机构运动学分析及改进设计
    3.1 凸轮转速确定
    3.2 剔除装置虚拟样机的建立
    3.3 剔除装置凸轮机构的运动学分析
    3.4 基于Matlab的凸轮机构改进设计
        3.4.1 Matlab程序设计凸轮流程
        3.4.2 数学模型的建立
        3.4.3 函数的编制和命令
        3.4.4 凸轮实际廓线的生成与Solidworks建模
    3.5 改进凸轮机构的ADAMS仿真分析
        3.5.1 仿真模型的建立
        3.5.2 仿真结果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纸箱提手整理装置关键部件振动问题分析
    4.1 提手挂杆的有阻尼自由振动分析
    4.2 提手挂杆模态分析
        4.2.1 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
        4.2.2 提手挂杆模态分析基本步骤
        4.2.3 提手挂杆的模态分析
    4.3 提手挂杆的瞬态动力学分析
        4.3.1 瞬态动力学简介
        4.3.2 瞬态动力学的分析流程
        4.3.3 提手挂杆的瞬态动力学分析结果
    4.4 纸箱提手整理装置的机架模态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纸箱提手整理装置的加工装配与验证试验
    5.1 纸箱提手整理装置的加工与装配
        5.1.1 纸箱提手整理装置非标件的材料选择
        5.1.2 纸箱提手整理装置加工方案的选择
    5.2 纸箱提手整理装置的装配
    5.3 样机试制
    5.4 样机试验
        5.4.1 试验条件与方法
        5.4.2 试验测试指标
        5.4.3 样机试验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个人简历
致谢

(2)弹性圆柱分度凸轮机构等效刚度及其冗余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提出与意义
        1.3.1 圆柱分度凸轮机构系统等效刚度
        1.3.2 新型圆柱分度凸轮机构设计与验证
        1.3.3 课题意义
    1.4 主要研究内容
        1.4.1 弹性圆柱分度凸轮机构的等效刚度分析
        1.4.2 新型结构弹性圆柱分度凸轮机构的设计与分析
        1.4.3 试验测试平台搭建与试验验证
    1.5 研究方法与思路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思路
        1.5.3 技术路线
2 圆柱分度凸轮机构载荷分析
    2.1 从动系统受载分析
        2.1.1 从动系统工作载荷分析
        2.1.2 从动系统阻尼作用分析
    2.2 滚子受载分析
        2.2.1 工作载荷
        2.2.2 冲击载荷
    2.3 销轴受载分析
    2.4 从动盘受载分析
    2.5 凸轮受载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弹性圆柱分度凸轮机构系统刚度分析
    3.1 圆柱分度凸轮机构参数分析
        3.1.1 主要结构参数计算
        3.1.2 从动件结构参数设计要求
        3.1.3 滚子结构参数分析
    3.2 圆柱凸轮机构强度与刚度分析
        3.2.1 凸轮及从动盘强度与刚度分析
        3.2.2 滚子与销轴强度分析
        3.2.3 滚子与销轴刚度分析
        3.2.4 滚子与销轴最大弹性变形量计算
    3.3 弹性圆柱分度凸轮机构系统等效刚度计算
        3.3.1 系统等效刚度构件选取原则
        3.3.2 系统等效刚度构件选择
        3.3.3 系统等效刚度系数计算
        3.3.4 机构动态运动方程
    3.4 本章小结
4 圆柱分度凸轮机构冗余结构设计与样机加工
    4.1 圆柱分度凸轮机构存在问题分析
    4.2 大小滚子圆柱分度凸轮机构设计
        4.2.1 机构工作原理
        4.2.2 腾跳现象消除条件
        4.2.3 机构载荷分析
        4.2.4 大小滚子及销轴载荷分析
        4.2.5 滚子与销轴结构参数设计
        4.2.6 大小滚子及销轴变形分析
        4.2.7 轮槽尺寸设计依据
    4.3 双层滚子圆柱分度凸轮机构设计
        4.3.1 机构工作原理
        4.3.2 机构载荷分析
        4.3.3 滚子与销轴结构参数设计
        4.3.4 滚子与销轴变形分析
        4.3.5 轮槽尺寸设计依据
    4.4 试验用圆柱分度凸轮机构参数设计
        4.4.1 试验样机运动参数
        4.4.2 主要结构参数设计
        4.4.3 大小滚子圆柱分度凸轮机构主要结构参数设计
        4.4.4 对比用圆柱分度凸轮机构设计
        4.4.5 双层滚子圆柱分度凸轮机构主要结构参数设计
    4.5 试验样机加工
    4.6 本章小结
5 试验测试平台设计与试验结果分析
    5.1 试验测试平台搭建
        5.1.1 动力装置选择
        5.1.2 传感器选择
        5.1.3 数据采集系统
        5.1.4 测试平台搭建
    5.2 试验测试内容
    5.3 振动试验测试与分析
        5.3.1 加速度传感器布置
        5.3.2 振动试验数据采集
        5.3.3 振动试验数据处理
        5.3.4 振动试验数据分析
    5.4 从动盘运动特性试验数据采集与处理
        5.4.1 数据采集
        5.4.2 数据处理
    5.5 从动盘运动试验数据分析
        5.5.1 圆柱分度凸轮机构从动盘运动试验分析
        5.5.2 大小滚子圆柱分度凸轮机构从动盘运动试验分析
        5.5.3 双层滚子圆柱分度凸轮机构从动盘运动试验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3)步行式水稻钵苗膜上开孔移栽机构优化设计与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1.4 本章小结
2 移栽机构的机理分析及数学建模
    2.1 非圆齿轮传动性能分析
        2.1.1 外旋轮线蜗线的成型原理
        2.1.2 Pascal蜗线齿轮副的啮合性能与传动比分析
    2.2 移栽机构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2.3 移栽机构的轨迹和姿态要求
    2.4 移栽机构运动学模型的建立
    2.5 本章小结
3 移栽机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开发
    3.1 计算机辅助分析软件总体开发思路
    3.2 优化目标的确定
    3.3 优化软件的开发
        3.3.1 优化软件系统简述
        3.3.2 优化软件功能介绍
    3.4 机构参数对目标值和轨迹与姿态的影响
        3.4.1 齿轮参数对轨迹与姿态的影响
        3.4.2 结构参数对轨迹与姿态的影响
    3.5 移栽机构优化结果
    3.6 本章小结
4 步行式水稻钵苗膜上开孔移栽机构的结构设计
    4.1 移栽机构的二维整体结构
    4.2 移栽机构各部分结构设计
        4.2.1 行星轮系齿轮副的设计
        4.2.2 移栽臂的结构设计
        4.2.3 破膜装置的结构设计
    4.3 移栽机构三维实体模型的建立
        4.3.1 主要零件三维模型的建立
        4.3.2 移栽机构数字化模型的建立及干涉检查
    4.4 本章小结
5 移栽机构的虚拟仿真与试验研究
    5.1 移栽机构虚拟仿真
        5.1.1 虚拟样机的导入与预处理
        5.1.2 添加约束关系与载荷
        5.1.3 相对运动仿真分析
        5.1.4 绝对运动仿真分析
    5.2 物理样机制造与轨迹验证
        5.2.1 样机的快速成形制造
        5.2.2 移栽机构轨迹验证
    5.3 移栽机构的试验研究
        5.3.1 闭锁式水稻育秧
        5.3.2 移栽机构取苗试验与栽植试验
        5.3.3 移栽机构破膜试验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基于Solidworks的凸轮执行末端虚拟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意义
    1.2 CAD二次开发技术及参数化设计技术
        1.2.1 CAD二次开发技术
        1.2.2 参数化设计技术
    1.3 凸轮CAD技术现状及趋势
        1.3.1 CAD技术现状
        1.3.2 凸轮机构CAD现状及趋势
    1.4 凸轮连杆机构动力学的研究现状
    1.5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凸轮末端运动规律及轮廓曲线分析
    2.1 引言
    2.2 执行末端运动曲线设计
        2.2.1 基本运动规律曲线
        2.2.2 常用组合运动规律曲线
    2.3 常用的四种凸轮连杆机构
    2.4 凸轮理论轮廓曲线求解
        2.4.1 执行末端部分求解
        2.4.2 连杆机构部分求解
        2.4.3 凸轮机构部分求解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凸轮执行末端虚拟系统总体设计
    3.1 引言
    3.2 开发平台和开发工具的选择
        3.2.1 开发平台
        3.2.2 开发工具
    3.3 系统框架设计
        3.3.1 系统操作流程设计
        3.3.2 搭建VC++环境及数据库连接
        3.3.3 系统菜单的建立
        3.3.4 子菜单界面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凸轮执行末端虚拟仿真设计
    4.1 引言
    4.2 数据库动态管理
        4.2.1 数据库管理技术
        4.2.2 数据库表格设计
    4.3 自动仿真实现过程
        4.3.1 末端曲线计算
        4.3.2 末端自动装配
        4.3.3 末端运动仿真
        4.3.4 t时刻位置
    4.4 凸轮末端运动学分析界面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凸轮正确性验证与动力学研究
    5.1 引言
    5.2 凸轮正确性检证
        5.2.1 建立整机凸轮连杆机构多刚体模型
        5.2.2 多刚体与理论执行末端曲线比较
    5.3 整机凸轮连杆机构刚柔耦合分析
        5.3.1 刚柔耦合分析流程
        5.3.2 建立整机凸轮连杆机构刚柔耦合模型
        5.3.3 整机凸轮连杆机构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分析
    5.4 整机凸轮连杆系统振动分析
        5.4.1 地面受力分析
        5.4.2 凸轮惯性离心力分析
        5.4.3 连杆结构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工作和结论
    6.2 论文创新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5)平面凸轮的CAD/CAM系统设计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凸轮机构简介
    1.2 CAD/CAM系统概述
    1.3 凸轮CAD/CAM系统设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1 国内发展现状
        1.3.2 国外发展现状
        1.3.3 发展趋势
    1.4 目前凸轮CAD/CAM系统设计存在的问题
    1.5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1.5.1 课题研究的意义
        1.5.2 课题研究的内容
    1.6 本章小结
2 凸轮机构的设计
    2.1 从动件的运动规律
        2.1.1 多项式运动规律
        2.1.2 简谐运动规律
        2.1.3 摆线运动规律
        2.1.4 修正正弦运动规律
    2.2 平面凸轮轮廓设计的基本原理
        2.2.1 尖底直动从动件凸轮轮廓设计
        2.2.2 平底直动从动件凸轮轮廓设计
        2.2.3 直动滚子从动件凸轮轮廓设计
        2.2.4 摆动滚子从动件凸轮轮廓设计
        2.2.5 摆动平底从动件凸轮轮廓设计
    2.3 平面沟槽凸轮的设计方法
    2.4 凸轮机构的基本尺寸
        2.4.1 压力角的选择
        2.4.2 基圆半径的选择
        2.4.3 其他相关几何参数的选择
    2.5 本章小结
3 凸轮的数控加工
    3.1 数控编程
    3.2 凸轮加工过程中的数控加工指令
    3.3 凸轮轮廓加工程序编制中的数学处理
        3.3.1 凸轮轮廓中直线与圆弧的基点计算
        3.3.2 凸轮轮廓中非圆曲线的节点计算
    3.4 凸轮轮廓数控加工的轨迹控制原理
        3.4.1 凸轮轮廓加工中的插补原理
        3.4.2 凸轮轮廓加工中的刀具补偿原理
    3.5 凸轮轮廓曲线的编程方式
    3.6 凸轮的数控加工过程
        3.6.1 凸轮加工过程中工件材料及尺寸的选择
        3.6.2 凸轮加工过程中走刀路线的确定
        3.6.3 凸轮加工过程中加工参数的选择
    3.7 本章小结
4 凸轮CAD/CAM系统的总体设计
    4.1 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开发原则
        4.1.1 系统的设计思路
        4.1.2 系统的开发原则
    4.2 系统开发过程中开发方式的选择
    4.3 系统开发过程中各模块的设计
        4.3.1 凸轮轮廓线的自动生成模块
        4.3.2 凸轮加工中NC代码的自动生成模块
    4.4 开发平台与AutoCAD的连接
    4.5 系统软件UI设计
        4.5.1 普通平面凸轮的设计界面
        4.5.2 平面沟槽凸轮的设计界面
        4.5.3 普通平面凸轮加工NC代码的生成界面
        4.5.4 平面沟槽凸轮加工NC代码的生成界面
    4.6 代码的编写
    4.7 CAD/CAM软件系统的调试与测试
        4.7.1 软件系统的调试
        4.7.2 软件系统绘图功能的测试
        4.7.3 软件系统NC代码生成功能的测试
    4.8 本章小结
5 凸轮机构的三维建模及运动仿真分析
    5.1 建模及仿真软件的选择
    5.2 凸轮机构的三维建模
        5.2.1 平面盘型凸轮机构的三维建模
        5.2.2 平面沟槽凸轮机构的三维建模
    5.3 凸轮机构的运动仿真分析
        5.3.1 平面盘型凸轮机构的运动仿真分析
        5.3.2 平面沟槽凸轮机构的运动仿真分析
    5.4 运动仿真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6)米/面一体无人售卖机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无人售卖市场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2 米/面一体无人售卖机总体方案规划
    2.1 系统功能规划及参数设定
        2.1.1 系统功能规划
        2.1.2 主要参数设定
    2.2 整机设计方案的拟定
        2.2.1 售卖系统的拓扑结构
        2.2.2 售卖的工作流程
    2.3 售卖终端机分析
        2.3.1 餐碗落位和封装
        2.3.2 米/面定量盛装装置
        2.3.3 菜品定量分配装置
        2.3.4 输送装置
    2.4 控制系统规划
    2.5 本章小结
3 米/面一体无人售卖机关键机构的设计与实现
    3.1 餐碗落位、封装装置和输送装置的构型分析
    3.2 餐碗落位装置、封装装置的结构设计
        3.2.1 餐碗、盖无人自动分离机构的分析
        3.2.2 空间圆柱凸轮的成型工艺研究
        3.2.3 运动学仿真
    3.3 输送装置的设计
        3.3.1 输送装置中各个工位位置的规划
        3.3.2 运动规律分析
        3.3.3 输送电机选型
        3.3.4 电机驱动参数设定
    3.4 本章小结
4 米/面一体无人售卖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4.1 控制系统分析及控制策略研究
        4.1.1 系统的控制要求分析
        4.1.2 控制系统整体方案的实现策略
    4.2 控制系统硬件选型
        4.2.1 执行机构的选型
        4.2.2 检测元器件的选型
        4.2.3 气动元件的选型
        4.2.4 控制器的选型
    4.3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4.3.1 PLC程序设计的逻辑
        4.3.2 人机界面设计
    4.4 本章小结
5 米/面一体无人售卖机的研制与实现
    5.1 虚拟样机模型的建立
    5.2 物理样机的研制
    5.3 物理样机实验结果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基于SolidWorks新型焊接式渣包企业标准化定制系统的开发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渣包的重要性
        1.1.2 渣包的主要类型
        1.1.3 渣包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1.2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课题研究的目的
        1.2.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3 课题工作及组织结构
        1.3.1 课题来源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3 论文总体结构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新型渣包的总体设计方法及技术支持
    2.1 CAD技术及发展
    2.2 系列化设计
    2.3 相似理论及应用
        2.3.1 相似现象的分类
        2.3.2 相似三大定理
        2.3.3 相似准则的求法
    2.4 二次开发技术
    2.5 参数化方法及运用
    2.6 系统设计方案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型焊接式渣包的结构设计
    3.1 渣包的工作原理
        3.1.1 常见渣包结构
        3.1.2 焊接式渣包的应用
    3.2 焊接式渣包模型设计
        3.2.1 焊接渣包的模型建立
        3.2.2 焊接渣包的结构特点
        3.2.3 焊接模型的改进
        3.2.4 焊接渣包的模块划分与编码方式
        3.2.5 焊接渣包容积的计算
    3.3 渣包材料选择
        3.3.1 常用合金钢类型
        3.3.2 选用材料
    3.4 整体参数
    3.5 渣包有限元分析
        3.5.1 Simulation介绍
        3.5.2 添加材料
        3.5.3 施加载荷与约束
        3.5.4 网格划分
        3.5.5 分析结果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型渣包的焊接工艺
    4.1 渣包的焊接技术
        4.1.1 焊接分类
        4.1.2 焊接方法
    4.2 焊接材料的选择
    4.3 焊接工艺卡的编写
        4.3.1 筒体焊接工艺
        4.3.2 底座圆焊接工艺
        4.3.3 吊耳总成焊接工艺
    4.4 焊接模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企业标准化定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1 标准化定制系统的设计要求
    5.2 SolidWorks二次开发技术
        5.2.1 SolidWorks二次开发简介
        5.2.2 SolidWorks API对象
    5.3 系统功能
        5.3.1 系统总体的设计方法
        5.3.2 产品参数化的传递
        5.3.3 参数化驱动模型
        5.3.4 系统界面的介绍
        5.3.5 属性选择与添加
        5.3.6 文件系统的操作
        5.3.7 数据库的连接
    5.4 系统安装
        5.4.1 安装要求
        5.4.2 安装步骤
        5.4.3 不同系统安装方法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8)组合式非圆齿轮行星轮系钵苗取苗机构的反求设计与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蔬菜钵苗取苗机构研究现状分析和发展趋势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
        1.2.3 本课题组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方案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组合式非圆齿轮行星轮系钵苗取苗机构取苗轨迹的优化
    2.1 行星轮系钵苗取苗机构设计要求
    2.2 行星轮系钵苗取苗机构轨迹优化
        2.2.1 原取苗轨迹分析
        2.2.2 取苗轨迹的优化
    2.3 行星轮系钵苗取苗机构组成和工作原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组合式非圆齿轮行星轮系钵苗取苗机构的反求设计
    3.1 基于三次非均匀B样条曲线拟合方法进行轨迹曲线拟合
    3.2 行星轮系传动机构反求设计建模
        3.2.1 行星轮系运动学分析符号说明
        3.2.2 行星轮系传动比及齿轮向径的确定
        3.2.3 非圆齿轮节曲线计算求解
    3.3 行星轮系传动机构运动学方程
    3.4 行星轮系钵苗取苗机构反求设计软件的开发
    3.5 行星轮系钵苗取苗机构参数设计结果及对比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组合式非圆齿轮行星轮系钵苗取苗机构结构设计与虚拟仿真
    4.1 行星轮系取苗机构零部件设计及三维建模
        4.1.1 非圆齿轮齿廓生成及建模
        4.1.2 凹凸不完全非圆齿轮齿廓的生成和建模
        4.1.3 推苗凸轮的设计
        4.1.4 其余主要零部件三维建模
    4.2 取苗机构整体设计
    4.3 行星轮系钵苗取苗机构的虚拟装配
    4.4 钵苗取苗机构的虚拟仿真及结果分析
        4.4.1 行星轮系钵苗取苗机构虚拟仿真
        4.4.2 行星轮系钵苗取苗机构取苗轨迹分析
        4.4.3 行星轮系取苗机构姿态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组合式非圆齿轮行星轮系钵苗取苗机构样机试验
    5.1 物理样机的加工与装配
    5.2 取苗机构物理样机取苗试验研究
        5.2.1 试验设备及步骤
        5.2.2 试验结果及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9)伺服压力机数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伺服压力机国外研究现状
        1.2.2 伺服压力机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介绍
    2.1 数控系统的发展
    2.2 伺服控制系统的发展
    2.3 DSP技术和FPGA技术
    2.4 Matlab仿真软件简介
    2.5 数控系统中加减速控制算法的发展
        2.5.1 加减速控制方式
        2.5.2 常见的加减速控制算法
        2.5.3 基于S曲线加减速控制算法的理论研究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伺服压力机系统的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3.1 系统总体目标与需求分析
        3.1.1 压力机冲压工艺需求分析
        3.1.2 伺服压力机运动控制需求分析
        3.1.3 图形界面系统需求分析
        3.1.4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3.2 伺服压力机数控系统总体设计
        3.2.1 数控系统总体设计
        3.2.2 上位机单元总体设计
        3.2.3 数据交互单元总体设计
        3.2.4 运动控制单元总体设计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运动控制单元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4.1 控制单元相关电路设计
        4.1.1 电源电路设计
        4.1.2 输入输出电路设计
        4.1.3 模数转换电路设计
        4.1.4 高速脉冲输出电路设计
        4.1.5 电路的PCB设计
    4.2 运动控制单元在FPGA中的设计
    4.3 运动控制单元在DSP中的设计与实现
        4.3.1 运动控制单元软件架构
        4.3.2 控制单元逻辑层软件设计
    4.4 伺服压力机运动控制算法设计
        4.4.1 伺服压力机全闭环运动控制系统的构建
        4.4.2 运动控制算法实现
        4.4.3 基于Matlab Simulink的运动曲线仿真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数据交互单元软件设计与实现
    5.1 通讯帧数据格式
    5.2 数据交互单元中断设计
    5.3 数据解析功能实现
    5.4 自定义通讯协议设计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伺服压力机上位机软件设计与实现
    6.1 上位机软件总体设计
    6.2 上位机主界面设计
    6.3 上位机软件详细设计
        6.3.1 类结构设计
        6.3.2 关键功能实现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伺服压力机数控系统软件测试
    7.1 数控系统测试概述
    7.2 测试平台的搭建
    7.3 系统测试内容
        7.3.1 单元测试
        7.3.2 集成测试
    7.4 伺服压力机运动控制测试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工作总结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带锯条闪光对焊过程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带锯条闪光对焊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闪光对焊基本原理与工艺过程
        1.2.1 闪光对焊原理
        1.2.2 闪光对焊工艺过程
    1.3 闪光对焊技术及发展
    1.4 闪光对焊设备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闪光对焊设备
        1.4.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课题来源
    1.6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闪光对焊机的机构分析
    2.1 UBN-8型闪光对焊机
    2.2 UBN-8对焊机构分析
        2.2.1 UBN-8闪光送进机构分析
        2.2.2 UBN-8顶锻机构分析
        2.2.3 UBN-8退火机构分析
    2.3 BAS320闪光对焊机
    2.4 BAS320闪光对焊机构分析
        2.4.1 BAS320闪光送进机构分析
        2.4.2 BAS320顶锻机构分析
        2.4.3 BAS320退火机构分析
    2.5 UBN-8和BAS320优缺点对比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焊接电参数与闪光过程的分析
    3.1 闪光对焊工艺参数
    3.2 闪光对焊的供电系统
        3.2.1 闪光对焊供电特点
        3.2.2 UBN-8型焊机供电系统
    3.3 UBN-8焊接电参数
        3.3.1 UBN-8焊接电压
        3.3.2 UBN-8焊接电流
        3.3.3 焊接时值
    3.4 对焊机闪光过程分析
        3.4.1 UBN-8闪光阶段分析
        3.4.2 BAS320闪光阶段分析
    3.5 焊接电参数与闪光过程的关系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闪光对焊参数采集系统的设计
    4.1 采集系统硬件整体方案
    4.2 系统开发环境
    4.3 调理电路设计
        4.3.1 模拟调理电路设计
        4.3.2 真有效值转换电路设计
    4.4 STM32软件设计
        4.4.1 A/D采样程序设计
        4.4.2 光栅尺位移及速度检测程序设计
        4.4.3 人机界面设计
    4.5 LabVIEW软件设计
        4.5.1 串口程序设计
        4.5.2 前面板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直流闪光对焊电源的设计
    5.1 闪光对焊电源技术发展
    5.2 对焊电源总体方案设计
        5.2.1 电源主电路拓扑设计
        5.2.2 电源控制硬件设计
        5.2.3 电源控制软件设计
    5.3 电源调试及试焊
        5.3.1 控制电路调试
        5.3.2 闭环恒压调试
        5.3.3 焊接波形调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闪光对焊工艺实验研究
    6.1 工艺试验
        6.1.1 实验方案设计
        6.1.2 实验结果及分析
        6.1.3 硬度验证试验
        6.1.4 微观组织分析
    6.2 直流对焊试验
    6.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一、主要研究成果与结论
    二、进一步工作设想和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四、自动绘制自动机床凸轮工作图的Autolisp程序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纸箱提手整理装置的研究与设计[D]. 牛振华. 桂林理工大学, 2020(07)
  • [2]弹性圆柱分度凸轮机构等效刚度及其冗余结构研究[D]. 梁金生. 陕西科技大学, 2019(01)
  • [3]步行式水稻钵苗膜上开孔移栽机构优化设计与试验[D]. 王杰. 东北农业大学, 2019(10)
  • [4]基于Solidworks的凸轮执行末端虚拟系统开发[D]. 李鸿飞.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4)
  • [5]平面凸轮的CAD/CAM系统设计及研究[D]. 李宗成. 青岛科技大学, 2019(12)
  • [6]米/面一体无人售卖机的设计与实现[D]. 朱月松. 河南工业大学, 2019(02)
  • [7]基于SolidWorks新型焊接式渣包企业标准化定制系统的开发与研究[D]. 王男. 合肥工业大学, 2019(01)
  • [8]组合式非圆齿轮行星轮系钵苗取苗机构的反求设计与试验[D]. 张永昌. 浙江理工大学, 2019(06)
  • [9]伺服压力机数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冯雪峰. 东南大学, 2019(01)
  • [10]带锯条闪光对焊过程特性研究[D]. 曹阳. 广东工业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自动绘制自动机床凸轮工作图的Autolisp程序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