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无线电委员会为公共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分配频段

国家无线电委员会为公共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分配频段

一、国家无委分配公众数字蜂窝移动通讯系统使用频段(论文文献综述)

韩国骅,钱子安,唐宁远[1](2021)在《越界LTE专网信号排查及建议》文中认为上海市与江苏省作为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频率资源紧张,黄金频段的频率复用是主要发展趋势,但频率复用会产生干扰。上海市无线电监测站排查了一起越界LTE专网信号干扰案例,积累了宝贵经验。

杨昀潮,闫帅[2](2021)在《永不消逝的红色电波——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的无线电事业发展》文中提出在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无线电台成为军队、邮电、广播、公安和交通等国家要害部门进行信息通信的重要工具。党领导的无线电事业,坚持保胜利、保安全、保建设,忠实履行"服务党政机关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使命,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改革开放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无线电管理系统贯彻"为中央国家首脑机关服务,为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中心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科学管理、促进发展"成为无线电管理工作的主旋律。

李进良[3](2021)在《建党100年以来的中国移动通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以来,中国移动通信从研制第一部收发报机起步,走过了90多年,从一穷二白飞跃成全球引领。回顾这个历程,感觉千头万绪,艰难曲折,唯有鸿篇巨制方能包容,今限于篇幅,只能择要概述周恩来创建中国军政机要移动通信、抗美援朝培育中国战术通信工业、新中国电子工业与时俱进、周恩来开辟中国民用专业移动通信、联通促进中国公众移动通信、3G突破、4G同步、5G引领,这八个章节。其中疏漏难免,但从中可看出自立更生、自主创新乃是中国移动通信成长壮大的主线。希望通过本文让后人了解今日成绩来之不易,更激励青年学人继续奋发图强。

石蕾[4](2020)在《中国联通W分公司移动通信业务竞争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国内经济受到内外部环境深刻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电信业传统业务日趋饱和,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行业收入水平也受到流量快速释放、量收增长不匹配等因素影响。又正值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新时期,这也为运营商扭转当前局势,利用外部机会打造竞争新格局提供了有利条件。运营商应积极应对市场环境变化和行业内竞争者带来的压力,谋求适合自身移动通信业务发展的竞争战略,以实现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持续发展。本文以中国联通W分公司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企业战略管理分析方法,深入分析了公司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对其移动通信业务的竞争战略进行了研究。运用PEST分析法、波特五力模型进行外部环境分析,确定公司移动通信业务发展面临的机遇与威胁;通过对公司资源、能力分析以及价值链分析,确定公司发展移动通信业务具有的内部优势与劣势。运用SWOT矩阵分析其战略的发展方向,并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公司实施三种竞争战略的可行性,随后借助QSPM矩阵,确定公司移动通信业务可行的战略为差异化竞争战略。公司通过产品差异化、营销差异化、服务差异化来实现差异化战略。在战略实施的保障上,通过优化人力资源、完善运营组织体系、网络优化部署、加强内部控制等措施,保障其竞争战略的实施。本文的研究,对中国联通W分公司在新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有效的移动通信业务竞争战略具有一定意义,也为其在新的发展机遇期实现同行业的“弯道超车”提供了参考。

刘龙海[5](2019)在《GSM-R系统电磁环境干扰分析及防护》文中研究指明铁路在我国建设富强民主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高铁战略的实施与推进,目前我国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高铁技术体系,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现代化铁路装备技术水平的国家之一。但日益频发的电磁环境干扰问题仍对列车的行车安全构成威胁,为了使GSM-R系统能有一个良好的电磁环境,确保列车能够安全、可靠的运行,对GSM-R系统电磁环境干扰进行研究分析,找到相应的保护措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干扰的存在是GSM-R系统电磁环境变差的主要原因,当干扰超过一定限值时就会影响到GSM-R系统正常工作,轻则导致列车降速,重则影响行车安全。本文通过分析GSM-R系统电磁环境干扰的来源,并根据干扰的性质,针对不同的干扰类型,结合具体的技术指标进行研究分析,得到相应的保护措施,避免或减小干扰对GSM-R系统造成的影响,确保列车行车安全。针对系统内部干扰,本文通过对频率复用过程中容易引发的同频干扰和邻频干扰进行分析计算,得到不同信道传播环境下频率复用的条件和在不同网络覆盖方式下减少邻频干扰影响的保护措施;通过对弱场区引入直放站后容易引发的上行噪声干扰和同频多径干扰进行建模分析计算,得到避免干扰造成影响的直放站设置条件;为了提高GSM-R系统自身的抗干扰能力,在考虑列车异常切换的条件下,将频率分配过程中的同信道约束、邻信道约束和共址约束条件进行了综合约束,利用模拟退火算法使GSM-R可用于分配的19频道最大化满足相隔一个小区的频率间隔不小于400kHz,同时根据组合优化结果,结合网络的覆盖方式,将各频道进行配置,所得的频率配置方案提高了组网频道利用率和GSM-R系统自身抗干扰能力。针对系统外部干扰,本文首先根据系统共存时的电磁兼容标准,分析计算出各公众通信系统与GSM-R系统共存时的保护区;由于公众GSM900系统的阻塞干扰和互调干扰很容易对GSM-R系统造成影响,分别需要722m和3.2km的保护距离,然而在高铁沿线已建的基站中,公众通信运营商为满足客户通信需求,绝大部分基站没能满足保护距离要求,容易对GSM-R系统造成干扰影响,针对GSM900引起的阻塞干扰,本文结合GSM-R系统接收机的性能指标和GSM900基站实际距铁路的距离,分析计算出不同距离下GSM900基站发射功率应满足的条件;针对GSM900系统引起的互调干扰,本文根据干扰的性质,分析计算出GSM900系统自身的互调产物组合和与GSM-R系统产生的互调产物组合,结合我国频段的使用情况,得到相应的保护措施,避免干扰对GSM-R系统造成影响。

常晓军[6](2017)在《武广高铁湖南段GSM-R电磁环境保护性监测系统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对高铁GSM-R电磁环境保护性监测系统的理论与工程实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铁路GSM-R电磁环境监测和干扰分析的调研基础上,对湖南无委组织的武广高铁GSM-R电磁环境保护性监测系统的试验网平台进行了软硬件的设计与实现,并通过实验网平台和用户需求的对比,得出本文所描述的GSM-R电磁环境保护性监测系统工程实现的可行性,以及能否达到推广应用的水平,为建设我国第一条高铁GSM-R电磁环境保护系统做好铺垫。论文对实验网平台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详细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法。首先,对移动通讯、无线电监测和无线电干扰的相关背景进行了介绍。然后,对武广高铁湖南段GSM-R电磁环境保护性监测的用户需求包括项目来源、目标、组成、功能、性能、技术关键点和开发运行平台进行了分析,重点对技术关键点的同频干扰识别、网络传输带宽和设备运行环境进行了分析。接着,讨论了 GSM-R监测系统的总体结构。论文重点阐述了系统中固定监测小站、数据处理中心软件的设计与现实,并讨论了软件适应网络传输带宽的解决措施;其中固定监测小站部分阐述了设备组成、工作原理、设备主要功能以及软硬件设计与实现;数据处理中心描述了系统的组成、架构、主要功能、通讯协议设计和数据库设计。最后,展示了实验网络的运行结果并对系统发现的一例疑似干扰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试验网的近四个月的运行和持续改进,试验网顺利通过国家无委组织的专家评审奠定,达到了系统预期目标。

黄舒[7](2012)在《基于Ad Hoc技术的单兵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数字化单兵系统的产生和发展是实现战场一体化的客观要求。未来数字化战场要求各功能单元、直至单兵都通过战场综合通信和信息网络构成一体,使各功能领域之间更好地协调和相互支持。数字化单兵武器系统应该是集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于一体的系统,可以使战场的信息传递和处理达到一种“实时化”的程度,从而提高作战分队和单兵对战场情况的反应速度,加快部队的作战行动节奏,极大地提高部队整体作战能力。从数字化单兵系统的发展来看,其发展历程体现了科学技术进步、战略思想转变和信息化战争需要等多方面的要求,是战场数字化的必然结果。外军认为,先进的数字化单兵武器装备系统,必将成为未来各国竞相追逐的目标,因此信息化作战战斗力生成模式也必将产生一场新变革。数字化单兵信息系统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构建单兵信息系统模型。单兵信息系统模型应该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扩展性和开放性,能够满足现时和未来作战任务中多信息流、多业务的需求,同时具有一定的鲁棒性。根据数字化单兵信息系统的特点,研究与之相适应的单兵信息系统模型和相关实现的关键技术是具有重要理论和实现价值的工作。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与实践,主要研究内容和完成的工作如下:1.分析了数字化单兵系统的研究背景和现状,指出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研制背景和目标要求,明确了本文的研究范围和基本思路。2.剖析了数字化单兵信息系统的结构模型。在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软件无线电的单兵信息系统模型DISISM,描述了其层次结构、模块功能和接口规范。3.介绍了无线通信的概念、特性,提出了一个基于Ad Hoc协议和无线网关的单兵信息系统通信模块,并作了具体实现和基于软件工具的性能分析,为系统开发打下了基础。4.在前述工作的基础上,完成了某单兵系统的具体实现。该系统遵循DISISM模型要求,符合相关规范,具有结构简单、可扩展性好的特征,不但有效解决了各种复杂外设灵活接入、传递话音和图像等问题,而且验证了DISISM模型的有效性,对单兵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测试的结果表明,系统符合预先的设计要求。论文最后对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讨论。

高建辉[8](2012)在《云南省800MHz无线电频率规划及频谱带宽调制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无线电频率资源如同阳光、石油、煤、空气、水一样,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无线电频率资源还有两个显为人知的特点,那就是其再生性和有限性。无线电频率承载了人类必需的全部信息(广义),因此,科学合理的规划使用无线电频率资源,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无线电频率规划的目标是实现频率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频率规划是我国无线电管理工作的源头,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原有的规划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和技术发展的需要,结合我国国情和云南省的实际情况,对我省无线电频率的重新规划,正是顺应科技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本文以合理规划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所使用的800MHz频段频率资源为目的,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了对800MHz频段频及其间隔的科学规划和相关技术的深入研究。文中首先首先分析了频率规划的意义,接着通过市场调查和需求分析,得出了市场对频率的需求情况,然后介绍了可以使用本规划的设备和相关技术,并分析了他们的优缺点,另外还重点分析了有关频率间隔的技术,得出了调制技术是决定频谱间隔的关键技术,之后对数字相位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在研究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案和一些新的调制方法,这些调制方法经过分析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信道间隔,提高频谱利用率,但考虑到设备等多方面的因素,最终使用了25KHz的频率间隔作为云南省800MHz的规划方案,不过从文中可以知道,将来如果采用12.5KHz或更低的频率间隔是完全可行的。文章最后根据800MHz信道的特点提出了频率复用的基本方案,并得出了云南省800MHz频率规划的最终结果。本文提出的800MHz频率规划,经过了反复的讨论和修改,是科学和严谨的规划方案,无线电管理部门能够依据本规划实现对无线电800MHz频谱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和分配。

叶雷[9](2004)在《基于MAS体系的移动GIS集成服务研究》文中提出当代信息技术与移动通信网络的普及已大大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习惯,“数字地球”与城市信息化的建设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掌握、认知周边环境成为可能,运用信息,尤其运用空间信息已不再是政府、企业、科研机构所享有的特权,以人为本,从管理模式到服务职能思路的转变,使每个人都有权要求在任一时间、任一地点充分享受技术创新给我们带来的方便,高科技更应该服务于公众、服务于社会。移动GIS集成服务研究正是基于这样的出发点,应用当代软件工程中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最新模式MAS体系,借助2G以上的移动通信机制,实现空间信息的4A服务。 本文以国家863项目“数字城市关键技术研究”招标子课题,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重大专项,“空间信息移动用户应用服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为实例,对基于MAS体系的移动GIS集成服务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探讨,概括起来,论文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第一章通过文献综述、对比研究,从地理学新视角出发,重新认识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简要介绍了从地理信息系统走向地理信息服务的过程,及地理信息科学形成的基础,并提出了从移动GIS走向移动GIS集成服务的观点,引出移动GIS集成服务研究。 第二章在研究国内外移动GIS理论、方法、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移动GIS集成服务概念,并建立了以层次化、增量化为特点,以空间数据结构、空间分析方法、通信机制为移动GIS集成服务技术体系的基石,以Agent与MAS的组织结构为核心,通过标准、规范、协议建立保障的移动GIS集成服务技术体系,为移动GIS集成服务提供理论、方法与技术理论依据。 第三章体现出Agent、MAS体系理论以及AOSE理论是移动GIS集成服务体系的核心。本文在总结、梳理Agent、MAS以及AOSE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对Agent的认识观点与看法及如何应用Agent模型,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空间信息智能体结构,并基于混合式MAS体系结构,提出来构建基于MAS体系的移动GIS集成服务框架结构,力图将Agent理论、MAS体系与AOSE的方法引入移动GIS集成服务中来,在针对复杂系统建设的GIS软件工程理论与方法上寻求创新。 第四章从空间信息处理、空间信息服务与示范系统集成等三个方面,提出移动GIS集成服务实践中的系列关键技术,包括:面向多信息源的数据整合技术、海量空间信息数据快速检索及分层智能提取技术、基于城市路网结构的建筑物间最优路径算法、异种GIS平台间互基于MAS体系的移动Gls集成服务研究摘要操作、面向2.SG以上移动通信机制的GIS wAP Service、基于空间信息智能体与MAS体系的系统整体结构等。这些关键技术是本文在实践方面的工程经验与工程创新的总结。 第五章较全面地介绍了空间信息移动用户服务系统,展示了相关各项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并对研发工作从研究背景与实现目标、系统设计、功能及其实现等方面进行了简述。 第六章中总结了论文的创新点,并对目前尚未实现、仍需进一步研究的Grid与网格计算与移动GIS集成服务未来的结合进行了思考,并对移动GIS集成服务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通过这些研究,本文从理论、技术、方法、工程实践等方面较全面地描述了基于MAS体系的移动GIS集成服务,并通过关键技术研究、实例等体现在工程实践中已取得的丰硕成果,为移动GIS集成服务在4G以及4G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地理信息科学中针对复杂系统的GIS建设应用提供了理论与技术上的支持。

何福祺[10](1998)在《CDMA无线通信的频率规划》文中研究说明CDMA无线通信的频率规划国家无线电频率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何福祺1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在进行频率规划时遵循的基本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和国家有关无线电管理的方针、政策,在规划无线电业务所使用的频率或频段时,一般遵循以下原则:(1)统筹...

二、国家无委分配公众数字蜂窝移动通讯系统使用频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家无委分配公众数字蜂窝移动通讯系统使用频段(论文提纲范文)

(1)越界LTE专网信号排查及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越界LTE专网信号排查实例
避免越界LTE专网信号干扰的建议

(2)永不消逝的红色电波——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的无线电事业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建设时期开新局少设严管保安全
    (一)开国大典中的无线电
    (二)朝鲜战争期间的无线电保障
    (三)无线电产业发展
    (四)我国第一颗通信卫星
    (五)唐山大地震的无线电通信
二、改革开放百业兴科学管理促发展
    (一)初步建立无线电法治体系
    (二)无线电技术和应用助力各行各业蓬勃发展
        1. 公众移动通信
        2. 广电
        3. 气象
        4. 电力
        5. 航空
        6. 卫星通信
        7. 卫星导航
        8. 射电天文
        9. 卫星遥感
        1 0. 空间科学
        1 1. 水上交通
        1 2. 铁路
        1 3. 城市轨道交通
        1 4. 水文
    (三)保障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

(4)中国联通W分公司移动通信业务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内容
    1.3 论文结构与技术路线
    1.4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战略管理相关概念
    2.2 竞争战略理论
        2.2.1 总成本领先竞争战略理论
        2.2.2 差异化竞争战略理论
        2.2.3 集中化竞争战略理论
    2.3 战略管理方法
        2.3.1 PEST分析法
        2.3.2 五力模型
        2.3.3 价值链分析
        2.3.4 SWOT分析法
    2.4 相关研究综述
第3章 中国联通W分公司移动通信业务外部环境分析
    3.1 中国联通W分公司移动通信业务简介
        3.1.1 公司情况简介
        3.1.2 公司移动通信业务简介
    3.2 PEST分析
        3.2.1 政治法律环境
        3.2.2 经济环境
        3.2.3 社会环境
        3.2.4 技术环境
    3.3 行业环境分析
        3.3.1 行业内竞争者分析
        3.3.2 潜在竞争者分析
        3.3.3 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分析
        3.3.4 购买方讨价还价能力分析
        3.3.5 替代品替代能力分析
    3.4 外部因素评价矩阵(EFE)
第4章 中国联通W分公司移动通信业务内部环境分析
    4.1 中国联通W分公司移动通信业务资源分析
        4.1.1 人力资源
        4.1.2 营销资源
        4.1.3 客户资源
        4.1.4 品牌资源
        4.1.5 企业文化
    4.2 中国联通W分公司移动通信业务能力分析
        4.2.1 组织管理能力
        4.2.2 技术研发能力
        4.2.3 网络建设和运维能力
    4.3 中国联通W分公司移动通信业务价值链分析
        4.3.1 产品开发
        4.3.2 市场营销
        4.3.3 客户服务
        4.3.4 风险控制
    4.4 内部因素评价矩阵(IFE)
第5章 中国联通W分公司移动通信业务竞争战略制定
    5.1 中国联通W分公司移动通信业务SWOT分析
        5.1.1 优势
        5.1.2 劣势
        5.1.3 机会
        5.1.4 威胁
        5.1.5 中国联通W分公司移动通信业务SWOT综合分析
    5.2 中国联通W分公司移动通信业务竞争战略的选择
        5.2.1 战略可行性分析
        5.2.2 竞争战略的选择
    5.3 中国联通W分公司移动通信业务竞争战略的实施
        5.3.1 产品差异化
        5.3.2 渠道建设差异化
        5.3.3 客户服务差异化
第6章 中国联通W分公司移动通信业务竞争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6.1 持续优化人力资源,提升员工素质
    6.2 完善运营组织体系,增强内生动力
    6.3 进行网络规划部署,提升网络效能
    6.4 加强公司内部控制,促进降本增效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展望和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GSM-R系统电磁环境干扰分析及防护(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的内容、结构安排及创新点
第2章 GSM-R系统及其电磁环境
    2.1 GSM-R系统简介
        2.1.1 GSM-R系统结构与业务
        2.1.2 GSM-R网络覆盖方式
    2.2 GSM-R电磁环境干扰
        2.2.1 干扰来源
        2.2.2 干扰类型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内部干扰分析及防护
    3.1 频率配置干扰
        3.1.1 同频干扰
        3.1.2 邻频干扰
    3.2 直放站干扰
        3.2.1 上行噪声干扰
        3.2.2 同频多径干扰
        3.2.3 直放站设置
    3.3 其他干扰
    3.4 内部干扰防护措施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GSM-R频率配置方案
    4.1 GSM-R工作频率
    4.2 频率规划
        4.2.1 规划条件
        4.2.2 方案可行性
    4.3 组合优化
        4.3.1 模拟退火算法
        4.3.2 组合优化
        4.3.3 频率配置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外部干扰分析及防护
    5.1 保护区的划定
        5.1.1 干扰限值
        5.1.2 公众通信系统隔离度
        5.1.3 保护距离
    5.2 阻塞干扰防护
        5.2.1 阻塞强度
        5.2.2 保护距离
    5.3 互调干扰防护
        5.3.1 互调干扰
        5.3.2 互调组合
    5.4 其他干扰防护
    5.5 外部干扰防护措施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6)武广高铁湖南段GSM-R电磁环境保护性监测系统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移动通信与无线电监测
    2.1 移动通信系统
        2.1.1 公众移动通信系统
        2.1.2 高铁GSM-R系统
    2.2 无线电监测
        2.2.1 无线电频谱资源
        2.2.2 无线电监测
        2.2.3 无线电频谱管理
    2.3 无线电干扰
        2.3.1 无线电干扰的分类
        2.3.2 GSM-R的主要干扰类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需求分析
    3.1 需求来源
    3.2 系统目标
    3.3 系统组成
    3.4 系统主要功能、性能
        3.4.1 GSM-R固定监测小站
        3.4.2 GSM-R数据处理中心
    3.5 技术关键点分析
        3.5.1 同频干扰识别
        3.5.2 传输带宽
        3.5.3 设备运行环境
    3.6 开发平台和运行平台
        3.6.1 GSM-R固定监测小站
        3.6.2 数据处理中心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GSM-R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4.1 GSM-R固定监测小站设备设计与实现
        4.1.1 设备组成
        4.1.2 设备工作原理
        4.1.3 设备主要功能
        4.1.4 技术关键点的解决措施
        4.1.5 设备硬件设计
        4.1.6 设备软件设计
    4.2 传输网络
        4.2.1 网络传输结构和物理带宽
        4.2.2 监测数据传输带宽分析及解决措施
        4.2.3 传输带宽分析结论
    4.3 数据处理中心设计与实现
        4.3.1 系统组成
        4.3.2 系统架构
        4.3.3 软件架构
        4.3.4 主要功能
        4.3.5 通信协议设计
        4.3.6 数据库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试验网运行结果展示和分析
    5.1 试验网平台的搭建
    5.2 主要的运行结果展示
    5.3 系统发现的一例疑似同频干扰及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7)基于Ad Hoc技术的单兵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述
    1.1 数字化单兵系统
        1.1.1 相关概念
        1.1.2 发展过程
        1.1.3 发展规律
    1.2 外军数字化单兵系统研制情况
        1.2.1 美国单兵系统陆地勇士
        1.2.2 法国未来步兵系统 Felin
        1.2.3 西班牙未来士兵系统 COMFUT
        1.2.4 瑞士集成模块化士兵系统 IMESS
        1.2.5 英国未来步兵单兵系统 FIST
        1.2.6 德国未来步兵系统 IdZ
        1.2.7 丹麦的未来士兵 DFS
        1.2.8 意大利未来单兵系统 Soldato Futuro
        1.2.9 以色列的数字士兵“阿诺格”计划
        1.2.10 荷兰“下车士兵系统”
    1.3 课题概况
        1.3.1 相关背景
        1.3.2 研制目标
        1.3.3 研制要求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基于软件无线电的单兵信息系统模型 DISISM
    2.1 相关工作
        2.1.1 集中式结构模型
        2.1.2 分布式结构模型
        2.1.3 存在的问题
    2.2 单兵信息系统的关键问题和发展趋势
        2.2.1 关键问题
        2.2.2 发展趋势
    2.3 基于软件无线电的混合式数字化单兵信息系统模型 DISISM
        2.3.1 软件无线电技术
        2.3.2 DISISM 模型综述
        2.3.3 基于 XML 的 DISISM 模型映射
        2.3.4 模型的分析
    2.4 相关工作比较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 Ad Hoc 协议的传输算法
    3.1 无线通信技术
        3.1.1 无线通信技术
        3.1.2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3.2 Ad Hoc 协议
        3.2.1 Ad Hoc 协议的主要特点
        3.2.2 与其他几种移动通信系统比较
    3.3 基于 MAODV 协议的单兵系统通信模块
        3.3.1 MAODV 协议综述
        3.3.2 Linux 的 Netfilter 框架
        3.3.3 算法的实现
        3.3.4 性能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 某单兵系统的实现
        4.1.1 系统的结构
        4.1.2 部件功能与结构
        4.1.3 软件结构
        4.1.4 安全保密
        4.1.5 低码率视频通信
        4.1.6 低码率声码器
    4.2 系统测试
        4.2.1 功能测试
        4.2.2 性能测试
    4.3 单兵系统实现中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打算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束语
    5.1 研究工作总结
    5.2 本文的主要贡献
    5.3 下一步的工作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8)云南省800MHz无线电频率规划及频谱带宽调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云南省800MHz无线电频率规划背景
        1.1.1 无线电频谱资源的特点
        1.1.2 云南省800MHz无线电频率规划依据
    1.2 云南省800MHz无线电频率规划的意义
        1.2.1 频率资源规划的目的
        1.2.2 频率资源规划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2.3 研究高级调制技术对频谱资源合理规划有重要意义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第2章 云南省800MHz频率资源使用现状和需求分析
    2.1 目前各种无线通信业务的带宽需求情况
    2.2 云南省800MHz频率资源使用情况
    2.3 云南省800MHz频率资源需求调查和分析
第3章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
    3.1 建立集群通信网络的重要性
        3.1.1 建立集群共网的意义
        3.1.2 建立不同功能的集群通信系统的必要性
    3.2 国内外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简介
        3.2.1 TETR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
        3.2.2 iDEN数字集群通信系统
        3.2.3 GoT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
        3.2.4 GT800数字集群通信系统
    3.3 几种国内外的数字集群系统的比较
第4章 影响频率间隔的关键技术
    4.1 模拟与数字技术
    4.2 数字化关键技术
        4.2.1 低速语音编码技术
        4.2.2 常用数字调制技术
    4.3 800MHz数字集群设备的参数和保护带宽
        4.3.1 800MHz数字集群设备参数
        4.3.2 不同系统之间的保护带宽
    4.4 提高频率利用率的途径分析
    4.5 使用12.5KHz间隔以及进一步降低的可行性分析
第5章 数字相位调制技术性能分析
    5.1 数字相位调制技术
    5.2 高级数字相位调制技术
        5.2.1 π/4-QPSK调制技术
        5.2.2 π/4-DQPSK调制技术
        5.2.3 改进型π/4-DQPSK的调制方法
    5.3 带宽需求及误码率特性仿真分析
        5.3.1 频谱特性仿真对比分析
        5.3.2 误码率特性仿真对比分析
    5.4 新的数字相位调制技术
        5.4.1 8PSK调制技术
        5.4.2 3π/8-8PSK调制技术
第6章 800MHz信道特性分析及频率复用方案
    6.1 800MHz信道传播特性分析
    6.2 频率复用方案
        6.2.1 800MHz数字集群使用的频率复用模式
        6.2.2 具体复用参数的计算
第7章 案例分析和规划方案
    7.1 案例分析
        7.1.1 上海市数字集群应急联动指挥通信网工程简介
        7.1.2 分析结论
    7.2 数字集群频率规划方案
        7.2.1 规划原则和规划方法
        7.2.2 规划结果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8.1 主要工作和成果总结
    8.2 课题今后的研究方向展望
附录:云南省800MHz集群通信频率的规划表
参考文献
读硕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9)基于MAS体系的移动GIS集成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地理学新视角与地理信息系统
    1.2 地理信息系统发展阶段
    1.3 从地理信息系统走向地理信息服务
    1.4 从移动GIS到移动GIS集成服务
    1.5 论文研究内容及其组成
第二章 移动GIS集成服务技术基础
    2.1 移动GIS集成服务的相关概念
        2.1.1 移动计算、移动计算机环境、移动GIS
        2.1.2 移动GIS集成服务
        2.1.3 移动终端
        2.1.4 嵌入式系统
        2.1.5 实时与GIS协同
    2.2 移动GIS集成服务的技术体系
    2.3 移动GIS集成服务的空间数据结构
        2.3.1 空间数据的内涵与外延
        2.3.2 空间数据的特点
        2.3.3 空间数据的组织
    2.4 移动GIS集成服务的空间分析
        2.4.1 基本图形量算
        2.4.2 包含分析
        2.4.3 直线段求交
        2.4.4 空间叠置分析
        2.4.5 网络分析
    2.5 移动GIS集成服务的通信机制
        2.5.1 现代移动通信的发展阶段
        2.5.2 移动通信原理
        2.5.3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组网系统
        2.5.4 中国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
        2.5.5 探讨移动GIS集成服务通信机制的实现
    2.6 移动GIS集成服务的标准、规范与协议
        2.6.1 地理信息分层简化提取规范
        2.6.2 基于TCP/IP的命令菜单方式互操作通讯规范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AGENT与MAS体系理论分析
    3.1 从AGENT的产生到AGENT-ORIENTED软件工程
        3.1.1 Agent综述
        3.1.2 Agent的特征
        3.1.3 软件Agent
        3.1.4 基于Agent的系统
        3.1.5 Agent与对象
        3.1.6 面向Agent软件工程中的通用模式
        3.1.7 小结
    3.2 MAS体系的定义
        3.2.1 多Agent理论
        3.2.2 MAS的体系结构
    3.3 MAS体系应用中的需求分析
        3.3.1 面向Agent需求分析的讨论
        3.3.2 MAS体系结构中的需求
    3.4 MAS体系与移动GIS集成服务
        3.4.1 智能体理论模型
        3.4.2 智能体结构的一般模型
        3.4.3 AUML
        3.4.4 一种空间信息智能体结构
        3.4.5 基于MAS体系的移动GIS集成服务结构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移动GIS集成服务实践中的关键技术与实现
    4.1 移动GIS集成服务实践中的空间信息处理
        4.1.1 面向多信息源的数据整合集成技术
        4.1.2 海量空间信息数据快速检索及分层智能提取技术
        4.1.3 基于城市路网结构的建筑物间最优路径检索通用算法
        4.1.4 异种GIS平台间互操作理论、算法、技术、原型
    4.2 移动GIS集成服务实践中的空间信息服务
        4.2.1 面向多通讯方式的空间信息服务
        4.2.2 面向多终端的应用集成服务
        4.2.3 面向2.5G以上移动通信机制的GIS WAP Service
    4.3 空间信息移动用户应用服务示范系统集成
        4.3.1 基于空间信息智能体与MAS的系统整体结构
        4.3.2 示范系统逻辑结构
        4.3.3 示范系统功能间的协同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空间信息移动用户应用服务示范系统建设
    5.1 研究背景与实现目标
        5.1.1 空间信息移动服务应用技术将是新世纪作为行业和地方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项基础性技术
        5.1.2 上海有必要率先解决空间信息移动用户应用服务系统关键技术
        5.1.3 建立数字化、移动性和互连网结合的公众空间信息服务系统将是保证上海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之一
        5.1.4 课题研究目标
    5.2 系统设计
        5.2.1 系统设计原则
        5.2.2 空间信息移动用户应用服务系统的建设方法
        5.2.3 示范系统软硬件配置
    5.3 系统功能及其实现
        5.3.1 示范系统
        5.3.2 空间信息简化提取
        5.3.3 空间信息应用
        5.3.4 系统通信
        5.3.5 系统管理
        5.3.6 系统自身管理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对GIS大规模应用集成应用服务进一步的思考:GRID与海量空间信息处理中的科学计算
    6.3 应用前景展望
附录
后记

四、国家无委分配公众数字蜂窝移动通讯系统使用频段(论文参考文献)

  • [1]越界LTE专网信号排查及建议[J]. 韩国骅,钱子安,唐宁远. 上海信息化, 2021(08)
  • [2]永不消逝的红色电波——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的无线电事业发展[J]. 杨昀潮,闫帅. 中国无线电, 2021(07)
  • [3]建党100年以来的中国移动通信[J]. 李进良. 移动通信, 2021(04)
  • [4]中国联通W分公司移动通信业务竞争战略研究[D]. 石蕾. 山东大学, 2020(05)
  • [5]GSM-R系统电磁环境干扰分析及防护[D]. 刘龙海. 云南大学, 2019(03)
  • [6]武广高铁湖南段GSM-R电磁环境保护性监测系统研究与实现[D]. 常晓军. 西南交通大学, 2017(03)
  • [7]基于Ad Hoc技术的单兵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黄舒.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12(06)
  • [8]云南省800MHz无线电频率规划及频谱带宽调制技术研究[D]. 高建辉. 云南大学, 2012(10)
  • [9]基于MAS体系的移动GIS集成服务研究[D]. 叶雷. 华东师范大学, 2004(04)
  • [10]CDMA无线通信的频率规划[J]. 何福祺. 电信技术, 1998(05)

标签:;  ;  ;  ;  ;  

国家无线电委员会为公共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分配频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