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电子工程评价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电气电子工程评价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一、电工电子学成绩测评方式的改革与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王淼[1](2021)在《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20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有一项明确提到: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模式,利用翻转课堂等多种方式用好优质数字资源。英语写作是高中生对语言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具体表现,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目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大力推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向教育现代化方向发展的同时,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各类作文评价系统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虽然此类平台更加适合写作教学,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平台互动性弱、信息传达缺乏即时性等。由此可知,如何借助作文评价系统结合翻转课堂教学的自身特点,提高写作教学效率具有现实意义。虚拟学习社区以虚拟性、学习性和交互性的特点,有助于拓宽学生的学习交流渠道、增强教学互动等。因此,本研究利用知到教学平台和敏捷方舟易写作搭建集翻转课堂教学管理与英语写作教学于一体的虚拟学习社区,设计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进行16周的教学研究,以探索该模式的实际教学效果。本研究在哈尔滨市某高中进行,选择高二学年的两个班级学生共计97人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的研究问题包括:第一,目前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的情况如何?第二,如何在虚拟学习社区环境下进行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第三,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否提高学生的写作成绩及兴趣?本研究使用访谈法对第一个研究问题进行探讨;针对第二个研究问题,本研究以建构主义、合作学习理论、深度学习理论为基础,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及目前英语写作教学现状,设计了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实证研究;针对第三个研究问题,本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一方面运用SPSS24.0软件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四次写作成绩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后,再次对实验班写作成绩进行纵向对比分析;另一方面通过研究后测问卷调查和访谈对所得到的研究结论进行补充分析和讨论,旨在了解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写作成绩及兴趣的影响。研究表明: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明显提高了写作教学的交互性,其中投票、抢答、作文互评等活动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写作学习兴趣被极大地激发出来,增强了学习的沉浸感;其次,虚拟学习社区中的学习数据反馈为教师提供了更为精准的学情分析,促进个性化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通对被试四次测试成绩的数据分析并结合研究后测问卷调查及访谈结果分析发现,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被试的英语写作成绩及兴趣。本研究通过对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与探讨,为现阶段“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与研究视角,具有一定的理论实践性和参考价值。然而,本研究也存在周期短、样本容量少等不足之处,仍需在未来的研究中继续完善与优化。

李立[2](2021)在《虚拟仿真实验辅助云南边疆地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实践初探》文中认为在信息技术教育常态化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大背景下,本研究主要通过问卷和访谈调查,了解实验教学的开展情况、师生对于物理实验的态度、师生对于虚拟仿真实验软件辅助实验教学的需求度和接受度以及学校的设施配备情况,从而分析使用该技术辅助教学的可行性。同时,查找和阅读大量中、英文文献和相关书籍了解目前虚拟仿真实验的研究现状和相关理论。根据不同的实验类型,借助虚拟仿真实验辅助进行教学设计,并将其在云南边疆地区某中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中实践,收集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分析讨论,结果表明:(1)教师借助虚拟仿真实验软件辅助演示实验教学和学生分组实验教学时,对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的提高较为明显,其中,应用于学生分组实验中时影响更加显着。(2)教师借助虚拟仿真实验软件辅助演示实验教学时,对于提高学生的即时测评成绩没有影响,但是辅助学生分组实验教学时,对学生的即时测评成绩的提高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高显着。(3)为云南边疆地区中学的一线教师提供了一种实验教学设计思路和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教学设计和教育实验研究结果。

杨振宇[3](2020)在《慕课教学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实践探析》文中研究说明慕课教学作为新兴的线上教学模式,相比传统课堂形式更加灵活多变。本文针对比电子技术课程在两种授课模式下的特点,分析慕课教学模式所具有的优势,为提高教学质量、发挥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供新思路。

董艳华[4](2020)在《信息技术支持下高校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伴随着“互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互联网+教育”的理念渗透到教育的各个领域,尤其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应用,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入了新的研究领域。高校如何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如何适应广大人民群众终身学习、继续学习的迫切需求?如何培养出适应信息技术时代的人才?培养高校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的素养和能力,是摆在每个高等学校面前不容忽视的非常严肃的课题。显然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和新的培养目标的需要,如何改革教学模式?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每一名高校研究者探究的永恒课题。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学生自主学习尤其是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高校学生自主学习的相关文献资料研究,进行国内外关于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实践案例分析,从而聚焦高校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改革和探究。本研究采用多种研究方法,依据心理发展水平为基础、内在学习动机为前提、掌握学习策略为保障、学会意志控制为条件和获得教育指导为推动,按照学习主体以学生为主,教师为导的原则、学习过程师生互动和协作的原则、学习环境适宜有效的原则、学习评价自主持续的原则,构建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四导四学”教学模式。对教学模式中教师层面的“引导、诱导、指导和疏导”和学生层面的“愿学、乐学、会学、坚持学”进行分析阐述,为下一步教学模式实验和实施提供理论指导。研究者选取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课程为例,梳理和分析本课程所有章节内容,提取各章节教学主题,应用构建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实施教学活动。选取3个典型主题进行重点剖析,记录模式实施的具体步骤和程序,验证该模式实施的效果。研究者选取实验班和对照班,开展了一个学期的同步教学,对照教学实施过程和效果,主要对学生在“愿学、乐学、会学和坚持学”四个层面调查,辅以两个班级期末考核成绩数据,并从学习主体性、学习兴趣、教师主导性、师生及生生交流空间、学习资源等方面现场访谈,进行相关对照数据的采集、整理和分析,得出教学模式实施中取得的成效、存在问题,并结合问题提出在实施该教学模式时的注意事项,以便更加有效的开展教学模式实施。通过以上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总结分析,得出本研究构建的信息技术支持下“四导四学”教学模式,在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和能力提升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贾林林[5](2020)在《项目学习对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的研究 ——以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信息量大、迭代快、速度快的数字化时代,已悄然而至,青少年如何更好的适应数字时代的变化,由“数字原住民”成长为符合时代发展的合格“数字少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就是在数字科技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版)》又更加明确了其重要性。新课标不但将其列为四大核心素养之一,而且还提出了具体落实的中肯建议,即精心设计数字化学习环境,以精选得当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为利器,以项目学习的形式展开对信息技术课程核心知识的学习。项目学习不仅强调贴合学生熟悉的真实情境设计教学项目,而且更加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引,学生可以在协作和探究的学习环境中理解知识并学会应用知识,完成问题的解决,促成学习者多种素养的共同提升,项目学习的独有特点恰与2017新课标实施建议相契合。本研究以信息技术课程作为载体,深入探究项目学习在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方面表现的重要价值和意义。第一、针对本论文的主题,进行背景梳理、内容阐述、目标确立、方法表述、思路整理。第二、对本研究的主题进行概念界定,并阐述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以文献梳理和理论支撑为出发点,从实验对象的现有数字化学习与素养发展状态考虑,立足于小学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现实,参考现有项目学习模式,建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促进学习者数字化学习创新素养发展。第四、实施教学对比实验,通过建构的项目学习方案开展对小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教育,采用项目学习教学的是实验班,采用传统教学的是对照班。第五、通过分析实验后实验班以及对照班学生的考试成绩以及实验前后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水平调查量表,得出项目学习对学习者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培养是有意义和值得推荐的,经过项目学习和传统学习模式的优劣势分析,进一步总结出本研究主题的相关优化策略和中肯建议。第六、反思整个研究过程,并梳理研究主要工作、成果和不足,展望研究未来。

张艺腾[6](2020)在《基于MOOC的中职《计算机基础》融合式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互联网平台的技术支持及其在教育领域中的发展应用,在线学习已然被越来越多的学习者所接受。现阶段各高校更加关注针对MOOC平台的教学建设,在实际开发建设中怎样通过MOOC优势,对教学课程资源进行拓展延伸,并有效融合到课堂教学中来显然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的目是以中等职业教育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为研究对象,针对当前教师在课程实施、资源建设、教学实践和评价等方面的现状和问题加以研究和分析,对基于MOOC的融合式教学相关理论和教学实践试图加以探索、讨论、论证。选择A市XX中等职业学校为研究案例,文中主要根据实践问卷调研和访谈法,对中职教育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就在MOOC平台中实现融合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做出讨论;然后基于中职计算机基础融合式教学的实施情况制定教学框架,通过教学前期准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以实验班和普通班的对照实验,论证并检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以及实际实施效果;最后对实践期间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反思,提出应当提高教师与学生的信息素养,留有时间对学生进行当场辅导,以及提升平台沟通环境和界面交互性等建议。综合而言,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通过深入分析MOOC与融合式教学理论,在已有理论基础上以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论证线上MOOC平台与传统授课模式结合的融合式教学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第二,按照融合式教学理论的应用理念和指导思想,参照融合式教学已有设计模式和时间流程,详细论述了中职计算机基础融合式教学模式的前期准备环节、教学设计环节及教学实践、评价环节的具体内容,并完成了融合式教学方案的整体设计,以此搭建了中职教育的《计算机基础》MOOC课程资源。第三,按照上述提出的融合式教学方案,以实验班和普通班的形式展开融合式教学实践,随后根据所回收的问卷调查结果、访谈记录以及平台统计信息验证了本次融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结合学生与教师的实际教学体验和评价,综合得到,MOOC环境下实施的融合式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对于该教学模式认可度和满意度较高。通过本次研究得出:通过应用融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对于课堂理论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和学习。在MOOC平台中,教师推送各类教学资源,学生在平台中自主学习、移动学习,开展慕课讨论会进行互动。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的教学模式更充分利用了线上资源的技术优势,通过明确简练的课程知识结构以及优质丰富的课外辅导工具,使得学生掌握各课程单元的核心技巧和关键知识点,进而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实施的效率和质量。另外,虽然慕课平台MOOC模式下的融合式教学凸显了很多优势,但在应用过程中也发现其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当前学校为慕课平台配备的师资力量和技术人员显然难以满足学生需求和教学目标。二是慕课资源的推送与筛选大多由教师一人负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今后有必要增加学生授权,使得他们都参与其中,自发、自主的寻求慕课资源进行共享和学习。三是提高教师与学生的信息素养,有效利用沟通渠道进行教学改进。同时继续优化基础技术手段,在平台交互和功能体验方面可进一步探索持续改进的地方。本次研究的创新点在于从融合MOOC平台的教学模式创新层面,选取了中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访谈法、行动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经验总结法,对调研学校《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情况和现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从教学实践和实践评价的设计入手,论述了新型教学模式的具体设计过程,并根据实施新型教学模式后针对教师、学习者的评价和调查结果做出分析,论证了融合MOOC平台的教学模式的优势和不足。最后提出若干建议为今后MOOC平台在中职院校各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带来一定参考和建议。

彭裕茹[7](2019)在《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课堂口语表述构思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以“泡泡导图”、“双重泡泡导图”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加速的时代背景下,英语作为最广泛使用的官方语言和国际上最重要的交际语言之一,其社会交际功能也进一步凸显。在中国,学习英语不再意味着简单的应试技巧和单纯的科研读写,而是力求与全世界各个领域的专家和人士进行流畅的、高效的交流与沟通。因此,中国学生的英语表达和交流能力也愈发受到国家政府和教育部门的重视。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了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新思路:“英语考试将逐步转变为社会性的标准化考试,切实地引导英语学科回归工具性是最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核心。”除了加大各地英语高考的书面主观题型比例之外,目前经济最发达的广东省和上海市已正式将口语能力测评加入了中考和高考的考核维度,并计入高考英语总分。课堂口语表述活动(oral presentation),是一种常规的整体语言教学活动,也是诸多输出型教学手段中较为实用和有效的一种。基于切实提高学生英语交流能力和不断开发更有效的输出型教学方式的初衷,笔者在本论文中尝试把西方盛行的“思维导图”运用到初中英语“课堂口语表述”活动中。笔者以所任教的初二年级共51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设计并实施了为期大约四个月的教学实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比较,试图找出思维导图教学技法对初中学生写作稿件的思维发散性和口语考试成绩所产生的影响,分析出两类思维导图对绩优生和后进生所教学效果差异,并得出结论。通过本次实验研究,笔者发现思维导图辅助下的课堂口语表述活动可以比较有效地提升初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思维的发散性;基于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对于改善中下等英语水平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和稿件写作的思维发散度,有着更加更加明显的积极作用,更适合用来辅导薄弱学生的输出型学习;基于思维导图的课堂口语表述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日常学习积累过程与考前准备的重视。

陈碧玉[8](2017)在《面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深度学习的资源设计与开发》文中研究说明深度学习是一种面向问题解决的有意义学习。近年来,日益成为众多教育学者们的研究热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中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但事实上,我国职业教育教学真正践行现代教育理念、推进深度学习方面还处于接触性研究阶段,浅层学习在职业教育教学中依然占主导地位。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进步,数字化学习活动长足发展,课堂学习也早已离不开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支持。虽然丰富的资源为学习者带来了便利,但有些只是丰富了信息呈现的形式和拓展了学生获取知识的宽度,还停留在浅尝辄止的层面,不能引发学生深度思维和自觉学习。因此,依据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设计能够促进深度学习的学习资源,在有限的在校学习特别是课堂教学时间里,形成高效地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机制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必须的面对的问题和必然选择的方向。本文以深度学习理论为指导,主要探索设计与开发中等职业院校开设的图形图像处理课程的学习资源,通过对资源的合理设计与组织,以期在教学中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资源呈现和表达形式,引导学生走向深度学习,从而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效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结合国内外学者专家的研究成果了解深度学习的研究的背景和现状,确定本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使本研究切实可行,阐明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此基础上,以“深度学习是如何发生的”为出发点,阐述了深度学习的概念及内涵、深度学习的基本特征。研究过程中,对某中等职业院校信息系的部分学生进行了深度学习情况的调查分析,发现学习者在学习方面存在学习动机不足等现象。结合对图形图像处理课程的分析,尝试通过该课程的合理设计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论文结合深度学习理念,设计深度学习过程指导资源设计;依据学习资源的特征及原则,将学习资源内容分为情境资源、引导资源、过程性资源、拓展资源和评价资源。选取并设计课程中制作海报项目中的案例,对涉及到的资源进行具体设计开发与应用,不断深入资源的广度与深度,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向深度学习转变。最后,对整个研究的总结与反思,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及需要改进之处,希望通过对学习资源设计和开发所做出的尝试与探索,可以为今后深度学习的深入研究以及学习资源设计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吕琴[9](2017)在《信息技术在西部山区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策略研究 ——以恩施市第三高级中学为例》文中指出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它已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如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等。信息技术是一种能促进学生认知和帮助学生思维的工具,它的研究和应用对教育教学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育改革中新的研究方向和实践领域,国内外学者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本质、原则、内容、模式等等做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在这些研究中,针对信息技术与某一具体学科在不同的教育环境中的实践应用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基于英语学科,以地处我国西部山区的一所高中----恩施三中为例,对信息技术在西部山区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策略进行了研究。本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课堂观察法,对恩施三中英语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进行相关研究,从而获得对西部山区高中英语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整体认识----老师和学生都高度认可英语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他们认为在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改善英语学习效果方面,信息技术发挥着不可比拟的作用。大部分的英语教师能够使用基本的信息技术手段来辅助英语教学。但是他们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评价、教学反思和提升自己教学能力等方面仍显不足。此外,通过观察发现,现代信息技术在运用于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还暴露出了以下问题:1) 一些老师过分注重形式,把信息技术当成了“作秀”的工具;2)信息技术运用形式单一,一些老师误把信息技术当多媒体技术;3) 一些老师以“演示”代“导学”,忽视了对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培养;4) 一些老师一味地追求高、新技术,忽视传统教学手段的作用。基于以上发现的问题,笔者试图探索出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促进西部山区高中英语教学和学习的策略。首先,利用信息技术,创新英语教学模式,如“情景教学”模式、“探究性教学”模式、“协作学习”模式等。其次,活用信息技术,开发英语课程资源。然后,巧用信息技术,优化英语教学评价。最后,善用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与此同时,笔者将以上策略应用于自己的英语教学中,并通过课堂观察、英语测验及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来验证信息技术应用于英语课堂的效果。实践证明,英语教学中应用了信息技术的班级的教学效果、课堂氛围和学生表现都远好于传统课堂。

谢勇[10](2016)在《对电工电子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文中提出电工电子学科是工科学习的重要基础课程,但是目前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充分分析教、学双方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理论与实验两手抓、适当发展探究式教学方法等多种新的教学模式。从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对电工电子学科的理解和运用,进而取得良好学习效果。

二、电工电子学成绩测评方式的改革与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工电子学成绩测评方式的改革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一)教育信息化发展大力支持翻转课堂教学
        (二)国家教育事业的改革为虚拟学习社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翻转课堂教学对教育技术的要求与现实问题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四、论文基本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翻转课堂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翻转课堂的定义
        (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三)国外翻转课堂的文献综述
        (四)国内翻转课堂的文献综述
    二、虚拟学习社区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虚拟学习社区的定义
        (二)虚拟学习社区的平台发展
        (三)国外虚拟学习社区的文献综述
        (四)国内虚拟学习社区的文献综述
    三、英语写作教学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外英语写作教学的文献综述
        (二)国内英语写作教学的文献综述
    四、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文献综述
        (一)国外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文献综述
        (二)国内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文献综述
        (三)国内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文献综述
    五、本章小结
第三章 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理论
        (一)建构主义理论概述
        (二)建构主义与虚拟学习社区的关系
        (三)建构主义与翻转课堂的关系
    二、合作学习理论
        (一)合作学习理论概述
        (二)合作学习理论与虚拟学习社区的关系
        (三)合作学习理论与翻转课堂的关系
    三、深度学习理论
        (一)深度学习理论概述
        (二)深度学习理论与虚拟学习社区的关系
        (三)深度学习理论与翻转课堂的关系
    四、三种理论基础之间的关系
    五、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工具
        (一)高中英语写作测试卷
        (二)高考英语作文评分标准
        (三)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效果及学习者满意度调查问卷
        (四)访谈提纲
        (五)知到教学平台
        (六)敏捷方舟易写作平台
        (七)数据分析软件SPSS24.0
    四、研究过程
        (一)研究准备阶段
        (二)研究前测阶段
        (三)研究阶段
        (四)研究后测阶段
    五、课堂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二)确定教学目标
        (三)确定课程内容
    六、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案例设计
        (一)课前阶段
        (二)课中阶段
        (三)课后阶段
    七、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
    一、研究数据分析
        (一)研究样本的情况分析
        (二)测试成绩的数据分析
        (三)研究后测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四)访谈结果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目前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的实施情况
        (二)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情况
        (三)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英语写作成绩及兴趣的影响
结语
    一、研究发现
        (一)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二)基于虚拟学习社区进行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三)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成绩
        (四)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研究反思与启示
        (一)研究反思
        (二)研究启示
    三、研究的局限
    四、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四次英语写作测试试题
    附录二 高考英语作文评分标准
    附录三 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效果及学习者满意度调查问卷
    附录四 访谈提纲及转写记录
    附录五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测试成绩汇总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虚拟仿真实验辅助云南边疆地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实践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虚拟仿真实验国外研究现状
        二、虚拟仿真实验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四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虚拟仿真物理实验研究基础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虚拟仿真实验的概念
        二、虚拟仿真实验的特点及优势
    第二节 初中物理实验概况
        一、初中物理实验的种类与特点
        二、初中物理实验对物理教学作用
    第三节 理论基础概述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四、 “经验之塔”理论
第三章 云南边疆地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第一节 调查概述
        一、调查的目的
        二、调查的对象与实施过程
    第二节 调查的内容与结果分析
        一、学生调查内容与结果分析
        二、教师调查内容与结果分析
        三、教师访谈总结
        四、调查结果分析总结
第四章 虚拟仿真实验辅助初中物理实验的教学设计
    第一节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教学设计
        一、前期分析
        二、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设计
    第二节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实验的教学设计
        一、前期分析
        二、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教学设计
    第三节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的教学设计
        一、前期分析
        二、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教学设计
第五章 教学实践的实验研究
    第一节 实验实施方案
        一、实验假设
        二、实验自变量与因变量
        三、实验无关变量的控制
        四、实验类型的设计
        五、实验样本的选择
        六、实验分组的设计
        七、实验效果的评价
    第二节 实验过程及数据采集
        一、具体实验过程
        二、实验数据采集
    第三节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一、对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分析
        二、对学生即时测评成绩的分析
    第四节 对实验结果的讨论
        一、对结果的分析讨论
        二、对实验结果造成原因的分析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几点建议和展望
        一、建议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调查表(教师)
附录 B 初中物理实验学习现状调查表(学生)
附录 C 物理学习兴趣水平测量表
附录 D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 E 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 F 学生即时测评试卷
附表 1 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前测统计
附表 2 学生期中成绩统计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4)信息技术支持下高校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1.1.2 高校信息化建设现状
        1.1.3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研究现状总结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自主学习
        2.1.2 信息技术支持下自主学习
        2.1.3 教学模式
    2.2 理论基础
        2.2.1 “最近发展区”理论
        2.2.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三章 信息技术支持下高校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构建
    3.1 模式构建依据
        3.2.1 心理发展水平为基础
        3.2.2 内在学习动机为前提
        3.2.3 掌握学习策略为保障
        3.2.4 学会意志控制为条件
        3.2.5 获得教育指导为推动
    3.2 模式构建原则
        3.1.1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3.1.2 学习过程师生互动和协作的原则
        3.1.3 学习环境适宜有效的原则
        3.1.4 学习评价自主持续的原则
    3.3 模式构建
    3.4 评测方式
第四章 信息技术支持下高校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教学实验实施
    4.1 教学实验设计
        4.1.1 实验目的
        4.1.2 实验对象
        4.1.3 实验内容
        4.1.4 实验变量
        4.1.5 实验假设
        4.1.6 测评方法
        4.1.7 实验方案
    4.2 教学实验实施
        4.2.1 实验安排与准备
        4.2.2 实验前测实施
        4.2.3 实验实施
        4.2.4 实验后测实施
第五章 实验数据分析与结果修正
    5.1 实验数据分析
        5.1.1 调查数据统计分析
        5.1.2 期末成绩统计分析
        5.1.3 实验结果分析
    5.2 访谈数据分析
        5.2.1 学生访谈数据
        5.2.2 访谈结果分析
    5.3 教学模式实施注意事项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1.1 研究工作
        6.1.2 研究成果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6.2.1 研究不足
        6.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课程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B 基于信息技术的自主学习模式的信息反馈调查问卷
附录C 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着
致谢

(5)项目学习对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的研究 ——以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是数字时代对学习者的新要求
        1.1.2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是中国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养
        1.1.3 信息技术课程担负培养“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重任
    1.2 问题提出
        1.2.1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目标的要求
        1.2.2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方式的要求
    1.3 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价值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国内外研究现状
        1.4.2 项目学习的研究现状
    1.5 研究问题与内容
    1.6 研究思路与方法
        1.6.1 研究思路
        1.6.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
        2.1.2 项目学习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实用主义学习理论
        2.2.3 情境学习理论
        2.2.4 多元智力理论
第三章 培养小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项目学习模式构建
    3.1 模式构建现实基础和理论依据
        3.1.1 现实基础
        3.1.2 理论依据
    3.2 模式构建原则
        3.2.1 以掌握数字化工具的使用为基础的原则
        3.2.2 以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为目标的原则
        3.2.3 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为准则的原则
        3.2.4 以项目学习为方法的原则
    3.3 模式构建
        3.3.1 前期准备
        3.3.2 选定项目
        3.3.3 制定计划
        3.3.4 活动探究
        3.3.5 作品制作
        3.3.6 成果交流
        3.3.7 评价反馈
        3.3.8 后期总结
    3.4 评测方式
        3.4.1 评测内容
        3.4.2 量表编制
        3.4.3 量表的测试和修正
第四章 面向“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的教学实践
    4.1 实验设计
        4.1.1 实验目的
        4.1.2 实验对象
        4.1.3 实验内容
        4.1.4 实验变量
        4.1.5 实验假设
        4.1.6 实验工具
    4.2 教学实验安排与准备
        4.2.1 教学实验安排
        4.2.2 教学实验准备
    4.3 教学实验前测的实施
    4.4 教学实验的实施
        4.4.1 实验班的教学过程
        4.4.2 对照班的教学过程
        4.4.3 实验班教学实施案例
    4.5 教学实验后测的实施
第五章 项目学习对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的实验结果分析
    5.1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
        5.1.1 量表回收数据形态检验
        5.1.2 前测量表独立样本T检验
    5.2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
        5.2.1 量表回收数据形态检验
        5.2.2 后测量表独立样本T检验
        5.2.3 后测测验成绩对比分析
    5.3 实验班前后测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检验
        5.3.1 前后测量表对比分析
        5.3.2 前后测相关性检测
    5.4 对照班前后测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检验
    5.5 实验结果分析
        5.5.1 项目学习对培养小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优势分析
        5.5.2 项目学习对培养小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不足分析
        5.5.3 项目学习培养小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改进建议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工作
    6.2 研究成果
    6.3 研究不足
    6.4 研究展望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附录2 小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发展现状调查
    附录3 小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水平调查量表
    附录4 Word2013 知识检测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学术活动
致谢

(6)基于MOOC的中职《计算机基础》融合式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MOOC研究现状
        1.2.2 融合式教学研究现状
        1.2.3 基于MOOC的融合式教学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结构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概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MOOC
        2.1.2 融合式教学
    2.2 理论基础概述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教学设计理论
        2.2.3 情境学习理论
        2.2.4 掌握学习理论
3 MOOC背景下中职计算机基础融合式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3.1 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3.1.1 问卷设计
        3.1.2 调查实施
    3.2 中职计算机基础融合式教学开展现状调查分析
        3.2.1 学习者态度与兴趣分析
        3.2.2 学习活动过程与实践
    3.3 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实施现状分析
    3.4 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3.4.1 课程形式呆板保守,活力不足
        3.4.2 课程模式杂乱无章,条理不清
        3.4.3 课程主体势单力薄,关注度低
        3.4.4 日常课程任务居多,基本教学时间紧张
        3.4.5 中职学生基础薄,普遍兴趣不足
    3.5 MOOC融入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3.5.1 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3.5.2 促进教师自身发展
        3.5.3 助推教学模式变革
        3.5.4 线上、线下内容衔接
4 基于MOOC的中职计算机基础融合式教学设计
    4.1 设计理念与原则
        4.1.1 教学设计理念
        4.1.2 教学设计原则
    4.2 教学总体框架的设计
        4.2.1 课程目标设计
        4.2.2 课程总体框架设计
    4.3 融合式教学的前期准备与分析
        4.3.1 课程性质
        4.3.2 教学对象
        4.3.3 教学内容
        4.3.4 教学方法
    4.4 融合式教学的设计
        4.4.1 融合式教学活动设计
        4.4.2 融合式教学环境设计
        4.4.3 融合式教学支持设计
        4.4.4 融合式教学评价设计
5 基于MOOC的中职计算机基础融合式教学实施与评价
    5.1 教学实践
        5.1.1 前期准备
        5.1.2 教学实践方案
        5.1.3 教学实践过程
        5.1.4 慕课课程和课堂呈现
    5.2 教学实践评价
        5.2.1 问卷分析
        5.2.2 访谈分析
        5.2.3 平台统计信息
        5.2.4 课程教学效果
6 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与不足
    6.2 研究建议
    6.3 研究创新点
    6.4 研究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融合式教学实施前教学现状调研问卷
附录2 融合式教学实施效果调研问卷
附录3 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4 平台统计信息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7)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课堂口语表述构思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以“泡泡导图”、“双重泡泡导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内教学现状
        1.1.2 教改方针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核心概念
        2.1.1 思维导图的概念
        2.1.2 泡泡导图的功能
        2.1.3 双重泡泡导图的功能
        2.1.4 传统输出型教学模式
        2.1.5 整体语言教学模式
        2.1.6 课堂口语表述活动的定义与功能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发散性思维理论
        2.2.2 知识可视化理论
        2.2.3 输出假设和输出驱动理论
        2.2.4 整体语言教学理论
    2.3 国内外有关思维导图教学的研究综述
        2.3.1 国外有关思维导图的教学研究综述
        2.3.2 国内有关思维导图的教学研究综述
    2.4 国内外有关英语输出型教学的研究
        2.4.1 国内外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2.4.2 国内外英语写作教学研究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问题
    3.3 研究对象
    3.4 研究方法
    3.5 研究步骤
        3.5.1 研究流程
        3.5.2 实验步骤
        3.5.3 测试工具
    3.6 教学过程与案例
        3.6.1 导入课教案
        3.6.2 导入课教学课件
        3.6.3 导入课展示图例
        3.6.4 表述话题以及框架图
        3.6.5 课后作业范图与范文
        3.6.6 教学过程案例分析
第四章 研究结果
    4.1 实验结果初步分析
        4.1.1 测试用卷信度与效度检验
        4.1.2 实验前中后期导图样本写作思维指标描述性分析
        4.1.3 前后测口语表达成绩与指标描述性分析
    4.2 实验结果深度比较
        4.2.1 绩优班与后进班前中后期导图样本思维指标差异性分析
        4.2.2 绩优班与后进班前后测口语表达成绩与指标差异性分析
        4.2.3 绩优班与后进班前后测口试答题前准备稿变化分析
    4.3 访谈结果
        4.3.1 实验前访谈分析
        4.3.2 实验后访谈分析
第五章 研究结论
    5.1 研究的主要发现
    5.2 研究的局限性
    5.3 研究建议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思维导图分析指标原始数据
    2.前后测口语测试卷
    3.口语测验成绩原始数据
    4.前后测访谈问卷
    5.思维导图分析指标样本例图
    6.表述导图以及稿件样本例图
致谢

(8)面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深度学习的资源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深度学习研究现状
        1.3.2 学习资源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结构
第2章 深度学习理论研究
    2.1 相关概念概述
        2.1.1 深度学习
        2.1.2 高阶思维能力
        2.1.3 学习资源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情境认知理论
        2.2.3 信息加工理论
        2.2.4 整合理论
第3章 面向中职学生深度学习的资源设计
    3.1 需求分析
        3.1.1 学习者分析
        3.1.2 课程分析
        3.1.3 教学分析
    3.2 深度学习资源设计原则
    3.3 面向深度学习的资源设计模式
        3.3.1 深度学习过程设计
        3.3.2 面向深度学习的资源设计模式
    3.4 面向深度学习的资源设计
        3.4.1 深度参与-情境资源
        3.4.2 深度引领-引导资源
        3.4.3 深度探究-过程性资源
        3.4.4 深度拓展-拓展资源
        3.4.5 深度思考-评价资源
第4章 面向中职学生深度学习的学习资源开发与应用
    4.1 开发工具与技术
        4.1.1 开发工具
        4.1.2 开发技术
    4.2 学习资源的开发
    4.3 案例资源的应用
        4.3.1 应用模式
        4.3.2 案例应用
        4.3.3 效果分析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申请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研究成果
附录Ⅰ 中职学生深度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Ⅱ 资源应用效果评价

(9)信息技术在西部山区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策略研究 ——以恩施市第三高级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目的与意义
        1.2.1 选题目的
        1.2.2 选题意义
    1.3 论文结构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信息技术
        2.1.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2.1 国外研究综述
        2.2.2 国内研究综述
    2.3 研究的理论基础
        2.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3.2 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问题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方法
        3.3.1 问卷调查
        3.3.2 课堂观察
    3.4 数据收集与分析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信息技术在西部山区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4.1.1 对教师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4.1.2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4.2 信息技术在西部山区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课堂观察结果分析
        4.2.1 过分注重形式,信息技术成了“作秀”的工具
        4.2.2 运用形式单一,误把信息技术当多媒体技术
        4.2.3 “演示”代“导学”,忽视思维和能力培养
        4.2.4 追求高、新技术,忽视传统教学手段的作用
5 基于信息技术的西部山区高中英语教学策略
    5.1 利用信息技术,创新英语教学模式
        5.1.1 基于信息技术的“情景教学”模式
        5.1.2 基于信息技术的“探究性”教学模式
        5.1.3 基于信息技术的“协作学习”模式
    5.2 活用信息技术,开发英语课程资源
    5.3 巧用信息技术,优化英语教学评价
    5.4 善用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
6 基于信息技术的西部山区高中英语教学策略实施后的成效与思考
    6.1 课堂表现
    6.2 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
    6.3 测试成绩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信息技术在西部山区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问卷(教师)
附录二 信息技术在西部山区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问卷(学生)
附录三 基于信息技术的西部山区高中英语教学策略实施后的效果调查问卷

(10)对电工电子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目前电工电子学科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1 教学对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1.2 理论内容枯燥,学习不够系统
    1.3 实验内容照本宣科,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2 课堂教学的新模式
    2.1 注重理论教育与实验教学共同发展
    2.2 大力发展探究式教学方法
    2.3 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2.4 搭建网络学习平台
3 结语

四、电工电子学成绩测评方式的改革与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中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研究[D]. 王淼.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2]虚拟仿真实验辅助云南边疆地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实践初探[D]. 李立.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3]慕课教学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实践探析[J]. 杨振宇.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0(20)
  • [4]信息技术支持下高校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研究[D]. 董艳华.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9)
  • [5]项目学习对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的研究 ——以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为例[D]. 贾林林.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8)
  • [6]基于MOOC的中职《计算机基础》融合式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D]. 张艺腾.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7]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课堂口语表述构思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以“泡泡导图”、“双重泡泡导图”为例[D]. 彭裕茹. 上海师范大学, 2019(08)
  • [8]面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深度学习的资源设计与开发[D]. 陈碧玉.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17(01)
  • [9]信息技术在西部山区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策略研究 ——以恩施市第三高级中学为例[D]. 吕琴. 华中师范大学, 2017(02)
  • [10]对电工电子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J]. 谢勇. 科技展望, 2016(19)

标签:;  ;  ;  ;  ;  

电气电子工程评价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