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m~3/小时制氧机实现半自动运行

50m~3/小时制氧机实现半自动运行

一、50米~3/时制氧机实现半自动化操作(论文文献综述)

山西阳泉矿务局机修厂制氧站[1](1975)在《50米3/时制氧机实现半自动化操作》文中研究表明我们阳泉矿务局机修厂制氧站,是1963年5月3日正式投产的,设备是杭州制氧机厂1961年3月生产的50米3/时制氧机组。投产十三年来,我们先后对机组进行了56项技术和工艺改革。同投产时相比,人员减少二分之一,成本降低50%;设备能力增加了50%,并且达到了安全生产。1974年,我们总结几年来的操作经验,提出了向操作自动化和半自动化进军的口号。根据“方便操作,仪表控制,保证安全,自动报警”的设想,对操作系统进行了改革,初步实现了50米3/时制氧机半自动化操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山西阳泉矿务局机修厂制氧站[2](1977)在《50米3/时制氧机实现半自动化操作》文中研究表明我们阳泉矿务局机修厂制氧站,是1963年5月3日正式投产的,设备是杭州制氧机厂1961年3月生产的50米3/时制氧机组。投产十三年来,我们先后对机组进行了56项技术和工艺改革。同投产时相比,人员减少二分之一,成本降低50%;设备能力增加了50%*,并且达到了安全生产。1974年,我们总结几年来的操作经验,提出了向操作自动化和半自动化进军

毛捷[3](1978)在《空分设备的经济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利用深冷法分离空气的设备的发展历史不长,自1903年由德国林德设计制成第一台10米3/时空分设备以来,至今只有七十五年历史。但是,随着空气分离产品氧、氮、氩等在冶金、化肥、化工、机械、电子、原子能和军工等部门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需要量日益增加,这就促使空分设备制造工业迅猛发展。根据西德林德公司、法国液化空气公司、日本氧

武汉冶金安全技术研究所[4](1973)在《半自动化摩擦压砖机的防尘》文中提出 前言摩擦压砖机是我国目前耐火材料厂主要成型设备。但由于开机、秤料、加料和拿砖全凭手工操作,每台摩擦压砖机一般需要3~4人,劳动强度大,所需人员多,操作也不够安全。在厂党委领导下,在批林整风运动的推动下.广大职工高举《鞍钢宪法》的

李杰[5](2007)在《浙江当代机械工业技术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浙江当代的机械工业技术发展是整个当代浙江工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探讨了浙江当代机械工业技术的发展特点、轨迹、重大成就,这对研究浙江工业发展历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从而对浙江经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用综合性的、多角度的研究为主,从收集、整理和分析重要的科技史料和研究地方志、文献、报纸入手,对浙江机械工业技术的发展背景、发展轨迹以及典型机械工业技术的发展历程进行研究,力求在探索浙江机械工业技术发展的基本史实、脉络等方面取得突破。多角度体现在既采用以时间为序分阶段进行描述,又对典型技术进行重点挖掘,从微观角度揭示机械工业技术发展的宏观轨迹,点面结合再现了浙江当代机械工业技术发展历程。内容上本文从科技史的角度,首先描述了浙江当代机械工业技术发展的大背景。其次以史料为依据对浙江当代机械工业技术发展历程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对五十年来的浙江机械工业技术发展分了四个阶段加以研究,并着重描述机械工业技术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特点、主要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再次从3家大型机械企业的典型技术的微观角度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抓住技术发展的脉络,从具体机械工业技术微观领域看机械工业技术宏观的发展历程,做到点面结合。最后本文对浙江当代机械工业技术发展做些思考,阐述了浙江当代机械工业技术发展的走势和应注意的问题。机械工业技术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一个国家在工业化时期整个技术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因此,做好浙江当代机械工业技术发展的研究工作,对于认识和了解浙江工业技术的历史发展进程,对于今后浙江机械工业的发展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吉林化肥厂[6](1977)在《等温吸附法分离氖-氦-氮混合气试验技术总结报告》文中指出一、前 言我国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中期,先后建立了吸附法、冷凝法以及冷冻法的的氖一氦分离装置,并投入了工业生产。它对满足生产和科研以及国防建设提出的纯氖、纯氦要求作出

武汉冶金安全技术研究所[7](1973)在《上耐厂摩擦压砖机防尘技术措施调查》文中研究表明 一、引言上海耐火材料厂广大职工,遵照毛主席关于"在实施增产节约的同时,必须注意职工的安全、健康和必不可少的福利事业"的教导,以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把防尘工作提

吴慧曼[8](2014)在《淡水活鱼现代流通的装备技术集成与模式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农业生产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居民生活消费方式的转变、农产品产销布局结构的调整、以及跨区域流通贸易格局的形成,我国淡水活鱼传统流通模式越来越受到猛烈冲击,流体档次结构不合理、工艺/装备等级水平低、主体/组织关系不协同等状况日益浮现,流通效率水平低、流通成本损耗大、质量安全保障能力不高、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加重、完备信息和信用缺乏等问题愈发突显,迫切需要从全新的视角、以战略的思维、用体系化的理论方法,设计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淡水活鱼现代流通模式,建立集成优化方法,为我国淡水活鱼流通的转型升级指明方向、道路和抓手。本文在国内外相关文献查阅、实地调研分析和专家研讨交流的基础上,以系统理论、决策理论、价值理论和演化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调查研究、决策分析、优化分析和案例分析等方法,体系化地研究了淡水活鱼现代流通装备技术集成与模式优化问题,建立了科学指导我国淡水活鱼现代流通研究与实践工作的理论方法体系。论文以淡水活鱼现代流通生命周期演化为前提,以淡水活鱼现代流通目标实现过程为主线,以淡水鱼流通模式现代化水平提升及效果放大为核心,以淡水活鱼现代流通的流体工艺、装备设施、主体/组织等三大价值载体优化为抓手,设计了“统——分——统”的形式结构,核心内容可分成三个组成部分,共包含六章。第一部分:系统认识及目标机理研究。该部分是“统”,重在研究形成对淡水活鱼现代流通装备技术集成和模式优化的整体认识和顶层设计,具体包含第二章和第三章。第二章是系统认识,主要明确了淡水活鱼现代流通的内涵特征,总结了我国淡水活鱼流通的特征规律、问题挑战和需求方向,界定了淡水活鱼现代流通装备技术集成与模式优化的核心概念,明确了淡水活鱼现代流通模式与流体工艺匹配、装备技术集成、主体/组织协同之间的关系,构建了淡水活鱼现代流通装备技术集成与模式优化的系统分析框架。第三章是目标决策机理,主要研究构建了淡水活鱼现代流通的目标体系,提炼了影响淡水活鱼现代流通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分析了淡水活鱼现代流通的生命周期演化过程及其各个阶段的目标条件特征,筛选提出了三种典型的淡水活鱼现代流通目标实现路径模式,并深层揭示了淡水活鱼现代流通目标实现机理。第二部分:价值载体优化研究。该部分是“分”,主要从工艺现代化、技术现代化和管理现代化三个角度,分析提出淡水活鱼现代流通的流体工艺、装备技术、主体/组织三大价值载体(即目标实现条件)优化方案,具体包含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第四章是流体工艺匹配分析,主要基于流体特性分析和工艺差异比较,运用决策分析和控制理论方法,研究提出了流体工艺匹配方案构建与优选的思路框架、方法流程和结果检验模型,并利用实地调研数据,分类构建和筛选出了可行的流体工艺匹配方案。第五章是装备技术集成配置,主要基于装备技术的系统解构,运用决策分析和运筹优化理论方法,研究提出了淡水活鱼现代流通装备技术递阶评价方法,建立了装备技术集成配置方案构建与优选的思路框架、方法流程和结果检验模型,并针对常用装备设施及其集成技术,构建和筛选出了可行的装备技术集成配置方案。第六章是主体/组织协同优化,主要明确了主体/组织的类型及特征,总结提出了淡水活鱼现代流通产业链主体的行为决策模式,运用决策分析和博弈理论方法,研究揭示了三种淡水活鱼流通产业链组织框架下的主体行为博弈过程,并结合淡水活鱼流通实践案例,分析提出了主体/组织的协同优化机制。第三部分:流通模式优化研究。该部分又是“统”,重在结合淡水活鱼流通具体实践,研究提出淡水活鱼流通模式优化的策略及建议,仅包含第七章。第七章案例分析,主要结合湖北仙桃泉明渔业专业合作社和广东佛山何氏水产有限公司两个实践案例,系统总结了产地合作联社主导的中低端淡水活鱼现代流通模式和流通企业主导的高端淡水活鱼现代流通模式的主要特点,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分析判断了两种淡水活鱼现代流通模式的现代化水平及效果优劣,针对其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从主体/组织协同、流体工艺匹配、装备技术集成三个方面,分别提出了两种淡水活鱼现代流通模式优化的重点策略,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淡水活鱼流通现代化发展,分析提出了与之配套的政策建议。

武月清[9](2016)在《包头钢铁公司的创建与技术创新(1953-1965年)》文中研究说明包头钢铁公司(简称包钢)是建国初期我国三大钢铁基地之一,它的兴建与投产可视为我国现代钢铁工业早期技术发展的模式,是我国现代钢铁工业化的缩影。对包钢的研究是中国现代钢铁工业史、技术史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通过挖掘档案史料,系统整理与包钢相关的文献,分析包钢建设初期(1953-1965年)在时政影响下的建厂举措,考察现在的炼钢厂、炼铁厂,对包钢铁从苏联引进的技术及受到技术决策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本文系统搜集相关档案资料及未公开发表的厂志,对包钢建设初期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和归纳,分析立项建设包钢的原因,并对比当时中、苏及世界主要产钢国的冶炼技术水平,分析包钢建设初期从苏联引进冶炼技术的水平、所遇技术难题,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如何进行技术改造创新等问题。研究认为:包钢因白云鄂博存在稀土共生矿的特殊性,当时我方既无技术根基,又无参考经验,从苏方引进的技术和设备并不适应,遇到了各种技术难题,包钢的技术创新之路围绕解决这些难题展开,包钢的冶炼攻关史就是一部钢铁行业的技术进步史。再者,包钢的大规模建设适逢“大跃进”时期,一系列政治运动导致的技术决策出现偏差和错误,使中国的钢铁行业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本文对以包钢为中心的内蒙古“大炼钢铁”运动作进一步分析,总结包钢因没有遵循钢铁行业科学发展规律,技术发展受到重挫的经验教训。这些工作,弥补了这一研究领域的不足,尤其是从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的角度进行综合考察,分析政治干预对技术决策的影响,指出这是前人关注较少而对包钢技术发展非常重要的因素。第二、根据档案文献等资料,根据档案文献等资料,回顾包钢早期在技术能力本土化的进程中如何培养自己的工程师和工人;总结苏联工程师在包钢建设中的作用和特点;并以首任经理、技术专家型领导干部杨维做为个案进行研究,强调科学决策对人才培养、技术和事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本文文末还对包钢实际建设情况与原有设计规划及同期武汉钢铁公司的建设情况进行对比,研究表明包钢因其矿源的特殊性及政治决策的影响程度大于武钢,致使其技术的发展落后于武钢,对后续的建设影响也比较大。第三、本文把包钢的发展置于现代钢铁技术体系下进行研究,表明包钢虽在建设初期遇到种种困难,未能按最初的规划如期建成,但在北方边疆地区,包钢平地起家,不仅在少数民族地区、也是当时华北地区唯一的一家大型钢铁基地,后来又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稀土工业基地和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工业企业,对于全国钢铁工业合理布局的形成,尤其是带动整个自治区为工业为中心的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不能因包钢遭受的损失低估它对钢铁技术现代化的意义。中国现代钢铁工业技术起步于从苏联引进的技术,然后逐步走上自力更生技术创新之路,其发展是在跌宕起伏的社会背景下进行的,不同时期采用的技术政策对钢铁行业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总结各个阶段技术发展的特点,可看出技术决策的决定性作用;包钢的技术路线反映出中国现代钢铁工业技术发展的变迁,并对今天的技术创新,起到积极的借鉴作用。

谢伟[10](2016)在《20世纪50年代东北机械工业发展的历史考察——以黑龙江省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黑龙江省作为中国重工业的重要基地,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承担着为全国输送机械、电力设备的重要任务。新中国之初,从"南厂北迁"到"一五"期间的国家重点投资,以及苏联等国的援助,黑龙江机械工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获得了快速发展。在此期间,黑龙江形成了以"三大动力"为骨干企业的机电、冶金、矿山设备的重要生产基地,为新中国工业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二、50米~3/时制氧机实现半自动化操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50米~3/时制氧机实现半自动化操作(论文提纲范文)

(5)浙江当代机械工业技术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二、文献概述
    三、研究思路、难点和创新点
第一章 浙江当代机械工业技术发展的背景
    一、浙江当代的经济发展战略
    二、浙江当代的工业基础
    三、浙江当代的机械工业
第二章 浙江当代机械工业技术发展的轨迹
    一、准备时期的浙江机械工业技术发展(1949-1957)
        (一) 主要成就
        (二) 发展特点
        (三) 存在问题
    二、奠基时期的浙江机械工业技术发展(1957-1978)
        (一) 主要成就
        (二) 发展特点
        (三) 存在问题
    三、快速发展时期的浙江机械工业技术(1978-1988)
        (一) 主要成就
        (二) 发展特点
        (三) 存在问题
    四、稳定发展时期的浙江机械工业技术(1988-2000)
        (一) 主要成就
        (二) 发展特点
        (三) 存在问题
第三章 浙江当代机械工业技术发展的典型
    一、“杭氧”空分技术发展
    二、工业汽轮机技术发展
    三、大型锅炉技术发展
第四章 浙江当代机械工业技术发展的思考
    一、浙江当代机械工业技术发展走势
        (一) 从技术引进到产品出口
        (二) 技术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的走势
    二、浙江当代机械工业技术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一) 技术引进的适用性
        (二) 以高新技术规划和引领发展
结语
附录: 大事记
参考文献
后记

(8)淡水活鱼现代流通的装备技术集成与模式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标、内容、思路和技术路线
    1.4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第二章 淡水活鱼现代流通装备技术集成与模式优化的系统认识
    2.1 淡水活鱼现代流通的基本认识
    2.2 我国淡水活鱼流通的基本认识
    2.3 淡水活鱼现代流通装备技术集成与模式优化的概念界定
    2.4 淡水活鱼现代流通装备技术集成与模式优化的系统分析框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淡水活鱼现代流通的目标决策机理
    3.1 淡水活鱼现代流通目标体系构建
    3.2 淡水活鱼现代流通目标影响因素
    3.3 淡水活鱼现代流通目标实现路径
    3.4 淡水活鱼现代流通目标实现机理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淡水活鱼现代流通的流体工艺匹配分析
    4.1 淡水活鱼现代流通的流体特性分析
    4.2 淡水活鱼现代流通的工艺类型比较
    4.3 淡水活鱼现代流通的流体工艺匹配方案构建与优选
    4.4 淡水活鱼现代流通的流体工艺匹配分析实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淡水活鱼现代流通的装备技术集成配置
    5.1 淡水活鱼现代流通的装备技术构成及类型
    5.2 淡水活鱼现代流通的装备技术等级评价
    5.3 淡水活鱼现代流通的装备技术集成配置方案构建与优选
    5.4 淡水活鱼现代流通的装备技术集成分析实例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淡水活鱼现代流通的主体/组织协同优化
    6.1 淡水活鱼现代流通的主体/组织类型及特征
    6.2 淡水活鱼现代流通的主体/组织行为决策分析
    6.3 淡水活鱼现代流通的主体/组织行为博弈分析
    6.4 淡水活鱼现代流通的主体/组织协同优化机制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淡水活鱼现代流通装备技术集成与模式优化的案例分析
    7.1 淡水活鱼现代流通装备技术集成与模式优化的案例总结
    7.2 淡水活鱼现代流通装备技术集成与模式优化的案例评价
    7.3 淡水活鱼现代流通装备技术集成与模式优化的策略分析
    7.4 淡水活鱼现代流通装备技术集成与模式优化的政策建议
    7.5 本章小节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9)包头钢铁公司的创建与技术创新(1953-1965年)(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时间、概念界定
    1.3 文献综述
        1.3.1 对中国现代工业史的研究
        1.3.2 对中国现代钢铁工业技术史的相关研究
        1.3.3 对包钢的研究
    1.4 研究内容、方法、创新性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创新点
    1.5 小结
2 建国初期中国钢铁工业发展概况
    2.1 世界及苏联钢铁工业的发展
        2.1.1 世界钢铁工业生产概况
        2.1.2 苏联钢铁工业生产概况
    2.2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钢铁技术与社会概况
        2.2.1 现代钢铁工业发展的概况
        2.2.2 冶炼技术的发展
        2.2.3 新中国钢铁技术发展的特点
    2.3 小结
3 包钢立项与建设的背景
    3.1 包钢建设的主要矿产资源
        3.1.1 白云鄂博矿的发现与勘探
        3.1.2 解放前日本对白云鄂博矿的勘察与开发计划
        3.1.3 包钢选矿工艺实验
        3.1.4 白云鄂博矿在中小高炉上的冶炼实验
    3.2 国家建设包钢的决策
        3.2.1 初期建设决策
        3.2.2 建设方针变更
        3.2.3 包钢做出“以铁为主,综合利用”方针的决策
    3.3 党的领导人对包钢建设与发展的决策
        3.3.1 周恩来总理对包钢建设的重视和决策
        3.3.2 朱德视察包钢的几点指示
        3.3.3 乌兰夫担负起建设以包钢为中心的包头工业基地的重任
        3.3.4 邓小平同志提出“以铁为主,综合利用”的方针
    3.4 小结
4 包钢冶炼技术的引进与创新
    4.1 高炉建设与炼铁技术
        4.1.1 投产前的高炉冶炼
        4.1.2 投产后的高炉冶炼问题
        4.1.3 炼铁技术经济分析
        4.1.4 炼铁厂生产技术发展路线受到技术决策的影响
    4.2 投产初期平炉炼钢生产
        4.2.1 平炉生产工艺和主要炼钢技术攻关
        4.2.2 包钢与武钢经济技术指标的对比分析
        4.2.3 技术决策对包钢炼钢厂技术发展的影响
    4.3 小结
5 “大炼钢铁”运动对包钢建设影响
    5.1 “大炼钢铁”运动的时代背景
    5.2 包钢掀起了“大炼钢铁”运动的热潮
        5.2.1 反浪费运动中包钢被动修改原初设计
        5.2.2 为国庆献礼提前出铁
        5.2.3 “大、中、小包钢”一哄而起强行上马
        5.2.4 包钢开展各种自力更生的技术活动
    5.3 内蒙古“大炼钢铁”运动对包钢的影响
        5.3.1 掀起“土法炼铁、炼钢”的高潮
        5.3.2 呼和浩特钢铁厂的“快上快下”
        5.3.3 内蒙古自治区中小高炉遍地开花
    5.4 对“大炼钢铁”运动的评价与反思
        5.4.1 “大炼钢铁”运动对包钢建设的积极作用
        5.4.2 美好愿望的主观政治倾向引导技术生产决策
        5.4.3 群众运动性的生产方式影响企业正常生产
        5.4.4 科学家没有参与企业决策的权力
        5.4.5 急功近利地追求产量忽视配套发展
    5.5 小结
6 包钢早期技术能力的培养
    6.1 苏联的工程师及其作用
        6.1.1 在包钢工作过的苏联工程师
        6.1.2 苏联工程师工作的特点
    6.2 本土工程师的培养
        6.2.1 技术专家领导者的培养
        6.2.2 成立各类研究机构培养高科研技术力量
    6.3 技术工人的培养
        6.3.1 包钢早期技术工人的概况
        6.3.2 技术工人的培养
        6.3.3 第一批民族特色钢铁工人的培养
    6.4 小结
7 首任经理杨维对包钢创建的贡献
    7.1 杨维担任包钢的首任经理
    7.2 杨维在包钢创建初期所做的工作
        7.2.1 负责领导筹备包头钢铁公司
        7.2.2 主持厂区选址、确立包头钢铁公司名称
        7.2.3 带领职工进入大规模建设
        7.2.4 对包钢1号高炉出铁的贡献
    7.3 杨维的科学精神受到批判
        7.3.1 杨维的科学精神
        7.3.2 杨维因反对修改设计受到批判
    7.4 小结
8 包钢与武钢技术发展的比较
    8.1 苏联设计的包钢初步规划与实施方案的对比
        8.1.1 包钢初步规划与实施结果
        8.1.2 包钢没有完成规划的主要原因
    8.2 包钢与武钢建设发展的比较
        8.2.1 武汉钢铁联合企业基本建设情况
        8.2.2 包钢与武钢建设的比较
        8.2.3 包钢与武钢建设的后续发展
    8.3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20世纪50年代东北机械工业发展的历史考察——以黑龙江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机械工业规模不断壮大
二、“一五”时期机械工业实现了质的飞跃
三、“二五”时期开始支援全国建设
四、新中国建立10年黑龙江机械工业发展迅速

四、50米~3/时制氧机实现半自动化操作(论文参考文献)

  • [1]50米3/时制氧机实现半自动化操作[J]. 山西阳泉矿务局机修厂制氧站. 深冷技术, 1975(04)
  • [2]50米3/时制氧机实现半自动化操作[J]. 山西阳泉矿务局机修厂制氧站. 深冷技术, 1977(S1)
  • [3]空分设备的经济性分析[J]. 毛捷. 深冷技术, 1978(04)
  • [4]半自动化摩擦压砖机的防尘[J]. 武汉冶金安全技术研究所. 工业安全与环保, 1973(06)
  • [5]浙江当代机械工业技术发展研究[D]. 李杰. 浙江大学, 2007(03)
  • [6]等温吸附法分离氖-氦-氮混合气试验技术总结报告[J]. 吉林化肥厂. 深冷技术, 1977(05)
  • [7]上耐厂摩擦压砖机防尘技术措施调查[J]. 武汉冶金安全技术研究所. 工业安全与环保, 1973(05)
  • [8]淡水活鱼现代流通的装备技术集成与模式优化研究[D]. 吴慧曼. 中国农业大学, 2014(09)
  • [9]包头钢铁公司的创建与技术创新(1953-1965年)[D]. 武月清.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6(12)
  • [10]20世纪50年代东北机械工业发展的历史考察——以黑龙江省为例[J]. 谢伟. 黑河学院学报, 2016(08)

标签:;  ;  ;  ;  

50m~3/小时制氧机实现半自动运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