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桐栽培技术要点

泡桐栽培技术要点

一、泡桐栽培技术要点(论文文献综述)

王保平[1](2008)在《泡桐修枝促接干技术及其效应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以建立泡桐修枝促接干技术、揭示其动态生长效应和机理为目标,对2~4年生豫林一号泡桐采用不同修枝强度的修枝促接干处理,在连续八年测定其干、枝、叶各生长指标的基础上,开展了修枝促接干对泡桐干、枝、叶生长动态及其相对生长关系影响的研究,并在修枝当年研究了修枝促接干对泡桐光合、蒸腾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1)泡桐修枝促接干技术的要点为,在造林后第3年的春季,对未自然接干泡桐修除顶部分杈枝和部分下层枝,修枝强度50~70%、保留下层2~3轮枝,在次年全部修除剩余下层枝;以修枝当年的抚育管理为重点,在4月中下旬~5月上中旬做好抹芽定芽定干工作,并加强该时期及此前1个月的水肥管理。(2)该技术的生长效应体现在泡桐干、枝、叶各生长指标的生长和动态及其相对生长关系上。①具有不显着影响原主干生长、极显着促进接干生长和提高主干总材积(Vt),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原主干削度、保持接干形率和原主干形数在较高水平的持续效应。接干成功率达97.5%,接干高和主干高分别达5.73~5.75m、9.44~9.57m;由于各主干指标在修枝促接干当年分别有相对较高的平均连日生长量、最大连日生长量和(或)相对较长的速生期、生长期,并在修枝后的八年间分别有相对较高的平均连年生长量、最大连年生长量,因此使其原主干5项生长指标的年生长量虽在4a较CK的有小幅降低,但在5a时即进入恢复和提高时期、在6~7a大幅度提高,其生长总量和4a后的累积生长量在6a后即与CK的相近,其接干的径、断面积、材积的连年生长量和生长总量在各年均相对较高,使其11a时的Vt生长总量和4~11a的累积生长量分别提高77.61~79.12%、96.85~98.74%。②具有促进单枝生长,提高冠层和全株的枝基断面积(Sb)年生长量,使其Sb总量接近CK的明显效应。由于各枝指标在修枝促接干当年分别有相对较高的平均连日生长量、最大连日生长量和相对较长的速生期、生长期,因此使其上冠层接干枝基径(Db)和Sb年生长量相对最大,而下冠层Db年生长量不致过大、冠层Sb年生长量相对较高,使全株Sb年生长量提高55.32%~56.89%、其总量与CK的相近。同时可通过显着提高下层枝单位Sb的主干中下部径、断面积、原主干材积的生长量和上层枝单位Sb的主干上部径、断面积、主干总材积的生长量,以维持修枝当年的原主干生长,并显着提高主干总材积。③具有提高单叶干重(LDW)和面积(LA)、促进下层单枝叶片生长,以维持全冠叶片生长不致过分降低的明显效应。与CK相比,在修枝促接干当年的下冠层叶片数(LQ)仅降低16.45%,其LDW、LA却分别高12.22%、11.61%,使全冠的LQ、LDW和LA仅分别降低32.29%、22.88%和20.59%;并可通过提高上冠层叶片对冠层和全冠Sb年生长量的影响而维持其Sb总量在相对较高水平,通过提高下层叶片对原主干各部位径生长、下部断面积生长、原主干材积生长的影响和上层叶片对主干中上部断面积生长、总材积生长的影响,而维持其原主干径、断面积和材积生长在较高水平,并极显着提高总材积。(3)该技术的生长效应,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于修枝促接干能有效改善其光环境和通风条件,从而提高了泡桐叶片的光合潜力。①具有明显提高下冠层和植株总体叶片光合能力、减小上下冠层间差异性的效应。在修枝当年的5~8月,其平均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和光合幅度与CK的相比,在下层分别高27.70%、36.74%、34.22%、36.80%,在上层分别高0.72%、1.75%、26.11%和1.11%,在全冠分别高9.27%、12.56%、16.36%、12.46%,使其全冠最大净光合速率总值和0~2000μmol·m-2·s-1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范围内平均净光合速率总值仅分别降低13.22%、14.98%,明显低于其LA的降低幅度;②使PPFD为0时的蒸腾速率(Tr)及其随PPFD升高而升高的幅度有所提高,从而使单位LA的平均Tr在上、下冠层和全冠分别较CK的高11.65%、16.62%、14.15%;但由于修枝促接干对泡桐叶片生长的影响,使其冠层总体的平均Tr在上、下冠层和全冠分别较CK的低48.00%、高30.15%、低8.31%。③由于修枝促接干对泡桐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与PPFD关系参数及相关主要指标的影响,使其平均WUE在上、下冠层和全冠分别较CK的低4.21%、高9.60%、高1.51%,表明对下层较上层的影响明显,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效应,同时显着降低了上、下冠层间WUE的差异性。

刘源澄[2](2018)在《泡桐树栽培技术要点及防虫防病举措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泡桐树是我国特有的具有栽培历史较为悠久的速生用材树种,在国内的种植面积基本遍布全国大多数地区[1]。本文系统地分析了泡桐的品种选择、泡桐造林密度的设置、泡桐混交林的利弊以及泡桐栽培的最佳时期和防病防虫的防治等问题,希望对相关工作人员有所帮助。

范永明[3](2018)在《泡桐科植物形态变异及其新分类系统》文中提出泡桐属Paulownia Sieb.&Zucc.植物为落叶乔木,稀常绿(常绿泡桐)。其自然分布和栽培区极为广阔,因速生、易繁殖、深根性、花序大,是园林绿化、农桐间作等应用广泛的优良树种之一。其木材质优、纹理通直、不翘不裂、是重要的特用优良经济树种之一。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许多学者利用形态学、生物化学、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手段对泡桐属归科及其分类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但仍未有定论。由于泡桐属植物具有遗传多样性、性状变异的连续性和种间杂交类群的差异性及不同学者对种群划分的差异,泡桐属归入紫葳科或玄参科便成为争议。为了准确阐明泡桐属归科问题,全面认识泡桐种间亲缘关系,本论文依据形态理论、模式理论、冬态理论等,同时查阅文献对泡桐属及其近缘属亲缘关系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恢复泡桐科的建议,并建立泡桐科分类系统。另外,在传统的形态学基础上,运用数量分类学的方法对泡桐属种质资源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建立泡桐属分类新系统。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依据形态学等理论综合分析泡桐属与其近缘属的亲缘关系,提出恢复泡桐科Paulowniaceae的建议,并列举其科学依据,创建泡桐科新分类系统。该系统包括秀英花属Shiuyinghua J.Paclt.和泡桐属Paulownia Sieb.&Zucc.。(2)运用数量分类学方法选取泡桐属11种植物的22个性状,运用SPSS 21.0软件进行泡桐属不同种类的Q型聚类及其性状的R型聚类分析。创建泡桐属Paulownia Sieb.&Zucc.新分类系统,将泡桐属分为:泡桐亚属原亚属subgen.Paulownia和齿叶泡桐亚属新亚属subgen.serrulatifolia Y.M.Fan,Z.X.Chen et T.B.Zhao,subgen..nov.包括:齿叶泡桐(华东泡桐)Paulownia kawakamii Ito。泡桐亚属又分2组:(1)泡桐组sect.Paulownia:毛泡桐Paulownia tomentosa(Thunb.)Steud.、台湾泡桐Paulownia taiwaniana Hu et Chang、川泡桐Paulownia fargesii Franch.;(2)白花泡桐组sect.Fortuneana Dode:白花泡桐Paulownia fortunei(Seem.)Hemsl.、兰考泡桐Paulownia elongata S.Y.Hu、山明泡桐Paulownia lamprophylla Z.X.Chang et S.L.Shi、宜昌泡桐Paulownia ichengensis Z.Y.Chen、鄂川泡桐Paulownia albophloea Z.H.Zhu、建始泡桐Paulownia jianshiensis Z.Y.Chen、楸叶泡桐Paulownia catalpifolia Gong Tong。(3)调查、收集,并整理出,秀英花属1种,即秀英花Shiuyinghua silvestrii(Pamp.et Bon.)J.Paclt.;泡桐属种质资源17种:1.毛泡桐Paulownia tomentosa(Thunb.)Steud.、2.白花泡桐Paulownia fortunei(Seem.)Hemsl.、3.川泡桐Paulownia fargesii Franch.、4.兰考泡桐Paulownia elongata S.Y.Hu、5.山明泡桐Paulownia lamprophylla Z.X.Chang et S.L.Shi、6.宜昌泡桐Paulownia ichengensis Z.Y.Chen、7.圆冠泡桐Paulownia chengtuensis C.Y.Zhang et Y.H.Zhao、8.兴山泡桐Paulownia recurva Rehd.、9.台湾泡桐Paulownia taiwaniana Hu et Chang、10.齿叶泡桐(华东泡桐)Paulownia kawakamii Ito、11.鄂川泡桐Paulownia albophloea Z.H.Zhu、12.建始泡桐Paulownia jianshiensis Z.Y.Chen、13.楸叶泡桐Paulownia catalpifolia Gong Tong、14.米氏泡桐Paulownia mikado Ito、15.紫泡桐Paulownia duclouxii Dode、16.江西泡桐Paulownia rehderiana Hand-Mazz.、17.广东泡桐Paulownia longifolia Hand-Mazz.。(4)调查过程中发现2新种:1.并叠芽泡桐Paulownia seriati-superimposita Y.M.Fan,Z.X.Chen et T.B.Zhao,sp.nov.、2.垂果序泡桐Paulownia penduli-fructi-inflorescentia J.T.Chen,Y.M.Fan,Z.X.Chen et T.B.Zhao,sp.nov.。

侯袁锴[4](2005)在《兰考泡桐顶芽越冬特性及顶芽接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泡桐是我国最着名的速生用材树种之一,是我国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特别是华北平原地区最主要的栽培树种之一。然而,在我国大部分泡桐栽培区,泡桐顶芽在冬季死亡,通过假二叉分枝进行自然接干,严重地影响了泡桐干形,从而造成泡桐出材率低,给泡桐木材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本研究针对存在的上述问题,以兰考泡桐为试材,对泡桐顶芽的水分生理和生物膜透性等指标进行测试,以期揭示泡桐项芽的死亡机理,探讨顶芽可能的越冬途径,进而改善泡桐干形。研究表明:1)兰考泡桐不定芽接干存在两节材、节疤、尖削度大、接干形率低等问题,不能形成泡桐高干无节良材。2)兰考泡桐苗木顶芽和幼茎在-10℃条件下可存活72h,侧芽和枝条可存活96h;顶芽和幼茎-15℃条件下可存活48h,侧芽和枝条可存活72h。在田间,通常年份冬季极端低温高于实验设置的低温,顶芽没有越冬的情况,冷害可能不是泡桐顶芽冬季死亡的唯一原因。3)顶芽取得水分的通道是幼茎,而幼茎保水力差成为顶芽取得水分的限制因子;顶芽具有低水势下延迟脱水的抗旱机制,苗木项芽死亡可能与水分胁迫有关。4)对兰考泡桐苗木冬季进行平埋处理,顶芽可以越冬。5)对兰考泡桐苗木顶端外套塑料袋、外套纸袋并辅以填充物,在田间顶芽不能越冬;在外套纸袋并定期补充水分的情况下,兰考泡桐苗木顶芽有部分可以越冬。6)对泡桐顶芽实施包扎,在填充物施入聚丙烯酰盐,可以减少水分补充频次,间隔时间延长5-7d,有利于泡桐顶芽越冬。7)越冬顶芽的苗木在2月或3月中旬前栽植,项芽没有萌发的情况,若对顶芽进行催芽至3月下旬或4月上旬再进行栽植,可以提高顶芽的萌发率。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首次对泡桐顶芽死亡的原因进行系统阐述。初步揭示了泡桐顶芽死亡为水分胁迫所致。提出了人工辅助兰考泡桐苗木顶芽圃地越冬技术,并实现了泡桐顶芽接干。

贾惠文[5](2016)在《泡桐无性系苗期生长发育与光合动态规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嫁接10个泡桐无性系,分别为P1、P2、P3、P4、P5、P6、P7、P8、P9和对照无性系9501,统一规格的砧木,定时进行除草浇灌,确保各泡桐无性系生长条件良好。通过对10个泡桐无性系苗期生长过程中外部形态指标的跟踪测量分析,以及光合动态的测定比较,总结了各泡桐无性系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光合动态规律,研究了各泡桐无性系生理生态特征参数的差异,探讨了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如下:1、10个泡桐无性系的一年内高生长范围为:206.33370.11cm,苗期地径生长范围为:31.8556.29mm,材积范围为:0.00300.0153 m3,各无性系树高于当年9月下旬停止生长,地径于当年10月下旬停止生长,比高生长停止晚一个月左右。各无性系高生长量以7月、8月为主,地径生长量以6月、7月、8月为主。树高、地径共同决定了泡桐无性系的材积大小,材积量前三位分别为P2、P1、P9,均远大于对照无性系9501。2、10个泡桐无性系一年内总叶片生长量范围为:42.0055.20片,其中无性系P2、P1、P9的总叶数较大。各无性系总叶数增加以6月、7月、8月为主,此时也是泡桐树高、地径的快速生长时期,各泡桐无性系在这段时期的着叶数呈稳定高速增加,且在着叶数的增长过程中,无性系P2、P9、P1始终保持着较高的着叶量。说明泡桐各无性系的树高、地径生长与叶片的增加的相互促进的关系。3、10个泡桐无性系光合日均值各参数(Pn、Ci、Tr、Gs)差异极显着,表明各无性系的光合特征参数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就光合日均值比较而言,10个泡桐无性系的Pn与Ci均为负相关关系。4、10个泡桐无性系叶绿素含量差异显着,且无性系P9、P2、P1的叶绿素含量较大,叶绿素含量的多少对泡桐叶片光合作用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5、无性系P1、P2、P9、9501光合特征参数(Pn、Ci、Tr、Gs)日变化比较中,Pn与Gs之间是正相关关系。Ci与Tr之间是负相关关系,具体的时间段里也有一些特殊性,在10:0012:00这段时间内,无性系P1、P2、9501的Tr与Pn、Ci、Gs为负相关关系,无性系P9的Ci与Pn、Tr、Gs为负相关关系。6、无性系P1、P2、P9、9501的Pmax范围为19.4224.60μmol·m-2·s-1,表现出它们的光合能力较强。无性系P1在高强光下具有较强的光适应性、幅度较长的PR,除此之外,表观量子效率较大的P1还有较高的光合效率,能够高效的进行光合作用。7、10个泡桐无性系平均每月光合产物量差异极显着,无性系P1、P2的光合产物量用于材积的生长多于枝条、根系等的生长,无性系P9的光合产物量最大,在保证材积生长的前提下,也有部分光合产物用于其他方面。8、综合各泡桐无性系生理生长指标和光合特征参数比较分析,无性系P1、P2、P9为优良无性系。

姚顺阳[6](2014)在《泡桐顶侧芽保护与高干材培育技术研究》文中认为为了探讨泡桐高干材培育技术,本文分析了不同家系及无性系之间的遗传差异性;采取了平埋,温室保护(18℃以上、24h日长)两种保护处理方式,对顶芽存活的影响,及顶芽存活后的接干质量、高生长规律;分析了在自然状态下与人工连续接干情况下,侧枝数量对泡桐接干质量与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1)不同家系泡桐停止生长后的生长量具有遗传差异性;不同家系的优良无性系株高、基径停止生长时间基本一致,分别为9月中下旬与10月中下旬;不同无性系之间的遗传差异性不同,不能改变泡桐顶芽死亡的特性。2)秋季高停止生长前,通过温室保护(18℃以上、24h日长)能保证泡桐顶芽不死,且延续高生长,次年5月中旬移出温室,在自然环境中,24h日长能够延长高生长时间,由于外界温度的降低,高生长停止于10-20,顶芽死亡。通过温室保活的顶芽,树干通直度降低,而且次年同样面临顶芽死亡问题,不利于高干材培育,而且经济成本过高,不适宜推广。3)平埋处理可以实现部分泡桐顶芽存活。2010-2012年平埋保活的泡桐顶芽,在不同年份时间不一致,以期固定时间平埋,达到顶芽保活的目的,在生产上不易把握。保活的顶芽顶端优势丧生,生长速率不及其下侧芽,树干通直度降低,次年同样面临顶芽死亡问题,不利于高干材培育的目的,而且平埋处理费时费力,不适宜生产推广。4)主干侧枝数量与接干高度、接干形率、接干材积极显着负相关;接干高、接干粗、接干形率、接干材积以0个侧枝时最高,主干侧枝数量能够提高主干材积的积累,接干材积逐渐降低。5)全抹芽接干与留2对侧枝接干,第1年接干高、接干处苗干粗、接干基径、接干形率差异极显着,以全抹芽接干效果最好,第2次接干T1-T4四处理的基径、胸径差异显着,以T1最低,T3、T4基本一致、较高,增加侧枝数量能够提高主干材积的生长量;2次接干形率差异极显着,以T1接干形率最高,0.98;T2、T4最低,分别为0.92、0.90;通过对2a生泡桐于春季平茬后,当年株高、基径、胸径生长量分别比T1处理提高了23.5%、10.7%、23.8%,可见对2a生泡桐平茬以达到高干材培育的目的,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连续2次不同接干处理对次年泡桐生长的影响,第1次接干形率差异不显着,可见第1次接干形率在后期随材积生长趋于改善;第2次接干形率差异极显着,胸径差异不显着,四种处理株高差异不显着,总材积差异不显着,总材积以T4最高。因此以短期收益为目的,以连续2a各保留2对侧枝(T4)对提高树干高度、材积积累为最好。以长期收益及树干高通直度为目的,应以连续2a全抹芽接干(T1),以及对2a生泡桐平茬接干都不失为培育高干材的好方法。

林舒琪[7](2020)在《圆明园现状植被调查与九州景区植物原真性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从历史文献研究和现状植物调查两方面着手,对圆明园九州景区的植物景观原真性展开分析和研究,并为九州景区遗址保护与植物展示工作提出相关建议。研究6类圆明园相关文档和图档资料,总结其历史盛期时主要的植物种类、植物景观意境、植物配置模式等内容,整理出约有160种或品种的植物圆明园盛期植物种类表,总结出全园历史盛期的基调树种。对《花果树木价值清单》定种中有争议和模糊定种的15种或品种植物如刺松、马英花、千松、柏树、柏松、槟子、沙果树、探春花、黄海棠、欧栗子以及笔者提出疑议的罗汉松、佛梅花、红白丁香、白樱桃、万寿带进行了详细考据和论证定种。在御制诗文方面,与前人研究对比,本文新发现约21种植物种类且对各植物出现频次、种植位置、配景植物等进行了统计。在图档史料研究方面,本文纠正了前人辨析《圆明园四十景图》翻拍绢本中的色差等问题,根据电子版原件开展植物图像辨析研究,辨析出植物55种。对很有可能是表现清帝在圆明园的生活场景的《雍正十二月行乐图轴》和《清院画十二月令图》首次展开植物种类辨析,识别出43种植物。对圆明园全园现状植被资源展开系统调查,对九州景区的植被展开物种调查,样方调查和特殊调查。全园植被现状调查共统计到743种及品种,比历年普查平均多500种以上,其中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沉水植物的调查是几乎是同类普查所没有的,对野生植物的调查也更为详细。九州景区共统计到九州景区共统计到150种和品种的植被。根据该区样方调查统计植被相对重要值等指标,分析景区优势种。从遗址安全、遗址保护方面考虑,统计九州景区死亡乔木和对遗址有威胁乔木并展开相应分析。将全园特别是九州景区现状植被情况与历史盛期植物景观展开对比,得出九州景区木本植物种类原真性为13%-27%。在乔木优势种方面,大部分次级景区具有一定的原真性,但部分树种如刺槐、毛白杨、白蜡、‘紫叶’李等不宜作为优势种出现。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从植物景观的原真性展示角度出发,对圆明园全园植物景观提出控制性建议,对九州景区植物景观提出包括历史植物景观展示以及对死亡乔木、威胁遗址乔木处理方案在内的具体建议。

王保平,李宗然,文瑞钧,乔杰,周海江,韩保军[8](2003)在《泡桐修枝促接干技术及其效应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2~5年生未接干泡桐修枝的研究结果表明,修除顶部分杈枝和部分下层枝是促进接干形成和生长的有效方法,最适宜修枝促接干的时期为造林后第3年的春季,适宜的修枝强度为50%~70%、保留下层2~3轮侧枝;按此法修枝,接干成功率达97 5%,接干高、径、接干形率在修枝当年可分别达5 7m、10 4cm、0 59,且具有不显着影响下部径生长和材积生长,而较显着促进上部径生长和显着促进主干总材积生长、降低原主干削度的效应;在对照采用高苗干、修枝处理采用矮苗干的情况下,修枝接干后的主干高仍要高于对照71 1%;5~6年生时接干与原主干已形成通直主干,接干材积已占总材积的27 1%~32 3%,与对照相比,原主干下部径生长及其材积无显着变化,而其上部径生长和主干总材积分别高7 2%~8 5%、42 2%~45 6%,且原主干的削度显着降低,形数极显着提高。

周其蓁[9](2019)在《大型综合性医院户外空间康复性景观研究 ——以南昌市为例》文中认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良好环境对健康起到的积极作用,以病患为中心具有促进健康的康复性景观设计理念得以重视。但我国对于康复性景观的研究起步较晚,多数医疗机构处于专注提高医疗效率的状态,忽视了医院户外空间的建设,导致现有的医院户外景观康复疗效匮乏的现象。因此对于如何构建我国综合性医院户外空间康复性景观是我们面临的一大挑战。本文在明确选题研究意义的基础上对康复性景观的概念与特点进行深入理解,并对康复性景观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以期从研究进展中获取康复性景观产生以及发展趋势等信息。首先,从综合性医院户外空间的康复性景观理论入手进行研究。对综合性医院的概念以及综合性医院户外空间的概念及特点进行了阐述,并对康复性景观的概念以及康复性景观设计的相关理论环境心理学、循证设计和中医领域进行研究。其次,对综合性医院户外空间的使用群体:病患、病人家属和医院工作人员的特征以及行为需求与偏好进行调查分析,了解使用群体的情况和需求。并对康复性景观的构成要素进行研究,包括感官要素、硬质景观、软质景观要素等,在此基础上明确综合性医院康复性景观的设计要点。再次,通过前期的理论研究支撑,对南昌市三所具有代表性的综合性医院进行实地调研分析。调查包括:(1)医院户外空间布局、道路铺装、公共设施和植物现状调查;(2)对医院各个功能楼的周边绿地进行植物种类调查统计,并对乔木层和灌木层的植物群落数量特征进行分析,最后对植物的观赏特性进行分析;(3)对户外活动空间、导向系统、植物配置、景观小品和道路铺装户外空间进行了满意度调查和专家评判,并对不满意的原因进行调查了解。以上的调查结果和分析能够清晰的了解到南昌市综合性医院现有的户外空间景观现状。最后,结合实地调研、满意度调查和专家评判的分析结果,总结南昌市三所综合性医院的不足,并从康复性景观的构成要素和设计要点出发,提出了构建符合南昌市综合性医院户外空间康复性景观的优化策略。

樊军锋,周永学,连文海[10](2005)在《陕西泡桐育种历史及展望》文中指出回顾了近30 a来陕西泡桐育种发展历史及取得的成就,分析了目前陕西泡桐育种研究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未来育种研究工作重点。

二、泡桐栽培技术要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泡桐栽培技术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泡桐修枝促接干技术及其效应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泡桐干形培育的途径和方法综述
    1.1 影响泡桐干形的生物学因素
        1.1.1 泡桐的芽特性对其干形形成的影响
        1.1.2 泡桐的种类及枝、冠特性对其干形的影响
    1.2 泡桐干形培育的方法和途径
        1.2.1 选育和应用泡桐优良无性系
        1.2.2 培育高干壮苗
        1.2.3 研究和应用人工接干技术
        1.2.4 研究和应用修枝技术
        1.2.5 配置合理群体结构
    1.3 泡桐干形培育技术的主要问题
        1.3.1 泡桐修枝和接干技术的配合应用问题
        1.3.2 泡桐潜伏芽和不定芽萌发、徒长特性的利用问题
        1.3.3 泡桐干形培育技术与其它培育措施的综合应用问题
        1.3.4 泡桐干形培育技术的综合效益评价问题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研究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设计和研究方法
        2.2.1 修枝促接干对泡桐主干生长动态的影响
        2.2.2 修枝促接干对泡桐枝生长动态及枝干相对生长关系的影响
        2.2.3 修枝促接干对泡桐叶片生长、枝叶和干叶相对生长关系的影响
        2.2.4 修枝促接干对泡桐光合和水分利用特性的影响
    2.3 技术路线
3 修枝促接干对泡桐主干生长的动态影响
    3.1 适宜泡桐修枝促接干树龄的确定
        3.1.1 不同树龄修枝促接干对接干成功率和修枝伤口愈合的影响
        3.1.2 不同树龄修枝促接干对接干高生长的影响
        3.1.3 不同树龄修枝促接干对接干径生长的影响
        3.1.4 不同树龄修枝促接干对接干形率的影响
        3.1.5 不同树龄修枝促接干对原主干生长的影响
    3.2 修枝促接干对泡桐主干生长量的持续影响
        3.2.1 对主干高生长的影响
        3.2.2 对主干不同部位径生长量的影响
        3.2.3 对主干不同部位断面积生长量的影响
        3.2.4 对主干材积生长量的影响
    3.3 修枝促接干对泡桐主干年生长节律的影响
        3.3.1 对接干高(H_j)年生长节律的影响
        3.3.2 对主干径年生长节律的影响
        3.3.3 对泡桐主干断面积年生长节律的影响
        3.3.4 对泡桐材积年生长节律的影响
    3.4 修枝促接干对泡桐主干连年生长过程的影响
        3.4.1 对主干不同部位直径连年生长过程的影响
        3.4.2 对不同部位断面积连年生长过程的影响
        3.4.3 对主干材积连年生长过程的影响
    3.5 小结
4 修枝促接干对泡桐枝生长动态及枝干相对生长关系的影响
    4.1 修枝促接干对泡桐枝生长量的影响
        4.1.1 对枝基直径生长量(D_b)的影响
        4.1.2 对单枝基部断面积生长量(S_b)的影响
        4.1.3 对冠层和全株枝基断面积生长量(S_b)的影响
    4.2 修枝促接干对泡桐枝生长年动态的影响
        4.2.1 对D_b年生长动态的影响
        4.2.2 对S_b年生长动态的影响
    4.3 修枝促接干对泡桐枝干相对生长关系的影响
        4.3.1 对枝基断面积与主干直径相对生长关系的影响
        4.3.2 对枝基断面积与主干断面积相对生长关系的影响
        4.3.3 对枝基断面积与主干材积相对生长关系的影响
    4.4 小结
5 修枝促接干对泡桐叶片生长、枝叶和干叶相对生长关系的影响
    5.1 修枝促接干对泡桐叶片生长的影响
        5.1.1 对泡桐单叶生长的影响
        5.1.2 对泡桐单枝叶片生长的影响
        5.1.3 对冠层叶片生长的影响
        5.1.4 对全株叶片生长的影响
    5.2 修枝促接干对泡桐枝叶、干叶相对生长关系的影响
        5.2.1 修枝促接干对枝叶相对生长关系的影响
        5.2.2 修枝促接干对干叶相对生长关系的影响
    5.3 小结
6 修枝促接干对泡桐光合和水分利用特性的影响
    6.1 修枝促接干对泡桐光合特性的影响
        6.1.1 对不同冠层光合特性的影响
        6.1.2 对不同方位泡桐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6.1.3 对泡桐植株总体光合特性的影响
    6.2 修枝促接干对泡桐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6.2.1 修枝促接干对泡桐蒸腾速率(Tr)的影响
        6.2.2 修枝促接干对泡桐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
    6.3 小结
7 结论和讨论
    7.1 结论
        7.1.1 泡桐修枝促接干技术要点
        7.1.2 泡桐修枝促接干技术应用的生长效应
        7.1.3 泡桐修枝促接干技术的光合作用机理
    7.2 讨论
    7.3 建议
符号说明
图片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李吉跃教授简介
副导师李宗然研究员简介
致谢

(2)泡桐树栽培技术要点及防虫防病举措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泡桐幼林栽培要注意品种选择
    1.1 泡桐无性系人工培育的优良品种
    1.2 泡桐生长速度快
    1.3 泡桐木质优于其他木材
    1.4 泡桐树的耐受性
2 泡桐树栽培要注意的密度问题
    2.1 泡桐的造林密度
    2.2 泡桐种植点的选择原理
3 泡桐树栽培的最佳季节
    3.1 春季种苗栽植
    3.2 秋季种苗栽植
    3.3 冬季种苗栽培
4 泡桐树的防虫防病举措研究
    4.1 金龟子的防虫措施
    4.2 小地老虎的防虫措施
    4.3 泡桐网蝽的防虫措施
    4.4 泡桐叶甲的防虫措施
5 总结

(3)泡桐科植物形态变异及其新分类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泡桐科植物形态变异及其分类研究意义
    1.2 泡桐属植物的分类
        1.2.1 国外泡桐属分类研究
        1.2.2 国内泡桐属分类研究
    1.3 植物分类理论和方法
        1.3.1 形态鉴定与分类方法
        1.3.1.1 形变理论
        1.3.1.2 模式理论
        1.3.1.3 冬态研究
        1.3.2 孢粉学分类方法
        1.3.3 数量分类学方法
        1.3.4 细胞分类学方法
        1.3.5 分子生物学方法
    1.4 技术路线
2 引言
3 材料与方法
    3.1 泡桐属植物形态变异研究
        3.1.1 形态研究材料
        3.1.2 形态研究方法
    3.2 泡桐属植物数量分类研究
        3.2.1 数量分类试验材料
        3.2.2 数量分类试验方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泡桐属植物形态变异分析
        4.1.1 冠形、枝态
        4.1.2 叶
        4.1.3 花
        4.1.4 果实
        4.1.5 冬态特征分析
    4.2 泡桐属植物数量分类学分析
        4.2.1 R型聚类分析
        4.2.2 Q型聚类分析
        4.2.3 主成分分析
    4.3 泡桐科植物新分类系统
        4.3.1 恢复泡桐科
        4.3.2 泡桐科植物形态特征描述
        4.3.3 泡桐科植物形态特征补充描述
        4.3.4 泡桐科2属
        4.3.5 泡桐属新分类系统
        4.3.6 存在争议的泡桐属种质资源
        4.3.7 新种的发表
        4.3.7.1 种的概念
        4.3.7.2 泡桐属2新种
5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4)兰考泡桐顶芽越冬特性及顶芽接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独创性声明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泡桐干形培育研究进展
        1.1.1 泡桐干形培育的生物学基础
        1.1.2 泡桐干形的遗传改良
        1.1.3 泡桐高干壮苗培育
        1.1.4 泡桐人工接干技术
        1.1.5 泡桐修枝促干形技术
        1.1.6 栽植密度和混交对泡桐干形的影响
        1.1.7 小结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2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地自然条件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方法
        2.3.1 自然接干规律研究方法
        2.3.2 耐寒性研究方法
        2.3.3 水分变化规律研究方法
        2.3.4 顶芽越冬研究方法
        2.3.5 顶芽萌发研究方法
        2.3.6 聚丙烯酰盐辅助泡桐顶芽越冬研究方法
        2.3.7 顶芽解剖研究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兰考泡桐不定芽自然接规律和人工接干特征
        3.1.1 不定芽自然接干形率与树木生长因子之间的关系
        3.1.2 不同栽植类型的接干形率比较
        3.1.3 不同栽植类型的一接干高比较
        3.1.4 苗高与第一接干高的相关性
        3.1.5 一接干发生时的树龄与接干形率的关系
        3.1.6 不定芽自然接干各种树形图谱在各栽植方式中所占比例
        3.1.7 一接干发生时间及其所占的比例
        3.1.8 枝下高/苗干高与接干形率的关系
        3.1.9 分枝角度对接干形率的影响
        3.1.10 一接干冠高/苗干冠高与接干形率的关系
        3.1.11 不同栽植类型的自然接干形率与“目伤”接干形率比较
        3.1.12 小结
    3.2 兰考泡桐苗木顶芽的耐寒性
        3.2.1 兰考泡桐苗木顶芽在不同低温冷冻下电解质外渗率
        3.2.2 兰考泡桐苗木顶芽对低温的忍耐
        3.2.3 小结
    3.3 兰考泡桐苗木顶芽水分特征
        3.3.1 兰考泡桐苗木顶芽的保水力
        3.3.2 兰考泡桐苗木顶端组织RWC、绝对含水率和水势的变化规律
        3.3.3 兰考泡桐苗木顶芽RWC与主要生态因子的关系
        3.3.4 兰考泡桐苗干的蒸腾速率
        3.3.5 不同处理对兰考泡桐苗木顶端枝条及顶芽失水速率的影响
        3.3.6 兰考泡桐苗木顶芽死亡的极限含水率
        3.3.7 兰考泡桐苗木顶芽死亡物候与顶芽水分变化的关系
        3.3.8 小结
    3.4 兰考泡桐苗木顶芽越冬特性
        3.4.1 自然条件下泡桐顶芽的越冬
        3.4.2 平埋处理与兰考泡桐苗木顶芽的越冬
        3.4.3 人工辅助兰考泡桐苗木顶芽越冬
        3.4.4 小结
    3.5 聚丙烯酰盐辅助泡桐顶芽越冬
        3.5.1 保水剂对填充物吸水力的影响
        3.5.2 保水剂对填充物保水力的影响
        3.5.3 填充物不同初始含水量释水速率比较
        3.5.4 保水剂对填充物有效水贮量的影响
        3.5.5 保水剂对填充物(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3.5.6 保水剂施于土壤对泡桐苗木顶芽越冬的影响
        3.5.7 经过保水剂处理不同阶段泡桐顶芽的水分生理特征
        3.5.8 保水剂处理的填充物内部温度
        3.5.9 施用保水剂辅助泡桐顶芽越冬的方法和越冬率
        3.5.10 小结
    3.6 兰考泡桐苗木顶芽的萌发与接干
        3.6.1 兰考泡桐幼树顶芽的萌发
        3.6.2 兰考泡桐幼树顶芽接干
        3.6.3 小结
    3.7 兰考泡桐苗木顶芽的解剖特征
4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着作
导师简介
致谢

(5)泡桐无性系苗期生长发育与光合动态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泡桐生理生态特性
        1.1.1 泡桐的形态特征
        1.1.2 泡桐的生物学特性及生物学基础
        1.1.3 泡桐的分布和适应性
        1.1.4 泡桐的用途和价值
    1.2 泡桐的栽培学特性
        1.2.1 泡桐的生长特性
        1.2.1.1 泡桐叶的生长特性
        1.2.1.2 泡桐树冠的生长特性
        1.2.1.3 泡桐根的生长特性
        1.2.1.4 泡桐芽的生长特性
        1.2.2 泡桐干材生长特性
        1.2.2.1 树木分枝方式
        1.2.2.2 泡桐高干壮苗
        1.2.2.3 泡桐的培育和管护
        1.2.2.4 泡桐的生长季节周期性
        1.2.3 影响泡桐生长的因素
        1.2.3.1 土壤条件对泡桐生长的影响
        1.2.3.2 温度条件对泡桐生长的影响
        1.2.3.3 水分条件对泡桐生长的影响
        1.2.3.4 光照条件对泡桐生长的影响
    1.3 泡桐的光合特性
        1.3.1 光合作用原理及其重要性
        1.3.2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1.3.2.1 影响光合作用的外部因素
        1.3.2.2 影响光合作用的内部因素
    1.4 泡桐生长性状和光合特性研究进展
        1.4.1 泡桐生长性状研究进展
        1.4.2 泡桐光合特性研究进展
2 引言
3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材料
    3.2 栽植地概况
    3.3 试验方法
        3.3.1 泡桐无性系苗期生长特征参数的测定
        3.3.2 泡桐无性系苗期光合特征参数的测定
        3.3.2.1 光合日均值、日变化的测定
        3.3.2.2 光合-光响应曲线的测定
    3.4 数据处理
4 结果与分析
    4.1 不同泡桐无性系苗期生长特性差异分析
        4.1.1 不同泡桐无性系树高生长差异分析
        4.1.1.1 不同泡桐无性系树高生长动态分析
        4.1.1.2 不同泡桐无性系每月树高生长量差异分析
        4.1.1.3 小结
        4.1.2 不同泡桐无性系地径生长差异分析
        4.1.2.1 不同泡桐无性系地径生长动态分析
        4.1.2.2 不同泡桐无性系每月地径生长量差异分析
        4.1.2.3 小结
        4.1.3 不同泡桐无性系材积差异分析
        4.1.3.1 不同泡桐无性系材积差异分析
        4.1.3.2 小结
        4.1.4 不同泡桐无性系叶片数量变化差异分析
        4.1.4.1 不同泡桐无性系叶总数生长差异分析
        4.1.4.2 不同泡桐无性系每月叶总数生长量差异分析
        4.1.4.3 小结
        4.1.4.4 不同泡桐无性系着叶数生长动态分析
        4.1.4.5 不同泡桐无性系每月着叶数生长量差异分析
        4.1.4.6 小结
        4.1.4.7 不同泡桐无性系落叶数动态变化分析
        4.1.4.8 不同泡桐无性系每月落叶数增加量差异分析
        4.1.4.9 小结
    4.2 不同泡桐无性系苗期光合特性差异分析
        4.2.1 不同泡桐无性系光合日均值差异分析
        4.2.1.1 不同泡桐无性系净光合速率差异分析
        4.2.1.2 不同泡桐无性系胞间CO2浓度差异分析
        4.2.1.3 不同泡桐无性系蒸腾速率差异分析
        4.2.1.3 不同泡桐无性系气孔导度差异分析
        4.2.1.5 小结
        4.2.2 不同泡桐无性系叶绿素差异分析
        4.2.3 不同泡桐无性系光合日变化差异分析
        4.2.3.1 不同泡桐无性系净光合速率日变化
        4.2.3.2 不同泡桐无性系胞间CO2浓度日变化
        4.2.3.3 不同泡桐无性系蒸腾速率日变化
        4.2.3.4 不同泡桐无性系气孔导度日变化
        4.2.3.5 小结
        4.2.4 不同泡桐无性系光合-光合响应差异分析
        4.2.4.1 不同泡桐无性系在不同光强下的光合速率差异
        4.2.4.2 不同泡桐无性系光合-光响应曲线特征参数的差异
        4.2.4.3 不同泡桐无性系半饱和点、近饱和点的差异
        4.2.4.4 不同泡桐无性系表观量子效率的差异
        4.2.4.5 小结
    4.3 不同泡桐无性系光合产物量差异分析
        4.3.1 不同泡桐无性系光合产物量差异分析
        4.3.2 小结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6)泡桐顶侧芽保护与高干材培育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泡桐顶芽死亡的生物学特性
    1.2 泡桐顶芽死亡的研究进展
        1.2.1 顶芽的生长发育状态
        1.2.2 顶芽死亡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
        1.2.2.1 低温
        1.2.2.2 水分
        1.2.2.3 低温-水分
        1.2.2.4 光周期
        1.2.3 平埋处理
        1.2.4 程序性死亡
        1.2.5 内源激素
    1.3 泡桐高干材培育研究进展
        1.3.1 泡桐高干材培育研究的历史概述
        1.3.2 泡桐高干材培育研究的现状
        1.3.2.1 泡桐高干壮苗的研究
        1.3.2.2 泡桐枝冠特性的研究
        1.3.2.3 人工接干技术
        1.3.2.4 人工接干技术的主要方法
        1.3.2.5 抹芽与修枝技术的研究
    1.4 泡桐高干材培育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2 引言
3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地概况
    3.2 不同家系及无性系泡桐埋根苗的遗传差异性分析
        3.2.1 材料与方法
    3.3 温湿度及日长对调控毛白 33 泡桐顶芽生长的影响
        3.3.1 材料与方法
    3.4 平埋对泡桐顶芽存活的影响
        3.4.1 材料与方法
    3.5 不同接干处理方式对泡桐生长的影响
        3.5.1 自然状态下不同侧枝数量对泡桐生长的影响
        3.5.1.1 材料与方法
        3.5.2 人工连续接干对泡桐生长的影响
        3.5.2.1 材料与方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不同家系及无性系泡桐埋根苗的遗传差异性分析
        4.1.1 不同家系泡桐株高与基径的生长差异
        4.1.2 不同无性系埋根苗生长差异性分析
        4.1.2.1 不同无性系埋根苗株高生长差异
        4.1.2.2 不同无性系埋根苗基径生长差异
        4.1.3 不同家系及无性系顶芽存活统计
        小结
    4.2 温湿度及光照对调控毛白 33 泡桐顶芽生长的影响
        4.2.1 不同时期泡桐顶芽形态特征
        小结
    4.3 平埋对泡桐顶芽存活的影响
        4.3.1 不同平埋时期毛白 33 泡桐生长变化
        4.3.1.1 不同平埋时期毛白 33 泡桐株高与基径生长变化
        4.3.1.2 不同平埋时期毛白 33 泡桐现存叶片数量的生长变化
        4.3.3 不同平埋时期泡桐形态特征
        4.3.3.1 不同平埋时期苗干无侧枝形态特征
        4.3.3.2 不同平埋时期苗干侧枝顶芽形态特征
        4.3.4 平埋环境与自然环境随时间变化的差异性
        4.3.4.1 平埋处土壤温度与空气温度的变化
        4.3.4.2 平埋处土壤相对湿度与空气相对湿度的变化
        4.3.5 解除平埋后泡桐顶芽的存活率
        4.3.6 解除平埋后泡桐的形态特征
        4.3.7 解除平埋后顶芽与其下侧芽萌发生长的差异
        4.3.7.1 苗干顶芽与其下侧芽萌发生长的差异
        4.3.7.2 侧枝顶芽与其下侧芽萌发生长的差异
        小结
    4.4 不同接干处理方式对泡桐生长的影响
        4.4.1 自然状态下不同侧枝数量对 2a 生泡桐生长的影响
        4.4.1.1 自然状态下接干指标与材积等的相关性分析
        4.4.1.2 不同侧枝个数与接干形率和材积之间的相关性
        4.4.1.3 主干不同侧枝个数对接干指标生长的影响
        4.4.1.4 不同侧枝个数对材积生长的影响
        小结
        4.4.2 人工连续接干对泡桐生长的影响
        4.4.2.1 不同接干处理方式对泡桐高生长的影响
        4.4.2.2 不同接干处理方式对泡桐粗生长的影响
        4.4.2.3 不同接干处理方式对泡桐接干形率生长的影响
        4.4.2.4 连续 2a 接干对泡桐高生长的影响
        4.4.2.5 连续 2a 接干对泡桐粗生长的影响
        4.4.2.6 连续 2a 接干对泡桐 2 次接干形率的影响
        4.4.2.7 2a 生泡桐平茬后当年生长量的分析
        4.4.2.8 连续 2a 接干对次年泡桐高生长的影响
        4.4.2.9 连续 2a 接干对次年胸径与接干形率的影响
        4.4.2.10 连续 2a 接干对次年材积生长的影响
        小结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5.2.1 不同家系及无性系泡桐埋根苗的遗传差异性分析
        5.2.2 温湿度及日长对调控毛白 33 泡桐顶芽生长的影响
        5.2.3 平埋对泡桐顶芽存活的影响
        5.2.4 不同接干处理方式对泡桐生长的影响
6 参考文献
Abstract

(7)圆明园现状植被调查与九州景区植物原真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圆明园作为遗址公园的重要性
        1.1.2 圆明园植物景观的重要性
        1.1.3 圆明园植物景观现状不容乐观
        1.1.4 圆明园植物景观亟待调查研究
        1.1.5 重点研究九州景区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遗址公园植物景观的相关研究
        1.2.2 圆明园植物景观的相关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范围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4 技术路线
2 圆明园盛期植物景观考据
    2.1 相关研究史料
        2.1.1 文档资料
        2.1.2 图档资料
    2.2 文档资料考据
        2.2.1 内工则例考据
        2.2.2 御制诗文考据
    2.3 图档资料考据
        2.3.1 圆明园四十景图考据
        2.3.2 圆明园样式房图考据
        2.3.3 清宫圆明园图档考据
    2.4 图文考据小结
3 圆明园现状植被调查
    3.1 全园普查
    3.2 九州详查
        3.2.1 九州全景区物种调查
        3.2.2 各次级景区物种调查
        3.2.3 遗址内乔木调查
        3.2.4 乔木生长势调查
4 圆明园植物原真性评价
    4.1 全园植物原真性
    4.2 九州植物原真性
        4.2.1 植物种类原真性
        4.2.2 植物景观原真性
5 结论与建议
    5.1 圆明园盛期植物总结
    5.2 圆明园现状植被调查
    5.3 圆明园植物景观原真性评估
    5.4 圆明园植物景观规划建议
        5.4.1 遗址保护层面
        5.4.2 遗址安全层面
        5.4.3 植物景观层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圆明园工程则例·花果树木价值》清单抄本
    附录B 圆明园御制诗中的植物统计表
    附录C 《圆明园四十景》植物考据表
    附录D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轴》及《清院画十二月令图》植物考据表
    附录E 圆明园盛期植物材料表
    附录F 2019年圆明园植被调查名录
    附录G 九州景区植物种类调查表
    附录H 九州景区威胁遗址乔木统计
    附录I 九州景区死亡或濒死乔木统计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9)大型综合性医院户外空间康复性景观研究 ——以南昌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1 国外康复景观研究现状
        1.5.2 国内康复景观研究现状
        1.5.3 小结
第2章 综合性医院户外空间康复性景观理论研究
    2.1 综合性医院户外空间
        2.1.1 综合性医院
        2.1.2 医院户外空间
    2.2 康复性景观的概念
    2.3 康复性景观设计的理论研究
        2.3.1 环境心理学
        2.3.2 循证设计
        2.3.3 中医领域
    2.4 康复性景观相关疗法
        2.4.1 园艺疗法
        2.4.2 景观疗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综合性医院户外空间康复性景观设计体系研究
    3.1 综合性医院户外空间康复性景观需求分析
        3.1.1 综合性医院户外空间使用人群特征分析
        3.1.2 使用人群行为需求与偏好分析
    3.2 康复性景观构成要素研究
        3.2.1 康复性景观感官要素
        3.2.2 康复性景观硬质景观要素
        3.2.3 康复性景观软质景观要素
    3.3 综合性医院康复性景观设计要点
        3.3.1 遵循人性化设计理念
        3.3.2 营造良好的景观生态
        3.3.3 多样化的空间和场所
        3.3.4 舒适宜人的户外空间
        3.3.5 富有艺术美学的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南昌三所综合性医院户外空间康复性景观调研与分析
    4.1 研究概括
        4.1.1 调查对象的选取
        4.1.2 调查内容与方法
    4.2 江西省人民医院
        4.2.1 户外空间实地调研
        4.2.2 植物调查分析
        4.2.3 户外空间满意度调查
        4.2.4 户外空间专家评判
    4.3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4.3.1 户外空间实地调研
        4.3.2 植物调查分析
        4.3.3 户外空间满意度调查
        4.3.4 户外空间专家评判
    4.4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4.4.1 户外空间实地调研
        4.4.2 植物调查分析
        4.4.3 户外空间满意度调查
        4.4.4 户外空间专家评判
    4.5 南昌市三所医院对比分析
        4.5.1 户外空间实地调研对比分析
        4.5.2 植物调查分析
        4.5.3 满意度调查对比分析
        4.5.4 专家评判对比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南昌市综合性医院户外空间景观问题及优化策略
    5.1 南昌市综合性医院户外空间景观中存在的问题
    5.2 南昌市综合性医院户外空间康复性景观优化策略构建
        5.2.1 植物应用优化策略
        5.2.2 完善的公共设施
        5.2.3 丰富院内景观形式
        5.2.4 营造户外场地多样化
        5.2.5 加强维护管理
    5.3 局部优化设计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南昌市综合性医院植物名录表
附录二 康复性景观调查问卷
致谢

四、泡桐栽培技术要点(论文参考文献)

  • [1]泡桐修枝促接干技术及其效应的研究[D]. 王保平. 北京林业大学, 2008(07)
  • [2]泡桐树栽培技术要点及防虫防病举措研究[J]. 刘源澄. 农业与技术, 2018(15)
  • [3]泡桐科植物形态变异及其新分类系统[D]. 范永明. 河南农业大学, 2018(02)
  • [4]兰考泡桐顶芽越冬特性及顶芽接干研究[D]. 侯袁锴. 北京林业大学, 2005(04)
  • [5]泡桐无性系苗期生长发育与光合动态规律研究[D]. 贾惠文. 河南农业大学, 2016(05)
  • [6]泡桐顶侧芽保护与高干材培育技术研究[D]. 姚顺阳. 河南农业大学, 2014(03)
  • [7]圆明园现状植被调查与九州景区植物原真性研究[D]. 林舒琪.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8]泡桐修枝促接干技术及其效应的研究[J]. 王保平,李宗然,文瑞钧,乔杰,周海江,韩保军. 林业科学研究, 2003(02)
  • [9]大型综合性医院户外空间康复性景观研究 ——以南昌市为例[D]. 周其蓁. 江西财经大学, 2019(01)
  • [10]陕西泡桐育种历史及展望[J]. 樊军锋,周永学,连文海.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5(04)

标签:;  ;  ;  ;  ;  

泡桐栽培技术要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