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论文文献综述)

吴传刚[1](2019)在《我国现行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改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古以来各国都有对于教师标准的关注,但对于教师“专业”标准的研究则是在教师专业化研究背景下展开的。到20世纪80年代教师专业标准形成了自己的研究领域。我国对教师专业标准的研究起步较晚,是在21世纪初开始的,但发展较快,研究成果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取得了初步的成绩。特别是2012年我国正式颁布了幼儿园、小学、中学三个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提出幼儿园及中小学合格教师专业素质基本要求,正式开启了教师专业标准改革之路。这里选取了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国内外教师教育发展的历史的梳理与比较,分析探求教师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要素——标准,并寻找教师“标准”发展的历史逻辑及现实规律,探求专业化背景下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理论基础及完善策略。研究中采取了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搜集了我国自1896年开始至2019年的我国关于中小学教师标准相关的大量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比较借鉴了法国、德国、日本、美国的教师标准发展中的基本经验。调查了我国中小学教师工作情况。从中发现了我国现行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存在诸如工具理性过强人文关怀不足、对时代新要求反映不足、对在职教师要求不足、对新技术应用要求不足等问题。并依据人本理论、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发展等理论结合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实际,提出了从丰富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内容、完善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职前职后层次结构、保障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作用发挥、提高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水平四个方面的策略来完善我国现行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

湛中乐,靳澜涛[2](2019)在《论《教师法》修订的基本立场和总体思路》文中研究说明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应当从立法重心、调控视角、规则设计、法律衔接等四个方面明确总体思路。首先,在立法重心上,应紧密围绕"保障教师权益"这一中心轴而展开,包括分类规定教师身份的法律定位;明确教师的知情权、法律救济权并新增兜底条款;健全教师申诉制度,确保教师权益受损后能够得到及时有效救济。其次,在调控视角上,应转变"为管理者立法"的思维定式,坚持"教师本位"的立场,既要在具体条款上注重教师权利和义务的对应性,也要在内部结构上整合考核、奖励、培养和培训等三章,体现教师发展的过程化与动态化,并提高第八章法律责任的针对性,强化法律体系的逻辑自洽性。再次,在规则设计上,应顺应社会新变化,体现新时代教育政策改革的新成果和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思想,不仅要在个别语句的表述上做到与时俱进,而且要从严格教师职业准入门槛、改革教师职级晋升体系、健全教师荣誉表彰制度、提高教师福利待遇标准等几个方面,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最后,在法律衔接上,应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制定的基础与依据,也要注意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其他关联立法的有机衔接,既要在总则层面作整体性布置,更要在规则设计上保持一定的弹性,给低位阶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体系预留空间。

李宁[3](2019)在《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执行研究 ——基于政策工具的视角》文中研究指明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维护者,属于基层社会精英。长期以来广大乡村教师工作任务繁重、工作压力较大,生活待遇较低,乡村教师流失现象较为严重。特别是那些在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乡村教师更处在社会的边缘地带,整体生活状况及生存处境堪忧。如何切实解决乡村教师“下不去、教不好、留不住”的现实问题,缩小城乡间师资差距,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议题,需要政府从政策层面加以支持和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教师社会地位逐渐恢复,中央政府先后出台多项政策以改善乡村师资状况,有关乡村教师生活待遇的规定和要求也散见在这些政策文本中。2015年6月《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出台,该计划曾多次提到要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让更多乡村教师看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乡村教师的关怀以及对乡村教育的高度重视。乡村教师生活待遇系列政策出发点是很好的,但政策本身是否存在不足,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又能否有效落实,依然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基于对这些现实问题的审思以及对学界相关研究成果的分析,本研究将聚焦点定位在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本身。试图通过研究探讨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发展历程是怎样的?政策文本包含哪些内容?使用了哪些政策工具?政策执行中还存在哪些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受到哪些因素影响?如何实现政策预期目标?如何有效地推动政策执行?要想将政策理想转变为政策现实,实现政策目标的要求,就必须科学地选择和使用政策工具。研究政策工具是为了帮助政策决策者和执行者更好地选择合适的工具以解决具有广泛影响的社会问题。尽管一直以来人们较多地将政策工具研究聚焦在政策执行阶段,但事实上政策本身就是一种决策的手段。政策决策的科学性、全面性和可行性也将直接影响着政策执行的有效性。本研究主要是基于政策工具视角对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执行进行系统分析。在乡村教师生活待遇被高度关注且现行政策目标尚未完全实现的背景下,适时运用政府可以选择的政策工具来识别、分析和研究政策,进而对其进行恰当的选择、匹配及组合,能够切实提高政府教育治理的实效,加强我国乡村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师资的均衡发展。因此,本研究的基本思路为从研究主题入手,基于对政策发展历程梳理的事实分析和政策工具分类的理论分析,对当前我国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内容及执行情况进行文本分析和实证分析,对其问题诱因进行因果分析,在借鉴国外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执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对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进行改进策略分析。澄清及确认政策目标是政策制定者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政策价值分析的重要环节。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在政策层面上来看,关键之处在于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的主要目标在于改善乡村教师生活困境、激发乡村教师工作热情以及增强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诚然,任何一项政策的制定及其完善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具有周期性的。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也是在经历了一定政策周期后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内部协调一致的政策系统。本研究对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住房保障、社会保险以及医疗保障待遇内容,分别从国家政策的宏观要求和地方政策的配套衔接两个方面进行了历史梳理及分析。如何切实提升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水平,激励其更好的从事乡村教育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定什么样的政策以及如何有效执行政策。本研究基于政策工具视角对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文本及其政策执行现状进行分析。尽管国内外学者对政策工具概念的具体表述有所不同,但大家在对工具分类的认识上还是比较一致的。相比较而言,麦克唐纳尔的政策工具分类属性特点更为鲜明,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因此,本研究主要运用麦克唐纳尔的政策工具分类对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执行进行具体分析。首先对当前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文本工具选择情况进行分析,建立了生活待遇政策内容与政策工具的二维结构分析框架,发现当前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文本工具选择和使用特点主要表现为倾向于政策的行政命令,侧重于多重路径的教育投入,着眼于政策工具的短期效益以及依赖于系统内部资源调配。其次对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实证研究,结合量化和质化研究结果分析政策执行的主要成效及存在的现实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当前乡村教师工资收入水平有所提高,住房保障得到改善,医疗保障取得进展,社会保险进一步规范,生活补助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乡村教师整体职业期待正在提升。在正视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的意识到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现实问题,从政策工具视角进行分析主要表现在命令性工具受到阻碍,报酬性工具作用有限,权威重组性工具形式单一,职能拓展性工具易被忽视,劝告性工具执行力度不足等。对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进行归因分析。究其原因,既有内部因素的直接性影响,又有外部环境的综合性影响。深入剖析后,不难发现政策工具差异性与工具选择复杂性、政府资源有限性与政策对象需要无限性、对组织的权威性期待与低效性现实、政策环境良性需求与现实偏差性影响之间还存在着矛盾冲突,进而影响着政策执行的有效性。在漫长的历史长河发展中,各国都非常重视乡村教育的发展,均将其作为本国政府决策的重要领域。国外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及其保障制度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和学习。本研究在借鉴国外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执行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乡村教育实际提出适合于本土的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执行策略。从政策制定到政策执行全过程进行系统阐释,分别从政策目标与工具选择、生活待遇与保障机制、责任意识与权力配置、政策宣传与环境创设、多中心治理与增强职业吸引力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王大磊[4](2011)在《共和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关键。因此,制定科学的教师政策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研究旨在对我国建国以来的中小学教师政策进行系统的历史考察和逻辑分析,并努力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当代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政策内容的若干建议。本论文除导言外,共分五章,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章,通过对近现代及建国后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政策的历史回顾,可以看到经过不断的调整与发展,我国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政策主要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由传统的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变,实现了教师教育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职后培训进修的一体化;二是由封闭的师范教育体系向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转变;三是由中专、大专、本科构成的传统三级师范教育体制向由大专、本科、研究生构成的新三级师范教育体制转变。进入新的世纪以来,随着一系列教师教育政策的出台和完善,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教师教育体系的完善。教师教育标准体系的建立、教师教育体制的创新、教师教育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教师教育国际化、教师教育公平等将是其发展的趋势,最终目的是建立与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师和教育的需求。第二部分包括第二、三、四章,把我国建国以来制定的教师专业发展政策分为教师准入政策、教师任用政策和教师待遇政策三部分,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考察、分析和反思。第二章,重点阐述了要把好中小学教师的“入口”关,从政策上规范中小学教师的任职资格标准,严格教师准入制度,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教师岗位聘任制,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迫切要求。第三章的教师任用政策,从教师培训政策、教师评价政策、教师评聘政策、教师激励政策4个方面阐述了建国以来我国教师任用政策的制定、实施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其中在教师激励方面的政策制定很不完善,有必要借鉴新加坡等国家在激励教师工作方面所采取的政策措施,从而切实调动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第四章的教师待遇政策从教师地位、教师职业权利、教师工资、教师福利等方面阐述了我国中小学教师待遇政策的历史发展变化过程,强调了教师待遇政策在整个教师政策体系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第三部分是第五章,以W区为个案具体探讨了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近几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多项促进城乡教师均衡发展的政策。主要包括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免费师范生政策、农村教师编制改革政策、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和新教师统一招聘政策、严禁聘用代课教师、大规模农村教师培训、城乡教师交流等政策。这些政策在W区得到很好的执行,然而仍有不足之处。文章最后根据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政策在建国后实施的实际情况及本人在实践中的广泛调查提出了一些建议:明确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政策的目标和方向,促进政策执行者及相关人员对政策的理解,尽快提高执行主体的执行能力,政策制定需要考虑政策之间的兼容性。同时要重新定位政府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角色,切实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政策在政府教育中的地位从边缘到教育政策中心的转变。

涂怀京[5](2003)在《新中国中小学教师法规研究(1949—2000)》文中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1949年至2000年的51年间,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基础教育事业踔厉前行,走上了一条振兴的希望之途。本文试图完成的任务是:全程聚焦于这一动态的发展过程,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论为指导,运用文献法、分析比较法、案例研究法和必要的计量方法,追觅、解析、评述中小学教师法规的沿革轨迹、主要内容、制定实施及其所获成效,探寻在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宏观背景下,依法治教、依法治师与教育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互动机制,以为当代中国的中小学教育改革服务。 新中国51年期间,中小学教师法规建设经由了发轫、萧条、停滞、复苏、突破直至揭开繁荣时代帷幕的发展历程,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教育管理、教师管理的人治模式逐渐远去,法治模式轮廓初现且日益清晰。对之作一冷静的省察,人们会深切地体认到,中国国情对于教育的法制化进程,既有作为资源所固有的积极因素,也有作为阻力而存在的消极因素,这是人们在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际运作中不能不格外留意的。 中小学教师法规的内容涵盖面很广,从事务纬度而言,包括教师的管理、教育教学、地位奖惩和进修培训等;从人员纬度而言,包括校长、班主任、普通公办教师和民办教师等。这些内容不仅多方面展现了中小学教师法规建设的历史面貌,而且为各个时期的中小学教师工作提供了权威性的法律依据和保障。但从整体上看,我国现行有效的中小学教师法规还远没有形成内容全面、上下有序的严密体系,控制执法机构权力、反映和保护作为个人的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权利的力度还很不够。 中小学教师法规的制定,在立法主体的设置、立法权限的划分和立法程序的运行上,日臻科学、明晰和健全,成为整个教育法制链条中发展较快较好的一个环节。关于中小学教师法规的行政适用、司法适用和遵守,应该说均有了长足的进展,教师法规的中介机制正在形成和强化并呈现出逐步取代行政命令与民间调解相扭合的趋势。共和国成立后的前30年,中小学教师法规的制定与实施曲折坎坷、多有变故,后20年则屡现重要转机,获得了稳步有序的推进,总体上体现出特有的演进节律。 回溯、检视20世纪下半叶我国中小学教师法规建设的历程,是为了对这段有特殊价值的历史进行理性的反诘,从中总结、提炼出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藉此筹划其在21世纪的发展走向:构建较为完善的中小学教师法规体系,建立富有成效的教育法律监督机制,注重法律文化建设、增强教育法律意识,实现教师法规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只要所有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始终坚定对教育法治的信仰与追求,就一定能够加快我国中小学教育法制化、现代化和世界化的进程,致达理想的彼岸。

石长林[6](2005)在《中国教师政策研究 ——基于教育政策内容的视角》文中指出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国家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教育水平、培养优秀人才的关键。因此制定科学的教师政策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就是对中国教师政策问题,从教育政策内容的视角进行的一种分析。由于本研究不仅对教师政策理论进行了探讨,而且还从教育政策内容的视角,对我国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教师政策进行了考察和分析,并探讨我国教师政策内容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教师政策内容的若干建议,因此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还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 本论文除导言外,共分五章,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第一章,主要是对教师政策进行理论探讨,提出了教师政策体系的新观点,对教师政策体系的基本内容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科学的论证。本论文认为国家的教师政策体系是由教师要求政策、教师待遇政策和教师管理政策组成的有机统一体。其中,教师要求政策是指党和政府为了满足教育事业的需要、提高教育发展的质量、保证人才培养的水平,对教师队伍及其个体在职业要求、培养培训等方面作出的战略性、准则性规定。教师待遇政策是指党和政府为了稳定和扩大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以及激励教师积极性,根据教师职业的特点和教师付出的劳动和作出的贡献,对教师的地位、教师职业权利、教师的工资及其他福利等方面作出的战略性、准则性规定。教师管理政策是指党和政府为了保持教师队伍的活力、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根据教师职业的特点和教师管理的规律,对教师的选拔、任用、考核及其奖惩等方面作出的战略性、准则性规定。科学教师政策体系具有两大根本特征:其一,国家教师政策体系内部相互配套。其二,三大教师政策体系内部相互配套。 第二部分是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主要对我国建国以来教师政策的内容进行了考察、分析和反思。第二章,根据前面提出的教师政策体系的观点,把我国建国以来制定的教师政策分为教师要求政策、教师待遇政策和教师管理政策三部分,进行了比较详细地考察。第三章,在对我国建国以来教师政策的内容进行详细考察的基础上,对我国教师政策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和社会转型时期表现出来的特点进行了探讨。通过对我国建国以来教师政策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和社会转型时期表现出来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了我国教师政策的发展走向;①教师要求政策的走向:教师要求的高标准。②教师待遇政策的走向:教师待遇的高水平。③教师管理政策的走向:教师管理的规范化。第四章,根据对我国建国以来教师政策的内容所作的考察,结合笔者在个别访谈中收集的资料,反思了我国教师政策存在的问题,并对教师政策问题产生的危害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王默,王彦波[7](2017)在《对我国民办幼儿园教师权益保障政策的反思——基于国家及地方政策文本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幼儿园教师队伍及其素质是教育质量的决定性因素,然而数量庞大的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面临着相关身份与待遇保障不明、培养培训严重不足、整体素质不高、流动频繁等问题,因此从法的层面保障民办幼儿园教师的权益势在必行。由于种种现实和制度的影响,各地政府在保障民办幼儿园教师权益的执行上出现了不少阻碍,表现为立法主体层级偏低影响执行时的法律效力、立法质量不高制约执行时的可操作性和公平性、条文规定模糊甚至虚无直接影响执行力度。因此,建议以法之名,高位保障民办幼儿园教师的权益:提高立法主体的层级,充分发挥教育法的效力;坚持地方立法的独立性,保证条文规定的可操作性;突出保障民办园教师权益的明晰度,兼顾条文规定的细化性。

许晶[8](2019)在《民办幼儿园教师权益保障研究 ——以河南省驻马店市为例》文中认为教师素质是教育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民办幼儿园教师人数在我国幼儿园教师总人数中占比高达六成多,已是我国幼儿园教师队伍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其质量关乎着民办幼儿园教育的质量。民办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权益和待遇权益若缺乏保障,势必会影响其在工作中的专注度及投入度,进而影响她们对职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逐渐失去提升自身素质、推动专业发展的动力,从而影响民办幼儿园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最终影响民办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因此,对民办幼儿园教师的权益保障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等,选取驻马店市12所民办幼儿园中144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收集的问卷数据的整理和访谈资料的分析,发现该市民办幼儿园教师权益保障存在以下问题:专业权益享有不充分、待遇权益保障不到位、教师自身维权意识淡薄、能力不足等。专业权益享有不充分主要表现是教育科研意识淡薄、动力不足,指导评价幼儿权受干扰,民主管理流于形式、缺少话语权,以园本培训为主、培训机会不均、经费不足;待遇权益保障不到位主要表现是工资低、但工作强度大、压力大,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保障不到位,女教师特有权益保障不到位。针对该市民办幼儿园教师权益保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从法律、政府、民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教师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中法律因素包括缺少较高层次的法律引导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缺少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民办幼儿园教师的法律身份和地位,缺少完善的教师权益法律救济途径;政府因素包括对民办学前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不足,学前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滞后,对学前教育事业的财政投入不足和失衡;民办幼儿园因素包括缺乏科学的办园理念及管理方式;民办幼儿园教师因素包括教师自身维权意识淡薄、能力不足。在对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从加强法制建设、制定或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政府落实职责、加强引导和监管,民办幼儿园优化管理,民办幼儿园教师自身提高素质、增强维权意识和能力等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殷波[9](2016)在《中专教师职业权利保障问题研究 ——以L中专学校为例》文中认为本文从中专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权利、教师职业权利的内涵着手,主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相关规定为依据,明确了中专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权、管理评价学生权、民主管理权、维护专业品质权、报酬待遇权和法律意识与权益保障方面六项基本职业权利,并用与教师相关的法律法规、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解读了教师权利保障的重要性。中专学校教师职业权利保障问题研究将有利于国家提倡的依法治校和依法治教的实现,有利于促进中专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有利于中专学校教师职业权利的保障,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本研究主要通过问卷和访谈形式对新疆石河子地区L中专学校教师进行了深入调查,对该校中专教师职业权利实施现状及存在问题做了大量细致的研究,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分析,致使该校部分教师权利无法保障的原因是多方面,其主要原因概括为教师自身法律意识淡薄、学校管理体制存存在漏洞、教育相关立法不健全和社会对教师评价体系不公等问题。为了促进中专教师职业权利保障,本文从国家法律体系、自我维权、学校管理体制和社会评价机制四个层面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即加强中专学校权利保护力度,建立完善的教师权利法律体系;加强中专教师素质培养,提升自我维权意识;建立健全学校管理保障体系,完善学校管理体制建设;完善中专学校公正客观教师评价机制。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和概括了中专学校教师权利现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分析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提出对策建议对我国中专学校教师权利研究的理论体系的形成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文研究内容为加快我国职业教育、提高中专教师权利意识具有针对性。

郑阳[10](2020)在《法治视野下我国中小学教育惩戒权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教育惩戒,是指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和管理中基于教育目的与需要,对违规违纪、言行失范的学生进行制止、管束或者以特定方式予以纠正,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职务行为。学校惩戒权来源于国家教育法律规定,教师则基于法律的概括性授权,与学生形成了事实上的特别权力关系以进行惩戒活动,教育惩戒权应当被视为或者说进一步被明确为教育主体的一项“职权”。教育惩戒权以其在运行过程中并不体现对惩戒主体利益的确认和保护,且在行使上不具有相对自由的意志,因此不宜被认定为是惩戒主体的“权利”。将惩戒权认定为教师的职业权利将无法保障教育惩戒活动的强制性、义务性和规范性等。我国中小学教育惩戒权在实践运行层面存有诸多问题。在惩戒主体方面,我国尚未通过法律明确确立中小学校在行使国家教育公权力时的行政主体资格;在规范和制度方面,首先,教育惩戒权缺少保障其实施的、逻辑清晰完整的教育惩戒规范体系;其次,现有的以学校处分为主的教育惩戒措施,已经很难满足当今复杂的教育实践需求;再有,学校对于具有极端失范行为、屡教不改、无惧现有惩戒措施的学生,表现得束手无策。专门学校的入学“三同意”制度,抬高了学生进入学校并接受矫治的门槛,增加了对其帮扶难度。在学生权利救济方面,行政诉讼救济渠道不明朗,高中阶段被施以责令退学、开除学籍等严重惩戒措施的学生很难得到教育司法上的救济。因此,在我国中小学教育惩戒权运行的实践中,应当明确育人为本、合法合规、过罚适当、保障安全等基本原则,并对其制度架构进行如下法治化改进:第一,在法律层面进行明确地教育惩戒权赋权,确立其法定地位。第二,要构建起一套逻辑清晰的惩戒规范法律体系,国家教育部门及各地方应当为教育惩戒权的运行制定实施细则,确保在具体问题的处理上具有可操作性。同时要明晰校规的性质和作用,其制定与实施应当符合法律法规之要求。第三,设定多层级的教育惩戒措施,将传统的学校处分纳入教育惩戒规范体系中来,并针对学生失范行为的性质和程度,设立不同层级和种类的惩戒方式。第四,为具有极端失范行为的学生提供必要的专门学校矫治,改革或取消“三同意”入学制度,对符合条件的学生尝试恢复或探索建立较为强制地生源送入制度,充分发挥专门学校的矫治功能。在教育惩戒权行使的责任承担方面,学校相关负责人员应承担因惩戒权违规行使造成学生权益侵害的行政责任,以及因教师侵权致害所产生的民事责任的无过错替代责任;教师应承担因侵权行为产生的行政责任,以及受校方追偿的、与其过错相适应的民事责任,在成立犯罪情形下还需承担刑事责任。在学生权利的救济方面,应当对现有法律中关于申诉、讼诉途径的受案范围进行改造,特别是要认定学校的行政诉讼主体资格,并将对学生基本受教育权利产生重要影响的严重惩戒措施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现行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师范教育”与“教师教育”
        (二)“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
        (三)“教师资格”与“教师资格认证”
        (四)“中小学教师”与“教师专业标准”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五、拟创新之处
第一章 相关研究综述
    一、教师专业化的研究
    二、教师专业标准研究
    三、关于教师资格的研究
    四、关于文献的评价
第二章 稽古鉴今:我国中小学教师标准的历史演进
    一、清末时期的教师标准
    二、民国时期的教师标准
    三、新中国时期的教师标准
    四、历史的启示和借鉴
        (一)“标准”可以消解教师教育发展中的矛盾争议
        (二)标准中彰显我国文化特色
        (三)“标准”体现传承的价值
    五、我国现行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
第三章 稽外鉴中:德法美日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历史演进与启示
    一、德国教师专业标准的历史演进
        (一)德国教师标准的形成与发展
        (二)德国教师专业标准的确立与完善
    二、法国教师专业标准的历史演进
        (一)法国教师标准的形成与发展
        (二)法国教师专业标准的确立与完善
    三、美国教师专业标准的历史演进
        (一)美国教师标准的形成与发展
        (二)美国教师专业标准的确立与完善
    四、日本教师专业标准的历史演进
        (一)日本教师标准的形成与发展
        (二)日本教师专业标准的确立与完善
    五、德法美日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对我国的启示
        (一)丰富标准内容
        (二)形成标准体系
        (三)尊重本土文化
        (四)发展信息技术
第四章 我国现行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存在的问题
    一、基于现行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教师工作状态调查
        (一)调查的目的
        (二)调查的工具与方法
        (三)样本的选择与数据采集
        (四)调查结果的总体概况说明
    二、基于调查、历史、国际比较发现教师专业标准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专业标准中工具理性过强,人文关怀不足
        (二)现行教师专业标准未反映出时代进步对教师的新要求
        (三)教师专业标准的层次划分不够清晰
        (四)教师专业标准中对教师掌握新信息技术的要求不足
        (五)教师专业标准监控制度缺失
第五章 我国现行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理论研究层面
        (一)缺乏对教师生命关怀的理论研究
        (二)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标准一致性研究缺乏
    二、专业标准制定的实践层面
        (一)未能全面遵循专业标准的制定原则
        (二)一体化的监督体系尚未形成
        (三)教师专业标准未能引导制度形成稳定的结构
第六章 完善我国现行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策略
    一、明确目的、科学定位,标准中体现对教师生命的关怀
        (一)深刻理解教师的“职业性”与“存在性”,彰显教师生命价值
        (二)构建“温暖”的教师专业标准,让教师拥有获得感与幸福感
    二、完善结构、丰富内容,构建教师专业标准的完整框架
        (一)依据教师专业结构完善教师专业标准结构框架
        (二)建立分级的教师专业标准
        (三)确立教师专业标准基本框架,动态更新专业标准内容
    三、继承传统、与时俱进确保教师专业标准的先进性
        (一)提升教师专业标准的时代先进性
        (二)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教师专业标准
        (三)建立中国化的教师专业标准
    四、学科支撑、有效监控,为教师专业标准应用提供保障
        (一)推动学科建设为教师专业标准确立提供基础条件支撑
        (二)建立专业标准的监控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论《教师法》修订的基本立场和总体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一、明确立法重心: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
    (一)分类界定教师身份
    (二)增补教师权利内容
    (三)完善教师申诉制度
二、转变调控视角:从管理者本位到教师本位
    (一)注重教师权利和义务的对应性
    (二)整合考核、奖励、培养和培训等章节
    (三)提高法律责任规则的逻辑自洽性
三、完善规则设计: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
    (一)立法表述必须与时俱进
    (二)提高教师职业入职门槛
    (三)改革教师职级晋升体系
    (四)健全教师荣誉表彰体系
    (五)完善教师待遇保障制度
四、强化法律衔接:厘清不同立法的彼此关系
    (一)明确《教师法》的立法依据
    (二)明确《教师法》的总则角色
    (三)预留低位阶立法的规则设计空间
五、结 语

(3)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执行研究 ——基于政策工具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历史发展
        (二)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研究综述
        (三)相关政策工具研究综述
        (四)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三、核心概念
        (一)乡村教师
        (二)生活待遇
        (三)政策工具
    四、研究思路与框架
    五、研究方法
        (一)文本研究法
        (二)调查研究法
        (三)系统分析法
    六、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
        (二)不足
第一章 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目标及体系
    一、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目标
        (一)改善乡村教师生活困境
        (二)激发乡村教师工作热情
        (三)增强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
    二、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体系
        (一)生活补助政策体系
        (二)住房保障政策体系
        (三)社会保险政策体系
        (四)医疗保障政策体系
第二章 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工具选择及使用
    一、政策工具的分类及选择
    二、麦克唐纳尔政策工具分类及其解析
        (一)命令性工具
        (二)报酬性工具
        (三)职能拓展性工具
        (四)权威重组性工具
        (五)劝告性工具
    三、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工具选择偏向
        (一)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文本的选定
        (二)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二维分析框架
        (三)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工具编码及分析
    四、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工具使用特点
        (一)倾向于政府的行政命令
        (二)侧重于多重路径的教育投入
        (三)着眼于政策工具的短期效益
        (四)依赖于系统内部资源调配
第三章 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执行成效及问题
    一、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执行调查样本选择
    二、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执行的成效
        (一)乡村教师工资收入水平有所提高
        (二)乡村教师住房保障得到改善
        (三)乡村教师医疗保障取得进展
        (四)乡村教师社会保险进一步规范
        (五)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范围不断扩大
        (六)乡村教师整体职业期待正在提升
    三、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执行的现存问题
        (一)命令性工具在政策执行中权威受阻
        (二)报酬性工具在政策执行中作用有限
        (三)权威重组性工具在政策执行中形式单一
        (四)职能拓展性工具在政策执行中易被忽视
        (五)劝告性工具在政策执行中力度不足
        (六)对政策执行的总体评价
第四章 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执行问题的归因分析
    一、政策工具差异性与工具选择复杂性的冲突
        (一)对政策工具属性的认识存在现实偏差
        (二)难以规避政策利益相关者主观选择的倾向性
    二、政府资源有限性与政策对象需要无限性的冲突
        (一)乡村教师住房保障供给不足
        (二)乡村教师社会保险意识不强
    三、对组织的权威性期待与低效性现实的冲突
        (一)中央政府责任划分不到位
        (二)地方政府执行力度不够
        (三)学校参与动力不足
    四、政策环境良性需求与现实偏差性影响的冲突
        (一)政策执行环境良性互动不足
        (二)政策信息传递时效性不强
第五章 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执行的改进建议
    一、他山之石,借鉴国际共识
        (一)国外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执行特点
        (二)国外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执行对我国的启示
    二、明确政策目标,科学选择政策工具
        (一)准确把握政策问题的实质
        (二)全面分析政策工具的影响因素
        (三)注重政策工具的优化组合
    三、提高生活待遇,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一)完善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制度
        (二)改革乡村教师住房保障制度
        (三)规范乡村教师社会保险制度
        (四)健全乡村教师医疗保障制度
    四、增强责任意识,均衡配置组织权力
        (一)以责任上移凸显中央政府的领导力
        (二)以责任分担增强地方政府的执行力
        (三)以责任下移提升学校自身的行动力
    五、注重政策宣传,创设良性政策信息舆论环境
        (一)确保公正以增强政策信息的透明度
        (二)规范引导以创设良性的政策舆论环境
    六、倡导多中心治理,提升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
        (一)注重乡村教师职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二)强化乡村教师职业发展的动态监管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执行情况调查问卷(教师)
    附录2 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执行情况访谈提纲(教师)
    附录3 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执行情况访谈提纲(学校领导)
    附录4 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执行情况访谈提纲(教育部门主管领导)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4)共和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三、相关概念界定
    四、文献综述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中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政策的历史变迁
    第一节 近现代中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政策的概述
        一、近代中国教师教育政策及特征
        二、现代中国教师教育政策及特征
        三、近现代中国教师专业发展政策的反思
    第二节 共和国成立后30年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政策的曲折变化(1949-1977)
        一、过渡时期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政策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政策
        三、社会主义教育遭受严重破坏阶段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政策
    第三节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政策的恢复与调整(1978-1989)
        一、三级师范体制的确立
        二、重视中小学教师的在职培训
        三、加强和发展师范教育
    第四节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政策的法制化、科学化和系统化(1990-2010)
        一、提出师范教育层次结构由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
        二、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及继续教育工程的启动
        三、开放的、非定向的教师专业发展新体系的形成
        四、我国教师专业发展政策的未来发展趋势
第二章 教师准入政策
    第一节 教师的素质标准要求
        一、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回顾
        二、我国教师资格制度实施中的问题
        三、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分析
        四、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改革对策
    第二节 教师培养要求及教师职务任命制度
        一、教师培养要求及其政策展望
        二、我国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建设的历史考察
        三、中小学教师的入职程序
第三章 教师任用政策
    第一节 教师培训政策
        一、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政策的历史变迁
        二、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政策的分析
        三、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政策的建议
    第二节 教师评价政策
        一、新时期我国教师评价制度的回眸
        二、我国中小学教师评价制度的现状审视
        三、关于改进中小学教师评价政策的对策分析
    第三节 教师评聘政策
        一、教师法律身份问题
        二、考核制度及择优评聘的竞争机制的建立
        三、教师聘任合同的期限
        四、完善教师权益的救济途径
        五、教师职务聘任制的完善
    第四节 对教师的激励政策
        一、当前教师激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做好教师激励工作的对策
第四章 教师待遇政策
    第一节 教师地位方面的政策研究
        一、建国前教师地位的历史考察
        二、建国后中小学教师社会地位的变化
        三、提高中小学教师地位的战略意义
        四、提高我国教师地位的策略
    第二节 教师职业权利方面的政策研究
        一、建国以来我国对中小学教师职业权利方面规定的考察
        二、中小学教师所享有的法定权利分析
        三、对现行中小学教师权利体系的反思
        四、保障中小学教师合法权益的策略
    第三节 教师工资方面的政策研究
        一、我国中小学教师工资政策的考察
        二、我国中小学教师工资政策的成就
        三、建国后我国中小学教师工资政策的不足
        四、中小学教师工资政策的改革措施
    第四节 教师福利方面的政策研究
        一、教师福利方面规定的政策考察
        二、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福利的对策
第五章 个案研究:NY县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分析
    第一节 建国前NY的教师专业发展政策的有关情况
        一、NY县概况
        二、清末民初至建国前NY的教师政策
    第二节 建国后至"文革"时期NY县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政策
        一、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初创时期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政策状况
        二、"文化革命"时期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
    第三节 十一届三中全会至20世纪末NY县的教师专业发展政策
        一、民办教师队伍得到有效的整顿
        二、教师待遇的不断提高
        三、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
    第四节 21世纪以来W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政策的问题与对策
        一、W区中小学教师轮岗制政策失真问题探讨
        二、W区中小学代课教师专业发展政策研究
        三、推进W区基础教育发展的政策扫描与分析
        四、从访谈看W区教师专业发展政策的执行情况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5)新中国中小学教师法规研究(1949—2000)(论文提纲范文)

绪论
    一、 研究对象与范围
    二、 研究现状与问题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中小学教师法规的历史沿革
    第一节 发轫奠基时期(1949-1956)
        一、 中小学教师法规的历史基础
        二、 中小学教师法规的初步奠基
    第二节 曲折发展时期(1957-1965)
        一、 “左”倾思想对中小学教师法规的冲击
        二、 调整带来的转机
    第三节 停滞破坏时期(1966-1976)
        一、 “文革”对中小学教师法规的破坏
        二、 “两个估计”的炮制
    第四节 恢复改革时期(1977-1992)
        一、 拨乱反正与中小学教师法规
        二、 教育改革与中小学教师法规
    第五节 规范配套时期(1993-2000)
        一、 中小学教师法规的历史突破
        二、 中小学教师法规的规范配套
        三、 中小学教师法规研究的逐步开展
第二章 中小学教师法规的主要内容(上)
    第一节 中小学教师管理法规
        一、 教师资格制度
        二、 教师职务制度
    第二节 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法规
        一、 德育工作
        二、 智育工作
        三、 体育工作
        四、 其他工作
    第三节 中小学教师地位奖惩法规
        一、 政治地位
        二、 专业地位
        三、 经济地位
        四、 奖励惩罚
    第四节 中小学教师进修培训法规
        一、 培训的组织机构
        二、 培训的规模重点
        三、 培训的保障支持
第三章 中小学教师法规的主要内容(下)
    第一节 中小学校长法规
        一、 校长与管理体制
        二、 校长的岗位职责
        三、 校长的职务培训
    第二节 中小学班主任法规
        一、 班主任的法定任务
        二、 班主任队伍的建设
    第三节 民办教师法规
        一、 整治消化方针
        二、 同工同酬原则
第四章 中小学教师法规的制定与实施
    第一节 中小学教师法规的制定
        一、 教师法律的制定
        二、 教师行政法规的制定
        三、 教师部门规章的制定
        四、 教师法规的清理
    第二节 中小学教师法规的实施
        一、 教师法规的行政适用
        二、 教师法规的司法适用
        三、 教师法规的遵守
结语
    一、 中小学教师法规建设的主要成就
    二、 中小学教师法规建设的薄弱环节
    三、 中小学教师法规建设的未来走向
附录1 新中国中小学教师法规大事记
附录2 参考文献
后记

(6)中国教师政策研究 ——基于教育政策内容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内容
    三、文献综述及研究意义
        (一) 文献综述
        (二) 研究意义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五、论文的逻辑结构
第一章 教师政策的理论探讨
    第一节 教师政策
        一、教师概念
        二、教师政策
        (一) 教育政策
        (二) 教师政策
    第二节 教师政策体系
        一、教师政策体系的基本内涵
        (一) 教师政策体系的概念
        (二) 教师政策体系的地位
        二、教师政策体系的基本内容
        (一)教师要求政策
        (二) 教师待遇政策
        (三) 教师管理政策
        三、教师政策体系的原因探讨
        (一) 三大政策是国家建设教师队伍的根本需要
        (二) 三大教师政策构成一个完整的政策逻辑结构
        (三) 各国实践证明教师政策体系包含三大教师政策
        四、科学教师政策体系的特征
        (一) 国家教师政策体系内部相互配套
        (二) 三大教师政策体系内部相互配套
第二章 我国教师政策内容的考察
    第一节 我国教师要求政策内容的考察
        一、我国教师职业要求方面规定的考察
        (一) 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教师职业要求方面规定的考察
        (二) 社会转型时期教师职业要求方面规定的考察
        二、我国教师培养要求方面规定的考察
        (一) 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教师培养要求方面规定的考察
        (二) 社会转型时期教师培养要求方面规定的考察
        三、我国教师培训要求方面规定的考察
        (一) 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教师培训要求方面规定的考察
        (二) 社会转型时期教师培训要求方面规定的考察
    第二节 我国教师待遇政策内容的考察
        一、我国教师地位方面规定的考察
        (一) 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教师地位方面规定的考察
        (二) 社会转型时期教师地位方面规定的考察
        二、我国教师职业权利方面规定的考察
        (一) 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教师职业权利方面规定的考察
        (二) 社会转型时期教师职业权利方面规定的考察
        三、我国教师工资方面规定的考察
        (一) 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教师工资方面规定的考察
        (二) 社会转型时期教师工资方面规定的考察
        四、我国教师福利方面规定的考察
        (一) 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教师福利方面规定的考察
        (二) 社会转型时期教师福利方面规定的考察
    第三节 我国教师管理政策内容的考察
        一、我国教师选拔和任用方面规定的考察
        (一) 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教师选拔和任用方面规定的考察
        (二) 社会转型时期教师选拔和任用方面规定的考察
        二、我国教师考核方面规定的考察
        (一) 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教师考核方面规定的考察
        (二) 社会转型时期教师考核方面规定的考察
        三、我国教师奖惩方面规定的考察
        (一) 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教师奖惩方面规定的考察
        (二) 社会转型时期教师奖惩方面规定的考察
        四、我国教师管理权限方面规定的考察
        (一) 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教师管理权限方面规定的考察
        (二) 社会转型时期教师管理权限方面规定的考察
第三章 我国教师政策的内容分析
    第一节 我国教师要求政策的内容分析
        一、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教师要求政策的内容分析
        (一) 教师职业要求方面规定的特点
        (二) 教师培养要求方面规定的特点
        (三) 教师培训要求方面规定的特点
        二、社会转型时期教师要求政策的内容分析
        (一) 教师职业要求方面规定的特点
        (二) 教师培养要求方面规定的特点
        (三) 教师培训要求方面规定的特点
    第二节 我国教师待遇政策的内容分析
        一、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教师待遇政策的内容分析
        (一) 教师地位方面规定的特点
        (二) 教师职业权利方面规定的特点
        (三) 教师工资方面规定的特点
        (四) 教师福利方面规定的特点
        二、社会转型时期教师待遇政策的内容分析
        (一) 教师地位方面规定的特点
        (二) 教师职业权利方面规定的特点
        (三) 教师工资方面规定的特点
        (四) 教师福利方面规定的特点
    第三节 我国教师管理政策的内容分析
        一、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教师管理政策的内容分析
        (一) 教师选拔和任用方面规定的特点
        (二) 教师考核方面规定的特点
        (三) 教师奖惩方面规定的特点
        (四) 教师管理体制方面规定的特点
        二、社会转型时期教师管理政策的内容分析
        (一) 教师选拔和任用方面规定的特点
        (二) 教师考核方面规定的特点
        (三) 教师奖惩方面规定的特点
        (四) 教师管理体制方面规定的特点
    第四节 我国教师政策的发展走向
        一、教师要求政策的走向:教师要求的高标准
        二、教师待遇政策的走向:教师待遇的高水平
        三、教师管理政策的走向:教师管理的规范化
第四章 我国教师政策内容的反思
    第一节 我国教师政策内容的总体反思
        一、教师政策缺乏明确的理论基础
        二、教师政策体系没有达成有机统一
        (一) 国家教师政策体系内部不配套
        (二) 三大教师政策体系内部不配套
    第二节 我国教师要求政策的反思
        一、教师职业要求方面规定
        (一) 存在的问题
        (二) 问题产生的危害
        (三) 问题产生的原因
        二、教师培养要求方面规定
        (一) 存在的问题
        (二) 问题产生的危害
        (三) 问题产生的原因
        三、教师培训要求方面规定
        (一) 存在的问题
        (二) 问题产生的危害
        (三) 问题产生的原因
    第三节 我国教师待遇政策的反思
        一、制定教师待遇政策的指导思想不科学
        (一) 对教师劳动价值的认识存在偏差
        (二) 重教师要求轻教师待遇观点明显
        二、教师地位方面规定
        (一) 存在的问题
        (二) 问题产生的危害
        (三) 问题产生的原因
        三、教师职业权利方面规定
        (一) 存在的问题
        (二) 问题产生的危害
        (三) 问题产生的原因
        四、教师工资方面规定
        (一) 存在的问题
        (二) 问题产生的危害
        (三) 问题产生的原因
        五、教师福利方面规定
        (一) 存在的问题
        (二) 问题产生的危害
        (三) 问题产生的原因
    第四节 我国教师管理政策的反思
        一、教师选拔和任用方面规定
        (一) 存在的问题
        (二) 问题产生的危害
        (三) 问题产生的原因
        二、教师考核方面规定
        (一) 存在的问题
        (二) 问题产生的危害
        (三) 问题产生的原因
        三、教师奖惩方面规定
        (一) 存在的问题
        (二) 问题产生的危害
        (三) 问题产生的原因
        四、教师管理体制方面规定
        (一) 存在的问题
        (二) 问题产生的危害
        (三) 问题产生的原因
第五章 我国教师政策内容的建构
    第一节 建构我国教师政策的理论基础
        一、教师职业发展历史:走向专业化
        (一) 教师长者化
        (二) 教师非专业化
        (三) 教师专业化
        二、建构我国教师政策的理论基础:教师是专业人员
        (一) 确立教师专业人员地位的意义
        (二) 确认教师专业人员地位的原因
        (三) 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特性
    第二节 我国教师要求政策内容的建构
        一、明确教师要求政策的理论基础
        (一) 教师素质理论
        (二)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二、确立教师职业的专业标准
        (一) 明确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质
        (二) 制定教师职业的国家标准
        (三) 提高教师职业的专业标准
        (四) 严格保证教师的国家标准
        三、教师培养要求方面规定实现有机统一
        (一) 确立科学的教师培养目标
        (二) 制定教师培养课程标准
        (三) 优化教师培养课程体系
        (四) 提高教师培养课程的权威
        (五) 建立健全我国教师培养体系
        四、教师培训要求方面规定实现有机统一
        (一) 明确教师培训目标
        (二) 规范教师培训内容
        (三) 规定教师培训的课程体系
        (四) 制定新教师入门指导政策
        (五) 建立健全我国教师培训体系
        五、实现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
    第三节 我国教师待遇政策内容的建构
        一、明确教师待遇政策的理论基础
        (一) 教师的劳动属性:复杂的脑力劳动
        (二) 教师劳动价值的正确定位
        (三) 教师工资待遇的确定和设计
        二、逐步提高教师工资水平
        三、建立科学的教师工资制度
        (一) 实行教师工资制度单列
        (二) 分类制定教师工资制度
        (三) 建立良好的工资激励机制
        (四) 设计科学的工资管理体制
        (五) 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制度
        (六) 建立动态的工资调节机制
        四、建立健全教师福利制度
        (一) 制定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的福利制度
        (二) 设计激励教师积极性的福利制度
    第四节 我国教师管理政策内容的建构
        一、确立教师职业的身份:教育公务员
        (一) 确立教师公务员身份的意义
        (二) 确立教师公务员身份的原因
        二、确立科学的教师管理价值观
        三、完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
        (一) 实行严格的国家考试
        (二) 提高教师资格制度的权威
        (三) 建立科学的考核体制
        (四) 教师证书种类多样化
        四、建构科学的教师聘任制
参考文献
后记

(7)对我国民办幼儿园教师权益保障政策的反思——基于国家及地方政策文本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民办幼儿园教师权益保障的相关法律法规
二、法律法规层面下民办幼儿园教师权益保障面临的问题
    (一)立法层级偏低影响各级政府和行政部门的责任意识
    (二)立法质量不高制约执行的可操作性和公平性
    (三)条文规定模糊甚至虚无直接影响执行力度
三、法律法规层面下保障民办幼儿园教师权益的建议
    (一)明确立法主体的层级,充分发挥教育法的效力
    (二)坚持地方立法的独立性,保证条文规定的可操作性
    (三)突出保障民办园教师权益的明晰度,兼顾条文规定的细化性

(8)民办幼儿园教师权益保障研究 ——以河南省驻马店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民办幼儿园的蓬勃发展及教师队伍的持续扩容
        1.1.2 教师权益的保障是教师质量提升的关键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相关研究
        1.3.2 国外相关研究
    1.4 概念界定
        1.4.1 民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教师
        1.4.2 民办幼儿园教师权益
        1.4.3 权益保障
    1.5 研究设计
        1.5.1 研究对象
        1.5.2 研究工具
        1.5.3 研究方法
        1.5.4 研究思路
2 民办幼儿园教师权益保障的法律政策依据
    2.1 国家关于民办幼儿园教师权益保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2.2 河南省关于民办幼儿园教师权益保障的地方性规章制度
3 民办幼儿园教师权益保障现状及分析
    3.1 民办幼儿园教师基本情况
        3.1.1 教师队伍年轻化且新手教师较多
        3.1.2 教师学历结构以中专和大专为主
        3.1.3 教师聘任以合同制为主且无职称评定的机会
    3.2 民办幼儿园教师权益保障现状分析
        3.2.1 专业权益保障现状分析
        3.2.2 待遇权益保障现状分析
        3.2.3 维权意识和能力现状分析
4 影响民办幼儿园教师权益保障的因素
    4.1 法律因素
        4.1.1 缺少较高层次的法律引导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4.1.2 缺少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民办幼儿园教师的法律身份和地位
        4.1.3 缺少完善的教师权益法律救济途径
    4.2 政府因素
        4.2.1 对民办学前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不足
        4.2.2 学前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滞后
        4.2.3 对学前教育事业的财政投入不足和失衡
    4.3 民办幼儿园因素
        4.3.1 缺乏科学的办园理念
        4.3.2 缺乏科学的管理方式
    4.4 民办幼儿园教师自身维权意识淡薄、能力不足
5 完善保障民办幼儿园教师权益的建议
    5.1 加强法制建设,制定或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5.1.1 加快《学前教育法》立法进程
        5.1.2 明确民办幼儿园教师的法律身份和地位
        5.1.3 不断完善教师权益救济的法律途径
    5.2 政府落实职责,加强引导和监管
        5.2.1 提高对民办学前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
        5.2.2 适当资助和奖励民办幼儿园,依法落实其优惠政策
        5.2.3 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引导和监管
    5.3 优化民办幼儿园管理
        5.3.1 树立正确的办园理念
        5.3.2 优化园长管理方式
    5.4 民办幼儿园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维权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9)中专教师职业权利保障问题研究 ——以L中专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及述评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境外研究现状
        (三) 相关研究简评
    三、研究对象
        (一) L中等专业学校简介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五、研究过程
    六、研究的重难点与创新之处
        (一) 研究的重难点
        (二) 创新之处
第一章 中专教师职业权利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中专教师权利的内涵
        (一) 中专学校的内涵
        (二) 教师职业权利的内涵
    二、保障中专教师职业权利的意义
        (一) 依法治国和依法治教的内在要求
        (二) 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要求
        (三) 中专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
        (四) 利于中专学校师资队伍建设
        (五) 利于中专学校教师合法权益的保护
    三、中专教师职业权利保障的理论基础
        (一)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二)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第二章 L中等专业学校教师职业权利现状调查
    一、调查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三)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发放
        (四) 调查对象的确立及特点分析
    二、调查数据分析
        (一) 教育教学权现状
        (二) 管理评价学生权现状
        (三) 民主管理权现状
        (四) 维护专业品质权现状
        (五) 报酬待遇权现状
    三、小结
第三章 L中专学校教师权利保障问题原因分析
    一、教师保障权利立法体系有待完善
        (一) 中专教师享有职业权利缺乏国家政策层面的保障
        (二) 法律救济程序不明确,教师无法获得合法的权利保障
        (三) 有关教师权利的程序法保障落后于实体法
    二、教师自我维护权利意识淡薄
        (一) 学习教育和教师相关法律不够
        (二) 学校对教师权利和义务宣传力度不足
        (三) 学校行政化严重影响了教师权利的行使
    三、中专学校教育体制内存在缺陷和不足
        (一) 教师民主权保障不足
        (二) 教代会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三) 学校工会保障不力
    四、社会学校对中专教师评价有失公允
        (一) 学生素质下降全归结于教师教学质量不好
        (二) 社会对教师评价有失公允
        (三) 教师评价程序的行政化色彩
第四章 加强中专学校教师权利保障实现的对策
    一、加强中专教师权利保护力度,建立完善的教师权利法律体系
        (一) 完善中专教师权利法律体系
        (二) 逐步完善中专教师法律救济机制
        (三) 强化行政部门执法监督意识
    二、加强中专教师法律素养培养,提升自我维权意识
        (一) 加强中专教师法律法规学习和引导
        (二) 学校利用各种途径加大对教师权利和义务宣传力度
    三、建立健全学校管理保障体系,完善学校管理体制建设
        (一) 完善教科研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二) 建立教师培训激励管理理念
        (三) 完善学校民主管理机制
        (四) 正确发挥中专学校工会的作用
        (五) 推进学校教育去行政化改革
    四、转变对中专教师不公正评价
        (一) 提高中专学生素质,改变社会对中专教师的偏见
        (二) 媒体正向引导,维护中专教师权威尊严
        (三) 正确认识教师评价结果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关于教师工作状况的调查问卷
    附录二 访谈提纲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10)法治视野下我国中小学教育惩戒权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教育惩戒权概念、性质和特点
    (一)教育惩戒权概念
    (二)教育惩戒权性质
    (三)教育惩戒权特点
二、我国中小学教育惩戒权实践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我国中小学教育惩戒权实践的历史过程
    (二)我国国家教育权与中小学教育惩戒权的关系
    (三)我国中小学教育惩戒权实践中的主体问题
    (四)我国中小学教育惩戒权实践中的规范与制度问题
三、我国中小学教育惩戒权的运行及其法治化改进
    (一)探究确定教育惩戒权行使原则
    (二)进行明确的教育惩戒权力赋权
    (三)构建逻辑清晰的惩戒规范体系
    (四)探索设定多层级教育惩戒措施
    (五)完善专门学校入学及有关制度
四、我国中小学教育惩戒权行使的法律责任与学生权利救济
    (一)学校教育惩戒权法律责任承担
    (二)教师教育惩戒权法律责任承担
    (三)中小学生权利救济之申诉途径
    (四)中小学生权利救济之诉讼途径
结语
参考文献
附件一:访谈记录
作者简介
致谢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现行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改进研究[D]. 吴传刚.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9(02)
  • [2]论《教师法》修订的基本立场和总体思路[J]. 湛中乐,靳澜涛. 教师发展研究, 2019(04)
  • [3]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执行研究 ——基于政策工具的视角[D]. 李宁.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4)
  • [4]共和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研究[D]. 王大磊. 华东师范大学, 2011(10)
  • [5]新中国中小学教师法规研究(1949—2000)[D]. 涂怀京. 华东师范大学, 2003(03)
  • [6]中国教师政策研究 ——基于教育政策内容的视角[D]. 石长林. 华中师范大学, 2005(06)
  • [7]对我国民办幼儿园教师权益保障政策的反思——基于国家及地方政策文本的分析[J]. 王默,王彦波.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7(01)
  • [8]民办幼儿园教师权益保障研究 ——以河南省驻马店市为例[D]. 许晶. 山西师范大学, 2019(05)
  • [9]中专教师职业权利保障问题研究 ——以L中专学校为例[D]. 殷波. 石河子大学, 2016(02)
  • [10]法治视野下我国中小学教育惩戒权问题研究[D]. 郑阳. 吉林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