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车祸中受伤的人进行急救

如何对车祸中受伤的人进行急救

一、如何对因车祸受伤人员进行急救(论文文献综述)

刘薇[1](2019)在《车祸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索车祸患者在不同时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今后对其进行心理干预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2017年11月2018年6月本研究选择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海南医学院附属海南医院、海口市人民医院急诊创伤外科、创伤医学中心、骨科、普通外科、神经外科以及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313例车祸患者开展半年时间的追踪调查,全程参与的患者有306例。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PCL-C)、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在车祸事故后一个月时、三个月时、六个月时对其进行调查与评估。【结果】⑴本研究最终纳入车祸伤患者306例,平均年龄43.62±16.23岁,其中男性占56.9%、女性占43.1%,汉族占73.9%、已婚患者占61.1%,高达77.4%的患者均是高中及以下学历的。⑵车祸伤患者在道路交通事故后一个月时、三个月时、六个月时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发生率分别为33%、37.6%、40.5%。经过两次随访发现,车祸伤所致PTSD患者每次都在前一轮调查的基础上增加患病的例数。⑶车祸伤患者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性别(OR=14.75,95%CI=4.80245.33)、性格(OR=1.527,95%CI=0.1963.542)、居住地为外省候鸟人群(OR=4.283,95%CI=3.6957.234)、居住地为外省务工人群(OR=3.170,95%CI=2.3644.981)、居住地为外省旅游人群(OR=1.629,95%CI=1.0582.510)、医疗费用来源(OR=3.025,95%CI=1.3826.943)、与家人关系差(OR=13.99,95%CI=4.84140.41)、交通事故中有亲人受伤(OR=1.798,95%CI=2.0356.138)、消极应对(OR=1.121,95%CI=0.8911.625)、主观支持(OR=0.473,95%CI=0.2730.818)、客观支持(OR=0.444,95%CI=0.2450.806)、认识障碍(OR=2.037,95%CI=1.1173.718)、阻滞症状(OR=2.701,95%CI=1.3435.434)、抑郁总分(OR=1.251,95%CI=1.1261.390)、躯体性焦虑(OR=2.104,95%CI=1.4423.068)、精神性焦虑(OR=2.015,95%CI=1.3303.052)、焦虑总分(OR=1.735,95%CI=1.3712.196)、创伤严重程度(OR=1.967,95%CI=1.4672.639)。【结论】⑴车祸伤患者发生PTSD的概率较高,且随着时间推移PTSD发生率逐渐升高。⑵创伤后应激障碍具有延迟性、持续性和长期性的特点。⑶性别、性格、居住地、医疗费用来源、与家人关系、交通事故中有无亲人受伤、应对方式、社会支持、抑郁、焦虑和创伤严重程度是PTSD患病的影响因素。其中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保护因素,交通事故中有亲人受伤、与家人关系差、消极应对、焦虑、抑郁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危险因素。提示医护人员应尽早筛查PTSD的危险因素和发生情况,给予车祸患者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广泛的社会支持,引导其正确应对车祸伤,以促进其身心健康。

陈晓慧,曾智慧,严豪威[2](2014)在《对因车祸导致颅脑外伤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护理的体会》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总结对因车祸导致颅脑外伤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护理的体会。方法 :选择我院急诊科在2011年3月至2013年4月期间接诊的84例因车祸导致颅脑外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在入院前的急救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统计治疗的效果。结果 :在84例患者中,经抢救成功的有70例,治愈率为83.33%;在入院前死亡的有5例,死亡率为5.95%;在入院后因抢救无效而死亡的有9例,病死率为10.71%。结论 :对因车祸导致颅脑外伤患者的病情要进行及时准确的判断,并采取相应的救护措施,这不仅可降低该病患者的病死率,同时还能为患者赢得进一步治疗的时间,提高其治愈率。

陆景伟,朱文献,苏文利,王毅鑫[3](2017)在《车祸致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急救方法及疗效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对因车祸所致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方法与效果进行总结。方法将发生车祸后出现严重多发伤进入我院接受急救的160例患者当作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急救的过程进行回顾,总结其中的急救措施,分析救治结果。结果 160例患者抢救失败的有5例,抢救成功率是96.9%,死亡患者多因脏器受损导致。结论由车祸导致的严重多发伤病情极为紧急,且有多种损伤合并,需及时对病情实施准确评估,尤其注重检查脏器功能,以便于施予有效性急救,使救治成功率提升。

郑丽清[4](2012)在《一般救助义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过程中,伴随着剧烈的社会转型,长期支配社会大众行为选择的传统价值观和伦理道德体系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新的道德体系又没有得以及时建立,由此引起道德选择的迷茫和价值取向的混乱,结果造成整个社会人际关系的冷漠,彼此间的关怀和信任匮乏。而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必要的信任心理既是社会运转的必然要求,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因此,需要通过教育进行道德重塑和失范行为的矫正,同时更需要借助于法律规范的强制力对当事人的行为进行引导、矫正、确认和强化。在对当事人的行为进行调整的过程中,相对于其他法律特别是刑法的禁止性规范,以倡导性和赋权性为表征的民事法律通过赋予社会成员一般救助义务的方式,对行为人的选择施加影响,无疑是一种最为简洁、最为有效的途径。本文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以厘清一般救助义务的基本问题为逻辑起点,通过对救助义务的概念、类型、救助义务与作为义务及其注意义务的关系等诸问题的梳理,推导出一般救助义务在救助义务体系中的地位。同时,通过对一般救助义务本质要素的抽象概括,界定了一般救助义务的特有内涵,明晰了一般救助义务与见义勇为和无因管理的逻辑关系,并考察了一般救助义务的历史发展。通过梳理马克思主义睿智且深邃的人学思想,阐明现实的人、人的本质、人的需要、人的价值及人的发展等与一般救助义务的内在逻辑关系,揭示出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是一般救助义务的理论基础。此外,基本道德的法律化、风险社会、生命神圣、社会协作及保护弱势等理论为一般救助义务的法律化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在此基础上,提出在民法不作为侵权体系下构架一般救助义务的设想与建议。最后,指出在立法要求行为人承担一般救助义务的同时,必须赋予相应的权利,以鼓励行为人履行危难救助义务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设置一般救助义务制度的预期效果。

王青,邵茜[5](2008)在《严重车祸伤的院前急救》文中认为目的介绍严重车祸伤的院前急救体会。方法本文就严重车祸伤的死因、急救原则、急救过程以及院前急救的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结论随着汽车的日益普及,车祸伤已经构成了现代社会疾病谱的重要部分,院前急救成败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

王正国,朱佩芳[6](1995)在《第14届国际意外事故和交通医学会议论文综述》文中认为1995年8月20日~23日,在新加坡召开了第14届国际意外事故和交通医学会议。出席会议的有30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名代表。会议就交通事故的流行病学、饮酒驾车、交通安全与防护、交通伤的救治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会议结束前,理事会开会决定,199...

罗明桥[7](2019)在《严重多发伤一体化救治模式与传统救治模式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进行一体化救治模式与进行传统救治模式的差异性。方法:我院自2017年10月成立多发伤救治团队,该团队由重症医学科、急诊科、创伤骨科、麻醉科、普外科、心胸外科、神经外科等多学科合作,团队成员共有42人,分为7组,每组6人,实验对象选择2016年10月1日至2017年9月30日期间在我院创伤中心尚未成立时救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99例,随机编号,作为对照组;另外选取2017年10月1日至2018年9月30日由我院创伤中心主导,按照一体化流程救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49例,随机编号后作为实验组;将性别、年龄、受伤原因、受伤至入院时间、ISS评分(AIS-90)、确定急诊手术时间、确定急诊输血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是否成功救治的各项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筛选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比较两者之间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在本研究中,由创伤中心一体化流程救治的患者实验组共有49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41.76±20.54岁,受伤因素为车祸的29例,高处坠落14例,其他6例,平均受伤至入院时间3.59±2.36小时,平均ISS评分(AIS-90)34.00±10.88分,实施急诊手术36例,平均确定急诊手术时间101.75±76.59分钟,实施急诊输血34例,平均确定急诊输血时间108.47±86.39分钟,平均ICU住院时间8.27±8.88天,平均总住院时间30.96±39.71天,平均住院费用91664元,成功救治40例,救治率81.6%;创伤中心成立前通过传统模式救治对照组共有99例,其中男性80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44.62±19.07岁,受伤因素为车祸的62例,高处坠落27例,其他10例,平均受伤至入院时间4.69±4.52小时,平均ISS评分(AIS-90)33.17±10.66分,实施急诊手术58例,平均确定急诊手术时间142.24±102.63分钟,实施急诊输血57例,平均确定急诊输血时间162.63±130.15分钟,平均ICU住院时间6.74±8.56天,平均总住院时间32.32±38.32天,平均住院费用84687元,成功救治59例,救治率59.6%。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致伤原因、ISS评分、受伤至入院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在确定急诊手术时间、确定急诊输血时间、死亡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多发伤患者一体化救治模式较传统救治模式缩短了急救时间,提高了救治效率,降低了死亡率。

张珺[8](2015)在《某地区部队官兵训练致残情况分析及预防策略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结合某部队特殊环境与部队自身的任务特点,通过对训练致残官兵的数据分析,及对基层官兵的问卷调查,找出训练致残致伤原因,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从源头减少训练致残致伤率。方法本研究收集了某地区部队20092013年伤病残数据,通过回顾性调查与现况调查对训练伤致残致伤官兵进行研究,了解官兵致残情况、性别、致残部位、致残诊断、兵龄、年龄等情况,以及卫勤保障状况,以此来分析训练致残致伤的原因和规律,从而为制定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了文献分析、回顾性调查研究、专家咨询等方法。采用excel进行数据录入,SPSS19.0统计学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一、通过对某地区部队20092013年全部评残的官兵(xxxx人)进行统计分析,伤残占评残总人数的75.7%;病残占18.0%;战残占0.8%。职级为团以上占7.8%;团及团以下占26.6%;士官占42.1%;义务兵占22.9%。原因由军事训练致残占39.4%;训练致残情况与伤残情况一致,诊断以骨创伤比例最高,致残部位以下肢为主。且每年的致残比例均逐年上升。二、在对1854名基层官兵问卷调查中,发现因训练致伤的为140人,占受伤总人数的28%。官兵训练伤的受伤部位最严重的为下肢伤,共81人,占训练伤总人数的57.9%。通过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发现,与训练伤发生有关的四个因素按照重要程度的高低依次排序为:训练任务程度、平时工作压力、海拔高度、文化程度四个因素。对高原地区官兵数据通过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得出训练伤的发生与训练程度有直接关系。在调查预防训练伤措施的落实情况中发现,对场地进行危险排查、训练前热身活动、训练前带训干部标准示范等都占到90%以上,但每月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只占到76.4%,落实情况最差。三、通过对2014年36月份60名基层卫生保障人员进行访谈与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各单位部分医疗保障情况较差。如:以前参加过卫生培训的占20.0%。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及时有效的处理训练伤的占15.0%;除此次培训外是否参加过其他卫生培训的占20%等。建议(一)合理安排训练科目、时间、强度(二)增强官兵自我保护意识及着重加强对下肢的防护(三)严格落实训前热身运动与训后放松活动制度(四)考核测试前注意事项及发生意外时初步救治原则(五)加强对带训干部的教育工作(六)抓好基层官兵的健康教育活动(七)提高官兵的医疗保障(八)各级领导应加强重视程度(九)关注心理健康问题(十)高原官兵训练时的注意事项(十一)提高官兵的饮食保障。

帅艳常[9](2014)在《车祸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体会》文中指出目的:研究和探讨受到车祸伤的患者在入院后对其进行的急救护理措施。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创伤科收治的188例车祸伤患者,对其进行伤情评估与现场处理等有效救治。结果:通过对患者的采取院前急救护理等措施,抢救有效165例,死亡23例,有效率87.8%。结论:车祸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创伤,出现车祸伤的患者一般会出现失血过多、休克等状况,此类患者抢救难度大,死亡率与伤残率突出,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急救与护理是减少死亡率与伤残率有着重大的关系,要长期加强急救与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

张爱华[10](2012)在《意外创伤者的心理弹性及其发展模型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以意外创伤者(车祸及工伤)为研究对象,关注其心理弹性的内涵及特点,发生变化过程、心理康复轨迹;揭示意外创伤者的心理弹性水平与其创伤后身心康复进程的关系;聚焦意外创伤者心理弹性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尝试构建可促进伤者心理弹性水平提升的发展模型,为丰富意外创伤者临床心理护理理论及方法提供依据。【方法】1.应用文献分析法,探讨意外创伤者心理弹性的发生机制及用于指导本研究的理论依据。2.采用混合性研究方法中的同时或三角相互验证设计方法(Concurrent design ortriangulation, parallel design),质性与量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收集资料。量性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心理弹性量表、医学应对量表、大五人格量表、自我效能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为测评工具,收集280例意外创伤者的心理弹性、压力应对、人格、自我效能、社会支持、生活满意度等资料。采用SPSS16.0软件对调查性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应用相关分析探讨意外创伤者的心理弹性与人口统计学及创伤相关特征变量、人格特质、压力应对方式、自我效能、领悟社会支持、生活满意度的相关性。应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探讨以上变量对伤者心理弹性总分的解释力。质性研究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23位意外创伤者进行深度访谈,研究其心理弹性的发生变化过程及心理康复轨迹,进而分析意外创伤者心理弹性的相关因素。3.基于理论研究,量性研究及质性研究的结果,初步构建意外创伤者心理弹性发展(干预)模型。【结果】1.在文献分析及理论研究基础上形成指导本研究的理论框架。2.量性研究结果:①意外创伤者心理弹性的平均值为66.22±13.49(n=280)。②意外创伤者的心理弹性未呈现其人口学特征的显着差异;与其创伤客观严重程度(ISS评分)呈负相关(r=-0.170,P <0.01)、创伤后康复治疗时间呈负相关(r=-0.166,P <0.01)。③意外创伤者的心理弹性与其人格特征有关,其中与大五人格中的开放性(r=0.313,P <0.01);外倾性(r=0.248,P <0.01);责任感(r=0.248,P <0.01)均呈正相关,但与其宜人性、神经质不相关。④意外创伤者的心理弹性与其自我效能(r=0.454,P <0.01)呈显着正相关、与社会支持(r=0.295,P<0.01)、生活满意度(r=0.259,P <0.01)呈正相关;伤者的心理弹性与其压力应对方式相关,其中与回避式应对呈正相关(r=0.178,P <0.01);与屈服应对呈负相关(r=-0.275,P <0.01)。⑤意外创伤者心理弹性的主要预测因子为自我效能、屈服应对、创伤后康复治疗时间、创伤客观严重程度(ISS评分)、社会支持和大五人格的责任感维度,各相关变量可解释心理弹性影响因素的31.4%(校正了其他因素后,adjusted R2=31.4),其中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和大五人格的责任感维度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屈服应对、创伤后康复治疗时间、创伤客观严重程度(ISS评分)具有负向预测作用。自我效能对伤者的心理弹性发展具有显着预测作用,可单独解释心理弹性所有变量(影响因素)的20.4%。3.质性研究结果:①意外创伤者心理弹性的内涵及特点包括:接受变化、个体能力、忍受压力、社会支持、未来希望5个主题。②意外创伤者心理弹性发生变化的过程可概括为:痛苦悲伤期、接受期及重整康复期。③意外创伤者心理弹性的相关因素包括个体因素(乐观、自信、担当、幽默、控制力)和环境保护性因素(社会支持、医院卫生资源支持、应对方式)。④意外创伤者心理弹性的危险因素主要概括为:①疾病相关症状;②康复效果的不确定感;③对未来的担忧。4.以质性研究和量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初步形成意外创伤者心理弹性发展模型。【结论】1.我国意外创伤者的心理弹性整体水平偏低。2.意外创伤者的心理弹性受其创伤客观严重程度(ISS评分)、人格特征、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影响,其中与ISS评分、创伤后康复治疗时间呈负相关,与大五人格中的开放性、外倾性、责任感均呈正相关,但与其宜人性、神经质不相关。意外创伤者的心理弹性与其自我效能、社会支持、生活满意度均呈正相关;意外创伤者的心理弹性与其压力应对方式有关,其中与回避式应对呈正相关,与屈服应对呈负相关。3.意外创伤者心理弹性的主要预测因子为自我效能、屈服应对、创伤后康复治疗时间、创伤客观严重程度(ISS评分)、社会支持和大五人格的责任感维度。其中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和大五人格的责任感维度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屈服应对、创伤后康复治疗时间、创伤客观严重程度(ISS评分)具有负向预测作用。自我效能对伤者的心理弹性具有显着预测作用。4.意外创伤者心理弹性的要素包括:接受变化、个体能力、忍受压力、社会支持、未来希望。5.初步构建的意外创伤者心理弹性发展模型,有望为进一步开展意外创伤者心理弹性的干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二、如何对因车祸受伤人员进行急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对因车祸受伤人员进行急救(论文提纲范文)

(1)车祸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工具
    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1.5 质量控制
    1.6 伦理原则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病率情况
    2.3 车祸患者PTSD的症状情况
    2.4 车祸患者PTSD的影响因素分析
        2.4.1 车祸患者发生PTSD的单因素分析
        2.4.2 车祸患者发生PTSD的多因素分析
讨论
    3.1 车祸患者人口社会学资料分析
    3.2 车祸患者PTSD的发病率分析
    3.3 车祸患者发生PTSD的影响因素分析
        3.3.1 性别
        3.3.2 外地与本地人口
        3.3.3 家庭成员关系、事故中有无亲人受伤及医疗费用来源
        3.3.4 应对方式
        3.3.5 社会支持
        3.3.6 焦虑与抑郁
        3.3.7 创伤严重程度
    3.4 本研究的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校期间参加科研与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2)对因车祸导致颅脑外伤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护理的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进行院前急救和护理的措施
        1.2.1 快速准确地判断病情
        1.2.2 呼吸道护理
        1.2.3 建立静脉输液通路
        1.2.4 及时处理伤口
        1.2.5 转运途中的护理
2 结果
3 护理体会

(3)车祸致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急救方法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及方法
    1.1 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一般救助义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导论
    一、 研究动因与意义
    二、 研究现状
    三、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四、 研究创新
第一章 一般救助义务的概述
    第一节 救助义务的概述
        一、 救助、义务的释义
        二、 救助义务的概念
        三、 救助义务与作为义务、注意义务
        四、 救助义务的类型
    第二节 一般救助义务概念的界定
        一、 一般救助义务的定义
        二、 一般救助义务称谓之辩
        三、 一般救助义务与见义勇为、无因管理关系辨析
    第三节 一般救助义务的历史考察
        一、 一般救助义务的思想起源
        二、 古代一般救助义务的刑法化:肯定阶段
        三、 近现代一般救助义务的纯道德回归:否定阶段
        四、 一般救助义务的民法化:否定之否定阶段
第二章 一般救助义务的人学基础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
        一、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理论渊源
        二、 马克思恩格斯人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三、 列宁的人学思想
        四、 小结
    第二节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
        一、 毛泽东人学思想
        二、 邓小平人学思想
        三、 江泽民人学思想
        四、 胡锦涛人学思想
        五、 小结
第三章 一般救助义务法律化的理论依据
    第一节 一般救助义务法律化的学术争论
        一、 反对一般救助义务法律化的理由
        二、 赞成一般救助义务法律化的理论
        三、 本文的观点
    第二节 一般救助义务法律化的理论依据
        一、 基本道德的法律化
        二、 风险社会理论
        三、 生命神圣理论
        四、 社会协作理论
        五、 保护弱势理论
        六、 小结
第四章 一般救助义务的法律规范
    第一节 立法模式选择:民法化抑或刑法化
        一、 观点纷争
        二、 选择民法化的缘由
    第二节 一般救助义务的具体设定
        一、 适用的主体
        二、 适用的条件
        三、 救助的方式
        四、 不救助侵权的法律责任
    第三节 一般救助义务的理论困境与出路
        一、 救助义务的主体认定
        二、 不救助侵权的因果关系判断
        三、 立法效果适得其反的回应
        四、 立法带来的风险分析
第五章 救助者权益保障的法律完善
    第一节 救助者权益保障的比较法考察
        一、 救助者的损害赔偿请求权
        二、 救助者造成被救助者或第三人损害的豁免权
        三、 救助者的报酬请求权
        四、 小结
    第二节 我国救助者权益保障的现状分析
        一、 我国古代对救助者权益的保护
        二、 救助者权益保护的现状分析
    第三节 救助者权益保障的法律完善
        一、 救助者受损的赔偿及补偿权
        二、 救助者致损的责任豁免权
        三、 救助者有限的报酬请求权
        四、 救助者的不被诬陷权
结语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5)严重车祸伤的院前急救(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讨 论
    2.1 车祸伤导致死亡的原因
    2.2 急救原则
    2.3 急救过程
    2.4 注意事项

(7)严重多发伤一体化救治模式与传统救治模式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实验资料
第3章 结果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8)某地区部队官兵训练致残情况分析及预防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回顾
第一部分 概述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内容与研究路径
第二部分 某地区部队官兵2009~2013 年训练致残情况分析
    一、资料和方法
    二、伤残情况分析
    三、训练致残情况分析
    四、训练致残与伤残情况对比分析
第三部分 某地区部队官兵2014 年训练伤和卫生医疗保障调查情况
    一、官兵训练伤情况调查
    二、针对训练伤的医疗保障情况调查
第四部分 讨论与建议
    一、讨论
    二、建议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9)车祸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院前的急救与护理措施
    2.1 接到急救通知后的反应
    2.2 查看车祸中受伤患者的伤情
    2.3 对车祸中受伤患者的现场处理
    2.4 对车祸伤患者的安全运送及途中护理
3 结果
4 护理体会

(10)意外创伤者的心理弹性及其发展模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心理弹性的文献回顾
    一、心理弹性研究的缘起与历史
    二、 心理弹性的概念
    三、 心理弹性的内涵及结构
    四、 心理弹性的评估与测评
    五、 心理弹性的实证研究
    六、 小结
第二部分 意外创伤者的心理弹性及其发展模型研究方案
    一、 研究设计
    二、 理论基础
    三、 理论模型框架的构建
    四、 研究问题和假设
    五、 技术路线
第三部分 意外创伤者心理弹性的量性研究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方法
    三、 结果
    四、 讨论
    五、 小结
第四部分 意外创伤者心理弹性的质性研究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结果
    四、 讨论
    五、 小结
第五部分 意外创伤者心理弹性发展模型的构建
    一、 模型建立的方法
    二、 意外创伤者心理弹性发展模型的建立
    三、 意外创伤者心理弹性发展模型
    四、 本研究对临床护理的启示
第六部分 研究结论、创新性与局限性
    一、 研究结论
    二、 创新点
    三、不足之处与今后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参编着作、会议及获奖情况
致谢

四、如何对因车祸受伤人员进行急救(论文参考文献)

  • [1]车祸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 刘薇. 海南医学院, 2019(02)
  • [2]对因车祸导致颅脑外伤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护理的体会[J]. 陈晓慧,曾智慧,严豪威. 当代医药论丛, 2014(12)
  • [3]车祸致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急救方法及疗效研究[J]. 陆景伟,朱文献,苏文利,王毅鑫.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47)
  • [4]一般救助义务研究[D]. 郑丽清. 福建师范大学, 2012(01)
  • [5]严重车祸伤的院前急救[J]. 王青,邵茜. 中国医药指南, 2008(14)
  • [6]第14届国际意外事故和交通医学会议论文综述[J]. 王正国,朱佩芳. 中华创伤杂志, 1995(06)
  • [7]严重多发伤一体化救治模式与传统救治模式的疗效分析[D]. 罗明桥. 南华大学, 2019(01)
  • [8]某地区部队官兵训练致残情况分析及预防策略研究[D]. 张珺. 第四军医大学, 2015(01)
  • [9]车祸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体会[J]. 帅艳常. 中外医学研究, 2014(08)
  • [10]意外创伤者的心理弹性及其发展模型的研究[D]. 张爱华. 第二军医大学, 2012(09)

标签:;  ;  ;  ;  ;  

如何对车祸中受伤的人进行急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