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活塞安装方向

启动活塞安装方向

一、起动机活塞的安装方向(论文文献综述)

谢小娟[1](2015)在《车用起动机再制造性分析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对汽车零部件进行再制造能够有效降低矿产资源与能源的消耗、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延长零部件的使用寿命。起动机是汽车的重要零部件,对其进行再制造不仅可以节约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还能提高起动机的技术性能。本文在掌握了再制造相关知识及起动机的结构、原理、性能等理论基础上,对车用起动机的主要失效形式、原因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介绍了起动机各个零部件的检测方法及参数,为起动机再制造工艺的分析奠定了基础。对机电产品的再制造工艺流程进行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一套适合起动机再制造的工艺流程,包括拆解、清洗、分类、检测、再制造加工、装配后测试等方面,并对每个工艺进行详细分析研究。以某型号减速式起动机为例,按此流程从拆卸工艺开始直至装配工艺完成对其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探讨。进一步,基于所提出的工艺流程,对起动机的再制造性进行评价分析。首先建立了再制造性的评估体系,包括技术性、经济性、环境性三个评价指标。然后给出评价指标的分析模型及计算模型,以所选型号的减速式起动机为例进行了计算,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也从技术性角度确认了起动机再制造的可行性。最后,依据起动机的性能特点,确定再制造起动机的测试项目,并将再制造后的某型号减速式起动机按确定的测试项目进行测试及耐久性试验,以测试结果及标准值为判定依据,得出是否合格的结论。

肖志滨[2](2015)在《LYCOMING发动机部件寿命规律及维修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通用航空产业的迅猛发展,国内航空市场对通航飞机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在通用航空领域有数量庞大的飞机选用航空活塞发动机作为其动力装置。然而,随着大量航空活塞发动机的投入使用,维修和更换发动机部件的技术活动也越来越多。近年来传统的基于经验的视情维修模式逐渐暴露出了过度维修与维修不足的弊端,严重制约航空活塞发动机效能的发挥。本文主要针对LYCOMING发动机的使用与维修特点,对其典型零部件的故障机理及维修方式的优化、重要时寿件的寿命规律等问题,做了以下研究工作:(1)整体上,了解国内外航空发动机部件寿命规律与维修优化的研究动态。研究了LYCOMING发动机典型零部件的故障模式,结合发动机实际使用与维修情况,从零部件材料性能、物理特点、化学性质及系统运动状态等多个方面,分析出典型零部件的故障机理,讨论了LYCOMING发动机典型部件的故障分析方法以及与之对应的维修优化措施。(2)研究了描述部件可靠性的数学模型,借用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阐释了故障数据收集与分析的方法,论述了如何凭借拟合数据识别分布的过程,讨论了极大似然估计和最小二乘估计两种参数估计的方法,最后给出卡方(χ2)检验及K-S检验两种拟合优度检验的方法。(3)研究了在MINITAB软件平台上,分别用最小二乘估计法和极大似然估计法两种参数估计法计算出小样本数据的代表部件-发动机燃油调节器和大样本数据的代表部件-发电机的失效数据分布模型,并探究了LYCOMING发动机另外八个时寿件的寿命规律,预测了四个系统总计十个时寿件的可靠性变化趋势及航材储备量,对可靠性研究结论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4)对LYCOMING发动机时寿件可靠性数据预测平台的需求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给出了平台的主要模块图,根据该图详细介绍了本平台主要功能的实现方式,结合部分平台运行界面举例说明了平台功能的实现过程,并阐述了平台程序的编写过程。

舒伟斌[3](2015)在《基于有限元汽车起动机电磁场分析与实验研究》文中认为汽车发动机工作时,燃烧燃料产生热能,进而转变为机械能对外输出,但是它本身并不能够由静止状态自发进入工作状态,必须借助外力。现代汽车几乎都是采用电力起动的方式,串励直流起动机在起动电机中运用最为广泛。起动机是起动系统能否正常工作的关键所在,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汽车的正常使用。由于存在起动频繁、工作电流大以及驾驶员误操作等因素,这些都会影响到起动机的使用寿命。本文对起动机的机械结构、工作过程、电路原理等进行了阐述,分析了起动机对外输出转矩特性、输出电磁功率特性以及起动过程中转速的变化,针对起动机产品的设计计算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以一部型号为QDJ1303的起动机为例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与电路计算结果吻合。为了进一步探讨起动机工作时内部复杂的电磁场分布,分析研究起动机内部电磁能之间相互转换的关系,对建立的二维模型进行了静态磁场、瞬态磁场分析,对三维模型进行了干涉检查,且对起动机转子绕组进行了三维磁场研究。三维模型的干涉检查,可以避免企业在初期设计时参数设置不当。三维电磁模型的应用,使得对于内部电磁场的探究更加客观。最后,对起动机耐久性测试平台及其应用进行了分析,特别是针对发动机飞轮齿圈磨损严重的问题开展研究,运用仿真软件对起动机小齿轮与飞轮齿圈的啮合进行模拟,对啮合力进行分析计算,为问题的解决指明了方向。电磁场仿真分析结果进行了多次验证,确保仿真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仿真数据可为优化起动机结构和生产工艺提供依据,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起动机的工作特性奠定基础。针对耐久性测试平台的研究也为起动机试验工作的改进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李易燃[4](2014)在《一种智能型汽车起动机及耐久性测试系统开发研究》文中指出汽车智能化是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越来越多的智能化设备集成到汽车上,从而提高汽车性能,包括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等。作为汽车起动系的核心部件:起动机,其可靠性直接影响到汽车的使用特性。人为使用不当、客观环境因素等都会影响到汽车起动机的使用寿命,开发具备智能保护和总线通信功能的智能型起动机可以有效的延长其使用寿命,提高汽车经济性。针对基于AVR单片机的汽车起动机智能保护模块开发,在现有起动机保护功能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优化与提升,并就其各项性能进行测试。同时,为验证起动机的可靠性,需开发出一套适合企业生产需要的耐久性测试系统。首先,对已开发智能保护模块进行了深入理解与分析,提出三项改进或完善措施:一是电源模块优化升级,增加保护模块的适用电压范围;二是起动保护装置与具体型号起动机结构匹配,形成智能型汽车起动机;三是探讨智能保护模块植入汽车CAN总线,实现与其他智能模块的信息通信与共享。其次,开发的新型汽车起动机出厂前需要进行产品耐久性测试,为此,在分析试验要求的基础上,构建了汽车起动机耐久性自动化测试系统,系统采用欧姆龙CP1H系列PLC和MCGS上位机监控组态软件进行控制系统设计,具备通用性、自动化、测试精度高的特点,能满足起动机寿命测试的自动化控制要求,在实际应用中达到了预期目标。最后,在企业模拟台架上测试智能模块的性能,在自行开发的耐久性测试平台上进行起动机耐久性测试,试验表明两项任务均达到了设计要求。

张良[5](2015)在《公交智能启停系统仿真与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当今中国,汽车工业飞速发展,给人们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资源的短缺和环境的污染。节能环保已然成为汽车行业重要的课题之一。智能启停系统基于车辆原有的结构,进行改造优化,改造成本低并且能够提高燃油经济性,因此极具发展前景。随着国家排放法规日益严格,人们对于环保问题越来越重视,更进一步促进了智能启停系统的发展。公交车是人们日常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为解决公交车节能环保和动力问题,采用智能启停系统来改善公交车的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1.通过分析智能启停系统结构,制定了公交车控制方法;2.在AVL-Cruise软件中对加装智能启停系统的公交车和未采用智能启停系统的传统公交车整车进行建模;3.通过仿真,计算装载智能启停系统前后公交车在ECE、EUDC、NEDC循环工况下的燃油消耗量、NEDC循环工况下的尾气排放量;4.计算公交车的车辆动力性,包括最高车速、加速时间、最大爬坡度及动力因数等。5.通过Code Warrior软件进行了车辆控制器程序编译,完成车辆控制器的设计。在公交车上增加相应的传感器,并完成整车改装。6.进行燃油经济性以及动力性的实车测试。仿真及实车测试结果表明:加装智能启停系统后,公交车在燃油经济性、排放性和动力性方面显着改善,智能启停系统适合推广应用。

赵阳[6](2015)在《增强现实环境下汽车发动机装配训练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传统汽车发动机装配训练耗费大量的财力和物力。而虚拟汽车发动机装配虽然能够解决传统汽车发动机装配训练所存在的问题,但它由于完全脱离真实场景,使用户因丧失了对现实场景的感知而降低装配过程中的沉浸感与真实感。为此,本文尝试在增强现实环境下实现对汽车发动机装配过程的仿真与训练,以弥补虚拟汽车发动机装配中的上述问题。为了适应增强现实环境下的交互需求,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深度体感设备Kinect的手势交互模型来实现装配交互操作。相对于以往将用户和计算机孤立成两个实体的鼠标键盘交互方式,这种交互方式使用户自身成为交互载体的一部分,极大地提高了用户体验。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分析了汽车发动机结构组成并对其进行三维建模。不同的汽车发动机具有不同的零部件,种类繁多且数量庞大。但其核心的装配部件主要是由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统、点火系统、起动系统、冷却系统和润滑系统组成。根据分析结果,对整个发动机的重要部件进行几何建模与优化,并对三维模型的层次结构进行了分析与定义。最后,根据实际的装配过程并结合本系统的特点对装配工序进行划分,形成具体的拆装过程。第二,交互模型的设计。根据增强现实环境下汽车发动机装配交互的特点和本系统功能需求的分析,并结合深度体感设备Kinect优势,设计了一套基于Kinect人体骨骼追踪的交互手势。为了将虚拟零部件添加到虚实融合的增强现实环境中,本文设计了模型库虚拟面板。此外,为了让用户与虚拟模型的交互更为自然与直观,在增强现实环境下还设计了虚拟手替代真实手与虚拟物体进行交互。最后,详细介绍了各个手势动作的实现流程及其具体功能。第三,交互模型的具体实现。分析了真实手与虚拟手的运动映射,并实现了虚拟手对虚拟模型的射线选取。交互模型中最主要的部分是对手势识别的实现。首先,要通过Kinect获取人体的深度图像,并从中提取人的骨骼信息。然后,根据骨骼节点空间位置变化信息定义所要识别的手势,最终以此来实现对装配交互手势的识别。第四,构建一个完整的增强现实环境下汽车发动机装配训练系统,并分析了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的构成。最后,通过运行实例来对本文所提出的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进行验证。

杨新强[7](2014)在《海上平台往复机故障监测技术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现代装备日趋自动化、智能化、高速化,特别是广泛应用于石化等支柱型流程工业,且与生产过程紧密相连的重大设备。如:高速透平压缩机组、大型往复压缩机组、机泵等。此类关键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可能导致重大事故,轻则影响生产效率,重则导致系统停机、生产中断,引起重大经济损失,严重时会出现恶性生产事故,危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据不完全统计,石化行业重大事故里,15%的事故是由于往复压缩机造成的。往复机结构复杂,运行工况恶劣,许多部件在运行过程中承受交变载荷,故障率高。并且海上采油平台距离大陆遥远,造成交通、通讯、人员物资来往等严重不便,相关设备发生故障后,设备故障诊断、维修严重滞后。鉴于上述弊端,本文针对采油平台的往复机故障监测进行了深入研究,充分结合了离线与在线监测技术。建立了模拟采油平台基础的弹性基础试验台,采用振动监测为主的方法对往复机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常见故障进行模拟,全面表征了机组的工作状态和故障信息。最后,通过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以及故障特征频谱图,得到了往复机故障模型特征库。本文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到辽东湾和北部湾海上平台的往复压缩机,能对其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监控,对机组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能够及时报警。

白冰[8](2014)在《汽车防灾评价及火灾的勘探研究》文中提出汽车火灾事故不断发生且有不断上升的趋势,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给企业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为了维护汽车消费者的安全,让其获得最佳的安全保障,同时,为了减少企业的不良影响和经济损失,有必要对汽车火灾的成因进行分析,形成评价体系,在上市前做好评价,把问题解决在企业内部,这已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汽车火灾成因的统计,在近年来火灾原因分析比较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现场勘探的经验,对汽车最易引起火灾的动力系统和电器系统进行分析,提出了系统中火灾危险性较大零件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帮助企业在车辆设计阶段,就能很好的避免由于设计不当导致的起火,在设计完成后,还提出了企业应在量产前对保安防灾进行评价,并做一些试验进行验证,结合作者的经验,详细说明了评价的内容和评价的标准,形成了评价表,确保设计上不存在保安防灾方面的问题。同时,若车辆出现烧蚀,本文还详细说明了企业人员在进行勘探时对车主的询问要点、通过轮胎、白车身、驾驶室内的残骸确认起火点的位置、通过起火点附近的线路熔点、油管残骸、电器件残骸确认起火原因,并进行模拟试验对结论进行验证,本文还列出了勘探时的注意事项,最终形成企业的车辆火灾原因调查规范。通过作者的研究,有助于企业在设计阶段避免设计不当引起的车辆起火,在火灾发生后通过作者给出的勘探方法能找出火灾发生的原因,使企业对症下药,减少客户和企业的损失。

陈冬冬[9](2015)在《车辆起动控制与实验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世界汽车保有量快速增加。汽车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的社会问题,车辆电子化已经成为已成为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一个方向。发动机管理系统是汽车电子化的核心,对发动机控制策略的研究有着重大意义。稳定运行的车辆,三元催化器已经完全起燃,此时催化器对尾气的催化转化效率可达到97%以上,因此对于起动暖机阶段发动机排放的优化对整排放结果影响很大。发动机智能怠速起停技术能够智能判断驾驶员停机意图,实现智能停机和起动。在NEDC循环测试中,怠速起停技术能够实现高达6%的节油率,对于起停控制策略的研究是车辆电控技术发展必不可少的方面。本文主要研究发动机起动控制策略和怠速智能起停策略,并且进行了发动机试验标定优化的研究。首先分析了发动机起动时候排放严重的原因,分析起动时候燃油混合气的形成过程,基本确立发动机起动喷油等相关基本控制策略,并且分析起停技术节油基本原理。其次进行发动机进气、喷油和点火控制系统的研究开发,完成起动和起停控制策略开发,建立ASCET控制模型。最后基于发动机台架试验对影响暖机怠速的点火提前角、怠速转速、空燃比展开研究分析,根据试验确立发动机怠速暖机相关标定参数。在整车上完成起动试验标定优化工作,保证了起动可靠性和排放性能。结果表明本文起动控制策略达到预期目标,起停控制在没有增加过多排放的基础上,达到了预期的节油目的。

衣文德[10](1996)在《零部件巧安装二则》文中提出 一、怎样装没有箭头标记的起动机活塞 一般起动机活塞顶都打印有箭头,安装时应使箭头指向飞轮(排气管)一侧。一旦遇到没有箭头标记的活塞如何安装呢?经实践观察,第三道活塞环的限位销与箭头方向相同,所以,在安装时就以第三道活塞环的限位销来确定活塞的安装方位即可。

二、起动机活塞的安装方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起动机活塞的安装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1)车用起动机再制造性分析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来源、目的和意义
    1.2 再制造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再制造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再制造的研究现状
        1.2.3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再制造及起动机的相关理论基础分析
    2.1 再制造的相关理论基础
        2.1.1 再制造的内涵
        2.1.2 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的作用及意义
        2.1.3 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的工艺流程
    2.2 起动机的相关理论知识
        2.2.1 起动机的基本结构
        2.2.2 起动机的工作原理
        2.2.3 起动机的主要失效形式
    2.3 起动机各个零部件的检测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起动机再制造工艺分析
    3.1 废旧起动机的拆卸
    3.2 废旧起动机的清洗
    3.3 废旧起动机的检测
    3.4 废旧起动机的再制造加工
    3.5 再制造后起动机的装配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起动机再制造性分析
    4.1 起动机再制造的定性评估准则
    4.2 起动机再制造技术性的定量分析
        4.2.1 技术性的分析模型
        4.2.2 技术性的计算模型
        4.2.3 各指数权重的确定
        4.2.4 技术性指数的计算
    4.3 起动机再制造经济性的定量分析
        4.3.1 经济性的分析模型及相关公式
        4.3.2 经济性的实例计算
    4.4 起动机再制造环境性的定量分析
        4.4.1 环境性模型的建立
        4.4.2 环境性模型的分析及计算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再制造起动机的性能测试方案分析
    5.1 再制造起动机的性能测试
        5.1.1 再制造起动机的要求
        5.1.2 性能测试项目
        5.1.3 性能测试实例分析
    5.2 再制造起动机的耐久性试验
        5.2.1 耐久性试验
        5.2.2 耐久性试验实例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LYCOMING发动机部件寿命规律及维修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来源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 课题研究目的
        1.3.2 课题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航空发动机部件寿命规律研究现状
        1.4.2 航空发动机维修优化的研究现状
    1.5 论文内容和结构安排
第二章 LYCOMING发动机典型部件的故障分析与维修优化
    2.1 LYCOMING发动机概述和基本组成
        2.1.1 LYCOMING发动机概述
        2.1.2 LYCOMING发动机的基本组成
        2.1.3 LYCOMING发动机的工作系统
    2.2 LYCOMING发动机典型部件的故障模式与分类
        2.2.1 故障分析的概念和定义
        2.2.2 故障数据来源与统计
        2.2.3 故障模式与分类
    2.3 LYCOMING发动机本体典型部件的故障分析与维修优化
        2.3.1 汽缸活塞组件
        2.3.2 连杆曲轴组件
        2.3.3 气门机构
    2.4 LYCOMING发动机附件系统典型部件的故障分析与维修优化
        2.4.1 燃油调节器
        2.4.2 磁电机
        2.4.3 调速器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可靠性与故障数据分析基础理论
    3.1 可靠性特征量及分布模型
        3.1.1 可靠性特征量
        3.1.2 可靠性分布模型
    3.2 故障数据的收集与分类
        3.2.1 故障数据收集
        3.2.2 故障数据分类
    3.3 识别候选分布模型
        3.3.1 经验分析法
        3.3.2 概率图
        3.3.3 Anderson-Darling统计量与Pearson相关系数
    3.4 参数估计
        3.4.1 极大似然估计
        3.4.2 最小二乘估计
    3.5 拟合优度检验
        3.5.1 卡方(χ~2)检验
        3.5.2 Kolmogorov-Smirnov检验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MINITAB的LYCOMING发动机典型部件的寿命规律研究
    4.1 发动机典型部件可靠性分析与寿命规律研究
        4.1.1 燃油调节器的可靠性分析与寿命规律研究
        4.1.2 发电机的可靠性分析与寿命规律研究
    4.2 可靠性研究的应用初探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LYCOMING发动机时寿件可靠性数据预测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5.1 平台需求分析
    5.2 平台的主要模块与功能
    5.3 平台软件的编写
    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基于有限元汽车起动机电磁场分析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及目的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意义
        1.1.3 研究目的
    1.2 研究现状
        1.2.1 起动机发展历程
        1.2.2 起动机设计的行业现状
        1.2.3 起动机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方案与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汽车起动机电路结构、原理与工作特性
    2.1 起动机的基本结构
        2.1.1 起动机基本组成
        2.1.2 起动机工作过程
    2.2 起动机的工作原理
        2.2.1 起动机磁路
        2.2.2 起动机转矩平衡
    2.3 起动机工作特性
        2.3.1 起动机转速特性
        2.3.2 起动机转矩特性
        2.3.3 起动机功率特性
    2.4 起动机相关外部工作参数的确定
        2.4.1 起动机电源输出电压、电流特性
        2.4.2 起动机与发动机传动比确定
        2.4.3 起动机起动转矩及转速要求
        2.4.4 起动机起动功率确定
    2.5 汽车起动机额定功率工作点电路计算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汽车起动机电磁场有限元分析
    3.1 起动机电磁场有限元分析理论基础
        3.1.1 电机电磁场分析方法
        3.1.2 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建立
        3.1.3 位函数及其微分方程
        3.1.4 有限元计算方法
    3.2 汽车起动机二维稳态磁场分析
        3.2.1 汽车起动机基本参数
        3.2.2 汽车起动机二维稳态磁场分析模型的建立
        3.2.3 汽车起动机二维稳态磁场分析模型的剖分
        3.2.4 汽车起动机二维稳态磁场的分析
        3.2.5 利用场计算器计算电机磁通
        3.2.6 实验验证
    3.3 汽车起动机瞬态磁场以及力矩分析
        3.3.1 汽车起动机空载瞬态磁场分析
        3.3.2 汽车起动机电磁力矩分析
    3.4 汽车起动机定转子三维建模及其磁场基础分析
        3.4.1 Ansoft 三维有限元使用基础
        3.4.2 汽车起动机主体三维建模
        3.4.3 汽车起动机三维电磁场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起动机耐久性测试平台及其应用分析
    4.1 起动机耐久性测试平台
        4.1.1 起动机技术要求与测试规范
        4.1.2 测试平台的工作过程分析
        4.1.3 测试平台使用中的问题
    4.2 基于 Pro/E 的起动机齿轮建模
    4.3 基于 Adams 的齿轮啮合问题分析
        4.3.1 Adams 虚拟样机技术
        4.3.2 齿轮虚拟样机模型的建立
        4.3.3 接触力的选择及定义
        4.3.4 齿轮啮合动力学仿真及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工作总结
    5.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一种智能型汽车起动机及耐久性测试系统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的意义
        1.1.3 研究的目的
    1.2 研究现状
        1.2.1 智能型汽车起动机研究现状
        1.2.2 起动机耐久性测试系统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3.1 电源模块的升级
        1.3.2 智能模块与起动机一体化
        1.3.3 智能起动机通信功能实现
        1.3.4 汽车起动机耐久性测试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智能型汽车起动机开发
    2.1 汽车起动机的智能化要求分析
        2.1.1 普通汽车起动机基本结构与组成
        2.1.2 起动机技术的发展趋势
        2.1.3 汽车起动系电路分析
        2.1.4 影响汽车起动机耐久性因素分析
    2.2 智能型汽车起动机总体方案
        2.2.1 电源模块的设计与优化
        2.2.2 智能模块与起动机一体化
    2.3 智能模块通信功能实现
        2.3.1 入网方案与硬件选型
        2.3.2 硬件电路的设计
        2.3.3 CAN 总线通信的基本术语及原理
        2.3.4 CAN 总线通信程序的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汽车起动机耐久性测试平台搭建
    3.1 测试的目的与要求
        3.1.1 测试目的
        3.1.2 行业标准及要求
    3.2 测试要求及分析
        3.2.1 测试要求
        3.2.2 测试要求的分析
    3.3 测试平台整体方案布局
    3.4 控制部分硬、软件的设计
        3.4.1 下位机硬件电路设计
        3.4.2 下位机控制程序设计
        3.4.3 上位机监控系统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智能型起动机测试
    4.1 智能模块性能测试
    4.2 起动机耐久性测试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与回顾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附件

(5)公交智能启停系统仿真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5 研究内容及路线
第二章 公交智能启停系统仿真模型建立
    2.1 智能启停系统分析
        2.1.1 智能启停系统的技术特点
        2.1.2 智能启停系统操作过程
    2.2 智能启停系统结构组成分析
        2.2.1 智能启停系统技术方案分析
        2.2.2 智能启停系统机械结构分析
    2.3 公交车智能启停系统
        2.3.1 公交车智能启停系统结构设计
        2.3.2 增强型起动机分析
        2.3.3 公交车智能启停系统电子控制单元
    2.4 智能启停系统控制方法的制定
        2.4.1 智能启停功能开启条件判定
        2.4.2 智能启停系统停机判定
        2.4.3 智能启停系统开机判定
        2.4.4 智能启停系统启动判定
        2.4.5 智能启停系统主控制
    2.5 公交智能启停系统整车模型建立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公交智能启停系统燃油经济性与排放性对比分析
    3.1 公交车智能启停系统主要零部件匹配
        3.1.1 增强型起动电机
        3.1.2 电池的匹配
        3.1.3 主减速器传动比匹配
        3.1.4 最大传动比匹配
    3.2 公交智能启停系统动力学及油耗方程建立
    3.3 公交智能启停主要参数设定
    3.4 公交智能启停系统燃油经济性与尾气排放性对比分析
        3.4.1 燃油经济性对比分析
        3.4.2 尾气排放性对比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公交智能启停系统动力性对比分析
    4.1 原地起步性能对比分析
    4.2 超车性能对比分析
    4.3 爬坡性能对比分析
    4.4 公交车动力因数分析
    4.5 动力性能对比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公交智能启停系统控制器设计与实车测试
    5.1 控制系统设计
        5.1.1 控制器程序编译
        5.1.2 控制器设计
    5.2 公交车智能启停系统功能分析
    5.3 公交智能启停系统实车测试
        5.3.1 智能启停系统常见问题的实车测试
        5.3.2 智能启停系统燃油经济性实车测试
        5.3.3 智能启停系统动力性能实车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6)增强现实环境下汽车发动机装配训练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增强现实技术发展概况
        1.2.2 增强现实环境下的交互技术
        1.2.3 增强现实技术在装配领域的应用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汽车发动机的结构分析及三维建模
    2.1 发动机的结构分析
    2.2 发动机三维模型的构建
        2.2.1 几何建模的流程及原则
        2.2.2 几何模型的预处理
    2.3 三维模型的装配层次结构
    2.4 发动机装配工序的划分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汽车发动机增强装配交互模型的设计
    3.1 系统交互特点及功能需求分析
        3.1.1 系统交互特点
        3.1.2 功能需求分析
    3.2 发动机装配交互模型的设计
        3.2.1 基本手势设计
        3.2.2 交互模型设计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汽车发动机增强装配交互模型的实现
    4.1 模型库虚拟面板
    4.2 真实手与虚拟手的运动映射
        4.2.1 虚拟手的创建
        4.2.2 真实手与虚拟手的空间位置关系
        4.2.3 虚拟手对虚拟模型的射线拾取
    4.3 交互手势的实现
        4.3.1 Kinect参数的标定过程
        4.3.2 骨骼节点深度信息的获取
        4.3.3 动态手势的识别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平台构建和运行实例
    5.1 系统运行平台构建
        5.1.1 系统的硬件平台
        5.1.2 系统的软件平台
    5.2 系统的运行实例
    5.3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全文总结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7)海上平台往复机故障监测技术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往复机故障诊断目的
    1.2 往复机故障诊断意义
        1.2.1 保障企业安全生产
        1.2.2 避免重大安全事故
        1.2.3 推动企业节能减排
        1.2.4 推动企业开展预知维修与基于风险评估的设备管理工作
    1.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4 往复机故障诊断技术
    1.5 往复机故障诊断的内容安排
第2章 往复机的故障诊断机理
    2.1 柴油机的系统构成
    2.2 往复压缩机的系统构成
    2.3 往复机故障机理
    2.4 往复机故障诊断技术
第3章 往复机监测硬件系统
    3.1 离线监测系统
    3.2 在线监测系统
    3.3 传感器
        3.3.1 压电晶体加速度传感器
        3.3.2 电涡流位移传感器
        3.3.3 超声波传感器
        3.3.4 温度传感器
第4章 往复机监测软件系统
    4.1 离线监测系统软件
    4.2 在线监测系统软件
第5章 往复机故障监测实验
    5.1 实验台设计实施方案
        5.1.1 总体方案
        5.1.2 浮动基座结构设计
        5.1.3 主要结构型号
        5.1.4 实验台结构装配
    5.2 故障模拟实验台搭建
    5.3 故障模拟实验及分析研究
        5.3.1 实验计划制定
        5.3.2 实验总结
    5.4 故障模拟实验
        5.4.1 气阀故障模拟实验
        5.4.2 活塞部件故障模拟实验
        5.4.3 传动部件故障模拟实验
        5.4.4 密封类故障模拟实验
        5.4.5 艺变化模拟实验
        5.4.6 基座类故障模拟实验
        5.4.7 监测系统故障模拟实验
    5.5 平台往复压缩机故障诊断模型研究
第6章 往复机故障诊断的实际应用
    6.1 柴油机气门故障
    6.2 发动机点火线圈故障
    6.3 压缩机气阀故障
    6.4 连杆磨损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1
附件2

(8)汽车防灾评价及火灾的勘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1.2 汽车火灾的原因调查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汽车电气系统的防灾要点及火灾危险性
    2.1 电源点火系统的火灾危险性及防灾要点
        2.1.1 电源点火系统的组成、构造
        2.1.2 电源点火系统的火灾危险程度
        2.1.3 电源点火系统的防灾要点
    2.2 起动系统的火灾危险性及防灾要点
        2.2.1 起动系统的组成、构造
        2.2.2 起动系统的火灾危险程度
        2.2.3 起动系统的防灾要点
    2.3 汽车线束系统的火灾危险性及防灾要点
        2.3.1 线束系统的火灾危险程度
        2.3.2 搭铁设计
        2.3.3 线束布置设计
        2.3.4 接插件的选型设计
        2.3.5 继电器的选择
    2.4 其他电器系统的火灾危险性及防灾要点
        2.4.1 照明系统的组成及火灾危险程度
        2.4.2 冷却风扇的火灾危险程度
        2.4.3 电路板的火灾危险程度及防灾要点
        2.4.4 点烟器的火灾危险程度
第3章 汽车动力系统的防灾要点及火灾危险性
    3.1 汽车供油系统的火灾危险性及防灾要点
        3.1.1 汽油的特性
        3.1.2 油管的防灾要点
        3.1.3 油箱的火灾危险性及防灾要点
    3.2 汽车排气系统的火灾危险性及防灾要点
        3.2.1 汽车排气系统的组成及工作特点
        3.2.2 汽车排气系统的火灾危险性
        3.2.3 汽车排气系统的防灾措施
    3.3 汽车润滑系统的火灾危险性及防灾要点
        3.3.1 汽车润滑系统的工作特点
        3.3.2 汽车润滑系统的火灾危险性
第4章 汽车防火设计的评价
    4.1 样车空间布置检查
    4.2 线束温度场实验
        4.2.1 实验条件
        4.2.2 实验过程
        4.2.3 数据分析
    4.3 线束短路实验与耐电流实验
第5章 汽车火灾的勘探
    5.1 车主的询问
        5.1.1 车辆的基本情况
        5.1.2 客户的基本情况
        5.1.3 烧蚀前后的车辆情况
    5.2 现场的勘验
        5.2.1 勘验前的准备工作
        5.2.2 现场勘验的注意事项
        5.2.3 起火部位的判定
        5.2.4 发动机舱内应重点勘验的部位
        5.2.5 驾驶室内应重点勘验的部位
        5.2.6 车辆外部应重点勘验的部位
    5.3 模拟试验
        5.3.1 波纹管与油管点燃速度试验
        5.3.2 豆杆燃烧试验
        5.3.3 机油燃烧试验
        5.3.4 汽油燃烧试验
        5.3.5 前保险杠、油壶、制动液、保险盒盖燃烧速度对比试验
        5.3.6 电器接触不良试验
        5.3.7 线束短路试验
        5.3.8 烟头点燃玉米皮试验
        5.3.9 点烟器过载与外火烧蚀实验
        5.3.10 仪表台燃烧实验
        5.3.11 蓄电池燃烧实验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车辆火灾客户调查表
附录B 汽车仪表界面评价表格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9)车辆起动控制与实验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起动研究现状
        1.2.2 起停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起动排放机理和起停油耗分析
    2.1 起动排放
        2.1.1 缝隙沉积
        2.1.2 机油层和沉积物吸附
        2.1.3 液体燃油
        2.1.4 淬熄层
        2.1.5 部分燃烧
    2.2 三元催化器
    2.3 燃油蒸汽的形成
    2.4 起停节油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起动和起停控制策略
    3.1 电控系统
    3.2 起动控制策略
        3.2.1 起动喷油控制
        3.2.2 起动进气控制
        3.2.3 起动点火角控制
    3.3 起停控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ASCET控制模型
    4.1 充气控制子系统
        4.1.1 需求充气量
        4.1.2 实际进气量
        4.1.3 充气量控制
    4.2 喷油控制子系统
        4.2.1 油路基本控制功能
        4.2.2 起动预喷油
    4.3 氧传感器加热子系统
    4.4 前后级氧传感器露点判断
    4.5 点火控制子系统
    4.6 起动喷油模型
    4.7 起动进气控制
    4.8 起动点火控制
    4.9 起动暖机怠速控制
    4.10 起停控制
    4.11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试验与标定研究
    5.1 怠速暖机实验标定研究
    5.2 起动标定试验验证
    5.3 NEDC循环测试
    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起动机活塞的安装方向(论文参考文献)

  • [1]车用起动机再制造性分析及应用研究[D]. 谢小娟. 华东交通大学, 2015(11)
  • [2]LYCOMING发动机部件寿命规律及维修优化研究[D]. 肖志滨.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2015(08)
  • [3]基于有限元汽车起动机电磁场分析与实验研究[D]. 舒伟斌. 华东交通大学, 2015(11)
  • [4]一种智能型汽车起动机及耐久性测试系统开发研究[D]. 李易燃. 华东交通大学, 2014(07)
  • [5]公交智能启停系统仿真与应用研究[D]. 张良. 江苏理工学院, 2015(11)
  • [6]增强现实环境下汽车发动机装配训练系统研究[D]. 赵阳. 广东工业大学, 2015(11)
  • [7]海上平台往复机故障监测技术应用研究[D]. 杨新强. 西南石油大学, 2014(08)
  • [8]汽车防灾评价及火灾的勘探研究[D]. 白冰. 湖南大学, 2014(09)
  • [9]车辆起动控制与实验的研究[D]. 陈冬冬. 广东工业大学, 2015(10)
  • [10]零部件巧安装二则[J]. 衣文德. 农机维修, 1996(06)

标签:;  ;  ;  ;  ;  

启动活塞安装方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