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保护中的VFC数据采集系统

微机保护中的VFC数据采集系统

一、微机保护中的VFC型数据采集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陈乾[1](2021)在《数据驱动的交流电力系统保护装置缺陷诊断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继电保护系统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第一道防线,继电保护系统能否可靠运行,各类继电保护装置的缺陷管理工作十分关键和重要。继电保护快速性、选择性和灵敏性均可通过整定计算工作保障,但可靠性与保护装置本身的缺陷情况息息相关,即使动作定值、时间整定和设备配套方案设置合理,装置自身缺陷所引起的二次系统功能缺失会使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失去保障,从而导致故障范围扩大、负荷大面积损失等不利情况。因此,继电保护装置可靠性是保证继电保护“本质安全”的重要关卡。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在电力行业普及,在继电保护装置缺陷管理业务中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手段毋庸置疑。目前缺陷管理过程中积累的大量数据及先进数据挖掘技术为继保装置缺陷诊断创造了有利条件。有鉴于此,本文开展了基于实际数据的交流继保装置缺陷诊断工作,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点:(1)以获取缺陷数据统计学特征为目标,首先介绍了缺陷数据结构并从缺陷分布、缺陷原因及缺陷部位等角度对缺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之后基于数据统计学特征明确数据分析目标并匹配人工智能算法;(2)以装置缺陷对继电保护系统不正确动作行为影响分析为目标,结合缺陷数据与不正确动作行为数据,基于故障树算法构建了不正确动作行为分析模型,应用于不正确动作行为责任部门分析并提出缺陷管理建议;(3)以缺陷定级辅助决策为目标,基于结构化数据和决策树,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不同厂商同系列继电保护装置的缺陷定级模型。首先对继保装置缺陷数据进行筛选与分堆,其次运用决策树ID3算法对结构化数据进行挖掘,构建适用于不同厂商同系列继电保护装置的缺陷定级模型,最后结合实例进行系列装置缺陷定级规则分析;(4)以缺陷日志分析为目标,基于非结构化文本数据和自然语言处理算法,提出了一种继保领域专业词典构建方法并构建缺陷定级模型。首先对文本挖掘技术适用性进行分析,随后提出适用于二次系统文本挖掘的专业词典构建方法并应用,进一步,基于支持向量机(SVM)分类技术构建了缺陷文本分类模型,可用于缺陷定级辅助决策研究。

杨畅[2](2019)在《继电保护设备状态评价与检修策略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现代电网规模和运营技术的飞速发展,电网的长期平稳运行主要依靠于二次控制系统的可靠性。传统的定期检查有许多问题,如低维护效率和低针对性,这都将影响到电网的长期安全稳定的运行,继电保护传统的定期检查制度已逐渐不能满足现代电网运行和维护。目前,基于时间的被动检测模式正在向基于设备状态的主动检测模式发展。继电保护状态维护的研究可以在实践中减少现场工作量,特别是减少计划外停电次数,从而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已开始加强对继电保护设备的状态检修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因继电保护设备的维护模式和方法与一次电网设备存在不同特征,有必要根据继电器保护设备的特性构建科学评价体系,以便按不同状态开展检修及运维工作。本文将电力公司的业务需求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对继电保护设备健康状态评估进行了研究。首先,对继电保护设备的基础数据进行收集,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了深入的数据分析和挖掘,找出影响设备持续稳定可靠运行的关键因素。其次,采用“物联网+互联网”技术改进数据采集方法,应用物联网电子标签和智能移动终端设备,全自动智能化采集状态评价所需的基础数据。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继电保护设备健康状态评价模型,实现继电保护设备的全周期动态评价,提升了设备状态评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最终,建立了基于一、二次设备等多专业融合、多角度分析的综合状态评价体系,提出了相应的检修策略,为准确评估设备状况、评估风险等级提供坚实的依据,全面提升了电网公司设备管理的科学化、精益化、标准化水平。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1)基于“大数据”分析,对天津市继电保护设备近几年基础资料进行收集,从设备厂家,运行年份、设备类型等多个维度对天津电网继电保护设备的总体状况进行分析,统计继电保护设备发生缺陷的概率,找出影响设备持续稳定可靠运行的主要因素。(2)将“物联网+互联网”技术应用于二次设备状态评价中,利用二次设备在线监视技术、物联网电子标签和智能移动终端设备全自动的智能获取继电保护设备相关基础资料、设备实时数据、设备历史数据等反映设备健康状态的参数和信息。(3)建立继电保护设备健康状态评价模型,实现了全过程自动评价和过程基础数据可跟踪、可追溯。保证继电保护评价结果的准确性、适用性和科学性。(4)应用所建立的状态评价模型对天津电网继电保护设备进行实例分析,并分析计算此检修模式实施后的经济效益。(5)制定了天津电网继电保护设备状态检修的管理策略,明确了继电保护设备状态检修的目标、做法、流程以及人员明确分工与职责和各环节时间要求。

王志敏[3](2018)在《标准化变电站电力通信网络设计与实施》文中研究说明电力通信网是承载电力系统各类业务上传的支撑性网络,作为电网的中枢神经系统,其承载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电网的发展。随着电力事业的大力发展,电网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电力通信网在电力生产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现代电网从建成到运行,再到管理越来越依赖于电力通信网。内蒙古电力公司建设坚强电网、智能电网的实现,同样要求电力通信网承载能力的强化。电力通信网应与电网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实施,并保持适度的超前性,但鄂尔多斯地区电力通信网发展的滞后已经成为制约电网发展的瓶颈。本论文主要对鄂尔多斯地区电力通信专网在光缆、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传输网、信息网、配电网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本着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传输网络故障和维护成本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优化、实施方案。

刘思[4](2018)在《基于μC/OS-Ⅲ的井下供电智能综合保护器设计》文中提出井下供电综合保护器作为煤矿低压电网的重要设备,正面临着功耗低、功能多、人机交互友好以及实时性好的需求,针对以上需求,基于μC/OS-Ⅲ实时操作系统,使用Cotex-M3内核MCU,应用库开发方式设计了一种智能供电综合保护器。根据对保护器功能的分析,进行了保护器系统的结构及硬件设计;结合保护器功能与硬件基础,在μC/OS-Ⅲ上,将系统功能划分为数据处理任务、保护判断类任务、GUI刷新任务等13个优先级不同的应用任务,并对应用任务的设计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对应用任务的运行频率、重要性以及实时性要求等进行分析,根据应用任务分析,对μC/OS-Ⅲ系统及系统任务进行配置设计,将时钟节拍定时频率配置为200Hz,开启了互斥信号量、信号量、任务消息队列及事件标志等多种内核对象;结合系统任务与内核对象等系统服务对任务进行运行管理设计,任务间通过信号量、任务消息队列和事件标志组等内核对象实现通信和同步,通过调度器上锁和互斥信号量对不同的共享资源进行管理,完成保护器的设计。通过实验室搭建的平台,结合基于LabVIEW设计的上位机检测系统,对保护器的漏电闭锁保护、漏电保护、欠压保护等保护功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保护器能够准确地检测供电系统的运行状态,并在供电系统出现故障时做出可靠动作。通过对μC/OS-Ⅲ系统任务的监测功能及μC/Probe软件的合理配置,对软件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CPU及内存利用率合理、人机交互性能好以及应用任务的实时性好,且基于μC/OS-Ⅲ的应用任务的相对独立的设计有利于后期优化和升级。

李金生[5](2018)在《基于STM32自供电继电保护装置设计》文中提出当今中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工业和科技都得到了质的改变。无论是工业生产还是居民生活用电量都不断的增大,人们对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如果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又得不到及时的清除,将会造成用户的财产损失。而继电保护装置可以在电路发生故障时,及时的对电路进行保护。但是在某些特定的工作环境中无法为继电保护装置提供工作电源。本文基于此问题,设计了可以直接从被测电路中获取电能的继电保护装置。本文介绍了继电保护装置的发展以及研发背景,并依据继电保护装置的发展趋势和实际工作环境,设计了一款以STM32单片机为核心的自供电继电保护装置。在对硬件电路进行设计时,将电路分为电源模块、数据采集模块、通信模块和保护电路模块等。电源模块是为设备提供工作电源;数据采集模块将电流互感器输出的小电流信号通过信号调理电路转换成A/D芯片可以采集的电压信号;通信模块可以实现设备与上位机之间的数据交流,实现远程操控。保护功能模块依据A/D采集的电流数据判断电路是否发生故障,若电路发生故障则对电路进行保护并清除故障。为了可以精准快速的计算出被测电路的电流值,采用均方根法和使用低通滤波器对采集数据进行处理。自供电继电保护装置软件代码是基于uC/OS-II操作系统进行编写。根据软件代码功能不同将软件进行模块化设计如:数据采集程序、保护功能程序、通信程序和电源管理程序等,软件模块化可以增强代码可读性、移植性以及实时性。在通信软件设计中,选择用MODBUS协议实现数据交换。最后对自供电继电保护装置进行一系列软硬件测试,经测试结果证明本文所设计的自供电继电保护装置功能完善,完全能够实现对线路的故障保护。

张奇功[6](2016)在《浅谈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改造升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通过SCADA系统设备老化的影响分析,提出了凉水井矿35KV变电所电力系统自动化改造方案,实施后达到了提高供电可靠性、降低人员劳动强度的目的。

郝旭[7](2016)在《ITER-PPEN电站自动化系统IED设备工程配置和通信网络性能分析》文中指出ITER作为未来民用核聚变电站的实验装置,有着世界上最大的非常规电源系统,其电源系统配电可分为两部分:给稳态电力负载供电的SSEN稳态功率电网和给脉冲负载供电的PPEN脉冲功率电网。PPEN脉冲功率电站初始设计很大一部分停留在概念设计阶段,电站自动化系统工程设计严重缺失,并且初始设计中缺乏对设计方案必要的性能分析,为解决上述问题,PPEN变电站的保护与监控系统工程配置方案需要进一步的深化,PPEN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需要进行时延性和可靠性的理论分析。以此作为研究目标,本文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介绍了PPEN脉冲功率电站的一次回路和二次回路,在此基础上进行PPEN脉冲功率电站自动化系统(SAS)的需求分析。并通过比较得出了PPEN电站自动化系统在设计和工程实现方面面临的难题。描述了电站智能电站设备(IED)的软硬件结构,探讨了IED设备保护与监控功能的实现方式。通过分析可知,IED设备当前的软硬件结构可以很好的满足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功能需求,并满足电站自动化系统对IED设备的可靠性要求。在对IEC 61850标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PPEN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IED设备建立信息模型和通信模型的方法。并通过对PPEN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实现通信报文的分析,研究了IEC61850标准能够实现PPEN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IED设备之间互操作性和相互通信的原因。建立了PPEN脉冲功率电站通信网络OPNET仿真模型,通过该仿真模型分析了PPEN通信网络在不同因素下的报文传播时延行为。并通过试验测试进一步验证PPEN通信网络的时延特性。在仿真和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分析得出了报文传输路径是影响系统时延的主要因素,据此提出优化的PPEN通信网络结构,结果表明,优化后的PPEN通信网络结构能够有效降低网络时延。在实际的维修策略的基础上,建立PPEN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可靠性分析模型,定量计算PPEN通信网络可靠性指标。通过对系统可靠性计算结果和元件重要度进行分析,提出了两种增加PPEN通信网络可靠性的方案。通过比较两种方案,前文提出的优化的通信网络结构能够降低成本,简化网络结构,减小系统时延以及适度的提高系统可靠性,为优化PPEN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性能提供了一条思路。

李家伟[8](2016)在《基于STM32F407的微机保护实验装置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微机保护装置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装置,在电力生产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微机继电保护技术的日益发展与完善,我国电力系统中已经大量投入相关保护装置的应用。因此,对于从事电力维护的工作人员以及电力院校学生的专业培养与技术素质提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满足这一需求,本文设计了基于STM32F407的多功能微机保护实验装置,该装置提供多种可选微机保护实验功能,在具体的保护功能下,可实现针对性的微机保护原理与操作方面的教学与培训。本文在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之后,参考已有微机保护实验装置的实现,以TQWB-Ⅳ型多功能微机保护实验装置为基础,提出以STM32F407为实验装置核心保护CPU,配合DSP监控插件构成一套结构层次清晰、符合微机保护电气原理及教学需求的实验装置。该装置采用插件式结构,由保护CPU插件、监控与人机交互插件、电源插件构成。与传统保护装置相比,它在结构上摒弃了交流转换采集插件以及开入开出插件,简化了硬件设计工作。交流模拟量数据采集与开关量采集工作由同一实验系统下的实验RTU(Remote Terminal Unit,远动终端单元)设备完成。一次采集数据经过RTU处理后,通过RS-485串口通讯方式在Modbus协议框架下发送给实验保护装置。同时,RTU还需响应实验保护装置的遥控命令,执行保护动作信号下发,配合完成实验保护功能。此外,保护装置中扩展了以太网通信接口,以适应网络通信在数字化变电站技术中的发展趋势。实验保护装置中移植的LwIP协议栈,对后续产品中IEC 61850规约的应用提供了接口支持。在监控与人机交互方面,保护装置显示界面简洁,操作方便,显示数据与状态指示灯对实验的过程信息进行了实时反馈,直观的向实验受训人员传递有效的数据信息,有助于更好的完成教学培训目的。基于STM32F407的微机保护实验装置良好的适应了电力系统的教学需求,其结构设计合理,运行可靠,满足电力系统院校教学与电力从业人员的多种培训功能要求,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赵文静[9](2009)在《基于虚拟仪器的微机保护实验系统开发》文中研究表明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继电保护技术无论在电力系统实际运行中,还是在电力系统技术开发、专业教学和员工培训中均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突飞猛进,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以其独特的优势被广泛应用。针对微机型继电保护功能强大、操作复杂、内部工作原理不易被理解等特点以及现有微机保护实验装置的不足,本文开发了基于虚拟仪器的微机保护实验系统,使其具有可视化功能,清楚地表达内部动作逻辑,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微机保护装置的实现原理、工作过程和使用方法。该系统可用于实践教学和企业员工培训等方面。本文主要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对微机保护实验系统进行设计。硬件由主计算机和测控终端组成,其中测控终端采用4U标准机箱结构,整体面板,带有锁紧的插拔式功能组件,主要完成输入量的变换、低通滤波和采集,并通过USB总线将采集数据传送给主计算机;软件以图形化编程软件LabVIEW为开发平台,主要从距离保护、数据采集和人机界面等几方面进行设计,每一部分程序都采用模块化设计,易于理解,便于调试、连接和修改。本文利用虚拟仪器技术实现信号采集、数字滤波、分析判断、人机设置等功能,构建了一个从外观到功能均与实际装置相同的多功能微机保护实验系统。该系统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还具有通用性强、数据处理简单、维护方便和功能扩充容易等优点。

王纪渝[10](2008)在《由两起微机保护装置误动引起对微机保护装置电源的研究和改进》文中研究指明通过近期发生的两起由于微机保护装置电源插件损坏而引起的微机保护装置误动,对现电力系统中广泛运行的微机保护装置电源插件存在的设计缺陷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改进方案。

二、微机保护中的VFC型数据采集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微机保护中的VFC型数据采集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数据驱动的交流电力系统保护装置缺陷诊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现状综述
        1.2.2 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1.2.3 继电保护装置缺陷数据分析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继电保护装置缺陷数据统计学特征与数据分析方法筛选
    2.1 引言
    2.2 基于统计学的缺陷数据特征分析
        2.2.1 缺陷数据总体介绍
        2.2.2 异常缺陷数据修正
        2.2.3 缺陷数据结构及数字特征统计分析
        2.2.4 装置缺陷率随服役年龄变化特征专项分析
        2.2.5 合并单元、智能终端缺陷数据专项分析
    2.3 适用于缺陷诊断的数据分析方法探索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故障树的不正确动作行为分析模型
    3.1 引言
    3.2 运行数据分析和装置缺陷集构建
        3.2.1 运行数据特征与分析
        3.2.2 引起不正确动作行为的装置缺陷集构造
    3.3 不正确动作行为故障树分析模型
        3.3.1 一般故障树构造
        3.3.2 不正确动作行为故障树分析模型构建
    3.4 实例分析
        3.4.1 不正确动作行为缺陷部位故障树
        3.4.2 不正确动作行为缺陷构成因素故障树
        3.4.3 责任部门分析
        3.4.4 缺陷管理建议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规范数据的继电保护装置缺陷诊断模型
    4.1 引言
    4.2 缺陷定级需求分析
    4.3 适用于缺陷定级的数据筛选及修正
        4.3.1 缺陷数据筛选与分堆
        4.3.2 缺陷数据修正
    4.4 基于ID3算法的缺陷严重程度定级模型
        4.4.1 决策树ID3算法
        4.4.2 适用于系列装置的缺陷严重程度定级模型
        4.4.3 实例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文本数据的继电保护装置缺陷诊断模型
    5.1 引言
    5.2 文本挖掘技术概述
        5.2.1 文本挖掘关键技术及现状
        5.2.2 文本挖掘技术在缺陷数据中的应用
    5.3 适用于缺陷诊断的专业文本词典构建
        5.3.1 缺陷诊断文本词典构建流程
        5.3.2 停用词表构建
        5.3.2.1 正则化表达技术
        5.3.2.2 停用词对象抽取
        5.3.3 词典构建结果
    5.4 基于文本数据和支持向量机的缺陷诊断模型
        5.4.1 缺陷严重程度自动分类模型
        5.4.2 实例应用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研究工作总结
    6.2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2)继电保护设备状态评价与检修策略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设备检修体制的进化
        1.2.2 国外继电保护状态检修研究现状
        1.2.3 国内继电保护状态检修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天津电网继电保护设备分析及监测
    2.1 开展继电保护设备状态检修的必要性
    2.2 天津电网继电保护设备运行情况
        2.2.1 继电保护设备情况
        2.2.2 各类别保护装置规模情况
        2.2.3 继电保护装置微机化率
        2.2.4 继电保护设备运行年限
        2.2.5 各主要保护设备厂家分布
        2.2.6 继电保护设备缺陷统计分析
        2.2.7 影响继电保护设备运行情况的因素
    2.3 继电保护设备状态检修基础条件及管理流程
        2.3.1 继电保护设备状态检修基础条件
        2.3.2 继电保护设备状态检修管理流程
    2.4 继电保护设备状态监测信息
        2.4.1 继电保护设备在线检测信息
        2.4.2 继电保护设备离线信息
    2.5 继电保护设备状态监测方法
        2.5.1 在线监测方法
        2.5.2 离线监测方法
第三章 继电保护设备状态评价方法
    3.1 继电保护设备状态评价指标因素分析
    3.2 继电保护设备状态评价体系
    3.3 继电保护设备状态评价内容
        3.3.1 继电保护设备状态划分
        3.3.2 继电保护设备状态评价具体内容及标准
        3.3.3 继电保护设备状态指标权重确定
    3.4 继电保护设备状态评价标准
    3.5 二次设备风险等级综合评价
        3.5.1 二次设备健康度评定
        3.5.2 一次设备的风险评定
        3.5.3 基于风险设备分布密度的风险评定
        3.5.4 基于保护定值性能的风险评定
        3.5.5 二次设备风险综合评定
第四章 实例分析
    4.1 项目背景
    4.2 继电保护设备状态评估
    4.3 继电保护设备风险等级综合评估
    4.4 继电保护设备状态检修成效分析
第五章 天津电网继电保护设备状态检修策略
    5.1 天津电网继电保护设备状态检修分类
    5.2 天津电网继电保护设备状态检修策略
    5.3 二次设备不同风险级别的检修策略
    5.4 天津电网继电保护设备状态检修管理的内涵和主要做法
第六章 结论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标准化变电站电力通信网络设计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通信主网现状
        1.1.2 信息网现状
        1.1.3 配电通信网现状
    1.2 本文主要工作
    1.3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2.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结构
        2.1.1 集中式综合自动化系统
        2.1.2 分散式综合自动化系统
        2.1.3 分布集中式集成自动化系统
        2.1.4 集中和分散的综合自动化系统
    2.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功能
        2.2.1 监测
        2.2.2 监控
        2.2.3 远传
        2.2.4 保护
    2.3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硬件配置
        2.3.1 主控室结构
        2.3.2 硬件的配置原则
        2.3.3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微机保护的硬件结构
    2.4 小节
第三章 升级方案设计与实施
    3.1 升级背景
        3.1.1 光缆线路网
        3.1.2 传输设备网
        3.1.3 信息内外网
    3.2 业务分析
        3.2.1 业务需求分析
        3.2.2 业务流量分析
    3.3 升级方案设计
        3.3.1 光缆升级设计
        3.3.2 传输网升级设计
    3.4 投资预测及成效分析
        3.4.1 投资估算
        3.4.2 成效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OTN技术在电力通信网中的运用
    4.1 光传送网(OTN)的优势
        4.1.1 OTN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4.1.2 OTN原理
        4.1.3 OTN的特点
    4.2 OTN设备在鄂尔多斯地区的运用
        4.2.1 OTN技术在电力通信网中的应用前景
        4.2.2 OTN技术在鄂尔多斯地区通信网中的运用
        4.2.3 智能变电站的发展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基于μC/OS-Ⅲ的井下供电智能综合保护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2.1 煤矿低压综合保护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煤矿低压综合保护的发展趋势
    1.3 主要研究工作
    1.4 本章小节
2 基于实时操作系统的保护器系统及硬件规划设计
    2.1 保护器多功能与实时特性分析
        2.1.1 保护器多功能分析
        2.1.2 保护器各功能的实时特性分析
    2.2 基于实时操作系统的保护器软硬件结构
    2.3 保护器系统硬件规划设计
        2.3.1 功能与硬件需求
        2.3.2 保护器硬件结构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μC/OS-Ⅲ的系统软件规划
    3.1 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Ⅲ简介
        3.1.1 μC/OS-Ⅲ内核运行机制
        3.1.2 基于μC/OS-Ⅲ的软件开发过程
    3.2 μC/OS-Ⅲ的移植
        3.2.1 μC/OS-Ⅲ文件结构
        3.2.2 μC/OS-Ⅲ操作系统的移植
        3.2.3 MDK的综保软件工程目录
    3.3 综保功能分析与应用任务划分
    3.4 基于μC/OS-Ⅲ保护器软件结构
    3.5 本章小结
4 应用任务的设计
    4.1 信号采集任务设计
        4.1.1 信号采集方案
        4.1.2 ADC采集模式与通道配置
        4.1.3 ADC模式配置(DMA)
    4.2 数据处理任务设计
    4.3 保护判断类任务设计
        4.3.1 闭锁类保护任务
        4.3.2 漏电类保护任务
        4.3.3 电压类保护任务
        4.3.4 电流类保护任务
    4.4 系统通讯类任务设计
        4.4.1 CAN协议物理层
        4.4.2 CAN协议报文种类及结构
        4.4.3 CAN通信外设配置
        4.4.4 系统通讯类任务流程
    4.5 数据存读任务设计
        4.5.1 数据存读接口电路
        4.5.2 SD卡驱动与配置
        4.5.3 FATFS文件系统移植与配置
        4.5.4 数据存读任务流程
    4.6 时间日期任务设计
        4.6.1 RTC实时时钟配置
        4.6.2 时间日期算法
        4.6.3 时间日期任务流程
    4.7 GUI人机交互任务设计
        4.7.1 控制器与MCU通信接口
        4.7.2 ILI9341显示驱动及相关外设配置
        4.7.3 TSC2046触摸驱动及相关外设配置
        4.7.4 基于STemWin的GUI交互任务设计
        4.7.5 保护器参数设置
    4.8 本章小结
5 μC/OS-Ⅲ系统及任务运行管理设计
    5.1 应用任务要求分析及优先级配置
    5.2 μC/OS-Ⅲ及其系统任务配置设计
        5.2.1 操作系统配置设计
        5.2.2 系统任务配置设计
        5.2.3 系统资源占用及开销
    5.3 任务运行管理设计
        5.3.1 多任务管理机制
        5.3.2 任务间同步
        5.3.3 任务间通信
        5.3.4 资源管理
    5.4 本章小结
6 系统实验与测试
    6.1 实验平台的搭建
    6.2 上位机监控系统设计
    6.3 保护功能测试实验
        6.3.1 闭锁类保护
        6.3.2 漏电类保护
        6.3.3 电压类保护
        6.3.4 电流类保护
    6.4 软件系统性能测试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后续研究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5)基于STM32自供电继电保护装置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
    1.3 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继电保护原理概述及方案设计
    2.1 继电保护原理概述
    2.2 采样频率与算法分析
        2.2.1 采样频率
        2.2.2 滤波算法
        2.2.3 测量算法
    2.3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3.1 硬件方案设计
        2.3.2 软件方案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硬件系统设计
    3.1 核心控制模块设计
        3.1.1 STM32F103VBT6芯片简介
        3.1.2 微处理器模块电路设计
        3.1.3 看门狗电路设计
        3.1.4 储存模块电路设计
        3.1.5 时钟模块电路设计
    3.2 数据采集模块设计
        3.2.1 AD7606-4芯片简介
        3.2.2 AD7606-4外围电路设计
        3.2.3 信号调理电路设计
    3.3 电源模块电路设计
        3.3.1 自供电模块电路设计
        3.3.2 辅助电源电路设计
        3.3.3 锂电池电路设计
        3.3.4 +5V和+3.3V电源设计
    3.4 其他功能电路设计
        3.4.1 开入量电路设计
        3.4.2 开出量电路设计
        3.4.3 电磁脱扣器驱动电路设计
        3.4.4 RS485通信电路设计
        3.4.5 人机交互模块电路设计
        3.4.6 +24V电源监测电路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软件系统设计
    4.1 开发环境介绍
        4.1.1 uC/OS-Ⅱ操作系统介绍
        4.1.2 开发软件KEIL4介绍
    4.2 系统应用程序设计
        4.2.1 系统主程序设计
        4.2.2 A/D采样程序设计
        4.2.3 电流数据校准程序设计
        4.2.4 保护功能程序设计
        4.2.5 电源管理程序设计
        4.2.6 人机交互程序设计
    4.3 通信程序设计
        4.3.1 MODBUS通信协议介绍
        4.3.2 MODBUS通信软件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总体测试与分析
    5.1 实验平台
    5.2 硬件电路测试
        5.2.1 电源电路测试
        5.2.2 MCU复位保护电路测试
        5.2.3 信号调理电路测试
    5.3 软件功能测试
        5.3.1 测量功能测试
        5.3.2 保护功能测试
        5.3.3 应用程序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7)ITER-PPEN电站自动化系统IED设备工程配置和通信网络性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能源问题、核能开发和利用
        1.1.2 Tokamak装置与ITER计划
        1.1.3 PPEN脉冲功率电站项目介绍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IEC61850在变电站自动化的应用
        1.2.2 通信网络时延分析
        1.2.3 通信网络可靠性分析
    1.3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1.3.1 研究内容
        1.3.2 章节安排
第2章 PPEN脉冲功率电站简介
    2.1 PPEN一次回路介绍
        2.1.1 PPEN脉冲功率电站负载特性
        2.1.2 PPEN脉冲功率电站主回路
        2.1.3 PPEN脉冲功率电站一次回路功能介绍
    2.2 PPEN脉冲功率电站自动化系统(SAS)介绍
        2.2.1 PPEN脉冲功率电站自动化总体结构介绍
        2.2.2 400kV/66kV/22kV厂区保护与监控系统介绍
        2.2.3 站控层监控系统介绍
        2.2.4 PPEN脉冲功率电站自动化系统功能介绍
        2.2.5 PPEN脉冲功率电站自动化系统工程建造难点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PPEN变电站IED设备的软硬件结构介绍
    3.1 IED的硬件系统
        3.1.1 中央处理器CPU
        3.1.2 存储器
        3.1.3 数据采集系统
        3.1.4 开关量的输入输出系统
    3.2 IED软件系统
        3.2.1 系统程序
        3.2.2 用户配置程序
        3.2.3 保护与监控程序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IEC 61850的IED信息建模及通信实现
    4.1 IEC 61850标准介绍
        4.1.1 IEC 61850定义的通信接口模型
        4.1.2 IEC 61850定义的信息模型
        4.1.3 IEC 61850定义的通信服务
        4.1.4 IEC 61850规范的变电站配置语言SC L
    4.2 PPEN变电站IED的IEC61850信息模型
    4.3 PPEN变电站自动化系统IEC 61850通信实现
        4.3.1 报告服务
        4.3.2 控制服务
        4.3.3 GOOSE服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PPEN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实时性研究
    5.1 变电站通信网络的数据流分析及建模
        5.1.1 变电站数据流分析
        5.1.2 变电站数据流建模
    5.2 基于Opnet的PPEN通信网络的实时性能仿真
        5.2.1 仿真模型的建立
        5.2.2 仿真环境的设置
        5.2.3 仿真结果及分析
    5.3 变电站通信网络的试验测试
        5.3.1 交换机时延测试
        5.3.2 通信网络的整体性能测试
        5.3.3 试验测试结果与仿真测试结果比较
        5.3.4 改进的PPEN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结构及时延仿真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PPEN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可靠性研究
    6.1 靠性概念及其度量指标
        6.1.1 可靠性概念
        6.1.2 系统可靠性度量指标
    6.2 可靠性计算公式推导
        6.2.1 系统可靠性计算方法比较
        6.2.2 基于Markov-chain的可靠性算法公式推导
    6.3 PPEN变电站通信网络可靠性定量分析
        6.3.1 PPEN变电站通信网络可靠性指标计算
        6.3.2 结果分析
        6.3.3 PPEN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元件重要度分析
    6.4 提高PPEN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可靠性方案分析
        6.4.1 增加冗余的设备或元件
        6.4.2 减少中间环节
        6.4.3 两种改进方案比较
    6.5 本章小节
第7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8)基于STM32F407的微机保护实验装置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微机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及趋势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微机保护实验装置的总体设计
    2.1 微机保护实验平台介绍
    2.2 微机保护装置介绍
        2.2.1 微机保护装置的功能
        2.2.2 微机保护装置的原理
        2.2.3 微机保护装置的要求
    2.3 微机保护装置的总体设计
        2.3.1 传统微机保护系统结构
        2.3.2 数字化变电站微机保护系统结构
        2.3.3 微机保护实验装置的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微机保护实验装置的硬件设计
    3.1 保护CPU插件
        3.1.1 保护CPU最小系统
        3.1.2 RTC时钟电路
        3.1.3 EEPROM存储器电路
        3.1.4 通信接口电路
    3.2 监控CPU与人机交互插件
        3.2.1 监控CPU电路
        3.2.2 按键与LED指示灯
        3.2.3 液晶显示屏
    3.3 电源插件
    3.4 实验RTU装置介绍
        3.4.1 RTU装置原理
        3.4.2 RTU装置功能
    3.5 PCB的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微机保护实验装置的软件设计
    4.1 软件总体结构与功能
    4.2 保护软件主程序
    4.3 采集数据获取程序
        4.3.1 RS-485接口方式
        4.3.2 以太网接口方式
    4.4 保护判定逻辑与故障处理程序
        4.4.1 10kV线路三段式保护原理
        4.4.2 10kV线路保护程序设计
    4.5 监控与人机交互程序
        4.5.1 监控软件主程序设计
        4.5.2 显示屏菜单程序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的测试与分析
    5.1 系统性能要求
    5.2 实验装置测试
        5.2.1 装置上电测试
        5.2.2 装置人机界面运行测试
        5.2.3 装置通信测试
    5.3 实验装置保护功能测试与分析
        5.3.1 10kV单电源三段式电流保护
        5.3.2 110kV线路距离保护
        5.3.3 变压器保护
    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基于虚拟仪器的微机保护实验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继电保护的发展现状
        1.1.1 继电保护概述
        1.1.2 微机继电保护的发展
    1.2 虚拟仪器技术及其发展
    1.3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微机继电保护基础
    2.1 微机继电保护的基本构成
    2.2 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特点
    2.3 微机继电保护设计探讨
    2.4 微机继电保护算法
        2.4.1 算法概述
        2.4.2 正弦函数模型的算法
        2.4.3 傅氏算法
    2.5 数字滤波器
        2.5.1 数字滤波器概述
        2.5.2 数字滤波器分类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微机保护实验系统的硬件设计
    3.1 微机保护实验系统的实现原理与组成
    3.2 数据采集系统的作用与要求
        3.2.1 数据采集系统的作用
        3.2.2 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要求
    3.3 模拟量输入插件
        3.3.1 交流变换器
        3.3.2 模拟低通滤波器
    3.4 数据采集插件
        3.4.1 数据采集卡概述
        3.4.2 数据采集卡的工作方法
        3.4.3 数据采集卡的使用方法
    3.5 开关量输入输出插件
        3.5.1 开关量输入插件
        3.5.2 开关量输出插件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微机保护实验系统的距离保护软件设计
    4.1 LabVIEW 概述
        4.1.1 LabVIEW 的特点
        4.1.2 基于LabVIEW 的虚拟仪器设计方法
    4.2 距离保护原理
    4.3 基于LabVIEW 的距离保护软件设计
        4.3.1 启动模块
        4.3.2 故障类型判别与选相模块
        4.3.3 阻抗继电器模块
        4.3.4 振荡闭锁模块
        4.3.5 其它程序模块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数据采集与人机界面的软件设计
    5.1 基于LabVIEW 的实验平台设计
    5.2 数据采集及数字滤波器的设计
    5.3 微机保护实验系统的用户界面设计
    5.4 实验装置的使用方法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四、微机保护中的VFC型数据采集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数据驱动的交流电力系统保护装置缺陷诊断研究[D]. 陈乾.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
  • [2]继电保护设备状态评价与检修策略研究与应用[D]. 杨畅. 天津工业大学, 2019(01)
  • [3]标准化变电站电力通信网络设计与实施[D]. 王志敏. 内蒙古大学, 2018(02)
  • [4]基于μC/OS-Ⅲ的井下供电智能综合保护器设计[D]. 刘思. 河南理工大学, 2018(01)
  • [5]基于STM32自供电继电保护装置设计[D]. 李金生. 安徽大学, 2018(10)
  • [6]浅谈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改造升级[J]. 张奇功. 陕西煤炭, 2016(02)
  • [7]ITER-PPEN电站自动化系统IED设备工程配置和通信网络性能分析[D]. 郝旭.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6(09)
  • [8]基于STM32F407的微机保护实验装置的设计与实现[D]. 李家伟. 湖南大学, 2016(03)
  • [9]基于虚拟仪器的微机保护实验系统开发[D]. 赵文静. 燕山大学, 2009(07)
  • [10]由两起微机保护装置误动引起对微机保护装置电源的研究和改进[A]. 王纪渝. 2008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 2008

标签:;  ;  ;  ;  ;  

微机保护中的VFC数据采集系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