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 β-二羟乙基砜 (1) 对纤维素纤维进行水洗整理

使用 β-二羟乙基砜 (1) 对纤维素纤维进行水洗整理

一、用β-双羟乙基砜对纤维素纤维的洗可穿整理(1)(论文文献综述)

梁金存[1](2017)在《低温环氧类交联剂的研制与应用》文中指出交联剂在纺织品的功能整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存在的含甲醛交联剂由于含有甲醛而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一定危害,并且大多数交联剂需要在高温条件下才可以起到良好的交联效果。高温对纤维的损伤极大,且损伤不可恢复,整理后样品有非常低的强力保留率。因此,研制低温交联型的交联剂,以节约能源、降低纤维损伤,这将是未来交联剂研究与发展的一种趋势。本课题以环氧氯丙烷和聚丙二醇200、400、1000为原料,研究了两种方法合成环氧类交联剂。第一种是金属钠法合成环氧类交联剂,即金属钠先和聚丙二醇反应生成醇钠,然后醇钠再和环氧氯丙烷发生醚化反应得到环氧类交联剂。此方法操作简单,易于控制,但是反应时间较长。第二种是催化法合成环氧类交联剂,即环氧氯丙烷与聚丙二醇在三氟化硼乙醚的催化下开环,然后在碱性条件下闭环得到环氧类交联剂。此方法不仅反应时间短,而且易控制反应条件。对反应生成的交联剂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进行表征,并以产物的环氧值和产率为主要评价指标,以涂料染色后刷洗牢度为辅助指标,评价其交联性能。通过比较得出最优的合成方法及合成工艺,并对在最优工艺下得到的产物进行应用工艺研究,以期得到低温交联的目标。金属钠法合成环氧类交联剂,原料为聚丙二醇400时,合成工艺低温环氧类交联剂的研制与应用为醇烷比1:3,醚化反应温度50℃,醇钠反应时间5h,醚化反应时间7h。原料为聚丙二醇1000时,合成反应的较优工艺为醇烷比1:3,醚化反应温度50℃,醇钠反应时间4h,醚化反应时间7h。聚丙二醇400合成产物颜色浅,产率高,环氧值高,染色织物刷洗牢度高。第二种方法即催化法合成环氧类交联剂,影响反应的主要因素为醇烷比、开环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次要因素为开环反应时间、闭环反应温度和闭环反应时间。优化工艺为醇烷比1:4,开环反应温度50℃,催化剂用量0.2mL,开环反应时间3h,闭环反应温度50℃,闭环反应时间4h。对三种不同分子量聚丙二醇合成产物比较,得出聚丙二醇400合成产物性能更佳。经红外光谱及核磁分析得出,环氧基已成功接枝到聚醚链上。两种合成方法所得合成产物相比较,催化法合成的交联剂环氧值较高,织物涂料染色后刷洗牢度比金属钠法高出一级,而且解决了金属钠法反应时间长的弊端。所以三氟化硼乙醚催化法具有较好的合成及应用效果。合成交联剂在焙烘温度120℃、交联剂用量4g/L时,应用效果最理想,实现了低温交联的目标。

张维[2](2009)在《柠檬酸与纤维素反应程度的研究》文中提出柠檬酸作为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多元羧酸类无甲醛整理剂,其自身的优势十分明显,价廉、无毒性、不含甲醛,但整理后织物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如泛黄、强力损失严重、回复角不高、耐洗牢度差等。本论文从柠檬酸的化学结构出发,寻求改善其抗皱整理效果的方法。按照多元酸先脱水形成环状酸酐然后交联成酯的机理,柠檬酸作为一个三元酸,只有一半的可能与纤维素交联,这就是其抗皱效果不如四元酸的原因。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应用两种手段改变柠檬酸单一的小分子化学结构,增加其与纤维素进行交联反应的基团,实质就是增加可形成环状酸酐的羧基数量,以提高酯化结合的程度,从而达到改善抗皱整理效果的目的。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运用化学方法改变柠檬酸的三羧基结构,增加新的羧基,使其生成类似于BTCA具有四个羧基的化合物,这样就能够提高与纤维素上羟基的交联程度。这种方法是根据相关化学理论提出的一种探索性研究。其次,在柠檬酸里加入乙二醇和丙三醇,多元醇不再是作为简单的添加剂,而是使其先与柠檬酸进行一定程度的酯化反应,生成具有网状结构的大分子化合物,再配制成整理液对棉织物进行抗皱整理。多元醇的多个羟基可能和多元羧酸的羧基和纤维素大分子上的羟基发生反应,增加交联的平均长度和支化度,从而提高交联网络的弹性,使整理品在使用中能够均匀的承担外力,从而提高织物的强力和柔韧性,而在纤维无定型区引入一定数量的羟基,增加了氢键数量,以弥补因酯化而失去的氢键,从而增加了分子间的作用力。另外,通过柠檬酸与乙二醇的酯化有可能使柠檬酸的羟基发生醚化,从而降低织物的泛黄。通过实验得出如下结论:(1)运用化学改性的方法增加柠檬酸与纤维素的交联程度,效果一般,需在氧化剂的选择以及工艺条件控制上进一步研究;(2)乙二醇与柠檬酸酯化交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摩尔比为1∶2,反应时间0.5h;(3)丙三醇与柠檬酸酯化交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摩尔比为1∶3,反应时间1h;(4)在柠檬酸抗皱整理中,加入的多元醇的羟基数量越多,抗皱整理效果越好;(5)催化剂次磷酸钠在反应中不仅起催化作用而且参与了反应。

董杰,夏建明,钱天一[3](2009)在《牛仔布后整理工艺》文中提出后整理加工是影响牛仔布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本文阐述了牛仔布后整理加工如水洗石磨、生物酶石磨、免烫整理、柔软整理及各类功能整理的应用。

全绍华[4](2008)在《竹纤维织物生态抗皱整理方法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竹原纤维织物因其具有卓越的绿色环保、天然抗菌以及优异的吸湿性等诸多优点,使其从众多新型纤维中脱颖而出,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但是,因竹原纤维织物有易起皱,手感发涩等缺点,而不能充分实现其商业价值,并制约了该类产品的进一步研发和利用。因此,提高竹原纤维织物的抗皱性能,势必会给竹原纤维服装制品创造出一个较大的市场空间。本文对竹原纤维织物的抗皱整理进行了探讨,分别采用了超低甲醛抗皱整理剂LEX和多元羧酸DPH、柠檬酸、乙二醛以及壳聚糖对竹原纤维织物进行抗皱整理,探讨了整理剂用量、焙烘温度、焙烘时间及添加剂种类等工艺参数对竹原纤维织物抗皱效果的影响。通过测试在不同条件下织物的干态、湿态折皱回复角、断裂强力保留率及织物白度等性能指标确定了各整理剂用于竹原纤维织物抗皱整理的优化整理工艺,并对整理后的竹原纤维织物进行了抗皱效果、成本预算、工艺难度及环保等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选取比较适合用于竹原纤维织物抗皱整理的整理方法,并建立了相关因素的回归方程。实验结果表明,经过以上五种整理剂整理后的织物折皱回复角都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善,其中以超低甲醛LEX树脂和多元羧酸DPH尤为突出,干态、湿态折皱回复角分别提高230%、150%左右;经过乙二醛和柠檬酸整理后的织物干态、湿态折皱回复角分别提高190%、120%左右;而经过壳聚糖整理后的织物干态、湿态折皱回复角仅有87.8%、76%。通过整理前后的织物红外光谱图对比发现,整理后的一些基团吸收峰振动加强,而且光谱中还出现了一些共价交联反应中所生成的新的交联基团的吸收峰。此外,通过抗皱效果及生产成本等因素的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采用超低甲醛抗皱整理剂LEX用于竹原纤维织物的抗皱整理可以取得良好的抗皱效果,但是存在少量甲醛释放的问题;采用多元羧酸DPH用于竹原纤维织物的抗皱整理也可以取得较好的抗皱效果,但是考虑其生产成本,不适合工业化生产;采用壳聚糖用于竹原纤维织物的抗皱整理的抗皱效果不明显,且整理后的织物耐洗涤性较差;采用乙二醛和柠檬酸用于竹原纤维织物的抗皱整理不仅可以得到较好的抗皱效果,而且织物的强力损伤较小,能够基本保持织物的原有外观,同时,这两种整理剂易于得到,生产成本低廉,污染小,适合竹原纤维织物无甲醛抗皱整理的工业化生产。辽宁省纺织材料绿色加工技术创新团队辽教发[2006]123号项目资助

郑春玲[5](2005)在《竹原纤维织物的抗皱整理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对竹原纤维织物的抗皱整理进行了探讨,分别采用整理效果较好、工艺条件较成熟的低甲醛改性醚化树脂931-33、FR-E 和多元羧酸1,2,3,4-丁烷四羧酸BTCA、聚马来酸DP60 对竹原纤维织物进行抗皱整理处理,讨论了整理剂用量、催化剂用量、焙烘温度、焙烘时间、柔软剂种类及用量、添加剂种类及用量等工艺参数对竹原纤维织物抗皱整理效果的影响,通过测试在不同整理条件下织物的折皱回复角、断裂强力、白度等性能确定了各整理剂用于竹原纤维织物抗皱整理的优化工艺。并对整理后的竹原纤维织物进行了一些结构和性能的测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红外光谱法研究了这两类抗皱整理剂与竹原纤维织物发生共价交联的动力学参数,简单分析了其抗皱整理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经醚化树脂931-33 和FR-E、多元羧酸BTCA 和DP60 整理后的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均获得了较大的提高,其中,干弹回复角分别提高了143.0°、177.4°、173.7°和137.4°,湿弹回复角分别提高了141.6°、140.3°、144.0°和119.3°。但整理后织物的断裂强度却有较大程度的下降。此外,由整理前后纤维的X-射线衍射图可知:整理前后织物的晶区结构基本没有发生改变。整理前后织物傅立叶红外光谱表明,谱图中一些基团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峰位发生了偏移,吸收峰强度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增强。此外,光谱中还出现了一些共价交联反应中所生成的典型的新基团吸收峰。根据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红外光谱法计算,醚化树脂和多元羧酸这两类抗皱整理剂与竹原纤维的共价交联反应均符合假一级反应,通过红外光谱法测得醚化树脂931-33 和多元羧酸DP60与竹原纤维共价交联反应的反应活化能Ea分别为90.988kJ/mol和99.793kJ/mol,频率因子lnA 分别为20.898 和22.152。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多元羧酸DP60 与竹原纤维共价交联反应的反应活化能Ea 为99.879 kJ/mol,频率因子lnA 为22.478。

上海纺织工学院染整教研组[6](1977)在《用β-双羟乙基砜对纤维素纤维的洗可穿整理(1)》文中研究指明 以改善纤维素纤维防绉性、防缩性、手感风格等为目的的树脂整理,随着消费者要求的不断提高,已发展到了洗可穿、耐久压烫等整理工艺。其中,以 N—羟甲基化合物为主的整理技术的发展已达到惊人的程度。然而,以 N—羟甲基化合物处理的织物,其物理性能尚不能完全满足消费者的要求,还存在着吸氯泛黄,耐洗性不佳等问题。此外,以 N—羟甲基化合物进行树脂整理的另一个大问题是游离甲醛问题。为此,有关部门正努力研究加以解决,一方面是对原有工艺进行改善,同时也大力寻找非甲醛型交链剂。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就交链剂β—双羟乙基砜(简称 BHES)的特性以及其整理加工的

上海纺织工学院染整教研组[7](1977)在《用β-双羟乙基砜对纤维素纤维的洗可穿整理(2)》文中指出 在前一期,介绍了β—双羟乙基砜(BHES),它作为衣料非甲醛树脂整理剂,能赋予织物以优良的洗可穿性能,耐氯性、和持久的耐洗性能。同时,又以棉纤维的整理为对象,对其工业应用方面的基本问题进步作了研究。BHES 的浓度、催化剂碳酸钠的浓度以及焙烘条件对于被处理织物的防绉度,强度,织物变色等的影响已经明确。此外,也涉及到了解决强度下降和变色等问题的方法。本期将介绍涤/棉(65/35)混纺织物用 BHES 作洗可穿整理的研究结果。

二、用β-双羟乙基砜对纤维素纤维的洗可穿整理(1)(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β-双羟乙基砜对纤维素纤维的洗可穿整理(1)(论文提纲范文)

(1)低温环氧类交联剂的研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交联剂的定义及应用
    1.2 交联剂的发展历史
    1.3 交联剂的发展趋势
    1.4 交联剂的种类
        1.4.1 含甲醛类交联剂
        1.4.2 多元羧酸类交联剂
        1.4.3 反应性有机硅类交联剂
        1.4.4 乙烯砜类交联剂
        1.4.5 三丙烯酰胺六氢化均三嗪交联剂(FAP)
        1.4.6 乙二醛交联剂
        1.4.7 水性聚氨酯类交联剂
        1.4.8 三聚氯氰及其衍生物
    1.5 低温固化型交联剂
        1.5.1 金属离子交联剂
        1.5.2 碳化亚胺类交联剂
        1.5.3 氮丙环类交联剂
        1.5.4 环氧类交联剂
    1.6 涂料染色概述
    1.7 本课题研究内容
    1.8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金属钠法合成环氧类交联剂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金属钠法合成环氧类交联剂
        2.3.2 涂料染色方法
    2.4 测试方法
        2.4.1 盐酸丙酮法测试环氧值
        2.4.2 产率计算
        2.4.3 红外光谱
        2.4.4 溶解度测试
        2.4.5 刷洗牢度的测定
        2.4.6 K/S值测定
    2.5 实验结果讨论与分析
        2.5.1 聚丙二醇400与环氧氯丙烷反应合成环氧类交联剂
        2.5.2 聚丙二醇1000与环氧氯丙烷反应合成环氧交联剂
    2.6 聚丙二醇400和1000合成产物结构表征和性能比较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三氟化硼乙醚催化合成环氧类交联剂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三氟化硼乙醚催化合成环氧类交联剂
        3.3.2 涂料染色方法
    3.4 测试方法
        3.4.1 盐酸丙酮法测试环氧值
        3.4.2 产率计算
        3.4.3 红外光谱测试
        3.4.4 溶解度测试
        3.4.5 刷洗牢度的测定
        3.4.6 K/S值测定
    3.5 实验结果讨论与分析
        3.5.1 聚丙二醇400与环氧氯丙烷反应合成环氧类交联剂
        3.5.2 聚丙二醇分子量对交联剂合成及应用效果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两种合成交联剂的比较及应用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药品
        4.2.3 实验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涂料染色工艺处方
        4.3.2 工艺流程
    4.4 测试方法
        4.4.1 K/S值测定
        4.4.2 刷洗牢度的测定
    4.5 结果与讨论
        4.5.1 两种合成产物的性能及应用效果比较
        4.5.2 交联剂应用性能研究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2)柠檬酸与纤维素反应程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棉纤维的结构及折皱形成机理
    1.3 织物抗皱机理
    1.4 抗皱整理的发展及无甲醛整理剂的出现
        1.4.1 抗皱整理的发展阶段
        1.4.2 无甲醛整理剂的研究概况
    1.5 多元羧酸类无甲醛整理剂的研究概况
        1.5.1 多元羧酸与纤维素的交联机理
        1.5.2 多元羧酸的种类及选择
    1.6 柠檬酸抗皱机理及存在问题
    1.7 目前改善柠檬酸抗皱效果的方法
    1.8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1.8.1 课题研究目标
        1.8.2 课题主要内容
第2章 整理后织物的性能变化
    2.1 强力变化
        2.1.1 影响织物强力的因素
        2.1.2 交联引起的强力变化
        2.1.3 酸性水解引起的强力变化
        2.1.4 两种强力的区分
    2.2 织物泛黄现象
    2.3 耐洗牢度的变化
    2.4 其他性能的变化
        2.4.1 吸湿性的变化
        2.4.2 沾污性的变化
        2.4.3 对染色性能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整理工艺与织物结构对整理效果的影响
    3.1 整理工艺对抗皱效果的影响
        3.1.1 柠檬酸浓度
        3.1.2 焙烘温度和时间
        3.1.3 催化剂
        3.1.4 添加剂
        3.1.5 润湿剂
        3.1.6 工艺操作
    3.2 织物结构对抗皱效果的影响
        3.2.1 纱线捻度
        3.2.2 纱线细度
        3.2.3 织物紧度
        3.2.4 织物组织
        3.2.5 抗皱整理对织物坯布的要求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实验部分
    4.1 织物
    4.2 主要化学品
    4.3 实验设备
    4.4 其他仪器
    4.5 织物整理工艺
    4.6 实验流程
    4.7 柠檬酸改性的方法
    4.8 测试内容及方法
        4.8.1 织物白度
        4.8.2 折皱回复角
        4.8.3 断裂强力
第5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
    5.1 整理工艺的确定
        5.1.1 初选工艺条件
        5.1.2 浸轧温度的确定
        5.1.3 焙烘温度的确定
        5.1.4 选定整理工艺
    5.2 柠檬酸化学改性
        5.2.1 合成的理论基础
        5.2.2 合成实验步骤
        5.2.3 整理检验与结果分析
    5.3 柠檬酸与乙二醇最佳合成工艺的确定
        5.3.1 实验方案
        5.3.2 确定乙二醇与柠檬酸摩尔比为 1 ∶ 3的最佳合成时间
        5.3.3 确定乙二醇与柠檬酸摩尔比为1∶2 的最佳合成时间
        5.3.4 确定乙二醇与柠檬酸摩尔比为1∶1 的最佳合成时间
        5.3.5 比较三个摩尔比最佳配方的整理效果
    5.4 柠檬酸与丙三醇最佳合成工艺的确定
        5.4.1 可进行织物整理的合成工艺的确定
        5.4.2 确定丙三醇与柠檬酸摩尔比为 1 ∶ 1的最佳合成时间
        5.4.3 确定丙三醇与柠檬酸摩尔比为1∶2 的最佳合成时间
        5.4.4 确定丙三醇与柠檬酸摩尔比为1∶3 的最佳合成时间
        5.4.5 比较三个摩尔比最佳配方的整理效果
    5.5 两种多元醇最佳工艺整理效果的比较
    5.6 对工作液中催化剂所起作用的一些探讨
        5.6.1 催化机理
        5.6.2 催化剂对织物白度的影响
        5.6.3 实验目的
        5.6.4 实验方案
        5.6.5 实验内容
        5.6.6 实验结果与分析
    5.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3)牛仔布后整理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1 传统的石磨整理
2 生物酶石磨 (酶洗) 整理
    2.1 生物酶石磨整理 (酶洗) 原理
    2.2 生物酶石磨整理特点
    2.3 石磨生物酶的种类
    2.4 工艺实例
        2.4.1 工艺条件
        2.4.2 注意事项
3 免烫整理
4 砂洗
5 柔软整理
    5.1 机械柔软整理
    5.2 化学柔软整理
6 功能整理
    6.1 拒水拒油整理
    6.2 阻燃整理
    6.3 抗紫外线整理
7 牛仔布健康功能整理
    7.1 Amino整理
    7.2 V.Up整理
    7.3 保湿整理
    7.4 芦荟、甲壳素机能性加工整理
    7.5 丝蛋白整理
    7.6 调温功能整理
    7.7 负离子功能整理

(4)竹纤维织物生态抗皱整理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竹纤维的种类及加工
        1.1.1 竹材的种类
        1.1.2 竹纤维的种类及加工方法
    1.2 竹原纤维的结构与组成
        1.2.1 竹原纤维的形态结构
        1.2.2 竹原纤维的超分子结构
        1.2.3 竹原纤维的长度和细度
        1.2.4 竹原纤维的化学成分
    1.3 竹原纤维的性能
        1.3.1 天然绿色环保性
        1.3.2 天然抗菌性
        1.3.3 抗紫外功能
        1.3.4 优异的吸湿性和透气性
        1.3.5 竹原纤维的拉伸曲线特征
    1.4 竹纤维产品的开发和研究
    1.5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创新点
        1.5.1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5.2 本课题的创新点
第二章 抗皱整理机理
    2.1 织物的折皱与抗皱
    2.2 织物的抗皱整理方法
    2.3 抗皱整理剂种类
        2.3.1 N-羟甲基类整理剂
        2.3.2 多元酸类整理剂
        2.3.3 二醛类整理剂
        2.3.4 缩醛类整理剂
        2.3.5 环氧类整理剂
        2.3.6 含硫类整理剂
        2.3.7 反应性有机硅整理剂
        2.3.8 其他抗皱整理剂
        2.3.8.1 丝素整理剂
        2.3.8.2 甲壳素和壳聚糖
        2.3.8.3 淀粉改性物
    2.4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第三章 超低甲醛树脂整理剂对竹原纤维织物的抗皱整理
    3.1 反应机理
    3.2 实验材料及药品
    3.3 整理工艺流程
    3.4 指标测试方法
        3.4.1 折皱回复角的测定
        3.4.2 断裂强度测试
        3.4.3 试样甲醛残留量的测定
        3.4.4 白度的测定
    3.5 实验结果与讨论
        3.5.1 正交实验
        3.5.2 单因素分析
        3.5.2.1 整理剂 LEX 浓度的影响
        3.5.2.2 催化剂 MgCl_2.6H_2O 浓度的影响
        3.5.2.3 焙烘温度的影响
        3.5.2.4 焙烘时间的影响
    3.6 超低甲醛树脂最优工艺的确定
    3.7 超低甲醛树脂对竹原纤维织物抗皱整理效果分析
        3.7.1 织物抗皱性能效果和甲醛释放量
        3.7.2 耐洗涤性能测试
    3.8 红外光谱图分析
    3.9 本章结论
第四章 乙二醛对竹原纤维织物的抗皱整理
    4.1 反应机理
    4.2 实验材料及药品
    4.3 整理工艺流程
    4.4 指标测试
    4.5 实验结果与讨论
        4.5.1 正交实验
        4.5.2 单因素分析
        4.5.2.1 不同共反应剂的单因素分析
        4.5.2.2 乙二醛浓度的单因素分析
        4.5.2.3 添加剂乙二醇浓度的单因素分析
        4.5.2.4 焙烘时间的单因素分析
        4.5.2.5 焙烘温度的单因素分析
    4.6 最优工艺确定及抗皱效果分析
        4.6.1 乙二醛用于竹原纤维织物的抗皱整理的最优工艺
        4.6.2 织物耐洗涤性能测试
    4.7 红外光谱分析
    4.8 结论
第五章 多元羧酸 DPH 对竹原纤维织物的抗皱整理
    5.1 反应机理
    5.2 实验材料及药品
    5.3 整理工艺流程
    5.4 指标测试
    5.5 实验结果与讨论
        5.5.1 正交实验
        5.5.2 单因素分析
        5.5.2.1 DPH 浓度单因素分析
        5.5.2.2 次亚磷酸钠浓度单因素分析
        5.5.2.3 焙烘时间单因素分析
        5.5.2.4 焙烘温度单因素分析
    5.6 最优工艺确定及抗皱效果分析
        5.6.1 多元羧酸整理剂 DPH 用于竹原纤维织物的抗皱整理的最优工艺
        5.6.2 耐洗涤性能测试
    5.7 红外光谱分析
    5.8 结论
第六章 柠檬酸对竹原纤维织物的抗皱整理
    6.1 反应机理
    6.2 实验材料及药品
    6.3 整理工艺流程
    6.4 指标测试
    6.5 实验结果与讨论
        6.5.1 正交实验
        6.5.2 单因素分析
        6.5.2.1 柠檬酸浓度的单因素分析
        6.5.2.2 焙烘温度的单因素分析
        6.5.2.3 次亚磷酸钠用量的单因素分析
        6.5.2.4 三乙醇胺用量的单因素分析
    6.6 最优工艺确定及抗皱效果分析
        6.6.1 柠檬酸对竹原纤维织物的抗皱整理的最优工艺
        6.6.2 织物耐洗涤性能测试
    6.7 红外光谱分析
    6.8 结论
第七章 壳聚糖对竹原纤维织物的抗皱整理研究
    7.1 反应机理
    7.2 实验材料及药品
    7.3 整理工艺流程
    7.4 指标测试
    7.5 实验结果与讨论
        7.5.1 均匀实验
        7.5.2 单因素分析
        7.5.2.1 壳聚糖浓度单因素分析
        7.5.2.2 柔软剂 FK-220C 单因素分析
        7.5.2.3 焙烘温度单因素分析
        7.5.2.4 焙烘时间单因素分析
    7.6 最优工艺确定及抗皱效果分析
        7.6.1 壳聚糖对竹原纤维织物的抗皱整理的最优工艺
        7.6.2 织物耐洗涤性能测试
    7.7 红外光谱分析
    7.8 结论
第八章 抗皱整理方法对比分析及乙二醛法数学模型建立
    8.1 实验效果对比分析
    8.2 其它因素对比
    8.3 乙二醛法工艺因素的三元多项式回归模型
第九章 全文结论
    9.1 关于超低甲醛 LEX 树脂用于竹原纤维织物的抗皱整理
    9.2 关于乙二醛用于竹原纤维织物的抗皱整理
    9.3 关于多元羧酸 DPH 用于竹原纤维织物的抗皱整理
    9.4 关于柠檬酸用于竹原纤维织物的抗皱整理
    9.5 关于壳聚糖用于竹原纤维织物的抗皱整理
    9.6 关于各种整理方法的对比分析及经验回归方程的建立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5)竹原纤维织物的抗皱整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前言
    1.1 竹纤维的生产
    1.2 竹纤维的研究现状
    1.3 竹纤维产品的开发与研究
    1.4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第2章 抗皱整理机理
    2.1 N-羟甲基酰胺类整理剂
    2.2 多元羧酸整理剂
    2.3 水溶性聚氨酯
    2.4 二醛类整理剂
    2.5 环氧树脂整理剂
    2.6 反应性有机硅整理剂
    2.7 其他抗皱整理剂
第3章 改性醚化树脂对竹原纤维的抗皱整理研究
    3.1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3.2 免烫树脂931-33 对竹原纤维的抗皱整理
    3.3 免烫树脂 FR-E 对竹原纤维的抗皱整理
第4章 多元羧酸对竹原纤维的抗皱整理研究
    4.1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4.2 聚马来酸(PMA)DP60 对竹原纤维的抗皱整理
    4.3 1,2,3,4-丁烷四羧酸 BTCA 对竹原纤维的抗皱整理
第5章 添加剂在竹原纤维织物抗皱整理中的应用
    5.1 添加剂在931-33 对竹原纤维进行抗皱整理中的应用
    5.2 添加剂在 FR-E 对竹原纤维进行抗皱整理中的应用
    5.3 添加剂在 DP60 对竹原纤维进行抗皱整理中的应用
    5.4 添加剂在 BTCA 对竹原纤维进行抗皱整理中的应用
    5.5 测试分析
第6章 高压液相色谱〔HPLC)法研究聚马来酸(PMA)与竹原纤维织物交联反应的动力学
    6.1 实验部分
    6.2 HPLC 测试原理
    6.3 实验结果与分析
    6.4 结论
第7章 傅立叶红外光谱法研究竹原纤维织物与多元羧酸和醚化树脂的交联反应
    7.1 材料与方法
    7.2 结果与讨论
    7.3 结论
第8章 结论
    8.1 四种抗皱整理剂对竹原纤维进行抗皱整理的优化工艺参数
    8.2 四种抗皱整理剂对竹原纤维进行抗皱整理的效果比较
    8.3 竹原纤维抗皱整理前后的性能比较
    8.4 竹原纤维抗皱整理的动力学研究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详细摘要

四、用β-双羟乙基砜对纤维素纤维的洗可穿整理(1)(论文参考文献)

  • [1]低温环氧类交联剂的研制与应用[D]. 梁金存. 东华大学, 2017(05)
  • [2]柠檬酸与纤维素反应程度的研究[D]. 张维. 河北科技大学, 2009(S2)
  • [3]牛仔布后整理工艺[J]. 董杰,夏建明,钱天一.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1)
  • [4]竹纤维织物生态抗皱整理方法的研究[D]. 全绍华. 大连工业大学, 2008(06)
  • [5]竹原纤维织物的抗皱整理研究[D]. 郑春玲. 苏州大学, 2005(04)
  • [6]用β-双羟乙基砜对纤维素纤维的洗可穿整理(1)[J]. 上海纺织工学院染整教研组. 国外纺织技术, 1977(02)
  • [7]用β-双羟乙基砜对纤维素纤维的洗可穿整理(2)[J]. 上海纺织工学院染整教研组. 国外纺织技术, 1977(02)

标签:;  ;  ;  ;  ;  

使用 β-二羟乙基砜 (1) 对纤维素纤维进行水洗整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