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申请爱尔兰大学 - 爱尔兰留学第一部分

如何申请爱尔兰大学 - 爱尔兰留学第一部分

一、如何申请爱尔兰大学——留学爱尔兰连载之一(论文文献综述)

赵晓霞[1](2021)在《申请季来了 这些留学新规应该知道》文中指出2021年申请季来了,对拟赴海外留学的中国学子来说,了解各国的留学政策是完成留学申请的首要一步。就此,本版对目前一些留学目的国发布的留学新规进行了梳理——留学德国在德国的中国留学生在数量上连续数年位居国际学生榜首,是德国最大的留学生群体。据统计,每8位

蔡莎莎,郑慧[2](2021)在《爱尔兰高等教育国际化策略与启示》文中认为爱尔兰在国家和高校两个层面多项举措齐头并进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爱尔兰政府积极参加国际交流项目,持续出台教育国际化政策,运作海外宣传项目,设立各类奖学金,完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制度,提供具有竞争力的签证与移民制度,外语战略奠定语言基础;爱尔兰科克大学致力于以丰富的项目选择加强招生力度,通过各类宣传提高学校的品牌知名度,设立招揽优秀人才的奖学金制度,鼓励师生出境流动和合作研究扩大学术参与度,以周全细致的服务保证交流的顺畅度。爱尔兰高等教育国际化策略对推动我国高校优化国际化政策措施、搭建更广阔的交流合作平台、完善国际交流服务、提升国际化水平,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张影[3](2020)在《在云端,消除教育的距离》文中认为2020年,这个特殊的年份,让不少人在踏上留学路前无比踌躇,也让很多留学生的海外深造之旅饱受阻隔。但脚步的停止不意味着思维的停止,即便尚未迈出家门,也可以做好准备打点行囊,静待一个出发的机会。《留学》杂志针对读者和观众的需求,推出了《留学》直播课系列专题,邀请各国官方及高校代表解读最新留学政策,分析录取趋势和专业前景,力争为大家呈现最真实详尽的信息,为留学之路增添助力。本篇节选精华问答以飨读者。

LEE W00NG[4](2020)在《20世纪上半期韩国的中国现代化文学批评史研究》文中指出日据时期韩国文坛和社会对外国文化的吸收主要侧重于通过日本输入西方文学和文物。在如此之情况之下,部分韩国文人将中国文学作为外国文学,即世界文学的一个构成部分进行了积极的吸收,并试图以此来推动韩国近代文学的发展。20世纪上半期韩国的中国现代文学译介与批评之目的在于,以中国现代文学作为借鉴,来建构韩国近代文学,同时建立反帝反封建的近代民主社会。近代转换期的中国现代文学肩负着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以文学革命和五四新文化运动为起点,以文学革命、革命文学、抗战文学为中心展开。包含日据时期(1910年-1945年)和解放时期(1945年-1948年)的20世纪上半期韩国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同样也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民族使命,以近代化和解放独立国家为目标指向,经历了胎动期、发展期、深化及停滞期和复兴期的发展过程。本论文分析该时期在韩国发表的196篇批评,进行解释。胎动期为1920年代前半期,在该时期,韩国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正式开始。梁建植、李允宰、李东谷、梁明等在该时期开始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译介与批评。梁建植在1920年11月号至次年2月号《开辟》上翻译发表了日本研究者青木正儿的<以胡适氏为中心的中国之文学革命>,此文是20世纪上半期韩国之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最早一文。之后,梁建植继续发表有关中国现代文学的译文及他所写的批评,十分积极地翻译了戏曲、诗歌、小说等作品。1920年代初在北京大学历史系留学的李允宰在留学期间发表了有关中国社会、政治形势的政论以及介绍中国罗马字运动的文章,并翻译发表了胡适的<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李东谷强调借鉴中国新文学建构运动中的思想改革与文学改革,以之作为他山之石。梁明参考胡适的新文学建构理论,则主张通过韩文的语文改革开展新文学建构。以文学革命和思想革命为中心的胎动期批评主要在1920年至1924年之间展开,以翻译日人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和中国本土文学革命的评论开始。其目的在于打倒封建旧思想和旧制度,从而建设近代社会、建构近代文学。该时期韩国批评家们特别关注胡适的文学革命理论与主张,翻译了胡适的<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和<谈新诗>,另外,多数当时的戏剧、诗歌、小说等被翻译。该时期发表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有20余篇,《每日申报》上连载的梁建植译<人形之家>(中文名为《玩偶之家》)以《娜拉((?))》(永昌书馆,1922)之名出版,李相寿译《人形之家》(汉城图书,1922)也出版。发展期为1920年代后半期至1930年代前半期,该时期留学过中国大学的批评家们非常活泼地展开了中国现代文学批评。他们从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等多样的批评观点上展开了中国现代文学批评。该时期主要批评家有柳基石、丁来东、金光洲、李陆史、金台俊等。柳基石以1925年2月在《基督新报》上发表<墨子与基督>为始,发表了许多无政府主义观点的文艺观,并在韩国最早翻译了鲁迅的<狂人日记>。丁来东和李陆史正式开启了对鲁迅文学的相当深度的批评,金光洲发表了以中国现代戏剧和电影为中心的批评。如此,20世纪上半期中发展期成为韩国中国现代文学批评最活泼的时期,该时期发表的中国文学批评数量达到100多余篇,另外,开辟社还出版了《中国短篇小说集》(1929)。深化及停滞期为1930年代至1945年解放之间。该时期,京城帝国大学中文系毕业生们开展了社会主义倾向的批评。然后1937年7月中日战争爆发以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相当萎缩了。金台俊从1930年代前半期开始进行社会主义观点的批评,接着他裵澔、李明善等京城帝国大学中文系出身的批评家以大学为中心开展了讲台上的中国文学批评。从1930年代至1945年解放以前,他们发表的社会主义倾向的批评共计30余篇,而从中日战争爆发至解放之间发表的不分观点的所有中国现代文学批评仅有30余篇。复兴期为1945年8月解放至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之间。解放之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再次迎来复兴时期,在此短暂的5年之间韩国文坛共发表了 42篇有关中国现代文学的批评。除了在前阶段开始继续活跃的丁来东、金台俊、李明善等之外,尹永春开展了活跃的批评活动。该时期,李明善的《中国现代短篇小说选集》(宣文社,1946)、《鲁迅杂感文选集》(未出版,1949),金光洲·李容珪共译的《鲁迅短篇小说集》(1·2辑)(首尔出版社,1946),尹永春的《现代中国诗选》(青年社,1947),《现代中国文学史》(鸡林社,1949)等诸多有关中国现代文学的着作也纷纷出版。对以梁建植为中心的第一代批评家的192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译介与批评,学界从“翻译、翻案与近代文体的实验”,“经过日本的同时代性中国现代文学译介”,“殖民地知识分子悲伤的现实和理想主义的世界创造”以及“韩国近代中国翻译文学史的奠基”等方面高度评价了其积极意义。与梁建植同时期,李允宰、李东谷、梁明等批评家为建构近代思想以及近代社会体制,非常关注中国的思想革命和社会变革、新文化运动,并将其介绍到韩国社会及文坛。在他们之后,1930年代以来,曾在中国留学并接受学术训练的丁来东、李陆史、金光洲、金台俊等批评家们正式开始了学术性、系统性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他们的批评并不仅仅局限于日本研究者们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成果,他们深刻思考祖国的解放和新国家的建设,并以此为视角来看待中国现代文学。之后,在解放时期尹永春也是同样为了新国家的建设从基督教的视角对中国现代文学进行了批评。包含日据时期和解放时期的20世纪上半期韩国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肩负着反帝反封建之历史使命的近代转换期,推动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的文学实践的通道:以建设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社会和建构近代文学为目的的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在中国新文化运动中展开,韩国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家们通过译介和批评中国新文学运动来追求韩国社会的思想革命和近代文学建构;第二、通过文学批评知识分子对殖民地现实的愤怒和内在抵抗的表达:虽然在日本帝国主义强迫之下韩国的知识分子不能公开反对或抵抗日帝,但他们通过批评半殖民地情况下的中国现代文学,迂回地表露出对帝国主义的抵抗和批判精神;第三、通过小说和戏曲来追求以平民文学为中心的近代指向和近代文学建构:从封建时代传统文学的贵族文学脱皮,关注以俗文学、民间文学为中心的平民文学。虽然日人研究者们关注以小说和戏曲为中心的中国平民文学,但他们注重元曲、明清小说等古典文学。梁建植以来韩国的批评家们继续关注以小说、戏曲和新诗等平民文学为主的中国现代文学;第四、对近代文体的实验及对语文改革的影响:韩国的言文一致运动比中国的白话文运动开始得更早,但中国的文学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近代韩语语文规范化的确立。1917年发表的李光洙的《无情》已相当达成言文一致,但到1940年代横写、韩文专用等问题还没完成。韩国批评家们借鉴中国罗马字制定运动,想推动韩语语文改革;第五、在文学的想象空间再现的理想乡的精神世界与新国家建设的理想和实践:韩国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家们在批评空间展现出他们对祖国解放和独立的理想以及建设新国家的理想。他们从民族主义、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基督教信仰等自己的批评观点,通过中国现代文学译介与批评,展现出建设新国家的理想;第六、对正义和博爱的追求以及爱国精神的表达等:韩国的批评家们通过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批评展现出真正的爱国精神。他们基于人的尊严和自由,超越狭隘和歪曲的爱国主义,追求正义和博爱的终极价值。抗日运动期间独立运动家们展现的精神不仅仅局限于反日,反而他们主张了弱小民族的联合来共同推动反战、反帝国主义以及恢复世界正义和维护东亚和平。包含日据时期和解放时期的20世纪上半期韩国文坛及社会中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是指向解放、独立国家建设和近代民主社会建设的文学实践。其核心的文学精神是‘抵抗与批判’,通过抵抗与批判来追求的终极价值是正义与博爱的恢复。20世纪上半期韩国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指向对殖民统治的间接抵抗和近代文学及近代社会建设,也包含着祖国解放以及新国家建设的理想。日据时期和解放时期的韩国批评家们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之意味并不局限于单纯的文艺批评。20世纪上半期韩国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与批评是知识分子应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文学实践。该文学实践的基本精神是对社会不义和压抑人的尊严的‘抵抗与批判’,并且对歪曲的现实之抵抗与批判追求的终极指向是‘正义和博爱的实现’,即人本身的尊严价值。

刘薇禛平[5](2020)在《《留学》系列直播爱尔兰专题(三):留学爱尔兰:毕业可拿工签的福利国家》文中认为2020年5月27日,由《留学》杂志主办的《留学》云直播爱尔兰专题第三期圆满结束。本次直播主题为"留学爱尔兰,毕业可拿工签的福利国家"。活动邀请到了爱尔兰教育推广署负责人杨杰、都柏林城市大学中国区总代表王晓侠、沃特福德理工学院中国办校方代表郭庆芳、都柏林圣三一大学中国区负责人翟远洋作为直播嘉宾。在直播过程中,各位嘉宾为大家提供了关于爱尔兰疫情防控形势、疫情期间签证政策、高校开学时间等一手信息。并就爱尔兰对留学生具体的工签政策、各大学对学生找工作的帮扶政策、能轻松拿到"永居"签证的特殊留学专业等问题作出了详细的介绍。嘉宾们也与观众进行了密切的现场互动,回答了大家提出的一系列疑问。

汝元昕[6](2020)在《《留学》系列直播爱尔兰专题(二):挖掘“绿岛”宝藏专业:商科、计算机、医学、游戏开发》文中研究表明2020年5月20日,由光明日报《留学》杂志主办的《留学》云直播爱尔兰专题第二期圆满结束。本次直播主题为"挖掘‘绿岛’宝藏专业:商科、计算机、医学、游戏开发……"活动邀请到了爱尔兰教育推广署负责人杨杰、爱尔兰国立科克大学中国代表处主任张蓓、爱尔兰卡洛理工学院中国办公室负责人宿铮、都柏林国际预科学院国际部招生主任Ray Halpin、都柏林国际预科学院校方代表吕丹丹、爱尔兰都柏林商学院中国区负责人娄峰作为直播嘉宾。在直播过程中,各位嘉宾为大家提供了关于爱尔兰疫情防控措施、高校开学时间等一手信息,介绍了计算机、航空、金融与会计、ACCA、游戏开发、酿酒等特色专业,并且分享了在爱尔兰留学的独特体验与难忘故事。嘉宾们也与观众进行了密切的现场互动,开展了热烈谈论,回答了大家提出的一系列疑问。

胡亚冰[7](2020)在《《万国公报》的美国报道研究》文中认为林乐知主办的《万国公报》中有大量世界各国时事报道,在这些时事报道中,“大美栏目”下有关美国的报道,内容丰富、数量庞大且连续性较好,这些报道是传播美国信息,塑造美国形象的一个重要载体。时事报道一般语言简练、体裁短小,彼此间的连贯性较差,依靠单个报道本身难以形成有效研究。通过量化的手段,将“美国报道”根据类别进行归纳,将归类后的报道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实现对美国政局变化、经济发展、科技应用等情况的系统认识。“国内政治”类报道为读者提供了总统选举制的详细情况,这类报道还反映出了美国对印第安人采取的剿抚政策。有关经济的报道展现出了美国财政由衰转盛的变化,以及美国出口贸易日益茂盛的景象。“科技”类报道为我们揭示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在工业化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美国报道”内还有许多各国交往的新闻,占比重较多的是对华、对英以及对俄的报道。与中相关的新闻报道,对中美之间的华工问题、留学问题都有反映。结合国际背景,还能够发现中美关系对美国报道内容变化有一定的影响。美国报道中有关对英外交和对俄外交的新闻,反映出美国对两者截然不同的态度,简言之,美国将英视为超越的榜样,将俄看作需要防范的对象,这种报道倾向,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外交态度。美国报道还致力于推翻中国原有自视甚高的认知,再潜移默化地将美国民主文明的大国形象传输给受众。美国在报道中用中国社会的落后来衬托美国社会的进步,促使中国读者对自身国家状况进行审视。近代的中国社会正值巨大变革时期,美国民主的政治、发达的经济、先进的科技无一不引起中国的兴趣。这些西方价值观念的输入,促使近代中国变法维新思想逐渐萌芽,中国社会风俗日益变迁,工商业日渐发展。总之,本文以《万国公报》中“大美国事”栏目下的报道作为研究对象,可以展现出美国社会的变迁,构建出一个传教士们想让当时中国人了解的一个美国形象。这一形象或许不够客观,却是读者了解美国、学习美国的一个重要渠道。

张影[8](2020)在《《留学》系列直播 爱尔兰专题(一):疫情之下,如何择校并高效备考?》文中研究表明2020年5月13日,由光明日报《留学》杂志主办的《留学》云直播爱尔兰专题第一期,主题为"留学前准备:疫情之下,如何择校并高效备考"圆满结束,本次直播邀请到了爱尔兰教育推广署负责人及三所爱尔兰大学的官方代表作为直播嘉宾。

王陆宁[9](2020)在《从中国大陆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看PSE课程的有效性 ——以英国女王大学为例》文中认为受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影响,为抢占留学市场份额,英国高等院校广泛采用PSE课程(Pre-sessional English Course)以吸引更多语言能力未达到标准入学要求的国际学生,故充分了解PSE课程的发展脉络和运行模式探究PSE课程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通过中国大陆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调查和比较研究。本研究以英国女王大学(Queen’s University Belfast)PSE课程为研究案例,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历时两年对230名中国大陆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筛选出参加PSE课程学生问卷119份,未参加PSE课程学生问卷111份。结合Deardorff过程发展模型并使用SPSS24对有效问卷进行归纳分析,了解到两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其五个维度上的差异;其次,基于Astin I-E-O概念框架原理,本研究建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用于挖掘可能会影响中国大陆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其他因素。最后,基于研究,尝试对PSE课程的有效性做出判断。通过文献梳理和观察发现:从最初的四校联盟到BALEAP的成立,英国PSE课程发展已近半个世纪,并衍生出独立的课程体系即EAP课程;英国女王大学PSE课程具有本地化性质并呈现出灵活性与开放性的特点。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1)参加与未参加PSE课程的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差异性较为显着,但均处于较低水平,提升空间较大。(2)两类学生在跨文化知识维度上的差异性非常显着:参加PSE课程的学生在跨文化知识层面上有明显的优势,但跨文化态度、跨文化技能和跨文化内在收获维度上的差异性较低,在跨文化外在收获上无显着性差异。通过因子分析发现:PSE课程对中国大陆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其五个维度有显着影响。同时发现海外经历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知识上有较为显着的影响。本科教育背景对跨文化态度有极强的影响;父亲教育程度对学生的跨文化内在收获有显着影响。基于分析数据并结合PSE课程的发展综述,本研究发现PSE课程对中国大陆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一定程度上的提升;PSE课程在帮助中国大陆留学生从本国到他国文化与环境的过渡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在提升学生语言能力、学术素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刘薇禛平[10](2018)在《2018年奖学金大盘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8年的留学业态如何?行业报告里的案例和数据,往往最有话语权。近年来,随着留学热潮的兴起,欧洲各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以其发达的工商科技、优质的教学质量、低廉的留学成本逐渐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热门留学地区,吸引着众多学子前往求学。而面对纷至沓来的海外留学生,为了吸引并留住顶尖人才,促进多边交流以及鼓励学术科研,这些国家也纷纷抛出利好条件,在创造出优越教研环境的同时,为留学生们提供了一系列丰富的奖学金政策。

二、如何申请爱尔兰大学——留学爱尔兰连载之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申请爱尔兰大学——留学爱尔兰连载之一(论文提纲范文)

(1)申请季来了 这些留学新规应该知道(论文提纲范文)

留学德国
留学英国
留学爱尔兰
留学法国

(2)爱尔兰高等教育国际化策略与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爱尔兰国家层面的国际教育战略
    1.欧盟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的推动
    2.多个国际化政策的出台
    3.运作海外宣传项目
    4.各类奖学金吸引优秀人才赴爱
    5.完善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
    6.具有竞争力的签证与移民制度
    7.外语战略为高校国际化打下语言基础
二、爱尔兰科克大学的国际化策略与管理
    1.丰富多样的对外招生项目选择
    2. 具有吸引力的国际招生宣传
    3.招揽优秀人才的奖学金制度
    4.师生皆宜的留学项目和详尽细致的指引
三、启示
    1.从政策上为高校国际化设立目标、营造氛围、创造条件、提供支持
    2.执行过程中各项工作同步发力,协力支撑与推进国际化进程
    3.提高外籍学生入学门槛,鼓励境内师生多出境流动,在保持与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同时,营造多元文化的国际校园
    4.开拓线上高校国际化项目,可以让学习方式和时间安排更灵活,符合个性学习的需求,为终身教育学习提供了有力保障
    5.主动引领,开发“外向型”国际化,输出我国教育产品以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

(3)在云端,消除教育的距离(论文提纲范文)

《留学》系列直播(一):培训课程变线上,应该注意哪些“坑”?
《留学》系列直播(二):海外疫情愈发严重,在申学生应何去何从?
《留学》系列直播(三):游学及线下背景提升项目受阻如何提升升学软实力?
《留学》系列直播(四):托福标化考试取消,学生应该怎么办?
《留学》系列直播(五):语言考试取消,国际课程项目受阻,准留学生出路何在?
《留学》系列直播爱尔兰特辑(一):疫情之下,如何择校并高效备考?
《留学》系列直播爱尔兰特辑(二):挖掘“绿岛”宝藏专业:商科、计算机、医学、游戏开发
《留学》系列直播爱尔兰特辑(三):留学爱尔兰:毕业可拿工签的福利国家
《留学》系列直播父亲节特辑:中美关系牵动教育交流特殊时刻的学业解决方案
《留学》系列直播新西兰特辑:高考后留学,来新西兰开启全新旅程
《留学》系列直播加拿大特辑:留学加拿大:打开“老牌”留学国的“新大门”

(4)20世纪上半期韩国的中国现代化文学批评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研究方法
        (1) 研究现状
        (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展开
    第一节 接受中国现代文学的目的与主体
        (1) 中国现代文学的接受目的
        (2) 中国现代文学的接受主体
    第二节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媒体
        (1) 《开辟》与《东明》: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主要媒体
        (2) 《朝鲜日报》,《东亚日报》文艺栏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
        (3) 《每日申(新)报》与中国现代文学译介及批评
第三章 胎动期(1920年代前半期):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发生与近代指向
    第1节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胎动
        (1) 作为思想革命和社会变革运动的文学革命
        (2) 在韩国最早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
        (5) 梁建植的中国现代文学译介与近代指向
    第2节 对于胡适之文学革命的批评的展开
        (1) 《开辟》和《东明》与胎动期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
        (3) 民族主义阵营的社会政势认识和文学革命批评
        (4) 文学史认识与思想革命
    第3节 针对文学革命的批评和言文一致文体的确立
        (1) 社会主义运动家梁明的近代性语文改革
        (2) 言文一致文体的树立过程
    第4节 李东谷的东亚观点与主体性新文学建构
        (1)从东亚共存的视角看的中国认识
        (2) 思想革命和新文学建构
        (3) 新文化运动批评和主体性社会变革运动的指向
    小结: 文学革命论批评和近代社会指向作为思想革命和社会变革运动
第四章 发展期(1920年代后半期-1930年代前半期): 批评的全面展开和价值的多样性
    第1节 发展期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
        (1) 无政府主义文艺观和发展期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展开
        (2) 东亚知性史与鲁迅
        (3) 革命文学争论和鲁迅批评的展开
        (1) 在华独立运动家柳基石: 兴士团活动及南华韩人青年联盟活动
        (2) 鲁迅的封建礼教批判
        (3) 鲁迅小说的翻译与鲁迅和巴金的相遇
    第三节 无政府主义理想与李达的中国现代作家论
        (1) 南华韩人青年联盟及朝鲜义勇队的活动
        (2) 无政府主义者的联合和反动的宠儿: 巴金和茅盾论
        (3) 无政府主义的理想和郭沫若的反抗精神
        (4) 女作家及新诗和戏剧的批评
    第四节 金光洲的中国现代戏剧及电影批评和李庆孙,申彦俊的批评
        (1) 《波希米亚》的发行和无政府主义者的交流
        (2) 中国文坛简介与现代戏剧批评
        (3) 在中国当地媒体上发表的电影批评
        (4) 李庆孙对中国现代文学和电影的批评
    第5节 丁来东与李陆史的鲁迅批评
        (1) 丁来东对鲁迅正式的批评
        (2) 李陆史与鲁迅: 抵抗与批判的文学实践
    第6节 丁来东的新诗批评与浪漫主义
        (1) 丁来东的新诗批评
        (2) 徐志摩: 烂熟的情感和美丽的诗才
        (3) 冰心: 高举旗帜,勇往直前的哲理诗
        (4) 朱湘: 长江永古的长篇叙事诗人
    第7节 女性作家批评与其他
        (1) 女性作家批评
        (2) 胡适的实用主义渐进改善论
    小结: 作为抵抗和批判的文学实践的无政府主义批评
第五章 深化及停滞期(1930年代-1945年):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新倾向与讲台批评
    第一节 京城帝国大学中文系和中国现代文学批评
        (1) 京城帝国大学中文系的成立及幸岛骁的任命
        (2) 京城帝国大学中文系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批评
    第二节 金台俊、李明善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批评
        (1)金台俊从普罗文学视角的中国现代文学的批评
        (2) 李明善对鲁迅的批评: 为人生的文学的追求
    第三节 裵澔、崔昌圭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批评
        (1) 裵澔: 中国现代文学的广泛批评
        (2) 崔昌圭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接受与批评
    第四节 韩雪野对鲁迅的批评
        (1) 韩雪野,普罗文学的主要领导者
        (2) 韩雪野对鲁迅的批评
    小结: 社会主义讲台批评和新理想的追求
第六章 复兴期(1945-1950年): 在解放期间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
    第一节 关于抗战文学争论的批评与抗战诗歌批评
        (1)抗战文学的展开与‘国防文学’、‘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争论
    第二节 尹永春的中国现代诗批评与《现代中国诗选》的发刊
        (1) 东西文学研究者的中国现代诗批评
        (2) 翻译诗集《现代中国诗选》的出版
    第三节 从救亡到建设: 在解放期间郭沫若的《苏联纪行》批评
        (1) 中国文坛的巨星郭沫若论
        (2) 乌托邦的想象成为现实的郭沫若的《苏联纪行》批评
    第四节 在解放期间中国现代文学书籍的出版与社会变革
        (1) 金光洲和李容珪合译的《鲁迅短篇小说集》
        (2) 李明善梦想里的社会变革和新祖国建设
    小结: 社会变革和新祖国建设的想象
第七章 结论
附录: 按批评家中国现代文学评论目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万国公报》的美国报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章 《万国公报》的“大美国事”栏目
    第一节 《万国公报》的栏目
        一、《万国公报》概览
        二、《万国公报》的栏目构成
    第二节 “大美国事”栏目变迁及类别
        一、“大美国事”栏目变迁
        二、“大美国事”栏目的报道类别
    第三节 “美国报道”在各国报道中的位置
    小结
第二章 “大美国事”的基本量化分析
    第一节 “美国报道”内容的类别分析
        一、外交类报道
        二、经济类报道
        三、国内政治类报道
        四、灾害类报道
    第二节 “美国报道”信息数量的变化与信息重点的变动
        一、“美国报道”信息数量的变化
        二、“美国报道”信息重点的变动
    小结
第三章 “美国报道”中的政治经济报道
    第一节 选举与总统制内容的报道
        一、《万国公报》与总统选举
        二、中国人对美国政体认识的演变
    第二节 美国政治局势变化
        一、抚与剿:对印第安人的政策变迁
        二、开放或保守:美国移民政策的变化
    第三节 美国经济问题的报道
        一、美国农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
        二、通商贸易的报道
    第四节 美国矿冶的发展
        一、对美国矿冶发展基本状况的报道
        二、对美国西部矿业开发影响的描述
    小结
第四章 美国报道中的科技生活报道
    第一节 工业化的发展
        一、交通设施的建设
        二、生活设施的进步
    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状况
        一、科学技术对科学考察的促进
        二、美国科技发展的原因
    小结
第五章 “美国报道”中的国际交往报道
    第一节 对华外交的报道
        一、有关在美华工问题的报道
        二、有关留美学生的报道
    第二节 对英外交的报道内容
        一、美国以独立国家的姿态与英国进行的外交
        二、学习与超越:英美外交间的博弈
    第三节 对俄外交的报道内容
        一、火油贸易
        二、俄土战争
        三、日俄战争
    小结
第六章 “美国报道”与美国形象的塑造
    第一节 对天朝上国的否定
    第二节 新观念的输入:美国形象构造
        一、文明形象的构建
        二、大国形象的构建
        三、对美国的再认识
    小结
第七章 “美国报道”与中美关系演变
    第一节 中美关系对“美国报道”的影响
        一、近代中美两国关系脉络
        二、中美关系与“美国报道”
    第二节 中美关系变化前后“美国报道”的趋势对比
    小结
第八章 “美国报道”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第一节 西方价值观念的传输员
        一、时空观与义利观的转变
        二、教育观念的改变
        三、西方医学来袭
    第二节 中国社会风俗变化的促进者
    第三节 近代中国变法维新思想的启蒙人
        一、变法思想的重要来源
        二、对中国政治体制变革的影响
    第四节 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助推剂
        一、中国与博览会
        二、工商业的发展
    小结
结语:《万国公报》之“美国报道”的认识与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致谢

(9)从中国大陆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看PSE课程的有效性 ——以英国女王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一、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概念界定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及理论框架的相关研究
        二、EAP课程的相关研究
        四、研究评述
    第三节 理论基础
        一、Deardorff的过程发展理论
        二、Astin I-E-O理论模型
    第四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思路
第二章 PSE课程在英国的发展状况
    第一节 观察与访谈的数据搜集
        一、观察实验的设计与实施
        二、访谈提纲的设计
        三、访谈的实施过程
    第二节 英国PSE课程的发展历程
        一、英国高校对国际学生的早期语言培训
        二、SELMOUS的兴起
        三、BALEAP的成立
        四、EAP课程的快速发展
        五、现在的EAP课程
    第三节 英国女王大学的PSE课程现状
        一、英国女王大学PSE课程的基本情况
        二、英国女王大学PSE课程的特色
第三章 中国大陆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与PSE课程的关系
    第一节 问卷的编制与发放
        一、调查问卷的编制
        二、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三、问卷的发放情况
    第二节 不同参课情况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水平分析
        一、参加PSE课程学生基本信息分析
        二、未参加PSE课程学生基本信息分析
    第三节 不同参课情况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对比分析
        一、不同参课情况学生的跨文化态度对比分析
        二、不同参课情况学生的跨文化知识对比分析
        三、不同参课情况学生的跨文化技能对比分析
        四、不同参课情况学生的跨文化外在收获对比分析
        五、不同参课情况学生的跨文化内在收获对比分析
第四章 PSE课程对中国大陆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影响分析
    第一节 变量模型和方法
    第二节 不同参课情况对中国大陆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影响
        一、不同参课情况对中国大陆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经典三要素的影响
        二、不同参课情况对中国大陆留学生跨文化内外在收获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与讨论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调查问卷
附录二 PSE课程与跨文化交际能力访谈提纲(学生版)
附录三 PSE课程与跨文化交际能力访谈提纲(教师版中文)
附录四 PSE课程与跨文化交际能力访谈提纲(教师版英文)
致谢

四、如何申请爱尔兰大学——留学爱尔兰连载之一(论文参考文献)

  • [1]申请季来了 这些留学新规应该知道[N]. 赵晓霞.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
  • [2]爱尔兰高等教育国际化策略与启示[J]. 蔡莎莎,郑慧.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21(03)
  • [3]在云端,消除教育的距离[J]. 张影. 留学, 2020(24)
  • [4]20世纪上半期韩国的中国现代化文学批评史研究[D]. LEE W00NG. 山东大学, 2020(08)
  • [5]《留学》系列直播爱尔兰专题(三):留学爱尔兰:毕业可拿工签的福利国家[J]. 刘薇禛平. 留学, 2020(11)
  • [6]《留学》系列直播爱尔兰专题(二):挖掘“绿岛”宝藏专业:商科、计算机、医学、游戏开发[J]. 汝元昕. 留学, 2020(11)
  • [7]《万国公报》的美国报道研究[D]. 胡亚冰. 山东师范大学, 2020(10)
  • [8]《留学》系列直播 爱尔兰专题(一):疫情之下,如何择校并高效备考?[J]. 张影. 留学, 2020(10)
  • [9]从中国大陆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看PSE课程的有效性 ——以英国女王大学为例[D]. 王陆宁. 中央民族大学, 2020(12)
  • [10]2018年奖学金大盘点[J]. 刘薇禛平. 留学, 2018(24)

标签:;  ;  ;  ;  

如何申请爱尔兰大学 - 爱尔兰留学第一部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