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财务指标——市盈率动态分析

透析财务指标——市盈率动态分析

一、透析财务指标——市盈率动态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方陈艺菲[1](2021)在《城市传媒多元化经营对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文化强国战略的不断推进,文化传媒领域得到了迅速发展。当前,新旧媒体融合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是我国出版传媒行业的发展趋势,许多文化传媒企业在不断巩固出版发行等主营业务的基础上,积极涉足其他领域,开拓多元化业务,力图成为产业多元化、业态完整化的文化传媒企业。本文主要对文化传媒上市企业进行案例研究,选取城市传媒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和多元化动因分析、多元化程度分析、财务指标分析等手段,从市场绩效、企业价值、财务指标三个角度切入,对城市传媒多元化经营下的财务绩效进行总结和评价,并提出提升财务绩效的策略,为今后出版传媒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提供参考和借鉴。通过研究发现,多元化经营对财务绩效的影响是复杂多样的,并不是对于财务绩效有绝对的正向作用或负面作用,多元化经营在给企业的某些指标带来利好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城市传媒在实施多元化战略时应注意以主业为核心,优化资源配置;同时积极应用新技术,开拓新市场;把握时机,慎重选择多元化业务。

刘浩冉[2](2021)在《中概股企业VIE架构拆除动因及回归路径研究 ——以奇虎360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本世纪初以来,为解决企业融资困境问题和产业资本限制,仍处于“野蛮生长”时期的大量新兴企业,通过架构VIE的方式实现了境外上市,获得了来自国外资本的青睐。但是在近十年间,面对海外资本市场做空事件频发,更伴随着VIE结构暴露的合规风险不断凸显,海外上市公司的生存处境愈发艰难。与此同时,国内资本市场环境大幅改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稳步建立,监管层也积极引导在海外上市的优质企业归回国内资本市场,在此背景下,曾经通过VIE架构实施海外上市的中概股企业们,纷纷着手拆于除这一模式回归国内资本市场。因此,对VIE架构企业拆除架构的动因以及回归路径选择的分析,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梳理国内外学者对已有VIE架构的理论及案例描述的基础上,通过信息不对称理论、价值低估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及市场时机理论作为理论基础。研究了企业通过搭建VIE架构赴海外上市的系统性风险以及导致在后续阶段拆除架构的直接动机。接着选择上市企业奇虎360从美股市场私有化退市并借壳江南嘉捷回归A股这一事件作为案例研究对象,深入研究探讨了公司私有化退市的动因,以及后续回归A股市场路径的选择。对于回归动因的研究,本文分析了奇虎360在美上市期间的财务指标及同期股价变动情况,并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现状,就美股市场环境、公司战略规划等方面做出分析。得出奇虎360拆除VIE架构寻求私有化退市动因包括:公司在美股资本市场长期性股价低迷、频频的做空危机令公司迫切寻求稳定的上市环境、海内外市场环境变化促使公司调整发展战略等。并在分析了首次公开募股、借壳上市、拆分上市三种重返A股上市的路径的基础上,以奇虎360的回归动因为契机,分析其上市路径选择的方式。以期通过对互联网行业个案的研究,为企业是否选择赴海外上市或回归国内市场提供案例分析,并为相关各方能做出更加合理的选择提供帮助。

周旭枚[3](2020)在《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上市公司特别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不仅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近年来,一方面在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要求下,中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逐步完善,从而保障了公司价值的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不可忽视的事实是,上市公司也常有高管犯案,侵食公司利益,频发财务丑闻,严重影响了公司的声誉和市场价值。那么,从公司价值提升出发,我们究竟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和运行机制呢?内部控制究竟是如何影响公司价值的呢?抑或说内部控制与公司价值间究竟存在什么样的传导机制呢?深入研究探讨这些问题,不仅对上市公司治理,而且对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来说,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内部控制产生于公司契约的不完备性。内部控制作为公司一项内部机制安排,有其自身的效应和运行机制,它必须与公司各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其运行机制才通顺,其自身的效应也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在公司“自然选择”和“适应性学习”过程中,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风险管控、管理效率有机结合起来,奖励、支持、强化满意的适应性,惩罚、制止、淘汰不满意的适应性,成为公司治理的重要基石,风险管控的重要举措,管理效率的重要保障,防范“公司失败”,引导“公司发展”,终极对公司价值产生极其重要性影响。因而内部控制对公司价值的影响途径具有复杂性、内隐性,两者间的关系绝非统计学意义上简单的线性关系或非线性关系。本文基于理论分析、现状分析、实证分析、比较分析、对策分析的总体思路。首先对内部控制与公司价值的理论框架进行探讨,不仅阐述了内部控制和公司价值的本质和本体,而且构建了内部控制通过公司治理、风险管控、管理效率三个途径影响公司价值的理论机理,也是本文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和基本假设;其次是指标测度与现状分析,为了对中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和公司价值进行准确的定量描述,在计量模型分析之前,必须先对内部控制和公司价值采取一定的指标进行评价和统计测度。本文不仅收集了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公司治理、风险管控、管理效率及公司价值评价指标,进行了指标的现实描述;而且对代理指标较多的内部控制、公司治理及公司价值进行了因子分析,计算出综合得分并进行评价和测度,为本文的实证分析奠定基础;再次是实证分析,为证实内部控制通过公司治理、风险管控、管理效率三个机理影响公司价值的理论假设,本文选取2008-2017年上市公司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采用AMOS25.0软件,分三章对三个机理进行实证分析,从实证结论来看,本文提出的三个理论假设是符合现实的。继而是比较分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了借助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本文不仅收集了国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先进经验资料,总结出他人的优点,而且对比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不足与主要问题,并从思想、制度、文化、人才等方面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最后是对策建议,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结论,提出通过内部控制完善公司治理,增强风险管控和提升管理效率的建议和对策。本文区别于国内外同类研究,具有创新性的研究结论如下:(1)内部控制可以促进公司建立内部“泛治理”结构,即完善的内部控制可以使公司内部建立上下级纵向之间与同级横向之间的制衡关系,从而使公司治理得到帕累托改进;(2)内部控制与公司价值之间的中介效应存在异质性,即内部控制不仅通过公司治理、风险管控、管理效率三个途径对公司价值产生影响,而且这三个机制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3)内部控制与公司价值间存在正U型非线性关系,即内部控制使公司价值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有效的内部控制最终可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4)提出了上市公司“泛治理”概念,为中国上市公司建设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王颖[4](2020)在《K公司战略转型的财务绩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下,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企业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若想保证自己的竞争力,必须要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自身发展方向,进行战略转型。特别近年来随着我国供给侧改革的推行,很多传统制造型企业的发展空间受到了限制,都纷纷向新兴产业转型升级,很多企业通过跨行业转型的方式实现了战略转型,这种方式有利于企业快速进入新的行业,分散产业风险,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企业价值。基于此,本文选取了传统制造型企业在战略转型中具有代表性的K公司为研究对象,其通过跨行业并购的方式,完成了从仪器仪表单主业到“仪器仪表+职业教育”双主业的转型,再在转型过程中剥离了拖累业绩的原主业,实现了向教育业的全面转型。本文首先阐述了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并运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文献进行了梳理,然后明确了战略转型与财务绩效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再介绍了K公司战略转型概况,并分析了其转型动因。然后通过财务特征变化分析、财务指标对比分析、行业财务绩效对比分析、EVA分析以及财务绩效预测分析对K公司战略转型前后的财务绩效进行了研究。得出战略转型提升了 K公司的盈利能力、成长能力、营运能力及股东价值创造能力,但其偿债能力有所减弱,预测其未来长期财务绩效看好。并从财务绩效的分析中,发现K公司战略转型后财务绩效存在以下问题:商誉减值风险;成本费用控制薄弱;行业竞争加剧的经营风险;内部控制风险。从而提出了解决对策:注重投后管理,线上线下协同发展;严控成本费用,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拓宽产业链并调整业绩不佳业务;完善内部控制体系,规范公司运作。最后总结了对传统制造型企业战略转型的启示:谨慎选择转型行业和并购标的;转型后注重整合工作与战略调整;注重转型后的长期财务绩效。通过本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K公司战略转型在总体上对其财务绩效产生了积极影响。第二,传统制造型企业通过跨行业并购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最终达到战略转型目的的方式是可取的。第三,传统制造型企业战略转型可以通过财务绩效分析来指导企业的经营与发展。第四,跨行业转型的过程是动态的,传统制造型企业在转型过程中须以整体目标为导向进行战略调整。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我国传统制造型企业的战略转型和发展提供借鉴参考,并可对企业的战略转型起到现实指导作用。

彭琴[5](2020)在《股票极端波动与博弈投资策略研究 ——以A股为例》文中指出股票市场具有天然的投机性,尤其是在中国背景下具有中国特色的股市,股市中投资者变得越来越精明,各不同利益方之间的博弈也随之产生。股市中出现的各种奇怪的现象如股票暴涨暴跌、降息滞涨、爆发性跳水等违反常识的现象的成因也都是有迹可循的,这些股市极端波动的产生与股票市场中各参与主体的行为密切相关。他们这种在遵循一定的市场经济规则的情况下努力追求自身的收益最大化的投资过程,从本质上来看就是一种在股票市场中各投资主体之间相互博弈的过程。机构投资者和散户投资者作为股票市场最具代表性的两类投资者,二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本文结合基本面和技术面的信息构建了股票极端波动点主力和散户两类投资者之间的博弈模型,其中的关键也是本文最大的创新之处在于对构建的博弈支付矩阵中的数值进行了更加客观的估计。首先是基于股票历史数据根据局部高低点的定义搜索股票的局部高低点,再结合Bias乖离率指标来分析各局部高低点股票的经验累积概率,选取股票上涨经验概率为≧95%或≦5%时的时点作为股票的极端波动点;其次将基本面信息和技术面信息进行量化,给予各项信息相应的评价和权重,从而确定股票走势好和不好的概率,并结合其相对应的期望收益求出博弈支付矩阵中的数值,即各不同策略组合下主力和散户的预期收益;最后通过划线法和最大化收益法求出各极端波动点博弈矩阵的均衡解,进而确定主力和散户的最优投资策略。由于本文选取的是股票极端波动时点进行分析,最后得到的均衡策略均为纯策略。本文基于对上证指数和个股代表新希望的研究分析,发现无论是大盘指数还是个股,在牛市局部高点的均衡策略都为(主力买入,散户卖出)和(主力卖出,散户买入),而在熊市局部低点的均衡策略则为(主力买入,散户买入)。本文的创新在于吸收了传统技术面和基本面的信息,结合博弈论的方法来剖析我国股市中股票极端波动点各参与主体所作投资决策背后相互博弈、相互制约,从而推导得到股票极端波动点各参与主体的最优投资策略,并用来对股市中一些实际问题进行说明。本文所得结论不但能对股市中投资者的实盘操作做出合理指导,而且也能为具有监管职责的政府制定相应规则、政策提出有用的建议,因此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也存在很多不足,有客观条件的影响,也有自身能力的局限。本文在分析过程中并未考虑到股票极端波动点所有的基本面信息和技术面信息,只是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易量化得指标进行分析,且对于所选择的评价指标的评价结果和权重的确定及收益的估计仍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此外,本文并未考虑股票买入后的退出机制等,这些方面今后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李沣霖[6](2020)在《基金智能定投策略比较及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历经四十年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实力取得飞跃式发展,居民资产保值增值的需求也愈发强烈。我国虽不断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但基金市场个人投资者占比却呈现下降趋势。基金定投作为一种低门槛、低风险的投资方式,在发达国家中应用广泛。我国基金公司和第三方销售平台积极创新,推出了多款针对个人投资者的智能定投,是在普通的基金定期定额投资中加入相关策略,根据策略逻辑来判断投入金额,实现了定期不定额投资,或根据策略进行资产配置等。通过对主流基金公司智能定投产品进行研究,通过一系列收益与风险指标,分析其策略有效性。此外,通过改进现有智能定投的不足之处,开发新的智能定投策略,既给我国基金智能定投产品提供思路,也顺应了我国积极开展基金投顾业务试点的政策方针。首先,本文系统性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并总结了我国基金市场和智能定投产品近年来发展情况。其次,分析我国智能定投策略本质,并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四种智能定投产品进行实证研究。在实证分析中对基金定投的标的、定投周期等进行数学推导分析,明确了定投降低平均成本的作用,得出合理的定投标的和定投周期。再次,运用Python对四款智能定投产品进行策略模拟,对其在特定市场下和随机入场点下的风险与收益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根据目前市场智能定投产品不足之处,改进定投策略,构建了在高阶矩预警下股息率估值策略。并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总结全文,并提出建议,展望未来。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市场上主流基金定投产品具有一定有效性,在风险和收益上均优于普通定投,但是其均存在一定程度缺陷,投资收益率较低。而改进的在高阶矩预警下股息率策略,能够弥补目前市场上定投策略机制上的缺陷,并能更好地控制风险,提高收益。

李世昌[7](2020)在《大股东减持行为对中小股东权益侵蚀问题的研究 ——以皇氏集团为例》文中提出中国的证券市场起步晚,发展速度快,尤其是进入到21世纪后,证券市场的发展表现出了史无前例的爆发式增长。由于中国证券市场自身独特的特征和发展环境以及粗放的发展方式和高速的增长速度,我国证券市场原来的非流通股和流通股的流通制度已经不能够满足股票流通的需求了,这一问题的出现直接导致了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开展。股权分置改革对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标志着原本半流通的流通制度开始瓦解,并将最终消失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史中,中国资本市场从此将进入全流通时代。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改革开始距今不过14年,历史检验期较短,且没有国外的经验可供借鉴和参考,这场改革独具中国特色。经过股权分置改革后,流通股股东可从想实现自身股票流通的非流通股股东处得到相应的补偿,保护自身的既得利益,但是自限售股解禁以来,大股东频频减持却成为了市场上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股份的增减持,是股东应有的权利,减持股份是股东在行使自身的权利。但是,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前后业绩的“过山车”现象频繁出现,又基于中小股东缺乏对股价的正确判断,大股东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择机减持手中股份,将对中小股东的权益造成巨大的侵害。虽然证监会在2017年发布了新的针对股东、董事监事及高管减持股份的规范,但是2019年以来,随着A股持续上扬,股价抬高,一份份密密麻麻的减持公告纷至沓来,在大规模的减持浪潮下,中小股东的权益可能仍然得不到有效的保护,所以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行为与中小股东权益保护问题是有研究的必要的。本文收集了皇氏集团2014年到2018年五年的公告及财务数据,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回顾相关的文献,按照时间进度分析了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过程、动因、方式、经济后果以及对中小股东权益的影响。结合理论和案例研究结果表明,公司的股权结构、治理结构、财务状况及信息披露等因素直接影响着大股东的减持行为。大股东减持后市场的负面反应,体现了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完善、不规范,并且对公司自身的经营产生了负面影响,从而侵害了中小股东的权益。皇氏集团大股东“减持套现”,对中小股东的权益造成侵害,是上述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面对这些现实因素,笔者将从如何在大股东减持过程中更好的保护中小股东权益这一角度有针对性地给出相关的建议措施。想要大股东在减持过程中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同时考虑中小股东权益,要将大股东减持行为制度化,规定更加具体明细的减持规范,同时完善企业的治理和管理结构,充分利用独立董事的作用,继续完善市场信息披露机制,强化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监管,内外结合,双管齐下。最后,要引导中小股东自身投资观念的正确和防范意识的增强。

原琳[8](2020)在《雅化集团股票回购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股票回购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上市公司一种常规的资本运作手段。股票回购作为一种现金股利的替代,具有稳定股票价格,提升公司市值,增加财务灵活性,调节资本结构等作用。我国股票回购起步较晚,初期回购规模较小,基本以协议回购为主。2005年6月我国公开市场股票回购的大幕正式开启,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股票回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国家在政策层面也一再放宽对上市公司回购行为的限制,此后我国股票回购的上市公司从数量到回购规模都有了大幅度提升。2018年我国《公司法》修订了第142条中关于股票回购的相关条款,完善了允许回购的情形,新增“将股份用于转换上市公司发行的可转换为股票的公司债券”等,这也是首次将股票回购与资本市场再融资行为相结合,引发了新一轮的回购热潮。新政出台后,雅化集团作为第一家完成股票回购并且将回购股份用于其日后发行的可转债转股,在回购后短时间内又成功发行了可转债的上市公司,其股票回购行为的动因和影响值得关注。本文以雅化集团股票回购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案例分析法与文献研究法,对雅化集团本次股票回购的动因和效应进行分析。首先,从回购动因和回购效应两个方面分别梳理了相关文献,界定了股票回购的定义和类型,阐释了信号传递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回购基础理论,并对我国股票回购制度背景进行了阐述。其次,对雅化集团回购案例进行介绍,多角度深入挖掘了回购动因,利用事件研究法及财务分析法等,从市场效应、财务效应、隐性效应三个方面深层次分析回购带来的影响。最后,在总结雅化集团股票回购案例研究结论的基础上,针对投资者、监管者提出相关建议,发挥回购优势,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本文对雅化集团股票回购案例的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上市公司回购动因愈发多样化、复杂化,雅化集团本次回购的动因主要是推动公司价值回归,减轻股东税负,增加财务灵活性,助力可转债顺利发行;(2)股票回购带来的市场效应较为显着,雅化集团回购后股价有了明显的提升,市场出现正向反应;(3)股票回购会引发负向财务效应,但能短暂提升企业价值,雅化集团在回购后盈利能力与偿债能力下滑,同时企业价值却得到了增长;(4)股票回购与再融资结合可以增加上市公司融资过程机动性,雅化集团将回购与发行可转债安排在较短时期内,给公司实施财务策略留下了空间。通过成功实施股票回购,达成了公司的既定目标。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议:(1)投资者应甄别回购动因,避免短视行为;(2)监管者要加强对股票回购行为监督,完善相关制度;(3)在回购制度修缮过程中应循序渐进,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相匹配。

张晗潇[9](2020)在《视频内容类互联网企业价值评估研究》文中提出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如火如荼催生出对互联网类企业价值评估的研究热潮,各路学者皆将自身研究领域与互联网企业相结合,以期从不同角度解读互联网企业的价值构成要素,然而隶属于互联网企业细分领域的视频内容类互联网企业却鲜有学者问津,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独立经营视频内容的互联网企业数量较少且大多未上市,纵使有数量极少的已上市企业,其上市时间也大都较短,由此导致研究数据的相对缺乏和研究资料的较为匮乏;二是视频内容类互联网企业所表现出的财务数据信息以及股票市场中企业市价表现同传统估值认知相背离,造成在估值方法选择上的举棋不定。然则,视频内容类互联网企业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互联网领域并且其提供的内容与每个人的娱乐活动息息相关使得关于此类企业的研究更具有长远意义与市场必然要求,因此本文选择视频内容类互联网企业作为价值评估的研究领域,力求探究视频内容类互联网企业与其他互联网企业攸同表象下的各异,寻求其价值表现和根源的具体形式。此研究既可以丰富互联网领域估值分析的内容,也能填补股票市场上这一表现独特的细分类行业估值上的空白,本文将运用文献研究法、模型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进行具体分析,首先将价值评估模型以是否需要对指标进行预测为标准分成涉及预测的价值评估方法与不涉及预测的价值评估方法,并对其各类所包括的具体方法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逐一分析价值评估方法是否适用于对视频内容类互联网企业进行价值评估。其次,对视频内容类互联网企业进行估值分析。具体包括三部分,分别是:视频内容类互联网企业收入与成本构成分析、财务特征与市场状况分析以及针对视频内容类互联网企业构建一套价值评估体系,此体系主要包括两个角度分别是传统价值评估角度与市场评价合理性角度,深入剖析市场价格走势与价值评估的内在联系。最后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公司进行案例分析。结合对所选评价公司的经营领域、经营风险、战略情况的分析结果,使用构建的评估体系对公司进行顺向和逆向价值评估,并对所使用估值方法的效果予以评价。

林晓彦[10](2020)在《跨国跨行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控制研究 ——以天海投资并购IMI为例》文中提出在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我国许多企业通过各种并购形式进行积极转型,以调整企业的产品结构、拓宽发展前景。跨国并购中双方企业所处的国家政治环境、市场环境、法律监管环境等有较大的差异,经常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跨行业并购是在两个不同行业领域的企业之间开展。跨国跨行业的并购会比国内同行业并购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和财务风险。所以,对跨国跨行业并购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地控制是一项非常有必要的工作,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并购的效果。本研究能为企业跨国跨行业并购提供参考,使并购企业能够在跨国跨行业并购过程中有效识别和控制财务风险。本文选取天海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1)跨国跨行业并购Ingram Micro Inc.(2)为案例研究对象。这个并购案例具有鲜明特色,既是以小博大型并购,又是跨国跨行业并购,并且是一个成功的跨国跨行业并购,有许多可借鉴之处。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研究文献,并阐述了跨国跨行业并购财务风险和财务风险控制的相关理论;其次,介绍了并购案例详情,并分析了天海投资并购IMI的财务风险;再次,根据企业并购的动态风险控制理论,重点分析天海投资财务风险控制措施的现状、不足及其原因;然后,提出了天海投资财务风险控制不足的解决对策,以便降低并购遗留的财务风险。最后,本文阐述了案例启示,以便引导其他企业需注意无法在后期解决的财务风险,应该在并购前期做好该财务风险的控制工作。案例启示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未来跨国跨行业并购企业应事前控制估值风险,注重会计准则差异;积极寻找联合投资方,大胆尝试融资新方式;科学选择支付方式,分期付款缓解支付风险;及时进行减值测试,降低商誉减值风险。

二、透析财务指标——市盈率动态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透析财务指标——市盈率动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城市传媒多元化经营对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创新点与不足
        1.3.1 论文创新点
        1.3.2 论文研究不足
2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多元化经营
        2.1.2 财务绩效
    2.2 多元化经营的相关理论
        2.2.1 多元化经营的基本形式
        2.2.2 多元化经营的理论基础
        2.2.3 多元化经营的动因理论
    2.3 文献综述
        2.3.1 国外研究综述
        2.3.2 国内研究综述
        2.3.3 文献述评
3 案例公司背景分析
    3.1 案例公司基本情况
        3.1.1 城市传媒公司简介
        3.1.2 城市传媒业务概要
        3.1.3 城市传媒的多元化进程
    3.2 多元化程度分析
        3.2.1 业务单元数测算
        3.2.2 赫芬达尔指数测算
    3.3 多元化经营的动因
        3.3.1 国家政策支持
        3.3.2 行业转型升级
        3.3.3 企业发展需要
4 城市传媒多元化经营的财务绩效分析
    4.1 市场绩效分析
        4.1.1 短期市场绩效分析
        4.1.2 长期市场绩效分析
    4.2 企业价值分析
        4.2.1 EVA指标的会计调整
        4.2.2 EVA指标的计算
        4.2.3 基于EVA指标的企业价值分析
    4.3 财务指标分析
        4.3.1 盈利能力分析
        4.3.2 偿债能力分析
        4.3.3 营运能力分析
        4.3.4 成长能力分析
5 传媒企业通过多元化经营提升财务绩效的策略
    5.1 以主业为核心,优化资源配置
    5.2 应用新技术,开拓新市场
    5.3 把握时机,慎重选择多元化业务
6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2)中概股企业VIE架构拆除动因及回归路径研究 ——以奇虎360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国内外研究文献评述
    1.5 课题研究目标、研究方法
        1.5.1 研究目标
        1.5.2 研究内容
        1.5.3 论文结构
2 VIE架构的搭建与拆除
    2.1 理论基础
        2.1.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1.2 价值低估理论
        2.1.3 交易成本理论
        2.1.4 市场时机理论
    2.2 VIE与 VIE架构的理论概述
        2.2.1 VIE的解释及其产生的原因
        2.2.2 VIE的搭建方式
    2.3 VIE架构拆除的动因
        2.3.1 上市成本高昂,融资环境受限
        2.3.2 公司股价被低估
        2.3.3 国内资本市场发展及政策利好
        2.3.4 公司发展战略的调整
    2.4 拆除VIE架构后回归路径
        2.4.1 首次公开募股上市
        2.4.2 借壳上市
        2.4.3 分拆上市
3 奇虎360 案例介绍
    3.1 奇虎360 公司简介
    3.2 奇虎360 公司VIE架构的搭建
    3.3 奇虎360 私有化退市过程
    3.4 奇虎360 借壳江南嘉捷
4 奇虎360 案例分析
    4.1 奇虎360 拆除VIE架构的动因分析
        4.1.1 公司股价长期被低估
        4.1.2 频繁遭遇机构做空
        4.1.3 公司发展战略调整
    4.2 奇虎360 回归A股的路径分析
        4.2.1 回归路径的选择分析
        4.2.2 壳公司的选择分析
        4.2.3 奇虎360 的买壳分析
        4.2.4 江南嘉捷的卖壳分析
5 研究的结论与启示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启示
        5.2.1 赴海外上市前做好充分准备
        5.2.2 审慎选择拆分VIE架构实施私有化
        5.2.3 进一步优化国内资本市场,加强监管机构的引导作用
    5.3 本文的不足之处以及对VIE架构拆除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2.1 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
        1.2.2 关于公司价值的研究
        1.2.3 关于内部控制与公司价值的关系研究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内容结构安排
    1.5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1.5.1 主要创新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内部控制影响公司价值的理论分析
    2.1 内部控制与公司价值实质论与本体论讨论
        2.1.1 内部控制的本质与本体
        2.1.2 公司价值的本质与本体
        2.1.3 公司价值源的决定因素
    2.2 公司治理作用机制
        2.2.1 公司治理的内涵与界定
        2.2.2 内部控制对公司治理的影响机制
        2.2.3 公司治理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机制
        2.2.4 内部控制、公司治理与公司价值的影响机制
    2.3 风险管控作用机制
        2.3.1 风险管控的内涵与界定
        2.3.2 内部控制对风险管控的影响机制
        2.3.3 风险管控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机制
        2.3.4 内部控制、风险管控与公司价值的影响机制
    2.4 管理效率作用机制
        2.4.1 管理效率的的内涵与界定
        2.4.2 内部控制对管理效率的影响机制
        2.4.3 管理效率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机制
        2.4.4 内部控制、管理效率与公司价值的影响机制
    本章小结
第3章 指标测度与现实描述
    3.1 内部控制的测度
        3.1.1 内部控制的测度指标体系
        3.1.2 内部控制的测度方法
        3.1.3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测度结果与现实描述
    3.2 公司价值的测度
        3.2.1 公司价值的测度指标体系
        3.2.2 公司价值的测度方法
        3.2.3 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价值测度结果与现实描述
    3.3 公司治理、风险管控与管理效率的测度
        3.3.1 测度指标体系
        3.3.2 测度方法讨论
        3.3.3 测度结果与现实描述
    本章小结
第4章 内部控制、公司治理对公司价值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研究设计与计量模型
    4.2 变量选取和模型路径图构建
        4.2.1 变量选取
        4.2.2 模型路径图
    4.3 内部控制、公司治理对公司价值影响的实证检验
        4.3.1 实证结果及分析
        4.3.2 稳健性检验
    本章小结
第5章 内部控制、风险管控对公司价值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研究设计与计量模型
    5.2 变量选取和数据描述
        5.2.1 变量选取
        5.2.2 数据描述
    5.3 内部控制、风险控制对公司价值影响的实证检验
        5.3.1 实证结果及分析
        5.3.2 稳健性检验
    本章小结
第6章 内部控制、管理效率对公司价值影响的实证分析
    6.1 研究设计与计量模型
    6.2 变量选取和数据描述
        6.2.1 变量选取
        6.2.2 数据描述
    6.3 内部控制、管理效率对公司价值影响的实证检验
        6.3.1 实证结果及分析
        6.3.2 稳健性检验
    本章小结
第7章 国内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比较分析
    7.1 部分内部控制较完善国家的现状与经验
        7.1.1 部分内部控制较完善国家的现状
        7.1.2 部分内部控制较完善国家的经验总结
    7.2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7.2.1 内部控制外部制度问题
        7.2.2 内部控制内部环境问题
        7.2.3 内部控制执行问题
        7.2.4 内部控制监督问题
    7.3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7.3.1 认识与思想的原因
        7.3.2 制度与法律的原因
        7.3.3 内部人控制与相关利益者淡漠的原因
        7.3.4 人才与信息技术的原因
    本章小结
第8章 完善内部控制,提升上市公司价值的政策建议
    8.1 通过完善内部控制提升公司治理的政策建议
        8.1.1 打破思想壁垒推进公司治理发展
        8.1.2 构建耦合机制优化公司治理结构
        8.1.3 建立自强化机制提升公司治理效果
        8.1.4 发挥文化催化作用提高公司治理效能
    8.2 通过完善内部控制加强风险管控的政策建议
        8.2.1 加强人才培养促进风险管控能力
        8.2.2 增进技术创新提升风险管控效能
    8.3 通过完善内部控制提高管理效率的政策建议
        8.3.1 增强执行力提高公司资源配置率
        8.3.2 强化监督效应降低管理者自利行为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4)K公司战略转型的财务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战略转型内涵研究
        1.2.2 战略转型动因研究
        1.2.3 战略转型财务绩效研究
        1.2.4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2 相关概念和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战略转型
        2.1.2 财务绩效
        2.1.3 财务绩效分析方法
    2.2 相关理论
        2.2.1 权变管理理论
        2.2.2 效率理论
        2.2.3 协同效应理论
3 K公司战略转型概况及动因分析
    3.1 K公司战略转型概况
        3.1.1 K公司基本情况
        3.1.2 转型第一阶段:转型“仪器仪表+职业教育”双主业
        3.1.3 转型第二阶段:剥离制造业全面转型职业教育业
    3.2 K公司战略转型动因分析
        3.2.1 转型“仪器仪表+职业教育”双主业动因
        3.2.2 全面转型职业教育业动因
4 K公司战略转型财务绩效分析
    4.1 战略转型前后财务特征变化分析
        4.1.1 资产结构分析
        4.1.2 收入构成分析
        4.1.3 成本费用分析
    4.2 战略转型前后财务指标对比分析
        4.2.1 盈利能力分析
        4.2.2 营运能力分析
        4.2.3 偿债能力分析
        4.2.4 成长能力分析
    4.3 战略转型前后行业财务绩效对比分析
        4.3.1 与仪器仪表行业比较分析
        4.3.2 与教育行业比较分析
    4.4 基于EVA的战略转型财务绩效分析
        4.4.1 EVA值的计算
        4.4.2 EVA分析
    4.5 财务绩效预测分析
        4.5.1 市盈率预测
        4.5.2 业绩预测
    4.6 财务绩效分析小结
5 K公司战略转型后财务绩效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5.1 K公司战略转型后财务绩效存在的问题
        5.1.1 商誉减值风险
        5.1.2 成本费用控制薄弱
        5.1.3 行业竞争加剧的经营风险
        5.1.4 内部控制风险
    5.2 相关解决对策
        5.2.1 注重投后管理
        5.2.2 严控成本费用
        5.2.3 拓宽产业链并调整业绩不佳业务
        5.2.4 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6 K公司战略转型启示
    6.1 谨慎选择转型行业和并购标的
    6.2 转型后注重整合工作与战略调整
    6.3 注重转型后的长期财务绩效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股票极端波动与博弈投资策略研究 ——以A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简要评述
    1.3 论文结构及研究思路
    1.4 论文创新点与不足
第2章 相关理论概况
    2.1 基本面分析简介
    2.2 技术面分析简介
    2.3 博弈论分析简介
        2.3.1 博弈论基本概念
        2.3.2 博弈模型的分类
第3章 股票博弈模型构建
    3.1 模型假设
    3.2 模型定义
    3.3 模型构建
        3.3.1 极端波动点
        3.3.2 股票趋势
        3.3.3 博弈支付
    3.4 模型均衡分析
        3.4.1 占优策略均衡
        3.4.2 混合策略均衡
第4章 股票博弈模型应用
    4.1 股指——以上证指数为例
        4.1.1 极端波动点的确定
        4.1.2 评判指标及权重的确定
        4.1.3 牛市局部极端高点博弈分析
        4.1.4 熊市局部极端低点博弈分析
    4.2 个股——以新希望为例
        4.2.1 极端波动点的确定
        4.2.2 评判指标及权重的确定
        4.2.3 牛市局部极端高点博弈分析
        4.2.4 熊市局部极端低点博弈分析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基金智能定投策略比较及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学者对定期定额投资研究
        1.2.2 我国学者对基金定期定额投资的研究
        1.2.3 投资风险理论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我国基金市场概况
    2.1 我国基金市场发展基本情况
        2.1.1 我国基金市场规模发展
        2.1.2 我国基金行业创新
        2.1.3 我国基金行业未来驱动力
    2.2 中美基金业对比
    2.3 我国定投业务发展概况
第三章 我国智能定投策略介绍
    3.1 智能定投策略类型
        3.1.1 基于技术分析的定投策略
        3.1.2 基于基本面分析的定投策略
    3.2 智能定投策略简介
        3.2.1 均线偏离策略
        3.2.2 市盈率策略
        3.2.3 移动平均成本法
        3.2.4 市值恒定策略
    3.4 智能定投策略代表产品选取
        3.4.1 均线法代表产品选取
        3.4.2 移动平均法代表产品选取
        3.4.3 市盈率法代表产品选取
        3.4.4 市值恒定策略代表产品选取
第四章 智能定投策略实证检验
    4.1 基金定投的收益分析
    4.2 基金定投的标的选择
    4.3 基金定投的周期选择
    4.5 特定市场的实证检验
        4.5.1 A字型市场实证检验
        4.5.2 震荡市场实证检验
        4.5.3 V字型市场实证检验
    4.6 随机入场点下定投策略实证检验
        4.6.1 智能定投策略在一年期随机入场点中的实证检验
        4.6.2 智能定投策略在两年期随机入场点中的实证检验
        4.6.3 智能定投策略在三年期随机入场点中的实证检验
        4.6.4 小结
第五章 基金定投策略的改进
    5.1 基金定投策略改进方向
    5.2 基金定投策略改进框架
        5.2.1 预警设定
        5.2.2 入场设定
        5.2.3 离场点设定
        5.2.4 改进的基金定投策略框架
    5.3 改进的基金定投策略实证检验
        5.3.1 改进策略特定市场实证检验
        5.3.2 改进策略随机入场下实证检验
第六章 研究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7)大股东减持行为对中小股东权益侵蚀问题的研究 ——以皇氏集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内容和方法
        二、技术路线
        三、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大股东减持的动因
    第二节 大股东减持的后果
    第三节 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
    第四节 文献评述
第三章 大股东减持与中小股东权益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大股东
        二、中小股东
        三、中小股东权益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委托代理理论
        二、信息不对称理论
        三、隧道效应理论
        四、控制权收益理论
    第三节 大股东减持的动因手段及后果
        一、大股东减持的动因
        二、大股东减持的手段
        三、大股东减持对中小股东权益的侵蚀
        四、大股东减持的经济后果
第四章 大股东减持行为案例分析
    第一节 皇氏集团公司背景
        一、案例选取原因
        二、皇氏集团公司简介
    第二节 皇氏集团大股东减持方案及实施过程
        一、皇氏集团减持前后股权结构的变化
        二、皇氏集团减持动因分析
        三、皇氏集团大股东减持手段
        四、皇氏集团大股东减持后果
第五章 皇氏集团大股东减持对中小股东权益侵蚀的分析
    第一节 基于财务指标视角
        一、大股东减持后每股收益减少
        二、大股东减持后市盈率上升
        三、大股东减持后每股净资产减少
    第二节 基于非财务指标视角
        一、对中小股东知情权的侵蚀
        二、对中小股东参与权的侵蚀
        三、大股东减持后累计超额收益率减少
第六章 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建议
    第一节 政策性建议
        一、完善大股东减持信息披露体系
        二、积极推进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工作
    第二节 法律制度层面
        一、优化减持规定定量减持机制
        二、加大法律惩处力度
    第三节 上市公司层面
        一、优化股权结构
        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三、设立中小股东监管部门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雅化集团股票回购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股票回购的动因研究
        1.2.2 股票回购的效应研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制度背景
    2.1 概念界定
        2.1.1 股票回购的定义与类型
        2.1.2 股票回购的主要方式
    2.2 股票回购基础理论
        2.2.1 信号传递理论
        2.2.2 委托代理理论
        2.2.3 财务动因理论
    2.3 我国股票回购制度背景
        2.3.1 我国股票回购制度发展历程
        2.3.2 我国资本市场股票回购概况
第三章 雅化集团股票回购案例概述
    3.1 雅化集团概况
        3.1.1 雅化集团简介
        3.1.2 雅化集团经营业务
        3.1.3 雅化集团股权结构
    3.2 雅化集团股票回购案例介绍
        3.2.1 雅化集团股票回购过程回顾
        3.2.2 雅化集团可转债发行过程回顾
    3.3 雅化集团股票回购动因分析
        3.3.1 推动公司价值回归
        3.3.2 减轻股东税负
        3.3.3 增加财务灵活性
        3.3.4 助力可转债顺利发行
        3.3.5 其他假说验证
第四章 雅化集团股票回购效应分析
    4.1 市场效应分析
        4.1.1 股票回购前后股价变动情况
        4.1.2 股票回购后累计超额收益
    4.2 财务效应分析
        4.2.1 股票回购对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
        4.2.2 股票回购对公司偿债能力的影响
        4.2.3 股票回购对公司成长能力的影响
        4.2.4 股票回购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4.3 隐性效应分析
        4.3.1 释放公司经营能力信号
        4.3.2 提升可转债转股价格
        4.3.3 增加融资策略灵活性
第五章 结论及建议
    5.1 主要结论
    5.2 启示与建议
    5.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9)视频内容类互联网企业价值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价值评估
        1.2.2 互联网企业价值评估文献综述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互联网企业
        2.1.2 视频内容类企业
        2.1.3 企业价值
        2.1.4 估值分析
    2.2 相关理论依据
        2.2.1 资本预算评估理论
        2.2.2 资本价值确定理论
        2.2.3 确定条件下价值评估理论
        2.2.4 无套利价值理论
    2.3 企业价值评估方法与适用性分析
        2.3.1 不涉及预测的估值方法
        2.3.2 涉及预测的估值方法
        2.3.3 价值评估方法适用性分析
        2.3.3.1 乘数比较法适用性
        2.3.3.2 乘数筛选法的适用性
        2.3.3.3 以资产为基础的估值技术适用性分析
        2.3.3.4 股利贴现模型适用性分析
        2.3.3.5 贴现现金流量模型适用性分析
        2.3.3.6 剩余收益模型适用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视频内容类互联网企业估值分析
    3.1 收入来源与成本构成
        3.1.1 视频内容类互联网企业收入来源
        3.1.2 视频内容类互联网企业成本构成
    3.2 市场与财务特性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企业价值评估体系建构
    4.1 改进乘数比较法
    4.2 剩余收益模型修正
        4.2.1 无增长条件下的预测与估值
        4.2.2 有增长条件的两阶段估值
    4.3 市场价值反向推导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案例应用
    5.1 公司简介
        5.1.1 公司战略
        5.1.2 公司业务
        5.1.3 经营风险
        5.1.4 权益筹资情况
    5.2 企业价值评估
        5.2.1 乘数比较法
        5.2.2 剩余经营性收益法
        5.2.3 市场价格合理性反向检验
    5.3 价值评估结果评价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6.2.1 研究不足
        6.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跨国跨行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控制研究 ——以天海投资并购IMI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特色与创新点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并购财务风险相关理论概述
        2.1.1 跨国跨行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含义
        2.1.2 跨国跨行业并购的财务风险特征
        2.1.3 跨国跨行业并购的财务风险类型
    2.2 并购财务风险控制理论
        2.2.1 企业并购的一般风险管理理论
        2.2.2 企业并购的动态风险控制理论
3 天海投资并购IMI的基本情况
    3.1 并购双方简介
        3.1.1 天海投资简介
        3.1.2 IMI简介
    3.2 并购背景及动因分析
        3.2.1 并购背景
        3.2.2 并购动因分析
    3.3 天海投资并购IMI的方案
    3.4 天海投资并购IMI的过程
4 天海投资并购IMI的财务风险分析
    4.1 并购财务风险整体分析
        4.1.1 Z值模型简介
        4.1.2 基于Z值模型的并购财务风险分析
    4.2 目标选择风险现状
    4.3 估值风险现状
    4.4 融资风险现状
    4.5 支付风险现状
    4.6 财务整合风险现状
5 天海投资并购IMI的财务风险控制措施现状分析
    5.1 目标选择风险控制措施现状分析
        5.1.1 谨慎选择目标公司,满足自身转型需求
        5.1.2 聘请多个中介机构,进行尽职调查
    5.2 估值风险控制措施现状分析
        5.2.1 聘请国内外专业机构,提高估值精确度
        5.2.2 结合IMI实际情况,采用市场法估值
    5.3 融资风险控制措施现状分析
        5.3.1 确定资金来源,掌控融资时间
        5.3.2 利用自有资金,缓解融资压力
        5.3.3 分期偿还债务,减轻企业负担
        5.3.4 引入其他公司投资,为并购融资保驾护航
    5.4 支付风险控制措施现状分析
    5.5 财务整合风险控制措施现状分析
6 天海投资并购IMI的财务风险控制不足及原因分析
    6.1 估值风险控制不足及原因分析
    6.2 融资风险控制不足及原因分析
    6.3 支付风险控制不足及原因分析
    6.4 财务整合风险控制不足及原因分析
7 对策和启示
    7.1 天海投资的财务风险控制不足的解决对策
        7.1.1 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控制融资风险
        7.1.2 加强对现金流转的内部控制,控制支付风险
        7.1.3 有针对性地整合资产和负债,控制财务整合风险
    7.2 案例启示
        7.2.1 事前控制估值风险,注重会计准则差异
        7.2.2 积极寻找联合投资方,大胆尝试融资新方式
        7.2.3 科学选择支付方式,分期付款缓解支付风险
        7.2.4 及时进行减值测试,降低商誉减值风险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透析财务指标——市盈率动态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城市传媒多元化经营对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D]. 方陈艺菲. 北京印刷学院, 2021(09)
  • [2]中概股企业VIE架构拆除动因及回归路径研究 ——以奇虎360为例[D]. 刘浩冉.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3]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D]. 周旭枚. 湘潭大学, 2020(10)
  • [4]K公司战略转型的财务绩效研究[D]. 王颖.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02)
  • [5]股票极端波动与博弈投资策略研究 ——以A股为例[D]. 彭琴.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0)
  • [6]基金智能定投策略比较及优化研究[D]. 李沣霖. 广西大学, 2020(07)
  • [7]大股东减持行为对中小股东权益侵蚀问题的研究 ——以皇氏集团为例[D]. 李世昌.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8]雅化集团股票回购案例研究[D]. 原琳.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9]视频内容类互联网企业价值评估研究[D]. 张晗潇. 华北电力大学, 2020(02)
  • [10]跨国跨行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控制研究 ——以天海投资并购IMI为例[D]. 林晓彦. 福建农林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透析财务指标——市盈率动态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