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两种国外气刹制动阀

介绍两种国外气刹制动阀

一、介绍两种国外空气制动机制动阀(论文文献综述)

陈超[1](2014)在《SDD7型内燃机车制动系统的研制及性能试验》文中研究指明制动系统用于内燃机车进行减速或停车,是内燃机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好坏直接影响着机车的性能和运行安全,同时也关系到乘客乘坐时的舒适度。因此,为内燃机车研制出安全可靠的制动系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从机车制动的基本概念及原理出发,首先系统性地阐述了SDD7型内燃机车制动系统的设计方案。接着分别介绍了SDD7型内燃机车制动系统的几个主要组成部分,重点解析了空气制动系统和基础制动装置,同时对26-L型制动机各主要阀类的作用原理进行了重点研究。然后,研究并推断出了空气制动系统的综合作用,制订了空气制动系统的试验方案和对制动距离进行了计算,并对断钩保护和电空联锁这两个重点项目进行了具体分析。最后,就手制动系统进行了研究和对其制动能力做了理论计算。本论文为SDD7型内燃机车制动系统的实现提供了理论依据,为研究26-L型制动机提供了资料,也可为其他机车制动系统的研制提供参考。

于文涛[2](2011)在《列车空气制动系统的电学模拟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列车制动对于铁路运输意义重大,而关于列车制动性能的测试则显得尤为关键,但是对于应用于我国铁路客运列车的空气制动机来说,其制动性能测试技术和手段已经相对落后,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进行现场实车测试很不方便,这不利于相关研究人员通过大量试验改进检测技术设备和创新列车制动测试系统理论。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列车空气制动系统的电学模拟思想。通过对广泛装设于普通客运列车的104型空气制动机的制动性能进行电学模拟,得出其电学模拟特性,为电学模拟装置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以其用今后研发出的模拟装置替代实车进行模拟测试,从而解决现场测试的不便利性问题。本论文的研究来源于工程实践,对104型空气制动机制动性能进行仿真计算,验证其制动性能特点,并为实际测试和电学模拟提供原理性基础,对比分析实际测试和模拟结果,验证电学模拟思想和原理。概括本文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通过一些铁路现场见习和调研机会对实际情况的了解和掌握以及大量文献资料的查阅,掌握了列车空气制动系统原理,研究总结了104型空气制动机的制动性能特点以及制动有关计算。2、列车空气制动系统仿真。对104型空气制动机建立物理仿真模型,并且阐述模型原理。用FLUENT对其进行仿真计算,进行仿真结果分析,得出了仿真性能接近实际制动性能的结论。3、开发列车空气制动系统测试系统,并进行了制动性能的实际测试,通过实际测试结果的分析,验证了相关检测原理。4、从电学模拟思想的提出、电学模拟的电路原理以及对电学模拟结果的分析三个方面进行系统研究,与实际制动性能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电学模拟思想及原理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王健[3](2014)在《基于动态故障树的CRH2动车组制动系统可靠性分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动车组承担着大量的铁路客运,其稳定可靠的运行显得尤为重要。制动系统是动车组可靠安全运行的重要前提,研究适合于动车组制动系统的可靠性评估方法,有助于指导动车组制动系统的设计和维护,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本文简要介绍了CRH2动车组制动系统的组成和原理,讨论了常用的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贝叶斯网络和传统故障树在动车组制动系统可靠性分析中存在的不足。考虑到制动系统具有冗余性,提出了应用动态故障树分析方法对制动系统进行可靠性分析,该方法能够体现制动系统冗余性等特性。本文根据CRH2动车组制动系统原理图和动车组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故障数据建立了制动系统的动态故障树模型。结合动态故障树分析方法的特点,将制动系统动态故障树分解成静态模块和动态模块。静态模块采用二元决策图(BDD)分析方法,动态模块采用马尔可夫链分析方法,对顶事件发生概率和各底事件概率重要度进行了计算,并提出了相应的计算机算法,最后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提出了维修建议。本文完成了动态故障树分析软件的初步实现且进行了实例验证。该软件主要包含动态故障树的建模及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等功能,可为CRH2动车组制动系统的可靠性分析提供计算机辅助支持。

李博[4](2018)在《适用长大坡道的电传动轨道车制动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轨道工程车辆是高速、重载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维护的重要设备,其制动系统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行车安全和作业安全。随着西部地区高速铁路的迅速发展,山区长大坡道线路逐渐增多,轨道工程车辆的空气制动系统与踏面制动装置的传统组合制动型式在实际运用中也遇到了瓶颈,无法解决车辆在长大坡道持续制动时因闸瓦热负荷过大而导致闸瓦开裂及掉块问题,设计满足长大坡道运用工况的制动系统迫在眉睫。本文以最新开通的西成高铁45.05km长坡度为25‰持续长大坡道区段为背景,以适用于长大坡道运用工况的电传动轨道工程车制动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整备重量60t电传动轨道工程车制动系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研发出了新型电空制动机,并通过理论分析计算提出了将新型电空制动机、轮盘制动装置和电阻制动装置整体优化组合的解决方案。该方案可以实现电空制动和电阻制动的自动切换,也可相互配合使用,经理论计算和试验验证满足西成高铁长大坡道实际使用工况。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具体如下:(1)根据西成高铁长大坡道线路区段工况及车辆运用单位针对车辆实际运用提出的相关要求,确定制动系统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2)通过理论分析研究设计需要达到目标要求的制动系统配置,研发出了新型电空制动机,相较于现在常用的制动机,本文设计的制动机具有如下创新点:(1)电制动与空气制动并存;(2)可实现制动系统和牵引系统简单通信;(3)司机制动控制器故障时,单独制动阀可以通过转换故障运行模式,维持列车故障运行,提高制动系统可靠性。(3)根据车辆在西成高铁长大坡道线路区段的实际使用工况,通过仿真计算轮盘制动装置在不同工况下承受的热负荷,分析方案的可行性。(4)根据车辆在西成高铁长大坡道线路区段的实际使用工况,通过合理匹配计算确定电阻制动装各配置参数,并分析电阻制动装置在不同工况下持续制动的可行性。(5)针对以上改进项点及创新点,在车辆制造完成后联合西安铁路局进行试验验证,并根据试验结果提出后期持续优化方向。本文通过理论分析计算和试验验证,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长大坡道运用工况的电传动轨道工程车制动系统配置方案,解决了车辆在西成高铁长大坡道线路区段使用工况下闸瓦热负荷过大出现裂纹及掉块问题,为今后在制动系统领域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文针对适用于长大坡道运用工况的电传动轨道工程车制动系统所做的设计、计算、分析和试验验证的综合研究,对今后在有长大坡道使用工况要求的其它类型工程车辆的制动系统研发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王晓雷[5](2020)在《D45型内燃机车电空-真空制动系统的集成设计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国内外铁路技术大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经济迅速发展,随着机械装备水平的提高,也提出了对铁路运输高速化的要求。快速和安全往往是个不可分割的矛盾结合体,随着铁路运输的发展,大功率重载机车在提速的同时,必须对安全性和稳定性等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机车最重要的系统之一,制动系统是机车安全运行的生命线,其所具备的性能与特性是机车提速的保障,其故障率和可靠性给安全运输带来较大的影响,而更完善的功能和更高的集成化设计将意味着列车安全运输和更高的时效性等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也为铁路向高速化、重载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为我国机车占领更广泛的出口国际市场奠定良好的基础和条件,本文着重对一种电空-真空制动系统进行研究与设计。首先,本文研究国内外制动机的发展历程,研究制动机的制动方式和分类形式,并对各种制动方式的基本工作原理、组成结构特点等要素进行梳理,对自动式空气制动机和真空制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进行简单阐述和分析。其次,以D45型交流传动内燃机车为设计对象,依据技术规范结合设计原则的方式对制动系统的整体构成进行设计,明确风源净化系统、制动控制系统和辅助用风系统中主要部件的功能与作用。随后对制动系统的制动距离性能指标进行分析,通过理论计算来论证制动系统的参数设定是否满足安全运用的要求。然后,分析了空气风源系统、真空风源系统、制动控制系统和辅助用风系统的结构组成,并进行了气路工作原理、网络拓扑结构以及电气控制逻辑的设计,定义了制动控制系统与机车微机网络控制系统TCMS之间的输入输出信号和部分网络协议内容。对空气风源系统的供风能力和制动控制系统的停放制动装置性能进行详细分析和计算,从理论上论证相关设计参数是否满足安全运用的要求。最后对机车进行制动距离、风源系统供风、停放制动力和混合制动等型式试验,基于对试验数据的分析验证不同工况下制动系统的运用情况,通过分析关键参数的变化对制动系统性能的影响,为系统优化提供数据参考。因此,该项研究将会对重载内燃机车制动系统的优化与研发起到指导作用,也为新一代制动系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曾军[6](2019)在《货运列车空气制动系统特性试验及仿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重载货运列车的需求日益增长。重载货运列车由于惯性大的原因,空气制动过程产生的纵向冲动力可能会造成重大事故,司机制动操控变得较复杂。为提升货运列车的运输能力,研究空气制动特性对保障其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货运列车空气制动系统数学模型较复杂,其动态特性无法用解析法直接求解,本文以定置试验台和空气流体力学为基础,建立了整车的空气制动系统仿真模型。采用数据驱动仿真模型对制动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分析,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对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根据空气制动相关理论对系统进行理论分析,对列车空气制动系统内的气体流动过程进行分析,系统按理想气体等温过程进行计算,并分析了管内流动摩擦系数等关键参数计算方法,为仿真模型建立和参数选择提供理论基础。其次在120型空气制动机定置试验台基础上开发了一套完整的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实现基于网络时间同步采样的分布式采集,并分析控制指令和系统状态数据的动态特性。基于时钟同步采样获取状态数据,根据采样压力数据和控制指令的时间戳进行数据关联,即制动指令施加后得到其制动系统压力的动态响应特性。再次基于AMESim仿真平台搭建了单车制动系统的仿真模型,对120型控制阀、空重车调整阀、制动管路和制动缸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利用试验数据驱动仿真模型,验证各子模型的级位状态和动态压力特性,对不同制动缸行程和不同空重车条件下的单车制动系统进行仿真分析,得出制动缸在制动和缓解过程中的动态压力特性,该仿真模型可真实描述单节制动系统各种工况下的特性。最后建立编组货运列车制动系统的仿真模型,对编组列车制动系统充气特性、常用制动和紧急制动特性进行仿真分析,并与定置试验台数据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对比结果表明仿真模型很好的模拟了制动系统在编组列车中的工作特性,仿真计算制动波速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制动波沿列车管方向传播规律与试验结果一致。

姚寿文[7](2000)在《长大货物列车电控空气制动系统及防滑器的智能控制研究》文中指出客货列车提速和货物列车重载是我国铁路运输的主要发展方向。提速和重载从根本上说,是对列车制动系统性能的考核。实质上,列车制动系统是客货列车最高等级的安全保障系统。在任何恶劣环境下,列车发生任何故障时,列车制动系统都必须保证列车在规定的制动距离内停车。但是提速以来货物列车脱轨、断钩事故仍屡屡发生。其中不少事故是在列车制动工况下发生的,因此提高货物列车的制动性能,特别是长大重载货物列车制动性能己是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在国际上也是各国铁路竟相研究的热点。另一方面,旅客列车快速化、高速化进程中制动系统的发展仍是三大关键技术之一,而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也是世界各国还在集中研究的问题是进一步改进电子防滑器性能,以便在制动过程中尽可能充分地利用最佳粘着。 本文选择长大货物列车电控空气制动系统和旅客列车电子防滑器作为研究对象。长大货物列车电控空气制动系统是国际铁路正在开展研究的学科渗透性较强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通信信号、电子、微机控制、机械等学科领域的知识。制动系统的核心是制动力的控制,因此本文在对长大货物列车电控空气制动系统进行系统研究的同时,主要集中研究了车辆控制单元的核心部分,包括制动力分配、制动指令的定义及制动缸压力的控制。电控空气制动系统的研究思路是:电控空气制动系统的总体设计、针对制动系统的特点建立车辆制动缸压力控制模型及控制系统的软件实现、电控空气制动系统制动操纵性能试验分析、电控空气制动系统在制动工况下的一维纵向动力学分析及列车安全性能分析。电子防滑器是旅客列车制动系统中一项较为复杂的子系统,它涉及轮轨间粘着理论、数据采集、微机控制和控制理论等多方面的知识,充分体现了各学科领域知识的交叉和渗透。本文主要研究防滑器的核心课题,即研究防滑器控制系统。本文沿着制动过程粘着分析、控制模型的建立及系统设计、控制系统试验及性能分析的脉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本文的研究分两部分展开。第一部分是客车防滑器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智能控制在客车防滑器上的应用研究在我国尚属首次。首先,研究制动过程中轮轨间的粘着分析,指出轴速度曲线的拐点即是粘着最佳位置。拐点是曲线的二阶导数,它的物理意义和冲动不谋而合,为此本文的防滑器控制模型中引入冲动物理量。大量研究表明影响粘着最直接的参数是滑移率,因此本文摒弃了速度差参数。本文根据滑移率、加减速度和冲动三个物理量建立了防滑器模糊神经网络控制模型,并借助Visual c++5.0开发了相应的控制和仿真软件,并通过现车的部分速度试验数据进行了控制模型的验证,结果表明该控制模型能够依据滑移率、加减速度和冲动正确判断车轮的运行状况。最后防滑器控制模型通过室内车辆制动模拟试验台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防滑器控制模型确能根据轮轨间粘着的变化进行制动缸压力的调节。本文研究为智能型防滑器的应用研究作了前沿性的探索工作,为智能型防滑器在未来高速列车、快速列车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部分主要研究长大货物列车电控空气制动系统的系统设计及实现。首先,本文研究长大货物列车电控空气制动系统的特征并设计了相应的模拟试验台。电控空气制动系统的设计充分考虑了传统货物列车自动空气制动系统的特点和长大货物列车的操纵要求。针对电控空气制动系统中车辆控制单元中的核心控制部分,本文通过车辆制动率、车辆载重和基础制动装置的参数进行制动缸目标压力的确定,突破了自动空气制动系统中制动力的分配方式,并运用模糊控制理论设计并实现了制动力控制的模糊控制器,以求精确达到本车制动缸所需的目标压力并在 Vsual++5刀软件平台上开发了相应的控制和仿真软件。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自行设计的电控空气制动模拟试验台进行了详尽的制动操纵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电控空气制动系统简化了列车操纵,司机可以根据列车运行要求任意调节制动力。最后,根据试验结果运用自行编制程序进行制动工况下电控空气制动系统的一维纵向动力学分析,并和我国 口 型制动机进行了纵向动力学比较,指出电控空气制动系统在缩短制动距离和减小车钩力上较传统的货车制动机性能忧越,尤其是大大减小了车辆间的冲动。在求解列车中各车辆间纵向力的基础上,借助ADAMS/Rail软件建立车辆多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了电控空气制动在制动工况下列车制动动力安全参数的仿真分析,并与 120型制动机进行分析比较,进一步验证了电控空气制动系统在保证长大货物列车的安全运行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它在脱轨系数、轮轨横向力、垂向力、车钩垂向位移等安全参数上具有传统自动空气制动系统无可比拟的优越性。长大货物列车电控空气制动系统的研究为我国新型货物列车制动系统的研究填补了空白,是我国未来重载货物列车制动系统的发展方向。

李勇墙[8](2021)在《SS4型机车制动系统运用与维修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长期以来,铁路货运持续增长并稳定在一定水平,对我国经济建设贡献了巨大作用。尽管自2006年,和谐大功率交流传动型机车逐步投入运用后,承担了大部分的铁路运输牵引任务,铁路牵引动力依然紧缺,SS型系列电力机车和DF型系列内燃机车仍大量运用。因大秦铁路万吨重载发展的需要,原配属湖东机务段的部分SS4型机车换装成CCBⅡ制动系统,后因和谐型大功率交流传动机车的大量投用,部分SS4型机车转配属太原机务段。目前,太原机务段装用DK-1和CCBⅡ两种制动系统的SS4型电力机车,持续为铁路运输牵引发挥作用,只是机车投用时间较长,自身性能质量逐步下降,机车故障率较高、修程检修质量不高、故障应急处置能力较低等问题给机车的运用与维修带来很多困扰。论文主要针对SS4型电力机车运用与检修两个方面,简述了国内外机车制动技术的发展历程及SS4型电力机车制动系统组成、工作原理。本文重点从SS4型机车制动系统运用与维修方面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分析了机车DK-1和CCBⅡ制动系统中的常见故障问题,结合国铁集团机车修程修制改革的要求,探讨了制动系统修程修制的优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机车常见故障统计与分析通过对2019年SS4型电力机车故障情况的统计,制动系统故障率相对较高,但对于机车安全运行来说,重要程度比其他系统高。(2)DK-1电空制动系统主要故障研究将109型分配阀作为研究对象,以试验对比为主要方法分析了109型分配阀装车运用前后的性能及变化。研究表明,109型分配阀在运用较短时间内性能已有下降,除了运用环境影响以外,本身的滑阀结构也是主要原因,并且该滑阀结构限定了109型分配阀的较短修程,制约了机车制动系统修程修制的优化。针对109型分配阀在运用中暴露出的故障及修程方面的问题,通过对新型分配阀的性能试验与结构分析,研究了新型和109型分配阀在机车静置试验后性能变化。研究表明,新型分配阀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好一些,如果实现新型分配阀对109型分配阀的完全替代,除了性能保证外,可实现检修作业的简化,以及可进一步优化实现DK-1机车电空制动机的修程修制。通过对电空制动控制器结构和制动后中立位工作原理介绍,总结中立位不保压的常见现象,并针对故障现象研究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预防措施。(3)DK-1电空制动系统故障分析与研究通过对SS4型机车CCBⅡ制动系统近几年故障部件的统计,结合克诺尔公司实验室的故障模拟试验,研究分析IPM模块和LCDM故障产生的原因。重点对IPM模块故障进行现场模拟试验验证,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结合机车实际运用情况,总结乘务员应急处置CCBⅡ制动系统故障代码的措施。(4)SS4型机车制动系统修程修制分析与研究综述了机车修程修制的现状和优化措施,如合理规划检修周期、优化检修范围等,从优化后机车故障变化、检修成本、检修台数等方面分析优化成效。针对检修模式优缺点、制动系统关键部件检修周期和范围优化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本文通过对DK-1电空制动系统关键阀件、CCBⅡ制动系统惯性故障以及检修模式优化的研究,对机车的运用与维修有重要的意义。图53幅,表17个,参考文献39篇。

梅吉祥[9](2017)在《CRH380A(L)型动车组制动系统研究及故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4年以来,在国务院提出的“引进先进技术、打造中国品牌”的指导思想下,当时的铁道部分别组织国内机车车辆企业与国外相关企业进行合作,研制出了适应我国国情的CRH1、CRH2、CRH3以及CRH5型动车组,并且在各型动车组基础上结合我国发展实际自主创新研制出了时速300km/h及以上动车组。其中CRH380A/AL型动车组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是在CRH2型动车组基础上的研究成果,代表了我国高速动车组技术的最新成果。CRH380A/AL型动车组采用电空控制的空气制动系统,制动系统主要由风源系统、制动控制系统和基础制动装置组成,具有常用制动、紧急制动、快速制动、防滑控制和停放制动等功能,能够保证列车在规定的距离内实施有效制动。列车制动是人为的施加制动力使列车减速、停车、阻止其运动或加速的列车主要控制系统。列车的减速力由本身提供的制动力和列车运行时所受到的阻力组成。减速运行时,列车制动力不能大于轮轨之间的粘着力,否则会使车轮抱死从而给行车安全带来安全风险。对于如何研究动车组制动系统,如何让技术保障安全,重点在于对制动系统控制原理进行分析;同时,通过总结动车组开行以来遇到的制动类别的行车信息,对故障进行分析和整理,研究一套行之有效的故障处理方法,提高故障处理的效率,据此提出改进建议和研究方向,从根本上减少制动系统故障的发生,为动车组安全开行提供技术保障。本文从制动系统基础原理入手,进而分析CRH380A/AL型制动系统的特点,总结开行以来在高速铁路专线上发生的故障,分析原理、提出改进方案及研究方向,详细整理研究与之相对应的处理方法,并针对部分技术阐述自己的观点。

张旭[10](2017)在《动车组减速度设计方法研究》文中认为目前各个国家都是利用电空制动的方式来完成高速动车组制动的。而在这制动控制系统中,尤以减速控制方式的应用最为广泛。减速控制方式控制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主要有两点,其一是列车运行速度,其二则是制动手柄级位,列车制动控制单元利用这两点来确定目标减速度,并得出应当施加的制动力。若列车运行速度是不断变化的,那么即使是司机控制器的级位相同,不管是目标减速度,还是目标制动力都会因着速度的改变而做出相应的变化。可以说,在设计高速动车组制动系统时,首先要纳入考虑范围的就是确定减速度还有紧急制动距离。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两者对于描述列车制动能力,还有计算运行安全性上都是最为基本的参数。不仅如此,减速度还有紧急制动距离的确定也对铁路通信信号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另外运输组织的有效进行也与这两者密切相关的。当前,确定紧急制动减速度,还有制动距离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不管是动车组采取的制动方式,还是整体的制动系统配置,或者是在制动时采取的制动模式,或者是动车组配置的基础,或者是制动装置的材料、结构等都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本文通过对CRH380B型动车组的制动系统的介绍,重点介绍和分析影响动车组减速度设计部件和系统,分析各种部件在减速度设计时起到的作用。以CRH380B型动车组为模型,通过对CRH380B型动车组的相应参数的整理,计算得出CRH380B型动车组紧急制动减速度曲线。为了充分利用粘着、尽量减小制动距离,本文给出了目前可以采取的增大粘着的方式方法并作以说明。另外为实现更高速度下的制动减速度设计,介绍了2种非粘着制动方式。本文对现有的CRH380B型动车组实际运用效果进行分析,提出了优化建议。与铁路技术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动车组减速度方面稍弱于其他国家,一是体现在实现的减速度小于发达国家,二是在减速度设计方面一些经验数据较少,没有形成系统详细的设计方法。因此通过研究分析,消化、吸收国内外动车组动车组减速度设计思路,对国产化动车组减速度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介绍两种国外空气制动机制动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介绍两种国外空气制动机制动阀(论文提纲范文)

(1)SDD7型内燃机车制动系统的研制及性能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机车制动国内外现状分析
    1.3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第二章 机车制动原理及SDD7型机车制动系统的构成
    2.1 机车制动的几个基本概念
    2.2 SDD7型机车制动系统的构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空气制动系统
    3.1 风源系统
    3.2 26-L型制动机
    3.3 撒砂系统
    3.4 风喇叭系统
    3.5 控制用风系统
    3.6 基础制动装置
    3.7 手制动系统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空气制动系统综合作用
    4.1 操纵自动制动阀的综合作用分析
    4.2 操纵单独制动阀的综合作用分析
    4.3 操纵自动制动阀和单独制动阀的综合作用分析
    4.4 断钩保护
    4.5 空气制动和电阻制动联锁装置
    4.6 无火回送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空气制动试验
    5.1 空气制动系统试验要求
    5.2 捉漏试验
    5.3 单机空气制动试验
    5.4 机车重联试验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制动能力计算
    6.1 紧急制动距离计算
    6.2 手制动能力计算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本文的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列车空气制动系统的电学模拟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综述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列车制动及意义
        1.1.2 列车制动机的发展
        1.1.3 列车制动系统测试
        1.1.4 课题研究意义
    1.2 课题研究的现状
    1.3 论文工作安排
2 列车空气制动系统
    2.1 各类列车制动机
    2.2 列车空气制动系统
        2.2.1 列车空气制动系统原理
        2.2.2 空气制动机
    2.3 104型空气制动机
        2.3.1 104型空气制动机作用原理
        2.3.2 104型空气制动机的组成
        2.3.3 104型空气制动机单车试验
    2.4 104型空气制动机的制动计算
        2.4.1 制动计算的基本理论概述
        2.4.2 104型空气制动机制动有关压强的计算公式推导
        2.4.3 104型空气制动机制动有关压强的计算
    2.5 本章小结
3 列车空气制动系统仿真
    3.1 FLUENT软件介绍
    3.2 104型空气制动机制动性能的物理仿真模型及原理
        3.2.1 104型空气制动机制动性能的物理仿真模型
        3.2.2 仿真模型原理
        3.2.3 仿真模型简化
    3.3 仿真模型的FLUENT仿真计算
        3.3.1 气体动力学基础
        3.3.2 仿真模型的FLUENT仿真计算
    3.4 本章小结
4 列车空气制动系统的电学模拟
    4.1 列车空气制动系统测试
        4.1.1 列车空气制动测试原理
        4.1.2 列车空气制动测试装置总体方案研究
        4.1.3 列车空气制动测试结果及分析
    4.2 列车空气制动系统的电学模拟
        4.2.1 电学模拟的提出
        4.2.2 电学模拟原理
        4.2.3 电学模拟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总结和展望
    5.1 论文总结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基于动态故障树的CRH2动车组制动系统可靠性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CRH2动车组制动系统概况
        1.2.1 制动系统组成
        1.2.2 制动系统原理
    1.3 动态故障树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动态故障树的理论研究现状
        1.3.2 动态故障树现有的FTA程序现状
        1.3.3 动车组可靠性分析现状
    1.4 本论文的主要结构和内容
2 故障树分析法
    2.1 故障树基本理论
        2.1.1 基本定义及符号
        2.1.2 故障树分析的顺序
        2.1.3 故障树的建造
        2.1.4 故障树的结构函数
        2.1.5 传统故障树分析方法的不足
    2.2 故障树的定性分析
        2.2.1 割集和最小割集
        2.2.2 最小割集计算方法
        2.2.3 路集和最小路集
        2.2.4 最小路集计算方法
    2.3 故障树的定量分析
        2.3.1 顶事件发生故障概率计算方法
        2.3.2 事件重要度计算方法
    2.4 动态故障树的基本原理
    2.5 本章小结
3 CRH2动车组制动系统动态故障树建模及其模块化分解
    3.1 空气制动系统的动态故障树建模
    3.2 空气制动系统动态故障树模块化分解前的预处理
    3.3 空气制动系统的动态故障树模块化分解法
        3.3.1 模块化分解法的步骤
        3.3.2 模块搜索的算法及实现
    3.4 空气制动系统动态故障树模块化子树的合成
        3.4.1 故障模式合成
        3.4.2 顶事件的故障概率合成
        3.4.3 重要度合成
    3.5 本章小结
4 空气制动系统动态故障树模块子树的分析方法
    4.1 静态模块的二元决策图(BDD)分析方法
        4.1.1 二元决策图(BDD)的概念
        4.1.2 BDD算法的实现
        4.1.3 基于BDD的故障树定性分析
        4.1.4 基于BDD的故障树定量分析
    4.2 动态模块的马尔可夫链分析方法
        4.2.1 马尔可夫过程
        4.2.2 基于马尔可夫链定性分析
        4.2.3 基于马尔可夫链定量分析
    4.3 基于动态故障树分析方法的制动系统分析
        4.3.1 动态模块分析
        4.3.2 静态模块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动态故障树的CRH2动车组可靠性分析软件设计
    5.1 动态故障树分析软件的设计思想
    5.2 软件的总体结构
    5.3 软件各主要模块的功能
        5.3.1 视图建树模块
        5.3.2 Faunet算法动态故障树简化模块
        5.3.3 DFLM法遍历模块
        5.3.4 静态子树到BDD的转化模块
        5.3.5 搜索最小割集、最小路集模块
        5.3.6 静态子树计算模块
        5.3.7 动态子树到马尔可夫状态转移链的转化模块
        5.3.8 搜索顺序割集模块
        5.3.9 动态子树计算模块
        5.3.10 底事件的概率重要度合成模块
    5.4 软件实例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图目录
表目录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适用长大坡道的电传动轨道车制动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1.1 GTC-80J型钢轨探伤车长大坡道制动试验
        1.1.2 DA12型接触网检修作业车制动试验
        1.1.3 前期所有试验总结
        1.1.4 课题立项
    1.2 国内外轨道车制动系统发展概况
        1.2.1 国内发展概况
        1.2.2 国外发展概况
    1.3 发展趋势
    1.4 课题主要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2 电传动轨道车制动系统方案设计
    2.1 制动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2 新型电空制动系统设计
        2.2.1 主要功能
        2.2.2 主要研究内容
        2.2.3 关键技术
        2.2.4 研究方法
        2.2.5 系统组成及主要部件
        2.2.6 电气控制原理
        2.2.7 制动系统控制原理
    2.3 基础制动装置设计
        2.3.1 基础制动布置
        2.3.2 制动盘盘体热分析
    2.4 可行性分析
    2.5 电阻制动方案设计
        2.5.1 电阻制动装置介绍
        2.5.2 电阻制动特性
    2.6 电阻制动可行性分析
    2.7 结论
    2.8 本章小结
3 试验验证
    3.1 试验方案
    3.2 试验记录
    3.3 试验运行情况
    3.4 试验结论
    3.5 本章小结
4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申报专利

(5)D45型内燃机车电空-真空制动系统的集成设计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D45型内燃机车概况
        1.2.1 项目背景
        1.2.2 项目简介
        1.2.3 研发制造及运用概况
    1.3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制动基础理论
    2.1 制动机的发展历程
        2.1.1 国外制动机发展
        2.1.2 国内制动机发展
    2.2 制动方式
        2.2.1 按动能的转移方式分类
        2.2.2 按制动源动力分类
        2.2.3 按制动力形成方式分类
    2.3 制动机的分类
        2.3.1 空气制动机
        2.3.2 电空制动机
        2.3.3 真空制动机
        2.3.4 空气-真空两用制动机
    2.4 自动空气制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2.5 真空制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D45型机车电空-真空制动系统整体设计
    3.1 概述
    3.2 设计原则
    3.3 系统构成
    3.4 制动距离计算
        3.4.1 对制动距离概念的分析
        3.4.2 对制动距离参数的分析
        3.4.3 制动距离理论计算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D45型机车风源净化系统与辅助用风系统的设计分析
    4.1 概述
    4.2 空气风源系统的设计与计算
        4.2.1 组成及作用
        4.2.2 空气压缩机的控制设计
        4.2.3 空气压缩机组选型
        4.2.4 总风缸及自动排水阀选型
        4.2.5 空气干燥器及后置过滤器选型
        4.2.6 供风能力分析计算
    4.3 真空风源系统的设计
        4.3.1 组成及作用
        4.3.2 工作原理
        4.3.3 真空泵选型
        4.3.4 真空泵油位保护的控制设计
    4.4 辅助用风系统设计
        4.4.1 撒砂控制系统的控制设计
        4.4.2 鸣笛控制装置的设计
        4.4.3 电子燃油显示系统选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D45型机车制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分析
    5.0 制动控制系统结构拓扑设计
    5.1 CCBII电空制动机
        5.1.1 主要功能
        5.1.2 结构组成
    5.2 真空制动机
        5.2.1 功能概述
        5.2.2 结构组成
        5.2.3 功能作用
    5.3 真空制动的控制关系
    5.4 停放制动系统设计
        5.4.1 组成和工作原理的设计
        5.4.2 停放制动力的计算和性能分析
    5.5 空电互锁制动与空电混合制动的研究与设计
    5.6 集成应用设计
        5.6.1 制动控制柜
        5.6.2 真空控制柜
    5.7 制动机与机车显示屏交互数据显示的设计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D45型机车制动系统试验验证与数据分析
    6.1 制动距离试验
    6.2 供风能力试验
    6.3 停放制动力试验
    6.4 混合制动试验
    6.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货运列车空气制动系统特性试验及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制动系统研究现状
        1.2.1 货车空气制动机发展现状
        1.2.2 空气制动系统仿真发展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空气制动系统理论
    2.1 气动系统理论
        2.1.1 气体状态方程
        2.1.2 管内气体流动计算
        2.1.3 膜片式传动系统计算
    2.2 制动系统理论计算
        2.2.1 理论压力值计算
        2.2.2 制动波速计算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空气制动系统试验研究
    3.1 试验台总体设计
        3.1.1 试验台系统组成
        3.1.2 空气制动系统组成
        3.1.3 试验台参数选型
    3.2 数据采集系统
        3.2.1 NTP同步采样原理
        3.2.2 采集系统整体设计
    3.3 试验台软件系统
        3.3.1 试验台软件框架
        3.3.2 试验台功能设计
    3.4 试验数据分析
        3.4.1 单车制动试验
        3.4.2 列车编组试验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单车制动系统仿真分析
    4.1 仿真分析方法
    4.2 120型控制阀建模
        4.2.1 主阀模型
        4.2.2 紧急阀模型
        4.2.3 模型验证
    4.3 空重车调整阀建模
        4.3.1 仿真模型建立
        4.3.2 模型验证
    4.4 其它模型
    4.5 单车制动系统建模
    4.6 单车制动系统模型验证
        4.6.1 初充气仿真分析
        4.6.2 常用制动仿真分析
        4.6.3 紧急制动仿真分析
        4.6.4 级位状态仿真分析
        4.6.5 仿真与试验结果对比
    4.7 制动缸压力影响因素分析
        4.7.1 减压量影响分析
        4.7.2 制动缸行程影响分析
        4.7.3 空重车影响分析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列车编组制动性能分析
    5.1 编组仿真模型建立
    5.2 编组制动特性仿真分析
        5.2.1 初充气仿真分析
        5.2.2 常用制动仿真分析
        5.2.3 紧急制动仿真分析
        5.2.4 制动波速分析
    5.3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7)长大货物列车电控空气制动系统及防滑器的智能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绪 论
    1.1 引 言
    1.2 我国铁路制动技术的发展及现状
    1.3 客车防滑器的控制
    1.4 长大货物列车制动系统
    1.5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2 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理论
    2.1 模糊控制的基本思想
    2.2 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
    2.3 模糊逻辑控制的局限
    2.4 神经网络
    2.5 模糊神经网络
    2.6 本章小结
3 防滑器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的理论研究
    3.1 制动过程轮轨间粘着分析
    3.2 制动过程基准速度的确定
    3.3 防滑器控制模型的建立
    3.4 智能防滑器控制模型软件的实现
    3.5 防滑器控制模型验证
    3.6 本章小结
4 防滑器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的试验研究
    4.1 车辆制动模拟试验台
    4.2 试验仪器设备及功能
    4.3 防滑排风阀
    4.4 模糊神经网络控制防滑器性能试验
    4.5 本章小结
5 智能控制型长大货物列车电控空气制动系统的设计
    5.1 传统货物列车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
    5.2 电控空气制动系统原理
    5.3 智能型货物列车电控空气制动系统设计
    5.4 电控空气制动系统模糊控制
    5.5 电控空气制动系统控制软件实现
    5.6 本章小结
6 智能型长大货物列车电控空气制动系统性能试验
    6.1 电控空气制动系统试验台简介
    6.2 试验项目
    6.3 试验原理
    6.4 电控空气制动系统试验
    6.5 试验结果分析
    6.6 本章小结
7 智能型长大货物列车电控空气制动动力学性能分析
    7.1 列车纵向动力学计算的数学模型
    7.2 制动机特性
    7.3 制动力计算
    7.4 计算结果及分析
    7.5 多刚体车辆动力学仿真
    7.6 本章小结
8 主要结论和未来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未来展望
致 谢

(8)SS4型机车制动系统运用与维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机车制动技术发展历程
        1.2.1 国外机车制动技术发展
        1.2.2 国内机车制动技术发展
    1.3 SS4 型机车概况
        1.3.1 机车运用现状
        1.3.2 机车检修现状
    1.4 机车修程修制
        1.4.1 国内外维修模式
        1.4.2 国内检修模式存在的问题
        1.4.3 机车修程修制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主要研究方法
    1.6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2章 SS4 型机车制动系统设计与运用
    2.1 SS4 型机车制动系统概况
    2.2 SS4 型机车空气管路系统介绍
        2.2.1 风源系统
        2.2.2 控制管路系统
        2.2.3 辅助管路系统
    2.3 SS4 型机车制动系统介绍
        2.3.1 DK-1 型电空制动系统
        2.3.2 CCBⅡ制动系统
    2.4 小结
第3章 机车常见故障统计与分析
    3.1 机车设备故障统计
    3.2 机车非正常停车故障统计
    3.3 机车及制动系统碎修统计
    3.4 SS4 型机车及制动系统临修统计
    3.5 风源及管路系统故障分析与整治
        3.5.1 风源质量不高的影响
        3.5.2 风源及管路系统故障分析
        3.5.3 风源系统惯性故障专项整治
    3.6 小结
第4章 DK-1 电空制动系统故障分析与研究
    4.1 分配阀故障分析与研究
        4.1.1 109 型分配阀概述
        4.1.1.1 109 型分配阀突出问题分析
        4.1.1.2 109 型分配阀性能研究
        4.1.2 新型分配阀概述
        4.1.3 新型分配阀与109 型分配阀对比分析
        4.1.3.1 外观对比
        4.1.3.2 部件组成及底座对比
        4.1.3.3 主要结构对比
        4.1.3.4 检修成本对比
        4.1.4 功能参数对比
        4.1.5 新型分配阀和109 型分配阀试验台试验对比
        4.1.6 新型分配阀与109 型分配阀装车性能试验对比
        4.1.7 新型分配阀和109 型分配阀装车静置试验对比
        4.1.7.1 109 型分配阀装车静置试验研究
        4.1.7.2 新型分配阀装车静置试验研究
        4.1.8 DK-1 制动机采用新型分配阀可行性分析
    4.2 电空制动控制器中立位不保压故障分析与研究
        4.2.1 电空制动控制器中立位不保压故障现象
        4.2.2 电空制动控制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4.2.3 中立位不保压故障研究分析
        4.2.4 中立位不保压故障预防
    4.3 小结
第5章 CCBⅡ制动系统故障分析与研究
    5.1 CCBⅡ制动系统运用故障与检修现状
    5.2 CCBⅡ制动系统主要部件故障和分析
        5.2.1 CCBⅡ制动系统主要部件故障
        5.2.2 CCBⅡ制动系统结构分析
    5.3 IPM模块故障研究分析
        5.3.1 IPM模块故障前期改进措施
        5.3.2 IPM模块故障产生的原因分析
        5.3.3 IPM模块降低振动改进措施
    5.4 LCDM故障分析与改进
        5.4.1 LCDM故障前期改进措施
        5.4.2 LCDM故障运用措施
        5.4.3 LCDM失效分析
    5.5 故障处理学习,改进机车运用
    5.6 小结
第6章 SS4 型机车制动系统修程修制分析与研究
    6.1 机车修程修制
        6.1.1 SS4 型机车修程现状
        6.1.2 SS4 型机车制动系统小辅修检修范围
        6.1.3 修程修制优化的意义
    6.2 SS4 型机车制动系统的修程修制优化
        6.2.1 合理规划,上限公里检修
        6.2.2 合理优化,调整检修范围
    6.3 修程修制优化后成效
        6.3.1 优化前后故障对比
        6.3.2 用足检修周期
        6.3.3 检修成本降低
        6.3.4 优化小辅修修程
    6.4 针对修程修制优化的探讨
        6.4.1 检修模式优缺点探讨
        6.4.2 制动系统中修范围对比探讨
        6.4.3 DK-1 电空制动系统部件修程延长研究
        6.4.4 新型分配阀检修周期探讨
        6.4.5 CCBⅡ制动系统部件检修工艺分析
        6.4.6 DK-1 电空制动机检修工艺探讨和提升
    6.5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9)CRH380A(L)型动车组制动系统研究及故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3 CRH380A/AL动车组制动系统的特点
        1.3.1 快速响应
        1.3.2 延迟控制
        1.3.3 有效制动
        1.3.4 空重车调整
        1.3.5 防滑控制
    1.4 国内外动车组发展现状
        1.4.1 国内动车组情况分析
        1.4.2 国外动车组情况分析
    1.5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 动车组制动系统控制原理
    2.1 制动的基础概念
        2.1.1 制动力的概念
        2.1.2 粘着的概念
        2.1.3 制动距离
    2.2 制动方式
        2.2.1 摩擦制动
        2.2.2 电制动介绍
        2.2.3 电磁制动
    2.3 滑行原理
        2.3.1 滑行的产生
        2.3.2 防滑的工作原理
        2.3.3 防滑设备的构成
    2.4 拖车空气制动延迟控制原理
3. CRH380A/AL动车组制动控制介绍
    3.1 速度一粘着控制模式
    3.2 延迟控制方式
    3.3 制动类别分析指令传递
        3.3.1 常用制动
        3.3.2 快速制动
        3.3.3 紧急制动
        3.3.4 耐雪制动
        3.3.5 辅助制动
    3.4 控制逻辑分析(BCU制动控制单元)
        3.4.1 控制方式
        3.4.2 BCU主要规格
        3.4.3 BCU控制功能分析
    3.5 空气控制系统
4. 2012年1月~2017年4月动车组运行制动故障统计分析
    4.1 2012年1月~2017年4月全路配属情况分析
    4.2 制动系统运行故障统计分析
    4.3 结论
5 制动系统故障研究及典型案例分析
    5.1 抱死故障分析及典型案例分析
        5.1.1 抱死机理分析
        5.1.2 CRH380A/AL抱死应急处理措施
        5.1.3 CRH380A/AL型动车组典型抱死故障分析
        5.1.4 后续改进措施
    5.2 紧急制动故障分析及典型案例分析
        5.2.1 紧急制动的控制要求
        5.2.2 紧急制动应急处置要求
        5.2.3 紧急制动典型案例分析(总风压力不足引起的紧急制动)
6. 结论和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科研成果清单
学位论文数据集
附件

(10)动车组减速度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本论文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发展现状
        1.2.2 国内的发展现状
    1.3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2 CRH380B型动车组制动系统
    2.1 CRH380B型动车组简介
    2.2 CRH380B型动车组制动系统简介
    2.3 CRH380B型动车组制动模式
        2.3.1 常用制动
        2.3.2 紧急制动
    2.4 CRH380B型动车组制动系统关键部件
        2.4.1 风源装置
        2.4.2 制动控制装置
        2.4.3 空气防滑装置
        2.4.4 基础制动装置
        2.4.5 撒砂装置
    2.5 本章小结
3 CRH380B型动车组紧急制动减速度设计
    3.1 CRH380B型动车组紧急制动减速度
    3.2 CRH380B型动车组基本阻力
    3.3 CRH380B型动车组电制动力
    3.4 CRH380B型动车组空气制动计算
        3.4.1 制动缸压力
        3.4.2 制动缸作用于闸片的力
        3.4.3 制动闸片压力
        3.4.4 每轴闸片压力
        3.4.5 每轴产生的制动力
        3.4.6 每轴的轮轨间作用力
    3.5 列车减速度的计算
        3.5.1 制动减速度计算
        3.5.2 牵引阻力减速度计算
        3.5.3 空气制动和牵引阻力产生的减速度计算
        3.5.4 空电复合制动和牵引阻力产生的减速度计算
    3.6 制动距离计算
        3.6.1 制动空隙时间行走距离
        3.6.2 纯空气制动时的制动距离
        3.6.3 纯空气制动时的理论平均制动减速度
        3.6.4 空电复合制动时的制动距离
        3.6.5 空电复合制动时的理论平均制动减速度
    3.7 减速度设计其余影响因素
        3.7.1 制动距离安全余量的考虑
        3.7.2 ATP控制的考虑
    3.8 本章小结
4 改善轮轨粘着的方式
    4.1 增加研磨块
    4.2 撒砂
5 其他非粘着制动方式
    5.1 磁轨制动
    5.2 轨道涡流制动
6 CRH380B型动车组减速度实际应用情况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详细摘要

四、介绍两种国外空气制动机制动阀(论文参考文献)

  • [1]SDD7型内燃机车制动系统的研制及性能试验[D]. 陈超. 上海交通大学, 2014(03)
  • [2]列车空气制动系统的电学模拟及应用研究[D]. 于文涛. 北京交通大学, 2011(09)
  • [3]基于动态故障树的CRH2动车组制动系统可靠性分析研究[D]. 王健. 北京交通大学, 2014(03)
  • [4]适用长大坡道的电传动轨道车制动系统研究[D]. 李博. 兰州交通大学, 2018(01)
  • [5]D45型内燃机车电空-真空制动系统的集成设计与应用研究[D]. 王晓雷. 大连交通大学, 2020(06)
  • [6]货运列车空气制动系统特性试验及仿真研究[D]. 曾军. 湘潭大学, 2019(04)
  • [7]长大货物列车电控空气制动系统及防滑器的智能控制研究[D]. 姚寿文. 铁道部科学研究院, 2000(01)
  • [8]SS4型机车制动系统运用与维修研究[D]. 李勇墙.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1(01)
  • [9]CRH380A(L)型动车组制动系统研究及故障分析[D]. 梅吉祥.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17(05)
  • [10]动车组减速度设计方法研究[D]. 张旭.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17(03)

标签:;  ;  ;  ;  ;  

介绍两种国外气刹制动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