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材料包装适用性探讨

包装材料包装适用性探讨

一、包装材料的包装适性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刘小同[1](2021)在《新零售视域下消费类电子产品包装体验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郑燕,王笑,代楚涓,黄小双,陈奕宏,钟聪健,丁玉印[2](2021)在《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茶多酚抗氧化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提出本实验以壳聚糖(CS)和羧甲基纤维素(CMC)为成膜基材,茶多酚(TP)为抗氧化剂,制备出一种新型复合抗氧化包装材料,相比于传统塑料包装材料对于环境更加环保友好。将壳聚糖与羧甲基纤维素按照1∶2、1∶1、2∶1的三种比例共混溶于冰乙酸,制成CS/CMC复合膜。通过对力学性能的筛选,选出最佳表现的CS/CMC复合膜,并重新制备溶液过程中添加茶多酚粉末,流延至玻璃板60℃烘干,用CaCl2溶液交联风干后制成CS/CMC/TP抗氧化复合膜。结果发现CS/CMC复合膜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表现在CS与CMC质量比为1∶1时较优,分别可达到28.62 MPa和19.18%;同时,当TP的质量分数为0.20%时,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达到了43.52%,此时抗氧化能力最强。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茶多酚复合膜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在食品绿色包装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王伟[3](2021)在《烟包包装适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款成功的烟包不仅要有恰到好处的视觉效果来保证设计理念的准确传达,而且要具备良好的包装适性,以保证烟支内装物防护及高效率批量化生产的需求。现代化卷烟厂平均卷烟包装速度大多在300~600包/分,高速机甚至可以达到800~1000包/分,一款具有良好包装适性的烟包不仅可以配合卷烟包装机高效发挥生产效率,而且可以减少其他高价值辅料的消耗,

马广省,崔含章,陈安宏,王炳峰[4](2021)在《如何保证细支烟包上机包装适性》文中研究说明相对于普通香烟来说,细支香烟包装新颖,口味清淡,且烟气烟碱量和焦油量较低,属于低害卷烟,所以越来越受烟民(特别是年轻烟民)的喜爱,目前市场上细支香烟越来越常见。但细支烟包厚度较薄,粘胶部位较窄,与普通硬包小盒同样的压痕挺度情况下,在自动包装机上包装时由于折痕力矩较小,需要的折痕力度相应增大,且细支烟包小盒折翼处相比普通硬包小盒要小,一旦折翼处有压切不透现象,手工掰盒很难掰开。

蔡兴明,夏平雨,袁子钧[5](2020)在《降低条与盒包装纸翘曲度提高上机包装适应性》文中研究指明条与盒包装纸翘曲度是造纸工艺、纸张复合工艺、印刷加工、产品包装过程综合形成的,是卷烟包装材料上机包装适应性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在卷烟机的卷包过程中,因为产品翘曲,上机容易飘纸,大幅增加卷烟生产过程中停机现象的发生,严重影响卷烟包装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并产生一定程度上的消耗和潜在的产品质量隐患。

宋哲琦[6](2020)在《《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文中提出《装饰》作为国内重要的艺术设计类核心期刊,从1958年创刊起,与中国设计共同成长,记录了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汇集了国内外着名专家学者。以《装饰》作为展现学术思想、指导学科实践的平台。本文以《装饰》发展历程为线索,通过期刊分析、文献分析、表格梳理、人物访谈等的研究方法,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的内容侧重点将杂志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分析,论述《装饰》与中国设计文化发展之间的关联,并对20年来的杂志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更全面的阐述该杂志的发展历程与时代背景下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对《装饰》、对中国设计文化、教育的作用与影响进行总结。

徐韬[7](2020)在《塑料包装热封温区拓展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建设的迅猛发展,人民对于高品质的生活的渴望也逐渐增强,人们开始越来越多的关注食品的绿色健康与无污染。而包装的功能正是保护食品不受污染和避免受到损坏。这些功能是和自身热封强度有着绝对关系。因此,如何提升包装材料的热封性能是当今功能性包装研究领域的重点方向。目前市面上的包装材料大部分是由树脂制膜得到的,而树脂之间的优缺点明显,大部分树脂因此发展受到制约。因此,树脂共融是最常见提升包装材料性能的方法之一。树脂之间通过互混共融后制膜,达到性能的快速提升,从而综合各自的优点而弥补不足之处。因此,通过树脂共融不仅仅可以提升其热封温区,更能加强其机械性能与密封性能。所谓绿色包装即不外加防腐剂的基础上,做到包装性能最优化,从而最大的绿色化保护食品(包装中的防腐剂部分会可能迁移至食品表面)。尽可能的减少了从包装材料迁移至食品的添加剂和防腐剂的可能性,为食品安全和绿色带来了新的保障。目前市面上包装材料所选用的主题基材树脂大体为:聚乙烯(PE)、聚苯乙烯(PS)以及聚丙烯(PP)。但是这三种树脂的熔点相差较大,单一树脂薄膜不能同时达到良好的热封性能。为了解决这一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文制备一种同时和聚乙烯、聚苯乙烯以及聚丙烯都能良好热封的薄膜,本文中的试验是基于树脂共融的理论所建立。本研究中选用的基础树脂材料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混合加入聚苯乙烯(PS)、聚丙烯(PP)、茂金属聚乙烯(m PE)以及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以及进行互混共融后制膜,研究这五种树脂在不同比例共混时流延成膜后的热封温区以及物理性能的改变情况,并分别和空白聚乙烯(PE)、聚苯乙烯(PS)以及聚丙烯(PP)薄膜在不同温度进行热封,测试其热封性能,以研究制备一种同时和PP、PS以及PE都能热封的薄膜。将树脂按比例(经过前期预实验后,设定为5种比例)进行混合,经过充分搅拌均匀后,逐渐添加到已经加热至指定温度的双螺杆挤出机中,制备得到母粒。将母粒加入流延机中,制备得到薄膜。对制得薄膜进行基本性能测试,包括光学性能、机械性能、阻隔性能、微观电镜扫描、热封性能以及热封微观扫面等,并使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测量其熔点。最后使用不同比例下制得的薄膜真空包装熟鸡胸肉,置于室温下保存,检验薄膜对食品包装保鲜的效果应用,以检测薄膜的热封强度以及密封效果。主要结论如下:(1)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茂金属聚乙烯(m PE)四种的树脂按照设定的不同比例共混后入对薄膜的表面光滑度及结晶度并没有太大影响,无孔隙和团聚出现,结构紧凑致密,阻隔性能好,故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四种的树脂共混制得薄膜后,相对于空白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薄膜的力学性能、阻隔性能、热稳定性能以及热封性能均都有明显的提升。热封的温区为120-180℃,也相对有提升。并且均能与PE、PP以及PS热封,且具有一定的热封强度。当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茂金属聚乙烯(m PE)比例为70:20:5:5(B组)时,薄膜的综合性能较好,可作为基材为PP、PE以及PS容器的盖膜;(2)将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树脂按照一定比例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树脂中,其目的就是为了提升薄膜的热封强度,延长薄膜的热封温区。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的加入势必会影响影响树脂原有的结构。但共混后薄膜的表面光滑度及结晶度并没有太大影响,无孔隙和团聚出现,结构紧凑致密,阻隔性能好,由文中研究可以看出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树脂使薄膜的热封性能产生了大幅度的提升;而且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薄膜的阻隔性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这是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断裂伸长率、机械强度随着添加量的增大而增大;透光率、氧气和透过量水蒸气透过量随着不同比例的变化而变化。在与空白PE薄膜、空白PP薄膜和空白PS薄膜进行热封时,也展现出较强的热封强度,且热封温区为100~180℃。因此实际应用价值。当改性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母粒的添加量为5%(E组)时,薄膜性能相对较好;(3)使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量中改性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母粒的添加量为5%时薄膜的熔点,以计算其真实有效的热封温区。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可以得出,同一试样的熔点采用DSC测定的结果普遍都比其他熔点低。影响DSC结果的因素有很多,故通过正交试验,可以确定最佳实验参数为A1B1C1,即升温速率为1℃·min-1;样品用量为1.5mg;气氛流速为10ml·min-1。通过最佳实验参数测定的E组薄膜的熔点由原来空白LLDPE薄膜的124.621℃,上升至152.157℃,而有效热封温度应不低于材料熔点。通过总结可以得出,E组薄膜的真实有效热封温度为139.081~180℃;(4)通过对各项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改性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母粒的添加量为5%时薄膜保鲜效果最好,在没有任何添加剂加入的情况下,即热封强度效果最佳。在置于室温储藏的条件下仍能将熟鸡胸肉样品的保质期延长至6天,并且熟鸡胸肉样品中细菌菌落数在国标GB2726-2016中规定的熟肉食品的4(lg(CFU/g))范围之内,这是因为在贮藏过程中薄膜的热封强度能够有效地阻隔空气中水分和氧气的渗入,从而抑制包装袋内微生物的滋生与繁殖,保证其质量。各个测试指标结果均表明,E组薄膜密封性能较好,具有实际应用价值;(5)本文通过实验研究后的数据分析理论内容,虽然的确也具有一定的实际参考应用的价值,但事实上仍旧还存在着部分缺陷的地方,如实验中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树脂的添加比例只进行了相对的几个梯度实验,可能存在所有实际情况并没有涵盖,因此假设要将实验结果投入于实际生产生活中,以上实验得出结论并不能很好地通过目前的数据来判断薄膜的热封温度区间以及热封强度是否有提升,有待于更进一步的深入地实验研究结果分析。

张松[8](2020)在《壳聚糖/功能化氧化石墨烯复合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人们对环境资源的日益重视以及对食品质量安全要求的提高,利用天然高分子制成可降解的绿色功能型食品包装材料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壳聚糖(Chitosan,CS)是一种生物相容性好、可再生、资源丰富的天然多糖类生物大分子,具有优良的抗菌、成膜性,是理想的食品包装用生物质材料之一,但较差的机械力学性能以及阻隔性能,较窄的抗菌谱限制了其在食品包装领域中的应用。因此,本研究拟通过一种天然抗菌物质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RA)对石墨烯的衍生物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进行功能化改性,合成一种兼具优异的增强性能和抗菌性能的双功能碳基助剂氧化石墨烯/迷迭香酸(GO-RA),并以此与壳聚糖共混复合制备出高强度、高阻隔、高抗菌性能的壳聚糖基食品包装材料。具体研究如下:(1)以天然抗菌物质RA对GO进行功能化改性制备出了GO-RA复合材料,采用FTIR、UV-Vis、XRD、TG、SEM和TEM等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RA接枝在GO片层上能够进一步削弱其层间的范德华力,使其层间距增加,这有利于阻止GO的团聚现象,增加其分散稳定性;GO-RA与GO相比热稳定性有所降低;RA接枝在GO片层上没有破坏其基本的二维平面结构,保留了其优异的理化性质。(2)以大肠杆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作为模型菌研究了GO-RA的抗菌能力。结果表明,随着浓度的增加,GO、GO-RA对E.coli与S.aureus生长繁殖的抑制作用均呈现出逐渐增强的趋势;当GO与GO-RA在相同的浓度条件下,GO-RA对E.coli和S.aureus生长繁殖的抑制作用要强于GO;GO-RA对上述两种细菌均表现出更好的抗菌活性,杀菌率分别提高了19.3%和5.5%。(3)以壳聚糖为基体材料,氧化石墨烯/迷迭香酸为助剂,制备了壳聚糖/氧化石墨烯/迷迭香酸复合膜,研究了复合配方、加工条件对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关系,考察了GO-RA含量、壳聚糖浓度、甘油含量、干燥温度分别对复合膜的厚度、透明度、机械性能、阻湿性、阻油性、溶解度及抗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RA改性后,更有利于氧化石墨烯于壳聚糖基体中分散与结合,GO-RA与壳聚糖分子间存在较强的氢键相互作用,限制了壳聚糖大分子的移滑,从而提高了壳聚糖复合膜的热稳定性。随着GO-RA含量的增加,复合膜的透光率呈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拉伸强度和拉伸断裂应变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水蒸气透过系数、透油系数和溶解度均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随着壳聚糖浓度的增加,复合膜的厚度逐渐增加,透光率逐渐降低,拉伸强度和拉伸断裂应变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水蒸气透过系数、透油系数、溶解度均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随着甘油添加量的增加,复合膜的透光率、拉伸断裂应变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拉伸强度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水蒸气透过系数、溶解度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透油系数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复合膜的拉伸强度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拉伸断裂应变呈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水蒸气透过率呈现先减小后升高的趋势。干燥温度为45℃时复合膜的透油系数达到最低为0.48 mg·mm/(cm2·d)阻油性能最好。添加不同含量GO-RA的复合膜对E.coli与S.aureus的抗菌效果都有显着(p<0.05)地提高。

李成肖[9](2020)在《启智类玩具包装功能的延伸设计研究》文中提出启智类玩具作为益智玩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因适用于学龄前儿童以及得益于当下二胎政策开放而拥有极大的市场容量。包装浪费、环境资源困局也是时下热点,那么作为启智类玩具包装设计的发展方向就显得尤为重要。学龄前儿童的生理、心理、认知发展尚不健全,玩具包装是学龄前儿童对于外在世界认知的主要接触点,拥有新时代设计理念的包装设计可以有效引导儿童培养正确的认知观念。本文试图通过启智类玩具包装功能的延伸设计研究来解决这一问题。文章第一部分是对问题的剖析——通过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阐述启智类玩具功能及包装形式,帮助构建产品与包装之间的关联,将启智类玩具包装的基础功能进行精简,包装基础功能是包装功能延伸设计的基石。启智类玩具包装功能的延伸不能与其保护功能、运输功能、展示功能、审美功能、环保功能相悖。第二部分是在问题分析结果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深入研究——通过对启智类玩具包装基础功能分析。分析得到启智类玩具包装功能延伸设计的使用类型有结构设计、材料设计、视觉设计这三大主体。三大主体体现出启智类玩具包装功能延伸设计具备实用性、审美性、创新性三项表现特征。表现特征具体可用于启智类玩具包装使用前的销售辅助功能、使用中的使用辅助功能、使用后的重复利用功能三项功能延伸的发展实践中。第三部分是用户需求提炼和学科交叉运用得出设计策略并指导实践——通过对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前儿童家长双用户的研究找到用户的真实需求。调研发现启智类玩具包装设计在长期的商业设计中,基于商业价值考量过多或仅关注家长对于商品的评判标准,而忽视了作为使用者学龄前儿童的需求。启智类玩具包装的发展应该以尊重儿童发展的客观规律为前提,让设计更好服务儿童,儿童发展心理学正是通过理论指导实践更好服务儿童。为保持启智类包装功能延伸设计实际应用的指导性与科学性,将用户学龄前儿童进一步细分至3-6岁学龄前期儿童。通过分析总结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中3-6岁学龄前期儿童的生理、心理、认知特点,将儿童发展特点结合国内外优秀启智类玩具包装设计案例,归纳出启智类玩具包装功能延伸设计的设计策略:(1)情感化延伸设计:潜移默化,拉近儿童情感(2)趣味性延伸设计:寓教于乐,引导儿童行为(3)发展性延伸设计:尊重多样,开拓儿童思维。最后,通过设计策略指导具体的设计实践——启智类玩具“儿童识字卡片”的包装延伸设计。本文通过运用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启智类玩具包装延伸设计除了诱发消费者购买外,也在最大限度符合儿童的发展特点。起到教育和引导等良好的效应,做到了消费者和产品之间沟通的桥梁,连通二者的需求。本文以艺术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包装设计相关理论为依托,尝试将包装设计不局限于单独的视觉设计,而是将包装作为一个整体,扩大设计的应用范围。包装功能的延伸设计不仅限于满足使用者的物质需求,更是需要更深层探究使用者的心理需求,文章以小见大以启智类玩具包装功能的延伸设计研究为例尝试为包装设计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可能性。

徐杜[10](2020)在《基于功能可见性包装设计的研究》文中提出本文论述的基于功能可见性的包装设计,最终目的是设计出“用户看得懂,知道怎么用”的包装。包装功能可见性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包装的语言可见性特征,设计师合理设计编排包装的语言信息包括文字语言与图例语言,以醒目位置、次醒目位置和次要位置的顺序编排语言信息。第二是包装的操作可见性特征,操作可见性建立在包装的结构上,包装有符合消费者使用逻辑的包装层次性结构,和最终让消费者正确便捷使用包装的细节的功能结构。功能可见性的包装设计所产生相应的限制形式,设计师基于功能可见性进行包装设计,通过物理限制、心理限制两方面综合限制消费者可能的行为,确保包装内产品能够被消费者“快捷、便利、更易理解地使用”。物理限制包括一是因产品的属性而对包装产生的限制形式,二是包装上语言排版产生的限制形式,两者对消费者可能的行动产生限制。心理限制形式以产品包装语言及结构作为载体,第一,包装设计必须符合该产品销售国家的文化体系及文化传统;第二,同一产品的系列包装具有结构层次性和信息层次性;第三,产品包装具有单一目的性功能性的组件设计。综合表达后在三方面进行限制,一是在文化体系文化传统的大氛围进行限制,二是通过包装语言可见性及操作可见性的层次性表达对消费者次序性行为产生限制;三是由单一目的性功能性组件设计对具体行为进行限制(部分产品包装可能不存在该种限制形式)。设计师基于功能可见性进行包装设计,应有次序地进行包装设计:首先,设计师选定恰当的产品内包装、中包装材质;其次,设计师对产品内包装、中包装结构进行层次性设计,设计出使消费者准确使用包装的细节的功能组件;最后,设计师进行合理有序的语言排版。

二、包装材料的包装适性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包装材料的包装适性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2)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茶多酚抗氧化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原料
    1.2 主要设备及仪器
    1.3 复合薄膜的制备
        1.3.1 CS/CMC复合膜的制备
        1.3.2 CS/CMC/TP抗氧化复合膜的制备
    1.4 性能测试
        1.4.1 厚度
        1.4.2 力学性能
        1.4.3 透光率
        1.4.4 溶解度
        1.4.5 水蒸气透过量
        1.4.6 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
        1.4.7 FTIR实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CS/CMC复合膜力学性能实验结果及分析
    2.2 CS/CMC/TP抗氧化复合膜实验结果及分析
        2.2.1 力学性能
        2.2.2 溶解度
        2.2.3 水蒸气透过量
        2.2.4 透光率
        2.2.5 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
        2.2.6 FTIR实验结果及分析
3 讨论与结论

(3)烟包包装适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问题表现
原因分析
    1.折痕挺度
    2.表面滑动摩擦系数
总结

(4)如何保证细支烟包上机包装适性(论文提纲范文)

原辅材料控制
    1.严格控制纸张定量的波动范围
    2.严格控制纸张含水量的波动范围
印刷过程控制
    1.印刷环节重点关注墨层耐折、耐磨性,印品表面滑爽度和印品平整度
    2.金银卡纸等转移纸烟包适当加大涂胶位的白墨印刷面积
    3.烫印模切环节重点关注压痕挺度、盒型平整度、点胶线的压切深度、折翼处是否彻底切透
成品检验
    1.严格控制成品含水量
    2.严格控制成品压痕挺度
    3.保证盒型平整度

(6)《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2.1 期刊论文类
        1.2.2 专着类
    1.3 研究的方法、思路
        1.3.1 研究的方法
        1.3.2 研究的思路
2 百花盛开的工艺美术发展(1958-1961)
    2.1 《装饰》创刊溯源
    2.2 《装饰》杂志风格主要视觉特点
        2.2.1 封面文字
        2.2.2 封面视觉图案
        2.2.3 内页版面设计
    2.3 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
        2.3.1 重新重视民间美术
        2.3.2 指导工艺美术创作
    2.4 为美化人民生活服务
        2.4.1 面向大众生活创作
        2.4.2 向西方世界开展学习
3 求索争鸣的设计萌芽(1980-1996)
    3.1 复刊时代背景
    3.2 《装饰》视觉元素的变化
        3.2.1 封面设计形式的探索
        3.2.2 封面主体立意的变迁
        3.2.3 内页版式的有序与变化
    3.3 工艺美术的变革
        3.3.1 “工艺美术“名词的局限
        3.3.2 “装饰热”的兴起
    3.4 现代化的新浪潮
        3.4.1 科技与艺术的大讨论
        3.4.2 现代设计的浪潮
    3.5 《装饰》步伐的“守”与“进”
4 对话世界文化自信的设计现代化(1997-2018)
    4.1 走入“全球化”
    4.2 《装饰》设计的多元化
        4.2.1 和谐的整体性
        4.2.2 现代感的民族美
        4.2.3 敢于尝试的创意美
        4.2.4 版式装饰的简洁美
    4.3 开放视野立足传统
        4.3.1 工艺美术的新发展
        4.3.2 设计批评的引入
        4.3.3 中国创造带来的思考
    4.4 面向时代关注当下
        4.4.1 设计的伦理学问题
        4.4.2 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4.4.3 从设计艺术到设计科学
    4.5 《装饰》内容的“质”与“量”
5 总结
    5.1 从工艺美术到现代设计
    5.2 从教育理论到学科实践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采访文字稿
附录二 《装饰》1958-2018杂志封面
附录三 《装饰》1958-2018文章整理
作者简介

(7)塑料包装热封温区拓展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制膜工艺的研究现状
        1.2.1 制膜工艺的种类
        1.2.2 制膜参数对薄膜物理性能影响及及其研究现状
    1.3 树脂共混制膜的研究现状
    1.4 热封工艺的研究现状
        1.4.1 热封工艺的种类
        1.4.2 热封参数的研究[2,22-24]
        1.4.3 热封参数影响热封质量的研究
    1.5 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不同比例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薄膜的制备以及性能测试
    2.1 前言
    2.2 实验仪器与材料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仪器设备、厂家和型号
    2.3 试样的制备
    2.4 性能测试
        2.4.1 机械性能测定
        2.4.2 光学性能测定
        2.4.3 氧气透过率
        2.4.4 水蒸气透过系数
        2.4.5 热重分析
        2.4.6 微观结构分析
        2.4.7 热封性能拉伸强度分析
        2.4.8 热封性能微观结果分析
    2.5 结果与分析
        2.5.1 薄膜机械性能分析
        2.5.2 不同比例对薄膜光学性能分析
        2.5.3 不同比例薄膜阻隔性能分析
        2.5.4 不同比例薄膜微观结果分析
        2.5.5 不同比例薄膜热重结果分析
        2.5.6 不同比例薄膜的热封性能
        2.5.7 热封性能微观结果分析
    本章结论
第三章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薄膜的制备以及性能测试
    3.1 前言
    3.2 实验仪器与材料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仪器设备、厂家和型号
    3.3 试样的制备
    3.4 性能测试
        3.4.1 机械性能测定
        3.4.2 光学性能测定
        3.4.3 氧气透过率
        3.4.4 水蒸气透过系数
        3.4.5 热重分析
        3.4.6 微观结构分析
        3.4.7 热封性能拉伸强度分析
    3.5 结果与分析
        3.5.1 不同比例薄膜机械性能分析
        3.5.2 不同比例对薄膜光学性能分析
        3.5.3 不同比例薄膜水蒸气透过系数和氧气和透过量分析
        3.5.4 不同比例薄膜微观结果分析
        3.5.5 不同比例薄膜热重结果分析
        3.5.6 不同比例薄膜的热封性能
    本章结论
第四章 差示扫描量热(DSC)法测定薄膜的熔点
    4.1 前言
    4.2 实验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正交试验法设计DSC实验参数
        4.3.2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薄膜熔点的测定
    4.4 结果与分析
        4.4.1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4.4.2 DSC测试薄膜熔点结果分析
    本章结论
第五章 不同比例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薄膜对熟鸡胸肉的保鲜效果
    5.1 前言
    5.2 实验仪器与材料
        5.2.1 实验设备、型号及厂家
        5.2.2 实验试剂与原料
    5.3 样品的前处理
        5.3.1 包装袋前处理
        5.3.2 鸡胸肉样品前处理
    5.4 实验测试内容
        5.4.1 样品的汁液流失率步骤与测定方法
        5.4.2 测定样品微生物菌落总数的测定方法步骤
        5.4.3 感官评定标准和方法
    5.5 结果与分析
        5.5.1 不同比例薄膜样品汁液流失率变化
        5.5.2 菌落总数变化分析
        5.5.3 感官评价分析[55-60]
    本章结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8)壳聚糖/功能化氧化石墨烯复合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食品包装材料的使用现状
    1.2 壳聚糖概述
        1.2.1 壳聚糖结构与理化性质
        1.2.2 壳聚糖旳抑菌特性
        1.2.3 壳聚糖基复合膜的研究进展
    1.3 石墨烯类材料概述
        1.3.1 氧化石墨烯结构与性质
        1.3.2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1.3.3 氧化石墨烯的抗菌机理
        1.3.4 氧化石墨烯的功能化改性
        1.3.5 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1.4.1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1.4.2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氧化石墨烯/迷迭香酸的制备及表征
    2.1 引言
    2.2 试验试剂与仪器设备
        2.2.1 实验主要试剂
        2.2.2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2.3 试验方法
        2.3.1 氧化石墨烯分散液的制备
        2.3.2 氧化石墨烯/迷迭香酸的制备
    2.4 表征方法
        2.4.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2.4.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2.4.3 X-射线衍射法
        2.4.4 热重法
        2.4.5 扫描电子显微镜法
        2.4.6 透射电子显微镜法
    2.5 结果与分析
        2.5.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2.5.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2.5.3 X-射线衍射分析
        2.5.4 热重分析
        2.5.5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2.5.6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氧化石墨烯/迷迭香酸抗菌性能的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试剂与仪器设备
        3.2.1 实验主要试剂
        3.2.2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3.3 试验方法
        3.3.1 氧化石墨烯/迷迭香酸与氧化石墨烯的制备
        3.3.2 抗菌实验
        3.3.3 氧化石墨烯/迷迭香酸的浓度对抗菌性能的影响
        3.3.4 不同材料的抗菌性能测试
        3.3.5 杀菌率测试
    3.4 结果与分析
        3.4.1 氧化石墨烯/迷迭香酸的浓度对抗菌性能的影响分析
        3.4.2 不同材料的抗菌性能分析
        3.4.3 杀菌率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壳聚糖/氧化石墨烯/迷迭香酸复合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试验试剂与仪器设备
        4.2.1 实验主要试剂
        4.2.2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4.3 .壳聚糖/氧化石墨烯/迷迭香酸复合膜的制备
    4.4 不同因素对壳聚糖/氧化石墨烯/迷迭香酸复合膜性能的影响
        4.4.1 氧化石墨烯/迷迭香酸含量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
        4.4.2 壳聚糖浓度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
        4.4.3 甘油添加量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
        4.4.4 干燥温度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
    4.5 .复合膜的表征测试
        4.5.1 X-射线衍射法
        4.5.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4.5.3 差示扫描量热法
        4.5.4 热重法
        4.5.5 厚度的测定
        4.5.6 透明度的测定
        4.5.7 机械性能的测试
        4.5.8 阻湿性能的测试
        4.5.9 阻油性能的测试
        4.5.10 溶解度的测试
        4.5.11 抗菌性能的测试
    4.6 数据处理
    4.7 结果与分析
        4.7.1 X-射线衍射分析
        4.7.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4.7.3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4.7.4 热重分析
        4.7.5 氧化石墨烯/迷迭香酸含量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
        4.7.6 壳聚糖浓度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
        4.7.7 甘油添加量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
        4.7.8 干燥温度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
        4.7.9 复合膜的抗菌性能分析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成果
致谢

(9)启智类玩具包装功能的延伸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功能研究背景
        1.1.2 实践研究背景
        1.1.3 发展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1.2.1 启智类玩具包装设计
        1.2.2 启智类玩具包装的功能
        1.2.3 启智类玩具包装功能的延伸设计
    1.3 研究现状
        1.3.1 启智类玩具包装设计研究现状
        1.3.2 启智类玩具包装功能的延伸设计研究现状
        1.3.3 儿童发展特点介入启智类玩具包装设计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意义
    1.6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启智类玩具包装概述
    2.1 启智类玩具概述
        2.1.1 启智类玩具的发展
        2.1.2 启智类玩具类型
        2.1.3 启智类玩具必要性
    2.2 启智类玩具包装的形式
        2.2.1 盒型结构的启智类玩具包装
        2.2.2 筒型结构的启智类玩具包装
        2.2.3 袋型结构的启智类玩具包装
        2.2.4 异型结构的启智类玩具包装
    2.3 启智类玩具包装的功能
        2.3.1 保护与安全功能
        2.3.2 运输与仓储功能
        2.3.3 信息传达与展示功能
        2.3.4 文化与审美功能
        2.3.5 环保与再生功能
    2.4 启智类玩具包装的作用
        2.4.1 启智类玩具包装是产品外在表达的总和
        2.4.2 启智类玩具包装是虚拟与现实的通道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包装功能的延伸设计
    3.1 包装功能延伸设计的概念
        3.1.1 包装功能延伸设计的概念
        3.1.2 包装功能延伸设计的形成与发展
    3.2 包装功能延伸设计的基础
        3.2.1 包装功能延伸设计的技术支持
        3.2.2 包装功能延伸的设计要素
    3.3 延伸设计在启智类玩具包装功能中的使用类型
        3.3.1 启智类玩具包装功能延伸的结构设计
        3.3.2 启智类玩具包装功能延伸的材料设计
        3.3.3 启智类玩具包装功能延伸的视觉设计
    3.4 延伸设计在启智类玩具包装功能中的表现特征
        3.4.1 启智玩具包装功能延伸设计表现的实用性
        3.4.2 启智玩具包装功能延伸设计表现的审美性
        3.4.3 启智玩具包装功能延伸设计表现的创新性
    3.5 延伸设计在启智类玩具包装功能中的应用价值
        3.5.1 销售辅助功能在启智类玩具包装功能中的应用
        3.5.2 使用辅助功能在启智类玩具包装功能中的应用
        3.5.3 重复利用功能在启智类玩具包装功能中的应用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启智类玩具包装功能的延伸设计应用实践
    4.1 用户定位与研究
        4.1.1 学龄前儿童调研
        4.1.2 学龄前儿童家长调研
    4.2 学龄前期儿童发展特点研究
        4.2.1 学龄前期儿童生理发展的特点
        4.2.2 学龄前期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4.2.3 学龄前期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
    4.3 儿童发展心理学特点与启智类玩具包装设计的关联性
        4.3.1 发展心理学理论的应用领域
        4.3.2 启智类玩具包装延伸功能与学龄前期儿童发展特点的关联
        4.3.3 发展心理学理论介入儿童玩具包装设计的案例分析
    4.4 基于发展心理学的启智类玩具包装延伸功能设计策略
        4.4.1 情感化延伸设计:潜移默化,拉近儿童情感
        4.4.2 趣味性延伸设计:寓教于乐,引导儿童行为
        4.4.3 发展性延伸设计:尊重多样,开拓儿童思维
    4.5 设计方案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A 调查问卷

(10)基于功能可见性包装设计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包装的功能可见性
        1.1.2 文献综述
        1.1.3 功能可见性理论应用现状
    1.2 研究的必要性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及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1.4.3 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1.4.4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包装功能可见性语言可见性及操作可见性设计分析
    2.1 包装功能可见性的依据及意义
    2.2 包装功能可见性的可见性研究
    2.3 基于语言可见性的研究
        2.3.1 文字语言的研究
        2.3.2 图例语言的研究
        2.3.3 语言可见性的综合体现
        2.3.4 语言可见性的包装设计形式
    2.4 基于操作可见性的研究
        2.4.1 层次性结构设计
        2.4.2 细节的功能结构
        2.4.3 操作可见性的综合表达
        2.4.4 操作可见性的包装设计形式
    2.5 基于语言可见性与操作可见性的综合研究
第三章 基于包装功能可见性产生的限制形式
    3.1 基于功能可见性产生的物理限制
        3.1.1 依赖产品属性产生的限制形式
        3.1.2 包装语言排版产生的限制形式
        3.1.3 物理限制限制消费者可能的行动
    3.2 基于功能可见性产生的心理限制
        3.2.1 包装符号意象与语义约束产生的限制形式
        3.2.2 文化约束产生的限制形式
        3.2.3 逻辑约束产生的限制形式
        3.2.4 心理限制限制消费者可能的行动
    3.3 包装功能可见性产生的限制形式的综合表达
        3.3.1 限制形式产生的约束状态表达
        3.3.2 限制形式产生的促进状态表达
        3.3.3 包装功能可见性产生的限制形式的综合表达
第四章 现有产品包装的功能可见性分析
    4.1 基于功能可见性包装设计的研究问卷
        4.1.1 调查问题设计原因分析
        4.1.2 调查问题结果分析
        4.1.3 问卷调查问题结果分析的局限性
    4.2 基于功能可见性包装设计分析
        4.2.1 基于功能可见性的包装设计次序
        4.2.2 基于功能可见性的包装设计提高产品品质
    4.3 基于功能可见性的草本清水萃取清水包装设计
        4.3.1 基于功能可见性的萃取清水包装设计次序
        4.3.2 基于功能可见性的萃取清水包装设计视觉审美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成果
附录 A探析基于功能可见性包装设计的研究调查问卷
附录 B收集的30 个包装样式
附录 C收集的15 个细节的功能结构
附录 D草本清水包装设计

四、包装材料的包装适性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新零售视域下消费类电子产品包装体验设计研究[D]. 刘小同. 江南大学, 2021
  • [2]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茶多酚抗氧化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 郑燕,王笑,代楚涓,黄小双,陈奕宏,钟聪健,丁玉印. 塑料工业, 2021(S1)
  • [3]烟包包装适性分析[J]. 王伟. 印刷技术, 2021(02)
  • [4]如何保证细支烟包上机包装适性[J]. 马广省,崔含章,陈安宏,王炳峰. 印刷技术, 2021(01)
  • [5]降低条与盒包装纸翘曲度提高上机包装适应性[J]. 蔡兴明,夏平雨,袁子钧. 印刷技术, 2020(11)
  • [6]《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D]. 宋哲琦. 浙江大学, 2020(12)
  • [7]塑料包装热封温区拓展技术研究[D]. 徐韬. 上海海洋大学, 2020(03)
  • [8]壳聚糖/功能化氧化石墨烯复合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张松. 福建农林大学, 2020(02)
  • [9]启智类玩具包装功能的延伸设计研究[D]. 李成肖. 武汉理工大学, 2020(09)
  • [10]基于功能可见性包装设计的研究[D]. 徐杜. 武汉理工大学, 2020(09)

标签:;  ;  ;  ;  ;  

包装材料包装适用性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