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剧(节目)看云南民族音乐发展

从新剧(节目)看云南民族音乐发展

一、从新剧(节)目展演看云南民族音乐的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李晴敏[1](2020)在《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科建设60年口述研究》文中提出选题依托新中国成立、特别是1959年云南艺术学院挂牌成立以来,云南高等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全省文化事业发展的轨迹为背景,在国家宏观历史叙事与学院微观历史讲述相叠置的视野中,立足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科建设六十年筚路蓝缕的历程,特别是通过对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科几代开创者与承继者现有文本资料与口述的有机结合,力求通过口述方法论的立场,以求回望六十年岁月云艺音乐学科建设阶段性发展的过程,兼及专业建设的状况,通过“集体叙事”和带有个体温度的口述,“再现”几代云艺音乐人艰苦创业、砥砺前行的历史步履,记录一个甲子云艺音乐学科发展的历史样本,以此考察作为“工作母机”的云艺音乐学科对云南高等音乐教育事业产生的影响,或许可以说,本选题的重点不在“音乐本体”的研究,而是借音乐现象打开一扇透视历史与当下的窗户,这样的工作,对于刚刚过去的云南艺术学院六十年的校庆而言,是有时代意义的。由于历史的局限,云艺音乐学科六十年学科发展中都积累了哪些值得书写的经验、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对云南、乃至对全国音乐文化建设产生了哪些值得书写的成就,这方面的文本成果所见不多,甚至许多坊间记忆与仅有的历史记录并不相符,因此,通过口述的视角或许是获得确证的另一种途径。首先,作为一种微观的研究,文本的写作以历史时间为顺序,立足学科建设要素的指向,就学科发展中许多具体的人和事进行纵时性多角度、多层面口述的访谈,将口述的内容与有限的历史资料开展多方位的求证,特别是文献记载与口述记录相抵牾的内容,努力在“不对等”信息中进行客观的分析与思辨,在“多重对应”中以求拉近与历史真相的距离,因此,文本写作不求历史事实的唯一性、但求历史记录的参考性;其次,作为一种宏观的考察立场,文本写作更以时代空间为剖面,历时性地探讨“大历史”的社会整体变革中,作为一个社会单元的缩影,60年间云艺音乐学科建设“小历史”在社会变迁大潮中经历的曲折坎坷与顺势而为的成就,更记录云艺音乐学科建设六十年、特别是在举国上下迎来“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如何搭乘时代快车,依托国家利好政策与本土文化优势,书写区域高等音乐办学模式、推动地方文化建设的绚丽篇章,同时,作为一种学术反思或曰“问题意识”,作为后学,由此也思考云艺音乐学科建设在六十年办学历程中积累的学科优势和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对如何依托地方文化资源与主动吸纳前沿共性化学科观念的互动关系进行了钩沉,特别对六十年间与其发生关联众多的“人”进行的口述记录,由此获得了云艺音乐学科60年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进行的许多“富有温度”的第一手资料,无论对于文本的写作抑或历史的“定格”,都是一次难得的学术经历,从这个意义上讲,正是文本的写作过程,使笔者不单完成了学业的积累、更获得了对云南近现代音乐文化发展轨迹进行深入认知的一把钥匙,其为个人一笔宝贵的学术财富。全文的写作由四个章节组成。第一章,依托文本史料与口述手段,通过整理,梳理了云艺音乐学科“前世”的经历及其口述者对“今生”的感悟,即,亲历者通过对云艺音乐学科建设逻辑历史背景的回溯及其社会生态基础的回顾,书写了过去时代云艺音乐学科筚路蓝缕的坎坷历程;第二章,回溯云艺音乐学科建设的历史记忆,即学科建设、团队建制的历时性梳理及标志性成果的取得,将学科的发展置于社会变迁的轨迹中进行了考察,更对其过程中“人”的历史性作用进行了描述,考察了历史与个人并行发展的互动关系;第三章,通过口述记录,回顾了云艺音乐学科的发展依托社会环境与物质条件,站在社会发展的格局中,考察了学科建设的制度保障对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对社会发展拉动学术成就的取得进行了政策性的探讨;第四章,立足音乐学科当代办学观念变迁的大格局,讨论了云艺音乐学科60年的成就与不足,对学科建设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进行了学术期待的宏观判断,指出,人才建设与特色发展是学科未来发展的关键。结语,历时地进行考察,作为边疆地区的高等音乐办学机构,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科的历史沿革、办学历程,始终以捕捉本专业国内外最新学术发展动态为己任,努力将培养目标与云南社会发展的需求相结合,60年办学的历史,为云南乃至全国都输送了人才,同时,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科作为“工作母机”,也助推了整个云南高等音乐教育事业,并为全省文化建设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步伐。因而,笔者认为,应既立足纵向的角度,更在共时考察的基础上,以理性的目光去审视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科走过的办学轨迹,以开放的心态顺应现代音乐教育发展的目标,特别是尊重多元文化存在、结合跨学科的视角,实现“以文化理解为目标的音乐教育”这种观念的转换。

钱康宁,邱健[2](2019)在《歌潮乐浪汇交响——改革开放40年云南音乐发展回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40年,云南声乐硕果累累:聂耳音乐周开启了民族声乐艺术新篇章;中国聂耳音乐(合唱)周推动云南合唱事业新发展;央视及云南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流光溢彩;云南原生态歌舞、云南歌剧音乐剧创作丰富多彩。改革开放40年,云南器乐不断迈向新的台阶:以云南省歌舞剧院民乐团、云南省花灯剧院民族管弦乐团为代表的云南民族器乐百花吐艳;以昆明交响乐团、云南省歌舞剧院交响乐团、昆明聂耳交响乐团为代表的云南交响音乐别开生面。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既是再回首,又是再出发。

曾金华[3](2019)在《历史的回眸 时代的前瞻——改革开放40年云南舞蹈创作综论》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40年来云南的舞蹈创作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生活与艺术的探索时期;智慧与才华的巅峰时期;事业与产业的同构时期;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时期。云南的舞蹈创作从舞剧、舞蹈诗在全国赛事中的频频摘桂,到单、双、三人舞及群舞的大量获奖;从民族歌舞作品的层出不穷,到旅游歌舞晚会的方兴未艾等,开辟了中华民族舞蹈创作百花园中的一片彩云天地,抒写了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民族民间舞蹈的云南篇章。

程丹[4](2019)在《让“百姓心亮”的事业—黄绍成与云南花灯》文中研究说明戏曲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彰显着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多民族省份,这里蕴藏着丰富多彩的各民族音乐、舞蹈、戏剧艺术,作为地方戏剧种的云南花灯是云南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同时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云南花灯被誉为“云岭山茶第一支”,云南花灯的传承发展对保护云南本土文化乃至中华传统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多元文化蜂拥而至,人们更愿意追求时尚流行文化,传统文化在世人眼中面临着若有若无的风险,云南花灯也难逃“此劫”。本文旨在以花灯表演艺术家、花灯优秀管理人才黄绍成为透视点来阐释他对花灯的所作所为以及对保护发展花灯的奋斗理想。本文分为绪论、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结语共五个部分。绪论作为全文的导入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缘由、研究现状、相关概念界定等问题;第一章主要介绍黄绍成个人的生平、身份、艺术成就和云南花灯的相关概念;第二章是本文的重点章节之一,主要写黄绍成作为花灯表演艺术家在花灯唱腔上的继承和创新,笔者主要采用图谱分析法和举例法来使研究更加深入、细致,通过黄绍成在花灯唱腔上的大胆尝试来反映他对本土文化持久生命力的保护和发展;第三章作为本文的重点章节之二,主要写当下优秀管理人才黄绍成作为云南省花灯剧院院长对传承、保护、创新、发展云南花灯的具体作为和贡献;最后一部分为结语,总结黄绍成在花灯表演艺术上的个人技术价值和黄绍成作为当下花灯带头人对传承发展花灯所做的贡献。对于本文的撰写,笔者通过多次采访黄绍成、实地调研收集整理关于黄绍成与花灯的相关材料以及观看黄绍成所演花灯剧等形式来写作,旨在拟用以小见大、以点带面、以局部观整体的谋篇方式阐释黄绍成的理想和担当,同时也体现一个艺术家对于花灯事业的执着与追求。

李怡林[5](2019)在《立足民族文化之根 推进云南舞蹈发展——云南舞蹈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部,有26个民族,多民族的文化构成了云南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造就了云南民族舞蹈文化的丰富多彩。当代云南舞蹈的发展得益于多元的民族文化,舞蹈作为民族文化的一种艺术载体,彰显着当代云南民族文化的时代风采,云南民族舞蹈作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在传承和保护其文化精髓的同时,需要在新时代艺术审美和艺术规律的引领下谋求创新和发展。本文通过近三年间,云南舞蹈的成就及发展的现状分析,探究云南舞蹈发展进程中的阻碍因素,对云南舞蹈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希望通过本文对云南舞蹈的发展具有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夏璐[6](2018)在《昆明(聂耳)交响乐团三十年艺术轨迹研究》文中认为音乐是生活里的阳光,人类社会活动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文化,让生命得以完美的当属音乐。作为文化的一部分,音乐在伴随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形成了人类普遍追求的美的价值和审美的观念,然而在具体的音乐活动中,特定的审美对象和特定的象征意义在个人、群体以及不同的民族和国家里,具有不同的欣赏情趣。交响音乐来到中国并植根于云南,且与云南各民族的音乐融合共生,乃至成为当代云南人不可或缺的艺术生活的一部分,其审美价值的必然性是寓意于特殊艺术情趣的或然性之中的。本文通过追寻昆明聂耳交响乐团的历史踪迹,试图探索交响音乐在红土高原扎根的曲折道路,解读交响音乐与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共生的必然现象。尽管不同的自然环境、不同的社会结构有不同的文化传统,音乐作为人类的共同艺术财富,仍然给予各族人民生活的阳光和美的享受,并为各族人民所热爱和追求,这就是音乐的普遍审美价值之所在。笔者整理的昆明交响乐团从初创、改革、重组到发展,伴随不同时期的时空环境,形成独特的文化艺术特质和独特的象征意义的审美价值。这种特质表现在交响乐创作、演出及社会活动等各个方面。从音乐厅到校园,从大众娱乐到审美赏鉴,从西方经典到民族交响乐,红土高原奏响的交响乐不仅是听觉上的品尝和享受,更是通过音乐语言的传递透视云南音乐文化的历史,解读当下中国梦的民族复兴情怀。中国交响乐在中西文化对话的历史语境中形成,在社会变革的浪潮里获得发展,并成为社会变革的重要文化力量。透过昆明聂耳交响乐团发展的历史,管中窥豹,可见云南独特的民族音乐文化拓展的文化氛围以及未来的机遇与挑战。当然音乐艺术作为精神产品,在社会变革的大潮来临时,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同样需要人民群众的接受,这就需要舞台化艺术的音乐走下神坛,为民众带去群众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艺术。精神文化的提升和云南本土音乐的现代传播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云南社会文化变迁的缩影,它蕴含了改革开放30年云南文化走过的许多记忆,笔者试图从中理出一点有价值的东西。19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换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昆明聂耳交响乐团的存在,也恰恰体现出她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日益满足精神幸福的一种价值体现。岁月风霜三十载,乐团已然进入了而立之年,应该在历史上对其做一个总结,而这正是笔者完成这个选题的价值所在。本文将以昆明聂耳交响乐团的前身1987年成立的昆明交响乐团到发展至今的昆明聂耳交响乐团的三十年历史沿革作为研究对象。以史料为依托,通过系统整理现存的文献资料,如节目单、演出记录、报刊资料、个案访谈等,从时间层面完成昆明聂耳交响乐团的历程概述,从音乐活动、演出的作品、音乐家等维度研究,探究如何在全球多元文化的背景下,打造属于云南本土交响音乐的文化品牌,揭示交响音乐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及其发展的艺术轨迹。

张晋莎[7](2018)在《昆明聂耳交响乐团历史沿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0年3月7日,昆明聂耳交响乐团正式挂牌成立,乐团由原云南省歌舞剧院交响乐团与原昆明交响乐团整合成立,是云南省唯一拥有独立建制的交响乐团,属财政全额拨款公益事业单位。经过多年的发展,昆明聂耳交响乐团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国内优秀的交响乐团。本文以昆明聂耳交响乐团三十年历史沿革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初创期、探索与发展期以及飞跃时期,按历史发展脉络做出梳理与思考。通过系统整理乐团各个发展阶段现存的大量文字资料,如演出记录、节目单、报纸报道、期刊文献等,通过遍访关键历史人物,包括:书记、团长、指挥家、演奏员、后勤人员、听众等,以及对关键历史地点,如先后三次搬迁等进行实地调研,贯穿历史及文化艺术发展节点,将研究置于国家政策、宏观调控的纵向线条中,综合运用音乐学、历史学等研究方法收集和整编乐团1987年至2017年的历史沿革材料,以丰富和补充地方乐团团史资料,同时分析乐团改革的缘由,以及改制后获得成功的原因。最后分析乐团与一个地区经济、政治、教育、文化等方面的相互作用,为国内文艺演出团体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郑佳佳[8](2018)在《哈尼梯田景观标识的人类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哈尼梯田因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再生产整个自然界”而得以塑造。人的实践活动以及社会发展使得体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的大地景观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景观变化过程往往也是人类文明的积淀历程。景观不断变化的特性决定了认识景观、呈现景观的困难。面对大量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呈现具有丰富的自然、社会、历史、文化内涵的哈尼梯田景观,协助游客建立对梯田文化景观的审美、释读与尊重就成为了实现哈尼梯田保护与发展的最为重要的任务。引导人们进一步行动或进一步理解其代表的事物意义的物象即是标识。标识以静态及动态的形式存在。文字书写可以是标识,人们的一些行为在特定的如旅游的场域中也可能转换为文化的标识。景观标识是景观呈现的浓缩,同时也可以成为景观的一部分。景观标识是引导人们认识、理解与欣赏景观及其社会文化意义的指示性符号。景观标识之所以是重要的,就在于若没有此类符号,深刻而丰富的景观文化内涵就难以为大众游客所理解。因而,景观标识的设立从根本上讲是一种新形式的文化书写行为,对当地社会文化景观等进行言说的目的在于让潜在的读者即游客能够通过对这些言说的理解去认识当地的文化。哈尼梯田的景观标识可分为提供介绍性信息的公共标识、提供专门化信息的旅游标识、作为程式化表现的文化展演以及得到片段式呈现的日常生活四类。当前的景观标识系统中,公共标识的解释力不足、旅游标识的信息错漏、文化展演对文化神圣性的消解以及日常生活的被误读是景观标识存在的四类主要问题。更为严重的是,公共标识、旅游标识等文字标识高比率地出现表述错误,这使得肩负着指示和引导游客进行文化理解、文化释读功能的景观标识难以实现其预设目的。标识信息传递出现错误并不会因为其普遍常见而成为人们必须理所当然地加以接受的问题。这类被人们视为“常识”的现象必须得到深入的探讨和分析。景观标识是纽结着地方与世界、传统与现代、行动与表征的符号系统。准确建立景观标识对于标识设立者、游客及村民三种人群的意义重大。然而,标识设立中存在认知误区,设立标识的目的模糊,文本缺乏整合,规训阐释随意,文化信息的加工实践中出现大量纰缪。游客在场却在景观标识中缺位,放弃了对景观标识的阅读与理解将促使视觉陷阱制造更多的理解困难,互动中的游客、村民等不同群体尝试实现文化理解却面临着诸多困境。只有准确的景观标识才能使传统村落文化得以恰当的显现,使过去服务于内部的信息在对外进行表述时能够通畅传递,也可以使缺乏逻辑的景观解读得以避免。由于反映世界变化的知识及信息存在延时性与不确定性,因此,准确建立景观标识需要传播方式的创新。各式各样的景观标识都起着指述、表现与传递信息的功能。对于包含了生态多样性、历史悠久性、文化多元性、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性等多重要素的哈尼梯田而言,仅仅依靠某一种景观标识或者说某一个群体单独对梯田景观进行呈现都是难以实现的。事实上,由于卷入到这场全新的文化书写中的标识设立者、游客以及村民的多样性,又由于人的实践活动的节律性,多种社会行动主体共同对哈尼梯田景观采取复调式呈现就是必须的。只有当各类景观标识之间建立起互补、对比、照应等多重协作关系,哈尼梯田的景观标识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引导和帮助游客对梯田文化景观进行理解与释读,才能成为一种有价值的知识生产与知识传播。

李华东[9](2017)在《西贝柳斯交响音乐风格与云南民族交响音乐创作的共性》文中指出西贝柳斯音乐创作深受芬兰民族音乐的影响,其音乐被看作是芬兰民族音乐的精神象征。其作品中饱含浓浓的民族爱国之情,多以赞颂祖国、渴望自由为内容。他是芬兰"民族乐派"的代表,被视为"芬兰民族之魂",音乐成就获得世界的公认。在我国,交响乐的形成到现在仅一个多世纪,而多民族省份的云南,具有民族特色的交响乐起步较国内其他地方更晚,在探究云南本土民族交响音乐发展的特色方面走出了一条五彩的道路,为中国民族交响乐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唐白晶[10](2017)在《新时期云南代表性民族舞剧创作述评》文中研究表明新时期云南民族舞剧发展的38年间,创作并在省级以上演出过的民族舞剧共十五部。本文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六部民族舞剧进行述评,旨在对这一时期云南民族舞剧的创作进行梳理,总结出云南民族舞剧创作的规律及特点:从舞剧题材来说,云南民族舞剧呈现出以神话传说、民族历史、现实生活三足鼎立的选择模式;从舞剧语言来看,新时期云南民族舞剧拓展了民族舞蹈语言,其中以傣族、彝族的舞蹈语言发展成就最大;从编舞技法来看,新时期云南民族舞剧较早使用了交响编舞的编舞技法。

二、从新剧(节)目展演看云南民族音乐的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新剧(节)目展演看云南民族音乐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科建设60年口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来源与依据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三、本课题的研究综述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五、研究创新与预期结果
第一章 云艺音乐学科的“前世”口述与“今生”感悟
    第一节 云艺音乐学科建设的历史背景与口述记录
        一、概念的呈现
        二、听前辈讲那过去的故事
        三、历史逻辑的顺应
    第二节 云艺音乐学科建设的生态基础
        一、多民族的文化构成
        二、潜在的办学基础
    第三节 云艺音乐学科的坎坷经历
        一、社会前行步伐的产物
        二、社会转折的投射
第二章 云艺音乐学科建设的历史记忆
    第一节 音乐学科建设的历时梳理
        一、“前麻园”时代的口述史(1959 年~1962 年)
        二、“后麻园”时代的口述史(改革开放后至2011 年)
        三、呈贡办学时代的口述表达与笔者的亲历感受
    第二节 音乐学科团队建设的历时梳理
        一、“前麻园”时代的团队构成
        二、“麻园”时代的团队构成
        三、呈贡办学时代的团队构成
    第三节 标志性学科建设项目
        一、省级重点学科“音乐学”的建设
        二、国家级特色专业“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的建设
        三、特色专业“音乐学”(民族音乐理论)的建设
        四、省级特色精品课程的建设
第三章 云艺音乐学科发展的基础条件
    第一节 云艺音乐学科建设的制度保障
        一、国家政策的扶持及顶层设计的制度保障
        二、学科建设的价值定位
        三、加强团队打造与规划的具体措施
    第二节 云艺音乐学科人才培养的口述记忆
        一、地方文化人才的培养与输出
        二、特色人才培养的价值定位
        三、研究生培养对学科建设的推动
    第三节 云艺音乐学科学术成果举要
        一、学术研究的肇始期
        二、学术研究的代表性成果
        三、存在的短板与差距
第四章 云艺音乐学科60年的宿命与超越
    第一节 嬗变历程的文化审思
        一、转折期——充分发挥基础学科的模式化
        二、稳步前行——学科建设特色化方向的逐渐明确
    第二节 学科建构存在的机遇与挑战
        一、面临的机遇
        二、面临的挑战
    第三节 人才建设是发展的关键
        一、以人为核心的团队打造
        二、依托地方文化资源拓展教学科研创作展演的价值定位
        三、多学科相互融合的素养提升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研期间学术成果

(2)歌潮乐浪汇交响——改革开放40年云南音乐发展回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声乐篇
    (一) 聂耳音乐周开启民族声乐艺术新篇章
    (二) 中国聂耳音乐 (合唱) 周推动云南合唱事业新发展
    (三) 央视及云南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流光溢彩
    (四) 云南原生态歌舞展现独特魅力
    (五) 云南歌剧音乐剧创作演出丰富多彩
    (六) 云南歌唱家独唱音乐会与声乐获奖成果丰硕
二、器乐篇
    (一) 百花吐艳的云南民族器乐
        1. 乐韵流芳:云南省歌舞剧院民乐团
        2. 风华正茂:云南省花灯剧院民族管弦乐团
        3. 匠心独运:州市民族器乐新发展
        4. 精益求精:云南民族器乐代表性演奏家
    (二) 别开生面的云南交响器乐
        1. 敢为人先的昆明交响乐团
        2. 实力雄厚的云南省歌舞剧院交响乐团
        3. 茁壮成长的昆明聂耳交响乐团
三、思考篇
    (一) 云南声乐艺术发展与人才培养
    (二) 云南民族器乐发展与音乐创作
    (三) 云南交响乐发展与乐团建设
结语

(3)历史的回眸 时代的前瞻——改革开放40年云南舞蹈创作综论(论文提纲范文)

一、生活与艺术的探索时期 (1978—1988)
    (一) 改革开放的佳音, 民族舞蹈的突破
    (二) “寻根舞蹈”的复归, “二南”取向的奠定
    (三) 审美意识的提升, 创作手法的出新
        1. 主题歌舞晚会的兴起, 舞蹈诗雏形的形成
        2. 彝族舞剧《咪依鲁》尝试新的艺术创作手法
二、智慧与才华的巅峰时期 (1988—1998)
    (一) 从《爱的足迹》到《跳云南》:深入挖掘云南民族文化
    (二) 从《阿诗玛》到《泼水节》:少数民族舞剧创作的成熟
    (三) 新剧 (节) 目展演推动了云南民族舞蹈事业的蓬勃发展
    (四) “小节目”舞蹈百花齐放
三、事业与产业的同构时期 (1998—2008)
    (一) 弘扬地方文化、打造地方品牌
    (二) 弘扬民族文化, 打造“一族一舞”
    (三) 旅游歌舞的兴起, 文化产业的“云南模式”
    (四) 艺术创作的当代性追求
    (五) 单、双、三舞蹈创作艺术手法的创新
四、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时期 (2008—2018)
    (一) 延续地方民族文化品牌的打造
        1. 史诗性叙事歌舞
        2. 渗透民族 (地域) 代表性文化传说的组合歌舞
        3. 情景与意念遐想交融歌舞
        4. 串联组合式民俗民间歌舞
    (二) 舞剧创作的复苏
    (三) 挖掘现当代历史文化的舞蹈创作
    (四) 文艺体制改革后“学院派”小型舞蹈节目创作的兴起
    (五) 全国舞蹈展演让云南舞蹈创作焕发生机
结语

(4)让“百姓心亮”的事业—黄绍成与云南花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概念界定
    二、研究背景
    三、写作目的及意义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 云南花灯及黄绍成简介
    第一节 云南花灯简介
        一、云南花灯的概念
        二、云南花灯的历史渊源与分布
        三、云南花灯的表演形式及艺术特点
    第二节 黄绍成简介
        一、双重身份
        二、黄绍成的艺术成就
第二章 黄绍成对云南花灯传统唱腔风格的继承与创新
    第一节 黄绍成对云南花灯传统唱腔的继承
        一、云南花灯传统唱腔特点
        二、文艺学校就读时期对花灯传统唱腔的继承
    第二节 黄绍成对云南花灯传统唱腔风格的创新
        一、花灯演员台柱时期
        二、黄绍成唱腔特点
    第三节 黄绍成唱腔风格的个性化分析
        一、技术性
        二、音乐性
        三、黄绍成花灯唱腔的艺术特征
    第四节 黄绍成花灯唱腔创新的时代价值
        一、与传统唱腔相比的优越性
        二、花灯发展的时代性
    小结
第三章 黄绍成对云南花灯传承的贡献
    第一节 挂职基层,不忘初心
    第二节 花灯剧院人才队伍培养
        一、花灯非遗传承班
        二、花灯剧院在职人才培养
    第三节 金正明、黄绍成花灯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成立
    第四节 创作与推广
        一、新剧目的创作
        二、推广展演
    第五节 新兴活态传承途径
        一、云南花灯传习馆的建立
        二、花灯电视栏目剧《灯窝子》开播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5)立足民族文化之根 推进云南舞蹈发展——云南舞蹈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云南舞蹈发展概述
    (一) 云南省的舞蹈活动和比赛
        1.2016至2018年云南省重要的舞蹈活动
        2.2016至2018年云南省舞蹈类的比赛 (省级以上的比赛)
    (二) 舞蹈科研情况
        1.2016至2017年云南省舞蹈类的科研立项
        2.2016至2017年云南省社科联评选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舞蹈类)
        3. 云南省舞蹈学科的科研学术活动
    (三) 舞蹈创作的情况
二、2016至2018年云南舞蹈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 第十二届全国舞蹈展演
    (二) 云南省新剧目展演
    (三) 云南省青年演员比赛
    (四) 云南省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
    (五) 云南省“彩云奖” (群众文化奖项)
    (六) 对外的文化交流 (国内和国际)
    (七)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和云南省社科基金艺术学舞蹈类的立项
    (八) 国家艺术基金
三、云南舞蹈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 专业舞蹈的发展分析
        1. 舞蹈创作
        2. 舞蹈表演
        3. 舞蹈科研
        4. 舞蹈评论
        5. 艺术院团 (包括国营和民营)
    (二) 非专业舞蹈 (群文舞蹈)
        1. 群文舞蹈创作
        2. 群文舞蹈的普及与推广
四、云南舞蹈发展的趋势研究
    (一) 专业舞蹈领域
    (二) 群文舞蹈领域
五、结语

(6)昆明(聂耳)交响乐团三十年艺术轨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言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 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创新与预期结果
        (一)创新点
        (二)预期结果
    四、研究现状
第一章 交响乐本体知识概述
    第一节 交响乐历史沿革
        一、界定
        二、交响音乐在欧洲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 交响乐传入中国后的发展
        一、交响乐在中国各历史时期发展的基本概述
        二、交响乐在云南发展历程简述
第二章 昆明聂耳交响乐团的“前世”考察
    第一节 孕育与诞生(1987 年)
        一、历史背景与文艺环境
        二、昆明交响乐团的诞生
    第二节 昆明交响乐团成立后大事件概录
    第三节 昆明交响乐团成立的历史意义及社会影响
第三章 昆明聂耳交响乐团的“今生”考察
    第一节 乐团合并的社会背景
        一、席卷全国的文化体制改革
        二、昆明聂耳交响乐团成立
    第二节 摸着石头过河——两团的磨合
        一、制定规章制度
        二、拉幕考核
        三、引进来,走出去——艺术水准的提升
第四章 多元化艺术表现的拓展
    第一节 西方音乐作品展演素描
        一、西方音乐作品展演
        二、音乐季的推行
    第二节 推广本土作品的胆识
        一、具有云南“表情”的交响乐
        二、历届“云南新剧目展演”中取得的成就
第五章 昆明聂耳交响乐团的艺术推广和社会影响
    第一节 乐团的音乐活动
        一、致力于公益性交响乐的普及
        二、坚持商业化营运演出
        三、乐团的宣传推广工作
    第二节 乐团的社会影响
        一、推动云南音乐表演和创作事业的发展
        二、推动着所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三、推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的发展与提升
        四、推动着云南“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三篇田野日志
附录二: 与音乐为伴——纪念乐团前任团长李平昌

(7)昆明聂耳交响乐团历史沿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写作目的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三、文献综述
第一章 昆明聂耳交响乐团初创时期
    第一节 昆明交响乐团的孕育与诞生
        一、昆明交响乐团成立的社会背景
        二、昆明交响乐团的成立
    第二节 昆明交响乐团初期发展
        一、沐浴着改革开放的阳光成长
        二、昆明交响乐团的运营模式
        三、乐团的艺术成就
    第三节 昆明交响乐团的探索时期
        一、文化体制改革的浪潮
        二、昆明交响乐团的运营模式
        三、乐团的艺术成就
    小结
第二章 昆明聂耳交响乐团探索与发展时期
    第一节 云南省歌舞剧院交响乐团的运营模式
    第二节 乐团的艺术成就
        一、乐团的音乐活动
        二、乐团的演出作品
    小结
第三章 昆明聂耳交响乐团飞跃时期
    第一节 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第二节 昆明聂耳交响乐团的运营模式
    第三节 乐团的艺术成就
        一、乐团的音乐活动
        二、乐团的演出作品
    小结
结语
    一、推动西南地区音乐创作和舞台艺术表演的发展
    二、推动昆明的城市建设与发展
    三、推动着群众文化素养的提升
    四、推动着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8)哈尼梯田景观标识的人类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 哈尼梯田核心区研究综述
        (二) 文化信息传递及旅游研究综述
        (三) 符号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思路
    五、田野点概况
        (一) 元阳县
        (二) 哈尼梯田核心区主要旅游村寨
    六、核心观点
第一章 作为景观的哈尼梯田景观标识
    第一节 景观标识及其分类
        一、景观
        二、景观标识
        三、景观标识的分类
    第二节 公共标识景观
        一、哈尼梯田核心区的介绍性信息
        二、公共标识与社会发展的同步
        三、公共标识的解释力不足
    第三节 旅游标识景观
        一、哈尼梯田核心区的专门化信息
        二、旅游标识与旅游发展的同步
        三、旅游标识的信息错漏
    第四节 程式化表现的展演景观
        一、走向艺术真实
        二、“内”“外”关系的联结
        三、神圣性的消散
    第五节 片段式呈现的生活景观
        一、包罗万象的日常生活
        二、生活世界的编码与解码
        三、日常与非日常的混淆
    小结
第二章 景观标识设立的认知与实践
    第一节 信息传递的认知
        一、标识设立目的的模糊
        二、标识文本内容的混乱
        三、文化阐释的随意规训
    第二节 文化信息的加工
        一、文化信息的随意增补
        二、文化信息的无心删减
        三、文化信息的族性修饰
    第三节 形式对内容的僭越
        一、文本书写的多层级性脱节
        二、“出场”胜于一切
        三、生活世界中的“课题”抽离
    小结
第三章 景观标识的阅读与理解
    第一节 表层的引导与内涵的缺位
        一、文化书写的表层化
        二、游客差异性的漠视
        三、内涵性引导的缺位
    第二节 导致误解的视觉陷阱
        一、视觉印象的赋魅
        二、缺乏理解的观览
        三、偏误信息的形成
    第三节 通往文化理解的尝试
        一、探索共享意义
        二、创造融合契机
        三、寻找符号系统
    小结
第四章 景观标识对村落的影响
    第一节 景观标识的进入与传统村落的显现
        二、从自然到非自然的蘑菇房
        三、从幕后到台前的生活世界
    第二节 内部信息的外部化表述张力
        一、处于交往表层结构中的地名信息
        二、处于交往中层结构中的仪式物信息
        三、处于交往深层结构中的婚嫁信息
    第三节 他者的进入与时空格局的改写
        一、由具象走向抽象的时序符号
        二、由浑然一体走向机械切分的空间秩序
        三、全域旅游的推行及时空格局新整体的重塑
    小结
第五章 梯田世界的变化与知识传播的创新
    第一节 梯田知识生产的延时性
        一、对梯田传承保护的刻板理解
        二、对梯田发展变化的滞后把握
        三、对梯田符号自我的长期建构
    第二节 梯田信息传递的不确定性
        一、收讯者类型的多样性
        二、交往关系的不稳定性
        三、“中间人”的个性化阐释
    第三节 梯田知识传播的创新原则
        一、梯田本土知识的征用与超越
        二、梯田知识接受路径的拓展
        三、梯田知识生产困境的克服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9)西贝柳斯交响音乐风格与云南民族交响音乐创作的共性(论文提纲范文)

一、西贝柳斯交响音乐创作的民族性
二、云南民族交响音乐创作与交响乐团、管弦乐团的建设与发展
三、西贝柳斯交响音乐与云南民族交响音乐的共性分析
    (一) 标题性音乐特征
    (二) 通过音乐作品表现自然风光
    (三) 创作来源于各民族特色的音调

(10)新时期云南代表性民族舞剧创作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一、《召树屯与婻木婼娜》:率先步入“新时期”的少数民族舞剧
二、《咪依鲁》:走向完整的舞剧构思和有效的舞剧表现
三、《阿诗玛》:形成新中国第三次舞剧发展高潮
四、《泼水节》:傣族作为“水民族”的文化象征
五、《云海丰碑》:云南民族舞剧的“当代性”追求
六、《诺玛阿美》:“美好家园”的求索和“必须抵达”的信念
结语
附录:

四、从新剧(节)目展演看云南民族音乐的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科建设60年口述研究[D]. 李晴敏. 云南艺术学院, 2020(12)
  • [2]歌潮乐浪汇交响——改革开放40年云南音乐发展回望[J]. 钱康宁,邱健. 民族艺术研究, 2019(03)
  • [3]历史的回眸 时代的前瞻——改革开放40年云南舞蹈创作综论[J]. 曾金华. 民族艺术研究, 2019(03)
  • [4]让“百姓心亮”的事业—黄绍成与云南花灯[D]. 程丹.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5]立足民族文化之根 推进云南舞蹈发展——云南舞蹈发展研究[J]. 李怡林. 大众文艺, 2019(05)
  • [6]昆明(聂耳)交响乐团三十年艺术轨迹研究[D]. 夏璐. 云南艺术学院, 2018(09)
  • [7]昆明聂耳交响乐团历史沿革研究[D]. 张晋莎. 云南师范大学, 2018(01)
  • [8]哈尼梯田景观标识的人类学研究[D]. 郑佳佳. 云南大学, 2018(01)
  • [9]西贝柳斯交响音乐风格与云南民族交响音乐创作的共性[J]. 李华东.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7(06)
  • [10]新时期云南代表性民族舞剧创作述评[J]. 唐白晶.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17(03)

标签:;  ;  ;  ;  ;  

从新剧(节目)看云南民族音乐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