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独”是一条危险的道路

“台独”是一条危险的道路

一、“台独”是一条走不通的危险之路(论文文献综述)

王梦[1](2020)在《“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同胞血脉相通,骨肉相连,共同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但是,甲午战败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并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日本殖民统治时期,这给“台独”的产生提供了土壤。二战后,美国对台野心充分暴露,不断插手台湾问题,成为“台独”背后的重要推手。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历史因素和西方反华势力的纵容、扶持下,“台独”开始滋生,并对两岸关系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九二共识”以来,为反对“台独”分裂活动,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中国共产党根据不同时期两岸关系特点,审时度势,制定了灵活的政策,开展了大量工作。长期以来,学术界关于这一研究多侧重于时事政治的角度进行考察,而从宏观向度出发,进行历史的、系统地研究较为薄弱。加之,蔡英文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后,民进党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致使两岸关系愈发紧张。2019年是《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2020年是《反分裂国家法》实施15周年,因此,无论是基于学术研究切入点来说,还是从时间节点来看,全面检视“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的实践,总结经验,启示未来,十分必要且意义重大。综上考虑,本文以“台独”作为基本要素和切入点,在承袭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多源搜集和爬梳中国共产党有关此问题的文献、档案馆馆藏档案、代表性党报承载的报道、网络电子图文数据库以及国外的部分史料等,立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综合运用文献分析、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系统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历史发展为脉络,系统地考察“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的实践逻辑,总结历史经验,以期为今后反“台独”工作的开展提出浅薄建议。具体而言,本论文共分七章:第一章为绪论。本章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以及理论意义、现实意义。系统地论述了国内外学术界关于“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研究的基本方面,扼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创新之处和不足。第二章是有关“台独”的相关概述。本章主要阐释了本研究核心概念的基本方面,从“台独”的产生发展、基本特点及危害三个维度进行了探究。首先,从台湾岛内的社会历史背景、美日为主的早期海外“台独”活动、渐趋猖獗的岛内“台独”活动等方面分析了该问题的产生与发展。其次,在此基础之上,归纳概括了“台独”的基本特点。最后,总结了“台独”对台湾同胞福祉、中国核心利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危害。第三章是“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的依据和基础。本部分主要分析了“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主要以什么为依据,在什么基础上进行反“台独”工作实践的。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国家主权的学说以及中国共产党关于反“台独”的相关论述是本研究的理论依据,有关台湾法律地位的国际法理据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反分裂国家法》等国内法律是反“台独”工作的法律依据。从新中国成立至“九二共识”确立这段时期内,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实践是本研究的实践基础。第四章是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反“台独”工作实践。本部分主要梳理和分析了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反“台独”工作实践。具体而言,该章节较为详细地回顾了“九二共识”的确立以及“汪辜会谈”的进行,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主动打破两岸关系僵局,以进行政治对话和促进两岸经贸人文交流的形式遏制“台独”发展,重点论述了中国共产党与以李登辉为首的“台独”分裂势力的斗争。最后,总结了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取得的成效。第五章是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反“台独”工作实践。本部分主要梳理和分析了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反“台独”工作实践。具体而言,本章主要回顾和论述了新世纪后,中国共产党面对猖獗的“台独”分裂活动所进行的斗争,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的两岸关系形势下,凝聚海内外反“台独”合力进行的反“台独”斗争,总结了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的成效及其对于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意义。第六章是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反“台独”工作实践。本部分主要梳理和分析了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反“台独”工作实践,其与第四章、第五章共同构成了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具体而言,本章系统总结和概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台工作的新理念,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以和平发展思想巩固反“台独”成果的具体措施,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坚决遏制台湾当局谋求“国际空间”的“台独”分裂活动,以及中国共产党坚决反对美国政府和美国国会的涉台行为。最后,本章简要总结了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所取得的成效。第七章是“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的经验与启示。本部分是规律性凝练与前瞻性启示。本章首先从始终坚持原则性问题不动摇、始终坚持反对“台独”不妥协、注重反“台独”工作方式方法、高度重视两岸人民力量作用、充分发挥大陆的主导性作用五个方面总结了“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的基本经验。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尚未彻底解决的若干问题,提出了保持大陆自身发展进步势头、继续巩固一个中国原则共识、持续深化两岸各项交流合作、政治措施与军事手段相结合、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大势等建议和启示。总而言之,“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面对风云复杂的国际局势,面对各种“台独”分裂图谋和活动,进行了有理、有力、有节地斗争,有效地遏制了“台独”分裂活动,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因此,系统地梳理与研究“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的实践逻辑,深刻总结经验,以期对未来两岸关系的发展有所裨益。

柳鸿鼎,魏立文[2](1992)在《“台独”是一条走不通的危险之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近年来,台湾岛内的"台独"分子活动日见猖狂,气焰日趋嚣张,已经到了十分危险的地步。如果听任"台独" 势力的发展,将对台湾政局的演变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进程,产生严重的干扰和影响。对此,我们应予以高度的关注和警惕。所谓"台独",就是搞台湾"独立",企图将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而成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一个独立的"国家",造成"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局面。很显然,这是不得人心、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一种反动思潮、反动行径。我们知道,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岛上的居民除少数原住的高山族人

王在希[3](2013)在《论台湾问题与中华复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台湾问题始终与中华民族的命运、与中国的兴衰紧紧联系在一起。一个自身分裂而不能统一的国家,可以是一个大国,但绝不可能成为一个世界强国。台湾问题64年一直得不到解决,有其复杂的政治、经济、社会、历史、文化和地缘原因,还有国际因素。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两岸统一,是一个政治难题,难就难在三点:一是如何解决对台湾当局的政治定位;二是如何建立两岸政治互信;三是如何争取台湾的民心。祖国大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巨大进步,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坚实基础和可靠保障,并决定了两岸关系的基本格局和发展方向。两岸最终统一是谁也阻挡不住的历史潮流。

沈言明[4](2009)在《透视陈水扁的执政本质及其历史教训》文中研究表明陈水扁执政期间抛出并实施了一系列的"台独"路线及其"台独"活动;"台独"路线对两岸关系产生严重的冲击和影响;陈水扁遭到台湾检方的起诉,引发台湾人民对陈水扁执政本质的种种反思。

李传兵[5](2006)在《中共十六大以来解决台湾问题的理论与实践》文中提出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中国人民将坚决反对台湾分裂势力,义无反顾地扞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国家要统一,民族要复兴,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中共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不仅全面、准确、系统地继承了邓小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既定方针,而且还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内涵进行了丰富与发展,展示了对台政策的新思维与新思路。 虽然当前两岸关系出现了一些好的兆头,但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依然存在着台独重大事变的危险性,因而采取一切必要手段,坚决制止台独分裂活动,确保台湾作为中国一部分的地位不会改变,仍然是摆在海内外中国人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中共十六大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统战、军事、法律、外交上对台独分裂势力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全力反对台独。尤其是在法律上,依法制独,制定《反分裂国家法》,进一步表达了遏制台独,扞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 同时,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统一,中共十六大以来,用更灵活、更务实的政策,关心台湾农民利益;关心在大陆台胞的利益;关心台湾的前途和命运;开拓两岸政党互动的新格局;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积极推动两岸三通以及两岸的各项交流。这些政策和措施,处处透着大陆对台湾民众的巨大善意和诚意。 中共十六大以来对台政策的新思维与新思路,“软的更软,硬的更硬,刚柔相济,积极主动”,充分表达了对台新战略的特点。同时还包含有其它特点:在尊重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反台独立场;对台湾当局保持某些政策的必要模糊,并压迫陈水扁向“中间路线”移动;从大局出发,对事不对人,做台湾人民的工作真正做到入岛、入耳、入心;把危机意识与自信结合起来,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对台战略架构;巧用国际力量施压台独;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陈星[6](2008)在《简析民进党执政八年“台独”路线及其演变》文中研究指明2008年3月22日,在台湾最高领导人选举中,民进党候选人谢长廷以大幅差距输掉了这场选举,执政八年的民进党在全台的口诛笔伐中谢幕下台。民进党败选后,党内至今为止还没有进行深刻检讨,对"台独"路线的清算也没有展开。但是,路线检讨随着陈水扁的下台一定会浮出水面,因为这于民进党未来的发展生死攸关。本文拟对"台独"路线在民进党执政八年过程中的发展变化及内部矛盾进行简要分析,期待为进一步的分析提供若干思考。

罗霞[7](2006)在《1945年以来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演变研究》文中提出台湾与大陆同属一个中国,这个历史和事实历来为两岸中国人所共同认同。1945年台湾从日本殖民统治下回归祖国,绝大多数台湾民众的“中国认同”和“中国情结”溢于言表。台湾回归祖国到两岸政治分隔现在超过半个世纪了,这种共识和认同却逐渐发生了变化,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出现了迷茫和分歧,对自身身份的认同也出现了多元化状况。这在近年来的政党选举和民意调查中有明显的表现,也为大陆和全球华人所深思和关注。毫无疑问,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迷茫和分歧对于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是一个深层的障碍。要完成祖国的统一,除了政治上统一和治权的统一,更是两岸民众心态的整合,是两岸人民对“中国认同”的凝聚和升华。因此,本文从了解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现状开始,指出台湾民众国家认同“中国化”到“台独化”倾向演变的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六十多年来台湾民众国家认同演变的原因。这有助于了解台湾民众的心态,加深两岸民众对彼此的了解。本文提出的转变和减缓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台独化”的粗浅对策是本着“台湾问题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问题,中国人完全能凭借自己的智慧解决”的原则和信念而思考的,希望这些对策能为祖国的早日统一做出一丝贡献。

吴能远[8](2005)在《两岸关系四项因素》文中研究表明 两岸关系研究需要一个宏观的视野,一个长程的观察,一个战略的考量。《反分裂国家法》的通过,其影响便是战略的、长期的。某种程度上,《反分裂国家法》的通过已把两岸关系带进了一个新的阶段,一个有所约束、更为复杂的相互纠缠阶段。有四项因素将决定或影响这一阶段两岸关系的互动与未来的架构。

梁雨[9](2011)在《试论新世纪以来两岸间党际交流》文中提出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应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之邀访问大陆,实现了国共两党六十年后再度握手。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为反对“台独”、增进两岸民众之间的各项交流与和平福祉创造了有利条件。国共两党领袖展开的富有历史意义的对话及最终达成国共两党五大愿景,标志着国共两党交往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同时,连战大陆行的重要意义还在于,搭建了国共两党定期沟通的平台,为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构建了新的交流模式。本文认为2005年以来海峡两岸党际交流取得重大突破和进展的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对台工作新思维趋于完善,不断向台湾民众释放了大陆方面的善意和诚意,这是根本原因;台湾方面中国国民党政策的调整是促成两岸党际交流的重要原因。当然,两岸国共两党具有共同的政治文化基础,都认同“九二共识”和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同时,国共两党都遵从了岛内民众“求和平、求发展、求稳定”这一主流民意。对新世纪海峡两岸党际交流的历史进行回顾,可以发现党际交流这一渠道在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两岸党际交流的重大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在两岸关系上,由李登辉时期大陆对台工作陷入被动转变到新时期把握住对台工作主导权,有效遏制了“台独”势力的肆意膨胀;对台湾政局而言,党际交流为以国民党为主的泛蓝阵营加分,赢得不少选民手中的选票,直接关系到岛内第二次政党轮替,国民党重新走上执政地位;政党交流为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铺平了道路,自两岸政党交流平台建立以来,给两岸经贸关系带来了新变化,围绕两岸民众福祉,两岸经贸往来取得了一系列新成就。由于直到2005年连战访问大陆,两岸党际交流才开始规模化、制度化,两岸党际交流平台建立的历史比较短,因此,对党际交流成因、影响的认识还在不断丰富、深入的过程之中,系统性的论述尚比较缺乏。因此,本文试图厘清两岸国共党际交流的性质、描述两岸党际交流的现状和国内外媒体的多方评价、挖掘党际交流得以实现与突破的原因、分析党际交流的重大影响。

高华,薛翔[10](1990)在《民族认同的错位:“台独”谬论剖析》文中提出台湾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刻的一部分,海峡两岸的最终统一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这是绝大多数炎黄子孙的共识。但“台独”分子却反其道而行之,提出种种谬论为自己辨解,《民族认同的错位:“台独”谬论剖析》一文,在反驳“台独”谬论的同时,探讨、剖析了“台独”的历史演变过程以及产生“台独”的深刻而复杂的社会原因。

二、“台独”是一条走不通的危险之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台独”是一条走不通的危险之路(论文提纲范文)

(1)“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1.4.1 研究创新
        1.4.2 研究不足
第二章 “台独”问题的相关概述
    2.1 “台独”的产生及发展
        2.1.1 “台独”产生的社会历史因素
        2.1.2 早期“台独”活动的海外萌芽
        2.1.3 岛内“台独”活动的渐趋猖獗
    2.2 “台独”的基本特点
        2.2.1 影响因素多元性
        2.2.2 “理论”内容荒谬性
        2.2.3 极具高度敏感性
    2.3 “台独”的危害
        2.3.1 危害台湾同胞福祉
        2.3.2 损害中国核心利益
        2.3.3 阻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三章 “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的依据和基础.
    3.1 理论依据
        3.1.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国家主权的学说
        3.1.2 中国共产党关于反“台独”工作的论述
    3.2 法律依据
        3.2.1 关于台湾法律地位的国际法依据
        3.2.2 关于反“台独”工作的国内法依据
    3.3 实践基础
        3.3.1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的反“台独”工作
        3.3.2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反“台独”工作
        3.3.3 “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反“台独”工作
        3.3.4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共产党的反“台独”工作
第四章 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反“台独”工作
    4.1 推动开展两岸对话谈判
        4.1.1 确立“九二共识”建立互信基础
        4.1.2 促成“汪辜会谈”架起沟通桥梁
        4.1.3 开启政治对话遏制“台独”发展
    4.2 促进两岸经贸人文交流
        4.2.1 促进两岸经济贸易关系新发展
        4.2.2 推动两岸人员往来和文化交流
    4.3 坚决反对一切“台独”分裂活动
        4.3.1 提出“八项主张”打击“台独”
        4.3.2 反对李登辉“台独”分裂活动
        4.3.3 反对美台勾结的“台独”分裂活动
    小结
第五章 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反“台独”工作
    5.1 反对民进党主导的“台独”分裂活动
        5.1.1 反对陈水扁“台独”分裂活动
        5.1.2 提出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
        5.1.3 制定出台《反分裂国家法》
    5.2 努力营造反“台独”的域外环境
        5.2.1 敦促美国信守承诺反对“台独”
        5.2.2 争取国际社会支持反对“台独”
    5.3 推进两岸关系走向和平发展
        5.3.1 开创两岸政党交流崭新局面
        5.3.2 推动实现全面直接双向“三通”
        5.3.3 提出“六点意见”促进和平发展
    小结
第六章 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反“台独”工作
    6.1 提出新理念深化两岸和平发展
        6.1.1 提出“两岸一家亲”理念
        6.1.2 携手共建“两岸命运共同体”
        6.1.3 团结台湾同胞共圆中国梦
    6.2 以两岸和平发展巩固反“台独”成果
        6.2.1 强调两岸基本原则共识
        6.2.2 举行两岸高层领导会晤
        6.2.3 推进两岸走向融合发展
    6.3 坚决遏制“台独”分裂活动
        6.3.1 强调“台独”分裂行径零容忍立场
        6.3.2 全面封堵台湾当局所谓“国际空间”
        6.3.3 反对美国政府及国会的涉台行为
    小结
第七章 “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经验与启示
    7.1 “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的经验
        7.1.1 始终坚持原则性问题不动摇
        7.1.2 始终坚持反对“台独”不妥协
        7.1.3 注重反“台独”工作方式方法
        7.1.4 高度重视两岸人民力量作用
        7.1.5 充分发挥大陆的主导性作用
    7.2 “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的启示
        7.2.1 保持大陆自身发展进步势头
        7.2.2 继续巩固一个中国原则共识
        7.2.3 持续深化两岸各项交流合作
        7.2.4 政治措施与军事手段相结合
        7.2.5 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势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成果
致谢

(3)论台湾问题与中华复兴(论文提纲范文)

一、台湾问题的形成
二、台湾问题的演变
三、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景

(4)透视陈水扁的执政本质及其历史教训(论文提纲范文)

一、陈水扁执政期间的“台独”路线及其“台独”活动
    (一) “一边一国论”的提出
    (二) “四要一没有”论的抛出
二、陈水扁“台独”路线对两岸关系的影响
    (一) 一个中国原则受到挑战
    (二) 两岸关系受到严重冲击, 损害了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利益
    (三) 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受到了危害
三、陈水扁的“台独”路线所引发的历史教训

(5)中共十六大以来解决台湾问题的理论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中共十六大以来解决台湾问题理论上的新发展
    (一) 赋予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新的内涵
    (二) 提出了新形势下解决台湾问题的四点意见
二、中共十六大以来反对台独的斗争
    (一) 在政治上,发表声明,严词警告陈水扁
    (二) 在经济上,痛下决心,反对在大陆赚钱又支持台独的台商
    (三) 在文化上,积极应对文化台独
    (四) 在统战上,分化泛绿势力,孤立台独
    (五) 在军事上,积极准备,进行有效威慑
    (六) 在法律上,以法制独,制定《反分裂国家法》
    (七) 在外交上,反对台湾当局在国际上搞台独,争取国际力量共同遏制台独
三、中共十六大以来积极推进和平统一的举措
    (一) 关心台湾农民利益
    (二) 关心在大陆台胞利益
    (三) 关心台湾的前途与命运
    (四) 积极推动两岸政党互动
    (五) 积极推动两岸三通
    (六) 积极发展两岸经贸交流
    (七) 积极推动人员、体育等各项交流
四、中共十六大以来解决台湾问题理论与实践的特点
    (一) 软的更软,硬的更硬,刚柔并济,积极主动
    (二) 在尊重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反台独立场
    (三) 对台湾当局保持某些政策的必要模糊,并压迫陈水扁向“中间路线”移动
    (四) 从大局出发,对事不对人,做台湾人民的工作真正做到入岛、入耳、入心
    (五) 把危机意识与自信结合起来,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对台战略构架
    (六) 巧用国际力量施压台独
    (七) 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
结束语
参考书目
后记

(7)1945年以来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演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缘起
    1.2 本课题的研究综述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2章 1945年以来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演变过程
    2.1 现阶段台湾民众国家认同出现多元化的状况
    2.2 演变过程
    2.3 台湾民众国家认同演变的内容
第3章 台湾民众国家认同演变的原因
第4章 中国政府对台湾民众国家认同演变的对策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9)试论新世纪以来两岸间党际交流(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2005--2010年两岸党际交流情况概述
    (一) 海峡两岸党际关系的性质
    (二) 海峡两岸党际交流的现状
        1. 2010年以前海峡两岸政党交流回顾
        2. 历次"胡连会"
        3. 基层党际交流
        4. 民进党员登陆
    (三) 海内外媒体对2005"胡连会"的报道与评价
        1. 台湾媒体
        2. 香港媒体
        3. 国外媒体
二、两岸党际交流得以实现并不断发展的原因
    (一) 大陆对台工作新思维
        1. 胡锦涛对台工作"四点意见"
        2. 《反分裂国家法》的出台
        3. 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绝不改变
        4. 开展党际交流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政策主张
    (二) 海峡两岸政党间有共同的政治文化基础
        1.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认同"九二共识"
        2. 两岸政党都秉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三) 台湾岛内的民意基础与政局变化
        1. 求安定求发展是岛内的主流民意
        2. 面临发展困境的泛蓝阵营积极寻求新机遇
四、海峡两岸党际交流的影响分析
    (一) 对两岸关系的积极影响
        1. 有利于缓解两岸间的紧张关系
        2. 有利于遏制"台独"势力
    (二) 对台湾岛内政局变化的影响
    (三) 对海峡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的影响
        1.2005-2008年党际交流对经贸关系的影响
        2.二次政党轮替后党际交流对经贸关系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目录

四、“台独”是一条走不通的危险之路(论文参考文献)

  • [1]“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研究[D]. 王梦. 吉林大学, 2020(01)
  • [2]“台独”是一条走不通的危险之路[J]. 柳鸿鼎,魏立文. 党的建设, 1992(01)
  • [3]论台湾问题与中华复兴[J]. 王在希. 台海研究, 2013(02)
  • [4]透视陈水扁的执政本质及其历史教训[J]. 沈言明. 菏泽学院学报, 2009(04)
  • [5]中共十六大以来解决台湾问题的理论与实践[D]. 李传兵. 华中师范大学, 2006(09)
  • [6]简析民进党执政八年“台独”路线及其演变[J]. 陈星. 现代台湾研究, 2008(03)
  • [7]1945年以来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演变研究[D]. 罗霞. 汕头大学, 2006(01)
  • [8]两岸关系四项因素[J]. 吴能远. 台湾研究, 2005(05)
  • [9]试论新世纪以来两岸间党际交流[D]. 梁雨. 首都师范大学, 2011(10)
  • [10]民族认同的错位:“台独”谬论剖析[J]. 高华,薛翔. 江苏社会科学, 1990(04)

标签:;  ;  ;  ;  ;  

“台独”是一条危险的道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