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瓷器性能的一些方法

提高瓷器性能的一些方法

一、改进瓷质性能的一些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于洋[1](2019)在《高压输电线路绝缘子劣化检测方法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电网技术的持续改进与升级,人们对电力系统运行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形势下,越来越多的绝缘子被大规模应用在配电系统中,尤其是最近这几年一直保持强劲发展态势的超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也采用了大量绝缘子。由于绝缘子的运行性能直接关系到电网系统能否稳定、持续运行,因此绝缘子的机械性能及绝缘性能就显得尤为重要。旨在更好地满足国内电力发展需求,采用成熟且先进的技术方法对劣化绝缘子检测方法展开深入探索与研究,在提高输电线路运行性能、实时监测绝缘性能方面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目前国内外带电状态下劣化绝缘子检测方法很多,但还没有统一规范、方便可靠的方法,因此本文选取空间电场分布测量及红外成像两种非接触式劣化绝缘子检测方法进行研究,分析电场分布测量法及红外成像法的实际检测可行性,并对两种方法的影响因素进行实验总结,针对两种检测方法的自身不足提出改进型劣化绝缘子检测法。论文主要内容如下:(1)建立220kV瓷绝缘子串劣化实验模型;(2)实验研究电场分布测量法在220kV瓷绝缘子串劣化检测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瓷绝缘子串的空间电场性质,并提出基于敏感绝缘子的电场分布测量法;(3)以悬式瓷质绝缘子为研究对象,对劣化绝缘子红外成像检测及缺陷诊断技术进行研究,分析通过研究不同因素对绝缘子红外热像检测影响,提出了改进型红外成像检测方法。论文研究表明,瓷绝缘子表面最大场强出现在伞裙表面附近的空气中,劣化时其电场值减小,绝缘子劣化对其空间径向电场分量的影响最明显,且其影响与劣化绝缘子位置有关,多片绝缘子连续劣化对其空间电场畸变率的影响大于间断劣化。本文提出的基于敏感绝缘子的电场分布测量法可通过分析横担端3片瓷绝缘子电场畸变率即可判别220kV线路悬垂串中是否含有零值绝缘子。红外成像法能检测绝缘子串中是否存在劣化绝缘子及其位置,外界气象环境因素对绝缘子自身发热情况无重大影响,劣化绝缘子位置、阻值对其检测有一定影响。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红外成像检测方法,引入数值分析方法进行劣化绝缘子检测,现场进行实际验证发现基准温度特征判断方法较传统方法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值得推广及进一步研究。

李楚坤[2](2019)在《湿拌抹灰砂浆与墙体材料粘结性能研究》文中指出在湿拌抹灰砂浆的推广应用过程中,湿拌抹灰砂浆经常出现空鼓、开裂和脱落等工程质量事故。湿拌抹灰砂浆与墙体材料的粘结性能是影响湿拌抹灰砂浆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墙体材料种类较多,材料特性也各不相同,而湿拌抹灰砂浆一般都为大批量生产,如果根据墙体材料的特性来分批调配、生产砂浆会大幅度提高生产成本。因此,从墙体材料与抹灰砂浆界面的角度来研究湿拌抹灰砂浆的粘结性能,对减少湿拌抹灰砂浆空鼓、开裂和脱落等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采用了一种砂浆拉伸粘结强度试验方法,利用界面粗糙度和界面剂覆盖率等技术指标分别表征喷毛处理工艺与拍毛处理工艺的处理程度,在以石灰石粉制备出的质量稳定的湿拌抹灰砂浆作为基准砂浆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墙体材料种类及含水率、界面处理工艺、养护环境等因素对湿拌抹灰砂浆粘结性能的影响。本研究为湿拌抹灰砂浆应用于新型墙体材料、改进施工工法及减少其空鼓、开裂和脱落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提供了理论支撑。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首先,使用品质稳定的惰性掺合料石灰石粉制备基准湿拌抹灰砂浆。砂浆掺入石灰石粉后,其保水率、稠度、密度、塑性黏度及屈服应力等工作性能指标较为稳定,且具有良好的施工性能。因此,确定石灰石粉制备出的质量稳定的湿拌抹灰砂浆为基准砂浆。其次,在试验中采用了一种改进的砂浆拉伸粘结强度试验方法。针对现行标准中的砂浆拉伸粘结强度试验方法存在着不能真实反映工程实际、试验数据离散性大的问题,对粘结强度试验方法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方法使用施工的工法工序在墙体材料上直接涂抹、成型砂浆,且在取样时使用自制的拉伸粘结强度试块取样装置来进行操作以降低取样过程中对砂浆造成的影响,从而使试验数据更为稳定。再次,论文系统研究了墙体材料种类和含水率对湿拌抹灰砂浆14d粘结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墙体材料含水率对湿拌抹灰砂浆拉伸粘结强度试件的破坏形式影响显着,当墙体材料含水率较低时,破坏发生在砂浆层;当墙体材料含水率较高时,破坏发生在界面或基材。墙体材料含水率对湿拌抹灰砂浆拉伸粘结强度也有明显影响,在加气混凝土和混凝土等吸水量大的墙体材料上,湿拌抹灰砂浆的粘结性能随墙体含水率增大而增大;在硅钙板和陶瓷砖等吸水量小的墙体材料上,湿拌抹灰砂浆的粘结性能基本不受墙体含水率影响,但墙体材料含水率越高,砂浆越容易发生脱落。然后,本论文还研究了喷毛法和拍毛法等界面处理工艺对湿拌抹灰砂浆与墙体材料粘结性能的影响,提出了界面粗糙度和界面剂覆盖率等技术指标来分别表征喷毛处理工艺与拍毛处理工艺的处理程度。研究表明:喷毛工艺及拍毛工艺都可以有效提高抹灰砂浆与墙体的粘结性能,对墙体材料的界面处理程度并不是越大越好,而是存在一个最佳的处理程度,此时的砂浆粘结强度也最高。当处理程度超过最佳值时,反而会降低抹灰砂浆的粘结强度。对混凝土和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进行喷毛处理的最佳粗糙度为4.05mm至4.2mm左右,对混凝土进行拍毛处理的最佳覆盖率为37%左右。最后,研究了两种温度(20℃及40℃)和两种相对湿度(60%及90%)的养护条件对湿拌抹灰砂浆14d粘结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养护的温度及湿度会显着影响湿拌抹灰砂浆与墙体材料的粘结性能,在相同的养护温度下砂浆粘结强度随湿度增大而增大,在相同的养护湿度下砂浆粘结强度随温度增大而减小。

裴少通[3](2019)在《基于红外紫外成像检测技术的绝缘子运行状态分析与评估》文中研究说明输变电绝缘子在长期的电、热、环境和机械应力的作用下,可能会出现绝缘劣化、老化甚至缺陷等问题,危及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绝缘子的放电或发热现象一定程度上表征着绝缘子的运行状态,因此,以往的研究主要采用紫外成像仪和红外热成像仪对绝缘子开展带电检测试验,通过研究人员设定并提取相关特征参量与试验现象进行数据分析和比对,挖掘相关诊断判据。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以深度学习为典型应用的理论及方法正在引领多个行业突破发展。因此本文在红外和紫外对绝缘子带电检测技术的基础上,研究并应用图像分类、目标识别、图像分割等多个人工智能与深度学习方法。本文的研究成果努力打破红外紫外检测“人工设定复杂算法流程”的困局,实现模型端对端的训练与检测,推动红外紫外成像检测方法的评估诊断智能化。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采用BP神经网络、BOA-SVM、卷积神经网络三种算法对劣化绝缘子红外图谱的评估诊断进行研究,开展输电线路劣化绝缘子在多种环境因素影响下的发热红外检测试验,简明分析了劣化绝缘子在不同的湿度、绝缘子串不同位置、不同污秽度等条件下的发热特性,整理构建劣化绝缘子与正常绝缘子的红外热成像检测图像库;采用BP神经网络算法,对比颜色直方图、颜色矩、中心线颜色向量矩阵三种特征参量对劣化绝缘子的模型训练过程及检测效果;采用贝叶斯优化的支持向量机分类评估诊断算法,实现对劣化绝缘子红外图像的分类评估诊断;改进并训练基于深度的监督学习下的机器学习模型——Lenet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以更高的检测准确率实现对劣化绝缘子红外图像的评估诊断,并在章节小节综合分析对比以上三种算法的特点。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的红外热成像的绝缘子发热目标识别算法,收集整理现场大量的异常发热红外图像,对红外图像中的异常发热点进行逐一人工标注,构建符合目标识别深度学习的可训练图像数据集。采用Faster-RCNN和YOLO-V3目标识别算法,实现对绝缘子异常发热目标点的识别并框选,可有效的屏蔽大部分无须关注的非故障发热点干扰,为红外发热异常带电检测的智能精益化巡检,提供新的思路和实现方法。研究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在绝缘子紫外放电图谱分类评估,采用FILIN紫外成像仪对瓷质绝缘子开展绝缘子工频闪络试验,建立紫外成像仪所拍摄的不同放电状态阶段类别的图谱库,改进Alexnet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实现对瓷质绝缘子紫外成像检测的高准确率智能化分类评估,为绝缘子紫外闪络评估提供深度学习算法评估诊断的解决方案。研究全卷积神经网络与卷积神经网络针对绝缘子紫外污秽度检测的复合评估诊断模型。利用瓷质绝缘子污秽度紫外成像检测试验建立南非CoroCAM紫外成像仪所拍摄的不同状态类别的紫外图像库,研究全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紫外成像仪图像的预处理算法,实现对紫外成像图谱对主光斑的分割提取以及背景噪声干扰的滤除,而后利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瓷质绝缘子紫外成像污秽度检测评估,最终形成基于全卷积与卷积复合神经网络模型的绝缘子串污秽度评估方法。研发多光路多传感的集成样机,该样机集成紫外成像、红外成像、可见光相机多光路集成一体的设计布局,结合多种微气象环境、激光测距等传感器,为多光路检测的数据修正提供更为全面的单设备多传感样机解决方案。开发绝缘子红外紫外后台诊断软件,可与多光路样机设备配合对接,使多光路检测设备具备初步诊断功能。在软件中部署本文研究的红外紫外评估相关诊断算法,实现红外紫外对绝缘子运行状态的诊断评估算法的应用。

杨璐雅[4](2019)在《基于图像处理的瓷质绝缘子污秽程度检测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运行绝缘子长期处于外部环境下,空气中的污染物会在其表面积累附着,污秽层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导致绝缘子的电气强度显着下降,很容易造成污秽闪络,甚至严重的停电和线路停运事故。近年来,随着数字图像处理和计算机机器视觉技术的发展以及“坚强智能电网”的不断推进,高压传输线路的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也逐渐由人工转向智能。本文采用图像处理算法,对瓷质绝缘子在恶劣气象条件下的识别与污秽程度检测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进行了以下几部分工作:(1)分析了目前输电线路绝缘子预处理、识别与污秽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之后的发展趋势,根据这些基础制定了本文的研究方案。介绍了本文实现输电线路绝缘子污秽程度检测技术的总体架构,对系统涉及到的关键技术分块进行了说明。此外,介绍了本文绝缘子污秽程度检测技术的图像处理算法的总体实现流程。(2)针对绝缘子复杂现场环境和恶劣气象条件,提出一种改进MSRCR图像增强算法。首先,将绝缘子图像分解为R、G和B三个分量,分别提取三个通道的反射图像分量;然后分段变换的两个边界点由二维最小误差法计算得到,并用自适应阈值分段线性变换分别处理三个反射图像;最后通道合并得到增强后的彩色绝缘子图像,对其H分量进行分割最终得到绝缘子目标。(3)建立绝缘子污秽程度检测模型,通过提取绝缘子的颜色特征并进行筛选,得到分类能力较强的特征参数作为模型的输入,通过算法训练最终建立模型,输出绝缘子的污秽程度,实现瓷质绝缘子污秽程度的识别与检测。(4)对绝缘子污秽程度检测技术涉及到的相关算法性能进行了分析与测试,包括图像增强算法、图像分割算法和绝缘子污秽程度检测模型,并对不同现场环境下的绝缘子进行了现场运行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绝缘子图像污秽程度检测方法准确率可达92%,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与实用性。图38幅,表10个,参考文献74篇

应瑛,刘洋[5](2015)在《后发企业如何进行节约型创新?》文中指出新兴经济体的后发企业经过多年的追赶,以自身特有的方式不断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以更加低廉的成本生产制造出近乎世界一流技术水平、且更加适合中国情境的节约型创新成果。那么后发企业如何进行用更少资源为更多人创造更大收益的(less-is-more)节约型创新?本研究通过对新兴经济体中两个传统制造企业的九个节约型创新产生过程的多案例分析,研究发现:第一,外部知识来源和先前组织经验是节约型创新的前导促发条件。第二,即兴学习、试验学习与组织经验的循环是促进节约型创新产生的主要本土努力模式。第三,组织先前经验与试验学习的链条是促进节约型创新修正与完善的主要本土努力模式。第四,即兴学习与试验学习的互动是后发企业驱动节约型流程创新和产品创新的重要本土努力机制。本文的这些结论对节约型创新、后发企业追赶、组织学习等文献有着重要的理论启示,并对中国的后发企业管理者有着重要的实践启示。

胡雪岩[6](2012)在《瓷绝缘子用高铝质瓷配方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铝质瓷绝缘子瓷体属于多组织材料,主要由刚玉、莫来石、玻璃相和气孔等组成。本研究首先解析了用于高铝质瓷配方的各粘土原料的矿物组成及其对制造工艺和瓷质性能的影响。对选用的粘土原料进行了扫描电镜(SEM)分析、物理性能检测等,综合各粘土的矿物结构、颗粒粒径、可塑性能、干燥性能等因素,对各类粘土原料的配比进行合理设计,提高了高铝质瓷配方在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性能。在保证高铝质瓷配方工艺性能的前提下,本研究引入工业氧化铝部分代替铝矾土,与铝矾土配合使用,缩小了高铝质瓷配方的成本增幅,以提高其技术经济效益。同时对不同类型的工业氧化铝进行了分析,选定引入工业氧化铝的类型,借助工业氧化铝细小均匀的刚玉相来提高瓷质的机械强度和电气性能。在试验室研究的基础上,将优化的配方用于产品试制,进一步对配方的工艺性能和工业可行性进行了验证,检测并分析了配方应用于产品后的物理性能和机械性能,并通过冲击过电压试验对瓷质的电气性能进行了分析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工业氧化铝的引入提高了瓷质的整体电气性能。研究过程中还采用热膨胀仪和耐火度测定仪分别测定瓷质的烧结温度范围,并结合在硅碳棒电阻炉中的实际烧结结果,对改进后的高铝质配方的烧结温度范围进行了科学评价。对比分析了铝矾土质高铝瓷和部分引入工业氧化铝的高铝瓷在微观结构上的差异,发现工业氧化铝的引入提高了瓷体晶相组成中的刚玉含量。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高铝瓷配方完全可以适应目前工厂的生产工艺制度,瓷质的机电破坏负荷、承受电压负荷都得到了提升,产品的分散性大幅降低,外观质量也得到了改善。

黄新波,刘新慧,张烨,李菊清,张慧莹,邢晓强[7](2018)在《基于红蓝色差和改进K-means算法的航拍绝缘子分类识别方法》文中认为绝缘子作为输电线路中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对其准确识别是实现输电线路运行状态的自行监测与故障诊断的重要前提。为了能够对无人机航拍巡检中的绝缘子进行准确识别,提出基于红蓝色差和改进K-means算法的航拍绝缘子分类识别方法。首先,结合红蓝色差灰度化和加权灰度化,采用改进K-means算法对灰度图像进行聚类分割;其次,通过形态学滤波弥补分割缺陷;最后,根据绝缘子目标区域的红蓝色差均值,将绝缘子的分类问题简化为一维数据分类问题,从而实现分类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复杂背景及不同拍摄角度下的绝缘子均能快速进行准确的分类识别,总识别率可达94.4%,为无人机巡检中输电线路绝缘子的分类识别提供了新的思路。

潘成伟[8](2019)在《异构型机器人遥操作系统的设计与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机器人遥操作系统将人的经验智慧与机器人的优势相结合,以代替人在复杂或恶劣环境中进行作业,从而实现了人的行为能力与感知能力的延伸,避免了对人体产生的伤害,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与同构型机器人遥操作系统相比,由于异构型机器人遥操作系统的主从机器人在机械结构、自由度、通信方式和任务空间等方面的差异和不匹配,因而异构型机器人遥操作系统的设计与控制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本文针对异构型机器人遥操作系统的位置同步、目标物定位与接触、位置与速度同步以及带有虚拟约束力的夹持控制等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在提出控制策略的同时设计相应的遥操作实验平台进行实验验证。全文的主要工作分为以下四个部分:(1)搭建了一套基本的异构型机器人遥操作系统平台,解决了主机器人与从机器人之间的通信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人任务空间转换与匹配的遥操作系统位置同步控制方法,使得操作者可以准确地操作远端的从机器人,以实现主从机器人的位置同步跟踪。最后,通过在搭建的遥操作平台上进行位置轨迹跟踪对比实验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2)针对操作者对目标物的精确定位和接触力大小的判断缺乏有效手段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人任务空间转换与直接力反馈结构相结合的遥操作控制方法实现目标物定位与接触。该方法首先将主从机器人的关节空间转换到任务空间,再对异构型主从机器人不同的任务空间进行映射匹配,然后在直接力反馈式的遥操作结构下与力传感器共同作用,使得操作者可以通过获得从机器人端的直接力反馈,并精确地操作远程端环境中的从机器人,从而准确地接触到目标物及获取目标物的位置,并进一步准确判断从机器人在外部环境中所接触到的物体属性。同时为了实验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在第二章中所搭建的遥操作系统平台基础上,加入了力传感器的改进设计,使系统能够实现直接力反馈。(3)针对异构型机器人遥操作系统中主机器人的位置与速度和从机器人的位置与速度难以保持同步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位置与速度同步控制策略。该策略主要利用操作者作用于主机器人的力,使主机器人产生位置信息,从而利用主机器人的位置信息控制从机器人在任务空间中的位置移动,使主机器人在该过程中的位置变化量控制从机器人在任务空间中的速度,从而使从机器人末端执行器更为精确、快速地作用于目标物。最后,为了验证所提出的位置与速度同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在第二章中所搭建的遥操作系统平台的基础上,加入了速度控制策略的改进设计,使系统中的主机器人对从机器人进行速度与位置的同步控制。(4)为了降低电力工人带电作业时的风险,简化电力维护作业的操作,在第二章所搭建的异构型机器人遥操作系统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电力维护遥操作系统实验平台。对该平台主要进行了绝缘防护设计,并通过对从机器人端的电动夹具控制回路的设计,使操作者能通过主机器人端的按钮操作实现对从机器人端电动夹具的夹持控制。同时,提出了一种带有虚拟约束力的异构型机器人遥操作系统控制方法,该方法将从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位置与任务位置点的位置差映射至主机器人端,并通过虚拟弹簧产生虚拟力信号,通过主机器人该虚拟力信号得以反馈到操作者手部,从而使操作者手部的运动约束在目标物附近的设定范围内,从而使机器人的力觉、触觉等感觉力在人手相应部位再现并达到增加夹持准确性的目的。最后,在所设计的电力维护遥操作系统实验平台上,通过对瓷质绝缘子插销、跌落式熔断器保险及架空线异物夹持等三项电力维护任务进行模拟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周友维[9](2019)在《环境因素对劣化绝缘子发热影响及诊断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绝缘子是当前电力系统广泛运用的绝缘器件,实际运行中的绝缘子因为极端环境、材质老化等原因出现劣化现象,丧失绝缘性能。因此,如何对绝缘子劣化情况做出准确的诊断是目前电力系统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红外热像技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带电设备的检测工作,具有操作简便、无需接触带电设备等优点。现阶段红外检测方法仅凭借较为片面数据与判断标准对绝缘子的劣化情况进行诊断,忽略了绝缘子劣化特征易受到所处的环境条件、绝缘子的工况的影响,工作量大、错判率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对绝缘子在不同环境下的发热情况、劣化特征进行研究,总结出了更加完善的劣化绝缘子识别依据,提出了一种结合时间序列模型与红外图像技术的新型诊断策略。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根据绝缘子串的等值电路和温升模型,结合仿真实验与理论分析对绝缘子的电压分布模型、发热模型以及温升模型进行研究,定性归纳了环境温度因素对绝缘子温升的影响、以及对不同湿度条件对绝缘子的发热模式进行了分析。通过人工气候实验室中的一系列模拟试验,对劣化绝缘子的发热规律和温升特征,环境温度、湿度对零值绝缘子劣化特征的影响以及环境因素对劣化特征影响程度的比较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究。实验表明绝缘子串的温度曲线中零值绝缘子位置会出现负温升现象,该现象随着劣化位置的不同而出现差异;绝缘子的发热以及劣化绝缘子的负温升特征受到环境温度、湿度的影响;在环境温度为25℃、湿度60%-85%的条件下劣化绝缘子有明显的负温升特征,并且基于该实验数据对劣化绝缘子的判断依据进行了初步的改进。针对绝缘子红外图谱中同时存在脉冲噪声与高斯噪声的特点,提出了能够同时兼顾去噪效果与图像细节的自适应中值滤波法,并运用该方法对红外谱图进行优化;同时结合OTSU算法与绝缘子的形态特点对绝缘子钢帽部分进行定位,实现钢帽温度的自动提取。将改进后的识别依据进行应用,提出了结合时间序列模型与红外热像技术的劣化绝缘子诊断策略,并进行了验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建立高精度时间序列模型的基础上,该诊断策略可以准确找到绝缘子劣化特征,对提升绝缘子红外检测准确率有重要作用,同时可以给电力工作者对带电设备检测方案的优化提供技术支持。

郭雁[10](2012)在《原料颗粒分布对电瓷材料可靠性的影响》文中提出电瓷原料的颗粒尺寸及分布特别是粗颗粒的粒径和数量直接影响电瓷坯料的质量以及后续的工艺过程,进而影响电瓷产品的瓷质性能及可靠性。采用细磨的、粗颗粒较少且粒径分布范围较窄的原料有利于减少瓷质结构中粗大晶粒及气孔的含量,提高结构的均匀性,对提高电瓷材料的性能和产品运行的可靠性有重要意义。目前,绝大多数电瓷生产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球磨工艺研磨原料,虽然操作简单、运行稳定,但是电瓷原料中的瘠性料(矾土、长石等)因硬度较高而难磨,在正常生产中如果单纯使用球磨往往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达到工艺所需要的细度范围,而且球磨机研磨效率低,能耗大,并且由其制备的坯料中粗颗粒较多,粒径分布范围宽,不仅制约了电瓷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而且影响了电瓷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运行可靠性。搅拌式砂磨机是在搅拌磨和砂磨机原理的基础上,用电机带动搅拌轴高速旋转,驱动直径为23mm的Al2O3瓷球高速撞击物料,从而达到磨细颗粒和混合分散的目的,其研磨效率高,可实现物料的连续性研磨。本文以萍乡某电瓷生产企业的正常生产原料及配方为基础,分别采用单一球磨和球磨与搅拌式砂磨相结合两种研磨方式对原料进行细磨,制备出一系列不同颗粒分布的浆料,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分析了不同研磨方式的研磨效果。发现采用球磨8h后再砂磨1min的研磨方式在保持与正常生产相近的平均粒径下,有效减少了坯料中粗颗粒的粒径和数量,缩小了粒径分布范围,显着提高了研磨效率,节约了研磨能耗。将不同颗粒分布的浆料按照正常生产工艺过程挤制成φ22mm×140mm的试条,一部分试条在工厂窑炉中以还原气氛于1270℃烧成,另一部分在实验室用硅碳棒电阻炉以氧化气氛分别在1260℃、1280℃、1300℃和1320℃下烧成。测试了不同温度和气氛条件下烧成后试样的抗弯强度、击穿强度、体积密度和开口孔隙率,采用XRD和SEM分别检测其物相组成并观察其显微结构,分析了原料颗粒分布对电瓷坯料烧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坯料的烧结温度随着粒径和粒径分布范围的减小而降低;在氧化气氛中烧成的瓷质强度比还原气氛中烧成的提高了5%10%,球磨14h和球磨8h再砂磨1min两种坯料在氧化气氛中烧成后,刚玉和莫来石的含量比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的略高,且瓷质显微结构比在还原气氛烧成的更均匀,晶粒较小,二次莫来石晶形发育比较完全。本文还研究了颗粒分布对瓷质性能及可靠性的影响。各坯料在氧化气氛下烧结时,随着粒径分布范围的减小,瓷质抗弯强度和击穿强度均相应提高,强度的分散性逐渐减小,显微结构中晶粒尺寸变小,气孔变小,且形状趋于规则的球形,结构趋于致密化;球磨8h再砂磨1min的试样比正常生产料的抗弯强度提高了约10%,强度偏差值减小了35.7%,击穿强度提高了8.5%,体积密度增加了0.8%,显气孔率减小了16.7%,并且瓷质中刚玉和莫来石的含量较高,二次莫来石发育更完整。此外,还对比了球磨14h和球磨8h再砂磨1min两种坯料的工艺性能,后者坯料的干坯强度提高了14%,将两者均按照正常生产工艺过程在萍乡某电瓷生产企业分别制成了相同数量的XWP3-70产品,发现后者的榨泥时间和陈腐时间略长,在成型和干燥过程中二者无太大差异,测得产品的拉伸强度平均值比较接近,但后者的偏差值降低了50%,两者总合格率分别为85%和87.3%。

二、改进瓷质性能的一些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改进瓷质性能的一些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高压输电线路绝缘子劣化检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3 本文主要研究思路与内容
2 劣化绝缘子电场分布及发热特征
    2.1 瓷质绝缘子劣化机理
    2.2 劣化绝缘子空间电场分布
    2.3 劣化绝缘子发热特征
    2.4 本章小结
3 电场分布测量法实验与分析
    3.1 电场检测仪选取及校验实验
        3.1.1 电场分布测量法检测原理
        3.1.2 电场检测仪基本参数
        3.1.3 电场检测仪传感器系数标定
    3.2 电场分布测量法检测实验
        3.2.1 试品选择
        3.2.2 实验模型搭建
        3.2.3 实验方案
    3.3 实验结果分析
        3.3.1 绝缘子串不同距离测量实验
        3.3.2 单片绝缘子劣化测量实验
        3.3.3 两片绝缘子劣化测量实验
        3.3.4 污秽对电场测量影响
    3.4 基于敏感绝缘子的电场分布测量法
        3.4.1 基于敏感绝缘子的电场分布测量方法
        3.4.2 可行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劣化绝缘子红外成像法实验与分析
    4.1 红外成像仪选取
        4.1.1 红外成像法检测原理
        4.1.2 红外成像仪基本参数
        4.1.3 电气设备红外热像检测规范
    4.2 红外成像法实验
        4.2.1 实验模型搭建
        4.2.2 实验方案
    4.3 红外成像法实验分析
        4.3.1 良好绝缘子实验分析
        4.3.2 外界因素影响分析
        4.3.3 劣化绝缘子位置影响分析
        4.3.4 劣化绝缘子阻值影响分析
    4.4 影响因素总结
    4.5 基准温度特征法
        4.5.1 传统红外成像法检测盲区
        4.5.2 基准温度特征法
        4.5.3 现场验证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摘要
    5.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2)湿拌抹灰砂浆与墙体材料粘结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建筑砂浆的分类
        1.1.2 湿拌砂浆的特点
        1.1.3 预拌砂浆在国内的发展情况
    1.2 预拌砂浆研究现状
    1.3 抹灰砂浆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第二章 原材料及砂浆的基本性能
    2.1 原材料
        2.1.1 水泥
        2.1.2 石灰石粉
        2.1.3 外加剂
        2.1.4 砂
        2.1.5 拌合用水
        2.1.6 墙体材料
    2.2 主要试验设备、仪器
    2.3 试验方法
        2.3.1 水泥的抗压抗折强度试验方法
        2.3.2 水泥标准用水量试验方法
        2.3.3 砂的细度模数试验方法
        2.3.4 砂浆的稠度、密度、保水性、抗压强度、拉伸粘结强度及收缩试验方法
第三章 石灰石粉湿拌抹灰砂浆制备研究
    3.1 石灰石粉湿拌抹灰砂浆配合比设计
    3.2 石灰石粉对湿拌抹灰砂浆性能的影响
        3.2.1 石灰石粉掺量对湿拌抹灰砂浆保水率、稠度和密度的影响
        3.2.2 石灰石粉掺量对湿拌抹灰砂浆流变性能的影响
        3.2.3 石灰石粉掺量对湿拌砂浆干燥收缩的影响
        3.2.4 石灰石粉掺量对湿拌抹灰砂浆抗压强度的影响
    3.3 基准石灰石粉湿拌抹灰砂浆的确定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预拌抹灰砂浆拉伸粘结强度试验方法研究
    4.1 现行标准规范的砂浆拉伸粘结强度试验方法
    4.2 改进后的抹灰砂浆拉伸粘结强度试验方法
    4.3 稳定性对比
        4.3.1 原材料、配合比、基材及养护条件
        4.3.2 M10、M15及M20 强度等级砂浆对比试验组及试验结果
        4.3.3 大样本M10 强度等级砂浆对比试验组及试验结果
    4.4 数据稳定性指标
        4.4.1 正态性检验
        4.4.2 变异系数
        4.4.3 箱形图
    4.5 试验结果稳定性分析
        4.5.1 M10、M15及M20 强度等级砂浆对比组试验结果的稳定性分析.
        4.5.2 M10 强度等级砂浆大样本砂浆试验组试验结果的稳定性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墙材类别、含水率及养护条件对湿拌抹灰砂浆粘结强度的影响
    5.1 试验所用墙体材料及砂浆配合比
    5.2 墙体材料的吸水性能
        5.2.1 墙体材料的吸水率
        5.2.2 墙体材料的单面吸水能力
    5.3 墙体材料的试验含水率
    5.4 拉伸粘结强度试验中砂浆试件的破坏形式
    5.5 墙体材料相对含水率对湿拌抹灰砂浆粘结性能的影响
        5.5.1 硅钙板相对含水率对抹灰砂浆粘结性能的影响
        5.5.2 陶瓷砖相对含水率对抹灰砂浆粘结性能的影响
        5.5.3 混凝土相对含水率对抹灰砂浆粘结性能的影响
        5.5.4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相对含水率对抹灰砂浆粘结性能的影响
    5.6 养护条件对湿拌抹灰砂浆粘结性能的影响
        5.6.1 试验流程
        5.6.2 试验结果及分析
        5.6.3 施工改进措施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界面处理工艺对湿拌抹灰砂浆粘结性能的影响
    6.1 一般界面处理工艺
        6.1.1 喷毛法及界面处理剂配合比
        6.1.2 拍毛法及界面处理剂配合比
    6.2 界面处理程度的表征
        6.2.1 用量
        6.2.2 界面覆盖率
        6.2.3 界面粗糙度
    6.3 界面处理后的微观分析
    6.4 喷毛工艺对抹灰砂浆与混凝土粘结性能的影响
        6.4.1 试验流程
        6.4.2 试验结果及分析
    6.5 喷毛工艺对抹灰砂浆与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粘结性能的影响
        6.5.1 试验流程
        6.5.2 试验结果及分析
    6.6 界面拍毛工艺对砂浆与混凝土粘结性能的影响
        6.6.1 试验流程
        6.6.2 实验结果及分析
    6.7 砂浆与墙体界面的粘结及破坏机理
        6.7.1 界面剂颗粒对砂浆粘结性能的增强
        6.7.2 砂浆、界面剂与墙体材料三者之间的相互粘结强度
        6.7.3 砂浆、界面剂与墙体材料三者之间的相互粘结强度对破坏形式的影响
    6.8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实际工程案例
    7.1 芳村金茗湾工地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7.2 空鼓的主要原因
    7.3 施工改进措施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3)基于红外紫外成像检测技术的绝缘子运行状态分析与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红外成像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1.2.2 紫外成像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1.2.3 深度学习算法研究进展及现状
        1.2.4 深度学习在电力行业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劣化绝缘子红外成像智能评估诊断方法
    2.1 不同因素影响下的劣化绝缘子发热红外检测试验
        2.1.1 试验平台及步骤
        2.1.2 不同因素影响下的试验结果分析
        2.1.3 劣化绝缘子红外图像库的构建
    2.2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劣化绝缘子诊断方法
        2.2.1 BP神经网络模型的构建
        2.2.2 BP神经网络拓扑结构的确定
        2.2.3 三种特征量下的故障诊断模型分析评估
    2.3 基于BOA-SVM分类器的劣化绝缘子诊断方法
        2.3.1 贝叶斯优化支持向量机模型
        2.3.2 BOA-SVM分类评估算法模型分析评估
    2.4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劣化绝缘子诊断方法
        2.4.1 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结构与原理
        2.4.2 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实现及结果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深度学习的红外热成像的绝缘子异常发热目标识别算法研究
    3.1 绝缘子红外异常发热图像库的构建
        3.1.1 绝缘子异常发热原理
        3.1.2 绝缘子异常发热数据集构建
    3.2 FASTER-RCNN发热目标识别检测算法
        3.2.1 Faster-RCNN损失函数介绍
        3.2.2 Faster-RCNN模型网络综合训练
    3.3 FASTER-RCNN发热目标识别结果分析
        3.3.1 Faster-RCNN检测误差分析
        3.3.2 Faster-RCNN模型训练过程分析
        3.3.3 Faster-RCNN深度学习算法与传统发热检测算法对比分析
    3.4 YOLO-V3发热目标识别检测算法
        3.4.1 YOLO-V3算法基本原理
        3.4.2 YOLO-V3算法实现及结果分析
        3.4.3 YOLO-V3应用测试和效果比对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瓷质绝缘子紫外成像闪络评估方法研究
    4.1 构建紫外放电图谱的样本库
        4.1.1 瓷质绝缘子闪络试验方法
        4.1.2 紫外闪络样本图片库的构建
    4.2 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结构与原理
        4.2.1 卷积神经网络的原理结构
        4.2.2 卷积神经网络的训练方法
    4.3 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紫外图谱放电程度评估分类算法实现
        4.3.1 卷积神经网络对紫外图谱放电程度评估算法实现
        4.3.2 卷积神经网络的特征提取可视化分析
        4.3.3 卷积神经网络训练过程及准确率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FCN-CNN模型的瓷质绝缘子紫外成像污秽度评估算法研究
    5.1 不同污秽度的瓷质绝缘子串紫外成像检测试验
        5.1.1 试验平台的搭建
        5.1.2 试验方法及步骤
        5.1.3 紫外图像特征参量的提取
    5.2 基于全卷积神经网络的紫外成像预处理方法
        5.2.1 紫外放电光斑样本训练数据集构建
        5.2.2 全卷积神经网络算法理论
        5.2.3 紫外放电光斑分割模型测试试验
        5.2.4 试验结果分析
    5.3 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绝缘子污秽度评估方法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红外紫外成像检测技术的绝缘子运行状态综合检测系统
    6.1 红外紫外可见光多光路成像检测设备的研制
        6.1.1 整体架构介绍
        6.1.2 光学系统
        6.1.3 整机集成
    6.2 红外紫外图片后台诊断软件的开发
        6.2.1 系统简介
        6.2.2 主要技术简介
        6.2.3 界面介绍及功能说明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4)基于图像处理的瓷质绝缘子污秽程度检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图像增强技术研究现状
        1.2.2 绝缘子识别技术研究现状
        1.2.3 绝缘子污秽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2 输电线路绝缘子污秽程度检测技术架构
    2.1 系统总体架构
    2.2 关键技术
        2.2.1 前端视频/图像监测装置
        2.2.2 数据通信网络
        2.2.3 后台监控中心
    2.3 图像处理算法的总体设计
    2.4 本章小结
3 污秽绝缘子图像预处理与目标识别
    3.1 输电线路绝缘子图像颜色空间转换
        3.1.1 RGB模型
        3.1.2 HSI模型
        3.1.3 HSV模型
    3.2 输电线路绝缘子图像去噪
        3.2.1 图像中常见噪声类型
        3.2.2 图像去噪算法
    3.3 输电线路绝缘子图像增强
        3.3.1 图像灰度拉伸
        3.3.2 直方图均衡化
        3.3.3 分段线性变换
        3.3.4 同态滤波
        3.3.5 暗通道去雾
        3.3.6 SSR与 MSR增强算法
        3.3.7 改进MSRCR增强算法
    3.4 绝缘子图像分割与目标识别
        3.4.1 最大类间阈值分割
        3.4.2 改进Otsu阈值分割
        3.4.3 形态学处理
        3.4.4 连通域提取
    3.5 本章小结
4 绝缘子污秽程度检测模型
    4.1 绝缘子图像特征提取
        4.1.1 常用图像特征提取方法
        4.1.2 绝缘子特征提取方法
    4.2 特征筛选
    4.3 绝缘子污秽程度检测模型
        4.3.1 概率神经网络
        4.3.2 BP神经网络
        4.3.3 PSO优化BP神经网络
        4.3.4 绝缘子污秽程度检测模型
    4.4 本章小结
5 绝缘子污秽程度检测技术试验与应用
    5.1 图像增强算法分析与验证
    5.2 图像分割算法分析与验证
    5.3 绝缘子污秽程度检测模型分析与验证
    5.4 现场运行测试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清单
致谢

(5)后发企业如何进行节约型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1 理论基础
    1. 1 节约型创新: 后发企业创新的新范式
    1. 3 本土努力: 即兴学习与试验学习的交互
2 研究方法
    2. 1 方法选择
    2. 2 案例选择
    2. 3 数据收集
    2. 4 数据分析
3 节约型创新如何产生: 本土努力的角色
    3. 1 节约型流程创新: 国内的第一台半自动“装跟机”的试制成功。
    3. 2 节约型流程创新: 国内第一条机械化流水线的试制成功
    3. 3 节约型产品创新: 国内第一双欧版大利莱皮鞋
    3. 4 节约型产品创新: 舒适鞋的开发
    3. 5 节约型流程创新: 固特异线缝工艺的成功量产
    3.6节约型产品创新:无锆镁质高白瓷质砖
    3. 7 节约型流程创新: 釉下彩饰复合砖工艺
    3. 8 节约型流程创新: 无锆镁质高白瓷质砖一体化烧成
    3. 9 节约型流程创新: 锆镁质高白瓷质砖表面抗污修复项目
4 本土努力如何驱动节约型创新: 机制与模式
5 讨论与结论

(6)瓷绝缘子用高铝质瓷配方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输变电线路的发展
    1.2 绝缘子的分类及特点
    1.3 瓷绝缘子的生产工艺
    1.4 瓷绝缘子的性能要求
    1.5 瓷绝缘子的发展趋势
    1.6 本文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原料性能检测及配方选用原料的确定
    2.1 引言
    2.2 粘土类原料的选择
        2.2.1 高岭石类粘土原料的选择
        2.2.2 瓷土类粘土的选择
    2.3 熔剂类原料的选择
    2.4 骨料类原料的选择
        2.4.1 铝矾土
        2.4.2 工业氧化铝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铝瓷配方的确定及性能表征
    3.1 配方设计方案
    3.2 配方试验
    3.3 配方试验结果讨论分析
        3.3.1 配方确定
        3.3.2 烧前工艺性能
        3.3.3 配方烧结性能
        3.3.4 配方的机电性能
    3.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基于红蓝色差和改进K-means算法的航拍绝缘子分类识别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 航拍绝缘子图像识别技术
    1.1 改进的图像灰度化
        1.1.1 红蓝色差归一化的图像灰度化定义
        1.1.2 加权灰度化处理
    1.2 改进K-means算法及形态学处理的二值图像分割
        1.2.1 改进K-means算法
        1.2.2 形态学处理
    1.3 绝缘子分类识别
2 实验分析
    2.1 改进图像灰度化性能测试
    2.2 航拍图像绝缘子的分割提取实例分析
3分类识别绝缘子方法应用
4结论

(8)异构型机器人遥操作系统的设计与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异构型机器人遥操作系统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异构型遥操作系统的发展
        1.2.2 国内外异构型遥操作系统的实验平台
    1.3 遥操作系统的控制方法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2 异构型机器人遥操作系统的设计与位置同步控制
    2.1 异构型机器人遥操作系统的设计
        2.1.1 主从机器人的选取
        2.1.2 系统的构成
        2.1.3 系统的通信设计
    2.2 异构型机器人遥操作系统的位置同步控制
    2.3 实验验证与结果分析
    2.4 总结
3 异构型机器人遥操作系统的目标物定位与接触控制
    3.1 引言
    3.2 异构型机器人遥操作系统的目标物定位与接触控制方法
        3.2.1 机器人从关节空间到任务空间的转换
        3.2.2 任务空间匹配后的直接力反馈
    3.3 实验验证与结果分析
        3.3.1 系统的改进设计
        3.3.2 目标物定位与接触控制实验机理
        3.3.3 目标物定位实验
        3.3.4 目标物属性判断实验
    3.4 总结
4 异构型机器人遥操作系统的位置与速度同步控制
    4.1 引言
    4.2 异构型机器人遥操作系统位置与速度同步控制策略
        4.2.1 位置-位置控制
        4.2.2 位置-速度控制
    4.3 实验验证与结果分析
        4.3.1 系统的改进设计
        4.3.2 位置-位置控制实验
        4.3.3 位置-速度控制实验
        4.3.4 位置与速度同步控制实验
    4.4 总结
5 电力维护异构型机器人遥操作系统的设计与控制
    5.1 引言
    5.2 电力维护异构型机器人遥操作系统的设计
        5.2.1 从机器人端的绝缘防护设计
        5.2.2 夹持回路设计
    5.3 带虚拟约束力的异构型机器人遥操作系统夹持控制方法
        5.3.1 控制机理
        5.3.2 带有虚拟约束力的夹持控制方法
    5.4 实验验证与结果分析
        5.4.1 电力维护遥操作系统实验平台设计
        5.4.2 实验与参数取值
        5.4.3 实验结果分析
    5.5 总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9)环境因素对劣化绝缘子发热影响及诊断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瓷质绝缘子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1.2.2 瓷质绝缘子红外检测技术的研究状况
    1.3 课题来源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以及创新点
第2章 红外技术原理与绝缘子发热理论
    2.1 瓷质绝缘子发热原理
        2.1.1 盘形瓷质绝缘子的等效电路模型
        2.1.2 绝缘子串电压分布及仿真
        2.1.3 绝缘子发热组成
        2.1.4 绝缘子串发热模型
        2.1.5 环境因素对绝缘子发热规律的影响
    2.2 红外检测技术基本原理
        2.2.1 红外辐射理论
        2.2.2 红外热像仪成像原理
        2.2.3 现阶段绝缘子红外检测技术的基本方法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环境因素对瓷质绝缘子发热规律影响实验
    3.1 实验条件
        3.1.1 实验室配置
        3.1.2 温度与湿度控制系统
        3.1.3 实验试品
    3.2 绝缘子发热规律探究实验
        3.2.1 实验流程
        3.2.2 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3.2.3 实验小结
    3.3 基于灰关联算法的环境因素对零值绝缘子劣化特征影响分析
        3.3.1 灰关联分析原理
        3.3.2 实验流程
        3.3.3 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3.4 环境温度对零值绝缘子温升规律的影响
        3.4.1 实验流程
        3.4.2 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3.4.3 实验小结
    3.5 环境湿度对零值绝缘子温升规律的影响
        3.5.1 实验流程
        3.5.2 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3.5.3 实验小结
    3.6 劣化绝缘子负温升阈值的优化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结合时间序列模型的劣化绝缘子诊断策略
    4.1 诊断策略的提出
    4.2 劣化绝缘子诊断策略流程及相关技术介绍
        4.2.1 时间序列模型的原理
        4.2.2 时间序列模型的构建
        4.2.3 绝缘子红外图谱预处理
        4.2.4 改进的劣化绝缘子诊断流程
    4.3 诊断策略应用实验
        4.3.1 实验条件及方案
        4.3.2 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4.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加的科研项目目录

(10)原料颗粒分布对电瓷材料可靠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电瓷发展概况及研究现状
    1.2 电瓷材料的可靠性
        1.2.1 可靠性的评价
        1.2.2 我国电瓷材料可靠性低的原因分析
        1.2.3 原料对提高电瓷材料可靠性的意义
    1.3 电瓷原料研磨工艺现状及进展
        1.3.1 传统球磨机
        1.3.2 振动磨
        1.3.3 气流磨
        1.3.4 搅拌磨
        1.3.5 砂磨
    1.4 搅拌式砂磨机
    1.5 论文的研究目的及内容
第2章 实验
    2.1 实验原料及设备
    2.2 实验方案
        2.2.1 单一球磨制备电瓷坯料
        2.2.2 球磨和搅拌式砂磨相结合制备电瓷坯料
    2.3 性能测试与表征
        2.3.1 粒度分析
        2.3.2 抗弯强度及其可靠性表征
        2.3.3 电气性能测试
        2.3.4 体积密度和显气孔率测试
        2.3.5 物相组成分析
        2.3.6 显微结构分析
第3章 研磨方法对电瓷坯料颗粒分布的影响
    3.1 引言
    3.2 球磨时间对坯料颗粒分布的影响
    3.3 球磨与砂磨结合对坯料颗粒分布的影响
    3.4 不同研磨方式的研磨效率和能耗分析
    3.5 不同研磨方式对研磨效果的影响机理
        3.5.1 工作原理
        3.5.2 研磨介质的尺寸
        3.5.3 研磨介质对物料的作用
        3.5.4 转速
        3.5.5 转速与能量利用率
        3.5.6 研磨效率与能耗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坯料颗粒分布对电瓷坯体烧结性能的影响
    4.1 引言
    4.2 颗粒分布对烧结温度的影响
    4.3 烧结气氛对瓷质性能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原料颗粒分布对瓷质性能及工艺性能的影响
    5.1 颗粒分布对瓷质性能及可靠性的影响
    5.2 对瓷质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的影响
    5.3 电瓷瓷质性能的影响机理
        5.3.1 晶粒尺寸
        5.3.2 气孔大小及形状
        5.3.3 晶相含量及结构
    5.4 颗粒分布对工艺性能的影响
        5.4.1 榨泥与陈腐
        5.4.2 产品合格率比较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四、改进瓷质性能的一些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高压输电线路绝缘子劣化检测方法研究[D]. 于洋. 沈阳工程学院, 2019(01)
  • [2]湿拌抹灰砂浆与墙体材料粘结性能研究[D]. 李楚坤. 广州大学, 2019(01)
  • [3]基于红外紫外成像检测技术的绝缘子运行状态分析与评估[D]. 裴少通.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9(01)
  • [4]基于图像处理的瓷质绝缘子污秽程度检测技术研究[D]. 杨璐雅. 西安工程大学, 2019(02)
  • [5]后发企业如何进行节约型创新?[J]. 应瑛,刘洋. 科学学研究, 2015(12)
  • [6]瓷绝缘子用高铝质瓷配方的研究[D]. 胡雪岩. 湖南大学, 2012(04)
  • [7]基于红蓝色差和改进K-means算法的航拍绝缘子分类识别方法[J]. 黄新波,刘新慧,张烨,李菊清,张慧莹,邢晓强. 高电压技术, 2018(05)
  • [8]异构型机器人遥操作系统的设计与控制研究[D]. 潘成伟. 西华大学, 2019(02)
  • [9]环境因素对劣化绝缘子发热影响及诊断策略研究[D]. 周友维. 湖南大学, 2019(06)
  • [10]原料颗粒分布对电瓷材料可靠性的影响[D]. 郭雁. 湖南大学, 2012(02)

标签:;  ;  ;  ;  ;  

提高瓷器性能的一些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