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166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166例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166例(论文文献综述)

楚鎏慈[1](2021)在《宋立群教授辨治糖尿病肾病Ⅲ-Ⅳ期验方的挖掘及其网络药理学机制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收集宋立群教授辨治糖尿病肾病Ⅲ-Ⅳ期的医案进行数据挖掘,总结其临床经验与核心验方;对宋师治疗糖尿病肾病Ⅲ-Ⅳ期的核心经验方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及分子对接技术验证,探讨宋师经验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1.收集2010年1月-2020年9月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病科门诊就诊,由导师宋立群教授诊治的567例糖尿病肾病Ⅲ-Ⅳ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病例进行标准化处理后,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对于症候、方药等进行数据挖掘,结合宋师相关医案、论着进行研读,对挖掘结果进行分析,从中提炼宋师辨治经验及核心经验方。2.选取宋立群教授辨治糖尿病肾病Ⅲ-Ⅳ期的核心经验方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及分子对接技术验证,我们利用TCMSP数据库筛选宋师经验方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5、OMIM、Pharm GKB等数据库检索糖尿病肾病的基因靶点,使用Uniprot、Perl及R软件将药物相关成分靶点及疾病相关基因靶点进行整合汇总,筛选出共同作用靶点,借助Cytoscape构建药物与疾病调控网络,利用STR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运用R软件进行GO与KEGG基因功能富集分析并可视化,使用Autodock vina对活性成分及靶点蛋白进行分子对接。结果:1.一般情况:本研究最终纳入567例糖尿病肾病Ⅲ-Ⅳ期首诊处方,共计诊次2194次,男性(358例,63.14%)多于女性(209例,36.86%);宋师辨证分型后将本虚证型分为脾肾亏虚证(401例,70.72%)和肝脾肾虚证(166例,29.27%),兼夹的标实证分为水湿证(259例,46.67%)、血瘀证(156例,27.51%)及不兼实证(152例,26.82%)。2.症状情况:本研究纳入的567例病例中,主要症候为腰膝酸软、尿多泡沫、呕恶纳呆、小便清长、夜尿频多、腹胀便溏、神疲乏力、手足浮肿、肢体浮肿、面目浮肿等;脾肾亏虚证的主要症候为腹胀便溏、少气懒言、呕恶纳呆、面色萎黄等;肝脾肾虚证的主要症候为咽干口燥、盗汗、视物模糊、大便干结、头晕目眩、五心烦热、口渴喜饮等;水湿证的主要症候为肢体浮肿、手足浮肿、肢体困重、形体肥胖、胸闷不舒等;血瘀证的主要症候为皮下瘀斑、口唇紫暗、定位刺痛、夜间加重、肌肤甲错、肢体麻木、尿血等。3.处方用药情况:首诊处方567张,共涉及中药217味,总使用频数9831次,频次排名前10味的中药为:黄芪、白术、金樱子、女贞子、芡实、茯苓、覆盆子、沙苑子、菟丝子、白果;脾肾亏虚证特色用药为:陈皮、锁阳、石莲子、桑螵蛸;肝脾肾虚证特色用药为:桑椹、墨旱莲、山茱萸、牛膝、山楂、鸡内金;水湿证特色用药为:桑白皮、路路通、穿山龙、苏木;血瘀证特色用药为:生地黄炭、熟地黄炭、大蓟炭、小蓟炭、丹参、郁金、鸡血藤、瓜萎;用药药性主要为平性药,其次为温性药、寒性药,药味以甘性药、苦性药、酸性药为主,归经以肾经,脾经和肝经为主,宋立群教授常用药对组合6对,药物组合9组,567首方剂聚类分析共聚为4类。4.网络药理学研究及分子对接技术验证:经过筛选得知,宋师经验方中46种活性成分可作用于糖尿病肾病的223个靶点,主要活性成分为β-胡萝卜素、β-谷苗醇、鞣花酸、刺芒柄花素、异鼠李素、山柰酚、木犀草素、苦参碱、槲皮苷、芝麻素等;核心靶点为MYC、JUN、CCND1、TP53、CDKN1A、RB1、AKT1、MAPk1、RELA、CTNNB1 等;GO功能富集分析主要涉及聚合酶Ⅱ转录调节复合物活化、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全酶复合物、转录调节复合物等生物学过程;KEGG通路富集分析主要涉及糖尿病并发症AGE-RAGE信号通路,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信号通路,胰岛素抵抗,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PI3 K-Akt信号通路,Th 17细胞分化机制,p53信号通路等;度值最高的有效成分配体与受体进行分子对接,得到19对配体-受体(结合自由能≤-5.0KJ·mol-1)的分子对接结果。结论:1.黄芪、白术、茯苓、覆盆子、女贞子、芡实、金樱子、菟丝子、沙苑子为宋立群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Ⅲ-Ⅳ期的核心经验方。2.宋师认为糖尿病肾病Ⅲ-Ⅳ期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治疗时始终秉承“肝脾肾同调,补虚扶正;湿与瘀并治,泻实祛邪”的诊疗思路。3.宋师经验方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该方主要通过调节AGE-RAGE、IL-17、TNF等信号通路参与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糖脂代谢反应、胰岛素效应及细胞生长因子等生物学功能,从而作用于糖尿病肾病,以达到控制其发生、发展的目的。

姚博[2](2021)在《开肺宣降汤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证)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课题通过开展孙丽平教授经验方开肺宣降汤结合阿奇霉素医治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研究,评估开肺宣降汤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将符合本研究筛选指征的60例小儿痰热闭肺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纳入本课题,采用随机抽样法将患儿分为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在西医抗感染治疗基础上,试验组给予开肺宣降汤口服,对照组予以小儿宣肺止咳颗粒口服,在治疗1个疗程(7天)结束后,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进行中医临床证候疗效评价分析。结果:在中医临床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方面,试验组为96.67%高于对照组90.00%,(P<0.05)。治疗一个疗程,在主要证候前后积分方面,统计分析结果(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故在改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发热、咳嗽、啰音等症状方面,试验组较对照组更优;在次要证候前后积分方面,统计分析结果(P<0.05),故在改善患儿口渴、食欲、多汗、二便、舌质、舌苔等临床症状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开肺宣降汤结合西医抗感染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型)的临床疗效优于宣肺止咳颗粒结合西医抗感染治疗。开肺宣降汤拥有缓解小儿痰热闭肺型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症状、体征的作用,且未见明确的副作用及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药。

侯月[3](2021)在《解毒清热宣肺法治疗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评价解毒清热宣肺法治疗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毒热闭肺证)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纳入87例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来源于北京儿童医院中医科及呼吸科病房,符合西医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属于毒热闭肺证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44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黛汤加减口服;对照组43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总疗程4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以及治疗后12周,比较两组主要症状及次要症状评分,进行总疗效评估。对比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的炎症指标变化。对比治疗前、治疗后4周免疫功能的变化。在治疗后3天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观察两组支气管黏膜改变,需行第2次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儿,在治疗后10天行第2次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支气管黏膜的变化。观察两组肺内外并发症以及后遗症的情况。结果:入组患儿性别方面,女童发病比率较男童升高。87例患儿中,其中学龄期及学龄前期儿童居多。在热退时间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两组患儿病变累及肺叶情况发现,主要病变肺叶以右下肺居多,其次是左下肺、左上肺、右上肺。两组在治疗后1周、治疗后4周比较,试验组的总有效率及痊显率优于对照组。在治疗后8周、治疗后12周,两组总有效率及痊显率均为100%。在主症评分中,两组治疗前后在减轻发热、咳嗽、咳痰、气喘,啰音减少以及胸部影像学片影吸收方面,均有疗效。组间比较中,试验组在治疗后1周、4周、8周、12周,在啰音减少以及片影吸收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治疗后12周,在减轻咳嗽方面,试验组较对照组疗效较好。在治疗后8周、治疗后12周,两组主症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在次症评分中,两组在改善咽喉肿痛、鼻孔干燥、面色红赤、烦躁、口渴引饮、纳呆、小便黄少、便秘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试验组在治疗后1周、4周、8周、12周,次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1周,在减轻口渴引饮、纳呆、小便黄少方面,疗效显着。在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对于次症的改善,主要在便秘方面。炎症指标方面,治疗前两组CRP、ESR、LDH、SF、WBC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CRP、ESR在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均较治疗前下降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在组间比较中,两组CRP、E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LDH水平在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着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组间比较中,在治疗后1周,两组LDH的下降水平,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SF进行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在组内比较中,试验组在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具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仅在治疗后2周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白细胞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组间比较中,两组WBC在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D-二聚体方面,两组在治疗前后D-二聚体均有不同程度的减低,试验组在治疗后2周对于D-二聚体的下降作用,要优于单纯西药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比较发现,试验组在治疗的3个节点相互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在治疗前后1周比较中无统计学差异,其余2个节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免疫功能方面,体液免疫中,治疗前IgA、IgG水平偏低,IgM水平升高,治疗后IgA、IgG的水平升高,而IgM则下降,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IgA变化均有统计学差异。两组进行组间比较,治疗前、治疗后IgA、IgG、IgM、IgE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细胞免疫中,两组组间比较,治疗后4周,CD4+T、CD4+/CD8+较治疗前均有上升,CD8+T有所下降,其中CD4+T、CD4+/CD8+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比较,试验组中,治疗后的CD4+/CD8+水平较治疗前升高,CD8+T 水平较前下降,治疗前后具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中,CD4+T、CD8+T、CD4+/CD8+在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在细胞因子方面,急性期IL-6、IL-10水平大部分正常或升高,而IL-2、IL-4、TNF-α、γ干扰素大多数正常或偏低。纤维支气管镜方面,87例患儿中,两组量化评分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组间比较中,在治疗前,量化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两组在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的量化评分低于对照组。组内比较中,试验组及对照组在治疗后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两组治疗前后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肺内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胸腔积液、闭塞性支气管炎、坏死性肺炎、肺不张、为主。在肺外并发症方面,主要表现为心血管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皮肤损害、神经系统疾病。后遗症方面,两组87例SMPP患儿,共随访12周,31例患儿(试验组8例、对照组23例)肺内病变未完全吸收。试验组后遗症的发生率为13.6%,对照组为30.2%,试验组在肺内病变吸收以及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毒热闭肺证的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解毒清热宣肺法联合西医治疗临床疗效肯定,在改善患儿咳嗽、肺部啰音吸收、胸部影像学片影方面效果明显。对于次症的改变,以减轻口渴引饮、纳呆、小便黄少、便秘方面为主。在实验室指标中,对于LDH以及D-二聚体水平的下降方面,效果较好,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从而促进肺炎的吸收。在免疫功能方面,加用银黛汤加减治疗SMPP,可以通过改善CD4+T的功能来减轻免疫功能紊乱,有利于疾病的恢复,炎症的吸收。银黛汤加减联合西医治疗,还可明显改善支气管气道黏膜情况,减少后遗症的发生。临床上值得推广,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刘邵阳[4](2021)在《基于“菌-肠-脑轴”探讨银莱汤治疗胃肠积热合并肺炎的作用机制》文中研究说明小儿胃肠薄弱,摄入高热量食物易形成胃肠积热,而小儿胃肠积热与肺炎发病相关。银莱汤以肺与胃肠同治立法组方,治疗胃肠积热合并肺炎疗效确切,但其机制并未明确。“菌-肠-脑轴”体现肠道菌群与脑肠轴的相互作用,肠道菌群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脑肠轴,引起免疫和炎症反应。前期研究发现,胃肠积热合并肺炎可导致肠道菌群紊乱,伴随多种炎症因子改变,银莱汤对肠道菌群与脑肠轴均有调节作用。本研究拟通过动物实验,探讨胃肠积热合并肺炎大鼠肠道菌群对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fattyacids,SCFAs)和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的影响,基于“菌-肠-脑轴”研究胃肠积热合并肺炎大鼠肠道菌群通过脑肠轴影响免疫和炎症反应的机制,进而阐明胃肠积热合并肺炎的发病机制,以及银莱汤对该病证的治疗机制。实验一:银莱汤对胃肠积热合并肺炎幼鼠“菌-肠-脑轴”相关指标的影响目的:探索胃肠积热合并肺炎大鼠幼鼠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5-HT、炎症因子的变化,以及银莱汤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SPF级4周龄雄性大鼠为研究对象,以高热量饲料配合牛奶灌胃制备胃肠积热模型大鼠,以LPS雾化吸入制备肺炎模型大鼠,以二者结合制备胃肠积热合并肺炎模型大鼠,以银莱汤进行干预,以醋酸泼尼松作为阳性对照药。设正常组(N)、肺炎组(P)、胃肠积热组(S)、胃肠积热合并肺炎组(SP)、银莱汤治疗组(SPT1)、醋酸泼尼松治疗组(SPT2)。观测大鼠一般情况(包括体重、肛温、进食量),计算脏器指数,用HE染色观察肺组织、结肠组织病理,用多因子检测血清中IFN-γ、IL-2、IL-4、IL-6、IL-10、TNF-α含量,用ELISA检测血清TGF-β含量及血清中5-HT含量,16S rDNA扩增子测序检测肠道菌群,靶向代谢组检测血清、粪便短链脂肪酸水平。结果1.一般情况(1)大鼠体征:SP组大鼠活动减少易激惹,喜蜷缩扎堆,皮毛不柔顺时见竖毛或打绺,大便质软色偏黄,粘腻臭秽,时不成形。经银莱汤治疗后,SPT1组大鼠不易激惹,蜷缩扎堆现象减少,皮毛渐趋柔顺,大便基本恢复正常。(2)体质量:与N、P组相比,SP组大鼠体质量有不同程度的减轻(P<0.05),经银莱汤治疗后,SPT1组大鼠体质量有不同程度升高。(3)进食量:与N组相比,SP组大鼠进食量降低;经银莱汤治疗,SPT1组进食量变化较平稳,在第5天时进食量增多。(4)肛温:与N组相比,SP组大鼠肛温显着升高(P<0.01)。经银莱汤治疗后,实验第4、5天,SPT1组大鼠肛温有不同程度降低。2.脏器指数与N、P组相比,SP组大鼠肝、脾、胸腺脏器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与SP组相比,SPT1组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有升高趋势。3.肺、结肠组织病理(1)肺组织病理:与N组相比,SP组大鼠肺泡结构不清晰,肺泡壁明显增厚,断裂融合,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与SP组相比,SPT1组与SPT2组大鼠肺泡结构变清晰,肺泡壁变薄,断裂融合现象减少,炎性细胞浸润程度明显减轻。(2)结肠组织病理:与N组相比,SP组大鼠结肠组织上皮细胞结构清晰,杯状细胞排列不规整且数量增多,可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与SP组相比,SPT1组大鼠结肠组织上皮细胞结构清晰,杯状细胞数量减少,炎性细胞浸润减少。4.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N组相比,SP组血清促炎因子IFN-y、IL-2、IL-6、TNF-α水平均显着升高(P<0.01);血清抑炎因子IL-4、IL-10水平显着升高(P<0.01),TGF-β水平升高(P<0.05)。经银莱汤治疗后,SPT1组血清促炎因子IFN-γ、IL-2、IL-6、TNF-α水平均显着降低(P<0.01);血清抑炎因子IL-10水平显着升高(P<0.01),TGF-β水平升高(P<0.05)。5.5-HT水平与N组、P组相比,SP组血清5-HT水平均显着降低(P<0.01)。经银莱汤治疗后,SPT1组血清5-HT水平升高(P<0.05)。6.肠道菌群(1)OTU聚类和物种注释结果显示:SP组大鼠肠道菌群OTU数目较N组明显减少。(2)菌群α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与N组相比,SP组肠道菌群的Shannon、Simpson、Ace、Chao1系数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或P<0.01)。经银莱汤治疗后,SPT1组Shannon系数有所上升,而Simpson、Ace、Chao1系数有不同程度的下降。(3)各分类水平上物种组成情况:SP组大鼠肠道菌群中放线菌门丰度升高、拟杆菌门丰度降低,SPT1组呈现相反变化,拟杆菌门丰度增加、放线菌门丰度降低。综合各分类水平来看,SP组大鼠肠道菌群中红蝽菌纲、红蝽菌目、消化链球菌科丰度升高,乳杆菌属与罗伊氏乳杆菌丰度降低;SPT1组拟杆菌门、拟杆菌纲、拟杆菌目、拟杆菌科、拟杆菌属的丰度均有提高,红蝽菌纲、红蝽菌目、消化链球菌科丰度降低。(4)菌群功能预测:SP组大鼠肠道菌群功能在碳水化合物的运输与代谢、氨基酸的运输与代谢、膜运输、转录、信号转导代谢、细胞周期控制、细胞分裂和染色体划分、防御机制等方面,与N组存在差异。SPT1组在新陈代谢(尤其是碳水化合物的运输与代谢)、信号转导机制和防御机制、心血管病和内分泌系统上,与SP组存在差异。7.短链脂肪酸水平:与N相比,SP组大鼠粪便乙酸、丙酸、丁酸及总短链脂肪酸水平均显着降低(P<0.01),血清乙酸、丁酸及总短链脂肪酸水平有升高趋势。经银莱汤治疗后,SPT1组大鼠粪便乙酸、丙酸、丁酸水平均有升高趋势,血清乙酸、丙酸、丁酸及总短链脂肪酸水平均有下降趋势。结论:胃肠积热合并肺炎能够改变大鼠肠道菌群结构与功能,导致短链脂肪酸分泌异常,乙酸、丙酸、丁酸水平下降,血清5-HT水平下降,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升高,加重机体炎症反应,银莱汤治疗可改善这些变化。实验二:肠道菌群对胃肠积热合并肺炎幼鼠脑肠轴相关指标的影响目的:探索胃肠积热合并肺炎幼鼠肠道菌群对短链脂肪酸、5-HT、炎症因子的影响,及银莱汤是否通过肠道菌群发挥治疗作用。方法:采用SPF级4周龄雄性大鼠为研究对象,制备胃肠积热合并肺炎模型大鼠,以银莱汤进行干预,以混合抗生素灌胃制备伪无菌大鼠。设供粪1组(提供正常粪菌,G1)、供粪2组(提供胃肠积热合并肺炎粪菌,G2)、供粪3组(提供银莱汤治疗后粪菌,G3),设粪菌移植1组(FMT1)、粪菌移植2组(FMT2)、粪菌移植3组(FMT3)、空白对照组(N)、胃肠积热合并肺炎组(SP)、银莱汤治疗组(SPT),其中FMT1、FMT2组为伪无菌大鼠,分别予正常粪菌和胃肠积热合并肺炎粪菌移植,FMT3组造胃肠积热合并肺炎模型,移植银莱汤治疗粪菌。观测大鼠一般情况,计算脏器指数,HE染色观察肺组织、结肠组织病理,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6、TGF-β含量及血清5-HT含量,16S rDNA扩增子测序检测肠道菌群,靶向代谢组检测血清、粪便短链脂肪酸水平。结果1.伪无菌大鼠情况(1)一般情况:大鼠精神状态较差,活动迟缓,蜷缩扎堆,皮毛欠柔顺光泽度降低,大便色黄、不成形。(2)菌群情况a.OTU聚类和物种注释结果显示:造模后与造模前相比,肠道菌群OTU数目减少。b.各分类水平上物种组成结果显示:造模后与造模前相比,在属水平上,拟杆菌属、阿克曼菌属增多,普氏菌属、乳杆菌属减少,菌群结构发生改变。c.菌群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造模后与造模前相比,Shannon、Ace、Chao1系数均显着降低(P<0.01)。FMT1组造模后Simpson系数较造模后有下降趋势,FMT2组造模后Simpson系数显着降低(P<0.01),菌群多样性降低。2.粪菌移植后各组情况(1)脏器指数:与FMT1组相比,FMT2组肝脏、脾脏、胸腺指数均有升高趋势;与SP组相比,FMT3组肝脏指数显着升高(P<0.01),脾脏指数有下降趋势,胸腺指数显着降低(P<0.01)。(2)肺、结肠组织病理a.肺组织病理:FMT2组与SP组的肺病理改变相近,均可见肺泡结构不清晰,肺泡壁明显增厚,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FMT2组炎性细胞浸润程度比SP组稍轻,还可见较多肺泡断裂融合。FMT3组与SPT组的肺病理改变相近,可见肺泡结构变清晰,肺泡壁变薄,断裂融合现象减少,炎性细胞浸润程度较FMT2组、SP组明显减轻。b.结肠组织病理:FMT2组大鼠结肠组织上皮细胞结构清晰,杯状细胞排列不规整数量较SP组多,较FMT1组少,可见较多炎性细胞浸润。FMT3组与SPT组的结肠病理改变相近,可见结肠组织上皮细胞结构清晰,杯状细胞排列欠规整且数量较少,炎性细胞浸润减少。(3)血清炎症因子:与FMT1组相比,FMT2组大鼠血清IL-6、TGF-β有升高趋势。与SP组相比,FMT3组大鼠血清IL-6无明显差异,TGF-β水平有下降趋势。(4)5-HT:与FMT1组相比,FMT2组血清5-HT水平降低(P<0.05);与SP组相比,FMT3组血清5-HT水平显着降低(P<0.01)。(5)短链脂肪酸:与FMT1相比,FMT2组大鼠粪便与血清乙酸、丙酸、丁酸及总短链脂肪酸水平均有升高趋势。与SP组相比,FMT3组大鼠粪便乙酸、丙酸水平有升高趋势,丁酸水平有下降趋势,总短链脂肪酸水平有升高趋势;血清乙酸水平升高(P<0.05),丙酸水平有升高趋势,丁酸水平显着降低(P<0.01),总短链脂肪酸水平有升高趋势。结论1.胃肠积热合并肺炎肠道菌群可引发机体病理反应,银莱汤可通过肠道菌群发挥治疗作用。2.胃肠积热合并肺炎导致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紊乱,引起菌群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代谢障碍,从而影响肠道对5-HT的分泌,通过脑肠轴影响机体炎症反应。银莱汤则可通过干预此机制发挥治疗作用。

窦豆[5](2021)在《基于“下气祛湿,解痹消痈”的仲景薏苡仁运用理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上篇:以《金匮要略》仲景薏苡四方(即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薏苡附子散、薏苡附子败酱散和《千金》苇茎汤)为出发点,考证澄清四方条文的原文原貌和仲景原意,梳理后世注家流变和传承脉络,从古今相关医案报道中总结薏苡四方的临床应用情况。下篇:以上篇为基础,分析薏苡四方所体现的治则治法、配伍选药及剂量制法等规律,结合仲景对湿邪及痈、痹的“病脉证治”认识,总结提炼仲景之薏苡仁运用经验,并分析其对后世的影响。附篇:对薏苡仁“下气祛湿,解痹消痈”之功效进行初步的现代诠释。研究方法:上篇:对薏苡四方进行原意考证及后世流变研究,具体方法包括:1.版本校勘:将邓珍本、吴迁本等进行对照,对于差异较大者,考证其正误,以期最大限度接近原貌。2.字义考证:借助上古汉语文献对仲景薏苡四方条文进行逐字训义,从训诂学角度考证回归仲景原意。3.疑难问题辨析:分析后世注家对仲景原文诠释的流变,以求溯流澄源,结合字义考证结果,对条文和方药相关问题进行析疑。4.医案整理分析:借助中华医典和中国知网等数字工具,系统收集薏苡四方相关古今医案,进行定量数据分析整理,体现循证医学思想。下篇:从继承、发展和后世应用论述仲景运用薏苡仁的方法和规律,具体方法包括:1.文献研究:通过查阅文献,搜集、整理仲景之前先民对薏苡的认识;整理后世本草及医案医话等着作中对仲景运用薏苡经验的传承发展。2.理论探讨:结合《黄帝内经》中对于湿邪、痹、痈的有关论述,分析仲景对水、湿、痰、饮、雾等邪气致病的认识以及痹、痈之“病脉证治”,总结提炼仲景对薏苡仁功效的发展及其运用薏苡仁之经验。附篇:主要研究方法为蛋白组学检测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成果:上篇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麻杏苡甘汤剂量应以吴迁本为是,并非“轻剂”;本方证以湿邪致病为主,存在久聚寒凉的因素,而非“痹久化热”;全方散寒除湿,薏苡在方中起到祛湿除痹的关键作用,这蕴含着为仲景所独有、而后世却未能充分挖掘继承的治湿法,即“动以治静,下气祛湿”。2.薏苡附子散之“胸痹缓急”应理解为“(胸痹疼痛症状的)舒缓安适和紧切拘急”,即基于“缓”、“急(褊)”的本义“宽绰、窄紧”而直译。本病以湿邪痹阻心胸为核心,薏苡在其中具有下气祛湿除痹之功。本方为平素服用所设,而非急救之剂。3.薏苡附子败酱散所论之痈脓,属病久本湿标热之证,全方功效为清热除湿消痈,方中薏苡起到化湿消痈之用,附子为扶真阳以祛湿而非祛寒。方后“小便当下”并非误写,而是本方确能通利小便而消痈。薏苡附子败酱散在后世的解读中,逐渐被认为与大黄牡丹汤一祛寒湿、一治湿热,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本方的应用。4.《千金》苇茎汤确属仲景原方,而非首创于《千金》;条文中之“烦满”指热郁而成的胸胁胀满,非情志症状;“胸中甲错”所述可能为心胸脏腑纹理之变化;“瓜”字在仲景时期专指果瓜中的甜瓜,故仲景之“瓜瓣”应为甜瓜子而非冬瓜子。注家对本方治疗湿热还是津亏存在争议,实际上湿热内壅即可形成津液疏布障碍,因而正适合使用既能利湿、又不温燥伤津的薏苡仁进行治疗。本方之变方、类方亦说明薏苡仁在方中发挥着祛湿、消痈、排脓的重要作用。5.由医案整理可知,仲景薏苡四方在后世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和运用,适应症不断扩大,同时在传承中也出现了诸多发展变化,如以麻杏苡甘汤配伍大量清热利湿之品治疗湿热证、以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大附子用量治疗寒湿阳虚证等。下篇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截至仲景之前,人们对薏苡功效的认识已经包括:治疗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久服轻身益气/轻身省欲;胜瘴气;令人宜子。2.仲景对于湿邪为患的认识具有内在统一性:湿邪重浊、滞着不行,静而不动,寒湿闭阻而成痹、湿热壅滞则为痈。薏苡四方所治疗的风湿痹、胸痹、肠痈、肺痈之根本病机均不离湿邪为害。3.仲景将《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薏苡仁“下气”功效用于祛湿,将薏苡仁功效发挥为“下气祛湿,解痹消痈”,是其独有的发展和贡献,与后世之燥湿法有较大区别。仲景薏苡运用经验主要可概括为:通过“下气祛湿、动以治静”,治疗湿邪闭阻壅滞之痹与痈脓,在配伍上突显了薏苡“凉体而温用”的特点,在治法上达到了“治实以补虚”的目的。4.仲景的薏苡仁运用经验在后世得到传承。一方面是本草着作中的体现:薏苡四方主治之肺痈、风湿、胸痹等疾病在后世本草着作中作为薏苡主治范围得到了传承保留。另一方面是在临床运用中的体现:既有经方派的继承发扬,如运用薏苡诸方治疗痈、痹等证;亦有温病学派的拓展运用,如创立三仁汤等,从理论和临床上丰富了对薏苡的功效认识及运用经验。附篇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薏苡仁用药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蛋白组学检测显示共有66种蛋白表达显着升高或降低。2.部分差异蛋白可能通过控制炎症反应和M2型巨噬细胞极化,在类风湿关节炎、冠心病、溃疡性结肠炎以及脓毒症、肝脓疡、急性阑尾炎等感染性疾病中发挥作用,即体现薏苡仁“解痹消痈”的功能。3.部分差异蛋白可发挥调节血脂、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等作用,同时,本研究发现薏苡仁能够下调10种促癌基因和上调1种抑癌基因的表达。这三类疾病均与中医之水湿痰浊关系密切,对这些蛋白的调节可能为薏苡仁“下气祛湿”化浊功效之体现。结论:1.本研究基于薏苡四方的原文原意澄清及流变梳理,得出了部分与现有认识不完全相同的理解。这些理解来源于较为可靠的考据方法和翔实的文献证据,因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回归仲景之原意。2.仲景基于薏苡仁“下气祛湿,解痹消痈”之功,通过下气祛湿、动以治静、凉体温用、治实补虚等方法,运用薏苡仁治疗痹、痈等,属湿邪为患、闭阻壅滞之病证。这些仲景运用薏苡仁经验的提炼总结,使得《金匮要略》中部分隐性知识得以显性化,有利于其更好地为临床所用。3.蛋白组学研究初步对薏苡仁“下气祛湿,解痹消痈”之功进行了现代诠释,但本研究样本量小,仅为初步探索,后续还需更多研究进行验证。本研究的创新性体现在三个方面:1.纵横结合:上篇为纵向研究,即按照从上古汉语文献、历代注家到现代医案的脉络,从源至流,澄清仲景原意。下篇为横向研究,即探讨薏苡四方及其主治疾病之共性,挖掘其内在联系。纵向研究为横向研究之基础,而后者是前者的深入和延申。2.理论贯通:在《黄帝内经》关于湿邪、痹和痈的病理生理之经典理论指导下,探讨仲景对于痹和痈的“病脉证治”诊疗思路,使二者之理论相互贯通,深度阐发薏苡四方主治疾病规律和仲景运用薏苡仁经验。3.古今融合:对于薏苡仁影响蛋白组学变化的分析,以结合中医理论为主,阐发其与“下气祛湿,解痹消痈”的关系,将中医理论与现代诠释有机融合,以期指导进一步的探索。

丁苗苗[6](2021)在《小儿推拿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痰热闭肺证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小儿推拿联合阿奇霉素对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证)患儿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患儿炎性指标、免疫指标的影响,从而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本研究采用的抽样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选择60例符合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证)诊断标准的患儿,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针对对照组进行阿奇霉素及常规支持对症治疗,而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小儿推拿治疗。两组均以10天为治疗观察疗程。观察患儿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发热消退时间、愈显率、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症指标、免疫球蛋白等实验室指标的变化。对两组患儿的所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1.中医证候总疗效:治疗组及对照组的愈显率分别为90.00%、63.33%,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治疗前与治疗后,以及治疗后两组间的主要证候总积分、次要证候总积分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2.主要证候: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两组患儿的中医主要证候积分(发热、咳嗽、痰壅、气促、肺部听诊、胸片)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间比较,则提示治疗后治疗组的咳嗽、痰壅、肺部听诊改善情况更明显,且治疗组更能缩短发热天数(P<0.05)。3.次要证候:治疗后两组患儿的中医次要证候积分(面色、纳食、口渴、小便、大便)较治疗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进行组间比较则提示,治疗组患儿的纳食、大便改善情况更明显(P均<0.05)。4.炎性指标:治疗后组内对比,两组的WBC、CRP均明显下降(均P<0.01)。组间比较提示,其降低效果无明显区别(P均>0.05)。5.免疫指标: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免疫球蛋白(IgA、IgG、IgM)、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均较治疗前改善(P均<0.05)。组间比较提示,免疫指标改善效果无明显区别(P均>0.05)。6.不良反应:治疗组、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推拿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证)的临床效果确切,与对照组相比,能明显改善患儿的咳嗽、咳痰、肺部听诊及纳食、大便情况,有效缩短了退热时间,减轻阿奇霉素胃肠道反应的发生。在降低炎性指标及改善免疫指标与对照组效果相当,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叶玲飞[7](2020)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损害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儿童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 MP)感染流行现状,分析并总结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肺外损害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治疗方案及预后,提高对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及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损害的认识,以期早期诊断、治疗。方法:以被动凝集法检测安庆市立医院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因下呼吸道感染住院的患儿血清MP抗体,对合并肺外损害的患儿的起病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经过、预后特点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329例患儿共检出支原体抗体阳性患儿369人,阳性率为27.8%。夏秋季节检出率37.1%,比春冬季节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54,p值<0.05)。不同性别支原体感染率无差异。(χ2=0.025,p值>0.05)。(2)369例支原体感染患儿中合并肺外损害者166人,阳性率为44.9%。不同性别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损害发生率无差异(χ2=2.48,p值>0.05),同时合并两项肺外损害者为24人,阳性率为6.5%。同时合并3项肺外损害者为4人,阳性率为1%。(3)<3岁组、3-6岁组、>6岁组中肺外损害发生率分别为19%、39.5%、41.5%,差异有统计学差异(χ2=63.12,p值<0.05)。(4)肺炎支原体可引起多脏器、系统损害,以心血管系统损害最为常见(23.2%),其余为皮肤(11.4%),血液系统(20.3%),消化系统(19.9%),泌尿系统(4.7%),中枢神经系统(18.5%),其他(1.9%)。(5)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肺外损害患儿Ig G、Ig M、Ig E、D-二聚体明显高于无肺外损害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1.支肺炎原体感染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儿童,男女性别之间无差异。2.不同季节支原体感染发生率不同,夏秋季节高发。3.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引起多个肺外系统损害,总体而言,其中以心血管系统损害更常见。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损害男性和女性发生率无差异,但不同年龄有差异,3岁以上儿童肺外损害发生率更高。4.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引起全身多系统损害,但不同年龄段儿童易出现损害的系统不同,婴幼儿以心血管系统最常见,学龄前儿童以血液系统最常见,学龄儿童以消化系统最常见。

李俊良[8](2020)在《穴位贴敷治疗儿童痰热闭肺型肺炎喘嗽(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穴位贴敷治疗儿童痰热闭肺型肺炎喘嗽(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诊断为痰热闭肺型肺炎喘嗽(支气管肺炎)的60例住院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的30例患儿采取常规治疗,治疗组的30例患儿采取常规治疗配合穴位贴敷治疗。通过观察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各种症状、体征以及辅助检查的变化情况,研究穴位贴敷治疗儿童痰热闭肺型肺炎喘嗽(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两组的临床疗效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咳痰、肺部听诊等症状、体征分积分以及症状、体征总积分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结论:穴位贴敷治疗儿童痰热闭肺型肺炎喘嗽(支气管肺炎)具有更高的总有效率以及更加显着的临床疗效,可以更好地改善儿童的临床症状、体征,尤其体现在祛痰、消除肺部啰音等方面。其安全性良好,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参考和推广。

乔杨[9](2020)在《2016年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中西医临床用药回顾性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本课题通过回顾性分析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童诊疗中心2016年住院病人中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发病的一般情况、中西医用药等数据,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诊断及中医药治疗提供循证依据,从而提升诊疗水平,减少抗生素滥用,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愈率。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方法,以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为研究对象,真实的记录临床病例的相关数据,分析患儿发病的一般情况,中医、西医诊疗方案,了解并统计我院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治疗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病例498例,男女比例1.09:1,年龄趋于幼儿期(34.34%)。发病季节以秋季(39.36%)居多。临床症状以发热(87.15%)、咳嗽(99.19%)、喘促(14.66%)为主。热势以高热(63.59%)居多。中医证型以风热闭肺证为主(86.75%)。辅助检查发现,以混合细菌性感染的患儿居多(37.75%)。胸片病灶表现以双肺纹理增强(59.77%)、散在斑点片状影(22.93%)为主,肺部CT病灶表现以斑片状磨玻璃影(33.75%)、大片状致密影(33.75%),小斑片状密度(20.00%)为主。肺部病灶主要以右、左肺下叶(38.62%、30.84%)病变。治疗方面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中医治疗包括中药针剂(100%)、中药汤剂口服(93.57%)、中成药口服(66.27%)、中医外治法(58.83%)。首选中药针剂,以热毒宁的使用率最多(46.18%),其次为喜炎平(38.56%),第三位是炎琥宁(15.26%)。西医治疗以大环内酯类药物为主(94.38%),首选以阿奇霉素静脉注射用药为主(86.33%),治疗时间以5天为1疗程(76.52%)。大环内酯类药物联合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41.33%),其次为头孢菌类药物(40.62%)。支原体肺炎合并症主要以心肌损害为主(45.40%)。中药不良反应1.20%;西药不良反应占6.22%。治愈率87.95%,好转率11.65%,未愈率0.40%。结论:1.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年龄趋于幼龄化。临床表现主要以发热、咳嗽、喘促为主,就诊前出现发热、咳嗽的时间,与住院时间有一定相关性。病原体以肺炎支原体合并细菌感染为主。病灶位置以右肺下叶及左肺下叶病变较为多见,胸片早期以纹理增强为主,应及时行肺部CT避免延误诊治。2.我院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大部分均按照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肺炎支原体肺炎专家共识,及我院诊疗常规要求,给予相应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治疗主要以中药针剂,配合中药汤剂口服为主。西医治疗主要用大环内酯类药物为主,治疗时间以5天为1疗程,联合青霉素类抗生素居多。患儿病情越重,住院时间越长,联合使用的抗生素级别越高。

崔洁[10](2020)在《苈白饮联合西药治疗肺炎喘嗽(痰热闭肺证)30例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通过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的研究设计框架,科学评价“苈白饮”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药物对肺炎喘嗽(痰热闭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在中国吉林省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童诊疗中心进行的一项单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试验类型为平行组设计的随机对照试验,试验组与对照组分配比例为1:1,对照组为阳性对照,试验构架为非劣效性研究。课题组在明确肺炎喘嗽定义和范畴、诊断及纳排标准后,招募60例明确诊断为肺炎喘嗽的患儿,通过简单随机法(随机数字表法)产生随机序列,将患儿按随机序列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未设置空白或安慰剂组。盲法根据临床实际需要及伦理的考量选择单盲,即只对第三方数据分析人员进行设盲;治疗方案中试验组为中药免煎颗粒“苈白饮”联合西医常规疗法,对照组为肺力咳合剂联合西医常规疗法;病程观察为患儿入组后至满足出院标准。观测时点为患儿入院后及出院前1天,主要评价患儿临床基线资料及疗效指标。临床主要疗效评价指标为根据入组时与干预结束后两个时点疗效指数的总体差异情况,即根据指数评分的差值计算总有效率,次要临床疗效评价指标为主要和次要症状、体征及中医症候总积分的改善程度。统计学方法中二分类数据采用频数表达,连续性数据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达。性别分布采用卡方检验,年龄分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疗效评定根据数据分布,若数据满足正态分布且满足方差齐性检验,采用假设性检验:独立/配对的t检验;若数据满足正态分布且不满足方差齐性检验,则采用假设性检验:独立/配对的t’检验;若不满足上述条件则采用非参数检验:独立/配对秩和检验以比较数据分布显着性差异水平,设定检验水准α=0.05。结果:主要临床疗效评价指标中,根据尼莫地平法,试验组患儿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4.37%、对照组患儿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5.23%,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次要临床疗效指标中,试验组在改善主要症状及体征中的肺部听诊、咳嗽、痰壅等方面与对照组(P>0.05)治疗效果相当;试验组在改善次要症状及体征中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苈白饮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肺炎喘嗽(痰热闭肺证)的临床疗效确切,与肺力咳合剂联合西医常规疗法对照组相比,临床疗效相当;但在改善心率、口渴、呕吐、食欲等方面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及副作用,是治疗本病的安全、有效药物。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166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166例(论文提纲范文)

(1)宋立群教授辨治糖尿病肾病Ⅲ-Ⅳ期验方的挖掘及其网络药理学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 文献综述
    1. 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1.1 中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1.2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2 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
        2.1 数据挖掘在中医领域的运用情况
        2.2 网络药理学在中医领域的运用情况
    3. 技术路线
二: 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探究宋立群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Ⅲ-Ⅳ期的组方规律及经验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分析软件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简介
    2. 结果
        2.1 基本信息统计分析
        2.2 疾病分期及疗效判定分析
        2.3 症候分析
        2.4 方剂分析
    3. 讨论
        3.1 宋立群教授学术经验及治学态度概述
        3.2 宋立群教授辨治糖尿病肾病的经验采撷
        3.3 数据挖掘统计分析结果讨论
        3.4 验案举隅
三: 宋立群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经验方的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宋师治疗DKD Ⅲ-Ⅳ期经验方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筛选
        1.3 糖尿病肾病作用靶点筛选
        1.4 药物-成分-靶点-疾病调控网络的构建
        1.5 蛋白-蛋白互作网络图的构建
        1.6 GO生物功能能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
        1.7 分子对接
    2 结果
        2.1 宋师治疗DKDⅢ-Ⅳ期自拟经验方的活性成分筛选情况
        2.2 自拟经验方的潜在作用靶点及DKD相关基因靶点
        2.3 自拟经验方-糖尿病肾病共同靶点汇总
        2.4 自拟经验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调控网络构建
        2.5 自拟经验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功能蛋白互作网络
        2.6 GO功能富集分析
        2.7 KEGG通路富集分析
        2.8 分子对接
    3 讨论
结论
创新点说明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个人简历

(2)开肺宣降汤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 中国传统医学对儿童MPP的研究进展
    2 现代医学对儿童MPP的研究进展
    3 小结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临床试验方法
    3 统计学处理方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讨论
    1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证)的病因病机
    2 组方来源
    3 方药分析
    4 疗效分析
    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3)解毒清热宣肺法治疗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的西医诊治现状
        参考文献
    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的中医认识及研宄现状
        参考文献
前言
临床研究
    研究内容及方法
        1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3 筛选标准
        4 研究方法
        5 疗效评价
        6 统计方法
    研究结果
        1 一般情况分析
        2 临床疗效比较
        3 炎症指标比较
        4 D-二聚体水平比较
        5 免疫指标比较
        6 纤维支气管镜镜下改变比较
        7 肺内外并发症情况
    讨论分析
        1 解毒清热宣肺法治疗SMPP毒热闭肺证立题依据
        2 研究结果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1 疗效评价积分量表
    2 SMPP毒热闭肺证病例收集表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4)基于“菌-肠-脑轴”探讨银莱汤治疗胃肠积热合并肺炎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菌-肠-脑轴”研究进展
        1 脑肠轴现代医学认识
        2 脑肠轴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途径
        3 脑肠轴的中医认识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节 肺与胃肠相关性的理论探讨
        1 肺与胃肠的生理相关性
        2 肺与胃肠的病理相关性
        3 肺与胃肠同治
        4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章 实验研究
    第一节 银莱汤对胃肠积热合并肺炎幼鼠“菌-肠-脑轴”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节 肠道菌群对胃肠积热合并肺炎幼鼠脑肠轴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1 结论
    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基于“下气祛湿,解痹消痈”的仲景薏苡仁运用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金匮要略》薏苡四方研究述评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上篇:《金匮要略》薏苡四方仲景原文原意考证及后世流变梳理
    第一节 考证仲景原文原意及梳理后世流变的方法
        1 版本校勘,明确仲景原文
        2 字义考证,回归仲景原意
        3 针对疑难问题,梳理注家观点
        4 整理医案,分析后世应用传承与流变
    第二节 考证仲景原文原意及梳理后世流变的意义
    第三节 麻杏苡甘汤之仲景原文原意考证及后世流变梳理
        1 版本校勘
        2 字义考证
        3 主要疑难问题及相关注解整理与辨析
        4 医案分析
        5 小结
    第四节 薏苡附子散之仲景原文原意考证及后世流变梳理
        1 版本校勘
        2 字义考证
        3 主要疑难问题及相关注解整理与辨析
        4 医案分析
        5 小结
    第五节 薏苡附子败酱散之仲景原文原意考证及后世流变梳理
        1 版本校勘
        2 字义考证
        3 主要疑难问题及相关注解整理与辨析
        4 医案分析
        5 小结
    第六节 《千金》苇茎汤之仲景原文原意考证及后世流变梳理
        1 版本校勘
        2 字义考证
        3 主要疑难问题及相关注解整理与辨析
        4 医案分析
        5 小结
    第七节 上篇总结
        1 薏苡四方文献考证结果汇总
        2 薏苡四方传承流变的综合分析
第二章 下篇:仲景薏苡仁运用理论研究
    第一节 东汉时期之前的先民对薏苡的认识
        1 薏苡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种植情况
        2 夏商时期薏苡崇拜及其遗留影响
        3 截至东汉时期对薏苡药用价值的认识
        4 小结
    第二节 仲景运用薏苡仁临床经验及其对薏苡仁药用功能的发展
        1 仲景对《金匮要略》薏苡四方所治疾病的认识
        2 仲景对薏苡仁药用功能认识的发展
        3 仲景运用薏苡仁的具体经验
    第三节 后世对于仲景运用薏苡仁经验的传承与发展
        1 后世本草着作中体现的对仲景运用薏苡仁经验的传承与发展
        2 后世医案中体现的对仲景运用薏苡仁经验的传承与发展
    第四节 下篇总结
第三章 附篇:基于蛋白组学的薏苡仁功效现代诠释初探
    第一节 研究背景
        1 蛋白组学研究介绍
        2 蛋白组学与中医药
        3 技术方法的选择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2 方法
    第三节 结果
        1 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
        2 生物信息分析
    第四节 讨论和结论
        1 对差异蛋白功能的解读及其与薏苡仁功效的关系分析
        2 薏苡仁调节上述蛋白的成分基础分析
        3 本研究的不足和未来工作展望
        4 本研究的结论
    第五节 附篇总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M现代医案来源目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6)小儿推拿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痰热闭肺证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中医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认识
        1.1 病名认识
        1.2 病因认识
        1.3 病机认识
        1.4 辨证分型
        1.5 中医药治疗
    2.西医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认识
        2.1 流行病学
        2.2 发病机制
        2.3 临床表现
        2.4 西医治疗
    3.小儿推拿及其他中医外治法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研究进展
        3.1 小儿推拿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研究
        3.2 其他中医外治法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研究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与脱落标准
    2.研究方案
        2.1 分组治疗
        2.2 疗效判定
        2.3 观察指标
        2.4 统计学分析
    3.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临床疗效比较
        3.3 实验室指标
        3.4 不良反应
        3.5 随访
第三部分 讨论
    1.研究结果分析
        1.1 一般资料分析
        1.2 小儿推拿对改善中医证候的分析
        1.3 小儿推拿对改善实验室指标的分析
        1.4 不良反应的改善
    2.小儿推拿疗法
        2.1 推拿机理
        2.2 不同流派选穴
        2.3 推拿处方
        2.4 活血化瘀法
    3.小儿推拿与免疫的关系
    4.本研究创新之处
    5.问题与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损害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临床资料
    2.1 研究对象
    2.2 检测方法
    2.3 诊断标准
    2.4 排除条件
    2.5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不同年龄儿童支原体感染构成比的比较
    3.2 不同季节肺炎支原体感染率的比较
    3.3 不同性别支原体感染感染率的比较
    3.4 不同性别支原体感染肺外损害发生率的比较
    3.5 不同年龄阶段患儿肺外损害构成比的比较
    3.6 不同系统肺外损害发生率的比较
    3.7 不同年龄组肺外损害各系统分布的比较
    3.8 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肺外损害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3.8.1 皮肤
        3.8.2 心血管系统
        3.8.3 血液系统
        3.8.4 消化系统
        3.8.5 泌尿系统
        3.8.6 中枢神经系统
        3.8.7 其他
    3.9 MP感染合并肺外损害患儿与无肺外损害患儿免疫球蛋白、D-二聚体、CRP的比较
    3.10 MP感染合并肺外损害患儿与无肺外损害患儿肺部影像学特征的比较
4 治疗
5 预后
6 讨论
7 结论
参考文献
本人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
致谢
综述 肺炎支原体肺外损害的诊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8)穴位贴敷治疗儿童痰热闭肺型肺炎喘嗽(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研究对象
        (一) 病例来源
        (二) 诊断标准
        (三) 纳入标准
        (四) 排除标准
        (五) 脱落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 分组方法
        (二) 治疗方法
        (三) 观察方法
        (四) 统计方法
    三、评价标准
        (一) 症状、体征量化标准
        (二) 疗效评价标准
        (三) 安全性评价标准
    四、研究结果
        (一) 一般资料比较结果
        (二) 治疗前和治疗后比较结果
        (三) 临床疗效比较结果
        (四) 安全性分析结果
讨论
    一、中医学对肺炎喘嗽的认识
        (一) 历史记载
        (二) 病因病机研究
        (三) 痰热闭肺型肺炎喘嗽的相关研究
    二、西医学对支气管肺炎的认识
        (一) 病因和病理机制
        (二) 治疗
    三、穴位贴敷的相关研究
        (一) 历史记载
        (二) 作用机理
        (三) 临床应用
        (四) 选穴依据
    四、组方用药分析
        (一) 组方依据
        (二) 组方分析
        (三) 疗效机理探讨
    五、疗效分析
        (一) 总疗效分析
        (二) 治疗前和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的比较分析
        (三) 总疗效比较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药治疗儿童肺炎喘嗽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9)2016年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中西医临床用药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一、中医治疗肺炎喘嗽等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1 对病名认识
        2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3 辨证论治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
        1 中药汤剂联合西药治疗
        2 中药针剂联合西药治疗
        3 中医外治法联合西药治疗
    三、西医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现代研究进展
        1 发病机制
        2 流行病学研究
        3 临床表现
        4 西医治疗
试验研究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回顾性研究结果
讨论
    1 一般临床资料分析
    2 临床症状
    3 伴随症状
    4 中医证型
    5 实验室检查
    6 影像学检查
    7 中西医临床用药情况
    8 支原体肺炎的病理分型与疗效的关系
    9 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症
    10 难治性支原体肺炎
    11 治愈和好转情况
    12 关于抗生素的耐药性
    13 不足与展望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10)苈白饮联合西药治疗肺炎喘嗽(痰热闭肺证)30例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 肺炎喘嗽的中医认识
        1.1 病名沿革
        1.2 古代医家对肺炎喘嗽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中医治疗肺炎喘嗽现状
        1.3.1 中药汤剂治疗肺炎喘嗽现状
        1.3.2 中成药治疗肺炎喘嗽现状
        1.3.3 外治法治疗肺炎喘嗽现状
    2 西医治疗小儿肺炎现状
        2.1 西医对小儿肺炎发病机制的认识
        2.2 西药治疗小儿肺炎现状
    3 目的和意义
    4 结语
临床研究
    第一章 临床资料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3 纳排标准
    第二章 研究内容和方法
        1 临床研究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样本量计算
        1.3 随机化方法
        1.4 盲法
        1.5 治疗方案
        1.5.1 试验组
        1.5.2 中药
        1.5.2.1 药物组成
        1.5.2.2 用法用量
        1.5.3 西医常规疗法
        1.5.4 对照组
        1.5.5 中药
        1.5.6 药物组成
        1.5.7 用法用量
        1.5.8 西医常规疗法
        1.6 疗程的测量
        2 研究内容
        2.1 基线的测量
        3 疗效评价标准
        3.1 主要疗效判定标准
        3.1.1 主、次症及体征评定细则
        3.2 次要疗效判定标准
        3.2.1 症状体征量化标准
        3.2.2 痰热闭肺中医症候量化标准
        3.2.2.1 痰热闭肺中医症候量化细则
        4 安全性检测
        5 安全性评价标准
        6 统计学处理方法
        7 试验流程图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讨论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166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宋立群教授辨治糖尿病肾病Ⅲ-Ⅳ期验方的挖掘及其网络药理学机制探讨[D]. 楚鎏慈.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开肺宣降汤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证)的临床研究[D]. 姚博.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解毒清热宣肺法治疗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研究[D]. 侯月.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基于“菌-肠-脑轴”探讨银莱汤治疗胃肠积热合并肺炎的作用机制[D]. 刘邵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5]基于“下气祛湿,解痹消痈”的仲景薏苡仁运用理论研究[D]. 窦豆.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6]小儿推拿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痰热闭肺证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研究[D]. 丁苗苗.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损害的分析[D]. 叶玲飞.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4)
  • [8]穴位贴敷治疗儿童痰热闭肺型肺炎喘嗽(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研究[D]. 李俊良.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9]2016年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中西医临床用药回顾性分析[D]. 乔杨.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9)
  • [10]苈白饮联合西药治疗肺炎喘嗽(痰热闭肺证)30例的临床观察[D]. 崔洁.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166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