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新闻摄影的想法

谈谈新闻摄影的想法

一、谈谈新闻摄影的构思(论文文献综述)

董伟[1](2021)在《航拍在山东乡村文化纪录片中的运用》文中研究说明

胡晓鹤[2](2021)在《符号学视阈下报纸新闻图片的生成及表达》文中研究指明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高效和精炼的信息越来越被需要。文本语言作为信息传达的最古老且最普遍使用的方式在时代和科技的推动下已经不能适应受众对信息获取方式和阅读习惯的转变,图片作为视觉信息传播的载体有着文字所没有的直观与易读易懂性,更能满足受众获取信息的各种需求。20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报纸开始大量引入图片展开新闻报道,关于报纸新闻图片的研究景象日趋繁荣,研究文献遍地开花。符号学作为一种研究“符号”与“意义”的综合“科学”,长期以来被人们视为人文社会科学的一般方法论。在这样的背景下,符号学与新闻传播学的融合也被提上日程。新闻学中所强调的信息的承载和表达与符号学理论中意义的携带和解释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实现契合,这无疑有助于我们从符号学的角度去探讨一种新的新闻学研究路径。本文将图片视作一种符号,并结合符号学相关理论知识主要研究其如何进行意义的产生和表达过程,文章第一二章节重在探讨作为符号的新闻图片得以成立的形式条件,即围绕“图片”这一基本范畴,厘清新闻图片的概念内涵,同时与其他易混词几组词语概念进行对比和区分,分析报纸新闻图片得以生成的构成要素、以及传者角度怎样进行选择和组合问题。接下来的章节中,将利用符号学的相关理论知识系统探究报纸新闻图片在信息传输过程中的表意机制,包括图片在皮尔斯三分模式下如何进行符号化过程,以及表意的各种修辞手法,研究从图片产生到解读过程中受众解读的内在发展动态和外在表现形式。最后对报纸新闻图片信息传播过程中出现的总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以期更好地指导实践。

何禹珩[3](2021)在《组织起来 ——“十七年”时期四川版画研究》文中认为在现当代版画史研究叙事中,“四川版画”作为一种群体艺术现象或是“画派”“流派”已成为既成概念。然而这一概念仍有很多模糊之处,本文将它的成型发展过程限定于其发展最为蓬勃也构成了今日认知的代表性面貌的“十七年”时期以便进行阶段性的溯源和讨论。在对这一段史实的梳理中,“四川美协”与之紧密的关联与所起的重要作用无法忽视,这也点出了“十七年”时期美术创作中所蕴含的组织化、集体化、体制化等问题。本文从四川版画与四川美协之所以紧密相关的历史脉络谈起,首先回顾了新兴木刻运动中的“组织”传统、版画在新中国成立后新时期中的处境以及四川美协这一机构的来龙去脉。当四川美协开始发挥时代赋予它的责任时,版画由于各方面原因成为了“排头兵”,这直接催生了四川版画的兴起。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中,艺术家们参与构建组织了集体并需要首先作为集体的一份子作出自己的贡献,而在这种集体组织的氛围里艺术家们也各自探索出了有共性也有个性的创作面貌,最终构成了今日所见之四川版画的基本面貌。四川版画这种地域性的发展并非特例,“十七年”时期的版画发展由点成面,成为了版画史中的一个重要篇章。本文通过对四川版画及其核心组织者四川美协脉络的历时性过程的探寻以及对横向共时性的观照,意在深化对这一中国现代美术发展重大转折时期所呈现的艺术景观及文化生产方式等问题的理解。

吴瑞瑞[4](2020)在《报纸专题新闻摄影报道的主题表现研究》文中提出在报纸新闻报道工作中,专题新闻摄影报道占据重要地位,与单幅图片新闻摄影报道相比,专题新闻摄影报道具有更丰富的内涵且形式更多样化。本文阐述报纸专题新闻摄影报道的实际特点,并从相关角度出发,分析专题新闻报道摄影工作的主题表现问题,旨在进一步提高专题新闻摄影报道主题的质量,为推动我国报纸专题新闻业良好发展贡献力量。

赵华泽[5](2020)在《深圳龙岗二职动漫专业室外人像摄影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文中研究说明中职教育作为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承担着培养行业需求的技术人才以及职业素养较高人才的主要任务。而中职学校专业课程的相关建设问题,一直是令学校、教师头疼,亟待解决的难题。动漫专业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与文化产业发展而形成的一门新兴专业,它面临着一个严重问题是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的中高职学校培养速度跟不上,导致相关专业人才缺乏。中职动漫专业学生在动漫作品设计中画面的构图、光线、色调等镜头感的设计不够完美,并且存在对理论知识学习不感兴趣等问题。缘此,为改进中职动漫专业学生们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本课题将行动导向教学法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引入室外人像摄影课程的教学中。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进行详细论述。第一部分为绪论,该部分介绍文章基础内容,并从研究的背景与目的、研究内容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进行详细论述。第二部分进行前期调查研究部分的论述,该部分进行课程要求的相关分析,并从课程大纲与教学方法、课程重点以及课程难点要求进行分析。第三部分论述现状,分别从室外人像摄影课程教学现状方面、参与教学的动漫专业教师方面、学生学习方面以及参与教学的深圳企业方面进行详细的调研分析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的形式深入调查研究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学生学习时出现的问题、教师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以及参与教学的深圳企业在学生们实习时暴露出的问题。第四章进行改革与实践论述,该部分为室外人像摄影课程改革与实践思路的探索,为本文的重点和难点部分。该部分分别从总体改革思路、改革与实践策略以及室外人像摄影课程再设计思路的具体实践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出包含前期拍摄参数、后期图像处理的简单模版供学生以快捷使用。第五部分为改革与实践反馈,该部分通过问卷以及访谈调查研究,从室外人像摄影课程改革与实践后学生反馈、教师反馈以及参与教学合作的深圳动漫企业反馈三个部分进行阐述,得出行动导向教学法与室外人像摄影课程相结合后改革与实践的可实施性。最后一章对全文进行总结与反思,该部分对本文的工作进行总结,同时对本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等情况进行探讨。本论文试图构建行动导向教学法融入室外人像摄影课程中的教学应用研究,改善中职动漫专业学生们在动漫作品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在实践层面通过问卷调研与访谈研究验证此教学方法的可实施性。通过本文研究,笔者希望能为中职学校课程设计以及教学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建议,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绵薄之力。

朱炯[6](2020)在《袁毅平的三重转变》文中研究表明踏着跌宕的2020年的秋风落叶,袁毅平先生(1926-2020)走完了他94年饱满、丰盈的人生旅程。在互联网上,人们自发地悼念他,向他的传世摄影作品,向他为摄影事业做出的真切努力而致敬。中国文联、中国摄影家协会为袁毅平先生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袁老的去世,似乎意味着老一辈中国摄影人谱写的摄影篇章在某种程度翻过了历史性的一页。

李世臣[7](2020)在《浅谈新闻摄影技巧在展现农民工形象中的运用——引导社会普遍关心、关注、关爱农民工群体》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农民工"成为了媒体上经常出现的报道对象,他们在田间劳动,在建筑工地工作,如何去表现他们的形象,引导社会普遍关心、关注、关爱农民工,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成为摄影师出新出奇的地方。本文将从新闻摄影拍摄技巧的角度来谈谈如何展现农民工形象。

林艺[8](2020)在《浅谈如何让新闻摄影成为新媒体的“吸流器”》文中指出新闻摄影一直以视觉的冲击和现场的呈现,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当前,随着数码科技、互联网技术以及新媒体的发展,新闻摄影有了更广阔的舞台和更高的标准要求。本文谈谈如何抢机遇、抓瞬间、选角度,创作新闻摄影精品,让新闻摄影成为新媒体的"吸流器"。

息路遥[9](2020)在《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的研究》文中提出在当前的新媒体环境下,新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微信,微博,移动媒体,互联网等新媒体正在逐步发展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纪录片是记录社会生活并以客观的视角和艺术手段反映现实世界的图像载体。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它已成为影视通信领域必不可少的视频形式。在新时代,数字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给现代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互联网,数字电视,移动终端和其他越来越流行的新媒体已经出现。在新的媒体环境中,与过去的传统叙事策略相比,纪录片叙事,口头解释,灵活的节奏风格,音乐声音的创新应用,应该根据时代的要求进行出色的继承和创新。本论文首先从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现状、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的基本情况介绍;接着对研究的基本概念进行了理论梳理,从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的内涵、表现形式、类型以及作用与意义等四个方面,搭建本研究涉及的概念框架,说明本论文研究的核心内容和逻辑结构,以及相关内容在当下行业内现状表现;然后,从新媒体环境下影响纪录片叙事的因素角度出发,分析在目前大的新媒体环境下,受众、创作方式、传播方式这三方面影响因素的变化表征。以创作方式为研究对象,解析其发生的变化,从创作者自身个性化表达的强化,到故事化叙事风格的鲜明化,再到创作过程中制作方式的多元化发展。通过分析传播方式的变化,关注当下纪录片创作、生产、传播的媒体生态:在上述研究基础之上,接着基于新媒体环境下对纪录片叙事的技巧、原则和特点三方面进行研究,对纪录片故事化叙事技巧方面的节奏、冲突和细节描写三个要素进行论述,在叙事原则上围绕理念与场景、故事化的表述以及声音三个部分展开相关论述,并通过叙事特点中的技术性关联因素如:时长、剪辑节奏和宣传推广三部分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归纳性论述:最后,对本研究进行创作实践,分为作品构思、作品特点、作品创作方式三部分,并且对全文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展望。本文在继续研究文献叙事的同时,考虑了新媒体环境,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文献叙事的变化。首先,我们将了解新媒体环境中纪录片传播的变化,然后我们将改变创作方面并了解观众的角色变化。最后,我们将通过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和其他方面来分析叙事的特征,以描述新媒体环境的变化。本文对国内纪录片叙事“讲故事”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价值。

刘奡[10](2020)在《光社摄影美学研究》文中认为北京光社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个摄影团体,它的成立与发展正处在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期。本文以光社摄影团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光社社员活动的分析与研究,探寻民国时期技术与艺术相遇、中国传统审美与西方艺术观念相碰撞后,所带来的一系列美学观念的嬗变。光社社员结合中国传统审美与西方观念,创作出一批优秀摄影作品,并最终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本土化、民族化的摄影风格及观念。本文将从光社影展与摄影年鉴出发,试对光社成员的摄影作品进行分类,通过写实与写意两种划分,在视觉现代性视域下,来对比中西方摄影创作和审美观念中的区别与联系,探究摄影这一媒介在民国时期所带来的观看方式、审美方式的改变。同时,本文将以摄影为桥梁,进一步反思其他视觉艺术门类,如:绘画、电影等在审美观念与审美表达中的区别与联系。最终,希望通过对光社摄影团体的全面分析,以期对中国视觉现代性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二、谈谈新闻摄影的构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谈新闻摄影的构思(论文提纲范文)

(2)符号学视阈下报纸新闻图片的生成及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选题缘起及意义
        一、研究选题背景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第二节 学术界研究综述
        一、学术界研究现状
        二、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第三节 相关术语界定
        一、新闻图片
        二、符号
        三、符号化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案例研究法
        三、对比论证法
第一章 符号学视阈下新闻图片的概念及传播功能
    第一节 新闻图片的界定
        一、新闻图片的概念
        二、符号学理论下的新闻图片
    第二节 新闻图片的传播功能
        一、对新闻信息真实性的加强
        二、对新闻事实的直观再现
        三、对新闻事实细节的补充说明
第二章 报纸新闻图片的符号生成系统
    第一节 报纸新闻图片的构成要素
        一、主体符号和客体符号
        二、图片的景别符号
        三、图片的光线符号
        四、图片的色彩符号
        五、版面位置符号
        六、版面空间符号
    第二节 报纸新闻图片符号的选择与组合
        一、拍摄者的选择与组合
        二、报纸编辑的选择和组合
    第三节 报纸新闻图片与文字的搭配应用
        一、文字符号在报纸中的作用
        二、图文符号结合使用效果
第三章 报纸新闻图片的表意机制
    第一节 报纸新闻图片的符号化过程
    第二节 报纸新闻图片的符号修辞
        一、报纸新闻图片明喻符号修辞
        二、报纸新闻图片隐喻符号修辞
        三、报纸新闻图片转喻符号修辞
        四、报纸新闻图片的符号反讽
    第三节 受众对意义的接收与解读
        一、受众对报纸新闻图片意义解读的两个层次
        二、受众对报纸新闻图片意义解读的三种模式
第四章 报纸新闻图片信息传输的再思考
    第一节 报纸新闻图片信息传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报纸新闻图片的符号造假问题
        二、泛视觉化现象日益凸显
        三、报纸新闻图片意义传播中的问题
    第二节 报纸新闻图片信息传播中薄弱环节的应对之策
        一、始终坚持以新闻真实性为前提
        二、充分发挥文字符号在报纸中的作用
        三、提高整体视觉素养
结语与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3)组织起来 ——“十七年”时期四川版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对象:鲜明而模糊的四川版画
    二、本文研究意义、视角及相关问题研究现状
第一章 统一战线:四川版画与美协的历史前缘
    第一节 组织的渊源与新生
    第二节 “绘画可以代替木刻”?
    第三节 从“美术组”到“美协”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一个部队:四川版画的组织与生成
    第一节 队伍的凝结
    第二节 抓品种,求发展
    第三节 四川美协版画创作氛围的兴起
    第四节 作为集体的创作
    第五节 作为组织的工作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从巴蜀到高原:群体中的艺术家与创作
    第一节 等待“时间开始”:革命观与集体观的塑造
    第二节 山乡巨变:艺术家对川渝本土的观照
    第三节 雪山红日:对藏族的认识与塑造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共时发生:“十七年”版画新格局的形成
    第一节 征服荒原:北大荒版画的兴起
    第二节 江南神韵:江苏水印木刻的衍生
    第三节 历史的小结:“三大画派”的确认与缘由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语: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第一节 新时期四川版画的延续与实践
    第二节 四川版画“传统”之思
附录一 1954 年-1966 年重庆地区部分美术作品展览
附录二 本文参考四川美协成员部分采访索引及其加达瓦访谈
参考文献
致谢

(4)报纸专题新闻摄影报道的主题表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报纸专题新闻摄影报道的三大特点
    (一)主题性特点
    (二)故事性特点
    (三)综合性特点
二、报纸专题新闻摄影报道主题表现策略
    (一)新闻报道者应明确专题新闻摄影报道形式的重要性
    (二)在进行专题新闻摄影报道时做好主题选择工作
    (三)新闻摄影报道者应充分优化整体结构设计工作
    (四)新闻摄影报道者应注重采访拍摄环节
三、结语

(5)深圳龙岗二职动漫专业室外人像摄影课程的改革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课程要求分析
    2.1 动漫专业室外人像摄影课程相关要求
        2.1.1 教学大纲与教学方法分析
        2.1.2 课程目标分析
        2.1.3 课程难点分析
    2.2 本章小结
第3章 室外人像摄影课程的现状调研与分析
    3.1 课程教学现状方面
    3.2 动漫专业教师方面
    3.3 学生学习方面
    3.4 深圳企业方面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深圳龙岗二职室外人像摄影课程改革与实践
    4.1 室外人像摄影课程总体改革思路
        4.1.1 行动导向教学法概念界定
        4.1.2 课程与区域产业发展的关系、定位与方案调整
    4.2 室外人像摄影课程具体的改革与实践策略
        4.2.1 教学大纲改革
        4.2.2 室外人像摄影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4.2.3 室外人像摄影课程教学再设计思路
    4.3 《室外人像摄影课程》再设计思路的具体实践
        4.3.1 《室外人像摄影拍摄练习1(色调的运用)》课程设计
        4.3.2 《优秀室外人像摄影作品欣赏及点评》课程设计
        4.3.3 《室外人像摄影拍摄练习2(人物姿态、表情神态)》课程设计
    4.4 室外人像摄影课程改革与实践价值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深圳龙岗二职室外人像摄影课程改革与实践的反馈
    5.1 室外人像摄影课程改革与实践后学生反馈
    5.2 室外人像摄影课程改革与实践后教师反馈
    5.3 室外人像摄影课程改革与实践后参与教学合作的深圳企业反馈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反思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致谢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6)袁毅平的三重转变(论文提纲范文)

作为摄影师的袁毅平
作为摄影评论家的袁毅平
作为摄影理论家的袁毅平
作为摄影刊物编辑、主编和摄影活动家的袁毅平

(7)浅谈新闻摄影技巧在展现农民工形象中的运用——引导社会普遍关心、关注、关爱农民工群体(论文提纲范文)

一、主题思想的确立
二、拍摄农民工朋友的技巧
    (一)让农民工朋友放松警惕,忽视照相机
        1.需要在他们不经意间定格画面,甚至采用“偷拍”的办法。
        2.在拍摄之前建立信任关系。
        3.多拍。
        4.交谈。
    (二)人物形象的抓取
三、构图的使用
四、使用图片说明
五、结语

(8)浅谈如何让新闻摄影成为新媒体的“吸流器”(论文提纲范文)

一、抢抓重大事件拍摄机遇
    (一)应建立自己的“雷达系统”。
    (二)当得知重大突发性事件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时,要尽快赶赴现场。
    (三)开启抢拍突发性事件的思维程序。
二、抓住新闻事件精彩瞬间
三、选准摄影报道角度
四、着力让新闻照片富有情趣
五、结语

(9)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1.4 主要研究方法
    1.5 本论文研究创新之处
第2章 纪录片的故事化叙事概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新媒体环境
        2.1.2 纪录片
        2.1.3 故事化叙事的概念
    2.2 纪录片故事化叙事艺术关键点
        2.2.1 选择富有价值的故事题材
        2.2.2 设置扣人心弦的故事悬念
        2.2.3 重视拍摄脚本的故事化设计
    2.3 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的类型
        2.3.1 画面配合解说式
        2.3.2 访谈配合解说式
        2.3.3 客观记录式
    2.4 纪录片故事化叙事手法功能
        2.4.1 故事化叙事可以提供传播价值
        2.4.2 故事化叙事可以营造更好氛围
        2.4.3 故事化叙事可以拓宽传播渠道
        2.4.4 故事化叙事能够好引起观众共鸣和思考
        2.4.5 故事化叙事能使纪录片更加真实饱满
第3章 新媒体环境下影响纪录片叙事的因素
    3.1 受众的变化
        3.1.1 受众的细分化
        3.1.2 受众的参与性增强
        3.1.3 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
    3.2 创作方式的变化
        3.2.1 创作者个性化加强
        3.2.2 创作的故事鲜明化
        3.2.3 制作方式的多元化
    3.3 传播方式的变化
        3.3.1 全媒体和自媒体的发展
        3.3.2 网络纪录片频道的发展
        3.3.3 手机移动平台的兴起
第4章 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故事化叙事应用分析
    4.1 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的特点
        4.1.1 纪录片的时长把控上朝着“微”纪录的方向发展
        4.1.2 纪录片的剪辑节奏更加的明快
        4.1.3 纪录片的宣传推广与当下热点相结合
    4.2 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的原则
        4.2.1 生活化的理念与真实化的场景,让叙述有温度
        4.2.2 故事化的表述与温情化得的元素,让讲述有深度
        4.2.3 立体化的声音与个性化的解说,让表达有力度
    4.3 纪录片化叙事的技巧
        4.3.1 故事节奏变化,激发观众情绪
        4.3.2 制造个人与时代的冲突,增加故事的生动性
        4.3.3 注重细节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第5章 基于新媒体环境下故事化叙事的纪录片创作实践
    5.1 作品构思
        5.1.1 作品思路
        5.1.2 作品的研究对象
    5.2 作品特点
        5.2.1 作品的叙事特点
        5.2.2 作品的讲述特点
        5.2.3 作品的表达特点
    5.3 作品创作方式
        5.3.1 作品的选材
        5.3.2 作品的拍摄脚本的设计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10)光社摄影美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第一章 光社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光社的成立背景
        一、时代背景:西方观念与中国传统之碰撞
        二、摄影接受:鬼魅之术·技术·艺术
    第二节 光社开展的系列活动
        一、光社影展
        二、出版摄影年鉴
    第三节 光社的发展阶段
        一、以陈万里为首的摄影创作时期
        二、以刘半农为首的理论建构时期
第二章 写实摄影美学的呈现
    第一节 作为纪念意义的写实摄影
        一、室内人像摄影:从摄影角度的探索
        二、室外群像摄影:对于传统视觉审美的扬弃
    第二节 作为新闻记录的写实摄影
        一、报刊摄影:图文关系的转换
        二、文献史料:视觉经验的保存
    第三节 作为审美表达的写实摄影
        一、室内静物摄影:模仿西方视觉审美
        二、室外静物摄影:与中国传统审美的结合
第三章 写意摄影美学的探索
    第一节 摄影技法的使用:对“糊”的追求
        一、光线:营造写意效果
        二、构图:构建艺术化摄影美学
        三、器物选择:对传统美学思想的继承
        四、笔触:二次创作中的艺术化
    第二节 摄影意象的遴选:传统美学符号
        一、以“水”为意象的创作
        二、以“草木”为主题的创作
    第三节 审美惯例的传承:中国传统的延伸
        一、从题诗画到题诗摄影
        二、从扇面题字到曲面画幅
    第四节 美学观念:思想上对于意境的营造
        一、造美论:对于平凡事物的艺术化
        二、消遣与自我精神存在:对于自我精神的表达
第四章 光社摄影对现当代视觉美学之影响
    第一节 摄影美学之内部影响:技法与观念的溯与延
        一、技法层面:构图、线条与笔触
        二、观念层面:对于传统美学的继承与阐发
    第二节 摄影与绘画:在二者关系影响下的光社社员创作
        一、绘画对摄影的影响:开辟摄影创作风格
        二、摄影对绘画的观照:催生新绘画流派
    第三节 摄影美学对其他视觉传达方式的影响
        一、观看方式之嬗变:“看”与“被看”
        二、叙事方式的转变:图文关系的互补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四、谈谈新闻摄影的构思(论文参考文献)

  • [1]航拍在山东乡村文化纪录片中的运用[D]. 董伟.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2]符号学视阈下报纸新闻图片的生成及表达[D]. 胡晓鹤.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3]组织起来 ——“十七年”时期四川版画研究[D]. 何禹珩. 中央美术学院, 2021(09)
  • [4]报纸专题新闻摄影报道的主题表现研究[J]. 吴瑞瑞. 新闻研究导刊, 2020(24)
  • [5]深圳龙岗二职动漫专业室外人像摄影课程的改革与实践[D]. 赵华泽.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0(06)
  • [6]袁毅平的三重转变[J]. 朱炯. 中国摄影, 2020(11)
  • [7]浅谈新闻摄影技巧在展现农民工形象中的运用——引导社会普遍关心、关注、关爱农民工群体[J]. 李世臣. 记者观察, 2020(26)
  • [8]浅谈如何让新闻摄影成为新媒体的“吸流器”[J]. 林艺. 视听, 2020(07)
  • [9]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的研究[D]. 息路遥. 西安工程大学, 2020(01)
  • [10]光社摄影美学研究[D]. 刘奡. 南京艺术学院, 2020(02)

标签:;  ;  ;  ;  ;  

谈谈新闻摄影的想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