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翅式换热器零部件清洗操作规程(试行)

板翅式换热器零部件清洗操作规程(试行)

一、板翅式换热器零件清洗工艺守则(试行)(论文文献综述)

彭谅,赵安国[1](2014)在《板翅式换热器零件的无碱清洗》文中指出在铝制板翅式换热器的生产中,一般零件脱脂采用的是碱蚀酸洗工艺,而本项目采用的是碳氢真空清洗和超声波中性水基清洗,使零件的残留油分由以前的小于20 mg/m2降至现在的5 mg/m2以内,规避了板翅式换热器由于零件清洗质量的不稳定带来的钎焊质量的不稳定的高风险性,为大截面、高压板翅式换热器和开发、研制扫清了障碍。

张阳阳[2](2020)在《智能全屋新风系统设计研究 ——以墙式新风机设计为例》文中认为当今城市中,高度密闭的住宅建筑和严重的空气污染带来了一系列通风问题,都市人群对洁净空气的需求日益增涨。在此背景下,具有空气处理功能的新风系统产品逐渐兴起,其生产厂家众多,竞争激烈。因此,发掘新的设计机会、进行产品升级成了相关企业的必然选择。本课题顺应新风系统的发展契机与智能化的时代趋势,确立了智能全屋新风系统的研发目标,并通过与之相关的理论应用、设计机会及产品策略研究来指导产品设计实践。在理论应用方面,主要从应用环境、功能升级和标准评价三个层次进行分析。其中,应用环境研究旨在通过对新风系统的安装和运行环境进行特征总结,为后续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需求调整产品形式及工作状态奠定基础。功能升级理论则从效率提升、能耗降低和智能控制三点切入,为新风系统的产品改进提供指导。最后,参考法律与国家标准展开评价理论分析,确立新风机设计中必须遵循的产品规范。在设计机会方面和产品策略方面,首先通过市场、产品及宏观环境相结合的方法,对新风系统的市场现状、产品现状、宏观背景(政策、经济、社会、技术)进行分析说明,并提出与之对应的机会要点作为初步参考。其次,以用户为中心,通过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式对新风系统使用周期内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总结,进而调查用户对产品的改进期望,制定产品的开发策略。最后,在应用理论、设计机会和产品策略的研究基础上,从使用场景、用户群体、主体功能、外观造型以及市场价格五个方面对目标新风系统进行设计定位并展开设计实践,完成目标墙式新风机和配套控制应用的设计。之后,以原理样机制作、外观模型制作和原型模拟测试对设计进行评估,证实方案在体积优化、智能控制等方面的有效性。课题设计一方面丰富了新风系统类的产品形式,另一方面验证了在当前技术背景下,传统家电智能化升级的可行性,为未来空气处理产品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娄蓉[3](2017)在《卓越绩效模式在HY公司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加速与市场竞争空前激烈的背景下,企业间的竞争已从强调单纯产品质量的范围延伸到了企业整体经营质量的范畴。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是在研究全球绩效卓越企业的最佳管理实践和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当前国际上认同度最高的组织综合绩效管理的方法。国家质检总局在研究质量奖励制度的基础上,与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了《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标准,为企业提供了追求卓越的经营绩效的管理模式,并用量化的指标为质量奖的评价与企业自评提供了依据,现已成为全国质量管理奖的评审标准,有力地推动了卓越绩效模式在我国广大企业及其他各类组织中的学习和实践。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有:1.介绍国内外卓越绩效模式研究及应用现状、建立卓越绩效模式的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和方法。2.介绍卓越绩效标准的主要内容,11个核心价值观、7个类目、19个条目和32个着重方面及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框架。3.HY公司实施卓越绩效模式的环境分析,包括公司概况、人力资源状况、主要技术和设备、顾客与市场及组织的竞争环境和面临的挑战。4.通过HY公司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应用构建,以实例阐述了卓越绩效模式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具体实施方法,并对结果进行评价和分析。5.HY公司建立和实施卓越绩效模式的过程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实践来总结成效和经验。本文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是企业提高其整体绩效及竞争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企业质量管理从优秀走向卓越的发展方向。

刘超锋,陆立颖,刘建秀,刘应凡,戚俊清,刘亚莉,许培援[4](2013)在《金属压力容器腐蚀裕量的内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腐蚀裕量"涉及的文献发表年代、数量关系入手,参照文献计量学方法来反映1965-2011年间的"腐蚀裕量"有关的术语的使用规律,并结合"腐蚀裕量"确定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讨论了合理控制"腐蚀裕量"的方法。结果表明,术语"腐蚀裕量"在中文文献中使用最早;至今的压力容器标准中多数使用"腐蚀裕量";"腐蚀裕度"和"腐蚀余量"在特种设备检验领域、压力容器使用领域交叉混用,而"允许腐蚀度"、"允许腐蚀量"的使用较少;"腐蚀裕量"合理确定需要考虑人的因素、资料因素、压力容器防腐设施、压力容器的制造、操作和检验因素。

张淼[5](2015)在《履带式沙滩清洁车动力系统设计与分析》文中指出履带式沙滩清洁车是一种特种工程车辆,作业负荷大,作业时车速较低,工作环境恶劣,如作业时扬尘较大,海风湿度大等。因此,发动机冷却系统工作负荷大,极易产生过热。由于沙滩清洁车结构的特殊性,车体底部安装有拨沙滚轮及筛分机构,动力系统安装位置较高,因此易造成整车重心偏移,悬置支架因刚度问题产生共振。对动力系统进行总体计算,并根据计算所得发动机功率扭矩曲线完成发动机选型,并对动力系统的子部件进行了初步设计。根据冷却系统的整体设计要求和动力系统的结构特殊性,确定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设计性能参数,得到发动机2600rpm转速工况下冷却液的质量流量为1.6kg/s,空气流量为7.9m/s;基于冷却系统的设计性能参数,完成散热器的初步设计,初步确定了散热器外廓尺寸及芯体内部尺寸。建立冷却系统的计算流体力学(CFD)模型,基于计算流体力学仿真软件FLUENT对散热器流场和温度场进行仿真计算,得到散热器换热系数为:0.023190W/mm2/K;基于多孔介质替换复杂流域的方法,得到发动机额定转速工况下的散热器整体的换热分析计算数据,针对散热器初步设计中存在的冗余设计,提出3种散热器结构改进方案,对比分析3组改进方案结果后得出散热器的最佳散热面积为22.221m2,确定了冷却系统的设计。基于结构拓扑优化的方法对动力系统悬置支架进行尺寸和形状上的优化设计,分别对优化前后的支架进行结构强度分析,以最小化悬置支架的柔度为优化目标对支架进行轻量化设计,优化后支架重量减少34%,最大应力由112.31MPa增大到了129.17MPa,小于材料的许用应力138MPa,结果表明了拓扑优化的合理性。为了保证动力系统悬置支架在高周疲劳的工作环境下具有一定的工作寿命,对优化后支架进行恒定振幅载荷疲劳寿命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悬置支架在最低循环次数1.6205e+10次,能达到96458小时的工作寿命,满足履带式沙滩清洁车的作业要求。运用有限元方法对优化后动力系统悬置支架进行计算模态分析,结果显示悬置支架的主要振动模态频率在232.79Hz以上,远大于发动机怠速工况的振动频率30Hz,表明该悬置支架避开了发动机的工作频率。基于田口法对动力系统橡胶减振器进行优化设计,得到了各可控因子的最大变形量信噪比,并以此为据,获得了橡胶减振器的最优设计尺寸,增加了减振器强度和疲劳寿命。

韩子健[6](2016)在《复合微泡发生器装置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有限矿物资源的不断开采,如何更有效地利用资源,从尾矿中选出仍有价值的矿物是人们一直在关注的问题。在尾矿处理方法中,常采用浮选法对其进行处理,但如何大量地产生符合浮选要求的微泡一直是浮选工艺的难题。针对矿物浮选难题,本文以浮选原理为依据,设计复合微泡发生器来满足尾矿浮选处理要求。首先介绍了浮选理论,概述了浮选法的发展历程与产生微泡的各种方法,分析了微泡的形成、微泡与矿粒粘附过程、微泡直径对矿物浮选的影响。对比了各种微泡发生器的发泡原理以及发泡性能优劣,选用旋流式微泡发生器与射流式微泡发生器组成复合微泡发生器,分别建立了射流式微泡发生器、旋流式微泡发生器和复合微泡发生器的内部流场模型,运用FLUENT软件进行仿真,获得了微泡发生器的速度云图、压力云图、湍动能云图及含气量图表。最后通过清水实验及对铁精矿尾矿的浮选实验,验证了复合微泡发生器的工作性能。通过建模仿真和实验得出,射流式微泡发生器输入端流速越大,吸气口负压值、喷出口含气量越大,当输入端流速为15m/s,气阀直径为1.2mm时,对该种铁精矿尾矿的浮选效果较好。

二、板翅式换热器零件清洗工艺守则(试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板翅式换热器零件清洗工艺守则(试行)(论文提纲范文)

(1)板翅式换热器零件的无碱清洗(论文提纲范文)

1 换热器结构及硬钎焊要求
2 清洗的必要性及碱蚀酸洗过程
3 无碱清洗方案的选用过程
4 无碱清洗方案
5 清洗方案实施注意要点
6 清洗方案实施效果
7 总结

(2)智能全屋新风系统设计研究 ——以墙式新风机设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现状
        1.3.1 现有研究方向概述
        1.3.2 暖通空调领域研究现状
        1.3.3 材料加工领域研究现状
        1.3.4 控制领域研究现状
        1.3.5 现有研究状况概述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思路方法
    1.6 创新要点与架构
        1.6.1 创新要点
        1.6.2 文章架构
第二章 新风系统相关理论研究与应用分析
    2.1 新风系统应用环境特征分析
        2.1.1 新风系统安装环境分析
        2.1.2 新风系统运行环境分析
        2.1.3 运行环境空气质量评价
    2.2 新风系统功能优化理论研究
        2.2.1 新风系统效率理论研究
        2.2.2 新风系统能耗策略研究
        2.2.3 新风系统智能升级研究
    2.3 新风系统标准评价理论研究
        2.3.1 新风系统相关法律标准
        2.3.2 新风系统主要标准参数
        2.3.3 新风系统性能评价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风系统市场研究和产品相关分析
    3.1 新风系统市场研究
        3.1.1 市场兴起与增长
        3.1.2 品牌格局波动变化
    3.2 新风系统产品分析
        3.2.1 产品类别划分
        3.2.2 产品功能分析
        3.2.3 产品竞品特征
        3.2.4 产品对比分析
        3.2.5 产品外观分析
    3.3 新风系统产品宏观环境分析
        3.3.1 新风系统产品经济环境因素分析
        3.3.2 新风系统产品社会环境因素分析
        3.3.3 新风系统产品技术环境因素分析
    3.4 新风系统产品机会整理
        3.4.1 产品机会来源
        3.4.2 产品机会概括筛选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用户研究为基础的智能全屋新风系统产品策略分析
    4.1 研究方法流程概述
    4.2 基于访谈法的新风产品用户定性研究
        4.2.1 新风机用户访谈目标
        4.2.2 新风机用户访谈提纲
        4.2.3 访谈记录与总结
    4.3 基于问卷法的新风产品用户定量研究
        4.3.1 新风机用户问卷设计
        4.3.2 问卷试用和修改发放
        4.3.3 受测试群体基本特征信息统计
    4.4 调查结果处理与分析
        4.4.1 新风机安装类型统计分析
        4.4.2 新风机启用及功效分析
        4.4.3 新风机使用问题分析
        4.4.4 新风机操控方式分析
        4.4.5 新风机外观期望分析
        4.4.6 新风机用户购买因素考量
    4.5 用户角色与情境构建
        4.5.1 用户角色分析
        4.5.2 用户角色构建
    4.6 目标新风机产品策略分析
        4.6.1 产品需求汇总
        4.6.2 产品设计策略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智能全屋新风系统设计实践
    5.1 智能全屋新风系统整体定位
        5.1.1 系统设计定位
        5.1.2 系统构成定位
    5.2 墙式新风机功能模块分析与设计
        5.2.1 现有墙式新风机功能模块
        5.2.2 目标墙式新风机功能模块
        5.2.3 目标墙式新风机结构排布
    5.3 智能控制工作逻辑分析
        5.3.1 工作逻辑初步方案
        5.3.2 检测指标分析与处理
        5.3.3 工作逻辑方案确立
    5.4 产品相关尺度分析
        5.4.1 产品人机尺度分析
        5.4.2 产品自身尺度分析
    5.5 目标墙式新风机外观设计
        5.5.1 目标墙式新风机造型设计
        5.5.2 目标墙式新风机CMF设计
        5.5.3 目标墙式新风机工作结构
    5.6 智能全屋新风系统控制应用设计
        5.6.1 现有新风系统APP分析
        5.6.2 控制应用架构分析
        5.6.3 低保真原型制作
        5.6.4 基础功能测试
        5.6.5 原型问题修改
        5.6.6 原型修改后测试
    5.7 主要功能模块模拟评估
        5.7.1 空气污染物数据的获取处理
        5.7.2 受控电机分析与模拟
        5.7.3 室内空气流动状态模拟
        5.7.4 产品外观方案模拟
        5.7.5 整体方案评估
    5.8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访谈主要内容记录
附录二 :新风系统产品调查问卷
附录三 :系统控制应用原型页面及其基础功能测试
附录四 :方案用户评估
附录五 :方案相关专利书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3)卓越绩效模式在HY公司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2 课题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1.2.1 世界三大质量奖
        1.2.2 国内卓越绩效模式推行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 目的
        1.3.2 意义
    1.4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第2章 卓越绩效模式理论研究
    2.1 卓越绩效模式内容概述
    2.2 核心价值观
    2.3 卓越绩效评价标准框架
第3章 HY公司实施卓越绩效模式的环境分析
    3.1 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3.1.1 组织的关系
        3.1.2 公司的愿景、使命和核心价值观
        3.1.3 公司的人力资源状况
        3.1.4 主要技术和设备
        3.1.5 主要顾客群与市场细分
        3.1.6 与主要供应商和顾客的合作关系和沟通机制
    3.2 公司的外部环境分析
        3.2.1 组织的竞争环境
        3.2.2 公司面临的挑战
第4章 HY公司卓越绩效模式的构建
    4.1 领导
        4.1.1 组织的领导
        4.1.2 社会责任
    4.2 战略
        4.2.1 战略制定
        4.2.2 战略部署
    4.3 顾客与市场
        4.3.1 顾客和市场的了解
        4.3.2 顾客关系与顾客满意
    4.4 资源
        4.4.1 人力资源
        4.4.2 财务资源
        4.4.3 基础设施
        4.4.4 信息
        4.4.5 技术
        4.4.6 相关方关系
    4.5 过程管理
        4.5.1 价值创造过程
        4.5.2 支持过程
    4.6 测量、分析与改进
        4.6.1 测量与分析
        4.6.2 信息和知识的管理
        4.6.3 改进
    4.7 经营结果
        4.7.1 顾客与市场结果
        4.7.2 财务结果
        4.7.3 资源结果
        4.7.4 过程有效性结果
        4.7.5 组织的治理和社会责任结果
第5章 HY公司卓越绩效模式的实施和应用
    5.1 组织领导
    5.2 导入方式
    5.3 建设企业质量文化
    5.4 确立战略目标
    5.5 进行指标考核
    5.6 开拓市场,树立标杆企业
    5.7 实施评价
    5.8 持续改进
    5.9 推行卓越绩效取得的成效
    5.10 HY公司在建立卓越绩效模式存在的问题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4)金属压力容器腐蚀裕量的内涵(论文提纲范文)

1 与“腐蚀裕量”有关的术语使用情况
2 腐蚀裕量的确定及影响因素分析
    2.1 压力容器腐蚀裕量的确定
    2.2 腐蚀裕量取值的影响及控制
3 结论

(5)履带式沙滩清洁车动力系统设计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来源
    1.2 沙滩清洁车研究现状
    1.3 工程车辆动力系统的研究现状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动力系统设计
    2.1 动力系统总体计算与发动机选型
        2.1.1 整车总体设计输入参数
        2.1.2 有关计算公式
        2.1.2.1 泵的计算
        2.1.2.2 马达的计算
        2.1.3 发动机功率匹配计算及选型
    2.2 冷却系统初步设计
        2.2.1 散热器型式选择
        2.2.1.1 散热器型式选择
        2.2.1.2 散热器的材质选择
        2.2.2 散热器的计算与设计
        2.2.2.1 散热量计算
        2.2.2.2 冷却液的循环量
        2.2.2.3 冷却空气需求量计算
        2.2.2.4 散热器迎风面积
        2.2.2.5 散热表面积及实际散热面积
        2.2.2.6 芯体外廓尺寸及内部尺寸
        2.2.2.7 散热器三维建模的建立
        2.2.3 风扇与导风罩设计
        2.2.3.1 风扇的安装型式
        2.2.3.2 风扇的选型及其性能参数
        2.2.3.3 风扇导风罩设计
    2.3 悬置总成初步设计
        2.3.1 悬置总成布局设计
        2.3.2 橡胶减振器设计
    2.4 动力系统其它主要附件设计与选型
        2.4.1 空气滤清器计算与选型
        2.4.1.1 空气滤清器类型的选择
        2.4.1.2 空气滤清器主要性能指标
        2.4.1.3 空气滤清器选型
        2.4.2 消音器设计
        2.4.3 燃油管路设计
        2.4.3.1 吸油管径计算
        2.4.3.2 燃油箱容积计算
    2.5 动力系统初步设计三维建模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发动机冷却系统仿真计算与分析
    3.1 数值计算模型和方法的确定
        3.1.1 数值计算模型
        3.1.1.1 湍流模型
        3.2.1.2 多孔介质模型
        3.1.2 数值计算方法
        3.1.3 边界条件的设置
        3.1.3.1 入口边界条件
        3.1.3.2 出口边界条件
        3.1.3.3 壁面的边界条件
        3.1.3.4 散热器芯体的处理
        3.1.4 模型的简化
    3.2 仿真计算与结果分析
        3.2.1 换热单元的数值模拟
        3.2.2 散热器整体仿真模拟
    3.3 散热器结构改进
    3.4 热平衡试验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动力系统悬置总成的优化设计
    4.1 悬置支架有限元分析及拓扑优化
        4.1.1 原支架的静力学分析
        4.1.2 设计空间的确定
        4.1.3 支架的拓扑优化
        4.1.4 支架的形状优化
    4.2 优化后支架疲劳寿命分析
    4.3 悬置支架模态分析
        4.3.1 计算模态分析简介
        4.3.2 发动机振动频率计算
        4.3.3 模态分析
    4.4 橡胶减振器静力学分析及优化
        4.4.1 橡胶减振器材料参数确定
        4.4.2 橡胶减振器有限元模型与边界条件确定
        4.4.3 求解与结果分析
        4.4.4 橡胶减振器优化设计
        4.4.4.1 优化参数的正交表设计
        4.4.4.2 优化参数的最优组合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产品试制与调试
    5.1 二维工程图设计与产品试制
        5.1.1 悬置总成试制
        5.1.2 散热器、空气滤清器与消音器试制
        5.1.3 动力系统装配
    5.2 产品调试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工作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研究成果以及所参与项目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参与项目

(6)复合微泡发生器装置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矿物资源现状和浮选法的类别
    1.2 浮选法的发展现状
    1.3 浮选技术的类型
    1.4 微泡发生器的发展
    1.5 选题背景和主要内容
        1.5.1 选题背景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浮选的基础理论
    2.1 浮选工艺
    2.2 微泡与矿粒的吸附
        2.2.1 微泡的形成
        2.2.2 微泡与矿粒的粘附
        2.2.3 气泡直径对矿物浮选的影响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复合微泡发生器的多相流体模型
    3.1 CFD方法
        3.1.1 微泡发生器内部流场的基本控制方程
        3.1.2 CFD常用的离散方法
        3.1.3 FLUENT中的湍流模型
        3.1.4 流场中初始和边界条件
    3.2 复合微泡发生器内流场的多相流模型
        3.2.1 多相流型
        3.2.2 复合微泡发生器的多相流数学模型
        3.2.3 拉格朗日法与欧拉法
    3.3 复合微泡发生器内部流场的多相流模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微泡发生器的选择与复合微泡发生器的建模与仿真
    4.1 旋流式微泡发生器的主要参数
        4.1.1 旋流式微泡发生器的三维建模
        4.1.2 旋流式微泡发生器的模拟仿真分析
    4.2 射流式微泡发生器
        4.2.1 射流式微泡发生器的工作原理
        4.2.2 射流式微泡发生器的主要参数
        4.2.3 射流式微泡发生器的三维建模与仿真分析
    4.3 复合微泡发生器的三维建模与仿真分析
        4.3.1 复合微泡发生器的工作原理
        4.3.2 复合微泡发生器的主要参数
        4.3.3 复合微泡发生器的三维建模
        4.3.4 复合微泡发生器的仿真参数设定
        4.3.5 Y型复合微泡发生器的三维仿真分析
        4.3.6 y型复合微泡发生器的三维仿真分析
    4.4 两个复合微泡发生器相同速度参数下的效果对比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复合微泡发生器的实验研究
    5.1 复合微泡发生器的实物加工
    5.2 实验原理与发泡情况测试
    5.3 微泡尺寸与各相参数的关系
    5.4 复合微泡发生器在矿物浮选中的应用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论文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四、板翅式换热器零件清洗工艺守则(试行)(论文参考文献)

  • [1]板翅式换热器零件的无碱清洗[J]. 彭谅,赵安国. 清洗世界, 2014(06)
  • [2]智能全屋新风系统设计研究 ——以墙式新风机设计为例[D]. 张阳阳.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3]卓越绩效模式在HY公司中的应用研究[D]. 娄蓉. 浙江工业大学, 2017(01)
  • [4]金属压力容器腐蚀裕量的内涵[J]. 刘超锋,陆立颖,刘建秀,刘应凡,戚俊清,刘亚莉,许培援. 铸造技术, 2013(07)
  • [5]履带式沙滩清洁车动力系统设计与分析[D]. 张淼. 厦门理工学院, 2015(11)
  • [6]复合微泡发生器装置的应用研究[D]. 韩子健. 昆明理工大学, 2016(02)

标签:;  ;  ;  ;  

板翅式换热器零部件清洗操作规程(试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