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相关精神发育迟滞的护理

精神疾病相关精神发育迟滞的护理

一、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疾病的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杨玉涛,高伟博,赵建军,董军,王建芳[1](2021)在《无抽搐电休克对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无抽搐电休克(MECT)对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3月~2021年6月收治的110例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55例,采用利培酮片治疗)、B组(55例,采用小剂量利培酮合并MECT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2周、4周、6周及8周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韦氏智力量表(WAIS)评分以及阳性阴性精神症状评定量表(PANSS)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ANSS、HAMD评分以及WAIS评分相差不显着,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治疗2周、4周、6周及8周的PANSS、HAMD评分分别低于A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WAIS评分与A组患者差异不显着,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患者,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急性期伴有明显易激惹、冲动等异常行为的患者应用MECT治疗能够快速改善临床症状,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刁艳云,任清涛,李小鹏,张晓芹,孙梦月[2](2021)在《淄博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网络管理现状调查与对策》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淄博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网络管理的基本情况,为研究制定淄博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助救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截至2016年12月31日淄博市15岁以上常住人口中明确诊断的17 700例严重精神障碍在管患者进行基础信息及随访情况采集,并对病种分布特征、病程构成、人口学特征、管理治疗现状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淄博市15岁以上确诊为严重精神障碍的17 700例在管患者中,精神分裂症患者(n=12 121)的占比为68.48%,在6种疾病分类中占比最高,其次为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及癫痫所致精神障碍(n=3 048),其中沂源县(n=3 576)、淄川区(n=2 309)和临淄区(n=2 215)为淄博市各区县中的严重精神障碍的在册患者最多。淄博市严重精神障碍在册患者的报告患病率为3.83‰(n=67),管理率为74.67%(n=13 216),规范管理率为59.66%(n=10 559)。其中在9个区县中,桓台县的管理率最高(85.95%),高青县的规范管理率最高(78.94%);周村区的管理率最低(59.95%),张店区的规范管理率最低(29.51%)。结论淄博市严重精神障碍网络管理治疗工作已在全市开展,但疾病检出率、规范管理率、规律服药率及治疗率水平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建议政府加大投入建设本市精神专科医院力度,做好专业人员培训,加强疾病治疗与防控的宣传,加速提高本市精神障碍患者的网络管理水平,建设有效、完善的信息系统。

赵青云[3](2021)在《HIV/AIDS患者合并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及住院情况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HIV/AIDS患者合并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及住院情况,以期增加对HIV/AIDS患者合并精神障碍的了解,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帮助,为制定HIV/AIDS患者合并精神障碍的早期干预、管理措施、进一步完善HIV/AIDS合并精神障碍的防控策略及艾滋病的全程管理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收集所有云南省传染病医院/心理卫生中心2017年-2020年收治的HIV/AIDS患者合并精神障碍为研究对象。以研究对象的人口学资料、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病案首页资料为研究内容。回顾性分析HIV/AIDS患者合并精神障碍的流行特征。按不同精神障碍类型分组比较其临床特征、住院情况,分析HIV/AIDS患者合并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1.精神障碍类型及人口学特征;2017-2020年我院收治的HIV/AIDS患者中有7.0%合并精神障碍,且有逐年增多趋势,其中合并器质性精神障碍有逐年下降趋势;研究对象以30-49岁男性为主。男女年龄无统计学差异(t=0.323,P=0.747),农民、无业者共占81.7%,汉族为主(74.8%),52.4%已婚,籍贯多为昆明市(31.3%)并以性传播为主(86.5%)。2.临床特征:研究对象以咳嗽、咳痰(36.5%)、乏力(33.5%)、头晕头痛(26.8%)、发热(26.8%)、双肺呼吸音增粗(56.2%)、口腔粘膜白色覆盖(31.3%)较常见;HIV/AIDS患者合并器质性精神障碍比非器质性精神障碍有更多的咳嗽咳痰(χ2=5.034,P=0.025)、头晕头痛(χ2=6.551,P=0.010)、发热(χ2=9.951,P=0.002)、双肺呼吸音增粗(χ2=4.823,P=0.028)等症状体征;常见精神症状为社会功能受损(53.3%)、情感障碍(39.6%)、行为紊乱(38.6%)、思维形式障碍(32.6%)、焦虑(25.2%)。3.其他合并症:研究对象常见感染性疾病为细菌性肺炎(21.7%)、肺结核(20.1%)、HCV感染(10.9%);常见非感染性疾病有电解质紊乱(14.1%)、高血脂(12.8%);HIV/AIDS患者合并器质性精神障碍比非器质性精神障碍者有更多的肺结核(χ2=10.176,P=0.001)、PCP(χ2=10.561,P=0.001)、CMV感染(χ2=8.988,P=0.003)、隐球菌脑膜炎(χ2=6.839,P=0.009)、PML(χ2=20.446,P=0.000)、结核性脑膜炎(χ2=45.935,P=0.000)等合并症。4.器质性精神障碍:76例HIV/AIDS患者合并器质性精神障碍中,31例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45例主要表现为非认知功能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相关的基础疾病为HIV脑病、结核性脑膜炎、HIV感染所致其他躯体疾病。认知功能障碍组以:记忆力下降、计算能力下降、反应迟钝较常见,非认知功能障碍组以:行为紊乱、思维形式障碍、情感障碍较常见。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依从性差(OR=5.400,95%CI:1.985-14.690,P=0.001)、未行HAART(OR=3.435,95%CI:1.472-8.013,P=0.004)、颅内感染(OR=4.532,95%CI:1.990-10.320,P=0.000)、脑梗塞(OR=5.400,95%CI:1.985-14.690,P=0.001)、离婚(OR=2.616,95%CI:1.219-5.614,P=0.014)。CD4+T淋巴细胞计数(OR=0.997,95%CI:0.995-0.999,P=0.002)为其保护因素。5.住院次数、时间:2017-2020年期间HIV/AIDS患者合并精神障碍、HIV/AIDS、精神障碍患者人均住院分别2.3、1.34、3.5次,重复入院患者分别占55.8%、21%、39.5%,单次住院时间中位数分别为32(19,59)、21(12,38)、62(45,68)天,累计住院时间分别为55(24,103)、36(20,60)、48(21,161)天。6.住院费用:2017-2020年期间HIV/AIDS患者合并精神患者单次11552(6625,16826)元、累计费用20660(8714,43770)元均分别高于HIV/AIDS患者、精神障碍患者。合并症患者心境障碍、精神分裂样障碍累计住院费最高。结论1.2017-2020年我院收治的HIV/AIDS患者中有7.0%合并精神障碍,且有逐年增多趋势,其中收治HIV/AIDS患者合并器质性精神障碍有逐年下降趋势。以汉族已婚的中青年男性为主。HIV感染途径主要为经性传播且药物滥率较高。2.HIV/AIDS患者合并精神障碍临床特征多样且不典型,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症状较常见。精神障碍表现复杂多样,且多有社会功能受损,应注意对该部分患者的照顾管理,除积极预防其机会感染外还应重视其非机会性感染。3.HIV/AIDS患者合并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影响因素较多,应积极进行HAART治疗、保证HARRT治疗依从性、预防颅内感染。4.HIV/AIDS患者合并精神障碍重复入院率较高、住院时间较长、住院费用较高,有较大的疾病负担。

杨琪[4](2021)在《宁夏八个县(区)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行为现状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行为是患者康复和回归社会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本研究旨在了解宁夏地区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行为现状和相关因素,尽早、及时的识别危险行为,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更好的回归社会。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共抽取兴庆区、彭阳县等8个县(区),对抽取的县(区)所有686系统的“在管”患者,使用自编问卷,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患者家属或其他知情人进行电话调查,电话调查无法完成者通过入户面对面完成调查。危险行为评估参照《国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的肇事肇祸危险性评估表》进行危险性评估分级,采取0~5级进行评估。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患者总病程/近一年危险性评估分级和近一年伤人/自伤行为的可能因素。结果1.共纳入研究对象1795人,男女人数比例为1:1.25,平均年龄为47.9±12.7岁,受教育程度平均为6.2±4.7年,74.4%为汉族,75.3%现居住地为农村。2.总病程危险行为高风险者(危险性评估分级≥3级)共848人,占47.2%。Ordinal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男性(OR=1.58,95%CI:1.33-1.88)、现居住地为农村(OR=1.30,95%CI:1.03-1.65)的患者发生危险行为的风险高;受教育程度越高(OR=0.96,95%CI:0.94-0.98)、初次发病年龄越高(OR=0.98,95%CI:0.97-0.99)患者发生危险行为的风险越低,既往精神病性阳性症状并发数量越多(OR=1.72,95%CI:1.58-1.87)、调查时获得社会福利种类越多(OR=1.19,95%CI:1.07-1.33)发生危险行为的风险越高。3.近一年危险行为高风险者共338人,占18.8%。Ordinal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近一年规律服药相比,未服药(OR=1.38,95%CI:1.07-1.79)与间断服药(OR=1.79,95%CI:1.37-2.35)患者近一年发生危险行为的风险更高;年龄越低(OR=0.97,95%CI:0.96-0.98)、受教育程度越低(OR=0.96,95%CI:0.94-0.98)患者发生危险行为的风险越高,既往精神病性阳性症状并发数量越多(OR=1.46,95%CI:1.33-1.60)、调查时患者获得社会福利种类越多(OR=1.27,95%CI:1.13-1.43)患者发生危险行为的风险越高。4.近一年有217名患者报告曾发生伤人行为,占12.1%。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现居地类型农村(OR=1.57,95%CI:1.08-2.27)、调查时有低保(OR=1.44,95%CI:1.06-1.94)更有可能出现伤人行为,既往精神病性阳性症状并发数量越多(OR=1.35,95%CI:1.16-1.56)、初次发病年龄越低(OR=0.96,95%CI:0.95-0.97)患者发生伤人行为的风险越高。5.近一年有93名患者报告曾发生自伤行为,占5.2%。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既往精神病性阳性症状并发数量越多(OR=1.57,95%CI:1.24-1.98)患者发生自伤行为的风险越高。结论1.该地区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行为的比例较低,各地区发生比例略有差异。年龄、现居地类型、受教育程度、初次发病年龄、既往精神病性阳性症状并发数量、近一年服用抗精神类药物情况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危险行为的相关因素。2.针对既往精神病性阳性症状并发数量多和近一年服用抗精神类药物依从性差的患者,应重点关注,采取“早发现、早治疗”措施,以减少危险行为的发生。对于年龄低、现居住地为农村、受教育程度低、初次发病年龄较低的患者,家庭照护者和社区工作者应做到“早预防、日常管理精细化”,以免发生肇事肇祸行为。

陈卿,刘成锋,韩明辉,卿利,卢楚虹,程娟,胡付兰,张明,胡东生,郭艳芳[5](2020)在《深圳市宝安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现况调查》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目前六种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患病率及人口统计学特征,为制定严重精神障碍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6月30日前纳入深圳市精神卫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宝安区患者,对其人口统计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宝安区共登记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7 835例,现住址在宝安区的患者共有6 408例。全区报告患病率为1.97‰,其中最高的是西乡街道(2.95‰),最低的是新桥街道(0.83‰)。在六种严重精神障碍中,精神分裂症最多,占60.82%,其次为双相情感障碍(17.03%)和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15.48%)。患病人群主要集中在18~44岁年龄组(61.01%),文化程度较低,未婚人士居多;患者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1.44%和1.46%;个案管理率为3.17%。在2010-2018年间,年度登记病例数和报告发病率都呈现双峰型变动趋势。结论精神分裂症是宝安区严重精神障碍综合防控的重点病种,不同类型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具有不同的人口统计学构成,患者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筛查和个案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贾正义[6](2020)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病耻感改善的探索与实践 ——以深圳市X社区为例》文中认为本文研究的是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病耻感改善的探索与实践——以深圳市X社区为例。经过调查研究发现,我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普遍存在病耻感问题,对该问题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文以X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病耻感改善问题为研究重点,在符号互动理论、情绪ABC理论、社会支持理论、增能理论的指导下,运用访谈法的研究方法,重点研究服务对象病耻感现象、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等问题。通过研究,本文认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病耻感改善面临诸多问题且原因复杂多样,运用个案工作介入为服务对象制定计划,提升服务对象的自信心,完善社会支持系统,重新融入社会。最后通过反思与建议,以提高社会工作介入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病耻感服务的专业性。

范珊琼[7](2020)在《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以深圳市福田区、龙岗区和南山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对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模式的探索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文以社会工作者如何介入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模式为研究重点,在复元理论的指导下,重点研究国内外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模式主要做法;运用实地调查研究方法,研究深圳市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模式现状、现存问题、成因等;提出复元理念下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模式的方案设计目标,并在复元理念指导下,结合笔者在社区内介入精神障碍患者走向社区康复的个案服务;构建复元理念下社会工作者介入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模式。通过研究,本文认为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模式已取得一定成效,仍存在较大发展空间,需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本土化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模式。

黄清山[8](2019)在《广州市社区严重精神障碍康复服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精神卫生既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民生问题,现阶段还是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与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息息相关,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人口老龄化呈加速趋势,以及工作、生活与社会环境等原因,我国的精神疾病患病率逐年上升。而由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发病导致人民生命财产受损以及影响社会稳定的事情时有发生。因此,加强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康复、服务和管理及肇事肇祸案事件的预防,成为当前政府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目前,我国正在进一步的探索严重精神障碍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务求进一步的将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康复、防控等落实到社区,社会资源不断的向社区层面倾斜,包括建设延伸到社区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精神卫生人才队伍以及财政支持等,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分析广州市统计数据及调查研究,了解广州市严重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的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及原因,探讨如何完善广州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服务的对策。针对存在的问题,重点对广州市精神卫生资源配置、社区康复服务工作机制以及社区康复服务成效等存在问题进行探讨。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广州市严重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目前存在社区服务资源不足、社区规范化管理水平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精神卫生知识普及度不高、社区康复服务机制不完善。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点解决方法:健全社区康复服务机制、普及精神卫生知识、规范化社区康复服务以及建立让患者重新融入社会的机制。

葛桂杰[9](2019)在《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和行为障碍92例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进一步给予积极医治方案,并评估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采取随机盲选法,将本院于2014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92例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分为2组,在分析所有患者临床特征的基础上,对对照组46例给予利培酮药物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小剂量丙戊酸钠联合利培酮进行治疗,进一步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①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为:思维贫乏、迟滞36例(39.13%),情感障碍20例(21.74%),幻觉14例(15.22%),冲动伤人毁物11例(11.96%),妄想11例(11.96%);②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96%,与对照组的69.57%比较明显更高,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的临床表现较多。

刘建良,肖李莉,龚兆扬[10](2019)在《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给予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效果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给予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 60例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及护理依从性、护理满意率。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BPRS、SDSS、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BPRS评分(37.42±4.38)分、SDSS评分(7.41±2.46)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2.37±5.25)、(12.36±2.29)分, ADL评分(82.27±2.7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14±2.3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依从性、护理满意率分别为96.67%、100.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7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给予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效果显着,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促进生活能力及社会功能的恢复,提升护理依从性及护理满意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二、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疾病的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疾病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无抽搐电休克对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4周、6周及8周的HAMD评分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4周、6周及8周的WAIS评分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4周、6周及8周的PANSS评分
3 讨论

(2)淄博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网络管理现状调查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2.1 监测方法
        1.2.2 相关概念及计算公式
        1.2.3 质量控制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淄博市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
    2.2 淄博市各区县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病种分类及分布情况
    2.3 淄博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随访管理及治疗情况
3 讨论

(3)HIV/AIDS患者合并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及住院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精神障碍
    1.2 HIV/AIDS患者合并精神障碍的流行状况
    1.3 HIV感染与精神障碍的相互影响机制
        1.3.1 HIV感染导致精神障碍
        1.3.2 患精神障碍增加感染和传播 HIV 的风险
    1.4 HIV/AIDS患者合并精神障碍影响临床治疗
    1.5 疾病负担加重
        1.5.1 HIV/AIDS 合并精神障碍患者的 NCD 风险
        1.5.2 HIV/AIDS患者合并精神障碍的死亡风险
        1.5.3 HIV/AIDS 患者合并精神障碍患者的住院负担
    1.6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诊断标准
    2.3 研究内容
    2.4 研究方法
    2.5 统计学方法
    2.6 质量控制
第三章 结果
    3.1 精神障碍类型及收治患者趋势
        3.1.1 精神障碍类型
        3.1.2 收治患者趋势
    3.2 HIV/AIDS患者合并精神障碍人口学构成
        3.2.1 性别、年龄构成
        3.2.2 职业分布、民族构成
        3.2.3 婚姻状况
        3.2.4 地区分布
        3.2.5 感染途径、流行病学史
    3.3 HIV/AIDS患者合并精神障碍临床特征
        3.3.1 免疫功能状态
        3.3.2 临床症状、体征
        3.3.3 其他合并症
        3.3.4 非器质性精神临床症状、体征
        3.3.5 器质性精神障碍
        3.3.6 抗病毒治疗、患者转归
    3.4 HIV/AIDS患者合并精神障碍住院情况分析
        3.4.1 2017-2020 住院次数
        3.4.2 住院时间
        3.4.3 住院费用
第四章 讨论
    4.1 精神障碍类型及人口学特征
    4.2 临床特征
    4.3 器质性精神障碍
    4.4 住院情况分析
第五章 展望、局限性
    5.1 展望
    5.2 局限性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HIV/AIDS 病人合并精神障碍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宁夏八个县(区)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行为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危险行为和社会综合管理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个人简介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5)深圳市宝安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现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研究对象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流行概况
    2.2 人口统计学特征
        2.2.1 人口学特征
        2.2.2 共病高血压或糖尿病状况
        2.2.3 个案管理情况
        2.2.4 其他情况
    2.3 严重精神障碍构成状况
    2.4 年度登记报告情况
3 讨论

(6)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病耻感改善的探索与实践 ——以深圳市X社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1.2.2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1.2.3 述评
    1.3 理论及概念界定
        1.3.1 理论视角:符号互动论
        1.3.2 相关概念界定
    1.4 研究方法
        1.4.1 访谈法
        1.4.2 定性研究方法
        1.4.3 文献法
    1.5 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1.5.1 研究思路
        1.5.2 创新点
第2章 深圳市X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病耻感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深圳市X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基本情况
    2.2 深圳市X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病耻感改善存在的问题
        2.2.1 自我效能感低,负面情绪突出
        2.2.2 朋友圈狭窄,邻里关系及亲戚关系疏远
        2.2.3 社区精神卫生方面的活动匮乏
        2.2.4 用人单位就业歧视
    2.3 X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病耻感的原因分析
        2.3.1 自身对疾病缺乏正确认知
        2.3.2 家庭过度保护
        2.3.3 不友好的新闻媒体
        2.3.4 社区文化观念冲突而改善乏力
    2.4 X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病耻感改善的需求分析
        2.4.1 重塑自信需求
        2.4.2 人际交往需求
        2.4.3 技能训练需求
    2.5 社会工作介入X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病耻感改善的必要性
        2.5.1 帮助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链接资源、告知相关政策
        2.5.2 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病耻感改善营造良好的社区氛围
        2.5.3 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心理疏导、心理支援等服务
第3章 社会工作介入X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病耻感改善方案
    3.1 方案设计目标
        3.1.1 改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非理性信念,增强自信心
        3.1.2 提升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社区适应能力,提高参与度
        3.1.3 重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社会支持网络,扩大社交圈
    3.2 社会工作介入的理论运用
        3.2.1 运用情绪ABC理论改变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非理性信念
        3.2.2 运用社会支持理论提升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认可度
        3.2.3 运用增能理论增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自信心
    3.3 社会工作介入的具体方案
        3.3.1 开展社区精神健康宣传活动改善社区居民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认知
        3.3.2 开展个案辅导改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赵某病耻感状况
第4章 社区工作介入X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病耻感改善的实务过程
    4.1 社区精神健康宣传活动基本情况
        4.1.1 社区精神健康宣传活动的理论基础
        4.1.2 社区精神健康宣传活动背景
        4.1.3 社区精神健康宣传活动目的
        4.1.4 社区精神健康宣传活动实施
    4.2 社区工作评估与总结
        4.2.1 社区精神健康宣传活动评估
        4.2.2 社会工作者的经验总结
第5章 个案工作介入X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病耻感改善的实务过程
    5.1 服务对象基本情况
        5.1.1 家庭情况
        5.1.2 社会人际交往情况
    5.2 个案服务方案设计
        5.2.1 初次交流,获得第一手资料
        5.2.2 设立个案服务目标
        5.2.3 具体服务计划表
    5.3 介入过程
        5.3.1 第一次服务——“很高兴认识你”
        5.3.2 第二次服务——“我的未来我做主”
        5.3.3 第三次服务——“你也是很有魅力的”
        5.3.4 第四次服务——参与社区“书画展览志愿服务活动”
        5.3.5 第五次服务——参加社区图书馆的管理工作
        5.3.6 第六次服务——结案、评估
第6章 社会工作介入X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病耻感改善的反思与建议
    6.1 社会工作介入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病耻感改善的评估
    6.2 社会工作介入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病耻感改善的总结
        6.2.1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病耻感改善面临诸多问题
        6.2.2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病耻感改善原因复杂
        6.2.3 通过社会工作介入可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赋能,提高自信心
        6.2.4 通过社会工作介入可完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社会支持网络
        6.2.5 通过社会工作介入可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社会交往频次
    6.3 社会工作介入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病耻感改善的反思与建议
        6.3.1 克服社会工作者自身知识与精神卫生经验的不足
        6.3.2 注重改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弱自信心引发的病耻感
        6.3.3 个案工作需注重转介与服务技巧
        6.3.4 社区工作需注重环节的设计及群体的特殊性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病耻感情况调研访谈提纲
    附录B 个案服务满意度打分记录表
    附录C 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量表中文版
作者简介
致谢

(7)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以深圳市福田区、龙岗区和南山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人数不断增加
        1.1.2 各级政府重视社区精神卫生服务
        1.1.3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模式尚未成熟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回顾
        1.3.1 国内研究综述
        1.3.2 国外研究综述
        1.3.3 文献综述总结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严重精神障碍
        1.4.2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
        1.4.3 精防社工
    1.5 理论基础
    1.6 研究设计
        1.6.1 研究方法
        1.6.2 研究内容
第2章 深圳市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模式现状
    2.1 深圳市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模式发展概况
    2.2 深圳市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模式内容特征
        2.2.1 价值理念和理论基础:政府协同治理
        2.2.2 管理机制和运作机制:分级管理体系
        2.2.3 职责范围和服务内容:社区关爱帮扶
        2.2.4 服务对象和服务方法:质控考核指标
        2.2.5 结构功能和经费来源:紧急救治送院
    2.3 深圳市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模式现存问题
        2.3.1 在服务理念上存在的不足
        2.3.2 在运作和管理机制上存在的不足
        2.3.3 在部门协作中存在的不足
        2.3.4 在质控考核指标中存在的不足
        2.3.5 在结构功能中存在的不足
    2.4 深圳市社会工作精神卫生服务模式现存问题原因分析
        2.4.1 在价值理念和理论防治为本的价值理念和协同治理理论错位
        2.4.2 管理机制单一和运作机制困境并存
        2.4.3 职责范围不明确和服务内容缺失
        2.4.4 工作人员局限性强和服务方法非专业化
        2.4.5 结构化功能断层和经费弹性化不足
第3章 复元理念下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模式方案设计
    3.1 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模式的复元理念运用
        3.1.1 社区层面
        3.1.2 社区精神障碍患者层面
    3.2 复元理念下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模式的方案设计目标
        3.2.1 优化现阶段管理理念,融入服务理念
        3.2.2 组织社区关爱帮扶小组会议,发挥其作用
        3.2.3 加强社区关爱帮扶小组内部联结
        3.2.4 体现个案成效,作为质控考核指标
        3.2.5 及时对接出院的精神障碍患者,建立专业关系
    3.3 复元理念下社会工作介入的具体方案
        3.3.1 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个案服务,促进其康复
        3.3.2 开展社区精神健康宣传活动,改善其认知
        3.3.3 开展家属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其家属监护能力
        3.3.4 对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分级管理,体现降级成效
第四章 复元理念下社会工作介入精神障碍患者走向社区康复的个案服务
    4.1 个案服务社区介绍
        4.1.1 X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发展概况
        4.1.2 X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资源
    4.2 个案服务基本情况
        4.2.1 个案服务来源
        4.2.2 个案服务理念和理论
        4.2.3 个案生命历程
        4.2.4 个案家庭情况
        4.2.5 个案社会人际交往情况
    4.3 个案问题产生和分析
        4.3.1 个案“豪仔”问题
        4.3.2 个案“豪仔”问题原因分析
    4.4 个案服务计划
        4.4.1 个案服务计划目标
        4.4.2 个案服务进度安排
    4.5 个案服务社区康复过程
        4.5.1 与个案服务对象建立专业关系
        4.5.2 评估个案服务对象问题
        4.5.3 和个案服务对象一起制定计划
        4.5.4 介入个案服务对象过程
        4.5.5 个案服务成效
    4.6 个案服务反思
        4.6.1 个案服务工作理念
        4.6.2 个案服务工作目标
        4.6.3 个案服务工作方法
        4.6.4 个案服务工作途径
        4.6.5 个案服务实践探索模式
    4.7 复元理念下社会工作介入精神障碍患者走向社区康复的个案服务总结
        4.7.1 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层面
        4.7.2 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精神障碍患者层面
第5章 构建复元理念下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模式
    5.1 复元理念下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模式发展概况
    5.2 复元理念下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模式特征
        5.2.1 依托复元理念,以社工为本位的价值理念
        5.2.2 合作机制并存,完善社区服务
        5.2.3 康复为主:预防、介入和治疗一体化
        5.2.4 形成社工服务氛围,发挥专业优势
        5.2.5 打造“绣花针”角色,激活社区资源
    5.3 明确复元理念下社会工作在卫生服务模式的角色
        5.3.1 倡导者角色:转变政府防治理念,由防治转为服务
        5.3.2 资源链接者角色:链接社区资源,解决服务对象多重需要
        5.3.3 个案管理者角色:提供直接和间接服务
        5.3.4 协调者角色:实现精神障碍患者出入院专人对接
        5.3.5 服务提供者:保护服务对象隐私化
    5.4 复元理念下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模式推进
        5.4.1 打造社区多元协作专业服务团队
        5.4.2 促进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模式实践和理论发展
        5.4.3 加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力度
        5.4.4 促进中国本土化社区精神卫生模式发展
第6章 结论与讨论
    6.1 研究结论
        6.1.1 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模式已经取得一定成效
        6.1.2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模式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6.2 研究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广州市社区严重精神障碍康复服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产生的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1.1.1 课题产生的背景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社区严重精神障碍康复服务现状
        1.2.1 国外社区严重精神障碍康复服务现状
        1.2.2 国内社区严重精神障碍康复服务现状
    1.3 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和研究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研究不足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精神障碍患者
        2.1.2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2.1.3 社区康复服务
    2.2 相关理论
        2.2.1 公共治理理论
        2.2.2 精细化管理理论
第3章 广州市社区严重精神障碍康复服务的现状
    3.1 广州市社区严重精神障碍康复服务机制
    3.2 广州市社区严重精神障碍康复服务现状
        3.2.1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供给网络基本情况
        3.2.2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资源配置现状
        3.2.3 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服务基本情况
第4章 广州市社区严重精神障碍康复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4.1 广州市社区严重精神障碍康复服务存在的问题
        4.1.1 精神卫生专业人才欠缺
        4.1.2 社会保障覆盖率不全
        4.1.3 精神卫生资源配置不平衡
        4.1.4 外地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存在漏洞
    4.2 广州市社区严重精神障碍康复服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社区康复服务机制不够完善
        4.2.2 社区严重精神障碍康复服务的定位没有得到保障
        4.2.3 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服务仍有待加强
第5章 完善广州市社区严重精神障碍康复服务的探讨
    5.1. 充分认知强化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重要意义
    5.2. 充分保障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基础地位
    5.3. 完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网络
    5.4. 完善多元化服务模式
    5.5. 形成多部门综合治理格局
    5.6. 完善监护制度
    5.7.构建顺畅的转介服务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9)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和行为障碍92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2.2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3. 讨论

四、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疾病的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无抽搐电休克对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研究[J]. 杨玉涛,高伟博,赵建军,董军,王建芳. 心理月刊, 2021(23)
  • [2]淄博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网络管理现状调查与对策[J]. 刁艳云,任清涛,李小鹏,张晓芹,孙梦月. 慢性病学杂志, 2021(07)
  • [3]HIV/AIDS患者合并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及住院情况分析[D]. 赵青云. 大理大学, 2021(09)
  • [4]宁夏八个县(区)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行为现状分析[D]. 杨琪. 宁夏医科大学, 2021(02)
  • [5]深圳市宝安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现况调查[J]. 陈卿,刘成锋,韩明辉,卿利,卢楚虹,程娟,胡付兰,张明,胡东生,郭艳芳.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20(11)
  • [6]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病耻感改善的探索与实践 ——以深圳市X社区为例[D]. 贾正义. 东北石油大学, 2020(04)
  • [7]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以深圳市福田区、龙岗区和南山区为例[D]. 范珊琼. 东北石油大学, 2020(04)
  • [8]广州市社区严重精神障碍康复服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 黄清山.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7)
  • [9]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和行为障碍92例临床分析[J]. 葛桂杰. 心理月刊, 2019(18)
  • [10]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给予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效果分析[J]. 刘建良,肖李莉,龚兆扬. 中国实用医药, 2019(27)

标签:;  ;  ;  ;  

精神疾病相关精神发育迟滞的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