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为 Windows NT 添加电话支持

微软为 Windows NT 添加电话支持

一、微软将增加对Windows NT的电话支持(论文文献综述)

陈美汝[1](2021)在《原油常减压装置下的生产优化算法研究及软件开发》文中研究表明原油是一种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常减压装置是石油化工企业生产中的核心装置。为保证装置的平稳高效运行和获取较高经济效益,炼厂通常会对其生产过程进行优化。在原油选购环节,为节约成本,通常会选择多种原油按比例进行混合炼制,即原油调和,其中的原油品种选择和调和比例至关重要,但原油组分复杂,凭借人工经验计算量大且耗时耗力,当前关于原油调和的问题研究也侧重于寻找合适的替代原油,而较少考虑原油选购成本及产品收益等经济问题。在原油炼制环节,为减少损耗提高收益,炼厂会依据方案生产一定收率的侧线产品,其中需要对各侧线蒸馏温度进行精准把控,当前企业解决这类问题均需要基于流程模拟软件,通过人为设定初始温度值,获取当前温度下的侧线收率,并反复调整温度参数直至达到目标收率,该过程繁琐且存在较大误差,因此急需一种自动化算法进行解决。本课题针对原油调和问题创建了一种新的优化模型并对其进行求解。并针对侧线目标收率下蒸馏温度参数优化问题,提出一种自动温度校核算法。最后开发了一款原油蒸馏模拟计算软件,为炼厂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主要内容包括:(1)提出一种面向调和原油与目标原油相似度偏差最小,经济效益最大的非线性多目标优化模型,采用基于参考点选择机制的NSGA-Ⅲ得到最优解集Pareto前沿,实验结果与MOPSO算法相比具有良好寻优效果,得到的原油调和方案能为炼厂提供合理决策。(2)提出一种自动温度校核算法,通过数值建模对蒸馏温度参数进行优化,从而根据原油品种、蒸馏方案及各侧线目标收率获取侧线分离温度,实验验证该算法完全满足最小误差要求,通过自动化计算为炼厂解决实际问题。(3)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原油蒸馏模拟计算软件。该软件集原油数据管理及模拟蒸馏计算等功能于一体,并提供原油调和及自动温度校核优化,使得炼厂对数据处理更为标准化、自动化。本软件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可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领域。

鞠亚军[2](2021)在《基于智能推荐算法的科研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及“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日渐成熟,科研管理信息理论与技术不断创新,实用的科研管理系统需求量增加。同时,科研工作作为高校主要任务,已成为衡量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目前很多科研管理系统存在管理模式僵化、数据过度冗余、推荐专家不符、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本文优化了科研管理及其流程,设计了基于Web的科研管理信息化的逻辑模型,并研发了该信息化平台。这对科研人员与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有很大的提高作用。主要完成的工作有:(1)研究了项目的关键算法:首先研究了推荐系统,从科研项目信息和专家信息这两个维度对信息进行分类。将大量非结构化数据转化为结构化数据,通过标签来对信息分类,利用TF-IDF算法计算标签的权值。分析比较了网络爬虫技术,采用基于python的Scrapy爬虫技术实现本项目。(2)提出了基于智能推荐的科研管理:采用LDA主题模型对分类好的信息进行关键字提取。科研项目的信息与专家的信息,进行量化处理,并由空间量化模型表示出来。采用余弦值来表示空间量化的相似度,进而计算出科研项目与专家之间的相似度,实现科研专家的智能推荐。同时,利用爬虫技术自动添加、更新专家库信息,为专家的智能推荐提供数据保障。(3)详细设计了科研项目管理系统:系统基于Asp.net Web开发框架采用C#、Python、Javascript语言开发。使用SQL Server 2012数据库保存后台数据,并对重要信息进行了加密存储。系统主要功能包括项目申报和修改、项目审核、立项和验收管理、专家管理、项目管理、公告管理、文档管理等功能。经过测试,系统具有操作简单、便于使用的优点。本系统的开发,可以让项目申报者解决传统手工操作下的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问题,同时也满足了科研管理部门对项目的审核、立项和存档方面信息化管理的需求。科研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可以大大提升高校在科研领域的竞争优势。

孔斌[3](2021)在《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的风险评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信息社会的迅猛发展,信息系统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与此同时,在党政机关、军工单位等重点领域部署了很多高安全等级的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发挥着支撑、保障、服务、监管等重要的作用,一旦出现安全保密隐患,会对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乃至于社会稳定产生严重影响。确保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所以,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的风险评估成为了研究重点和难点。信息系统风险评估根据信息系统在国家安全、经济建设、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程度,遭到破坏后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危害程度等,由低到高划分为五个安全保护等级[1]。本文的研究对象为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特指第三级、第四级和和第五级信息系统。本文系统地研究了信息系统风险评估的理论及方法,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的特点,融合了十几年的风险评估经验和案例,优化了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改进了评估过程中每个阶段的具体操作步骤,保证了风险评估结果的可信度和实用性,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安全防护和管理的合理建议,为深入高效的开展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风险评估提供有力支撑,为国家相关行政部门对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的管理决策提供关键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优化了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风险评估模型依据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的特点及防护要求,选取了风险评估指标,并构建了多层次指标体系。然后基于该指标体系,将博弈理论引入到风险评估中,把评估人员的防御方法与攻击人员的攻击方法作为攻防博弈的基础,通过构建攻防博弈模型,分析了评估人员及攻击人员在攻防过程中获得的收益及付出的开销,并结合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计算得到信息系统的风险值,使得风险评估过程更加科学合理。(2)提出了应用虚拟化技术的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风险评估模型从虚拟化体系结构入手,全面分析了虚拟化系统在高安全等级网络环境中存在的脆弱性和引入的安全威胁,在传统矩阵法的基础上融入了序值法、层次分析法,利用基于风险矩阵的信息安全风险模型将分析结果进行量化,引入了合理的权重分配策略,得到虚拟化系统在高安全等级网络环境中的定量安全评估结果,为虚拟化系统在高安全等级网络环境中的定量安全评估提供有力参考[2]。(3)提出了面向网络互联互通环境的风险评估模型分析了网络互联互通采用的安全防护技术以及存在的安全问题,在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风险评估以及虚拟化系统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研究了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之间、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与虚拟化系统、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与工业控制系统等互联互通的风险评估,提出了不同互联互通情况下的风险评估模型,极大地提高了网络互联互通环境的风险控制能力。(4)设计并实现了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风险评估系统基于优化完善的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以及风险评估模型,设计并实现了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风险评估的原型系统,从关键评估项入手,量化了不同关键评估项扣分的频次,定位了频繁扣分的关键评估项及其对应的安全隐患。通过多维度的有效的网络特征,实现了同类网络安全隐患的预测。同时,基于采集数据,从常见评估问题入手,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出现这些评估问题的原因,对于指导评估人员工作,简化评估人员的业务量提供理论支持。另外,依据信息系统安全级别、风险等级以及影响程度,划分风险控制区域,制定对应的风险控制策略。

刘庆[4](2020)在《多速率滤波器组的最优设计与研究》文中指出滤波理论在现代信息技术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信号的获取、传输,以及处理和存储,都离不开滤波技术。通过优化方法来设计多速率滤波器组,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滤波性能,为最优时频分析等相关领域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但是滤波器组优化设计问题是一个无限约束条件优化问题。如何提出快速有效的优化算法来设计滤波器组,并保证这些无限个约束条件获得满足是该领域公认的核心关键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多速率滤波器组优化设计的若干个问题进行研究。包括多速率滤波器的结构设计、优化问题求解和应用验证。整篇论文包括三个方面内容:1、针对常规的最大抽取M通道仿酉镜像线性相位滤波器组的仿酉条件定义在频域中无法获得最优解的难题,重新定义仿酉条件,并通过优化方法求得最优解;2、针对常规采样的非兼容非均匀滤波器组无法实现完美重构问题,采用基于块采样的方式实现非兼容非均匀滤波器组最优设计,并在多路复用器中应用验证;3、针对目前多种滤波器组采样结构是对称的无法完美重构的问题,研究了一种新的基于周期窗函数的滤波器组的结构设计,将多种结构滤波器组设计进行推广。论文的主要贡献总结如下:1)提出了一种最大抽取M通道仿酉镜像线性相位FIR滤波器组的最优化设计方法。由于常规最大抽样M通道仿酉镜像线性相位FIR滤波器组设计的仿酉条件定义在频域中,频域是一个连续集,滤波器的频率响应被表示为一组三角函数的高阶多项式,很难找到优化问题目标函数的梯度,因此,最优滤波器组的设计问题是不可追踪的,这给滤波器优化设计带来计算量和频率选择性等方面的困扰。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首先将这一条件表示为有限个离散的关于采样频率点处的函数方程,把查找最优旋转角度的问题转换成滤波器的最优频率响应采样问题,要求对滤波器的幅度响应采样的点数大于滤波器长度,将滤波器组的设计问题转化为一个仿酉镜像总误差在L1范数下最小化的优化问题。但是这个优化问题是一个非凸问题,求解困难。为此,采用范数松弛的序列二次规划方法寻找其局部最优解,通过使用不同的初始条件迭代上述过程,得到了一个近似全局最优解。计算机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优于现有设计方案。2)提出了一种基于块采样的单输入单输出线性时不变非均匀多路复用器的最优设计方法,该方法能够实现近似完美重构。基于常规采样的非兼容非均匀滤波器组无法实现完美重构,只能通过多输入多输出线性时不变系统或单输入单输出线性时变系统来设计,但这种设计方法难以在实现代价和完美重构误差之间取得平衡。为此,本文阐述了单输入单输出线性时不变系统和基于块采样的非均匀多路复用器的完美重构条件,并基于此条件把滤波器组的设计问题转化为一个完美重构误差在L1范数下最小化的优化问题,通过求解优化问题得到基于块采样的单输入单输出线性时不变非均匀多路复用器的设计方案。计算机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基于块采样的非均匀多路复用器对信道噪声具有较强的鲁棒性,重构误差较小。3)提出了一种周期窗函数的滤波器组结构设计。针对块采样非均匀分析滤波器组采样结构和块采样非均匀综合滤波器组的采样结构是对称的,无法实现精确完美重构。首先,本文提出了一种窗滤波器组,它由一组分析滤波器、一组分析周期窗、一组综合滤波器和一组综合周期窗组成。当综合周期窗函数为恒定时,窗滤波器组成为常规采样非均匀滤波器组和块采样非均匀滤波器组的推广。当综合周期函数为时变函数时,综合周期窗函数滤波器组是非对称结构块非均匀滤波器组的推广。从而使信号能够用更灵活的时频分解方法生成子带系数。其次,研究了恒定综合周期窗函数和时变综合周期窗函数的滤波器组,推导了其精确完美重构条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各类结构的滤波器组的仿酉条件进行了研究,并分别给出简单实例验证。综上所述,本文基于多速率滤波器组设计的若干问题,结合最优化方法展开研究,其内容是信息科学与数理科学交叉性的创新研究,相信对于发现特性和规律,并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赵鑫[5](2020)在《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策略及财政支持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异常迫切。为了应对这种需求,我国自2014年起成立了数量众多、总规模庞大的政府投资基金。希望通过政府投资基金这一政策性金融工具,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机制的各自优势,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实现国家全面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建立起兼容宏观战略目标和微观效率机制的投资策略体系,并完善相应的财政支持机制,以最小化政府干预的成本,最大化政府投资基金的干预收益,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和经济效应。而以往的研究或偏重于宏观战略的探讨、或偏重于微观效果的分析,缺乏宏观目标与微观机制相融合的分析视角。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对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策略及财政支持机制的研究,将财政的宏观策略目标与基金的微观效率目标相统一,建立起目标清晰、路径明确的投资策略和财政支持体系,为更好的发挥政府投资基金的作用进行一些有益探索。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策略的理论基础是市场失灵,正是因为市场失灵的存在,才需要发挥“有为政府”的作用,纠正市场失灵。尤其是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更需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形成合力,突破关键领域的发展瓶颈。政府投资基金则是将政府与市场有机结合的政策性金融工具。在基金运作中,要实现宏观战略与微观效率的兼顾,就需要建立起有效的投资策略体系,而这一策略体系要得到有效的执行,离不开完善的财政支持机制。本文从投资方向、投资方式和投资时点三个维度构建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策略模型,并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展开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的结果有力的印证了理论模型的有效性。在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美国经验的深入对比分析,指出财政支持机制是保证投资策略能够有效执行的关键因素,而这方面也正是中国政府投资基金面临的短板,急需完善相关机制。结合理论、实证和美国经验的分析,本文对目前我国政府投资基金、财政支持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总结,并对导致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1、通过投入产出模型、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投资方向策略的有效性。即政府投资基金应该以纠正市场失灵、实现社会综合收益最大化为宏观策略目标,投资于带动效应强、市场失灵显着、社会综合收益高的产业。实证分析显示,政府投资基金对具有较强带动效应的产业进行投资后,切实促进了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升,并且这种促进效用是其他财政支出方式所不具有的。2、通过分阶段、分行业多元回归分析,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投资方式策略的有效性。即政府投资基金在政府干预成本低、社会总收益高的领域,应该采取直接投资的方式;在干预成本高、社会总收益高的领域,应该采取间接投资的方式。计量分析结果显示,政府投资基金采取间接投资方式取得的效果更好,尤其是混合所有制的管理人具有最优的投资效果,应给予重点支持。3、通过分阶段效果回归分析,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投资时点策略的有效性。即财政应在经济实现低水平均衡后加强对政府投资基金的资本和机制支持力度,通过政府投资基金的积极投资带动经济实现转型升级。回归结果显示,在经济实现低水平均衡后,政府投资基金对经济增长和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都更显着。4、通过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三维度投资策略的合理性,并指出财政支持机制的重要性。通过分析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的成功经验和A基金的失败教训,验证了遵循本文所提出的投资策略,是实现政府投资基金宏观战略目标和微观效率目标的重要保障。通过对两只基金的对比分析,进一步指出财政支持机制是保证投资策略能够得以切实执行的重要制度保障。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包括:1、建立了兼容宏观战略与微观效率的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策略体系。2、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投资策略体系的合理性、可行性,为财政创新投入方式提供了理论与实证支撑。3、从建立、完善现代财政制度的高度,提出了系统性完善财政支持机制、优化投资策略的政策建议。

代芙[6](2020)在《VxWorks工程编译与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VDC Research市场调查结果表明,美国风河系统公司以VxWorks为旗舰的嵌入式产品在实时操作系统市场长期处于领先地位。该公司为基于VxWorks操作系统的工程开发提供了功能强大的Workbench开发平台,然而,由于VxWorks 7系列相对VxWorks 6系列的改动较大,Workbench 4系列软件并不能完全替代Workbench 3系列软件,导致VxWorks工程缺少统一的编译平台,同时VxWorks工程源代码和工程编译结果缺少统一的管理平台,如何解决基于不同平台开发的VxWorks工程的源代码管理、编译与产品发布等问题是本论文要研究的课题。本文以 VxWorks 6.8 DKM(Downloadable Kernel Module,可下载内核模块)工程和VxWorks 7.0 DKM工程为研究对象,使用TFS(Team Foundation Server)、脚本编译、C#语言等技术设计并实现了 VxWorks工程的统一编译和管理系统。首先对系统的功能性需求进行了分析,其功能需求包括源代码管理、编译任务设定、编译任务查询、编译结果查询、二进制文件版本号提取、编译任务管理、自动编译、用户管理、用户权限管理、数据库系统管理、二进制文件管理、二进制文件访问权限同步等。基于前述需求分析,设计了系统的总体架构,划分了功能模块,详细说明了系统数据库的表和字段并列举出相关字段含义;分别对编译任务管理、编译脚本执行引擎、脚本生成工具、版本号生成、二进制文件访问权限同步、编译任务设定与查询、编译结果查询以及二进制文件版本号提取等模块进行了详细设计,包括处理流程和相关类的设计等,阐述了各模块之间的交互关系,并对系统核心功能的实现给出算法解析。继而,在随后的章节说明了整个系统的环境部署和运行结果。最后,对本文和作者在课题研究期间的工作成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进一步的改进方向。

郑莉莉[7](2020)在《基于时间反演的高精度室内定位技术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接入互联网的设备逐渐增多,基于物联网的各种应用服务为人民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其中,位置信息又是实现这些应用服务的一个重要先决条件。因此,如何实时高效地获得精确的位置信息,已成为推动行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目前,室外定位已有诸如GPS、北斗等成熟的卫星定位解决方案,而室内复杂的布局结构、丰富的多径、散射和阴影效应使得高精度的室内定位面临巨大的挑战。传统的室内定位方案旨在消除室内多径带来的干扰,再从直达波中分析出有用的位置信息,这不可避免地受到室内丰富多径的影响。与之相反地,基于时间反演的室内定位技术能够充分利用室内丰富多径的位置特殊性,从而实现高精度的室内定位。本文在充分分析时间反演室内定位相关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分别针对了带宽受限场景、环境相对动态变化场景以及被动式定位场景,对高精度时间反演室内定位技术展开系统研究。研究重点及创新性表述如下:1.基于搭建的实验平台分别研究环境、带宽及无线通信链路数对时间反演室内定位性能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带宽受限情况下时间反演室内定位的性能,通过引入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相位的位置特殊性特征,提出一种基于时间反演的高精度主动式室内定位方法。在离线阶段,为最小化指纹数据库储存空间,使用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自适应地得到每个位置的指纹;在实时定位阶段,充分利用CSI幅值和相位的位置特殊性特征,提出一种综合考虑幅度与相位的时间反演聚焦强度计算方法,实现比原有时间反演方法更准确的定位,且无需增加指纹存储开销。最后,实测实验证明该方法的定位准确率高达97.5%,明显高于其他对比方法。2.针对指纹数据库有效性可能会随环境变化而降低的情况,将深度学习引入时间反演室内定位,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自校准时间反演室内定位方法。在离线阶段,考虑到CSI分别由幅值信息和相位信息两部分组成,基于深度学习思想,分别使用两个自编码器对幅值信息和相位信息进行无标签训练,训练结束后获得保存有环境相关特征信息的自编码器。在实时定位阶段,为缓解环境变化对实测数据的影响,使用已训练好的自编器分别对实测数据的幅值和相位进行自适应校准,并基于改进的时间反演聚焦强度实现高可靠性的定位。实测实验结果表明,在开窗关门、关窗开门以及行人移动的环境下所提方法能够分别移除36.51%、25.0%和20.49%由环境变化所导致定位误差。3.针对实际应用中不方便携带设备的场景,提出一种基于置信度加权的时间反演高精度被动式室内定位方法。将时间反演技术引入被动定位,以获得高精度的定位结果。在充分利用多根接收天线的信息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置信度的的权值计算方案以提高定位系统的准确度。实验结果表明,与使用一个无线通信链路进行定位相比,使用2个/3个无线通信链路进行定位能够提高11.11%/14.81%的定位准确度。此外,为提高被动式室内定位系统的可靠性,基于深度学习思想,提出一种抗环境干扰的数据自校准方案,并通过动态环境下的实测实验验证算法的有效性。

高鑫[8](2020)在《基于时空数据的挖掘算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数据采集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大量包含时间、空间等信息的时空数据。如何从这些时空数据中挖掘潜在有用的知识,用于指导决策、商业分析等社会服务,成为数据挖掘研究领域新的研究问题和热点。本文针对时空数据挖掘问题进行了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时空数据下兴趣区域发现方法的研究。针对现有空间聚类方法时间开销大,且不适应时空数据特性的问题,提出一种时空兴趣区域发现算法SPROI,该算法是一种基于网格和时空密度的聚类算法。一方面,结合访问频率和停留时间两个变量给出了时空密度的密度计算方法,充分考虑了时间、空间约束;另一方面,使用基于网格的聚类方法,在需多次、重复聚类的情况下提高了算法的运行效率。算法的主要过程包括:首先,将空间范围划分为单元格,计算数据所在单元格的时空密度,找出符合密度阈值的核心单元格。然后将核心单元格进行合并、过滤等操作,最后得到时空兴趣区域。实验表明该算法有效可行,效率较高。(2)时空数据下频繁模式挖掘方法的研究。由于时空数据的特殊性,现有的频繁模式挖掘算法不适应时空数据下的挖掘问题,提出一个时空数据的频繁模式挖掘算法SPMQT-mining。该算法考虑时空数据的动态性、序列性,采用滑动窗口模型,构建了基于矩阵、队列和前缀树的概要结构SPMQT压缩存储时空信息,基于Prefix Span方法递归地挖掘时空频繁序列模式。算法的主要过程包括:首先,将时空数据通过SPROI算法转换为兴趣区域序列。然后,针对时空数据的特性,通过构建概要结构SPMQT压缩存储时空信息来分离时空数据中的支持度信息、序列信息和挖掘所需索引信息。最后,基于Prefix Span方法递归地生成投影数据库完成挖掘。实验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时空效率。

王飞[9](2020)在《基于多视图结合的文档静态检测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高级可持续威胁攻击(APT攻击)变得越来越激烈。APT攻击是主要对特定的组织如政府、企业、公司展开的持续有效的攻击活动。随着人们对可执行文件的警惕性提高,APT组织将攻击方式逐渐转移到恶意文档中。鱼叉式网络钓鱼攻击又是APT组织主要的攻击方式,它常使得邮件用户遭受重大损失。由于邮件阅读者通常对附件中的文档警惕性较低,因此也导致攻击者将攻击手法向恶意文档上倾斜。普通文档如PDF、WORD等格式的文档越来越成为人们网络交流信息的主要文档格式,但这些文档中可嵌入多种类型对象使得文档可产生形式多变的恶意行为。因此文档的恶意性检测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以网络信息交流中常见文档为研究对象,研究恶意文档的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在总结近些年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较多的样本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多视图的检测框架,为文档的恶意性快速判断提供参考。另外,依靠本框架设计并实现了基于Web网站的文档静态检测系统。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1.提出基于多视图结合的文档恶意性静态检测方案:方案从文档的规范性、文档的错误信息、文档的结构路径、对象数量等多个视图对文档提取特征,并使用机器学习算法训练模型;2.针对 PDF、Word、Excel、RTF、JPEG、PNG 和 GIF 格式的文档进行了特征工程研究,确定各个类型文档不同的特征及权重。3.将提出的检测模型在Word类型文档上进行测试,获得了较好的检出率(97.36%)和较低的误报率(0.27%)。在图片类文档和其他Office文档中也获得了较好的实验结果;将单一视图检测实验和多视图结合的检测实验相对比,证明了多视图结合的检测方法的有效性。4.设计并实现了基于Web的文档静态检测平台。平台能对常见的文档文件实现快速的静态检测并通过API接口完成样本检测和结果查询。

苑通[10](2020)在《平面学习媒体增强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平面学习媒体是指仅通过视觉传递知识信息的媒体,通常包括书籍、期刊、报纸、杂志。平面学习媒体增强系统为了打通平面学习媒体和信息系统的交互,依赖于词语的语义表示。当前存在一些对学习有辅助作用的系统,这些系统存在的核心问题是无法对平面学习媒体中的内容进行信息提取,并产生高质量的词语表示。同时,当前的基于窗口的词向量学习算法存在无法捕捉到不同窗口词的重要性的问题。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本文做了如下的工作:1)对于平面学习媒体增强系统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将系统的关键技术分析为OCR技术、词向量技术和推荐系统技术,并根据各项技术的重要性将词向量技术作为本文的核心研究问题。2)在dict2vec模型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窗口词共现词频的差异化窗口词权重的词向量学习模型。该模型通过三个方法来使词向量能够表现出更加准确的词语相似性:首先该模型通过将窗口词划分为重要窗口词和一般窗口词,使得具有更高相关性的词能够占有更高的权重;其次,本文提出了一种对强弱词对进行排序的策略,使得更为重要的定义词能够尽早将自己的语义信息传递给其它词;最后本文提出,在使用定义词作为额外语义信息的基础上,增加窗口大小能够带来词语相似性的提升。根据本文在10个数据集上,3个窗口大小下的多组对比实验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能够使词语的相似性得到提升。3)基于本文提出的模型,我们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平面学习媒体增强系统的原型系统。该系统由前端模块、OCR识别引擎模块、词向量模块、推荐系统模块组成。最后对于所提出的模型的多组对比实验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是有效的。同时,对原型系统测试表明,本系统能够完成对相关单词的推荐以及课程推荐的功能。

二、微软将增加对Windows NT的电话支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微软将增加对Windows NT的电话支持(论文提纲范文)

(1)原油常减压装置下的生产优化算法研究及软件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1.1.2 原油的常减压蒸馏
        1.1.3 原油生产优化技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原油生产优化研究现状
        1.2.2 原油模拟软件研究现状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结构
第二章 多目标优化原油调和问题描述及求解
    2.1 引言
    2.2 多目标优化原油调和问题描述
        2.2.1 原油调和问题
        2.2.2 多目标优化问题
        2.2.3 粒子群算法
        2.2.4 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
    2.3 原油调和多目标优化建模
        2.3.1 原油调和物性及相似度计算
        2.3.2 原油调和优化模型
    2.4 基于NSGA-Ⅲ模型计算结果与分析
        2.4.1 模型求解
        2.4.2 实验数据
        2.4.3 实验结果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原油蒸馏自动温度校核算法
    3.1 引言
    3.2 常用插值方法
        3.2.1 拉格朗日插值
        3.2.2 牛顿插值
        3.2.3 三次样条插值
    3.3 TBP及馏分物性曲线建模
        3.3.1 原油TBP实沸点蒸馏曲线建模
        3.3.2 原油馏分物性曲线建模
    3.4 自动温度校核算法
        3.4.1 数值分析与算法设计
        3.4.2 算法实现流程
        3.4.3 算法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原油蒸馏模拟计算软件设计
    4.1 软件总体功能
        4.1.1 总体需求分析及功能设计
        4.1.2 总体功能描述
        4.1.3 软件总体特点
    4.2 软件详细功能结构
        4.2.1 原油评价数据管理模块功能结构
        4.2.2 原油蒸馏应用模块功能结构
    4.3 软件数据库
        4.3.1 软件数据库整体结构
        4.3.2 数据库数据组成
        4.3.3 数据库特点
    4.4 软件相关技术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原油蒸馏模拟计算软件实现
    5.1 软件开发环境
    5.2 原油评价数据管理模块实现
        5.2.1 模块操作流程与数据管理
        5.2.2 TBP曲线及馏分物性曲线
        5.2.3 原油信息查询定位
    5.3 原油蒸馏应用模块实现
        5.3.1 应用模块操作流程
        5.3.2 蒸馏计算与报表生成
        5.3.3 原油调和优化
        5.3.4 自动温度校核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基于智能推荐算法的科研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第2章 关键算法介绍
    2.1 推荐系统
        2.1.1 基于内容的推荐
        2.1.2 基于标签的推荐
    2.2 网络爬虫技术
        2.2.1 爬虫的分类
        2.2.2 Scrapy爬虫框架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科研管理智能推荐算法研究
    3.1 专家数据标签的提取
    3.2 科研项目标签提取
    3.3 科研专家推荐算法
    3.4 标签模型相似度计算
    3.5 专家自动匹配算法的实现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科研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4.1 可行性分析
    4.2 需求分析
        4.2.1 系统性能需求
        4.2.2 功能性需求
    4.3 业务需求建模
        4.3.1 用例分析
        4.3.2 系统业务的主要流程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科研管理系统设计
    5.1 系统设计的原则
    5.2 系统架构和功能结构设计
    5.3 系统的类图
    5.4 数据库设计
    5.5 智能推荐算法的实现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科研管理系统实现
    6.1 开发环境的选择
    6.2 登录与注销
    6.3 项目申报
    6.4 项目审核
        6.4.1 项目审核
        6.4.2 项目终审
    6.5 专家推荐
    6.6 信息查询
    6.7 角色管理
    6.8 成果管理
    6.9 论文统计
    6.10 本章小结
第7章 科研管理系统测试
    7.1 测试的目的与方法
    7.2 系统测试结果
        7.2.1 数据测试结果
        7.2.2 系统功能测试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未来工作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3)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的风险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论文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风险评估标准及方法研究现状
        1.2.2 虚拟化系统风险评估研究现状
        1.2.3 工业控制系统风险评估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框架
2 基础理论及方法
    2.1 相关概念
        2.1.1 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
        2.1.2 虚拟化技术
        2.1.3 工业控制系统
    2.2 方法理论概述
        2.2.1 层次分析法
        2.2.2 模糊综合评判法
        2.2.3 博弈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传统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风险评估的挑战
    3.1 传统的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风险评估
        3.1.1 风险评估基本原理
        3.1.2 存在的不足之处
    3.2 虚拟化技术带来的变化
        3.2.1 虚拟化技术对传统信息系统的影响
        3.2.2 虚拟化技术带来的安全风险
        3.2.3 虚拟化技术对风险评估的影响
    3.3 互联互通带来的变化
        3.3.1 互联互通对网络结构的影响
        3.3.2 互联互通带来的安全风险
        3.3.3 互联互通对风险评估的影响
    3.4 研究问题及解决办法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博弈论的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风险评估模型构建
    4.1 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风险评估的界定及特点
        4.1.1 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风险评估的界定
        4.1.2 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风险评估的特点
        4.1.3 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风险评估的防护要求
    4.2 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风险评估指标选取
        4.2.1 风险评估指标的选取及优化原则
        4.2.2 风险评估指标的选取步骤
        4.2.3 风险评估指标的合理性分析
    4.3 基于博弈论的风险评估模型构建
        4.3.1 风险评估流程
        4.3.2 风险评估模型构建
        4.3.3 风险评估模型分析
        4.3.4 信息系统风险计算
        4.3.5 风险评估模型对比
        4.3.6 实验与分析
    4.4 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评估结果判定
        4.4.1 检测结果判定
        4.4.2 专家评估意见
        4.4.3 评估结论判定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虚拟化技术的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风险评估模型构建
    5.1 虚拟化系统风险评估相关工作
    5.2 虚拟化系统脆弱性分析
        5.2.1 虚拟机及内部系统
        5.2.2 虚拟机监控器
        5.2.3 虚拟网络
        5.2.4 虚拟化资源管理系统
    5.3 虚拟化系统威胁分析
    5.4 虚拟化系统的风险评估过程
        5.4.1 确定风险评估指标
        5.4.2 构建专家二维矩阵
        5.4.3 风险等级的确定
        5.4.4 风险量化模型
    5.5 虚拟化系统评估结果判定
    5.6 本章小结
6 面向互联互通的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风险评估
    6.1 互联互通系统架构及防护要求
        6.1.1 互联互通系统架构
        6.1.2 互联互通防护要求
    6.2 互联互通的安全分析
        6.2.1 互联互通的风险点
        6.2.2 互联互通的应用场景
    6.3 不同应用场景的互联互通风险评估
        6.3.1 多个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6.3.2 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与虚拟化系统互联互通
        6.3.3 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与工业控制系统互联互通
        6.3.4 风险评估策略及结果判定
    6.4 本章小结
7 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安全保密风险评估系统的设计
    7.1 信息系统评估内容的关联分析
        7.1.1 模型构建
        7.1.2 关联分析方法
        7.1.3 关联分析结果
        7.1.4 结论
    7.2 评估团队能力评估
        7.2.1 已有相关研究工作
        7.2.2 模型构建
        7.2.3 能力分析
        7.2.4 结论
    7.3 信息系统安全隐患的关联分析
        7.3.1 关键评估项分析与感知
        7.3.2 常见安全隐患的分析与感知
        7.3.3 结论
    7.4 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的风险控制建议
        7.4.1 风险控制策略
        7.4.2 风险控制应用实例
    7.5 本章小结
8 总结与展望
    8.1 研究总结
        8.1.1 风险评估模型总结分析
        8.1.2 研究结论
        8.1.3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全国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评价指标体系
附录 B 全国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评价指标权重调查问卷
附录 C 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保密管理情况检查表
附录 D 评分对照表
索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多速率滤波器组的最优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多速率滤波器组的研究现状
        1.2.2 最优化基础理论研究现状
        1.2.3 多速率滤波器组优化设计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结构安排
第二章 多速率滤波器组及最优化理论
    2.1 多速率滤波器组概述
        2.1.1 M通道滤波器组设计
        2.1.2 M通道滤波器组的完美重构条件
    2.2 相关最优化理论介绍
        2.2.1 最优化问题
        2.2.2 最优化方法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最大抽取M通道仿酉镜像FIR滤波器组的最优设计
    3.1 最大抽取M通道FIR滤波器组仿酉镜像线性相位充要条件
        3.1.1 仿酉条件
        3.1.2 实值镜像线性相条件推导
    3.2 分析滤波器的幅度响应采样
    3.3 基于范数松弛序列二次规划的M通道仿酉镜像FIR滤波器组的最优设计
        3.3.1 问题描述
        3.3.2 优化设计
        3.3.3 基于范数松弛序列二次规划的最优解
    3.4 实验及结果分析
        3.4.1 实验设计
        3.4.2 实验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块采样的非均匀多路复用器的最优设计
    4.1 基于块采样的非均匀多路复用器
    4.2 基于块采样的非均匀多路复用器的完美重构条件
    4.3 基于块采样的单输入单输出线性时不变非均匀多路复用器的最优设计
    4.4 实验及结果分析
        4.4.1 实验设计
        4.4.2 实验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周期窗函数的滤波器组的设计研究
    5.1 窗滤波器组结构
    5.2 窗滤波器组与常规采样、块采样的均匀和非均匀滤波器组的关系
    5.3 周期窗函数滤波器组的完美重构条件
        5.3.1 恒定综合周期窗函数滤波器组完美重构条件
        5.3.2 时变综合周期窗函数滤波器组完美重构条件
    5.4 仿酉条件
    5.5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附录

(5)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策略及财政支持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主题与意义
    1.2 相关研究综述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一般风险投资基金投资策略的研究
        1.2.2 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策略的研究
        1.2.3 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策略与产业政策
        1.2.4 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策略与技术经济
        1.2.5 政府投资基金与财政支持机制
        1.2.6 文献评述
    1.3 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策略的理论基础
        1.3.1 市场失灵理论
        1.3.2 财政相关理论
        1.3.3 政府失灵及委托代理理论
        1.3.4 政策性金融理论
        1.3.5 理论评述
    1.4 主要概念界定
        1.4.1 政府投资基金的概念
        1.4.2 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策略的概念
        1.4.3 财政支持机制
    1.5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5.1 研究思路与逻辑结构
        1.5.2 研究内容
        1.5.3 研究方法
    1.6 可能存在的创新与不足
        1.6.1 本文的创新
        1.6.2 存在的不足
2 中国政府投资基金发展现状分析
    2.1 中国政府投资基金设立情况
        2.1.1 我国政府投资基金的总量及结构情况
        2.1.2 国家级政府投资基金的设立及分类情况
    2.2 财政对政府投资基金的支持机制现状
        2.2.1 财政对政府投资基金的出资支持
        2.2.2 其他配套支持机制
        2.2.3 政府投资基金相关支持部门现状
3 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策略的三维度分析
    3.1 政府投资基金的投资方向
        3.1.1 社会综合收益最大化的宏观策略模型
        3.1.2 社会综合收益最大化的微观机制模型
        3.1.3 投资方向的宏观策略内涵
        3.1.4 投资方向的微观策略内涵
    3.2 政府投资基金的投资方式
        3.2.1 投资方式的模型构建
        3.2.2 投资方式的宏观策略内涵
        3.2.3 投资方式的微观策略内涵
    3.3 政府投资基金的投资时点
        3.3.1 不同水平生产模型的构建
        3.3.2 宏观策略层面的投资时点内涵
        3.3.3 微观策略层面的投资时点内涵
        3.3.4 低水平经济均衡的判断依据
4 中国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策略的实证分析
    4.1 中国政府投资基金的投资方向分析
        4.1.1 高带动效应产业分析
        4.1.2 中国政府投资基金投资方向的特点分析
        4.1.3 中国政府投资基金投资方向的宏观效果分析
    4.2 中国政府投资基金的投资方式分析
        4.2.1 数据的分类处理
        4.2.2 模型与变量设置
        4.2.3 回归结果
        4.2.4 对回归结果的分析
    4.3 中国政府投资基金的投资时点分析
        4.3.1 对经济均衡水平的研判
        4.3.2 政府投资基金投资时点的微观效果分析
        4.3.3 政府投资基金投资时点的宏观效果分析
    4.4 中国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策略效果评价的案例分析
        4.4.1 集成电路产业基金的成功案例分析
        4.4.2 基金的失败案例分析
        4.4.3 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策略的效果评价
    4.5 财政支持机制对投资策略的影响分析
        4.5.1 财政支持机制影响政府投资基金的投资方向
        4.5.2 财政支持机制影响政府投资基金的投资方式
        4.5.3 财政相关机制变化影响政府投资基金的投资时点
        4.5.4 财政的公共性是投资策略得以切实执行的机制保障
        4.5.5 财政的资本动员机制是提升投资策略效果的物质保障
5 美国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策略及财政支持机制经验借鉴
    5.1 美国政府投资基金的投资方向分析
        5.1.1 DARPA计划的投资方向
        5.1.2 SBIC计划的投资方向
    5.2 美国政府投资基金的投资方式分析
        5.2.1 美国政府投资基金的间接投资策略
        5.2.2 美国政府投资基金的直接投资策略
    5.3 美国政府投资基金的投资时点分析
        5.3.1 美国经济达到低水平均衡的宏观指标
        5.3.2 美国经济达到低水平均衡的产业结构指标
    5.4 美国政府投资基金的监管与支持机制分析
        5.4.1 DARPA计划及其监管与支持机制
        5.4.2 SBIC计划及其监管与支持机制
    5.5 中美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策略的对比分析
        5.5.1 中美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策略的相同点
        5.5.2 中美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策略及支持机制的不同点
    5.6 美国经验对中国政府投资基金的借鉴意义
        5.6.1 投资于市场失灵明显并且社会综合收益高的领域
        5.6.2 提高财政资金投入强度并实现差异化出资安排
        5.6.3 采取信息成本最低的投资方式
        5.6.4 在经济实现低水平均衡后才进行大规模投资
        5.6.5 建立完善的基金支持机制
6 中国政府投资基金及财政支持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6.1 政府投资基金存在的问题
        6.1.1 投资方向不当导致投资策略执行偏差
        6.1.2 直接投资方式占比过高与成功经验不符
        6.1.3 基金部门化和同质化降低了投资策略的有效性
        6.1.4 单只基金规模过大造成忽视投资策略经济性的压力
    6.2 财政支持机制存在的问题
        6.2.1 相关配套支持机制的碎片化
        6.2.2 资本动员机制缺乏稳定性和带动性
        6.2.3 缺乏政策之间的统筹协调
    6.3 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6.3.1 转轨中部门和局部利益尾大不掉导致战略扭曲
        6.3.2 深化财政制度改革不到位
        6.3.3 基金预算绩效管理措施不到位
        6.3.4 基金立法不健全且执行机构缺失
7 完善财政支持机制优化投资策略的思路与建议
    7.1 以现代财政制度为统领建立通盘的政府投资基金体系
    7.2 以财政全域治理理念建立常态化的财政支持机制
        7.2.1 建立现代政府投资基金预算制度
        7.2.2 加强财政对政府投资基金的差异化投入力度
        7.2.3 落实财政绩效管理机制
        7.2.4 理顺政府间财权与事权关系
    7.3 由财政部牵头建立政府投资基金监管体系
        7.3.1 部际协调监管模式
        7.3.2 组建政策性金融监管委员会模式
        7.3.3 建立统一规范的基金管理制度
    7.4 优化政府投资基金的投资策略
        7.4.1 细分与整合现有政府投资基金的投资方向
        7.4.2 缩小单只基金的资金管理规模
        7.4.3 降低国家级基金直接投资方式的比重
        7.4.4 改变部门各自为政的基金设立方式
        7.4.5 动态优化掌握政府投资基金的投资时点
    7.5 建立科技银行创新财政投入方式
    7.6 加强政府投资基金相关政策的统筹协调
        7.6.1 加强制度统筹协调
        7.6.2 加强政策执行协调
        7.6.3 加强人员交流
参考文献
博士研究生学习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6)VxWorks工程编译与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背景
    1.2 课题任务
        1.2.1 课题内容
        1.2.2 本人承担的任务
    1.3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介绍
    2.1 VXWORKS操作系统
    2.2 DKM工程
    2.3 WIND RIVER WORKBENCH开发平台
    2.4 TFS平台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需求分析
    3.1 系统用户角色分析
    3.2 系统的功能性需求分析
        3.2.1 源代码管理功能
        3.2.2 编译任务设定功能
        3.2.3 编译任务查询功能
        3.2.4 编译结果查询功能
        3.2.5 二进制文件版本号提取功能
        3.2.6 编译任务管理功能
        3.2.7 自动编译功能
        3.2.8 用户管理功能
        3.2.9 用户权限管理功能
        3.2.10 数据库系统管理功能
        3.2.11 二进制文件管理功能
        3.2.12 二进制文件访问权限同步功能
    3.3 系统的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3.3.1 性能需求
        3.3.2 可靠性需求
        3.3.3 可扩展性需求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总体设计
    4.1 系统架构设计
    4.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4.2.1 源代码服务器端
        4.2.2 编译服务器端
        4.2.3 发布服务器端
        4.2.4 客户端
    4.3 系统的数据模型设计
        4.3.1 数据概念模型的设计
        4.3.2 数据物理模型的设计
    4.4 系统的界面设计
    4.5 系统使用规范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5.1 系统功能模块交互关系
    5.2 编译任务管理模块设计
    5.3 编译脚本执行引擎模块设计
    5.4 脚本生成工具的设计与实现
        5.4.1 Workbench 3.2脚本生成工具的实现
        5.4.2 Workbench 4.0脚本生成工具的实现
    5.5 版本号生成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5.6 二进制文件访问权限同步模块设计
    5.7 编译任务设定模块设计
    5.8 编译任务查询模块设计
    5.9 编译结果查询模块设计
    5.10 二进制文件版本号提取模块设计
    5.11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部署与测试
    6.1 WORKBENCH开发环境部署
    6.2 服务器端的环境部署
        6.2.1 安装服务
        6.2.2 配置参数
    6.3 系统测试
        6.3.1 系统功能测试
        6.3.2 系统非功能性测试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束语
    7.1 论文工作总结
    7.2 问题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基于时间反演的高精度室内定位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高精度室内定位技术概述
        1.2.1 室内定位技术分类
        1.2.2 基于Wi-Fi高精度室内定位方法研究现状
    1.3 基于时间反演的高精度室内定位概述
        1.3.1 时间反演技术概述
        1.3.2 基于时间反演的高精度室内定位方法研究现状
    1.4 研究工作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二章 基于时间反演的高精度主动式室内定位
    2.1 引言
    2.2 基于时间反演的室内定位
        2.2.1 基于时间反演的室内定位原理
        2.2.2 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2.3 系统模型
    2.4 算法设计
        2.4.1 离线阶段
        2.4.2 在线阶段
    2.5 实测实验及结果分析
        2.5.1 实验设置
        2.5.2 自适应指纹构建
        2.5.3 评估改进TRRS
        2.5.4 定位性能对比
        2.5.5 参考点间隔的影响
        2.5.6 LoS定位性能评估及非参考位置TRRS
        2.5.7 时间复杂度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深度学习的自校准时间反演室内定位
    3.1 引言
    3.2 系统模型
    3.3 算法设计
        3.3.1 离线阶段
        3.3.2 在线阶段
    3.4 实测实验及结果分析
        3.4.1 实验设置
        3.4.2 校准结果
        3.4.3 场景一定位结果对比
        3.4.4 场景二定位结果对比
        3.4.5 场景三定位结果对比
        3.4.6 场景四定位结果对比
        3.4.7 参数调优及复杂度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时间反演的高精度被动式室内定位
    4.1 引言
    4.2 系统模型
    4.3 算法设计
        4.3.1 离线阶段
        4.3.2 在线阶段
        4.3.3 抗环境干扰的自校准方案
    4.4 实测实验及结果分析
        4.4.1 实验设置
        4.4.2 单无线通信链路下的定位结果
        4.4.3 多无线通信链路下的定位结果
        4.4.4 采样规模的影响
        4.4.5 校准结果
        4.4.6 动态环境被动式定位结果对比
        4.4.7 时间复杂度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工作总结
    5.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8)基于时空数据的挖掘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组织架构
2 相关知识概述
    2.1 时空数据
        2.1.1 时空数据的特点
        2.1.2 时空数据的表现形式
        2.1.3 时空数据的挖掘
        2.1.4 数据预处理
    2.2 时空兴趣区域发现
        2.2.1 研究内容
        2.2.2 热门区域发现的特点
    2.3 时空数据的频繁模式挖掘
        2.3.1 时空数据频繁模式的挖掘流程
        2.3.2 现有挖掘方法分类
    2.4 本章小结
3 时空兴趣区域发现算法SPROI
    3.1 引言
    3.2 相关描述及定义
    3.3 SPROI算法
        3.3.1 SPROI算法主要思想
        3.3.2 SPROI算法步骤
        3.3.3 SPROI算法伪代码
    3.4 测试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时空数据频繁模式挖掘算法SPMQT-mining
    4.1 引言
    4.2 相关描述及定义
    4.3 概要数据结构
    4.4 SPMQT-mining算法
        4.4.1 总体流程
        4.4.2 概要结构构造
        4.4.3 挖掘频繁序列模式
        4.4.4 SPMQT-mining算法示例
    4.5 测试与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总结
    5.2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基于多视图结合的文档静态检测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静态检测技术
        1.2.2 动态检测技术
        1.2.3 动静态结合检测技术
        1.2.4 PDF恶意性检测研究总结
        1.2.5 Word文档恶意性检测研究总结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1.4 研究创新点
    1.5 论文主要工作及组织结构
第二章 恶意文档的攻击形式研究
    2.1 PDF文档的主要攻击形式
        2.1.1 JavaScript代码攻击
        2.1.2 嵌入式文件攻击
    2.2 Office文档的主要攻击形式
        2.2.1 VBA恶意代码
        2.2.2 OLE对象
        2.2.3 文档规范漏洞
        2.2.4 DDE命令
        2.2.5 图片等媒体文件
    2.3 图片文件恶意形式
        2.3.1 伪造文件头
        2.3.2 CVE漏洞
        2.3.3 插入代码
        2.3.4 恶意数据隐藏
    2.4 RTF文档恶意形式
        2.4.1 数组溢出漏洞
        2.4.2 OLE对象漏洞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多视图结合的文档静态检测特征工程
    3.1 检测框架的步骤
    3.2 规范检查错误
        3.2.1 Office文档错误
        3.2.2 PDF文档错误
        3.2.3 Image规范错误
    3.3 结构路径
        3.3.1 Office文档结构路径
        3.3.2 Image的对象结构路径
    3.4 代码关键字
        3.4.1 Office文档代码关键字
        3.4.2 Image代码关键字
    3.5 对象数量
        3.5.1 PDF文档对象数量
        3.5.2 Office文档对象数量
        3.5.3 Image对象数量
        3.5.4 RTF对象数量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多视图结合的文档静态检测算法与实验
    4.1 数据集来源
    4.2 特征选择算法
    4.3 n-gram算法
    4.4 检测算法选择
        4.4.1 决策树
        4.4.2 随机森林
    4.5 检测模型性能评价指标
    4.6 实验环境
    4.7 实验结果与分析
        4.7.1 基于多视图结合的实验
        4.7.2 基于单一视图的实验
        4.7.3 对比实验
        4.7.4 方法分析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Web的文档静态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1 系统需求
    5.2 系统设计
        5.2.1 系统总体设计
        5.2.2 用户子系统
        5.2.3 样本检测子系统
        5.2.4 后台管理子系统
    5.3 关键技术
        5.3.1 高并发检测
        5.3.2 文件检测流程
        5.3.3 生成检测报告
        5.3.4 API接口
    5.4 功能演示
        5.4.1 用户子系统
        5.4.2 样本检测子系统
        5.4.3 后台管理子系统
    5.5 系统测试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平面学习媒体增强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主要工作
        1.3.1 词向量的训练
        1.3.2 原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相关技术介绍
    2.1 机器学习理论介绍
        2.1.1 机器学习概念
        2.1.2 任务分类
        2.1.3 目标方程
        2.1.4 深度学习
    2.2 光学字符识别理论介绍
        2.2.1 光学字符识别的发展及应用
        2.2.2 光学字符识别的关键原理介绍
    2.3 词向量学习理论介绍
        2.3.1 词向量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2.3.2 神经网络方法
        2.3.3 基于附加语义信息的方法
    2.4 推荐系统理论介绍
        2.4.1 推荐系统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2.4.2 推荐算法原理简介
    2.5 系统开发技术简介
        2.5.1 后台开发技术简介
        2.5.2 数据库开发技术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词向量学习算法的研究
    3.1 引言
    3.2 基于窗口共现词频的差异化窗口词权重的词向量学习算法
        3.2.1 差异化窗口词权重
        3.2.2 强词对和弱词对排序
        3.2.3 受控负采样
        3.2.4 算法复杂度分析
    3.3 对比实验
        3.3.1 实验环境
        3.3.2 参数设置
        3.3.3 评价指标
        3.3.4 实验数据集
        3.3.5 对比模型
        3.3.6 实验结果
        3.3.7 实验结论和展望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平面学习媒体增强系统的实现
    4.1 引言
    4.2 平面学习媒体增强系统的需求分析
        4.2.1 目标用户
        4.2.2 可行性分析
        4.2.3 系统功能性需求描述
        4.2.4 系统的性能需求描述
        4.2.5 系统的工程属性需求
        4.2.6 数据流图
    4.3 平面学习媒体增强系统的概要设计
        4.3.1 系统总体结构
        4.3.2 模块划分
        4.3.3 平面学习媒体增强系统主流程图
        4.3.4 数据库设计
        4.3.5 主要依赖的框架
    4.4 平面学习媒体增强系统的详细设计
        4.4.1 词向量模块
        4.4.2 作业调度模块
        4.4.3 基础管理模块
    4.5 系统测试
        4.5.1 测试环境
        4.5.2 功能测试
        4.5.3 性能测试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四、微软将增加对Windows NT的电话支持(论文参考文献)

  • [1]原油常减压装置下的生产优化算法研究及软件开发[D]. 陈美汝.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2]基于智能推荐算法的科研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 鞠亚军. 扬州大学, 2021(08)
  • [3]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的风险评估研究[D]. 孔斌.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6)
  • [4]多速率滤波器组的最优设计与研究[D]. 刘庆.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5)
  • [5]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策略及财政支持机制研究[D]. 赵鑫.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20(11)
  • [6]VxWorks工程编译与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代芙.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5)
  • [7]基于时间反演的高精度室内定位技术研究[D]. 郑莉莉. 华南理工大学, 2020
  • [8]基于时空数据的挖掘算法研究[D]. 高鑫.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9]基于多视图结合的文档静态检测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王飞.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4)
  • [10]平面学习媒体增强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苑通.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5)

标签:;  ;  ;  ;  ;  

微软为 Windows NT 添加电话支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