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

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

一、一定要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论文文献综述)

郭沅鑫[1](2012)在《新世纪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疆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处于维护稳定、服务群众、调解处理矛盾的第一线。发展地区经济,建设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定,都离不开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都要靠基层党组织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去奋斗和拼搏。因此,无论是从新疆的现代化建设,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高度出发,还是巩固党在新疆各民族群众尤其是少数民族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的现实出发,都必须重视和加强新世纪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论文着眼于新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介绍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论基础,回顾了新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历史过程,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层组织建设的现状,总结了基本经验,并在此基础之上分别考察了农牧区和城市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状况。通过分析和研究,试图回答为了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根据中国共产党建设的新要求,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应该如何改革和创新观念意识、领导方式、组织设置等,以建设成为具有相当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的坚强领导核心。论文整体上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建构和历史考察,主要阐明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论,新疆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历程,包括绪论、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二部分为现实研究,主要分析了新世纪以来新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状,并分别考察了农牧区和城市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状,包括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在第一部分中,绪论从基本概念入手,简要叙述目前学术界对新世纪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研究状况,并介绍了本文的逻辑结构与主要研究方法。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学界关于组织建设的基本理论,尤其是公共组织建设等理论,以便为后面的研究提供理论分析;总结和概括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关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本思想,还特别阐述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理论的新贡献。第二章主要回顾了新疆党的基层组织的建设历程,分析了在不同历史背景下,新疆党的基层组织的建设状况。通过这些分析,既能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历史有所了解,也可以清楚地看到过去的建设为当前新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奠定的基础。第二部分中,第三章总体分析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当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及存在的问题,总结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经验,以及新形势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目标与任务。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分别对农牧区、城市社区、高校和企业的基层党组织的建设重要性、建设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考察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论文结束语部分在总结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新疆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思路。

张卓元[2](2008)在《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三十年:重大进展、基本经验和攻坚展望》文中研究表明经过30年努力,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国有企业微观基础再造的任务已初步完成,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同时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转制过程中出现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政企不分和"内部人控制"现象尚未很好解决,垄断行业既得利益固化倾向,一些退休职工和下岗职工生活困难等,这些问题值得认真思考。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攻坚任务还很艰巨。要继续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中央企业改革要加快;完成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任务,国有企业数量要进一步精简;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形成国有企业改革的法律体系;加强领导,搞好规划,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

庄杰[3](2001)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全党重要而艰巨的任务,早在十年以前,甚至更早的时候,江泽民就对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十四大以来,他多次就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作出过重要指示,提出了“党对企业在政治上的领导权决不能丧失”的着名论断。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坚持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地位,充分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是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现两个根本转变,推动和促进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保障。同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也使国有企业党的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对企业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只有认真总结实践中的问题与做法,以改革的精神积极探索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党建工作的新路子,才能保证党对企业在政治上的领导权不会丧失,才能使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着重论述了现代企业制度下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五个方面内容:(1)充分发挥现代企业制度下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主要阐述了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正确定位问题,分析了影响国有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发挥的因素及其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2)大力加强现代企业制度下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主要阐述了领导班子建设是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的关键,对于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都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分析了现代企业制度下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的目标要求,同时,强调了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健康成长机制的重要性。(3)毫不动摇地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主要论述了依靠工人阶级是党永远不可动摇的根本政治原则,这也是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保证。重点分析了现代企业制度下国有企业职工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途径,在具体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方面必须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突出三个重点、坚持四个制度。(4)加强和改进现代企业制度下国有企业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突出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现代企业制度下搞好国有企业的重要环节,是国有企业实现两个根本转变、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有力保证。现代企业制度下国有企业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紧紧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探索新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在改进和创新上下工夫,以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5)高度重视现代企业制度下国有企业党员队伍建设。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国有企业党员队伍建设出现了一些不相适应的问题。只有高度重视现代企业制度下国有企业党员队伍建设,才能更好地发挥国有企业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极大地增强现代企业制度下国有企业的竟争能力。 通过全文的论述,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在我国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仅不排斥企业党组织发挥应有作用,而且作为开放系统的现代企业制度,还应积极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企业党组织而言,也应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契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按照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大胆实践,逐步完善,使企业党建工作在转变中适应,在改进中加强,在继承中创新,把现代企业制度下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周学东[4](2013)在《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最优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国有企业改革是带有根本性的改革,也是核心的改革,并且贯穿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始终。国企改革的进程,曲折而艰辛。有关国企改革的理论探索和争论也始终未停止过。在国企改革中,产权制度创新不单重要,且不可规避。它既是一个传统的经济学命题,也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基于上述原因,本文把国企产权改革路径选择作为研究对象。国企改革源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开放战略,而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定的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推动国企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国企改革最终将方向确立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将产权改革的主要方式确立为股份制,这既是国企改革的最优路径,也是基于实践探索做出的最优选择。本文运用产权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最优路径研究发现,不同所有制类型的产权,其效率存在很大的体制性差异。导致这一差异的根源在于,传统的国有企业隐藏着较高的“相对成本”;国有企业作为“国家”或“政府”的附属物,其与企业职工通过“身份确认”,无形中建立了一种“隐性契约”,并由此承担无限责任。非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因产权结构不同,与国有企业相比,“相对成本”较低,与企业职工也并无“隐性契约”。对国有企业的监管成本也显着高于其他类型企业,这是股份制作为“最优选择”的产权理论基础。在改革工具选择上承包经营、兼并、关闭、破产、出售等均是重要选项,而政策性关闭破产这一工具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也发挥了无以替代的作用。依照这样的路径,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文中采用时序主成分分析法,对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进行了案例分析,从一个侧面验证了上述结论。因此,从改革路径角度,运用产权经济学分析方法,对国企改革成效进行系统归纳和实证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基于上述思考,整个研究分为九章:第一章,概要介绍了本文使用的基本理论、概念,选题理由和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提出国企改革应该继续深化,重点是施行“三次改革”——即功能性改革。第二章,分析了国企改革的动因和历史背景,认为改革是多因素引发的,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取向,必然要求对企业这一经济微观的基础进行适应性改革。第三章,系统梳理了1978年以来国企改革基本历程。从这一历程可以清晰发现,国企改革特别是产权改革,是渐进的,是伴随着思想、理论的突破、创新,不断推进的探索的过程。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客观上将国有企业与市场、效率联系起来,决定了改革的路径选择。第四章,择要归纳了国企改革取得的成效。本章应用实证分析方法证明;这场持续30余年的改革是成功的,而且是巨大的成功。在上述基础上分析了:为什么国企改革,最终把现代企业制度作为改革的方向,并将股份制作为国企改革的主要方式。在成效实证研究和改革方向、方式分析中,完成对“最优路径选择”这一重大问题的理论回答。第五、六两章,是本文的重点内容。在前述四章的基础上,这两章分别从“产权”和“效率”的角度,进一步分析为什么会选择股份制这一主要的改革方式。这两章不仅对不同类型的产权的性质(即属性)进行分析,也对不同类型的产权及与其相对应的企业的“效率”进行分析和比较。这部分内容尝试引入“相对成本”这一概念,并设计出一套指标体系,用以分析不同类型企业的效率问题。这两章的研究得出一个基本结论:产权界定得越清晰,交易成本越低,产权效率相对越高。同时,在分析过程中,也解释了单一股东结构的私营企业无法成为企业主要组织形式的原因,即“管理半径”和“企业规模”之故。第七章,重点介评了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基本情况和成效。本章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是国企改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尽管国有银行数量并不多,但占有的国有资产比重却可与非金融类国有企业旗鼓相当;第二,国有银行采取的改革是建立在非金融类国企改革的基础之上的,两者的改革,具有内在逻辑关系。本章采用时序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工、农、中、建、交五家大型商业银行改革的成效进行了系统的实证分析。相对而言,对国有大型银行系统性的实证研究比较匮乏,因此,这章的案例研究具一定独创性。第八章,结合前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概括了作者有关国企改革乃至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些基本观点和政策建议。本研究既是作者对改革实践理论思考的结晶,也期望能为关注国企改革的同仁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孙尚清,陈清泰,王仕元,邓鸿勋,杨启先,塞风,魏杰,陆百甫,张卓元,李琮,严瑞珍,杨纪珂[5](1995)在《中国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完善与经济发展》文中研究说明1994年,我国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显着的成就。国民经济在国家有效的宏观调控下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对外开放程度日益扩展,同期,经济改革进一步向前推进,尤其是财政、税收外汇等项改革已经取得初步成功。为了继续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本刊特邀请一批国家着名专家学者,对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加强宏观调控、抑制通货膨胀,深化改革及改善改革环境,世界经济发展及我国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等问题,各抒己见,并希望能以此推进对以上课题的进一步研究。

杨松[6](1996)在《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应坚持系统工程的方法》文中提出 如何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是人们十分关心的热门话题。在近几年的研究和实践中,我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一些人总是从其所处的社会地位去寻求国有大企业发展的对策,而不是从全局,用系统工程的方法

闻世震[7](1997)在《正确认识我省经济形势 振奋精神加快发展》文中指出江泽民总书记不只一次指出,对形势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判断,既是我们确定目标任务和制定方针政策的依据,也是统一思想和行动的前提。最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又指出:“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就是要在世纪之交的历史时刻,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不可因循守旧,经济体制改革要有新突破,政治体制改革要继续推进,精神文明要切实加强,这三个方面围绕现代化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相互配合,相互促进。”这既是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对过去经验的总结,也是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下面,我想主要讲讲我省的经济形势,目的在于准确把握省情,进一步增强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实施“三大战略”的紧迫感,为建设新辽宁,迎接新世纪而努力奋斗。

陈序平[8](2017)在《曹伯纯与大连国企改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92年6月,51岁的曹伯纯调任辽宁省委副书记兼大连市委书记。此前,他曾担任湖南省株洲市委书记、湘潭市委书记、湖南省副省长。"搞好国有企业的关键在于改革"在株洲航空工业专科学校毕业后,曹伯纯留校做了5年教员。1968年,他到国营340厂任技术员,后又到国营331厂(现中航工业南方航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工作,直到1983年调任株洲市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长。"我对国有企业比较熟悉,

吕晓华[9](2012)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有资产监管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文中指出做强国有企业,管好国有资产,努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是伴随着人民共和国成长的永恒主题。建国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有资产的监管工作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精髓,吸收和扬弃西方产权理论的合理内核,借鉴和完善国外国有资产监管实践的先进经验,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零散到系统,日臻完善,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有资产监管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有资产监管理论,以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为指导,以西方国家现代企业理论为借鉴,以公有制经济为经济基础,以政企分开、政资分离、两权分施、监管分置为基本原则,以基础监督管理、规划发展管理、组织人事管理为基本内容,以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服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为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有资产监管理论起步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发展于党的十四大,在国务院国资委成立后日趋成熟,历经了政企合一实物形态监管国营企业期(理论起步期,1978-1992年)、政企分开实物形态监管国有企业期(理论发展期,1993-2002年)、政资分离价值形态监管国有资本期(理论成型期,2003-2007年)和监管分离价值形态监管国有股权期(理论完善期,2008年至今)四个阶段而系统成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有资产监管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亦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发展历程,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三次“权能分离”(第一次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第二次是资本所有权主体与资本行使权主体分离、第三次是终极所有权与出资人产权分离)理论的具体实践与拓展。本文以时间为轴线,以理论发展的背景分析、理论内容探讨、理论效果分析为框架架构,系统分析各个不同时期我国国有资产监管理论的指导思想、监管目的、监管体制、监管方式、监管内容和监管效果。文章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对论文研究背景、研究目标、价值定位、基本内容、逻辑结构、研究范围、研究重点、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等进行了全方面概述,为本文确定了研究的指南。第二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有资产监管理论渊源分析。阐述国有资产及国有资产监管的概念内涵,并对国有资产监管的相关理论进行概述。通过全面介绍国有资产监管的相关理论,为后面的论述做好理论铺垫。第三部分是国有资产监管理论起步——政企合一的实物形态监管国营企业阶段。从1978年到1992年,这一时期国有资产管理政企合一,以行政手段为主,呈现行政化、多头化、实物化、单一化的监管特征。第四部分是国有资产监管理论发展——政企分开的实物形态监管国有企业阶段。考察论证了从1993年到2002年期间国有资产监管领域的重大进展、理论创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等。第五部分是国有资产监管理论成型——政资分开的价值形态监管国有资本阶段。从2003年到2007年,这一时期国有资产监管逐步进入了系统化、经济化、价值化、复合化的科学发展阶段。第六部分是国有资产监管理论完善——监管分离的价值形态监管国有股权阶段。从2008年至今,国有资产监管初步建立了产权多元化、分配市场化、人员职业化、资产集中化、资源资本化的科学监管体系。第七部分是结语。主要是对整个监管理论进行了总体概述,分析了国有企业的定位、“国进民退”、股权激励、职工权益保护等几个现实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国有资产监管的若干设想。本文可能的创新有三点。1.研究视角上的创新。从经济制度变迁的角度探讨国有资产监管理论及其发展史;从发展史角度将国有资产监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日常工作系统梳理成理论;以一个工作实践者的角度,从国有资产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现实工作需要出发,对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进行实证性研究,对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指导下的国有资产监管理论进行探讨,尝试将理论研究与工作实践有机融合。2.研究内容上的创新。一是将国有资产监管理论的内容系统归纳为基础监督管理、发展规划管理和组织人事管理三大组成部分,并且以历史的发展为线索对这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二是将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权能分离理论归纳为“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资本所有权主体与资本行使权主体分离”、“终极所有权与出资人产权分离”等三次“权能分离”理论。三是阐述以党的十六大提出国资管理新体制和国务院国资委成立为时间节点,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有资产监管理论划分为实物形态监管和价值形态监管两个历史阶段,从而为国有资产监管从管实物资产、管企业等实物形态的经营者管理模式,发展为管产权、管股权等价值形态的出资人管理模式提供理论依据。3.研究理念上的创新。提出“国有资本”监管理念,阐述现阶段国有资产监管应为国有资本监管,国有资产监管部门要政企分开,只行使出资人职责,以国有资产价值形态——国有股权监管为核心,对国有资产实行产权管理。本文可能的贡献有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全面分析论证,对国有资产监管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充分阐述的基础上,实证性地论述了现阶段我国必须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加强国有资产监管。通过阐述国有资产监管的内容和目标,国有资产监管遇到的新问题,以及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分析国有资产监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论证了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现阶段我国的国情特征决定了必须坚持以国有经济为主导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必须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二是通过综合比较考察,对国外国有资产监管的典型案例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国有资产监管可资借鉴之处。以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为例,对其国有资产监管的典型模式和成功经验做法进行全面深入和细致具体的考察研究,结合这些国家国有资产监管的政策措施,总结其对我国国有资产监管的借鉴意义,阐述应当从我国实际出发,坚持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实行分类分级分层管理,规范法人治理结构,扩大企业自主权,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三是积极开拓思维,在对国有资产监管形成发展理论和实践进行充分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我国国有资产监管的具体对策建议。不仅从指导思想、监管目标、监管原则等方面,明确了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的制度保障,而且从具体监管方式方面,提出了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措施和手段。

徐晨光[10](1999)在《第三代领导核心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学说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世纪之交,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进入攻坚阶段,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同志对此一直非常关心,对国有企业的战略地位问题、国有企业改革的认识问题、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针与原则、国有企业改革得失衡量标准以及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要妥善处理的几个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根本指针。

二、一定要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定要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论文提纲范文)

(1)新世纪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 组织、政党和政党的组织结构
        (二) 中国共产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
    二、选题目的及研究意义
        (一) 选题目的
        (二) 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一) 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发展和变迁
        (二) 基层党组织的功能角色
        (三) 基层党组织与社会稳定
    四、研究重点、难点和拟创新之处
        (一) 研究重点
        (二) 研究难点
        (三) 拟创新之处
    五、研究方法和基本框架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的基本框架
第一章 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论
    一、关于组织建设的一般理论
        (一) 国外关于组织建设的基本理论
        (二) 国内学界关于组织建设的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论
        (一)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观点
        (二) 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观点
        (三) 毛泽东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思想
        (四) 邓小平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思想
        (五)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人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思想
        (六) 以胡锦涛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党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贡献
第二章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历史考察
    一、和平解放前新疆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新疆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一) 基层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二) 积极发展少数民族党员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新疆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一) “踢开党委闹革命”,党的基层组织普遍瘫痪
        (二) 军队接管地方工作,加强社会稳定
        (三) 清理阶级队伍、精简机构及整党建党
        (四) 全面整顿中党的基层组织状况
    四、历史转折时期新疆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一) 徘徊中整顿党的基层组织
        (二) 平反冤假错案,加强民族团结
        (三) 整顿基层党组织,加强党员发展的领导
    五、改革开放以来至西部大开发之前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一) 加强党的领导,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二) 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
        (三) 强化“双语”培训,提高基层干部群众工作能力
    六、新世纪以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第三章 新世纪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层组织建设的实践和目标
    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实践
        (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经验
        (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存在的问题
    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目标与任务
        (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目标
        (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任务
第四章 新世纪以来新疆地区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新疆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 发挥推进农牧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领路作用
        (二) 维护农牧区和谐稳定、抵御分裂渗透的战斗堡垒
        (三) 密切党同农牧民群众联系的桥梁
        (四) 农牧民共同富裕奔小康的主心骨
        (五) 建设社会主义文明乡风的组织者
    二、新疆地区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严峻挑战
        (一) 严峻复杂的稳定形势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 农牧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有弱化趋势
        (三) 农牧区基层党组织的自身建设不足
        (四) 党员干部的领导水平亟待提高
    三、加强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 巩固民族团结,确保边疆和谐稳定
        (二) 加强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建设
        (三) 促进村级经济发展
        (四) 创新党建工作机制
        (五) 提高农牧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水平
第五章 新世纪以来新疆地区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加强新疆地区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一) 维护新疆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需要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三) 推进城市基层民主进程的必要条件
        (四)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选择
    二、新疆地区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一) 多民族聚居、多种宗教并存使社区党组织建设复杂化
        (二) 城市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党组织未能形成合力
        (三) 城市社区党员的管理和教育工作难度较大
        (四) 城市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力量薄弱
        (五) 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经费和活动场所缺乏
        (六) 思想认识的滞后影响着社区党建的发展
    三、加强新疆地区城市社区党建的对策思考
        (一) 明确社区党组织加强各民族团结、维护社区稳定的政治责任
        (二) 调整社区党建职能定位
        (三) 形成共建合力,建立社区党组织和单位党组织的协调机制
        (四) 激发党员活力,健全党员分类管理机制
        (五) 坚持服务群众,创新社区党建内容和形式
        (六) 加强自身建设,巩固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
第六章 新世纪以来新疆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加强新疆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 面对边疆地区复杂环境特殊要求
        (二)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和谐文化的需要
        (三) 新形势下必须进一步加强高校党组织建设
    二、当前新疆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分裂斗争形势依然严峻
        (二) 领导体制有待完善
        (三) 党的执行能力有待提高
        (四) 基层组织建设亟待加强
        (五)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有待加强
    三、加强新疆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思考
        (一) 深入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反渗透斗争
        (二) 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三) 提高执行能力和治校水平
        (四) 创新基层党建工作
        (五)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第七章 新世纪以来新疆地区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新疆地区企业党建的地位和作用
        (一) 推动企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 巩固党的政权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三) 加强民族团结,筑牢新疆地区社会稳定基础的迫切需要
    二、新疆地区企业党建面临的严峻挑战
        (一) 经济结构的重大变革导致党组织边缘化
        (二) 对企业党建的认识仍然滞后
    三、加强企业党的建设的对策思考
        (一) 科学定位企业党组织的作用
        (二) 加强和改进企业党的思想政治工作
        (三) 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
        (四) 加强企业党员队伍建设
        (五)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结束语: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新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主要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3)现代企业制度下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英文摘要
导论
    一、 论文选题的确定
    二、 现代企业制度及其主要特征
    三、 有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与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的关系
    四、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给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
第一章 充分发挥现代企业制度下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第一节 现代企业制度下国有企业党组织的定位问题
        一、 正确把握定位问题必须坚持的两个原则
        二、 关于国有企业党组织定位的几种错误认识
        三、 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正确定位
    第二节 现代企业制度下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基本实现形式
        一、 保证、监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在国有企业的贯彻执行
        二、 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
        三、 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
    第三节 影响国有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发挥的因素及其成因
        一、 思想认识不到位
        二、 宏观经济因素制约
        三、 企业文化发育不良
        四、 运行机制难适应
    第四节 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方法与对策
        一、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认识水平
        二、 深化内部改革,发挥党组织的威力
        三、 理顺运行关系,寻找最佳位置
        四、 改革人事制度,健全管理监督保证机制
        五、 大力发展经济,增强工作后劲
        六、 选拔优秀人才,提高管理水平
        七、 改善工作环境,提供有力保障
        八、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力度,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第二章 大力加强现代企业制度下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
    第一节 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 建设好企业领导班子是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关键
        二、 建设好企业领导班子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 建设好企业领导班子也是其自身发展和完善的客观需要
    第二节 进一步强化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
        一、 现代企业制度下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的目标要求
        二、 优化领导班子的整体结构
        三、 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
        四、 提高领导班子的业务素质
        五、 坚持民主集中制,保证在重大问题上的统一行动
        六、 加强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
    第三节 建立有利于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健康成长的机制
        一、 抓好经常性的考核工作
        二、 建立有效的选拔任用机制
        三、 建立和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
第三章 毫不动摇地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
    第一节 依靠工人阶级是党永远不可动摇的根本政治原则
        一、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
        二、 坚定不移地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
        二、 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是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保证
    第二节 现代企业制度并没有改变国有企业职工的主人翁地位
        一、 主人翁地位问题的提出
        二、 主人翁地位的基本含义
        三、 现代企业制度并没有削弱和动摇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
    第三节 现代企业制度下国有企业职工思想认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一、 现代企业制度下国有企业职工思想认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二、 解决国有企业职工思想认识方面问题的主要途径和对策
    第四节 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落到实处
        一、 在指导思想上,要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
        二、 在保障措施上,要突出三个重点
        三、 在实现途径上,要坚持四个制度
第四章 加强和改进现代企业制度下国有企业党的思想政治工作
    第一节 思想政治工作是搞好国有企业的重要环节
        一、 思想政治工作是国有企业走向市场的有力保证
        二、 思想政治工作是国有企业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有力保证
        三、 思想政治工作是国有企业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有力保证
        四、 思想政治工作是国有企业内部安定、和谐的有力保证
        五、 思想政治工作是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和培育“四有”职工队伍的有力保证
        六、 思想政治工作是国有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的有力保证
    第二节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具有时代特色
        一、 增强广大职工搞好国有企业的信心
        二、 增加广大职工搞好国有企业的动力
        三、 转变广大国有企业职工的观念
        四、 提高广大国有企业职工的素质
    第三节 现代企业制度下国有企业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改进和创新
        一、 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努力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
        二、 充分体现时代特色,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
        三、 以人为本,以活动为载体,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
        四、 抓好六个结合,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
    第四节 现代企业制度下国有企业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一、 党组织要切实承担起做好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职责
        二、 坚持宏观指导,实行科学管理
        三、 建立一支精干、稳定、高素质的企业政工队伍
第五章 高度重视现代企业制度下国有企业党员队伍建设
    第一节 现代企业制度下国有企业党员队伍建设的地位和作用
        一、 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是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的基础
        二、 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是增强国有企业凝聚力的根本保证
    第二节 现代企业制度下国有企业党员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 企业党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 对党员队伍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三节 现代企业制度下国有企业党员队伍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一、 现代企业制度下国有企业党员队伍的教育工作
        二、 现代企业制度下国有企业党员队伍的管理工作
    第四节 充分发挥现代企业制度下国有企业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 企业党员要成为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模范
        二、 企业党员要成为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模范
        三、 企业党员要做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带头学习的模范
结束语: 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把现代企业制度下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主要参考书目文献
后记

(4)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最优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基本理论和概念的界定
        一、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基础
        二、科斯定理与当代产权经济学
        三、交易成本理论
        四、科斯产权思想的启示及理论上的借鉴意义
        五、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
    第二节 选题理由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二、选题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三、有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第三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关于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
        二、国内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理论综述
        三、国外国有产权改革理论研究综述
第二章 国有企业改革的动因及历史背景
    第一节 亏损之困:转轨中的难点
    第二节 体制性之困:所有者“虚化”
        一、产权关系分析
        二、国有产权管理成效分析
        三、投资决策失误、浪费具有体制性根源
    第三节 监管之困:失效与失控
        一、问题的根源
        二、“代理人”概念的抽象与具体之分
        三、问责制的缺乏和失效
        四、典型案例
    第四节 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背景
        一、经济中心转移
        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第三章 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主要历程
    第一节 1978年—1984年期间的改革:放权让利
        一、标志性事件及思想理论的创新与突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二、主要改革举措
    第二节 1984年—1992年期间的改革:承包经营
        一、标志性事件及思想理论的创新与突破: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
        二、落实《决定》的主要政策措施
        三、改革的局限性
    第三节 1992年—2002年期间的改革:改革攻坚阶段
        一、1992年—1997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1997年—2002年:寻找多样化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第四节 2002年—2008年期间的改革:建立国有出资人制度、改革国有银行和垄断行业
        一、建立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
        二、金融改革取得突破
        三、《企业破产法》修改完成并颁布实施
    第五节 2008年以来的改革:应对金融危机冲击
        一、金融危机的应对
        二、金融危机以来的反思和国有企业定位的再思考
第四章 改革成就及最优路径
    第一节 改革成就
    第二节 最优路径选择
        一、目标和方向选择:现代企业制度
        二、理论支撑和最优路径:股份制
    第三节 国企改革的工具选择
        一、经济责任承包制:不改变产权的改革
        二、兼并:一种过渡性工具
        三、关闭:政府的行政介入
        四、破产:市场化的退出机制
        五、出售:产权改革的基础
    第四节 配套制度的建立与配套改革
        一、社会保障体系
        二、财政金融政策支持
        三、顶层设计与顶层推动
第五章 最优路径选择的基础:不同类型产权的法律及经济分析
    第一节 国有产权及国有企业:抽象的、集合的产权
        一、所有者
        二、权利的行使及其有效性
        三、代理成本
        四、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
        五、“权利”与“权力”的滥用
        六、公共产品及相关的国有产权
    第二节 集体产权及集体企业:模糊的产权
        一、城市集体企业
        二、农村集体产权与乡镇企业
        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集体产权
    第三节 私有产权及私有企业:分散的、清晰的、排他的个人产权
        一、私有产权的概念及演进
        二、私有产权的核心
第六章 产权、效率与所有制选择:不同类型企业的经济分析
    第一节 不同类型企业经济分析的指标体系
    第二节 不同类型企业的效率分析
        一、股东体制的差异
        二、经营动机或目标集中度的差异
        三、决策机制灵活性的差异
        四、人工成本的差异
    第三节 不同类型企业的效率比较:相对成本的提出
    第四节 不同类型企业的社会效益的进一步比较
        一、私营企业的劣势和体制性弊端分析
        二、股份制的体制性弊端分析
        三、不同类型企业就业贡献度的分析
第七章 大型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及成效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国企改革与银行改革的关系
    第二节 基本过程
    第三节 取得的成效
    第四节 改革效果的实证分析
        一、改革效果评估的依据和目的
        二、评估的对象
        三、评估的时间范围及主要内容
        四、评估方法及结果
        五、评估结果的经济学分析
    第五节 基本经验
    第六节 以股份制为制度选择发展民营银行
        一、政策意图及投资民营银行的动机分析
        二、民营银行的法律属性
        三、民营银行的风险分担机制及存款保险制度
        四、治理结构
第八章 结论
论文附录部分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5)中国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完善与经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国有大中型企业发展的几个问题
    一、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二、国有企业面临困难的原因和出路
    三、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关键是振兴国有大中型企业
    四、正确认识引进外资嫁接改造国有企业问题
    五、在实践中继续探索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途径
企业改革进入了转换机制、制度创新和配套改革的新阶段
    一、搞好国有企业与搞好国有经济统筹考虑
    二、企业改革与企业环境的改善同步进行
    三、转换经营机制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
    四、企业的改组——改制——改造相结合
    五、抓住重点,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
    六、加强企业管理与解脱历史包袱结合
现代企业制度:开辟了搞活国有企业广阔前景
谈谈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问题
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基本趋势
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企业改革之路
现代企业制度与企业负担问题
对1994年改革的估计与1995年改革及改革环境的认识
    1.对1994年改革的估计
    2.对改革环境的认识
    3.1995年改革和发展政策取向问题
1995年:保增长与保物价矛盾更趋尖锐
经济全球化、地区一体化与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机遇
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是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的最根本任务
    1.提高农民收入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
    2.应该把“向农村倾斜”作为我国发展的基本国策。
    3.农业生产中要坚持比较优势原则,着重促进地区专业化、产业化、现代化
    4.把“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提法改为“高产优质同效生态”农业。
    5.形成我国特有的现代农业技术体系。
    6.建立合理的农产品价格体系。
    7.建立农民自己的专业性合作是走向市场、摆脱困境、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抉择。
    8.建设与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9.农业发展的区域重点的转移。
    10.西部贫困地区重点在于要有一个新的合理政策。
    1 1.政府职能转换中能否避免形成新的垄断是农村经济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
刍议县级城市发展战略转移

(8)曹伯纯与大连国企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搞好国有企业的关键在于改革”
“企业改革的核心是分配制度改革”
“企业要在市场经济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国企改革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有资产监管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的创新要点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关于国有经济监管的研究
        1.2.2 关于国有企业监管的研究
        1.2.3 关于国有资产监管的研究
    1.3 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
        1.3.1 研究范围
        1.3.2 研究目标和价值定位
        1.3.3 研究内容和逻辑结构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难点、需完善的内容及可能的创新与贡献
        1.5.1 本文研究的难点及需进一步完善的内容
        1.5.2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1.5.3 本文可能的贡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有资产监管理论渊源及借鉴
    2.1 国有资产及国有资产监管概念内涵
        2.1.1 财产、资产与资本
        2.1.2 国有财产、国有资产与国有资本
        2.1.3 产权、所有权与所有制
    2.2 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
        2.2.1 马克思、恩格斯所有制理论
        2.2.2 列宁、斯大林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
        2.2.3 中国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
    2.3 西方国家现代企业管理理论
        2.3.1 西方现代产权理论
        2.3.2 委托-代理理论
    2.4 国外国有资产监管实践及其启迪
        2.4.1 国外国有资产监管及其特点
        2.4.2 国外国有资产监管工作对我国的启示
3 政企合一的实物形态监管国营企业阶段(1978-1992)
    3.1 理论背景分析
        3.1.1 启动改革的时代背景
        3.1.2 企业扩权的政策背景
        3.1.3 业界初探的学术背景
    3.2 理论内容分析
        3.2.1 指导思想
        3.2.2 监管目的
        3.2.3 监管体制
        3.2.4 监管方式
        3.2.5 监管内容
    3.3 实践效果分析
        3.3.1 监管结果
        3.3.2 问题分析
4 政企分开的实物形态监管国有企业阶段(1993-2002)
    4.1 理论背景分析
        4.1.1 推动改革的时代背景
        4.1.2 搞活企业的政策背景
        4.1.3 百家争鸣的学术背景
    4.2 理论内容分析
        4.2.1 指导思想
        4.2.2 监管目的
        4.2.3 监管体制
        4.2.4 监管方式
        4.2.5 监管内容
    4.3 实践效果分析
        4.3.1 监管结果
        4.3.2 问题分析
5 政资分开的价值形态监管国有资产阶段(2003-2007)
    5.1 理论背景分析
        5.1.1 全面改革的时代背景
        5.1.2 做强国企的政策背景
        5.1.3 百家齐鸣的学术背景
    5.2 论内容分析
        5.2.1 指导思想
        5.2.2 监管目的
        5.2.3 监管体制
        5.2.4 监管方式
        5.2.5 监管内容
    5.3 实践效果分析
        5.3.1 监管结果
        5.3.2 问题分析
6 监管分离的价值形态监管国有股权阶段(2008- )
    6.1 理论背景分析
        6.1.1 复杂多变的时代背景
        6.1.2 做优国资的政策背景
        6.1.3 兼收并蓄的学术背景
    6.2 理论内容分析
        6.2.1 指导思想
        6.2.2 监管目的
        6.2.3 监管体制
        6.2.4 监管方式
        6.2.5 监管内容
    6.3 实践效果分析
        6.3.1 监管结果
        6.3.2 问题分析
7 结语: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有资产监管理论与实践的建议
    7.1 理论概述
    7.2 问题探讨
        7.2.1 关于国有企业的定位问题
        7.2.2 关于“国进民退”问题
        7.2.3 关于国有企业股权激励问题
        7.2.4 关于国企改革中职工权益保护问题
    7.3 对策建议
        7.3.1 坚持一个指导思想
        7.3.2 坚持两项监管原则
        7.3.3 完善三种监管方式
        7.3.4 实现四个监管目标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四、一定要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论文参考文献)

  • [1]新世纪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研究[D]. 郭沅鑫. 武汉大学, 2012(05)
  • [2]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三十年:重大进展、基本经验和攻坚展望[J]. 张卓元.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8(10)
  • [3]现代企业制度下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研究[D]. 庄杰. 中共中央党校, 2001(01)
  • [4]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最优路径研究[D]. 周学东. 武汉大学, 2013(05)
  • [5]中国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完善与经济发展[J]. 孙尚清,陈清泰,王仕元,邓鸿勋,杨启先,塞风,魏杰,陆百甫,张卓元,李琮,严瑞珍,杨纪珂. 管理世界, 1995(01)
  • [6]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应坚持系统工程的方法[J]. 杨松. 新时代论坛, 1996(02)
  • [7]正确认识我省经济形势 振奋精神加快发展[J]. 闻世震. 党政干部学刊, 1997(08)
  • [8]曹伯纯与大连国企改革[J]. 陈序平. 党史纵横, 2017(08)
  •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有资产监管理论的形成与发展[D]. 吕晓华. 武汉大学, 2012(05)
  • [10]第三代领导核心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学说研究[J]. 徐晨光. 财经理论与实践, 1999(06)

标签:;  ;  ;  ;  ;  

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